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甘肅的演講稿(專業(yè)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0 03:09:11
介紹甘肅的演講稿(專業(yè)16篇)
時間:2023-11-10 03:09:11     小編:XY字客

演講稿的內(nèi)容應(yīng)緊密圍繞主題展開,注重邏輯性和感染力,以達到預(yù)期的演講效果。其次,要進行充分的調(diào)研和準備,收集相關(guān)資料和論據(jù),確保演講的內(nèi)容充實有力。記住,演講稿只是一個工具,在演講時要注重表達方式和與聽眾的直接互動。

介紹甘肅的演講稿篇一

敦煌地處河西走廊最西端、青藏高原北部邊緣地帶,是甘、青、新三省區(qū)的交界處,歷史上是河西四鎮(zhèn)之一。共有人口15萬,面積3萬多平方公里。

敦煌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距今已有多年的歷史。它是絲綢之路河西道、羌中道(青海道)、西域南、北道交匯處的大邊關(guān)要塞。從敦煌東北行過安西,為通向中原的河西大道;西出陽關(guān),沿絲路西域南道與新疆的若羌縣相連;西北行出玉門關(guān),沿西域北道可通往哈密和羅布泊;敦煌南行經(jīng)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逾阿爾金山,則直達青海省的格爾木。

敦煌石窟,又名莫高窟,千佛洞,位于敦煌東南25公里處的鳴沙山東麓崖壁上,是舉世聞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代表了我國規(guī)模最大、內(nèi)容最豐富、藝術(shù)價值最高的石窟藝術(shù),有“絲路明珠”之稱。

19,五萬多卷宗教和世俗文書的發(fā)現(xiàn),使敦煌莫高窟從此享有了“世界藝術(shù)寶庫”、“世界現(xiàn)存佛教藝術(shù)最偉大寶庫”的雙重桂冠。1987年12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莫高窟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莫高窟藝術(shù)的特點表現(xiàn)在建筑、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jié)合上,其彩塑技藝造詣精深,想象力浪漫豐富,壁畫構(gòu)圖宏偉多變、用色濃艷繁復(fù)、線條細密流暢,具有極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咝畏侄U、影、殿堂、塔廟、穹隆頂窟等多種形制;彩塑分圓、浮、影、善業(yè)塑等表現(xiàn)形式;壁畫分尊像、經(jīng)變、故事、佛教史跡、建筑、山水、供養(yǎng)、動物、裝飾畫等不同內(nèi)容,時間跨度達一千六百余年,是人類稀有的珍貴文化寶藏。

介紹甘肅的演講稿篇二

敦煌莫高窟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她坐落在甘肅省三危山和鳴沙山的懷抱中,四周布滿沙丘,492個洞窟像蜂窩似的排列在斷崖絕壁上。

莫高窟保存著兩千多尊彩塑。這些彩塑個性鮮明,神態(tài)各異。有慈眉善目的菩薩,有威風(fēng)凜凜的天王,還有強壯勇猛的力士。有一尊臥佛長達16米,他側(cè)身臥著,眼睛微閉,神態(tài)安詳。看到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無不嘖嘖贊嘆。

莫高窟不僅有精妙絕倫的彩塑,還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壁畫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有記錄佛教故事的,有描繪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間生活的,還有描摹自然風(fēng)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飛天。壁畫上的'飛天,有的臂挎花籃,采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銀弦;有的倒懸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帶飄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雙臂,翩翩起舞……看著這些精美的壁畫,就像是走進了燦爛輝煌的藝術(shù)殿堂。

介紹甘肅的演講稿篇三

廣西桂林市龍勝縣和平鄉(xiāng)東北部的叢山峻嶺中,有一個叫金坑的地方,它方圓10多平方公里,有大小山寨20余個,人口5000多人,人均水田1畝左右,主要住著我國西南的少數(shù)民族——紅瑤(瑤族的一個分支)。金坑紅瑤的祖先是從湖南洞庭、五溪一帶遷徙而來,帶來了種植水稻的先進技術(shù)。如今大寨村學(xué)校門前的那個塊田就是紅瑤祖先最早開墾最早收割的地方,是金坑的始祖田-。

紅瑤自己沒有文字,本民族的歷史文化過去一直是以山歌形式用口頭流傳。紅瑤人勤勞勇敢、忠厚樸實、待客熱情。婦女更為心靈手巧,手工技藝以織花、挑花、蠟染、制絲著稱。紅瑤婦女喜愛穿紅色衣服,紅瑤因此得名。金坑梯田被譽為世界旅游景觀一絕,恢弘磅礴的氣勢,云霧繚繞的山顛,獨具特色的瑤寨,多姿多彩的風(fēng)情,構(gòu)成了一幅壯美的畫卷。這里不僅是中外攝影家向往的攝影天堂,也是中外游客休閑觀光的世界奇觀。綿延10多平方公里的金坑梯田開挖于元朝時期,歷經(jīng)幾百年風(fēng)風(fēng)雨雨,最近幾年才為世人所了解,并逐漸成為旅游熱點。

1994年5月中旬,桂林電視臺和中央電視臺社教部聯(lián)合組成了一個攝制組,進入金坑小寨小學(xué),采訪拍攝了一部反映希望工程的電視記錄片,片名叫《龍脊》。

20xx年4月及6月,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走遍中國》欄目兩度前往桂林龍脊,拍攝《美麗中國·濕地行》系列節(jié)目中的兩集《水孕龍脊》(20xx年8月16日播-)、《梯田人家》(20xx年9月9日播出)。

馮玉祥將軍的孫女美籍華人馮文真來過8次之多。馮文真在美國如今是個旅游攝影家,她拍金坑的目的是想在美國《國家地理》雜志上發(fā)表一組圖片。1995年以前幾乎沒有來金坑的游客,1996年后,則逐年有所發(fā)展。1999年,光是田頭寨就接待了六、七百人,還有一些外國人和港澳攝影家,到20xx年,田頭寨接待游客已經(jīng)突破千人大關(guān)。

三大特點。

自然景觀和自然環(huán)境保護得好。

金坑地理位置是坐落在越城嶺大山脈之中,四面高山阻隔,至今仍未通公路,經(jīng)濟性質(zhì)仍然是自產(chǎn)自給為主。龍勝最高峰福平包(海拔1916米)坐落在小寨屋后,在福平包海拔1500米以上仍然保持茂密的原始森林。這里溪流眾多,水源充足,山上植被四季常青。山寨的房屋是清一色的吊角樓,錯落有序的山寨與大山融為一體,古樸清雅,畫意十足,來到金坑大有返璞歸真、回歸自然之感。

景色秀麗、如詩如畫。

金坑梯田整齊有序,線條豐富多彩,線條形狀以曲線為主,曲線賦于人們一種動態(tài)美,尤其是那些長長的曲線和波浪線,使人聯(lián)想到這些梯田好像是天上飄落的彩帶。金坑梯田還有象形美,有些小山沿著山體的形狀修滿了一圈圈的梯田,像寶塔一樣,增強了田園造形美;有的梯田連片看像山鷹展翅;有的梯田如七星伴月,有的梯田就是典型的梯形圖形,還有花邊田等。金坑梯田比較有層次感,由于金坑地勢陡峭,梯田以帶狀形的較多,它的高低層次較多,遠近層次也很豐富。再就是金坑梯田有音樂般的美感,它體現(xiàn)在梯田的節(jié)奏與韻律感之中。

