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與指導pdf(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26 10:48:48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與指導pdf(4篇)
時間:2023-03-26 10:48:48     小編:zdfb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與指導pdf篇一

1.了解曹禺和《雷雨》的相關知識以及戲劇的一般常識。

2.理清《雷雨》的人物關系,分析其戲劇沖突、結構布局特點,品味劇中周樸園魯侍萍個性化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變化,把握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3.理解劇中所揭示的階級矛盾的深刻意義。

【教學重點】

1.周樸園的性格特點和話劇的特點。 2.分析兩場戲劇沖突,并把握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1.通過劇情對資產階級虛偽、自私、冷酷、殘忍的階級本質的 揭露。

2.戲劇語言的言外之意以及學生對戲劇主題的理解。

【教學策略】

1.指導學生分組編排表演《雷雨》中的兩場戲。

2.本文將采取活動式(表演)、探討式、啟發(fā)式相結合的教學。通過表演課本劇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愉悅的課堂情境,在觀劇、討論中不斷領略戲劇藝術的獨特魅力。

一、知識儲備

a. 作家簡介

曹禺(1910~1996)原名萬家寶,湖北潛江人。中國現當代劇作家,曾任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中國文聯主席等。他從小愛好戲劇,1929年進南開大學,后來又轉清華大學外語系,畢業(yè)后進清華研究院,專攻歐美戲劇文學,并從文學中汲取營養(yǎng)。1933年,在即將結束大學生活時,完成處女作《雷雨》。經巴金、靳以的推薦,這個劇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學季刊》上發(fā)表。作者自己說: “那個時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舊社會的昏暗腐朽,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筆?!独子辍肥俏业牡谝宦暽胍?,或許是一聲呼喊?!?《曹禺選集后記》)繼《雷雨》之后,又寫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蛻變》等劇本。《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在這兩個劇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藝術才能深刻地描繪了舊制度必然崩潰的圖景,對于走向沒落和死亡的階級給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擊。兩部作品,奠定了曹禺在中國話劇史上的地位。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編成話劇,解放后,寫了《明朗的天》《膽劍篇》《王昭君》。

曹禺擅長以現實主義的筆觸,深入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示緊張、尖銳的戲劇沖突。戲劇氛圍濃重,語言富有詩意。

b.時代背景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戲劇作品,也是中國話劇史上的一部杰出劇作。此劇寫于1933年。劇本所反映的時代,大約是從1894年至1924年這段時間。這個時代,正是中國社會急劇變動的時期。在帝國主義侵略下,中國社會加速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過程。地主兼官僚資產階級代表著中國最落后、最反動的生產關系,人民革命的浪潮前赴后繼,無產階級日益發(fā)展著、壯大著,最終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但是,它畢竟還處在幼年時期,廣大的勞動人民依然呻吟在豪紳統(tǒng)治下,暫時處在不可擺脫的悲劇命運之中。這個時代的低氣壓雖然是郁悶的,但卻呼喚著、預示著大雷雨的到來。曹禺以其對時代的敏銳感受,把他的感受結晶為深刻的哲理,由此透出時代的精神。

c.文本要點

《雷雨》劇情。煤礦公司董事長周樸園出身封建世家,曾留學德國。三十年前作少爺的時候,為迎娶一位富家小姐,遺棄了為他生下兩個兒子的婢女梅侍萍。長子周萍留在周家,而侍萍懷抱次子大海,投河遇救,后嫁與魯貴,生下女兒四鳳。周家后來從無錫遷居北方某大城市,周樸園又娶繁漪為妻,生下兒子周沖。他們與魯家共居一地。魯貴與四鳳在周家?guī)蛡?,大海在其生父周樸園的煤礦上當工人,但兩家各不相知。周樸園當年在包修哈爾濱江橋時,故意讓江堤出險,淹死了二千二百多名小工。從死者身上榨取了錢財,后來又不斷地破壞工人的罷工運動,并指使警察開槍打死礦工。他獨斷專行,壓制繁漪的個性,夫妻矛盾尖銳,視同仇人。繁漪苦悶抑郁,與周萍發(fā)生了亂lun關系。后周萍遺棄繁漪,又和四鳳相愛,當繁漪獲悉周萍、四鳳要相偕出走,在絕望中當眾宣布了她和周萍的亂lun關系,周樸園也公布了侍萍的真實身份。隱秘暴露,真相大白。四鳳無法承受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冒雨沖入花園,觸電身亡。周沖為救四鳳,也觸電而死。周萍開槍自殺。侍萍、繁漪在巨大打擊下也先后瘋癲。周樸園孤苦伶仃。劇作在一天之內集中寫了周魯兩家歷時三十年的生活史,表現了新舊兩種思想斗爭和階級矛盾,揭示了悲劇的根源。結構嚴謹,矛盾集中,戲劇性強,形象鮮明,語言性格化。在現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d.基礎知識

