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xué)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xué)效率。那么教案應(yīng)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zhì)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試講篇一
1、學(xué)習(xí)作者反復(fù)開導(dǎo)、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shù);
2.領(lǐng)悟“十思”的積極意義;
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
重點難點?
1.誦讀、領(lǐng)悟、背誦全文。(重點)
2.翻譯難懂的語句。(難點)
教學(xué)課時
三課時?
教學(xué)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xué)要點
初步熟悉課文,疏通字詞。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語設(shè)計?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勇與大智。多少忠臣義士,盡忠講諫,結(jié)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傳。但是,唐代著名諫官魏征進諫唐太宗,卻大多被采納,不但沒有招來殺身之禍,還經(jīng)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揚。魏征寫了《諫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贊賞,親手寫詔書嘉許魏征,并放置案頭,以資警惕。
二.作者·解題?
學(xué)生讀注釋。教師補充。魏征,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歷史學(xué)家,以剛正不阿、敢于直諫而名垂史冊。他同那些尸位素餐、茍何取容的封建官吏不同,有意見敢當面提,當面頂,不口是心非,不看臉色行事。后世一些諍臣,如稱為青天的包拯都以他為楷模。他不僅敢諫,而且善諫。從唐太宗貞觀初年到其去世,十七八年間共上重要奏疏二百多次,達數(shù)十萬言,大都為太宗采納,使太宗避免了政治上的不少失誤。唐初社會能夠出現(xiàn)號稱“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作為諫臣的魏征是有其功勞的。
題目中的“諫”是進諫的意思。疏,是一種文體名,屬于奏疏類。
三.閱讀課文?
第一次:試讀,正音。邊讀邊正音。已經(jīng)認識的字詞不但要讀準聲調(diào),還要讀清平舌與翹舌、前鼻音與后鼻音,以讀出漢語的美感來。陌生的字詞則邊讀邊看注釋或查閱詞典。
第二次:朗讀,提名學(xué)生朗讀。
四.疏通字詞?
第三次:粗讀,正義。邊讀邊看注釋,以粗知句義;同時邊讀邊揣摩句內(nèi)停頓,如: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教師巡查答疑。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xí)二—五。
第二課時
教學(xué)要點
具體學(xué)習(xí)課文。
教學(xué)過程?
一.檢查作業(yè)?
1、文言現(xiàn)象。
2、完成練習(xí)二—五。
3、難句的翻譯。(教師選擇一些難句讓學(xué)生翻譯)
二.分析課文?
1、提名朗讀。
2、學(xué)生自由朗讀。
3、思考練習(xí)一。
第一段.開篇沒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內(nèi)容,而是以生動形象的比喻打開話題。先從正面說,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長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題:“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北扔髡f里,淺顯易懂,不容置疑。再從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遠……而況于明哲乎?”接著進一步指出,“人君”地位高,責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要想使國家常常治久安,就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一樣只能是一種妄想。這一段的結(jié)尾,照應(yīng)前面,又利用了“木”、“水”的比喻。
第二段.總結(jié)歷史教訓(xùn),從反面論證“居安思?!钡谋匾浴O戎赋鰵v史現(xiàn)象:幾乎所有人君都不能善始善終。然后以“豈……”設(shè)問,引出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的分析:取天下時,“殷勤深”,能夠“竭誠以待下”;守天下時,難免得意洋洋,以致“縱情以傲物”。而“竭誠則……為行路”。心態(tài)不同,對人的態(tài)度不同,其結(jié)果反差強烈。這說明能否恭儉下人是事業(yè)成敗的關(guān)鍵。如果失去民心,即使動用嚴刑也無濟于事。“怨不在大……深慎”,這是借鑒古人的論述,將君民關(guān)系比作水舟的關(guān)系,切中要害,振聾發(fā)聵,令人精警。這一段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逐層剖析,清楚有力。雖然全段未見一個“思”字,但是從反面強調(diào)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第三段.回答任何“居安思危”。是全文的重點?!笆肌保词畻l建議,可以概括為“五戒”:“見可欲”、“將有作”兩條戒奢侈;“念高?!?、“懼滿盈”兩條戒驕傲;“了盤游”、“憂懈怠”兩條戒縱欲;“慮壅蔽”、“懼讒邪”兩條戒輕人言;“恩所加”、“罰所及”兩條戒賞罰不公。最后作者說明:總結(jié)“十思”,發(fā)揚“九德”,選拔人才,文武并用,則人君就不必“勞神苦思”,而國家卻可以“垂拱而治”。?“垂拱而治”是作者的政治理想,但它不同于老子的“無為而治”,它要求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積極地求治,不是消極地以不治為治。
4、聯(lián)系背景說明本文的意義。
唐太宗曾說:“朕每臨朝未嘗不三思,恐為民害?!彼3R运宕谋┱榻洌桓疫^分使用民力,能夠節(jié)私欲,明賞罰,善于納諫。到了貞觀中期,生產(chǎn)有了較大發(fā)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加上對外戰(zhàn)爭年年勝利,邊防鞏固,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歡呼聲中,太宗漸漸驕奢,漸漸忘本,特別是漸漸忘了隋代滅亡的歷史教訓(xùn),漸漸對人民作威作福起來。就從魏征進《十思疏》的貞觀十一年來看,他先后下令修了三宮殿,多次巡游、打獵。老百姓為了服役,長年不能回家。為此有大臣進諫,他竟說:“百姓無事則驕,勞役則易使?!痹僖膊幌褚郧澳菢铀斓亟邮芟录壍囊庖姟S谑?,魏征在這一年從三月到七月共四上奏疏,《十思疏》是其中一篇。在這里,魏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銳眼力抓住了太宗“忘本”(即忘記“以民為本”)、“忘危”(即忘記隋代滅亡的教訓(xùn))的根本問題,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十思”,以“思”治“忘”,實在是一劑良藥。
5、學(xué)生齊讀課文。
三.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體會語言特點。
第三課時
教學(xué)要點
體會語言特點,背誦課文。?
教學(xué)過程
一.檢查復(fù)習(xí)?
二.?品味語言?
1、思考:語言的特點?
明確:本文也是一篇很好的政論文。宋以來就受到文選家的重視,但其文學(xué)價值往往被政治價值所掩蓋。作者是初唐時有名的文學(xué)家,他的詩歌古樸,散文也比較好。和同時的人比較起來,他受六朝以來浮艷文風(fēng)的影響較少。
唐人奏疏很多,傳誦至今的只有魏征、狄仁杰和陸贄等幾家。
《十思疏》是一駢體文。唐代奏疏習(xí)慣上都要用駢文寫,就是后來反對駢文、提倡古文運動的韓愈也還用駢文來寫奏章。然而《十思疏》與當時流行的駢文不同。一方面它充分利用駢文對偶、排比的形式來表達真情實感,一方面又敢突破駢文的形式束縛,它一不避三排,起句就是三句組成的排比句;二不避首尾虛字,如雖、終、也、哉等;三不避散句。同時不用事、不用典,不咬文嚼字。魏征雖然是有名的史學(xué)家,但是《十思疏》中看不到他作繁復(fù)的引證,看不到典故。只用了兩個淺顯的比喻。這是同當時追求形式的文風(fēng)是背道而馳的。這種敢于沖破落后傳統(tǒng)的束縛,不拘一格的創(chuàng)造精神,在駢儷風(fēng)氣占統(tǒng)治地位的初唐?時代更顯得難能可貴。
語言簡約,整散結(jié)合。整句音韻和諧,瑯瑯上口;散句意到筆隨,筆力雄健,酣暢淋漓,需要用心品味。
2、自由朗讀,體會語言之美。
三.課堂小結(jié)?
通過本節(jié)課的反復(fù)誦讀,我們逐層領(lǐng)悟了作者高超的勸說方法和積極的治政、修身思想。文言文中有不少蘊涵著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佳作,領(lǐng)悟它、掌握它,對我們奠定語言功底及文化功底,都有直接的益處,它會讓我們享受終生。
四.課堂答疑?
五.誦讀、背誦?
六.布置作業(yè)?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試講篇二
[教學(xué)目的]
1.學(xué)習(xí)作者反復(fù)開導(dǎo)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shù);
2.領(lǐng)悟“十思”的積極意義;
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
4.背誦全文。
[教學(xué)重點]
1.誦讀-領(lǐng)悟-背誦全文。
2.翻譯難懂的語句(難點)。
[教具準備]
幻燈片。
[教學(xué)課時]
兩課時。
[教學(xué)步驟?]
一.導(dǎo)語?設(shè)計: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勇與大智。多少忠臣義士,盡忠講諫,結(jié)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傳。但是,唐代著名諫官魏征進諫唐太宗,卻大多被采納,不但沒有招來殺身之禍,還經(jīng)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揚。魏征寫了《諫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贊賞,親手寫詔書嘉許魏征,并放置案頭,以資警惕。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他是怎么寫這篇文章的。
二.解題
這是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寫給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初年勵精圖治,頗稱英明。后來卻追求珍寶異物,興建宮殿園囿,魏征就不斷用前代興亡的歷史教訓(xùn)來提醒他。魏征連上四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寫得語重心長,剴切(kǎiqiè,切實)深厚。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遷居相州內(nèi)黃(今河南省內(nèi)黃縣)。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歷史學(xué)家。隋朝末年,為避亂,曾一度出家為道士。后參加李密的反隋起義軍。李密失敗后,他降唐,輔佐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諫議大夫、檢校侍中,領(lǐng)導(dǎo)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書成,拜遷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
魏征先后上書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納。
三.研習(xí)課文
第一次,試讀,正音。邊讀邊正音。已經(jīng)認識的字詞不但要讀準聲調(diào),還要讀清平舌與翹舌、前鼻音與后鼻音,以讀出漢語的美感來。陌生的字詞則邊讀邊看注釋或查閱詞典。
第二次,粗讀,正義。邊讀邊看注釋,以粗知句義;同時邊讀邊揣摩句內(nèi)停頓,如: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第三次,連讀,整體把握文章。連讀時要流暢,語音準確,停頓正確,并且讀出感情。通過連讀可知全文先運用比喻和比喻,后引出“十思”的具體內(nèi)容,點明其重要意義。
第四次,細讀,理清各層大意,把握全文思路。通過細讀可知,文章第1段通過比喻引出道理:積累道 義是治國之本;第2段通過對比說明竭誠待人(特別是待百姓)的重要性;第3段水到渠成地引出“十思”及意義。
第五次,品味,涵泳。本文語言簡約,整散結(jié)合。整句音韻和諧,瑯瑯上口;散句意到筆隨,筆力雄健,酣暢淋漓,需要用心品味。同時對“十思”的內(nèi)容要細細領(lǐng)悟,這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民族傳統(tǒng)美德,差不多每句都有現(xiàn)實教育意義。特別是“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這些句子對每個人的修身養(yǎng)性都極有啟發(fā),具有豐富的人文價值。
第六次,熟讀,背誦。背誦時能將以上理解兼收并蓄,背出意蘊,背出情感,也背出自己的理解,獲得心靈的愉悅和精神的滿足。
四.課內(nèi)訓(xùn)練
1.寫出文中難懂的詞語和句子,準確地進行解釋和翻譯。
2.當堂完成課文后面“思考和練習(xí)”的字詞練習(xí)。
五.課堂小結(jié)
通過本節(jié)課的反復(fù)誦讀,我們逐層領(lǐng)悟了作者高超的勸說方法和積極的治政、修身思想。文言文中有不少蘊涵著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佳作,領(lǐng)悟它、掌握它,對玩?zhèn)兊於ㄕZ言功底及文化功底,都有直接的益處,它會讓我們享受終生。
[能力訓(xùn)練]
一、解釋加點詞。
1.必浚其泉源
2.人君當神器之重
3.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4.承天景命
5.克終者蓋寡
6.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
7.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
8.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
9.宏茲九德
10.簡能而任之
11.垂拱而治
二、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惡而濫刑。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1.注音與解釋無誤的一組是( )
a.壅(yōng)蔽:耳被堵,眼被蒙。 簡德:選擇品德高尚的人。
b.垂拱(gǒng):不理政務(wù)。 謙沖:謙虛。
c.黜(chù)惡:罷斥奸邪小人。 讒邪:說壞話,造謠生事,陷害他人的人。
d.謬(miū)賞:錯誤的賞識。 盤游:指狩獵。
2.這段內(nèi)容的中心要旨是( )
a.居安思危
b.戒奢以儉
c.積其德義
d.宏茲九德
3.“十思”內(nèi)容非常全面,但又嫌瑣細。請選出最重要的幾項是( )。
①勞神苦思 ②虛心納下 ③念高危 ④謙沖自牧 ⑤因怒濫刑 ⑥滿溢 ⑦慎始敬終
⑧知人善任
a.①③⑤⑦ b. ①③⑥⑦ c. ②④⑥⑧ d.②④⑦⑧
4.請說明作者的寫作目的和語言特點。
①魏征的寫作目的是:
②其語言特點為:
三、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庚辰上(“上”指唐太宗)御翠微殿問待臣口自古帝王雖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過之自不諭其故諸公各率意以實言之群臣皆稱陛下功德如天地萬物不得而名言上曰自古帝王多疾勝己者朕見己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zhèn)潆蕹壠渌倘∑渌L人主往往進賢則欲置諸懷退不肖則欲置諸壑朕見賢者則進之不肖者則憐之賢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惡正直陰誅顯戮無代無之朕踐阼以來正直之士比肩其前未嘗黜責一人自古皆貴中華踐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背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節(jié)錄自《資治通鑒》唐紀十四)
1.給這段文字加上標點符號。
2.詳述畫線部分的大意。
四、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識疾苦知節(jié)儉
九月,癸酉,上餞衡陽王義季于武帳岡。上將行,敕諸子且勿食,至?xí)O(shè)饌;日旰①,不至,有饑色。上乃謂曰:“汝曹少長豐佚,不見百姓艱難。今使汝曹識有疾苦,知以儉御物耳?!?
裴子野論曰:“善乎太祖之訓(xùn)也!夫侈興于有余,儉生于不足,欲其隱約,莫若貧賤!習(xí)其險艱,利以任使。為其情偽,易以躬臨。太祖若能率此訓(xùn)也,難其志操,卑其禮序,教成德立,然后授以政事,則無怠無荒,可播之于九服矣?!?