民風(fēng)純補,民族和睦。

如今走進瑤寨,還可以經(jīng)??吹揭恍┺r(nóng)民主動筑路架橋,不計報酬。人們都敬愛老人,寨上如有紅白喜事,凡是同寨鰥寡老人無論親疏均請赴宴而不收禮物。路遇老人,更是長者先行。在日常生產(chǎn)活動中還保持著背工、幫工方式,即換工,如:哪家起房子勞力不夠,寨子上的人們都會主動來幫工,當你有困難需要別人來幫工時,大家也會主動來,這種換工方式,不用付報酬,只負責(zé)吃飯就行了。還有互借互助,物不亂取等良好民風(fēng)均保持得十分完好。

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古樸的民族舞蹈和保護完美的民族服飾,可聽到優(yōu)美的山歌,享受原汁原味的民族風(fēng)情,龍脊銅鼓舞、師公舞、打扁擔(dān)令人耳目一新,此外,還有古樸的民居,香醇味美的龍脊茶和龍脊辣椒,沁人心肺的“東方魔水”———龍脊水酒。

農(nóng)歷六月初六是紅瑤最大的節(jié)日,也可叫曬衣節(jié)、粽粑節(jié)、半年節(jié)。過節(jié)那天,親朋好友、老庚同年都請回來過節(jié),賓客滿座,很熱鬧。家家都包粽子,寨子要殺豬祭廟神,各戶要殺鴨供田神,供田神的地方是固定的,插一塊石頭作神位,年年都是在那里供,供品有鴨灑粽子香紙,用籃子裝著,主家戴著斗笠,拿著供品去供田神,路上逢人不打招呼,供罷用一根竹子掛上紙幡,插好在田神之位,收拾供品回到家,在門0上茅標,把門關(guān)上,以示禁入。主人急忙把鴨煮好,全家團聚吃鴨,必須一餐吃完,不給外人吃,連嫁出去之女,回來也不給吃,其意思是財氣不外流?,幟裾f:供田就是祈求田神保佑,獲得豐收。解放后,供田神終止。

介紹甘肅的演講稿篇四

我的家鄉(xiāng)在甘肅省臨澤縣,在我心中,這里是最美麗最可愛的地方。

春天,萬物復(fù)蘇,大地換上了綠裝。小河邊的柳樹上長出了嫩嫩的綠芽,桃樹上那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兒,仿佛一個個羞澀的少女。

夏天,蒼翠欲滴的香菜在那兒搖擺著,油菜花黃燦燦的,像一堆金子,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fā)光。小麥也從土里露出了小腦袋,隨著風(fēng)兒跳舞。小河唱著歡快的歌兒“嘩嘩”的流著。近處那一朵朵花兒不再害羞了,她們大膽的盛開了花瓣。在草兒的點綴下,顯得更加美麗。

秋天,樹上的葉子都枯黃了。它們像一只黃蝴蝶似的,翩翩起舞,落在地上,像鋪上了金黃的地毯。遠處,一些玉米在陽光下悠閑的沐浴。那一股濃濃的香味飄蕩在泥濘的鄉(xiāng)間小路上,令人心曠神怡,讓人感到有說不出的舒服。

冬天,那狂風(fēng)好像魔術(shù)師的手,一揮,大地一片蒼白。田野蓋上了白白的被子,每棵大樹都穿上了白色的棉襖,屋頂上每片瓦片上都落滿了雪花。那鵝毛似的雪花在天空中飛舞,落在地上是那樣潔白、那樣的晶瑩剔透,使人不忍心踩上去。

啊,可愛的家鄉(xiāng)!你是多么美麗,我永遠為你感到自豪!

介紹甘肅的演講稿篇五

安寧種桃歷史悠久,是全國著名的桃鄉(xiāng)之一。每年暮春時節(jié),十里桃鄉(xiāng)“處處桃樹紅霞飛,片片桃花吐芳菲”。晚清以來,安寧桃林漸為人知。清人陶保廉的《辛卯侍行記》中有安寧堡“春多桃花”的記載。此后,安寧桃園為蘭州市民春游賞花佳地。每年春末以安寧堡為中心,車水馬龍,游人很多。眾多文人墨客流連樹下,飲酒賦詩,留下無數(shù)佳話??谷諔?zhàn)爭時期,西北師范大學(xué)遷十里店,一些大、中、小學(xué)生集體春游,形成松散的桃花會。1984年開始,由市、區(qū)人民政府舉辦一年一度的桃花會和物資交流會,宣傳蘭州,宣傳安寧。至20___年,共舉辦桃花會二十屆,每年游客達五六十萬人。

桃花會以仁壽山公園為中心舉辦書畫展覽,由名家提供作品或當場揮毫潑墨表演,當?shù)剞r(nóng)民也有書畫作品參展。桃源詩詞學(xué)會的成員將詩詞曲新作題寫條幅展出。攝影學(xué)會成員以所攝地方風(fēng)物作品展出。省、市專業(yè)劇團及業(yè)余劇團演出秦劇、豫劇及曲藝,陜西易俗社曾應(yīng)邀演出秦腔名劇。著名演員姜昆、李文華、王昆、蔣大為參加演出,十萬余人參看。省、市歌舞團、部隊文工團、轄區(qū)大專院校企事業(yè)單位都有文藝節(jié)目演出。雜技團表演各種雜技,群眾跳迪斯科、集體舞、交誼舞、卡拉ok大賽,農(nóng)民有自樂班。有體育表演,體育競賽豐富多彩。科技咨詢服務(wù)、法律咨詢服務(wù)、衛(wèi)生保健咨詢服務(wù)、計劃生育咨詢服務(wù)等吸引了成千上萬游人。每年一屆的桃花會還吸引了不少國際友人及外省市朋友,美國、加拿大、日本友人及大批游客來游春賞花。

介紹甘肅的演講稿篇六

各位團友,吼山省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位于紹興城東12公里處的皋埠鎮(zhèn),是紹興的一個著名的石文化園林景觀,它由吼山核心景區(qū)和宋六陵景區(qū)組成。

吼山門口蕭墻上的壁畫,是古越文明的圖騰,是古越石文化發(fā)源地的寫照和縮影,看那粗獷、樸實的線條,讓我們感受到久遠的古越民族的生生息息。展示在我們面前的“吼山勝境”四個字,是中國書協(xié)主席沈鵬先生題寫的。我們的“吼山勝境游”就從這里開始。整個游程需要120分鐘,現(xiàn)在請大家隨我入園。

這上面的亭子叫試劍亭,邊上有一塊試劍石。春秋時期,當時最為著名的鑄劍人歐冶子,就在離此處不遠的日鑄嶺為越王勾踐鑄成“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巨闕”五把寶劍。據(jù)傳有一天,越王勾踐來這里選犬準備去獵南山白鹿,進獻給吳王夫差。歐冶子知道這個消息后,把鑄好的五把寶劍中最后一把送了過來,此劍能“風(fēng)吹斷發(fā)、削石如泥”。勾踐是一個擊劍行家,看到寶劍心中大喜,隨手舞了起來,為了一試寶劍的鋒芒,竟舉劍劈向巨石,只聽“嚯”的一聲,巨石裂為兩半,勾踐不禁大喊一聲“巨闕”,于是此寶劍就得名為“巨闕”。這試劍石成了吼山門口的一大勝跡。

