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對所讀書籍的評價和思考,可以幫助提高閱讀的深度和廣度。此外,讀者可以引用書中的經(jīng)典語句或者對作者的某個觀點進行解讀,加深讀者對書的理解。在讀后感的寫作過程中,我們可以參考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下面是一些精選的范例,供大家學習和欣賞。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讀后感篇一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粱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p>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固:_____________。
(2)請循其本。循:______________。
(3)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之:___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3、在本文中,應子與惠子爭論的焦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過爭論可以看出:莊子注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惠子注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莊子堅持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心境?
5、通過學習《惠子相梁》、《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你對莊子其人有什么樣的認識?請寫一兩句評價性的話。
參考答案:
1、(1)固然;(2)順著,沿著;(3)代詞,魚的快樂。
2、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3、莊子究竟能不能知道魚的快樂。美學上的欣賞,能超然物外又返回事物本身來觀賞其美;知識上的判斷,認為每個人都不會知道第三者的心理狀態(tài)。
4、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自己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
5、莊子心境曠達,視功名利祿如“腐鼠”,有著高沽愉悅的生活情趣,而且能言善辯。(意思對即可)。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讀后感篇二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輕松閑適,詩意盎然。一力辯,一巧辯;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讓人讀后會心一笑而沉思良久?;葑雍棉q,重分析。對于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tài)度,重在知識的探討;莊子智辯,重觀賞。對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tài)度,將主觀的情意發(fā)揮到外物上而產(chǎn)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說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那么莊子則具有藝術(shù)家的風貌。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這句話牽連到認識論的問題。其實,從認識論的角度來說,異類之間無法相通,無法交流感情,魚有魚的歡樂,人有人的悲傷。然而,莊子推崇“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與萬物平等共生,與外界契合無間,我思故我在,心即理,心即物,心即事,認為事物是可以認識的,可以通過事物的表情狀態(tài),移情同感,看出它的喜、怒、哀、樂的。所以,莊子認為“魚之樂”,是通過“鯈魚出游從容”的動作情狀而獲知的。其實,這是一種感悟觀賞的.方式,這是他把自己的愉悅心境投射到魚身上的結(jié)果,這與“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兩人辯論的結(jié)果且不論誰輸贏,但是我們可以看到莊子與惠子思想、性格、氣質(zhì)等方面的差異,分析兩人的性格?;葑雍棉q,重分析,對事物持認知心態(tài)。對于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tài)度,重在知識的探討。莊子智辯,重觀賞,對事物持藝術(shù)心態(tài)。對于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tài)度,將主觀的情意發(fā)揮到外物上而產(chǎn)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說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那么莊子則具有藝術(shù)家的風貌。從邏輯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鋒。因為莊子是強詞奪理;如果從形式上說,是莊子占了上鋒。因為莊子說了后惠子就沒有話可以用來反駁了。
莊子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文章,想像力很強,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后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莊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研究中國哲學,不能不讀《莊子》;研究中國文學,也不能不讀《莊子》。
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無為”,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為“道”是“先天生地”的,從“道未始有封”,莊子主要認為自然的比人為的要好,提倡無用,認為大無用就是有用。就像“一棵難看的樹被認為無用,有一個木匠要找一棵樹作房梁,但這棵樹太彎了,沒法做房梁;第二個木匠找樹做磨的握柄,要彎的,但這棵樹太難看了,又沒辦法;第三個木匠要做車轱轆,但這棵樹長得不行,從某方面講是無用的。但從莊子的角度看,無用就是有用,大無用就是大有作為,所以莊子提倡無用精神(即“道”是無界限差別的),屬主觀唯心主義體系?!暗馈币彩瞧湔軐W的基礎(chǔ)和最高范疇,即關(guān)于世界起源和本質(zhì)的觀念,又是之人認識境界。主張“無為”,放棄一切妄為。又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因此他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質(zhì)區(qū)別,極力否定現(xiàn)實,幻想一種“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讀后感篇三
人物:莊子、惠子。
幕啟:披著灰色風衣的莊子與惠子靜靜地站在濠水的橋梁上,惠子神情莊重,若有所思,莊子悠閑自得,正欣賞著河邊的景物。
(畫外音):橋下的河水輕輕地流淌,水中的魚兒自由自在地游動,不時還可聽見魚兒躍出水面的聲音。
莊子(右手撫摸白須,左手背在背后):賢弟,你看這河水多么清澈啊!
