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工作報告 淮南子原道訓原文及譯文(通用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8-31 13:52:49
淮南市工作報告 淮南子原道訓原文及譯文(通用9篇)
時間:2023-08-31 13:52:49     小編:雨中梧

在當下社會,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不同的報告內(nèi)容同樣也是不同的。報告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報告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報告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淮南市工作報告 淮南子原道訓原文及譯文篇一

“道”,覆蓋天承載地,拓展至四面八方,高到不可觸頂,深至無法測底,包裹著天地,無形中萌育萬物。像泉水從源頭處渤涌出來,開始時虛緩,慢慢地盈滿,滾滾奔流,逐漸由濁變清。所以,它豎直起來能充塞天地,橫躺下去能充斥四方,施用不盡而無盛衰;它舒展開來能覆蓋天地四方,收縮卷起卻又不滿一把。它既能收縮又能舒展,既能幽暗又能明亮,既能柔弱又能剛強。它橫通四維而含蘊陰陽,維系宇宙而彰顯日月星辰。它是既柔靡又纖微。因此,山憑藉它才高聳,淵憑藉它才深邃,獸憑藉它才奔走,鳥憑藉它才飛翔,日月憑藉它才光亮,星辰憑藉它才運行,麒麟憑藉它才出游,鳳凰憑藉它才翱翔。

遠古伏羲、神農(nóng),掌握“道”的根本,立身于天地中央,精神與自然造化融合,以此安撫天下四方,所以使天能運行地能靜凝,像輪繞軸轉(zhuǎn)永不停息、水流低處永不休止,與天地萬物共始同終。如風起感應(yīng)云涌、雷隆相應(yīng)雨降,又像鬼神閃電瞬間即逝,又如神龍鸞鳥顯現(xiàn)興集,還像鈞旋轂轉(zhuǎn)周而復(fù)始。已被雕琢卻又還返質(zhì)樸。行順應(yīng)自然之事來契合“道”,言樸實無華之語來符合“德”。恬靜愉悅不矜不驕求得和諧,包容萬有不求齊物合于天性。其神既依托于細微毫末之中,又擴充至廣大宇宙之內(nèi)。其德性使天地柔順而陰陽和諧,四時節(jié)順而五行有序。煦育萬物,繁衍生長;滋潤草木,浸滲金石;禽獸長得碩大肥壯,毫毛豐澤光亮,翅翼堅壯有力,骨角生長正常;走獸不懷死胎,飛禽孵蛋成鳥;父無喪子悲痛,兄無失弟哀傷;孩童不會成孤兒,女子不會成寡婦;異常虹霓不會出現(xiàn),螢惑妖星不會運行。這都是廣懷德澤所致。

至高無上的道,生育了萬物卻不占為己有,造就成物象卻不自為主宰。各種奔走、飛翔、蠕動、爬行的動物靠道而生,但都不知這是道的恩德;因道而死,但都不知怨恨道。而因道得利者也不贊譽“道”,用道失敗者也不非議“道”;也不因收聚蓄積而富上加富、布施他人而越益貧窮;(這些“道”理)極其細微而無法探究,極其渺細而難以窮盡。累積它也不變高,墮減它也不會低;增益它也不見多,損減它也不會少;砍削它也不變薄,傷害它也不會殘;開鑿它也不見深,填充它也不見淺。惚惚恍恍,難見形象;恍恍惚惚,功能無限;幽幽冥冥,感應(yīng)無形;深邃混洞,運動不虛;隨剛?cè)峋砜s和舒展,和陰陽俯伏和仰升。

以前馮夷、大丙駕御,乘雷公之車,駕上六條彩虹為馬,遨游于微朦的云霧之中,馳騁在邈茫迷朦之境,歷遠及高直到渺遠之處;經(jīng)過霜雪而不留印跡,日光照射而不映陰影;如飆風曲縈盤旋而上。經(jīng)過高山大川,跨越昆侖之巔,推開天門,進入天宮。近世駕御,雖有輕捷車兒健駿良馬,并有強勁鞭兒尖利鞭刺催趕,卻無法與馮夷、大丙爭高低優(yōu)劣。所以大丈夫恬靜坦然,無思無慮;以天為車蓋,以地為車廂,以四季為良馬,以陰陽為御手;乘白云上九霄,與自然造化同往。放開思緒,隨心舒性,騁天宇??删徯袆t緩行,可疾馳則疾馳。令雨師清灑道路,喚風伯掃除塵埃;用電來鞭策,以雷做車輪;向上游于虛廓高渺區(qū)域,往下出入無所邊際門戶;雖然觀覽照視高渺之境,卻始終保守著純真;雖然周游經(jīng)歷四面八方,卻仍然返還這“道”之根本。

所以,用天作車蓋就沒有什么不能覆蓋了;以地做車廂就沒有什么不能承載了;用四季作良馬就沒有什么不可驅(qū)使的了,用陰陽做御手就沒有什么不完備的了。所以疾行而不搖晃,遠行而不疲勞,四肢不疲憊,耳目不損傷而能知道整個宇宙天地的界域。這是什么原因呢?是由于掌握了“道”的根本而暢游于無窮無盡之中。所以天下之事是不能有意人為地去做的,只能順隨事物的自然之性去推求;萬物的變化是不能憑人的智慧去探究的,只能按事物發(fā)展趨勢來把握其真諦。鏡子和明凈的水能映照物形,卻并沒有任何的奧妙的設(shè)置而使方、圓、曲、直等形狀如實照映出來。因此回音也不是聲音要它回應(yīng),影子也不是物體特意設(shè)置,這回音呼聲、影子恍惚都是自然而然出現(xiàn)的。人天生喜歡恬靜,這是人的本性。是受到外物誘惑后才動情欲的,這樣本性也就受到了傷害。與外物接觸使精神感應(yīng),這是人的智慮活動所造成的。智慮與外界事物接觸后,好惡、愛憎之情也就產(chǎn)生,而好惡、愛憎之情一旦形成,這說明人的智慮已受外物迷惑,人也就不能返回本性而天理泯滅了。所以,通達于道的人是不以人間利欲而改變天性的,即使外隨物化而內(nèi)心都不會喪失原有的本性。要知道這“道”盡管虛無至極,但卻能滿足萬物之需求,時時變化卻能使萬物歸返自身。這“道”又具備應(yīng)付萬物的大小長短之能力,所以當萬物紛至沓來、淆亂騰踴時,“道”都能處置有序。所以,得“道”者身居上位時民眾不會感到有欺壓之感,身處前列時民眾不會感到有傷害之感,這樣天下能歸附他,奸邪要懼怕他。正因為他不和萬物爭先,所以也就沒有什么能與他爭。

到江邊釣魚,一整天也不能釣滿一魚簍。雖有鋒利的釣鉤、細綸的釣線、芳香的魚餌,再加上有詹何、娟嬛那樣的釣技,但所釣獲的魚還是無法與用大網(wǎng)捕撈的魚相比。射手張開的是烏號之弓,搭上的是棋衛(wèi)之箭,再加上有后羿、逢蒙那樣的射技,但所射得的飛鳥還是無法與用羅網(wǎng)捕捉的鳥相比。這是什么原因呢?因為釣魚者、捕鳥者所用的器具太小。假如張開天穹作籠子、用江海做網(wǎng)罟,哪還會有漏網(wǎng)的魚、飛逸的鳥?所以說光箭不如具有絲繩的繳(箭),而帶有絲繩的箭又不如無形的天地之籠、江海之網(wǎng)。

這就是說放棄大道而用小技來治理天下,無異于用螃蟹捉老鼠、以蛤蟆捉跳蚤,不但不能禁止奸邪堵塞罪惡,反而會更加亂。過去夏鯀修作高的城墻來防范,但結(jié)果反而是諸侯叛亂,海外各國也都生狡詐之心。禹看到這點,就拆毀城墻,填平護城河,散發(fā)財物,焚燒兵器盔甲,廣施仁德,結(jié)果四海臣服,夷族納貢,禹在涂山會見成千上萬帶著玉器錦緞來朝會的諸侯。所以胸中藏有機巧奸詐之心,這純白的道(天性)也就不純粹了,純粹專一的德也就不完備了;處理自身都不理智了,還能安撫感化其他遠處的事和人?所以皮革鎧甲堅硬,這兵器也隨之鋒利,城墻一旦筑起,這攻城戰(zhàn)車也隨之產(chǎn)生;這些如同用開水澆入滾燙的水中一樣,非但不能制止沸騰,反而使水沸騰得更厲害。所以以鞭打咬人的狗、用鞭打踢人的馬而想調(diào)教好它們,但即使是伊尹、造父這樣的人也無能為力,達不到教化的目的。如果心中不存害人的欲念,那么就是尾隨饑餓的老虎也不可怕;更何況對付狗、馬之類的動物!所以領(lǐng)悟道的人安安逸逸而沒有辦不到的事,玩弄巧詐之術(shù)的人辛辛苦苦卻一事無成。

實行嚴刑苛法治理國家,不是成就霸王之業(yè)的人所應(yīng)做的;用椎子、鞭子頻頻刺激坐騎,不是趕遠路的方法。離朱的眼力盡管能看百步之外的針尖,卻看不到深淵中的魚;師曠的耳力盡管能聽辨各種聲調(diào),卻聽不見十里之外的聲響。這就像單憑一人之能力不足以治理深宅大院一樣。遵循道的規(guī)律,順應(yīng)天地自然,那么天地四方也不夠他治理。所以夏禹疏通江河正是以順隨水流低處這一自然特性來進行的;神農(nóng)播種五谷正是以循守苗之自長這一自然特性來耕作的。

浮萍生于水面,樹木扎根土中,鳥凌空而飛,獸踩地而跑,蛟龍居于水中,虎豹生于山中,這些均是天地自然本性。兩木互相摩擦就會起火,金與水廝守就會熔化,圓的物件容易轉(zhuǎn)動,空的器具容易飄浮,這也都是自然之勢。所以當春風吹拂甘露降臨之時,萬物就生長,長羽翼的開始孵卵,長毛發(fā)的開始懷胎,草木開花,鳥卵獸胎:這些并未發(fā)現(xiàn)春季在干什么而卻恰恰在無形中化育萬物。同樣,當秋風乍起霜降大地之時,草木就凋零,鷹雕搏擊,昆蟲伏藏,草木根部忙于吸儲營養(yǎng),魚鱉開始湊潛深水之中:這些也并未發(fā)現(xiàn)秋季在干什么而卻恰恰在悄然中挫滅萬物。居于樹上的筑巢,處于水中的靠窟,獸類臥草,人類居室;陸行適用牛馬,水深適宜舟行;匈奴地產(chǎn)粗糙的皮毛,吳越地產(chǎn)透風的葛布:各自生產(chǎn)急需的東西來防備燥濕,各自依靠所處的環(huán)境來防御寒暑,并各得其所、各適其宜。由此看來,萬物均按其本性生存發(fā)展,那么,你人又何必去干預(yù)呢!

九嶷山以南的民眾,從事陸地的活少而從事水中的活多,所以這里的民眾剪發(fā)文身,模仿魚龍形象;同樣只圍短裙不著長褲,以便于涉水游渡,著短袖衫或卷起袖子,以方便撐船,這些是由水上生活的特點所決定的。雁門以北的狄人不以谷類為主食,輕視老年人而看重青壯年,崇尚力量,不放下弓箭和不解下帶嚼子的馬籠頭,這是由游牧生活的特點所決定的。所以禹到裸國去,脫掉衣服入境,出境后再穿上衣服,這是由當?shù)氐牧曀姿鶝Q定的。今天,移植樹木的人,如果不顧樹木對環(huán)境四時陰陽寒暖的適應(yīng)性,那么其樹沒有不被弄死的。所以,橘移到江北就變成了枳,鴝鵒不能過濟水,貉一過汶水便會死去。它們的形性特點是不能改變的,生活居處的環(huán)境是不能變移的。所以通達“道”的人必返于清凈的天性,探究事物本性的人必歸順自然無為。以恬靜養(yǎng)性,用淡漠修神,就能進入天然的境界。

所謂“天然”,是指純粹樸素,質(zhì)真潔白,沒有摻入雜質(zhì)。所謂“人為”,是指參差不正,虛偽奸詐,以此曲意逢迎與世交往。所以牛蹄分趾而頭上長角,馬蹄完整而頸上生鬃,這就是“天然”;而用馬籠頭絡(luò)著馬嘴,用繩子穿過牛鼻,這就是“人為”。遵循天然就必然與“道”遨游;順從“人為”就必定與世俗交往。那井中小魚,無法與它談?wù)摯蠛#怯捎谒墉h(huán)境的局限;生活在夏季的蟲,無法與它談?wù)摵?,是因為它受季?jié)的限制;寡聞少見的書生,無法與他談?wù)摯蟮?,是由于他受習俗、教義的束縛。所以,圣人是不會以“人為”的事去干擾“天然”,不以欲念去擾亂本性;不用謀劃就能將事處理得當,不必信誓旦旦就能顯現(xiàn)信用,不必思慮就能得心應(yīng)手,不必大動干戈就能大功告成;這是因為他精氣與心靈融會貫通,和大道日夜相伴。

善于游泳的人容易淹死,善于騎馬的人常會落馬摔傷,他們各因自己的愛好特長而招致災(zāi)禍。所以放縱情欲的人沒有不傷損自身的,爭名奪利的人沒有不窮困潦倒的。以前共工力大無比,一怒之下頭撞不周山,使大地往東南傾斜,起因是與高辛氏爭奪帝位,結(jié)果變成異物潛入深淵中,他的宗族也因此滅絕,后代死盡。越王翳為太子時,不愿繼承王位而躲進山洞,但越國人用火將他熏出來,終于被迫為王。由此看來,有所得取決于時勢,而不取決于爭奪,治理天下取決于合道,而不取決于圣明。土處低而不爭高,反而安全沒有危險;水下流而不爭先,反而迅流沒有遲滯。

過去舜在歷山親自耕種,一年后,耕田者都爭著要耕貧瘠的土地而把肥沃的土地讓給他人。舜在江邊釣魚,一年后,漁民都爭著要在水淺流急的地方打魚而將河灣深潭讓給別人。那時的舜既不喋喋不休地說教,也不指手劃腳地干預(yù),他只是保持自然無為的信念和德行而感化民眾無比神速。假如舜沒有這種信念和德行,即使能言善辯而挨家挨戶去勸說,也不能感化一人。因此,不可言說的“道”,能量真是浩大無限!舜帝能治理三苗之亂,使羽國民眾都來朝見,徙移裸國的習俗,接納肅慎人,都未曾發(fā)號施令便能移風易俗,大概就是憑著這種自然無為的信念和德行來做事吧!靠法度刑罰哪能收到這樣的效果?所以圣人注重內(nèi)在本性的修養(yǎng),而不修飾外表的枝節(jié),保全精神,偃息奸巧,靜漠無為按自然本性去辦事,因而沒有什么事辦不成,坦然地不去刻意有為治理什么,反而什么都能治理好。所謂自然無為,是指不超越事物的本性人為地去做;所謂沒有什么事辦不成,是說順應(yīng)了事物的本性。所謂不去治理,是說不改變事物的本性;所謂沒有什么治理不好,是指順應(yīng)于事物的必然性。萬物都有其產(chǎn)生、生存的各種具體特性,百事都有其出現(xiàn)、存在的各種具體根據(jù);圣人就是能掌握這些根本、關(guān)鍵的東西。所以能探究無窮無盡的事物,并能照觀事物而不會?;?,因順響應(yīng)而不會困乏。這就叫知曉“天然”。

所以得道之人意念柔順而辦事穩(wěn)妥,心胸虛靜而處事得當。所謂“志弱而事強”,是說柔順虛靜,將自己隱藏在不敢有所作為之中,行動上好似無能為力,恬靜無思無慮,舉動不失時宜,順隨事物變化,不首先倡導,感而應(yīng)順事物。因此,高貴的總以謙卑的字眼來稱呼自己,高大的總以低下的東西為基礎(chǔ)。寄存于小處卻能包容廣大,保持于中間卻能控制左右;行動看似柔弱而實際剛強,以此推移變化,掌握了“一”這道,就能以少制多。所謂“事強”,是說在遭變故、遇突變,排御患難時,沒有什么力量不可戰(zhàn)勝、沒有什么敵手不可制服的;應(yīng)順變化揆度形勢,沒有什么能夠傷害他。所以,要想剛強有力,必須保守柔弱。積聚柔弱就會剛強,觀察這種積聚的過程、狀況,就可以預(yù)知禍福之所在。以強力取勝,只能勝過力量不如自己的,碰到和自己一樣剛強的就只能勢均力敵了。而用柔術(shù)勝過力量大于自己的人,這種“柔力”才是無法計量的。所以逞強軍隊一定會遭滅亡,如同堅硬木材容易折斷,堅固皮革容易開裂一樣,堅實的牙齒就比柔軟的舌頭先壞落。所以說“柔弱”才是生存的支柱,而“堅強”是“死亡”的同義語;首先倡導,容易導致窮途末路,隨后而動,才是通達的源泉。

怎么知道這樣呢?大凡人中等壽命是七十歲,可是人們對自己的追求取舍、所作所為,每天都在自我悔恨,以至到死都是這樣。所以衛(wèi)國蘧伯玉活了五十歲,覺得前四十九年都做得不對。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先行者難以做得明智,后繼者則容易取得成效;先行者爬上高處,后繼者則可以跟著攀登而上,先行者越過低處,后繼者則可以跟著踩踏前進,先行者跌進陷阱,后繼者則可以考慮避免陷阱,先行者遭受失敗,后繼者則可以免蹈覆轍。由此看來,先行者就是后繼者射箭的箭靶,猶如那矛戟的柄套和鋒刃,鋒刃受損而柄套卻安然無事,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是這柄套處在后面位置的緣故。這些現(xiàn)象、道理,世俗庸民都知道,可是那些“賢達”卻就是不能避免這一“爭先”。這里所說的“居后”,并不是指停滯不動、凝結(jié)不流,而是要求居后者言行符合道數(shù)、適宜時勢。如果能符合事物變化的道理和形勢,那么先行者可以制馭后繼者,后繼者亦可以制馭先行者,這是什么道理呢?因為這樣的人掌握著駕御人的東西,所以別人就無法駕御他。