這里是“越宮神犬”景觀?,F(xiàn)在有一個問題,請大家猜猜看,這座山為什么叫吼山?七條狗以北斗七星星座之象,圍著一條大神犬,其狀似在大聲吼叫?!霸綄m”是越國王城的稱為,明朝時,大文學(xué)家袁宏道來吼山時,就把這里疑為越王城。吼山的來歷,主要有三種說法:一是整座山勢似一條臥狗,故名狗山,日久轉(zhuǎn)音便成“吼山”;第二種說法與位置有關(guān),因為此山是會稽山脈中最北的一座小山,它的南面是會稽群山,干巖競秀,連綿不斷;而它的北面則是水鄉(xiāng)田園,一望無際,一直延伸到錢塘江邊,這樣看起來,諸山皆朝向此山。“吼”、“嚯”近音,為互致問候的意思。還有一種說法與佛教有關(guān),獅子在佛教中有無畏獅子吼的說法,而邊上的曹山有青獅白象同處一山,青獅狀如大吼,所以此山稱為吼山。不管吼山之名出于何種說法,但主要的出典來源于越王勾踐曾在此養(yǎng)狗,從而得名。因此我們可以遙想當年滿山遍野皆是警覺的獵鹿之狗。而此地的許多山石,又確實顯露出形態(tài)各異的狗的形象。這里有幾條狗?請大家找一找,對!這里有五條并排的狗,我們稱它為“五犬迎賓”,它們熱情地歡迎各位的光臨。吼山的石狗數(shù)不清。到目前為此,還沒有全部尋找和統(tǒng)計出來,希望大家細心找一找。您在這座山中能找出多少狗?如果您找到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過的狗,您將會得到一份精美的禮品。當年越王勾踐在此養(yǎng)狗獵鹿,而石匠來此山采石后,又留下許多石狗,整座山勢又似一條臥狗。這樣吼山就成了一大奇跡,一大謎。

這里就叫曹山,山不高卻名聲顯赫,因為這里曾經(jīng)是歷代眾多名人仰慕的地方。陸游、徐文長、袁宏道、鄭板橋、李慈銘、蔡元培、魯迅等都來過這里。明代文人陶望齡在這山上曾筑有石簣山房,在此居住讀書。還有被稱為小品文鼻祖的明代文學(xué)家張岱在這里著書立說。曹山有“江南小桂林”之稱,又是難得的風(fēng)水寶地,青獅白象同落一山,獅肖其首,象狀其鼻。我們在此位置上,便可看到青獅與白象。這水池,我們當?shù)厝朔Q為水石宕,是千年采石而形成,如果把池水抽干,我們能看到像龍游石窟一樣的奇跡。在古代,吼山寺庵鼎盛時期,張岱的外公陶允嘉把這水石宕改名為“放生池”,善男信女將活魚蝦投放入池,可謂成千上萬。由于池水深幾十米,所以池中的魚越來越大。張岱在他的著作中就描述過當時的情景。他說:他小時候跟母親到吼山做佛事,用竹籮裝了四只西瓜,浸入池內(nèi),一會兒一條大魚沖出水面,頂翻三只小船,一口氣吞沒了四只西瓜。放生池內(nèi)備有烏篷船,坐船走水路可以直達桃園景區(qū)和云石景區(qū)。在船上悠游,另有一番情趣,能把多幅古代名家題刻看得更清晰,產(chǎn)生游目騁懷的感覺;還能領(lǐng)略我們這里“江南武陵源”粗獷、凝重的獨特風(fēng)采。坐船的客人請下船,其余的客人跟我走,我們在桃園景區(qū)會合。

這里是桃園景區(qū)。吼山的桃園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開創(chuàng)的,并引種桃中珍品蟠桃,至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整個桃園,面積20多公頃,有桃樹品種30余個,主要有花桃、一點紅、大紅桃、夏白桃和蟠桃等。歡迎各位客人春季前來觀賞漫山緋紅的桃花,夏季即可品嘗桃子的美味。

上面兩塊奇特的石頭,一塊叫云石,一塊叫棋盤石,這兩塊石頭歷來是吼山的主石景。清朝《康熙會稽縣志》里記載的吼山八大景,首景就是“犬亭云石”。云石上粗下細,上頂飄逸的巨石一塊,似云朵從天外飛來,故稱云石。云石又名火炬石,永不熄滅的火炬象征當年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xùn),堅忍不拔的精神,它激勵著越鄉(xiāng)人民生生不息和無往而不勝的氣概。棋盤石崔嵬離奇,相傳有兩位仙人乘黃鶴經(jīng)此,被景色所迷,在石上對弈,且石形又酷似棋盤,所以棋盤石之名沿襲至今。

明代文壇公安派首領(lǐng)袁宏道,來此看望隱居讀書的友人陶望齡,看了這里的石景,寫了《吼山觀石壁》一首詩,對兩塊奇石的來歷和險峻作了這樣的描繪:“知不是天造,良工匠意成。千年云氣老,七日渾沌生。精祟虛無出,猿猱嘆息行。道旁應(yīng)借問,恐是越王城。”清代詩人平度也寫有《吼山云石》一首:“獅子林開峭壁前,吼來驚倒野狐禪。盤陀削就凝雙碧,仿佛飛云落九天。”既寫到對云石形態(tài)的贊美,又描述了這里曾經(jīng)有過寺廟。這一口井稱為“云泉”,泉雖小,但它終年保持水位不變,水味甘甜,據(jù)說喝了云泉水,能讓讀書人聰穎進取。當年魯迅先生小時候在皋埠鎮(zhèn)的小皋埠村親戚家里住過半年,因此常來吼山,都說他非常喜歡喝這里的泉水。這棋盤石下的大棋盤也是江南絕無僅有,國內(nèi)罕見,每枚棋子有44公斤重。你們不妨試一下。這云石底部的空地,原有一座小庵,稱為“萬寂庵”。

現(xiàn)在我們到了盡覽亭,在這里我們可以盡情觀賞整個會稽山脈的雄姿和江南水鄉(xiāng)的秀麗風(fēng)光,真可謂稽山鑒水,盡收眼底。

紹興的地勢是從西南向東北傾斜的,我們看南面連綿不斷的山峰就是浙東的會稽山,溫潤的氣候,蔥蘢的草木,一年四季給人以青翠、淡雅的感覺。紹興的歷史,可以說先是大禹治水到紹興,“會諸侯、計有功”,使紹興有了第一個地名——會稽。后來出了個越王勾踐,吳越相爭,越國敗給吳國,但越王明大義,采納了范蠡大夫的建議,為保越民的安全,從長計議,忍辱求和,從這會稽山中走出到吳國作人質(zhì)三年,歷盡干辛萬苦?;卦絿院螅植捎梅扼唤ㄔO(shè)新都的高見,越國都城一改過去狀態(tài),從原會稽山的深處而進入平原,成了現(xiàn)在的紹興城。各位團友,請往下看,這是一條通往宋六陵景區(qū)的水道,古代稱御河。在這南面的山中有南宋七位帝王的陵墓群——攢宮。攢,就是臨時的意思。當時南宋的都城叫臨安,也有臨時的意思,意在收復(fù)中原后重回河南。但最終南宋復(fù)國無望,攢宮由此也化為青冢。所以在歷代陵墓史上,南宋陵墓一直是一個空白。但南宋六陵作為江南最大的皇陵,它的旅游開發(fā)價值,還是相當高的。

我們現(xiàn)在拾級而上,大約要登150個階梯,去吼山壽寧禪寺。大家可要一氣呵成,方見心誠則靈。

壽寧禪寺是南宋愛國大詩人陸游的二祖父陸傅于1120xx年所建,取名東山禪寺。當年陸游在佛祖前許愿:“一統(tǒng)中原,佛裝金身”,遂改名壽寧禪寺,意為國家長治久安。壽寧禪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可惜在1941年,壽寧禪寺被日寇所毀,現(xiàn)寺為1996年重建。

