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一種思考的過程,讀后感是我們思考的結(jié)果。寫讀后感要注意適當運用修辭和修辭手法,使文章更具有吸引力和說服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發(fā)和參考。這些范文涵蓋了不同種類的書籍,包括小說、散文、詩歌等,每篇讀后感都用獨特的角度和深度去解讀了書中的思想和主題。希望大家可以通過閱讀這些范文,獲得一些寫讀后感的技巧和靈感,寫出更好的讀后感作品。大家一起來看看吧,相信你一定會受到啟發(fā)和感動。
學而不思則罔讀后感篇一
《論語》中令人感觸甚為深刻的絕非只這幾句。如果你沒有讀過《論語》,閱讀它必然會讓你有所感悟,升華你的人生和靈魂,而如果你曾閱讀過,也必然是“溫故而知新”。
《論語》和其它經(jīng)典的最大不同在于,它關(guān)注的是所有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告訴人們就應怎樣去生活才能夠達致幸福,它是溫暖人心的。而如何生活,是我們每個人在學習其它各種知識之前最就應學習的,因為它關(guān)乎一個人是否能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能擁有充實的內(nèi)心世界。在這天這個充滿了誘惑和選取的年代,孔子的生活之道值得我們?nèi)ビ眯母形颉?/p>
同樣的,孔子也是個孝子,大愛存在他的心中,不只是對人民的博愛,還有對長輩們的孝愛??墒侨缃竦娜藗儩u漸地對孝這個字的認識越來越淡薄,原本閃光的字眼逐漸褪色逝去了原本的光彩,而人也就因此這樣墜入了一個他們自認為的美麗卻又失重的世界??鬃诱f:“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边@句話完全顛覆了平日里人們眼中的孝子形象。也許你以為孝就是聽父母的話,幫父母干活,有好吃的就給他吃,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孝,是在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物質(zhì)上的豐富;是對得起父母的期望,而不是為了他們的期望而去做一些損害道德的事情;是愛自己,而不是不顧自己的安危讓父母擔心、憂慮。
在《論語》中有一句話令我深思熟慮:“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笔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就是我們班這個小小的集體也會有“姚明”“王羲之”“達芬奇”“宋祖英”“華倫庚”“冰心”等。有的人學習不好,可是籃球卻是動若脫兔;有的人體育不好,可是書法卻是龍飛鳳舞;有的人書法不好,可是繪畫卻是栩栩如生;有的人繪畫不好,可是唱歌卻是娓娓動聽;有的人唱歌是五音不全,卻是滿腦子的數(shù)學;還有的人對數(shù)字一點兒也不感興趣,倒是寫起作文來便妙筆生花了……都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話不假啊。
學而不思則罔讀后感篇二
學而不思則罔是出自《論語·為政》,原文為: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句話為孔子所提倡的一種讀書及學習方法。指的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鉆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告誡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jié)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
學而不思則罔讀后感篇三
時間仿佛過的很快,一眨眼的功夫,卻已學期過半。我仔細的傾聽鐘表的聲音,仿佛感到了時光的流淌,生命的流逝。時間仿佛是一片大海,我仿佛是在大海中行舟的那個人。我在著大海中慢慢的成長,進步。剛上海時,由于不適應海上的生活,很長時間里,沒有找到行舟的訣竅,因此,并沒有比別人劃得更好。等到花了六分之一時,才發(fā)覺原來劃船在海中遨游是如此愉快,雖然需要費力,雖然需要慢慢的學習劃船的技巧和精確度。但,我卻依然感到快樂無比。因為在這個探究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種超越自我的快樂。
行舟不也正如學習一樣嗎?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才能取得好成績。
可仔細想想,我真的只是因為不適應的關(guān)系么?我想有這個原因,但,完全歸咎于它么?應該不吧!很多時候,本該當天學會的知識,由于自己的意志并不鑒定,也因為沒有明確的奮斗目標,所以一拖再拖。拖到周末再學,導致很多該學的東西沒有時間復習,最終有些東西一知半解學的不扎實,考試自然就會顯露出這些不足之處。
那么,既然知道了自己的問題出在哪里,就要加以改正與完善。從現(xiàn)在開始,只要我們能夠每天學好當天學到的東西,并加以復習、鞏固,這樣日積月累,到了周末就會有足夠多的時間來復習其他科目,保證萬無一失,考試測驗時,便會成竹在胸,十拿九穩(wěn),而且無論如何測驗,都無所畏懼。還要給自己確立一個奮斗的目標,而這個目標,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的話,當沒有超過這個目標時,便會灰心喪氣;太低的話,太過輕易的超過自己的標準,便沒有超越自己的快感。所以,給自己你定目標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繼續(xù)在學習的海洋中行舟前進著,慢慢地積累著在行舟過程中所找到的經(jīng)驗,努力地熟悉并掌握著。在這知識的積累中,我感到了時光的流淌,生命的流逝。而在這片大海的漂泊中,我了解了怎樣學習與反思。
學而不思則罔讀后感篇四
《論語十則》主要講了兩個方面:一是講學習方法及態(tài)度的;二是講思想修養(yǎng)方面的。這十則教給了我如何處世待人以及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闭f的是:碰到了寒冷的冬季,這以后才能知道松樹柏樹是最后凋謝的。我們正應像松柏一樣堅韌不拔,無論何種境地都應堅貞不屈、高風亮節(jié)。文天祥面對著敵人提出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quán)力誘惑,義正言辭地加以拒絕,忍受著敵人殘酷的嚴刑拷打,寧死也不肯背叛自己的祖國。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表現(xiàn)得大義凜然,毅然地吼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們應當像他一樣堅貞不屈,不畏艱險的環(huán)境,保守自己的節(jié)操!我們應勇于挑戰(zhàn)困難,像松柏一樣在寒風中挺立!
《論語十則》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讀書筆記)其中所蘊含的豐富哲理啟迪著我們的心靈,它告訴了我們?nèi)绾螢槿颂幨溃奚眇B(yǎng)性。
有人說過:“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弊屛覀儚淖陨碜銎穑晟谱晕?,讓這個世界更加和諧。
學而不思則罔讀后感篇五
現(xiàn)在家庭中基本都是一個孩子,獨生子女更要學習《弟子規(guī)》,尤其是《弟子規(guī)》“出則弟”部分,它主要說的是家中兄弟姐妹相處之道,以及如何和長輩在一起的規(guī)矩。在這些規(guī)范中,訓練小孩謙恭有禮,懂得尊重別人,自然容易融入團體,為大家所接納。
下面是一位老人寫的乘車經(jīng)歷,想想,我們是否該反省一下?
“這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我搭乘公共汽車回家。整個車上人滿滿的,我只能站著。我突然注意到旁邊有一位年長于我的老者。他滿頭白發(fā),身子有點佝僂;我頭發(fā)雖然不夠白,但早已謝頂。如此兩個老人站在車廂的過道上,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但坐在兩邊的乘客,都像是沒看到一樣,沒一個人起來讓座。此時我想,自己早已年近七旬,沒人給我讓座,足見我還不老,但身邊這樣的一位長者,則無論如何也不該被忽視。我不禁有點悲哀,難道文明已經(jīng)離我們遠去了?”
