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 小學數(shù)學教案四年級(五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02 18:41:09
小學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 小學數(shù)學教案四年級(五篇)
時間:2023-03-02 18:41:09     小編:zdfb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 小學數(shù)學教案四年級篇一

學生已經(jīng)知道什么是軸對稱圖形以及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還知道長方形、正方形都是軸對稱圖形。第62頁例題以這些作為教學的起點,讓學生用一張長方形紙折一折,畫出它的對稱軸。通過折和畫再次體會什么是對稱軸以及它的位置。學生對折長方形會出現(xiàn)兩種折法,理解長方形有兩條對稱軸不會有困難。例題兩次安排學生畫長方形的對稱軸。第一次沿著自己對折的長方形紙的折痕畫,只畫出1條對稱軸。第二次在長方形上畫,要畫出2條對稱軸。這樣循序漸進地安排,有利于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及對稱軸。教學時要注意兩點: 一是引導學生體會對稱軸的含義,它是對折軸對稱圖形折痕所在的直線;二是對稱軸一般畫成點劃線,即一條短線、一個圓點,一條短線、一個圓點

試一試繼續(xù)用折、畫等方法認識正方形的對稱軸。由于對折正方形的方法比對折長方形的方法多,所以正方形對稱軸的條數(shù)比長方形多。如果長方形有兩條對稱軸是學生在交流中知道的,那么正方形有四條對稱軸應在自己的活動中發(fā)現(xiàn)。

想想做做第1題仍然是折圖形、畫對稱軸。教材把6個圖形既畫在方格紙上,又畫在第119頁里,要求這道題分兩步完成。先剪下第119頁里的圖形,折一折并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這一步能加強對軸對稱圖形及其對稱軸的理解。然后認一認方格紙上的6個圖形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并畫出它們的對稱軸,讓學生又一次辨認圖形和確認對稱軸的位置。在教學第4題時,可以告訴學生這4個圖形分別是正三角形、正四邊形、正五邊形和正六邊形,這些名稱有助于學生發(fā)現(xiàn)如果一個圖形是正幾邊形,它就有幾條對稱軸。

第64頁例題教學把簡單圖形連續(xù)平移兩次,教學過程設計成兩段: 第一段讓學生體會變換圖形的位置,有時需要把它平移兩次。方格紙上的亭子圖從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如果按斜向既看不清楚、更難以操作。如果沿方格紙的橫線和豎線把斜向平移分解成一次水平平移(即左右平移)和一次豎直平移(即上下平移),容易表達也容易操作。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圍繞怎樣把亭子圖從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這個問題思考和討論,引導他們經(jīng)歷上述體驗過程。第二段讓學生在方格紙上把亭子圖連續(xù)平移兩次,使它從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至于先向右再向下平移還是先向下再向右平移都是可以的。

想想做做第3題的三幅圖是利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曾經(jīng)在四年級(上冊)里教過,學生能夠看懂這些圖的意思。現(xiàn)在讓他們從平移的視角解釋現(xiàn)象: 三角尺沿直尺在平移,畫出的兩條直線平行。從而充實對平行線的體會,并增加了平移多少距離的知識。

在三年級(下冊)學生只是初步感知生活中常見的旋轉(zhuǎn)現(xiàn)象,本單元教學把平面圖形旋轉(zhuǎn)90,這之間的`跨度比較大。為此,教材作了十分細致的考慮和安排。

(1) 首先認識旋轉(zhuǎn)的方向。第66頁上面的一道例題以公路收費站轉(zhuǎn)桿的打開和關閉的照片展現(xiàn)了轉(zhuǎn)桿兩次旋轉(zhuǎn)的方向不同,讓學生首次感知旋轉(zhuǎn)是有方向的。聯(lián)系鐘面上時針的旋轉(zhuǎn)方向,講解順時針旋轉(zhuǎn)和逆時針旋轉(zhuǎn)。

想想做做第1題繼續(xù)利用臺秤的指針、轉(zhuǎn)盤的指針、鐘面的時針等實例鞏固旋轉(zhuǎn)的方向和度數(shù)。教學時切不可草率對待這些例題和習題,它們都是旋轉(zhuǎn)平面圖形不可缺少的基礎知識。還可以增加一些練習,如下面的線段繞它的哪一個端點各向什么方向旋轉(zhuǎn)了多少度?

又如把線段繞a點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zhuǎn)90,線段到了什么位置?繞b點旋轉(zhuǎn)呢?

