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發(fā)現(xiàn)問題,并給予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在寫總結之前,我們可以先梳理一下已經取得的成果和遇到的問題??偨Y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以下是一些總結范文,希望能給大家寫作總結提供一些參考。
德育方面論文篇一
進入到小學工作到現(xiàn)在也有1年多了,從事教育事業(yè)的這段時間,我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身為一名教師,在參加工作的這一年來,本人堅定我自己的思想政治方向,定期學習黨的各種文獻,將自身修養(yǎng),不斷提高自身思想覺悟及政策水平。本人嚴格遵守學校各項規(guī)章制度,并積極配合學校工作,認真有效地完成學校及上級領導布置的任務,表現(xiàn)出極好的組織紀律性。
我很注意自身的品德行為,努力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我們學校是一所農村的小學,因此學生也有其特殊性,各年級學生在各個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而我剛剛工作就進入一位班主任的角色,在處理師生關系時就要注意區(qū)別對待了。
現(xiàn)在的五六年級的學生正處在一個特殊的學習階段:這個時候的學生很容易模仿成人的一些行為習慣,很多壞習慣也有很多好習慣都是在這個階段養(yǎng)成的,是好是壞跟教師的言傳身授有很大的關系。
而這個時候老師是學生最直接最容易的學習對象,因此,我盡量的在學生面前以高標準要求我自己,不管在課堂里還是在課外我都努力塑造一個良好的形象。而面對一二年級的小學生時則有所不同,課堂上我嚴格要求我自己也嚴格要求學生,但在課外我努力與學生做朋友,用心與他們溝通,希望能真正了解他們的所想所愛。總得來說,我做的一切目的是一樣的,就是希望能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作為一名新老師,在如今,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發(fā)展很快的年代,自身的學識相當重要。所以工作以來,我不斷學習,絲毫不敢松懈,繼續(xù)學習成為我工作學習中重要的一部分。除了參加新教師培訓,我還繼續(xù)小學教育深造,一有空閑時間,我便潛心研究教學方法,學習教學技術,將所學的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雖然在這一年的工作中,我的教學方法還不是很成熟,但我已學到了很多并將繼續(xù)學習。在這一年里,我擔任小學四年級數學和科學、綜合、美術,三年級科學,二年級美術等教學工作,同時擔任班主任工作充實而不乏挑戰(zhàn)。
教學是一項細致的工作,也是注重技巧的工作,于是我常常想把教學當成一門藝術來研究。不僅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認真?zhèn)湔n,精心設計符合學情的教學預案,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即使反思并調整教學設計,盡量讓學生發(fā)揮學習的自主性,讓孩子們快樂學習并學有所獲。我還積極參與區(qū)市級教研活動,吸取前輩的教訓和專家的指導,總結出我自己的想法。在教師考核中,是遠遠不夠的,學海無涯,今后我將花更多的時間在課堂教學方法、策略的研究上。
未來路漫漫,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中,我定能改善不足,發(fā)揚優(yōu)點,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好,全面而不失風格!
德育方面論文篇二
摘要:休閑德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忽視的新領域。當前,在德育回歸生活世界的大趨勢下,生活德育理論為休閑德育提供了理論資源。在生活德育視野下,應該針對休閑德育問題系統(tǒng)設計建構課堂教學、生活體驗、環(huán)境熏陶“三位一體”的休閑德育模式。
關鍵詞:生活德育;休閑德育;三位一體;。
大學生活與中小學生活相比,存在更多的課余自由時間,即閑暇時間。閑暇作為特殊的時空存在,成為重要的德育資源。然而,當前大學生的休閑生活狀況不容樂觀。,本項目團隊對廣東省5所高校大學生閑暇現(xiàn)狀開展調研,發(fā)現(xiàn)大學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休閑貧困”問題。具體表現(xiàn)為休閑異化(不懂休閑、不能休閑、不愿休閑)、休閑層次低(淺休閑、假休閑、逆休閑)、休閑倫理失諧(休閑與自身、他人、自然失諧)等,這些現(xiàn)象應引起我們的關注?!暗掠貧w生活世界”作為德育現(xiàn)代轉型的重要內容,使“生活德育”成為新的德育理論研究熱點,也為大學生德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了理論支撐,因此,從生活德育角度探討大學生休閑德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一、生活德育理論為休閑德育提供理論資源。
(一)何謂生活德育。
(二)何謂休閑德育。
休閑與工作相對,一般是指工作之外的自由時間(閑暇時間)從事的有利于身心的活動和從中體驗到的閑適狀態(tài)。休閑與時間有關,也有狀態(tài)有關,是生命提升的機會,為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可能性。
大學生與中小學生相比,突出的特點就是課余時間的增多。自由時間的增多,意味著大學生可以有更多的休閑時間從事休閑活動。如何充分利用大學生的休閑時空與休閑活動,提升休閑審美的品味與境界,關系到大學生道德層次的提升與培育,對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意義重大。
近年來,與大學生生活實踐相關度很高的休閑生活、休閑教育、休閑德育研究也越來越引起德育理論和實踐界的關注,但對于休閑德育的內涵和概念還沒有達成一致。目前,有的研究者側重于閑暇的角度,有的側重于休閑的角度,兩者雖然在歷史演化上有所區(qū)別,但筆者認為,針對大學生這一群體而言,兩者內涵基本是一致的,以下我們將休閑和閑暇等同理解。,邱偉光教授(華東師大博士生導師)較早意識到閑暇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隨著大學生閑暇時間的增多,組織與實施閑暇德育可以成為實踐育人的新模式。此后多年,休閑德育開始進入高層領導的視野,得到思想政治教育與德育領域的重視和關注,并在新課程改革中有所體現(xiàn)。如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的教師培訓教材第五章中,專門將大學生的休閑生活教育作為課改的新增內容,作為新教師教育教學的必要內容引起了思政教育屆的廣泛關注。