對于這位老人的感慨,我們真的能無動于衷嗎?我們該如何面對這位老人的疑問?在學校里,很多同學之間因為一句微不足道的話語,就能面紅耳赤,甚至拳打腳踢,在老師苦口婆心地教育下,學生漸漸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可是回到家中,把這件事和家長一說,性質(zhì)就會發(fā)生變化,他們關(guān)心的不是孩子品行上的問題,而是孩子吃虧了么,下次一定要還回來等等,致使老師的教誨化為烏有。在家中,何為“長幼有序”早已分不清,我們真的不得不感嘆難道文明真的離我們遠去了么?為什么一個素有文明禮儀之邦的泱泱大國,會讓人們一次又一次的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到底是我們跟不上社會發(fā)展的腳步了,還是我們的思想被禁錮了?如何做到“入則孝”、“出則悌”,一直深深的困惑著我,也許我還需要不斷的提高吧。
出則悌原文: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
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
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出則悌原文解析:
【出則弟】。
什么叫“出則弟”?就是離開家里,或者我們要外出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注意我們的行為。請看第八條: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從第八條開始,就講到如何與人相處。我們都曉得,一個人不能離開社會而自己獨居。既要與眾相處,我們就不得不注意我們的言行舉止,我們的行為,我們一切的造作,都要特別的留心注意。這里一開頭就講“兄道友,弟道恭”,在家里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弟姊妹和睦相處。
此地的“兄道友”,“道”就是做哥哥的如何來跟弟弟相處?!暗艿拦А保艿苡謶撊绾蝸韺Υ绺?。“兄道友”,這個“友”就是友愛。做哥哥的要友愛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自己的兄長,還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有很多家長曾經(jīng)這樣抱怨過,他說孩子沒有一天不吵架的,每天總是會打打鬧鬧。我們曉得,雖然子弟在家里,他們是玩樂也好,是真的吵架也好,從小父母就要灌輸他們觀念,讓他們知道兄弟姊妹就好像是樹干、樹枝一樣,都是生活在一起的,如果吵架就是不孝;兩個人慪氣,也是不孝。因此,如果兄弟姊妹有吵架的時候,身為父母的應該要曉以大義,如果能講一些故事給他們聽,可以說會更好。
歷史上有很多這種孝悌的故事,譬如說唐朝的李績。李績當時已經(jīng)貴為像宰相那么大的一個臣子,當他年老的時候,他還不忘照顧他的姐姐,還為他的姐姐熬煮稀飯,不小心當中,一陣風吹來,火就把李績的胡子給燒焦了。我們想一想,當姐姐年紀這么大了,李績年紀也不小、也已經(jīng)老了,他還能這樣對待自己的姐姐,實在是非常難能可貴。
而且我們想一想,兄弟姊妹的相處,往往比父母還要長久。因為我們距離父母的年齡,相差一段很長的時間,但是跟兄弟姊妹在一起相處的時間,幾乎可以說從小一直到我們終老,所以相處的機會非常的多。更何況童年的時候,非常的難得,從小我們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長,做兄長的懂得愛護自己的弟妹,不但你在家里能和睦共處,將來在社會上也能與人互相的包容,互相的幫助,互相的關(guān)懷。所以,從小能建立這種友愛的觀念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再看下一句:
“兄弟睦,孝在中”。如果兄弟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處,這個就是屬于孝道了。怎么說?如果你經(jīng)常跟兄弟姊妹吵架,讓父母操心,每一次要把爸爸媽媽氣得半死,這就是不孝了。所以,從小讓孩子建立這個友愛的觀念非常的重要,因為影響將來非常的大。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也就是說孩子在家里從小就要建立一個觀念,不可以讓他感覺錢財非常的重要。當然錢財也是重要,我們要教他懂得節(jié)儉,教他要從小就要愛惜家里的物品。如果他從小知道這個物質(zhì)享受非常重要,而且相當?shù)闹匾?,他對錢財看得那么重,將來會有很大的禍害。為什么?中國傳統(tǒng)的社會,一旦父母百年之后(就是往生之后),往往為了爭田產(chǎn),兄弟姊妹彼此不能和睦相處,甚至是反目成仇。在現(xiàn)今的社會里,我們可以見到非常多,為了爭家產(chǎn)告到法院去,這些都是很不應該的。如果父母當時曉得留下財產(chǎn)會起這么大的紛爭,一定不愿意留這么多財產(chǎn)讓子女爭吵。
所以孩子在家里,身為父母的也要告誡他要節(jié)儉,有道是“勤儉持家家業(yè)盛”。如果不能勤儉,把物質(zhì)、錢財看得非常重,很重視物質(zhì)的享受,將來如果面對財產(chǎn)的紛爭,這個彼此的怨恨會從此而產(chǎn)生。所以能輕財物,我們把物質(zhì)看得很輕,就會有布施的心,會把你多余的財產(chǎn)、多余的財物分散與人,同時也可以減少許多的怨恨,很多的紛爭都是由于錢財太多所引起的。
除了錢財外,“言語忍,忿自泯”。為人父母的在家里也要特別關(guān)心你的小孩,他們的互相對談當中,是不是言語很粗魯?是不是講話非常的急,會傷人?這些從小我們就要告誡孩子,做父母的更要以身作則。我們都知道,在現(xiàn)代的家庭夫妻不和,經(jīng)常發(fā)生口角的也很多。小孩看到父母是這樣的情形,在他心目當中,也會起了這種觀念,就是父母也會吵,我跟別人吵,那也是理所當然的。
過去曾經(jīng)有一個朋友,她告訴我,有一次她跟她的先生吵架,吵得很兇,一時也沒有注意五歲的兒子就在旁邊。后來兩個吵得很兇的時候,突然聽到兒子在一旁拍手大叫:爸爸加油!媽媽加油!結(jié)果兩個正打得起勁、吵得很兇的夫妻,突然看到兒子的這一幕,嚇了一跳,趕快停止。從此夫妻不再吵架,即使有口角也一定不在子女的面前出現(xiàn)??梢姙槿烁改傅脑诩依锏难孕信e止態(tài)度,講話的語氣,都要特別的注意。
因為孩子很小,他不能明辨是非,他在家里學習的對象就是父母。所以父母在講話的時候,我們也要戒,戒什么?言語也要能忍,能忍的話,夫妻就會好言相向;不能忍的話,夫妻的話語針鋒相對,孩子就會向你學習。如果孩子從小看到父母講話都是很大聲、很沖,孩子小小的心靈也會向你學習。長大之后,他的這種耐心肯定也不夠,講話也會很粗魯、粗鄙,為人所討厭。
所以從小,我們懂得言語能控制?!胺拮糟?,這個忿就是生氣。我們都曉得人與人在談吐當中,都希望對方講話能很好聽。自己講話,我們也要特別注意。你講話很急、很緊張,又很大聲,對別人來講,可能會誤以為你在罵他,你在兇他,很多誤會也會因此而產(chǎn)生。產(chǎn)生之后,大家內(nèi)心起了不愉快,很多憤怒就會因此起來。所以,我們在談吐當中,應該要特別注意。
人與人之間,也要替對方想一想。當別人很忙的時候,我們?nèi)査?,可能他的言語會很快很急,我們也不要誤以為他就是在罵我,他就是在兇我。能彼此互相地體讓,就可以減少很多言語所造成的不必要的誤會,還有爭吵。我們看完第八條,請再看第九條: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
這里講到“長者先,幼者后”。如果我們跟長輩在一起走路,肯定一定要先禮讓長輩。長輩走在前面,做晚輩的應該走在后面,走在后方,一定要禮讓長輩。如果我們沒有禮讓,我們就不懂得尊卑次序,也不曉得這個次第怎樣,這樣就是沒有禮節(jié)。我們想一想,年紀大的人或者尊長,他們走路行動比較緩慢,我們走在后面,同時也可以看顧他們。你能禮讓長者,長者也會很歡心。
有一天我們也都會老。如果我們現(xiàn)代這一輩能敬老尊賢,等到我們老的時候,我們的下一代,他也會尊敬我們。所以從小要告誡自己的子女,不管是對自己的親人也好,將來在外頭也一樣,面對老者,我們應該要禮讓。懂得禮讓,這是很好的美德,做晚輩的一定要注意到。
我們從小就要教育孩子養(yǎng)成尊敬長輩的習慣,在家里我們一定要教導他,不是孩子小,他就最大。跟我們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恰恰相反,往往孩子在家里是當王,吃飯搶第一,做什么完全都搶第一,從來沒有教導他應該如何尊敬長輩。所以,我們也看到現(xiàn)在很多的現(xiàn)象,年輕人不懂得敬老。所以這個沒有辦法怪誰,只怪我們的環(huán)境潮流,前面一代他沒有受到這樣的禮教,所以傳下來之后,當然我們也見不到這樣敬老的這種情形。接下來我們看:
【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俊?/p>