時間流逝快速短暫,快速短暫得呼吸間就引起變化,所以你如果爭先便超越它太遠,如果居后又難以趕上。日月不停地運轉(zhuǎn),時間不停地流逝而不遷就人。所以圣人不看重一尺長的玉璧而珍重一寸光陰,因為時機難得而易失。夏禹為追隨時機,鞋子掉了也顧不上拾取,頭巾掛落了也顧不上回頭看,他并不是和誰在爭先后,只是爭得時機而已。所以圣人固守清純之道柔弱之節(jié),因循變化,處后而不爭先,柔弱而清靜,安定而舒逸,然后能攻克巨大的難關(guān),沒有人能同他抗爭。

天下萬物,沒有比水更柔軟的。然而它大無邊際,深不可測;長無盡頭,遠至無涯;它的生息消耗,減損增益無法計量;它蒸發(fā)上天成雨露,降落大地滋潤草木。萬物得不到它就不能生存,百事缺少了它就難以辦成;它滋潤萬物而無偏心,恩澤小蟲不求回報;它富足天下而不枯竭,德澤百姓而不耗損;它行蹤不定而無法查清,細微柔軟而無法把握;砍它不顯痕跡,刺它不留印跡,斬它斬不斷,燒它不起燃;它流遁消融,錯雜紛繞而不消散;它鋒利得能穿刺金石,它強大得能浮載天下;它動溶在無形之區(qū)域,游翔在迷茫之境界,激蕩在山川之峽谷,奔騰在廣袤之原野;它的多少,全由天地來決定,它施予萬物恩澤而不分先后遠近。所以它沒有私念也無公心,泛濫激蕩和天地相通;它沒有左也無右,紛繞錯雜和萬物始終。這就是“水”的最高的德行。

水之所以能獲得天下最高的德行,全由于它生性柔軟而潤滑。所以老子說:“天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出于無有,入于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睙o形是萬物的祖始;無音是聲音的祖先。無形的子孫是“光”和“水”,光和水都由無形化育而成!這光看得見而抓不住,水摸得著而毀不掉。所以在有形物類中,沒有比水更尊貴的了。至于那些有生也有死,從無到有從有到無以至衰亡的,就更被賤視了。

所以清靜是德的最高境界,柔弱是道的精華要害;虛無恬愉,萬物之所用。肅然感應(yīng)外界,毅然返于根本,就能進入無形的境界。所謂無形,就是達到渾然一體的狀態(tài)。所謂渾然一體,就是天下獨一無二。它卓然獨立,昂然獨處;它上通九天,下貫九野;圓而無法用規(guī)來度量,方而難以用矩來測量;浩大渾然為一體,積累成體而難見根底;它包裹天地為道之關(guān)鍵,靜穆混沌獨存純德;它布施恩德而不會窮盡,作用萬物而不會用盡。因此難以見到它的形狀,無法聽到它的聲響和無法觸摸它的身子。它無形卻能產(chǎn)生有形,無聲卻能形成五音,無味卻能生成五味,無色卻能形成五色。所以說有形來自無形,實體出自虛空。將天下欄成一圈,使名實同居一處。音階不過就是宮、商、角、徵、羽,但用這五音調(diào)配出來的聲音卻美妙動聽;味道不過就是甜、酸、苦、辣、咸,但用這五味調(diào)配出來的味道卻美味可口;顏色不過就是赤、黑、青、白、黃,但用這五色調(diào)配出來的顏色卻美妙無比。所以就音調(diào)來說,宮調(diào)確立則五音便成;就味道來說,甜味確立則五味便成;就顏色來說,白色確立則五色便成;而對“道”來說,“一”之確立則萬物就形成。

因此這“一”之原理放之四海而皆準,“一”之要義可運用于天地之間。它完整純粹得像沒有雕鑿過的林木;它逸散開來像混沌的濁泥。渾濁而能漸漸澄清,由虛空慢慢盈實;它寧靜如同莫測的深潭,飄蕩若似空中的浮云;似有似無,似存似亡。萬物無不例外來自“一”之死穴;百事根據(jù)理由出自“一”之門戶。它活動時沒有具體形狀,變化奇妙;它行事時沒有任何痕跡,常置身在后,卻又常常領(lǐng)先。

所以得“道”者治理天下,閉塞目耳,滅毀紋彩,廢棄智慧,依道而行,與民眾一律公平對待。他簡化職守,減少追求,排除欲念,去掉嗜好,儉于思慮。簡化職守則容易明察,減少追求則容易滿足。相反,如果過分任用耳目視聽則勞累身體且不明智;如果過分憑藉智慮理事則勞損心神且無功效。因此圣人一貫遵循法度,不輕易改變適宜的常規(guī),遵循法度準則,盡力依順事物的本性。

喜怒無常是對“道”的偏離;憂傷悲痛是對“德”的喪失;喜好憎惡是對“心”的傷害;所以嗜好欲念是天性的累贅。人大發(fā)脾氣則會破壞陰氣,人高興過分則會損傷陽氣;氣短急迫導致喑啞,驚慌恐怖導致發(fā)狂;憂悲過分導致怨恨,疾病也由此積成;好惡太多,禍也就隨之產(chǎn)生。所以圣人保持內(nèi)心無憂樂,是“德”的最高境界;通達而不多變,是“靜”的最高意境;無嗜好欲念,是“虛”的最高意境;沒有愛憎,是“平和”的最高境界;精神不因物累,是“純”的最高境界。能做到上述五點,就能與“神明”相通。和“神明”相通者,是有內(nèi)性修養(yǎng)的人。所以用心性制外形,百事不廢敗;心性修養(yǎng)成功,就能保養(yǎng)外形。心性得到修養(yǎng),人體五臟便安寧,思緒便平和,筋骨強勁,耳聰目明;通達而不乖亂,堅強而不折斷;沒有什么太過分也沒有什么不及,處窄處不覺得逼迫,處寬處不覺得空曠;心神不急躁,精神不煩擾;清靜恬淡可成天下之英豪。

大道平坦,離你自身不遠;在身邊尋找,轉(zhuǎn)個身就能得到。得道者,有逼迫就有反應(yīng),有感觸便有舉動;他深邃無窮,變化沒有形跡;優(yōu)游悠閑,委曲順從,就像回響呼聲,又如物影隨形;居高臨下而不失所秉之“道”;遭遇危機而勿忘玄妙之“道”。能保持這“道”,他的“德”就不會虧損;萬物紛糅復(fù)雜,也能與之周旋變化;憑“道”處事,就像順風奔跑輕松快捷,這就是最高的德性。有了這最高的德性,也就有了快樂。古代有人住在巖洞里,但他們的精神道德沒有喪失。隨著世道衰敗,有人雖然身居高位卻天天憂愁悲傷。由此看來,圣明不在于治理人事,而在于得“道”;快樂不在于富貴,而在于得到“平和”。懂得重視自身修養(yǎng)而看輕身外之物,那就接近于“道”了。

所謂快樂,難道一定是住京臺、章華,游玩云夢、沙丘,耳聽《九韶》《六瑩》這些古樂,口嘗美味食品,奔馳在平坦大道上,或者釣射奇異鳥禽那種快樂嗎?我說的“快樂”,是指每個人能夠獲得他所應(yīng)獲得的東西。但這里所說的“能夠獲得他所應(yīng)獲得的東西”,是不以奢侈為快樂,不以清廉為清苦;他能身處陰暗逆境能忍讓避開,身處光明順境能開放順應(yīng)。所以,子夏由于處在循道還是貪欲的思想斗爭而枯瘦,又因由于得道循道而日益肥胖。圣人就是不讓自身受外物役使,不以貪欲來攪亂中和天性。所以,他高興時不忘乎所以,悲傷時不愁云滿面。萬物盡管變化莫測,我只管胸襟坦蕩不予理睬而和道共進出。因此,能夠自得快樂之性,即使住在深山老林之中,棲身空曠山洞之內(nèi),也足以愜意舒心;如果不能自得快樂之性,即使君臨天下,以萬民為己臣妾,也不足以保養(yǎng)心性。能夠達到“無樂”境界的人,就沒有什么不快樂;無不快樂就是最大的快樂。

設(shè)置編鐘組鼓,排列管弦樂隊,鋪上氈毯坐墊,陳列旄牛尾和象牙裝飾的儀仗,耳聽朝歌郊野的樂曲,眼看艷麗多姿的舞女,口品香甜的美酒,通宵達旦地飲酒取樂;或者用強弓硬弩來射殺高飛的鳥,用善跑的獵犬來追逐狡兔,這樣作樂尋歡真是熾盛顯赫,使人如醉如癡難忘這誘人的情景。然而,等到一旦遣散車馬,停撤宴飲,心里就會感到惆悵若有所失。這是什么原因呢?因為這不是以內(nèi)心的歡樂去感受外界歡快之境,而是以外界這種的歡快來刺激內(nèi)心,所以奏樂則喜,曲終則悲,悲喜轉(zhuǎn)換變化,擾亂了精神,沒有片刻的平靜。察其所以然,在于不懂“樂”之含義,因而日復(fù)一日地傷害著心性,喪失了本該有的平和本性。所以在你自身不能把持心性歸向,只以外界刺激來裝飾自我,這種外界刺激不可能浸滋肌膚,滲浹骨髓,不可能留存于心間,停滯于五臟的。所以從外界刺激感受到的歡樂不可能在心中占據(jù)地位,留下而不散逸;而從內(nèi)部心性所產(chǎn)生的歡樂,因為不產(chǎn)生于外界的刺激,所以也不會散失。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當聽到良言妙計,蠢人也懂得喜悅;談到高尚道德,品行惡劣者也知道仰慕??墒菫槭裁聪矚g良言妙計的多而真采納的少、仰慕高尚道德的多而真實施的少,原因是這些人不能返諸心性。那種不是從本性產(chǎn)生學習愿望的人而勉強去學習,所學的東西是不會進入耳中留于心里的,這不就像聾子唱歌?聾子唱歌只是仿效人而無法自得其樂,歌聲一出口便很快就散逸了。心是五臟的主宰,它控制著四肢的活動,使氣血流通,并能辨別人間是非和弄清事物的原由。所以,假如不是從內(nèi)心世界有所得(“道”)而空有治理天下之氣概,這就像沒長耳朵而想調(diào)節(jié)鐘鼓,沒生眼睛而想觀賞紋彩那樣無法勝任的。

所以“天下”是個神圣的東西,不可人為地去治理,人為地去治理就要敗壞它,人為地去把持就會失去它。許由以天下為小而不愿接受堯讓出的王位,是因為他將志向寄寓于整個天下。他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他懂得要順隨自然來治理天下。要取得天道,不取決于他人而取決于自身。自身能夠得道則萬物均為我所備。透徹地理解心性之術(shù),這嗜欲好惡就不會侵入內(nèi)心。所以這樣的人無所謂喜也無所謂惡,無所謂樂也無所謂苦。萬物玄同,無所謂是與非,這均由天道來化育,生死一回事。天下為我所有,我也為天下所有,我與天下之間哪有什么界限!

統(tǒng)治占據(jù)天下,哪里是一定要抓住權(quán)勢、操生殺大權(quán)而發(fā)號施令?我所謂的“天下”,不是指這意思,而是指“自得”而已?!白缘谩眲t天下也就得到了我,我和天下融為一體:天下為我擁有,我為天下?lián)碛?,又怎么不能容身于天下?

所謂“自得”,是指保全自身的天性,能夠保全自身天性的完美,便與“道”融合一體。所以雖然游悠于江邊海灘,馳騁駿馬,乘坐華麗車子,眼觀《掉羽》《武象》之類的樂舞,耳聽激蕩清朗奇麗婉轉(zhuǎn)的樂曲,高奏鄭衛(wèi)名曲,吟誦清凄高亢的流傳民曲,射獵湖泊岸邊驚飛的鳥兒,逐獵苑囿內(nèi)奔跑的野獸,這些是凡夫俗子沉湎放蕩的事情,但是圣人置身于這樣的環(huán)境,卻不足以惑亂精神意志,受誘惑而失去本性;同樣處窮鄉(xiāng)僻壤,置深山溪谷,居草野叢林,住簡房陋室,茅草蓋頂,柴草編門,桑枝為樞,上漏下濕,陰冷臥室,雪霜鋪壓,菰蔣蔓延,漂游在沼澤之中,徘徊在山峽之旁,這些都可以使凡夫俗子形體黑瘦疲憊,憂憂寡歡而感不得志,但是圣人處在這種環(huán)境中不會憂愁怨恨,并不失掉內(nèi)心的愉悅。這是為什么呢?在于他們內(nèi)心已領(lǐng)悟天機,因而不因貴賤、貧富、勞逸的不同而喪失天性。這就像烏鴉啞啞、喜鵲喳喳,哪會因寒暑燥濕的變化而改變它們天生的叫鳴聲!

因此,一旦已經(jīng)堅定地得道,就不受外物變化的影響,不因外物一時變化而來決定自我得道的態(tài)度。我所說的“得”,是指生命中的本性處在安適的位置上。生命和形骸一起出自“道”;形骸具有了,生命也就誕生了。生命一旦形成,好惡之情也就容易產(chǎn)生。所以士人有固定的行為準則,女子有不變的行為原則,規(guī)矩使他們不能或方或圓,鉤繩使他們不能或曲或直。天地是無限的,所以登上山丘不能自以為站得很高,處在低處不必自以為地位卑微。所以得道者,窮困時不頹懼,顯達時不炫耀;處高位而不危險,持滿時而不傾覆,新興時不光耀亮朗,長久后不至于衰變;放入火中燒不焦,下到水中打不濕。所以不憑權(quán)勢而尊貴,不靠財富而富有,不以有力而強大,平和虛靜處下不爭,與造化一起翱翔。如果這樣的話,就能埋金子于山中,藏珍珠于淵底,不以錢財為利,不貪權(quán)勢名位。所以不以康安為樂,不以清儉為苦;不把尊貴看成安逸,不把貧賤看作危難;形、神、氣、志,各得其所,以順隨天地的運轉(zhuǎn)變化。

形體是生命的居舍;氣血是生命的支柱;精神是生命的主宰。一旦它們失去各應(yīng)處的地位作用,就會使三者都受到傷損。就像圣人讓人各安于自己的地位,各司其職而不允許互相干擾。所以形體如果處于不適的環(huán)境就會傷殘,氣血如果運行不當就會泄失,精神如果使用不當就會昏昧。對此三者,人們不能不謹慎對待。

天下萬物,小至細微昆蟲、爬蟲,都有喜好憎惡,都知趨利避害,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它們的本性在身而沒有離棄,如果一旦本性從形體中分離,那么骨肉形體也就不復(fù)存在了。人之所以眼能看遠,耳聽聲音,形體能承受重力,關(guān)節(jié)能伸屈,并能辨察黑白美丑,智慧理性能辨別是非異同,為什么呢?是在于氣血充滿著形體、精神發(fā)揮著作用。怎么知道是這樣呢?一般說來,人的各種志向行為都與精神相聯(lián)系,如有人腳絆樹樁洼坎跌倒、頭撞直木而全無感覺,招手他看不見,叫喊他聽不見,可眼睛耳朵并沒有失去,但就是沒有反映,為什么呢?是因為他的精神失去了應(yīng)有的司職功能,所以精神集中在小處就會忘掉大處,精神集中在里面就會忘掉外面,精神集中于上面就會忘掉下面,精神集中于左面就會忘掉右面。精神是無不充滿又無所不在,所以說重視修養(yǎng)虛靜平和之神的人就能將精神(注意)貫注到極細微的事物之中。

現(xiàn)在那些瘋子不懂得避開水火的危害,敢跨越深溝險地,難道他們沒有形、神、氣嗎?不是,但他們的神和氣的運用與常人不一樣。他們的神、氣失去了應(yīng)有的職位,與形體分離了,因此他們的舉止行為不能做得恰當,終身在坎坷不平的路上行尸走肉,而且不免跌進陷阱泥潭之中,雖然他們和常人一樣活在世上,然而免不了被人羞辱恥笑,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這些人形神彼此分離。所以以神為主宰,形依從神則對人生命有利;反之,以形為制約,神依從形則對人生命有害。貪婪多欲的人,被權(quán)勢迷惑,受名位引誘,希望超常人的智慧躋身于社會上層,那么他的精神每日耗損而偏離應(yīng)處的位置,長久迷惑而不能返回本位,形體閉塞而內(nèi)心不開竅,精神就無法進入。

所以天下常有愚昧狂妄者,患這類疾病者,如同膏燭之類,火燒得越厲害,這種膏燭就消融得越快。精神恬靜平和而日益充實,人的身體就強壯;反之,精神躁動煩惱而日益耗損,人的身體就衰老。因此,圣人注重調(diào)養(yǎng)自己的精神,柔和氣志,平穩(wěn)身體,和大道一起運轉(zhuǎn)變化,該恬靜時就放松它,該急迫時就使用它;放松它就如同垂放衣服那樣輕便,使用它就如同擊發(fā)弓弩那樣迅疾。這樣的話,就沒有什么不能相合萬物的變化,沒有什么不能適應(yīng)萬事的變動。

淮南市工作報告 淮南子原道訓原文及譯文篇二

系統(tǒng)應(yīng)涵蓋養(yǎng)老保險管理系統(tǒng),醫(yī)療保險管理系統(tǒng),工傷保險管理系統(tǒng),生育保險管理系統(tǒng),失業(yè)保險管理系統(tǒng),補充保險管理系統(tǒng),計劃報表管理系統(tǒng),基金征繳管理系統(tǒng),醫(yī)??ü芾硐到y(tǒng)、員工體檢管理系統(tǒng)、數(shù)據(jù)接口管理系統(tǒng)等,整個系統(tǒng)要互聯(lián)互通、規(guī)范一致,基本信息共享。管理上要能支持收支分開,基金收繳及賬戶收入的管理與基金支出的審核、審批、撥付,從系統(tǒng)功能上要可以結(jié)合業(yè)務(wù)管理完全分開。系統(tǒng)對工作人員設(shè)定不同的角色,針對角色設(shè)定不同的權(quán)限,從功能權(quán)限、操作權(quán)限、控制對象權(quán)限和數(shù)據(jù)權(quán)限四個方面進行權(quán)限管理控制。

