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識與能力材料分析題必背 教育知識與能力材料分析題重點(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5-19 19:36:05
教育知識與能力材料分析題必背 教育知識與能力材料分析題重點(5篇)
時間:2023-05-19 19:36:05     小編:cyyllee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知識與能力材料分析題必背 教育知識與能力材料分析題重點篇一

(1)課程是實現(xiàn)教育目的,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的保證。(2)課程是教師教和學生

學的依據(jù),是聯(lián)系師生的紐帶。(3)課程是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組織形式的確定、教學手段的應用的依據(jù)。(4)課程是國家對學校教學進行檢查和監(jiān)督的依據(jù)。

2.影響課程開發(fā)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課程開發(fā)的主要因素是兒童、社會、學科三大方面。(1)社會經濟政治等對課程開發(fā)的影響,影響著學校課程的門類、廣度深度、方向、內容。(2)文化與科學技術的進步、學科知識影響著課程開發(fā)。(3)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和身心特點,影響課程的編排方法。(4)課程理論對課程開發(fā)期理論指導的作用。

3.學科課程的特點有哪些?

學科課程又稱分科課程,就是分別地從各門科學中選擇部分內容,組成各種不同的學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的順序、學習時數(shù)和期限。學科課程的主要特點有:第一,從不同的知識體系出發(fā)設計課程,是知識本位。第二,以知識的邏輯體系為中心編制課程。第三,重視學科的理論知識,強調吧各門科學中的基本概念、規(guī)律和事實教給學生。學科課程有優(yōu)勢也有不足,不足主要是考慮學生心理和興趣不夠。

4.活動課程的特點有哪些?

活動課程是指一系列的兒童自己組織的活動,兒童通過活動來學習,獲得經驗,解決問題,鍛煉能力?;顒诱n程的主要特點有:第一,從兒童的需要、興趣和個性出發(fā)設計課程,是兒童本位、經驗本位。第二,以兒童的心理發(fā)展順序為中心編制課程。第三,主張兒童在活動中探索,嘗試錯誤,學到方法。活動課程的主要優(yōu)點是重視課程要適應學生的興趣、需要,注意教材的心理組織,能夠激發(fā)學生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對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能力,很有效果。其缺點主要是學生獲得的知識缺乏系統(tǒng)性、連貫性,不利于傳遞人類文化經驗。

5.簡述課程標準的含義和內容結構。

課程標準,是國家根據(jù)課程計劃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有關某門課程的內容及其實施、評價的指導性文件。課程標準是編寫教材、教學、評估與考試命題的直接依據(jù),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它對教師工作有直接的指導意義。課程標準的結構一般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前言,包括課程的性質與地位、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第二部分,課程目標,包括總目標和階段目標。第三部分,課程內容,是具體的知識內容要點。第四部分,實施建議,包括教材編寫建議、教學建議、評價建議、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等。

6.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是什么?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作了明確闡述:第一,改變過于重視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是獲得知識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的過程和形成價值觀的過程。第二,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xiàn)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制的課程,并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qū)和學生發(fā)展的需求,體現(xiàn)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第三,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xiàn)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聯(lián)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知識技能。第四,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信息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合作能力。第五,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和選拔的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的功能。第六,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和學生的適應性。

7.簡述中學生情緒發(fā)展的一般特點。

① 情緒的自主性。中學生的情緒自主表現(xiàn)為更強的自我依靠、主動性、對同伴壓力的抗拒

力,對自己的決定和活動的責任感。②情緒活動的豐富性。逐漸形成了自尊、自信、自我自負等,以及由同班交往帶來的多種情緒體驗,情緒表達帶上了文飾性、內隱性、及委婉的特點。③情緒體驗的跌宕性。情緒起伏不定、動蕩多變、來得急而強烈、去的快而迅速。④情緒變化的兩極性。第一,復雜與簡單共同。第二,強與弱共存。第三,波動和穩(wěn)定共存。第四,微妙的隱蔽性。

8.影響人格形成與發(fā)展的因素有哪些?它們對人格的作用是什么?

影響人格的因素有遺傳與生理因素、環(huán)境因素、個人因素。人格的形成是各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這種交互作用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表現(xiàn)出來:其一,遺傳和環(huán)境兩種因素交互作用對人格的形成產生著影響;其二,社會環(huán)境、教育與人的主觀能動性相互聯(lián)系對人格的形成產生著影響;其三,客觀環(huán)境、人、行為三者之間相互作用對人格形成和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其四,各種對人格的形成產生著作用的因素,是相互聯(lián)系在一起的,并在人的實踐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

9.假如你是一名初三教師,發(fā)現(xiàn)班上有學生早戀了,你將如何處理?

向學生解釋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合理性,并予以交往的知道,引導學生自然、適度交往。進行中學生青春期的性教育:(1)加強教育,理解性生理和心理的變化。(2)更新觀念,認識異性交往的意義。(3)指導行為,讓學生能夠正確地處理性沖動、恰當?shù)嘏c異性交往。

10.請簡要說明中學生的心理問題

① 抑郁癥。一種精神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興趣降低,悲觀,思維遲緩,缺乏主動

性,自責自罪,飲食,睡眠差,擔心自己患有各種疾病,感到全身多處不適,嚴重者可出現(xiàn)自殺念頭或行為②恐懼癥。一種神經癥?;颊邔δ承┨囟ǖ膶ο螽a生強烈的和不必要的恐懼,伴有回避行為??謶值膶ο罂赡苁菃我坏?,也可能是多種的?;颊呙髦浞磻缓侠?,卻難以控制而反復出現(xiàn)。③焦慮癥。焦慮癥是一種具有持久性焦慮、恐懼、緊張情緒和植物神經活動障礙的腦機能失調癥狀,常伴有運動性不安和軀體不適。中學生常見的障礙性心理問題是考試焦慮癥。④強迫癥。指病人在意識上反復出現(xiàn)不能控制的觀念、思想、恐懼、沖動和疑慮。其特點為有意識的自我強迫和反強迫并存,兩者沖突使患者感到焦慮和痛苦。⑤網絡成癮。對以網絡為載體的內容及形式發(fā)生過度迷戀,進而影響到個體的生理和心理功能以及正常的生活與學習的狀態(tài)。

11.心理輔導的概念

心理輔導是指心理輔導者與受輔導者之間建立一種具有咨詢功能的融洽關系,以幫助來訪者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進而欣賞自己,并克服成長中的障礙,改變自己的不良意識和傾向,充分發(fā)揮個人潛能,邁向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

12.簡要說明理性情緒療法的基本概念。

該方法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于20世紀60年代創(chuàng)立的一種心理治療體系,她認為人的非理性的生活態(tài)度導致心理失調。

這種療法對于心理失調的原因和機制的解釋集中表現(xiàn)在它的“abc理論”中。a代表誘發(fā)事件;b代表當事人在遇到誘發(fā)事件后產生的信念,即對事件的評價和解釋;c代表當事人的情緒和行為結果。理性療法認為,當事人對誘發(fā)事件所持的信念b是情緒和行為c的直接原因,而誘發(fā)事件a只是情緒和行為的間接原因。艾利斯把信念區(qū)分為理性信念和非理性信念。引起情緒、行為失調的是非理性信念。

理性情緒療法的關鍵是找出非理性信念。用積極、現(xiàn)實的合理信念替代絕對化的非理性信念是調節(jié)不良情緒和行為的關鍵。在理性情緒療法中一般采用下列步驟來實施這一改變過程。

(1)確認產生煩惱的事件

(2)回顧事件發(fā)生時自己的每一個念頭,看看它們是如何影響自己的,從中找出不合理

信念。

(3)用積極、現(xiàn)實的陳述抵抗不合理、消極的信念。

13.請簡述考試焦慮

考試焦慮是中學生平時比較常見的障礙性心理問題??荚嚱箲]是在應試情境的激發(fā)下,受個體認知評價能力、人格傾向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約的,以擔憂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為行為方式,通過緊張不安的情緒反應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

考試焦慮一般有三種反應:

第一,認知上以擔憂不安為特征的、由消極的自我評價或他人評價所形成的意識體驗。第二,生理上同自主神經系統(tǒng)活動增強相聯(lián)系的特定的情緒性反應,如心率加快、呼吸加

劇、胃腸不適、多汗、尿頻、頭痛、失眠等。

第三,行為上通過防御或逃避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定的行為方式,如在考場上惶恐不安,多余

動作增加,或胡亂答完試卷,早早離開考場。

14.班主任如何組織和培養(yǎng)班集體

建設班級體的基本策略包括:

一.班級目標建設。具體做到:第一,漸進,第二,有恒。第三,多樣。

二.班級組織建設。主要包括以班委會、團支部和小組長為主的班級骨干的選任與培養(yǎng)。

三.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應做到,第一善于及時強化;第二,有目的、有意識地組織和吸

引學生參與集體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集體的榮譽感和責任感;第三,充分利用輿論陣地;第四,樹立榜樣典型。

四.關注班級中的非正式群體。首先,在思想上正確認識和評價非正式群體。其次,重視非

正式群體的領袖人物。

15.家校協(xié)調的常用方式有哪些?

家校協(xié)調的方式主要包括:

(1)家訪。家訪是班主任與學生家長建立聯(lián)系的一種重要方式,它能使雙方感情融洽,在對孩子的教育上達成共識,也有利于雙方對學生有更全面、準確的了解,從而相互配合,攜手對孩子進行切實有效的教育。

(2)班級家長會。這是一種傳統(tǒng)的家校合作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使家長與班主任及學科

教師直接面對面地集中溝通,交流意見或建議,增進相互理解與支持,共同為學生進一步發(fā)展協(xié)調配合。

(3)家長學校。家長學校是組織學生家長學習進修的教育機構。

(4)家長沙龍與家長委員會。是以家長為主體,以學生學習成長為中心,以教師及專家

學者為咨詢指導,只愛提高家長教育素質、提升教育理念、轉變教育觀念,實現(xiàn)以家庭教育為突破口,最終形成教育合力的一種形式。

(5)班級網絡。建立班級網頁,不僅為家校的充分、及時溝通,提供了便利與保證;而

且,也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

16.影響教師人際溝通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教師人際溝通的的因素有:

(1)坦誠。包括自我了解,自我接納,自我表露三層含義。

(2)關懷。關懷不能停留在口頭上,必須要有實際行動。

(3)信賴。人與人之間應該彼此信任,不互相猜忌。

(4)同理。符合以下三個要素:①設身處地的去了解,彼此能共鳴。②不失客觀立場。

③能把了解傳達給對方知道。

(5)尊重。①處理問題時宜對事不對人。②應以商量、合作的方式與對方說話。

教育知識與能力材料分析題必背 教育知識與能力材料分析題重點篇二

教育知識能力: 1.蘇格拉底

雄辯和與青年智者的問答法。這種問答分為三步:第一步稱為蘇格拉底諷刺,“自知其無知”。第二步稱為定義,在問答中經過反復詰難和歸納,從而得出明確的定義和概念。第三步稱為助產術.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索,自己得出結論。2.柏拉圖代表作《理想國》

柏拉圖認為人類要想從“現(xiàn)實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重要的就是通過教育獲得真知.以“洞察”理想的世界。柏拉圖是“寓學習于游戲”的最早提倡者。3.亞里士多德著作《政治學》

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認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敖逃聵I(yè)應該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薄懊恳粋€公民”不包括奴隸。亞里士多德在歷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則。注意到了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自然特點,成為后來全面發(fā)展教育的思想源泉。

4.昆體良。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論是古羅馬的《雄辯術原理》又名《論演說家的教育》,提出“模仿、理論、練習”三個循序遞進的學習過程。

5.夸美紐斯,捷克,“教育史上的哥自尼”,提倡實物教學和直觀教學1632年夸美紐斯發(fā)表的《大教學論》是教育學成為一門獨學科的標志。

一、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發(fā)展的原則。二.系統(tǒng)論述了班級授課制以及教學的原則、方法。第三,要進行把廣泛的自然知識傳授給普通人的“泛智教育”,提出把一切事物交給一切人類的藝術,為此,他編寫了很多教材,比如《世界圖解》。

6.盧梭法國,代表作是《愛彌兒》,倡導自然教育和兒童本位的教育觀。盧梭認為人的本性是善的,但被現(xiàn)存的環(huán)境和教育破壞了。讓兒童在自然中順其自然發(fā)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遠離社會影響的教育才越是好的教育。

7.康德,教育學作為一門課程在大學里講授.最早始于康德?!叭耸俏ㄒ恍枰逃膭游铩?,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于充分發(fā)展人的自然稟賦,使人人都成自身,成為本來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善。

8.裴斯泰洛齊,瑞士教育家他根據(jù)教育適應自然的原則和要素教育理論,研究了小學各科教學法。奠定了小學各科教學法的基礎,由此被稱為“教育史上小學各科教學法奠基人”。9.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話》中,一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說”,認為人的心靈如同白板,觀念和知識都來自后天,并且得出結論?!叭祟愔郧Р钊f別,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張取消封建等級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另一方面,他主張紳士教育。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他輕視國民教育,認為普通的學校里集中了“教養(yǎng)不良、品行惡劣、成分復雜”的兒童,有害于紳士的培養(yǎng),主張紳士教育應在家庭實施。

