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編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教案的編寫需要注重教學資源的合理利用。這些教案范例涵蓋了不同學科和不同年級的教學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用數學加幾教案篇一
教學內容:教材第78頁的例3,練習十九第1、2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能根據乘法和所學的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2)初步學會口述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觀察、討論、匯報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乘法的含意解答求相同加數的和的乘法應用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乘法和所學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
教法與學法:。
教法:談話、討論法。
學法:小組探究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引入。
(1)常規(guī)練習,齊背8的乘法口訣。
(2)聽算:
第一組:2×8,3×8,8×2,4×8,5×7。
第二組:8×4,4×7,7×4,6×8,8×5。
(3)課件演示:教材例3。
(小軍和小紅一起逛超市,在超市的文具專柜有許多的文具:文具盒每個8元,鉛筆每枝3元,橡皮每塊2元,日記本每個4元……)。
(1)看一看,說一說。
請同學們仔細看圖,把看到的情景講給大家聽,同桌互相說一說。
全班匯報,交流。
(2)提出問題。
你能根據這幅圖說出解決的數學問題嗎?
文具盒每個8元,買3個文具盒,一共多少元錢?
橡皮每塊2元,買7塊橡皮,一共多少錢?
鉛筆3元一枝,要買5枝一共多少錢?
日記本每個4元,買6本,一共多少錢?
……。
(3)解決問題。
匯報學習過程。
三、練習鞏固。
(1)比一比,算一算。
出示練習十九的第2題:讓誰算得又對又快。
(2)看圖列算式。
出示練習十九第1題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列出算式,再集體交流。
(3)每橫排有6顆星,4排有幾顆星?
每列有4顆星,6列有幾顆星?
(3)第橫排有7個圓,3排有幾個圓?
每列有3個圓,7列有幾個圓?
四、拓展學習。
(1)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與同學們說一說。
分析:這是一道先乘后減的應用題,首先利用乘法口訣算出小蘭花錢總數,再用媽媽給的錢數減花掉錢數求剩余。
五: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用數學加幾教案篇二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經歷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2、能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數、數量關系或計算公式。
3、使學生經歷把實際問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進行表達的抽象過程,體驗用字母表示數的簡明性。
4、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簡潔和便利,感受符號化思想,培養(yǎng)學生用字母表示數的意識和興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理解并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簡便寫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生活中,我們都見過哪些字母?它們都代表什么呢?學生自由匯報結合課件出示你們看,字母不僅和生活密切相連,簡潔地表示一些特定的名稱、場所或標志,而且在數學王國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用字母表示數”。(板書課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學習例1。
(4)比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老師的年齡,不僅簡單明了,而且具有一般性。a+30隨著a的變化而變化,它們之間是一一對應的。
(5)字母的取值范圍:師:根據你的經驗,可以是哪些數?
(6)代入求值當彤彤11歲時,老師的年齡是多歲?
(7)小結例1:
2、自學例2。
(1)課件:航天知識。
(2)看書例2,思考問題,自主學習。
(3)課件:
自學提示:
1、說說省略乘號的習慣寫法?;脽羝?/p>
2、6x表示什么?
3、圖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舉起的質量?
4、例1中a與例2中x,表示的數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
(4)課件:為什么人到月球上舉重是地面的6倍。
(5)、匯報:
(6)、小結:用字母表示數6x,a+30非常簡潔概括,有一般性,含字母的式子即表示一種數量關系,也表示一個量,取值范圍由實際情況所決定。這就是代數學。
(7)課件,韋達簡介。
三、快樂兒歌,新知延續(xù)。
1、數青蛙歌曲填空,說出數量關系,拍手齊說。
2、趣味練習,鞏固知識課件:練習判斷,填空。
3、拓展知識:感知用字母表示計量單位(自學提高)。
4、作業(yè)設計:
課下同學們可以搜集一些生活中和學習中的字母。
四、談收獲,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學到了什么呢?用字母可以表示數,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數量間的關系。
簡明概括,便于應用。你喜歡用字母表示數嗎?(喜歡)如果教師對你們今天的表現打一個分——“a”你認為屬于你的a應該表示多少?同學們說得真好。
字母與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是密切相關的,希望同學們做一個有心之人,能夠發(fā)現數學中更多的奧秘!
小學數學用數學加幾教案篇三
分析:求3個文具盒的價錢總數,可以用1個文具盒的價錢乘買的個數。
解答:3×8=24(元)。
答:買3個文具盒要24元。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充分讓學生難過擺、看、想、說、算等實踐活動感知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在此基礎上理解數量關系。教師適時點撥,幫助學生完成了新知識的主動建構。我進一步認識到學生的知識不僅僅是教會的,而更應該是由學生自己摸會的。
小學數學用數學加幾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中理解一位數除法,被除數得最高位商得數不夠商1,需要看被除數的前兩位再除的算理。
2、在經歷一系列的計算練習后,感悟多位數除一位數的筆算步驟,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3、在合作交流中積極發(fā)表自己意見,同時學會傾聽,并從中體驗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
通過學生獨立嘗試,小組交流等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感受理解概括一位數除三位數,被除數得最高位商得數不夠商1,需要看被除數得前兩位再除得算理與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感悟多位數除一位數的筆算步驟,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口算(略)。
2、板演豎式計算。
819=答案。
847=答案。
543=答案。
682=答案。
805=答案。
564=答案。
二、新授。
1、教師談話引入。
2、出示例3。
3、你能列式計算嗎?算好后請你在小組交流以下問題。
(1)被除數前一位2除以6不夠商1,你是怎么處理的?
