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提問的論文(匯總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5 12:28:12
課堂提問的論文(匯總14篇)
時間:2023-11-05 12:28:12     小編:紫薇兒

總結是對我們的工作和學習進行檢驗和評估的一種方式,有助于我們發(fā)現(xiàn)問題并改進。總結要具備客觀性,避免主觀感情和個人偏見的影響。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了幾篇經典總結文章,大家一起來欣賞學習吧。

課堂提問的論文篇一

課堂提問是一種常見的教學策略,在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檢查教學效果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有些教師將課堂提問看得很簡單,沒有深入地思考提問時需要的技能和技巧,因此很容易陷入一些誤區(qū)。本文我具體分析教師在提問過程中常出現(xiàn)的幾種誤區(qū):

教師常常習慣性地重復問題和回答,這種不良習慣使學生不去認真地注意問題開始的出現(xiàn)。這種習慣也導致有意義時間的丟失,不能幫助教師高效地管理課堂。但有些特殊情況除外,如教室擴音設備或擴音設備不好,或問題本身復雜,或學生聽寫時。重復問題,實際上是擔心學生沒有聽清楚,低估了學生聽的能力。其實,只要在提問開始時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告訴他們你每次提問只提一次不會重復,也不重復其他同學的回答,讓學生注意聽,自然而然,學生就學會了如何去聽。相反,經常性地重復,讓學生認為教師總會重復,就會不集中注意力,這樣學生更容易走神了。

如果學生正在回答問題,教師卻在看其他學生的小動作,學生往往會迅速結束回答;當教師面帶微笑,認真地傾聽時,你可能說出許多你在回答前沒有事先想好的要點;而當教師表現(xiàn)出不耐煩時,學生可能會連他想好的要點都忘了說就匆匆結束了回答。 不認真傾聽,表明了教師缺乏教學藝術,不耐煩會對學生積極的心理影響,也表明教師不尊重學生,在心理上對該生沒有多少期望,這種消極的非言語動作大大地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從手勢、面部表情、身體動作等方面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教師真正尊重學生。

選幾個表達能力好的和成績突出的學生,這樣教師給大多數(shù)學生一個印象是:我的學習不好,老師不喜歡我。使得他們對學科失去興趣,上課開小差,從而導致集體斗志的嚴重喪失。

好學生回答可以給出正確的答案,使教師看起來是一個有效率的教師。但是,假若教師想鼓勵所有的學生,教師應該給每個學生同等的機會。由于學生能力水平確實存在差異,你可對不同的學生提不同難度的問題。要避免問題過難,學困生回答不出來,給他們帶來挫折感,要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喜悅和得到積極的強化。

教師提出一個問題,然后自己回答,或者讓學生回答后又打斷學生的回答,自己完成回答或不試圖啟發(fā)其他學生回答而加入個人評價,這些行為都會分散學生注意力,往往使學生感到沮喪,從而使學生消極地對待學習。如果確實是因為問題太難,教師應該充分地啟發(fā)學生或留給學生課后思考。這種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的行為是教師沒有看到學生的主動性對學生學習的推動作用。

課堂是學生重要的生活場所,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方式構成了各種各樣的課堂情境,由于提問在學習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們在大談教學改革的同時也要關注提問的方式和技巧。我們相信,學校應該成為一個充滿樂趣的給學生帶來積極體驗的場所,課堂提問也應該成為有意義的美好生活經歷。所以教師要走出誤區(qū),還學生一個充滿尊重和思考的課堂。

課堂提問的論文篇二

新課改提出之后要求對學生減負減壓,所以通過增加課時來提高課堂效率的方法已經不可取了,那么我們要想在有限的時間里取得最大的收獲,就需要提高課堂效率來實現(xiàn),通過不斷的摸索和實踐發(fā)現(xiàn),有效提問是一種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手段,那么怎樣才能提高提問的有效性呢,本人認為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問題的內涵和內容要明確。

明確性原則指的是教師在課堂中提出問題的內涵一定要明確,要做到學生一聽到問題就知道考查的是哪部分的內容,切忌問題含糊不清,模棱兩可,否則會使學生思緒混亂,造成對問題的錯誤理解,這樣就失去了設置問題的意義。提出問題的內容也要明確,必須符合教學大綱要求,并圍繞教學目標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進行設問,可以根據(jù)學生回答的內容和深度進行問題延伸和切換,以實現(xiàn)學生自主思維的參與。比如,在講《生活與哲學》中的運動是有規(guī)律時,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規(guī)律的廣泛性,讓學生理解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guī)律的關系,然后再進行教學設計,可以引用幾十年來氣候變化的資料來引導學生認識人與大自然的關系,最后確定問題:氣候異常變化是怎么造成的,能不能避免?讓學生總結一下規(guī)律的特征是什么?氣候異常是天災,但是可以人為抗災,那面對天災人們應該怎樣做呢?怎樣才能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從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中說明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guī)律關系?這樣逐層的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正進行正確思考。相反,如果一上來教師就問規(guī)律是什么?有什么特征?這樣學生會感覺無從下手,還會打擊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這樣的課堂也一定不會是高效的課堂。

2問題要面向全體學生。

在課堂上要讓所有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提問也是一樣,絕對不能偏愛學生,或者只提問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而是要向全體學生發(fā)問,為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設計一些問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問題的思考中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上的成功帶來的喜悅,我們可以采用點答、抽答、搶答等多種形式。

3問題的時機、難度要適中。

4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學生主動思考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讓學生主動進行思考,教師就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合理的設置懸念,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自己動腦,深入思考,得出結論。提高學生思考的主動性,是每一個教師的追求。

5問題要具有整體性。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根據(jù)整體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提出的問題之間要有一定的聯(lián)系,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逐層深入。如果問題過于零散,沒有邏輯性和整體性,學生只對單個的問題進行回答,這樣的課堂看起來熱鬧、活躍,但是學生找不到問題與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也不能把思維聯(lián)系起來,就形不成對政治內容的整體感知。提高問題的有效性就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根據(jù)教學重點和難點設計具有邏輯性的`問題,使所有問題前后聯(lián)系,使學生對所學政治內容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比如在講《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時,可以借助多媒體讓學生觀看古今中外名人對金錢的看法和普通人對金錢的看法,再提出問題:什么是金錢?金錢都能做什么?金錢的獲得途徑有哪些?金錢的使用方式有哪些?如果讓你把自己的錢捐獻給別人,你會有什么樣的想法?這幾個問題就是緊扣“如何樹立正確的金錢觀”,逐層進行深入,從教材到日常生活,來加深學生對樹立正確金錢觀的整體認知。

6教師要對學生回答及時評價。

教師要對學生的回答及時地進行評價,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不表態(tài)不評價,或者是評價過于泛面不具體,還有的褒貶過度。時間久了,就會影響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對政治課堂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認真準備提問的問題,明確提出該問題的目的是什么,標準答案是什么,學生可能會回答什么,必須把這一系列的問題搞清楚,否則就不能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另外,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當中,要認真聽,并對多名學生回答的內容進行總結概括,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效提問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啟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尤其在概念性、抽象性強的高中的政治課堂中,教師精心設計提問內容可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一步理解,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傊咝дn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fā),合理設計問題,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礎上。

課堂提問的論文篇三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的教學手段,它可用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新課的導入、新知識的講授、課堂練習、分析歸納等活動中都可用到提問。一位教育家曾說過,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評價教學效果、推動學生實現(xiàn)預期目標的好方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精心設計提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非常重要,它是激發(fā)學生進行思考、獨立探究、培養(yǎng)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師輸送信息,并獲得信息反饋的主要途徑。所以說提問是教師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教學技能。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沒有抓準提問的契機,或者不懂提問的藝術,出現(xiàn)了不少提問的誤區(qū)。下面就提問出現(xiàn)的問題總結歸納如下:

一、所提問題太復雜

由于課堂提問都是口頭的,所以問題如果太復雜,學生就難以聽清記清,更無法準確回答,這種提問就是無效的。所以教師提問時,每個問題應該集中于一點,使用盡量少的字眼來表述。

二、所提的問題缺乏思考價值

教師提問時應該先考慮一下自己的問題是不是有意義,不要無疑而問。有些老師喜歡問“是不是”、“好不好”、“對不對”等,這樣的提問毫無價值,只會讓學生的思維得不到訓練。因此,我們在設計問題時,要有沉甸甸的思考價值,要有啟發(fā)性,能問而生思,發(fā)展學生思維。

三、不明確自己提問的目的

問題是支持教學過程的工具。提問時應當明確自己在教什么內容,是問識記、理解和應用層次的封閉性問題,還是問分析、綜合、評價層次的開放性問題,教師一定要心中有數(shù)。漫無目的、信口開河式的課堂提問是教學的大忌。在教《牡丹的拒絕》一文時,用多媒體放映牡丹花的圖片,然后指著屏幕問:“這是什么?”