10.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的出版(1806年)標志著規(guī)范教育學的建立。傳統(tǒng)教育學的代表。赫爾巴特最著名的是其“四段教學法”,即教學可以按照明了、聯(lián)合、系統(tǒng)、方法四步進行。后來他的學生將其發(fā)展成“五段教學法”:明了、聯(lián)合、系統(tǒng)、方法、應用。奠定了科學教育學的基礎。形成了傳統(tǒng)教育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的特點。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教育性教學”,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

11.杜威,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學的先驅?,F(xiàn)代教育理論的代表,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育“課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師中心”的“舊三中心論”,他提出了“兒童中心(學生中心)”、“活動中心”、“經驗中心”的“新三中心論”。教育即“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教育無目的論;學校即社會,“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終的目的?!薄暗赖逻^程和教育過程是統(tǒng)一的。”胡適是杜威的弟子之一也是其實驗主義哲學思想的忠實信徒,并于20世紀初將杜威的實驗主義哲學和教育思想傳入中國。

12.斯賓塞,英國實證主義者,反對思辨,提出教育的任務是教導人們?yōu)橥昝郎钭鰷蕚?/p>

13.馬克思主義教育學派

加里寧的《論共產主義教查》、馬卡連柯的《論共產主義教育》和《教育詩》。

克魯普斯卡婭的《國民教育與民主制度》是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最早探討教育學問題的著作,特別是根據(jù)馬克思主義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理論,論述了在前蘇聯(lián)實施綜合技術教育的問題。

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則總結了前蘇聯(lián)社會主義教育的經驗,構建了教育學的理論體系,論述了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的.該書對我國建國初期的教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國教育家楊賢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寫的《新教育大綱》(1930年)則是我國第一本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學著作。13.晏陽初平民教育思潮的典型代表。

他認為,要解救中國,就要“多在平民教育上下功夫”,14.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教學做合一”三大主張,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核心。

15.前蘇聯(lián)教育家贊科夫,《教學與發(fā)展》。他把學生的一般發(fā)展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提出了發(fā)展性教學理論,使所有學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發(fā)展的原則。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的《教育過程》提出了結構主義學說和發(fā)現(xiàn)法。德國教育家瓦.根舍因創(chuàng)立了范例方式教學理論。巴班斯基以總結教育教學理論最優(yōu)化而著稱

瑞士教育家皮亞杰的《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由兩篇文章構成,論述了智力發(fā)展的階段,強調活動的動作教學方法,認為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和《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中闡述了他的和諧教育思想,對世界教育產生了很大影響。世界上最早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著作是《學記》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榜樣示范法 2.兒童口頭語言發(fā)展關鍵期:2歲

3.情緒對認知過程的影響取決于人們認知過程的心境狀態(tài)

4.自我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慎獨;修養(yǎng)包括:立志、學習、反思、箴言(座右銘)、慎獨

5.中國近代學制: 1902年)公布壬寅學制(第一個,但未實施);1904—1912年,清政府頒布“癸卯”學制(第一個實施的)。辛亥革命后,1912—1913年公布“壬子·癸丑學制。1922年施行“壬戌”學制,或稱“六三三”學制、“新學制”,一直沿用到新中國?!拔母铩钡?0年代中期,大部分地區(qū)在新的形勢下恢復了“六三三”學制。

6.存儲時間大概在0.5秒之內的記憶為瞬時記憶或感覺記憶

7.教會學生利用組塊的方法可以擴大短時記憶容量,也叫操作記憶、工作記憶,1min之內 8.課堂內容組織方式: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

9.奧爾波特將人格特質區(qū)分為共同特質和個人特質(首要特質、中心特質、次要特質)

10.沒考好歸因考試太難,屬于外部穩(wěn)定歸因 11.為出國而刻苦學習外語,屬于外在近景動機

12.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為1879年,德國學者馮特—心理學之父

13.老師授課時的板書字體顏色和語音語速是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抑揚頓挫、輕重有致則是吸引有意注意 14.班級授課制不利于因材施教

15.人在心理活動和行為中表現(xiàn)出的穩(wěn)定的動力特點是氣質 16.有關教育目的的理論(一)宗教本位論

宗教本位論主張使人在宗教的影響下,以皈依上帝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養(yǎng)成虔誠的宗教人士。其代表人物有奧古斯丁、托馬斯?阿奎那等。(二)社會本位論

社會本位教育目的論的觀點是:因為個人生活在社會中.受制于社會環(huán)境.所以要從社會發(fā)展需要出發(fā),注意教育的社會價值;主張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合格公民和社會成員;教育是國家事業(yè):評價教育要看其對社會發(fā)展的貢獻的指標。其代表人物有柏拉圖、涂爾干、凱興斯泰納、赫欽斯、巴格萊等。(三)個人本位論

個人本位教育目的的觀點是:要從個人本位本能的需要出發(fā)。強調教育要服從人的成長規(guī)律和滿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對個人的價值;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自然人”,發(fā)展人的個性.增進人的價值,促進個人自我實現(xiàn)。其代表人物有盧梭、羅杰斯等。(四)“教育無目的論”

“教育無目的論”是由杜威提出來的。它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一書中明確指出:“教育的過程,在它自身以外沒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杜威所否定的是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強調的是教育過程內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動的具體目的,并非主張教育無目的。

二、我國的教育目的

基本內涵或基本精神:使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體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

三、現(xiàn)階段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1.要求培養(yǎng)的人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堅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知識能力的統(tǒng)一。2.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要求堅持腦力與體力兩方面的和諧發(fā)展。3.適應時代要求.強調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4.要求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擇業(yè)的常識,具有正確的勞動態(tài)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17.18.19.20.中國最早采用班級組織形式的是京師同文館 編寫教材的直接依據(jù)是課程標準

當前我國九年制義務教育學制年限劃分采用的是多種形式并存 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一分為二的辯證法認識學生的德育原則是發(fā)揚積極因素與客服消極因素相結合 21.22.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總體系成為學校教育制度

強調知識傳授而忽視能力培養(yǎng)的理論:實質教育論;形式教育論則中思維能力,而忽視知識傳授 23.針對現(xiàn)在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對學生品德要求有差異,應貫徹的德育原則: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 24.25.26.27.28.29.30.31.根據(jù)a>b,b>c能推算出a>c屬于形式運算階段

班級討論網絡謠言危害,形成拒絕網絡謠言共識,屬于群體約定 解決難題后的喜悅感屬于理智感

任何社會進步與個人發(fā)展都離不開教育—教育的永恒性 中學的研究性學習屬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給數(shù)字賦予意義來記憶屬于精細加工策略 教學過程中學生掌握知識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理解教材

理性情緒療法中的不合理信念: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糟糕至極(一次考試沒考好,就認為前途無望)32.考試失敗,覺得自己努力不夠,決定繼續(xù)努力,這種對待挫折的方式屬于:行為補償 33.羅森塔爾效應又稱皮格馬利翁效應,期望或預言的重要性

34.教育目的的理論44: 社會本位論(孔德,涂爾干,赫爾巴特);個人本位論(盧梭,羅杰斯)35.教育與社會發(fā)展20:教育與社會生產力相互制約,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相互制約,教育與社會文化相互制約,教育與人口的關系

36.教育與人的發(fā)展26:發(fā)展的順序性-循序漸進;階段性-實際出發(fā);不平衡性-在關鍵期施以相應教育,互補性-長善救失;差異性-因材施教

37.課程理論63:學科中心課程論(夸美紐斯,赫爾巴特,斯賓塞),活動中心課程論(杜威),社會中心課程論(布拉梅爾德,金蒂斯,布迪厄)38.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 備課,上課,檢查與布置作業(yè),課外輔導,學生成績的檢查與評定.39.教學原則94:直觀性原則,啟發(fā)性,循序漸進,鞏固性,量力性,因材施教的原則,科學性與思想性統(tǒng)一

40.教學過程基本規(guī)律84:中學生認識的特殊性: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掌握知識與發(fā)展能力相結合,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tǒng)一,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tǒng)一

41.學習動機理論128:強化理論,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成就動機理論(麥克里蘭,阿特金森),目標理論,歸因理論(韋納),自我效能感理論(班杜拉)42.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與激發(fā)132: 增加學習內容的吸引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興趣),滿足學生內在需要(難度適當?shù)淖鳂I(yè)-滿足感與價值感),學習者信念(正確的歸因-努力歸因,提高自我效能感),教師的反饋(及時,具體,多種反饋形式),目標導向與創(chuàng)環(huán)境設(掌握目標,合作性的課堂機構)43.遷移理論136:形式訓練說,共同要素說(桑代克,伍德沃斯),概括化理論(賈德),關系轉換理論(苛勒),認知結構遷移理論(奧蘇貝爾)44.學習策略144: 認知策略—復述策略,精細加工策略,組織策略;元認知策略-計劃策略,監(jiān)控策略,調節(jié)策略;資源管理策略—時間管理策略,學習環(huán)境管理策略,尋求資源策略 45.學習理論148: 46.行為主義學習理論148: 47.人格系統(tǒng)的結構:知情意系統(tǒng),心理狀態(tài)系統(tǒng),人格動力系統(tǒng),心理特征系統(tǒng),自我調控系統(tǒng)

48.人格的特征186: 整體性,獨特性和共同性,穩(wěn)定性和可變性,社會性和生物性 49.人格的影響因素187:遺傳與心理,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家庭,自我因素

50.人格理論189: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自我本我超我,口唇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和生殖期;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論:人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自我統(tǒng)一性與角色混亂-青春期

51.中學生心理輔導212:個體輔導—行為改變技術:強化法,系統(tǒng)脫敏法;認知療法—合理情緒行為療法,認知療法,認知行為療法;來訪者中心療法;;;團體輔導--52.德育原則:244方向性原則,知行統(tǒng)一原則,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統(tǒng)一,一致性與連貫性相統(tǒng)一的原則,從實際出發(fā)因材施教的原則,疏導性原則,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指導性原則

53.德育途徑246:教學,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活動與集會活動,班主任工作 54.德育方法247:說服教育法,榜樣示范法,指導實踐法,情感陶冶法,品德評價法,個人修養(yǎng)法/自我教育法

55.品德發(fā)展理論227:皮亞杰的道德發(fā)展階段論:自我中心階段,權威階段/他律,可逆性階段/自律,公正階段

柯爾伯格的道德發(fā)展階段論:三水平六階段—前習俗道德水平:服從與懲罰取向階段,相對功利取向階段;習俗道德水平:尋求認可取向階段,遵守法規(guī)取向階段;后習俗道德水平:社會契約取向階段,普遍倫理取向階段.56.1949年泰勒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現(xiàn)代課程理論的奠基之作,課程編制的四個步驟為”目標模式”

57.羅森塔爾效應強調教師期望對學生的作用

58.教師教學能力的結構:知識加工,教學設計,主題溝通,教學組織,評價反思

教育知識與能力材料分析題必背 教育知識與能力材料分析題重點篇三

“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大綱

一、考核的主要范圍和基本要求

(一)主要范圍:中學段的教育知識與能力主要考查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中學課程、中學教學、中學德育、中學班級管理、中學生發(fā)展心理、中學生學習心理、中學生心理輔導與教師心理等方面的內容。

(二)基本要求:重點考查應試人員對教育基礎知識與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對中學教育教學的了解情況,突出考核內容對應試者的實踐性、靈活性和適應性要求,以促進陜西省教師隊伍的專業(yè)化發(fā)陜西省中小學、幼兒園統(tǒng)一公開招聘新任教師中學段

“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大綱

二、考核的基本內容

(一)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 1.考核知識點

教育學;教育的本質、目的、功能;教育與社會的關系;教育與人的身心發(fā)展的關系;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

2.考核要求(1)識記與理解

教育學概念;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學校教育學;教育的概念;教育的特點;學校教育的構成要素。

教育的本質;學校的產生;古代學校;近代學校教育;現(xiàn)代學校教育;學制;教育制度。教育目的含義;當代我國的教育目的;我國教育方針。

學校教育功能的含義;學校教育的文化功能、經濟功能、現(xiàn)代化功能、政治功能、個體發(fā)展功能。

教育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教育與政治、經濟的關系;教育與生產力的關系。教師職業(yè);教師角色;教師素養(yǎng);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階段。

反思與教師反思;教學日志;教育案例;教育敘事;教育研究;實驗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校本教研。

(2)分析與應用

現(xiàn)代學校教育的功能;課堂教學中的教師角色定位;中學教師的知識結構;

“保教知識與能力”考試大綱

一、考核的主要范圍和基本要求

(一)主要范圍:幼兒教育段的保教知識與能力主要考查學前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學前兒童身心發(fā)展與教育、幼兒園一日常規(guī)活動、幼兒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幼兒園游戲活動與指導、幼兒園課程、幼兒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等方面的內容。

(二)基本要求:重點考查應試人員對學前教育基礎知識與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對幼兒園教育教學的了解情況,突出考核內容對應試者的實踐性、靈活性和適應性要求,以促進陜西省幼兒教師隊伍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和專業(yè)化發(fā)展。