由于陸游祖上的住處和墳?zāi)谷诤鹕?,所以陸游也?jīng)常從紹興鑒湖到吼山來祭祖和小住,后來,老年退隱吼山。

說起重修壽寧禪寺,有許多神秘的現(xiàn)象,也許是偶然的巧合:1996年移建時,當佛教界著名人士一錘定音,選中寺址,開始奠基,剛剛是下著中雨的天氣,霎時天空晴朗,并射出道道金光,直照基碑。還有,在寺院的開光吉日,萬里無云、風(fēng)和日麗,空氣清新暢快,上山朝圣的香客近兩萬人次,而吉日的前后兩天都是陰雨天氣。這種現(xiàn)象,真使當?shù)剜l(xiāng)民輿論嘩然。更令人稱奇的是,每當吼山山體以外呈現(xiàn)藍天白云時,整座吼山、特別是在壽寧禪寺附近,卻經(jīng)常有云氣升騰之象,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接下去,我們?nèi)ビ斡[剩水蕩和煙蘿洞景觀。在途中,我們還可以看到“神仙浴池”和“神犬護山”等景觀。

這里就是剩水蕩?!笆K眱勺殖鲎詮堘返脑娋洹罢l云鬼刻神鏤,竟是殘山剩水”而得名,這里雖然是采石后的殘山剩水,卻如同是鬼刻神鏤??此歇毩⑹S,中流砥柱,刀劈斧砍一般的崖壁,所以,這里有“小東湖”之稱。再看崖壁上的瀑簾,簡直是把人帶入了“秀水繞奇石,瀑前伴碧潭,青山花果茂,洞府幽又幻”的人間仙境。

這里是煙蘿洞,這個洞是明朝吏部尚書陶大臨之子陶允宜命名的。陶允宜是紹興陶堰人,進士出身,官至兵部員外郎。你們看,煙蘿洞由陡壁環(huán)抱而成,面積有7000多平方米,洞內(nèi)小氣候獨特,冬暖夏涼,是休閑避暑的好去處,屬吼山的勝景之一。難怪當年陶允宜在這里靜心讀書,專心寫作《鏡心堂稿》16部,是有他的道理的。這里還有越王勾踐雕像,一洞天、龍涎水,也有茶室,大家可以游憩、喝茶、聊天。

古人說“春游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是人生大樂趣。而吼山的一年四季都值得游,值得樂,它會使你的人生得到充實。歡迎各位再次光臨吼山。

介紹甘肅的演講稿篇七

甘肅歷史跨越八千余年,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今天本站小編為大家?guī)斫榻B甘肅的。

導(dǎo)游詞。

在我國美麗遼闊的大西北,不僅僅有戈壁荒灘和那蒼茫無邊的孤煙沙場,而且還有許多如詩如畫的風(fēng)景名勝,如那頗具盛名的鳴沙山。遠遠望去,晴空萬里,山體恍如一條橫臥著的黃色巨龍,綿延柔軟平滑似鏡,山脊如刃峰若削,好一派罕見的流沙景觀,讓人嘆為觀止。

人要上山只有赤腳踏沙,人行沙中,頓感一種細軟滑圓,踩入沙坑,表層蒸熱里面涼爽又是另一番微妙。登沙山雖無驚險卻很艱難,沙流軟綿綿,進一步偏又下塌半步;踩著他人腳印好像省點力氣,偶爾也小跑一陣往前沖刺。如此這般向上攀登,雖汗水淋漓,但也其樂無窮。

登上山峰,舉目遠視,天蒼蒼,沙茫茫,一覽無遺,令人心曠神怡。遠處層層疊疊的峰巒,揮灑出道道優(yōu)美的曲線;近處沙浪縈回,看似澎湃洶涌卻如波濤凝固?!傍Q沙”之說更給此山抹上一層神秘色彩。陽光下掬沙細撒,指縫間倏然流下,五彩俱全,晶瑩閃亮,沙脊兩邊陰陽分割呈強烈反差。一邊是黑乎乎清涼涼,一邊呈金燦燦熱騰騰。真是東邊日出西邊涼。

再俯瞰山下,沙山環(huán)抱的荒漠中,一形似月牙之泉透露著粼粼波光;泉邊蘆葦垂柳搖曳,湖中輕波漣漪蕩漾。據(jù)說,自東漢以來便有此泉記載,千百年來,不為流沙淹沒不因干旱枯竭,創(chuàng)造了沙泉共存的奇跡,無愧于天下沙漠第一泉之美稱。面對著藍天、沙海、碧泉,和諧恬謐相映成趣,人們無不贊嘆著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化之神奇。

下山時,不妨滑沙而下,雖有幾分驚險但也有幾分刺激、幾分好奇。只需坐上竹條板,順坡而下,兩手一伸似雙翼展翅,沙浪滾滾如山洪奔騰,耳邊風(fēng)聲陣陣好似沙鳴聲聲,恍然猶如全身騰空而起,驚心動魄一剎那,即已到得山腳下,真正是一種無法言喻的飛流直下之飄飄然感。

鳴沙山和月牙泉風(fēng)景名勝區(qū)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敦煌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名城重鎮(zhèn)。在漫長的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長河中,這里曾經(jīng)是中西文化名流薈萃之地。由于彼此之間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創(chuàng)造了世界矚目的“敦煌文化”,為人類留下了眾多的文化瑰寶。

它不僅有舉世聞名的文物寶庫——莫高窟,還有“大漠孤煙、邊墻障,古道駝鈴,清泉綠洲”等多姿多采的自然風(fēng)貌和人文景觀。其中鳴沙山月牙泉風(fēng)景名勝區(qū),就是敦煌諸多自然景觀中的姣姣者。古往今來以“沙漠奇觀”著稱于世,被譽為“塞外風(fēng)光之一絕”。

它和鳴沙山東的莫高窟藝術(shù)景觀、融為一體是敦煌城南一脈相連的“三大奇跡”。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勝地。鳴沙山位距城南五公里,因沙動成響而得名。山為流沙積成,沙分紅、黃、綠、白、黑五色。漢代稱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晉代始稱鳴沙山。其山東西綿亙40余公里,南北寬約20余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沙壟相銜,盤桓回環(huán)。沙隨足落,經(jīng)宿復(fù)初,此種景觀實屬世界所罕風(fēng)。

月牙泉處于鳴沙山環(huán)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古稱沙井,又名藥泉,一度訛傳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積13.2畝,平均水深4.2米。水質(zhì)甘冽,澄清如鏡。流沙與泉水之間僅數(shù)十米。但雖遇烈風(fēng)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沒,地處戈壁而泉水不濁不涸。這種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獨特地貌,確為“天下奇觀”。

鳴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游人無論從山頂鳥瞰,還是泉邊暢游,都會騁懷神往。確有“鳴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近年隨著旅游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當?shù)卣貙︼L(fēng)景區(qū)采取了各種建設(shè)和保護措施,使其面貌大為改觀,同時還開展了沙療、涌滑沙、滑翔跳傘,騎駝遨游等沙漠娛樂項目,使游人趣味盎然,絡(luò)繹不絕。

