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認識五官》五篇(優(yōu)秀)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7 17:56:29
最新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認識五官》五篇(優(yōu)秀)
時間:2023-04-07 17:56:29     小編:zdfb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認識五官》篇一

綱要指導我們“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p>

細節(jié)決定成功。孩子還很稚嫩,要為孩子精心設計好每一步的云梯,讓孩子興趣十足、水到渠成地摘到勝利的果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一步的梯子都要能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興趣十足,玩性大發(fā),思維開啟,語言流淌,在玩中學,玩中樂。留戀、回味,還要嘗,還要學,這是一門藝術,一門課堂藝術,是老師追求、修煉終身的。

1. 樂意參加語言游戲,學會關心生病的小兔子。

2. 會用短句“我送你**”或“我給你**”等與別人交往。

1. 幼兒已認識小兔子,已能初步參加班級活動。

2. 藥瓶、話筒、紗巾、茶杯、各種水果等。

3. 布置小兔家的場景。

1. 場景:小兔坐在沙發(fā)上不停地咳嗽。

2. 提問:

1) 這是誰的家?我們應該對它說什么?(小兔,你好!)

2) 小兔生病了,我們應該怎么辦呢?(幼兒討論)

1. 通過送藥、送食物等方式讓幼兒關心小兔,并學習短句“我送你**”或“我給你**”等。

2. 幼兒自由選擇各種物品去關心小兔,教師鼓勵膽小的幼兒大聲講話。

3. 通過動物朋友們看望小兔的練習,鞏固短句的運用。

4. 提問:

1) 小兔的朋友們也知道它生病了,它有哪些朋友呢?

2) 它們會怎樣關心它呢?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認識五官》篇二

1、理解故事內容,體驗故事中麻雀們等待日出的心情。

2、感受太陽帶給萬物的美好生活。

3、大膽地進行故事表演。

4、能分析故事情節(jié),培養(yǎng)想象力。

5、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1、課件《等太陽》。

2、麻雀媽媽、小麻雀的胸飾(課件“打印材料”中)。

一、欣賞圖片,談話引入。

1、教師播放課件(圖片欣賞),請幼兒欣賞艷陽高照的美景。

2、圖片里是什么天氣?你們喜歡有太陽的大晴天嗎?當有太陽的時候你會干些什么呢?

3、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很好聽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聽麻雀們在太陽出來的時候去干什么了吧。

二、分段欣賞故事《等太陽》,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播放課件(第一段),請幼兒安靜欣賞,提問:

①早晨,麻雀媽媽和孩子在窩里等什么?為什么要等太陽呢?

②一整天,麻雀媽媽在干什么?

③黑夜降臨后,小麻雀們怎么了?

2、教師播放課件(第二段),請幼兒欣賞第二段,提問:

①黎明時分,小麻雀們和媽媽坐在窩里等什么?

②太陽從哪里升起來,是什么樣子的?

三、完整欣賞故事,體會麻雀們等待日出時的情感變化。

1、教師播放課件(故事欣賞),完整欣賞故事。

2、黎明時分,麻雀媽媽和孩子在窩里等太陽的時候,心情怎么樣?太陽出來了又是什么心情呢?(請幼兒用不同的表情表現)

四、討論:太陽帶來了什么?

1、請幼兒說說故事中太陽帶來了什么?(給小麻雀帶來食物)

2、討論:太陽還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

3、教師播放課件【太陽帶來什么】,請幼兒欣賞。

五、嘗試分角色表演故事。

1、教師播放【故事欣賞】,請幼兒跟著課件嘗試有感情地復述故事,重點學念故事中的對白。

2、請個別幼兒分別佩戴胸飾(課件“打印材料”)扮演麻雀媽媽和小麻雀們,教師可以念故事旁白,和幼兒一起參與表演。其他幼兒坐在位子上當觀眾。

1、在語言區(qū)提供課件(打印材料),請幼兒繼續(xù)進行故事表演《等太陽》。

2、畫一畫:我眼中的太陽。

在美工區(qū),請幼兒畫一畫自己喜愛的太陽是什么樣子的,鼓勵幼兒大膽發(fā)揮,畫出與別人不同的太陽。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認識五官》篇三

擁抱是親子間愛的表現,也是最直接、最自然的情感交流,在父母的懷抱里,孩子享受溫暖、愉悅的身體接觸,也感受無可取代的親情與關愛?!侗ПА肥且粋€情節(jié)簡單、角色分明、溫馨洋溢、感染力十足的圖像故事,對于小班的孩子而言,簡單的文字、溫馨的圖片更能引起他們共鳴。

在活動中,我采用情景進入的方式,讓孩子自然而然地走入故事中去。同時,通過"觀察--講述--欣賞--體驗"的方式引導孩子學習表達內在的情緒感受。在模仿、觀察中細細品味動物角色的臉部表情以及趣味的肢體互動,讓孩子深刻感受到和樂、溫暖的人際關系。

1.理解故事內容,觀察并感受故事中小猩猩的心理變化。

2.懂得擁抱是表達愛的一種方式,能主動擁抱自己的親人、老師和伙伴。

3.感受動物之間濃濃的親情,體驗"抱抱"的愉悅之情。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有被"抱抱"的情感體驗。

1.《抱抱》ppt

2.背景音樂

一、認識角色,引起閱讀興趣。

1."小朋友們,你們認識它嗎?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啵啵。我們和啵啵打個招呼。"

2."啵啵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二、閱讀故事,感知角色情感。

(一)觀察圖片-頁,感知啵啵的快樂。

1."聽,'抱抱',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啵啵的表情是怎樣的?""啵啵想,森林里肯定還有好玩的,于是它繼續(xù)往前走!"