(2)處理后得到的商你寫在被除數的哪一位商?為什么?
(3)接下來的商你又寫在哪一位上?為什么?
學生說,教師板書。
4、試一試:1563。
集體訂正。
5、計算。
3786=答案。
4255=答案。
引導學生把每次除后余下的'數余除數進行比較,問:你發(fā)現了什么?
強調:為什么每求一位商,余下的數必須比除數小。
6、小結。指著例3與學生的板演提問。
說說你今天學會了什么?
練習。
1、做一做。
1563=答案。
4348=答案。
6055=答案。
8637=答案。
2、計算。
1762=答案。
4564=答案。
3813=答案。
4955=答案。
教學反思:
在計算之前先讓學生判斷商的位數,并估算商的大約值,不但發(fā)展了學生的數感和估算意識,而且為計算的準確性提供了保障,再通過檢驗確保了計算結果的準確性。培養(yǎng)了學生自覺對計算結果的合理性和準確性進行判斷和檢驗的習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小學數學用數學加幾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識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并能用字母表示簡單的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
2、使學生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簡便寫法及平方的意義及讀寫法,會根據計算公式用代入法求值。
過程與方法。
在具體情境中經歷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數感與符號化思想。
情感與態(tài)度。
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
教學重點: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難點: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義。
學習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師:先來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么?(出示字母卡牌)指名說出卡牌上的字母。
2、師:誰還能說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你們在哪些地方還見到過用字母表示數呢?
3、導入:在數學中,我們也經常要用到用字母來表示數,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
二、探索新知。
(一)在“猜年齡游戲”情境中初步感知新知。
師:下面我們要做一個猜年齡的游戲,老師需要一個助手,誰來?
(指名xx同學回答)你今年幾歲了?生:10歲。
師:那老師今年多大了,我們可以來猜一下?(指幾名學生來猜)。
(老師給出提示:我比xx同學大20歲。)。
師:現在你們知道老師多大了嗎?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生:10+20=30(歲)。
指名回答,填寫表格。
學生的年齡/歲。
老師的年齡/歲。
1
1+20=21。
2
2+20=22。
3
3+20=23。
…
…
10。
10+20=30。
…
…
20。
20+20=40。
…
…
50。
50+20=70。
…
…
師:我們發(fā)現照這樣一直寫下去,能不能寫完哪?
生:不能。
師:觀察這些式子你能發(fā)現什么?
師:你能用一個式子或一句話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齡嗎?
(學生小組內討論并指名回答)。
預設:
生1:xx的年齡+20歲=老師的年齡。
生2:老師的年齡-20歲=xx的年齡。
生3:a+20。
提問:比一比,你比較喜歡哪一種表示方法,為什么?讓學生發(fā)表各自意見。
在式子a+20中,a表示什么?20表示什么?a+20表示什么?
想一想:a可以是哪些數?a能是200嗎?為什么?
(2)結合關系式解答:當a=11時,老師的年齡是多少?
a+20=11+20=31(歲)。
2、在月球上,人能舉起物體的質量是地球上的6倍。
閱讀世界上力氣最大的人。
當x=15時,6x等于多少。
3、在應用中深化理解新知。
挑戰(zhàn)二人。
四、課堂小結1、這節(jié)課我們學了什么知識?
2、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a=1k=13q=12。
學生的年齡/歲老師的年齡/歲。
aa+20。
當a=11時,a+20=11+20=30(歲)。
六、布置作業(yè)。
小學數學用數學加幾教案篇六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數,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數量關系,也可以表示數量。
2、會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讓學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數的作用和優(yōu)點,滲透符號化思想。
教學設計:
一、教學例1:
小東比小華大3歲。
根據這個條件,我們可以得出:
1、觀察歲數的變化,思考:
小華10歲時,小東的歲數:(???)。
小華20歲時,小東的歲數:(???)。
小華a歲時,小東的歲數:(???)。
2、分析:
“a+3”既可以表示數量關系:小東比小華大3歲。
也可以表示小華的歲數。
當a=1、2、3、4……時,就可以知道小東是幾歲。
3、思考:
如果用字母a表示小東的歲數,那么小華的歲數就是(?????)。
二、教學例2:
1、觀察錢數的變化,思考:
當數量是7.5千克時,總價是多少:(???)。
當數量是x千克時,總價是多少:(???)。
2、分析:
“2.1×x”既可以表示數量關系,也可以表示數量。
3小結:
這些含有字母的式子不僅可以表示數量關系,也可以表示數量。
三、試一試:
1、學生審題理解題意。
2、前后四個同學相互說一說解題思路。
3、抽組說一說解題思路。
4、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校對。
四、課堂練習:
1、2、7。
五、作業(yè)?:
1、課本:
3、4、5、6。
2、《作業(yè)?本》一頁。
小學數學用數學加幾教案篇七
本課時學習的是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例題是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替換,發(fā)展解題策略。解題的關鍵就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這個數量關系進行的替換活動,把較復雜的問題轉化成簡單的問題。教學的任務是把學生潛在的、無意識的方法喚醒,使隱含的思想清晰起來。
學情分析本節(jié)課的學習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據教師平時對學生的了解和學生前面的學習表現而做出的。
學生是合肥市區(qū)六年級的學生。
學生有良好的小組合作進行探究的學習習慣。
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
二、能力目標:
使學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替換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fā)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三、情感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1、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替換的策略去分析數量關系,并能根據問題的特點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和選擇相應的解題策略。
2、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感受替換策略對于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fā)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程序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學習方式教學策略。
一、復習。
引新。1、提問:
(列表、畫圖、列舉還原)、
2、揭示課題。
二、探究。
新知。
1、出示例題(圖文結合)。
2、理解題意。
(1)你從題中獲得哪些信息?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根據回答完成板書:
小杯6個。
小杯的容量720ml。
是大杯的1/3,
大杯1個。
你認為哪個條件是解題的關鍵?