大地灣遺址位于天水市秦安縣東北五營鄉(xiāng)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遺址分布在清水河與閻家溝交匯處的第一、二、三級臺地上,總面積約達32萬多平方米。1958年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至1983底,發(fā)掘清理房址200余座,窯址30多座,共出土各類文物8000多件。1988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地灣遺址是一處規(guī)模較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截至1984年,共揭露面積13700平方米,遺址總面積為110萬平方米。出土房址238座,灰坑357個,墓葬79座,窯38座,灶臺106座,防護和排水用的壕溝8條,各種骨、石、蚌、陶器、裝飾器和生活器物共計8034件。大地灣遺址最早距今7820xx年,最晚距今4820xx年,有3020xx年文化的連續(xù),其規(guī)模之大、內(nèi)涵之豐富,在我國考古史上亦屬罕見。除陶器、骨角器、石器、蚌器、原始雕塑等藝術(shù)珍品外,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大地灣的房屋建筑遺址,不僅規(guī)模宏偉,而且形制復(fù)雜。尤其是屬于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約5020xx年前)的f405大房子,是一座有三門開和帶檐廊的大型建筑,其房址面積270平方米,室內(nèi)面積150平方米,平地起建,1木骨泥墻,其復(fù)原圖為四坡頂式房屋。這一房屋的規(guī)模在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xué)文化中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更引人注目的是f411房屋居住面上,還給有地畫,圖案由人與動物構(gòu)成,是我國目前最早的原始地畫,這一發(fā)現(xiàn)為研究我國古代繪畫史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大地灣遺址的房屋,多采用白灰面,多種柱礎(chǔ)的建筑方法,充分顯示了當時生產(chǎn)力的提高和建筑技術(shù)的發(fā)展。大地灣遺址出土的石斧、石刀、陶刀等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工具數(shù)量很多,貯存物品的大袋形窯穴的建造,大型陶甕、缸、罐等貯藏器的大量出現(xiàn),都說明和反映了其經(jīng)濟形態(tài)屬于定居的以農(nóng)業(yè)為主的類型。

介紹甘肅的演講稿篇八

我的家鄉(xiāng)在甘肅省文縣,那里有連綿不斷的高山,有奔流不息的白水江,有茂盛挺拔的大樹……那里的風(fēng)景真的是非常優(yōu)美!

春天,文縣山清水秀,鳥語花香,萬物生長,到處一片綠油油的景象。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田野里的麥苗綠油油的,農(nóng)民伯伯忙著給麥苗除草、種洋芋。

夏天,綠樹成蔭,遠處的樹林中長滿了郁郁蔥蔥的松樹,它們高大挺拔,枝葉密密麻麻,拼成一把巨傘,知了在樹上放聲歌唱,這邊剛歇那邊又起,整個樹林洋溢著知了的歡唱聲。文縣的水又多又清,那也一定少不了游泳池,舅舅經(jīng)常帶我和弟弟妹妹去游泳池玩耍。

秋天,果實累累,一棵棵果樹挺立在家鄉(xiāng)的兩旁,每到這個季節(jié),果樹便結(jié)出了許多果子,有蘋果,有雪梨,還有柿子……農(nóng)民伯伯摘了一個蘋果,坐在綠樹下,天高地闊的吃了起來。

冬天,因為文縣接近南方,所以常年不下雪,每到冬天,我都盼著今年一定要下雪,可是,在冷到極致的時候,山上也只會起一層層薄薄的霧。

我愛我的家鄉(xiāng),家鄉(xiāng)田園風(fēng)光真令我心曠神怡呀!

介紹甘肅的演講稿篇九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旭日弘文旅游公司的導(dǎo)游,我姓金,大家叫我金導(dǎo)就好了?,F(xiàn)在,我就帶你們?nèi)ヅe世聞名的大美青海的一處旅游圣地——青海湖。到青海湖還有一小時的路程,在這段時間里,我大概給你們介紹一下青海湖。

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是地殼運動,山崩地裂而形成的。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原來有一個叫卓瑪?shù)墓媚铮Y(jié)婚以后,丈夫出去了很長時間,卓瑪很想他。有一天,卓瑪在打水的時候,她的丈夫回來了,卓瑪忘了蓋上井蓋,他們倆就跳起了舞來,伴著他們美麗的舞姿,泉水源源不斷地流了出來,最后形成了青海湖。

青海湖又名“庫庫淖爾”,即蒙語“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東北部的青海盆地內(nèi),既是中國最大的內(nèi)陸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咸水湖。祁連山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青海湖擁有多項中國之最,青海湖是我國aaaaa級國家自然景區(qū)。

介紹甘肅的演講稿篇十

嘉峪關(guān)位于甘肅省嘉峪市,是長城最西側(cè)的關(guān)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關(guān)城附近已建成中等工業(yè)城市。城市街道干凈整潔。城市西北部是著名的嘉峪關(guān)長城,西南部是終年積雪的祁連山,城市外面是無邊無際的戈壁沙漠。嘉峪關(guān)風(fēng)光壯麗,從嘉峪關(guān)到酒泉,中間只有20多公里。嘉峪關(guān)南為祁連山,雪峰綿延千里;北為龍首山、馬鬃山,與祁連山對峙,雄居河西。

嘉峪關(guān)的神氣在于一個“關(guān)”字。整個關(guān)城分為外城、甕城和內(nèi)稱三層,結(jié)構(gòu)巧妙,可以說固如金湯。

關(guān)城外還在繼續(xù)建設(shè)新的長城。這些人工景觀越來越多,后人無法分辨誰是真誰是假。我不知道這是福是禍。一旁的`長城博物館值得一看。里面的許多文物和介紹令人耳目一新。

介紹甘肅的演講稿篇十一

嘉峪關(guān)長城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峪關(guān)南為祁連山,雪峰綿延千里;北為龍首山、馬鬃山,與祁連山對峙,雄居河西。嘉峪關(guān)的神氣在于一個“關(guān)”字。整個關(guān)城分為外城、甕城和內(nèi)稱三層,結(jié)構(gòu)巧妙,可以說固如金湯。關(guān)城外還在繼續(xù)建設(shè)新的長城,這些人工景觀比較多,讓后人無法分辨誰真誰假,不知道是福是禍。而一旁的長城博物館值得一看,里面的'許多文物和介紹令人耳目一新。

嘉峪關(guān)城保存完好,關(guān)城建筑十分雄偉。嘉峪關(guān)市區(qū)有兩條比較繁華的美食街,一條是振興市場,一條是鏡鐵市場,各種面食居多。嘉峪關(guān)旅游資源以嘉峪關(guān)城、魏晉壁畫墓、長城第一墩、懸壁長城、長城博物館、黑山巖畫等著稱。嘉峪關(guān)位于古絲綢之路中段,是明代長城的西起點。南依祁連山,北望馬鬃山,長城連接兩座山,使嘉峪關(guān)雄居?xùn)|西咽喉要道,成為天下雄關(guān)。嘉峪關(guān)周邊有許多歷史遺跡和名勝。敦煌莫高窟、嘉峪關(guān)城樓、懸壁長城、七一冰川、魏晉墓等國內(nèi)外都很有名。此外,當?shù)氐囊构獗?、大板瓜子、駝絨等土特工藝產(chǎn)品使嘉峪關(guān)成為重要的旅游勝地。

介紹甘肅的演講稿篇十二

崆峒山位于甘肅省平?jīng)鍪谐俏?2公里處,東瞰西安,西接蘭州,南鄰寶雞,北抵銀川,是古絲綢之路西出關(guān)中之要塞。

崆峒山景區(qū)面積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險靈秀的自然景觀和古樸精湛的人文景觀于一身,具有極高的觀賞、文化和科考價值。自古就有“西來第一山”、“西鎮(zhèn)奇觀”和“道源圣地”之美譽。

崆峒山屬六盤山支脈,是天然的動植物王國,有各類植物1000多種,動物300余種,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其間峰巒雄峙,危崖聳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煙籠霧鎖,如縹緲仙境;高峽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韻。既富北方山勢之雄偉,又兼南方景色之秀麗。凝重典雅的八臺九宮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處石府洞天,氣魄宏偉,底蘊豐厚。

古往今來,崆峒山吸引了眾多的風(fēng)流才俊。被中華民族尊為人文始祖的軒轅黃帝親自登臨崆峒山,向智者廣成子請教治國之道和養(yǎng)生之術(shù),黃帝問道這一千古盛事在《莊子·在宥》和《史記》等典籍中均有記載;秦皇、漢武因“慕黃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黃帝西登崆峒;司馬遷、王符、杜甫、白居易、趙時春、林則徐、譚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詩詞、華章、碑碣、銘文。崆峒武術(shù)與少林、武當、峨嵋、昆侖等武術(shù)流派馳名華夏。