這里也提到,當父母呼喚兒女,或者長輩叫喚子女或者家里的成員,我們聽到,如果這個人不在旁邊,應該要趕緊地代替父母去轉(zhuǎn)達。“呼”,就是叫喚的意思?!凹创小?,“即”就是很快,要趕快地去代為找來。如果找不到的話,“人不在,己即到”,如果找不到父母所要找的人,你就要趕快來回應,跟父母或長輩報告說此人不在,應該要把轉(zhuǎn)達的情形,再向父母轉(zhuǎn)達。好比我們在一個團體里頭,如果主管叫我們代為找人,我們現(xiàn)在可以通過電話,直接叫喚他來,也可以通過種種的無線電傳呼就可以轉(zhuǎn)達到。
過去我們曉得,往往一戶家宅很大,有前廳還有后院,可能旁邊還有書房,往往父母要找人、要叫人,可能要走一些路,才有辦法找到那個人。所以,以前如果聽到長輩在呼喚,一定隨時回應。即使你在工作,你在吃飯,也一定趕快小步跑到尊長的面前,問問看有什么吩咐,還有交代。由此,我們也可以延伸出來一個道理,就是長者所交代我們、交辦的,對于人的轉(zhuǎn)達、傳呼,我們都要立即去做,而且要把做完的情形向長者報告。請看第十條: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
這個“稱”就是稱謂尊長。我們對于尊長,如何來稱呼他?“勿呼名”,“勿”就是不可以,“呼”就是叫他的名字。呼名,直接叫他的名字。我們要對長者尊敬。有很多父母,他在家里,夫妻之間的應對,往往連名帶姓,互相地叫喚。兒女從小也聽到父親這樣喚母親,母親也這樣直呼父親的名字,姓名統(tǒng)統(tǒng)叫出來。所以,做兒女的難免偶爾也會脫口而出。
曾經(jīng)有一次,我在一個團體里頭,看到老師彼此之間互相叫名字。某某名字老師(某某人,然后再加老師這樣),不是說他姓陳,就叫陳老師。就是把他的名字直接呼出來叫老師這樣。結(jié)果學生聽了以后,也是直呼老師的名,雖然后面有加個老師,但是這樣也是不禮貌。為什么?因為老師他做了不良的示范,讓孩子也這樣直呼老師的姓名,這樣是不對的。所以成年人在講話,或者父母在講話,我們都要特別注意,如果旁邊有子弟在,我們的言語,我們的行為,我們都要好好地思考,不要給他們做不好的榜樣,然后來學習,這樣就非常的可惜!
“對尊長,勿見能”,這是什么意思?就是如果長輩在場的地方,作為。
晚輩的,從小父母就要告誡他,不可以在長輩之前故意賣弄你的才華,你的才藝。此地的“勿見能”,這個“見”,我們在這里讀成“現(xiàn)”,表現(xiàn)的意思,特別會來表現(xiàn)自己,這是不禮貌的。為什么?因為孩子如果從小有這種情形,他愛表現(xiàn),從小就愛表達,把自己的鋒芒畢露,將來會隱藏很大的危機。
我們都曉得,社會上往往很有才藝的人、很有才華的人,他很容易遭到嫉妒,有時候我們可以說是他鋒芒太露了。所以古人很重視韜光養(yǎng)晦,即使你有才華,也不能在大庭廣眾當中故意賣弄,這樣對自己有很不好的負面作用。所以,從小子弟在家里,做父母的也要特別小心注意,千萬不能讓子弟與人覺得這么小就愛賣弄自己,這是相當危險的,對將來的前途,對將來立身處世,都有負面的影響。我們再往下看:
【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這里是講到當我們在路上看到有長輩、有老師或者有長輩親戚,我們應該要過去跟他打招呼。這個“疾”是有一點快步走過去,“趨”也是小步的走過去,“揖”就是很恭敬地來向他問候。在以前,由于交通沒有那么發(fā)達,往來于路上,車輛沒有那么多,所以我們在路上行走的時候,往往遠遠看到有長輩過來,或者有鄰人也是長輩,一定會過去問候。我們現(xiàn)在在路上行走,可能沒有這么的方便,因為時代畢竟不同。
譬如說我們在學校,也曾經(jīng)問過學生:在學??吹嚼蠋熁蛘呖吹叫iL,緩緩地從前面過來,會逃避的,請舉手?大概有一半。會很大方地跟老師、跟校長問候的,請舉手?大概有一半。所以我們從這個地方也可以看出來,有很多小朋友不愛這種社交,他往往會害怕,所以掉頭而走。我們想一想,如果兩個人,遠遠的一個已經(jīng)看到對方,一個故意沒看到掉頭就走,他有可能產(chǎn)生誤會,就是你故意不看我。所以“路遇長,疾趨揖”,這也是從小我們就要養(yǎng)成如何尊敬長者,在路上看到長者,我們應該要問候。
“長無言,退恭立”。如果長輩沒有跟我們講話,我們就退后一點,禮讓長者先過去。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禮節(jié),也有很多人感慨,我們現(xiàn)在都不講人情。在大都會里頭,我們都說水泥森林,跟以前比起來,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淳樸的這種景況已經(jīng)完全沒有了。記得小的時候,經(jīng)常在外面游玩,很多戶人家,他們即使家里都沒有人,也不用鎖門,也不用關(guān)門,因為根本就不怕有小偷,左鄰右舍也會互相的關(guān)心,幾乎鄰人沒有一個不認識的。所以在這種守望相助之下,社會治安非常良好。我們在路上,如果遠遠看到隔壁的婆婆、伯母過來,我們都會打招呼,她也會叫我們的名字,某某是不是出去,還是怎樣?最少都會打個招呼,偶爾還會寒暄幾句。
我們想想,現(xiàn)代幾乎是完全沒有。所以,有的人隔壁住了誰?不曉得。對面住了誰?也不清楚。因為我們現(xiàn)在不懂得尊長,也不懂得鄰人相互的照應,所以彼此當然不認識;不認識,感覺就沒有那一份親切。往昔的人,他為什么會這么親切?原來他遠遠只要看到有長輩過來,就會打招呼。打招呼當中,我們就會說:你是某某人的子弟,大家就好像很親切。
即使住在這么一個區(qū)域里頭,可以說彼此都相互的認識,跟我們現(xiàn)在是完全不一樣的。
【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俊?/p>
這里也提到,剛剛所指的是說走路,你看到長者應該要跟他打招呼。此地講到如果你是騎著馬,這里所指的都是以前的社會環(huán)境背景。以前的人,即使乘著馬車,坐在馬車上面,遠遠看到隔壁的伯伯或者叔叔,他一定會下來跟他打招呼;打過招呼以后,又目送著他遠離,所以說“過猶待,百步余”,即使他已經(jīng)走過了,也要目送著他遠去,直到?jīng)]有看到為止。差不多有多遠?差不多行走有百步多一點這樣。
我們今人,應該怎樣“騎下馬,乘下車”?我們?nèi)绾蝸韺Υ覀兊拈L輩?今天馬車已經(jīng)沒有,今天所取代的是汽車,我們就要懂得對于長者、長輩,他搭乘交通工具的時候,我們要特別注意,要先禮讓他。幫他開門,然后看他坐好之后,我們再輕輕把門給關(guān)上,讓他坐得很舒服。長輩要下車的時候,做晚輩的一定要先去開門,讓他輕輕地很安全地下來。所以雖然時代不一樣,但是我們的做法可以隨著交通工具的不同而不同,我們也要懂得如何幫助老者。在交通工具上,我們要幫助他;在禮節(jié)上面,我們也要懂得禮讓,老者乘車或者下車,我們都要特別的禮讓他們。
我們現(xiàn)在禮節(jié)可以說也很不錯,譬如說搭乘飛機,我們會到機場送機、迎機。搭乘其他的交通工具,我們也懂得送父母要送到車站,目送他搭上車子再離開。在這個接送、迎送當中要特別的注意,尤其年紀大的人行動不方便。如果為人子女的你有駕車,你開車,對于長者,我們要看他完全身體手跟腳都已經(jīng)伸到車子里頭坐安穩(wěn)了,還要再問他坐好了沒有?他答好,才可以把門關(guān)上。
曾經(jīng)看到一個老者,他的腳受傷,末學就問他說:你的腳何以受傷?他就說他搭朋友的車子,腳還沒有伸進到車子里頭,這個朋友司機,他從前面沒有看到他的腳還在后面,就把門用力關(guān)上,結(jié)果腳受傷了,三個月才好??梢娢覀冊谶@一方面也要特別的謹慎小心,對于老者,他如果有乘載交通工具,要特別的謹慎,以保護他們的安全為要。送這個老者離開,或者長輩離開,我們也要記得不是只有送出門就好了。往往我們看到很多人在機場送別的時候,都看到?jīng)]有人影了,揮揮手再離開,這個也告訴我們要目送長者安全地離開。看完了第十條,我們接著再往下看十一條: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這里也是教導我們在行儀上面,應該重視社交禮節(jié)。我們經(jīng)常參加一些聚會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感受,譬如說有一些帶小孩子到現(xiàn)場,如果小孩沒有受到約束,他往往會在會場里頭東跑西跑,非常沒有禮貌,也沒有禮節(jié)。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是從小父母沒有約束他。當有長者、有長輩在場的時候,做兒女的應該要懂得進退應對,統(tǒng)統(tǒng)要了解。
所以此地這一條就告訴我們,長者如果沒有坐下來,“幼勿坐”,所有的晚輩統(tǒng)統(tǒng)不能坐下來;這個主人沒有坐,所有的客人也不能坐下來。所以這里就講到“長者立,幼勿坐”,作為晚輩的就不能坐下來?!伴L者坐”,長者已經(jīng)有跟大家講:大家請坐!晚輩才可以坐下來,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社交禮節(jié)。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俊?/p>
