賈平凹的散文的讀后感(精選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7 16:15:14
賈平凹的散文的讀后感(精選17篇)
時間:2023-12-07 16:15:14     小編:JQ文豪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也讓我對自己的未來更有信心。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是一個需要我們思考和實踐的問題。接下來請大家閱讀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相信會給你帶來一些啟示和靈感。

賈平凹的散文的讀后感篇一

讀了賈平凹先生的《一棵小桃樹》,《丑石》,我被他的文字投射出的人生哲理深深感動。

看似在寫物記事,實際上,正是以桃樹和石頭為依托,闡述了作者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我看到了那一個個裝滿真情的文字,被作者當成了載我們認識人生的車輪下的枕木。透過他的筆,他的思維,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平凡而美麗,歷經苦難,終于實現理想的主題。

丑石一文,作者采用了先抑后揚的寫法,把一塊丑石的命運寫得跌宕起伏,讓讀者大飽眼福。最讓我們受益的,是丑石透露出來的精神---雖其貌不揚,卻很實在有用。和我們做人一樣,要實在,真誠,從不忽視自己的價值,在別人不肯定自己的情況下,自己要對自己充滿信心。只要你是一塊金子,總會發(fā)光的,切莫被別人的評價迷失了方向。

賈平凹的散文的讀后感篇二

我媽在牽掛著我,她并不以為她已經死了,我更是覺得我媽還在,尤其我一個人靜靜地待在家里,這種感覺就十分強烈。我常在寫作時,突然能聽到我媽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聽到叫聲我便習慣地朝右邊扭過頭去。從前我媽坐在右邊那個房間的床頭上,我一伏案寫作,她就不再走動,也不出聲,卻要一眼一眼看著我,看得時間久了,她要叫我一聲,然后說:世上的字你能寫完嗎,出去轉轉么。

現在,每聽到我媽叫我,我就放下筆走進那個房間,心想我媽從棣花來西安了?當然是房間里什么也沒有,卻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語我媽是來了又出門去街上給我買我愛吃的青辣子和蘿卜了?;蛟S,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掛在墻上的她那張照片里,我便給照片前的香爐里上香,要說上一句:我不累。

賈平凹的散文的讀后感篇三

時隔近二十年,又一次讀先生的散文,還是如多年前一樣喜歡他的文章,忍不住想言傳言傳。

先生大我六歲,當是同時代人,他初發(fā)作品時,我是文學愛好者,很是讀了些他的文章。后來發(fā)現有賣《賈平凹散文自選集》時就毫不猶豫地買下,果然沒令我失望,不僅我愛讀,就連上小學的煒兒聽了他的文章也是喜歡得不行,總學說:我要撞棉花包撞死,吃白糖吃死。于是去日本時就把此書也一并帶去,供煒兒閑時閱讀?;貒鴷r,扔了很多衣物、日用品,可這本缺了封底的書卻又被帶回。

這次讀《朋友》才知道,那本自選集是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看來還真是與他有些緣的。二十年來作者與讀者都在成長,他的文章越來越樸實無華,卻在不經意處會令你發(fā)現一些深刻,一些禪意,一些古風,如以下幾段:

一個人活著其實僅僅是一個人的事,生活關照形的朋友可能了解我身上的每一個痣,不一定了解我的心,精神交流形的.朋友可能了解我的心,卻又常常拂我的意??鞓穪砹?,最快樂的是自己??嚯y來了,最苦難的也是自己。

這個世界已混沌不清,抨擊丑惡發(fā)泄怨憤是一種戰(zhàn)斗,而宣揚純凈也是戰(zhàn)斗。人生的殘缺使我們悲痛和激憤,而在殘缺人生中享受純真美好,更是我們的一種生活的藝術和人生的藝術。

人活著最大的目的是為了死,而最大的人生意義卻在生到死的過程。朋友被朋友們罵著又愛著,是因了這個朋友的真誠和有趣。

他形容一個朋友的長相:滿臉都是頭,滿頭都是臉。(一禿頂朋友)看到此不禁莞爾,想到圈內程主任的那張如彌勒般的佛臉。

這本散文集多為朋友作序,也有寫一些有趣朋友之間的交往,被寫人物大多為陜西文人、書人、畫人,也有一些喜收藏石頭之人,還有朋友的小兒,竟被他稱為先生,皆因小兒懷有純凈無染的心也。其為友人作文,卻不胡亂吹捧,有一說一,無二是不言雙的。

讀先生的文,發(fā)現了許多與先生相同之處,不由竊喜。先生喜飲茶,我亦喜飲茶,先生喜藏石,我亦喜藏石,不過我的俗了些,是玉石,先生喜的是天然大氣之石。先生喜藏陶罐,我亦喜歡陶、瓷之器,不過先生喜的是高古之陶,而我喜的是家用的大俗之器。先生不愛錢、權,我亦鄙薄這兩樣。先生善書、畫,我卻喜賞書畫,先生寫一些微言大義的小文,我卻愛這些文章甚于愛先生的小說。還有一點很重要,先生是文壇著名的病人,而我亦是文壇之外一個無名的老病號,且得的是同一種病,不是我硬要牽強附會的找與名人的相同之處,而是愛先生的文在先,對先生好奇在后,才發(fā)現了這些緣,不由拿來顯擺。

在此以一讀者身份遙祝先生身體安康,多為我輩寫出一些美文來,才不枉了我們來世一遭。

賈平凹的散文的讀后感篇四

樹林子像一塊面團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著就向一邊倒,漫地而行;呼地又騰上來了,飄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撲向另一邊去,再也扯不斷,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經完全沒有方向了。然后一切都在旋,樹林子往一處擠,綠似乎被拉長了許多,往上扭,往上扭,落葉沖起一個偌大的蘑菇長在了空中。嘩地一聲,亂了滿天黑點,綠全然又壓扁開來,清清楚楚看見了里邊的房舍、墻頭。

垂柳全亂了線條,當拋舉在空中的時候,卻出奇地顯出清楚,霎那間僵直了,隨即就撲撒下來,亂得像麻團一般。楊葉千萬次地變著模樣:葉背翻過來,是一片灰白;又扭轉過來,綠深得黑清。那片蘆葦便全然倒伏了,一節(jié)斷莖斜插在泥里,響著破裂的顫聲。

一頭斷了牽繩的羊從柵欄里跑出來,四蹄在撐著,忽地撞在一棵樹上,又直撐了四蹄滑行,末了還是跌倒在一個糞堆旁,失去了白的顏色。一個穿紅衫子的女孩沖出門去牽羊,又立即要返回,卻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轉,銳聲叫喚,離臺階只有兩步遠,長時間走不上去。

槐樹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屈蜷的手腳,一下子像一條死蛇,嘩嘩啦啦脫落下來,軟成一堆。無數的蒼蠅都集中在屋檐下的電線上了,一只挨著一只,再不飛動,也不嗡叫,黑乎乎的,電線愈來愈粗,下墜成彎彎的弧形。

一個鳥巢從高高的樹端掉下來,在地上滾了幾滾,散了。幾只鳥尖叫著飛來要守住,卻飛不下來,向右一飄,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顫,羽毛翻成一團亂花,旋了一個轉兒,倏乎在空中停止了,瞬間石子般掉在地上,連聲響兒也沒有。

窄窄的巷道里,一張廢紙,一會兒貼在東墻上,一會兒貼在西墻上,突然沖出墻頭,立即不見了。有一只精濕的貓拼命地跑來,一躍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驚了;幾片瓦落下來,像樹葉一樣斜著飄,卻突然就垂直落下,碎成一堆。

池塘里絨被一樣厚厚的浮萍,凸起來了,再凸起來,猛地撩起一角,唰地揭開了一片;水一下子聚起來,長時間的凝固成一個錐形;啪地摔下來,砸出一個坑,浮萍沖上了四邊塘岸,幾條魚兒在岸上的草窩里蹦跳。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賈平凹的散文的讀后感篇五

安康友人三次送我八幅魏晉畫像磚拓片,最喜其中二幅,特購大小兩個鏡框裝置,掛在書屋。

一幅五寸見方,右邊及右下角已殘,慶幸畫像完整,是一匹馬,還年輕,卻有些疲倦,頭彎尾垂,前雙足未直立,似作踢跶。馬后一人,露頭露腳,馬腹擋了人腹,一手不見,一手持戟。此人不知方從戰(zhàn)場歸來,還是欲去戰(zhàn)斗,目光注視馬身,好像才撫摩了坐騎,一臉愛惜之意??叹€簡練,形象生動,藝術價值頗高。北京一位重要人物,是我熱愛的貴客,幾次討要此圖,我婉言謝拒,送他珊瑚化石一座和一個漢罐。

另一幅是人馬圖的三倍半長,完整的一塊巨磚拓的。上有一只虎,造型為我半生未見。當時初見此圖,吃午飯,遂放碗推碟,研墨提筆在拓片的空余處寫道:宋《集異記》曰:虎之首帥在西城郡,其形偉博,便捷異常,身如白錦,額有圓光如鏡。西城郡即當今安康。宋時有此虎,而后此虎無,此圖為安康平利縣錦屏出土魏磚畫像。今人只知東北虎,華南虎,不知陜南西城虎。今得此圖,白虎護佑,天下無處不可去也。

友人送此圖時,言說此磚現存安康博物館,初出土,為一人高價購去,公安部門得知,查獲而得,僅拓片三幅。為感念友人相送之情,為他畫扇面三個。

賈平凹的散文的讀后感篇六

作為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個貫穿性人物,賈平凹有著無可爭議的地位與影響。賈平凹是一個復雜獨特的存在,不同文體經他的靈光照射便能異彩頓生,以一人“兼具數美”,實為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界的奇才。其小說創(chuàng)作成就巨大,散文創(chuàng)作也毫不遜色,以廣泛宏富的內容、超凡脫俗的形式在當代散文創(chuàng)作中脫穎而出,卓然獨立。

青年評論家謝有順,在評談平凹散文作品時曾說:散文“為人類一切無法歸類的情感和心靈碎片提供了含混的表達方式”,“好的散文一定是心靈的奇跡和語言的意外收獲”,賈平凹的散文,“說書,說話,說人,說事,說生說死,談奉承,請客,花錢,談房子,打扮,玩牌,都是從微小的細節(jié)入文,趣味生動,精神也自在,沒有陳腐之氣,整體上還給人開闊的想象。我想,散文之大,應該指的就是這種從小而大的大;事是小的,但精神是大的。……我非常喜歡賈平凹散文里那種實在的、生活化的基礎部分。……眾多物質性元素(堅實的細節(jié)和經驗),支撐起了他散文精神流動的河床和氣勢。好的散文是悟出來的……”,賈平凹的散文,“有小說家的實(物質性),又有思想家的悟(精神性)”,他就成了一個善于悟的“好的散文家”了。