介紹甘肅的演講稿篇十三

蘭州城隍廟在蘭州市張掖路。建于宋代,有殿3楹,祀奉漢將軍紀信,又名紀信廟。明代重修后改易現(xiàn)名。清乾隆年間(1736―1795)毀于大火,后重修。坐北向南,占地120_平方米,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

大門3間,為忠烈侯坊,二門為硬山頂式環(huán)廊戲樓,北有卷棚歇山頂式享殿,后為重檐歇山頂式正殿,左右有廂房、鐘鼓樓等?;乩认略斜诋?,現(xiàn)已不存。1956年辟作蘭州市第一工人俱樂部?,F(xiàn)有建筑按中軸線依次為牌坊、享殿、正殿、寢官、客堂,牌樓由節(jié)園顏妃墓前的貞列遺旰牌坊改建而成(屬明代建筑),院內(nèi)石獅一對,有200多年歷史。

自1998年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蘭州市總工會多方集資800多萬元,重建修茸城隍廟,并以嶄新的面貌向社會開放?,F(xiàn)城隍廟交易市場擁有經(jīng)營古玩的商戶100多戶,經(jīng)營的種類有古玩、書畫、瓷器、奇石、銅器、玉器、錢幣、郵品、木器等近百個品種,每天游客絡(luò)繹不絕。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很高興能與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相聚在麥積山。我是本次旅行的導(dǎo)游小潘,希望我們一行游覽快樂。

麥積山地處甘肅天水東南約50公里處,是我國秦嶺山脈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景區(qū)總面積215平方公里,包括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四大景區(qū)和街亭古鎮(zhèn)。麥積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shù)寶庫。在懸崖峭壁上開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難度之大,智慧之高,這在我國的石窟中是非常罕見的。下來,咱們就去看一看吧。

進了景區(qū),大家現(xiàn)在看麥積山像什么呢?對,像一個麥垛。麥積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高80米,這里薈萃著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壁畫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個洞窟里,與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崗石窟、洛陽龍門石窟被譽為我國四大石窟。如果就藝術(shù)特色來分,敦煌側(cè)重于絢麗的壁畫,云崗、龍門著名于壯麗的石刻,而麥積山則以精美的塑像聞名于世。正如我國雕塑家劉開渠所贊美的:麥積山是“我國歷代的一個大雕塑館?!?/p>

大家步入棧道一定注意安全,不要擁擠?,F(xiàn)在大家看到的是憑崖而鑿的一組雕刻造像。中間一座佛,高達15米,左右兩尊菩薩侍立,喜笑顏開,迎送來往游客。這也是麥積山最大的佛像?,F(xiàn)在大家看到的是最壯麗的4號窟上七佛閣。7間佛龕里有42尊菩薩塑像,神態(tài)莊嚴可親,華美而不俗。

現(xiàn)在大家來到西崖石窟,這里以133號和127號石窟為最大。133號碑洞,是麥積山最特殊的一個洞窟。洞中不僅有許多泥塑作品,而且有18塊石碑,有幾塊碑面密列賢動千佛小佛像,因此又稱“萬佛堂”。其中10號、11號、16號為眾碑之精華。127號窟更為精彩,這座雕像,不要說在麥積山,就是在世界佛教藝術(shù)中,都是稀有珍品。

麥積山的主景區(qū)我們先觀賞到這里,再次感謝大家對小潘工作的支持!歡迎大家再次光臨甘肅、光臨麥積山!

謝謝大家!

萬里長城——嘉峪關(guān):“萬里長城——嘉峪關(guān)”是1961年國務(wù)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嘉峪關(guān)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由內(nèi)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嘉峪關(guān)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也是長城沿線保存最為完好、規(guī)模最為壯觀的古代軍事城堡,有“天下第一雄關(guān)”之美譽。

古老長城的豐姿:登上雄偉的嘉峪關(guān),領(lǐng)略古老長城的豐姿,感受“天下第一雄關(guān)”的雄、壯、奇、美。關(guān)上,光化樓、柔遠樓、嘉峪關(guān)樓,三樓聳峙,雄偉壯觀;關(guān)內(nèi),游擊府肅穆典雅,陳列栩栩如生,文昌閣、戲臺、關(guān)帝廟雕梁畫棟,飛檐凌空,城垣布局精巧合理;關(guān)外,瀚??占牛L風(fēng)獵獵,千年古道清晰可辨;關(guān)下,九眼神泉,碧波蕩漾,景色宜人。極目遠望,西面是廣袤的大漠戈壁,北面是赤日炎炎的黑山,南面是蜿蜒起伏的祁連雪山,東面是優(yōu)美靚麗的嘉峪關(guān)市區(qū)。

雄壯非凡:廣闊的關(guān)城,橫臥戈壁灘上,兩側(cè)城墻與山相連。巍峨朱色的城樓昂然欲飛,襯托著祁連山如玉的雪峰,美麗如畫。登城樓遠望,萬里長城似龍游于戈壁灘瀚海間,天晴之日,或可見海市蜃樓。城下戈壁灘上駱駝隊的渾厚的悠揚的鈴聲,使人想起古代“絲稠之路”上的商隊和旅行者,令人神馳!清代林則徐因禁煙獲罪,被貶新疆,路經(jīng)嘉峪關(guān),見這關(guān)如此雄偉,有詩贊道:“嚴關(guān)百尺界天西,萬里征人駐馬蹄。飛閣遙連秦樹直,繚垣斜壓隴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蒼茫入望迷。誰道崤函千古險,回看只見一丸泥?!睒O言這關(guān)的威嚴和雄偉壯麗。又云:“除是盧龍山海險,東南誰比此關(guān)雄?!敝赋鲞@關(guān)真乃“雄關(guān)”。

古稱討賴河墩,公元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jiān)筑,它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長城就是從這里起步,宛若巨龍,穿戈壁過沙漠,翻山越嶺,蜿蜒東行直達遼東。長城第一墩北距關(guān)城7.5公里,墩臺矗立于討賴河邊近56米高的懸崖之上,可謂:“天下第一險墩”。

明代,嘉峪關(guān)管轄著“腹里、沿邊、境外墩臺三十九座”。關(guān)內(nèi)墩臺林立,縱橫交織,相互了望,互通情報。長城第一墩,是關(guān)南最主要的一座墩臺,擔(dān)負著傳遞關(guān)南及祁連山諸口軍事信息的任務(wù)。設(shè)有塢、驛馬、驛駝、食宿、積薪等物,配備有一定數(shù)量的守兵。長城第一墩是嘉峪關(guān)軍事防務(wù)的重要據(jù)點,這里曾經(jīng)伴隨著雄偉壯觀的嘉峪關(guān)演繹過許多神奇的故事,詩曰:長城第一墩“清流討賴臨危壁,大嶺祁連斷戰(zhàn)氛。鎧甲冰河聞拆斗,旌旗旭日舞鵬鯤”。

長城第一墩景區(qū)自然景致壯觀,極目南眺,山峰終年潔白,襯映著藍色天空,更是清新如畫。景區(qū)面積3.22平方公里,包括長城第一墩、觀景平臺、地下谷服務(wù)區(qū)、討賴河滑索、天險吊橋、“醉臥沙場”雕塑群等游覽區(qū)。

懸壁長城是嘉峪關(guān)西長城的一部分,公元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jiān)筑,此段長城從關(guān)城東閘門邊的角墩起向北延伸至黑山山腰,全長7.5公里。山上長城750米,氣勢雄偉,垂若懸臂,有“西部八達嶺”之稱。