這里也提到在長輩尊長或者長官主管的前面,我們講話聲量要放低一點,要小聲一點。有很多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聲量很大,講起話來許多人都要為之側(cè)目,都會看看他,但是他往往不曉得自己的講話聲音非常的大。所以子弟在家里,做父母的也要告誡,也要注意到他們講話的聲量。家里有客人來,這個時候就是最好的觀摩情形。有這樣的機會,我們也可以讓我們的子女,跟他講:你可以出來。測試看看他的這種情形,禮貌的情形,還有應對的情形,給他這樣的機會學習。學習之后,父母如果發(fā)覺孩子有哪些過失,或者表現(xiàn)得不妥的地方,一定要當下就來跟他指導,應該如何做是最好。但是這種做,不是做作,不是刻意,而是很自然地在教育他、在引導他。
“低不聞,卻非宜”。如果講話會緊張,在長輩之前講話很緊張、很小聲,這樣也不對。“低不聞”,聲量小到對方?jīng)]有辦法聽到,這樣也不對,也是沒有禮貌?!皡s非宜”,“宜”就是適合,“非宜”就是不適宜。所以講話,從小我們就要訓練孩子要落落大方,即使有客人來,有尊長在面前,我們也要指導他,他的行儀也要很自然,很大方。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俊?/p>
“進必趨,退必遲”,就好比我們在一起聚會的時候,當會議結(jié)束,當長輩要進出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先趕在前面,為長輩開門關(guān)門;等他進來以后,再把門關(guān)起來。如果在離開的時候,一定先禮讓長輩先走,做晚輩的就跟在后面。
可是我們現(xiàn)代有很多情景是不太相同的,譬如說要先打開每一道每一道的門,即使在散會的時候,要有一個人先替長輩開門,或者按電鈕,或者按電梯,在電梯外面先等候??梢缘群虻臅r候,我們就有人先在外面等候長者,為長者開關(guān)門,其余之人就跟在后面。我們要懂得,一定要尊重長輩。如果你能懂得尊重長輩,尊重你的長官,你一定可以深得大家的喜歡。因為人家看你彬彬有禮,溫文儒雅,你的前途肯定是一片光明的。
“問起對,視勿移”。這里就談到與人對話的時候,我們的眼睛,我們的視線,應該怎么擺。當長輩跟你講話的時候,你不能害羞,頭低低的,應該眼睛目視著長輩,不能眼睛看別的地方,這個都是不禮貌的。如果你不懂得這樣的話,往往會吃了很大的虧。尤其是你有職業(yè),你有經(jīng)商的經(jīng)驗,我們都曉得,與人對談的時候往往都是看你的眸子,看你的眼神。眼神正,就表示你這個人為人正直。眼神不定、飄浮,也可以看得出來你內(nèi)心輕浮、是不正之人。所以“問起對,視勿移”,這個“對”就是對答,當長輩問我們的時候,我們的回答,我們的回應,要注意我們的目光不可以隨便地飄移,應該要注視著對方,注視著長者。除了對長輩如此,我們跟一般人交往,在談吐當中,我們也要特別注意到“視勿移”這一點,這是一種相當重要的禮儀??赐炅说谑粭l,我們接下來再看第十二條。請看課本:
【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我們都曉得,當我們跟群體在一起的時候,或者工作、或者職業(yè),我們都會與人相處在一起。在團體里頭,如果有長輩,不一定他是我們的主管,但是他的年紀比我們大,如果我們有共事,一起合作,一起工作,我們要用什么樣的心來對待這樣的長者?此地告訴我們“事諸父,如事父”,就是他的年紀像父輩這樣的人,我們對待他,也要像對待自己的父親那樣敬重他。如果他的年齡差不多是在我們的兄長當中,我們也要愛惜他,珍惜這樣的友誼,珍惜這樣的因緣,可以相聚在一起工作的因緣,或者相聚在一起學習的這種因緣,我們都要珍惜。怎么相處?“事諸兄,如事兄”,對待這樣年紀的人,就好像家里的兄長一樣來尊敬他。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貴在能和睦。一個團體不能和睦,這個團體肯定不能興旺。同理,家庭不能和睦共處,這個家也不能興盛。所以與人和睦共處,非常的重要。當然首先我們的出發(fā)點,一定要懂得,凡是年紀比我們年長的,我們一定要守住一條,要尊敬他,要尊重他。你能尊敬他,你能尊重他,他會把他所學的他會的告訴你,他一定會提攜你,教導你。如果你瞧不起他,你認為他沒有什么,你有傲慢的這種心態(tài),別人也不會幫助你,也不會提攜你。
所以人與人相處,也貴在能謙虛。尤其對長者,長輩的經(jīng)驗豐富,雖然或許他們的學識沒有做晚輩的來得高,但是他們經(jīng)驗的累積,往往不是做晚輩的所能體會了解的。所以在對待年紀如同父輩這樣的人,我們也要敬愛他,像父親這樣的,不是用孝順,而是用那樣的心來尊敬像父輩這樣的人。如果人人從小都有這一份心,我們可以說這個社會一定是相當?shù)暮椭C,相當?shù)陌捕?,相當?shù)男腋!?/p>
學而不思則罔讀后感篇六
通過讀《論語十則》,使我明白了學習的方法與處世之道!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quán)處死的,據(jù)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chǎn)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jīng)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边@里講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貪污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fā)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zhì)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tài)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同時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ⅰ懊舳脤W,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叭诵?,必有我?guī)熝??!边@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nèi)粘I钪?,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nèi)W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就說我們班上的吧。在這個近80人的班集體里,就有籃球上的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棋大師。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滿腦子的數(shù)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yǎng)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孔子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居敬興簡,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對各行各業(yè)的人們都有所啟發(fā)。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币馑际侵缚鬃诱f:“弟子在家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則謙恭有禮,對人如兄弟一般,謹慎而誠實可信,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還有余力的話,就再去學習知識,?!奔丛诩乙⒕锤改?,在外在團結(jié)友愛,有愛心,以賢德的人為榜樣,不斷激勵自己,努力實踐,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這些做人的立身原則做好了以后,再學習文獻知識,以開闊視野,豐富思想?!暗拢酥疽?,本立而道生。”
仁義禮智信,國人都按這一標準去做,社會會更加和諧,我們的國家會成為文明、昌盛、禮儀之邦。
為政方面,孔子講得最多。可我是學工科的,對這一方面也不太感興趣,就草草地看了一點。自然,虎頭而蛇尾也是很正常的。雖然這本經(jīng)書我沒讀完,但已從中受益良多。所以有時間和精力的話,我一定會仔細的重讀幾遍,細品其中滋味。
學而不思則罔讀后感篇七