(一)富有個性的藝術風格。

《賈平凹散文選集》無論在意境、結構,還是語言藝術上都充分展示了作者富有個性的藝術風格。

1、以真摯的感情擁抱生活。

2、自然而成的文章結構。

賈平凹沒有費盡心思地去琢磨文章的結構,大都是按照客觀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來架構的,但又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形式多樣,各有各的特色。他行文主要以“我”為中心敘述角度,大都圍繞“我”來展開敘述,這就使得文章富有條理、脈絡清晰、結構渾然而成。這也是他的散文結構得以形成自然之美的主要緣由。

3、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蘊。

賈平凹通過描繪秦漢文化環(huán)境中特有的生存方式和風土人情,展現出來自民間的美好人情,以一種清新,淳樸的筆調營造出一個具有詩意美感的藝術世界。農村中存在的愚昧,丑陋,被作者過濾和拋棄后都寄予了理想的色彩。后期的散文也是以此為主線,逐步走向厚重,樸實,雄渾的風格,有一種對社會和自我大有意義的民族精神,如他的代表作《老西安》。他描寫商州的那系列性的散文,如《商州初錄》、《商州又錄》、《商州三錄》,還有《在米脂》、《走三邊》之類,像沈從文筆底的湘西,美得讓人忘懷流連,其風物與民眾,原始而淳樸,山人都過著安詳寧靜的生活,桃源詩般,“歡得像風里的旗”[4]。連偶爾涉筆到的、掩蓋不住的苦澀和災難,都被作者填滿的詩情畫意抹平了。

4、流溢著佛禪思想。

賈平凹對佛禪和老莊等人的思想深感興趣,他的散文也洋溢著佛道的意味。他從容不迫,樸實無華的述說融貫著深情,自由自在,闡發(fā)了精辟的議論和深邃的哲學思想。佛家那種物我兩忘,清靜無為的禪宗意識是賈平凹散文的重要特征。如他在《靜虛村記》中寫道:“我念得忘我,村人聽得忘歸;看著村人忘歸,我一時忘乎所以,邀聽者到月下樹影盤腳而坐,取清茶,淡酒,飲而醉之。一醉半天不醒,村人已沉睡如夢,風止月瞑露珠閃閃,一片蛐蛐鳴叫。我稱我們村是靜虛村?!弊髡咴诖嗣詰偾宀璧?,陶情的是談山水和月,得到的是無我兩忘,進入了一個清靜空幽的迷人境界,這是藝術境界也是禪定的境界。

(二)鮮明獨特的語言風格。

賈平凹散文語言最顯著的特點是樸素自然。著名作家徐遲曾說:“散文作家不僅要掌握華麗的文采,而且要善于控制它,不僅要掌握樸素的文章,還要善于發(fā)揚它。寫得華麗并不容易,寫得樸素更難……越是大作家,越到成熟之時,越是寫得樸素?!辟Z平凹的散文無論是記人敘事還是寫景狀物,從不用氣勢去鼓動,而是用平和樸素的語言,準確生動地表達作者此刻的情緒感悟,達到以俗為雅、以拙為巧的效果。

一、樸素中見真情。

賈平凹曾說過,“失去了真情,散文就消失了。它不靠故事來吸引人,不靠典型的人物形象,它就靠的是情緒的感染和思想的啟示”。他認為有無真情是衡量散文藝術質量的重要標準和依據,好的散文無不直接地袒露著作者的思想、情感、志趣乃至人格和靈魂。認為那種裝腔作勢、無病呻吟的矯情不是真情,真情是作者的生命意識與自然宇宙、與社會人生相碰撞而閃爍的火花。正是對“真實是藝術的生命”這一美學原則的堅持,使賈平凹的作品無處不顯現出真情美。這種真情首先表現在對故土的眷戀;“商州”這一對大多數人來說并不熟悉的行政區(qū)域,對于賈平凹來說已融進了他的精神生命里?!吧讨菔巧茵B(yǎng)我的地方,那是一片相當偏僻、貧困的山地,但異常美麗,其山川走勢、流水脈向、歷史傳說,民間故事,乃至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構成了極豐富的、獨特的神秘天地。在這個天地里,仰觀可以無奇不有,俯視可以無其不盛。”從這段描寫中,我們看到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愛之深,情之切。家鄉(xiāng)原本是相當偏僻、貧困的山地,但作者卻說“異常美麗”,用盡美好的語言,極寫家鄉(xiāng)的富有,仰觀可以無奇不有,俯視可以無其不盛。真有“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的味道?!吧讨菰浭俏艺J識世界的一個法門……十幾年里,商州確是耗去了我的青春和健康的身體,商州也成全著我作為一個作家的存在”。此時的商州,對于賈平凹來說,已不再是行政區(qū)域的商州,它是一個載體,承載著作家的全部情感。如此看到,他對故土的眷戀之情已融到血液之中了。其次,作家的真情表現在對親人的思念中;讀過賈平凹《祭父》《酒》《我不是個好兒子》的人都會強烈地感受到,這些文章是作家用心和淚水凝聚而成的肺腑真言。在作家群中,賈平凹對父親的孝敬是出名的。現在,父親去世了,他說“人生的短促和悲苦,大義上我全明白,面對著父親我卻無法超脫”。忍受巨大的悲痛,作家終于完成了《祭父》這篇充滿至愛真情的紀念文字?!案赣H去世后,我仍是常常夢到父親,父親依然還是有病痛的樣子,醒來就傷心落淚”。父親去世了,作為長子,“我”是應該為這個家操心,使母親在晚年活得幸福,但現在既不能照料母親,反倒讓母親還為兒子牽腸掛肚,“我”這做的是什么兒子呢?于是作家又寫出了《我不是個好兒子》:“母親的偉大不僅生下血肉的兒子,還在于她并不指望兒子的回報,不管兒子離她多遠又回來多近,她永遠使兒子有親情,有力量,有根有本。人生的車途上,母親是加油站?!钡谌?,作家的真情還表現在自我真情的袒露。賈平凹認為:“散文是情種的藝術,純、癡,一切不需掩飾,甚至暴露、解剖自己?!痹跓o需掩飾的散文里,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賈平凹,這里既表現他對生活的熱情,也披露他對人世的超脫;既抒發(fā)他對美的追求向往,也吐露因美的失落而生的抑郁煩惱。無怪三毛在給賈平凹的信中所說:“看到您的散文部分,一時里有些驚嚇。原先看您的小說,作者是躲在幕后的,散文是生活的部分,作者沒有窗簾可擋,我輕輕地翻了數頁。合上了書,有些想退的感覺。令人不舍一下子進入作者的家園。”可見在散文創(chuàng)作中,賈平凹真正做到了袒露自己,他自然也是個重情之人,對能理解他的人、理解他的作品內涵的人,會引為終身知己。當得知三毛死訊后,賈平凹悲痛著筆,寫出了《哭三毛》《再哭三毛》:“這些天來,我一直處于恍惚之中,總覺得常??吹搅四?,又都形象模糊不清”,“現在,我的筆無法把我的心情寫出,我把筆放下來,又關了門,不讓任何人進來,讓我靜靜地坐一坐,不,屋里不是我獨坐,對著的是您和我了,雖然您在冥中,雖然一切無聲,但我們在談著話,我們在交流著文學,交流著靈魂。這一切多好啊,那么,三毛,就讓我們在往后的長長久久的歲月里一直這么交流吧。三毛!”多么令人感動啊!真情的袒露無遮無擋,淋漓盡致。

二、樸素中蘊哲理。

翻開賈平凹的散文,哲理性的感悟隨處可見。這種感悟,不是對某種現成思想的形象闡釋,也不是生硬的哲理說教,而是來自鮮活的生活體驗。作家往往能從身邊點點滴滴的生活世事中洞悉人生妙諦,隨感而發(fā)?!度稳A山》,是充滿哲理的文章,作者從三次游歷華山寫起,看似寫游記,但最后筆鋒一轉,在與學生的對話中巧妙地點出:“好東西不可一次飽享,慢慢消化才是”,“知之不知才要欲知”。這種智慧的語句,在許多篇章中都可以見到。評論家費秉勛指出:“除了游記作品外,賈平凹大部分散文的結穴,都歸總到哲理的闡發(fā)。”這種哲理闡發(fā),并非現成哲學結論的形象注腳,并非美文寫成的講義,而是出自作家的特異感受和體察生活所獲得的獨特見解。再如:“能好讀書必有讀書的好,譬如能識天地之大,能曉人生之難,有自知之明,有預料之先,不為苦而悲,不受寵而歡,寂寞時不寂寞,孤單時不孤單,所以絕權欲,棄浮華,瀟灑遲歡;于囂煩塵世中而自尊自重自強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諂?!?《好讀書》)這里作者不是板起面孔說讀書的好處怎樣,而是與讀者平等地娓娓敘談,給人無窮的沉思。

在《對月》中,借月亮來思考人生“人再小,要長老;人老了,卻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圓的接榫。冬過去了是春,春種秋收后又是冬。老虎可以吃雞,雞可以吃蟲,蟲可以蝕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老虎。就是這么不斷的否定之否定,周而復始,一次不盡然一次,一次又一次地歸復著一個新的圓”?!八裕以俨槐皇∷罅?,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為老死而悲了,再不為生兒而喜了”。“活著就是一切,活著就有樂,活著也有苦,苦里也有樂;猶如一片樹葉,我該生的時候,我生氣勃勃地來,長我的綠,現我的形,到該落的時候了,我痛痛快快地去,讓別的葉子又從我的落疤里新生。我不求生命的長壽,我卻要深深地祝福我美麗的工作,踏踏實實地走完我的半圓,而為完成這個天地萬物運動規(guī)律的大圓盡我的力量”。到這里,作者已具有了一種超然的心態(tài):真正達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并且勸誡人們:活著就是一種榮幸,盡管活著有苦,但苦里面也有樂。因此,我們要珍惜現在,努力去完成屬于我們自己的大圓。作者借月亮的圓缺變幻,對人生進行思考,由月及人,飽含人生啟迪,充滿哲理趣味。《地平線》道出了人生命運和理想抱負之間的關系和人生追求的意義,“命運和理想是天和地平行,但又總有交叉的時候。那個高度融合統(tǒng)一的很亮的灰白色的地平線,總是在前邊吸引著你。永遠去追求地平線,去解這個謎,人生就充滿了新穎、樂趣和奮斗的無窮無盡的精力”。這些作品在簡短的篇幅中,既沒有玄奧的言詞,也沒有空洞的說教,只是以一個經歷者的身份講述一個個富有哲理的故事。娓娓動聽,從容不迫,決不自以為是,不炫耀、不張揚,在樸素自然的描述中閃爍著哲理的火花。