生:花。

師:什么花?

生:牡丹花。

師:花怎么樣?

生:好看。

師: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

很明顯,這里提問的目的不明確,其實可以直接問:這些美麗的牡丹花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前面的提問都是無效的,浪費了很多時間。

四、自己提問自己回答

在課堂上常??吹竭@樣的現(xiàn)象,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后,根本沒有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就自己回答了。有時候,學生開始回答了,教師卻搶答。比如一位教師教《我與地壇》:

師:大家看看這一段語言怎樣,有沒有華麗的詞藻?

生:沒有。

師:同學們再想一想對母親的深情如果用華麗的語言寫,效果好不好?

師:肯定不好。因為那樣會使感情顯得虛偽、膚淺、矯揉造作,抒情效果適得其反。最真的感情可以用最樸實的語言表達出來,無須畫蛇添足。

姑且不論教師講得是否完全有道理,就他沒有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來說,這節(jié)課是很不科學的。久而久之,學生對教師的提問就會麻木,教師就只好演獨角戲。

所以,提問后,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時間的把握十分重要。

五、追求標準答案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或是教師思維的局限,很多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執(zhí)著于“標準答案”。在提問時也是如此,有的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習慣于用標準答案去衡量學生的回答,總是千方百計地把學生導向自己心中的標準答案。嚴格的教師,甚至要求學生的一詞一句都要跟標準答案相一致。

六、沒有思考時間

教師在課前都備好了教案,要完成一定的教學進度。有的教師為了按計劃完成教學任務,往往在提出問題后希望學生能夠馬上作答,要求學生就像一休哥一樣——手指在腦門上一點,就能回答問題了。當學生們凝神思考,沒有小手如林的時候,教師就急不可耐地“點撥引導”了。

課堂提問的論文篇四

課堂提問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根據(jù)教學目的、教學重、難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一系列問題情境,要求學生鉆研、思考,并能準確解答的一種教學手段.它既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手段,又是促進學生探求知識的動力.

作者:周燕梅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平東小學,226300刊名:小學時代(教育研究)英文刊名:primaryschooltimes年,卷(期):2009“”(11)分類號:g62關鍵詞:課堂提問提問技巧正確評價

課堂提問的論文篇五

課堂提問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個適時、準確的提問可以為學生指明正確的思考方向。在各科的教學中,特別在數(shù)學教學中常常要對學生進行提問。有意識的設置問題,能有效的促進學生的才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拓展學生的思路,激發(fā)學生興趣,檢查教學效果,調整教學進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恰到好處的設置提問,以淺到深,由點到面,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能更好的幫助學生掌握教學內容。反之,如提問不當,則會造成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其對數(shù)學這一學科產生逆反心理。甚至造成學生對數(shù)學問題的錯誤認識及片面理解。要使提問有效地發(fā)揮作用,教師在數(shù)學課堂提問時應把握以下幾點:

一、時間性。一個適時的設問,可以在學生腦海中掀起悍然大波,一個巧妙的點撥可以使學生從百思不得其解中恍然大悟。教師提問時,根據(jù)題的難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數(shù),要給學生留有適量的時間供學生思考。這是學生回答問題的前提。信息輸入大腦要經過感受區(qū)—儲存區(qū)——想象區(qū)——判斷區(qū)四個功能區(qū)聯(lián)合處理,才能完成一次認識過程,否則,欲速則不達.

二、目的性。提問時,教師要根據(jù)數(shù)學教學大綱的內容目的要求出發(fā),教師要做到有備而問,根據(jù)教材特點對癥下藥,而不能盲目、漫無邊際的發(fā)問。無的方失,必然造成學生思維混亂。這樣不但不能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反而會使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耗費在無滋無味的提問中。另外問題提出后,該叫誰回答也是要有講究的。如一學生在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動作,針對他提出相應的問題,使其注意力迅速轉移到教學中。提問既不能只顧少數(shù)“尖子”,又不能亂點,這樣才能達到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邏輯性。數(shù)學知識系統(tǒng)性很強,新舊知識存在著必然的聯(lián)系,要遵循教學由淺到深、循序漸進的原則。以舊到新逐步過渡。

如在教學分式的加減乘除時,可讓學生先回顧分數(shù)的加減乘除運算法則,舉一些例題后,由學生自己總結出分式的運算法則。做到自然過渡,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情效性。課堂教學的提問,是一種師生情感與效應的思想交流過程,良好的情感效應之關重要。在教學提問中一旦觸及到學生的情感意志領域和情緒,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法就會變得高度有效,師生的感情就會更加融洽,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回答問題必然會產生濃厚的興趣,樂意自覺地搶著回答問題。如果教師提問學生真正的懂得,“懂得”二字的出現(xiàn)體現(xiàn)了教師對學生的信任。教師的信任是對學生的'最高獎賞,這時學生就積極動腦思考,踴躍發(fā)言,學生答錯以后教師微笑著給予提示,學生一定會認真思考。反之,那種板起面孔,以“審”代問的做法,勢必造成學生心理極度緊張,思維、理解、記憶、想象都會受到阻礙,再好的提問也就失去了意義。

五、靈活性。教師的提問如同新聞記者采訪,要靈活多變,同一種答案的提問是多種多樣的,也可同中求異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數(shù)學中的一題多解就充分體現(xiàn)了這點。這樣不但使學生加深了理解,而且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六、反饋性。提問后,學生作答,教師必須做出評價。以便學生更好地掌握該問題。在評價時不能簡單地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斷詞,而應對問題進行綜合分析,細心到糾正錯誤。對學生林零散的、顛三倒四的,不完整的答案進行系統(tǒng)歸納,在肯定正確地基礎上歸納總結,使知識系統(tǒng)、完整化。

總之,數(shù)學教學的課堂提問既是一門學問,又是一種藝術,合理巧妙的課堂提問,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合理巧妙的課堂提問,才能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氣氛才會活躍,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課堂提問的論文篇六

1.教師角色要積極轉變。

在傳統(tǒng)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宰,是課堂教學的絕對權威,教師的權威是不容許高中生挑戰(zhàn)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總是采取壓制的手段,這樣就壓制了高中生的個性發(fā)展的可能性,不利于高中生的個性成長。同時,高中生在課堂教學中就形成了被動接受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環(huán)境,導致高中生的學習被動等待,沒有學習興趣和動力。這樣造成高中生的能力得不到應有的培養(yǎng),高中生嚴重依賴教師的情況。究其原因,是由于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中,把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高中生是客體造成的嚴重后果。所以,要想改變這一現(xiàn)狀必須要對課堂教學中的教師和高中生的定位進行重新科學的認定。這一認定的目的是為了調動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高中生的自主發(fā)展。