通過磁盤陣列、磁帶庫、備份軟件、授權(quán)管理系統(tǒng)、身份認證系統(tǒng)、防病毒系統(tǒng)、安全審計等措施保證信息的安全??紤]到系統(tǒng)穩(wěn)定性及安全性,采用備份服務(wù)器和磁帶庫用于存儲備份數(shù)據(jù)。用于存儲的磁帶庫通過光纖和備份服務(wù)器相連。數(shù)據(jù)庫管理系統(tǒng)本身的安全等級達到c2級。

五、相關(guān)人員培訓

根據(jù)不同類別的人員培訓內(nèi)容和特點的不同,設(shè)計不同的培訓課程,分別是對系統(tǒng)技術(shù)人員、系統(tǒng)操作人員的五門課程培訓。通過合理、系統(tǒng)的培訓,使得各類人員具備本職工作需要的專業(yè)技術(shù)知識和經(jīng)驗,從而保障整個系統(tǒng)的順利開發(fā)和運行。同時需要制作視頻培訓資料,以及業(yè)務(wù)簡要操作說明書等方式來進行相關(guān)的培訓工作。(此農(nóng)業(yè)論文由萬方期刊網(wǎng)首發(fā))1.系統(tǒng)技術(shù)人員、數(shù)據(jù)中心管理人員除現(xiàn)場培訓外,每年安排到軟件公司接收專業(yè)指導培訓。

2.系統(tǒng)開發(fā)完成,新的系統(tǒng)使用前,組織不少于三次的操作人員的集中培訓,分別針對參保單位操作人員、定點醫(yī)院操作人員、定點藥店操作人員,編制培訓教材、操作手冊、培訓后逐人考核,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

六、維護測試 1.預(yù)防性維護

發(fā)生數(shù)據(jù)遷移、業(yè)務(wù)模式修改、業(yè)務(wù)流程調(diào)整、增加新業(yè)務(wù)、增加或修改報表、調(diào)整數(shù)據(jù)分析管理內(nèi)容、增加與其他系統(tǒng)的接口、增加新功能時,根據(jù)實際業(yè)務(wù)量確定研發(fā)周期,調(diào)整更改。(此農(nóng)業(yè)論文由萬方期刊網(wǎng)首發(fā))

七、社保信息系統(tǒng)的優(yōu)點

1.系統(tǒng)徹底解決各險種管理分散、工作效率低、數(shù)據(jù)質(zhì)量差的“粗放”管理模式,真正實現(xiàn)了管理精細、流程規(guī)范、科學合理的“五險合一”的管理模式。2.解決了基金征繳業(yè)務(wù)帶來的一些弊端。3.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增強了工作責任感。4.提高了數(shù)據(jù)管理的安全性。

5.實現(xiàn)了資源共享,提高了辦事效率和工作質(zhì)量。6.業(yè)務(wù)流程的進一步優(yōu)化。7.搭建起新的信息交流平臺。

總結(jié):社會保險關(guān)系到每位參保人員的切身利益。社會保險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建設(shè)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技術(shù)支撐,一套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循序漸進。社會保險信息系統(tǒng)的建立和不斷完善,需要從上到下全體社保人員齊心協(xié)力,共同推進。高效、安全的社保新系統(tǒng)不僅實現(xiàn)了社會保險業(yè)務(wù)的全程信息化管理,而且將全面提高社會保險對社會公眾的服務(wù)水平??梢灶A(yù)見,以公共信息服務(wù)和提高社會化管理將成為社保信息化建設(shè)的重點。社會保險經(jīng)辦機構(gòu)將逐步實現(xiàn)以無紙化辦公、網(wǎng)上異地辦公、網(wǎng)上召開不同地區(qū)的可視會議等一系列現(xiàn)代化辦公方式,將管理和服務(wù)水平邁上一個嶄新的臺階。隨著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shù)手段的廣泛深入的應(yīng)用,社會保險信息系統(tǒng)也將隨之不斷發(fā)展完善,社會保險事業(yè)必將會有更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淮南市工作報告 淮南子原道訓原文及譯文篇三

宇宙有一個開始的時候,有一個未曾“開始”的時候,更有一個尚未有那“未曾開始”的時候。

宇宙存在著“有”,也存在著“無”,還有未曾產(chǎn)生“有”、“無”的東西,更有尚未有那“未曾產(chǎn)生‘有’、‘無’”的東西。

所謂“有始者”,是指生命積聚盈滿而還未迸發(fā)開來,如同新芽萌發(fā)還沒有清晰形體,蠢蠢蠕動,將要生成而未成為物類。所謂“有未始有有始者”,是指天空的陽氣開始下降,地上的陰氣開始上升,陰陽二氣交錯混合,互相流動在宇宙間飄逸游暢,承受著德澤的滋潤和蘊育著協(xié)和之氣,雜糅聚集,將要生成萬物但還未出現(xiàn)征兆。所謂“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是指天蘊含的陽氣還沒有下降,地懷藏的陰氣還沒有上揚,天地間虛無寂寞,蕭條幽深,模糊渾混,氣只是生成后在幽深昏暗中流通。

自然賜我形骸讓我生命有所寄舍,用生驅(qū)使我勞累,用年老讓我悠逸,用死亡讓我安息。羨慕我活著和羨慕我死去的依據(jù)是一樣的。把船藏在深谷里,把山藏在沼澤中,人們會以為藏得牢固隱蔽。雖然如此,半夜里有大力士背起它逃走,睡著的人們還不覺察,這是因為自以為將小物藏于大處是安全的,但最終還是丟失。假如把天下萬物藏存在天下這個大庫房,那么就不存在丟失這問題了。

事物哪能說沒有一個基本的情形呢?造化只是偶而生成人類,如同造化萬物一樣,人不必沾沾自喜,天地造化出的物類千變?nèi)f化不曾窮極,何止人一種。破敝的則更新,人為之高興,這情形能數(shù)清嗎?比如說你夢中變成鳥兒在天空飛翔,夢中變成魚兒沉入深淵,當你處在夢里時不知道是在做夢,醒來才知道是一場夢。如果有一天你能徹底覺醒,你就會發(fā)覺今天的一切也就是一場大夢。當初我還沒降生時,怎么知道生的快樂呢?現(xiàn)在我還沒死,又怎么知道死的不快樂呢?以前公牛哀患有“轉(zhuǎn)病”,七天后變成了老虎,他的哥哥推開房門進去探望他,這老虎撲上來將其咬死。因此人外表變成了獸類,人的手腳變成了尖爪,人的牙齒變成了利齒,心志、性情、神形均為轉(zhuǎn)變了。當公牛哀變?yōu)榛⒌臅r候,并不知曾經(jīng)是人;當他還是人的時候,并不知將要變虎。兩者更換代謝、背道而馳,但各自都喜歡自己既成的形體。所以可見狡猾和愚鈍、誰是誰非是講不清楚的,誰知道它們是怎樣產(chǎn)生的。

這就像水到冬天凝結(jié)成冰,冰到春天又融化成水,水和冰前后轉(zhuǎn)易,好像是繞圈轉(zhuǎn),誰有閑工夫去探究其中的苦和樂。所以形體被寒暑燥濕之類侵害而受傷的人,身形枯衰但精神健盛;精神被喜怒思慮折磨而受傷的人,精神耗盡但身形尚存。因此,疲憊之馬死后,剝宰它時就像枯木;健壯之狗死后,割宰它時還很潤澤。所以受傷夭折而死的人,他的靈魂還不能安寧;天年壽盡而死的人,他的精神寧靜空寂。這二種人皆不能做到形神俱沒的境地。而得道的圣人運用心思時依倚性神互相扶持而不分離,所以他睡時不做夢,醒時不犯愁。

古代有人處在混沌玄冥之中,精神氣志不飄散在外,萬物恬漠安靜,彗星及妖氣也時常有,但從不造成人間的災(zāi)害。這個時期,民眾肆意而行、自由自在,也不分東和西;一邊咀嚼著食物,一邊拍打著肚皮游蕩嬉戲玩耍;大家一起承受著蒼天所賦的中和之氣,享受著大地所賜的恩德;不以曲巧、是非互相怨恨,天下浩蕩興盛,這就叫“大治”。這時處高位的人雖然支配民眾,役使他們,但不干擾其恬靜的本性;鎮(zhèn)定四方占有他們,但不改變其天德。所以不必施仁義而萬物自然繁衍,不必行賞罰而天下自然歸附。這種治理的“道術(shù)”,可以像對天地之美那樣來頌揚,卻難以用具體計算來說明。因此短時間里看似效果不明顯,但從長遠來看則效果顯著。

道是有條理脈絡(luò)的,得到把握這渾然一體之道,就能貫通千枝萬葉。所以只要有了“道”,尊貴時有行使號令的本領(lǐng),低賤時有忘掉自卑的辦法,貧窮時有樂于本行的途徑,困厄時有處理危難的能力。嚴寒來臨,霜雪鋪地,這才能看出松柏的茂盛不凋;處境困難,面臨危險,利害關(guān)系呈現(xiàn)眼前,這才能看出圣人不棄“道”的本性。因此,頭頂青天才能腳踏大地,以天道作鏡才能明察秋毫,創(chuàng)太平世道才能處坐明堂,與天道同游才能像日月一樣光明。所以用道作釣竿,用德當絲線,用禮樂作釣鉤,用仁義當釣餌,投放到江中,漂浮在海上,紛雜的魚蝦之類趕來吞食魚餌,哪個不被他所占有!倚仗矜持造作之術(shù),提挈人際關(guān)系,推動社會風俗,以摸索事物牽聯(lián)之奧妙,尚可以放松心志,如愿以償,并能滿足其欲望。更何況有人心懷珍貴之道,心智思想不用于外物,獨自遨游于無限之外,不與具體事物雜糅,在遨游中憑依著無形的區(qū)域,和天地自然相和諧!

這種人偃息聰明懷抱質(zhì)樸,視利害如垃圾塵埃,視死生如晝夜更替。所以他眼見美玉象牙、耳聽《白雪》雅樂,是不會擾亂恬靜的精神的;登上千仞之溪的山崖,臨近蝯都暈眩的峭壁,也不止于會擾亂平和的心志的;就像鐘山出產(chǎn)的美玉投爐火中燒煉,三天三夜玉之色澤都不變。這是因為這種人獲得了天地之精華。所以生不足以誘惑驅(qū)使他,利難以觸動他,死又不足以禁錮他,害又無法嚇住他!他是明白了生死之分,通曉了利害之變,即使用整個天下來換取他小腿上的一根毫毛,他都不會心動。

因此,與圣人相處,家居貧寒之士會忘掉貧寒,王公貴族會看輕富貴而以卑賤為樂,勇武之人會減弱銳氣,貪婪之人會消除欲望。得道真人靜坐而不說教、立而不發(fā)議論,但可以使那些空手去學習的人滿載而歸,他不必言說就能使他人感受到祥和氣氛。

所以最高之道就是順應(yīng)自然無為,像龍似蛇,盈縮卷舒,隨時順勢變化;外雖隨風而變,內(nèi)卻持守本性,耳目不被聲色誘惑、思想不被外物擾亂。他能把握持守自己的精神,掌握道的原則遨游在太空,促使萬物發(fā)展,使各種新事物萌生。因此,使用精神過度的人,精神也將會遠遠離開他,而善養(yǎng)神者,神與形必相守。“道”從本原出發(fā),通過九天之門,散布到四面八方,布施到無窮無盡的領(lǐng)域;它靜寂而虛無,不刻意干預(yù)萬物,因而萬物會自然而然有所作為。因此,辦事舉措順“道”者,并不是說“道”對他做了些什么,而是“道”在布施中無形地影響了他。

那天所覆蓋的、地所承載的、六合所包容的、陰陽二氣所孕育的、雨露所滋潤的、道德所扶持的,全都產(chǎn)生于一個根源——天地,并共通著和諧之氣。所以槐與榆、橘與柚可以結(jié)合而成為兄弟,有苗族和三危族可以相通而成為一家。眼看著鴻鵠飛翔,耳聽著琴瑟之音,而心思卻飛到了雁門關(guān)一帶,一個人身形中的精神可以飛散到各處,甚至一下子飛千萬里遠。所以就事物的差異來說,緊挨著的膽、肝就會像胡地和楚越那么遙遠;但就事物的相同來看,萬物就如同生存在一個角落里那么親近。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學說歧異,各有其產(chǎn)生的緣由。像那墨翟、楊朱、申不害、商鞅等學說對于治理國家來說,如同傘架上的一根骨子、車輪中的一根輻條那樣,有了它可以湊數(shù),沒有它也不妨礙使用。如果自以為離開自己的學說主張就不行,那就太不通天地之常情了。

那些冶煉金屬的工匠在鑄造器物時,金屬在熔爐中翻滾熔化,也必定會有熔液翻騰流溢出來,濺落到地下,凝固后也有些和某種器物形狀相似。這些器物雖然有點小用處,然而不可能像周王室的九鼎那樣貴重,又何況同原型器物的用處相比呢?這些都與“道”相去甚遠。

萬物如同樹枝那樣舒展散布,百事就像莖葉枝芽那樣繁衍枝蔓,實際都是出自一個根源而有條不紊變化出千姿百態(tài)來。如此說來,蓬勃的萬物是承受了什么后得以發(fā)展的,但其實沒有誰有意授給它們什么:萬物所承受到的,是沒有誰有意授予的,可是沒有什么物類不被授予的。所謂沒有什么物類不被授予的,打個比方說,就像那濃云密布,翻滾蘊蓄聚集而化成大雨,灑遍大地,淋濕萬物,而云本身并沒有直接參與淋濕萬物這一過程。

善于射箭的人有儀表作為尺度,就像工匠有規(guī)矩作法度一樣,他們都是用了一定的尺度標準方達到技藝神妙的境界的。然而造車的奚仲卻不能像逢蒙那樣善射,善御的造父也不能像伯樂那樣會相馬,這只是說他們只掌握某一領(lǐng)域里的知識技能,而不能通曉四面八方無窮無盡的奧妙。

現(xiàn)在用涅石做成黑色染料,這染料的黑色程度比原涅石更深;用蓼藍制成靛青,這靛青的青色程度比原蓼藍更深。黑染料已不是涅石,靛青也不是蓼藍,它們就是再遇到涅石和蓼藍也不可能變回去。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它們經(jīng)過制作加工后其質(zhì)量比原體更稀薄了,更何況那些不曾有過涅石、蓼藍變?yōu)楹谏嗌玖详P(guān)系的事物呢?它們這些變化,即使用金石刻鏤、竹帛書寫,也難以記得清楚。

由此看來,事物間的變化,新的物體莫不是從已有的原體事物中產(chǎn)生出來的,這樣的事物大小繁多。秋天獸類新生的毫毛末端,盡管細小得能插進沒有空隙的東西里,但與無形的“道”相比,又顯得太大了;蘆葦桿里的一層膜,薄到能飄飛到天空中,但與無形的“道”相比,又顯得太厚了。所以既無秋毫之末又無蘆葦之厚的“道”能夠暢通于四面八方而無止境,又沒有什么能遏制傷害它;它能生成精微奇妙事物,能促使萬物生長、支配萬物變化。天地之間沒有什么能和它相提并論的!疾風能將大樹刮倒,卻不能吹掉長著的毛發(fā);人從高聳入云的高臺上摔下來會折斷脊骨迸裂腦殼,但蚊虻卻能適足飛翔。這些輕微小蟲靠著造化的作用,在同一個角落內(nèi)獲得了形體;輕微小蟲尚可以靠這造化所賦予的形體寄托生命,更何況沒有形體的東西呢?由此看來,無形產(chǎn)生有形的事物這一道理是再明白不過的了。

積累寬厚的恩惠,將慈愛恩惠披及民眾,用聲譽和榮耀去愛撫百姓,使他們欣欣然而樂于保全應(yīng)有的本性,這就叫“仁”;建立豐功偉績,樹立顯赫名望,確立君臣關(guān)系,端正上下之禮,明確親疏遠近,規(guī)定貴賤等級,挽救危難的國家,恢復(fù)滅絕的朝代,決斷紛亂治理憂煩,振興被毀的宗廟,擇立絕后者的繼承人,這就叫“義”;閉絕情欲,匿藏心機,拋棄智慧,返樸歸真,茫然游蕩在塵世之外,逍遙于無為初始界域,呼吸陰陽之氣,和萬物融為一體,這就叫“德”。所以,“道”散逸就只能依靠“德”,“德”流溢就只得施“仁義”,“仁義”樹立則意味著道德的廢棄。百圍粗的樹木,砍斷制成犧樽,用曲鑿刻刀雕鏤,涂上青黃相間的顏色,花紋華麗、金飾鮮亮,龍蛇虎豹的形象被精心雕刻成圖案。然而將另一段被扔棄在水溝中的木頭和這被雕成的華麗犧樽相比,盡管美丑相去甚遠,但兩段木頭均失去了樹木的質(zhì)樸本性則是相同的。由此可見,精神流失的人就會表現(xiàn)為言語華而不實,德性蕩飛的人就會表現(xiàn)為行為虛假不誠;至精至誠的精神一旦從心中流散,浮辭偽行就會顯露在人們的眼前,并難免不受外界物質(zhì)世界的驅(qū)使。人們的言行舉止都是精神世界外化的表現(xiàn),精神是會有耗盡的時候,而行為卻不會終止的,假如神不守舍,就會心神不定迷失生命的根本方向。人的精神守持不定,就會沉溺于世俗的風氣中,一旦失誤失足,內(nèi)在的純潔本性就受到污染而渾濁,因而會彷徨一生,得不到片刻的寧靜。

所以圣人注重人的內(nèi)在修養(yǎng)而不在乎外表裝飾仁義。不宣泄情欲、顯示聰明而遨游于精神的和諧。這樣他可以下探三泉、上尋九天、橫廓四方上下、貫通天下萬物。這些就是圣德之人的行為表現(xiàn)。至于那“真人”更飄動在虛無的區(qū)域,遨游于無形的境界;他騎著蜚廉神獸,帶著敦圄侍從,馳騁于世俗之外,休閑在宇宙之中,讓十個太陽照明,使風雨聽從使喚,讓雷公當臣子、夸父為役仆,納宓妃為妾,娶織女為妻。天地之間哪有什么可值得留戀的。所以說虛無是道的立足點,平易是道的本性。