惠子(俯視河水,仔細觀察):是啊!可以看見河底的'沙石。
莊子(左手指向水中):你看那些白鰷魚在水里游得多么悠閑自在,它們真快樂啊!
惠子(雙目直視莊子,疑惑不解):你是人,你怎么知道水中的白鰷魚是快樂的呢?
惠子(向前一步,邁到莊子身旁,表情嚴肅):對啊!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同理,你不是魚,所以你也不會知道魚的快樂,這是肯定的。
莊子(冥思苦想,小聲嘀咕):這般有道理的回答,我該怎樣反駁呢?告訴他我并不知道魚的快樂,而是將自己的快樂投射到魚的身上,不,不行,這樣反而會得到他的譏笑,那就從他之前所說的話中尋找突破口吧!
惠子(滿臉驚詫,咄咄逼人):大哥,你在嘀咕什么?請你立刻回答我的問題?
莊子(笑逐顏開):賢弟啊!我看你一輩子也別想改掉急躁的壞毛病了,著什么急啊!只要你將最初的問話再說一遍我就能馬上回答你。
惠子(不屑一顧):真的嗎?我問你是怎么知道魚兒的快樂的?
莊子(伸出左手):對啊!你問我“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jīng)知道魚兒快樂而問我。告訴你吧,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惠子(驚嘆不已):對,對……。
莊子(洋洋得意):哈哈,哈哈……。
惠子(若有所悟):大哥,你,你……真狡辨,你真是老滑頭啊!
結(jié)局:莊子摸摸白須,心滿意足地跨過橋梁,向野外奔去,惠子緊跟其后,山野響起由強到弱的呼喚聲。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讀后感篇四
答: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
2.兩人辯論的結(jié)果且不論誰輸贏,但是我們可以看到莊子與惠子思想、性格、氣質(zhì)等方面的差異,分析兩人的性格。
答:惠子好辯,重分析,對事物持認知心態(tài)。對于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tài)度,重在知識的探討。
莊子智辯,重觀賞,對事物持藝術(shù)心態(tài)。對于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tài)度,將主觀的情意發(fā)揮到外物上而產(chǎn)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說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那么莊子則具有藝術(shù)家的風貌。
3.這個辯論爭了很久了。誰在這場辯論中誰才占據(jù)了上風呢?
答:從邏輯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風。因為莊子是強詞奪理;如果從形式上說,是莊子占了上風。因為莊子說了后惠子就沒有話可以用來反駁了。
4、怎樣看待莊子與惠子的關(guān)系?
答:莊子這般曠達的心境,視富貴榮華有如敝屣。其高超之生活情趣,自然超離人群與社群。無怪乎在他眼中,“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天下》)既然這樣,就只好“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了。像莊子這樣絕頂聰明的人,要想找到一兩個知己,確是不容易。平常能夠談得來的朋友,除了惠子之外,恐怕不會再有其他的人了。他們都好辯論,辯才犀利無比;他們亦很博學,對于探討知識有濃厚的熱忱。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讀后感篇五
近年來,也有哲學家對此表示懷疑。因為莊子所說,只是自己的一種體驗,把體驗當成知識,固然表現(xiàn)了其超然的態(tài)度,但對認識卻大有不利,因為認識與體驗是兩回事。嚴格來說,莊子并沒有從邏輯上反駁惠施,而是把邏輯引到了它夠不到的地方,即各人當下的內(nèi)心體驗,而這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不足為外人道的。不過,莊子既然運用了邏輯推理,就應該把它運用到底。假如我是惠施,就會繼續(xù)追問:你說你在濠上時知道了魚的快樂,但那是剛才的你,而現(xiàn)在說話的當下你已經(jīng)不再是剛才的你了,你怎么會知道剛才的你知道魚之樂呢?比如我,我也不知道我剛才怎么知道你知道魚的快樂。面對這樣的詰難,我想莊子不會再說什么,他在語言上是輸了,即被剝奪了說話的資格,但在內(nèi)心卻未必認為輸了,他只要訴之于內(nèi)心體驗,就是永遠的贏家(精神勝利法)。但恐怕不會有任何人愿意真正充當這樣的贏家,因為一個每一個瞬間都不認同自己另一個瞬間的人將不再會是一個人了,甚至于將什么都不是。也許莊子的真正意圖正是要說人什么也不是,但他決不可能說出這一點,因為一“說”他就“是”了(語言是存在之家)。實際上,就連純粹內(nèi)心的體驗,甚至就連沉默,也是需要時間的(所謂“保持沉默”),而一進入時間,就“是”一點什么了(所以海德格爾把“存在”與“時間”看作不可分的),就有在先在后之分了,就可以用語言和邏輯來“說”了。所以只要提到“剛才”的你和“現(xiàn)在”的你的區(qū)別,就會徹底取消莊子的發(fā)言權(quán)。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讀后感篇六
該文節(jié)選自《秋水》。
《秋水》是《莊子》中的又一長篇,用篇首的兩個字作為篇名,中心是討論人應怎樣去認識外物。全篇由兩大部分組成。前一部分寫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談話,一問一答一氣呵成,構(gòu)成本篇的主體。后一部分分別寫了六個寓言故事,每個寓言故事自成一體,各不關(guān)聯(lián),跟前一部分海神與河神的對話也沒有任何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上的聯(lián)系,對全篇主題的'表達幫助也不甚大,似有游離之嫌。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輕松閑適,詩意盎然。一力辯,一巧辯;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讓人讀后會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惠子好辯,重分析。對于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tài)度,重在知識的探討;莊子智辯,重觀賞。