2.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高中生的主體作用。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和角色定位,教師要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楦咧猩鷮W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作為高中生學習的組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高中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它需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高中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教師有效地引導和組織,讓高中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讓高中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要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引導高中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的引導要做到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fā)。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學習方法更包括學習的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道理,引導可以表現(xiàn)為一種啟發(fā),高中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會迷失方向;教師的主導作用的發(fā)揮是高中生主體作用發(fā)揮的重要前提。

3.教師要充分尊重高中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參與高中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高中生的學習狀態(tài),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fā)現(xiàn)“火花”。教師傾聽高中生的心聲,是尊重高中生的表現(xiàn)。教師與高中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xiàn)交流。教師要尊重高中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給予高中生學習的自主權,放手讓高中生自己去探究、去交流。在探究和交流中高中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更學到了能力。

二、要以促進高中生全面發(fā)展作為新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

高中歷史新課程與傳統(tǒng)教學一重要的區(qū)別就是,新課程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高中生的全面發(fā)展不僅包括知識的學習,更包括高中生能力成長和心智的發(fā)展。新課程評價關注高中生的全面發(fā)展,不僅僅關注高中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高中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適合時代發(fā)展需要的高中生,有知識、有能力、有紀律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作者:何清玲單位:合肥市肥東縣撮鎮(zhèn)中學。

課堂提問的論文篇七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問題的設置能夠推動課程進展。提出的問題也是教師在課前預習和備課過程中總結出來的課堂授課過程的節(jié)點,這種節(jié)點往往設置在一些內容的小結部分。這部分的提問能夠很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推動課堂進程的發(fā)展。

一、課堂有效性提問的特點

1.涉及面廣,學生參與范圍廣

教師問題的設置往往是對于全班同學的提問。這種問題能夠結合實際的班級情況和教學情況進行一定的自主調整,學生學習情況的不同,采用不同問題進行教學能夠很好地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熱情。在提問的過程中調節(jié)課堂氣氛讓學生在一種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中全面地展開自己的學習思維。

2.主體突出,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在擁有這種提問意識的情況進行適應的課堂背景的導入可能使學生在一種教師主體關注下進行問題的思考。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自信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3.啟發(fā)性強,促進思維成長

在提問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把提示內容和教學方向融入其中。這樣的提問在知識點的啟發(fā)和過渡上有很好的幫助,這樣的啟發(fā)使學生能夠形成自己的思維習慣。這就對課堂提問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實效性強

問題是在教學過程中隨著知識點轉移和總結而提出的,在這種教學節(jié)點中進行問題的提出能夠在學生學習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段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二、目前課堂有效性提問現(xiàn)狀

1.內容簡單,缺乏指向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有效提問的次數(shù)應該是適量的。目前很多教師在備課時在課堂的整個過程中設置了大量的問題,使問題的質量不高。泛泛的問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提問產生疲勞感。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都受到了限制。

2.提問缺乏新意,抑制提問

課堂中的提問需要和課堂內容進行緊密的結合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在問題的設置上缺乏新意,不能夠很好地抓住學生的學生注意力。這樣的提問使得學習對于問題的好奇心下降,同時導致學生在問題中沒有提問的時間和積極性。

3.問題結果評價老套、不靈活

這樣的現(xiàn)狀導致學生不愿意回答問題。語文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課堂的問題中如果學生的'問題和問答的答案有差距就會對問題的評價提出要求。部分老師死搬硬套問題的標準答案,這樣的過程使學習過程沒有很好的氛圍。

三、實現(xiàn)課堂有效性提問方法建議

1.在教師能力的培養(yǎng)上要趨向專業(yè)化,提升教師隊伍的教學理念和技能

在備課和問題設置的能力上要加強鍛煉。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問題的提出方法,為促進有效性提問發(fā)展做出研究。

2.體會語文課堂的特點,結合時代背景做出最合適的情景預設

加強課堂氣氛調動能力的培養(yǎng),從課堂氣氛入手促進學生對于問題的參與度。在情景的預設中對于課堂教學目標進行有效組織,使教學目標在相對輕松的環(huán)境中進行。

3.體會學生學習差異,因材施教

在問題的提問過程中,教師不應該把問題的預設作為課堂提問的標準,在實際提問過程中應該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能力進行適宜的變動。這種差異性的教學能夠很好地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中感受到教學的魅力。

例如,在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課文《父子騎驢》的講解中就可以結合課堂內容對學生進行提問。課文講了一對父子在牽著自家的驢子在回家過程中因為別人的評論而改變自己的做法,最后得出感悟。

問題的第一部分是對于課文進度的延伸,學生在聽到問題后會主動地閱讀課文,推動課堂繼續(xù)進行。而后半部分的提問則是對于課堂內容的衍生,讓學生在知道最后結果的時候回過頭來思考父親在回家過程中的不同決定又是什么樣的原因。這種提問方式使學生在對于結果的記憶中進行了兩次思考過程,提高了記憶效果。

小學語文因為其學科背景和語言特點使提問這種教學方式很好地和教學融合,它與課堂效果和教學效果有著很大的關系。本文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提問的研究希望能在課堂有效性提問的過程中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曹寬榮。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問方法例談[j]。文學教育:下,2008(08)。

[2]劉紅梅。淺議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j]。科學大眾,2008(07)。

[3]張紅玲。改變提問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j]??荚囍芸?008(06)。

課堂提問的論文篇八

很早以前,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就采用了提問教學法。自那時起,教育學者在教學中使用并倡導提問。提問是指教師通過提出問題來檢查和了解學生的理解程度,鼓勵和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問題,復習鞏固運用所學到的語言知識的一種教學行為。課堂提問是師生在課堂里互相交流的一種形式。對于學生來說,提問是一種學習策略;對教師來說,提問是一種教學技能。良好的課堂提問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興趣與好奇,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積極思考,創(chuàng)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幫助教師及時了解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理解的程度,分析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了解學生的觀點和態(tài)度;同時,也是語言教師評估學生對語言掌握程度的一種手段;又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師一定要認真慎重地對待課堂提問,把它當作一門教學藝術。

1.問題的科學性

問題既要具體,又要清楚簡潔。一個好問題是《大綱》的具體化,又是教材內容的高度概括。問題的內容要把發(fā)展學生智力和掌握本課重點結合起來,詞匯量要控制在學生已掌握的范圍之內,不要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同時,教師的語言要符合英語語言習慣,具有嚴密的邏輯,發(fā)音要準確,口語流利。問的目的是為了對已有知識的抽查、訓練和鞏固,是教師能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地穩(wěn)步教學的前提。

2.問題的有序性

問題的有序性指的是問題反映教材內容的一般規(guī)律,即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從分到總、層層深入、步步達標;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適時的提問有它的意義所在:回憶性提問,讓學生回憶所學習過的基本知識,鞏固上節(jié)內容,點明已有知識重點,提醒學生加強理解和記憶;認定目標時理解性提問,設置懸念,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導學目標時分析問題提問,進一步突破教學目標,環(huán)環(huán)相扣;達標檢測時綜合性提問、評價性提問,可點主題,強調重點,對所達目標進一步闡明,同時,升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和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整個教學步驟有序而又有目的。

3.提問的藝術性、針對性

巧妙的提問可起到承前啟后,引人入勝的效果。問題的針對性,其一指緊扣大綱,聯(lián)系教材,針對教學內容;問題能切入正題可順暢導入新課。問題的高度概括可深化主題;同時,問題要“溫故而知新”,也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其二指提問對象的針對性。提問力爭使每個學生都緊跟教師的思路,設計問題從全體學生出發(fā),設計出層次不同的問題,以便因材施教。

好的問題設計等于課堂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在于教師課堂的.駕馭能力。教師在課堂上提問時一定要注意提問的方法。