讀了謝正義市長給張辛梓同學的信,我覺得市長說得對,說得好。因為連大名鼎鼎的陶行知也曾說過:“要‘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學生的頭腦,就是要鼓勵學生敢想、善想,敢于動腦,善于動腦;二是解放學生的雙手,就是要鼓勵學生敢干、善干,敢于動手,善于動手;三是解放學生的眼睛,就是鼓勵學生敢于觀察、善于觀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學生的嘴巴,就是鼓勵學生敢說、善說,敢于提問,善于提問;五是解放學生的空間,就是要擴大學生的活動領域,不把他們局限在狹小的課堂里,也不局限在學校中;六是解放學生的時間,就是要保證學生有時間去獨立學習、活動和創(chuàng)造,不要把課程排得滿滿的,也不要讓課外作業(yè)多得做不完?!?/p>
學而不思則罔讀后感篇八
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學習方法。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從而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而只是一味的埋頭苦思而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進而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也就會產(chǎn)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險。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jié)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真知。
孔子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p>
子夏說:“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p>
這些都是強調(diào)學習與思考相結(jié)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說過“感性無知性則盲,知性無感性則空。與孔子的這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以說是驚人的一致??梢娙祟愒谥R的認知和獲取上,不論地域、種族如何差異,其根本性的原則往往是一致的。學習要聽別人講解,也要自己思考,不要一味聽信別這個是我給你找的,可以借鑒一下:
只學習而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茫然不解;只憑空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
現(xiàn)實生活中有不少人,為了學習而學習,缺少必要的思考,只是一味地學習,大腦卻一片空白,學習只為了追求數(shù)量,而不在乎質(zhì)量,結(jié)果那就可想而知了。學習在思考,也在于吸收。
也有不少人,為了思考而思考,缺少必要的學習。只是一味地思考,沒有一定的學習指導,結(jié)果思考鉆進了死胡同,就難免是非不分。
因?qū)W習而思考,而感到充實。因思考而學習,而感到明智??梢?,學習與思考緊密結(jié)合,缺一不可。這些都是強調(diào)學習與思考相結(jié)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說過“感性無知性則盲,知性無感性則空。與孔子的這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以說是驚人的一致??梢娙祟愒谥R的認知和獲取上,不論地域、種族如何差異,其根本性的原則往往是一致的。
學而不思則罔讀后感篇九
瞭望,是站在高處遠望。瞭望者不僅需要動力,還需要具有一種自覺的批判意識。如果覺得一切都好,那么會使我們喪失瞭望的愿望。賁友林老師的可貴之處就在于,無論身處什么樣的工作環(huán)境,在村小、在縣城還是在省城,他對自己的數(shù)學教學始終具有強烈的批判意識,始終不滿意,一直不滿足。這種自覺的批判意識,成為他瞭望彼岸追求理想的動力源泉。即使在全國賽課獲得一等獎之后,他仍然清醒與冷靜:"全國一等獎,猶如泰山日出,那只是給我曾經(jīng)上過的一節(jié)數(shù)學課套上美麗的光環(huán)。今后,我還得在課堂中繼續(xù)下真工夫、硬工夫。"。
站在高處,視野才足夠開闊。怎樣不斷地給自己搭建平臺,讓自己的視野開闊起來?賁老師的回答是讀書。他說:"當我對一些問題窘迫之際,我會鉆進書堆。"實際上,他讀書不僅僅是為了尋求問題的答案。讀書,也是他和作者對話的過程,咀嚼和吸納他人思想的過程。讀書和教學實踐是相呼應的,讀書能夠很好地打開自己的思路,激活自己的思考,增長自己的智慧。賁老師尋找到讀書這一重要的"腳手架",教學和研究才有步步登高。賁老師不停地讀書,我不知道他用多少時間坐在枯燈下靜靜閱讀,但從他發(fā)表的大量文字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在廣泛閱讀后的豐富收獲和深刻思想。
瞭望的人,會看到彼岸動人的風景。然而,跋涉過程的艱苦可想而知。跋涉者需要有專一的目標,一心朝向彼岸跨越而心無旁騖。賁老師說:"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年輕教師,我和所有人一樣,愛翩翩聯(lián)想,愛自由的生活,崇尚時尚與潮流,但我更有自己不懈的追求。我追求有創(chuàng)意的成功的課堂教學,追求有個性的深刻的教育思考。"正因為對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孜孜追求,賁老師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成為"此岸"駛往"彼岸"的舞臺,由稚嫩逐漸走向成熟,由成熟慢慢形成自己樸實明快而富有個性的教學風格。
其二,如何構(gòu)建學為中心數(shù)學課堂。
正如賁老師所說:"我們不能僅看孩子跑得快不快,更需要關(guān)注孩子跑得歡不歡……"洞察賁老師的課堂,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課堂是主人的學場。賁老師教課,不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是為了師生彼此共同的不可再有的生命體驗,力求創(chuàng)新是他的不變的追求。他構(gòu)建的"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課堂讓我們感悟到了課堂上的"另一種可能".我們不缺認識,缺的是把認識變?yōu)樾袆樱晃覀儾蝗崩砟?,缺的是把理念變?yōu)閷嵺`。
首先,賁老師對"學為中心"做出了界定。賁友林的界定是:"‘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指教師從學生的學習出發(f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觀念作為教學的起點,給學生更多的學習和建構(gòu)的機會,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過程設計相應地促進學生學習的教學活動。"這一界定比較嚴謹,具有一定的學理性:一是出發(fā)點,二是起點,三是機會,四是活動。從學生的學習出發(fā),而不是從教師的教出發(fā);起點在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而不是在教師預設的知識目標;有機會,才有可能,給機會,便是維護學生的權(quán)利,用美國教學論專家達克沃思的話來說,有機會才會誕生精彩的觀念;活動是學生基本的學習形式和發(fā)展的載體。顧明遠先生說,學生發(fā)展在活動中,而活動設計的依據(jù)是促進學生的學習。
其次,真正關(guān)注和研究學生真正的學習。學生在課堂里,一定是在學習嗎?學生在做作業(yè),一定是在學習嗎?什么是學習?什么是真正的學習?學生的學習究竟是怎么發(fā)生的?對這些問題,我們不一定很清楚,學生不在學習,虛假學習,"疑似學習"的現(xiàn)象不在少數(shù)。"學為中心",連學習的狀況都沒把握好,怎能叫"學為中心"呢?怎能實現(xiàn)"學為中心"呢?賁友林把關(guān)注。研究的觸角伸向?qū)W生的學習過程。他說:"以學為中心,即在教學中不僅關(guān)注學生學了什么,更要關(guān)注學生是怎么學習的,還要關(guān)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tài)度如何,從而促進學生獲得全面的、生動的、積極的、和諧的發(fā)展。"在學習,真學習,真正學習,真正發(fā)展,成了賁友林攻克的難點。這樣的研究才是真實的,也是真正的。為此,賁友林又把學習的目標定位在"著力讓每位學生在學習中發(fā)揮他們的主體性,挖局學生最大潛力"上。