懸壁長城景區(qū)內(nèi)長城蜿蜒于黑山之巔,陡峭險峻,委曲回旋。張騫、霍去病、玄奘、馬可·波羅這些或是和平使者,或是開疆拓野的將軍,都曾在這里駐足。刻鑿于黑山崖壁之上的古代史書“巖畫”是人類文明的印跡,蘊含的是一種永恒的古老與神奇。

各位朋友:

你們好?,F(xiàn)在我?guī)Т蠹胰⒂^舉世聞名的玉門關(guān)址。我在這里,就玉門關(guān)先做一點簡單的介紹。

唐代王之渙的《涼州詞》詩中那悲壯蒼涼的情緒引發(fā)人們對玉門關(guān)這座古老而富有神奇?zhèn)髡f的關(guān)塞的向往。

玉門關(guān),俗稱小方盤城,相傳和闐美玉經(jīng)此輸入中原而得名。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內(nèi),位于敦煌市西北約90公里處,為漢代西陲兩關(guān)之一,是絲綢古道西出敦煌進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經(jīng)關(guān)口,自古為中原進入西域之門戶。

玉門關(guān)名稱的來歷有一個傳說。相傳絲綢之路暢通之后,西域諸國的商隊絡(luò)繹不絕地經(jīng)此入關(guān)。于闐國的特產(chǎn)“和田玉”也源源不斷地經(jīng)此運往內(nèi)地。于闐國王為換回中原王朝的大批絲綢,派了官兵,專門押解運送玉石。官兵押運了幾次后,就出現(xiàn)了怪事--馱運玉石的駱駝一進城就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押運官對此束手無策。一個拉駱駝老人告訴押運官:“駱駝入關(guān)生病,事出有因。咱們長年途經(jīng)此地運玉石,從未祭禮關(guān)神。再不祭祀,恐怕下一趟也要生病”。押運官問:“依你之見,如何才能消病除災(zāi),確保人畜平安呢?”老人說:“用上等玉石,在此池門上鑲嵌一圈,這樣關(guān)樓就有了光彩,關(guān)神也就高興了。”押運官按老人的建議辦了,駱駝災(zāi)病果然消除,平安到達了長安。關(guān)城因為城門砌了一圈閃光的玉石從此就稱為玉門關(guān)。

張掖大佛寺源于漢晉,創(chuàng)于西夏,興于元明,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座千年名剎。東晉時期,涅盤宗師曇無讖到河西走廊一帶弘法,涅盤教義在張掖廣為傳播。

西夏時期,國師嵬咩在“迦葉如來寺”故址掘得古涅盤佛像,并在原址重修寺院,建大雄寶殿,塑涅盤佛像,形成大佛寺雛形。宋元之際,宋恭宗趙顯降元后曾避禍大佛寺,元始祖忽必烈和元順帝妥懽貼睦爾據(jù)傳都出生在大佛寺,忽必烈的生母別吉太后死后曾奉安大佛寺。

明洪武、宣德、成化和萬歷時期對大佛寺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擴建和維修。當時的大佛寺主要建筑有前山門、牌樓、鐘樓、東陽樓、西陽樓、金剛天王殿、臥佛殿、大乘殿、輪藏殿、彌陀千佛塔、后山門、內(nèi)外圓殿、北廡、南廡及原迦葉如來寺遺存的建筑,僅東西中軸線上就有9座建筑,真正體現(xiàn)了“_之尊”的皇家氣魄。明正統(tǒng)年間,英宗朱祁鎮(zhèn)將《大明三藏圣教北藏》(共收經(jīng)1621部,6361卷)頒賜大佛寺。時任欽差鎮(zhèn)守甘肅等處總兵、御馬監(jiān)兼尚寶監(jiān)太監(jiān)、魯安公王貴以名貴紺青紙和金銀粉書寫600卷《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一并入藏大佛寺。至此,大佛寺以大殿、大佛、大藏經(jīng)名聞天下。

清康熙、雍正年間,張掖大佛寺雖屢有維修,但寺院已輝煌不再,開始走向衰敗。著名詩僧卜舟于康熙末年重游大佛寺時感慨之余,寫下了“那堪牲牧廠,駝馬踐苔斑”的詩句。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發(fā)和西部大開放的實施,張掖大佛寺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期。為切實加強大佛寺保護,從1985年開始,原張掖市在大佛寺原址先后修復(fù)牌坊一座、鐘鼓樓兩座、山門一座、金塔殿一座、南北配殿各一座、大成殿一座、藏經(jīng)殿一座,并修復(fù)了因地震損壞的土塔塔頂,使張掖大佛寺這座歷經(jīng)千年的西夏國寺,得以重現(xiàn)歷史原貌。1986年,張掖市被國務(wù)院公布為歷史文化名城,1996年和20_年,張掖大佛寺先后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aaaa級旅游景區(qū)。

介紹甘肅的演講稿篇十四

在我國美麗遼闊的大西北,不行是有荒漠荒灘和那蒼莽無邊的孤煙戰(zhàn)場,而且還有好多如詩如畫的風(fēng)景名勝,如那頗具盛名的鳴沙山。遠瞭望去,晴空萬里,山體憂如一條橫臥著的黃色巨龍,連綿嬌嫩圓滑似鏡,山脊如刃峰假設(shè)削,好一派罕有的`流沙景觀,讓人驚訝不已。

人要上山只有赤腳踏沙,人行沙中,頓感一種首飾滑圓,踩入沙坑,表層蒸熱里面涼爽又是另一番巧妙。登沙山雖無驚險卻很困難,沙流軟綿綿,進一步偏又下塌半步;踩著他人足跡好似省點力氣,有時也小跑一陣往前沖刺。這樣這般向上登攀,雖汗水淋漓,但也其樂無量。

登上山岳,舉目遠視,天蒼蒼,沙茫茫,了如指掌,令人心曠神怡。遠處層層疊疊的山岳,揮灑出道道優(yōu)美的曲線;近處沙浪縈回,看似洶涌洶涌卻如波濤凝固?!傍Q沙〞之說更給此山抹上一層奇特色彩。陽光下掬沙細撒,指縫間倏然流下,五彩俱全,晶瑩閃亮,沙脊兩邊陰陽切割呈強烈反差。一邊是黑糊糊冷清涼,一邊呈金燦燦熱騰騰。真是東邊日出西邊涼。

再俯瞰山下,沙山環(huán)繞的荒漠中,一形似月牙之泉表露著粼粼波光;泉邊蘆葦垂柳搖晃,湖中輕波漣漪漣漪。聽聞,自東漢以來便有此泉記錄,千百年來,不為流沙淹沒不因干旱枯竭,創(chuàng)立了沙泉共存的奇景,無愧于天下荒漠第一泉之美稱。面對著藍天、沙海、碧泉,友善恬謐相映成趣,人們無不贊嘆著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化之奇怪。

下山時,不如滑沙而下,雖有幾分驚險但也有幾分刺激、幾分好奇。只要坐上竹條板,順坡而下,兩手一伸似雙翼展翅,沙浪滔滔如山洪奔跑,耳邊風(fēng)聲陣陣好似沙鳴聲聲,恍然仿佛全身騰空而起,驚心動魄一瞬間,即已到得山腳下,真切是一種無法言喻的飛流直下之飄飄然感。

介紹甘肅的演講稿篇十五

道教圣地。中國史志記載最早名山之一,號稱“西來第一名山”。古籍名空桐,俗稱崆峒。又因山體特征,有雞頭、笄頭等別名。

位于甘肅省平?jīng)龀俏?5公里,涇河上游主流與其北岸支流后峽河之間。長100公里,平均寬15公里,海拔1870~2100米。最高峰山勢陡峻,樹木蔥蘢,形成北西西走向的一道天然綠色屏障,故名翠屏山,海拔2123米。