課堂教學的目的是使全體學生獲得知識和學習方法,這是素質教育對我們的要求。

提問時做到先提問后叫人,這樣使每一個問題都產生群體效應。切忌先叫人后提問,這樣會使未叫到名字的同學放松注意力。提問時眼看全班,不要盯住將要或可能叫的學生。那樣,問題便起不到讓全體學生思考和準備回答的作用。眼光要均衡地從掃瞄到另一邊。就是個別學生回答問題時,也要在看著他的同時注意全班。在一個班里,學生的智力水平、基礎知識和理解能力參差不齊,學生對問題的反應速度就不一樣。教師要根據(jù)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的范圍內,對層次不同的學生提出層次不同的問題,使每個學生都有問題可答。例如,對學困生可提問一般疑問句,對中等生可提特殊疑問句,對優(yōu)等生可提綜合性的問題。老師不能為了趕速度,只提問舉手的學生或者優(yōu)等生。對于不舉手的學生和學困生,老師要根據(jù)他的具體情況和所處的層次,在適當?shù)臅r候提問他們。總之,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得到鍛煉。對于不舉手的學生不提問,表面上看起來課堂上有問有答,轟轟烈烈,而實際上存在著死角,不能完全達到提問的目的。

提問后要注意停頓,這樣學生有思考、討論的時間。但一些教師對課堂上的沉默,即使是短暫的沉默都會感到緊張或不適應,催促學生或自己回答,這不利于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必要的沉默是應該的,萬一學生回答不出來,教師可以用不同形式重述問題或將問題簡單化、具體化,給予提示,有步驟地引導,啟發(fā)學生,而不是一味的遵照預先設計的提問。若如此,課堂就會失去活力,阻礙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為了快速順利地進行課堂教學,教師在提問時總希望學生一次回答正確。但實際情況并不全是這樣。即使是學習成績很好的學生回答老師的提問也有出現(xiàn)錯誤的時候。這時,教師不能急,要有耐心。對學困生或其他學生一時因沒有注意聽講而回答不對時,老師要和藹地對待他們。老師對學生提問時,要維護學生的自尊心,不能故意出學生的丑,讓學生感到尷尬。有些學生的自尊心一旦受到損害,就會產生對立情緒,甚至自暴自棄。所以,老師的一言一行都要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對學生的回答要作出及時的評價,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回答中的“閃光點”,充分肯定其中正確的部分。要充分肯定學生的成績,特別是要發(fā)現(xiàn)學困生的進步,給予肯定,讓他感到自己有進步,從而提高他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英語課堂提問可以訓練學生的聽力,給學生思考的機會,使求知欲強的學生實現(xiàn)說的欲望。同時,教師通過學生的回答可掌握學生的發(fā)音是否準確,句子是否完整、通順,是否符合英語習慣,語法是否正確,答案是否為所問;同時,教師又能及時矯正其語音、語調、語法上出現(xiàn)的錯誤。課堂提問盡可能使課堂英語化,營造愉快的外語學習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教學內容。課堂提問可以幫助教師及時獲得反饋信息,并予以補救,在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認真對待研究課堂提問的藝術。

參考文獻:

[1]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4

課堂提問的論文篇九

機械制圖課教師,有責任和義務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激發(fā)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其樹立自信心,提高機械制圖課的教學效果。為此。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一、樹立信心,培養(yǎng)學習制圖興趣。

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機械制圖課程作為一門技術性很強的專業(yè)課,對于剛剛接觸專業(yè)技術課程的中職學生而言確實存在一定難度。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學習中一旦遇到難題,很容易喪失學習興趣和信心。這就需要我們機械制圖課教師要針對學生心理,進行“精心準備”“對癥下藥”,樹立學習信心,為學生們上好至關重要的第一課“緒論課”。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一旦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就會用心去研究、去探索。作為機械制圖課教師,要在學生接觸機械制圖課之初,向學生說明該課程的學習內容、主要用途和課程特點,以引起他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認為這門專業(yè)課充滿知識和奧妙,培養(yǎng)他們學習制圖的興趣。

二、確定適當?shù)慕虒W內容。

目前,機械類行業(yè)發(fā)展迅速,已與國際接軌,課程教學內容的擬定要考慮學生適應企業(yè)的需求,那么如何才能使學生學到新知識,新技術,能學以致用呢?那么教學內容的確定就顯得尤為重要。我認為制圖課教學內容的確定,應以學生現(xiàn)有的理論知識為基礎,并根據(jù)學校現(xiàn)有的計算機設備實際情況而確定。如果學校計算機設備許可,學生又具備一定的計算機軟件繪圖基礎,可以讓學生學習autocad、ug、mastercam等相關軟件繪圖技能;同時還要講解第三角畫法以適應目前迅速發(fā)展的機械加工技術的需要。

三、嚴肅認真,端正學習制圖態(tài)度。

西點軍校有一句名言:“態(tài)度決定一切。”沒有什么事情做不好,關鍵在于態(tài)度。事情還沒有開始做的時候,你就認為它不可能成功,那結果自然不會成功,或者你在做事情的時候不認真,那么事情也不會有好的結果。機械制圖是一門嚴謹?shù)膶W科,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必須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因為圖樣是工業(yè)生產中最基本的技術文件,是技術工人制造產品的依據(jù),圖樣的正確、清晰、完整、合理,是生產合格產品的重要保證。要讓學生時刻牢記機械制圖的重要性、科學性和嚴謹性,這對于他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都有重要意義。

四、選擇合適教學方法。

機械制圖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程訓練課,要使學生掌握畫圖、看圖的方法和技能,具備空間想象能力,通過充分的實踐才能實現(xiàn)。當然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將對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練習為主線的有機結合。

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教師要明確教學基本要求,熟悉教學內容,認真做好課前準備。教學中要注重啟發(fā)、講求互動,避免注入式。要努力做到概念清楚,重點突出,板書清晰;講述深入淺出,條理分明,語言精煉,生動活潑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是教學的對象和主體,教師應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中要教育和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在輔導過程中要教思路、教方法,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獨立完成作業(yè),切忌包辦代替,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斷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強化學生看圖、畫圖的基本功訓練。

械制圖課堂教學應堅持“講少一點、講好一點”,精簡多練的原則。本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程訓練課,需要學生掌握畫圖、看圖的方法和技能,具備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空間思維能力,具備豐厚的看,繪圖的基本功,就必須加強形體變位訓練和默思畫圖訓練,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看圖和畫圖的基本技能,為進一步進行創(chuàng)造性空間思維訓練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注重學生自由討論,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并可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成為課堂的主人,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制圖課里有些問題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也不可能是唯一的,有些問題的解決只有最合理的方法,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這樣的問題用討論形式解決比較好。如“表達方法的應用”這節(jié)內容采用討論形式效果明顯。因為表達方法比較多,對于某個零件來說,可能有好幾種表達方案,而用哪一種表達方案比較合適,這就可以在討論中解決。通過這樣的討論,可以幫助學生對問題有一個更進一步的認識,這樣既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有利于開發(fā)和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四)分層次教學,讓學生體驗成功。

因材施教,這是教師一貫倡導的教風,它要求教師不但要備課,關鍵要備學生。要根據(jù)學生不同的情況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分層教學無疑地增加了教師備課的難度,要面向全體,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此我們要拋棄傳統(tǒng)教育模式,要打破“一律化”“齊步走”的陳規(guī)。在具體教學中,使用分層教學方法,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使各類學生都經常體驗到進步的喜悅。

五、選擇合適的教學步驟。

機械制圖課是一門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學科,教學步驟設計不好,安排不緊湊,將會導致浪費時間,學生學不到知識的結果。因此,教學步驟設計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

教學步驟要具有整體性。所謂整體性是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而使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銜接自然,協(xié)調有序,有機結合,渾為一體,從而產生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益。因此,要求每個步驟都有明確的目的,嚴密的邏輯,預期的效果,步驟中無重疊、無脫節(jié)。因此,必須精心設計教學步驟,設計好供學生練習的習題。