在針對休閑德育所起的作用方面,曾琰在其論文《大學生閑暇德育現(xiàn)狀及對策分析》中指出,由于高校的閑暇德育能為大學生營造一種“自由體驗”的積極氛圍,有利于德育活動在主體參與和自主選擇的時空境遇中進行,改變了傳統(tǒng)道德教育常常被詬病的人學空場現(xiàn)象,因此充分尊重了人性,體現(xiàn)了主體的“在場”。還有不少學者對于建構閑暇德育在方法論上進行了探討。萬慧進在其論文《高校閑暇德育對大學生閑暇德性的建構》中指出,大學生普遍存在休閑資源意識淡漠、閑暇創(chuàng)造性缺失、閑暇生活質量欠佳等現(xiàn)象,并提出通過確立合理的閑暇價值目標來引導大學生的價值觀,豐富其閑暇生活方式,提升其閑暇生活的文化底蘊與層次,成就幸福的休閑生活。具有本真意義的幸福生活必然是具有德性的休閑生活。楊佳英在《淺談閑暇德育》中提出,要使得閑暇教育能真正實現(xiàn)道德引導與教育的良好效果,就需要以休閑化的方式開展道德教育,休閑化教育使人容易處于一種放松的“去目的化”狀態(tài),不容易在主觀上感受到一種強制性的道德說教,使德育的積極效果能在休閑化狀態(tài)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滲透與發(fā)揮。但他也強調,這種教育方式一定要注意保證德育的“焦點化”與“目的化”,避免因為方式輕松而導致教育目的隨意與渙散,從而消弭道德引導的有效性。劉勝良、張百順在其論文《高校閑暇德育有效性研究》中提出,閑暇具有道德意蘊,現(xiàn)存的高校閑暇德育表現(xiàn)為:閑暇時間充裕,閑暇質量低下;閑暇內涵明確,閑暇技能單一;閑暇動力強勁,閑暇指導缺位;閑暇自律明顯,合作共贏低效。他們還指出閑暇德育理念偏失,應試教育慣性沖擊,閑暇德育活動單一,交互德育主體缺失等,是造成高校閑暇德育低效的原因。樹立科學的閑暇價值觀、挖掘閑暇德育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閑暇德育活動、發(fā)揮閑暇德育主體的`能動作用,是提高高校閑暇德育有效性的主要路徑。黎海燕在其論文《淺析高校閑暇德育的主要內容》里將大學生的閑暇德育內容歸納為學習、文化、心理、道德實踐、生活自律等五個方面,她還在其論文《閑暇教育特征論析》中闡述了作為既具備道德教育一般特征,又有其獨特品性的閑暇德育具有閑暇性、生活性、開放性、隱喻性等四個方面的特征。
綜合各方面的研究,筆者認為,休閑德育主要是通過教育者有目的地采用各種方式、方法和途徑,對大學生的休閑生活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和影響的活動。因此,高校的休閑德育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理解:一方面,從時間維度來看,是在大學生休閑時間范圍內所開展的指向道德提升的教育活動;另一方面,從形式維度來看,是通過休閑實踐活動來開展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動。休閑德育是德育回歸生活、走向生活的重要內容和途徑,對更新德育觀念,創(chuàng)新德育模式,提高德育實效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二、休閑德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忽視的新領域。
(一)“有休社會”需要休閑德育。
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有閑社會”逐漸成為現(xiàn)實,人們將擁有越來越多的閑暇時間用于全面發(fā)展自我。學會如何有效地利用閑暇時間,過有德性的休閑生活應納入教育的重要議題。然而,休閑的能力與職業(yè)技能一樣,并非與生俱來,休閑的層次、休閑的質量至關重要,因此休閑需要教育。目前,我國教育尚處于為職業(yè)工作做準備的階段,但在后工業(yè)社會,出于對生命本真的考慮,人們重新審視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體現(xiàn)為“教育為休閑生活做準備”。[2]一方面,休閑生活已經成為大學生重要的生活組成。對于大學生這一群體而言,有調查顯示:我國大學生每年在校時間約為280天左右,其中雙休日加上各種法定節(jié)假日竟有90天之多,而且隨著年級的增高,正常的教學活動會逐漸減少,使大學生休閑時間進一步增多。另一方面,休閑生活及其教育越來越彰顯其重要性。教育要為未來培養(yǎng)新人。當前我們身處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隨著第四次工業(yè)革命、人工智能技術等快速發(fā)展,“機器代人”成為現(xiàn)實,未來職場需求的已不只是工作技能,休閑、生活的技能越來越被提到重要地位。然而,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當前的大學教育對于休閑及其教育力度是相當薄弱的,休閑教育甚至是“被遺忘”領域。具體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休閑倫理的貶抑。傳統(tǒng)倫理中我們往往宣揚“勞動至上”、“勞動光榮”,導致對工作倫理的過度宣傳,一些勞模因過度工作犧牲生活、犧牲家庭、犧牲生命的案例也被媒體放大宣傳,導致民眾對休閑的貶抑,休閑往往與懶惰、頹靡聯(lián)系對等而受到壓制。另一方面是對休閑教育的忽視。休閑并非一種本能,而是一種能力。能力絕非與生俱來而需要后天培養(yǎng)。然而,傳統(tǒng)的教育往往不遺余力地花費大量的資金與時間來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能力與工作技能,卻不愿投入一點時間來研究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休閑生活技能。我國的中小學生常常從踏入體制內學校開始,就被“埋葬”在題海戰(zhàn)術中,導致“不敢休閑”(常表現(xiàn)為“學習至死”)。而休閑教育的缺乏,使我們的孩子無法培養(yǎng)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與審美情趣,即使有了休閑時間,也不懂得過高雅而健康的生活,甚至被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誤導而沉迷其中,表現(xiàn)出“不會休閑”(常表現(xiàn)為“娛樂至死”),“窒息”了精神生命。這是教育的悲哀!與此同時,不容忽視的另一個問題是,當前隨著網絡休閑方式的快速發(fā)展,大學生休閑生活及消費中的價值觀引導問題越顯突出,西方文化、非主流文化等通過休閑生活方式影響著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與發(fā)展,休閑生活領域成為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新陣地,需要引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視與警惕。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大學生在休閑生活中的德性培養(yǎng),即休閑德育顯得越來越重要。
(二)休閑德育模式建構的現(xiàn)實意義。
1.有利于高校更新教育觀念,促進道德教育范式的轉型。
休閑德育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不僅是技術層面上對德育內容的補充,更是體現(xiàn)了德育觀念的轉變和德育范式的改變,它充分調動高校在休閑德育資源開發(fā)方面的積極性,強調我們當前的道德教育應注重從課程德育向整體德育轉變,從知性德育向實踐德育的轉變,促進道德教育的生活化。