高祖思固本技,崇樹襁褓;后世遵守,迭據(jù)方岳。及乎泰始之初。升明之季,絕咽于衾衽者動數(shù)十人。國之存亡,既不是系,早肆民上,非善誨也。
(選自《資治通鑒》)
【注釋】
①旰(gàn):天色晚。
1.加點字的解釋和讀音都正確的一項是( )
①敕諸子且勿食
②汝曹少長豐佚
③汝曹少長豐佚
④太祖若能率此訓(xùn)也
a.且(將) 少長(shào zhǎng) 佚(益) 率(lǜ)
b.且(暫且) 少長(shào zhǎng) 佚(逸) 率(shuài)
c.且(全) 少長(shǎo cháng) 佚(逸) 率(shuài)
d且(暫且) 少長(shào zhǎng) 佚(益) 率(lǜ)
2.給下列句子選擇正確的釋義。
①今使汝曹設(shè)有疾苦,知以儉御物耳。
a.現(xiàn)在讓你們知道疾苦的滋味,知道以節(jié)儉的態(tài)度來使用東西。
b.現(xiàn)在假使你們嘗到了疾苦的滋味,就懂得使用東西要節(jié)儉。
c.現(xiàn)在讓你們知道世間還有疾和苦,懂得節(jié)儉地使用東西。
d.現(xiàn)在讓你們嘗嘗疾病和困苦的滋味,懂得節(jié)儉,會理財物。
②欲其隱約,莫若貧賤( )。
a.想讓他們地位不顯赫,不若讓他們飽嘗貧賤之苦。
b.想讓他們暗暗地自己管束自己,不如讓他們處于貧賤的環(huán)境中。
c.想讓他們依稀嘗到貧賤的滋味,不如讓他們處于貧賤的環(huán)境中。
d.想讓他們當國君的意識模糊,不如讓他們先當當普通老百姓。
③為其情偽,易以躬臨( )。
a.把給他們描述事情的真?zhèn)吻闋?,變成親自去體驗。
b.正因為給他們描述事情難免虛偽,才讓他們?nèi)ビH自體察。、
c.因為有許多事情是虛假的,應(yīng)該讓他們?nèi)ビH自體驗。
d.向他們描述事情的真?zhèn)纹D難,而讓他們?nèi)ンw驗是容易的。
④國之存亡,既不是系,早肆民上( )。
a.既然國家的命運不是由他們來維系,那么趁早把注意力放在百姓身上。
b.既然國家的命運并不是由他們來維系,卻過早地讓他們居于萬民之上。
c.國家的存亡,并不在于他們的好壞,應(yīng)該讓老百姓多一些自由。
d.國家的存亡,他們是指望不上的,不如讓他們趁早和老百姓一樣。
3.本文用“秦始之初,升明之季,絕咽于衾衽者動數(shù)十人”的事例,意在說明( )。
a.國家不太平,連諸王的后代也難保命。
b.諸王之后養(yǎng)尊處優(yōu),是不會長命的。
c.權(quán)位之爭愈演愈烈,已無骨肉親情。
d.國之存亡所系,不在諸王的小孩子身上。
4.下面的分析,不合乎裴子野之論的一項是( )
a.帝王的后代應(yīng)該在貧賤中歷經(jīng)磨難。
b.帝王的后代應(yīng)該親自體察民間的疾苦。
c.贊揚宋太祖執(zhí)行了利于諸子繼位的教誨。
d.帝王的后代應(yīng)該磨煉情志,降低地位與待遇。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試講篇三
教學(xué)目的:
1. 理清文脈,背誦全文。
2. 掌握文中掌握文中基本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 欣賞作者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shù)。
4. 領(lǐng)悟“十思”的現(xiàn)實意義。
:
1.誦讀-領(lǐng)悟-背誦全文。
2.掌握文中基本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
第一課時
1.題解
簡介作者及疏的有關(guān)知識。此處注意要突出介紹作者直言諍諫的勇氣和膽量。
2.吟詠、品讀課文
a 教師范讀,要注意讀出語言的美感,以此吸引學(xué)生對文章的興趣。
b 試讀,邊讀邊正音。
c 粗讀,邊讀邊看注釋,以粗知句義;同時邊讀邊揣摩句內(nèi)停頓。
d 連讀,整體把握文意。連讀時要流暢,語音準確,停頓正確,并且讀出感情。
g 熟讀,讀出意蘊,讀出情感,讀出自己的理解。
第二課時
1.品讀、背誦課文
在學(xué)生熟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教師和學(xué)生一起理出課文的文脈,并由此指引共同背誦課文。
2.文言知識注釋
在背誦的過程中,教師要不失時機的對文章中的一些重點實詞和虛詞做一些注釋說明。
或者讓學(xué)生找出他們認為難懂的詞語、句子,教師給予解釋。
3.文言知識訓(xùn)練
完成課后的字詞練習(xí)。
4.課外延伸
1.政壇上的魏征有善諫之名,除此之外,了解一下在文壇、史壇上的魏征。
2.《貞觀政要》一書自古以來被奉為帝王的經(jīng)典,了解一下此書。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試講篇四
教學(xué)目的:
1. 理清文脈,背誦全文。
2. 掌握文中掌握文中基本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 欣賞作者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shù)。
4. 領(lǐng)悟“十思”的現(xiàn)實意義。
:
1.誦讀-領(lǐng)悟-背誦全文。
2.掌握文中基本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
第一課時
1.題解
簡介作者及疏的有關(guān)知識。此處注意要突出介紹作者直言諍諫的勇氣和膽量。
2.吟詠、品讀課文
a 教師范讀,要注意讀出語言的美感,以此吸引學(xué)生對文章的興趣。
b 試讀,邊讀邊正音。
c 粗讀,邊讀邊看注釋,以粗知句義;同時邊讀邊揣摩句內(nèi)停頓。
d 連讀,整體把握文意。連讀時要流暢,語音準確,停頓正確,并且讀出感情。
g 熟讀,讀出意蘊,讀出情感,讀出自己的理解。
第二課時
1.品讀、背誦課文
在學(xué)生熟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教師和學(xué)生一起理出課文的文脈,并由此指引共同背誦課文。
2.文言知識注釋
在背誦的過程中,教師要不失時機的對文章中的一些重點實詞和虛詞做一些注釋說明。
或者讓學(xué)生找出他們認為難懂的詞語、句子,教師給予解釋。
3.文言知識訓(xùn)練
完成課后的字詞練習(xí)。
4.課外延伸
1.政壇上的魏征有善諫之名,除此之外,了解一下在文壇、史壇上的魏征。
2.《貞觀政要》一書自古以來被奉為帝王的經(jīng)典,了解一下此書。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試講篇五
導(dǎo)標顯示屏幕??
1.?學(xué)習(xí)作者直言進諫的精神,領(lǐng)會課文“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思想;?
2.?學(xué)習(xí)借鑒本文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的寫作手法;?
3.?積累掌握安、信、求、治、以、哉、所等實詞和虛詞的多種含義和用法;?
4.?背誦全文。?
導(dǎo)學(xué)點撥窗口??
【探海導(dǎo)航】??
魏征這篇奏疏,雖然以進言為務(wù),不事雕琢,但寫得聲情并茂,文質(zhì)兼美。這種內(nèi)容充實、形式典的文風(fēng),成為后世奏議類文章的典范。學(xué)習(xí)時,要結(jié)合時代背景和魏征的生平深入理解作者論述“居安思?!睂Ξ敃r社會長治久安的重要性。在理解內(nèi)容的同時,注意文章駢散結(jié)合的文體特點,參照課文注解,理清層次結(jié)構(gòu)、段落大意和論證手法,在此基礎(chǔ)上背誦全文。詞語方面,除了繼續(xù)積累文言實詞(辨析詞義:安、信、求、治、本、簡、克等)和文言虛詞(辨析用法:以、哉、所、則等)外,還要注意古今詞語用法的對比,可以從文中找出一些例子進行辨析,如“元首”“得志”“知足”“何必”等。一般來說,文言詞語的用法有“字字落實”的傾向,詞意較實;而越到后來,就越虛化、抽象。這是一個規(guī)律,可以結(jié)合下面的跟蹤試題認真體會。本課的成語典故也較多,可參照注解中的提示,查找其出處,以加深理解,更好地體會它們在文中的表現(xiàn)力。??
【思路結(jié)構(gòu)】??
魏征以敢于直言進諫著稱,而本文又意在勸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積其德義。為達此目的,作者反復(fù)申述論說。先以比喻推理出之,說明“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重要性,深入淺出;繼以歷史經(jīng)驗證之,說明德義的有無關(guān)乎人心向背和政權(quán)安危,振聾發(fā)聵;再以具體做法結(jié)之,指明實現(xiàn)理想政治的正確途徑,語重心長。全文思路嚴謹,論證有力,令人信服。結(jié)構(gòu)如圖:?
根本固則木長?
現(xiàn)實要求: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泉源浚則流遠?
德義積則國安?
歷史經(jīng)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竭誠待下取之易?
縱情傲物守之難?
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
理想政治:文武并用,垂拱而治????????????????(??十???思)?
………?
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
【疑難指津】??
·本文在論證上有何特點?本文所運用的論證方法主要是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文中用了大量生動的比喻,借以闡發(fā)治國安民的思想,言簡意賅,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如文章開篇談?wù)撝螄⒅亍胺e其德義”這一根本原則時,從兩個方面比喻論證,即“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和“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固其根本”是樹木長得高的必要條件,而“浚其泉源”,也是流水流得長遠的前提,運用自然中的現(xiàn)象而比治國的原則,淺顯易懂而又生動形象。同樣,魏征以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來比喻人民的力量的重要性,至今人們還記憶猶新。文中正反對比論證,加強了說服力。正反對比論證集中在一、二自然段,正反對比,使被說明的道理突出來了。如“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而從反面來說“根不固而求木之長”,“知其不可”,因此,根本與長的關(guān)系自然而然被人們接受了。再有第二段中引用歷史的教訓(xùn)來勸戒太宗時,也注意了正反對比論證,“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一繁一寡,最能觸動太宗的心吧,即使不用再提具體的例子,已走過建國歷史的太宗也會有很多的想法,從而引以為戒的。?
··魏征“十思”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十思”的核心內(nèi)容是居安思危、正己安人,以達到“治平天下”的目的,但具體又有所側(cè)重。它大體上是每兩句成對,兩句之間的關(guān)系也比較密切,因而可歸納為五個方面:一是“知足”“知止”(克制物質(zhì)欲望),不奢縱擾民;二是“謙沖自牧”,不驕傲自滿;三是“慎始敬終”,不好逸無度;四是“正身黜惡”,不受蒙蔽利用;五是賞罰公正,不憑個人喜怒。徐此之外,又有“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兩條,也應(yīng)包括在“治平天下”的條件之內(nèi),因為選能擇善權(quán)在人君。但這兩條與“十思”性質(zhì)不同,做到“十思”,才能選能擇善。果能做到“十思”,“宏茲九德”,選能擇善,那么,政治前景一片光明:(從秉性氣質(zhì)、品格能力區(qū)分)智、勇、仁、信四種人各盡其長,(從職役劃分)文、武兩類人各盡其用。人君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
【語言揣摩】??
1.?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
評析:本句緊承第一句繼續(xù)運用比喻論證手法從反面推理,連用四個“不”字,用后一個“不”否定前三個“不”,否定之否定,加強了對“積其德義”的肯定。??“不可”既是自己的判斷,也是代人君作出的判斷。??“雖……(猶)……而況……乎”的句式,巧妙地把人君拉到作者的立場上來,使人君不能有別的觀點選擇。先肯定人君“明哲”,必能分辨是非,既是對人君的尊重,也促其樂于從諫,而且使諫諍不顯得突兀。?
運用:(翻譯)源頭不深卻希望泉水流得遠,根系不穩(wěn)卻想要樹木長得好,德行不厚卻指望國家安定,我雖然愚昧無知,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您這樣明智的人呢??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評析:這一句是對段首“豈取之易守之難乎?”這一問題的總結(jié)性的回答。在前文分析了?“竭誠以待下”和“縱情以傲物”的不同結(jié)果后,在此鄭重地警告:“怨不在大,可畏惟人”;嚴肅地告誡:“載舟覆舟,所宜深慎”。說明人君生死存亡在于人心向背,人君必須竭誠待下,才能使群眾懷念其仁德,并從內(nèi)心產(chǎn)生恭順之心。將君與民的關(guān)系比作舟與水的關(guān)系,確實切中要害,無怪乎唐太宗讀后,說它“言窮切至”,使自己“披覽忘倦,每達宵分”,不但取消了當年耗費民脂的封禪“盛舉”,而且常用“載舟覆舟”的比喻來告誡太子,并以此作為臨終遺訓(xùn)。本言簡意深,語重心長,能振聾發(fā)聵,令人警覺。?
運用:(翻譯)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民心向背;老百姓就像水一樣,既能承載船只,也能傾覆船只,這是應(yīng)該深切警惕的。?
【名題講析】(?1993年全國高考試題第二題16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8題。??
開元四年,山東大蝗,民祭且拜,坐視食苗不敢捕,崇奏:“《詩》云:‘秉彼蟊賊①,付畀②炎火?!瘽h光武詔曰:‘勉順時政,勸督農(nóng)桑。去彼螟蜮③,以及蟊賊,’此除蝗誼也。且蝗畏人易驅(qū),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憚勤。請夜設(shè)火,坎其旁,且焚且瘞,蝗乃可盡。古有討除不勝者,特人不用命耳?!蹦顺鲇窞椴痘仁?,分道殺蝗。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除天災(zāi)者當以德,昔劉聰④除蝗不克而害愈甚?!本苡凡粦?yīng)命。崇移書誚之曰:“聰偽主,德不勝襖⑤,今襖不勝德。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謂修德可免,彼將無德致然乎?令坐視食苗,忍而不救,因以無年,刺史其謂何?”若水懼,乃縱捕,得蝗十四萬石。時議者喧嘩,帝疑,復(fù)以問崇,對曰:“庸儒泥文不知變。事固有違經(jīng)而合道,反道而適權(quán)者。昔魏世山東蝗,小忍不除,至人相食;后秦有蝗,草木皆盡,牛馬至相啖毛。今飛蝗所在充滿,加復(fù)蕃息。且河南、河北家無宿藏,一不獲則流離,安危系之。且討蝗縱不能盡,不愈于養(yǎng)以遺患乎?”帝然之?;群τ櫹ⅰ????(《新唐書·姚崇傳))?
[注]①蟊賊:吃禾苗的害蟲。??②付畀(bi):付與。③螟蜮:同①注。④劉聰:十六國時期漢國國君,無道。⑤襖(yao):同“妖”.?
13.下列各句中的“以”字與“不愈于養(yǎng)以遺患乎”中的“以”字意義、用法相同的是(2分)?
a.吾必盡吾力以拯吾村。?
b.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
c.趙亦設(shè)盛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d.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
解析:本題是考查學(xué)生對于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用法的辯析能力?!耙浴弊质俏难晕闹凶畛R姷奶撛~,其用法應(yīng)在本單元掌握。“以”字的用法主要有①作連詞,表多種連接關(guān)系;②作介詞,表憑借、時間、原因、對象等。本題abc三項中的“以”都是表順接的連詞,可譯為“來”,而題干和d的“以”都是表因果的連詞,可譯為“因而”,所以取d。?
16.“謂修德可免,彼將無德致然乎?”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2分):?
a.是說修德可以免除蝗蟲災(zāi)害,恐怕是劉聰那里缺少德行導(dǎo)致這樣的吧??
b.是說修德可以免除蝗蟲災(zāi)害,恐怕是汴州那里缺少德行導(dǎo)致這樣的吧??
c.是說修德可以避免蝗蟲入境,恐怕是汴州那里缺少德行導(dǎo)致這樣的吧????
d.是說修德可以避免蝗蟲入境,恐怕是劉聰那里缺少德行導(dǎo)致這樣的吧?????解析:本題考句意的理解,綜合了對實詞、虛詞、句式、文意的檢測。按文句意免除蝗災(zāi)指國君之德,汴州不是國君,決定排除b項;同理,d句的“避免蝗蟲入境”也要排除;c項兼有bd二項之錯更得排除?!翱峙率恰笔菗?jù)句意所作必要補充,看句意和詞義,再看a項,正確。?
18.從姚崇三次講話的內(nèi)容看,他關(guān)于滅蝗的實際見解是(2分):?
a.既要做到合道,又要做到適權(quán),就能戰(zhàn)勝蝗災(zāi)妖異。?
b.既要有德行,又要上下齊心合力,就能戰(zhàn)勝蝗災(zāi)妖異。?
c.既要有德行,又要有正確的方法,就能戰(zhàn)勝蝗災(zāi)妖異。?
d.既要有正確的方法,又要上下齊心合力,就能戰(zhàn)勝蝗災(zāi)妖異。?
解析:此題主要是檢查考生對整個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d項的“正確的方法”“上下齊心合力”概括了崇三次講話的主要內(nèi)容,又客觀又實際,必然會“戰(zhàn)勝蝗災(zāi)妖異”。而b.c的強調(diào)“德行”及或缺少“上下齊心合力”或缺少“有正確的方法”,都不妥;a的“合道”、“適權(quán)”相去更遠,當然更不妥。這三項都不可取。答案為d?
【風(fēng)景剪輯】??
剪輯1:????????
太宗新即位,勵精政道,數(shù)引徵入臥內(nèi),訪以得失。徵雅有經(jīng)國之才,性又抗直,無所屈撓,太宗與之言,未嘗不欣然納受?;找嘞卜曛褐鳎冀咂溆?,知無不言。太宗嘗勞之曰:“卿所陳諫,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誠奉國,何能若是?”其年,遷尚書左丞?;蛴醒葬绨Ⅻh親戚者,帝使御史大夫溫彥博察驗無狀,彥博奏曰:“徵為人臣,須存形跡,不能遠避嫌疑,遂招此謗。雖情在無私,亦有可責?!钡哿顝┎┳屷?,且曰:“自今后不得不存形跡?!彼?,徵入奏:“臣聞君臣協(xié)契,義同一體。不存公道,唯事形跡,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則邦之興喪,或未可知。”帝瞿然改容曰:“吾已悔之。”徵再拜曰:“愿陛下使臣為良臣,勿使為忠臣?!钡墼唬骸爸?、良有異乎?”徵曰:“良臣,稷、契、咎陶是也。忠臣,龍逢、比于是也。良臣使身獲美名,君受顯號,子孫傳世,福祿無疆。忠臣身受誅夷,君陷大惡,家國并喪,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遠矣?!钡凵罴{其言,賜緞五百匹。(選自《舊唐書·魏徵傳》)?
剪輯2:?
古人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即使君子,也難免有過,不同的是“過也,人皆見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諫官,自己有了錯誤,臣下可以進諫。帝王,自以為是“天之子”,富有四海,臣服萬民,行為萬世師,言作萬世法,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俯視—切,能傾聽逆耳之言,采納美芹之獻的,歷史上并不多見。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論。也有少數(shù)聰明一點的,為了坐穩(wěn)江山,籠絡(luò)人心,也能從諫如流。有圣君,有賢臣,使政治穩(wěn)定,國泰民安,歷史上稱為太平盛世。像唐太宗與魏征,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數(shù)鄒忌與齊威王了。?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勇與大智。多少忠臣義士,赤心耿耿,盡忠進諫,結(jié)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慘的故事,千古流傳。(選自臧克家《納諫與止謗》)?
能力演練題庫??
【跟蹤試題】??
一.???選擇題:??
1.?下列加點詞語的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木(chang)之長者??????????浚(jun)其泉源?
b.慮雍(yong)蔽???????????????正身黜(chu)惡?
c.克終者蓋(gai)寡??????????董(dong)之以嚴刑?
d.垂拱(gong)而治???????????仁者播(bo)其惠?
2.?下列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枚:加強自身修養(yǎng)?
b.???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狩獵時網(wǎng)開一面以示有度?
c.??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選拔有才能的人?
d.??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老百姓?