二、考核的基本內容

(一)學前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 1.考核知識點

學前教育基本概念:廣義的學前教育,狹義的學前教育; 學前教育的基本要素:學前兒童,教師,教育內容,教育環(huán)境; 學前教育的特點:非義務性,啟蒙性,直接經驗性,保教結合; 學前教育的任務:0-3歲早教機構的任務,幼兒園的保教任務; 學前教育的原則:學前教育的一般原則與學前教育的特殊原則; 我國學前教育的有關法規(guī)和條例:教育法體系中的基本法規(guī),《幼兒園管理條例》,《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托兒所、幼兒園衛(wèi)生保健管理辦法》,《國務院關于改革和發(fā)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

學習學前教育學的意義與方法:學習學前教育學的意義,學習學前教育學 的方法。2.考核要求(1)識記與理解

廣義的和狹義的學前教育基本概念;學前教育的基本要素(學前兒童、教

師、教育內容、教育環(huán)境);學前教育基本要素之間的關系;學前教育的特點(非義務性、啟蒙性、直接經驗性和保教結合)及其含義;幼兒園的保教任務(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為幼兒家長工作、學習提供便利條件,為提高基礎教育質量打好基礎);《幼兒園管理條例》的宗旨,并了解該條例的主要內容;《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的含義,并了解該規(guī)程的主要內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知識觀和兒童觀,了解該綱要的主要結構與主要內容;學前教育的一般原則與特殊原則;《國務院關于改革和發(fā)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的基本精神。

(2)分析與應用

能夠結合幼兒園的教育實踐說明學前教育的一般原則與特殊原則在學前教育過程中的應用;能夠舉例說明我國有關學前教育的法規(guī)條例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的應用;能夠結合幼兒園的教育實踐說明學習學前教育學的意義和方法。

(二)學前兒童發(fā)展與教育 1.考核知識點

學習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價值與意義;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主要方法及應用;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有關基本概念;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趨勢;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穩(wěn)定性與可變性;影響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因素;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理論主要流派的基本觀點及其在兒童發(fā)展過程中的應用;學前兒童認知發(fā)展的主要特點及其在教育活動中的應用;學前兒童情緒、情感發(fā)展的主要特點及其在教育活動中的應用;學前兒童個性、社會性發(fā)展的主要特點及其在教育活動中的應用;各年齡段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特點與教育;學前兒童身體發(fā)育、動作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和特點及其在教育活動中的應用;學前兒童身心發(fā)展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或障礙及其矯正。

2.考核要求(1)識記與理解

學習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價值與意義;觀察法、談話法、作品分析法、實驗法、測驗法的基本概念與特點;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有關基本概念;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趨勢;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穩(wěn)定性與可變性;影響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因素;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理論主要流派的基本觀點;學前兒童認知發(fā)展的主要特點;學前兒童情緒、情感發(fā)展的主要特點;各年齡段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學前兒童個性、社會性發(fā)展的主要特點;各年齡段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特點與教育;學前兒童身體發(fā)育、動作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和特點。

(2)分析與應用

初步掌握觀察法、談話法、作品分析法、實驗法、測驗法在兒童教育實踐中的應用;能夠運用兒童心理發(fā)展主要流派的理論解釋兒童教育過程中的一些問題;能夠依據(jù)學前兒童認知發(fā)展的主要特點進行教育教學;依據(jù)學前兒童情緒情感發(fā)展的特點矯正不良情緒、培養(yǎng)積極情感;初步掌握對各年齡段學前兒童進行教育的有效策略;初步掌握對學前兒童身心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常見問題進行矯正的方法。

(三)幼兒園日常生活活動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1.考核知識點

幼兒園日常生活活動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基本概念與特點,意義與功能,種類與內容;幼兒園日常生活活動的組織與指導;幼兒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設計與指導。

2.考核要求

(1)識記與理解

幼兒園日常生活活動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基本概念(日常生活活動,外出活動,親子活動,幼兒園環(huán)境);幼兒園日常生活活動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內含與特點(幼兒日常生活活動,幼兒自由活動,幼兒園環(huán)境);幼兒園日常生活活動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意義與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自由活動節(jié)日活動,外出活動,親子活動,幼兒園環(huán)境);幼兒園日常生活活動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分類、種類和內容構成(一日生活常規(guī)的內容,節(jié)日活動的分類,外出活動的種類,親子活動的種類,幼兒園環(huán)境的構成);幼兒園日常生活活動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組織與指導(一日常規(guī)活動,日常生活活動,自由活動,節(jié)日活動,春秋游活動,外出參觀與實踐活動,親子活動);幼兒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原則:目標導向原則,發(fā)展適宜性原則,幼兒參與原則,經濟性原則。

(2)分析與應用

結合實際分析評價幼兒的日常生活活動;了解組織幼兒自由活動的步驟和方法;能夠設計、組織與指導幼兒園節(jié)日慶?;顒樱⒆珜懟顒臃桨?;能夠策劃、組織與指導幼兒園各種外出活動,并撰寫活動方案;能夠策劃、組織與指導幼兒園親子活動,并撰寫活動方案;結合實際創(chuàng)設并評價幼兒園室內外環(huán)境。

(四)幼兒園游戲活動與指導 1.考核知識點

學前兒童游戲的概念和特征;學前兒童游戲的分類;學前兒童游戲的功能;學前兒童游戲的條件;學前兒童各類游戲活動的組織與指導。

2.考核要求(1)識記與理解

學前兒童游戲的基本含義和特征;不同學者關于學前兒童游戲分類的觀點;學前兒童游戲的功能和條件。

(2)應用與分析

能夠分析創(chuàng)設兒童游戲需要的條件,包括游戲的時間、游戲的環(huán)境與材料、兒童的自主參與等;設計與組織各類游戲活動,包括兒童游戲的水平的分析與預設,兒童游戲的觀察,兒童游戲的指導等。

(五)幼兒園課程與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實施 1.考核知識點 學前教育課程的內涵、結構形態(tài)和價值取向;學前教育課程目標、內容與組織;學前教育課程的實施與評價;典型的學前教育課程方案;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特點、功能與方法;幼兒園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實施。

2.考核要求(1)識記與理解

學前教育課程的內涵、結構形態(tài)和價值取向;學前教育課程目標的制定;學前教育課程內容及基本要求;學前教育課程編制的原理;學前教育課程的組織;學前教育課程的實施與評價;典型的學前教育課程方案;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內涵、特點、功能與方法;幼兒園的領域活動的含義、特點及其功能,領域活動設計與指導的理論知識(包括領域活動大綱的編制與內容的把握,領域活動的組織與指導要領等);幼兒園的主題活動的含義、特點及其功能;主題活動設計與指導的理論知識(包括主題的選擇與開發(fā),主題活動的設計,主題活動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主題活動的展開與指導,主題活動的觀察反思與調整,開展單元主題活動的注意事項等);幼兒園的區(qū)域活動的含義、特點及其功能,區(qū)域活動設計與指導的理論知識(包括活動區(qū)設置的基本要求,活動區(qū)的種類及其設置,活動區(qū)材料的投放,區(qū)域活動的組織與指導要領,區(qū)域活動觀察與指導的注意事項等),區(qū)域活動與游戲、集中教育活動、主題教育的關系。

(2)分析與應用

能夠根據(jù)需要制定幼兒園課程的學年計劃、學期計劃、月(周)計劃、一日活動計劃;能夠制定各年齡班的各類具體教學活動計劃(包括領域教學活動方案、主題教學活動方案、區(qū)域活動方案等);分析、判斷與評價幼兒園教學活動實際案例。

三、推薦學習的教材

鄭健成主編《學前教育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七次印刷。陳幗眉主編《學前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綜合知識考試大綱

一、考核的主要范圍和基本要求

(一)主要范圍:主要考核哲學與政治理論常識、教師道德與教育法、文史基本常識與寫作、自然科技常識與環(huán)境保護、事業(yè)單位概況和陜西省省情等方面的內容。

(二)基本要求:重點考查應試人員對哲學與政治理論常識、教師道德與教育法、文史基本常識與寫作的理解和掌握,對自然科技常識與環(huán)境保護、事業(yè)單位概況和陜西省省情的了解情況,突出考核內容對應試者綜合理解能力的要求,以促進陜西省教師隊伍的專業(yè)化發(fā)展。

二、考核的基本內容

第一編 哲學與政治理論常識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

1.考核知識點 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 辯證唯物主義 唯物主義歷史觀 2.考核要求(識記部分)

(1)哲學的概念(2)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3)可知論和不可知論(4)辯證法和形而上學(5)物質的概念(6)運動的概念(7)物質運動的基本形式(8)靜止的概念(9)規(guī)律的概念和屬性(10)聯(lián)系及其屬性(11)發(fā)展的概念(12)新事物和舊事物(13)質和量(14)矛盾的概念及其屬性(15)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

(16)范疇的概念(17)現(xiàn)象和本質(18)內容和形式(19)原因和結果(20)必然性和偶然性(21)可能性和現(xiàn)實性(22)實踐及其特點(23)實踐的基本形式(24)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25)真理和謬誤(26)歷史觀的概念(27)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28)生產方式的概念(29)生產力和生產關系(30)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31)階級、國家、革命的概念(32)人民群眾的概念(33)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的概念

理解部分(1)哲學的基本問題(2)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系(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本質和作用(4)物質和運動的關系(5)運動和靜止的關系(6)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

(7)意識的起源、本質和作用(8)物質和意識的關系(9)質量互變規(guī)律(10)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11)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12)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1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4)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15)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范疇(16)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17)認識的發(fā)展過程(18)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19)真理和謬誤的關系(20)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21)歷史觀的基本問題(22)社會意識的構成(23)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關系(24)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25)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26)杰出人物的作用(27)人的本質(28)人生價值(29)社會進步和人類解放

第二章 毛澤東思想概論

1.考核知識點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毛澤東哲學思想 新民主主義革命 社會主義改造 2.考核要求(識記部分)(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不同歷史階段形成的理論成果(2)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3)群眾路線的核心內容(4)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5)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6)新民主主義總路線的核心(7)人民民主專政的含義(8)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理解部分)(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2)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含義(3)實事求是的含義(4)群眾路線的含義(5)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6)毛澤東哲學思想的主要內容(7)《實踐論》和《矛盾論》的意義(8)毛澤東哲學思想的歷史地位(9)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和動力(10)近代中華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1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前途(1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綱領(13)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發(fā)展道路(14)新民主主義時期土地改革工作的總路線和總政策(15)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建立的歷史意義(16)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理論和政策(17)民主與專政的關系(18)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19)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性質(20)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時期的總路線(21)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方式(22)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非對抗性質(23)社會主義社會的兩類矛盾(24)毛澤東提出的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方針、原則和方法

第三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1.考核知識點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科學發(fā)展觀

2.考核要求(識記部分)(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含義(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3)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4)四項基本原則(5)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6)我國的分配制度(7)“三步走”的發(fā)展戰(zhàn)略(8)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含義(9)“三個有利于”標準(10)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11)市場經濟的含義(12)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13)現(xiàn)階段的共同理想(14)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要點(15)我國的教育方針(16)我國外交的基本立場(17)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8)“一國兩制”的特定含義(19)“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容(20)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21)科學發(fā)展觀的第一要義(22)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23)科學發(fā)展觀的基本要求(24)科學發(fā)展觀的根本方法

理解部分(1)“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關系(2)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意義(3)堅持改革開放的意義(4)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5)“三步走”戰(zhàn)略第三個階段的劃分(6)科教興國戰(zhàn)略(7)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核心思想(8)區(qū)域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9)西部大開發(fā)的戰(zhàn)略目標(10)中國社會主義改革的性質(11)鄧小平關于市場經濟的論斷的意義(1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征(13)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zhàn)略地位(14)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的關系(15)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目標(16)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17)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18)堅持改革開放與獨立自主的關系(19)“一國兩制”構想的意義(20)“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21)改革、發(fā)展與穩(wěn)定的關系(22)發(fā)展是黨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23)走新型工業(yè)化道路(24)經濟建設與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關系(25)又好又快發(fā)展(26)堅持以人為本的要求和意義(27)經濟社會發(fā)展與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關系(28)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本要求的內涵(29)生產發(fā)展、生活富裕、生態(tài)良好的關系(30)統(tǒng)籌兼顧的科學思想方法

第二編 教師道德與教育法

第一章 職業(yè)道德 1.考核知識點

道德的內涵、功能 職業(yè)道德內涵、特點、體現(xiàn)方面、意義與作用 社會主義職業(yè)道德的內涵、基本特征、核心、基本原則 教師職業(yè)道德內涵、特點、基本原則、基本規(guī)范 2.考核要求

識記部分(1)職業(yè)的含義(2)道德的內涵(3)職業(yè)道德的內涵(4)教師職業(yè)的含義(5)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含義 理解部分(1)職業(yè)道德的特點(2)職業(yè)道德的體現(xiàn)方面(3)社會主義職業(yè)道德的基本特征(4)教師職業(yè)道德的特點(5)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概念(6)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基本規(guī)范