1.生字

涔(é):形容雨、汗、血、淚等不斷流下或滲出。 諦(dì):仔細。 愕(è):驚訝;發(fā)愣

2.詞語

拜望:原是敬辭,指探望。文中含諷刺的意味。 諦聽:仔細地聽。諦:仔細。

恩怨:恩惠和仇恨。文中偏指仇恨。 見地:見解。

交涉:跟對方商量解決有關的問題。文中含有辦成事情的意思。

驚愕:吃驚而發(fā)愣。 昧心:違背良心。昧:mèi昏,糊涂,不明白。

彌補:把不夠的部分補足。 伺候:在人身邊供使喚,照料飲食起居。

無賴:①刁鉆潑辣,不講道理;②游手好閑、品行不端的人。

賢慧:指婦女心地善良,對人和藹。也作“賢惠”。 郁熱:悶熱。郁: 積聚而不得發(fā)泄。

怨憤:怨恨憤怒。 意氣:文中指由于主觀和偏激而產生的情緒。

涔涔:形容汗水不斷地向下流。 沉吟:遇到復雜或疑難的事遲疑不決,低聲自語。

門當戶對:指結親的男女雙方家庭的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相當。

規(guī)矩:(行為)端正老實,合乎標準或常理。 拜望:探望長輩或領導(敬辭)。

恩怨:恩惠和仇恨。多偏指后者。 痛不欲生:形容悲痛到了極點,不愿再活下去了。

二、問題探究

主問題:認真細讀課文,思考:作者運用了哪些手法成功地表現了“周樸園”和“侍萍”個性特點的?

子問題1:《雷雨》這個標題可否換成《兩個家庭的悲劇》?請談談理由。

子問題2:《雷雨》的故事情節(jié)是什么?請用簡明的語言概括每一折故事的情節(jié)。

子問題3:周樸園和魯侍萍的相認的場面,作者通過哪些個性化語言和動作來揭示矛盾沖突和人物性格的?請細讀原文后,填寫下表。

人物: 周樸園/魯侍萍

個性化語言

動作

人物性格

矛盾沖突

子問題4:a.周樸園和魯侍萍的懷念是真實的嗎?你覺得周樸園是一個怎樣的人?

b.魯侍萍對周樸園及其三十年的情感糾葛持什么態(tài)度?你認為魯侍萍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子問題5:周樸園和魯大海見面的場景,作者通過哪些個性化語言和動作來揭示矛盾沖突和人物性格的?請舉例簡要分析。

子問題6:周樸園和魯侍萍的性格特點是什么?請簡要回答。

三、課文小結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劇,是命運對人殘忍的作弄。專制、偽善的家長,熱情、單純的青年,被情愛燒瘋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悔著罪孽卻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還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這一切在一個雷雨夜爆發(fā)。有罪的,無辜的人一起走向毀滅。

在戲劇藝術上,《雷雨》臻于完美之境。它的沖突設置在其自身的特色中起承轉合達到極致。具有夏日雷雨的征候;它成功塑造了劇中人物,豐滿而復雜;它具有一種詩意之美,不單單得自文辭的優(yōu)美,也不僅是得自劇中人物詩意的性格,可以說,是所有這一切,包括舞臺提示、角色分析,匯總一起發(fā)出的一種形而上的氣質和品味。

課文所節(jié)選的.是《雷雨》的第二幕,可分為兩個場面,地點都是在周家客廳里。第一個場面寫周樸園和侍萍三十年后意外重逢并相認,第二個場面寫周樸園和魯大海之間的激烈沖突。周樸園、侍萍相認的情節(jié)是劇情很重要的發(fā)展。因為他們的對話揭示出兩人年輕時曾經有過婚戀糾葛并生有兩個兒子這個秘密,而這個秘密是全劇的關鍵情節(jié)。周樸園和魯大海之間的矛盾沖突則讓周、魯兩家中的五個人之間初次發(fā)生聯系。父子關系、母子關系、兄弟關系因為激烈的階級利益沖突,被完全忽略、消解了。

四、拓展延伸

閱讀下面的選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魯大海 (如夢初醒)這三個沒有骨頭的東西!他們就把礦上的工人們賣了!哼,你們這些不要臉的董事長,你們的錢這次又靈了。

周萍 (怒)你混賬!