3.?下列句子中加點虛詞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無以怒而濫刑?????????????????????????????????b.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
c.恩所加,則思無因以謬賞?????????????d.將有作,則思知止有安人?
山巒為晴雪所洗?????????????????????????????????????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4.?下列四組句點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a.??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項王曰:“沛公安在?”??????????????????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
b.???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不求聞達于諸侯?????????????????????????????????????????今治水軍八十萬眾?
二.???填空題:??
5.?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默寫填空:?
①?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源而欲流長也。?
②?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憂懈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懼讒邪,_______________;?
④?總此十思,宏茲九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6.魏征(580—643),字_____,唐太宗封之為__________,文集有《_______________》。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種專用文體。?
【提高試題】??
三.???閱讀下面一段選文,完成7-10題:??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7.下列加點的實詞含義全不正確的一組是:?
a.臣聞求木之長者????????????????????b.善始者實繁?
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春華秋實?
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葉徒相似,其實不同?
c.振之以威怒????????????????????????d.塞源而欲流長也?
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流水不腐?
振臂一呼,應(yīng)者云集???????????????????源不深而望流之遠?
8.下列加點虛詞的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克終者蓋寡????????????????????????b.根不固而求木之長?
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而況于明哲乎?
c.豈取之易守之難乎??????????????????d.而況于明哲乎?
臣聞求木之長者???????????????????????青取之于藍?
9.下列加子翻譯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帝王位高權(quán)重,處者天地間重大的地位。?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
----歷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剛開始人才興旺,到后來卻成了孤家寡人。?
c.??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竭盡誠心,就能聯(lián)合敵對的勢力;傲視別人,就會使親人成為陌生人。?
d.??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雖免于刑罰但不會感激,表面上恭順但內(nèi)心并不服氣。?
10.下面對這兩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闡明的人君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主旨。?
b.??第一段用了兩個比喻,先從正面喻證治國必積德,再從反面說明德不厚國不可長治久安。?
c.??第二段以歷代帝王為例說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的道理。?
d.??第二段指出了歷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終的根本原因是忽視了人民的力量。?
四.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題。??
武德末,魏征為太子洗馬,見太宗與隱太子陰陽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謀。太宗既誅隱太子,召征責之曰:“汝離間我兄弟,何也?”眾皆為之危懼。征慷慨自若,從容對曰:“皇太子若從臣言,必無今日之禍。”太宗為之斂容,厚加禮異,擢拜諫議大夫。數(shù)引之臥內(nèi),訪以政術(shù)。征雅有經(jīng)國之才,性又抗直,無所屈撓。太宗每與之言,未嘗不悅。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勞之曰:“卿所諫前后二百余事,皆稱朕意。非卿忠誠奉國,何能若是?”三年,累遷秘書監(jiān),參預(yù)朝政。深謀遠慮,多所弘益。太宗嘗謂曰:“卿罪重于中鈞,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寧有似我與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長孫無忌曰:“王硅、魏征,往事息隱,臣見之若仇,不謂今日又同此宴?!碧谌眨骸拔赫魍邔嵨宜穑浔M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慚古烈?征每犯顏切諫,不許我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導(dǎo)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龍鱗、觸忌諱也?!碧诖髳?,各賜錢十五萬。七年,代王硅為侍中,累封鄭國公。尋以疾乞辭所職,請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虜之中,任卿以樞要之職,見朕之非,未嘗不諫。公獨不見金之在礦,何足貴哉?良冶鍛而為器,便為人所寶。朕方自比于金,以卿為良工。雖有疾,未為衰老,豈得便爾耶?”征乃止。(《貞觀政要·任賢》)?
1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和現(xiàn)代漢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①汝離間我兄弟???????????????②魏征為太子洗馬?
③喜逢知己之主???????????????③往事息隱?
⑤但其盡心所事???????????????⑥從容對曰?
⑦征慷慨自若?????????????????⑧臣所以敢言?
a.①②③⑤⑦?????b.②④⑤⑥⑧???c.①③⑤⑥⑦????d.③④⑤⑥⑧?
12.對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雅有經(jīng)國之才—--很有治理國家的才干。?
b.??君臣相得---君臣各有收獲?
c.??臣見之若仇—--我看見他們就好象仇敵一樣?
d.??自比于金,以卿為良工---我自己好比是金子,你好比是優(yōu)秀的冶金的高手。?
13.“但其盡心所事,有足嘉者”是指:?
a.見太宗與隱太子陰陽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謀。?
b.累遷秘書監(jiān),參預(yù)朝政,深謀遠算,多所弘益。?
c.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d。任卿以樞要之職,見朕之非,未嘗不諫。?
14.斗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建成”“隱太子”“息隱”這三人與太宗都是兄弟關(guān)系。?
b.“王硅、魏征,往事息隱,臣見之若仇,不謂今日又同此宴?!边@話說明長孫無忌對唐太宗厚遇魏征從感情上接受不了。?
c.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賢,胸襟寬廣,即使對魏征這樣來自敵對營壘的人也能不計前嫌,給以重用。?
d.這段文字體現(xiàn)了唐太宗一貫強調(diào)的“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
【創(chuàng)新試題】??
四.???閱讀下面兩段短文,完成15-16題:??
房玄齡與高士廉偕行,遇少府少監(jiān)竇德素,問之曰:“北門近來有何營造?”德素以聞太宗①。太宗謂玄齡、士廉曰:“卿但知南衙事,我北門小小營造,何妨卿事?”玄齡等拜謝。魏徵進曰:“臣不解陛下責,亦不解玄齡等謝②。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營造,何容不知。責其訪問官司,臣所不解。陛下所為若是,當助陛下成之;所為若非,當奏罷之。此乃事君之道。玄齡等問既無罪,而陛下責之,玄齡等不識所守,臣實不喻?!碧谏罴{之。(《大唐新語》)?
太宗嘗止一樹下,曰:“此嘉樹。”宇文士及從而美之不容口。太宗正色謂之曰:“魏徵嘗勸我遠佞人,我不悟佞人為誰矣,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笔考斑殿^謝曰:“南衙群臣,面折廷諍,陛下常不舉首③。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順從,陛下雖貴為天子,復(fù)何聊乎?”?(《大唐新語》)?
15.翻譯劃線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簡要點評文中的主要人物:?
太?????宗:?
魏????徵:?
宇文士及:?
【參考答案】?
1.a?????2.d???3.a????4.b????5.略????6.玄成、鄭國公、《魏鄭公文集》?古代臣屬向皇帝分條陳述奏議的一種專用文體。??7.a???????8.a?????9.b???10.c(這并不是作者要說明的觀點)???11.c????12.?c?????13.a???14.a(三者是同一人)?
15.①竇德素把房玄齡等詢問之事告訴了唐太宗。?
②我不理解陛下為什么責備他們,也不明白他們?yōu)槭裁匆x罪。?
③朝庭群臣常常當面和您駁斥爭論,您常常左右為難不能如意。?
16.?太宗在大是大非上能從諫如流,但小節(jié)上亦愛聽奉承訪;魏徵直言進諫,咄咄逼人;宇文士及小人心態(tài),拍馬一流(有此大意即可)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試講篇六
教學(xué)目標?
1.引導(dǎo)學(xué)生了解本文先設(shè)喻明理,然后據(jù)事發(fā)揮,最后引發(fā)出主題的論證思路。
2.學(xué)習(xí)本文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
3.掌握文中實詞、虛詞和語言現(xiàn)象、句式特點。
4.認識“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在當時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鑒意義。
教學(xué)重點
1.誦讀、領(lǐng)悟、背誦全文。
2.作者的論證思路和理論結(jié)構(gòu)。
教學(xué)難點?
1.字詞及文言現(xiàn)象的把握。
2.“十思”的內(nèi)容理解及現(xiàn)實意義。
教學(xué)時數(shù)
3課時
教學(xué)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智與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傳。但是唐代卻有一位著名的諫官,有膽有識,知無不言,敢于直諫,史以“諍臣”稱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處“貞觀之治”時期,天下大治,而他卻提出居安思危,足見其戰(zhàn)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親寫碑文,并對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魏征歿,吾失一鏡矣。”
下面我們就來學(xué)習(xí)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
二、解題:
本文選自《舊唐書·魏征傳》。諫,下級對上級的直言規(guī)勸。疏,奏章,封建時代臣子向國君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
三、閱讀課文。
1.學(xué)生試讀課文,邊讀邊正音。陌生的字詞邊讀邊看注解或查閱古漢語字典。
2.教師提名學(xué)生朗讀。
四、疏通字詞。
1.通讀全文,借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掌握以下字詞。
①固:培土加固。根本:樹的根
②德義:德政與信義。
③明哲:明哲的圣人。
④不勝:不堪
⑤景命:大命
⑥殷憂:大憂
⑦行路:路人
⑧董:督責。
⑨茍免:茍且免罪。
⑩宜:應(yīng)當。
⑾高危:居高位的危險。謙沖:謙虛。自牧:自立調(diào)養(yǎng)。
⑿簡能:選拔人才。
⒀垂拱:垂衣拱手。
2.粗知句義。
3.教師答疑。
五、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xí)二-五。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
1.訂正練習(xí)二-五。
2.難句的翻譯。
教師可選擇一些難句讓學(xué)生翻譯。
二、分析課文。
1.第1段
請一名學(xué)生口頭分析本段內(nèi)容,教師引導(dǎo)補充。
教師小結(jié):第1段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心論點:為人君者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文章開篇連用兩上比喻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來正面論證“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道理。接著,緊承上文,用一個排比句從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點明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責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國的重任,則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熬影菜嘉?,戒奢以儉”是歷代統(tǒng)治者創(chuàng)業(yè)后守成的歷史經(jīng)驗。貞觀十一年正是唐太宗執(zhí)政后的鼎盛時期,魏征提出這一點,是很有眼光的。
2.第2段:
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并從創(chuàng)業(yè)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钡牡览怼?/p>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揭示了歷代創(chuàng)業(yè)的君主難于守成的普遍規(guī)律。這是因為創(chuàng)業(yè)之難雖平庸之輩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難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視。魏征尖銳指出“取之易而守之難乎”的問題,接著分析了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易難的道理。文章從難易這一觀點上立意,諍言規(guī)諫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縱情,傲物結(jié)怨,以失掉人心。“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經(jīng)據(jù)典,苦口婆心,將君和民的關(guān)系比作水與舟的關(guān)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覺。
3.第3段
第3段提出“居安思?!钡木唧w做法,即“十思”。
本段是全文重點,“十思”即十條建議。可以概括為“五戒”:“見可欲”、“將有作”指見到能引起自己喜愛的東西。就想到用知足來警戒自己,將要大興土木時,就想到適可而止,這是戒奢侈;“念高?!?、“懼滿溢”兩條指考慮到身居高位,就要時時想到謙虛謹慎的修養(yǎng)自己的品德,懼怕自己驕傲自滿,就要想到胸襟寬廣像能容納滔滔江水的大海,這是戒驕傲;“樂盤游”、“憂懈怠”指外出游獵要網(wǎng)開一面,適度而行,擔心做事懈怠,就要時時想著善始善終,這是戒放縱;“慮壅蔽”、“懼讒邪”指虛心容納下邊的意見,嚴格要求自己而疏遠斥退那些壞人,這是戒小人;“思所加”、“罰所及”指不要因個人的情緒變化而謬加獎賞或濫施刑罰,這是戒賞罰不公。
總結(jié)“十思”,發(fā)揚“九德”,選拔人才,文武并用,則人君就不必勞神苦思,而可垂拱而治了。
三、學(xué)生背誦第3段。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體會本文語言特點。
第三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指導(dǎo)學(xué)生討論“十思”的現(xiàn)實意義。
唐太宗曾說:“朕每臨朝未嘗不三思,恐為民害?!彼R运宕谋┱榻?,不敢過分使用民力,能夠節(jié)制利欲,分明賞罰,善于納諫,到了貞觀中期,生產(chǎn)有了較大發(fā)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社會日漸安定。在此情況下,唐太宗漸漸放松了警惕,大興土木,多次巡游、打獵。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眼光發(fā)現(xiàn)了唐太宗“忘本”和“忘危”的根本問題,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十思”,不僅在當時,就是在現(xiàn)在也有借鑒意義。
三、寫作特點。
1.論證方法
(1)正反對比論證。
對同一問題從正反兩方面論證,剖析,使說理更加透徹。例如第1段先從正面論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從反面論證不這樣做的危害。
(2)比喻論證
比喻論證是議論文一種常見的論證方法,文章開篇三句,一二句先設(shè)喻,第三句擔揭示正意。
2.語言特點
“十思疏”是一篇駢文。唐代奏疏都習(xí)慣用駢文寫作,但此文與當時流行的駢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駢文的排比、對偶、表達真情實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沒有繁冗的引證。言之有務(wù)切中時弊,難能可貴,既有駢文的華美,整齊,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易于誦讀。
四、教師總結(jié),課堂答疑。
五、學(xué)生誦讀,體會。
附:板書設(shè)計?