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它們的關系還可以怎么說?
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
現在根據已知的條件能直接求出大杯和小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不能!
那么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我們可以:
把1個大杯換成3個小杯。
或是。
把3個小杯換成1個大杯。
3、自主探索,研究替換策略。
同學們想到了兩種方法來解決,下面請選擇一種你喜歡的方法。
(1)先畫出換杯子示意圖。
(2)然后根據圖再列式計算。
4、匯報交流。
生a、大杯換小杯。
1個大杯換成3個小杯。
13=3(個)。
6+3=9(個)。
7209=80(毫升)。
803=240(毫升)。
生b、大杯換小杯。
6個小杯換成2個大杯。
63=2(個)。
2+1=3(個)。
7203=240(毫升)。
2401/3=80(毫升)。
5、檢驗結果。
怎樣知道我們計算得對不對呢?
我們要來檢驗一下。
這題怎樣檢驗?
生:806=480(毫升)。
240+480=720(毫升)。
符合果汁有720毫升這條件就行了嗎?
生:80240=1/3或是。
24080=3。
還要符合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這個重要的條件才行。
都符合了題目中的條件才說明我們做對。
請大家寫上答語。
6、比較方法,提升策略。
完成板書:
小杯6個6+3=9。
1/3720毫升。
大杯1個2+1=3。
仔細觀察這兩種方法,它們的共同點是什么?
都是把兩種不同容量的杯子換成同一種容量的杯子,來計算的。
7、小結方法,揭示課題。
也就是把兩種不同的量換成同一種量。
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策略。
1、理解題意。
出示變式題(圖文結合)。
還是剛才那道題嗎?
與剛才的題目有什么不同?
已知的條件和要求的問題各是什么?
關鍵句是什么?
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20毫升。
還可以怎么說?
小杯的容量比大杯少20毫升。
你會解答嗎?
2、自主嘗試。
請自己試一試,用我們學習解答例題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自主畫圖列式計算。
2、交流方法。
生c、大杯換小杯。
1個大杯換成1個小杯。
7007=100(毫升)。
100+20=120(毫升)。
多20ml。
大杯1個。
生d、大杯換小杯。
6個小杯換成6個大杯。
206=120(毫升)。
720+120=840(毫升)。
8407=120(毫升)。
多20ml。
大杯1個6+1=7720+120。
4、檢驗結果。
互相檢驗結果.
生:1006=600(毫升)。
600+120=720(毫升)。
符合已知信息我們就做對了。
4、小結變式題思路。
仔細觀察,它們的共同點是什么?
也是把兩種不同的量通過替換變成同一種量,這樣使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
組織學生畫圖、列式解答、研究方法,使學生充分感知替換策略。
引導學生利用兩種量之間的關系,想到不同的解決方法,同時發(fā)現它們共同的特征。組織學生討論,再利用多媒體直觀演示,豐富學生的感知。
組織學生自己嘗試根據兩種量之間的關系,繼續(xù)運用替換策略解決相差問題。運用多媒體直觀演示,解決教學中的疑難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替換中,總量變化的疑惑點。
引導學生比較發(fā)現替換策略能解決的兩種不同情況的問題的特征。充分體會替換策略的價值。
通過自主研究,匯報交流,使學生的語言、思維得到發(fā)展,學生通過畫圖計算感知替換策略。
觀察比較、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通過嘗試算法,匯報交流,進一步理解替換策略,體驗它的實用性。
通過比較集體研討發(fā)現問題的不同類型的特征。
畫圖匯報交流,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
通過相互評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合作學習,共同研究策略。在合作學習中,相互取長補短,增強合作意識。
(三)、比較例題與變式題。
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倍數關系,杯子個數變化,但總量沒有變。
相差關系,杯子的個數沒有變,而總量卻變化了。
根據學生回答完成板書。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1、紙盒問題。
(1)先畫出替換示意圖。
(2)再交流自己是怎樣來解答的。
2、門票問題。
3、練習十七的第1題。
鋼筆和鉛筆的問題。
4、機動練習。
5、生活實例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獨立分析習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獨立完成,交流反饋。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深化新知,充分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
五、板書設計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
小杯6個6+3=9(個)720ml。
小杯是大杯的1/3變了沒變。
大杯1個2+1=3(個)720ml。
大杯比小杯多20ml沒變變了。
大杯1個6+1=7(個)720+120。
小學數學用數學加幾教案篇八
1.使同學借助計算器,探索并掌握“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隨著乘幾”的變化規(guī)律,能應用規(guī)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讓同學體驗“猜測-驗證”這一探索數學規(guī)律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從而發(fā)展同學思維,培養(yǎng)科學的探究素質。
3.使同學在探究過程中獲得勝利的喜悅,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
一、導入因數。
12。
12。
12。
12。
120。
120。
120。
因數。
2
4
20。
400。
2
40。
200。
積
指名口答,并說說怎么想的。
二、猜測。
同學猜測。師引導說出需舉例驗證。
三、驗證。
1.師引導運用表格來舉例驗證。
因數。
因數。
積
積的變化。
36。
30。
1080。
指名舉例,師板書,在此過程中指導填表:積怎樣算,積的變化是什么,又怎么表示。
師:觀察整張表格,你發(fā)現了什么?符合猜測嗎?