人們過度勞碌心志而擾亂自己的精神,費盡心思去追求物質(zhì)利益,這些都會耗損人的精神元氣而使精神離開了人的身心。所以,得寒癥的人即使在春天還得借助衣服來御寒,而得熱癥的人就是在秋天還是希望冷風來解熱。體內(nèi)有病者,必定會在氣色上有所體現(xiàn)。穢木浸水能治療青翳,蝸牛唾液能治療蝸睆,這些均是治療眼疾的良藥,但如果無緣無故使用一定會傷害人的眼睛。圣人之所以驚駭天下,真人從來不去過問;賢人之所以矯正世俗,圣人也從來不去過問。那牛蹄踩出的小水洼是容不下一尺長的鯉魚的;土丘似的山坡是長不出參天大樹的。這是什么原因呢?都是因為狹小的范圍容不下巨大的東西,更何況要容納無形的天地呢?它們離深淵高山的規(guī)模和氣勢還遠著呢。人們沉溺于世俗社會,必定身形受系絆而同時精神散逸,所以不免會虛弱。如人被名利欲念所羈絆,必定是精神散逸在外,也必定會受系累。

在道德最純的時代,人們酣眠于虛無混沌的區(qū)域里,遨游在浩瀚無邊的領(lǐng)域中,扶持天地而委棄萬物,以鴻濛作圭表,飄浮在沒有疆域的地方。因此圣人呼吸陰陽二氣而眾生仰慕歸依、內(nèi)心和順。那時,沒有人有意治理引導,但人和萬物循性順理悄然形成生長,渾渾然然,純粹質(zhì)樸的道德沒有散逸,磅礴渾然一體而萬物悠游自得。因此,即使有后羿的智慧也使用不上。時代發(fā)展到伏羲氏的時候,天下道術(shù)仍然渾厚茫然,蘊含道德和氣,布施德澤頗為盛廣,但人們的智慧開始萌發(fā)產(chǎn)生,似乎若有所知,并開始失去童稚蒙朧之心,觀察起天地間的各種事物。所以伏羲氏的道德雜亂煩多而不專一。到了神農(nóng)、黃帝時代,他們開始分離道統(tǒng)根本,通理天地,順循自然法則形制,掌握陰陽變化,調(diào)和陰陽剛?cè)?,分解?lián)貫,使萬物百事均有秩序條理。這樣百姓無不張目直視,無不踮腳仰視聆聽君主命令,仰頭察看君王臉色。所以神農(nóng)、黃帝雖然能治理好天下,但卻不能夠和諧自然。社會延續(xù)到昆吾、夏后時代,人們的嗜好欲望被外界誘惑,聰明受外界引誘,因而失去了天然本性和賴以存在的道德。到了周室衰亡時期,敦厚淳樸的風氣被沖淡散失,辦事行為背離道德、偏離德性,因而奸巧狡詐也隨之產(chǎn)生。周王室的衰敗使王道廢弛,墨、儒也開始宣傳標榜起自己的學說來,招聚門徒爭論是非。于是各家學說均以博學來比擬圣人,實際是用華而不實的言辭來欺騙脅迫民眾;他們行施禮樂歌舞,拿《詩》、《書》來文飾門面,為的是在天下沽名釣譽。與此同時,他們又實行繁瑣禮節(jié),裝飾紱冕禮服,并使之等級化;聚集民眾變化著無窮無盡的花樣,積聚財富來滿足無法滿足的消費。在這種社會風氣下,老百姓也開始誤入歧途,不明事理,卻又想施展智巧,迎合世俗,不擇手段撈取名利。這時人們都奔波于邪道斜路上,喪失了“道”之根本。世人之所以淪喪純正的天性,并日益衰落,其產(chǎn)生根源由來很久了。

因此圣人學習,是要將心性返歸到最初質(zhì)樸狀態(tài)而讓心神遨游于虛無之境;達人學習,是要將心性與曠漠無邊相通而在寂靜淡漠中覺醒。若是世俗之人的學習就不是這樣了,他們拔去德性,擾亂心胸,損傷耳目,老是糾纏、追求著事物的微小利益,為推行仁義禮樂奔走忙碌,在世上自我表現(xiàn)以求獲得世俗的名聲。這種事情我是感到羞恥而不屑做的。

所以與其占有天下,還不如對此超脫一些;與其有超脫的思想,還不如徹底拋棄天下而逍遙流連在虛無境地、通達于事物有無之間。因此,全天下的人贊揚我,我也不會受到激勵,全天下的人非議我,我也不會沮喪。對生死泰然處之,對榮辱通達處置,即使面對天下大火蔓延、洪水泛濫,我內(nèi)心中的精神不會虧缺。像這樣的話,就會將天下及天下之事看得輕如羽毛、浮泛芥草,誰還肯忙忙碌碌將外物當回事!

水的本性清澈純凈,泥土摻入使它混濁;人的天性安寂寧靜,嗜欲攪亂使它不安。人的天生本性是耳能聽聲、目能觀色、口嘗滋味、鼻聞氣味、肌膚感受寒暑,這些天性都是一樣的。但為什么有的人神志清醒,有的人不免癡狂?這就是因為制約他們的精神狀況的不同。所以說精神是智慧的淵源,這淵源清靜,智慧就可明察;而智慧卻是心靈的城府,智慧公正不詐邪,人的心靈就平靜。所以人都不用流動涌動著泡沫的水做鏡,而用相對靜止清明的水照形,就是因為它平靜;同樣人們沒有用生鐵來照自己的形影,而對著明亮的銅鏡看自己的容貌,也是因為銅鏡平整。只有平和靜,才能顯現(xiàn)事物的本性。由此看來,“用”必借助于“不用”。所以說,虛靜的心神產(chǎn)生純白的光亮,這吉祥也就會降臨了。鏡子明亮,塵埃就不會玷污它,精神心志純白清靜,嗜欲也就難以攪亂它。如果精神心志超越散逸到身心之外,再去想法讓它復(fù)歸回來,這實際上是失去了根本而追求的是枝節(jié)。內(nèi)在精神與外表行為相分離而與外界事物相接觸,實際上是遮蔽了精神心志的純白清靜之光,任憑耳目聽視來獲得智慧,這就是拋棄了光明之道而走向黑暗,這也叫“失道”。人的心志往哪里,精神也會跟著跑去;反之,如心志返回虛靜的境界,精神也就隨之寧靜,嗜欲也就滅息。這就是圣人的行為表現(xiàn)。

所以古代圣人治理天下,一定是通達性命之情,盡管具體的行為措施不盡相同,但合乎“道”的原則是一致的。夏天不穿皮衣,并不是愛惜它,而是對身體來說溫暖已是足夠的了;冬天不用扇子,并不是因為簡樸,而是對人來說清涼已是相當充分的了。所以圣人估量自己的飯量而進食,度量自己的體形而裁衣,對自己的物欲有所節(jié)制,恰如其分,這樣哪會產(chǎn)生貪婪之心呢!因此,能夠持有天下者,一定不是以天下作為追求的目標;能夠享有名譽者,一定不是靠奔波忙碌追求得到的。圣人能夠于道相通,因而嗜欲之心也必被排斥在外。

假如精神不被掩遮傷害,心志沒有壓力負擔,通暢恬靜,淡漠無事,沒有凝滯郁結(jié),虛寂靜漠對待外物,那么利祿權(quán)勢就不能使他動心,巧辯之人不能說服他,聲色不能使他淫亂,美妙之物不會使他喪志,智慧之人不會使他動搖,勇猛之人不會使他恐懼,這就是真人之道。這樣的話,他就能陶冶萬物,與自然造化相伴,天地之間,宇宙之內(nèi),沒有什么能阻止他?;娜瞬凰?,促使生物變化的人不變;他的精神經(jīng)過驪山、太行不受阻攔,進入四海九江不會沾濕;處在狹窄之地不感到擠塞,橫貫天地之間不肆意放縱。不能通達天道者,即使眼睛能夠數(shù)清一群上千只的羊,耳朵能分辨八風之調(diào),腳踏著“陽阿”之舞,手合著《綠水》的節(jié)拍,智謀能統(tǒng)貫天地,目光像日月樣明亮,口才可以講清復(fù)雜難題,言辭潤澤動聽如玉石,但對治理天下來說還是沒有什么裨益的。

今天有植樹育林者,給樹苗灌上足夠的水,并培上肥沃的土,但如一人培育,卻有十人去毀林拔樹,那必定是連一枝新芽都保不住的,更何況舉國上下一起來砍伐它呢?在這種情形下,雖想活得長久些,但哪能做得到?放一盆水在庭院里,用一整天時間來澄清,清澈度還不足以照清眉睫毛,而要使它變渾濁,只需輕輕攪動一下,就渾濁得連盆底是方還是圓都看不出來。以此聯(lián)系到人的精神也是容易被搞渾濁而難以保持清明,就像上述提到的盆里的水一樣,更何況可攪亂人精神的是整個世俗社會,你哪里可得到片刻的平靜啊!

古代至德的時代,商人開店買賣,農(nóng)夫耕種愉快,士人安心職責,處士修養(yǎng)道德。在這個時候,風雨不摧毀萬物,草木也不會夭折;九鼎國寶分外厚重,珠玉格外光澤;洛水有神龜送呈《丹書》,黃河上浮顯《綠圖》。所以這時的許由、方回、善卷、披衣這些賢達之士能夠成就他們的道德志向。為什么呢?因為一國君主懷有讓天下所有人得利的心愿,所以人們能夠在這世間自得其樂。許由等人的才德并非盡善盡美超過今世,但是今世沒有誰能和他們相媲美,是因為許由等四人碰上了唐虞的好世道。到了夏桀、殷紂王之時,他們火燒活人,肢裂敢于勸諫的忠臣,設(shè)造炮烙、鑄造銅柱之類的刑具,解剖忠賢之士的心臟,剖析分解才能之士的腳骨,將鬼侯奉獻的女兒剁成肉醬,砍碎梅伯的骨骸。在這個時候,峣山崩塌,渭水、涇水和汧水枯涸,飛鳥折羽,走獸斷腿。這個時候難道沒有圣賢者?不,只是這些圣賢者沒有碰上好世道來實現(xiàn)他們的主張。鳥高飛在天空、獸奔走在草叢,樹林尚且有禍難落在它們的身上,更何況編戶管理得很嚴的平民百姓呢!由此看來,能否體現(xiàn)道德不僅僅取決于本人,還與所處的世道好壞相聯(lián)系。

那歷陽城,一個夜里就變成了湖泊,使勇夫、智者和膽怯之人、不肖之人一樣落個葬身湖底的命運;同樣,在巫山上燒荒,這其中的膏夏、紫芝和艾蒿一同燒毀。所以說黃河里的魚無法做到眼睛明亮,稚幼的禾苗無法繁育后代,這都是由它們所處的生存環(huán)境所決定的。因此,世道圣明,愚奸者也不能獨個兒搞亂社會;反之世道喪敗,明智者也不能獨個兒治理社會;身處渾濁動蕩世道,而責備他實行不了道德,這就像用繩索絆套馬的腿,卻又要它日行千里一樣荒謬。也如置于籠中的猿猴像笨豬一樣,實際上不是它不靈巧敏捷,而是在籠中無法施展它的靈敏。當虞舜還是農(nóng)夫陶匠之時,不能造福于鄉(xiāng)間鄰里,而當他接受了堯的禪讓南面為王后,便施德澤于四海。這可以看出他的仁愛之情并沒增加而是所處的地位便于他實施仁義道德而已。所以說,古代圣人盡管有著和愉寧靜的天性,但他的志向能否實施運用卻取決于“命運”。因此這種天性碰上了好的命運就能實施,好的命運和有和愉寧靜天性的人相結(jié)合才能表現(xiàn)出清明來。這就像烏號之弓、溪子之弩需要有弦才能發(fā)射一樣;也如同越國的小船和蜀地的小艇也非得有水才能漂浮一樣;現(xiàn)在帶有絲繩的利箭在空中亂射,網(wǎng)罟在大地上四處張設(shè),這鳥獸盡管想飛翔奔走,但在這種險惡環(huán)境下又怎么能行呢?所以《詩》里說:“采摘卷耳野菜,采來采去不滿籮筐。懷念遠方的人,籮筐放在大路旁?!边@是說思慕遠古的清明世道啊!

淮南市工作報告 淮南子原道訓原文及譯文篇四

八公山,得名漢初,劉安繼父職,封淮南王,都壽春,當時,門下賓客數(shù)千,其中著名的有蘇菲,李春,左吳,田由,雷被,毛被,晉昌八人,號稱八公,劉安常與此八人在山上練丹悟道,公元前122年劉安謀反事泄,武帝下詔捕逮,劉安聞訊自殺,八公中除雷被外,余皆遭屠.也許劉安注重德政,死后百姓感念,留下傳說:劉安與八公服丹后升天,余下丹藥被雞犬所食,也成仙上天,這便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典故的由來。

公園由涌泉庵景區(qū)、四頂山景區(qū)、八公山景區(qū)、獅子山景區(qū)組成,“峻極之山”的八公山“含陽藏霧”,如人間仙境。八公山的林相整齊,,層次分明,空氣清新,環(huán)境幽靜,身臨其境,有回歸大自然之感覺,是理想的森林旅游佳境。

陽春三月,梨花怒放,飄香十里,舉目環(huán)顧,茫茫雪原,一望無際。金秋時節(jié),四周連片的黃連木林,葉紅似火,可與“香山紅葉,岳麓紅楓”媲美。以側(cè)柏為主的針葉林,一年四季常青常綠。

八公山自然景觀優(yōu)美,人文景觀薈萃,是著名的“淝水之戰(zhàn)”古戰(zhàn)場和中國豆腐文化的發(fā)祥地,有淮南王劉安墓、趙大將軍廉頗墓、四頂山奶奶廟、淮王丹井、珍珠泉、瑪瑙泉、大泉等大批名勝古跡和“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投鞭斷流”、“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趙匡胤困南塘”等眾多歷史傳說。

古老的八公山蘊藏著豐富的奇石資源,有數(shù)十種之多,其中不少為國內(nèi)所獨有。最近開發(fā)的歷史名硯——紫金硯,就是失傳千年的文化瑰寶。八公山劉老碑一帶分布著目前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無脊椎動物淮南蟲化石??铸埢?、古象化石、孔蟲化石、藻類、葉類、根莖類化石,其中淮南蟲化石最為珍貴,距今約8.4億年,考古品位極高。

淮南市工作報告 淮南子原道訓原文及譯文篇五

據(jù)辦案法官介紹,近幾年大量涉訴案件表明,當前教育培訓機構(gòu)簽訂的合同“暗礁”叢生。比如,合同內(nèi)暗藏免責“霸王條款”、培訓機構(gòu)之間相互“轉(zhuǎn)包合同”、簽訂“陰陽合同”等。

——只進不出,簽訂“霸王條款”。記者翻看一些涉訴案件合同發(fā)現(xiàn),其中不乏免責、概不退費等無理規(guī)定。比如,“所有課程將在課程有效期滿后自動截止,未結(jié)束的課程將自動作廢,并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退費”“合同簽署7日后,無論是否開課,不接受任何原因提出的退費請求”“培訓期間,出現(xiàn)任何安全事故概不負責”等“霸王條款”。

——“轉(zhuǎn)包合同”,隨意變更協(xié)議內(nèi)容。李蕊介紹,一些教育機構(gòu)出于經(jīng)營原因?qū)⒔逃嘤栒n程和相關(guān)學員轉(zhuǎn)包給其他機構(gòu)或公司,或隨意變更上課地點、時間、老師等協(xié)議內(nèi)容,造成法律糾紛。2019年初,鄭女士與某早教機構(gòu)簽訂《課程銷售協(xié)議》,支付學費4000元。然而,鄭女士的孩子剛上完三節(jié)課,該早教機構(gòu)就將相關(guān)培訓轉(zhuǎn)給另一家培訓機構(gòu),不再開辦鄭女士報名課程。鄭女士要求退費,但該機構(gòu)負責人僅在微信轉(zhuǎn)賬700余元,余款一直拒付。

——簽訂“陰陽合同”。萬可介紹,為提升業(yè)績,許多機構(gòu)工作人員口頭許諾降價、加課等優(yōu)惠條件,或簽訂“保過班”等額外協(xié)議,但合約內(nèi)容往往只體現(xiàn)在一方合同中,成為所謂的“陰陽合同”,增加了消費者維權(quán)難度。2016年2月,王先生與某培訓中心簽訂《名校包過班入學協(xié)議》,并交納2萬余元費用。2017年7月,王先生的孩子參加某優(yōu)質(zhì)中學小升初自主招生考試,因分數(shù)未達標未被錄取。王先生認為,根據(jù)合同約定,培訓中心應(yīng)退還所有培訓費,但該培訓中心表示,“包過班”僅是培訓班的稱謂,其已提供培訓服務(wù),不同意退款。

面對“暗礁”叢生的培訓合同,消費者怎樣避“坑”維權(quán)?受訪專家表示,整治未成年人校外培訓合同亂象還需標本兼治。

四川法邦律師事務(wù)所律師李佳澤表示,“霸王條款”多表現(xiàn)為格式條款,是一方提前擬訂,并具有免除己方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特征。消費者在簽訂過程中應(yīng)仔細閱讀合同內(nèi)容,充分理解合同條款的真實原意。對存在分歧或模糊的條款,要提請對方詳細解釋說明其真實意思,并就模糊條款雙方的重新理解簽訂補充協(xié)議。

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師劉澤表示,行業(yè)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嚴格履行校外培訓相關(guān)審批手續(xù),規(guī)范培訓機構(gòu)在許可范圍內(nèi)招生,督促其主動對辦學資質(zhì)、招生范圍進行披露,加大巡查力度,營造健康積極的經(jīng)營環(huán)境。

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當前未成年人教育培訓市場需求大、前景好,但還存在不少混亂的地方,亟待主管部門引導和規(guī)范。在合同方面,可以借鑒房屋中介市場的合同范本,加入強制性保護消費者的部分條款,從源頭上規(guī)范行業(yè)發(fā)展。(參與采寫:何佳俊)