諫太宗十思疏
魏征
一、分析
(一)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中心論點)
(二)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三)具體做法——“十思”“五戒”
“十思”的內(nèi)涵及現(xiàn)實意義
二、寫作特點
1.論證方法。
2.語言特點:駢散結(jié)合。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試講篇七
1.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默寫填空:(1)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塞源而欲流長也。(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3)憂懈怠,___________________;慮壅蔽,___________________;(4)總此十思,宏茲九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武并用,垂拱而治。2.解釋下面的句子中的“以”。(1)戒奢以儉______________(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______________(3)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______________(4)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______________(5)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______________(6)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______________(7)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______________(8)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______________(9)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zhí)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____________(10)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______________(11)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______________(12)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______________3.文章的第二段可以分為幾層?請簡要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主要采取了什么論證方法?請簡要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簡要說明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本文中包含了許多成語,找出原句并寫出成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魏征“十思”的主要內(nèi)容可歸納為哪五個方面?(2)“十思”的核心內(nèi)容是什么?(3)“十思”的意義是什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這個比喻隱藏了本體,(1)請指出來。(2)這個比喻有什么含義?(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加粗詞語的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a.必其泉源(jùn)b.慮蔽,則思虛心以納下(yōng)c.則思正身以惡(chù)d.勇者竭其力,仁者其惠(buō)2.下列加粗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念高危,則思謙沖而:加強自身修養(yǎng)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誠的人c.宏茲九德,而任之:選拔有才能的人d.勞神苦思,代之職役:老百姓3.下列句子中加粗虛詞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無怒而濫刑b.人君當神器重 不物喜,不己悲 豈人主子孫則必不善哉c.恩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d.將有作,思知止而安人 山巒為晴雪洗 此岳陽樓之大觀也4.下列四組加粗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思國之者,必積其德義 b.仁者播其惠,者效其忠 項王曰:“沛公在?”明智而忠,寬厚而愛人c.恩所加,則思因喜以謬賞d.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其根本 王如知此,則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君臣守以窺周室5.閱讀下面的片斷,回答問題。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1)下列四組實詞含義全不相同的一組是(?。゛.臣求木之長者 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 且夫我嘗少仲尼之,而輕伯夷之義者b.善始者繁
春華秋 葉徒相似,其不同c.之以威怒 長策而御宇內(nèi) 臂一呼,應(yīng)者云集d.塞源而欲長也 水不腐 源不深而望之遠(2)下列四組虛詞的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克終者寡 b.斯亦伐根求木茂 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 則思知止安人c.德不厚思國之安d.善始實繁 塞源欲流長也 勇竭其力(3)下列句子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帝王位高權(quán)重,處在天地間重大的地位。b.凡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歷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剛開始人才興旺,到后來卻成了孤家寡人。c.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竭盡誠心,就能聯(lián)合敵對的勢力;傲視別人,就會使親人成為陌生人。d.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雖免于刑罰但不會感激,表面上恭順但內(nèi)心并不服氣。(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古今含義相同的一項是(?。゛.蓋在殷憂,必以待下 b.凡昔,承天景命c.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 d.傲物則為行路(5)下列對連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边@里的三個“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轉(zhuǎn)折。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這里“以”和“而”在相對位置出現(xiàn),意思是接近的,“卻”,都表示意思的轉(zhuǎn)折。c.“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边@里的三個“則”用法相同,都是“(如果)……那么”的意思。d.“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边@里的兩個“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轉(zhuǎn)折。
1.閱讀下面的選文,回答問題。太宗嘗止一樹下曰此嘉樹宇文士及從而之不容口太宗正色謂之曰魏征嘗勸我遠佞人我不悟佞人為誰矣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士及叩頭曰南衙群臣折廷諍陛下常不舉首今臣在左右若不少順從陛下雖貴為天子復(fù)何聊乎(1)請給這段選文加上標點。
太 宗 嘗 止 一 樹 下 曰 此 嘉 樹 宇 文 士 及 從 而 美 之 不 容 口 太 宗 正 色 謂 之 曰 魏 征 嘗 勸 我 遠 佞 人 我 不 悟 佞 人 為 誰 矣 意 常 疑 汝 而 未 明 也 今 乃 果 然 士 及 叩 頭 謝 曰 南 衙 群 臣 面 折 廷 諍 陛 下 常 不 舉 首 今 臣 幸 在 左 右 若 不 少 順 從 陛 下 雖 貴 為 天 子 復(fù) 何 聊 乎 (2)下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佞(nìn) b.南衙(yá) c.廷諍(zhèng) d.陛(bì)下(3)對文中加粗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美,贊美。b.謝,道歉,謝罪。c.面,當面,名詞做狀語。d.幸,指古代臣子或者嬪妃受到皇帝的喜歡。(4)這段文字主要寫了哪兩個人物?簡要分析這兩個人物的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閱讀下面的古文,回答問題。武德末,魏征為太子洗馬,見太宗與隱太子陰陽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太宗既誅隱太子,召征責之曰:“汝離間我兄弟,何也?”眾皆為之危懼。征慷慨自若,從容對曰:“皇太子若從臣言,必無今日之禍。”太宗為之斂容,厚加禮異,拜諫議大夫。數(shù)引之臥內(nèi),訪以政術(shù)。征有經(jīng)國之才,性又抗直,無所屈撓。太宗每與之言,來嘗不悅。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之曰:“卿所諫前后二百余事,皆稱朕意。非卿忠誠奉國,何能若是?”三年,累遷秘書監(jiān),參預(yù)朝政。深謀遠慮,多所弘益。太宗嘗謂曰:“卿罪重于中鈞,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寧有似我與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長孫無忌曰:“王硅、魏征,往事息隱,臣見之若仇,不謂今日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實我所仇,但其盡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慚古烈?征每犯顏切諫,不許我為非,我所以重之也?!闭髟侔菰唬骸氨菹聦?dǎo)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龍鱗、觸忌諱也?”太宗大悅,各賜錢十五萬。七年,代王硅為侍中,累封鄭國公。尋以疾乞辭所職,請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虜之中,任卿以樞要之職,見朕之非,未嘗不諫。公獨不見金之在礦,何足貴哉?良冶鍛而為器,便為人所寶。朕方自比于金,以卿為良工。雖有疾,未為衰老,豈得便爾耶?”征乃止。(《貞觀政要·任賢》)(1)下列句中加粗詞語和現(xiàn)代漢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p>
①汝離間我②魏征為太子③喜逢之主④但其所事⑤對曰⑥征慷慨⑦臣敢言a.①②③⑤⑦ b.①②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 d.③④⑤⑥⑦(2)對下列句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雅有經(jīng)國之才——很有治理國家的才干。b.君臣相得——君臣各有收獲c.臣見之若仇——我看見他們就好像仇敵一樣d.自比于金,以卿為良工——我自己好比是金子,你好比是優(yōu)秀的冶金的高手。(3)“但其盡心所事,有足嘉者”是指(?。゛.見太宗與隱太子陰陽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謀。b.累遷秘書監(jiān),參預(yù)朝政,深謀遠算,多所弘益。c.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d.任卿以樞要之職,見朕之非,未嘗不諫。(4)文中加粗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謀,打算,謀劃。b.雅,雅致,高雅。c.勞,犒勞,慰勞。d.擢,提拔,提升。(5)對下列“之”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早為之謀”,之,指代太宗。b.“召征責之曰”,之,指代魏征勸建成太子對付太宗這件事。c.“太宗為之斂容”,之,指代魏征所說的話。d.“臣見之若仇”,之,指代王硅、魏征。(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文中“建成”“隱太子”“息隱”這三人與太宗都是兄弟關(guān)系。b.“王硅、魏征,往事息隱,臣見之若仇,不謂今日又同此宴?!边@話說明長孫無忌對唐太宗厚遇魏征從感情上接受不了。c.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賢,胸襟寬廣,即使對魏征這樣來自敵對營壘的人也能不計前嫌,委以重用。d.這段文字體現(xiàn)了唐太宗一貫強調(diào)的“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
1.見書。2.(1)動詞,用?。?)連詞,目的關(guān)系,來?。?)連詞,修飾關(guān)系?!敖哒\”是“待下”的方式?!。?)介詞,用(5)并列連詞,來?。?)并列連詞,來 (7)并列連詞,來?。?)因為 (9)以致?。?0)認為?。?1)憑?。?2)按照3.分為三層。(1)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表明自己的擔憂不是“杞人憂天”。?。?)創(chuàng)業(yè)艱難,易得人心;守成容易“傲物”,使人離心離德?!。?)人民的力量是可怕的,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所以不能懈怠。4.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先正面論述“固本”才能“木長”,“浚源”才能“流長”,“德厚”才能“國安”;再從反面論述,反之,國不能安。5.“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居安思危、載舟覆舟、擇善而從(之)、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善始善終)、垂拱而治8.(1)一是“知足”“知止”(克制物質(zhì)欲望),不奢縱擾民;二是“謙沖自牧”,不驕傲自滿;三是“慎始敬終”,不好逸無度;四是“正身黜惡”,不受蒙蔽利用;五是賞罰公正,不憑個人喜怒?!。?)居安思危、正己安人,以達到“治平天下”的目的?!。?)總此十思,宏茲九德,可以達到“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理想政治境界。9.(1)水比喻人民,舟比喻君(政權(quán))?。?)強調(diào)人民的力量的重要性,和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是一致的。1.d(應(yīng)為bō)2.d(應(yīng)為百官)3.a(都是“因為”)4.b(都是“有信用的、可信的”)5.(1)a(分別是“聽說”“懂得(引申義)”“見識”);?。?)a(都表示“大概”); (3)b(是指能開始的人很多,堅持到底的卻很少。);?。?)a(根本,今做副詞,或名詞,表示基礎(chǔ)的東西、重要的東西。元首,今比喻引申為一個國家最高領(lǐng)導(dǎo)。骨肉,今義是“骨頭和肉”,但今天也有“親骨肉”之說,乃是其比喻引申。);?。?)c(第一個“則”是“就”的意思,不包含假設(shè)語氣。)1.(1)太宗嘗止一樹下,曰:“此嘉樹?!庇钗氖考皬亩乐蝗菘凇L谡^之曰:“魏征嘗勸我遠佞人,我不悟佞人為誰矣,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笔考斑殿^謝曰:“南衙群臣,面折廷諍,陛下常不舉首。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順從,陛下雖貴為天子,復(fù)何聊乎?”(選自《大唐新語》) (2)a(應(yīng)為nìng); (3)d(幸運的,僥幸,有幸。); (4)①太宗和宇文士及?、谔谠诖笫谴蠓巧夏軓闹G如流,但小節(jié)上亦愛聽奉承話;宇文士及小人心態(tài),反應(yīng)快,善于狡辯,拍馬一流。(有此大意即可)2.(1)c(洗馬,古官名;所以,憑著。) (2)c(3)a(4)b(雅,敬詞。) (5)b(指代魏征。)?。?)a(三者是同一人。)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試講篇八
原文: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為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譯文:
臣聽說要求樹木長得高大,一定要穩(wěn)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遠長,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國家安定,一定要積聚它的德義。源泉不深卻希望河水流得遠長,根底不穩(wěn)固卻要求樹木長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卻想國家的安定,臣雖然愚笨,(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何況(象陛下這樣)明智的人呢?國君掌握帝位的重權(quán),處在天地間最高的地位,不考慮在安樂時想到危難、用節(jié)儉來消除奢侈,這也象砍伐樹木的根卻要求樹木茂盛,阻塞水的源頭卻希望水流得長遠一樣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開頭作得好的實在很多,能夠貫徹到底的大概很少。難道奪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難了嗎?大凡在深重憂患當中必須竭盡誠意對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縱自己傲慢地對待一切人;竭盡誠意就能使胡和越這樣隔絕、疏遠的地方也能結(jié)成一體。傲慢地對待人,就是骨肉親屬也能成為各不相關(guān)的人。雖然用嚴刑來監(jiān)督他們,用聲威嚇唬他們,結(jié)果大家只圖茍且免除罪罰,卻不懷念仁德,表面上恭順而不是內(nèi)心里悅服。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眾人;(百姓和皇帝的關(guān)系,就象水和船一樣),水能載船也能夠顛覆船,這是應(yīng)該深切警惕的。?
如果真的能夠作到:看見引起自己愛好的東西,就想到應(yīng)該知足來警惕自己;將要興建宮室土木,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使百姓安寧;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謙虛加強道德修養(yǎng);恐怕自己驕傲自滿,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為能居于百川之下;游樂忘返地打獵時,就要想到古人說的“一年三次”田獵為限度;憂慮自己松懈懶惰時,就要想到自始至終都要謹慎;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虛心接受下面意見;擔心有讒邪的人在自己身邊,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邪惡的人;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jīng)]有因為偏愛而給予不恰當?shù)莫勝p;懲罰所涉及,就要想到?jīng)]有因為生氣而濫用刑罰:總括這十思,擴大這九德的修養(yǎng),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們,選擇好的意見采納它,那些有智慧的就會施展他們的全部才謀,勇敢的就會竭盡他們的威力,仁愛的就會廣施他們的恩惠,誠信的就會報效他們的忠心,文臣武將都能重用,(皇上)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何必勞神苦思,事事過問代替百官的職務(wù)呢?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試講篇九
學(xué)習(xí)要點
1. 學(xué)習(xí)作者反復(fù)開導(dǎo)、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shù);
2.領(lǐng)悟“十思”的積極意義;
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
重點講解
題解
“疏”通稱“奏疏”。 疏,原本是疏通的意思。后來作為一種公文形式,成了古代官員向帝王進言,以便使下情上達的進諫奏文。疏,演變?yōu)槭柰ㄊ吕?,分條陳述的意思。它起源于漢代,后世人們以“奏疏”作為這類進言文體的通稱。“疏”的用途較廣,論諫、陳乞、待罪、推薦、辭官等都可用“疏”。
“諫”是規(guī)過勸善的意思,一般用于下對上。規(guī)勸的言論也可以稱為“諫”,如同學(xué)們學(xué)過的《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諫”就是“規(guī)勸的言論”的意思?!爸G”古代專指用于對帝王、上級、尊長的勸告,規(guī)勸其改正不當?shù)难孕小?/p>
《諫太宗十思疏》選自《魏鄭公文集》,標題是后人加的。起初稱為《十思疏》。課文標題中的“太宗”是廟號。古代皇帝死后要在太廟立室供奉,為此就需要立一個名號,這就是廟號。從漢代起,每一個朝代的開國皇帝一般都稱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下稱為太宗或世宗。李世民是在其父李淵之后稱帝的,廟號為太宗。由此也可推知“諫太宗十思疏”是后人加的題目,李世民活著,是不能稱其為太宗的。
“十思”的針對性
1.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魏征評論:“陛下貞觀之初,無為無欲,清靜之化,遠被遐荒??贾诮瘢滹L(fēng)近墜……今則求駿馬于萬里,市珍奇于域外,取怪于道路,見輕于戎狄。”
典型史實:王珪諫太宗出美人
太宗嘗閑居與珪宴語,時有美人侍側(cè),本廬江王瑗之姬,瑗敗籍沒入宮。太宗指示之曰:“廬江不道,賊殺其夫而納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 珪避席曰:“陛下以廬江取此婦人為是耶,為非耶?”太宗曰:“殺人而取其妻,卿乃問朕是非,何也?”對曰:“……今此婦人尚在左右,竊以圣心為是之,陛下若以為非,此謂知惡而不去也?!碧陔m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2.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
魏征評論:“陛下貞觀之始,視人如傷,恤其勤勞,愛民猶子,每存簡約,無所營為。頃年已來,意在奢縱,勿忘卑儉,輕用人力,乃云百姓無事則驕逸,勞役則易使……”
典型史實:張玄素諫修乾陽殿
貞觀四年,詔發(fā)卒修洛陽宮乾陽殿以備巡幸,玄素上書諫曰:“……臣聞阿房成,秦人散;章華就,楚眾離;及乾陽畢功,隋人解體。且以陛下今時功力,何如隋日?役瘡痍之人,襲亡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煬帝。深愿陛下思之……”太宗曰:“卿謂我不如煬帝,何如桀、紂?”對曰:“若此殿卒興,所謂同歸于亂。且陛下初平東都,太上皇敕大殿高門并宜焚殿,陛下以瓦木可用,不宜焚灼,請賜于貧人。事雖不行,然天下翕然,謳歌至德。今若遵舊制,即是隋役復(fù)興。五六年間,趨舍頓異,何以昭示子孫,光敷四海?”太宗嘆曰:“我不思量,遂至于此?!?
3.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魏征評論:“陛下貞觀之初,孜孜不怠,屈己從人,恒若不足。頃年已來,微有矜放。恃功業(yè)之大,意蔑前王;負圣智之明,心輕當代?!?
典型史實:孔穎達諫太宗“其容若虛”
貞觀三年,太宗問給事中孔穎達曰:“《論語》云:‘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何謂也?”孔穎達對曰:“圣人設(shè)教,欲人謙光。己雖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上,求訪能事。己之才藝雖多,猶以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己之雖有,其狀若無;己之雖實,其容若虛。非憔匹庶,帝王之德,亦當如此。夫帝王內(nèi)蘊神明,外須玄默,使深不可知……若其位居尊極,炫耀聰明,以才凌人,飾非拒諫,則上下情隔,君臣道乖,自古滅亡,莫不由此也?!?
4.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
魏征評論:“陛下初踐大位,敬以接下,君恩下流,臣情上達,咸思竭力,心無所隱。頃年以來,多所忽略?;蛲夤俪涫?,奏事入朝,思睹闕廷,將陳所見,欲言則顏色不接,欲請又恩禮不加。”
典型史實:魏征諫太宗止泰山封禪
貞觀六年,匈奴克平,遠夷入貢,符瑞日至,年谷豐登,岳牧等屢請封禪?!┪赫饕詾椴豢伞!瓕υ唬骸啊菹聳|封,萬國咸萃,要荒之外,莫不奔馳。今自伊、洛之東,暨乎海、岱,灌莽巨澤,茫茫千里,人煙斷絕,雞犬不聞,道路蕭條,進退艱阻。寧可引彼夷狄,以示虛弱?渴財以償,未厭遠人之望;加年給復(fù),不償百姓之勞。或遇水旱之災(zāi),風(fēng)雨之變,庸天邪議,悔不可追。豈獨臣之誠懇,亦有輿人之論?!碧诜Q善,于是乃止。
5.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
魏征評論:“陛下初登大位,高居深視,事惟清靜,心無嗜欲,內(nèi)除畢弋之物,外絕畋獵之源。數(shù)載之后,不能固志。雖無十旬之逸,或過三驅(qū)之禮。遂使盤游之娛見譏于百姓,鷹犬之貢遠及于四夷?!?
典型史實:虞世南諫太宗勿縱情畋獵
太宗頗好畋獵,虞世南上疏諫曰:“臣聞秋狝冬狩,蓋惟恒典;射隼從禽,備乎前誥。伏惟陛下因聽覽之余辰,順天道以殺伐……天弧星畢,所殪已多,頒禽賜獲,皇恩亦溥。伏愿時息獵車,且韜長戟,不拒芻蕘之請,降納涓澮之流,袒裼徒博,任之群下,則貽范百王,永光萬代?!?
6.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
魏征評論:“陛下貞觀之初,導(dǎo)入使諫。三年以后,見諫者悅而從之。比一二年,勉強受諫,而終不平也。”
典型史實:魏征評太宗納諫“慎始”而難“敬終”
陛下初即位,論元律師死,孫伏伽諫以為法不當死。陛下賜以蘭陵公主園,直百萬?;蛟毁p太厚,答曰:“朕即位未有諫者,所以賞之?!薄藢?dǎo)人使諫也。后柳雄妄訴隋資,有司得,劾其偽,將論死,戴胄奏罪當徒,執(zhí)之四五然后赦。謂胄曰:“弟守法如此,不畏濫罰?!薄藧偠鴱闹G也。近皇甫德參上書言:“修洛陽宮,勞人也;收地租,厚斂也;俗尚高髻,宮中所化也?!北菹马T唬骸笆亲邮箛也灰垡蝗?,不收一租,宮人無歲,乃稱其意!”臣奏:“人臣上書,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激切即近訕謗?!庇谑牵菹码m從臣言,賞帛罷之,意終不平?!穗y于受諫也。
7.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魏征評論:“陛下貞觀之初,砥礪名節(jié),不私于物,惟善是與。親愛君子,疏斥小人。今則不然,輕褻小人,禮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遠之;輕小人也,狎而近之。近之則不見其非,遠之則莫知其是?!?
典型史實:魏征刻小人權(quán)萬紀、李仁發(fā)
貞觀五年,治書侍御史權(quán)萬紀、侍御史李仁發(fā)俱以告訐譖毀,數(shù)蒙引見。遂任心彈射,肆其欺罔。給事中魏征正色而奏之曰:“權(quán)萬紀、李仁發(fā)并是小人,不識大體。以譖毀為是,告訐為直。凡所彈射,皆非有罪。陛下掩其所短,收其一切,乃騁其奸計,附上罔下,多行無禮以取強直之名。誣房玄齡,斥退張亮,無所肅厲,徒損圣名。道路之人,皆興謗議……陛下縱未能舉善以崇德,豈可進奸而自損乎?”太宗欣然納之,賜征絹五百匹。其萬紀又奸狀漸露,仁發(fā)亦解黜,萬紀貶連州司馬,朝廷咸相慶賀焉。
8.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
魏征評論:“貞觀之初,求賢若渴……近歲已來,由心好惡?!∪酥?,好讒佞以為身謀。陛下不省察其根源,而輕為之臧否,是使守道者日疏,干求者日進?!?