2.有利于促進大學生休閑生活從自發(fā)向自為狀態(tài)轉變。
休閑作為引導人走向自由的途徑,使我們能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獲得思考的時間與文化創(chuàng)造的空間,為個體的精神生命發(fā)展搭建了更為廣闊的舞臺,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彰顯。休閑德育引導大學生過有道德的生活,激發(fā)大學生道德自我完善的內在需要,冷靜反思社會與人生、理想與現(xiàn)實,進行深刻的自我否定、批判揚棄、自我塑造,使其在休閑生活中具有高度的道德自覺,超越現(xiàn)有的自發(fā)生活狀態(tài),創(chuàng)造理想的“可能生活”,實現(xiàn)向自為休閑狀態(tài)的轉變,達成生命的自我超越。
3.有利于拓寬德育生活化的空間和實踐育人的新模式。
休閑德育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并不是以休閑德育取代知性德育(課堂德育)。課堂德育作為傳統(tǒng)的道德教育方式,能有效通過道德知識的傳授與灌輸讓學生獲得道德修養(yǎng)的基本理論。然而,道德規(guī)范的確認、情感意志的培養(yǎng)以及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則更需要在生活中踐行并獲得固化。休閑德育作為德育回歸生活實踐的一種形式,以知性德育(課堂德育)為基礎,并對其進行有效補充、延伸,能更好地彌補知性德育的不足,為高校德育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徑,并與知性德育一起,包容了學生生活的全部,避免因對大學生休閑生活的忽視所造成的“德育死角”,有利于整體德育的建構,對于提高德育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三)休閑德育的基本進路:通過過“有道德的休閑生活”來學習道德。
生活德育是通過過“有道德的生活”來學習道德。而這里的“生活”包括了制度性生活和日常性生活,也包括了勞作性生活(職業(yè)生活)和休閑性生活,因此休閑德育作為生活德育的一個領域,就是要通過過“有道德的休閑生活”來學習道德。一方面,休閑生活關涉道德。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休閑必然包含著主觀的社會價值取向。“自由”是休閑的本質規(guī)定性,然而“自由”并非意味著“無約束的放縱”,自由不僅是更高要求的自律,而且應該自覺承擔起對自己、對他人和對社會所應負有的基本道義與責任?!白杂蓵r間是自由的,隨意的時間,也是檢驗道德和倫理判斷的基礎?!盵3]也就是說,人們的休閑方式必須符合社會倫理規(guī)范,要做到“休而有節(jié)”、“休而有禮”。另一方面,休閑倫理需要教育。休閑不僅在形式上有類型之分,在精神層次上也有高低之別。正如有論者指出的“誤用時間比浪費時間更可怕”。錯誤的休閑方式可能帶來消極的影響,正確的休閑則是“成人”的重要途徑。休閑倫理是人們在休閑生活中用于處理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價值原則和道德規(guī)范。休閑倫理和休閑能力并非與生俱來,需要后天教育進行正確的培養(yǎng)與引導。
三、生活德育視野下“三位一體”的休閑德育模式建構。
按照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論,我們過一種怎樣的生活就接受一種怎么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同樣,關于休閑生活的倫理道德學習,也不能只是關在課堂里進行純知識講授,而應該建立一種更整體的生態(tài)教育觀念,建構一種知性學習與實踐學習相結合,體現(xiàn)生活德育理念的“三位一體”的休閑德育模式。
(一)課堂中學習。
休閑德育并不局限于在閑暇時間內開展的德育活動,還包括關于休閑道德的教育。因此,發(fā)揮大學生課堂的主渠道功能,在相關人文教育、思政課程中設置相關內容,甚至在專業(yè)教學中滲透休閑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我們應該鼓勵高校開設獨立形態(tài)的休閑公共課程。這一類課程應以明確的目標和內容體現(xiàn)直觀的休閑教育內容。如有一些高校所開設的“休閑與工作”、“休閑與學習”、“休閑生活技能”、“我的休閑我做主”等公共課程,將休閑教育作為明確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作為一個健全人培養(yǎng)的重要一部分。但限于人力物力,目前此類與休閑有關的專門課程在高校還鮮有設置,條件不具備的院??梢酝硕笃浯伍_設相關選修課,鼓勵具有休閑意識的學生進行選修學習。另一方面,我們應鼓勵高校在人文教育、思政課程中設置或滲透休閑教育的精神與技能。一般高校難以開設大量專門的休閑課程,因此通過其他專業(yè)課程和公共課程滲透休閑教育觀念和技能,是最切實可行的(但也是難度最大的)。如在旅游、藝術、體育等文體藝術類課程,烹飪、烘焙、園林設計等各類專業(yè)課程,甚至是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文課程中滲透休閑教育的精神與技能、內容與理念等。但是這需要學校在宏觀層面上加強對教師的休閑教育,提高教師休閑理論水平,形成教師休閑教育的自覺,使其能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具有言傳身教的體現(xiàn)與示范。
(二)生活中體驗。
區(qū)別于傳統(tǒng)知識理論傳授中他者“自外而內”的灌輸式教育,休閑德育更注重自我“自內而外”的體驗式建構。因此,高校的休閑德育應注重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注重方法整合。首先,從教師角度而言,要強化教師休閑能力的培養(yǎng),改善教師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只有教師的幸福感提升了,才能言傳身教,以自己積極的休閑行為引導學生積極體驗休閑實踐。其次,從學生角度而言,要培育和引導文化社團的發(fā)展。大學生社團一般可以分為興趣愛好型、公益服務型、專業(yè)學習型等幾類,是高校學生開展休閑文化生活的重要載體。因此,通過加強對社團活動的指導與監(jiān)督,有利于營造健康積極的校園文化氛圍,為休閑生活文化品位的提升提供積極支持。最后,從學校角度而言,要突出院校特點開展休閑教育。為規(guī)避休閑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剝離,應嘗試把休閑教育融入專業(yè)教育中,充分利用專業(yè)教育的資源。專業(yè)教育與休閑教育并非對立的兩個教育領域,休閑應該是專業(yè)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高??梢悦嫦驇熒_放專業(yè)教育的實驗室、科普展示室等,讓學生對專業(yè)有更加生動、活潑的多元體驗,引導學生把專業(yè)不僅視為謀生的手段,更提升為樂生的途徑。此外,還應積極拓展網絡時空的休閑教育,以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形式開展休閑活動,讓師生成為校園休閑文化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體驗者和積極傳播者。