第二章 教育法

1.考核知識點(教育法的原則 依法治校 教育法律責任 教育權與受教育權 政府的教育職權 義務教育及義務教育階段的政府教育權 教師 學生

2.考核要求

識記部分(1)教育法的概念和原則(2)公民受教育權利平等保障的含義(3)依法治校的含義(4)教育權的含義、構成(5)受教育權的含義、內容(6)義務教育的含義、特征(7)義務教育階段政府教育職權的主要內容(8)教師資格制度、教師職務制度、教師聘任制度的概念

理解部分(1)教育法律責任的特點;行政、民事、刑事三種法律責任的主體和主要內容(2)國家教育權、社會教育權、家庭教育權各自內容及其關系(3)受教育權的性質及其主要內容(4不同級別的政府教育部門職權的主要內容(5)教師的權利與義務的主要內容(6)教師資格制度、教師職務制度和教師聘任制度的主要內容(7)學生的權利與義務的主要內容

第三編 文史基本常識與寫作 第一章 中國文學基本常識

1.考核知識點(中國文學基本概念 中國古代著名文學家及其代表作品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家及其代表作)

2.考核要求

識記部分(1)《詩經》的來源、名稱演變及“詩六藝”(2)“楚辭”的名稱源流及屈原的代表作品(3)古體詩和近體詩的概念(4)詞的名稱、分類、特點及流派(5)元曲的基本知識(6)散文的分類、基本特征(7)小說的三要素及小說發(fā)展的兩大階段(8)志怪小說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9)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10)話本小說的概念(11)章回小說的概念(12)新聞的概念(13)報告文學的基本特征(14)《論語》的作者、文學特點(15)老子及《老子》概況(16)莊子及《莊子》概況(17)《史記》的作者、編籑體例(18)《漢書》的作者、體例(19)建安文學的時間斷限(20)“三曹”詩歌與“建安風骨”慷慨悲涼的美學風格(21)“初唐四杰”(2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閣序》中的名句(23)“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24)王維《山居秋暝》的名句(25)中國詩史上的“雙子星座” 李白、杜甫(26)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特點(27)白居易新樂府運動的理論主張(28)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29)李商隱無題詩的作意及風格特點(30)蘇軾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31)“易安體”的風格特點(32)辛棄疾及其愛國詞(33)陸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4)“唐宋八大家” 及其代表作品(35)“元曲四大家”(36)元雜劇的奠基人關漢卿及其代表作品(37)“曲狀元”馬致遠及其代表作品(38)明代“四大奇書”(39)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文人獨立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金瓶梅》(40)《紅樓夢》的作者、書名、版本情況(41)《儒林外史》的作者、思想內容(42)魯迅生平與創(chuàng)作概況(43)茅盾的《蝕》三部曲;《農村三部曲》(44)茅盾長篇小說的代表作品《子夜》,塑造了民族資本家吳蓀甫的形象(45)巴金的《愛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46)冰心的代表作品及其作品“愛的哲學”、“母愛”、“童真”的主旋律(47)中國現(xiàn)代最早的童話作家葉圣陶,有童話集《稻草人》(48)朱自清的代表作品《背影》、《荷塘月色》(49)郭沫若的詩集《女神》的內容與文學史意義(50)創(chuàng)造社的主要成員(51)新月派的代表詩人(52)文學研究會與人生派文學(53)梁實秋散文代表作品《雅舍小品》(54)林語堂“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的小品文(55)田漢話劇的代表作品(56)老舍的創(chuàng)作簡況及其主要作品(57)曹禺的戲劇代表作品(58)夏衍的戲劇代表作《上海屋檐下》及報告文學《包身工》(59)張?zhí)煲硇≌f的代表作品《華威先生》(60)張恨水通俗小說的代表作品(61)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風驟雨》反映“土地改革”的小說(62)鴛鴦蝴蝶派的游戲、消遣的文學思潮及主要代表作家(63)趙樹理與山藥蛋派(64)孫犁與荷花淀派(65)賀敬之與新歌劇《白毛女》(66)艾青詩歌“土地”與“太陽”主題意象(67)梁斌《紅旗譜》、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楊沫《青春之歌》的主要人物形象(68)姚雪垠的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69)“傷痕小說”及其代表作家與作品(70)“改革小說”及其代表作家與作品(71)“反思小說”及其代表作家與作品(72)“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家與作品

理解部分(1)《詩經》風、雅、頌的分類依據(jù)及其各自的含義(2)《詩經》的藝術特征(3)“楚辭”的文體特點(4)唐詩的題材、創(chuàng)作方法、基本形式(5)現(xiàn)代散文的表現(xiàn)形式(6)小說的文體重心、小說的本質特點(7)網絡小說的概念及特點8)言情小說的概念及特點(9)消息、通訊、特寫、評論的文體特點(10)諸子散文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及體制演變(11)《韓非子》說理文的特點(12)本紀、表、書、世家、列傳的含義(13)《史記》的歷史價值和文學價值(14)《漢書》簡況(15)陶淵明田園詩的內容及風格特點(16)“初唐四杰”對唐詩的形成與發(fā)展的貢獻(17)王維、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的特點(18)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特色(19)杜甫詩歌的時代特征及“詩史”性質(20)“元白體“的語言特點(21)李賀詩歌的代表作品與“冷艷怪麗”的風格特色(22)劉禹錫的詠史懷古詩(23)杜牧的詠史詩的特點(24)蘇軾詞在宋詞發(fā)展變革中的地位和貢獻(25)《紅樓夢》在中國古典小說中的地位(26)《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27)《吶喊》、《彷徨》在中國現(xiàn)代小說發(fā)展史上的地位(28)茅盾代表作《子夜》的社會剖析小說的特點(29)茅盾抗戰(zhàn)時期的散文名篇《風景談》、《白楊禮贊》(30)巴金《隨想錄》的思想內容和獨特的文體意義(31)巴金的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特色(32)冰心、朱自清散文的創(chuàng)作特色(33)徐志摩詩歌創(chuàng)作概況及新月詩派的理論與創(chuàng)作(34)林語堂、梁實秋與三四十年代的閑適小品文創(chuàng)作(35)老舍小說的京味文學特色(36)《雷雨》在中國話劇史上的意義(37)《雷雨》和《日出》中的主要人物形象(38)張?zhí)煲碇S刺小說藝術特色(39)張恨水通俗小說的創(chuàng)作特點(40)賀敬之詩歌中的“時代精神”(41)艾青的重要詩集以及對中國新詩發(fā)展的重要貢獻(42)“山藥蛋派”的革命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43)趙樹理的“農民作家”的稱號及大眾化的風格特色(44)“戰(zhàn)士詩人”郭小川及其代表作品(45)《紅旗譜》的民族風格(46)陳忠實《白鹿原》的史詩風格(47)賈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說(48)王安憶創(chuàng)作簡況及其代表作品(49)張賢亮的哲理反思小說及其代表作品(50)王蒙的“意識流”小說及其代表作品

第二章 外國文學基本常識

1.考核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學 早期基督教文學 阿拉伯文學 中世紀文學 古典主義文學 浪漫主義文學 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 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 諾貝爾文學獎)

2.考核要求

識記部分(1)古希臘文學產生的時代背景及主要成就(2)荷馬史詩(3)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埃斯庫羅斯、索??死账埂W里庇得斯

(4)亞里斯多德的《詩學》(5)古希臘“喜劇之父”阿里斯托芬(6)中世紀文學的時間界限、基本類型(7)但丁在文學史上的地位(8)但丁與《神曲》(9)古典主義文學的時間界限(10)莫里哀及其代表作品(11)意大利人文主義作家薄伽丘及其代表作品(12)法國人文主義作家拉伯雷和他的《巨人傳》(13)英國人文主義作家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及著名喜?。?4)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家塞萬提斯與其名作《堂吉訶德》(15)法國啟蒙文學的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16)歌德、席勒及其代表作品(17)雨果、繆塞、大仲馬、小仲馬等法國浪漫主義作家及其代表作品(18)俄國浪漫主義作家普希金及其代表作品(19)匈牙利浪漫主義作家裴多菲的主要作品(20)“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出自裴多菲的《自由與愛情》(21)現(xiàn)實主義文學形成時間及主要藝術特征(22)果戈理的主要代表作品(23)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品《罪與罰》(24)列夫·托爾斯泰的主要代表作品(25)契訶夫的主要代表作品(26)福樓拜的主要作品(27)《紅與黑》中于連形象(28)《人間喜劇》的作品分類和基本內容(29)狄更斯小說的主要代表作品(30)勃朗特三姊妹及其代表作品(31)馬克·吐溫的主要作品(32)歐·亨利的主要作品(33)杰克·倫敦的主要作品(34)歐仁·鮑狄埃與《國際歌》(35)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36)肖洛霍夫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靜靜的頓河》(37)羅曼·羅蘭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約翰·克利斯朵夫》(38)海明威及其代表作品

理解部分(1)希臘神話的內容特點(2)基督教文學的經典之作《新約》(3)阿拉伯文學的代表作品《一千零一夜》(4)中世紀文學的文化歷史背景與基本特點(5)《神曲》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點(6)古典主義文學的特點(7)《偽君子》與古典主義戲劇(8)莎士比亞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9)《十日談》的思想內容及對封建教會的批判(10)《堂·吉訶德》的藝術特點及在歐洲文學史上的意義(11)哈姆雷特形象的典型意義(12)《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吝嗇鬼形象(13)盧梭文學創(chuàng)作的代表作《新愛洛伊絲》(14)盧梭討論教育的哲理小說《愛彌爾》(15)盧梭《懺悔錄》對自我的大膽袒露(16)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17)《浮士德》的情節(jié)、結構與題材特點(18)浮士德形象及其思想內涵(19)浪漫主義文學的特點(20)雪萊詩劇《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抒情詩《西風頌》(21)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浪漫主義小說的典型特征(22)雨果60年代的四部小說:《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九三年》(23)繆塞的《世紀兒的懺悔》中“世紀病”患者“阿克達夫”的形象(24)普希金筆下的“多余人”、“小人物”形象(25)果戈理短篇小說“小人物”的主題(26)果戈理《死魂靈》的思想意義(27)果戈理喜劇《欽差大臣》對沙俄官僚制度的揭露(28)《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形象(29)列夫·托爾斯泰的史詩體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30)列夫·托爾斯泰的《復活》中聶赫留朵夫和瑪絲洛娃的形象(31)《紅與黑》在心理描寫上的成就(32)司湯達在歐洲文學史上的地位(33)巴爾扎克的現(xiàn)實主義及在歐洲文學史上的地位(34)狄更斯創(chuàng)作的基本主題和思想內容(35)薩克雷的代表作品《名利場》(36)簡·愛形象和羅切斯特形象及其意義(37)高爾基的長篇小說《母親》(38)阿·托爾斯泰的代表作品《苦難的歷程》(39)法捷耶夫的代表作品《青年近衛(wèi)軍》(40)戴維·赫伯特·勞倫斯的代表作品(41)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品(42)西奧多·德萊賽的代表作品(43)海明威的寫作風格