六、注重實踐體驗,發(fā)展形象思維能力。

理論的學習最終需要實踐的檢驗。學生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機械制圖課知識,具備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和識圖繪圖能力,光有理論基礎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大量的識圖繪圖練習和相關實踐活動。因此機械制圖課堂教學應堅持“講少一點、講好一點”,精簡多練的原則。即采用講講、練練,講中有練、練中有講、講練結合的教學方式。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模型制作實踐訓練,發(fā)揮其主體作用,之后進行講解,讓學生更直觀地感知實物和視圖間互相轉換的方法和要求,鍛煉實際應用能力,發(fā)展形象思維能力,同時教師應對學生及時作出評價,讓學生在得到教師的肯定及指導后,興趣更濃,學習勁頭更足,這樣課堂教學效率更高。

總之,提高機械制圖課教學效果的途徑多種多樣,只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結合知識規(guī)律,根據(jù)不同教學內容,大膽的進行課堂教學實驗創(chuàng)新,一定會尋找出一條有效的途徑。

【參考文獻】。

[1]鄭紅菊。淺談如何提高機械制圖課教學效果、程教育研究,2014年。

課堂提問的論文篇十

課堂提問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常用的一種相互交流的教學技能,是實現(xiàn)教學反饋的方式之一,是啟發(fā)學生思維的方法和手段。因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出色的課堂提問可起到引起學習動機,誘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和實現(xiàn)教學目標等功能。換言之即提高課堂效益。出色的課堂提問可以把“一潭死水,為“一石激起千層浪”的熱鬧場面。.新穎性課堂提問最為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他們從某種抑制狀態(tài)中激奮起來。所以提問時,首先應考慮的是每個問題的趣味性和觸發(fā)性,產生一種如焊槍接觸,所以教師之第一任務,在于研究之問題上喚起普通之好奇心,且在問題特別之處,亦宜喚起特別之好奇心也。同樣一個問題,提出時平平淡淡,既不新穎又不奇特,而是老調重彈,就會令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相反,如果變換一下提問的`角度,使之新穎奇特,那學生就會興趣盎然。

根據(jù)初中英語教學的需要,課堂提問的題型可靈活變換。如選擇型、判斷型、改錯型、配伍型、填空型、簡答型等。提問的內容也可隨時變換,或引趣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深思,在不知不覺中加深內容;或遷移性,把所學的新內容與已學相關的舊知識聯(lián)系在一起提問的方法,可起到以舊帶新,溫故知新,融會貫通的作用;或激疑性,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獨立思考。

提問要有針對性,在提問時,英語教師必須要明確向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注重學生的年齡特征、英語水平和英語接受能力。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和聽說讀寫的實際能力。從而來確定問題的難易程度,不致于偏難或過易。這樣才能使問題的難易面向全體,適當兼顧“兩頭”和某些特殊學生的個性特點。此外,英語課堂提問還要根據(j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顯現(xiàn)出的心理狀態(tài)來加以把握。

提問要有順序性,即按教材和學生認識發(fā)展的順序,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近到遠,由簡到繁,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緊扣地設計階梯式的問題,從而體現(xiàn)知識結構的嚴密性,科學性和條理性。也就是說先提幾個回憶性的檢查知識的問題,再拋出一些理解、運用、分析性的創(chuàng)造知識的問題,從而達到從低級認知問題向高級認知問題的過渡,不僅使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當堂能積極思考,而且給他們指出攀登的途徑,激勵了他們攀登的勇氣。

提問的關鍵是啟發(fā)誘導,強調教學重在啟發(fā)誘導。提問的內容是否有啟發(fā)性,這是提問能否有利于學生智力發(fā)展的決定因素。維果茨基認為,只有設在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教學,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由潛在水平轉化到新的現(xiàn)有水平。同樣道理,高中英語教學中,課堂提問也不可過淺,學生無須動腦;不可過深,學生無從動腦;也不可過淡,學生無意動腦;切忌提不經思考就能隨口回答的是非對錯的問題。那些置學生于被動地位的提問,只能抑制學生的思維活動,與開發(fā)學生智能的素質教育是不相適應的。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以發(fā)展思維為主線,規(guī)劃教學中的提問,有效地促進發(fā)展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提問的內容必須能夠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達到誘導思維,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

課堂提問的論文篇十一

摘要:高質量的課堂提問,是高效教學的保證。如何提高提問質量是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本文提出了整合課堂提問的思路,以此來簡化教學程序,優(yōu)化教學效果,深化教學內容。

關鍵詞:整合提問高效。

在課堂教學中,提問是傳授知識的必要手段,是訓練思維的有效途徑,是師生進行信息交流,教師進行教學調控的重要方法。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提問。正如著名學者楊振寧說:“問題提得好,等于創(chuàng)造完成了一半。”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有些教師的提問顯得瑣碎、膚淺,學生的應答大都不外乎“是”或“不是”,不僅如此,由于所設計的問題過于零碎,學生不能把握閱讀要領,不能對文章提綱挈領。這種“多問題”式的設計,使學生的思維缺乏連貫性,而且學生在教師的提問之下被動學習,學習積極性被極大地抑制,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如何通過盡可能少的關鍵性的問題,引發(fā)學生對課文內容更集中更深入的閱讀、思考和討論呢?這就需要老師將課堂提問整合,被整合后的問題成為深層次課堂活動的引爆點、牽引機和粘合劑,在教學中顯現(xiàn)著“以一當十”的力量。整合課堂提問要以深化教學內容為目的,以簡化教學程序為原則,以優(yōu)化教學效果為手段。整合課堂問題要關注教學對象,要對教學內容大膽地取舍,要合理分配教學時間。結合教學實際,談談我對如何整合課堂提問的幾點看法。

不同文體的文章,切入的關鍵點也不同。理解課文內容的關鍵點,往往是那些或隱或顯地牽扯到文本主旨和重要觀點的詞句,弄清這些詞句,學生就會豁然開朗。老師如果能抓住這些關鍵點設計出帶有全局性的問題,就可提示中心,并能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概括能力。這其實就是整合一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問題。作為綜合分析的突破點,或者說是分析文章的恰當視角,以點帶面,由此出發(fā),把握住那些富有啟發(fā)性的關鍵問題,按一定的邏輯關系,將它們整合起來引導學生理解文本。

如《荷塘月色》是一篇優(yōu)秀的散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本文景物描寫較多,學生有零亂的感覺,體會作者的主體情感有些困難。所以我將荷塘月夜景(實景),六朝采蓮情景、惦念的江南風物(虛景)整合在一起對照,整合提出了這樣一個大問題:作者欣賞荷塘世界、想起六朝采蓮情景、惦念江南風物有共同點嗎?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經過思索認識到:正因為在外面的世界中沒有自由,他才躲到荷塘世界中尋求自由,這只是一種逃避;正因為現(xiàn)實世界中缺少真情,他才想起六朝采蓮那充滿情愛的光景,這也是一種逃避;正因為在華北的清華園中不得寧靜,他才惦起江南,尋找家園,這也是逃避。由此學生豁然開朗:原來荷塘、六朝、江南都是作者的精神避難所,他們都與現(xiàn)實生活拉開距離,江南在空間上拉開距離,六朝在時間上拉開距離;而夜深人靜又幽僻、白天也少人走的荷塘,既在時間也在空間上與現(xiàn)實生活拉開距離。雖然思考是緊張的,但學生的臉上滿是打通全文的興奮。

學生接受課文信息的難點,往往是學生認知矛盾時的焦點,理解過程中的模糊點,就此提出問題常常能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思考,激起探知興趣。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一篇小說,人物形象是學生認知難點,人物性格往往是決定了人物的命運,不同的價值取向折射不同的人物性格。在教授本文時,我從命運的選擇角度提了一個問題:天無絕人之路,我覺得杜十娘完全可以不死,她有價值連城的百寶箱,還怕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興致高漲,紛紛給杜十娘設計生路,由此引發(fā)了對杜十娘性格、李甲、百寶箱及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等一系列問題的深入探討。學生最后體會到,百寶箱不是一般的財產,而是一個被壓迫被蹂躪婦女爭取自由幸福生活的理想的寄托,是她熱切向往新生活的思想的結晶。如果世上沒有自己真正的愛情,沒有自己真正的幸福,沒有自己的歸宿,她用毀滅自己的一切來維護自己的愛情理想和人格尊嚴。