(三)環(huán)境中熏陶。
生活德育非常強調教育環(huán)境、教育情境的創(chuàng)設。校園文化、校園環(huán)境作為一種整體氛圍,一方面是休閑德育的“隱性課程”,另一方面也是休閑德育最終達到的目標。在具體實踐中,高校應以“幸福校園”作為目標,將休閑精神融入到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夯實休閑“軟件”的建設基礎。此外,還要注重加強相關的休閑“硬件”建設,注重加強校園休閑生活設施和環(huán)境的改善。每所高校除了建設好田徑場、足球場、籃球場、體育館等傳統(tǒng)體育設施外,還應該根據高校學生年齡、心理和專業(yè)特點,增設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發(fā)展與專業(yè)興趣培養(yǎng)的場地設施,如保證校園休閑公共場域的基本建設,休閑廣場、舞蹈室、合唱室、樂器室、形體訓練中心、健身房、閱覽室等娛樂設施應符合基本配比。此外,還可以考慮在學生比較集中的地方,如在生活區(qū)配備便利的娛樂、休閑與健體活動室,在教學樓、圖書館、實訓樓等教學設施配備適當的休息室、茶吧、音樂吧、咖啡吧等,引導學生參與健康有益的休閑活動。同時,在管理上、在時間安排上和空間設計上都要盡量將休閑倫理考慮進去,教育、激勵、引導師生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休閑價值觀和倫理規(guī)范,讓校園的師生能在一種休閑與審美中提升自我,享受幸福,過一種有德性的休閑生活。
參考文獻。
[1]高德勝.生活德育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
[2]陳建華.教育為休閑生活做準備――兼論教育與休閑關系的歷史嬗變[j].教育研究,,(10):84.
[3]托馬斯?古德爾,杰弗瑞?戈比.人類思想史中的休閑[m].成素梅,馬惠娣,季斌,譯.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62.
德育方面論文篇三
摘要: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德育問題已經成為各方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高職院校大學生德育工作不容樂觀,應對新時期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的原則和舉措積極進行探索和研究,更多盡在top期刊論文網。
21世紀是科技發(fā)展的時期,是人才培養(yǎng)的世紀,而科技和人才大多是由高校培養(yǎng)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培養(yǎng)人才依照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因此高校培養(yǎng)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大學生,而德智體美勞中“德”是第一位的。
1當代高校的德育方向。
當代高校不僅只重視和增強對大學生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而且也應與時俱進,完善合理的德育教育內容和方法,加強對大學生德育的教育,致力于培養(yǎng)和促進大學生“德才兼?zhèn)洹薄.敶髮W生自身不僅只重視知識、能力的學習,還應加強自身德育建設,努力實踐,努力做到“有德有才”。
胡錦濤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社會主義榮辱觀。[1]高校應以此作為大學生成長長才的行動指南,以此科學理論作為德育的指導思想。高校在對大學生德育教育方面,應改變傳統(tǒng)觀念,由傳統(tǒng)德育向現(xiàn)代德育轉變。學校應根據當代大學生新的時代特點和需求,審時度勢的調整大學生德育教育體系,因材施教,致力于提升大學生道德修養(yǎng)道德行為水平。
“德”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全面成才的前提,是大學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先決條件。大學生的“德”育是一個全面的、長期的、經常性的培養(yǎng)過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違心的假裝出來的,而是自然而然自身素養(yǎng)的真實映射,大學生真正的“德”應是“德在平時”“德在身邊”。
2當代大學生的德育內容。
因此,大學生德育教育應充分發(fā)揮:理想信念教育是前提,愛國主義教育是核心,自身素養(yǎng)教育是動力,人文素養(yǎng)教育是催化劑的功能,全面促進大學生“德”的形成。
3新時代高校的德育潛在問題。
4高校對大學生德育的策略分析。
(1)高校應努力抓好并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政治理論課有利于大學生思想覺悟的提升,高校應將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學校“必修課、考試課”,安排優(yōu)秀的專業(yè)教師成員負責,優(yōu)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內容,改善教育方法,以適應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努力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學校的特色課程之一。
(2)每周安排一定課時的形式政策課教育。形式政策課有利于學生接觸掌握最近最新的社會形式變化與國家動態(tài)、國際動態(tài)等。高校應安排每周固定時間、固定課時、不固定的教師專家、形式多樣的課堂主題的形式政策課,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甚至校外實踐等。打造形式政策課“周周學、周周新”,成為學校的特色課程之一。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學生會建設、社團建設等的完善,它們都具有潛在的德育功能。高校應重視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優(yōu)化學校的教育環(huán)境,加強校園附有人文氣息的基礎設施的建設,使其環(huán)境優(yōu)美、舒適宜人,大學生身臨其境、感染熏陶,這樣的硬件設施建設也就滲透了“硬德育”的潛在功能。高校還可以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積極有益的社團活動、各種比賽及學術活動,促進大學生之間相互溝通、相互交流,這樣也就滲透了“軟德育”的潛在功能?!败浻布媸⒒ハ嘟Y合”更有利于對大學生良好的德育教育。