第三章 中國歷史基本常識

1.考核知識點(中國原始社會與封建社會 中國近代社會 中國現(xiàn)當代社會 2.考核要求

識記部分(1)母系氏族公社(2)半坡遺址(3)河姆渡遺址(4)父系氏族公社(5)龍山文化(6)大汶口文化(7)禪讓制(8)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9)夏歷(10)夏朝滅亡(11)商朝建立(12)青銅器(13)甲骨文(14)牧野之戰(zhàn)(15)商朝滅亡(16)西周建立(17)禮樂制度(18)宗法制度(19)周平王東遷(20)春秋五霸(21)戰(zhàn)國七雄(22)秦的統(tǒng)一(23)大澤鄉(xiāng)起義(24)秦朝滅亡(25)楚漢戰(zhàn)爭(26)劉邦建立漢朝(27)文景之治(28)張騫出使西域(29)絲綢之路(30)東漢建立(31)光武中興(32)黃巾大起義(33)《周髀算經》(34)《九章算術》(35)《神農本草經》(36)《黃帝內經》(37)造紙術38)蔡候紙(39)秦始皇兵馬俑(40)官渡之戰(zhàn)(41)赤壁之戰(zhàn)(42)司馬炎建立西晉(43)司馬睿建立東晉(44)五胡十六國(45)淝水之戰(zhàn)(46)南朝(47)北朝(48)北魏孝文帝改革(49)圓周率(50)大明歷(51)《齊民要術》(52)《水經注》(53)莫高窟(54)云崗石窟(55)龍門石窟(56)曹不興(57)王羲之(58)魏碑(59)楊堅建立隋朝(60)隋煬帝(61)唐太宗(62)“貞觀之治”(63)武則天(64)唐玄宗(65)“開元盛世”(66)“安史之亂”(67)黃巢起義(68)朱溫廢唐(69)趙州橋(70)南禪寺(71)佛光寺(72)《諸病源侯論》(73)“藥王”孫思邈(74)《唐新本草》(75)“昭陵六駿”(76)顏真卿(77)柳公權(78)張旭(79)懷素(80)五代十國(81)耶律阿保機(82)陳橋兵變(83)元昊84)女真族(85)北宋滅亡(86)南宋建立(87)“紹興和議”(88)成吉思汗(89)忽必烈(90)行省制度(91)活字印刷術(92)《夢溪筆談》(93)水運儀像臺(94)《授時歷》(95)明朝的建立(96)明成祖(97)努爾哈赤(98)大清建立(99)李自成農民起義(100)清軍入關(101)《本草綱目》(102)《農政全書》(103)《天工開物》(104)《徐霞客游記》(105)故宮(106)林則徐(107)虎門銷煙(108)鴉片戰(zhàn)爭(109)《中英南京條約》(110)洪秀全(111)金田起義(121)《天朝田畝制度》(122)曾國藩(123)左宗棠(124)李鴻章(125)張之洞(126)洋務運動的口號(127)鄧世昌(128)丁汝昌(129)威海衛(wèi)戰(zhàn)役(130)《馬關條約》內容(131)維新運動(132)康有為(133)梁啟超(134)譚嗣同(135)“公車上書”(136)“戊戌六君子”(137)義和團(138)朱紅燈(139)平原大捷(140)八國聯(lián)軍(141)《辛丑條約》(142)同盟會(143)孫中山(144)三民主義(145)辛亥革命(146)中華民國(147)清朝滅亡(148)袁世凱(149)二次革命(150)宋教仁(151)黃興(152)袁世凱復辟帝制(153)護國運動(154)直系(155)皖系(156)奉系(157)新文化運動(158)《青年雜志》(159)新文化運動的口號(160)五四運動(161)共產主義小組(162)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63)陳獨秀(164)中共三大(165)國民黨“一大”(166)新三民主義(167)北伐戰(zhàn)爭(168)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169)汪精衛(wèi)“七一五”反共政變(170)南昌起義(171)八七會議(172)秋收起義(173)井岡山根據(jù)地(174)蘇維埃共和國(175)長征(176)“九·一八”事變(177)“偽滿洲國”(178)西安事變(179)“七七事變”(180)八路軍(181)新四軍(182)葉挺、皖南事變(183)平型關大捷184)南京大屠殺(185)重慶談判;《雙十協(xié)定》(186)遼沈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平津戰(zhàn)役(187)國民黨統(tǒng)治覆滅(188)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89)《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190)抗美援朝戰(zhàn)爭(191)鎮(zhèn)壓反革命(192)《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3)三大改造(194)“一五”計劃(195)中共八大(196)《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197)《五一六通知》(198)“九一三”事件(199)尼克松訪華(200)《中美聯(lián)合公報》(201)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202)毛澤東三個世界劃分理論(203)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204)唐山大地震(205)“天安門事件”(206)粉碎“四人邦”(207)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208)中共十二大(209)香港回歸祖國;澳門回歸祖國(210)汶川大地震(211)第二十九屆奧運會(212)兩岸“三通”

理解部分(1)西周禮樂制度和宗法制度對中國社會的影響(2)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休養(yǎng)生息政策(3)造紙術對人類文明的影響(4)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北方民族大融合(5)“貞觀之治”局面的出現(xiàn);“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衰(6)元朝行省制度對后世的影響(7)明朝中央集權統(tǒng)治的加強(8)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9)太平天國和歷代農民起義的異同(10)洋務運動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影響(11)《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影響(12)維新時代的思想文化對后世的影響(13)《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影響(14)辛亥革命時期孫中山三民主義的主要內容(15)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地位(16)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7)第一次國共合作形成及意義(18)南昌起義的影響(19)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意義;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意義(20)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21)社會主義社會建立初期國內主要矛盾(22)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鄧小平“一國兩治”

第四章 世界歷史基本常識

1.考核知識點(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現(xiàn)當代史)2.考核要求

識記部分(1)世界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埃及(2)四大文明古國(3)古巴比倫王國(4)居魯士、大流士、雅利安人、阿育王(5)印度“種姓”制度、阿拉伯數(shù)字、邁錫尼文明(6)《伊利亞特》、《奧德賽》(7)議事會、人民大會(8)斯巴達國家、雅典國家、亞歷山大帝國(9)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畢達哥拉斯、阿那克薩哥拉、阿基米德、阿里斯托庫、厄拉托斯提尼、屋大維(10)斯巴達克起義(11)基督教(12)西羅馬帝國滅亡、羅馬法(13)阿庇亞大道(14)克洛維、查理曼、“神圣羅馬帝國”、英吉利王國(15)日本統(tǒng)一、“大化革新”(16)穆罕默德、伊斯蘭教、《古蘭經》(17)拉齊斯、《醫(yī)典》、穆罕默德·伊本·穆薩、奧斯曼(18)十字軍東征(19)文藝復興(20)圈地運動、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導火線、克倫威爾獨裁統(tǒng)治、光榮革命、《權力法案》、君主立憲制(21)英國工業(yè)革命前提條件、瓦特、富爾敦、史蒂芬孫(22)美國獨立戰(zhàn)爭原因、來克星頓槍聲、喬治·華盛頓、《獨立宣言》、美利堅合眾國獨立、美國內戰(zhàn)、林肯、《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23)法國三個等級、三級會議、《人權宣言》、霧月政變、七月革命(24)莫斯科公國、伊凡四世擴張、亞歷山大二世改革、沙皇俄國擴張(25)共產主義者同盟、《共產黨宣言》、第一國際、巴黎公社(26)明治維新的內容、明治維新的影響(27)俾斯麥、威廉一世統(tǒng)一、加富爾、加里波第(28)薩拉熱窩事件、凡爾登戰(zhàn)役、彼得格勒起義(29)十月革命(30)《凡爾賽和約》(31)共產國際(32)第一次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33)新經濟政策、蘇聯(lián)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34)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太平洋戰(zhàn)爭、世界反法西斯聯(lián)盟(35)開羅會議、《開羅宣言》、德黑蘭會議、諾曼底登陸、雅爾塔會議、波斯坦會議、《波斯坦公告》、德國投降、日本投降(36)聯(lián)合國(37)《北大西洋公約》、《華沙條約》、美蘇爭霸(38)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39)海灣戰(zhàn)爭、科索沃戰(zhàn)爭(40)亞洲金融風暴(41)美國“9·11”事件(42)阿富汗戰(zhàn)爭、伊拉克戰(zhàn)爭、利比亞戰(zhàn)爭

理解部分(1)古希臘羅馬的文化影響(2)伊斯蘭教的影響(3)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4)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5)英國工業(yè)革命的影響(6)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影響(7)法國革命的意義(8)《共產黨宣言》發(fā)表的意義(9)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10)海灣戰(zhàn)爭的影響;美國“9·11”事件的影響

第五章 寫作

1.考核知識點<常見公文(通知與通報、決定與批復、請示與報告、函與會議紀要)學術論文 教師教案>2.考核要求

識記部分(1)通知的概念(2)通知的特點(3)通知的文體結構(4)通報的概念(5)通報的特點(6)通報的文體結構(7)決定的概念(8)決定的特點(9)決定的文體結構(10)批復的概念(11)批復的特點(12)批復的文體結構(13)請示的概念(14)請示的特點(15)請示的文體結構(16)報告的概念(17)報告的特點(18)報告的文體結構(19)函的概念(20)函的特點(21)函的文體結構(22)會議紀要的概念(23)會議紀要的特點(24)會議紀要的文體結構(25)學術論文的涵義(26)學術論文的特點(27)學術論文的基本格式(28)學術論文的結構(29)教案的涵義(30)教案的作用(31)教案的編寫原則(32)教案的編寫內容

理解部分(1)通知與通報特點異同(2)通知與通報文體結構異同(3)決定與批復的文體結構區(qū)別(4)批復的撰寫要求(5)比較請示與報告文體結構區(qū)別(6)報告的種類:工作報告、總結報告、調查報告(7)比較函與會議紀要的文體結構異同(8)學術論文的特點:學術性、科學性、理論性、獨創(chuàng)性、規(guī)范性、易讀性(9)學術論文的分類標準:按研究的學科、按研究的內容、按寫作目的(10)論文前置部分內容:題目、署名、摘要、關鍵詞(11)論文主體部分:引言、正文、結論、引文、注釋、參考文獻(12)論文的邏輯結構:開頭、中間、結尾(13)論文的基本邏輯形式:序論、本論、結論(14)論文開頭可出現(xiàn)的四種不同側重點(15)論文結尾的可出現(xiàn)的四種不聽側重點(16)論文段落要求(17)論文層次強化的方法(18)教案與教學活動的關系(19)教案編寫應遵循的原則:科學性、創(chuàng)新性、差異性、藝術性、操作性、變化性(20)教案編寫的步驟

第四編 自然科技常識與環(huán)境保護 第一章 自然與高科技常識

1.考核知識點(天文地理 生物化學 數(shù)學物理 計算機與智能技術 信息與通信技術 生命科學與能源科學技術 新材料科學與先進制造技術 現(xiàn)代交通與航空航天技術 科技豐碑人物

2.考核要求

識記部分(1)熱帶氣旋的概念(2)沙塵暴的概念(3)寒潮的含義(4)大氣壓的含義(5)泥石流的概念(6)洪水的概念(7)火山的含義(8)地震的含義、地震的類型及劃分標準(9)海嘯的含義(10)能源的概念(11)太陽能的含義(12)微生物、細菌的概念(13)新陳代謝、同化作用、異化作用的含義(14)食物鏈的含義(15)化學變化的定義(16)化合物的定義、分類(17)有機化合物的定義(18)無機化合物的定義(19)糖類的定義(20)糖類主要代表物質:葡萄糖、蔗糖、淀粉、纖維素(21)蛋白質的定義、蛋白質的變性反應(22)石油的基本組成(23)酸的定義(24)堿的定義(25)鹽的定義(26)電解質的定義(27)鹽類的水解(28)溶解度的定義(29)勾股定理的內容(30)平均數(shù)的含義(31)算術的含義(32)最優(yōu)化問題(33)物理學:物理學研究對象;物理變化;能量守恒定律;國際單位制(34)力學:力學的研究對象;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35)電學:電荷間的相互作用;電流;電壓;電阻;生活用電(36)電磁學:磁極間的相互作用;電磁感應現(xiàn)象(37)光學:紫外線;紅外線(38)軟件、程序、文檔概念(39)計算機病毒定義、分類(40)防火墻定義(41)局域網的定義、功能及組成(42)因特網定義及特點(43)萬維網(www)概念(44)互聯(lián)網概念(45)電子商務的定義、特征(46)電子貨幣的定義、特點(47)電子政務的定義(48)智能機器人的定義及作用(49)智慧家居的定義(50)智慧大廈的定義、組成(51)數(shù)字水印的定義、特點(52)數(shù)字指紋的定義、作用(53)藍牙技術的定義、特點(54)ip電話的定義、特點(55)全球定位系統(tǒng)的作用、主要組成部分(56)基因和基因組的概念(57)染色體的含義(58)轉基因食品、干細胞的概念(59)基因工程、試管嬰兒、生物克隆技術的含義及其研究進展(60)生物科學的進展,如生物的遺傳基因規(guī)律、dna的雙螺旋結構、克隆羊等(61)能源的概念(62)太陽能的含義(63)材料:材料分類;新材料及其特點(64)納米:納米及納米技術;納米材料(65)激光加工及特點;激光存儲技術及特點(66)高速公路的定義、分級(67)高速鐵路的定義(68)高速列車的定義(69)動車組的定義、組成(70)通用飛機的定義、用途(71)大飛機的的定義(72)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定義、可進行人造地球衛(wèi)星發(fā)射的國家(73)宇宙飛船的定義(74)畢升的主要發(fā)明75)蔡倫的主要發(fā)明76)李時珍的主要著作77)華羅庚的主要研究領域(78)李四光創(chuàng)立的地質力學的重要意義(79)祖沖之在數(shù)學上的主要貢獻(80)愛迪生的主要發(fā)明(81)伏特的主要發(fā)明(82)法拉第的主要發(fā)現(xiàn)(83)歐幾里得的主要著作(84)阿基米德的主要著作(85)哥白尼的科學貢獻86)伽利略科學實驗的意義