另外,有時題目中也暗含了文本的關鍵,如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我以“歸”字為核心來解讀這首詩歌,整合了一個問題,你認為陶淵明“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這句話表達了他消極的思想嗎?學生深入問題,漸漸理解了詩人陶淵明的選擇,他身處庸俗污穢官場,又向往質樸自由平民生活,這使作者看到在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陶淵明以曠達的心境和超然的態(tài)度對待生死天命,這種率真憤激的抒發(fā)至少比有些士大夫的矯揉造作更有意義。

新課標建議說“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整合問題要合乎教學內容,要緊扣文本,不能為設疑而設疑,要注重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問題的開放性即“一題多答”,就是說所提的問題只有一個,但是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當今社會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渠道的增多和信息總量的激增,豐富多樣、千差萬別的價值觀念在學生那里呈現(xiàn)不同形態(tài)。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用自己的體驗去進行個性化理解,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體驗。

例如在《鴻門宴》這一課中,有一個問題:項羽不在席間殺死劉邦,有人說是“婦人之仁”,蘇軾說是“君人之度”,你有什么看法?學生可以贊成其中的任何一種說法,也可反對,也可提新的看法,要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只要言之成理,哪怕有點偏激都是可以理解的,教師也不應定論。這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求異思維能力的一個機會。例如《失街亭》中,也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失街亭,到底誰之過?學生大多會說馬謖,也有人會說是諸葛亮,或者其他人也有責任,我們可以允許學生自由發(fā)揮,進行個性化閱讀,不必強求一致,只要學生能言之有理?!秹粲翁炖岩髁魟e》中,也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如何看待文中所寫的仙境?學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可以認為是幸福歡樂的盛會,所有的與會者都在那里親切地交談,興高采烈,像人間的朋友歡聚一堂,寫仙人盛會反襯現(xiàn)實黑暗,表達詩人對自由生活的向往;也可以是對現(xiàn)實的曲折反映,神仙聚會帶有宮廷生活中的印記,夢中險象環(huán)生,折射詩人宮中遭遇,神仙聚會熱鬧非凡,不容凡人介入,與皇室親族驕奢淫逸不容布衣靠近,何其相似!通過熱烈的討論,學生思維得到了活躍和鍛煉。在教授《六一居士傳》時,我提出這樣的問題:此文題為傳記,與同學們平常讀的傳記有何不同?在探究中,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此文是采用主客問答方式抒寫真情的散文,在探究中學生更能深刻領悟本文的主旨和寫法。

開放性問題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一種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在解決開放性問題過程中學生擺脫了標準化答案的禁錮,減輕了學生答題的壓力,提高了學生答題的積極性,也訓練了學生的辯證思維。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本質意義在于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培養(yǎng)探究精神、萌動創(chuàng)新意識。課堂提問應有利于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充分的對話與交流。從哪幾個方面提問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呢?可以從文章的標題、開篇、篇末,文章中帶強烈感情的詞語,文章中有深度的特別是議論抒情的地方,與理解課文內容關系密切處,文章畫龍點睛處,能觸發(fā)學生想象、聯(lián)想并發(fā)展其創(chuàng)造型思維的地方等方面提問。如在教授《吶喊·自序》時,在分析文本環(huán)節(jié)以拎出魯迅的情感脈絡時,我提出一個問題:魯迅在創(chuàng)作《吶喊》時是處于絕望之中,還是抱有一絲希望的?這個問題具有極大的整合性,既包含了魯迅對于生命價值追尋的無望,又容納了他在作品呈現(xiàn)方面流露出的希望。學生帶著對魯迅情感的叩問進入課文,沉浸在字里行間,慢慢地走進魯迅的'內心世界。又如《鄭伯克段于鄢》,在對課文進行分析后,我整合了一個問題:鄭伯、共叔段、武姜誰最想打這場戰(zhàn)爭?此問題將兄弟情、母子情放置在戰(zhàn)爭背景下,引領學生感悟政治的殘酷。學生既整體感知了文章,又深入了解了情節(jié),學生花一定時間去實踐(讀文本),甚至是合作(探究),不僅掌握了故事情節(jié),也理清了人物關系,對文章的主題也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課文中往往有許多省略和空白處,如果讓學生對這些空白、省略進行補充,就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想象、聯(lián)想能力。事實上學生對這樣的問題很感興趣,同時也會產生一些不切實際的空想,這時教師要用適當?shù)姆椒右钥刂?,比如要求學生要以文本為依據(jù)等等。

如在教授《孔雀東南飛》時,在講完文章思路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在劉蘭芝被遣回家時,焦仲卿說“不久當歸還”,請問如果沒有“太守求親,兄長逼親”這個突發(fā)事件,劉蘭芝和焦仲卿還會破鏡重圓嗎?這個虛擬的問題一出現(xiàn),馬上引起了學生興趣,學生分為兩大陣營,一方認為: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愛是忠貞不渝的,他們不僅有“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的錚錚誓言,而且有不惜以死抗爭決心。雖然在同母親的第一次交鋒中,焦仲卿無奈地接受母親的安排而遣蘭芝歸家,表現(xiàn)出了他作為一個深受封建禮教和家長制度毒害的文弱書生的怯弱性格,但從原詩最后“自掛東南枝”更能看出他為了愛,也敢于背棄“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封建禮訓,他們真摯的愛情和焦仲卿的叛逆精神正是蘭芝能夠回來的保證。而另一方同學則認為:這樣一個滿腦子封建家長制觀念的婆婆自然決不會容許一個有著人性尊嚴的媳婦生活在自己身邊。而從蘭芝這一角度講,她作為一個弱者和被壓迫者,身上卻始終閃耀著自尊和自強的光芒,這種光芒在婆婆眼中自然是“舉止自專由”的鋒芒,成為被驅逐的理由。如果要回來,就意味著必須放棄自己的尊嚴,在婆婆的統(tǒng)治下忍辱負重??梢韵胂笤诼怅幚铮救サ牟恢皇侨缁ǖ娜蓊?,磨去的還是人性的棱角,而這一切蘭芝是決不會去做的。

一個新穎的思維角度便激起了學生濃厚的探究興趣,更重要的是這個主問題形成了對整篇課文分析的強大牽引力,使學生認真快讀全文,比較篩選信息,最終得出自己個性化的解讀,達成對人物情感的深層次理解。

整合課堂提問對帶動整篇課文的教學,對新課程下語文教學的改革,都有著重要的價值。

首先,它可以簡化教學頭緒,減少課堂教學中的大量的無效提問,讓學生真正占有時間、解決問題,真正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放到語文教學的重要位置,真正把語文課堂還給學生。其次,它可以帶動學生對課文的整體品讀,徹底改變以往那種肢解課文、一講到底、“碎問碎答”的弊端,將課堂教學引向以學生課堂思維活動為主的整體性閱讀教學,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再次,它能真正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杜絕語文課堂“新八股”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從而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提問的論文篇十二

不同的人對課堂提問有不同的理解,《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提問”的解釋是“提出問題來問(多指教師對學生)”。

“從廣義上講,任何有詢問形式或詢問功能的語句,也就是通過語言的形式提出問題,引發(fā)他人產生心智活動并做出回答反應的刺激都是提問?!?/p>

本文將課堂提問定義為:課堂提問是教師根據(jù)一定的教學目標要求,聯(lián)系數(shù)學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特點,提出情景問題,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引導學生通過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探索、分析和整合,從而讓學生形成自己的看法,并通過師生互動交流以達到促進學生思考,加深對問題的理解等目的教學手段。