(4)順應時代發(fā)展,運用現(xiàn)代網絡技術,通過網絡對大學生進行德育教育。[5]高校組織專門網絡人才加強校園網絡建設,運用網絡進行德育教育如:通過校園網絡表彰先進個人事跡、傳播校園文化建設動態(tài)、展現(xiàn)國家、社會最新事件、最新成就、前沿新聞、國際動態(tài)等,也可以開展網上辯論賽、組織各種網上文化交流活動和網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活動等,運用網絡帶動德育教育更新穎、更便捷、更全面。
(5)大學生自身應自覺自律,好學習勤思考,積極參加各種活動,積極互動交流,轉變舊的陳腐的思想觀念,不急功近利、不自負、不輕浮、不爭強好勝,加強自身辨別能力、自身社會適應能力,“樹德于心,施德于身”。
總之,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德育教育應不斷探索、不斷前進、不斷更新、不斷完善,順應時代發(fā)展、遵從教育規(guī)律、利用內容豐富多方面的德育手段,傳“德之正能量”于學生,并用于實踐,讓學生“德在平時”“德在身邊”,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2]邱偉光.新世紀以德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之再認識[c]//明德:邱偉光德育文集.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出版社,20xx:12.
德育方面論文篇四
這一學期,我校德育工作在校長室的帶領下,繼續(xù)堅持“追求完美道德,發(fā)展個性特長”的辦學理念為引領,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從創(chuàng)新的思路和扎實的工作入手,創(chuàng)建了安全和諧校園和優(yōu)良校風,取得了較好的德育績效,并形成了鮮明的德育特色?,F(xiàn)將這一學期工作總結如下:
一、繼續(xù)加強隊伍建設,明確育人責任。
1、進一步明確德育工作部門領導、班主任、科任教師的德育工作職責,在教師例會上進行師德規(guī)范和師德精神,使全體教育工作者明確育人任務,積極主動做好德育工作,促進德育工作責任制的落實。
2、強化全體教師的責任感,規(guī)范班級管理工作。使班主任有責任感,班級管理工作做到規(guī)范化和實效化。
3、繼續(xù)加強學生干部隊伍建設,提倡學生自主管理。做好少先隊大隊干部和值日生、禮儀隊員等的梯隊培養(yǎng)工作。并讓他們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做輔導員的得力助手。
二、強化教育管理,建設安全文明校園。
抓好安全教育和普法教育、衛(wèi)生教育。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把關注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放在首位。做到校園內外無發(fā)生重大安全事故或意外。
1、開展兩次消防逃生演練,逃生演練有長期的應急預案和每次的演練安排,并有計劃地實施。做到事前有安排、事后有總結。在演練中以注重安全為首位,確定各班學生的逃生路線,做到有序撤離,有老師跟蹤保護。
2、以預防傳染疾病、交通、溺水、火災、擁擠踩踏和防拐騙事故為重點,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班隊會、少先隊墻報等陣地,舉辦專題講座、組織觀看錄像、制作宣傳報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教育。
三、活躍校園文化,提升學校文化底蘊。
1、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建設良好的德育氛圍,推進了文化陣地的建設。加強德育環(huán)境建設,充分利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特別是班級宣傳欄,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同時做好常規(guī)工作,使校園內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體現(xiàn)教育的引導和熏陶。
2、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吸引力的校園文化活動,體現(xiàn)知識性、科學性,突出趣味性、娛樂性,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發(fā)展學生的特長,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體藝科老師和少先隊大隊部協(xié)助下,以及在全體老師的一致努力下,成功舉行了“第一屆小學踢毽子比賽”、“與經典同行”、“迎六一”兒童節(jié)等各項活動。
四、塑造亮點,拓展德育活動。
把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動中。結合重大紀念日,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教育。如利用墻報、國旗下講話、德育和少先隊主題活動等陣地和途徑進行感染、內化和教育。
五、密切家校社區(qū)聯(lián)系,構建三維德育網。
1、加強學校、家庭、社會的聯(lián)系,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有效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2、辦好家長學校,構建家?;痈窬?。通過召開家長會、利用家長委員會的積極作用,對家長加強家教、心理健康、生理衛(wèi)生、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內容、方式、方法進行指導。通過家庭教育講座、家訪、電訪、信訪、網上聯(lián)系平臺(校訓通)等形式,使德育深入家庭。通過家長委員會、家長會、告家長書等形式對家庭教育及時向家長通報學校各方面的情況,宣傳當前教育新理念,新方法,積極詳細解釋我校的新措施,新做法。
3、與家長聯(lián)系,相互交流,共同配合,對學生加強心理疏導,預防學生進入網吧,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利用校訊通等各種平臺,對家長進行環(huán)保宣傳教育;與家長溝通對學生校內外衛(wèi)生、安全教育,利用“小手拉大手”的途徑對家長進行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和控煙工作宣傳等。
六、今后工作方向:
1、今后嘗試開展德育課題的研究并嘗試與科研結合,帶動德育工作上新臺階,完善管理方法和手段,形成理論。
2、加強理論學習,注意工作思路的創(chuàng)新,有條理和有計劃開展活動,拓展德育特色。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德育方面論文篇五
在小學體育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是毫無疑問的,半個世紀來國家一直是這樣要求的,廣大體育教師也一直是這樣做的。分享了體育教師的德育論文,一起來看看吧!