三、樸素中含幽默。

幽默是賈平凹散文語言的又一大特色?!墩f話》就是賈平凹的一篇非常幽默的文章,“我出門不大說話,因為我不會說普通話。我曾經努力學過普通話,但我一學說,舌頭就發(fā)硬,像大街上走模特兒的一字步,有醋熘過的味兒。自己都惡心自己的聲調,也便羞于出口讓別人聽,所以終沒有學成。數年前同一個朋友上京,他會普通話,一切應酬由他說,遺憾的是他口吃,話雖說得很慢,仍結結巴巴,常讓人有沒氣兒了,要過去了的危險感覺。偏有一日在長安街上有人問路,這人竟也是口吃,我的朋友就一語不發(fā),過后我問怎么不說,他說,人家也是口吃,我要回答了,那人以為我是在模仿戲弄,所以他是封了口的。受朋友的啟示,以后我更不愿說話。我現在常提一個提包,是一家聾啞學校送我的,我每每把有‘聾啞學校’的字樣亮出來,出門在外覺得很自在”??吹竭@你會笑出聲來,真是太幽默了,把學說普通話,比成有醋熘過的味兒,一定會讓人想起酸酸的感覺??诔缘呐笥丫共桓一卮鹂诔缘娜说膯栐?,想一想還真有點學問。因自己出門不大愛說話,因此就提一個印有“聾啞學?!弊謽拥陌?,覺得很自在。真是既真實又幽默。

《飲者》又是一篇讓人發(fā)笑的作品,“飲者一般都彬彬有禮,酒席上差不多經歷三個境界,先輕聲細語,再高聲粗語,最后無聲無語”。短短幾個詞,高度概括了喝酒人的神態(tài)和形態(tài),引發(fā)人們無窮的想象?!缎诔i_》描述無數個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令人發(fā)笑的人和事:“路遇一女子,回望我嫣然一笑,極感幸福,即趨而前去搭話,女子閃進一家商店,尾隨入店,玻璃上映出自己衣服紐扣錯位,不禁樂而開笑。”在《說孩子》中,對于那些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兒女身上的人,他認為“愈是這般強烈地要培養(yǎng)兒女的人,愈是這人活得平庸。他自己活得沒有自信了,就把希望寄托在兒女身上”,這一見解既深刻又獨到,“和女人在一起,最好不提起說她的孩子——她會全不顧你的厭煩和疲勞,沒句號地說下去”。這觀察真是細致入微,語言純熟老到,在說笑中,在幽默的閑聊之中,將對生活的真知灼見和盤托出。正如評論家所說:“是天籟之音,人籟之聲,極自然的流露,完全泯絕了硬做的痕跡,里邊的幽默,機智,無奈,都是生活與心靈自身就有的,無需外加,渾然天成,可謂有什么話,說什么話的最佳實踐。”

四、樸素中出詩畫。

賈平凹說他最早的文學創(chuàng)作就是寫詩,他曾說:“詩可以使我得到休息和安怡,得到激動和發(fā)狂,使心中涌動著寫不盡的東西,永遠保持不竭的精力?!蓖瑫r他對中國的書法、繪畫和戲曲又有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常以詩的激情和語言去熔鑄他散文的美感意蘊,把獨特的審美理想和思想情趣融于對客觀事物的敘述描寫之中,使作者之情和客觀景物水乳交融、自然和諧,形成一種美好的藝術境界。看其作品就像欣賞一幅畫,內涵極為豐富,韻味無窮?!渡讨萦咒洝肥琴Z平凹關于商州的系列散文中的一部。這是一篇帶有傳統(tǒng)文化韻味的寫景散文。全文有十一個段落,整篇就像是由十一幅寫意的素描畫組成的畫卷。如第一部分開頭寫道:“最耐得寂寞的,是冬天的山,褪了紅,褪了綠,清清奇奇的瘦;像是從皇宮里走到民間的女子,淪落或許是淪落了,卻還原了本來的面目。石頭裸裸的顯露,依稀在草木之間”。這里“紅”“綠”“瘦”形成一個有形有色的藝術畫面,營造了一個耐人品味的藝術境界。《靜虛村記》也是作者為我們描述的一幅有形有色、動靜結合帶有古典神韻的藝術畫面。在這幅畫中,形、色、聲俱全。有被高高低低綠樹、莊稼包圍著的仄仄斜斜的.屋舍;有濃得像綠云一樣、枝葉交錯的樹木及持續(xù)不斷的雞鳴狗叫之聲,它們構成一幅完美的村舍圖。

《月跡》更是一幅詩情與畫意相融,且富有動感的畫面。賈平凹散文描寫的客觀景物或人文景觀大多是靜物,但這些靜物在他筆下卻是婀娜多姿,極富生命的動感。他善于運用動詞和比喻,用擬人化手法寓動于靜,使靜態(tài)的月亮有了動作,有了形象,生動有趣。月“款款地,悄沒聲地溜進來”,月“長了腿的,爬著那竹簾格兒”“手剛一動,它便酥酥地顫”,以動寫靜,將靜物寫活,動靜交融地寫出了月跡的可愛可憐、美輪美奐?!氨评镞吂婢透∑鹨粋€小小的月亮”,不僅新鮮生動,而且還極富詩情畫意,“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銀銀的,燈光也沒有這般兒亮”,比喻新穎。賈平凹就是善于從紛繁的事物表現中巧妙地提煉出一個字、一個詞、一個短句,簡潔生動地表情達意。一切都自然流暢,無雕琢之痕,無矯揉之態(tài),給人樸素自然之美。

(三)精妙入微的細節(jié)描寫。

善于捕捉細節(jié)是賈平凹的散文有一個精妙之處。從作者對細節(jié)的描寫中,我們可以感覺到其散文在細微中展現出一種有血有肉之感,能讓我們體會到文章的靈魂所在,可謂于細微處見精神。如《風箏》一文,寫下放到鄉(xiāng)下看管磨坊的女“右派”,自己處于遭受不公正的冷遇環(huán)境中,卻去搶救一條被冰凍住的魚兒。“那老女人正彎向站在河邊的一個水洼里,努力地用石頭砸著洼里的冰。冰是青青的,裂開無數的折縫。她開始用手去扳冰塊,嘴角里唏唏溜溜著……我們動手去扳,老女人卻千叮嚀萬叮嚀著小心,一直到我們把魚放進水里,才笑了?!边@一細節(jié),真實反映了在那個特殊年代里遭受不公正待遇的知識分子熱愛生命、頑強求生、渴求自由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否定了一個扼殺人性、窒息思想的荒誕時代。這正是嚴冬里透露出的春的氣息,是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所在。

當然,細節(jié)描寫并不是復述生活瑣事,它是在特定情境凸顯出細微的東西。文學靠的就是細節(jié)征服讀者。又如《冬景》:“天把石頭當真凍硬了,瞅著一個小石塊踢一腳,石塊沒有遠去,腳被彈了回來,痛得‘哎喲’一聲,俯下身去?!薄耙恢还?,白絨絨的毛團兒,從冰層上跑過對岸,又跑過來,它在冰面上不再是白的,是灰黃的?!薄?孩子們)趴在窗子上往外看,玻璃上一層水氣,擦開一塊,看院里的電線,差不多指頭粗了:‘奶奶,電線腫了?!痹谶@些細微的刻畫中,冬天的景物一一躍然紙上。這篇文章就是靠微妙的細節(jié)和生活體驗來創(chuàng)作的,在某種程度上就彌補了知識面不廣的缺限。

(四)巧妙多變的結構技巧。

《賈平凹散文選集》里的散文數量雖多,但讀后沒有千篇一律的雷同感。散文篇幅雖短小,但布局非常巧妙,絕不平直僵化。賈平凹說:“散文最講究嚴密的結構,但卻來得輕輕松松?!边@是因為賈平凹雖沒有刻意地去追求文章的結構形式,但又能在不刻意中創(chuàng)造出嚴密多變的文章結構。

首先,文章內部結構靈活變化。作者從一開始就著重于緊扣讀者的眼球,似將讀者慢慢引入一道道迂回曲折的畫廊中,令人時有驚喜的發(fā)現,給人一種越讀越想往下讀的吸引力。如,在《訪蘭》中,作者采用了“峰回路轉”的鋪設。先寫父親從山中挖野蘭回家培栽,引來眾人玩賞,父親因此而慍怒,不再挖蘭,為一伏筆;“我”感到奇怪,問個中緣故,父親不肯說出,又添一疑;父親帶“我”去訪山,“我”欲挖蘭,卻被父親制止,又令人困惑。知道最后,父親與“我”談蘭,才揭示謎團。這種層層鋪設的結構富有張力,時時吸引著讀者深入探究。

其次,文章外部結構形式多樣。從文章外部看賈平凹的散文結構,可謂不同篇章的結構呈多元化狀態(tài),更給人目不暇接的感覺。作者的散文有的以時間為序安排結構,如《一匹駱駝》,線索明晰,展示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軌跡;有的采用時空交錯的網狀結構,如《關中論》;有的采取欲擒故縱、卒章顯志的結構形式,如《丑石》;大多記游作品則以旅游行蹤變化為構架,如《走三邊》《入川小記》,使得行文有條不紊,井然有致。正是由于這些多變的結構,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形態(tài),讓讀者在閱讀這些作品時,就像在鑒賞由不同風格式樣的建筑物組成的建筑群,處處新鮮,時時不同。

在文學價值方面,賈平凹的散文在當代文壇占有一席之地。總體而言,在當代散文名家中也稱得上是獨具風格的一家,不僅寫得多,而且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品位??梢哉f是一種頗為特異的現象,有人就將此稱之為“賈平凹現象”。他的散文既傳統(tǒng)又現代,既寫實又高遠,語言樸拙、憨厚,內心卻波瀾萬丈,讀起來耐人尋味。有些作品已經納為中小學生必讀的課文,可見它確實值得我們去仔細地研讀。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賈平凹的散文的讀后感篇七