典型史實:太宗不識宇文士及諛諂
太宗嘗止一樹下,曰:“此嘉樹?!庇钗氖考皬亩乐蝗菘?。帝正色曰:“魏公常勸我遠佞人,我不悟佞人為誰,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笔考斑殿^謝曰:“南衙群官面折廷爭,陛下嘗不得舉手,今臣幸左右,若不少有順從,陛下雖貴為天子,復(fù)何聊乎?”帝意復(fù)解。
9.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魏征評論:“刑賞之本,在乎勸善而懲惡,帝王之所以與天下為畫一,不以親疏貴賤而輕重者也。今之刑賞,未必盡然?;蛏昵诤鹾脨?,輕重由乎喜怒?!虨E則小人道長,賞謬則君子道消?!?
典型史實:魏征諫太宗勿寵長樂公主
長樂公主,文德皇后所生也,貞觀中將出降,敕有司資送,倍于長公主。魏征奏言:“昔漢明帝欲封其子。帝曰:‘朕子豈得同于先帝子乎?可半楚、淮陽王?!笆芬詾槊勒?,天子姊妹為長公主,天子之女為公主。既加‘長’字,良以尊于公主也。情雖有殊,義無等別。若令公主之禮有過長公主,理恐不可。實愿陛下思之?!?
10.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
魏征評論:“頃者責罰稍多,威怒微厲,或以供給不贍,或以人不從欲,皆非致治之所急,實乃驕奢之攸漸,是知貴不與驕期而驕自來,富不與奢期而奢自至,非徒語也?!?
典型史實:太宗自悔誤殺張?zhí)N古
貞觀五年,張?zhí)N古為大理丞。相州人李好德素有風(fēng)疾,言涉妖妄,詔令鞠于獄。蘊古言:“好德癲病有征,法不當坐?!碧谠S寬宥,蘊古密報其旨,仍引與博戲。治書侍御史權(quán)萬紀劾奏之,太宗大怒,令斬于東市。既而悔之,謂房玄齡曰:“公等食君之祿,須憂人之憂,事無巨細,咸當留意。今不問則不言,見事不諫爭,何所輔弼?如蘊古身為法官,與囚博戲,漏泄朕言,此亦罪狀甚重,若據(jù)常律,未至極刑。朕當時盛怒,即令處置,公等竟無一言,所司又不復(fù)奏,遂令決之,豈是道理?”
重點句解讀
1. 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
評析:本句緊承第一句繼續(xù)運用比喻論證手法從反面推理,連用四個“不”字,用后一個“不”否定前三個“不”,否定之否定,加強了對“積其德義”的肯定。 “不可”既是自己的判斷,也是代人君作出的判斷。 “雖……(猶)……而況……乎”的句式,巧妙地把人君拉到作者的立場上來,使人君不能有別的觀點選擇。先肯定人君“明哲”,必能分辨是非,既是對人君的尊重,也促其樂于從諫,而且使諫諍不顯得突兀。
翻譯:源頭不深卻希望泉水流得遠,根系不穩(wěn)卻想要樹木長得好,德行不厚卻指望國家安定,我雖然愚昧無知,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您這樣明智的人呢?
2.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評析:這一句是對段首“豈取之易守之難乎?”這一問題的總結(jié)性的回答。在前文分析了 “竭誠以待下”和“縱情以傲物”的不同結(jié)果后,在此鄭重地警告:“怨不在大,可畏惟人”;嚴肅地告誡:“載舟覆舟,所宜深慎”。說明人君生死存亡在于人心向背,人君必須竭誠待下,才能使群眾懷念其仁德,并從內(nèi)心產(chǎn)生恭順之心。將君與民的關(guān)系比作舟與水的關(guān)系,確實切中要害,無怪乎唐太宗讀后,說它“言窮切至”,使自己“披覽忘倦,每達宵分”,不但取消了當年耗費民脂的封禪“盛舉”,而且常用“載舟覆舟”的比喻來告誡太子,并以此作為臨終遺訓(xùn)。本言簡意深,語重心長,能振聾發(fā)聵,令人警覺。
翻譯: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民心向背;老百姓就像水一樣,既能承載船只,也能傾覆船只,這是應(yīng)該深切警惕的。
體會本文“一氣呵成,駢散相間”的語言特點
《諫太宗十思疏》是用駢文寫成的。從語句看,一是并不局限于駢文一般是用平行的兩句話,兩兩配對,直到篇末的特點,而是有所變化。如第一段,劈首就是三個從正面論述的排比句,緊接著又是從反面論述的三個排比句,這是和駢文的常格有所不同的。二是散句的恰當使用,如“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載舟覆舟,所宜深慎”等。三是打破了四六對仗而改用多種句法對偶,如“當神器之重”對“居域中之大”,“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對“傲物則骨肉為行路”等。這樣,文中既有氣韻充沛的排比句,又有活潑靈動的散行句,再加上駢文所特有的對仗工整、音韻頓挫的對偶句,使整個文章一氣呵成,于整飭莊重之中呈流轉(zhuǎn)圓渾之勢,具有特殊的美感。從用詞看,文章力求避免繁復(fù)的引證、生僻的典故和多余的藻飾,語言明白曉暢。另外,文章不受聲律拘束,不避首尾虛字,這些都體現(xiàn)了作者崇尚質(zhì)樸的文學(xué)主張和不拘一格的創(chuàng)新精神。魏征創(chuàng)造的這樣一種駢散相間的章表體,后來就成為唐宋奏疏中常用的一種形式,對后世陸贄、歐陽修、蘇軾的政論奏議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
反饋練習(xí)
基礎(chǔ)知識
1.下列劃橫線詞語的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木之長(cháng)者????????? 浚(jùn)其泉源
b.慮雍(yōng)蔽???????????? 正身黜(chǔ)惡
c.克終者蓋(gài)寡????????? 董(dōng)之以嚴刑
d.垂拱(gòng)而治?????????? 仁者播(bō)其惠
2.下列劃橫線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加強自身修養(yǎng)
b.?? 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狩獵時網(wǎng)開一面以示有度
c.?? 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選拔有才能的人
d.?? 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老百姓
3.句子中劃橫線虛詞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無以怒而濫刑????????????? b.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
c.恩所加,則思無因以謬賞??? d.將有作,則思知止有安人
山巒為晴雪所洗??????????????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4.下列劃橫線詞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a.??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項王曰:“沛公安在?”?????????????? 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
b.??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不求聞達于諸侯????????????????????? 今治水軍八十萬眾
5.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默寫填空:
① 憂懈怠,? ;懼讒邪,? 。
② 總此十思,宏茲九德,? ,?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6.魏征,字? ,唐太宗封之為? ,文集有? 。疏,是? 的一種專用文體。
二、閱讀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題?
(一)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7.下列劃橫線的實詞含義全不正確的一組是?
a.臣聞求木之長者????????????????? b.善始者實繁
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 春華秋實
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 葉徒相似,其實不同
c.振之以威怒????????????????????? d.塞源而欲流長也
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 流水不腐
振臂一呼,應(yīng)者云集????????????????? 源不深而望流之遠
8.下列劃橫線虛詞的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克終者蓋寡??????????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長
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 而況于明哲乎
c.豈取之易守之難乎??????? d.而況于明哲乎
臣聞求木之長者?????????? 青取之于藍
9.下列句子翻譯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帝王位高權(quán)重,處者天地間重大的地位。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
——歷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剛開始人才興旺,到后來卻成了孤家寡人。
c.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竭盡誠心,就能聯(lián)合敵對的勢力;傲視別人,就會使親人成為陌生人。
d.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雖免于刑罰但不會感激,表面上恭順但內(nèi)心并不服氣。
10.下面對這兩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闡明的人君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主旨。
b.第一段用了兩個比喻,先從正面喻證治國必積德,再從反面說明德不厚國不可長治久安。
c.第二段以歷代帝王為例說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的道理。
d.第二段指出了歷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終的根本原因是忽視了人民的力量。
(二)
武德末,魏征為太子洗馬,見太宗與隱太子陰陽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謀。太宗既誅隱太子,召征責之曰:“汝離間我兄弟,何也?”眾皆為之危懼。征慷慨自若,從容對曰:“皇太子若從臣言,必無今日之禍?!碧跒橹當咳?,厚加禮異,擢拜諫議大夫。數(shù)引之臥內(nèi),訪以政術(shù)。征雅有經(jīng)國之才,性又抗直,無所屈撓。太宗每與之言,未嘗不悅。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勞之曰:“卿所諫前后二百余事,皆稱朕意。非卿忠誠奉國,何能若是?”三年,累遷秘書監(jiān),參預(yù)朝政。深謀遠慮,多所弘益。太宗嘗謂曰:“卿罪重于中鈞,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寧有似我與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長孫無忌曰:“王硅、魏征,往事息隱,臣見之若仇,不謂今日又同此宴?!碧谌眨骸拔赫魍邔嵨宜?,但其盡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慚古烈?征每犯顏切諫,不許我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導(dǎo)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龍鱗、觸忌諱也?!碧诖髳?,各賜錢十五萬。七年,代王硅為侍中,累封鄭國公。尋以疾乞辭所職,請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虜之中,任卿以樞要之職,見朕之非,未嘗不諫。公獨不見金之在礦,何足貴哉?良冶鍛而為器,便為人所寶。朕方自比于金,以卿為良工。雖有疾,未為衰老,豈得便爾耶?”征乃止。(《貞觀政要?任賢》)
1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和現(xiàn)代漢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①汝離間我兄弟?????????????? ②魏征為太子洗馬
③喜逢知己之主?????????????? ③往事息隱
⑤但其盡心所事?????????????? ⑥從容對曰
⑦征慷慨自若???????????????? ⑧臣所以敢言
a.①②③⑤⑦???? b.②④⑤⑥⑧?? c.①③⑤⑥⑦??? d.③④⑤⑥⑧
12.對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雅有經(jīng)國之才——很有治理國家的才干。
b.君臣相得——君臣各有收獲
c.臣見之若仇——我看見他們就好象仇敵一樣
d.自比于金,以卿為良工——我自己好比是金子,你好比是優(yōu)秀的冶金的高手。
13.“但其盡心所事,有足嘉者”是指?
a.見太宗與隱太子陰陽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謀。
b.累遷秘書監(jiān),參預(yù)朝政,深謀遠算,多所弘益。
c.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d.任卿以樞要之職,見朕之非,未嘗不諫。
14.斗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建成”“隱太子”“息隱”這三人與太宗都是兄弟關(guān)系。
b.“王硅、魏征,往事息隱,臣見之若仇,不謂今日又同此宴?!边@話說明長孫無忌對唐太宗厚遇魏征從感情上接受不了。
c.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賢,胸襟寬廣,即使對魏征這樣來自敵對營壘的人也能不計前嫌,給以重用。
d.這段文字體現(xiàn)了唐太宗一貫強調(diào)的“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
參考答案
1.a???? 2.d?? 3.a??? 4.b??? 5.略??? 6.玄成、鄭國公、《魏鄭公文集》 古代臣屬向皇帝分條陳述奏議的一種專用文體。? 7.a?????? 8.a???? 9.b?? 10.c(這并不是作者要說明的觀點)?? 11.c??? 12. c???? 13.a?? 14.a(三者是同一人)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試講篇十
作者:魏征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臣聽說要求樹木長得高大,一定要穩(wěn)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遠長,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國家安定,一定要積聚它的德義。源泉不深卻希望河水流得遠長,根底不穩(wěn)固卻要求樹木長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卻想國家的安定,臣雖然愚笨,(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何況(象陛下這樣)明智的人呢?國君掌握帝位的重權(quán),處在天地間最高的地位,不考慮在安樂時想到危難、用節(jié)儉來消除奢侈,這也象砍伐樹木的根卻要求樹木茂盛,阻塞水的源頭卻希望水流得長遠一樣啊。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開頭作得好的實在很多,能夠貫徹到底的大概很少。難道奪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難了嗎?大凡在深重憂患當中必須竭盡誠意對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縱自己傲慢地對待一切人;竭盡誠意就能使胡和越這樣隔絕、疏遠的地方也能結(jié)成一體。傲慢地對待人,就是骨肉親屬也能成為各不相關(guān)的人。雖然用嚴刑來監(jiān)督他們,用聲威嚇唬他們,結(jié)果大家只圖茍且免除罪罰,卻不懷念仁德,表面上恭順而不是內(nèi)心里悅服。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眾人;(百姓和皇帝的關(guān)系,就象水和船一樣),水能載船也能夠顛覆船,這是應(yīng)該深切警惕的。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為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如果真的能夠作到:看見引起自己愛好的東西,就想到應(yīng)該知足來警惕自己;將要興建宮室土木,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使百姓安寧;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謙虛加強道德修養(yǎng);恐怕自己驕傲自滿,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為能居于百川之下;游樂忘返地打獵時,就要想到古人說的“一年三次”田獵為限度;憂慮自己松懈懶惰時,就要想到自始至終都要謹慎;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虛心接受下面意見;擔心有讒邪的人在自己身邊,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邪惡的人;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jīng)]有因為偏愛而給予不恰當?shù)莫勝p;懲罰所涉及,就要想到?jīng)]有因為生氣而濫用刑罰:總括這十思,擴大這九德的修養(yǎng),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們,選擇好的意見采納它,那些有智慧的就會施展他們的全部才謀,勇敢的就會竭盡他們的威力,仁愛的就會廣施他們的恩惠,誠信的就會報效他們的忠心,文臣武將都能重用,(皇上)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何必勞神苦思,事事過問代替百官的職務(wù)呢?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諫太宗十思疏》
2002/04/23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試講篇十一
一??有效教學(xué)設(shè)想:
總原則:力求明標明確,思路清晰,提問精粹,活動充分,積累豐富,兩篇古文系高一第二冊第四單元第1、2課,本堂課系高三復(fù)習(xí)課,為讓學(xué)生在寶貴的時間里學(xué)有所得,實現(xiàn)教學(xué)效益的最優(yōu)化,迎考古文復(fù)習(xí)課設(shè)計遵循以下思想:
1、有利于提高學(xué)生的應(yīng)試水平,讓學(xué)生明確高考要求,復(fù)習(xí)要有的放失,以提高復(fù)習(xí)效益。
2、有利于提高學(xué)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課重點是文言實詞、虛詞,難點是翻譯重要句子和評價文章的主旨。通過對重難點的突破,提高學(xué)生的閱讀能力。
3、有利于培養(yǎng)學(xué)生良好學(xué)習(xí)習(xí)慣和形成科學(xué)的學(xué)法,教學(xué)中要應(yīng)學(xué)生為中心,讓學(xué)生自己動手動腦,尋找和積累相關(guān)知識點,養(yǎng)成自主、質(zhì)疑探究、合作的良好學(xué)習(xí)習(xí)慣。
4、有利于提高學(xué)生的語文素養(yǎng)。實現(xiàn)情感與態(tài)度及價值觀目標。
二??教具:power?point?課件
三??教學(xué)時數(shù):一課時
四??教學(xué)過程?設(shè)計
(一):投影課題、導(dǎo)入??新課。
文言文復(fù)習(xí)有感
鐘斌
古圣先賢傳美名
文辭歌賦燦如星
明了考綱夯基礎(chǔ)
厚積精練任我行
(二):古圣先賢傳美名---關(guān)于作家作品
1?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魏征沒,朕亡一鏡矣。
2?水可以載舟,亦可覆舟。
3“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4?王楊盧駱當時體,?
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
不廢江河萬古流。
5、文體特點,
魏晉以后產(chǎn)生的一種文體,又稱駢儷文。
南北朝是駢儷文的全盛時期。唐與“古文”相對稱為“駢文”。又因它通篇四、六字句,
亦稱“四六文”。
特點:(1).??講求對仗,一般用四字句或六字句。(2).??平仄相對,音律和諧。
(3)??多用典故,講究藻飾。
(三):文辭歌賦燦如星-----關(guān)于鑒賞評價
鑒賞:?“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此句是傳誦千古的名句,是本文最為閃光的一句。相傳都督閻某拂袖而去后,聞此句矍然而起,說:“此真天才,當傳不朽矣。”請同學(xué)們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一景色
評:注意意境和諧美,想象要自然生動,色彩要明麗
落霞自天而下,孤鶩自下而上,故曰齊飛;
秋水碧而連天,長天凈而映水,故曰一色。
前人寫水天(或天地)相接景象的句子很多,閱讀下面前三句子說說王勃的句子好在哪里。
即云似嶺,望水若天。(袁宏《東征賦》)
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吳均《與朱元思書》)
天與水兮相逼,山與云兮共色。(蕭繹《蕩婦秋思賦》)
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庾信《馬射賦》)
(四):?明了考綱夯基礎(chǔ)
介紹04考試說明及歷年高考試題回放
高考要求:
1.?理解b①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②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
經(jīng)過一再簡化,現(xiàn)考試說明中只保留了18個常見文言虛詞,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
*③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2.分析綜合c?
①篩選文中的信息?
②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3.鑒賞評價e?