作為體育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應該更多的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因為這是學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加強品德教育,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huán)。我們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更多的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使體育教學不但鍛煉了學生的意志和體能,也對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培養(yǎng)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通過對體育課結構的詳解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體育教育是一項全方位的教育,其中包括,智利、體能、身體等諸多方面,學生通過系統(tǒng)的體育課程的學習,不但強健了體魄,增加了理性思維的能力,并且從提高覺悟,增強智力,擴大經驗,提高適應能力方面,都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所以,作為我們體育教育工作者,應該詳盡的了解課程的機構,根據課程的特點和內容,合理的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1、思想品德教育應該結合常規(guī)的課程教學。
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必須要符合課堂的教學常規(guī),而且教學常規(guī)是向學生進行德語教育的根本,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特點把德語教育和課程本身結合起來,加強學生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品質。
2、品德教育要結合教學內容來進行。
體育教學具有內容多、范圍廣、思想性強等特點,上述都是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非常有利的元素。體育運動每個項目的內容都不盡相同,這就導致了教學效果也不相同,作為老師來說,就要做到善于挖掘教學內涵,抓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有利時機。比如說體育運動中比較枯燥的田徑運動,這是一項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的運動,但是對于學生頑強意志的培養(yǎng)是非常有效果的,還有球類運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和集體主義精神,還能增強學生的頑強意志,這些都要靠我們教師來發(fā)掘。
3、思想品德教育中不同的組織教法的利用。
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選擇科學的組織教育法,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作為教師來說,要能夠結合學生的身體和心理活動,利用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滲透。
4、校園的偶發(fā)事件的處理中德育。
教育的滲透在體育教學過程當中,有很多的偶發(fā)事件,這是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的時候,真實的思想和行動的體現(xiàn),作為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些偶發(fā)事件,善于抓住學生真情流露的東西,然后因勢利導,對學生進行教育,這樣會在學生的是非能力的判斷方面進行非常有效的教育。
5、教師應該以身作則。
在當前學校的體育教學當中,教師對于學生的言傳身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學生會以老師為榜樣,效仿老師的做法,所以,教師應該努力的去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和素質,談吐大方得體,舉止言行合時宜,要當學生爭相學習和效仿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樣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一定會得到更好的效果。
二、德育教育在體育教學中滲透的方法。
體育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是體育教學的重要任務,如何把德育教育滲透到體育教學中去,也是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所要追求的目標。
1、體態(tài)暗示法。
用體態(tài)暗示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體育教學中運用比較普遍的一種方法。.在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過程中,可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避免產生逆反心理,從而使廣大學生心悅誠服。比如說,在體育教學進行當中,老師如果發(fā)現(xiàn)某學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動作時,教師漫步走到該生跟前,遞個眼神,擺擺手,以示提醒或制止,這要比中止教學,當眾直呼其名批評教育效果更好。
2、實踐體驗法。
體育是以身體練習為主,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體育項目本身又具有較深的思想內涵,學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實踐中磨練意志品質,在藝術體操的練習中得到美的享受,這是體育教學區(qū)別于其他學科的顯著特征。.教師應結合體育教學的特點,有目的的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使學生在體育實踐過程中陶冶情操,磨煉意志,體會人生的價值,培養(yǎng)愛國主義、共產主義的思想品質。
3、激勵競爭法。
體育教學中教師經常采用激勵競爭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語言刺激、體態(tài)暗示、榜樣示范等手段,激勵先進,鞭策后進,調動學生的自覺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教師運用激勵競爭法時,首先要教育學生正確對待暫時的勝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悅,更能經得起失敗的考驗,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其次要對學生進行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因為任何競爭都是有條件的,都必須在規(guī)則的范圍內進行,否則將受到懲罰,從而增強學生的法紀觀念。
4、時機捕捉法。