小結:在36×30=1080中,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一個數,積也會乘這個數。
2.在其他乘法算式中是否也存在這樣一個結論呢?再次猜測、驗證。
同學任意舉例填表。
因數。
因數。
積
積的變化。
展示作業(yè)紙,你發(fā)現了什么?符合猜測嗎?
四、應用。
1.用規(guī)律解釋:
(1)口算:24×30=?你是怎么算的?你能用剛才的規(guī)律解釋嗎?
(2)筆算:250×15=?(簡便算法)。
2.用規(guī)律計算:“想想做做”1、2。
3.數學日記。
4.自然界的計算專家。
五、總結。
師:你能總結一下今天學習的內容或學習的感受,為這節(jié)課定個題目嗎?
六、拓展(導入中的口算題)。
因數。
12。
12。
12。
12。
120。
120。
120。
因數。
2
4
20。
400。
2
40。
200。
積
24。
48。
240。
4800。
2400。
4800。
24000。
你還看到了什么?你想說點什么?
大家的表示讓我想起這樣一句話“僅僅擁有知識的人從石頭里只能看到石頭,擁有智慧的人就能從石頭里看到風景,從沙子里看到靈魂”。
小學數學用數學加幾教案篇九
1、通過比一比使學生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2、讓學生經歷比較幾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通過學生參與畫圖活動,進一步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4、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并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1、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2、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紅色長方形、黃色長方形、藍色長方形各一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學具若干,剪刀,直尺,水彩筆。
一、啟發(fā)談話引入。
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張兒童畫非常漂亮,我想把它裝飾一下,都需要什么?(四周加上框,加膜等)四周加上框需要求它的什么?(周長)再給它配上一塊玻璃,配多大的玻璃合適呢?還能用長短來表述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
二、探究新知。
(一)比一比,直觀感受面積的含義。
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
2、看課件比較數學書和練習本封面的大小,一元硬幣和一角硬幣表面的大小。
4、(課件演示)觀察這幾個圖形,它們的面又在哪里?讓學生體會封閉圖形才有面的大小。
5、課件出示:比較兩個平面圖形的大小。
6、感知面積的含義。
剛才我們比較了什么?所比較大小的部分有一個名字叫面積。
誰來說說面積指的是什么呢?(引導學生理解、完善面積的含義)學生匯報后教師小結面積的定義。
(板書: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學生齊讀兩遍定義。
7、下面這四個圖形中誰的面積?
(二)比一比,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1、每人都有三張不同顏色的彩紙,誰能不借助學具很快比較出哪張彩紙的面積,哪張彩紙的面積最小。(學生活動)說說用的什么方法。
2、指名匯報。
3、那么這兩張彩紙的面積誰大誰小呢?(紅色和藍色)
意見不統(tǒng)一,如何準確地比較這兩張彩紙面積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辦法?可以借助你們的學具,動手試試。(四人小組活動)
4、小組匯報,交流反饋比較的方法。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5、學生看書,說說書上還介紹了哪些方法?
6、你認為哪種方法,說說你的理由。
(三)解決問題。
1、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練習十八第1題)
2、判斷方格紙中哪個圖形的面積?
3、判斷下面哪個圖案的面積大?
三、小結。
四、圖案設計大賽。(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要求:在方格紙上畫出3個面積等于7個方格的圖形,比一比誰畫得準確而有創(chuàng)意。
小學數學用數學加幾教案篇十
教學內容:六年制第十二冊數學第48—49頁的內容,完成第49頁上面的“做一做”和練習十二的第1—2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征,會看圓錐的平面圖。
教學重難點:圓錐的特征
教具準備:圓錐形物體一個、圓錐的模型一個、cai課件四件
學具準備:圓錐形實物,模型一個、一塊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教程: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圓柱的有關知識,誰能告訴老師圓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物體,看一看,摸一摸,感覺一下,它與圓柱有什么不一樣?
生觀察感知后,說出自己的結果,師肯定:
這個物體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
像這樣的物體就叫做圓錐體,簡稱圓錐。也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新的立體圖形。
板書課題:圓錐的認識
1、教學圓錐的認識
〈1〉出示多媒體cai課件的三幅圓錐形實物圖。
(此處有圖)
提問:這些物體的形狀是什么?(圓錐)
這時利用cai課件動畫光點的閃爍,閃動實物圖的輪廓,緊接著把實物的模像移走,只剩下圖形的輪廓,抽象出圓錐體的幾何圖形。
(此處有圖)
接著改變不同的方向,師說明:這樣的圖形就是圓錐體的幾何圖形。
指出:圓錐的這個曲面叫做側面,同時標出“側面”讓學生看著圓錐形物體,指出:
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
用cai課件演示作高,接著順著母線的方向演示、強調:
沿著曲面上的線都不是圓錐的高,圓錐的高只有一條
〈3〉生拿出學具,同桌互指圓錐的底面、側面、頂點、高
2、小結
誰能歸納一下圓錐有什么特征?(指名試答)
師板書: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教學測量圓錐的高。
提問:圓錐的高能直接測量嗎?為什么?
(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
采用多媒體cai課件(二)演示
邊演示,邊講解測量過程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3〉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讀出數值。
生自己量手中的圓錐學具的高
4?教學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設問: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什么圖形?圓錐的側面展開又是什么圖形呢?