責編:王倩

淮南市工作報告 淮南子原道訓原文及譯文篇六

清靜恬愉是人的本性;儀表規(guī)矩是處事的原則。知道人的本性,那么人自身的修養(yǎng)就不會悖謬;懂得處事的原則,那么人自身的行為就不會亂套。從一端出發(fā),能散逸得無窮無盡,周游八極后又回歸到它的中樞,這就叫“心”??吹绞挛锏谋驹湍芡浦挛锏奈磥恚吹绞挛锏闹赶蚓湍茴A(yù)見事物的歸宿,掌握要點能應(yīng)對繁多,把握綱要能治理詳繁,這種本領(lǐng)叫“術(shù)”。靜居時知道在做什么、行動時知道該去哪里、辦事時知道所依原則、舉動時知道來歷緣由,達到這種境界的叫“道”?!暗馈?,置擱前頭它不會低伏,放在后面它不會翹起,納入窄處它不顯壅塞,散布天下它不留空隙。所以使別人推崇贊譽自己,這是“心”的功力;使人家輕視誹謗自己,這是“心”的罪過。話是從你口中說出的,別人無法阻止你;行為發(fā)生在你身上,遠處的人無法禁止你。事情難以成功卻容易失敗,名聲難以樹立卻容易毀壞。千里長堤,因為螻蟻的洞穴滲水而決潰,百丈高樓,因為煙囪的裂縫冒出煙火而焚毀?!秷蚪洹飞险f:“戰(zhàn)戰(zhàn)栗栗,一天比一天謹慎。人不會被大山絆倒,而往往被小土堆絆倒?!彼?,人們都往往輕視小事忽略小害,以致釀成大禍后才為之后悔。災(zāi)禍降臨后再犯愁,這就好比到了病危后才去求良醫(yī),這時即使有扁鵲、俞跗這樣的名醫(yī)也難以治好病人的病。災(zāi)禍的降臨是自己招引的;幸福的到來是自己促成的。這禍福同出一門,利害相近為鄰,不是圣明的人是難以區(qū)分這其中的奧妙的。大凡人們要做某件事,都要先用他的智慧思考揣度一番,然后才根據(jù)思考的結(jié)論定下計劃謀略,實踐下來的結(jié)果,有人得利有人受害,這就是智者和蠢人的差別所在。但是那些自以為明白存亡之關(guān)鍵、禍福之由來的聰明人,在辦事處事中還是陷入危難境地,這樣的事例還真的數(shù)不勝數(shù)。假若大家能預(yù)先知道自己的主張正確,且行得通,那么天下也就沒有什么不通的道路了。但事實上并非如此。由此可見,智慮思考是禍福的根由,行動舉措是利害的關(guān)鍵。百事的變化、國家的治亂,都有待正確的思想和行動來完成。所以對此不可不審慎。

天下有三種危險:缺少德行而尊寵卻多,這是第一種危險;才能低下而地位尊貴,這是第二種危險;沒有大的功勞卻有豐厚的俸祿,這是第三種危險。所以事物有時候是損減它,結(jié)果卻是補益它,有時候是補益它,結(jié)果卻是損減它。怎么知道是這樣呢?以前楚莊王在河雍之間的邲地戰(zhàn)勝了晉國,凱旋歸來后莊王要封賞孫叔敖,孫叔敖辭謝而不接受。后來當孫叔敖患癰疽快要死時,他對兒子說:“我如果死了,楚王一定會封賞你的,一定要推辭肥沃富饒的地方,只接受沙石之地。在楚、荊之間有個叫寑丘的地方,那兒土地貧瘠,所以地名也難聽。當?shù)氐那G人和越人都信奉鬼神、講究迷信,所以沒人喜歡那里。”不久,孫叔敖去世了,楚莊王果然將肥沃富饒的領(lǐng)地封賞給孫叔敖的兒子,孫叔敖兒子謝絕了,而要求賞封寑丘之地。按楚國的法規(guī),功臣的封祿傳到第二代就要收回封祿,唯獨孫叔敖一家保存了下來,這就是我們說的損減它,結(jié)果卻是補益它。那么,什么叫補益它,結(jié)果卻是損減它?從前晉厲公南伐楚國、東伐齊國、西伐秦國、北伐燕國,部隊縱橫天下,威震四方,沒有阻礙也沒有挫折。于是厲公在嘉陵會合諸侯,氣橫志驕、淫侈無度、殘害百姓。國內(nèi)無輔佐規(guī)諫的大臣,國外沒有諸侯的援助。同時又殺戮忠臣,親近小人。在會合諸侯的第二年,厲公出游寵臣匠驪氏的領(lǐng)地時,被欒書、中行偃劫持,囚禁起來;這時諸侯中沒有一個來搭救他,百姓中也沒有一個同情他,囚禁三個月后就一命嗚呼了。每戰(zhàn)必勝,每攻必克,然后擴展土地,提高威望,這是每個天下人都希望得到的利益。但晉厲公卻因為這些而落得個身死國亡。這就是我們說的補益它,結(jié)果卻是損減它。孫叔敖叮囑兒子要求封賞寑丘之地,因為寑丘之地貧瘠,所以能代代相傳;晉厲公在嘉陵會合諸侯以想稱霸天下,結(jié)果死在匠驪氏的領(lǐng)地。

一般性的人都只知道利就是利,弊就是弊,而只有圣人懂得弊可以轉(zhuǎn)化為利,利可以轉(zhuǎn)化為弊。兩次結(jié)果實的樹木,它的根必定受損傷;盜人家墓的人也必定有禍殃,這說的就是貪大利反而造成大害的事。張武唆使智伯奪取韓、魏兩家的土地,結(jié)果反而使智伯在晉陽城被擒獲;申叔時勸告楚莊王封立陳國的后代,結(jié)果使楚莊王稱霸天下??鬃幼x《易經(jīng)》,讀到《損》卦和《益》卦時,未嘗不喟然嘆息道:“懂得益和損之間的關(guān)系的,應(yīng)該是行王道的君王的事吧?”事情有時候想對它有利但卻恰恰足以害了它,有時候想害它但卻又恰恰對它有利。利和害向相反方面的轉(zhuǎn)化,禍與福的緣由是不能不明察的呀!陽虎在魯國作亂,魯國君命令手下人關(guān)閉城門搜捕陽虎,宣布凡抓獲陽虎者有重賞,放走陽虎者要處罰。追捕者將陽虎層層包圍起來,陽虎只得舉劍準備自刎,這時有位守門人勸阻他說:“天下大得很,可以逃生,何以自殺?我將放你出城去?!庇谑顷柣⒌靡詻_出重圍,在后面的追兵緊追不舍的情況下,陽虎揮舞寶劍提著戈奔跑沖殺。那位守門人乘混亂之機放陽虎出了城門。陽虎出了城以后又折返回來,抓住那位守門人,舉戈刺他,戈刺破袖子傷及腋部。這時守門人抱怨說:“我本來就和你非親非友,為了救你我冒著被處死罪的風險,可你反而刺傷我。真是活該啊,會碰上這樣的災(zāi)難。”魯國國君聽說陽虎逃出城,大怒,查問陽虎是從哪座城門逃脫的,并派主管官員拘捕有嫌疑的守門人。魯國國君認定凡受傷的守門人是阻攔陽虎的,要重賞;而沒有受傷的守門人可能是故意放走陽虎的,要重罰。而在受傷領(lǐng)賞的守門人中,放走陽虎的那位守門人也在其中,這真可說傷害他反而使他得利。那么,什么是想對人有利卻反而害了他呢?楚恭王和晉國軍隊在鄢陵會戰(zhàn)。戰(zhàn)斗正緊張激烈之間,恭王受傷使戰(zhàn)斗不得不停止。楚軍中的司馬子反口渴難忍而尋找飲料。這時侍從陽谷捧著酒獻給子反。子反這人喜歡飲酒,見酒就樂不可支。子反接過陽谷遞上的酒就喝個不停,沒多久就喝得酩酊大醉,躺在帳篷里。恭王打算再與晉軍開戰(zhàn),便派人去叫子反,子反謊稱心痛病發(fā)作不受召令。恭王于是駕車親往探望,一進軍中帳篷便聞到一股酒氣。這下恭王大怒,說:“今天這場惡戰(zhàn),我為了取勝而親臨戰(zhàn)場,受了重傷,現(xiàn)在指望能派上司馬子反的用場,可他卻成了這副樣子。他實在是心中沒有國家社稷的地位,又不體恤我軍士兵。我沒法再與晉軍打下去了?!庇谑窍铝钍毡吠?,并以耽誤戰(zhàn)事的罪名殺子反示眾。這侍從陽谷獻上酒,并不是想要害子反,實在是愛護子反,想讓子反快樂,但想不到恰恰是害了子反。這就是想對人有利結(jié)果卻反而害了他。一定要患溫熱病的人進食,讓中暑者喝冷水,這是一般人用來調(diào)治病人的方法,但良醫(yī)卻認為這樣是加重病情。追求賞心悅目,這是蠢貨、笨蛋所熱衷于的事,但有“道”的聰明人卻對此躲得遠遠的。所以圣明的人是先遭逆境而后順遂;而一般性的人是先稱心如意而后陷入困境。

建功立業(yè)是每個做臣子的人所追求的目標;犯罪受罰又是每個做臣子的人所要避免的后果。但有時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即有了功勞卻引起別人的猜疑,有了罪過卻反而受人信任。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為了追逐功名,有時人就不顧情義了;而犯了罪過的人卻不敢再失去仁慈之心了。所以會出現(xiàn)上述的現(xiàn)象。魏國將領(lǐng)樂羊率部隊攻打中山國。他的兒子被中山人抓起來扣押在城內(nèi)。中山人將他的兒子綁著吊在城頭上給樂羊看。樂羊看了后說:“為了君臣的情義,效忠君王,盡我做臣的職責,我不能為了兒子而有私情。”于是他所指揮的部隊攻城越發(fā)猛烈。中山城里的人就將他的兒子烹煮了,還派人送給樂羊一鼎肉羹和他兒子的頭顱。樂羊撫摸著頭顱,哭泣著說:“這是我的兒啊!”說完向使者跪下,喝下一杯肉羹。使者回去報告:“樂羊是個不惜為節(jié)義獻身的人,對他真的沒有辦法。”于是中山國只得向魏國投降。樂羊在這次戰(zhàn)爭中為魏文侯開拓了大片的土地,并因此立了大功。但誰知道,從此以后,魏文侯一天天地不信任樂羊。這就是有了功勞卻反而引起別人的猜疑。那么,什么叫有了罪過卻反而受人信任呢?孟孫打獵,得到了一頭小鹿,于是讓手下人秦西巴拿回家去烹煮。母鹿緊隨著秦西巴哀啼不止,秦西巴不忍心傷害幼鹿,于是就放掉幼鹿還給母鹿。孟孫回到家后追問幼鹿的去向,秦西巴只得回答:“這幼鹿的母親在我身后不停地哀啼,我實在不忍心,于是自作主張放掉了幼鹿還給母鹿?!泵蠈O聽后大怒,一氣之下就趕走了秦西巴。過了一年,孟孫又將秦西巴召回來擔任他兒子的老師。孟孫身邊的人就問:“秦西巴得罪過你,為什么現(xiàn)在又用他來做你兒子的老師?”孟孫回答說:“連一頭幼鹿都不忍心加以傷害,更何況對人呢?”這就是有了罪過卻反而受人信任。所以人的取舍進退不可不謹慎,取舍不謹慎,正是公孫鞅在秦國獲罪而又不能進入魏國避難的原因。公孫鞅的功勞不能算不大,可他就是無立足之地,寸步難行,這是由于他不義的緣故。

有些事情還表現(xiàn)為:要奪取人家的反而被人家奪走,先給予別人反過來又奪取別人的。智伯向魏宣子索取土地,魏宣子不想給。這時任登說話了:“智伯現(xiàn)在正強盛著,他的威勢遍及天下,他開口要土地,如果不給,這無異是替其他諸侯先承擔災(zāi)難,不如給他算了。”魏宣子接著說:“如果智伯沒完沒了地向我們索取土地,那又該如何是好?”任登說:“咱們魏家先給他一點土地,讓智伯嘗到一點甜頭后,他會如法炮制繼續(xù)向別的諸侯要土地的,諸侯們也只得豎起耳朵聽從,但內(nèi)心一定會產(chǎn)生怨恨的。到時我們就可和各諸侯同心協(xié)力來對付智伯了。這樣一來,我們從中可獲得的好處就不僅僅是我們喪失的那點東西了?!蔽盒勇爮牧巳蔚堑脑?,割讓了一些土地給智伯。智伯嘗到甜頭后果然向韓康子索要土地,韓康子不敢不給,諸侯們此時是一片恐慌。隨后,智伯又向趙襄子索要土地,趙襄子回絕了他。于是智伯就脅迫韓、魏兩家攻打趙襄子,并將趙襄子圍困在晉陽城中。但此時的趙、韓、魏三家已暗中聯(lián)絡(luò)、合謀,共同行動,在晉陽打敗了智伯的軍隊,還擒獲智伯,并將智伯把持的晉國一分為三。這就是本想奪取人家的反而被人家奪走。那么,什么叫先給予別人反過來又奪取別人的呢?晉獻公想向虞國借道去征伐虢國,于是就贈送給虞國君垂棘寶璧和屈產(chǎn)良馬。虞國君看到這些寶璧和良馬,心里有點動,想借道給晉獻公。這時宮之奇就勸諫了:“這可使不得!我們虞國和虢國的關(guān)系就像車輪和輔木的關(guān)系一樣,輔木緊挨在車輪外側(cè),而車輪就依賴著輔木的保護。虞國和虢國現(xiàn)在正形成一種互相依賴的態(tài)勢。假若借道給晉國,那么虢國早上亡國,當天晚上我們的虞國也隨之滅亡?!边@虞國君不聽宮之奇的規(guī)勸,還是將道路借給了晉軍。荀息率軍滅了虢國。部隊隨即在回師的途中,又拿下了虞國。這就是先給予別人反過來又奪取別人的。

圣王布施恩德給天下民眾,并不是企望從民眾那里得到報答;舉行祭天地、日月山川和祖宗的儀式,并不是謀求鬼神能賜福。山達到一定高度,就自然會興起云雨;河水深到一定程度,也自然會有蛟龍出現(xiàn);君子修行達到一定道德境界,也必然會有福祿歸屬他們。那些暗中積德的人,必定會得到公開的好報;那些暗中施惠者,也必定會得到顯耀的聲望。古時候溝渠堤防失修,洪水成了人民的災(zāi)害,于是夏禹鑿?fù)堥T,開辟伊闕,平息洪水,整治土地,使百姓能在陸地上生活安居。百姓間不親近、五種人倫關(guān)系不清順,于是契就教育百姓知道君臣、父子、夫婦、兄弟之間的尊卑等次和相關(guān)禮節(jié)。田地荒蕪,民眾缺衣少糧,于是后稷就指導百姓民眾開墾荒地,改良土壤,播種糧食,讓百姓民眾家家豐衣足食。所以這三位君王的后代無不成為帝王,這就是因為他們平時積陰德的緣故。周王室衰微,禮義廢棄,孔子就用三代的道德教育世人,孔氏家族繼嗣至今不絕,這就是孔子平時德行高的緣故。秦始皇趙(嬴)政用暴力兼并天下并很快滅亡,智伯侵占韓、魏、趙三家土地但最終反被消滅,商鞅實行苛政而遭肢解,李斯謀害忠良而遭車裂。夏、商、周三代君王施行道德而稱王天下,齊桓公幫助弱國生存下去而成為霸主。種黍的不會收獲稷,埋下怨恨的不會得到恩德的報答。從前宋國有一戶好行善的人家,世代堅持不懈行善做好事。有一年,家里養(yǎng)的一頭黑母牛產(chǎn)下一只純白的牛犢,于是家里人就將這件怪事去請教術(shù)數(shù)先生。術(shù)數(shù)先生說:“這是吉祥的征兆,用這純白牛犢去祭祀鬼神吧。”又過了一年,這家的父親無緣無故眼睛失明了。以后這母牛又產(chǎn)下一頭純白牛犢,于是父親又讓兒子去請教術(shù)數(shù)先生。兒子問道:“先前聽了術(shù)數(shù)先生的話,父親您的眼睛失明了,現(xiàn)在還去問他為什么?”父親說了:“圣人的話常常是先好像不對,但以后會應(yīng)驗吻合的,而且這件事還沒完,你就去試著問問吧!”兒子又去問術(shù)數(shù)先生這怪事。術(shù)數(shù)先生回答說:“這也同樣是吉祥的征兆,還是用這純白牛犢去祭祀鬼神吧!”兒子回家后將術(shù)數(shù)先生的話如實報告了父親,父親說:“那就按照先生的話去做吧!”又過一年,兒子的眼睛也無緣無故地失明了。后來楚國攻打宋國,包圍了這戶人家所居住的城邑。這時候,城里能充饑的東西都吃光了,人們只能交換孩子吃,并將枯骨劈開當柴燒。壯年人也全都戰(zhàn)死,這樣老人、病人、兒童上城樓防守,頑強抵御,使楚軍遲遲攻克不下。這時楚王大怒,在城被攻破之后,將凡上城樓防守的人全部殺死。唯獨這戶人家因父子均失明而沒上城樓防守,得以保全性命。當楚軍撤走以后,父子兩人的眼睛又復(fù)明了。這正是禍?;ハ噢D(zhuǎn)化互相促成,其中的變化難以明了。

在靠近邊塞的居民中,有一位精通術(shù)數(shù)的人,一次他家養(yǎng)的馬無緣無故跑到胡人那里,鄰居家的人都為此事來安慰他。他說:“這事難道就不能變成好事嗎?”過了一段時間,跑走的馬領(lǐng)著一群馬回來了。鄰居家的人又都來賀慶。他說:“這事難道就不可能變?yōu)閴氖聠?”果然,因家有不少胡人養(yǎng)的好馬,他兒子騎馬玩時將大腿骨給摔斷了。這樣鄰居又來安慰他。他又說:“怎么知道這事不會變成好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進攻邊塞,青壯年男子都拿起武器參戰(zhàn),結(jié)果邊塞附近的居民死去十分之九,唯獨這戶人家因兒子跛腳,父子性命都保住了。所以說福可變?yōu)榈?,禍可變?yōu)楦?,這其中的變化難以捉摸,深不可測。