不良個性心理的發(fā)展,應引起教育者的關注,教師要善于捕捉他們心靈深處的閃光點,適時的加以啟發(fā)誘導,以促進其轉化。例如在籃球比賽中,有學生摔倒后,立即爬起來繼續(xù)參加比賽的生動事例,應及時給該學生以恰當的鼓勵和表揚,這對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拼搏進取,為集體爭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對偶發(fā)的不良事件則指出要害,給予適當的批評,能提高學生對是非的判別能力。
5、情感感染法。
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和感染學生,作為教師必須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具備一種奮發(fā)向上積極進去的敬業(yè)精神,教師良好的言談舉止,會給學生樹立起一個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教師新穎獨特的教法,科學合理的分組,為學生營造一個平等和諧,友愛互助的人際環(huán)境,不僅有利于學生知識的學習,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們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
綜上所述,在學校的體育教學改革中,貫徹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這樣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品質,也是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必要。德育教育的效果應該得到我們的高度重視,它在我們的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德語教育必須和體育教育有機的結合,不能只是空洞的講述和傳授,這樣才能讓體育教育在學校教育這個環(huán)境下發(fā)揮出更大的貢獻。
德育方面論文篇六
三年前的夏天,外面蟬聲不絕于耳,我在家里暢想大學生活會是怎樣一番景象。轉眼三年過去了,外面蟬聲依舊不絕于耳,仿佛就是三年前那些一樣,仿佛我還是那個稚嫩的高中生畢業(yè)生。但我知道我不是,三年的大學生活讓我逐漸成長、成熟起來,讓我許多事情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高中時,老師經常向我們說的就是清華、北大,再或者就是浙大、南大,走道樓梯間的墻壁上貼的也是這些學校的宣傳畫。因此,我想象中的大學應該是這樣的:寧靜的林蔭道上,偶遇溫文儒雅的教授,碰撞風采飛揚的青春,恍若與世隔絕;古雅的圖書館里,安靜明亮的書面,曬滿輕揚的塵土;澄靜的湖水幌過眼角的陽光,美麗的女大學生白衣掠過,戀愛的回憶和幻想像水浸的味道;鳶尾花瓣泄?jié)M石板登,誰在讀詩,誰在撥弄吉他弦……應該是這樣如詩如畫一般的生活,十分讓人向往。雖然偶爾聽人說大學不過如此,但我想那個說的人一定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或者在很差的學校讀書。就這樣懷著對大學的美好憧憬,我進入了高考考場,最終拿到了武漢理工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雖然不是十大名校,但也是重點大學,所以心情還是十分激動的,畢竟我們那里考上重點大學的也不多。大學,一個令我們心馳神往的地方;大學,一個象征我們成人的地方,我們喜歡這個名字,喜歡它的一切。
就這樣,懷揣著錄取通知書,我踏上了去學校的旅程。由于是第一次出遠門,一路上緊跟著父親,在火車上我又在想學校會是怎么樣。就這樣想著想著睡著了,直到父親叫醒我要我提行李下車。出了火車站已經是下午三點了,天氣陰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我環(huán)顧四周,原來這就是武漢啊。由于第二天才是正式報到時間,所以我和父親在外面旅館住了一晚。晚上父親對我說要我在學校努力學習,學會做人做事等等。想到進入一個新環(huán)境,想到明天父親就回家了,想到我一個人在陌生的環(huán)境里,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對他的話只是點頭答應,默不作聲,然后早早睡了。
大一是最豐富多彩的。首先是軍訓,那時有太多太多的心緒在心里充溢,老朋友在遠方,新的朋友還在萌芽,當一個人需要有人分享情感的時候,孤獨感會被夸大,于是渴望友誼。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通過它逐漸互相認識,在訓練中互相幫助慢慢建立新的友誼,每個人開始展露自己,凸顯出自己的各種能力。我由于從小就十分內向,所以軍訓當中很不顯眼,我知道我要慢慢改變自己,使自己更加自信,具備應有的各種能力和品質。所以我報名參加了一些協(xié)會,希望能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在填寫特長時,我感覺自己沒什么特別擅長的就覺得慚愧。我有時十分羨慕那些城里的孩子從小學習各種樂器或參加各種培訓,然后懂得很多。但我知道,要對自己有信心。
平時生活也是很簡單的,比如由于沒買電腦,大家要上網就去網吧,雖然有人玩得比較久,但大都很有節(jié)制,我喜歡在寢室聽收音機,晚上熄燈后一起聽笑話和鬼故事,后還會互相講述自己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仿佛一起遨游了大半個中國。那些商店的老板見到我們一眼就認出來我們是大一新生,我們問為什么,他會說這還不簡單,只有大一新生才會一起逛商店,那些高年級的要么和女朋友,要么獨自一人,很少像你們這樣一起的。這時我才發(fā)覺談戀愛在高中簡直就是禁忌,但大學確實再普通不過的事情。
對大多數人來說大一都還延續(xù)了高中的一些習慣。我也同樣是的,每天按時上課時上課,上晚自習,問老師和同學題目,互相討論等等。大學的學習于高中最大的不同就是高中有老師監(jiān)督而大學沒有,雖然有的老師比較嚴格但絕對不會像高中老師那樣成天督促我們。大學課堂是很隨便,比如同學可以隨意進出教室而不像老師打招呼,課堂上不想聽可以睡覺或看其他書,只要不打擾其他人。至于考試,大家都還是很認真對待的,即使平時上課不認真的同學,在考試快來時也都認真復習了,基本上沒有誰作弊,因為大家都認為監(jiān)考老師會像高中老師那樣抓到作弊就嚴重處罰。
至于專業(yè)知識,由于以前很少接觸計算機,可以說沒什么基礎,學習c++就顯得很吃力,后來慢慢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能學好的,班上有同學學得很好的,我應該向他們多學學。這樣通過努力,我獲得了“院三好學生”。總之,感覺大一大家都還比較單純,有時很迷茫,雖然到了大一出現(xiàn)過一些不良現(xiàn)象,但我相信以后會越來越好的,這樣進入了大二。
社團活動我也參加了一些,也讓我多多少少有了些體會,比如說義務賣報活動。那么冷的天,我們拿著報紙在華師門口到處叫賣,那時我體會到父母掙錢的不容易,同時也發(fā)覺自己要是不努力奮斗,以后就別想過幸福生活,年輕時吃的苦不算苦。在與同學和老師打交道的過程中,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一些禮儀,再比如做問卷調查的表格該怎么制作,這些都是通過社團活動所學到的。
大二一開學,我就買了電腦,我想電腦買了一定就主要作學習之用,與我一樣買電腦的其他同學也都是這樣想的??珊髞戆l(fā)現(xiàn)電腦還是沒充分用在學習上,我雖然不玩游戲,但平時除了要編程外,很少用電腦學習其他的知識,多查閱寫資料,而是用來聊天,聽歌,看電影去了,我覺得這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現(xiàn)。所以叫不斷改變自己,如果這點意志力都沒有,那以后還能做成什么大事。周圍同學有的開始沉迷于網絡,經常玩游戲到很晚,我就因為他們玩游戲太吵而換了次寢室,其實我很不想。上課出勤率也明顯開始降低,那些不去上課的同學也不是不愛學習,只是對所學專業(yè)不感興趣,不想去聽,而且我感覺有的課程也確實是開設的不合理。比如計算機體系結構,老師說本來是應該學了操作系統(tǒng)等課程后再來學得,但大二就開設了,完全顛倒了順序,所以學起來很吃力。這樣,到了考試的時候,就不像大一那樣都認真復習了,因為有時出的題改變很小,甚至原題目直接出出來,改都不改,所以只要弄到前兩屆的試卷把上面的題目都做會,那就能過了。至于一些概念性的東西,有的就開始做小抄。我想自己不能這樣,不然太對不起父母,于是依然認真復習,終于獲得了“十大學習之星”和“校優(yōu)秀學生干部”,并獲得了校一等獎學金。