《寫給母親》是一曲哀哀慟的挽歌。全文僅1300多字,卻讓讀者通過這一扇小小的窗口,窺視到先生思親、孝親的博大精神世界。同時,這篇文章一峰突起補天漏,開創(chuàng)了親情散文寫作的一個新的思維空間。

《寫給母親》一文之奇,首先奇在構思上。寫母親,先生沒有按部就班隨大流,而是宕開一筆,避開俗套俗語,另辟一徑:寫自己的幻覺——母親還活在身邊。先生以平淡的口吻,質樸的語言娓娓而談:三年來,自己一直以為母親還活著,在小屋里、在老家棣花。因為寫作時,還仿佛感覺到母親在不時地和自己搭著話;打噴嚏時,似乎還聽到母親那句重復了幾十年的話:媽想哩!在母親眼里,多大的兒子都是孩兒。而母親也一直以為自己還活著,像睡著一樣,梳子放在枕邊,鑰匙還掛在腰帶上……在兒子眼里,母親便是主心骨,便是頭頂的一片天。母子連心啊。作者通過這些細節(jié)的描述,水到渠成地書寫出對慈母的依戀與敬重。孟子曰:孰事為大,事親為大。這種神奇的構思賦予文章以獨特的神韻,觸碰到了讀者的神經痛點,誦讀此文,你無法不淚眼婆娑,以至哽咽抽泣。

寫到這里,我不得不補充一則馮驥才先生在《老母為我“扎紅”帶》一文中的細節(jié):98歲的老母親在紅腰帶上三拆四繡“馬年大吉”四個金黃大字。除夕那天,母親親手將紅腰帶扎在72歲的兒子馮先生的'腰上。多么幸福的一刻,多么金貴的母愛啊!

《寫給母親》之奇,也表現在先生對自己情感的駕馭上。三年來,明明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母親,但先生沒有寫自己的哀與痛,而是將它擠壓在心底。前人有曰,人生的大境界之一是痛而不言。先生正是這樣一個痛而不言的人:三年來,母親住過的房間,家具擺設還原模原樣;夏天了,恍惚里還想著給母親的房間換個新空調……寥寥數語,一片孝子之情便盈溢于字里行間。直至要給母親辦三周年的儀式,要到老家給母親上墳了,這才想到自己與母親確已陰陽兩隔,再也無從相見。至此,被壓抑了三年的情感才如決堤的洪水,鋪天蓋地,噴涌而出——“熱淚肆流,長聲哭泣啊”。

文章之奇還奇在文字上。前人有曰,文乃性情之華,情動于中而發(fā)之于外,情深而文精,氣盛而見奇。全篇文字如白描山水,樸素淡雅,沒有一絲炫耀,不著一個形容詞,卻把濃濃的母子之情表現得風生水起。那些常用的平平淡淡的文字,在先生的筆下像一個個小精靈,有血有肉,帶著溫度,帶著骨感,排列與組合成一篇和著作者心率的情真意切的悼文。先生妙筆仙風,這些文字便也沾染了禪意佛光,于字里行間,步步生蓮。

賈平凹的散文的讀后感篇八

賈平凹先生寫得也是我的家鄉(xiāng)的山和水,人和事,其中還寫我們山陽縣的一些文章,所以就覺得離我很近。有些感覺是曾在我心頭經朦朧地出現過,但我卻從來沒有整理過這種思緒,他在《序》里所提到的擔心,正是我以前對家鄉(xiāng)的看法,啥有名的東西都沒有,只想著長大了要去看外面的世界。看到他這么一說,我一下找到了共鳴,覺得他把我想說又說不出的話給說出來了,的確以前大家描述商洛都是用窮山惡水來形容,物產貧乏,交通不便,不能賜予那里的人民財富,所以包括我在內很多人都想離開這個貧瘠的地方。而現在在城市污染、擁堵的對比下,原來的窮山惡水變成了人們眼中山清水秀的地方。

讀賈平凹先生的文章,一些熟悉的地名不由得勾起我的回憶,也讓我重新開始認識自己的家鄉(xiāng),原來商洛的名字來源于商山洛水,而山陽則是因為地處商山之南。商洛是秦朝衛(wèi)鞅的封地,故衛(wèi)鞅又被稱為商鞅、商君。漢有“商山四皓”出山助呂后扶太子,居功不受隱居而商山,明末李自成兵敗進商洛養(yǎng)精蓄銳,而后馳騁中原;近代五支紅軍進商洛,播撒了革命種子;李先念率師突圍,建立了陜南革命根據地。而山陽縣,則有徐向前、李先念、徐海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戰(zhàn)斗過,創(chuàng)建了革命根據地和邊區(qū)蘇維埃政府。

賈平凹的散文的讀后感篇九

《帶燈》是賈平凹帶給文壇、帶給讀者的又一驚喜。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賈平凹。

散文。

螢,大學畢業(yè)的女知識青年,選擇到秦嶺里的櫻鎮(zhèn)工作,她的職務是綜合治理辦公室主任。當她說出她的名字時,村里人的第一反應便是螢火蟲,進而她讀到。

詩詞。

里說:螢蟲生腐草,遂將名字改為帶燈,意為帶著一盞燈在暗夜里前行。她容貌美麗,出淤泥而不染,日常的工作就是處理各村鎮(zhèn)的糾紛和上訪事件,面對的無非是雞毛蒜皮和各種糾纏麻煩。農村的事情既讓人煩悶又讓人同情,她在矛盾中完成著自己作為鄉(xiāng)鎮(zhèn)干部的工作;她既不愿傷害百姓,又要維持基層社會穩(wěn)定。她在眾人皆醉我獨醒中發(fā)光發(fā)熱,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照亮櫻鎮(zhèn),然而螢火蟲微弱的光芒和命運注定了她的悲劇人生,生于塵土必將歸于塵土,一人之力太過弱小,沒有能力改變大勢,最終會被塵世的洪流淹沒。

這就是賈平凹長篇小說《帶燈》中的人物帶燈,她的痛苦無法救贖,她的一切努力只是螳臂當車,漫漫紅塵中她的靈魂也無處棲身,她跳不出塵世,就像螢火蟲跳不出黑暗一樣,她注定在黑夜里徘徊放逐。人,一輩子都在抗爭,同別人、同自己、同命運;但是又有幾人能真正的活出自我、超然物外、遺世獨立呢?生在世上,勢必會跟社會、跟各種各樣的人發(fā)生關聯,但是能不能做一朵傲立于世的青蓮卻不得而知。帶燈并沒有超脫于世俗,她在紛繁中最終被世人同化,成為了懸浮于塵世的一粒微塵,隨處可見;她想俯瞰眾生,卻落得個與眾生為伍的結局;人生,總是這么出乎意料卻又在意料之中。

作為一個鄉(xiāng)鎮(zhèn)干部,她是成功的。她擁有了無數將她親切的視為老伙計的忠誠的追隨者。她以螢火之光,盡心盡力的溫暖一個又一個冰冷的靈魂。遇到有困難的鄉(xiāng)親,她都會把自己隨身帶的錢接濟給鄉(xiāng)親;凡是來上訪的人,她也都盡力幫其解決問題;自學基本的醫(yī)藥知識,幫生病的人抓藥治病;不管什么時候,對工作盡心盡責,奔波于各村鎮(zhèn)和辦公室。因為同情生命而不參加同事聚餐,對自己上級的異常殘忍的治病方法深惡痛疾。她把自己交給了櫻鎮(zhèn),把心掏給了櫻鎮(zhèn)人民,她的親人們,總會用最好的吃食,最真的心來招待她們的姐妹;在櫻鎮(zhèn),她并不孤單。雖然最后她因為那次惡劣的打架事件降兩級,不再擔任主要職責,但她為櫻鎮(zhèn)做的一切,人們都有目共睹,也都記在心里,以至于最后她的身影像佛一樣圣潔無比、讓人膜拜。這是給她的最大的肯定,最尊崇的獎賞,她的人格也因此愈加高尚。

作為一個妻子、一個女人,她是不成功的。作為妻子,她沒有表現出任何的為人妻子的喜悅和幸福,自己的丈夫來到她工作的鄉(xiāng)鎮(zhèn),她竟然第一眼都沒認出來,知道最后仔細看了看才確定下來;和自己丈夫有關的內容無非就是畫,再無其他;她也從不主動跟人談起丈夫。可見,丈夫在她的生活中有多微不足道,她的心里,幾乎把丈夫忽略了,仿佛自己沒有丈夫一樣。在這點上,她很不幸,也很悲哀。這種不幸,別人無法幫她,她自己也從不曾想到過改善;某種程度上,有這樣可悲的家庭生活,她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可她卻未曾有絲毫的反思之意,很讓人費解。作為一個女人,她始終把自己定位在情竇初開的年紀,將自己的全部精神和情感寄托在一個素未謀面、遠在他鄉(xiāng)的人身上,她對這個幻想中的情人,訴說著無盡的少女情思和依戀,每當給他寫信,她立馬化身為充滿浪漫氣息的少女詩人,寫的如詩般醉人的句子,飽含著眷戀和深情。他成了帶燈工作之余所能想到的全部依靠,有不開心的事,只要對他說就立馬好起來,凡是跟他有關的事情,她都異常熱情,無比投入和用心;她是浮萍,他就是承載她的那一方水潭,在這水潭里,她可以盡情遨游,釋放自己,展現最真實最原始的渴望;以至于她對他說:‘你是我在城中的神,我是你在山里的廟?!炎约旱撵`魂交給了遠方的他,即使他并不經常回信息,她也依舊執(zhí)著的發(fā)下去,并且樂此不疲;仿佛只要告訴他就是最大的滿足和快樂。她懷著滿滿的憧憬和幻想,一個人編織著她所渴望的幸福的結。然而,所有的幻想都終將被現實擊碎,她注定得不到一絲一毫的回報,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勞,都是無用功,她最終也落得個被人懷疑是否癡傻的可憐人。所有的美夢,到最后驚醒的時刻,都是一場空,一場空。