①鑒賞文學(xué)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②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另: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
高考試題回放:運籌帷幄之中
2004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考試語文試題廣西、海南、西藏、陜西、內(nèi)蒙
17.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選兩小題4分
1落霞與孤鶩齊飛,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閣序》
2004年普通高等學(xué)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天津卷)語文參考
17.?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選兩小題)(4分)
(2)云銷雨霽,??????????????????。???????????????????,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一、復(fù)習(xí)實詞、虛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
讓學(xué)生自主合作,尋找文中有關(guān)以上方面的知識點。溫故知新:學(xué)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則誘發(fā)探究
1請找出文中重要的實詞和虛詞
1、整理、積累、質(zhì)疑、解惑。
2、老師選講“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當堂練習(xí)。
一詞多義
安1?既來之,則安之(???????)
2?居安思危(??????????????)
3則思知止以安人
善1擇善而從之(??????????????)2素善留侯張良(??????????????)3善始者實繁(??????????????)4善假于物也(??????????????
固1必固其根本(??????????????)2根不固而求木之長(??????????????)3固國不以山溪之險(??????????????)4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居1居域中之大(???????)2不念居安思危(???????)3居廟堂之高(???????)4深居簡出????????????????????(一)名詞活用作動詞:
則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二)動詞活用作名詞: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值得貪圖的東西
(三)形容詞活用:?1、作名詞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重權(quán)????帝王的大位
不念居安思危,借奢以儉.?????安樂的環(huán)境????危難
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說別人壞話的人奸惡的人
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見??????????????????
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必固其根本???????????????則思知止以安人?????
則思虛心以納下?????????則思正身以黜惡??
動詞的意動用法:樂盤游?????以……為樂
練習(xí)
襟三江而帶五湖
雄州霧列,俊采星馳
川澤紆其駭矚
屈賈宜于長沙
竄梁鴻于海曲
物華天寶?人杰地靈
徐儒下陳蕃之榻
俊采星弛
賓主盡東南之美
家君作宰,路出名區(qū)
目吳會于云間
二??對聯(lián)練習(xí)(高考新要求)。仿照課文中句式,寫對偶句
a:滕王閣中,高朋滿座
——————————b?:見秋水之浩淼,
————————分享:
魏征得寵進諫言安危????白首忠心感天地王勃失意賦辭忘憂樂????青云壯志驚鬼神
(五):厚積精練任我行------授之以漁:學(xué)會不如會學(xué)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種“四步文言文復(fù)習(xí)法”?:?
①讀:重讀明大意,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甚至少讀兩遍;理解內(nèi)容,參照提示,把握住文章;研讀揣情感,由感知到深入理解。?
②說:說意思,能疏通全文之意;說主旨,能把主要內(nèi)容、中心、情感講明白;說疑問,不解處一定擺出來,否則不會真明白。?③點:總結(jié)知識點。特殊字音、重要詞義、重要句式、通假現(xiàn)象、古今異義、一詞多義、文學(xué)常識、詞類活用等等,打破課、單元界限、分門別類列表歸納。?
④練:反復(fù)背誦練記憶,多遍演題練能力
輕松一刻:欣賞圖片、配《漁舟唱晚》mp3。
提示:以上圖片與學(xué)生的想象有無異同。
六、總結(jié):發(fā)放課外遷移訓(xùn)練材料。
七、教后反思。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試講篇十二
1.解題:
諫—勸諫;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個皇帝,是我國歷最有成就的開明君主之一,在他統(tǒng)治時期,出現(xiàn)了安定富強的政治局面,史稱“貞觀之治”;十思—是本文內(nèi)容,即十條值得深思的情況;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議事進言的一種文體,屬議論文。
2.作者與作品:
魏征(繁寫體為“徵”),字玄成,唐朝下曲陽人。隋末,因避亂而出家做道士,后參加李密反隋的起義軍,李密失敗后降唐,太宗時拜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世人稱魏鄭公。死后贈司空,謚文貞。
唐太宗曾賜手詔,贊魏征道:“昔晉武帝滅吳之后,志意驕怠,何曾(人名)位極臺司,不能直諫,乃私語于孫,自矜明智,此不忠之大者也。得公之諫,朕知過矣。當置之幾案,以比弦韋(自警)?!蔽赫魉篮螅谟謱κ坛颊f:“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沒,朕亡一鏡矣!”。魏征從政十六七年,上書言事二百多次,達十萬言,起奏疏收在《魏鄭公諫錄》、《貞觀政要》中。
3.寫作背景:
隋朝在農(nóng)民起義中覆滅,給唐朝統(tǒng)治者敲響了警鐘。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說:“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碧瞥跄?,為了緩和階級矛盾,積極納諫。太宗起初聽不進魏征直諫,發(fā)誓要殺他,后來他悟出這是為了國家長治久安,便越聽越愛聽。這篇奏疏是魏征貞觀十一年寫各哦唐太宗的。當時,經(jīng)過戰(zhàn)爭后的修養(yǎng)生息,經(jīng)濟得到了發(fā)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來,加上對外戰(zhàn)爭連年勝利,邊防鞏固,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四處游玩,勞民傷財,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當年,太宗先下令修飛仙宮,后來又詔令修建老君廟、宣尼廟。二月巡游洛陽宮,六月巡游明德宮,十月獵于洛陽苑,十一月又巡游懷州,狩于濟源,為此民怨沸騰。魏征“頻上四疏,以陳得失”(此為第二疏),太宗猛醒,還寫了《答魏征手詔》稱贊他。
三.分析第一段:
1.補充注釋:
(1.臣聞求木之長者 求:追求,想要。 之:取消獨立性。
(2.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根,今—事物的本質(zhì)。
(3.欲流之遠者 流:泉流,名詞。
(4.必積其德義 其:他們。
(5.源不深而望流之遠 而:卻
(6.根不固而求木之長 固:穩(wěn)固
(7.臣雖下愚 雖:雖然(不能講成“即使”,此句自謙)。
(8.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神器:帝位。重、大:形容詞作名詞,重權(quán)、重位。
(9.不念居安思危 念:考慮。
(10.戒奢以儉 以:用,實行,厲行。
(1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亦:也。以:而,卻。
(12.塞源而欲流長也 流:水流,名詞。
2.學(xué)生齊讀本段,然后自譯成通順的現(xiàn)代漢語。
3.分析回答問題:
(1.第一段中有那些比喻句?包含了什么觀點?
答:比喻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觀點:(1).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2).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2.本段用了什么論證方法?其作用何在?
答:喻證法——把積德安國這個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長、浚源欲遠這種生活常識進行比喻,使論述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而易懂;
正反對比論證法——采用強烈、鮮明的對比使勸諫對象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思國之安必積德義的道理。
(3.起義句中前兩個分句對第三個分句起什么作用?
答:前兩個分句說的是事物常理,可以順其自然地引出所要闡明的觀點,也能對觀點起到論證說明的作用。
(4.魏征雖是大膽直諫,但在勸諫中也講究方式方法,言語也中聽,你能說明這樣的特點嗎?
答:首先是用了比喻手法,使勸諫生動形象化;再就是借貶低自己來抬高君主,使對方耳聽直言心悅誠服。
(5.本段三句話各是從什么角度來闡述自己的看法的?
答:第一句正面引出主要觀點,闡明積德義的重要性;第二句從反面論述自己的主要觀點,闡明積德義的必要性;第三句從皇帝自身地位的角度來闡明不積德義的嚴重后果,進一步論證治理國家,必積德義。
4.板書內(nèi)容,做背誦指導(dǎo):
四.作業(yè):翻譯并背誦第一段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試講篇十三
目的:
1. 理清文脈,背誦全文。
2. 掌握文中掌握文中基本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 欣賞作者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shù)。
4. 領(lǐng)悟“十思”的現(xiàn)實意義。
重點:
1.誦讀-領(lǐng)悟-背誦全文。
2.掌握文中基本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過程:
第一課時
1.題解
簡介作者及疏的有關(guān)知識。此處注意要突出介紹作者直言諍諫的勇氣和膽量。
2.吟詠、品讀課文
a 范讀,要注意讀出語言的美感,以此吸引學(xué)生對文章的興趣。
b 試讀,邊讀邊正音。
c 粗讀,邊讀邊看注釋,以粗知句義;同時邊讀邊揣摩句內(nèi)停頓。
d 連讀,整體把握文意。連讀時要流暢,語音準確,停頓正確,并且讀出感情。
g 熟讀,讀出意蘊,讀出情感,讀出自己的理解。
第二課時
1.品讀、背誦課文
在學(xué)生熟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和學(xué)生一起理出課文的文脈,并由此指引共同背誦課文。
2.文言知識注釋
在背誦的過程中,要不失時機的對文章中的一些重點實詞和虛詞做一些注釋說明。
或者讓學(xué)生找出他們認為難懂的詞語、句子,給予解釋。
3.文言知識訓(xùn)練
完成課后的字詞練習(xí)。
4.課外延伸
1.政壇上的魏征有善諫之名,除此之外,了解一下在文壇、史壇上的魏征。
2.《貞觀政要》一書自古以來被奉為帝王學(xué)習(xí)的經(jīng)典,了解一下此書。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試講篇十四
《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xué)設(shè)計示例(二)教學(xué)目的
1、學(xué)習(xí)作者反復(fù)開導(dǎo)、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shù);
2.領(lǐng)悟“十思”的積極意義;
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
重點難點
1.誦讀、領(lǐng)悟、背誦全文。(重點)
2.翻譯難懂的語句。(難點)
教學(xué)課時
三課時
教學(xué)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xué)要點
初步熟悉課文,疏通字詞。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語?設(shè)計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勇與大智。多少忠臣義士,盡忠講諫,結(jié)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傳。但是,唐代著名諫官魏征進諫唐太宗,卻大多被采納,不但沒有招來殺身之禍,還經(jīng)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揚。魏征寫了《諫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贊賞,親手寫詔書嘉許魏征,并放置案頭,以資警惕。
二.作者·解題
學(xué)生讀注釋。教師補充。魏征,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歷史學(xué)家,以剛正不阿、敢于直諫而名垂史冊。他同那些尸位素餐、茍何取容的封建官吏不同,有意見敢當面提,當面頂,不口是心非,不看臉色行事。后世一些諍臣,如稱為青天的包拯都以他為楷模。他不僅敢諫,而且善諫。從唐太宗貞觀初年到其去世,十七八年間共上重要奏疏二百多次,達數(shù)十萬言,大都為太宗采納,使太宗避免了政治上的不少失誤。唐初社會能夠出現(xiàn)號稱“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作為諫臣的魏征是有其功勞的。
題目中的“諫”是進諫的意思。疏,是一種文體名,屬于奏疏類。
三.閱讀課文
第一次:試讀,正音。邊讀邊正音。已經(jīng)認識的字詞不但要讀準聲調(diào),還要讀清平舌與翹舌、前鼻音與后鼻音,以讀出漢語的美感來。陌生的字詞則邊讀邊看注釋或查閱詞典。
第二次:朗讀,提名學(xué)生朗讀。
四.疏通字詞
第三次:粗讀,正義。邊讀邊看注釋,以粗知句義;同時邊讀邊揣摩句內(nèi)停頓,如: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教師巡查答疑。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xí)二—五。
第二課時
教學(xué)要點
具體學(xué)習(xí)課文。
教學(xué)過程?
一.檢查作業(yè)?
1、文言現(xiàn)象。
2、完成練習(xí)二—五。
3、難句的翻譯。(教師選擇一些難句讓學(xué)生翻譯)
二.分析課文
1、提名朗讀。
2、學(xué)生自由朗讀。
3、思考練習(xí)一。
第一段.開篇沒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內(nèi)容,而是以生動形象的比喻打開話題。先從正面說,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長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題:“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北扔髡f里,淺顯易懂,不容置疑。再從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遠……而況于明哲乎?”接著進一步指出,“人君”地位高,責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要想使國家常常治久安,就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一樣只能是一種妄想。這一段的結(jié)尾,照應(yīng)前面,又利用了“木”、“水”的比喻。
第二段.總結(jié)歷史教訓(xùn),從反面論證“居安思?!钡谋匾浴O戎赋鰵v史現(xiàn)象:幾乎所有人君都不能善始善終。然后以“豈……”設(shè)問,引出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的分析:取天下時,“殷勤深”,能夠“竭誠以待下”;守天下時,難免得意洋洋,以致“縱情以傲物”。而“竭誠則……為行路”。心態(tài)不同,對人的態(tài)度不同,其結(jié)果反差強烈。這說明能否恭儉下人是事業(yè)成敗的關(guān)鍵。如果失去民心,即使動用嚴刑也無濟于事?!霸共辉诖蟆钌鳌保@是借鑒古人的論述,將君民關(guān)系比作水舟的關(guān)系,切中要害,振聾發(fā)聵,令人精警。這一段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逐層剖析,清楚有力。雖然全段未見一個“思”字,但是從反面強調(diào)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第三段.回答任何“居安思?!?。是全文的重點?!笆肌?,即十條建議,可以概括為“五戒”:“見可欲”、“將有作”兩條戒奢侈;“念高?!?、“懼滿盈”兩條戒驕傲;“了盤游”、“憂懈怠”兩條戒縱欲;“慮壅蔽”、“懼讒邪”兩條戒輕人言;“恩所加”、“罰所及”兩條戒賞罰不公。最后作者說明:總結(jié)“十思”,發(fā)揚“九德”,選拔人才,文武并用,則人君就不必“勞神苦思”,而國家卻可以“垂拱而治”。 “垂拱而治”是作者的政治理想,但它不同于老子的“無為而治”,它要求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積極地求治,不是消極地以不治為治。
4、聯(lián)系背景說明本文的意義。
唐太宗曾說:“朕每臨朝未嘗不三思,恐為民害?!彼3R运宕谋┱榻?,不敢過分使用民力,能夠節(jié)私欲,明賞罰,善于納諫。到了貞觀中期,生產(chǎn)有了較大發(fā)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加上對外戰(zhàn)爭年年勝利,邊防鞏固,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歡呼聲中,太宗漸漸驕奢,漸漸忘本,特別是漸漸忘了隋代滅亡的歷史教訓(xùn),漸漸對人民作威作福起來。就從魏征進《十思疏》的貞觀十一年來看,他先后下令修了三宮殿,多次巡游、打獵。老百姓為了服役,長年不能回家。為此有大臣進諫,他竟說:“百姓無事則驕,勞役則易使?!痹僖膊幌褚郧澳菢铀斓亟邮芟录壍囊庖?。于是,魏征在這一年從三月到七月共四上奏疏,《十思疏》是其中一篇。在這里,魏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銳眼力抓住了太宗“忘本”(即忘記“以民為本”)、“忘危”(即忘記隋代滅亡的教訓(xùn))的根本問題,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十思”,以“思”治“忘”,實在是一劑良藥。
5、學(xué)生齊讀課文。
三.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體會語言特點。
第三課時
教學(xué)要點
體會語言特點,背誦課文。
教學(xué)過程?
一.檢查復(fù)習(xí)
二. 品味語言
1、思考:語言的特點?