地質(zhì)構(gòu)造上屬小關(guān)山逆斷層,垂直斷距約700米,上三疊統(tǒng)延長群的褐紫色與綠色礫巖及白堊紀底礫巖等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經(jīng)侵蝕形成許多巖崖峽谷及奇峰絕壁等特殊地貌。

山頂有兩級老夷平面:2100米的香山頂,上覆第三紀紅層;1900米左右的一級經(jīng)切割為東、西、南、北、中“五臺”。中臺突起,諸臺環(huán)列,各有奇勢勝景。

合天臺、插香臺與靈龜臺,號稱“八臺”,與“四嶺”(鳳凰嶺、獅子嶺、蒼松嶺與棋盤嶺)、“二峰”(蠟燭峰與雷聲峰),同為崆峒山地貌的自然奇觀。

諸平臺與山麓帶先后修建了佛、道二教基地的“九院”、“十二宮”,共有寺觀42處,大多集中分布在“五臺”區(qū),形成規(guī)模宏大的建筑群。現(xiàn)僅保存法輪寺的宋石經(jīng)幢,十方院的元蟠龍石柱,東臺寶慶寺的元代石壁及明建凌空塔,均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崆峒山多特殊文化勝跡,山上有廣成子洞,山麓有問道宮和廣成泉。又有望駕山及撒寶巖,傳為望秦始皇駕臨及始皇巡幸撒寶處。東臺懸崖的巖洞有玄鶴洞和青龍洞(一名歸云洞),亦為崆峒名勝。1980年在山南的崆峒前峽修成崆峒峽水庫,水電站裝機容量1890千瓦,具有發(fā)電、養(yǎng)魚、灌溉及游覽等綜合效益。有直達中臺的登山公路。

下面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崆峒山佛教僧徒的生活。在原始佛教時期,僧眾的日常行事一般是出外化緣,各自修行。修行的方法有兩項:一是學(xué)習(xí)教理,主要是聽佛說法,互相討論;二是修習(xí)禪定,指打坐,或者經(jīng)行(經(jīng)行是在林間來往徘徊)。后來寺院中有了佛像,經(jīng)典記錄成文字以后,才出現(xiàn)禮拜供養(yǎng)和讀誦經(jīng)典的禮儀。

根據(jù)佛所制定的戒律,僧眾于每月望晦(農(nóng)歷十五日、三十日)兩日齊集在法輪寺,共誦《戒本》,自我檢查有無違犯戒律之事。如有違犯,要按照情節(jié)依法懺悔。

在全年之中,僧徒必需有的三個月安居在法輪寺之中,專心修道,不得隨意他往。佛教最大的節(jié)日有兩天:一是四月初八——佛誕日;二是七月十五——自恣日。這兩天都叫作“佛歡喜日”。

在佛誕日要舉行“浴佛法會”,就是在大殿用一水盆供奉太子像(即釋迦牟尼佛誕生像),全寺僧侶以及信徒要以香湯沐浴太子像,作為佛陀誕生的紀念。

東臺,最初是元朝安西王忙哥刺依王相商挺請求,召京城西域喇嘛槊里吉察思揭兀住持重建,于至元十五年(1278年)秋八月落成,所有費用由安西王出資供給。建成后“為殿為堂,輪渙暈飛,金碧燦爛”。

歷經(jīng)補葺,于民國年間存大殿和商挺撰書的創(chuàng)修崆峒山寶慶寺碑記碑,今廢。原大殿內(nèi)彩塑十大魔王逼真生動,線條流暢自然,堪稱一絕。遺憾的是都已毀壞。

門楣上東臺二字以及兩邊的楹聯(lián):“仙山、神山、道山、佛山、儒山、山光唯真;晴景、雨景、雪景、日景、月景、景色獨俱”。關(guān)圣帝君廟內(nèi)供奉的是“三國”故事中的關(guān)云長與他的手下大將周倉、關(guān)平。

提起關(guān)云長,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想當年,關(guān)云長千里走單騎,過五關(guān)、斬六將,是何等的威風(fēng)!關(guān)云長一生除了英勇善戰(zhàn)外,還與劉備、張飛“桃源三結(jié)義”,一心扶持劉備,忠心耿耿,盡忠報國,義重如山。

他死后,全國各地都修建廟宇,供他的神像,并稱他為“關(guān)公”、“關(guān)帝”、“武圣”等。關(guān)羽是我國唯一一位佛、道、儒三教共同供奉的尊者,佛教稱伽藍菩薩,是寺院的守護神;道教奉為武財神、副玉皇;儒家則尊稱為武圣人。

東臺是觀日出、云海及平?jīng)鍪幸咕暗募训兀跂|臺絕壁上就有玄鶴洞,距地面500米。民間傳說,玄鶴原是侍候廣成子的一對童男童女,天長地久,兩人便產(chǎn)生愛慕之情,雖蒙師傅教誨,但癡心難改。

后來廣成子修成仙體,將回仙界,兩位童子俗緣未了,一心想留在崆峒山,于是廣成子隨手一指,在這絕壁上為他倆留下一個棲身的仙洞,將他們點化成一對玄鶴,并告誡他們:留在凡間不能隨心所欲,更不能干離經(jīng)叛道之事,要體察民情,幫助善良的人。在山腳上還有問道宮,相傳是軒轅黃帝來崆峒山問道于廣成子的落腳處。

介紹甘肅的演講稿篇十六

想知道鳴沙山為什么叫做鳴沙山,月牙泉為什么叫做月牙泉嗎?望文生義是老師不一樣意的,但是在這里呢,大家能夠小小的破一次例。

還是先聽一個故事吧。話說在longlonglonglongago,八仙中的張果老聽聞這一帶風(fēng)景如畫,如同人間仙境。就想下凡來瞧一瞧,看一看。于是乎就倒騎著毛驢,下凡來了。毛驢上還馱著兩大袋沙子,您可別小瞧這沙子,這但是鎮(zhèn)壓鬼魅的寶物那。有一天呢,張果老騎驢到了鳴沙山腳下,正在欣賞風(fēng)景的時候,一個俏皮的少兒子把毛驢上的沙袋給扎開了!這可了不得了,毛驢受了驚嚇彎波折曲的狂奔起來,沙子也隨著毛驢奔跑的路線絹絹不斷的流出來,而毛驢的足跡踏過的地方,都會有水源出現(xiàn)。等到毛驢停止的時候,沙子也流完了,把這里的鬼魅全給鎮(zhèn)壓住了。今后今后啊,只要一起風(fēng),這里的鬼魅就會嗚嗚哭,在反思自己的罪過。

此刻理解了吧,鳴沙山的響聲就是鬼哭狼嚎的'聲音,月牙泉就是毛驢奔跑過得地方。

約200平方公里。它處于騰格里荒漠的邊緣。整個山體都是由紅黃綠黑白五色像米粒相同的沙粒積聚而成的。五色沙粒首飾滑圓,手感特別好。不信,不信一會您親自彭一把試一試!鳴沙山的山形也是相當雅觀的,特別在陽光的照耀下,那一道道沙脊就表現(xiàn)出漣漪狀,一會兒湍急,一會兒緩慢,一會兒還自己打轉(zhuǎn)兒,明暗相見,層次清楚,遠看連綿不斷,就像一條龍相同。人們爬山下滑的時候啊,常常會感覺兩肋生風(fēng),有羽化成仙飄飄然的感覺。史冊記錄啊,天空明亮的天氣,即使風(fēng)平沙靜,這里也會發(fā)出絲竹管弦之音,這就是敦煌八景中的“沙嶺晴鳴〞了。今每天氣不錯哦,看來大家很有運氣啦。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0034813.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