周樸園 不許多說話。(回頭向大海)魯大海,你現在沒有資格跟我說話──礦上已經把你開除了。

魯大海 開除了!?

周沖 爸爸,這是不公平的。

周樸園 (向周沖)你少多嘴,出去!

周沖 憤然由中門下。

魯大海 好,好。(切齒)你的手段我早明白,只要你能弄錢,你什么都做得出來。你叫警察殺了礦上許多工人,你還──

周樸園 你胡說!

魯侍萍 (至大海前)走吧,別說了。

魯大海 哼,你的來歷我都知道,你從前在哈爾濱包修江橋,故意叫江堤出險,──

周樸園 (厲聲)下去!

仆人們 (拉大海)走!走!

魯大海 你故意淹死了兩千二百個小工,每一個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塊錢!姓周的,你發(fā)的是絕子絕孫的昧心財!你現在還──

周萍 (沖向大海,打了他兩個嘴巴)你這種混賬東西!

大海還手,被仆人們拉住。

周萍 打他!

魯大海 (向周萍)你!

仆人們一齊打大海。大海流了血。

周樸園 (厲聲)不要打人!

仆人們住手,仍拉住大海。

魯大海 (掙扎)放開我,你們這一群強盜!

周萍 (向仆人們)把他拉下去!

魯侍萍 (大哭)這真是一群強盜!(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憑——憑什么打我的兒子?

周萍 你是誰?

魯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這個人的媽。

魯大海 媽,別理這東西,小心吃了他們的虧。

魯侍萍 (呆呆地望著周萍的臉,又哭起來)大海,走吧,我們走吧!

大海為仆人們擁下,侍萍隨下。

1.周樸園對周萍、周沖兩個兒子分別說“不許多說話”、“你少多嘴”其用意是什么?

答:

2.魯侍萍“你是萍,……憑——憑什么打我的兒子?”這一句的語言妙在哪里,表現了侍萍怎樣的感情?

答:

3.這個片斷中有許多矛盾沖突,其中最基本的矛盾沖突是什么?

答: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與指導pdf篇二

當前,高中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普遍不濃,常常應付了事。因此,我的教學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原則。根據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的“期待效應”理論,我把《林黛玉進賈府》的第一課時設計成“穿越”形式的閱讀體會課,讓學生在上課前就有所期待。本課時以閱讀分享法、情境教學法的模式,讓學生圍繞“林黛玉進賈府后的見聞”的論題展開,從而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紅樓夢》第一回至第五回猶如全書的“序幕”或“縮影”,小說從第六回才開始展開故事情節(jié)。曹雪芹安排前五回的目的,是將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作品的主題、作品的主線、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及其歸宿等,作或明或暗、或詳或略的提示,使讀者一開始就能大致了解全書,不致讀來漫無頭緒。課文《林黛玉進賈府》節(jié)選自第三回,通過榮國府的女主人對來自蘇州的第一次見面的十三歲的外甥女林黛玉的接待,極其自然地介紹了榮國府的環(huán)境、人物。《林黛玉進賈府》是全書序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屬于經典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所以細讀文本、仔細體味應該成為教學的首選方法。同時,在《林黛玉進賈府》中盡管有幾個主要人物登臺亮相,主要故事情節(jié)初見端倪,但從整個小說來說,它只是前五回“大序”中的一部分,主要作用還是為以后的人物活動和情節(jié)展開典型環(huán)境。因此,我們以環(huán)境描寫及其作用為重點進行教學,并以此帶動對人物心理的分析來鑒賞人物形象。

《林黛玉進賈府》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一單元小說第一課。本單元是小說單元,是訓練文學作品閱讀欣賞能力的重點篇目。本單元的三篇課文兼及古今中外,本課屬于中國古典小說,意在激發(fā)學生閱讀我國古代小說的興趣,談談環(huán)境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多數學生對《紅樓夢》的了解多來自電視劇,對于文字讀本的《紅樓夢》的博大精深不甚了解,加上快餐文化的影響和學習任務重等原因,要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深入文本,由體會古代文學作品的語言魅力而生發(fā)閱讀興趣,有一定的困難。