對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tài)度,將主觀的情意發(fā)揮到外物上而產(chǎn)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說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那么莊子則具有藝術(shù)家的風貌。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讀后感篇七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蛑^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子知之乎?夫鹓鹐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鹐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p>
1.下列加粗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惠子相梁欲代子相。
b.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住見之。
d.非梧桐不止子非魚。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
(2)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3.【甲】【乙】兩文分別反映了莊子的什么思想?
4.對于【甲】【乙】兩文中的莊子和惠子,結(jié)合文章的內(nèi)容談談你比鉸喜歡誰?為什么?
5.請你仔細研讀【甲】【乙】兩文,回答問題。
1.d。
2.(1)惠子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
(2)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
3.【甲】中莊子用講故事的方式表達了自己清高自守、不慕名利的思想?!疽摇课那f子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反映。反映了莊子推崇“自然”,反對“人為”的思想。
4.示例:
欣賞莊子,因為莊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對待周圍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
欣賞惠子,因為惠子機智好辯,善于抓住對方的漏洞之處,對于事物有著尋根問底的認知態(tài)度。
5.(1)示例:這樣寫收到了諷刺尖銳又余味不盡的效果。體現(xiàn)了《莊子》語言機敏、幽默、詼諧,富有想象力的特點。
(2)示例:不同意,因為第三者的心理,不可能掩飾到滴水不漏,總有某些動作、神態(tài)可以看出。(也可表示同意,但須言之有據(jù)。)。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讀后感篇八
莊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鯈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被葑诱f:“你又不是魚,哪里知道魚是快樂的呢?”莊子說:“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兒是快樂的呢?”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這是可以完全確定的。”莊子說:“讓我們回到最初的話題,你開始問我‘你哪里知道魚兒的快樂’的話,就說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來問我是從哪里知道的?,F(xiàn)在我告訴你,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p>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讀后感篇九
教學目標:
1.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豐富文言知識。
2.了解《莊子》及莊子生平、思想。
3.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莊子生活的詩意,了解莊子的志趣。
4.對“游濠梁”引發(fā)的辯論作出評價。
教學過程:
一、整體閱讀,通過提問感知文意。
現(xiàn)在請一個同學來用最簡短的話說一下,在這個故事中,莊子和惠子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故事?(他們之間進行了一場辯論)。
說到辯論,相信同學們對上學期年級的辯論賽還記憶猶新,在辯論賽上,雙方辯手雄辯生風的英姿讓大家傾倒,而千年前的這一場被后人譽為“史上最著名辯論”更有著說不盡的魅力,現(xiàn)在就讓我們用現(xiàn)代的眼光來研究一下這一場辯論。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回答以下問題:
1.這場辯論賽的辯題是什么?(莊子是否知道魚之樂)。
2.辯論雙方是誰?(莊子,惠子)。
3.正反雙方的觀點是什么?(正方(莊子):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反方(惠子):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惠子反駁莊子的觀點后,莊子又是如何回答的?(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這個句子中有哪些關(guān)鍵字詞要提醒大家注意?(子,第二人稱代詞;安知,怎么知道,疑問詞)。
莊子的最后結(jié)論是什么?(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之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在問答提問中落實重點字詞,理清文意)。
二、深入理解雙方觀點。