作為一只螢火蟲,她活的辛酸。她有微弱的光芒,卻總是妄想著照亮所有的黑暗,一直在跟命運抗爭。為了美麗,讓自己跟村里愚昧麻木的人看起來不一樣,她可以毅然決然的帶著竹子去縣城買兩千多塊錢的衣服,回去還故意走在人多的路上,把摩托車開的很慢;看到村民的不講衛(wèi)生,她想讓人們集體修建洗澡間,每次下鄉(xiāng)回家,都用肥皂、硫磺皂、熱水燙洗衣服;但是最終,自己也變得跟村里人一樣,染上了虱子,怎么洗也洗不掉,她也成了自己之前所討厭的那類人。修路挖出來的石碑,她想將它保存下來,但當她興沖沖的把竹子和竹子的對象帶去拓碑文的時候卻發(fā)現原來碑已經被修路的人用炸藥炸毀了,什么都找不到了。她努力了那么多,那么久,但是最終,什么都沒有留下,就連最后的念想都被炸藥和打架擊得粉碎。米粒之光,再怎么頑強都斗不過黑暗,一盞燈,能照亮的只有方寸之地,對于整個黑暗,卻是沒有辦法的;她在黑暗中摸索,想掙脫,但是始終都沒有跳出命運的網,待她將自己燃燒殆盡,她的命運也就因此定型。螢蟲生腐草,不錯的,歸于塵土才是命運給她安排的路。

近來生病沒有上班,有時間讀了賈平凹的小說《帶燈》,由于我是農村出生農村長大的,對作者描寫的農村基層干部的生活和農村的社會現象很感同深受,讀到作者寫到的農村語言和農民的日常習慣覺得很親切很實際。

我個人覺得這是賈平凹些的最好的小說,作者這時候出版這樣題材的作品很有時代性,很準確的反應了改革開放30年后農村目前還存在的一些真實的現象,作者以一個基層鄉(xiāng)鎮(zhèn)干部的工作和生活,真實的描寫了上訪這個各級政權很敏感的話題,再現了社會基層政權平靜的外表下潛藏的各類社會矛盾,即就是某些農村貧窮落后的現實和整個國家富裕強大之間的矛盾。

我在農村生活過,知道社會基層的問題很多,基層干部化解了大部分的社會矛盾,化解這樣的矛盾需要各級鄉(xiāng)鎮(zhèn)干部辛勞和耐心,更需要解決問題智慧和靈活的協(xié)調矛盾的方法,主人公帶燈就是一個善于化解矛盾和糾紛的典型的優(yōu)秀基層干部,但是現實中這樣的干部太少了,由于我國公務員體系中越高層級的公務員待遇和升遷的機會相對越大,所以很多干部沒心思在基層好好干相對長的時間,等環(huán)境熟悉了能力提高了就快調走了,所以我覺得作者這個題材給當權者提出了一個很好的課題,如何創(chuàng)造好的環(huán)境讓優(yōu)秀的管理者能扎根基層政權安心工作,像帶燈那樣一心一意的專注于基層的工作。

現實中,帶燈每天忙碌于農村的各種瑣事;雖然已成家,但一心想成為畫家的丈夫卻很少出現在生活里;在櫻鎮(zhèn),只有一個后婆婆,一點兒也不親;鎮(zhèn)政府大院雖然很多同事,卻都是烏七八糟的人,也只有竹子,她唯一的下屬,能談點話;各個山村里交的那些個老伙計,也只是表面上的親熱,卻從未能走進心聲,因為她們無法了解她純凈超然的世界。

小說現實感很強,從一個中國鄉(xiāng)鎮(zhèn)的角度,折射出中國正在發(fā)生的震撼人心的變化。

其次是虱子。興許很多年輕人都不曾見過虱子,過來人也已多年不見。更難想象如何去抓虱子,如何適應習慣遍處的虱子。想想被窩里衣服中身上發(fā)梢都隱藏著咬人的難抓的虱子,那是何番滋味?更何況還要動手去抓去滅。虱子不同于蚊子,蚊子可用蚊香蚊帳或蚊拍來區(qū)隔消滅,攻擊前會發(fā)出警報聲,易于防范。虱子卻只有當你感到身體的某一部位被咬時,才能感到它的存在。伸手進去摸索,他卻早已轉移了戰(zhàn)場,且絲毫不顧及你的處境與周遭的眼神,從頭發(fā)到脖子,從胸口到腹部,從下體到大腿無處不在無一不咬。

《帶燈》中的虱子是什么?大概是社會中的各種惡的化身,各種亂象、弊垢、陋習罷。它不咬你,你不覺然,與平常無異。你討厭它,惡心它,它依然存在,存在你的心中,在你的身上,在你的周圍,在各處不凈的環(huán)境中。你努力清除它,捏了一只,卻又來了一群,似乎永遠也沒個盡頭,永遠無法清靜。正如書中的帶燈與竹子,要么上床睡覺惹虱子,要么站著不要睡。在一個充滿虱子的世界里,想要潔身自好幾乎是不可能的。就像屈原那樣,“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其歸宿唯有汨羅江。因此帶燈的結局只能精神失常,逃離現實,活到自我構筑的清靜的精神世界里。

賈平凹的散文的讀后感篇十

當一門技藝成為藝術的時候,技藝人就陷入了尷尬,這如同有了雷鋒,大家就希望雷鋒永遠地去做好事,如同看足球賽,踢贏了觀眾就發(fā)狂,踢輸了觀眾就罵街。我們——你搞書法,我弄文學——有幸或不幸地成為藝術家了,我們的尊嚴從此是什么呢?恐怕唯一只有創(chuàng)造二字。冬日里的渭河灘上,又是細狗攆兔的季節(jié),兔子就拼命地跑吧。

你送我的那幅作品,三月二十五日被一位老鄉(xiāng)強行索去。在當今存款利息下降,他有錢又不會投資別的實業(yè),又要以錢生錢,就收藏了相當多的字畫。我翻看了他的收藏柜,竟無一張像樣的東西,勸他一把火快燒了去吧,這些玩意兒蟲子也瞧不上蝕的,別以為什么字畫都可以賺錢的。他問我該收藏誰的好,我說李珖呀,他卻不知李珖是古人還是今人,讓我問了半日。我告訴他:李珖不是名家——鬼知道許多名家是怎么就成了名的——但李珖實力可畏,他是性情中人,天生地對毛筆有一種感覺,瞧著吧,他日后會有大氣候的。我于是拿出你送我的那幅作品,講解李珖不屬于沉雄,但亂石鋪街,秋葉落地,蕭野里有英氣,飄逸中有蒼茫。當今書壇,興江南之風,重于形式,過于柔弱,雖北人多有反對,卻作品江湖氣濃烈,乏于清正。李珖北人南相,兩者合二為一,難得不染匪氣,也不美人晨起,釵斜發(fā)散,正是有大造之人。我為你宣傳,那幅書法就這樣被他強行拿走了。

拿走了也罷,我想,李恍還可能會再送我一幅吧。李珖是不大看重錢的,即使看重,錢也是宜散不宜聚啊。

再者,我之所以讓我的老鄉(xiāng)拿走那幅作品,那幅作品也有我不滿足的地方,畢竟是前幾年的東西嘛。年初,我去一位朋友家,看見過懸于他家客廳的一幅你的近作,那是十分好的,我借了來觀摹了數日,意欲要貪污的,卻被他識破了立即討回去了。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是要有長距離較量的韌勁,又要有圖窮匕首現的爆發(fā)力,而這其中,年齡是重要的。你送我的那幅,好是好,但不耐讀,如街上看美人,個個驚艷,待娶回一位做了老婆,注意的往往是她的不足。這也如我的文章,早年少作,清新優(yōu)美,如今到知天命年紀,文章沒了章法,胡亂涂抹,但老來的文章雖是胡說,骨子里卻有道數,每字每句皆是我從生命中體驗所得,少作則是從別人的作品中學習而來。藝術精神體現在于覺悟,覺悟源于生命的體驗,或沉雄,或空靈,不是故意為之的。漂亮一詞可能出自于對燈籠的描寫,燈籠之所以漂亮,在于透光,但透光不是燈籠的事,在于籠中的蠟燭。

你送我的那幅,形式上用力太狠,這也是我忍痛割愛于老鄉(xiāng)的一個原因。你是有才情的人,但趣味使你常常讓才情泛濫。李白自信他是大才,所以“仰天大笑出門去”,不拘小節(jié)。你見過大山上裝飾盆景嗎?你若有一襲長袍,或許是青布做的,你肯為了華麗,用一塊絲綢去做花邊嗎?大方之家自然是從大方處蹈,若太重趣味,終淪為小器。我之所以看見了你懸在他人客廳的作品,敢于將送我那幅給老鄉(xiāng),我相信你肯再送我新作的,而新作比舊作成熟得多,供我長久拜讀的。

你要給我再送一幅作品的話,我希望是你的草書,你善于逸筆,但我更樂于讓你禿鉤抹來,混飩蒼茫,我掛于我的書屋。這樣的作品可能不取悅俗眼,在時風浮靡的今日,這宜于寂寞冷落的我,也宜于在寂寞冷落中蓄養(yǎng)我的氣勢。

賈平凹的散文的讀后感篇十一

人活著不能沒有錢,但只要有一碗飯吃,錢又算是什么呢?窮不是咱們的錯,書卻會使咱們位低而人品不微,貧困而志向不賤。中學生朋友,一定要把書看重,什么都不要眼紅,但可眼紅讀書,朋友可以不交或少交,書之友不能一日不交。貧困倒是當作家的準備條件,書是忌富,人富則思惰,要學會逼自己靜心讀書,深知書中精義。

好讀書的壞處自然很多。譬如終生受窮別想當官,沒個好身體,不是好丈夫,沒有好人緣,性格古鉆。但是,能好讀書必有讀書的好處,譬如能說天地之大,能曉人生之難,有自知之明,有預料之先,不為苦而悲,不受寵而歡,寂寞時不寂莫,孤單時不孤單,所以絕權欲,棄浮華,瀟灑達觀,于囂煩塵世而自尊自重自強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諂。

凡能找到的書,不管文學、政治、哲學、歷史、美學、天文、地理、醫(yī)藥、建筑、美術、樂理……都要讀讀,若讀書面窄,借鑒就不多,思路就不廣。但是,切切又不要忘了精讀,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讀。世上好書,浩如煙海,一生不可能讀完,而且有的書雖好,但不能全為之喜愛。比如我一生不喜食肉,但肉確實是世上好東西。你若喜歡一本書了,不妨多讀。第一遍可囫圇吞棗讀,這叫享受;第二遍就靜心坐下來讀,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著讀,這叫深究。三遍讀過,放上幾天,再去讀讀,常又會有再新再悟的地方。