2."啵啵又驚喜的大叫起來:'抱抱',他看到誰在抱抱?"過渡:咦,啵啵怎么了?為什么?

(二)觀察圖片-頁,感知啵啵的傷心。

1."啵啵這么小,自己沒辦法找到媽媽,誰會來幫助他找媽媽呢?""大象媽媽看著啵啵說:'啵啵,我來帶你去找媽媽吧!'"

2."在路上看到了誰?它們的表情怎樣呀?波波呢?(也想和媽媽抱抱)""啵啵又看到了誰?它們是怎么抱抱的?啵啵呢?"(師幼互動,讓孩子趴在自己的背上感受一下另外的一種擁抱方式)

3."波波怎么了?周圍的動物們聽到啵啵的叫聲,它多么著急啊,大家快幫幫它吧!幫它一起喊"媽媽"。

(三)觀察圖片-頁,感知啵啵的愉快。

1."看!誰來了?媽媽飛一樣地跑過來,大聲喊著'寶寶!'那啵啵會怎么喊?"

2."啵啵終于找到了媽媽,和媽媽抱在一起。你看后面那些小動物怎么樣呀?它們?yōu)槭裁锤吲d?"

3."啵啵趴在媽媽的懷里,媽媽的懷抱真溫暖呀!啵啵悄悄地對媽媽說了一句話,猜猜她說了什么?"

三、完整傾聽,升華情感體驗。

1."故事結束了嗎?還沒有呢,我們一起把故事完整的來看一看,后面還發(fā)生了什么故事?"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小結:除了能和自己的媽媽抱抱以外,自己喜歡的和喜歡自己的都可以抱抱,告訴他:"我喜歡你,我愛你!"請幼兒和自己喜歡的小伙伴、老師抱抱,并大膽表達愛。

3.總結:原來一個抱抱可以讓人感到這么溫暖,我們一起來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后和后面的客人老師也一起抱抱,回到家后也給自己的爸爸媽媽一個抱抱好么?

本次活動采用的繪本《抱抱》是以幼兒喜歡的小猩猩波波為主線,跟隨它的腳步見到了幾種動物間溫暖擁抱的畫面,繪本中充滿著暖暖的親情。繪本全篇只有“抱抱”和“媽媽”這幾個詞語,畫面溫馨感人,易于小班幼兒閱讀與欣賞?;顒娱_展較為順利,但我發(fā)現了活動中存在著幾個問題。在請孩子們觀察動物之間是怎么擁抱時,孩子們都在說動物的特征,有可能是因為我提問的方式不太合適,沒能提醒孩子注意問題的重點。另外,在請孩子們與我擁抱時,大部分孩子們一哄而上,有幾個坐在椅子上不為所動。如果我在請孩子們模仿時有序地進行組織,那么場面應當會有所改善。同時作為社會課,對于繪本情感的挖掘也要更深一些,通過細化繪本中的情節(jié),從而讓幼兒在繪本中體驗抱抱的一些感受,豐富幼兒對于抱抱的不同感受,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說一說,在下次的活動中我會多加注意,豐富整堂課的教學元素。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認識五官》篇四

活動目標:

1、在情境中感知和理解故事內容,了解生病時要勇敢面對不怕打針和吃藥。

2、掌握看圖書的正確方法,喜歡跟著老師閱讀。

活動準備:

1、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森林背景的立體模型

2、迪迪醫(yī)生,烏龜爺爺,大象伯伯,小猴弟弟的圖片。

3、針筒、鼻子藥水、手帕、餐巾紙。

4、《迪迪醫(yī)生》故事圖書(人手一份),每一頁的翻書處上都有一個貼有小手的標志。

活動過程:

一、想一想——小動物生病了

1、引導語:早上接到一個緊急電話,說森林里的小動物生病了,這下可麻煩了,不能參加森林運動會了。你能給它們想想辦法呢?