有時辭語順當卻不切合實事,有時言辭難聽不合心意但卻切合實際。宋國人高陽魋準備建造房子,他采伐了木材等建房材料后去征求匠人的意見。匠人對他說:“現(xiàn)在還不能開工,因為木料還沒干透;在濕木頭上涂上泥漿,時間一長,這木頭會變形。用濕木料承受重泥,即使現(xiàn)在造好房子,往后房子一定會倒塌?!备哧桇s聽了后說:“不對。木料干了就更堅硬,泥漿干了就變輕。用堅硬的木料承受變輕了的泥漿,眼前雖然不好,往后就一定堅固。”匠人聽了后一時也沒有話說,便只好按照吩咐造房子。沒多久,房子落成,顯得非常高大結(jié)實,十分壯觀。但不久這房子果然倒塌。這就是所謂的辭語順當?shù)珔s不切合實事。那么,什么叫辭語難聽不合心意卻切合實際呢?靖郭君打算在他的封地薛修筑城墻,他手下的賓客、門人都紛紛勸阻,靖郭君不聽。靖郭君對傳達官說:“不要替來訪的客人傳話通報了?!边@時有位齊國人要求會見靖郭君,說:“我只說三個字,多說一個字,我情愿受烹刑?!本腹牭胶蟊硎驹敢饨右娺@位齊國人。那齊國人快步走到靖郭君跟前,拜了二次,然后起身說:“海大魚?!闭f完就轉(zhuǎn)身往外走。靖郭君連忙喊著那齊人:“我想聽聽你的高見?!蹦驱R國人煞有介事地說道:“我可不敢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本腹f:“先生你不顧路途遙遠來到我這里,有意見但說無妨,我很想聽聽?!蹦驱R國人就說:“大海里的大魚,漁網(wǎng)都捕捉不到它,釣鉤更釣不到它。但是它一旦躍出水面落在岸邊,那螻蛄和螞蟻都可以隨心所欲地咬食它。如今,齊國就是你的大海,若是失去了齊國,這薛地還能獨自存在嗎?”靖郭君聽了后一下子醒悟,說:“先生你講的真好?!庇谑蔷腹R上取消了在薛地筑城的計劃。這就是辭語難聽且不合人心的卻切合實際。用硬邦邦“不要在薛地筑城”的話來勸止靖郭君薛地筑城的計劃,對于勸說的實際效果來說,還不如用“海大魚”三個字來得管用。

所以事情有時候是,疏遠它反而親近它,接近它反而疏遠它;還有些事情是,說的話被采納,而且計謀恰當,但自身卻反而被疏遠;說的話不被接受,而且計謀行不通,但自身卻反而被親近。怎么說明這點呢?魏、韓、趙三國攻打齊國,包圍了齊國的平陸這地方。括子向牛子報告:“魏、韓、趙三國和我們齊國不接壤,他們越過鄰國包圍平陸,沒有什么實際可以貪圖的利益。他們這樣做只是想從我們齊國獲取某種名聲而已,既然這樣,就叫齊侯前去和他們講和算了。”牛子聽了后認為這是好主意。括子走后,無害子隨即進來。牛子就將括子的話告訴給無害子聽。無害子只是說:“這跟我所聽說的不一樣?!迸W右姛o害子不說出具體的意見,就用話來刺激無害子:“國家危害卻又無能耐安定它,禍患纏身又無辦法解脫,還尊重謀士干什么?”這下無害子才說出自己的看法:“我聽說過有以割讓土地來使國家安定的,我也聽說過以犧牲生命、毀掉家園來保存國家的,但我就是沒有聽說過讓自己的君主去求和受辱來保住疆土的。”牛子當然不會聽從無害子這種議論的,而采用了括子的計謀,使三國軍隊順利撤走,平陸也就安全保住了。可是,從那天起,括子一天天被齊侯疏遠,而無害子卻日益被齊侯看重得以晉升。所以,用謀慮來解除禍患,禍患也就被解除,用謀略來挽救國家,國家也就得以保存,這括子的智謀就是這樣管用而實際,但卻受到疏遠;而無害子的想法根本不合乎策略,對國家也無實際好處,可是他就是掌握君主的心意,順著君主的心意,從行為上看有忠義的表現(xiàn),所以日益受到齊侯的看重。這就好像人用帽冠做頭飾、穿鞋子便于行一樣,這帽冠和鞋子對人來說,天寒不能保溫、刮風不能擋風、烈日下不能遮陽,但人們還是戴帽穿鞋,這是因為人的頭腳需要帽鞋作依托。咎犯在城濮打了勝仗,而雍季卻無半點功勞,但到論功行賞時,雍季首先得到賞賜,而咎犯只得到安撫,為什么呢?這是因為雍季說的話中有它可貴之處?!傲x”,正是天下所賞識、珍貴的東西,所以說句句話管用,不如瞅準勢頭,摸透人的心意然后謹慎行事。

有時候有罪過卻得到嘉獎,有時候有功績卻引來責罰。西門豹治理鄴縣時,糧倉里沒有積蓄的糧食,錢庫里沒有儲備的錢幣,兵庫里沒有兵械存放,官府里沒有總計收入的賬簿。這樣就有人多次在文侯面前議論過西門豹的這些過失。于是魏文侯就親臨鄴縣檢查工作,看到的現(xiàn)象果然和人們議論的相一致。魏文侯于是召見西門豹說:“翟璜推薦你來治理鄴縣,你卻將這里治理得如此混亂。你能說清這些事的原由也就算了,否則就要嚴加追究?!蔽鏖T豹解釋說:“我聽說實行王道的君王使人民富足;實施霸道的君王使士富足;只有亡國之君才使各種府庫充足。如今你魏文侯是要實施王霸之道,所以為臣就將糧食、兵器、錢財都積貯在民間。你如果不信的話,讓我登上城樓擊鼓,這時鎧甲兵器和糧食就會馬上齊備?!庇谑俏鏖T豹登上城樓開始擊鼓,第一陣鼓聲結(jié)束,只見百姓紛紛披掛鎧甲,帶著弓箭,手持兵器從家里出來;第二陣鼓聲結(jié)束,只見又有許多百姓背著或用車裝著糧食紛紛來到??吹竭@些后,魏文侯說:“行了,行了?!蔽鏖T豹說:“我和百姓守約講信用,這可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有一次欺騙他們,以后就別再想調(diào)動他們。燕國曾經(jīng)侵犯我國,占據(jù)我國八座城市;現(xiàn)在讓我指揮軍民向北攻打燕國,收復(fù)失地?!庇谑俏鏖T豹率兵攻打燕國,收復(fù)了失地后返回鄴城。這就是有罪過反而得到嘉獎的事例。還有,解扁擔任魏東部邊境官員,有一次年終上報賬目,地方財政收入增加了三倍,主管財政的官員提請上級嘉獎解扁。而魏文侯卻質(zhì)疑說:“我的國土沒有增擴,人口也沒增多,為何解扁的地方財政卻增加三倍?”主管官員解釋說:“解扁在當?shù)叵铝畎傩斩炜撤淠痉e存起來,到來年春天再從河道運出去賣掉,所以這樣積聚了不少錢財。”魏文侯聽了說:“百姓春天努力耕種,夏天勉力耘耕鋤草,秋天又忙著收割斂藏,只有冬天才有空閑,現(xiàn)在要他們冬天伐木積貯樹木,又駕車運到河邊,這樣一來,百姓哪有時間休生養(yǎng)息。他們已經(jīng)疲憊不堪,就是收入增加三倍,這又有什么用呢?”這就是有功績卻反而引招責備的事例。

賢明的君主不茍且獲得,忠誠的臣子不茍且得利。怎么說明這點呢?中行穆伯進攻鼓地,一時攻不下。這時?聞倫說:“鼓地方上的嗇夫,我認識他。我有辦法不勞頓我們的軍隊就能把鼓這個地方弄到手?!蹦虏疀]有理會?聞倫說的話。穆伯身邊的人就說了:“按?聞倫說來我們可以不斷一戟、不傷一卒就可以將鼓地拿到手,你為什么不派?聞倫去做這件事呢?”穆伯說:“?聞倫是個奸邪不仁的小人。如果派他去完全這件任務(wù),奪得鼓地,到時我能不獎賞他嗎?如果獎賞他,也就等于是獎賞奸邪不仁小人,讓這種奸邪小人得志,也就會使整個晉國的人都會舍棄仁義而追求奸佞。這樣即使得了鼓地,又有什么用呢?”攻奪城池,本想是擴展領(lǐng)土,但有時本可輕易獲得的土地卻不去獲得,這是因為這樣的人已看清了事物的本源而推知它發(fā)展的后果了。

秦穆公派遣孟盟率軍去偷襲鄭國。孟盟率領(lǐng)部隊通過東周國境后向東進發(fā)。鄭國的商人弦高和蹇他商議:“秦國軍隊行軍數(shù)千里,疾速穿過其他諸侯國境,看他們那副架勢,一定是來襲擊我們鄭國的。凡是偷襲別國的,都是以為對方?jīng)]有防備的?,F(xiàn)在如果我們有個辦法讓秦軍知道鄭國已有防備,他們就一定不敢前來襲擊我國了?!庇谑窍腋呔图偻朽嵞鹿拿钅贸鍪^牛犒勞秦軍。秦軍三位將領(lǐng)商量說:“凡是偷襲別國的,總以為別人是不知道自己的軍事行動的?,F(xiàn)在鄭國派人來慰勞我軍,這說明對方已經(jīng)知道我軍的意圖,他們的防備一定很嚴密,我們繼續(xù)執(zhí)行原軍事行動,看來難以成功。”于是秦軍就只好往回撤。而晉國的先軫又率軍在途中伏擊他們,在崤山大敗秦軍。鄭國的國君鄭伯認為弦高保全國家有功,就要獎賞弦高。弦高卻推辭說:“我欺詐了別人而得到獎賞,那么鄭國原本的信義原則就要受到敗壞。一個國家的治理無信義原則,就會敗壞整個風氣習俗。那么,為了獎賞我一人而敗壞整個國家的風氣習俗,一個稍有仁德良知的人是不肯這樣做的;用欺詐行為換取獎賞,一個稍講道義的人也是不會這樣做的?!毕腋咴谕妻o了獎賞后就帶著他的宗族遷徙到東夷地區(qū)安家,以后終身都沒有回到過鄭國。所以,講仁德的人是不會為滿足私欲而去傷害天性的,聰明的人是不會因貪利而去損害道義的。圣人深謀遠慮,蠢貨目光短淺。

忠誠的臣子是竭力促成君王品行高尚,而諂佞的臣子是致力于拓展君王的領(lǐng)土。怎么說明這點呢?陳國的夏征舒殺害了他的國君陳靈公,犯下了弒君之罪,楚莊王于是發(fā)兵討伐,陳國人也聽從楚軍的命令,協(xié)助楚莊王討賊。莊王討伐有罪之人以后,留下一支部隊駐扎在陳國,楚國的大夫們都紛紛來向莊王慶賀,并稱贊這一措施。當時申叔時正出使到齊國去,等他回國以后卻沒有向莊王慶賀和表示贊同在陳國駐軍的做法。這時楚莊王就問申叔時:“陳國叛臣大逆不道,我發(fā)動大軍討伐他們,平息了暴亂,懲處了罪人,群臣都來慶賀和表示贊許,唯獨你不慶賀也不贊許,什么道理?”申叔時說:“有人牽牛踩踏了別人家的田,那田的主人殺了牛主又搶走了他的牛。牽牛人的罪過是明顯的,但是既殺牛主又搶走他的牛,這樣的懲處也顯得太過分了。今天君王你認為陳國弒君者大逆不道,發(fā)兵征討,誅殺了罪臣,但卻還派兵駐扎在陳國不走,這樣使其他諸侯們認為你君王發(fā)兵征討的目的不在誅殺罪臣,而是在貪圖人家的國家,我聽說君子是不拋棄道義來謀取利益的?!背f王一聽,感到有道理,說:“你講得好?!庇谑潜銖年悋纷卟筷?,并立了陳國國君的后代為新的國君。諸侯們知道這件事后,都來朝拜楚國楚莊王。這就是忠誠的臣子是竭力促成君王品行高尚。張武替智伯出主意,說:“晉國的六大將軍中,中行文子最弱小,而且他們內(nèi)部又離心離德、上下一團結(jié),現(xiàn)在正好可以討伐他們來擴展我們的領(lǐng)地?!敝遣谑锹爮膹埼涞挠嬛\發(fā)兵攻打了范氏、中行氏,并將他們消滅。之后,張武又唆使智伯向魏、韓、趙三家索要土地。韓家和魏家息事寧人就割讓了土地,而趙家不肯割讓。智伯于是脅迫韓、魏兩家一起攻打趙家,并包圍晉陽達三年之久。后來趙、魏、韓三家暗中聯(lián)合,秘密商議,一同用計進攻智伯,最終消滅智伯家族。這就是那些臣子致力于擴展君王的領(lǐng)土。竭力促成君王的品德高尚,君王終于稱霸天下;致力于擴展君王的領(lǐng)土,最終使君王被人家消滅。所以,就是是千輛兵車的諸侯小國,但只要實行德政就能稱王天下,像商湯和周武王就是這樣;但反過來,即使是萬輛兵車的大國,如果喜歡擴展領(lǐng)地,最終還是導致滅亡,像智伯就是一個典型的事例。不是自己分內(nèi)的事不要去主動認攬,不該自己獲得的名聲就不要去接受。無故而獲得名聲,這種名聲還是不要的好;無功而獲得富貴,這種富貴不占有為好。追求人之虛名,虛名難留;攬搭他人的事,這事難成功;沒有功勞卻得大利,終將會被大利所累成禍害。這就好比攀上樹的高處眺望四方,雖然一時心曠神怡,可是大風驟起,就不能不驚慌害怕。一旦到了禍患殃及自身后再后悔,那么即使駕上六匹駿馬也難以追回。所以忠臣事奉君王,要算準自己有多少功勞后才接受相應(yīng)的獎賞,不能茍且貪得多占;衡量自己有多少才能再接受官職,不能貪圖爵位利祿。自己能勝任的事,接受下來就不必推辭;自己不能勝任的事,給了你你也不必沾沾自喜。推辭自己能勝任的事就有些假客氣,不能算坦誠正直;勉強做自己做不了的事就會把事情搞亂;推辭自己不能勝任的事、接受自己能勝任的事就很得體,也就不會出現(xiàn)損毀壞事的可能,也就沒有什么不能勝任的事。以前智伯驕橫,攻打范氏、中行氏;得手以后又要韓、魏兩家的土地。還認為不夠,又發(fā)動攻打趙家。而一旦魏、韓反戈一擊,三家聯(lián)手,智伯的軍隊就打不過韓、魏、趙三家,最終兵敗晉陽,智伯自己死在高梁東面,他的頭顱也被做成尿壺,他所把持的晉國也被瓜分,這樣的下場一直被天下人恥笑。這所有一切都是在于貪心不足造成的禍害!所以《老子》說:“知道滿足就不會遭到困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遭到危險,這樣就可以保持長久。”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有時候贊譽人家卻恰恰足以敗壞他,有時候詆毀人家卻反而成全了他。這話怎么說呢?費無忌對楚平王說:“晉國之所以能夠稱霸,是因為它靠近諸夏各國;楚國之所以不能與晉國爭霸,是因為我們楚國處在稍偏遠的南方。君王如果想要諸侯服從歸順自己,不如擴建城父城,派太子建駐守在那里,以便使北方諸侯能歸服楚國。君王自己則親自收服治理南方。這樣就可以稱霸天下。”平王聽了很高興,于是派太子建駐守城父城,并命令伍子奢擔任太子建的師傅。過了一年,伍子奢派人到平王游說,說太子建非常仁慈,又非常勇武,深得民心。平王聽了這些話后就將這些贊譽太子建的話告訴了費無忌。費無忌說:“臣對此早有所聞。太子建在城父,對內(nèi)安撫百姓,對外結(jié)交諸侯,齊、晉兩國又輔助他,這將會危害到楚國,而且這事已經(jīng)醞釀很久了?!逼酵趼犃苏f:“太子建是我們的太子,他還要求什么呢?”費無忌說:“他一定是為秦女的事怨恨君王呢!”于是,楚平王一怒之下就將太子建殺了,還殺了伍子奢。這就是贊譽人家卻反而禍害了他。那么,什么是詆毀人家卻反而成全了他?唐子在齊威王面前說陳駢子的壞話,齊威王要殺陳駢子。陳駢子就帶著他的親屬逃往薛地。孟嘗君聽說此事,就派人用車子迎接陳駢子一行人。陳駢子到后,孟嘗君用肉食米飯奉養(yǎng)他,一天三頓美味佳肴。冬天給陳駢子穿皮衣,夏天給陳駢子穿葛麻。出門不是乘牛車就是騎良馬。有一回孟嘗君問陳駢子:“你生在齊國,長在齊國,你對齊國還思念嗎?”陳駢子回答說:“我思念那位叫唐子的人?!泵蠂L君說:“那位唐子不就是講你壞話的那個人?”陳駢子說:“是的。”孟嘗君問道:“你為什么要思念這種人呢?”陳駢子回答道:“我在齊國的那陣子,吃的是糙米飯,喝的是野菜羹。冬天挨餓,夏天受熱。自從唐子說我壞話以后,我投奔到你門下,吃的是細糧肉食,穿的是輕暖衣服,乘的是牛車良馬。就憑這些,我就忘不掉這個唐子?!边@就是詆毀別人卻反而給別人帶來好處。所以說詆毀和贊譽的話,千萬得慎重,不能隨便說的。

有時候人貪生怕死反而喪命,有時候人視死如歸反而得生;有時候人慢行反而是速達。怎么知道這樣呢?魯國有個人到齊國去為他父親報仇,他將仇人殺死以后,剖腹挖心,然后坐下端正帽子,又站起更換了血衣,緩步走出仇家大門,登上馬車以后讓馬夫慢慢驅(qū)趕馬走,臉上的神色一點不變。馬夫這時倒想將馬趕得快些,他卻按住馬夫說:“我今日來為父親報仇,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并不打算活著回去?,F(xiàn)在父親的仇已報了,哪用得著快走逃命?”而來追趕的人看到這種情景后說:“這是位有節(jié)操的士人,不能追殺?!庇谑巧㈤_包圍,放那人離開。假使這報仇者換血衣時慌得顧不上束腰帶,又來不及端正帽冠,跌跌撞撞,連滾帶爬地逃跑,一上車后又催馬急馳,那么他恐怕走不了十步就被人抓住殺死了?,F(xiàn)在他又是坐下端正帽子,站起身更換血衣,緩步走出仇家大門,上車后又讓馬慢行,臉上神色不變,諸如此類都被人家以為是一種自尋死路的行為,但這報仇者就是靠這些行為反而生存了下來。這就說明有時候緩慢徐行反而比快奔急馳還要快。奔跑,人們總以為是快的;步行,人們總以為是慢的。今天這報仇者卻反而將人們認為遲慢的變成了快速的,這是因為他明白了自己的生與死。而懂得慢能變快、徐緩可以轉(zhuǎn)化為疾速這個道理的人,也就離道不遠了。所以黃帝丟失了玄珠,叫離朱、捷剟兩人去尋找,他們沒能找到,于是讓善忘的忽恍去尋找,忽恍居然尋找到了。