相信大家現(xiàn)在對文意應該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但是,作為一篇文言文,我們當然不甘心于只是把文意搞懂,還想要對文章有更深刻了理解,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再次分析一下課文。先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文,請注意語氣。
1.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雙方的語氣。
2.六人小組討論雙方觀點,最后定出小組支持莊子和惠子哪一方的觀點。
3.每小組派一位代表闡述小組觀點。
4.正反雙方自由辯論。
5.總結(jié),初步歸納莊子的思想。(莊子崇尚自然,板書:莊子樂=魚樂=萬物樂——天人合一)。
三、通過討論莊子和惠子的辯論到底誰是贏家得出兩人的思想差異。
1.討論并自由發(fā)言。
2.在莊子和惠子的辯論中,誰是勝者?關(guān)于這一點,歷來爭論不休。歸結(jié)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看法:
(1)從故事本身來看,莊子占了上風。結(jié)尾處,在惠子巧妙地援引莊子的反駁建立起符合邏輯的推理后,莊子似乎應該無言以對而就此認輸了,可是他卻又返回爭論的起始,借偷換概念而避重就輕地將惠子的發(fā)難化解了。所謂偷換概念,指他把惠子說的“安知”,解釋成“哪里知道”或“怎樣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卻是“怎么(能)知道”。(要理解最后一句的意思,最后一句是莊子在回答惠子的“安知魚之樂”,他回答“從濠橋上知道”,實際上是答非所問,偷換概念)板書:我知之濠上(答);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問)安知:怎樣知道(莊子),怎能知道(惠子)莊子——詭辯。
(2)從邏輯上看,惠子是勝者。前面說過,莊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爭論中得以維持自己最初的判斷,而這種做法顯然是有悖于邏輯判斷規(guī)則的,所以說,惠子才是勝者。
(3)從邏輯上看,莊子其實并不應該輸,只是他沒找準方向,以至給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機?;葑幼畛醯陌l(fā)問是這樣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這里暗含有這樣的判斷:惠子能夠知道莊子“非魚”。因此,莊子完全可以這樣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魚,我當然也可以知道魚快樂。
不過,我們先把這場千古爭辯放一放,來關(guān)注莊子為什么非常固執(zhí)地認為魚兒是快樂的?(課后練習: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
(因為莊子本來就是崇尚自然的,他本來就是快樂的,他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這個問題。)。
4.提問:從文中可以看出兩人的思想和性格差異是什么?(惠子好辯,對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tài)度,缺乏美學意義上的欣賞與關(guān)照。而莊子偏于美學上的觀賞,能從自由活潑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輕松、閑適、愉悅,讓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詩意并為之深受感染。)。
你更欣賞哪一種思想?為什么?
四、總結(jié)全文,拓展課外。
1.回應開頭莊子的思想。
2.通過《郢人匠石》的故事讓學生理解莊子和惠子的關(guān)系,加深對莊子思想理解。(看動畫視頻)。
3.總結(jié)全文:莊子心境曠達,視榮華富貴如敝屣,他有著高雅的生活情趣?!肚锼芬晃乃麚P的是莊子一貫的思想,即人的生死、禍福、貴賤、貧富、得失、成敗等等都是完全相對的東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應一切順其自然。莊子鄙視功名富貴,追求快樂自由便是這種思想支配下的心靈選擇。莊子思想雖有消極虛無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標卻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達到一種不為外物所束縛、所統(tǒng)治的絕對自由獨立的境界。多少年來,莊子思想曾給亂世中飽經(jīng)滄桑的心靈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質(zhì)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今天讀來,也猶如撲面而來的清風一般,清爽怡人。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讀后感篇十
該文節(jié)選自《秋水》。標題是編者加的。
《莊子》是莊周及其后學的著作集,為道家經(jīng)典之一。
《秋水》是《莊子》中的又一長篇,用篇首的兩個字作為篇名,中心是討論人應怎樣去認識外物。全篇由兩大部分組成。前一部分寫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談話,一問一答一氣呵成,構(gòu)成本篇的主體。后一部分分別寫了六個寓言故事,每個寓言故事自成一體,各不關(guān)聯(lián),跟前一部分海神與河神的對話也沒有任何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上的聯(lián)系,對全篇主題的表達幫助也不甚大,似有游離之嫌。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輕松閑適,詩意盎然。一力辯,一巧辯;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讓人讀后會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本文講述兩位辯論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橋梁之上,俯看儵魚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因而引起聯(lián)想,展開了一場人能否知魚之樂的辯論。其題雖小,其旨甚大。除了第一句用敘述語言做故事背景交代,通篇采用對話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頂真式地把這場辯論引向深入。莊周肯定自己能知道魚之樂,惠施則否定了莊周的說法。且不說這場辯論誰是誰非,光是兩人在辯論中反映出來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談,就令人拍案叫絕,給人一種怡情益智的享受。