明確:本文也是一篇很好的政論文。宋以來就受到文選家的重視,但其文學(xué)價值往往被政治價值所掩蓋。作者是初唐時有名的文學(xué)家,他的詩歌古樸,散文也比較好。和同時的人比較起來,他受六朝以來浮艷文風(fēng)的影響較少。
唐人奏疏很多,傳誦至今的只有魏征、狄仁杰和陸贄等幾家。
《十思疏》是一駢體文。唐代奏疏習(xí)慣上都要用駢文寫,就是后來反對駢文、提倡古文運動的韓愈也還用駢文來寫奏章。然而《十思疏》與當時流行的駢文不同。一方面它充分利用駢文對偶、排比的形式來表達真情實感,一方面又敢突破駢文的形式束縛,它一不避三排,起句就是三句組成的排比句;二不避首尾虛字,如雖、終、也、哉等;三不避散句。同時不用事、不用典,不咬文嚼字。魏征雖然是有名的史學(xué)家,但是《十思疏》中看不到他作繁復(fù)的引證,看不到典故。只用了兩個淺顯的比喻。這是同當時追求形式的文風(fēng)是背道而馳的。這種敢于沖破落后傳統(tǒng)的束縛,不拘一格的創(chuàng)造精神,在駢儷風(fēng)氣占統(tǒng)治地位的初唐 時代更顯得難能可貴。
語言簡約,整散結(jié)合。整句音韻和諧,瑯瑯上口;散句意到筆隨,筆力雄健,酣暢淋漓,需要用心品味。
2、自由朗讀,體會語言之美。
三.課堂小結(jié)
通過本節(jié)課的反復(fù)誦讀,我們逐層領(lǐng)悟了作者高超的勸說方法和積極的治政、修身思想。文言文中有不少蘊涵著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佳作,領(lǐng)悟它、掌握它,對我們奠定語言功底及文化功底,都有直接的益處,它會讓我們享受終生。
四.課堂答疑
五.誦讀、背誦
六.布置作業(yè)?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試講篇十五
《諫太宗十思疏》同步百分測驗
一.?基礎(chǔ)檢測(20分)
1.下列加點詞語的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木(chǎng)之長者????????? 浚(qùn)其泉源
b.慮雍(yōng)蔽???????????? 正身黜(chù)惡
c.克終者蓋(gài)寡????????? 董(dǒng)之以嚴刑
d.垂拱(gǒng)而治?????????? 仁者播(bō)其惠
2.下列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枚:加強自身修養(yǎng)
b.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狩獵時網(wǎng)開一面以示有度
c.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選拔有才能的人
d.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老百姓
3.下列句子中加點虛詞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無以怒而濫刑?????????????????????? b.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
c.恩所加,則思無因以謬賞???????????? d.將有作,則思知止有安人
山巒為晴雪所洗??????????????????????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4.下列四組句點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
a.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項王曰:“沛公安在?”????????????? 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
b.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不求聞達于諸侯????????????????????? 今治水軍八十萬眾
二.閱讀欣賞(50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5-9題(25分)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所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而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偞耸?,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5.下列加點的實詞含義全不相同的一組是(??? )
a.臣聞求木之長者??????????????????? b.善始者實繁
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 春華秋實
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 葉徒相似,其實不同
c.振之以威怒??????????????????????? d.塞源而欲流長也
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 流水不腐
振臂一呼,應(yīng)者云集?????????????????? 源不深而望流之遠
6.下列加點虛詞的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克終者蓋寡???????????????????????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長
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 而況于明哲乎
c.豈取之易守之難乎????????????????? d.而況于明哲乎
臣聞求木之長者?????????????????????? 青取之于藍
7.下列加子翻譯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國君掌握帝王的重權(quán),處在天地間重大的地位。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
----歷代帝王,接受上天賦予的重大使命,剛開始做得好確實很多,能夠堅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c.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竭盡誠心,就能聯(lián)合敵對的勢力;傲視別人,就會使親人成為陌生人。
d.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雖免于刑罰但不會感激,表面上恭順但內(nèi)心并不服氣。
8.下面對這兩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闡明的人君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主旨。
b.第一段用了兩個比喻,先從正面喻證治國必積德,再從反面說明德不厚國不可長治久安。
c.第二段以歷代帝王為例說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的道理。
d.第二段指出了歷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終的根本原因是忽視了人民的力量。
9.翻譯下面的句子
(1)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
(2)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
(二)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10-14題(25分)
武德末,魏征為太子洗馬,見太宗與隱太子陰陽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謀。太宗既誅隱太子,召征責之曰:“汝離間我兄弟,何也?”眾皆為之危懼。征慷慨自若,從容對曰:“皇太子若從臣言,必無今日之禍。”太宗為之斂容,厚加禮異,擢拜諫議大夫。數(shù)引之臥內(nèi),訪以政術(shù)。征雅有經(jīng)國之才,性又抗直,無所屈撓。太宗每與之言,未嘗不悅。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勞之曰:“卿所諫前后二百余事,皆稱朕意。非卿忠誠奉國,何能若是?”三年,累遷秘書監(jiān),參預(yù)朝政。深謀遠慮,多所弘益。太宗嘗謂曰:“卿罪重于中鈞,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寧有似我與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長孫無忌曰:“王硅、魏征,往事息隱,臣見之若仇,不謂今日又同此宴?!碧谠唬骸拔赫魍邔嵨宜穑浔M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慚古烈?征每犯顏切諫,不許我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導(dǎo)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龍鱗、觸忌諱也?!碧诖髳偅髻n錢十五萬。七年,代王硅為侍中,累封鄭國公。尋以疾乞辭所職,請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虜之中,任卿以樞要之職,見朕之非,未嘗不諫。公獨不見金之在礦,何足貴哉?良冶鍛而為器,便為人所寶。朕方自比于金,以卿為良工。雖有疾,未為衰老,豈得便爾耶?”征乃止。(《貞觀政要·任賢》)
10.下列句中加點詞語和現(xiàn)代漢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
①汝離間我兄弟?????????????? ②魏征為太子洗馬
③喜逢知己之主?????????????? ③往事息隱
⑤但其盡心所事?????????????? ⑥從容對曰
⑦征慷慨自若???????????????? ⑧臣所以敢言
a.①②③⑤⑦???? b.②④⑤⑥⑧?? c.①③⑤⑥⑦??? d.③④⑤⑥⑧
11.對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雅有經(jīng)國之才—--很有治理國家的才干。
b.君臣相得---君臣各有收獲
c.臣見之若仇—--我看見他們就好象仇敵一樣
d.自比于金,以卿為良工---我自己好比是金子,你好比是優(yōu)秀的冶金的高手。
12.“但其盡心所事,有足嘉者”是指(??? )
a.見太宗與隱太子陰陽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謀。
b.累遷秘書監(jiān),參預(yù)朝政,深謀遠算,多所弘益。
c.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d。任卿以樞要之職,見朕之非,未嘗不諫。
13.斗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中“建成”“隱太子”“息隱”這三人與太宗都是兄弟關(guān)系。
b.“王硅、魏征,往事息隱,臣見之若仇,不謂今日又同此宴。”這話說明長孫無忌對唐太宗厚遇魏征從感情上接受不了。
c.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賢,胸襟寬廣,即使對魏征這樣來自敵對營壘的人也能不計前嫌,給以重用。
d.這段文字體現(xiàn)了唐太宗一貫強調(diào)的“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
14.翻譯下面文段中劃線的句子
房玄齡與高士廉偕行,遇少府少監(jiān)竇德素,問之曰:“北門近來有何營造?”德素以聞太宗。(1)太宗謂玄齡、士廉曰:“卿但知南衙事,我北門小小營造,何妨卿事?”玄齡等拜謝。魏徵進曰:“臣不解陛下責,亦不解玄齡等謝。(2)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營造,何容不知。責其訪問官司,臣所不解。陛下所為若是,當助陛下成之;所為若非,當奏罷之。此乃事君之道。玄齡等問既無罪,而陛下責之,玄齡等不識所守,臣實不喻?!碧谏罴{之。(《大唐新語》)
(1)德素以聞太宗。
(2)臣不解陛下責,亦不解玄齡等謝
(三)寫作訓(xùn)練(30分)
15、以“居安思危”為話題,用整散相結(jié)合的句式,寫一段話,至少有兩處整句,150字即可。
附答案:
1、a.浚 jùn。
2、d.百司,百官。
3、a.a項中兩個“以”都是“因為”的意思;b項的“哉”,前一個表疑問語氣,后一個表肯定語氣;c項的“所”,前一個是代詞,代動詞“加”涉及的對象,后一個“所”與“為”共同表被動;d項的“則”前一個是“就”,后一個作“是”講。
4、b.略。
5、a.a項:聽說;懂得;聞名。 b項:實在,確實;果實,這里作動詞用;果實。c項:威嚇;舉起;舉起。 d項:水流;流動;水流。
6、a.a項兩個“蓋”都表推斷語氣;b項兩個“而”,前一個表轉(zhuǎn)折,后一個表承接;c項的兩個“之”前一個代詞,后一個結(jié)構(gòu)助詞;d項兩個“于”前一個“對于”,后一個“從”。
7、d.“終茍免”:最終只是茍且免于刑罰
8、c.不是作者的觀點。
9、略。
10、c 。
11、c.
12、a?
13、a(三者是同一人)
14、①竇德素把房玄齡等詢問之事告訴了唐太宗。
②我不理解陛下為什么責備他們,也不明白他們?yōu)槭裁匆x罪。
15、略。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試講篇十六
【跟蹤試題】??
一.?選擇題:??
1.?下列加點詞語的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木(chang)之長者?浚(jun)其泉源??
b.慮雍(yong)蔽?正身黜(chu)惡??
c.克終者蓋(gai)寡?董(dong)之以嚴刑??
d.垂拱(gong)而治?仁者播(bo)其惠??
2.?下列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枚:加強自身修養(yǎng)??
b.?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狩獵時網(wǎng)開一面以示有度??
c.?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選拔有才能的人??
d.?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老百姓??
3.?下列句子中加點虛詞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無以怒而濫刑?b.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
c.恩所加,則思無因以謬賞?d.將有作,則思知止有安人??
山巒為晴雪所洗?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4.?下列四組句點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a.?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項王曰:“沛公安在?”?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
b.?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不求聞達于諸侯?今治水軍八十萬眾??
二.?填空題:??
5.?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默寫填空:??
①?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源而欲流長也。??
②?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憂懈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懼讒邪,_______________;??
④?總此十思,宏茲九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6.魏征(580—643),字_____,唐太宗封之為__________,文集有《_______________》。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種專用文體。??
【提高試題】??
三.?閱讀下面一段選文,完成7-10題:??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7.下列加點的實詞含義全不正確的一組是:??
a.臣聞求木之長者?b.善始者實繁??
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春華秋實??
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葉徒相似,其實不同??
c.振之以威怒?d.塞源而欲流長也??
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流水不腐??
振臂一呼,應(yīng)者云集?源不深而望流之遠??
8.下列加點虛詞的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克終者蓋寡?b.根不固而求木之長??
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而況于明哲乎??
c.豈取之易守之難乎?d.而況于明哲乎??
臣聞求木之長者?青取之于藍??
9.下列加子翻譯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帝王位高權(quán)重,處者天地間重大的地位。??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
----歷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剛開始人才興旺,到后來卻成了孤家寡人。??
c.?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竭盡誠心,就能聯(lián)合敵對的勢力;傲視別人,就會使親人成為陌生人。??
d.?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雖免于刑罰但不會感激,表面上恭順但內(nèi)心并不服氣。??
10.下面對這兩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闡明的人君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主旨。??
b.?第一段用了兩個比喻,先從正面喻證治國必積德,再從反面說明德不厚國不可長治久安。??
c.?第二段以歷代帝王為例說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的道理。??
d.?第二段指出了歷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終的根本原因是忽視了人民的力量。??
四.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題。??
武德末,魏征為太子洗馬,見太宗與隱太子陰陽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謀。太宗既誅隱太子,召征責之曰:“汝離間我兄弟,何也?”眾皆為之危懼。征慷慨自若,從容對曰:“皇太子若從臣言,必無今日之禍?!碧跒橹當咳荩窦佣Y異,擢拜諫議大夫。數(shù)引之臥內(nèi),訪以政術(shù)。征雅有經(jīng)國之才,性又抗直,無所屈撓。太宗每與之言,未嘗不悅。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勞之曰:“卿所諫前后二百余事,皆稱朕意。非卿忠誠奉國,何能若是?”三年,累遷秘書監(jiān),參預(yù)朝政。深謀遠慮,多所弘益。太宗嘗謂曰:“卿罪重于中鈞,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寧有似我與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長孫無忌曰:“王硅、魏征,往事息隱,臣見之若仇,不謂今日又同此宴。”太宗日:“魏征往者實我所仇,但其盡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慚古烈?征每犯顏切諫,不許我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導(dǎo)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龍鱗、觸忌諱也?!碧诖髳?,各賜錢十五萬。七年,代王硅為侍中,累封鄭國公。尋以疾乞辭所職,請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虜之中,任卿以樞要之職,見朕之非,未嘗不諫。公獨不見金之在礦,何足貴哉?良冶鍛而為器,便為人所寶。朕方自比于金,以卿為良工。雖有疾,未為衰老,豈得便爾耶?”征乃止。(《貞觀政要?任賢》)??
1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和現(xiàn)代漢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①汝離間我兄弟?②魏征為太子洗馬??
③喜逢知己之主?③往事息隱??
⑤但其盡心所事?⑥從容對曰??
⑦征慷慨自若?⑧臣所以敢言??
a.①②③⑤⑦?b.②④⑤⑥⑧?c.①③⑤⑥⑦?d.③④⑤⑥⑧??
12.對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雅有經(jīng)國之才—--很有治理國家的才干。??
b.?君臣相得---君臣各有收獲??
c.?臣見之若仇—--我看見他們就好象仇敵一樣??
d.?自比于金,以卿為良工---我自己好比是金子,你好比是優(yōu)秀的冶金的高手。??
13.“但其盡心所事,有足嘉者”是指:??
a.見太宗與隱太子陰陽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謀。??
b.累遷秘書監(jiān),參預(yù)朝政,深謀遠算,多所弘益。??
c.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d。任卿以樞要之職,見朕之非,未嘗不諫。??
14.斗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建成”“隱太子”“息隱”這三人與太宗都是兄弟關(guān)系。??
b.“王硅、魏征,往事息隱,臣見之若仇,不謂今日又同此宴?!边@話說明長孫無忌對唐太宗厚遇魏征從感情上接受不了。??
c.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賢,胸襟寬廣,即使對魏征這樣來自敵對營壘的人也能不計前嫌,給以重用。??
d.這段文字體現(xiàn)了唐太宗一貫強調(diào)的“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
【創(chuàng)新試題】??
四.?閱讀下面兩段短文,完成15-16題:??
房玄齡與高士廉偕行,遇少府少監(jiān)竇德素,問之曰:“北門近來有何營造?”德素以聞太宗①。太宗謂玄齡、士廉曰:“卿但知南衙事,我北門小小營造,何妨卿事?”玄齡等拜謝。魏徵進曰:“臣不解陛下責,亦不解玄齡等謝②。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營造,何容不知。責其訪問官司,臣所不解。陛下所為若是,當助陛下成之;所為若非,當奏罷之。此乃事君之道。玄齡等問既無罪,而陛下責之,玄齡等不識所守,臣實不喻?!碧谏罴{之。(《大唐新語》)??
太宗嘗止一樹下,曰:“此嘉樹?!庇钗氖考皬亩乐蝗菘?。太宗正色謂之曰:“魏徵嘗勸我遠佞人,我不悟佞人為誰矣,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笔考斑殿^謝曰:“南衙群臣,面折廷諍,陛下常不舉首③。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順從,陛下雖貴為天子,復(fù)何聊乎?”?(《大唐新語》)??
15.翻譯劃線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簡要點評文中的主要人物:??
太?宗:??
魏?徵:??
宇文士及:??
【參考答案】??
1.a?2.d?3.a?4.b?5.略?6.玄成、鄭國公、《魏鄭公文集》?古代臣屬向皇帝分條陳述奏議的一種專用文體。?7.a?8.a?9.b?10.c(這并不是作者要說明的觀點)?11.c?12.?c?13.a?14.a(三者是同一人)??
15.①竇德素把房玄齡等詢問之事告訴了唐太宗。??
②我不理解陛下為什么責備他們,也不明白他們?yōu)槭裁匆x罪。??
③朝庭群臣常常當面和您駁斥爭論,您常常左右為難不能如意。??
16.?太宗在大是大非上能從諫如流,但小節(jié)上亦愛聽奉承訪;魏徵直言進諫,咄咄逼人;宇文士及小人心態(tài),拍馬一流(有此大意即可)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試講篇十七
《諫太宗十思疏》學(xué)案
學(xué)習(xí)目標
1.引導(dǎo)了解本文先設(shè)喻明理,然后據(jù)事發(fā)揮,最后引發(fā)出主題的論證思路。
2.學(xué)習(xí)本文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 3.掌握文中實詞、虛詞和語言現(xiàn)象、句式特點。
4.認識“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在當時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鑒意義。
學(xué)習(xí)重點
1.誦讀、領(lǐng)悟、背誦全文。 2.作者的論證思路和理論結(jié)構(gòu)。
學(xué)習(xí)難點
1.字詞及文言現(xiàn)象的把握。 2.“十思”的內(nèi)容理解及現(xiàn)實意義。
學(xué)習(xí)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xué)習(xí)導(dǎo)入:
魏征所處“貞觀之治”時期,天下大治,而他卻提出居安思危,足見其戰(zhàn)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親寫碑文,并對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魏征歿,吾失一鏡矣。”
二、解題:
本文選自《舊唐書?魏征傳》。諫,下級對上級的直言規(guī)勸。疏,奏章,封建時代臣子向國君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鑒不遠,故能勵精圖治。隨著功業(yè)日隆,生活漸加奢靡,“喜聞順旨之說”,“不悅逆耳之言”。魏征以此為憂,多次上疏切諫,本文是其中的一篇。全文圍繞“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主旨,規(guī)勸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終,虛心納下,賞罰公正;用人時要知人善任,簡能擇善;生活上要崇尚節(jié)儉,不輕用民力。這些主張雖以鞏固李唐王朝為出發(fā)點,但客觀上使人民得以休養(yǎng)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強盛。
三、閱讀課文。 試讀課文,邊讀邊正音。陌生的字詞邊讀邊看注解或查閱古漢語字典。
四、分析課文第一節(jié)。
1.重點字詞
(1)實詞 求木之長者???????? 長:??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浚:????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德義:???
將崇極天之峻????? 崇:????
永保無疆之休????? 休:???
情不能勝其欲????? 勝:???
(2)詞類活用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固:使動用法?????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遠:形容詞用作動詞??????
(3)句式
雖……(猶)………而況………乎:? 雖然……尚且……何況是 ……呢
定語后置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4)句內(nèi)停頓
如:臣聞 求木之長者,必 固其根本;欲 流之遠者,必 浚其泉源。
(5)重點語句翻譯
a/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b/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
譯:
c/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2.研讀探討
(1)第1段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心論點:
文章第1段通過比喻引出道理:積累道 義是治國之本;以“?????????????????? ”為喻,說明“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重要性。
翻譯第一段:
五.分析課文第2段:
1、重點字詞
承天景命????????????????? 景:
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 殷: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 克:
董之以嚴刑??????????????? 董:
震之以威怒??????????????? 震:
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茍:????????? 心:?