理解部分(1)龍卷風的特點(2)龍卷風與熱帶氣旋的區(qū)別3)寒潮的形成4)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區(qū)別5)季風氣候與大陸性氣候的區(qū)別6)地球的形成,地球大氣的組成,地球的運動方式及其地理意義7)泥石流的特征,我國泥石流的分布(8)洪水對人類的影響9)火山噴發(fā)的影響,地球上的兩個最大的火山活動帶10)海嘯的危害(11)生物與細菌的基本特性,生物界組成,微生物的存在,細菌的應用(12)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的區(qū)別(13)食物鏈的組成(14)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主要以糖類、淀粉、蛋白質為主)及其功能(15)化學變化的判斷(16)淀粉的產生、主要功能及其在常見主要糧食作物中的含量(17)蛋白質的存在、生命作用;(18)石油性狀(物理、化學性質),石油的形成(19)酸的基本性質;堿的基本性質20)理解酸、堿、鹽三者的相互聯(lián)系(21)強電解質、弱電解質;食鹽的組成(22)影響溶解度的主要因素;(23)氣體溶解度與固體溶解度的區(qū)別(24)糖類物質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25)蛋白質變性反應的應用(高溫滅菌,牛奶解重金屬離子中毒等)(26)理解作為戰(zhàn)略資源,石油的在化工、能源、醫(yī)藥等方面的重要用途(27)溶液ph值---氫離子濃度的表示方法及其簡單計算28)電離方程式(29)強酸、弱酸及強堿、弱堿的判斷30)中和反應的含義及其實質31)離子反應方程式(32)可溶性鹽溶液的導電性原理(33)溶質、溶劑、溶液、懸濁液、膠體、飽和溶液的含義(34)有關溶解度的基本計算(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物質的量濃度)(35)從海水中提純食鹽的基本原理(36)代數(shù)與算術的區(qū)別(37)平面幾何以及平面幾何的基本公理(38)立體幾何以及立體幾何的基本公理(39)解析幾何以及創(chuàng)立解析幾何的意義(40)力學:物體的平衡;物體運動與所受力的關系;萬有引力定律(41)電學:電路及其連接;歐姆定律;電功;電功率(42)光學: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43)軟件的作用(44)文檔的作用(45)計算機病毒傳播方式、危害性(46)防火墻的作用、對信息安全監(jiān)視和防衛(wèi)所用的基本方法(47)互聯(lián)網、因特網、萬維網三者的關系(48)電子商務的分類(49)電子政務的作用(50)智能機器人的三大要素(51)數(shù)字水印的作用(52)ip電話的簡單工作原理(53)dna的結構與功能(54)基因和染色體的組成特點及區(qū)別(55)人類染色體的組型及人類基因組的組成(56)dna重組技術及克隆技術的應用(57)干細胞的類型及其區(qū)別(58)能源的分類(59)太陽能的直接利用方式及基本原理,太陽能的間接利用方式及基本原理,我國風力發(fā)電的開發(fā)利用條件(60)地熱能的特點、形成、分布,我國地熱資源的特點(61)氫能(62)高速鐵路的時速要求(63)高速列車的發(fā)展64)中國動車的發(fā)展(65)中國通用飛機的發(fā)展(66)大飛機的發(fā)展(67)應用衛(wèi)星的作用68)宇宙飛船的構型(69)錢學森對我國航天事業(yè)的主要貢獻(70)袁隆平主要從事的工作及他的工作意義(71)王選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意義(72)牛頓對科學的主要貢獻以及他的著作對物理學的重大意義(73)愛因斯坦及建立相對論的意義(74)富蘭克林的主要發(fā)現(xiàn)和主要發(fā)明

第二章 環(huán)境保護 1.考核知識點(環(huán)境與環(huán)境問題 環(huán)境保護)2.考核要求

識記部分(1)環(huán)境的概念、環(huán)境的分類(2)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3)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的含義(4)生物圈的含義5)生物多樣性的含義6)瀕危物種的含義7)草原的含義(8)臭氧與臭氧層的含義及其變化(9)環(huán)境污染、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噪聲污染、電磁輻射污染、光污染等的含義及成因10)水土流失的含義及成因(11)溫室效應的含義及成因(12)地球變暖的原因(13)酸雨的含義及成因(14)土地荒漠化的含義及成因(15)綠色消費的含義和特征(16)綠色食品的含義及標識(17)清潔生產的定義(18)世界環(huán)境日

理解部分(1)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的區(qū)別(2)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及分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3)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的特點,影響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的因素(4)森林,森林生物群落的特點、作用,地球森林植被發(fā)展狀況(5)生物圈的組成、特點,生物圈存在的基本條件,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6)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及其保護意義(7)瀕危物種的保護意義及保護途徑(8)世界草原的分布及利用狀況(9)草原與草甸的區(qū)別(10)土地荒漠化的危害(11)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四種負效應及其原因(12)人與生物圈計劃的含義及實施(13)生物圈保護區(qū)的概念及特點(14)聯(lián)合國人類環(huán)境會議的主要內容15)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定義及相關文件

第五編 事業(yè)單位概況和陜西省省情 第一章 事業(yè)單位概況

1.考核知識點(事業(yè)單位的概念、特點和作用 我國事業(yè)單位改革概況 事業(yè)單位改革的意義與目的以及改革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 事業(yè)單位聘用制度 事業(yè)單位崗位設置制度 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考核制度)2.考核要求

識記部分(1)事業(yè)單位的概念;事業(yè)單位的功能特征和活動特征(2)我國事業(yè)單位改革概況(尤其注意教育事業(yè)單位改革);事業(yè)單位改革的基本原則

3)事業(yè)單位聘用制度的概念;解聘辭聘制度的概念;事業(yè)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制度的概念;事業(yè)單位崗位設置的原則和類別;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考核的內容、考核等次和考核標準

理解部分(1)事業(yè)單位的作用:物質文明建設的基礎,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力量,生產發(fā)展和人民生活的保障(2)事業(yè)單位改革的意義和目的;衡量事業(yè)單位改革成敗的標準(3)事業(yè)單位改革的主要內容:分類推進事業(yè)單位機構改革,深化事業(yè)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事業(yè)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事業(yè)單位社會保障體系(4)事業(yè)單位全面推行聘用制度的意義;解聘與辭聘的區(qū)別;事業(yè)單位建立選人用人實行公開招聘和考試制度的意義(5)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聘用的基本程序;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考核目的、方法、程序和考核結果的使用

第二章 陜西省省情

1.考核知識點(陜西省自然概況 陜西省工業(yè)和農業(yè)、交通、人口與民族 陜西歷史文化的發(fā)展 陜西行政區(qū)劃的歷史演變 當前陜西省行政區(qū)劃 陜西現(xiàn)代文學藝術 陜西省十市一區(qū)的自然概況、歷史發(fā)展與經濟狀況 陜西省十市一區(qū)的自然資源與旅游資源 陜西省十市一區(qū)的行政區(qū)劃與人口、交通 陜西省中小學學校的概況 陜西省“兩基”攻堅任務完成情況 陜西省中小學學校素質教育與課程改革百縣行活動 陜西開展“教育強縣(市、區(qū))”活動 陜西實施促進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措施 陜西省“兩基”攻堅任務完成情況

2.考核要求

識記部分(1)陜西省地理位置;陜西省地形地貌;陜西省主要山脈與河流(2)陜西省氣候特征;陜西省環(huán)境狀況;陜西省自然資源與旅游資源3)陜西省的工業(yè)與農業(yè);陜西省的交通、人口與民族4)陜、秦、三秦稱謂的由來;陜西歷史文化的發(fā)展線索;陜西行政區(qū)劃的歷史演變;當前陜西省行政區(qū)劃;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原點所在地(5)陜西省中小學學校的概況;陜西省“兩基”攻堅任務完成情況

理解部分(1)陜西是中華文明發(fā)祥地;陜西自古帝王都;陜西是天然歷史博物館;陜西是革命的圣地;陜西文化積淀深厚;陜西的特色鮮明民俗文化;陜西民間藝術的內容與特點2)陜西省十市一區(qū)的自然概況、歷史發(fā)展與經濟概況;十市一區(qū)的自然資源與旅游資源;陜西省十市一區(qū)的行政區(qū)劃與人口、交通(3)陜西省中小學學校素質教育與課程改革百縣行活動;陜西開展“教育強縣(市、區(qū))”活動;陜西實施促進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措施

三、推薦學習的教材

陜西省公開招聘教師專用教材編寫組《陜西省公開招聘教師基礎知識專用教材—綜合知識(2012版)》西北大學出版社,2012年。

關于考核內容與命題考試的說明

一、關于考核要求和內容的說明

為了使考試內容具體化和考試要求標準化,本大綱在列出考試內容的基礎上,規(guī)定了考試的主要范圍及其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目的是為了使應試人員能夠把握考試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更加有目的地系統(tǒng)學習有關教材;同時,也使考試命題的范圍更加明確,以便更準確的設計試題的知識能力和難易度。

本大綱在三個學段考核的基本內容中,按識記與理解、分析與應用兩個層次規(guī)定了應試人員應達到的能力發(fā)展要求。兩個能力層次是遞進的等級關系,其涵義是:

識記與理解:要求熟知各部分內容中的有關名詞、概念、原理和知識的涵義,并能正確認知和表述。識記是初級層次的要求。要求考生在識記的基礎上,能較全面地領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內涵,把握有關概念、原理、方法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理解是較高層次的要求。

分析與應用: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能運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與解決有關理論和實際問題。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運用,可分為簡單運用和綜合運用兩級具體要求。簡單運用,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所學過的一兩個知識點分析和解決簡單的問題;綜合運用,要求在簡單運用的基礎上,運用所學過的多個知識點綜合分析和解決比較復雜的問題。應用是最高層次的要求。

二、關于命題考試的說明

(一)本次基礎知識筆試分為“專業(yè)科目”和“綜合知識”兩個科目,每個科目考試時間為120分鐘。其中,“專業(yè)科目”考試按中學教師(含職業(yè)高中學段)、小學教師、幼兒園教師三個學段組織命題,考核要求分為識記與理解、分析與應用;“綜合知識”考試不分學段組織命題,考核要求只分為識記與理解。

(二)各學段的基礎知識與能力的命題考試,將根據(jù)本學段大綱所規(guī)定的考核范圍、考核要求和考核內容進行,試題覆蓋到各范圍的內容,并適當突出主要內容,以體現(xiàn)本學科內容的重點。

(二)“專業(yè)科目”試題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分數(shù)比例,一般為識記與理解占50%,分析與應用占50%,在內容上側重對學科實踐能力的測試。“綜合知識”試題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分數(shù)比例,一般為識記占50%,理解占50%,在內容上側重對綜合知識理解能力的測試。

(三)本考試試卷采用的題型一般有單項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教學設計題等。

教育知識與能力材料分析題必背 教育知識與能力材料分析題重點篇四

(一)國內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熟背):

戰(zhàn)國末年的《學記》是世界上第一部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鬃邮鞘澜缟系谝粋€提出啟發(fā)式教學的人。蘇格拉底在教育理論上的最大貢獻是“產婆術”。

柏拉圖重視早期教育,是“寓學習于游戲”的最早提倡者。亞里士多德在歷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則。昆體良的《雄辯術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專著。

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是近代第一部系統(tǒng)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他提出了班級授課制。杜威的《民本主義與教育》強調“兒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學”的方法,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教育派”。

裴斯泰洛齊是西方教育史第一個明確提出“教育心理學化”口號的教育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說”和“紳士教育”。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標志規(guī)范教育學的建立。

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本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學著作。楊賢江的《新教育大綱》是我國第一本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學著作。贊可夫的《教學與發(fā)展》提出“以最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達到最理想的發(fā)展水平”。布魯納的《教育過程》的主要思想是結構主義和發(fā)現(xiàn)法的教學方法。蘇霍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其著作被稱為“活的教育學”和“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

(二)教育的產生和發(fā)展:

教育的構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 教育的詞源:“教育”一詞最早見于《孟子.盡心上》。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yǎng)(影響)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說(桑代克)、心理起源說(孟祿)、勞動起源說(凱洛夫)

(三)教育的功能:

教育與人口:

人口對教育的制約與影響:人口數(shù)量影響教育的規(guī)模、結構和質量,維持一定數(shù)量有利于教育發(fā)展,教育可有效調控人口增長;人口質量影響教育質量;人口結構影響教育結構、年齡結構、性別結構、社會結構、就業(yè)結構、地域結構。

教育對人口再生產的作用:教育是使人口結構趨向合理化的重要手段 ;教育改變人口質量,提高民族素質的功能。

社會生產力與教育:

生產力對教育的決定作用:生產力水平決定教育的發(fā)展水平;生產力水平制約著教育結構的變化;生產力水平制約著教育的內容和手段;生產力水平制約著教育的規(guī)模和速度。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教育再生產勞動力;教育再生產科學知識。

政治經濟制度與教育:

政治經濟制度制約教育發(fā)展: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領導權;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受教育權;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目的的性質和思想道德的內容。

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作用:教育為政治經濟制度培養(yǎng)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可以促進民主;教育是一種影響政治經濟的輿論力量。

教育與社會文化:

文化對教育的制約:文化影響教育的價值取向;文化影響教育目的的確立;文化影響教育教學方法的使用 ;文化影響教育內容的選擇。

教育對文化的促進:教育具有篩選、整理、傳遞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傳遞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和創(chuàng)造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選擇提升文化的作用。

(四)教育與人的發(fā)展關系:

個體身心發(fā)展具有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互補性和個別差異性。

個體身心發(fā)展的動因:

內發(fā)論:孟子、高爾頓、霍爾 外鑠論:荀子、洛克、華生

多因素論(輻合論):施太倫

中學生的生理特征:

外形劇烈變化;身體機能巨變;大腦顯著增長;性的發(fā)育與成熟。

影響人身心發(fā)展的因素:

遺傳、環(huán)境、個體主觀能動性、學校教育(主導)。

(五)教育制度:

歐美現(xiàn)代學制的類型:

雙軌制:英國、法國 單軌制:美國 分支制:前蘇聯(lián)

我國現(xiàn)代學制的沿革

舊中國的學制

1902年,頒布未執(zhí)行“壬寅學制”。

1903年,第一個正式實施的現(xiàn)代學制是“癸卯學制”;1905年,清政府廢除科舉,建立新式學校;