生思考討論后,指名回答
師:我們通過實驗來看看。
出示cai課件(三),一步一步演示:
(此處有圖)
使學生認識:側面展開后是一個扇形
再利用cai課件將其展開圖合攏,恢復原狀,以加深對圓錐側面的認識。
1、做教科書第49頁“做一做”
2、做練習十二的第1題
3、做練習十二的第2題
采用cai課件,拆分組合,指名口答。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圓錐,想一想:圓錐有什么特征?側面展開后是一個什么圖形?
板書設計
圓錐的認識
(此處有圖)
圓錐的特征:
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小學數學用數學加幾教案篇十一
知識目標:能讀懂條形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和扇形統(tǒng)計圖,從中獲取有效信息,體會統(tǒng)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能力目標:了解三種統(tǒng)計圖的不同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統(tǒng)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
情感目標:體會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了解三種統(tǒng)計圖的不同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統(tǒng)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
【教學難點】了解三種統(tǒng)計圖的不同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統(tǒng)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設疑引入
引入:
你們說得非常對。其實在日常生活應用中的統(tǒng)計圖是多種多樣的,只不過我們目前所接觸最多的就是這三種統(tǒng)計圖,但是你們在學習和觀察中是否發(fā)現這樣的一個問題:有些信息要用扇形統(tǒng)計圖來呈現、有些要用條形統(tǒng)計圖來呈現、還有要用折線統(tǒng)計圖來呈現的,那么,我們在選擇統(tǒng)計圖時,以什么為標準,作為依據呢?也就是說這三種統(tǒng)計圖各有什么特點、用途呢?這就是我本節(jié)課要跟同學們共同研究的內容——統(tǒng)計圖的選擇。
二、探究新知
a、了解三種統(tǒng)計圖的不同特點
1、出示教科書第121頁的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
先引導學生讀懂圖表,再回答三個問題:
(1)從哪幅圖能明顯地看出我國在第25 — 29屆奧運會獲金牌的變化情況?
(2)從哪幅圖能更明顯地看出第29屆奧運會我國獲得的金牌數?
(3)從哪幅圖能看出第29屆奧運會我國獎牌的分布情況?
2、師生共同小結三種統(tǒng)計圖的特點,清楚選擇的依據。
三、合理選擇適當的統(tǒng)計圖
1、教科書第122頁“練一練”。
讓學生說一說選擇某種統(tǒng)計圖的理由,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每一種統(tǒng)計圖的特點。
第(1)題反映的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所以選擇扇形統(tǒng)計圖比較合適。
第(2)題反映的是喜歡各種課外活動的人數情況,選擇條形統(tǒng)計圖比較合適。
第(3)題反映的是小學生身高的變化情況,所以選擇折線統(tǒng)計圖比較合適。
2、問答競賽
學生分小組進行,讓每個學生都提一個統(tǒng)計圖的問題,其他學生回答應用何種統(tǒng)計圖,再一次讓學生在學習和交流中體會三種統(tǒng)計圖的特點,學會如何選擇統(tǒng)計圖。
3、火眼金眼:讓學生看統(tǒng)計圖讀信息
(1)某班學生膳食喜好人數情況統(tǒng)計圖(少挑食,要注重膳食營養(yǎng)的均衡)
(2)中秋節(jié)小明一家月餅分享情況統(tǒng)計圖(學會分享、學會感恩)
(3)我校學生05~09年上黑網吧人數變化情況統(tǒng)計圖(網吧尤如一把雙刃劍,隨時傷及自己和他人)
(4)假如你是下一屆英國倫敦奧運會的運動員,你猜我國會奪得多少枚金牌?簡單說說你的理由。
四、全課總結
【板書設計】
奧運會
——統(tǒng)計圖的選擇
條形統(tǒng)計圖清楚反映各數量的多少
折線統(tǒng)計圖清楚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扇形統(tǒng)計圖清楚反映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收集、整理數據,選擇統(tǒng)計圖,來解決“奧運會”的問題。這課的設計突出了“統(tǒng)計圖”實踐性比較強的特點,用學生身邊的事例,促使學生在自主的探索中經歷選統(tǒng)計圖的過程。
1、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
《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字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實踐證明,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內容,能更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中教師不僅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而且緊密結合學生實際,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學習的過程,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如課的開始,播放04年奧運會劉翔奪冠情景及部分冠軍的照片引入問題,在練習環(huán)節(jié)解決有關nba、垃圾處理、跑步、我國人口等數據問題,在展示部分投影學習成績、海口空氣質量、家電銷售情況等內容,都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活動。
2、明確分工的合作學習。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倡導有意義的學習方式,合作交流是被廣大教育工作者認同的有意義的學習方式之一,人們也在進行著有關方面的深層次研究?!敖y(tǒng)計”知識的學習,比較適合合作學習的方式,在本課教學中,我組織了一些“合作學習”。在歸納三種統(tǒng)計圖的特點后,讓學生同桌合作做圖,小組討論選統(tǒng)計圖來鞏固知識點。在整個過程中,先出現范例,內容貼近生活,又給學生一個整體的印象,后又讓學生自主參與,積極探討,在小組討論中發(fā)揚合作交流精神,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本課設計中安排了不同層次的互動環(huán)節(jié),而且采取了靈活多變的呈現方式,從而使教學過程呈現出緊張活潑的特點。
小學數學用數學加幾教案篇十二
數學(二年級上冊)第100~101頁。
一情景引入
2、師簡介阿凡提抽“生”“死”簽的故事。(阿凡提是古時候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喜歡幫助老百姓。所以,大家很喜歡他。但古時候的國王和有錢的壞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個罪名把他關起來。當時,這個國家有個條例,處死罪犯時要讓他抽“生”“死”簽,如果抽到“生”簽,就不用死。國王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個字都寫成“死”,有人把這件事告訴阿凡提。
第二天,當國王讓阿凡提抽“生”“死”簽時,他不慌不忙地把一個紙團吞下,大家很驚奇他為什么這樣做,阿凡提說:“吞下去的簽是我的,請打開剩下的簽,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過了一劫。今天,他來到我們教室里,想看看同學們是否和他一樣用智慧來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拿出一個箱子,放進一個紅色的球和一個黃色的球。
師:阿凡提說:“我拿了一個球,你們猜會是什么顏色的?”(學生有的說是紅色的,有的說是黃色的),學生上來試一試。
2.師:阿凡提夸你們說得很好,他想和同學們一起做游戲。(請2個小朋友上來,一個拿數學書,一個拿語文書,把書藏在背后。)
(1)xx同學說:“我拿的不是數學書,請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書?”