1.知識目標:認識賈府。

2.能力目標:掌握通過分析人物的心理、言行舉止等手段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美感,領會人物的美。

1.教學重點:

(1)掌握通過分析人物的心理、言行舉止等手段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2)欣賞精彩的人物對話

2.教學難點:

掌握通過分析人物的心理、言行舉止等手段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一)教法:閱讀分享法、情境教學法、情景還原法等

(二)學法:預習、自主學習、討論、信息提煉歸納法

(一)導入:

20xx年2月20日上午9點,**同學枕著語文老師的奢華富貴的賈府,進入夢鄉(xiāng)?!靶〗?,小姐!”頭好暈,誰在說話?“小姐,,你好點了嗎?頭還暈嗎?”只見一個一團孩子氣的小丫頭向我扇著扇子關心的問?!澳闶钦l?這里是哪里?”我打量著陳舊船艙中的褐色桌子,低聲問道。“小姐,我是雪雁。我們在去您外祖母家賈府的路上……”原來,我這一睡竟化身為黛玉了……棄船登岸,榮國府的轎子和拉行李的車輛已經侯在邊上了。進入賈府后,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用黛玉的雙眼和雙耳,完成后面的內容。

(二)認識外婆家——賈府

1、初游大觀園(預習安排)

問題:速讀課文,帶同學們參觀大觀園。

老師牽頭,黛玉進賈府前所見所感:很“大”:三間獸頭大門的左右各蹲著一個大獅子,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書寫著“敕造榮國府”五個大字,正門的東西兩頭各有一個小門。進入賈府后,看到了……

(同學們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合理添加想象力,向同學們介紹大觀園)

2、初識賈府人(請同學們任選下面一個話題完成賈府人物介紹活動)(預習安排)

(1)向同學們介紹我的外婆(賈母)

(2)向同學們介紹我的表嫂(鳳姐)

(3)向同學們介紹我的表哥(寶玉)

(4)跟外婆家的人說說我的情況

(三)感知名著《紅樓夢》語言的魅力,品鑒人物形象

1、對比四位同學收集的課文信息給賈母、鳳姐、寶玉和黛玉的人物介紹辭與課本的具體描寫,誰寫得更精彩?為什么?

2、品析人物心理,鑒賞人物形象

(1)鳳姐為什么一會兒笑一會兒哭?

(2)黛玉“步步留心,時時在意”“惟恐”“被人恥笑”的心理是“好面子”的表現嗎?

(3)我們應該怎么看寶玉的“摔玉”行為?

:寫人,突出其形象特點。

任選一個人(①我的老師②我的同學③我的親人)來寫;根據其性格特征安排適當的場合讓其登場亮相,通過外貌、動作描寫顯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點。

《紅樓夢》節(jié)選的《林黛玉進賈府》一共有9頁,怎樣在短短的40分鐘,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閱讀古代小說的興趣,讀出趣味讀出個性?要把《紅樓夢》講好,有關文學常識不得不講,作者介紹,社會背景等等也要為學生理清楚。但一開始整理這些內容,學生或許會厭煩,所以我把這些內容安排到最后一個課時再講。

為強化語言的影響作用,我在上課前并沒有組織學生觀看《紅樓夢》的電視劇,也沒有向學生展示與《紅樓夢》有關的圖片資料,而是充分利用語言文字的間接性和感染力,通過閱讀分享、情境還原等方法,引導學生盡可能地走入文字,與文字親密接觸,領略文字的博大精深:感受形象,感受大師的高超技藝,以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為節(jié)約篩選信息的時間,我事先安排了兩項預習任務:1、勾畫課文中描寫賈府環(huán)境的內容,并用自己的話概括;2、勾畫描寫賈府主要人物的內容,并用自己的話概括。這一項預習安排為學生進入文本,進入黛玉的角色節(jié)約了不少的時間。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與指導pdf篇三

1、了解魯迅先生的生活經歷和思想發(fā)展過程。

2、明確魯迅先生為何要創(chuàng)作《吶喊》。

3、體會魯迅先生思想脈絡中的愛國主義精神。

1、本文內容精深,理解有一定難度,教學時應突出重點,扣住“好夢”的具體內容,領會作者思想發(fā)展過程。

2、教師指導自讀應注意點撥,抓住實質性問題深入思考。

3、參閱魯迅《自敘傳略》,并在一教時內完成自讀設計題。

導入

同學們,提起魯迅先生,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同學們在初中時學過他的哪些小說?(《故鄉(xiāng)》、《故鄉(xiāng)》、《孔乙己》等)大家知道這些小說選自哪一部小說集嗎?(《吶喊》)《吶喊》是魯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說集,共收集短篇小說14篇。1922年12月,魯迅為自己的這個集子寫了序,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吶喊〉自序〉〉。(板書)