再次,在教學的結(jié)構(gòu)和進程上取得了突破,基本上構(gòu)建了"學為中心"的數(shù)學課堂的模式。賁友林總結(jié)了以下一些教學策略,變革了教學結(jié)構(gòu),推動了學生學習的進程。一是讓學生更有準備地學,二是讓學生在深層互動中學,三是讓學生在研究性練習中學,四是教師之教服務于學生的學。四大策略帶來了教學結(jié)構(gòu)和過程的優(yōu)化,支撐了"學為中心"數(shù)學課堂的實現(xiàn)??少F之處也在于形成了自己富有新意的見解。
"學為中心"的數(shù)學課堂,又告訴我們,教學結(jié)構(gòu)要改變,結(jié)構(gòu)改變了,教學過程才會改變,教學過程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進程才會改變。而這一切,都需要整體設計,要有智慧的教學策略,以策略來推動"學為中心"數(shù)學課堂的真正實現(xiàn)。
學而不思則罔讀后感篇十
讀了這本《向世界最好的醫(yī)院學管理》,我初步了解到梅奧診所成立于1888年,是一位名叫威廉?w?梅奧在美國明尼蘇達州的羅切斯特開辦的一家美國私人診所,這是一家歷史悠久、聲名顯赫的醫(yī)院,而現(xiàn)在的梅奧診所憑借其自身強大的綜合實力和卓越的品牌經(jīng)營,是全世界醫(yī)療領域中是當之無愧的王者和圣地。
毫無疑問,梅奧診所的傳奇令人拍案叫絕,它所帶給我們的啟發(fā)不僅是精湛的仁心醫(yī)術(shù),而且更有卓越的管理之道。這也正是《向世界最好的醫(yī)院學管理》一書要揭示的主題。正如有評論指出的那樣,該書重新講述了梅奧醫(yī)院“患者至上”的理念,包括它的組織體系、醫(yī)院文化、管理手段、營銷策略、人事制度等。這本書試圖通過對梅奧診所的個案分析,歸納和整理出其之所以能鑄就頂級品牌的原理、方法,為其他醫(yī)療組織和企業(yè)機構(gòu)樹立賴以學習的榜樣。
把顧客擺在第一位,這常是醫(yī)院乃至服務行業(yè)的口頭禪,但是這句話卻在梅奧診所得到真正的貫徹。她作為世界最大的私人醫(yī)療機構(gòu),她的顧客上至總統(tǒng)王室,下至貧民百姓。在這里都得到了及時、準確、快速的醫(yī)治,享受到同樣優(yōu)質(zhì)的服務。梅奧能作到這一點需要全院所有職工的配合,她的核心價值觀是通過建立一套合適的制度,包括薪酬體系、工作制度、升遷制度、招聘制度等,來滿足梅奧成員們的需求,并將組織成員的全部精力集中在“患者至上”的工作中。
從這本書當中,我們不僅再一次領略到了中西文化的差異,也認識到社會制度以及國情的差異。雖然,梅奧的模式是很難在中國照搬并復制的,但是,其先進的管理手段特別是集體價值觀確實值得每一位醫(yī)務人員深入思考并值得借鑒。
首先,在各個層面上都應具有顯著卓越的學術(shù)性和專業(yè)性。
其次,在護理關(guān)愛每一位患者時,應表現(xiàn)出的杰出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每一名醫(yī)生、護士及其他支持人員都會全心全意為每一名患者的診斷、治療及康復盡心盡力,服務周到。
最后一點也是尤其重要的一點,無論是態(tài)度還是行動,“患者第一”(核心價值現(xiàn))總是重中之重,人人都引以為規(guī)范標準。
梅奧診所的薪酬制度,保證醫(yī)生的薪資水平高于市場同等條件下其他醫(yī)院醫(yī)生的薪資水平,醫(yī)生無論聲望如何,所診治的患者無論數(shù)量多少,都與收入無關(guān)。這樣可以保證醫(yī)生在面對更大利益誘惑時,不會損害患者利益,使他們能夠?qū)⑷康木杏诨颊呱砩稀_@樣患者就能夠真正從醫(yī)院受益,同時也滿足了醫(yī)生的生活需求。
梅奧有很嚴格的工作制度,例如著裝,梅奧的醫(yī)生工作時身著商務正裝或者手術(shù)服,這種獨一無二的著裝規(guī)定能展現(xiàn)出一種專業(yè)氣質(zhì)和對患者的尊重,體現(xiàn)出梅奧熱情友善的態(tài)度,這種基本的線索管理得到患者的認同。梅奧的護士被要求穿著全白的制服,這也是梅奧文化的一部分,是管理層經(jīng)過調(diào)查做出的決定,因為這種傳統(tǒng)的制服使得護士更容易辨認,而在無衣著規(guī)定的機構(gòu)中患者并不清楚進到屋里來的某個人是清潔工、護士還是醫(yī)生。并且很難從胸卡上讀到名字或者認不出那個做自我介紹的人。對服裝的嚴格要求體現(xiàn)了梅奧對患者的尊重,這種友善和熱情以及人性關(guān)懷確實很貼心。
梅奧診所的雇傭制度營造出一種安全的內(nèi)部環(huán)境。所有的梅奧員工,都有機會得到晉升,參與行政管理。輪轉(zhuǎn)的領導制度,使員工時時刻刻都面對新的挑戰(zhàn),同時又通過這樣的挑戰(zhàn)來實現(xiàn)自我,贏得周圍人的尊重。診所也不會隨意解雇任何一名員工,即使是裁員,梅奧也會為他們找到合適的工作,因此這些員工就獲得更大的安全感,并且始終感覺他們是診所的一分子,不會被拋棄。
團隊合作是梅奧診所的核心戰(zhàn)略和重要制度。從每個工作日的清晨開始,多達13500名患者在梅奧診所接受醫(yī)療服務,每天進行多達300例的外科手術(shù),這是一個多么龐大的數(shù)字,而梅奧能做到讓所有的患者得到及時的醫(yī)療幫助,并讓患者得到滿意的答復,這是一個多讓人震驚的事情。醫(yī)生們通過團隊合作,來解決棘手的醫(yī)療問題,尋求和建立溫馨和諧人際關(guān)系的機會。這也是全院職工團結(jié)一心的結(jié)果。如果沒有相關(guān)職能部門的全力配合,有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脫節(jié),這項服務就不會如此完美,無可挑剔。這不僅突出體現(xiàn)了患者至上的價值觀,也在組織內(nèi)形成了一種相互交流,相互切磋,進而相互提高的機制。
梅奧還訂立了員工需求層次制度,員工在這套制度下,貫徹組織核心價值觀,將最好的服務奉獻給患者,患者接受了良好的服務,更加著重和信賴梅奧診所。如此形成良性循環(huán)。梅奧診所因其相傳的醫(yī)道和管理精髓成為患者“最后能求助的法庭——醫(yī)學診斷的最高法院。”
在這部書中,除了反復提到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以外,重視發(fā)揮團隊作用,不斷改進服務流程,堅持以高標準要求個人和專業(yè)行為、品牌的創(chuàng)立拓展和維護等都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從享譽盛名的梅奧診所得到醫(yī)療護理組織的管理啟示,耳目一新,深受啟發(fā),希望今后在我們護理的病人也能感受到治病過程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劫難”,讓我們真正做到“患者至上。
學而不思則罔讀后感篇十一
我認為,香菱學詩的原因有三個。
首先,香菱確實對詩文和學習保持著高度的熱情。香菱學詩時,能讀詩到“諸事不顧,只向燈下一首一首的讀起來。寶釵連催他數(shù)次睡覺,他也不睡”的程度,這不僅僅是顯出香菱的呆,更是體現(xiàn)了她對學習的執(zhí)著。香菱有著絕好的領悟能力,在黛玉對作詩稍作解釋后便能提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說道:“原來這些格調(diào)規(guī)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痹诘谒氖嘶刂?,寶玉也說:“我們成日嘆說可惜他這么個人竟俗了,誰知到底有今日?!比魪倪@個方面來說,聰明之人必求多掌握學識,而無論古代還是現(xiàn)代,知識很大層面上都是從書中獲取的,那么,香菱學詩也不足為奇了?!熬A欲掩料應難”月亮那純凈的光華,料必難被掩蓋。這句話何曾不是自喻呢?黛玉也說:“你是一個聰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詩翁了”,可見香菱確有過人之處,這光華又怎能被掩蓋呢?總有一天會綻放光芒。
其次是為了撫慰心靈,緩解寂寞,寄托她的尋鄉(xiāng)思鄉(xiāng)之情。香菱自小被拐賣,好不容易被馮淵看中,“定情于一人者”,可偏又讓薛蟠買去做妾,鬧出個人命官司??赡恰斑@薛家縱比馮家富貴,想其為人,自然姬妾眾多,淫佚無度?!睆倪@側(cè)面描寫,也可看出香菱日后在薛家也不會安穩(wěn)??善上懔鈱τ谧约旱母改?,年齡以及家鄉(xiāng),一概沒了印象,文中也多次強調(diào)這一點,在周瑞家的以及夏金桂的詢問中都可以看出。從現(xiàn)當代著名文學家的作品,如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蕭紅的《呼蘭河傳》來看,兩人都不約而同地在自己最窮困潦倒之時,寫出回憶自己童年美好生活的作品,其中的精神歸鄉(xiāng)的意味不言而喻。反觀香菱,她從小被拐賣,在賈府被欺侮時,她能回憶起自己父母親的關(guān)愛嗎?她能回憶自己美好的童年生活嗎?答案是否定的。在薛蟠外出時,香菱便得了空閑,自然要學幾首詩,寄托自己的感情。“博得嫦娥應借問,緣何不使永團圓”,歸鄉(xiāng),團圓應是香菱日夜所思的吧。