而小學數(shù)學課堂有效性提問是指:“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內容,精心設計問題情境,使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有計劃性、針對性、啟發(fā)性,激發(fā)小學生數(shù)學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提問。

反之,凡是與數(shù)學教學內容無關的,沒有針對性的,不能啟發(fā)學生數(shù)學思考的問題都不能稱為有效的課堂提問?!?/p>

二、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現(xiàn)狀

筆者通過大量問卷調查、課堂觀察以及教師訪談,發(fā)現(xiàn)當前小學數(shù)學教師的課堂提問存在很多不足,提問的“無效性”現(xiàn)象比較突出。

1.量多質差。

有些教師認為師生互動就是要多提問,從而設計了大量問題,而忽略了問題的思考價值。

一位教師在講“認識角”時,共提了近45個問題,平均一分鐘1個,且多為“是不是”“對不對“”行不行”之類的問題,幾乎沒有質量。

表面看似熱熱鬧鬧,實則空洞無趣。

這種提問不但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帶來負面影響,阻礙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2.形式單一。

最通用的形式是師生一問一答,或邊講邊問,在這過程中很少有學生會對教師的問題提出質疑。

而回答問題也基本以集體回答為主,再者是抽答,而抽答也常常集中在少數(shù)幾個優(yōu)等生身上,個別學困生回答問題的機會很少。

另外,所提問題的類型都以學科內容為主,很少提出能夠引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問題。

3.目標不明。

有些小學數(shù)學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時具有隨意性,考慮不周全,表達不明確,缺乏針對性,結果使學生抓不住要點,答非所問或者無從作答。

4.忽視反饋。

學生回答問題之后,有些教師只給予簡單的肯定或否定,求全責備,對學生回答過程中所暴露的問題和錯誤缺乏適時的分析和引申,給學生的心理帶來壓抑。

另外,教師評價語過于乏味,流于形式,方式單一,尤其在低年級段更明顯。

這種非真誠自然的評價往往使學生感受不到表揚。

三、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對策

1.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綜合素養(yǎng)。

由于教師受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限制,往往對學生的主體地位認識不夠明確,對課堂提問的認識不夠科學,對課堂提問的運用不夠系統(tǒng),對數(shù)學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和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還不夠深入。

為此,教師要不斷加強專業(yè)知識和相關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注重自身修養(yǎng),提高教學技能,真正履行新課程所提倡的精神理念。

2.教師要提高課堂提問的啟發(fā)性。

啟發(fā)性通常指提出的問題可以觸動學生的思維,給學生以正確的點撥。

而在課堂上,提問是否具有啟發(fā)性,影響著學生智力的發(fā)展。

倘若教師提問過于簡單,學生則無須動腦,易于產生厭煩心理;而如果提問過難,則將導致學生無從動腦,產生退避心理。

教師應根據(jù)小學生數(shù)學思維發(fā)展和心理發(fā)展特點,結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問題來提問,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啟發(fā)他們進行自主思考。

3.教師要提高課堂提問的針對性。

針對性是指教師在課堂中設計的提問應該針對所學知識的重點,使問題能問到點上,問到學生心里。

有針對性的提問能夠層層遞進,使學生既理解了課堂,又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4.教師要提髙課堂提問的廣泛性。

首先是提問內容的廣泛性。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設計不同內容的問題,使數(shù)學聯(lián)系生活,可以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激發(fā)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興趣。

其次是問答方式的廣泛性。

課堂提問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不同水平的學生能學有所獲。

5.教師要保證提問的評價性。

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要適時、恰當?shù)亟o予評價,這樣才會激發(fā)學生更加積極的思考。

對于學生回答正確的一定要給予肯定或適當?shù)谋頁P;對于回答中略顯不足或考慮不夠周全的學生,要指出其答案中所包含的正確之處,同時啟發(fā)學生在思考問題時可以再全面些;而對于那些回答完全錯誤的學生,教師應該多用鼓勵性的語言,以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思考。

作者:鐘春暉單位:會昌縣周田中心小學

課堂提問的論文篇十三

摘要: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有很多種,其中一種較為常見的就是提問。提問一直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對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是很有幫助的。如何利用課堂提問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如何才能讓提問發(fā)揮出它應有的價值呢?這些也都是數(shù)學教師應關注的課題。本文主要針對提問教學提出幾點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提問。

一、提問要有啟發(fā)性,以舊帶新,層層深入。

提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也是質疑、探究知識的過程,提問也是一種課堂教學藝術。高效率的課堂教學離不開問題的牽引,其中,啟發(fā)性的課堂提問有助于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有利于把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出來,引發(fā)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求知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設置、優(yōu)化“啟發(fā)點”,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這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與保證。

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根據(jù)相關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設計一些由淺入深的問題鏈,對學生進行誘導式的提問,以此來不斷地啟發(fā)學生,幫助學生盡早進入到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中,為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服務。課堂提問的高效性還在于問題貴在精不在多,特別是啟發(fā)性問題的提出,不單純是技巧問題,還需要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在深入了解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前提上,結合教育理論,認真研究。啟發(fā)性提問猶如傳說中的大禹治水,通過疏導,能把學生的'思路打開,使其智慧之水源源不斷,從而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與使用。

二、研讀教材,制定相關的教學目標。

教師要在課前深入研讀教材,然后再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出合理的學習目標,此外還要精心準備要提出的問題。這樣的教學,既能增加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也會讓學生有一個更明確的學習目標。比如,在探究“幾何圖形”的相關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知識點,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些立體幾何形狀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以加強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記憶。比如說,書本屬于長方體,筆則屬于圓柱體,結合這些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教學,則能夠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而且還便于引發(fā)學生的反思。有了對情感與價值觀的不同理解,學生會對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有一個比較直觀的掌握,從而制定出符合他們自己的學習目標。教學目標確定了,教學效果也就隨之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就能夠得到提升。

三、問題布置疏密有度。

好的提問能夠保障數(shù)學課堂的教學質量,但是并不是說問題提得越多越好。教學時,教師需要避免過多提問引發(fā)學生的反感,提問要結合具體情況適可而止。提問的效果則取決于問題的難易度以及選擇的切入點,而并不是數(shù)量。有效的提問則能迅速地活躍課堂氣氛,提升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所以說,問題的設置要疏密有致、張弛得體,而且還要有一個較為合理的安排,唯有如此,才能把學生的探索欲望激發(fā)出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基于此,教師一定要控制好提問的次數(shù)。例如,教師可以在每個習題講解之后適當增加一個拓展性問題,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比方說可以按照知識點的分布安排問題個數(shù),在每個知識點后布置若干個問題對課堂進度加以適當?shù)囊龑В@些都是合理的問題安排方式。

四、設計好提問的內容,使學生學習起來有方向感。

教師可以在課前提前設計好這一節(jié)課需要提出的問題,并分別就提問的內容提前拍定,這樣才能夠在教學時做到有的放矢。而且問題明確了,學生思考起來、回答起來也會更加清晰明了,學得得心應手。例如,在探究“函數(shù)”的相關知識時,數(shù)學教師就可以預先設計好如下幾個問題供學生思考:對應、映射以及函數(shù)三個概念的共性與區(qū)別、函數(shù)構成的三個要素以及函數(shù)的解析式和定義域,等等。學生也要根據(jù)教師提出來的問題摸索出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學生一旦掌握了這些基礎性的知識,也就能夠順利地學習函數(shù)的相關計算了,而且還能夠明確其他和函數(shù)相關聯(lián)的數(shù)學知識。因此,在學習這一章節(jié)的時候,就需要教師提前設計好需要學生探究的相關問題,讓學生去思考,把提問的有效性與價值充分發(fā)揮出來。

五、課堂提問時兼顧到所有學生。

新課程改革也對數(shù)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響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數(shù)學教師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也要有意識地兼顧每一位學生,既要傳授給學生知識,也要主動地為每一位學生提供表現(xiàn)他們自身個性和發(fā)展自己的機會。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提問的時候,設置一些有層次的問題,并兼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教師要在了解全班學生學習水平的前提下,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以層層遞進的方式來帶動學生思維的不斷進步,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如果教師能讓所有的學生都主動參與到課堂的思考活動與討論活動中來,并且還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相關的問題,既能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信心與熱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可以這么說,課堂提問既可以說成是一門學問,也可以說成是一門藝術,提問對教師駕馭課堂教學、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都發(fā)揮著很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時需要深研教材,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緊抓學生的求知心理,精心設計好每一個提問,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掌握提問的技巧,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是每一位教師都追求的。

因此,希望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做一個有心人,不斷進行探索,精益求精,為切實提高數(shù)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偟膩碚f,提問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好了,則能夠發(fā)揮出出應有的價值。因此,數(shù)學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讓數(shù)學課堂因為提問而更加多姿多彩。

參考文獻:

[1]黃德俊.把握原則講究策略有效提問――淺談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j].新課程:下,(9).