“濠梁之辯”的絕妙之處,兩人的雄辯之外,還在于它具有無窮的韻味。辯論的雙方都緊扣主題,但辯論者的思維截然不同?;菔┦菑恼J知的規(guī)律上來說,人和魚是兩種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魚的喜怒哀樂。莊周則是從藝術(shù)規(guī)律上來說,人樂魚亦樂。從認知規(guī)律上來說,莊周的人樂魚亦樂的邏輯推理純屬詭辯,但這種詭辯并不使人反感,因為莊周完全是以藝術(shù)心態(tài)去看待世界的,典型的“移情”作用,莊周是把自己的快樂移栽到魚的情緒上,反過來更襯托出莊周的快樂。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讀后感篇十一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白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被菔┱f:“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被葑釉唬骸白臃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p>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白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被菔┱f:“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p>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讀后感篇十二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被葑釉唬骸白臃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p>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讀后感篇十三
原句是魚之樂也。
譯這是魚的快樂。
原句子固非魚也。
譯你本來不是魚。
原句我知之濠上也。
譯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問題探究。
1.莊子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心境?
答: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
2.兩人辯論的結(jié)果且不論誰輸贏,但是我們可以看到莊子與惠子思想、性格、氣質(zhì)等方面的差異,分析兩人的性格。
答:惠子好辯,重分析,對事物持認知心態(tài)。對于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tài)度,重在知識的探討。
莊子智辯,重觀賞,對事物持藝術(shù)心態(tài)。對于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tài)度,將主觀的情意發(fā)揮到外物上而產(chǎn)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說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那么莊子則具有藝術(shù)家的風貌。
3.這個辯論爭了很久了。誰在這場辯論中誰才占據(jù)了上風呢?
答:從邏輯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風。因為莊子是強詞奪理;如果從形式上說,是莊子占了上風。因為莊子說了后惠子就沒有話可以用來反駁了。
答:莊子這般曠達的心境,視富貴榮華有如敝屣。其高超之生活情趣,自然超離人群與社群。無怪乎在他眼中,“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天下》)既然這樣,就只好“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了。像莊子這樣絕頂聰明的人,要想找到一兩個知己,確是不容易。平常能夠談得來的朋友,除了惠子之外,恐怕不會再有其他的人了。他們都好辯論,辯才犀利無比;他們亦很博學,對于探討知識有濃厚的熱忱。
問題批判。
近年來,也有哲學家對此表示懷疑。因為莊子所說,只是自己的一種體驗,把體驗當成知識,固然表現(xiàn)了其超然的態(tài)度,但對認識卻大有不利,因為認識與體驗是兩回事。嚴格來說,莊子并沒有從邏輯上反駁惠施,而是把邏輯引到了它夠不到的地方,即各人當下的內(nèi)心體驗,而這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不足為外人道的。不過,莊子既然運用了邏輯推理,就應該把它運用到底。假如我是惠施,就會繼續(xù)追問:你說你在濠上時知道了魚的`快樂,但那是剛才的你,而現(xiàn)在說話的當下你已經(jīng)不再是剛才的你了,你怎么會知道剛才的你知道魚之樂呢?比如我,我也不知道我剛才怎么知道你知道魚的快樂。面對這樣的詰難,我想莊子不會再說什么,他在語言上是輸了,即被剝奪了說話的資格,但在內(nèi)心卻未必認為輸了,他只要訴之于內(nèi)心體驗,就是永遠的贏家(精神勝利法)。但恐怕不會有任何人愿意真正充當這樣的贏家,因為一個每一個瞬間都不認同自己另一個瞬間的人將不再會是一個人了,甚至于將什么都不是。也許莊子的真正意圖正是要說人什么也不是,但他決不可能說出這一點,因為一“說”他就“是”了(語言是存在之家)。實際上,就連純粹內(nèi)心的體驗,甚至就連沉默,也是需要時間的(所謂“保持沉默”),而一進入時間,就“是”一點什么了(所以海德格爾把“存在”與“時間”看作不可分的),就有在先在后之分了,就可以用語言和邏輯來“說”了。所以只要提到“剛才”的你和“現(xiàn)在”的你的區(qū)別,就會徹底取消莊子的發(fā)言權(quán)。
鑒賞。
該文節(jié)選自《秋水》。