再次,便是香菱對進入賈府上層社會的渴望。香菱在賈府的地位并不算高。作為薛蟠的妾,她只比丫鬟高些許,卻又比不上寶釵,黛玉等人。大觀園中的姑娘們都各有自己的才情。學詩也是一種提高才情的方法。而且這又能夠幫助香菱更接近釵黛等人,更是幫助了她進入海棠詩社。
第二個問題,便是曹公為什么把學詩這一情節(jié)安排給香菱呢?第一,我們知道,曹公對香菱是既贊美又同情的。首先是贊美。文中多次采用側(cè)面描寫贊美。第七回,周瑞家的道:“倒好個模樣兒,竟有些象咱們東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兒。”第十六回,王熙鳳贊:“也因姨媽看著香菱模樣兒好還是末則,其為人行事,卻又比別的女孩子不同,溫柔安靜,差不多的主子姑娘也跟他不上呢”可見香菱的品性不同一般。脂硯齋道“細想香菱之為人也,根基不讓迎探,容貌不讓鳳秦,端雅不讓紈釵,風流不讓湘黛,賢惠不讓襲平,所惜者幼年罹禍,命運乖蹇,致為側(cè)室。且曾讀書,不能與林湘輩并馳于海棠之杜耳。然此一人豈可不入園哉?!痹谶@一點的作用下,“香菱”學詩也是理所當然的。
第二,紅樓夢中合計有正、副、又副冊各十二釵,第六回判詞副冊中唯一提到的便是副冊之首香菱。顯然她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物。書中香菱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并不算少,但正面描寫就只有那么一兩處。第一回以及第四回有對她的外貌描寫。其余的描寫多為一筆帶過,如第二十回,“正遇見寶釵、香菱、鶯兒三個趕圍棋作?!钡诙呕氐摹巴鈳е懔狻⑾懔獾难绢^臻兒”。我們對香菱性情的了解多從旁人的描繪中得到,缺少正面描寫。在前面的描寫中,我們知道,香菱是一個漂亮、安靜的女孩子。但,這還不夠,這從哪兒體現(xiàn)出來?于是香菱學詩的情節(jié)便上場了。這也是文學作品必須要做到的,這才使香菱的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其三,人物的行為是與其身份地位有直接關(guān)聯(lián)的。我們把與香菱年紀相仿的其他女子如惜春、平兒、襲人等人來和香菱作個對比。惜春是榮國府的四姑娘,即使是庶出,從小也能獲得較好的教育,雖不善詩,但善畫,擁有小姐的氣質(zhì)。平兒是鳳姐的陪房,賈璉的妾,很大程度上是作為鳳姐的幫手的,沒有身份也沒有時間去學詩。而襲人地位更低,就更不可能與寶黛等人平等相處,向他們學詩了。而香菱正好有這個身份及時間,安排學詩的情節(jié)也是自然的。
綜上,香菱學詩的情節(jié)正是大觀園的必然產(chǎn)物。
學而不思則罔讀后感篇十二
暑假期間我認真閱讀了當代著名教育家蔡林森的《教學革命——蔡林森與先學后教》。蔡林森編寫的《教學革命》這本書,包括他的成長經(jīng)歷和五個篇章,向讀者詳細地闡述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改革的成功之處,以及它的推廣應用。他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概括為三句話:1、學生能不能成才不是教師教出來的,是他自己學出來的。2、教師進課堂的任務不是去講,而是組織學生學。3、什么叫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學會了才叫完成教學任務。縱觀其成功歷程,某些因素起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本文的開篇,作者介紹了自己的成長歷程,其中的關(guān)鍵詞便是“吃苦”。他認為:“吃苦是福,吃苦才能學會學習,吃苦才能當好教師,吃苦才能終身幸福?!币粋€人要想有作為,就必須具備能吃苦的精神。孟子說:“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备郀柣嚯y的童年為人熟知。安徒生總結(jié)自己一生的經(jīng)驗時也說:“一個人必須經(jīng)過一番刻苦奮斗的生活才會有成就。”
作者進行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其基本理念是將教學活動牢牢定位于學?!跋葘W”,不是學生漫無目的地學,而是在教師簡明扼要地出示學習目標、提出自學要求、進行學前指導后,學生帶著思考題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自學指定內(nèi)容,完成檢測性練習。“后教”,也不是教師漫無目的地教,而是在學生充分自學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式的學習。“當堂訓練”,則是在先學、后教之后,讓學生通過一定時間和一定數(shù)量的訓練,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加深對課堂所學重難點的理解。
作為教師,我們知道教學的主戰(zhàn)場是課堂。學生的在校時間80%在課堂里,學生在課堂里的生活是學生在學校中的主要生活。因此,學校課堂生活的質(zhì)量關(guān)系著學生生活的質(zhì)量和學校教育成效。如何在35分鐘內(nèi)實現(xiàn)有效的、高效的課堂,這是我們每個老師每天都在研究的課題。
教師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先學后教,以教導學,以學促教。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也經(jīng)常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自學,但學生雖有自主、合作學習,但有搞形式,走過場之嫌,沒有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由此觀之,在我們的腦海里應來一場轉(zhuǎn)變教學觀念的革命,徹底的、真正的轉(zhuǎn)變教學觀念,真正的樹立起新的教學觀:即樹立以生為本,真正落實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實現(xiàn)自己潛能的主人的教學觀;真正的樹立起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學習觀。在教學中,新課標要求,課堂應是師生互動的課堂,課堂的主體應是學生,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應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且真正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教學實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zhì)量服務。
優(yōu)化課堂結(jié)構(gòu),轉(zhuǎn)變教學手段,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的根本途徑。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教學方法,講究教學藝術(shù),培養(yǎng)學生自覺學習的習慣,優(yōu)化課堂教學,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吃透教材,牢牢抓住教材中重點的知識點,引導學生緊緊圍繞這些重要的知識點去思考問題,使學生有明確的知識追求目標,而不能讓學生自學了半天,還不知道應該學什么?學到了什么?喪失了學習信心。洋思中學在規(guī)定中明確要求,每周初,備課組組長帶領同年級中執(zhí)教相同科目的教師集體備課。此時,教師們考慮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引導學生自學最有效?大家共同研究下周各課時的教學方案時,主要確定學生的自學范圍、自學內(nèi)容、自學方式、自學時間以及自學要求等。此外,學生自學時可能會遇到哪些疑難問題,設計怎樣的當堂檢測題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學生暴露自學后可能存在的問題,如何引導學生解決這些問題,等等??梢哉f,教師備課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圍繞學生的“學”來組織進行的。