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深慎:??
2.特殊句式
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
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
3、重點語句翻譯
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
譯:
b/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
譯:
c/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
譯:
4、研讀探討
(1)、為什么會出現(xiàn)人民“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的情況?
答:
(2)、為什么君王會出現(xiàn)這種前后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
答:
(3)、作者反復(fù)提醒君王的目的是什么?
答:
翻譯第二段:
第二課時
一、研讀第三段
(1)重點字詞
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忽:
將有作??????????????? 作:
思謙沖以自牧????????? 沖:???????? 牧:
則思慎始而敬終??????? 敬:
慮壅蔽?????????????????? 壅蔽:
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 黜:
宏此九德???????????? 宏:
簡能而任之?????????? 簡:
可以盡豫游之樂?????? 豫:
不言而化???????????? 化:
虧無為之大道???????? 虧:
則思知止以安人?????? 安:
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 下:
樂盤游???????????????? 樂:
憂懈怠???????????????? 憂:
(2)重點語句
a.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譯:
b.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譯:
c.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
譯:
2、魏征是唐代名臣,他心中治國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答:
3、要實現(xiàn)“垂拱而治”,必須出現(xiàn)什么樣的局面?
答:
4、君王要怎樣做才能出現(xiàn)這樣的局面?
答:
5、若要”簡而能任,擇善而從”,君王就必須怎樣?
答:
6、十思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可以歸納為幾戒?
答:
7、為什么君王要此十思五戒?
答:
8、作者為了將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在行文上有此什么特點?
答:
9、第3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體做法,即“十思”。
本段是全文重點,“十思”即十條建議??梢愿爬椤拔褰洹保?① “見可欲”、“將有作”這是戒奢侈②“念高?!?、“懼滿溢”兩條是戒驕傲;③“樂盤游”、“憂懈怠”是戒放縱;④“慮壅蔽”、“懼讒邪”是戒小人;⑤“思所加”、“罰所及”是戒賞罰不公。 第3段水到渠成地引出“十思”及意義。提出“居安思?!钡木唧w做法,即“十思”,核心是“正己安人”
三、翻譯第三段
四、從課文中找出幾條成語
居安思危、 載舟覆舟、 擇善而從(之)、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善始善終)、 垂拱而治
五、寫作特點。 1.論證方法 (1)正反對比論證。 (2)比喻論證
2.語言特點
“十思疏”是一篇駢文。唐代奏疏都習(xí)慣用駢文寫作,但此文與當時流行的駢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駢文的排比、對偶、表達真情實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沒有繁冗的引證。言之有務(wù)切中時弊,難能可貴,既有駢文的華美,整齊,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易于誦讀。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原文與翻譯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原文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治,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所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而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偞耸?,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譯文
臣聽說要求樹木長得高大,一定要穩(wěn)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遠長,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國家安定,一定要積聚它的德義。源泉不深卻希望河水流得遠長,根底不穩(wěn)固卻要求樹木長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卻想國家的安定,臣雖然愚笨,(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何況(象陛下這樣)明智的人呢?國君掌握著國家的重大職權(quán),處在天地間最高的地位,應(yīng)推崇追求最高峻的皇權(quán),永遠保持無止境的美善,不考慮在安樂時想到危難、用節(jié)儉來消除奢侈,這也象砍伐樹木的根卻要求樹木茂盛,阻塞水的源頭卻希望水流得長遠一樣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賦予的)重大使命,無不是在深深憂慮中就治道顯著,而一旦功業(yè)建成就德行衰減,開頭做得好的實在很多,能夠保持到底的很少。難道奪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難了嗎?當初取得天下時才能有余,現(xiàn)在守天下就顯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為)在深深憂患當中一定會竭盡誠意對待臣民,成功以后,就放縱自己情感傲慢地對待別人。竭盡誠意就能使吳和越這樣的國家結(jié)成一體,傲慢地對待人,就會使骨肉親屬也能成為陌路之人。雖然用嚴刑來監(jiān)督他們,用威風(fēng)嚇唬他們,最終大家只圖茍且免除罪罰,卻不會感恩,表面上恭順而內(nèi)心里不服。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民眾;(他們就象水一樣)能載船也能夠顛覆船,這是應(yīng)該深切警惕的。
用腐爛的繩索駕馭疾馳的馬車,難道能不再重視嗎?統(tǒng)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夠看見自己喜好的東西,就想到應(yīng)該知足來警惕自己;將要興建宮室土木,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使百姓安寧;想到地位高高在上而且充滿危機,就要不忘謙虛加強道德修養(yǎng);害怕自己驕傲自滿,就要想到江海容納百川;喜愛游樂打獵,就要想到放開一面為限度;擔心自己松懈懶惰時,就要想到自始至終都要謹慎;怕自己被蒙蔽,就要想到虛心接受下面的意見;擔心有說壞話的人,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奸惡的人;施加恩澤,就要想到不要因為偏愛而獎賞不當;動用刑罰,就要想到不要因為生氣而濫用刑罰。全面地做到這十件應(yīng)該深思的事,發(fā)揚光大這九德的修養(yǎng),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們,選擇好的意見而采納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會施展他們的全部才謀,勇敢的人就會竭盡他們的力量,仁愛的人就會廣施他們的恩惠,誠信的人就會報效他們的忠心;文臣武將爭相效力,君臣無事煩擾,(您)可以盡情享受巡游的樂趣,享有神仙的長壽,演奏琴瑟垂衣拱手,不必多說,百姓就可教化。為何一定要勞神費思,代替下臣行使職事,牢損耳目,有背無為而治的道理呢?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整理
一. 文言實詞
(一) 古今通假
1.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嚇
(二) 古今異義
1. 必固其根本
古:樹根;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古:大;今:景象
3. 慎始而敬終
古:謹慎;今:尊敬
4. 念高危,則思謙沖以自牧
古:虛;今:沖擊
5. 雖董之以嚴刑
古:監(jiān)督;今:董事
6. 居域中之大
古:處在;今:居住
7. 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古:路人;今:走路
8. 人君當神器之重
古:專指帝位;今:神奇的器具
(三) 詞類活用
1. 名詞作動詞
1)則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2)思無以怒以濫刑:用刑。
2. 形容詞作動詞
1)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傲視。
3.容詞作名詞
1)人君當神器之重:重要的位置。
2)居域中之大:重大的地位。
3)簡能而任之:才能的人。
4)擇善而從之:正確的意見。
5)則思正身以黜惡:邪惡的人。
6)居安思危:安寧的時候;危急的時候。
7)懼讒邪:愛說壞話陷害別人的邪惡之人。
8)將有作:指大興土木,營建宮殿苑囿一類事。
4. 使動用法
1) 欲流之遠者:使……流得遠。
2) 思國之安者:使……安定。
3) 則思止以安人:使……安。
4) 思虛心以納下:使……謙虛。
5) 思正身以黜惡:使……端正。
6) 必固其根本:使……牢固。
7) 宏茲九德 :使……光大。
(四) 一詞多義
1、居
1)居域中之大:擔負
2)居安思危:處在……的情況中
2、長
1)臣聞求木之長者:生長
2)根不固而求木之長:生長
3)塞遠而流長也:與“短”反義
3、固(多時為虛詞但此時為實詞)
1)固其根本:使……牢固
2)根不固而求木之長:牢固
4、善
1)擇善而從之:正確的意見
2)善始者實繁:好
5、下
1)則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2)必竭誠以待下:在下位的人
3)則思虛心以納下:在下位的人
6、危
1)居安思危:危難的時候
2)念高危,則思謙沖以自牧:高
7、誠
1)誠能見可欲:如果
2)竭誠則吳越為一體:誠心
3)必竭誠以待下:誠心
8、能
1)誠能見可欲:能夠
2)簡能而任之:有才能的人(名詞)
9、思
1)則思……(等句):考慮
2)總此十思:要思考的東西
二. 文言虛詞
1、蓋
1)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斷: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
2)承接上文,表示推斷原因:蓋在殷憂
2、以
1)用、行:戒奢以儉
2)來: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必竭誠以待下
雖董之以嚴刑
3)用:振之以威怒
4)用來:則思知足以自戒
則思知止以安人
則思三驅(qū)以為度
則思虛心以納下
則思正身以黜惡
5)而: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6)因為:則思無以怒而濫刑
7)連詞,不翻譯:則縱情以傲物
3、則
1)就:則縱情以傲物
2)那么:竭誠則吳越為一體
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則思……
4、之
1)主謂間:臣聞求木之長者
欲流之遠者
思國之安者
2)同“的”:源不深而望流之遠
根不固而求木之長
德不厚而思國之安
代百司之職役哉
人君當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
3)代詞:
a)代指“天下”:豈取之易守之難乎
b)代指“臣民”:雖董之以嚴刑
振之以威怒
c)代指“有才能的人”:簡能而任之
d)代指“善者”:擇善而從之
三. 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2)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2.倒裝句
1)則縱情以傲物:則以傲物縱情
2)董之以嚴刑:以嚴刑董之
3)振之以威怒:以威怒振之
4)則思知足以自戒:則思知足以戒自
5)則思謙沖而自牧:則思謙沖而牧自
3.省略句
1)蓋(陛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
2)雖(陛下)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其)茍免(嚴刑)而不懷仁,(百姓)貌恭而心不服。
3)怨不在大,可畏唯人(之力量也)。
4)(水)載舟(水)覆舟,(斯)所宜深慎。
5)誠(陛下)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6)(陛下)垂拱而治。
7)(陛下)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4.被動句
1)文武并(被)用,垂拱而治。
2)慮(被)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四. 難句翻譯
1. 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
譯:臣即使是最愚昧無知的人,(也)知道這些是不可能的,更何況(像陛下您這種)明智的人呢!
2.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譯:國君掌握帝王的重權(quán),居天地間重大的地位。
3.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
譯:(歷代)所有的帝王,(都)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開頭做得好的人確實很多,(但)能夠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4. 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
譯:因為(陛下)處在深重憂患之中,一定竭盡誠心對待臣民。
5. 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
譯:即使(陛下)用嚴酷的刑罰來監(jiān)督人民,用神威嚇?!丁罢瘛蓖ā罢?,威嚇”》他們,最終(人民)只是茍且免于刑罰,但是并不會懷念(陛下)的仁慈。
6.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譯: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險,就要不忘謙虛,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
7.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譯:擔心(耳目被)堵塞、蒙蔽,就要想到使自己的心謙虛下來并采納下面的意見。
8. 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
譯: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們,選擇好的意見而采納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會施展他們的全部才謀,勇敢的人就會竭盡他們的力量,仁愛的人就會廣施他們的恩惠,誠信的人就會報效他們的忠心;文臣武將爭相效力,君臣無事煩擾,(您)可以盡情享受巡游的樂趣,享有神仙的長壽,演奏琴瑟垂衣拱手,不必多說,百姓就可教化。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1〕,居域中之大〔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3〕,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4〕,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5〕,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復(fù)舟,所宜深慎。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6〕,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7〕;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8〕,則思三驅(qū)以為度〔9〕;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偞耸迹甏司诺隆?0〕。簡能而任之〔11〕,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選自中華書局標點本《舊唐書?魏征傳》
【注釋】
〔1〕神器:帝位。
〔2〕居域中之大:占據(jù)天地間的一大?!独献印飞掀骸暗来?,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庇蛑校斓亻g。
〔3〕景:大。
〔4〕殷:深。
〔5〕董:督責,監(jiān)督。
〔6〕作:興作,建筑。指興建宮室之類。
〔7〕謙沖:謙虛。自牧:自我修養(yǎng)。
〔8〕盤游:打獵游樂。
〔9〕三驅(qū):一年打獵三次。《禮?王制》:“天子諸侯無事,則歲三田(獵)。”
〔10〕九德:指忠、信、敬、剛、柔、和、固、貞、順。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鑒不遠,故能勵精圖治。隨著功業(yè)日隆,生活漸加奢靡,“喜聞順旨之說”,“不悅逆耳之言”。魏征以此為憂,多次上疏切諫,本文是其中的一篇。全文圍繞“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主旨,規(guī)勸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終,虛心納下,賞罰公正;用人時要知人善任,簡能擇善;生活上要崇尚節(jié)儉,不輕用民力。這些主張雖以鞏固李唐王朝為出發(fā)點,但客觀上使人民得以休養(yǎng)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強盛。本文以“思”為線索,將所要論述的問題聯(lián)綴成文,文理清晰,結(jié)構(gòu)縝密。并運用比喻、排比和對仗的修辭手法,說理透徹,音韻鏗鏘,氣勢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論說文。???
譯文:
我聽說過,要求樹木生長,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本;想要河水流得長遠,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頭;想使國家安定,就一定要積聚自己的道德仁義。水源不深卻希望水流得長遠,根不牢固卻要求樹木生長,道德不深厚卻想使國家安定,我雖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明智的人呢?國君掌握著帝王的大權(quán)重任,處于天地間至尊的地位,不考慮在安逸的環(huán)境中想到危難,戒除奢侈而厲行節(jié)儉,這也就象砍斷樹根卻要樹木長得茂盛,堵塞泉源卻希望流水長遠一樣?。?/p>
凡是古代的君主,承受上天的大命,開始做得好的確實很多,但是能夠堅持到底的卻很少。難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困難嗎?大概是他們在憂患深重的時候,必然竭盡誠意對待下屬,一旦得志,便放縱情欲,傲視他人。竭盡誠意,那么即使象吳、越那樣敵對的國家也能結(jié)為一個整體;傲視他人,那么骨肉至親也會疏遠得象過路人一樣。即使用嚴酷的刑罰督責人們,用威風(fēng)怒氣恫嚇人們,結(jié)果只能使人們圖求茍且以免于刑罰,卻不會懷念國君的恩德,表面上態(tài)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氣。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百姓象水一樣,可以載船,也可以翻船,這是應(yīng)該特別謹慎的。
果真能夠做到:見了想要得到的東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將要大興土木,就想到要適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寧;考慮到帝位高隨時會有危險,就想到要謙虛,并且加強自我修養(yǎng);害怕驕傲自滿,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喜歡打獵游樂,就想到每年三次的限度;擔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終謹慎;憂慮會受蒙蔽,就想到虛心接納下屬的意見;害怕讒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惡小人;加恩于人時,就想到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賞賜不當;施行刑罰時,就想到不要因為正在發(fā)怒而濫施刑罰。完全做到上述十個方面,擴大九德的修養(yǎng),一定會得到很多補益。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選擇好的意見而聽從它,那么,聰明的人就會竭盡他們的智謀,勇敢的人就會竭盡他們的氣力,仁愛的人就會廣施他們的恩惠,誠實的人就會奉獻他們的忠誠。文臣武將都得到任用,就可以垂衣拱手,安然而治了。何必勞神苦思,代行百官的職務(wù)呢?。?/p>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試講篇十八
一、魏征是唐代名臣,他心中治國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答: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二、要實現(xiàn)“垂拱而治”,必須出現(xiàn)什么樣的局面??
答: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三、君王要怎樣做才能才能出現(xiàn)這樣的局面??
答: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
四、若要簡而能任,擇善而從,君王就必須怎樣??
答:要“十思”、宏“九德”。?
五、十思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可以歸納為幾戒??
答:五戒:一戒貪心奢侈,二戒驕傲自滿,三戒放縱懈怠,四戒壅蔽讒邪,五戒謬賞濫刑。?
六、為什么君王要此十思五戒??
答:因為治理百姓時,雖然“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百姓也“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人民之力,可“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七、為什么會出現(xiàn)人民“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的情況??
答:因為“凡百元首”,“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而“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八、為什么君王會出現(xiàn)這種前后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
答:就君王的身份而言,“承天景命”,自以為自承天命,而有恃無恐,“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就普通人性而言,“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一般人,能做到善始善終的不多,此人之常情。?
九、作者反復(fù)提醒君王的目的是什么??
答:為人君者“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從而“積其德義”,因為“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要“永保無疆之休”達到國家長治久安的目的就必須如此。如果“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十、作者為了將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在行文上有此什么特點??
答:言詞懇切而情感真摯,處處為對方的江山著想;運用比喻而深入淺出,時時把握對方心理;駢散結(jié)合而句式整齊,既有語勢又簡明扼要。本文以“思”為線索,將所要論述的問題聯(lián)綴成文,文理清晰,結(jié)構(gòu)縝密。并運用比喻、排比和對仗的修辭手法,說理透徹,音韻鏗鏘,氣勢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論說文。?
十一、魏征此時為何向唐太宗上奏本文??
答: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鑒不遠,故能勵精圖治。隨著功業(yè)日隆,生活漸加奢靡,“喜聞順旨之說”,“不悅逆耳之言”。魏征以此為憂,多次上疏切諫,本文是其中的一篇。全文圍繞“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主旨,規(guī)勸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終,虛心納下,賞罰公正;用人時要知人善任,簡能擇善;生活上要崇尚節(jié)儉,不輕用民力。這些主張雖以鞏固李唐王朝為出發(fā)點,但客觀上使人民得以休養(yǎng)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強盛。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2223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