1912年,中華民國頒布“壬子奎丑”,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學制;1922年國民政府頒布“壬戌學制”,又稱“新學制”或“六三三學制”。

新中國的學制改革與發(fā)展

1951年,新中國頒布《關于學制改革的決定》 1958年,頒布《關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2010年6月21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020年)》,21世紀第我國第一個教育規(guī)劃綱要。

工作方針:優(yōu)先發(fā)展、育人為本、改革創(chuàng)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

義務教育的特點:

強制性、免費性、普及性

(六)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

宗教本位論:奧古斯丁、托馬斯?阿奎那 社會本位論:柏拉圖、涂爾干、凱興斯泰納、巴格萊個人本位論:盧梭、羅杰斯

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的包含:

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

我國教育的基本精神:

教育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服務; 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

教育目的的實現(xiàn)途徑是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

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

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 是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教育;

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包括觀察法、調查法、歷史法、實驗法和行動研究法等中學課程

(一)課程類型:

按課程組織方式:分科課程、綜合課程、活動課程按學生的學習要求角度劃分:必修課程、選修課程按課程管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 按課程呈現(xiàn)方式:顯性課程、隱性課程

(二)課程理論流派:

學科中心課程論:斯賓塞、赫爾巴特、布魯納 學習者中心課程理論:杜威、奈勒 社會中心課程論:布拉梅爾德

(三)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主要表現(xiàn)為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材。

三維課程目標:認知與技能、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中學教學(超級重要)

(一)教學

教學是教育目的規(guī)范下、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活動。教學的基本任務:

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發(fā)展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體力,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 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

(二)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特殊性表現(xiàn)在:認識對象的間接性;認識的交往性和實踐性; 認識的教育性與發(fā)展性;

有領導的認識;認識方式的簡捷性。

(三)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

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掌握知識與發(fā)展能力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

(四)教學過程的五個階段

激發(fā)學習動機;領會知識;鞏固知識;運用知識;檢查知識

(五)教學原則:

直觀性原則;啟發(fā)性原則;鞏固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

量力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的原則;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

(六)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實驗法;參觀教學法; 探究活動法;情感陶冶法

(七)教學工作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備課(備教材、備學生、備目標);

上課(明確教學目的、正確的教學內容、恰當?shù)慕虒W方法、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和整潔的板書、組織嚴密的教學過程、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課外作業(yè)的布置、指導和批改; 課外輔導;

學生成績的檢查與評定(觀察法、測驗法、調查法、自我評價法)。

(八)教學組織形式:

班級授課制、道爾頓制、設計教學法、分組教學、特朗普制

中學生學習心理

(一)感覺

感覺的特性:感覺適應、感覺后像、感覺對比、感覺的相互補償、聯(lián)覺

(二)知覺

知覺的特性:理解性、選擇性、整體性、恒常性

(三)注意

注意分為:無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品質包:注意的廣度、注意的穩(wěn)定性、注意的轉移、注意的分配

(四)記憶

記憶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 遺忘的規(guī)律:先快后慢(艾賓浩斯曲線)

遺忘的理論:衰退說、干擾說、壓抑說、同化說 影響遺忘進程的因素:

學習者的需要和興趣; 材料的意義、性質和數(shù)量;

學習程度、材料序列對遺忘的影響

知識的保持:

深度加工記憶材料;進行組塊化編碼; 有效運用記憶術;合理進行復習

(五)思維

思維的種類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特征 :

按照思維憑借物來分:動作思維、形象思維、抽象思維; 按照思維的指向性來分:聚合思維、發(fā)散思維 ; 根據(jù)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程度來分:常規(guī)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

皮亞杰認知發(fā)展階段論 :

感知運動階段:0-2歲; 主要是感覺的動作的分化 前運算階段:2-7歲; 自我中心,單向思維,思維不可逆。

具體運算階段:7-11歲; 主要特征:守恒概念的出現(xiàn)。另一特征:去自我為中心主義

形式運算階段:11-16歲; 特征:認識命題之間的關系;進行假設--演繹推理;具有抽象邏輯思維;思維具有可逆性、補償性和靈活性

(六)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的理論:

成就動機理論:麥克里蘭、阿特金森 成敗歸因理論:韋納 自我效能感理論:班杜拉

學習動機的激發(fā):

創(chuàng)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fā)式教學; 根據(jù)作業(yè)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xù)努力; 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

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

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是學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設置榜樣;設置具體目標及到達目標的方法; 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利用原有動機的遷移,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 主要學生的歸因傾向。

(七)學習遷移

遷移的分類:

按遷移的結果:正遷移和負遷移 按遷移的方向:順向遷移和逆向遷移 按遷移的內容:一般遷移和具體遷移

按遷移的抽象和概括水平:水平遷移和垂直遷移

學習遷移的理論

形式訓練說:沃爾夫

相同要素說:桑代克、伍德沃斯 概括化理論:賈德 關系轉換論:苛勒

有效促進學習遷移的措施:

精選教材;合理編排教學內容; 合理安排教學程序;

教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

(八)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的分類

認知策略(復述策略、精細加工策略、組織策略);元認知策略(計劃策略、監(jiān)控策略、調節(jié)策略);

資源管理策略:(時間管理策略、環(huán)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資源利用策略)。

(九)學習理論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桑代克的聯(lián)結主義理論:聯(lián)結-試誤說;學習規(guī)律 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獲得與消退;泛化與分化華生的行為主義觀點

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強化:正強化和負強化;消退;懲罰。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觀察學習;學習過程;強化

認知學習理論

苛勒的“完形—頓悟”說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論 奧蘇貝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論 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馬斯洛、羅杰斯(學習觀、教育觀、以人為本的基本教學模式)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皮亞杰(知識觀、學生觀、學習觀)

教育知識與能力材料分析題必背 教育知識與能力材料分析題重點篇五

1、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我熱愛我的工作,注意在學習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但是,我真的感覺學生有的時候實在是太吵鬧了。

作為教師,面對課堂吵鬧現(xiàn)象應有的基本態(tài)度:課堂確實需要紀律,但課堂氣氛更加重要。課堂紀律要有助于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符合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特點,容納兒童的不同個性。學生的動作與聲音(言為心聲)是學生成長的一部分,學校應適應學生的發(fā)展,允許學生比較自由地參與。動作和語言是兒童情緒、情感的伴隨物,在激烈的討論中兒童可以表達自己內心的喜悅、憤怒、遺憾和沮喪。教師要與學生分享這種情感。

常規(guī)做法:不追求課堂的絕對安靜,保持稍稍的喧鬧。改變課堂的權威結構和主體定位,即由教師作為權威的主體和偏向于教師的權威結構向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師生民主平等的權威結構轉變。

2、“科學因人的生活需要而登上教育的舞臺,并獲得發(fā)展,甚至使傳統(tǒng)的人文學科教育都失去了往昔的輝煌。但科學教育自產生之日起也潛隱著遺忘生活世界的可能性。”摘引自集美大學劉德華的《科學教育對學生個體生活世界的超越與回歸》。(i)生活世界教育是感性的、自發(fā)的、混雜的;生活世界教育是本體性的、價值性和意義性的;生活世界教育是實然的、領域的和表象的。

(2)科學世界教育是理性化的教育;科學世界教育是結構化的教育;科學世界的教育是技術化的教育:科學世界教育是課題化的教育。

(3)生活世界的教育是科學世界教育的前提和基礎;科學世界教育來源于生活世界教育,它是對生活世界教育的提煉和升華。

3、著名哲學家黑格爾當年從神學院畢業(yè)的時候。他的老師給他寫過一則評語:黑格爾,健康狀態(tài)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辭令,沉默寡言。天賦高,判斷力健

黑格爾老師的評語,以比較藝術的方式,讓學生知道其缺點與不足。這樣有利于學生的進步。評語以平靜的語氣,從寫給學生看,寫出“這個人”的核心特質,賦予“這個人”新起點等三個層次,力求寫出“這個人”來。

給學生寫評語應運用發(fā)展的眼光,通過鼓勵的方式與學生交流.對學生的發(fā)展和所

取得的成績表示認同,使學生形成健康的目的和正確認識自我。以更好地把握自己未來的發(fā)展。

4、課上馬老師給大家講“波伊爾定律”。他說具有恒定質量和溫度的氣體,其壓力與體積成反比。小剛自己嘗試了幾次。也搞明白了“波伊爾定律”。

(1)以上教學案例充分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2)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個別差異出發(fā),有的放矢地進行傳授知識和發(fā)展智力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的原則是教師為主導和學生為主體,依據(jù)我國現(xiàn)階段教育目的、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個體差異性和我國成功教育經驗總結而提出的。

貫徹此原則的基本要求是:一方面了解學生的實際和個別差異。為因材施教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運用多種方式教學,適應學生個別差異,培養(yǎng)學生的特長。(3)在以上案例中老師知道小妮空間想象力很強,并且知道小剛一向身體靈活,運動能力強.這充分說明老師了解學生的實際和個別差異,為后面因材施教奠定了基礎。對于小妮,老師對他說:“你可以想象。你有個氣球,你雙手使勁壓氣球,氣球體積變小了,這時壓力變大了?!毙∧莺芸炀兔靼琢??!皩?,體積再小,壓力會更大,甚至還會爆了呢?!倍鴮τ谛?,他對小剛說:“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氣,別讓氣體漏出,然后用手壓住一側面頰,嘴里的氣體體積變小了,你會感到壓力變大,把另側面頰變得硬邦邦,當你把手松開,口腔空間變大,壓力小了,面頰也軟了”。這也體現(xiàn)了運用多種方式教學,適應學生個別差異,培養(yǎng)學生的特長。

5、下面是甲、乙兩位老師對《阿q正傳》一課的教學處理,讀后請寫一段比較性評析。

甲:教師安排7節(jié)課,第一節(jié)課介紹魯迅及其作品,介紹寫作背景

乙:教師安排4節(jié)課。第一節(jié)課指導學生自讀全文.并就自己體會最深的一點寫出百字短

(1)從特點看。甲教師的教學處理是一種傳統(tǒng)的教學處理方法,受前蘇聯(lián)教育家凱洛夫的教學過程五環(huán)節(jié)及前蘇聯(lián)文學課教學過程的影響較大,教師努力從字、詞、句,講到語法、修辭、人物、寫作方法等等,特別突出課堂教學的知識性。乙教師的處

理具有較大的創(chuàng)新性,是新課程改革中產生的體驗型教學,它綜合了活動課、討論課、研究課等多種課型,形式活潑,不拘一格,不追求知識的完整,注重學生在動手中體驗感悟。

(2)從語文教育學的有關理論來看,雖然這兩種教學處理具有共同的優(yōu)點,例如目的性明確、教學環(huán)節(jié)清楚、教師主導作用明顯、緊扣教材。但相比之下,乙教師的處理要優(yōu)于甲教師的處理。理由主要有五個:①甲教師的處理過程機械,形式單一,不但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乙教師的處理則形式靈活,豐富多變,因此,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

②甲教師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知識傳授者,因此,注重對課文內容的分析,結果把課文搞得支離破碎;乙教師則將自己的角色定位予引導者。達到了“導而弗牽”的要求。通過活動的設計,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夠充分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

③甲教師只注重知性(理性)知識分析傳授,學生接受性差,即使接受了。也不可能達到內化的程度;乙教師則注重對學生感性或直覺的培養(yǎng),通過感性的認識活動,幫助學生豐富情感,獲得對對象的完整的認識和深刻的體驗。

④甲教師的處理,只將課堂教學停留在書本中,只要求學生帶耳朵聽講。導致學生眼界狹窄,能力匱乏;乙教師則將教學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促使學生自己去研究判斷,組織協(xié)調,不但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而且也拓寬了學生的學習天地。提高了學生的多種能力。

⑤甲教師的教學處理缺乏師生溝通的基礎,乙教師的處理則能強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和情感融合。

6、某中學初二(3)班是全校有名的亂班,上課紀律混亂,打架成風。班上有一名“在野學生領袖”,喜好《水滸》人物打抱不平,常?!盀榕笥褍衫卟宓丁?。打架時,只要他一揮手,其他人就蜂擁而上。班上正氣不能抬頭,班干部顯得軟弱無力,全班同學的學習成績逐步下降。(1)培養(yǎng)優(yōu)良班集體的方法: ①確立共同的奮斗目標;

②選擇和培養(yǎng)班干部,形成班級骨干力量; ③培養(yǎng)良好的班風,形成健康向上的集體輿論:

④堅持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教育活動。

(2)教育轉化“在野學生領袖”的方法: ①嚴格要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約之以規(guī);

②利用其特長為班集體做好事,爭榮譽: ③將“在野學生領袖”轉化為“正式學生領袖”。

7、“差生”的成績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員,我也曾努力過,刻苦過,但最后卻被一盆盆冷水澆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語考試來說吧,我 分析此課程評價存在哪些主要問題?(1)評價功能失調,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忽視改進、激勵、發(fā)展的功能,表現(xiàn)在學生身上就是學生只關心考試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幾名.而很少關心考試中反映出來的自身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2)過分關注活動的結果(如學生成績、教師業(yè)績、學校升學率等)。忽視被評價者在活動的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和努力程度,忽視對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的評價,忽視對教育活動發(fā)展、變化過程的動態(tài)評價。(3)評價主體單一,基本上沒有形成學生、教師管理者、教育專家、家長等多主體共同積極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模式,忽視了評價主體多元、多向的價值,尤其忽視自我評價的價值。