(二)、要保證學生在課堂里有充足的時間“學”和“練”。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從“不會”到“學會”最后達到“會學”。學生要具備“會學”的能力,不通過多練,是難以形成的。因此,要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一個練的過程,讓學生“當堂訓練”、“練在課堂”。洋思中學在改革的初期規(guī)定:“每堂課教師講授的時間不能超過10分鐘,學生練習的時間不低于20分鐘”。其目的不是機械的遵循這個時間規(guī)定,而在于真正理解新的教學模式的意義,在于能根據(jù)“學情”活用、變通、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以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學”和“練”,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促進了學生的整體提高,這樣學生就會學得主動,學得輕松,學得帶勁,就會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因此,在教學中不拘泥于每節(jié)課35分鐘教師的“教”只能在多少時間以內(nèi)。而應該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課堂教學實際情況靈活把握時間,該長則長,當短則短,抓住教學中的閃光,靈活組織課堂,不斷啟迪學生思維,不斷激發(fā)課堂高潮。這樣的課堂,更有利于促進學習者智能的發(fā)展。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看似簡單的8個字,實際上蘊含的理念是——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這對教師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讓我們把目光從自身移向?qū)W生,同時,學生是一個個獨立、個性化的個體,如何能在課堂內(nèi)讓每一個孩子能充分投入學習也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學而不思則罔讀后感篇十三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p>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芍^好學也已。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p>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學而不思則罔讀后感篇十四
大學,中學,小學。似乎這樣一個排列有些有趣,如果把握的成長經(jīng)歷看做一個數(shù),那這個排列就是我的倒數(shù)。這樣說并不為過,因為在20年的生存里,他們占據(jù)了13年了。從兒時就在求學道路上兢兢業(yè)業(yè),對大學充滿憧憬。那么在捧起《中國語文》這本課本時,不料與《大學之道》這篇文章碰上面,開始了我對大學的思索。
古時的人們上學,八歲入小學,十五歲入大學。似乎大學就是大人之學。而在大學里輔導員給我們上的第一堂班會時,大學兩字被放大化的排在了黑板之上,而在“大”字下面重重的劃上了標記符,然后開始了對這包含豐富的“大”字進行闡述。它不僅僅是指教學樓等建筑規(guī)模的大,更多的是指在這個環(huán)境中充斥著大知識,大智慧,大思想。大學里的大樓,大湖,大門,大道等不是支撐大學之大的支柱。而大學里的大師,大事,大人物,大圖書館等才是鑄就大學之大。簡簡單單的一個對“大”字的闡述包含著的是千言的勸學,萬語的啟示。
一位先哲有說育人為主,德育為先,而恰恰的在《大學之道》的第一句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明確的提到德對于一個人的至關(guān)重要。而文章就是圍繞這句話展開的,在《朱子語類》卷第十五中將這段文字概括為“三綱”“八目”。三綱便是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而“八綱”指的便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那么我從大學之道開始聯(lián)想。道,是道“路”,是通向目標的途徑。用道路比喻事物背后的規(guī)律,給人的感覺更直觀。老子說:道可道,非恒道,講的正是人可以通過學習思考掌握事物發(fā)展的一定規(guī)律,但是,今天可行之道,明天不一定可行,事過境遷也。他強調(diào)了人認識世界的可能性,也強調(diào)了人認識事物的局限性,更強調(diào)了世界萬物的變化無常。這和古希臘的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有相似之處,當然,老子的道講的更多的是自然之道,孔子的道更強調(diào)的是人之道。大學之道,就是掌握上等學問的方法和途徑。成人學國學,從大學開始,朱子等也說十五歲以后開始入太學。之前,是小學,主要學習的是洗掃應對,初級禮儀和文字基礎。十五歲以后,學有余力的人而又有遠大理想的人,開始學習大學之道。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凡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薄洞髮W》中,強調(diào)修身為本。修身,就是根據(jù)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不斷矯正自己的行為以適應和接近正道。正如人駕駛車輛的時候,需要不斷修正方向,才能不偏離正道。人生的實踐也是這樣。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明什么?按儒家講是發(fā)揚人本性中好的德行,涉及到一般的人,可以理解為發(fā)揚自己的長處,也就是說,不是什么都明,而是有所側(cè)重,因為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特點和長處,了解了自己,知道了自己的長處,并去發(fā)揚它,那就是明明德?!坝H民”按儒家傳統(tǒng)解釋應該是推廣儒家的理想和道德理念,對一般人來講,就是發(fā)揮所長,勇于實踐,有所作為。有所作為的目的是什么呢,按《大學》講就是“止于致善”。對“致善”的理解,廣義上講是達到儒家提倡的最高理想境界,如建立大同社會。涉及到一般的人,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具體界定自己的理想目標。重要的是過程和方法。
的實踐演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共同探討人生之道,是一個更快樂的事,就算沒有人理解我們的才學,或者沒有機會實踐我們的理想,但我們不依然是一個活的很充實的君子嗎!
走過古時大學,踏入現(xiàn)代大學。每個上過大學的人對于大學都有不同的定義和理解,但不可置否的一點是:大學是我們?nèi)松凶蠲篮玫囊欢螘r光,每個人對大學生活都有自己的感悟,在我看來,我第一件就是充實的大腦和良好的思辨能力。無論你是否對自己所學專業(yè)報以興趣,還是不想在本專業(yè)繼續(xù)研究下去,畢竟本科教育并不是讓每個人都去做學問的,但是書卻不能不讀,而且還要盡可能地多讀書、讀好書。書可以填充讀者精神上的滿足,豐富認識視野。讀書是獲取大腦所需營養(yǎng)的最好方式,而且大量的閱讀可以塑造人的思辨能力和學習新知識的能力。第二件就是要培養(yǎng)和發(fā)展一個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特長。在大學里不僅僅是學習成績的競爭,有時你會發(fā)現(xiàn)有一個特長會帶給你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在大學里,有特長的人會顯得更加自信。運動場的颯爽英姿、優(yōu)美的舞姿、嘹亮的歌喉、下得一手好棋,都能帶給你無盡的自信,即使讓你的文字偶爾見諸于報刊雜志,都能給你帶來才子才女的佳號。第三件就是在大學里要有幾個真心、知心的朋友。人無友則無趣。在大學里是很容易受到寂寞和無聊的侵襲的。多一個朋友,就少一份寂寞,也會多一份快樂,朋友是生活的助推器:一方面可以讓你的生活變得豐富起來,另一方面也可以讓你本身變得有趣起來。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4186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