(2) 在方格紙上旋轉(zhuǎn)三角尺,體會圖形的旋轉(zhuǎn)。第66頁下面的一道例題有兩個特點: 一是把實物(三角尺)在方格紙上旋轉(zhuǎn),不是畫出旋轉(zhuǎn)后的三角尺;二是三角尺旋轉(zhuǎn)方向是開放的,順時針旋轉(zhuǎn)與逆時針旋轉(zhuǎn)都可以。這樣設計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旋轉(zhuǎn)實物比畫圖形容易,在旋轉(zhuǎn)三角尺時能體會到實物的旋轉(zhuǎn)是整體進行的,它的兩條直角邊都繞直角頂點旋轉(zhuǎn)了90,整個三角尺就旋轉(zhuǎn)了90;其次是可以比較三角尺順時針旋轉(zhuǎn)90與逆時針旋轉(zhuǎn)90后的位置是不同的。教學這道例題要注意五點: 一是為每一名學生都準備一張足夠大的方格紙,要求三角尺在旋轉(zhuǎn)前、后都能完全放在方格紙上;二是要幫助學生領會繞a點旋轉(zhuǎn)90這個要求的意思,并自己選擇旋轉(zhuǎn)的方向;三是在旋轉(zhuǎn)前把三角尺放在方格紙上,兩條直角邊分別對齊方格紙的橫線和豎線,直角頂點對齊方格紙的交點,還要在方格紙上沿三角尺的邊畫出它的圖形,便于和旋轉(zhuǎn)后的三角尺進行比較;四是旋轉(zhuǎn)以后要分別看一看兩條直角邊原來在哪里,現(xiàn)在在哪里,是不是都旋轉(zhuǎn)了90,整個三角尺是不是也旋轉(zhuǎn)了90;五是想一想,如果不是旋轉(zhuǎn)三角尺,而是在方格紙上旋轉(zhuǎn)三角形應該怎樣畫圖。

(3) 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zhuǎn)90。想想做做第2題旋轉(zhuǎn)小旗圖和長方形,題目的要求是做一做,畫一畫,為不同學生設置了不同要求的學習過程: 空間想像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直接在方格紙上畫出旋轉(zhuǎn)90后的小旗圖和長方形;直接畫圖有困難的學生可以照樣子先做一面小旗和一個長方形,按旋轉(zhuǎn)要求在方格紙上轉(zhuǎn)一下,再離開實物畫出旋轉(zhuǎn)后的圖形。第3題有助于鞏固平面圖形的旋轉(zhuǎn),發(fā)展空間觀念。每組都有兩個圖形,而且形狀、大小完全相同。完成這道題可以分兩步: 先看圖想一想、說一說,把哪一個圖形、繞哪個點、按什么方向旋轉(zhuǎn)多少度就能使同組的兩個圖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再每組各做一個同樣的圖形去轉(zhuǎn)一轉(zhuǎn)、拼一拼,驗證剛才的想法是不是正確。

小學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 小學數(shù)學教案四年級篇二

1、認知目標:通過實物的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并認識物體的輕重。學習簡單的比較物體重量的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游戲、實物的操作,學習比較的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游戲的過程,激發(fā)兒童對輕重比較的學習興趣。

通過觀察或體驗得出物體的輕與重。

通過親身體驗得出物體的輕與重。

一、情景導入

猜物體的輕與重

師:小朋友,今天你們帶來了好多好玩的玩具,那讓老師看看有哪些啊?

生:小汽車、變形金剛等。

師:那現(xiàn)在老師手里的'這兩樣玩具哪個重?哪個輕呢?(隨機拿取學生手中的兩樣玩具)

師: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輕與重的關系。

板書:輕與重

二、探究新知

(一)用觀察(眼睛)比較物體的輕與重

師:現(xiàn)在讓我看一下,小巧和小胖在干什么?

生:玩蹺蹺板。

師:你們看一下,誰重誰輕呢?為什么?

生: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輕。小胖的一邊已經(jīng)蹺下去了,而小巧蹺到上面去了,肯定是小胖比小巧重。

師:你們這是用什么方法比較得出的?

生:看。

師:你們真聰明,有些物體可以仔細觀察比較,用眼睛就可以觀察得出物體的輕與重。

(二)用手掂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與重。

出示小亞手拿氣球和蘋果的圖片。

師:你現(xiàn)在能告訴我們小亞手中的物體,哪個重、哪個輕嗎?