(4)評價標準機械、單一,過于強調共性和一般趨勢,忽略了學生、教師、學校的個性發(fā)展和個體間的差異性。

(5)評價內容片面,過于注重學業(yè)成績,缺乏有效的評價工具和方法。

(6)評價方法單調,過于注重傳統(tǒng)的紙筆測驗。對體現(xiàn)新的評價理念的質性評價方法不夠重視。

(7)忽視對評價結果的反映和認同,使評價的激勵、調控、發(fā)展功能得不到充分發(fā)揮。(8)評價對象基本處于被動地被檢查、被評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護,對評價往往持一種冷漠、應付、對立、討厭、拒斥或者害怕、恐懼、逃避的態(tài)度,甚至出現(xiàn)欺騙、弄虛作假的行為。

8、一個爸爸很關注兒子的學習情況和班級里學習環(huán)境情況。于是一次他問兒子:“你們班上自習課的時候有多少人?”兒子說:“老師在的時候有45人?!庇谑前职钟謫枺骸袄蠋煵辉诘臅r候有多少人。”兒子回答:“一個人也沒有。” 問題:

(1)從“兒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該班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主動性.班級學習風氣不濃厚。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中勢必不能安心學習,從而影響學生知識的獲得。這不僅不利于學生基本知識與基本能力的獲得,也不利于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形成,不利于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

(2)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應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人手。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規(guī)范班級制度,加強對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此外,注重班干部的培養(yǎng)及其模范作用的發(fā)揮。

9、一位物理老師在課堂上問學生:“把一塊鐵塊和一塊木塊放在水里,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學生回答:“鐵塊下去,木塊浮在水面上?!薄盀槭裁茨?”“因為鐵重?!薄岸撹F制的巨輪也很重,為什么卻浮在水面上呢?”這一問,學生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開始積極地思考,之后,教師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

(1)這一教學實例體現(xiàn)了啟發(fā)性教學原則。(2)啟發(fā)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啟發(fā)性教學原則的貫徹要求: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②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③讓學生動手,培養(yǎng)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④發(fā)揚教學民主。

10、有一位教師說:孩子是在犯錯誤中成長起來的。

首先。弄清楚學生犯錯誤的原因。在未弄清楚原因之前,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一頓或指責一番。這既無濟于問題的解決。學生也不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而改正錯誤。

學生犯錯誤的原因是極其復雜的,如不仔細調查了解往往會被一些表面現(xiàn)象所遮掩,找不到真正的原因,而作出錯誤處理。學生犯錯誤大致有如下幾種原因:第一,缺乏經驗而犯錯誤。由于學生年紀輕,知識淺,特別是缺乏經驗往往導致犯錯誤。這就要求教師事前盡可能教給他們做某一件事的一些簡單方法,或者在旁加以指導,這樣,就可能避免錯誤的出現(xiàn)。第二,由于好奇心而犯了錯誤。孩子都有強烈的好奇心,這本來是件好事??墒且餐捎?/p>

好奇心而犯錯誤。第三,是非觀念薄弱導致了犯錯誤。由于他們道德評價能力很低,對什么是好,什么是壞,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等等分辨不清,把壞的當好的,把丑的當美的,結果犯了錯誤。第四,別人促成了犯錯誤。這是指孩子本不會犯錯誤,在別人促成下犯了錯誤。第五,外界不良誘因。在壞人、壞事等外界不良誘因下犯了錯誤。

學生犯錯誤的原因是比較復雜的,因此,只有弄清犯錯誤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進行教育才會收到應有的效果。

(1)學生犯了錯誤后,教師要心平氣和地與學生一道找原因,啟發(fā)他們勇于講清事實,承認錯誤。當他們承認錯誤后,就應該原諒他,給予改正的機會。

(2)學生犯了錯誤,只要有一點點改正,即使改得不徹底,教師也應給予鼓勵。(3)學生犯了錯誤。教師既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和批評,但也不能漠然視之。必須認真對待,把學生的錯誤作為一個契機,當作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一次機會。

11、小明上小學時因經常把麻雀、青蛙、蚯蚓等帶到教室被老師批評和處罰 1)教師職業(yè)作為專門性的職業(yè),不僅僅需要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更需要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與學生構建良 好的師生關系。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觀、不同的師生觀,才會培養(yǎng)出不同的學生。(2)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的師生關系,在管理上表現(xiàn)為“以教師為中心”的專制型師生關系,具有等級性。它必然導致學生形成被動和消極的態(tài)度,使師生關系緊張,學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學生的意見與自主思 想得不到重視。本案例中小明的小學班主任沒能理解小明的行為而一味的進行批評和懲罰,使得小明的 行為得不到強化,從而影響了小明學習的興趣和動機。(3)進入現(xiàn)代社會,信息來源多元化,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到教育領域,教師要由原來的知識擁有者和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者,引導學生全面健康的發(fā)展。樹立新型師生觀是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的前提和基礎。能夠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和特點因材施教的教師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所以,現(xiàn)代教師要深入學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學生、欣賞學生、善待學生。本案例中小明初中班 主任在課外活動中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對所感興趣的科目進行探究式學習,進而遷移 到各門功課中,發(fā)現(xiàn)學習的重要

性,使得學習有了很大提高。(4)不同的教師會培養(yǎng)出不同的學生。所以,現(xiàn)代教師要懂得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能夠根據(jù)學生的需 求,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素質和潛能的挖掘

12、下面是甲、乙兩位老師對《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課的教學處理,讀后回答問題。

(1)從特點看,甲教師的教學處理是一種傳統(tǒng)的教學處理方法,按部就班,條分屢析。特別強調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乙教師的處理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具有較大的創(chuàng)新性,這是新課程改革中產生的一種生活化教學,重視學生的主觀體驗型,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觀,形式活潑,不拘一格,不追求知識的完整,注重學生在觀察體驗中感悟。(2)從語文教育學的有關理論來看,雖然這兩種教學處理具有共同的優(yōu)點,例如目的性明確、教學環(huán)節(jié)清楚、教師主導作用明顯、緊扣教材。但相比之下,乙教師的處理要優(yōu)于甲教師的處理。理由主要有五個:①甲教師的處理過程機械,形式單一,不但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乙教師的處理則形式靈活,豐富多變,因此,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②甲教師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知識傳授者,因此,注重對課文內容的分析,結果把課文搞得支離破碎:乙教師則將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引導者,達到了“導而弗牽”的要求,通過體驗式活動的設計.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夠充分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③甲教師只注重知性(理性)知識分析傳授,學生接受性差,即使接受了,也不可能達到內化的程度,且所接受的知識缺乏語文價值;乙教師則注重對學生感性或直覺的培養(yǎng),通過感性的認識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語文學習的情趣。獲得對對象的完整的認識和深刻的體驗。④甲教師的處理,只將課堂教學停留在書本中,只要求學生帶耳朵聽講,導致學生眼界狹窄,能力匱乏;乙教師則將教學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將書本知識與生活知識結合起來,促使學生自己去品味探索,研究判斷,不但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而且也拓寬了學生的學習天地,不但幫助學生更確切地了解說明對象,而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體驗。⑤甲教師的教學處理缺乏師生溝通的基礎,乙教師的處理則能強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和情感融合13、欣賞“每一個”學生——刺叢中也有花花園里,同學們都紛紛說了自己喜歡的花。這時會校聞名的“調皮大王”李剛發(fā)話了:“老師,我最喜歡的是仙人掌,它雖然全身長滿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叢中還能開出美麗的花兒呢!”(1)同樣面對仙人掌上的刺與花,有的同學只看到刺,有的同學刺與花都看到了,但因為討厭刺。進而連花也不喜歡了。而李剛卻有著于眾不同的認識,能帶著欣賞的角度去看待刺叢中的花.應該說他的認識對每個教育工作者來說是很有啟發(fā)的。

(2)作為教師,面對仙人掌中的刺和花,首先應該去發(fā)現(xiàn)它,其次應帶著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它.辯證地去看待刺與花。因此。面對缺點較多的學生,教育者也應該像賞花一樣,去發(fā)現(xiàn)后進生的閃光點,進而去放大其閃光點。且不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看不到孩子的閃光處。學生生活在群體里,自然各有長短。對個別學生教育要多鼓勵,少批評;多指導,少冷落。(3)個別學生轉化的關鍵在于使其樹立起自信心。作為教師要善于保護學生的自尊。因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強。首先。面對個別的問題學生,要走近他們,喜歡他們,成為他們的朋友。同時要引導周圍的同學一起關心他。然后發(fā)掘閃光點,放大閃光點,讓激勵喚起自信,進而培植閃光點,教育中要注意談話藝術。其次,要重視個別學生的第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過。最后要抓住反復點,促其飛躍。、14、下面是甲、乙兩位老師對《琵琶行》一課的誦讀處理⑴從特點看,甲教師的教學處理是一種傳統(tǒng)的教學處理方法,即強調集體朗讀,強調整齊劃一,而且誦讀的目的只是為了串講作鋪墊,重視對學生的正面強化。乙教師的處理在傳統(tǒng)誦讀基礎上添加了一些新的元素,主要是強化了教師的指導、增加誦讀的方式,而且整堂課圍繞著誦讀來展開,以誦讀來加強學生的體驗,而不是將誦讀附屬于課堂分析,換言之,教學過程不追求知識的完整,注重學生在誦讀體驗中感悟。⑵從語文教育學的有關理論來看,雖然這兩種教學處理具有共同的優(yōu)點,例如目的性明確、教學環(huán)節(jié)清楚、教師主導作用明顯、緊扣教材、注重配樂朗誦。但相比之下,乙教師的處理要優(yōu)于甲教師的處理。理由主要有五個:

①甲教師的誦讀處理機械單一,如長此以往不但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乙教師的處理則形式靈活,豐富多變,將范讀、班集體誦讀、小組誦讀與個人誦讀結合起來,因此,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②甲教師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知識傳授者,因此,在誦讀時,只注意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內容,使誦讀的目標定位于對課文內容的服務上,缺乏個性化的誦讀指導使誦讀功能大打折扣;乙教師則將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引導者,達到了“導而弗牽”的要求,通過多種誦讀方式的變換以及富有針對性的誦讀指導,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夠充分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逐步掌握誦讀的方法。③甲教師雖然也采取了配樂誦讀的方法,但由于所選曲目在情調上與全詩的意境不相吻合,因此,反而影響了學生的誦讀體驗與誦讀處理;乙教師則采用根據(jù)該詩制作的樂曲,因此樂曲的情調與全詩內容與意境吻合,因此,強化了誦讀的氛圍。④甲教師的處理,雖然進行了下面強化,但都是泛泛而談,難以真正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而且缺乏必要的誦讀指導,學生將不能發(fā)現(xiàn)自己在誦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導致學生誦讀能力下降;乙教師不但作了誦讀指導,而且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性誦讀,并通過學生自己的評價,來發(fā)現(xiàn)誦讀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切實掌握誦讀的能力,從而使誦讀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此,誦讀不但點燃了學生的情緒,而且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⑤甲教師的誦讀處理缺乏師生溝通的基礎,乙教師的處理則能強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和情感融合,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15、一名初中學生向語文老師報告說,她新買的一本新華字典不見了語文老師的做法是妥當?shù)摹R驗椋海?)對于拿別人字典的女生,老師進行了細致的調查研究與分析,發(fā)現(xiàn)事出有因(因家境貧寒,母親抱病,無錢買來字典),便沒有當眾“殺雞儆猴”,而是自己掏錢為學生彌補 了過失,表現(xiàn)了崇高的師德,令人敬佩。(2)體現(xiàn)了教育目的的人道精神和人文關懷。在整個時間的處理過程中,老師充分考慮到了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需要和感受,超越簡單道德說教的束縛,對學生的品德影響深

遠而長久,教育效果是可靠的。(3)既是現(xiàn)代教育目的價值觀中“客體論”向“主體論”轉變,也是教育目的中由“占有性個人主體”向“共存的類主體”轉變的集中體現(xiàn)。老師沒有簡單的息事寧人的態(tài)度,而是將個別的問題進行個別的處理,通過心靈的交流,給學生以自我覺悟的機會,表現(xiàn)出對于學生主體地位的充分尊重和對于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信任,同時又利用集體的心理氛圍的影響,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著無聲的引導。

16、科學因人的生活需要而登上教育的舞臺,并獲得發(fā)展,甚至使傳統(tǒng)的人文學科教育都失去了往昔的輝煌。(1)生活世界教育史感性的、自發(fā)的、混雜的;生活世界教育史本體性的、價值性和意義性的;生活世界教育史實然的、領域的和表象的(2)科學世界教育是理性化的教育;科學世界教育是結構化的教育;科學世界的教育是技術化的教育;科學世界教育是課題化得教育。(3)生活世界的教育是科學世界教育的前提和基礎;科學世界教育來源于生活世界教育,它是對生活世界教育的提煉和升華。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293884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