魯迅生平(照片)

1、照片簡介

2、魯迅年表

年份,事件:

1881農歷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紹興城內東昌坊口。

1893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獄,父周伯宜重病,家產中落。

1898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師學堂。

1902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

1906與朱女士結婚,復赴日本,中止學醫(yī),研究文藝。

1909歸國,任浙江兩級師范學堂生理學化學教員。

1918~1936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以魯迅為筆名發(fā)表,創(chuàng)作源源不斷。

1936十月十九日上午五時二十五分于上海病逝。

課文解讀(多媒體運用)

教師:無論是偉大的領袖還是平凡的百姓都有自己的夢想,那么,同學們,你們有自己的夢想嗎?(有)好,我們先來欣賞一下魯迅的一首詩---《夢》。

1、魯迅的《夢》

很多的夢,趁黃昏起哄。

前夢才擠卻大前夢時,后夢又趕走了前夢。

去的前夢黑如墨,在的后夢墨一般黑;

去的在的仿佛都說,“看我真好顏色?!?/p>

顏色許好,暗里不知;而且不知道說話的是誰?

暗里不知,身熱頭痛。你來你來!明日的夢。

---《夢》

說明:這里的“夢”是指一種憧憬、一種希望、一種理想。在“那風雨如磐”的黑暗年代,各種各樣的人,做著各種各樣的“夢”。但這一個又一個的“夢”不是“黑如墨”,就是“墨一般黑”,沒有什么不同。身在黑暗中,什么都看不見,就象在沒有窗戶的“鐵屋子里”,身熱頭痛,快要被悶死了。魯迅在這里為什么這么說呢?魯迅究竟有過什么樣的夢呢?好,下面我們來看魯迅的好夢。

2、魯迅的好夢

我在年青時候也曾經做過許多夢,后來大半忘卻了,但自己也并不以為可惜。所謂回憶者,雖說可以使人歡欣,有時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絲縷還牽著己逝的寂寞的時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卻,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現在便成了《吶喊》的來由。

(1)“我在年輕的時候也曾經做過許多夢”,這里的夢有哪些?

——洋務救國夢;學醫(yī)救國夢;文藝救國夢。

(2)魯迅曾經學過醫(yī),憑著魯迅的聰慧與勤奮完全有可能成為一個名醫(yī),可魯迅為什么最終棄醫(yī)從文了?(《滕野先生》:看錄象,)那當初又為什么去學文呢?(救治象他父親那樣的人;日本明知維新促進了日本的發(fā)展)

(3)大家知道,夢想總是美好的,但如果你們的夢想在突然間都破滅了,那么此時你的內心感覺如何呢?(痛苦、失望、寂寞)

當然,我們的魯迅先生也不例外,1923年魯迅在北京女子師范大學的演講中就曾說道:“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走?!?/p>

3、魯迅的寂寞

我感到未嘗經驗的無聊,…獨叫喊與生人中,而生人并無反應…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為寂寞。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長大起來,如大毒蛇,纏住了我的靈魂了。然而我雖然自有無端的悲哀,卻也并不憤懣,因為這經驗使我反省,看見自己了:就是我決不是一個振臂一呼應者云集的英雄。

維新不成,學醫(yī)不就,治文不遂,三大美夢的無情破滅,使魯迅空有一腔救國救民的愛國熱情,陷入了無邊的寂寞之中。

(1)、說說魯迅在這里的寂寞具體是指什么?

魯迅先生所說的寂寞是指奮斗者苦于找不到變革現實的途徑而產生的憤懣與彷徨,是戰(zhàn)士們在精神上的孤獨。

(2)、青年學生應如何對待自己人生旅途中可能存在的寂寞?