(2)同桌交流。
(3)匯報。(要求有條理,說出推理方法)
3.師:阿凡提帶來3張動物卡片。它們是:兔、狗、貓,準備送給3個小朋友。(出示p101頁第3題,并幫3個小朋友取名字)
(1)請學生讀一讀圖中小朋友說的話,說說和剛才猜書游戲有什么不同?
(2)小組交流。要求每個學生都要說說怎樣想的。
(3)匯報(注意引導有條理的推理)
4.游戲
(1)3人一組,模仿課本p100頁的例3,分配好角色,
像他們那樣說一說,猜一猜。
(2)請2個小組上來演示,指名學生說說推理方法。
三鞏固新知
1、師:阿凡提夸同學們表現很好,還想出一題考考你們,有信心嗎?
(1)讓學生看p101頁第4題,同桌互相說說他們各拍幾下?
(2)匯報,指名個別學生說說如何推理的。
四小結
同學們,今天學習的知識,你們會了嗎?這些就是數學中的簡單推理知識,生活中我們會常常碰到這些問題,阿凡提希望我們今后遇到這些問題時,能冷靜地去推理判斷,找出解決的方法。
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初步培養(yǎng)學生能用清晰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推理過程。許多學生碰到問題大部分懂得怎樣解決,但要他們有條理表達是較困難的。這教時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能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推理的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一在故事中感受數學的趣味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學習過程較多關注“有趣。新奇”的事物,故事是兒童成長過程中最喜愛的伙伴它是伴著兒童成長。它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的興趣。在這教時中,我采用與教學內容有些相關的故事來引入新課,從故事中不僅初步感知推理知識,而且重要的是讓學生從小樹立對機智人物的喜愛和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在游戲中感受數學的趣味
有趣的游戲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在教學中我設計把例題改變成讓學生參與演示,小組游戲的方式,讓學生親臨其境。能清晰有條理地表達推理過程,把一節(jié)比較單調的推理知識變成生機勃勃,許多學生都爭著表達自己的推理方法。
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足之處,那就是個別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較弱,不能運用有條理的數學語言進行推理表達。因此,在今后教學中應注重讓學生練習“說”的能力,多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學生數學語言能力。
小學數學用數學加幾教案篇十三
1、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
2、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根據統(tǒng)計表的數據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過程,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tǒng)計問題的方法。 教法:
談話、指導相結合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問題的探討,師生互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你們入學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指名3~5個學生說一說)。
師:有的同學喜歡這個顏色,有的同學不喜歡,如果我們學校要給一年級的新生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請你們當參謀,給服裝廠建議下該選哪種顏色合適。
(指名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教師引導:張三喜歡紅色,學校就決定將校服做成紅色的,怎么樣?你有什么意見?
教師小結:你們剛才說的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顏色,不能代表學校大多數同學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喜歡的呢?(學生可能回答,調查全校學生喜歡的顏色。)
教師追問:如果我們現在要馬上把信息反饋給服裝廠,你覺得調查全校的學生這個方法怎么樣?(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全校學生那么多,要調查全校的學生,范圍太廣了,我們可以先在班級里調查,通過班級中的數據作為代表,找出大多數同學喜歡的顏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數學生喜歡的顏色。那這節(jié)課就以我們班級為單位,在班級中進行調查統(tǒng)計,看看在這四種顏色中,大多數同學最喜歡哪種顏色。
(1)教師提問:剛才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里進行調查,我們班級的人數也不少,應該怎樣調查呢?你有什么好的辦法?(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2)出示統(tǒng)計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完成這張統(tǒng)計表呢?
(3)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表示自己在哪一個范圍的,老師數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
(4)教師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師:在這些方法里,舉手表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在由老師發(fā)布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表示。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tǒng)計表。
師生活動,教師說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人數,學生填表格。
(1)師:從統(tǒng)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加起來,如果與全班人數不相符,說明我們在統(tǒng)計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
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tǒng)計的意義。
(1)要完成這張表格,你準備怎么辦?