讀書要讀精品,你真真愛上一本書了,可以在一個時期多找些作家的書來讀,讀他們長中短篇,或者散文、詩歌甚至理論,再讀外人對他的評論,所寫的傳記,也可再讀和他同期作家的一些作品。這樣,你就知道他的文了,更知道他的人了,明白當時是什么社會,如何的文壇。他的經歷、性格、人品、愛好等等是怎樣促使他的風格的形成。大凡世上,一個作家都有自己一套手法,都是有跡而可覓尋,當然有的`天分太高了,但不是一時一陣便可理得清的。我讀中國的老莊、太白、東坡詩文,讀外國的泰戈爾、川端康成、海明威之文,便至今于起滅轉接之間不可測識。說來,還是我讀書太多,悟覺淺薄啊!如此這番讀過,你就不要理他了,將他丟開,重新進入另一個大家。

文學(乃至其它任何藝術)是在突破中前進,你要時時注意,前人走到了什么地方,同輩人走到了什么地方?任何大家,任何名著,你只能繼承,不能重復,當你學習它的時候,必須將它拉到你的腳下來讀。這不是狂妄,這正是知其長、曉其短,師精神而棄皮毛啊。虛無主義可笑,但全然跪倒來讀,他可以使你得益,也可能使你受損,永遠在他屁股后面了。

從1971年投稿至1978年《滿月兒》在京獲獎至《廢都》脫稿,我已寫了22年,其間甘苦一言難盡。開始,稿子向全國四面八方投寄,四面八方退稿涌回來,我心有些冷,恨過自己命運,恨過編輯,擔心將來一事無成,反誤了如今青春年華,夜里常常一個人伴著孤燈呆坐。但竟有這樣的事發(fā)生;熬夜到凌晨一點,困極了,只要說聲睡,立即就睡著了,如果再堅持熬一會兒,熬紅了眼,反倒沒瞌睡了。于是想,創(chuàng)作大概也是如此。就發(fā)奮起來,將所有的退稿信都貼在墻上,抬頭低眼讓我看到我自己的恥辱。退稿信真多,幾乎一半是鉛印退稿條,有的編輯同志工作太忙了,鉛印條上連我的名字也未填。

可惜我住的水泥樓上沒大梁。要不,系一條繩,吊一個苦膽,我要當勾踐了。

大言者不語。只要真正寂寞,那便孤獨,孤獨是文學的價值,寂寞是作文的一條途徑,這途徑明明擺著,許多人一心想當文學家,卻不愿在這條路上走,那有什么辦法呢?誠然虛名可以浪得,但成名并不一定成功是如此無情。

大人物都是從小人物到大人物的,我們的目的在于希望同我們一樣的小人物也慢慢長大。

拓展:

賈平凹的散文的讀后感篇十二

我小時候沒離開過家的時候,從書上讀到的都是外地的名勝和故事,當時就覺得家鄉(xiāng)沒有名氣,到處都是山,向往山外面的世界,羨慕有名氣,有名勝的地方,直到上大學我才第一次走出山陽,走出商洛。大學期間,游玩了很多北京的名勝古跡,上班后又去過其他一些地方,但現在還是經常會想起在家時,穿著拖鞋沿河趟水的那種愜意。后來無意中讀到賈平凹的《商州三錄》,由多篇中短篇散文組成,描寫了商洛的好多風土人情和故事,描寫手法和用詞很平淡,我卻看得很入味兒。

他在《商州初錄》的《序》里面這樣說,這本小書是寫商州的。為商州寫書,我一直處在慌恐之中,早在七八年前構思它的時候,就有過這樣那樣的擔心。因為大凡天下流傳的地理之書,多記載的是出名人的名地,人以地傳,地以人傳。而商州從未出現過一個武官驍將,比如霸王,一經《史記》寫出,楚地便誰個不曉?但烏騅馬出自商州黑龍?zhí)独铮m能“追風逐日”,畢竟是胯下之物、喑啞牲口,便無人知道了。姚雪垠先生著的《李自成》風靡于世,那就寫的是闖王在商州的活動,但著墨商州地方的極少。

他寫得也是我的家鄉(xiāng)的山和水,人和事,其中還寫我們山陽縣的一些文章,所以就覺得離我很近。有些感覺是曾在我心頭經朦朧地出現過,但我卻從來沒有整理過這種思緒,他在《序》里所提到的擔心,正是我以前對家鄉(xiāng)的看法,啥有名的東西都沒有,只想著長大了要去看外面的世界??吹剿@么一說,我一下找到了共鳴,覺得他把我想說又說不出的話給說出來了,的確以前大家描述商洛都是用窮山惡水來形容,物產貧乏,交通不便,不能賜予那里的人民財富,所以包括我在內很多人都想離開這個貧瘠的地方。而現在在城市污染、擁堵的對比下,原來的窮山惡水變成了人們眼中山清水秀的地方。

讀他的文章,一些熟悉的地名不由得勾起我的回憶,也讓我重新開始認識自己的家鄉(xiāng),原來商洛的名字來源于商山洛水,而山陽則是因為地處商山之南。商洛是秦朝衛(wèi)鞅的封地,故衛(wèi)鞅又被稱為商鞅、商君。漢有“商山四皓”出山助呂后扶太子,居功不受隱居而商山,明末李自成兵敗進商洛養(yǎng)精蓄銳,而后馳騁中原;近代五支紅軍進商洛,播撒了革命種子;李先念率師突圍,建立了陜南革命根據地。而山陽縣,則有徐向前、李先念、徐海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戰(zhàn)斗過,創(chuàng)建了革命根據地和邊區(qū)蘇維埃政府。

而他文章里面的很多地方,我都去過或者聽說過,比如他的《黑龍口》一文,就寫的是商州的一個小鎮(zhèn),文中寫到:黑龍口的人不多,幾乎家家都有做生意的。這生意極有規(guī)律,九點前,荒曠無人,九點一到,生意攤驟然擺齊。因為從西安到商州來的車,都是九點到這里歇息,從商州各縣到西安,也是十點到這里停車。于是乎,旅人饑者,有吃,渴者,有茶,想買東西者,小么零甚山貨俱全。集市熱鬧兩個小時,過往車一走,就又蕩然無存,只有幾只狗在那里搶骨頭了。

我是從小就聽說了這個地名,并且聽這個地名的頻率絕不低于聽見商洛市的頻率。因為黑龍口過去是商洛五個縣通往西安的必經之地,我小時候家鄉(xiāng)只要出過西安的人,當時都會提到黑龍口這個地方,加上這個名字聽著有些煞氣,小時候總覺得這個地方挺神秘。結果在我95年第一次走出家鄉(xiāng)的時候,我心里一直很期盼要看看這到底是個啥樣的地方。回想起我第一次看見的黑龍口是兩排平頂樓房,已經和他83年筆下的截然不同了,他筆下所寫的是河對岸的舊址,都是土木結構的瓦房,像我們縣城老街的房子,適合以前的人們做生意,盡管已經沒有客人往來,寬大的門面,墻上和房子的屋檐手工制作的精美又復雜的裝飾,讓我依稀感覺到往日的繁華。沒多久,通往商洛的312國道修通了,來回雖然還經過黑龍口,但車已經不用停了。而現在高速通了,我也就再沒經過那個地方。讀著這篇文章,又把我再次把我的記憶翻了出來,那破舊卻依然精美的墻上裝飾,高挑的屋檐,從二樓直通河床的木樓梯,瞬時又浮現在我眼前。

他的短片散文《松云寺》也是我路過那個地方之后才讀的,是第一次走通往商洛的高速時,路過一個地方時我哥告訴我,那個就是賈平凹寫過的《松云寺》,只見路旁有個挺小的院落,三面已經被一所小學所包圍,中間的確有棵挺大的松樹,樹冠像一把大傘罩著院子。回來就讀了他的《松云寺》那篇短文,文中寫到:松樹真的像條龍。應該起名松龍寺吧,卻叫松云寺。叫松云寺正好,因為松已是龍,則需云從,云起龍升,取的`是騰達之意哈。后來我自己也去近距離看過松云寺,院子很小,松樹很特別,樹干很粗,樹皮像龍鱗,樹冠幾乎將整個小院罩住,看過之后的感覺就是松即是寺,寺即是松。院中石碑上說,當年王莽追殺皇族劉秀,劉逃進商洛山,躲在這棵松樹下化險為夷。

他的另一篇文章《莽嶺一條溝》,說在莽嶺山脈,有條溝沒有路牌,也從無有人丈量,里數由人嘴說,有說六十里的,有說八十里的,但人口是十分地準確:十六家。這十六戶人家,一家離一家一二十里,但算起來,拐彎抹角都是些親戚,誰也知道誰的爺的小名,誰也知道誰的媳婦是哪里的女兒。讀著這么幾句,我忽然想起我一個親戚說過的,正是這種情形,他家就在我們那兒的大山溝里面,他們那幾條溝相距十幾里,人家不多很稀少,誰都知道誰家的底細,有幾口人啦,誰和誰家是什么親戚關系啦,隨便在哪兒碰見都像見了親人一樣,都要聊上半天,誰家有事大家知道了都會前來幫忙,比如房子這種困擾在座每一個人的大事,在他們那兒你給我?guī)兔ξ医o你幫忙,房子就蓋起來了,不用付工錢。在他們眼中很平常的事,在我們居住在城市里面的人看來簡直不可思議。我們住的近在咫尺,卻經常不認識隔壁的鄰居;偶爾用一下自行車鋪的打氣筒而人家沒要錢,我們也會覺得詫異或難能可貴。

這么多年在西安的生活,越發(fā)的覺得了家鄉(xiāng)的美麗與可愛,每次回家覺得身心能夠得到徹底的放松,也發(fā)現和認識了原來家鄉(xiāng)的歷史人文環(huán)境也是絢爛多姿的,而每次讀他的散文,都會把我?guī)Щ叵楹汀察o的家鄉(xiāng),也隨著他的筆端一起回憶和見證家鄉(xiāng)的巨變,也想借此機會希望大家在快節(jié)奏的工作和生活之余,也能靜下心來發(fā)現自己身邊的美麗。

賈平凹的散文的讀后感篇十三

1、很多我們以為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事情,就在我們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們遺忘了。

2、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很好的記錄者,但我比任何人都喜歡回首自己來時的路,我不但的回首,佇足,然手時光仍下我轟轟烈烈的向前奔跑。

3、你給我一滴眼淚,我就看到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

4、如果上帝要毀滅一個人必先令其瘋狂。可我瘋狂了這么久為何上帝還不把我毀掉。

5、那些刻在椅子背后的愛情,會不會像水泥上的花朵,開出沒有風的,寂寞的森林。

6、在這個憂傷而明媚的三月,我從我單薄的青春里打馬而過,穿過紫堇,穿過木棉,穿過時隱時現的悲喜和無常。

7、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興好幾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難過了好幾年。