2、幼兒自由交流辦法。鼓勵孩子在同伴面前大膽的介紹自己的辦法并及時表揚。

價值取向:

· 每個孩子都有過生病的經驗,在活動的一開始以收到小動物生病的電話為切入點,激起孩子關心、保護它們的愿望。

· 在孩子的自由交流中教師引導孩子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思考,例如:馬上去醫(yī)院,打“120”救護電話,請懂的照顧病人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幫忙等等。 3-4歲的小班孩子,在語言的表達上還不是很清晰和完整,教師要多鼓勵他們大膽的發(fā)表自己的想法,一則可以提升和小結原有的生活經驗,二則可以間接指導孩子語言的表達能力。

二、聽一聽——欣賞故事,整體感知

1、過渡語:小朋友想的辦法真不錯,發(fā)現自己生病了最快最好最安全的辦法就是馬上去看醫(yī)生。在森林里就住著這么一位白胡子老醫(yī)生,大家都叫他“迪迪醫(yī)生”。迪迪醫(yī)生知道小動物生病了可忙壞了,他正忙給小動物們看病呢!

2、提問:

(1)第一個看病的是烏龜爺爺,他正在發(fā)高燒,迪迪醫(yī)生給它打針,可烏龜爺爺的殼實在太硬,怎么辦呢?幼兒交流與討論。

(2)烏龜爺爺有一個堅硬的殼和一身粗糙的皮膚,打了幾針才能打進去。如果你也在烏龜爺爺的身邊,你會對他說些什么?

價值取向:

· 在這里創(chuàng)設一個交流的平臺,要求聯系生活經驗和借助烏龜打針的情節(jié),讓孩子自發(fā)的小結:打針是有一點點痛,但忍一忍病就會好了。引導幼兒生病時不怕打針,要做個勇敢的孩子,可稍稍結合表揚目前班級中生病打針勇敢的孩子。理解詞語“一聲不坑”。

3、第二個看的是大象伯伯,他因為感冒引起了鼻炎,迪迪醫(yī)生給它滴鼻藥水。大象會怎么樣?幼兒交流與討論。

(1)得了鼻炎會覺得怎么樣?(鼻子癢癢得很難受、想打噴嚏)

(2)滴了鼻藥水感覺會怎么樣?(清涼、舒服、、、、、、)

價值取向:

· 引導孩子平時要保護好自己的鼻子,不做傷害它得動作。籍此擴展到保護自己的身體。

4、最后一個看的是小猴弟弟,他“阿嚏,阿嚏”一連大了好幾個噴嚏,迪迪醫(yī)生給它吃藥。小猴弟弟會怎么樣?幼兒交流與討論。

(1)迪迪醫(yī)生看見小猴子打噴嚏,會對他會說什么話?

(2)我們小朋友是怎么打噴嚏的?

價值取向:

· 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不是一蹶而就,需要慢慢的積累和成人正確的觀察與指導。小年齡的孩子尤其注重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結合故事情節(jié)和生活實際說說如何在大家面前打噴嚏(例如使用手帕、紙巾、用手捂住嘴巴轉過身)。

· 結合早上的晨檢看看今天誰帶了干凈的手帕以及如何正確折疊手帕。

三、看一看,說一說——翻閱圖書

1、過渡語:迪迪醫(yī)生給小動物看病的事情傳遍了整個森林,還做成了一本本故事圖書。今天我們也來看看這本書,一起來學學迪迪醫(yī)生的本領。

2、(人手一本圖書):說說哪頁是封面、哪頁是封底?指指認認故事的名字――“迪迪醫(yī)生”。

3、教師和幼兒共同看書,邊指邊看邊講故事的內容。

價值取向:

· 從交流討論故事情節(jié)到完整的聽故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擺脫了以往先聽后講的形式,以孩子的參與為主,讓孩子自己來想辦法說體驗,更好的感知。

· 每頁書上都有一個小手的標志,集體閱讀上以“小手拉小手”的形式,鞏固正確的看書方法并個別指導,結合生活環(huán)節(jié)觀察孩子在圖書角看書的情況,逐漸養(yǎng)成看書的好習慣。

· 有針對性的觀察和指導幼兒翻書的姿勢和看書的方法,學習按標志翻書。

四、找一找――延伸活動

找找今天班級里誰沒有來園,誰生病了拿了黃牌子,對其表示問候或樂意打電話,體驗關心別人的快樂。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認識五官》篇五

1.對語言產生興趣,喜歡和教師、小朋友一起玩游戲。

2.學會正確指出“你”、“我”。

3.能聽懂并理解游戲玩法和規(guī)則,學會相關動作。

1.幼兒欣賞并學會念兒歌《大氣球》。

2.課件。

3.兒歌錄音磁帶,錄音機。

1.以氣球和小朋以做游戲引出課題。

(1)出示紅、綠氣球頭飾引出活動。

(2)復習兒歌,注意糾正幼兒不正確的發(fā)音。

2.介紹游戲的規(guī)則。

選擇與自己的氣球顏色不一樣的小朋友做游戲伙伴。

3.游戲“大氣球”。

(1)幼兒自由選擇氣球頭飾佩戴好,與自己的氣球顏色不一樣的同伴組成游戲對子,并確定念兒歌時用“我”或“你”。

(2)幼兒在兒歌錄音的伴奏下邊念兒歌邊做動作。

(3)聽音樂交換游戲伙伴,繼續(xù)游戲。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42119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