(要引導學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舉手報名,匯報填寫等)并說出統(tǒng)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2)采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強調數據的準確性),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3)小組內討論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多,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少。 最喜歡去植物園的右( )人。
你最喜歡去( ),喜歡去這里的同學有( )人。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提問,全班進行反饋。)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小組。
(1)課件出示第1題的表格圖。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tǒng)計表。
師生活動,共同填表格。
(2)根據表格內容回答問題。
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多,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少。 我們班參加計算機小組的有( )人。
我喜歡( )小組,喜歡這個小組的有( )人。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舉手表決的方式統(tǒng)計了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校服的顏色,最喜歡去哪里春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活動,這個方法簡便,易操作,下次我們班級調查就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板書設計:
學校要給同學們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選哪種顏色合適?
紅 黃 藍 白
小學數學用數學加幾教案篇十四
1、知識目標:懂得將較復雜圖形進行分割、填補、移動的方法。
2、能力目標:能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學習活動,會直接在方格圖上,數出相關圖形的面積,特別是利用化繁為簡的方法、割補、移動等方法求出圖形的面積。具有處理圖形的思維方式和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的多樣性,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探索的精神。
利用分割的方法,把較復雜的圖形轉化為簡單的圖形再計算。
會用較簡單的方法計算圖形的面積。
根據本節(jié)教材的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規(guī)律出發(fā),本節(jié)課采用學生動手操作、以實驗發(fā)現為主。在實施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組織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適時地演示;運用電教媒體化靜為動,發(fā)動學生進行交流合作,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推導歸納能力。
多媒體、課件,學具為有地毯圖樣的小卡片。
1、談話導入。
2、課件出示:四副有美麗圖案的地毯,讓學生觀看后說說。
美在哪里?引出下面的學習內容:地毯上的圖案。
3、課件出示有藍案的地毯圖片。
笑笑和淘氣看見一塊地毯,圖形如下圖,笑笑想,地板上的瓷磚鋪成的圖形多美??!這里面有什么數學問題嗎?(一個小方格表示1平方米)。
生:是對稱圖形,是由許多小正方形組成的。
師:對,大家觀察很認真,這個圖形是對稱的,很美。
師:給大家提了一個數學問題,看著這幅圖,大家猜一猜可能是什么問題?
生:地毯上藍色部分的面積有多大?
師:猜得真準。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地毯上的面積”。(板書)。
1、獨立探究,尋找解決策略。
師:大家每人手中都有一張跟大屏幕上完全一樣的圖。先獨立思考,將想到的方法簡單地記錄到練習本上。
(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巡視。)。
2、合作交流,對比擇優(yōu)。
師:先在小組內說一說各自發(fā)現的方法,然后記錄到合作卡上。比一比哪個小組發(fā)現的方法最多,最簡便。
(學生小組內進行交流。)。
師:大家都討論得很充分了,哪個小組愿意把你們的方法與大家分享?
生1:直接一個一個地數,為了不重復,在圖上編號。
生2:用總的14×14的正方形面積減去白色部分的面積。
生3:因為這個圖形是對稱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數出一份中藍色的面積,再乘4。
生4:轉移填補,將中間8個藍色小正方形轉移到四周藍色色重疊的地方,就變成4個3×6的長方形加上4個3×3的正方形。
師:對于各組發(fā)現的方法,你們認為哪種更簡便,為什么?
生:方法1直接數太麻煩,方法3把這個圖形分割成4塊,算出或數出其中一塊的藍色面積再乘4比較簡便。
生:方法4想法很巧妙,也比較簡便。
……。
師:(小結)大家對比很認真。對于這種在方格圖中計算圖形的面積,我們可以直接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用大面積減小面積,還可以對整體進行分割,一部分一部分數或算。具體運用哪種方法,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對待。
師:對于計算方格圖中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我們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數,還可以“大減小”。如果沒有方格圖,我們該怎樣解決一些圖形的面積呢?明天的數學課上我們將繼續(xù)學習。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空白方格上設計一些你喜歡的圖案,讓你的同桌幫你算一算圖案的面積,還可以把他們寫進數學日記。
小學數學用數學加幾教案篇十五
1、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培養(yǎng)學生善于探索的精神。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樹立民族自豪感。
2、知識目標:通過演示和對簡易天平的實際操作,觀察,探索等式的基本性質、從等式出發(fā)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判斷是不是方程。
3、能力目標:通過簡單的天平實驗理解并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質。結合教學內容,培養(yǎng)概括、推理的能力。
建立方程的概念。
幫助學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會應用
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據實際變換為其它實物)
一、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上課要用到一種重要的稱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對,它是天平。同學們對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稱與砝碼組成,當放在兩端托盤的物體的質量相等時,天平就會平衡,根據這個原理,從而稱出物體的質量。
二、新知學習
1、實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稱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書:1只空杯子=100克。
小學數學用數學加幾教案篇十六
1、理解9的乘法口訣的來源,能根據乘法的'意義正確推導出9的乘法口訣,二年數學上:《第六單元-9的乘法口訣》設計。
2、能初步記住9的乘法口訣,并運用口訣熟練的進行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遷移類推能力和分析、綜合的能力。
9的乘法口訣的推導。
口算卡片、此行黑板、圖片。
復習出示口算卡片
生:開火車口算
1、觀察情境圖
看84頁的主題圖。
師: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小組合作提出問題
(1)有幾條船參加比賽?
(2)每條船上有幾人?
(3)2條船上有幾人?
(4)一共有多少人?
2、師:(1)選擇問題讓學生思考、同桌交流舉手反饋。
(2)板書反饋結果
生:觀察用那種方法簡便
(1)用乘法簡便。
(2)小組合作編乘法口訣。
(3)反饋交流、并展示。
3、小黑板出示袋鼠跳格圖
指名學生填寫并隨時提問:
4、口訣記憶
齊讀口訣,師生對口令
出示83頁3題
生:獨立圈出9的倍數,小組交流發(fā)現了什么?