8、那些過去以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們念念不忘的過程里,被我們遺忘了。

10、每當我看天的時候我就不喜歡再說話每當我說話的時候我卻不敢再看天。

11、我每天都在數著你的笑,可是你連笑的時候,都好寂寞。他們說你的笑容,又漂亮又落拓。

13、過去也有一個笑容出現在我的生命里,可是最后還是如霧般消散,而那個笑容,就成為我心中深深埋藏的一條湍急河流,無法泅渡,那河流的聲音,就成為我每日每夜絕望的歌唱。

15、風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而你的笑容搖晃搖晃,成為我命途中最美的點綴,看天,看雪,看季節(jié)深深的暗影。

16、一個人總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風景,聽陌生的歌,然后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你會發(fā)現,原本費盡心機想要忘記的事情真的就這么忘記了。

17、躲在某一時間,想念一段時光的掌紋;躲在某一地點,想念一個站在來路也站在去路的,讓我牽掛的人。

18、牽著我的手,閉著眼睛走你也不會迷路。

19、假如有一天我們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樣。

20、有些事情還沒講完那就算了吧。每個人都是一個國王,在自己的世界里縱橫跋扈,你不要聽我的,但你也不要讓我聽你的。

23、那些以前說著永不分離的人,早已經散落在天涯了。

25、你永遠也看不到我最寂寞時候的樣子,因為只有你不在我身邊的時候,我才最寂寞。

26、歌聲形成的空間,任憑年華來去自由,所以依然保護著的人的容顏不曾改和一場龐大而沒有落幕的恨。

27、總有一天我會從你身邊默默地走開,不帶任何聲響。我錯過了很多,我總是一個人難過。

28、我就像現在一樣看著你微笑,沉默,得意,失落,于是我跟著你開心也跟著你難過,只是我一直站在現在而你卻永遠停留過去。

29、如果我們都是孩子,就可以留在時光的原地,坐在一起一邊聽那些永不老去的故事一邊慢慢皓首。

31、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會有收獲,但是,每一次收獲都必須努力,這是一個不公平的不可逆轉的命題。

32、當你真正愛一樣東西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語言多么的脆弱和無力。文字與感覺永遠有隔閡。

34、什么叫快樂?就是掩飾自己的悲傷對每個人微笑。

36、記憶想是倒在掌心的水不論你攤開還是緊握終究還是會從指縫中一滴一滴流淌干凈。

37、誰是誰生命中的過客,誰是誰生命的轉輪,前世的塵,今世的風,無窮無盡的哀傷的精魂。

我回過頭去看自己成長的道路,一天一天地觀望,我站在路邊上,雙手插在風衣的兜里看到無數的人群從我身邊面無表情地走過,偶爾有人停下來對我微笑,燦若桃花。我知道這些停留下來的人終究會成為我生命中的溫暖,看到他們,我會想起不離不棄。

39、總有一天都會面目全非,時光沒有教會我任何東西,卻教會了我不要輕易去相信神話。

40、風空空洞洞地吹過。一年又這么過去。而來年,還要這么過去。我不知道是安穩(wěn)的背后隱藏著沮喪,還是沮喪里終歸有安穩(wěn)。只是我們,無法找到。

41、離去,讓事情變得簡單,人們變得善良,像個孩子一樣,我們重新開始。

43、傷口就像我一樣,是個倔強的孩子,不肯愈合,因為內心是溫暖潮濕的地方,適合任何東西生長。

46、時間掃過荒蕪的思想,將塵土頑石堆成一座墳墓。站在墳頭上遠望,仍不見地平線上燃起傳說中的希望。一片沙漠,風卷沙石割我的臉,流出血來滴在無際的大漠中,便隱匿起來了。

47、用血澆灌的曼佗羅如此妖艷,我的心卻如此痛,交錯的目光,一段漫長尋覓愛的旅途將終結在我的墳墓。

48、我愛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瀑布;我愛那“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的泰山極頂;我愛那“奔流到海不復歸”的黃河九曲;我愛那“兩岸猿聲啼不住”的長江三峽;我愛那“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古樸塞北;我愛那“日江花紅勝火”的秀麗江南。

49、有的人不管年紀多大,卻永遠年輕;有的人不管是榮是辱,卻波瀾不驚;有的人不管是富是貧,卻樸實為人;有的人不管受譏遭諷,卻依然闊步前行;有的人不管自己位有多卑,卻永遠惦念著祖**親!

50、孤墳的前面有一座非常奢華的墳墓。墳頭旁邊鋪著金紙,放著鮮花與花圈。墓碑是大理石的,又高又大,上面刻的字也是金色的。墓碑前面樹立著一圈大理石護欄,把墳墓布置得像主人的私家小庭院,就連地面也是大理石板鋪的,干干凈凈。

51、于是我開始掩埋自己的悲憤,藏下自己的淚水,用沙土一粒一粒地埋葬,不露縫隙地封閉自己的委屈,讓自己的墳墓不被別人挖掘,即使崩潰地頹廢,也要從容地離去,不露聲色地慢慢蒸發(fā)般的消融。

賈平凹的散文的讀后感篇十四

好讀書必然沒個好身體。一是沒錢買蜂王漿,用腦過度頭發(fā)稀落,吃咸菜牙齒好腸胃虛寒;二是沒權住大房間,和孩子爭一張書桌,心緒浮躁易患肝炎;三是沒時間,白日上班,晚上熬夜,免不了神經衰弱。但讀書人上廁所時間長,那不是干腸,是在蹲坑讀書;讀書人最能忍受老婆的咕囔,也不是脾性好,是讀書入了迷兩耳如塞。吃飯讀書,筷子常會把煙灰缸的煙頭送到口里,但不易得腳氣病,因為讀書時最習慣摳腳丫子??蓱z都是蜘蛛般的體形,都是金魚似的腫眼,沒個傾國傾城貌,只有多愁多病身。讀書人的病有治其病的藥,藥不在《本草》而直接是書,一是得本性酷好之書,二是得急需之書,三是得未見之書。但這藥醫(yī)生常不用,有了病就讓住院,住院也好,總算有了囫圇時間讀書了。所以,約伙打架,不必尋讀書人,那雞爪似的手沒四兩力;要欺負也不必對讀書人,老虎吃雞不是山中王。讀書人性緩,要急急不了他,心又大,要氣氣不著,要讓讀書人死,其實很簡單,給他些樟腦丸,因為他們是書蟲。

說了許多好讀書的壞處,當然壞處還多,譬如好讀書不是好丈夫,好讀書沒有好人緣,好讀書性情古怪。但是,能好讀書必有讀書的好,譬如能識天地之大,能曉人生之難,有自知之明,有預料之先,不為苦而悲,不受寵而歡,寂寞時不寂寞,孤單時不孤單,所以絕權欲,棄浮華,瀟灑達觀,于囂煩塵世而自尊自重自強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諂。說到這兒,有人在罵:瞧,這就是讀書人的酸勁了,為什么不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呢?真是阿q精神嘍!這罵得好,能罵出個阿q,來,便證明你在讀書了,不讀書怎么會知道魯迅先生曾寫過個阿q呢?!因此還是好讀書者好。

賈平凹的散文的讀后感篇十五

《風雨》是賈平凹初期的作品,卻顯示了作家敏銳,精細入微,且充滿想象的藝術感受能力和豐富、獨到的藝術表現能力?!讹L雨》在描摹意象上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和貼切的比喻。寫“樹林子像一塊發(fā)面團”,“鼓”了“陷”,“陷”了“鼓”,實寫風的時強時弱;而這樣寫,風又給了讀者想象的“游刃有余”,即風與樹林嬉戲的情趣與美感。

漢樂府《古歌》云:“秋風蕭蕭愁殺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誰不懷憂?”賈平凹先生于1982年秋寫于寶雞的這篇《風雨》,正是秋風秋雨瑟瑟而來的精彩寫照。

全文,從“樹林子”起筆,以一個簡短的比喻開頭,把冷風驟雨中的樹林子比作一塊面團。北方入秋時節(jié)的樹林子滿目黃綠,濃郁勁美,與和好了的面團哪有一點可比?但是,在賈先生筆下,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它們竟然那么貼切的.融合在一起,“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著就向一邊倒,漫地而行的;呼地又騰上來了,飄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撲向另一邊去,再也扯不斷,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經完全沒有方向了?!蔽闹羞@一塊面團,仿佛就是陜西廚師手中的面團,有勁道,有身骨,能屈能伸,能扁能方,躍上落下,隨力而形變,隨變而越有生命,就像這秋風中的樹林子,自然的風力搖役著它,令其左拉右扯,狂亂而不自持,但是沒有了方向的樹林子就此拔去了根基,失去了生命嗎?沒有,自然的威力下再渺小的生命也要奮力一搏,風到我倒,風止我直,順應,適應,以柔制剛,生生不息。文中,這一開頭大段的細致描寫,用了一長串的動詞,可以說寫的驚心動魄,直奔主題,仿佛直接把我們送到了一場疾風面前,一起天旋地轉。很有力,很有視覺感,沖擊感。

第二段,化整為零,從描寫樹林全貌,落筆到具體的垂柳、楊葉、蘆葦,垂柳表形,楊葉著色,蘆葦摹聲,充分調動讀者的感覺去細細的體會風雨來襲的場面。然后,筆鋒一轉,寫到斷了牽繩的羊,這只受到驚嚇的可憐生物,先是“跑”,接著“撐”,“撞”,“跌”,直至“失去”了顏色。此時“沖”出門尋羊的紅杉女孩,像是一個鮮活的驚嘆號突的“沖”到了讀者面前,比之前句“白的顏色”,沖擊力甚強,看來有“失”也有“得”啊,該段后半句“兩步遠”與“長時間”兩組詞匯的對比,也令人尋味,讓人如同身臨其境,浮想翩翩。

之后的幾個段落,又分別描寫了葡萄蔓、蒼蠅、鳥、廢紙、貓、瓦片、浮萍、魚兒,最后一段視線由室外回到家庭,寫到了老頭和孩子們,與風雨中無法自主的植物,驚恐萬狀的鳥畜不同,孩子們天性活潑,看一切都是有趣,即便是暴風驟雨也阻擋不了快樂的游戲,他們全都趴著門縫,驚喜的放出一只只紙船。至此,揪著讀者心的這場風雨總算有了溫暖的畫面,可以松口氣,合上書閉目回味了。這是筆者的高明之處,文章寫實,但不會寫得沉郁,文字剛勁,卻不失細膩,比喻新穎,又充滿生活的味道,讓每個讀者都能領略文章的精妙與傳神。