《秋水》是《莊子》中的又一長篇,用篇首的兩個字作為篇名,中心是討論人應怎樣去認識外物。全篇由兩大部分組成。前一部分寫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談話,一問一答一氣呵成,構(gòu)成本篇的主體。后一部分分別寫了六個寓言故事,每個寓言故事自成一體,各不關(guān)聯(lián),跟前一部分海神與河神的對話也沒有任何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上的聯(lián)系,對全篇主題的表達幫助也不甚大,似有游離之嫌。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輕松閑適,詩意盎然。一力辯,一巧辯;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讓人讀后會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惠子好辯,重分析。對于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tài)度,重在知識的探討;莊子智辯,重觀賞。對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tài)度,將主觀的情意發(fā)揮到外物上而產(chǎn)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說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那么莊子則具有藝術(shù)家的風貌。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讀后感篇十四
(甲)。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而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節(jié)選自《小石潭記》)。
(乙)。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讀后感篇十五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被葑釉唬骸白臃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p>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白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被菔┱f:“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p>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讀后感篇十六
同學們,在兩千三百多年前的濠水橋上,有一對好友進行了一場跨越千年的辯論,這兩個人就是莊子和惠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莊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板書課題)。
出示ppt1:
1.師:下面我們進行正讀。所謂正讀就是讀準字音,注意停頓。(學生自由大聲朗讀)(1分鐘)。
2.指名讀。(1分鐘)。
3.學生評價。
師:你們認為他讀得怎么樣?(2分鐘)。
4.我會讀,注意語速。
師出示ppt2(5分鐘):
“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從容、悠閑,語速要慢)。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稍快,讀出急于反駁的語氣)。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巧辯,機智、從容)。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肯定,無可辯駁)。
“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充滿智慧,詼諧)。
5.再讀。
師:我們再讀一讀全文,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和性格。(1分鐘)。
1.師: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比剛才讀得好多了!下面請同學們對照注釋,邊讀邊譯,把不懂的字詞找出來。(2分鐘)。
2.ppt3出示: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p>
3.師:莊子也很注意這個“安”字,文中第三個“安”字怎樣理解?(哪里、哪兒)。
師:我們知道當時兩人的對話非常精練,現(xiàn)在我們可以為他們的對話加上一些內(nèi)容,重現(xiàn)一下兩千多年前濠水橋上的那場爭辯。
教師讀敘述部分,學生分別讀莊子、惠子。
1.師:我們看到了非常可愛的莊子、非常認真的惠子。同學們不僅入境了,也入情了,那么,他們倆爭辯的問題是什么?(莊子是否知道魚的快樂)。
出示ppt4:
知?不知?
2.師:惠子可以確定的是什么事?(莊子不知道魚的快樂)。
3.師:惠子憑什么可以確定莊子不知道魚是快樂的呢?他的依據(jù)是什么?
理由一:惠子說莊子不是魚,所以不知道魚的快樂。
理由二:惠子不了解莊子,不知道莊子的想法,所以認為莊子不知道魚的快樂。
(像數(shù)學證明題一樣,層層推理,講究邏輯)。
師:惠子多了不起??!他通過邏輯推理,從科學角度認識世界。
5.師:從這場爭辯的結(jié)果來看,誰占了上風?(莊子)。
6.師:莊子為什么能占上風呢?(從惠子最初的提問和莊子最后的`回答來看)。
出示ppt5:
“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p>
8.師:無論魚也好,人也好,什么時候才能做到從容呢?
生:注重精神上的快樂;自由自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9.師:還有一個“游”字,莊子和惠子兩人在游玩的時候心情怎樣?(開心、放松)。
10.師:你們覺得文中的惠子能感受到快樂嗎?惠子和莊子最大的區(qū)別是什么?
(惠子注重邏輯,從科學角度看世界;莊子注重感情,從美的角度、詩意的角度看世界)。
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ppt6)。
12.本文是一篇寓言,你覺得莊子想告訴我們什么?