圣人謹小慎微,行為舉動適合時宜。對于社會紛繁復(fù)雜的現(xiàn)象百般豫備,重重戒防,這樣災(zāi)禍就不會產(chǎn)生。對“?!辈槐叵氲眠^多,對禍要多加防備;同時受到霜打,有遮蔽的就不易受傷;愚鈍的人有了防備,就和聰明人一樣有同等功效。那小火把在剛剛點燃時的縹惚火星,只須用一根手指就能按熄;池塘堤壩的漏洞只有像老鼠洞那么大時,只須一塊土塊就可堵塞。但等到火勢燒及孟諸澤、蔓延的范圍有云夢澤那么大一片,洪水從九江決口、泛濫淹沒整個荊州,那時即使調(diào)動全國所有軍隊也都無法撲滅堵塞。積累仁愛則帶來福祉,積聚怨恨則釀成禍患,這就如同癰疽必然要潰爛,并污染很多地方一樣。諸御鞅向齊簡公報告:“陳成常和宰予,他們兩人互相憎恨,積怨很深,我怕他們兩人會作亂而殃及國家。君王你不如除掉他們其中一個?!焙喒宦?。沒過多久,陳成常果然在庭院里殺死宰予,并在朝廷上殺死齊簡公。這就是不懂得謹慎處理小事而造成的禍害。魯國的季氏和郈氏兩家斗雞,郈氏給雞披上鎧甲,而季氏則給雞裝上金屬尖爪。季氏的雞斗輸了,季平子非常惱火,便乘機侵占了郈家的宅院,還修建了房屋、圍墻。郈昭伯也怒氣沖天,在魯昭公面前攻擊季平子:“祭祀襄公廟堂時,季氏只用兩人舞,其余的都去為季氏祖廟起舞了。季氏大逆不道、目無君王的時間已很長了,如不殺季平子,以后一定會危及國家利益。”魯昭公將郈昭伯的話告訴了子家駒。子家駒說:“季氏家族深得民眾支持,而且季氏三兄弟又聯(lián)合成一體,他們德高望重,實力強大,你君王又怎么對付得了?”魯昭公不聽,硬派郈昭伯率軍去攻打季氏。仲孫氏和叔孫氏一起商量:“如果無季平子,我們兩家不用多久就會滅亡。”于是興兵去救助季平子。戰(zhàn)爭的結(jié)果是,郈昭公戰(zhàn)敗被殺死,魯昭公也為之出逃到齊國去避難。這場災(zāi)難的起因開始于斗雞之類的小事,禍事鬧大以后,竟然會導致國家滅亡。蔡姬在船上搖晃嬉鬧,使齊桓公受了驚嚇,由此引起齊國侵攻楚國。陳成常和宰予結(jié)下怨仇,造成宰予被殺于朝廷中,齊簡公也為此遭了殃。齊簡公死后無繼承者,陳氏取而代之,齊國從此不再為呂家所有了。季氏和郈氏斗雞,季氏為雞裝上金屬尖爪,引起郈昭伯發(fā)難,魯昭公出逃。所以戰(zhàn)爭一旦發(fā)生,軍隊所到之處,到處是荊棘雜草、人煙稀少、田地荒蕪。禍患的苗子不及時撲滅,就會像火碰上干燥物、水遇上低濕處一樣,蔓延擴散開來,以至不可收拾。癰疽雖然長在手指上,但它引起的疼痛卻會遍及全身;蛀蟲咬嚙,會裂損毀壞房梁柱子;蚊蟲牛虻的叮咬,會引起牛羊痛得亂蹦亂跑。所有這些都是說的這種道理:小害引起大害。

人都竭力做到對禍患的防備和阻止,但卻沒有人懂得怎樣使禍患從根本上不發(fā)生。使禍患從根本上不發(fā)生,要比制止禍患容易,可是沒有人在這上面花工夫下力氣,對這樣的人就無法與他們談?wù)摰佬g(shù)。晉公子重耳流亡途中經(jīng)過曹國,曹國君想看看重耳生的駢生肋骨,就有意讓重耳裸露著上身下河去捉魚。這時釐負羈勸說道:“公子重耳是位非常人物,跟隨他的三位隨從也都是有輔佐霸王的才能。如果今天對他們無禮,將來必定會給咱們曹國帶來后患的?!辈車宦爠窀妗:髞碇囟祷貢x國取得了君位,果然對曹國發(fā)起了攻擊,還滅亡了曹國。曹國君也身死于他人之手,曹國變?yōu)橐黄撔妫@災(zāi)禍正是由讓重耳袒露駢生肋骨下水捉魚引起。齊、楚兩大國想救曹國,也救不了它。但反過來說,當初如果聽了釐負羈的勸告,這曹國也許就不會有這樣的災(zāi)禍發(fā)生?,F(xiàn)在是不致力于使禍患不發(fā)生,而是等到禍患發(fā)生了再去挽救,這樣你再有圣明的智慧,也是無計可施的。這禍患的由來,遍及四面八方,防不勝防。所以圣明的人常常是以深居簡出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事,以免取辱,靜心安適以等待時機。而小人不知道禍福產(chǎn)生的由來,常常是輕舉妄動自投羅網(wǎng),有時盡管千方百計加以防范,但又怎能保全得了自身?這就好像失了火再去開鑿池塘取水,穿著皮衣?lián)u扇取涼一樣。況且,池塘堤壩有一萬只洞,你塞著其中一個,魚還有其他洞好逃生。房屋有一百處門,你關(guān)閉其中一扇,盜賊還是有其他門洞好進來。大墻的倒塌往往起因于一條小小的裂縫;劍的折斷常常是因為它本身已有缺損處了。所以圣人能及早預(yù)見預(yù)防禍患的由來,這樣也就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傷害他。楚國的太宰子朱侍候令尹子國用餐,令尹子國嘗了一口羹湯后感到湯太燙,就拿杯子里的湯水往子朱澆去。第二天,太宰子朱便辭去了太宰的職務(wù),回家去了。他的仆人就問:“楚國太宰的職務(wù)不易謀得,你為何辭官離去?”子朱解釋說:“令尹子國的行為輕浮,傲慢無禮,他要想侮辱人是非常容易的。”第二年,子國果然找岔制服了郎尹,還打了郎尹三百大板。所以說,明察事理的人總是預(yù)先避免著,并善于從事情的細微不好的苗子中預(yù)料到事物發(fā)展的結(jié)果。那鴻鵠還沒從卵中孵化出來的時候,只須用一根手指頭一戳,它就潰破而變得無影無蹤了。但等到它筋骨生成,羽毛翅膀豐滿,它就會振動翅翼,揮動羽毛,飛上浮云,背負青天,胸貼著紅霞,翱翔在無邊無際的天空,徜徉在彩虹之間,這時雖有強弩利箭,細繳長絲,再加上有蒲且子這樣的神射手,也對付不了它。長江發(fā)源于岷山時,人可以提著衣裳涉水淌過。但等到它奔流到洞庭湖、流向石頭城、經(jīng)過丹徒鎮(zhèn)時,就形成了波濤洶涌之勢,這時你乘船航行一天也不能渡過。所以圣人總是在事物尚未形成之時便關(guān)注留意它,而不是等到事物已形成危害之勢時才去留心注意它,所以這禍患往往難以傷及他。

有人問孔子:“顏回是個怎樣的人?”孔子回答說:“是個仁慈的人。我不如他?!庇腥擞謫枺骸白迂暿莻€怎樣的人?”孔子回答說:“是個善于辭令的人。我不如他?!庇謫枺骸白勇肥莻€怎樣的人?”孔子回答說:“是個勇敢的人。我不如他?!蹦俏豢腿司驼f了:“他們?nèi)齻€人都比你行,可是都成為你的學生,聽你教誨,這又是為什么呢?”孔子說:“但我孔丘是既能仁慈又能下決斷的,既善于辯說又有時顯得嘴笨,既勇敢又膽怯的。拿他們?nèi)齻€人的長處換我這種處世之道,我還不情愿呢?!笨鬃佣迷撛鯓觼磉\用他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的。秦牛缺路過一座山,遇到了一群強盜,強盜搶走了他的車馬,解開他的口袋和竹箱,還奪走了他的衣被。強盜們離去的時候回過頭來看秦牛缺,只看見秦牛缺非但沒有恐懼、憂傷的神情,反而還顯得很高興的樣子,有點悠然自得。強盜們于是問秦牛缺:“我們搶了你的財物,用刀脅迫你,但你卻面不改色心不跳,這是為什么呢?”秦牛缺回答說:“車馬是用來供人裝載和乘騎的,衣裳是用來掩遮體形的,圣人是不會因為顧惜這些養(yǎng)身護身的財物而去傷害自己的身心的?!睆姳I們聽了這番高見后相視而笑,說:“這人知道不以物欲傷害身心,不為利益拖累身體,是當今的圣人。如果這樣的人以這樣的高論去見君王而被重用后,他必定會對我們作認真處理解決的?!庇谑沁@群強盜又折回來殺死了秦牛缺。這位秦牛缺能夠憑他的智慧來顯示自己什么都懂,但卻不能以聰明而掩其聰明、裝糊涂以避殺身之禍;這位秦牛缺敢于表現(xiàn)自己勇敢,卻不敢于表現(xiàn)自己“柔弱”。凡是有道之人,都能應(yīng)付倉猝事變而不會顯得束手無策,遇到禍患總能化解,所以天下人都看重他。如果現(xiàn)在只知道自己做某事的原由,而不知道別人做某事的原由,知己不知彼,那么這樣的人對紛繁復(fù)雜的事還遠遠沒有研究透。人如果能由原本的明白精明進入到混沌高明的境界,那么他就離道不遠了。《詩經(jīng)》上說:“人們說過這樣的話,哲人無不愚?!闭f的就是這道理。

事情有時候人為地去做了,卻恰恰是敗壞了它;有時候有意去防范它,卻恰恰是招致它。怎么知道是這樣呢?秦始皇得到一冊錄圖,發(fā)現(xiàn)上面的解說文字寫著:“亡秦者,胡也?!庇谑乔厥蓟时阏髡{(diào)五十萬軍隊,命令蒙恬、楊翁子率領(lǐng)去修筑長城,以防“胡人”。這修筑的長城西起流沙、北接遼水、東連朝鮮。從中原內(nèi)地派人拉車輸送軍餉糧食以供修筑長城。除此之外,秦始皇還貪圖越地的犀牛角、象牙、翡翠和珍珠。于是又派尉屠睢率兵五十萬,分成五路大軍:一路大軍扼守鐔城山嶺,一路大軍守衛(wèi)九嶷要塞,一路駐守番禺城邑,一路大軍防守南野邊界,一路大軍集結(jié)在余干河畔。各路大軍三年之內(nèi)不解鎧甲,不松弓弩。監(jiān)祿無法輸運軍糧,于是令士兵鑿?fù)诤拥酪赃\軍糧,靠這來和越人作戰(zhàn),殺了越族西嘔人的君主譯吁宋。越人全部逃進莽莽叢林中,和禽獸共處,不肯做秦軍的俘虜。西嘔人推選出勇猛強悍的人做將領(lǐng),深夜攻打秦軍,把秦軍打敗,并殺了尉屠睢,其時尸橫遍野,血流成河。秦始皇此時只得派囚徒來防守南疆邊界。在這段時間內(nèi),戰(zhàn)爭使得全國各地男子不能安心在田里耕種,婦女無法靜心在家削麻紡織;老弱病殘者都出外拉車運送軍糧給養(yǎng),官吏們則拿著箕畚公開在路口收刮錢財;病者得不到治療,死者得不到掩埋。于是陳勝在大澤鄉(xiāng)舉事起義,他振臂一呼,各地反秦人馬紛紛響應(yīng),頓時席卷天下,義軍一下子打到戲城。這時劉邦和項羽也興義兵跟隨在陳勝之后,他們奪取城池,消滅秦軍,其勢如折斷枯枝,振落枯葉,銳不可擋。秦始皇就這樣丟失了天下,而禍根在于秦始皇為防“胡”人和貪圖越人的地財。秦始皇原本修筑長城是為了防止滅亡,誰知恰恰是修筑長城導致了秦王朝的滅亡;秦始皇調(diào)動囚徒防守邊疆,誰知恰恰是從這中間爆發(fā)了災(zāi)難。那烏鴉、喜鵲知道一年中哪個季節(jié)多風暴,于是將原本在高大樹端上的巢遷到低矮路旁的樹枝上安巢,但誰知這樣一來,路人就可隨手掏到雛鳥,小孩順路就可挑破鳥蛋。烏鴉和喜鵲只知道預(yù)防遙遠的禍患,卻不知這樣一來,又造成了眼前的災(zāi)難。以此來看秦始皇的所謂防備,只是像烏鴉、喜鵲之類的小智慧。

事情有時候是這樣的,拿利害關(guān)系去勸阻人家,被勸的人反而硬要堅持下去;有時表面上聽從,但反倒可以制止他。怎么知道是這樣呢?魯哀公想往西邊擴建住宅,史官極力勸諫他,認為向西擴建宅院不吉利,魯哀公沉下臉來發(fā)脾氣,不聽身邊的人多次規(guī)勸。后來魯哀公將這件事拿去詢問太傅宰折?。骸拔蚁胪鲾U展住宅,史官說不吉利,你認為怎樣?”宰折睢說:“天下有三件不吉利的事,但向西擴展修建宅院不在其中?!濒敯Ч犃撕芨吲d,喜形于色。過了片刻,魯哀公又追問:“那么,什么叫三件不吉利的事呢?”宰折睢說:“不行禮義是一不吉利的事,嗜欲無止境是二不吉利的事,不聽忠諫是三不吉利的事?!卑Ч犃撕竽了迹锌胤词∽晕?,終于停止向西擴建宅院的事。史官以為只要力爭強諫就可以阻止哀公向西擴建宅院事,卻不懂得不力爭強諫反而會被采納接受。聰明人離開了大路卻得到了便道,愚蠢者死守大道卻失去了捷徑。那?說靈巧,人們都說他沒什么結(jié)不能解開的,其實他并不是任何死結(jié)都能解開,他只是不去解那些解不開的死結(jié)罷了,以至于人們誤認為他什么死結(jié)都能解開。只有那些能夠以“不解”來“解”結(jié)的人,才可以和他談?wù)摗暗馈薄?/p>

有時候?qū)θ岁U明禮義、講述大道理反而不行,但用些荒誕胡亂的話來解決糾紛反而效果好。何以見得呢?孔子一次出游,馬跑失了,走進一塊田里吃了人家的莊稼,那戶田的主人看了大發(fā)脾氣,捉住馬就將它拴了起來。子貢就前去請求田主放馬,說了很多謙恭的話都沒使田主放馬?;厝ズ罂鬃訉ψ迂曊f:“你用人家不喜歡聽的話去請求人家放馬,這就好像用太牢祭享野獸,以《九韶》古樂去取悅飛鳥。馬沒被放回來,是你的過失,不是田主的責任?!庇谑强鬃泳团神R夫去討馬,馬夫到了那田主那里說:“你田主耕種的田是從東頭一直耕到老遠的西頭,我的馬跑失后沒人照料,怎么能不吃沒人看管的禾苗呢?”田主一聽,十分高興,就解開系著的馬還給了馬夫。這位馬夫勸說田主的話看起來不成體統(tǒng),但反而一說就行,事情也真有它的極致處,靈巧的語言還不如拙笨的話語管用。所以圣人是量度好榫眼的大小、形狀來校正榫頭的。你唱《采菱》《陽阿》這樣的歌曲,粗俗的人聽了感到還不如《延路》這樣通俗的歌曲來得順耳好聽,這并不是唱歌的人唱的不好,而是聽歌的人的欣賞能力不同。所以交錯畫的線條不流暢,連著的玉環(huán)不易解;對于那些隱微不通的事物,圣人是不去爭辯的。

仁是百姓所仰慕的,義是民眾所推崇的;做百姓所仰慕的事,行民眾所推崇的事,這正是嚴父用來教育子女、忠臣用來事奉君王的內(nèi)容。然而,世上卻有施行仁義而身死國亡的,這是因為仁義實行不合時宜。從前徐偃王喜歡施行仁義,這樣使天下三十二個國家朝拜他。這時王孫厲就對楚文王說:“君王如果不討伐徐國,那過不了多久,我們反過來就要去朝拜他了?!蔽耐蹙驼f:“徐偃王是位有道之君,他喜歡施行仁義,我們不好討伐他。”王孫厲就接著說:“強國對付弱國,大國對付小國,這就如同用石擊卵、虎吃豬一樣,大王有什么好猶豫的。再說實施文治卻不能實現(xiàn)德政,奉行武道又不能顯示出實力,那么禍亂沒有比這更大的了?!甭犃诉@席話,文王說:“好!”于是就發(fā)兵攻打徐國,并很快將徐國消滅了。這樣,徐偃王就成為一個只知實施仁義卻不知世道已變的人了。申菽、杜矨,是美人所喜歡佩戴的香草,但這香草一旦被臭水所沾污,就再也無法保持它的芳香了。古時候五帝崇尚仁德,三王施行道義,五霸依靠武力?,F(xiàn)在如果拿五帝、三王的道德仁義用到五霸這時代,這就好像騎著千里馬在莽莽叢林中追逐,只會像斗笠打轉(zhuǎn)盤旋。如果在霜降以后再種谷子,到來年冰化時就想收獲,這樣來求糧食就難了。所以《易經(jīng)》上說:“潛龍勿用?!边@句話說的就是時勢不可妄動。因此,“君子白天兢兢業(yè)業(yè),夜里仍然謹慎警惕,這樣即使身臨險境,災(zāi)禍也不會降臨?!薄鞍滋炀ぞI(yè)業(yè)”是順陽氣而動;“夜里謹慎警惕”是隨陰氣安息。晝動而夜息這種規(guī)律,只有得道之人才能做得到。徐偃王因為施仁義而亡,燕王噲因為行仁義而滅,魯哀公因為好儒子而弱殘,代國君因為奉行墨學而遭害。這滅、亡、削、殘一般說來都是由于暴虐才會招致,而這四位君主卻因施行仁義儒墨而招致滅亡,原因就在于他們遭逢的時勢不同。這當然并不是講仁義儒墨不好,只是說世道已經(jīng)變化,再去實施推行,就會因此受害。戟是用來攻城的,鏡是用來照人的。但宮中太監(jiān)拿到戟,就只會用它來割葵菜;瞎子拿到鏡,就只會用它當杯蓋。這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怎樣來用戟和鏡。所以好壞相同的人和事,是受到贊譽還是被誹謗,不取決于這人和事的本身,而取決于人們的習俗。人取舍志向相同,是走運還是倒霉,不取決于人取舍志向本身,而取決于遇上怎樣的時勢。狂譎不接受俸祿,以清高隱居而被殺害;段干木辭去相位,不圖利祿名聲而出了名。這兩人的品性、德行相同,一個得益一個得害,這是時勢造成的。所以圣人即使有好的志向情操,但如果沒有碰上好世道,那么他充其量只能保全性命,哪還談得上實現(xiàn)什么功名!