生:氣球輕,蘋果重。

師:好,現(xiàn)在老師拿來了這兩樣玩具,你們能告訴我哪個重,哪個輕嗎?(從學生帶的玩具中拿兩樣差不多大小的)

生:右手重,左手的輕。

師:到底是不是呢?你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出呢?

生:可以用手掂一掂的方法。

師:好,請一位小朋友上來試一試。

師:拿出兩樣不同大小的玩具,請學生猜一猜、試一試,哪個重、哪個輕?(注意老師拿的時候,大的輕、小的重)。

師:你們的答案和上面的小朋友答案一樣嗎? 師:現(xiàn)在,你想告訴我們一些有關比較輕重的知識了嗎?

小結:比較物體的輕與重,有些物體我們可以通過觀察(眼睛)直接就可以得出,有些物體可以通過用手掂一掂的方法得出,不能光看大小就來判斷誰重誰輕。

三、鞏固練習

(一)比一比

1. 請學生看物體,告訴同桌的好朋友,誰重誰輕?

2. 老師出示一些比較容易看得出輕與重的物體,例如一本書和一個骰子等。

(二)猜一猜

1. 請學生相互之間拿出自己的小玩具,交叉進行比較輕與重。

2. 教師巡視,指導。

四、拓展新知

(一)用橡皮筋比較物體的輕與重

1. 出示海綿、吸鐵石、膠水、夾子、玩具車。

師:你們看一看,那樣物體最重、最輕?

師:你們知道小丁丁是怎么比較的嗎?出示課件。

小丁丁用同樣的橡皮筋將海綿、吸鐵石、膠水、夾子、玩具車等掛起來。

師:你們說這個方法怎樣啊?你們現(xiàn)在看著這幅圖,能告訴我們誰最重誰最輕了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小組合作。

生:吸鐵石最重,夾子最輕。因為物體越重,橡皮筋就會拉的越長,所以吸鐵石最重。

師:請你們根據(jù)這幅圖,把這些物體從最輕到最重排一下,填寫表格。

2. 小結: 生活中,我們比較物體的輕重時,可以借助一些物體,達到比較物體輕與重的目的。

(二)小練習

1. 師:請你們現(xiàn)在也學一學小丁丁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帶的玩具進行比較,看看這個方法怎樣?

2.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的玩具也掛在橡皮筋上,進行比較。

五、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本領?你對你今天的學習評價如何?

小學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 小學數(shù)學教案四年級篇三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16頁例8、“想想算算”,練習四第1~4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理解和初步學會幾百幾十加幾十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教具準備:練習四第3題口算卡片。

一、復習鋪墊

1、做第16頁復習題。

集體訂正。

2、板書530+400,讓學生說出口算過程,老師板書成:530+400=930

500 30

3、引入新課。

將400改成40。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8第(1)題。

530+40與上一題比較有什么不同?

40要和多少相加?530要怎樣分?怎樣算?(老師配合板書)

指名說說口算過程。

現(xiàn)在請小朋友把這道題在書上算一算。

:因為幾十只能和幾十直接相加,所口算530加40,要先算30加40得70,再算500加70得570。

2、教學例8第(2)題。

方法可仿第(1)題。

提問:這道題計算時和上面一題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強調(diào)30加80滿一百,最后要用500加110得610)

3、提問:這兩題還可以怎樣算?

讓學生小組討論不同的.方法。

4、:今天學習的這兩道題都是幾百幾十加幾十的口算(板書課題),計算時要先算幾十加幾十,再把幾百加得到的數(shù)。也可以按你喜歡的算法來算。

三、鞏固練習

1、做“想想算算”第1題。

重點說說計算過程。

2、做“想想算算”第2題。

3、口算練習四第1題。

指名一組一組口算,問:每組題里兩道題在計算時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指出:十位上相加滿一百,第二步要用幾百加一百幾十或一百。

4、做練習四第3題。

出示第3題卡片,每移動一格紙條,指名學生口算出上下兩個數(shù)的和。

5、做練習四第4題。

讓學生說說題意,弄清條件和問題。要求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指名學生口答算式和得數(shù),老師板書。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用加法算。

四、課堂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幾百幾十加幾十要怎樣口算?十位上幾十加幾十滿一百,第二步要用幾百加多少?