[2]尹洪文.高中數(shù)學課要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科學大眾,.

[3]伏文東.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設計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

[4]沈建紅,酈群.如何提高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中學數(shù)學研究,(7).

[5]單健.淺析新課程下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中學數(shù)學參考,(9).

[6]張忠強.淺談高中數(shù)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信息,2012(17).

課堂提問的論文篇十四

課堂提問是一種技巧,更是一門藝術。課堂上適時適度,且富有藝術技巧的提問,能加快把知識轉化為語文素質能力訓練的進程,是發(fā)展學生思維、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因此,用提問來指導學生學習課文,這是當前語文教學比較流行的一種方法。為此,作為語文老師,應精心設計好各種類型的課堂提問,形成具有個人特色、適合學生口味的提問藝術風格,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但是由于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影響,在部分邊遠的農村地區(qū),語文教學仍是填鴨式、滿堂灌,教師只是一味地給學生一些死知識,死答案,把學生培養(yǎng)成考試的機器,試題稍有變化,稍為靈活,機器即無法運作。這與素質教育顯然是背道而馳的。深感于此,我覺得處理好課堂提問,對改變這種教學狀況,尤其對于落后的農村地區(qū)來說具有積極而實際的意義。.那又如何設計課堂提問呢?我的體會是:

一、課堂提問要新穎

所謂“新穎”,就是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新意,出乎學生的意料,能激起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如我在講授《凡卡》一課時,我先告訴學生,這篇課文是凡卡寫給爺爺?shù)囊环庑牛缓?,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們能從這篇課文里找到哪些段是凡卡給爺爺寫信的內容嗎?這個問題是學生意想不到的。于是他們懷著極大的興趣去閱讀課文。通過認真的閱讀,學生一方面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另一方面培養(yǎng)了自己逆向思維的能力。再比如講授《窮人》一課時,文章結尾有這樣一句話,“桑娜拉開了帳子”,講到這里,一般老師常常提出這樣的問題,“結果怎樣?”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這樣的問題沒有深度,不利于學生的思維訓練。而我這樣假想問,“桑娜收留西蒙的兩個孩子,在二十年后將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呢?”這樣一問,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有的學生說,“他們兄弟倆長大了都很孝順,出海打魚養(yǎng)家,孝敬漁夫夫婦”。有的說,“在夫婦兩人的教導下,兄弟倆誠實、善良,刻苦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畢業(yè)后找到了工作,并把父母接進城安度晚年,徹底擺脫了貧困”。在學生純真的想象里,桑娜夫婦好人有好報,不再是可憐的窮人。這個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二、課堂提問要有啟發(fā)性

啟發(fā)性的問題能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能誘發(fā)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如講授《凡卡》一文第9節(jié)時,為了讓學生體會這段中的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我設計這樣一個問題:這段話主要寫凡卡在鞋匠店的生活太苦,請求爺爺帶他回鄉(xiāng)下,如果老師把這段話改成這樣:“凡卡經常挨打,每天吃不飽、睡不好,他請求爺爺帶他回鄉(xiāng)下”,你們看是書上寫得好,還是老師改得好?為什么?通過比較啟發(fā),一方面,調動學生看書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又讓學生體會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有的學生說,“書上寫得比較具體,誰打凡卡、用什么打,每天吃幾頓飯,每頓吃什么都寫得很清楚,讓我們了解到凡卡挨打挨餓的詳細情形”;有的學生說,“原文中動詞的運用準確、精妙,如‘操’、‘撈’、‘戳’等,說明老板根本不把凡卡當人,凡卡過著非人的生活”:有的學生說,“書上寫得那么細致,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越發(fā)使人感到凡卡命運的悲慘”。

三、課堂提問要有包容性

一問一答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中比較常見,這種簡單機械地問答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因此設計一些有容量的問題,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是必要的。還以《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為例,如教最后一段時,我沒有問“小女孩死了,為什么臉上帶著微笑,她的夢實現(xiàn)了嗎”等問題,而是問,作者為什么用小女孩的死這個悲慘的結局作結尾?這個問題內涵比較豐富,學生從不同角度談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說,“小女孩的家一貧如洗,沒有溫暖沒有愛,赤著腳在街上賣火柴,可是沒有一個人買她的.一根火柴,在這樣寒冷的大年夜里,她的死是必然的”;有的學生說,“唯一疼小女孩的奶奶去世了,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夢見了疼她愛她的奶奶,她渴望和奶奶一起到飛到那沒有饑餓、沒有寒冷、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也有的學生說,“安徒生通過這個童話,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

四、課堂提問要有條理性

要解決文章中的一個難點或一個重點問題,往往靠直接提問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這時需要設計一組問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調動學生的思維,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如教《“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組問題:(1)作者為什么用“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為題?(2)同一首詩,媽媽為什么說“精彩極了”,而爸爸卻說“糟糕透了”?(3)假如父母都說“精彩極了”或“糟糕透了”,又會怎樣呢?(4)從媽媽的鼓勵和爸爸的批評兩種不同的愛中,我們得到什么啟發(fā)?這一組問題遵循了學生思維由感性到理性、由理性到實踐、由低級到高級的認識過程。

五、課堂提問要有選擇性

有的老師喜歡不分主次,不管難易,處處設問,殊不知這滿堂問導致了課堂效率的低下?!独笾Α愤@篇課文主要表現(xiàn)了母親對兒孫的深厚的愛,來喚醒我們關愛父母的心。那么在分析課文和文中重點句子時,應抓住這個中心設計問題。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母親筋脈突兀的手不停地撫摸著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蓋劃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剝開皮又不讓皮掉下,手心托著荔枝,像是托著一只剛剛啄破蛋殼的小雞,那樣愛憐地望著舍不得吞下。”對這句話,有的老師可能會這樣提問:句中寫的是怎樣的一位母親?她在干什么?用手摸著什么?結果怎樣?這是一種既簡單又繁瑣的提問,浪費了許多時間,還不能使學生充分理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針對文章的重點,我提出了以下問題:句中有幾個表示動作的詞?“不?!焙汀靶⌒囊硪怼币约啊皭蹜z”在句中出現(xiàn),體現(xiàn)出了什么?說明了什么?學生分析了母親連貫的三個表示動詞的詞和三個形容詞,明白了母親是多么喜歡荔枝,然而就是這么喜歡的東西,母親都“舍不得吃”,總把大的讓給兒子。

此外,教師的提問還要做到明確具體,引導學生按照正確的思維方式來認識、分析、解決問題。

總之,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啟發(fā)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梢哉f,沒有好的提問就不會有成功的教法,也就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慎重地對待課堂提問應該是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今后,我們必須在備課時多下功夫,通過不斷實踐和總結經驗,使課堂提問真正起到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785002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