生:追求快樂自由。
生:詩意地生活。
生:……。
師:是啊,莊子本身就是一個詩意生活的實踐者,下面我們來看兩個故事:
故事一:鼓盆而歌(ppt7)。
故事二:莊周夢蝶(ppt8)。
故事三:楚王請莊子做宰相(ppt9)。
1.師:看來我們的感受和北師大教授于丹老師的感受是一樣的,她曾經(jīng)在《莊子心得》一書中這樣說過(ppt10):
莊子對我來說,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活法,圣賢能讓我們活得更通透。
2.師:這就是告訴我們,我們應當用從容、灑脫、自由、快樂的心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現(xiàn)在我們肯定了莊子的情懷。莊子早已用自己睿智的目光超越了千年的界限,超越了魚和人的界限。莊子他自己何嘗不是一條魚呢?在如今高樓林立、田園風光漸離我們視線的時代,我們呼喚莊子精神的回歸,讓我們打開莊子之門,讓生活多一些詩意。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讀后感篇十七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粱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p>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固:_____________。
(2)請循其本。循:______________。
(3)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之:___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3、在本文中,應子與惠子爭論的焦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過爭論可以看出:莊子注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惠子注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莊子堅持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心境?
5、通過學習《惠子相梁》、《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你對莊子其人有什么樣的認識?請寫一兩句評價性的話。
1、(1)固然;(2)順著,沿著;(3)代詞,魚的快樂。
2、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3、莊子究竟能不能知道魚的快樂。美學上的欣賞,能超然物外又返回事物本身來觀賞其美;知識上的判斷,認為每個人都不會知道第三者的心理狀態(tài)。
4、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自己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
5、莊子心境曠達,視功名利祿如“腐鼠”,有著高沽愉悅的生活情趣,而且能言善辯。(意思對即可)。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讀后感篇十八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被葑釉唬骸白臃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15.下列句子中“與”的意思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3分)。
b.呼爾而與之。
c.吾誰與歸。
d.吾與徐公孰美。
16.莊子堅持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心境?(2分)。
15.(3分)b。
16.(2分)在自由活潑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悅。(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讀后感篇十九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被葑釉唬骸白臃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p>
15.下列句子中“與”的意思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3分)。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讀后感篇二十
導入:
師: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中華民族多災多難的一個時代,同時又是中國文化最為有幸的時代。百家爭鳴,各種流派紛紛登場,給我們帶來了光彩眩目的文化第一次大繁榮。其中有一個獨立特行的一派,一個獨立特行的人,他的散文以汪洋恣肆著稱,他其貌不揚,長脖子,脖子還長有一個瘤子,臉色蠟黃,他曾經(jīng)去見過幾位國君,后者都被他的長相嚇跑了。這就是莊子,莊子和孔子一樣,同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智者。但莊子與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讓我們走近莊子,感受他的機敏、幽默與詼諧。
好,下面請大家翻到163頁,我們首先來看莊子故事的第一則:《惠子相梁》。
先請大家結(jié)合注釋讀一讀這篇文章,注意一些生字的讀音。
學生讀的過程中,教師板書:
或子國畢,
師:我們請一個同學起來給大家讀一讀(生讀畢),
師:我們請個同學來評價一下他的朗讀(生評價)。
好,我們齊讀一遍。
生齊讀。畢,
師:這篇文章很短,也不難,我們結(jié)合注釋看懂它應該沒有問題。注意,我剛才在黑板上寫了幾個詞,這幾個詞在文中,都沒有給注釋,沒有給注釋是什么意思呢?那就是說認為我們在這么長時間的文言閱讀中,這幾個詞語的意思應該能夠積累住了,好,那我們先來看看。
師:或謂惠子曰,這個“或”怎么講?
生:?????。
師:點評,對,想一想《陳涉世家》中那句,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師:再看這句“欲代子相”,這句中“子”怎么講?大家可以發(fā)現(xiàn),本文中有不少的“子”
生師點評古代對男子的通稱,結(jié)合語境解釋為“您”
師:搜于國中三日三夜這個國字怎么理解,是國家嗎?