寂寞不是魯迅的“專利”,古來圣賢皆寂寞。愛國詩人屈原有“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寂寞,亡國之君李煜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寂寞,即便是豪放的李白,也有“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的寂寞??梢哉f,沒有寂寞,李白成不了“詩仙”,李煜當不是“詞帝”,屈原留不下名傳千古的《離騷》,魯迅也寫不出振聾發(fā)聵的《吶喊》。

由此可見,寂寞別具一番魅力,它可以教會我們正確認識自我,調整自我,實現自我,最終超越自我。作為跨世紀的一代青年學生,大家應該直面而不是回避寂寞,應該戰(zhàn)勝寂寞而不是被寂寞打敗。

(3)魯迅是怎樣面對他的寂寞的?一蹶不振?還是?好,我們來看他的兩首詩。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冬夏與春秋。 《自嘲》

4、魯迅的吶喊

“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里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就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么?”

“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寂寞并非消極,魯迅在美夢破滅之后,救國救民的志向并沒有泯滅,他堅信“希望在于將來”。

(1)、首先大家如何理解這段話中的“鐵屋子”、“熟睡的人們”、“大嚷起來”?

“鐵屋子”用來比喻黑暗的、禁錮得極為嚴密的舊中國。

“熟睡的人們”用來比喻愚昧、麻木的國民。

“大嚷起來”用來比喻為喚醒廣大民眾而發(fā)出的“吶喊”。

(2)魯迅看到了希望嗎,如何理解這里的希望?

我們可以結合《故鄉(xiāng)》里最后幾句話來理解這種“希望”。(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通過以上關于魯迅先生好夢、寂寞、吶喊經歷的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他的憂國憂民思想一直都沒有變,用他的《自題小像》中的一句話可以鮮明地體現作者的思想:“我以我血薦軒轅?!?/p>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與指導pdf篇四

《涉江采芙蓉》是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單元《古詩三首》中的一首。這首古體詩不論是藝術上,還是在思想上都已經達到了十分純熟的境界。《古詩十九首》在中國古代詩歌的藝術手法上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在高中語文古詩教學中也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因此,它十分重要。

這首詩歌在內容上難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讀。新課程標準鼓勵學生作個性化解讀,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就此作些探討。

學生通過小學、初中的系統(tǒng)學習和本冊古詩部分的集中學習,有了一定的古詩鑒賞能力,對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也有了一些積淀,興趣漸濃,這是進一步引導學生熱愛古代詩歌、學習古代詩歌的一個前提。

1、聯想想象法

2、意象分析法

3、探究合作法

1、有關《古詩十九首》的投影片

2、課文配樂朗讀

3、課文意境視頻資料

(一)導入新課

1、以鐘嶸《詩品》“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的品論導入。

2、提問:大家知道這個評價說的是什么嗎?它指的是《古詩十九首》的語言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體味一下這“一字千金”的語言魅力。

(二)文學常識介紹

《古詩十九首》是梁代蕭統(tǒng)《文選》“雜詩”類的一個標題,包括漢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清代沈德潛說:“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游子他鄉(xiāng),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顯言,或反復言。初無奇辟之思,驚險之句,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痹u價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漢陸機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東晉的陶淵明,南朝宋代的鮑照等,也都有學習“古詩”手法、風格的《擬古詩》。

(三)詩歌鑒賞品味

1、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方式是試圖采摘芙蓉,目的是“遺”遠方的“同心”者)

明確:中國人民很早對于自然就有很深的愛好,對自然的愛與對人的愛往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給最親愛的人的禮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銀珠寶,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別時總是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為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托帶一枝梅花給他。這種生活情調是簡樸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辈苫ㄕ哿@正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對親朋的美好祝愿。

2、詩歌描寫“多芳草”的“蘭澤”有什么藝術作用?

明確:這是環(huán)境描寫,意在從側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

3、三、四句一問一答,在詩歌中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詩歌講究“起、承、轉、合”,這兩句在結構上是暗轉過渡,為表現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洋溢轉變?yōu)橄旅娴膞x作鋪墊。

4、詩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遠道”的嗎?如果不是,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寫?

提示:“所思”是時時刻刻在他心頭的,“涉江采芙蓉”也是為了她,如果詩首就開門見山地把她表出,詩就平淡無味了。這句話是全詩發(fā)展的頂點,頂點同時也是轉折點,一方面替上文的發(fā)展暫時作一結束,一方面為下文的發(fā)展作一伏線,所以照例是要擺在中間的。

5、五、六句的“還顧”、“漫浩浩”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地表現了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奥坪啤币辉~是寫主人公與環(huán)顧所見“舊鄉(xiāng)”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這兩句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

6、最后兩句除了表達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什么?

明確:還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

7、試對這首詩的藝術特點加以概括。

明確: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二是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84365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