更精彩的是,作者主要運用側面襯托的手法來表現風雨。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像電影里的慢鏡頭,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來展現風狂雨猛,形成了整體上和諧的藝術畫面。所以,文章描寫“風雨”,盡管文中無“風雨”二字,但作者無處不在描寫著風雨,風雨的形、聲、神、韻,無不惟妙惟肖。品味此文,仿佛令讀者置身于狂風暴雨的環(huán)境中。高明的手法,生動的描寫,令人拍案叫絕,給人以淋漓的美感享受。

解讀賈平凹《風雨》。

我朋友跟我說自己不喜歡散文,感覺它單調又沒什么意味。我笑了。很多時候我們一直不在意怎么讀,卻很在意讀什么。中國的文字是博大精深的,如果讀書不帶著悟性去讀,那無非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罷了。近日在網上下載一本《中國散文精選》電子書,感覺甚好,于是便有了這些讀書筆記,一為是為了磨一磨筆尖,二是為了拋磚引玉,望大家指正。

讀一篇文章,感覺像是跟作者的一次約會,所以每次我總會懷著一份虔誠的心去細讀文中的一字一句,生怕有有誤作者的本意。

賈平凹《風雨》是一幅寫景的敘述散文。作者借助于描寫西北小村落里那些易見的景物在一場風雨中的千姿百態(tài)而表達了對社會不正之風的深惡痛絕。

風雨,從來都是一個極其平常的自然現象,但在中國文學里,風雨則一直隱喻著一些國家的變故,政治風暴,或是政策運動等,像什么有名的整風運動啊,金融風暴啊,風頭,風聲什么的。中國古詩里有一句“山雨欲來風滿樓”想必大家對這個詩句是在熟不過了吧。如果從這層意義上來講,那么再看這篇散文的意思則全出來了。

《風雨》一文開頭是“風來了”,大片的樹林感覺到了,所有人都感覺到了,于是作者宏觀上看到了風吹的樹林鼓了再陷,陷了再鼓。

接著作者把視角切到了細小的物體身上,垂柳條風在風中無助地亂舞著;楊葉也展示著它的兩面性;墻頭草一樣的蘆葦也會倒伏下來了,在尖銳地高叫著,那叫聲必定特別刺耳吧;農家的白羊被風雨聲驚嚇的掙斷了牽線亂跑起來。出門找羊的小女孩的尖聲哭泣也無法阻止風雨的呼嘯。

作者寫到被風雨吹落的鳥窩時,我眼角濕濕的??吹竭^城市的拆遷所謂的釘子戶時的情景,那些巨大的挖掘機將巨手伸向那些房屋時老人孩子哭天喊地的哭叫聲,到最后竟然暈了過去,但房子最終還是被強拆掉了。

因風而貼在墻上的那些廢紙。東墻上貼,西墻上貼。這樣的杰作在中國的大小城市的街頭巷尾都可以輕而易舉地看到,那些涂在墻上百無一用的廢話往往是因為風聲而撤了貼,貼了撤。

作者最后寫到了人,活生生的老人。這場風雨的來臨對于那些不懂世事的孩子來說則完全給了他們一場嬉戲的機會。而操勞大半輩子的老人家腿上的風濕,那痛,因為這場風雨的來臨顯得更加尖銳,或許這就是作者的立意吧。

其實作者是什么樣的立意做為受體的我們已經顯得不那么重要了,而重要的是我們從作者優(yōu)美的文字后面看到了什么。也許你讀完這篇散文會有另外的理解,這也并非不可能,因不同的人對于一篇相同的文章則會有不同的理解。完了附上作者的原稿,敬請大蝦們指正。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賈平凹的散文的讀后感篇十六

賈平凹:1953年出生于陜西丹鳳縣棣花村一個農民家庭。他原名賈平娃,上大學后改名賈平凹?,F任中國作協(xié)陜西分會副主席,為專業(yè)創(chuàng)作員。

賈平凹認為:書之為友不能一日不交;書是財富,要逼者自己靜心地讀書。他將自己的讀書方法總結為“觸一通三”法。他認為讀書面不可狹窄,文學書要讀,政治書要讀,哲學、歷史、美學、天文、地理、醫(yī)藥、建筑、美術、樂理、武術、繪畫、舞蹈……凡是能找到的書,都要讀。若讀書面窄,借鑒就不多,思路就不廣,觸一而不能通三。他甚至主張連植樹造林、做飯炒菜方面的知識都要略知一二才好。

但博并非不要專。在這種泛覽中,他認為只有精專于一,才能觸類旁通。他對孫犁的《白洋淀記事》這本散文集,不只是讀一遍完事,而是讀了一遍又一遍,每遍都力求從中學到一些寫作知識。這次學開頭、結尾,下次學結構、景物描寫,再次學語言的運用,這樣就逐漸摸索出寫散文的門道。這本書讀通了,讀其他散文書就順當了。對重點書他堅持多遍閱讀,先欣賞,次吟味,再研究,然后方有得有悟。

賈平凹尤喜歡讀莊子的散文。他吸取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老莊思想,又有長期在農村生活的基礎,因而他的作品在手法上集人、事、理于一體,從內涵看又融道、佛、儒于一爐,逐漸形成了恬淡、詼諧、豁達的藝術風格。他的成名作短篇小說《滿月兒》獲1978年中篇小說獎;長篇小說《浮躁》獲美國美孚飛馬獎。

賈平凹的散文的讀后感篇十七

大凡世上,做愚人易,做聰明人難,做小聰明易,做聰明到愚人更難。下面請欣賞賈平凹的散文我的母親!

人活著的時候,只是事情多,不計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來;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媽就三周年了。

三年里,我一直有個奇怪的想法,就是覺得我媽沒有死,而且還覺得我媽自己也不以為她就死了。常說人死如睡,可睡的人是知道要睡去,睡在了床上,卻并不知道在什么時候睡著的呀。我媽跟我在西安生活了十四年,大病后醫(yī)生認定她的各個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維持治療。每日在老家掛上液體了,她也清楚每一瓶液體完了,兒女們會換上另一瓶液體的,所以便放心地閉了眼躺著。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她閉著的眼再沒有睜開,但她肯定還是認為她在掛液體了,沒有意識到從此再不醒來,因為她躺下時還讓我妹把給她擦臉的毛巾洗一洗,梳子放在了枕邊,系在褲帶上的鑰匙沒有解,也沒有交待任何后事啊。

三年以前我每打噴嚏,總要說一句:這是誰想我呀?我媽愛說笑,就接茬說:誰想哩,媽想哩!這三年里,我的噴嚏尤其多,往往錯過吃飯時間,熬夜太久,就要打噴嚏,噴嚏一打,便想到我媽了,認定是我媽還在牽掛我哩。我媽在牽掛著我,她并不以為她已經死了,我更是覺得我媽還在,尤其我一個人靜靜地呆在家里,這種感覺就十分強烈。我常在寫作時,突然能聽到我媽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聽到叫聲我便習慣地朝右邊扭過頭去。從前我媽坐在右邊那個房間的床頭上,我一伏案寫作,她就不再走動,也不出聲,卻要一眼一眼看著我,看得時間久了,她要叫我一聲,然后說:世上的字你能寫完嗎,出去轉轉么?,F在,每聽到我媽叫我,我就放下筆走進那個房間,心想我媽從棣花來西安了?當然房間里什么也沒有,卻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語我媽是來了又出門去街上給我買我愛吃的青辣子和蘿卜了,或許,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掛在墻上的她那張照片里,我便給照片前的'香爐里上香,要說上一句:我不累整整三年了,我給別人寫過了十多篇文章,卻始終沒給我媽寫過一個字,因為所有的母親,兒女們都認為是偉大又善良,我不愿意重復這些詞語。我媽是一位普通的婦女,纏過腳,沒有文化,戶籍還在鄉(xiāng)下,但我媽對于我是那樣的重要。已經很長時間了,雖然再不為她的病而提心吊膽了,可我出遠門,再沒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嚀著這樣叮嚀著那樣,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該送給誰去。

在西安的家里,我媽住過的那個房間,我沒有動一件家具,一切擺設還原模原樣,而我再沒有看見過我媽的身影,我一次又一次難受著又給自己說,我媽沒有死,她是住回鄉(xiāng)下老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濕太熱,每晚被濕熱醒來,恍惚里還想著該給我媽的房間換個新空調了,待清醒過來,又寬慰著我媽在鄉(xiāng)下的新住處里,應該是清涼的吧。

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臨近,鄉(xiāng)下的風俗是要辦一場儀式的,我準備著香燭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回棣花,就要去墳上,現實告訴著我媽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陰陽兩隔,母子再也難以相見,頓時熱淚肆流,長聲哭泣啊。

擴展閱讀: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山不在高,水不在深,賈平凹新出版的《朋友》就是一本震聾發(fā)聵,啟迪人生的佳作妙文,是有仙有龍,處處顯示出空靈與通脫,質樸與平實的上乘之作。

新上架的《朋友》,是今年年初首次印刷,計33萬字,首印2萬冊,由重慶出版社最近出版發(fā)行的。該書裝楨典雅新穎,字跡清晰,疏密有致,每個頁面都有書名、作者和一方凹印,共收入作者二十多年所題寫的各種序跋、書(畫)評論等文凡142篇。該書文風質撲,短小精悍,富于文學性與哲理性,比起他的成名作與獲獎作《浮躁》、《廢都》、《高老莊》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有更多的看點。同時此書也是指導人們如何交友、處事、待人、接物不可多得的好書好文。從字里行間,方方面面以及每一個生活細節(jié),都可以反映出作者嚴謹細致,老老實實做事,踏踏實實作人,不浮淺、不圖名、不嘩眾取寵,以精思睿智,大徹大悟的名言警句取勝,以清新平實的描寫與心靈獨白取勝。對生活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作者都可成文入詩,而且筆墨流暢,涉筆成趣,引人入勝,叫人過目不忘。

從外表看,雖然該書厚重如磚,一旦開卷則如白駒過隙,半日可輕松瀏覽過半。稍微貪嚼,正好烹一日之餐。讀來不澀不滯,撥云見日,使人茅塞頓開,更敬重作者的文風學養(yǎng)與人格。掩卷思之,清風徐來,如隔三秋,久久不能忘懷。

我與作者素昧平生,但十分推崇賈氏的大作。今偶得之,廢寢忘食,手不釋試卷,幾乎是一口氣讀完的。讀后感慨良多,余興未盡,特推薦給朋友一讀。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94002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