生:??????。
師:對,應該是國都的意思,要結(jié)合語境來理解這個“國”字,范仲淹的“去國懷鄉(xiāng)”也是國都,而孟子的“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就要解釋為“國防”了。
師:好了,下面我們給大家一點時間自己梳理一遍文意,然后我們請同學來把這個故事給我們講一講。
生快速梳理,師巡視后,板書“仰而視之”“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完畢,師發(fā)問:仰而視之的主語是誰?
生:?????????。
師:對,結(jié)合語境,當然應該是鴟,因為前面是鹓鶵過之,所以有的同學誤以為是鹓鶵了。好,我們請個同學來講一下這個故事。不必翻譯。
生講。講述完畢,
生???。
師:哦,原來莊子是在繞著彎子罵人。你認為文中哪一句話最后泄漏了莊子的本意啊?
生:“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師在黑板上用粗線條將該句標出。
師:好,你能想象莊子的語氣把這句話讀一讀嗎?
生讀。
師:其實,解讀莊子這個故事并不難,我們搞清楚莊子這個故事中的三個比喻就行了。
師:鹓鶵。鴟腐鼠分別代表了什么?
生:鹓鶵是莊子自比鴟是指惠子腐鼠是代表功名利祿。
師小結(jié)莊子用這個故事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的譏諷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祿且無端猜忌別人的丑態(tài)。真是尖銳痛快而又余味無盡啊。
師:好,那大家設想一下,惠子聽完這個故事后,將如何對待莊子呢?
生???????。
生???????。
師: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我上課前發(fā)給大家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也是莊子講的:
楚國郢人捏白堊e4土,鼻尖上濺到一滴如蠅翼般大的污泥,他請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揮動斧頭,呼呼作響,隨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點完全削除,而鼻子沒有受到絲毫損傷,郢人站著面不改色。宋元君聽說這件事,把匠石找來說:‘替我試試看?!呈f:‘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對手早已經(jīng)死了!
讀畢,
師:我們請個同學來談談讀完這個故事的感想。
生談師相機點評。
師:知道莊子講這個故事的背景嗎?
生:不知道。
師:這是惠子死后,莊子送葬,經(jīng)過惠子的墳墓,回頭對跟隨他的人說的一個故事,是向?qū)W生慨然感嘆自惠子死后,他就沒有可以談話的知己了。莊子的話很深沉,也很動人,在整部《莊子》里都是少見的??梢?,在莊子心目中,惠子是難得的知己。因此啊,后人推測,惠子相梁這個故事應該是莊子的學生杜撰的,惠子盡管醉心于功名利祿,但要作出傷害朋友莊子的事來,還是不大可能的。
師:莊子和惠子雖然是一對好朋友,但是這對好朋友的基本觀點是不同的,所以在討論問題時經(jīng)常抬杠,甚至是在散步的時候就爭吵起來,下面我們就來看第二則故事:
師:還是大家先結(jié)合注釋讀一讀,了解了解這個故事。
生讀老師板書固既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畢師:我們還是先請同學來讀一遍。
讀畢,師點評(或范讀一遍)。
問學生,這個故事看懂了嗎?
生(可能會說)不太懂。
師:是啊,這個故事就比上面那個故事要難點了,為什么呢?因為它里面含了一個歷來都爭論不休的哲學命題。
為了便于理解,我們把莊子和惠子的對答翻譯一下,當然,這個翻譯本身是很簡單的,大家看看手頭的材料:
惠子: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
莊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惠子: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
莊子:你說‘你哪兒知道魚的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好,那我告訴你)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師:讀完了嗎?好,那你們告訴我,在這場爭論中誰占了上風?
生莊子。
師:為什么。
生????????。
師:從邏輯上看,其實勝利的應該是惠子,莊子是靠偷換了概念取得了上風。他把信息如何在人與魚之間傳遞的問題,轉(zhuǎn)變成了人在什么地方得到魚的信息的問題。這樣說,或許大家比較清楚了。
生???????。
生:紛紛思考,紛紛作答,直到下課。
備注:課前準備文本資料兩則:
資料一:
楚國郢人捏白堊e4土,鼻尖上濺到一滴如蠅翼般大的污泥,他請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揮動斧頭,呼呼作響,隨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點完全削除,而鼻子沒有受到絲毫損傷,郢人站著面不改色。宋元君聽說這件事,把匠石找來說:‘替我試試看?!呈f:‘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對手早已經(jīng)死了!
資料二:
惠子: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
莊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惠子: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
莊子:你說‘你哪兒知道魚的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好,那我告訴你)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9583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