既了解天意如何,又了解人間時尚怎樣,就能夠在這世界上實行你的志向。如果只了解天意而不了解人間風俗時尚,就無法與世俗交往;如果只知道人間時尚風俗而不知天意,就無法與道周游。單豹遠離塵世,隱居山巖之中,以飲谷水為生,不穿絲帛衣服和不食五谷,年過七十還保持著童顏??墒?,有一次遇到餓虎,被活活咬死吞食。張毅好恭敬,每次經(jīng)過宮室廟堂,必定以碎步疾行;看到里巷門口聚集人群,必定下車步行;他對雜役馬伕,也以禮相待。但就是這樣的好人,卻沒有享盡天年,得內(nèi)熱病死了。單豹修養(yǎng)心性,心性修養(yǎng)的不錯,不料被老虎吃了他的身子;張毅注重修飾行為禮儀,外表修飾得講究禮儀,但疾病侵入他的體內(nèi)。所以內(nèi)心世界調(diào)節(jié)得十分和諧,隨順本性,但外界的堅強物就傷害了他;而自身受外物所累的人,就更容易被失調(diào)的陰陽二氣所吞食。這些都在于有負累而不能將外形與心性協(xié)調(diào)。得“道”的人是外形變化而內(nèi)心不變的。變化外形是為了適應(yīng)世俗,內(nèi)心不變是為了保全自身。所以一個人如果內(nèi)心有固定操守,外表又能屈能伸、能盈能縮、能卷能舒,與物推移周旋,那么干什么都不會陷入困境。世人之所以推崇圣人,是因為圣人能像龍那樣變幻無窮。反過來看,有些人只勉力于細微末節(jié),死守于一種行為,雖然已經(jīng)因此碰得頭破血流,被證明行不通,但還是不知道改弦易轍。這些人就只盯著眼前的一些小的好處,而對大道是一竅不通。

趙宣孟在桑樹的樹蔭下救下了一個饑餓萬分的人,天下人就此知道他的仁慈;楚佽非江中遇難,以劍保持自己的操守,天下人就此稱贊他的勇敢。因此,看人的一個細小的表現(xiàn)行為就可以斷定他為人的大概。田子方在路上遇到一匹老馬,由此產(chǎn)生感觸,便問趕馬人說:“這是誰家的馬?”趕馬人說:“這原是公家王室的牲口,因為老病不中用了,便被牽出來賣了?!甭犃舜嗽捄?,田子方感慨地說:“這馬壯年的時候,人們拼命地使用它的力氣,老了病了就拋棄了它。仁慈的人是不應(yīng)該這樣做的。”于是便用一束帛贖回這匹老馬。魏國的老弱武士聽說此事后,由此產(chǎn)生聯(lián)想,從此也就從內(nèi)心擁戴了田子方。齊莊王外出打獵,路上有一只小蟲,伸出前肢要擋齊莊王的車輪滾動,齊莊王見了后問趕車人:“這是什么蟲呀?”趕車人說:“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螳螂。這種昆蟲只知前進不知退卻,從不計量自己的力量,且輕視對方敵手?!鼻f公聽了后說:“如果它是人的話,肯定是一位天下勇士。”說完便讓車子繞道避開了螳螂。齊國的勇士聽說此事后,由此聯(lián)系自身,都感到應(yīng)歸附齊莊公。田子方憐惜一匹老馬使得魏國人都擁戴他,齊莊公避開一螳螂使勇士們都歸附他。商湯叫人網(wǎng)開三面,祈祝獵物“無入吾網(wǎng)”,使天下四十個諸侯來朝拜他;周文王禮葬死者的骨骸而使九夷歸服了他;周武王將一位中暑者安置在樹蔭之下,左手擁抱著他,右手用扇給他扇涼,使天下人都歸順了他。越王勾踐偶然一次錯判了案子,冤枉了無辜,就拿出寶劍刺割自己的大腿,血流滿地,以示自責,聽到這些消息,戰(zhàn)士們在戰(zhàn)斗中不惜生命拼死作戰(zhàn)。所以說圣人從小處入手做事,就能產(chǎn)生大的影響;謹慎處理身邊小事,就能感化安撫遠方的人們。孫叔敖用期思之水澆灌雩婁良田,楚莊王以此看出孫叔敖治理國家的才能,便任命孫叔敖為楚國令尹;子發(fā)訓練軍隊賞罰分明,使勞逸齊同,楚國人便知道他是個帥才。這些都是從細微之處顯露出大道理的例證。

圣人辦事,不自尋煩憂,只弄清事情的所以然就是了。如果上萬個人來調(diào)整樂鐘,就不可能合音律,假若有懂行的專家,只需一個人調(diào)整就夠了。游說也是這樣的道理,如果說在理上,用不著話多。車子之所以能運行千里,關(guān)鍵在于那三寸長的車轄。勸說人家,人家不按你說的去做,禁止人家又禁止不住,原因在于你講的理由不在理上。過去衛(wèi)國國君到吳國去朝拜,吳王夫差將衛(wèi)君拘囚起來,還打算將他流放到海島上去。勸阻吳王的人車子絡(luò)繹不斷,車蓋都能互相看得見,但就是改變不了吳王的主意。魯哀公知道這件事以后,撤去了懸掛著的鐘鼓,穿著素服上朝。孔子上朝拜見哀公,問道:“君王為什么面有憂慮的神色?”魯哀公說:“諸侯們互相不親愛,衛(wèi)君主動去親近諸侯;大夫們互相不團結(jié),衛(wèi)君主動去團結(jié)他們?,F(xiàn)在衛(wèi)君去吳國朝見國王,被吳王囚禁了起來,還打算將他流放到海島上去。衛(wèi)君如此仁義,竟然遭到這樣厄運。我想解救他,可又做不到,真不知怎么辦好?”孔子聽了后說:“要想解救衛(wèi)君,那就請子貢去一趟吧?!庇谑前Ч衼碜迂暎诮o他將軍印。子貢推辭不受,解釋說:“尊貴的地位無益于消除衛(wèi)君的災(zāi)難,要靠正確的方法才行。”子貢于是悄悄地上路,前往吳國去了。到了吳國,他先去見太宰伯嚭。太宰伯嚭對子貢的到來感到十分高興,將準備推薦給吳王。子貢說:“你在吳王面前講話不起作用,我又怎么能靠你引見呢?”太宰伯嚭說:“你怎么知道我講話不起作用呢?”子貢說:“衛(wèi)君來朝拜吳王的時候,衛(wèi)國有一半的人說:不如去朝拜晉國。衛(wèi)國的另一半人則說:不如去朝拜吳國。但是衛(wèi)君認定要來吳國,并認為來了后可以得到善終,所以就綁著自己來吳國聽吳王發(fā)落?,F(xiàn)在你們不但將衛(wèi)君囚禁了起來,還打算將他流放到海島上去,這等于有意獎勵衛(wèi)國中主張朝拜晉國的人,而有意打擊衛(wèi)國中主張朝拜吳國的那部分人。再說,衛(wèi)君來吳國的時候,諸侯都為衛(wèi)君占卜過兇吉,現(xiàn)在衛(wèi)君朝拜吳國非但沒有得到好處,反而受難,這樣就使諸侯們的心要向著晉國了。你想幫助吳王完成霸主的事業(yè)不就很難了嗎?”太宰伯嚭進宮就將這番話原原本本地報告給吳王聽,吳王聽后馬上下令:“十天之內(nèi)如果對衛(wèi)國君的禮儀還沒完備的話,就處死。”子貢可真叫懂得如何游說勸諫的。

魯哀公修建宮殿,規(guī)模很大,公宣子勸諫說:“宮殿造了太大,很多人聚在一起就會很喧鬧,而人少時又會顯得很凄清。所以我希望君王你造宮殿最好是恰如其分?!卑Чf:“我聽你的指教?!钡f管說、做管做,修造大宮殿的工程并沒停下來。這樣,公宣子又去拜見哀公,說:“咱們國家是個小國家,如果宮殿造了大了,老百姓知道了會埋怨君王的,諸侯知道了會看不起我們的。”魯哀公說:“已經(jīng)聽到過這樣的指教了?!钡枪こ倘匀辉诶^續(xù)。公宣子只得第三次去見哀公,說:“新宮殿的左邊是昭廟,右邊是穆廟,修造這樣大的宮殿正好靠近兩位先君的廟堂,這樣不有損你作為孝子的形象嗎?”聽到這席話,魯哀公才下令停止施工,拆除板筑。魯哀公要修建宮殿的想法是十分堅決的,公宣子要阻止這件事的決心也是十分堅定的。但是公宣子勸了三次,第三次才使魯哀公接受意見,停止施工。這三次中,前二次講得不得要領(lǐng),沒有擊中要害,所以魯哀公根本聽不進去。有人面對河水垂釣,一整天還釣不到一條小白魚,這不能怪河中的魚不上鉤,而是在于鉤上的魚餌魚不喜歡吃。而那些釣魚的高手就不是這樣了,他們所拿的魚竿線繩鉤兒一下子就能鉤著魚兒的嘴,是因為這鉤上的魚餌是魚喜歡吃的東西。事情沒辦法對付,是在于人對這事情不了解,所以無法對付。鉛和丹種類不同、顏色各異,但鉛可以煉成丹,因為人們掌握了其中的關(guān)鍵技術(shù)。所以繁瑣的話語、漂亮的辭藻,無助于勸說別人,只要抓住其中問題的原由就可以。

紛繁復(fù)雜的事物緊密聯(lián)系著,可是又不同門類,這種現(xiàn)象隨處可見,又難以識別。所以有些事物的現(xiàn)象看來相似,但卻又不一樣;有時有些事物的現(xiàn)象看似不一樣,但卻又是一樣。有時候好像是這回事卻又不是這回事;有時候好像不是這回事卻實際上正是這回事。諺語說:“老鷹嘴里掉下了死腐鼠,富戶虞家要遭滅亡了。”這話怎么講呢?它說的是這樣一個故事:那虞氏家族原是梁地的大富人家,家里富足殷實,錢財多得無法計算。虞家在大道路口邊修建了一座高樓,經(jīng)常在樓上設(shè)置酒席,擺排樂舞,宴請賓客,玩弈棋游戲。有一次一群游俠結(jié)伴而行,經(jīng)過樓下,樓上玩博棋游戲的人

淮南市工作報告 淮南子原道訓原文及譯文篇七

1、白玉不雕,美珠不文。

2、心哀而歌不樂,心樂而哭不哀。

3、天下之物莫兇于鳩毒,然而良醫(yī)囊而藏之,有所用也。

4、福莫大于無禍,利莫美于不喪。

5、明月之光,可以遠望而不可以細書;甚霧之朝,可以細書而不可以遠望尋常之外。

6、逐鹿者不顧兔。

7、林中不賣薪,湖上不鬻魚。

8、福由己發(fā),禍由己生。

9、置猿檻中,則與豚同,非不巧捷也,無所肆其能也。

10、不自強而成功者,天下未之有也。

11、用眾人之力,則無不勝也。

12、大足以容眾,德足以懷遠。

13、省事之本,在于節(jié)欲。

14、或謄人而適足以敗之,或毀人而乃反以成之。

15、兩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

16、仁義者,治之本也。

17、日不知夜,月不知晝,日月為明而弗能兼也。

18、美之所在,雖污辱,世不能賤;惡之所在,雖高隆,世不能貴。

19、見雨則裘不用,升堂則蓑不御。

20、行同趨同,千里相從;行不合趨不同,對門不通。

21、待西施、毛嬙而為配,則終身不家矣。

22、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鑿井。

23、疾雷不及掩耳。

24、多欲虧義,多憂害智。

25、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26、寬而栗,嚴而溫。

27、圣人不貴尺之壁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

28、行一棋不足以見智,彈一弦不足以見悲。

29、圣人之于善也,無小而不舉;其于過也,無微而不改。

30、驊騮良馬,一日千里,然其使之搏兔,不如豺狼,伎能殊也。

31、日月欲明,浮云蓋之;河水欲清,沙石涔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

32、末不可以強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下輕上重,其覆必易。

33、禍與福同門,利與害為鄰。

34、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

35、正身直行,眾邪自息。

36、不以貴為安,不以賤為危。

37、舉事以為人者,眾助之;舉事以自為者,眾去之。

38、目妄視則淫,耳妄聽則惑,口妄言則亂。

39、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圓而行欲方。

40、善游著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

41、槁竹有火,弗鉆不然;土中有水,弗掘無泉。

42、不貪最先,不恐獨后。

43、利害之道,禍福無門,不可求而得也。

44、圣人論世而立法,隨時而舉事。

45、有大略者不可責以捷巧,有小智者不可任以大功。

46、太山之高,背而弗見;秋毫之末,視之可察。

47、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備。

48、欲致魚者先通水,欲致鳥者先樹木。

49、良醫(yī)常治無病之病,故無病。

50、吞舟之魚蕩而失水,則制于螻蟻,離其居也。

51、目察秋毫之末,耳不聞雷霆之聲;耳調(diào)玉石之聲,目不見太山之高。

52、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

53、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

54、巧治不能鑄木,巧工不能斫金。

55、言而必有信,期而必當,天下之高行也。

56、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君子行義,不為真知而止體。

57、積愛成福,積怨則禍。

58、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開,不如一戶之明。

59、目見百步之外,不能自見其眥。

60、馬先馴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61、上求材,臣殘木;上求魚,臣干谷。

62、入其國者從其俗,入其家者避其諱。

63、舟覆乃見善游,馬奔乃見良御。

64、樂聽其音,則知其俗;見其俗,則知其化。

65、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66、矩不正,不可為方;規(guī)不正,不可為圓。

67、慈父之愛子,非為報也。

68、國無義,雖大必亡。人無善志,雖勇必傷。

69、百川異源,而皆歸于海。

70、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

71、君子不謂小善不足為也而舍之。

淮南市工作報告 淮南子原道訓原文及譯文篇八

紅顏悲舊國,青歲歇芳洲。

不待金門詔,空持寶劍游。

海云迷驛道,江月隱鄉(xiāng)樓。

復(fù)作淮南客,因逢桂樹留。

都市里的那個紅顏知己為我而悲傷,我正青春年少,游謁四海,棲息在芳洲。

等不到金門的詔書,空持寶劍海內(nèi)周游。

海上的烏云迷失了驛道,江上明月也落下故鄉(xiāng)的高樓。

如今又來淮南作客,因為遇到幽靜高潔的桂樹而淹留。

紅顏:年輕人紅潤的臉色。杜甫詩:“紅顏白面花映肉。”

春歲:指天寶七年春,與白毫子游歷八公山。

金門詔:金門,漢宮門。這里指代朝廷。金門詔,即皇帝詔書。

這首五言律《寄淮南友人》可視為《白毫子歌》的姊妹篇。李白在八公山中尋仙不遇,但在淮南盤游的日子,卻給他留下美好的記憶。他對友人說,他有幸做了一回淮南客人,并飽覽了八公山勝景仙跡,對滿山桂花飄香尤為嘆賞,因以盤桓日久而忘歸。

在這首詩中,李白透出了自淮南返回梁宋故國、重新開始書劍飄零的生涯的抑郁心情。首句“紅顏怨歸國,春歲歇芳洲”,是個倒裝句,說他春天去淮畔芳洲游憩歸來后,自己才感到一種失落與隱怨。何以如此?“不得金門詔,空持寶劍游”。從這里我們可以窺見詩人雖向往自由自在的山川游歷,卻并未斷絕仕途之念的矛盾心態(tài):他熱烈地追求自由與超脫,同時又希望重新得到大唐天子的'重用。他仿佛對友人說,我又開始云游天下了,“仗劍去國,辭親遠游”?!昂T泼泽A道,江月隱鄉(xiāng)樓”即為這次游蹤的記錄與傳照,運用了對偶修辭手法,整齊美觀,音律和諧。詩的末尾又回到春天作客淮上的樂事上來,一個“忽”字,很傳神地反映了詩人行蹤飄零的羈旅生涯。一個因字,表現(xiàn)詩人本放浪不羈,卻因八公山中生機勃發(fā)的滿眼桂樹而難以自已的浪漫情懷。

淮南市工作報告 淮南子原道訓原文及譯文篇九

1人無善志,雖勇必傷。

2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3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為;君子行義,不為莫知而止休。

4有大略者不可責以捷巧,有小智者不可任以大功。

5只因一著錯,滿盤皆是空。

6用眾人之力,則無不勝也。

7福莫大于無禍,利莫美于不喪。

8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9正身直行,眾邪身息。

10馬先馴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11積愛成福,積怨則禍。

12驊騮良馬,一日千里,然其使之搏兔,不如豺狼,伎能殊也。

13賢君擇人為佐,賢臣亦擇主而輔。

14大人不責小人過,哪個小人沒罪過。

15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圓而行欲方。

16不以貴為安,不以賤為危。

17矩不正,不可為方;規(guī)不正,不可為圓。

18百川異源,而皆歸于海。

19利害之道,禍福無門,不可求而得也。

20行同趨同,千里相從;行不合趨不同,對門不通。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3292256.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