1、教師口述:五九( )
指名填、搶答。
2、練習十九2題
學生獨立完成。訂正。
課堂小結
你學會了什么?
第二課時
1、會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幾個幾是多少,并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提高觀察、推理、遷移的能力。
3、經歷交流的過程,培養(yǎng)協(xié)作能力。
會解決求幾個幾是多少的問題是重點。
加深理解幾個幾是多少 ?體驗它的含義。
圓形、三角形圖片、小棒,小學數學教案《二年數學上:《第六單元-9的乘法口訣》設計》。
看圖算式并說出表示的意義
(1)( )
(2)( )
師:讓學生根據每張課桌上有2人,提出數學問題。
生:小組提問題,同時解答。
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探究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系。
1、根據2題小組擺一擺,討論用幾個幾的知識來描述存在的數量關系。
2、用算式計算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3、鞏固對幾個幾的理解。
(1)做一做9、題,訂正時重點說說式子的含義。
(2)同桌討論8題的做法。
師:引導學生觀察10棵樹幾個空?
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4、學習解決實際問題。
(1)看11題,小組討論交流理解題意。
(2)怎樣計算,說出道理。
大家學會了幾種應用題?;丶液笥^察家里的物品,給爸爸、媽媽題有關于這一節(jié)我們學習的數學問題。
第三課時
1、合理整理乘法口訣表,掌握整體記憶全部乘法口訣的基本方法。
2、加深對乘法含義的理解,能熟練的利用一句口訣計算兩道乘法式題。
3、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整理乘法口訣是重點。掌握乘法口訣表示難點。
小組準備全部乘法口訣卡片
生:1、小組合作給學具袋里的乘法口訣卡片分類看看能發(fā)現什么?
2、匯報小組的分類方法即發(fā)現。
師:引導學生回答
提問:(1)學過幾的乘法口訣?各有幾句?全部乘法口訣共有幾句?你怎樣知道的?
小組合作、自主整理
1、小組為單位用口訣卡片擺成自己喜歡的口訣表。
2、展示評價,表揚大家認為整理的好的小組。
師:出示乘法口訣表
師:1、引導學生觀察這張乘法口表。(橫看、豎看、斜看)
生:小組討論整理,全班交流。
1、回憶口訣的含義,任意說出一句口訣表示的意義。
2、游戲,比一比,賽一賽
(1)看誰答得又對又快。
出示卡片,學生對口訣。
(2)想一想:89頁3題完成后總結做題的方法。
(3開放練習:( )×( )=( )
這一節(jié)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小學數學用數學加幾教案篇十七
學生在幼兒園接觸過1-5各數,他們能夠熟練地數數,有的甚至能夠疏導100多,從表面上看,他們已經很熟悉這些數了,但是這一階段的學生缺乏對數的整體意義的理解。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見到過這些數,對它們的用處有了一些了解,但是沒有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對生活中離不開數的價值缺乏體驗,還沒有對這些數產生較強的喜愛之情。
1、在觀察農家小院圖提取信息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初步感知1~5各數的基數含義,知道1~5的數序,并會認、會讀、會寫這5個數。
2、在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1~5的基數含義和寫法。
1~5的寫法,初步建立數感。
1課時。
一、游戲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小游戲,請同學們舉起你們的雙手,跟著老師一起做。我說一句你們跟著說一句。(師生一起做變變變的游戲)。
師:剛剛我們變手指是從幾根指頭變到幾根指頭的?(隨機引出一根指頭到五根指頭的)。
師:今天我們學習《1-5的認識》板書課題(1-5的認識)。
二、實踐探索,合作交流。
(南瓜/花朵/老奶奶……)。
2、生自主觀察,圖中有多少個南瓜、多少朵花?并隨機指導三、指導學生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數。
1、師:圖中有什么數量是1?
(一個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教師:(那我們數量1的東西數完了,接下來應數數量幾的呢?)那就請同學們數出圖中可以用數“2”表示的東西。
2、師:它們的數量都是2,可以用數“2”表示。2數完了應該數幾呢?就請同學們數出圖里面可以用數“3”表示的東西。
3、3數好了接下來應該怎么數?
4、請同學們數數,圖中有什么可以用數“4”表示的呢?
5、小雞和向日葵的數量都是4,可以用數“4”表示。接下來我們應該數?
6、:請同學們說說圖中有什么可以用數“5”表示?
(南瓜、玉米的數量是5,可以用數“5”表示)。
四、指導認讀。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看一下這個計數器。上面有幾顆珠子?
教師:1顆珠子可以用1表示,我們再加一顆珠子,現在是幾顆???(相機做練習)。
五、指導書寫。
教師:1是從上往下寫,稍稍有些傾斜;2像一只小鴨子;3像小耳朵;4要寫得直直的,不能有彎曲的地方。
六、練習。
生在方格本上寫1~5。
七、布置作業(yè)。
課本第16頁的做一做兩道題完成。
1~5學生們在幼兒園都已經學習過了,這節(jié)課的主要目的在于感知1~5各數的基數含義,知道1~5的數序,并會認、會讀、會寫這5個數,通過圖片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去探討。但實踐下來發(fā)現課堂游戲少,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梢栽诮酉聛淼恼n堂上多開發(fā)一些數學游戲,激起學生的興趣。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8795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