五、課堂作業(yè):練習四第2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 小學數(shù)學教案四年級篇四

《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出的關于估算的學習目標是“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要落實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充分認識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廣泛應用,認識估算對學生數(shù)感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在本課的設計中,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問題,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來完成。然后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估算經(jīng)驗,自己嘗試著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對除法估算有一個建構的過程。緊接著讓學生歸納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面對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通過對“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和“多少個紙箱能裝下?”這兩個問題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師:同學們,你們和父母外出旅游時留心在賓館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錢了嗎?

1.課件出示教材29頁例8。

思考:

(1)從例8中你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

(2)問題中的“大約”是什么意思?

(生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自由發(fā)言,大約就是大概的意思,結果要進行估算,得數(shù)不能用“=”連接,要用“≈”連接)

(3)鼓勵學生分析題意,獨立列出算式,并說一說這樣列式的理由。(267÷3)

師強調(diào)說明:問題中“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錢?”不需要算出準確結果,只需要進行估算,求出近似值就可以了。

2.揭示課題。

這樣的問題該怎么解決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應用除法的估算來解決問題。(板書課題)

1.引發(fā)思考。

師:你會估算267÷3的結果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1)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根據(jù)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①267≈300 300÷3=100(元) 267÷3≈100(元)

答: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100元。

②267≈270 270÷3=90(元) 267÷3≈90(元)

答: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90元。(看除數(shù),想口訣)

(2)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小組討論兩位同學的解答合理嗎?為什么?

①因為不需要算出準確的錢數(shù),所以兩種結果都是合理的。

②第二種方法估算的結果更精確一些,準確結果應該比90少,比80多。

(3)總結估算的方法。(課件出示)

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估算,一般先把被除數(shù)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整百、幾百幾十、幾千幾百的數(shù),除數(shù)不變,再口算出結果。

(4)明確:解決同一個問題,如果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采用。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和探究使學生明白,估算時要看除數(shù),想口訣,找到和被除數(shù)最接近的整十、整百、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的數(shù),選擇合理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2.解決問題。(課件出示教材30頁例9)

(1)引導學生分析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說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

(2)問題中的`“夠裝”是什么意思?

(3)小組合作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根據(jù)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①182≈180,182÷820,需要的紙箱肯定超過20個,所以18個紙箱裝不下182個菠蘿。

②18≈20,20×8=160(個),20個紙箱只能裝160個,所以18個紙箱肯定裝不下。

(4)組織學生對以上的估算過程和方法進行比較。(課件出示)

第一種方法與例8的把被除數(shù)看作和它接近的幾百幾十數(shù)的方法一樣;第二種方法是把紙箱數(shù)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數(shù),再乘每箱裝的菠蘿個數(shù),然后和菠蘿總數(shù)進行比較。

設計意圖:教學中,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估算空間和交流機會,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自主探索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的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1.完成教材30頁例9下面的問題:多少個紙箱才能裝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答)

2.完成教材31頁1題。

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3.完成教材31頁2題。

引導學生分析題意,感受估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只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就可以把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更好地應用到生活中。

小學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 小學數(shù)學教案四年級篇五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項規(guī)律。

2.掌握帶有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轉(zhuǎn)化的能力,同時提高他們的運算能力.

帶有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項規(guī)律.

引導——活動——討論

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教學

(一)、情境創(chuàng)設:

知識復習

(二)引導探究:帶括號的方程的解法。

例1.2(x-2)-3(4x-1)=9(1-x).

解:(怎樣才能將所給方程轉(zhuǎn)化為例1所示方程的形式呢?請學生回答)

去括號,得:

移項,得:

合并同類項,得:

系數(shù)化1,得:

遇有帶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驟:

(三)練習:(a)組

1.下列方程的解法對不對?若不對怎樣改正?

解方程2(x+3)-5(1-x)=3(x-1)

解:2x+3-5-5x=3x-1,

2x-5x-3x=3+5-3,

-6x=-1,

2.解方程:

(1)10y+7=12-5-3y;(2)2.4x-9.8=1.4x-9.

3.解方程:

(1)3(y+4)12;(2)2-(1-z)=-2;

(b)組

(1)2(3y-4)+7(4-y)=4y;(2)4x-3(20-x)=6x-7(9-x);

(3)3(2y+1)=2(1+y)+3(y+3)(4)8x+4=2(4x+3)-2(-3+x)

(四)教學小結

本節(jié)課都教學哪些內(nèi)容?

哪些思想方法?

應注意什么?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46881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