進入大三,課程主要是專業(yè)課了,平時照樣還是去上課,但基本上是想學的就來上課,不想學的有的就放棄了,我知道他們并不是不愛學習,只是對專業(yè)不感興趣,又不知道怎么辦而很迷茫所以靠上網來打發(fā)時間??匆妼W風日下,班委也作出過努力,但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很多時候不像小孩子那樣容易管,只能勸說,但這樣收效甚微。至于考試就基本沒什么意義了,不是對所學知識的真正考驗,很讓人痛心,所以我也不那么看重分數,而是平時到底學了多少。平時上課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老師沒有激情,對現(xiàn)實感覺很無奈的樣子。但我周圍還是有很多我值得學習的榜樣,學習上他們很努力,動手能力很強,經常拿獎學金,生活中熱情洋溢,工作中綜合素質很高。
現(xiàn)在,大三結束了,雖說大學還有一年,但實際大四都忙著找工作考研,大學的學習階段算是結束了,回想這三年所學的仿佛學了很多,仿佛又什么也沒學。說起編程能力有時感覺還不如外面的培訓機構培訓的程序員,雖然“外面的培訓機構能培訓出程序員但大學卻連程序員都培訓不出來”這句話有些道理,但我相信優(yōu)秀的程序員大部分還是要靠大學來培養(yǎng)的,我不能缺乏自信,同時我要知道自己與他人的差距,承認自己的不足。
回望已逝的三年大學光陰,不禁感慨萬千,高中時我知道我還未成年,父母還會保護我,但現(xiàn)在我就知道我長大了,不可能再有誰在你前面為你遮擋那些風雨,自己要做自己心靈疲憊的港灣。風雨中,父母那一雙雙期望的眼神是我最大的動力!總之,大學生活可以很輕松,也可以很沉重,可以很單調,也可以很豐富,可以很舒暢,也可以很痛心……他就像一壇五味醋,我從中嘗出了酸甜苦辣咸甚至更多,并獲得了很多感悟,這些所得將作為我人生的寶貴財富,讓我以后的道路走得更加堅實有力。
通過這次基礎強化訓練,我學到了不少編程知識,但我感覺比這些最大的收獲事張老師您對我們的教導。您說的話很有道理,比如“天道酬勤”,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自己不付出就想有所獲得這是不可能的;還有對于“真”的崇尚,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能保持這份心境是很讓人敬佩的。
總之,以上是我對大學生活的一些總結,可能不是很全面,但全是自己的所感所悟,希望對張老師您了解我們有所幫助,謝謝!
德育方面論文篇七
第一段:引言(150字)。
德育,在現(xiàn)代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學校教育的目標不僅是傳授知識,也包括教育學生的品德。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扮演著德育的引領者,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遵守社會道德禮儀。這是我們肩負的重要任務。經過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我積累了一些德育方面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250字)。
在學校,教師有責任在學生間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念。我們需要指導學生理解“生·命”的意義,讓他們知道如何認識生命,如何尊重他人。在生命的過程中,遇到挫折和失敗是正常的,我們需要在指導他們如何正確面對失敗,如何積極面對挫折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感恩之心,讓學生在成功和失敗中都學會謙虛和堅韌。
第三段: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250字)。
價值觀是人類文化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基礎。強化學生的價值觀教育是我們的一項核心職責。我們需要教育學生學會珍惜自己擁有的生命、寶貴的時間和有限的資源,提高他們的責任感、感恩之情和榮譽感。我們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和協(xié)作精神,鼓勵他們懂得分享、關心他人,學會與人和睦相處。價值觀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全面人格的重要手段,一定不可忽視。
第四段: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300字)。
學校教育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也要通過各種渠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增強他們的社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我們鼓勵學生參加志愿者服務、環(huán)境保護和公益活動,開闊他們的眼界,讓他們感受社會。同時,我們還鼓勵學生通過課堂教學、文化活動等各種形式了解我國各個民族各個地方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美德和風俗習慣,從中感受祖國的輝煌歷史和文化精髓,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第五段:結語(250字)。
德育不僅是校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塑造良好社會文明、推動全面發(fā)展的必備工作。學校教師要踐行“誠信、勤奮、友善”的品格,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我們要精心設計德育課程,注重德育實踐體驗,喚醒學生的青春夢想和人生理想。在教育實踐中,我們還要注意重視不同學生的差異性和特點,為每一個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適合他們發(fā)展的學習環(huán)境和成長空間。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德育工作更加有效地發(fā)揮作用。
德育方面論文篇八
摘要:道德教育是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徑,也是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資料。結合我國實際情景深入研究分析當前大學生道德教育的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進而探索大學生道德教育的規(guī)律和有效方法,具有必須的重要性和現(xiàn)實性。
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的重任。道德教育的任務異常艱巨,必須直面現(xiàn)代社會科技高度發(fā)展、高度開放和價值多元的現(xiàn)實,正視道德沖突,努力解決道德困惑,幫忙大學生辨別是非,學會確定和選擇,逐步培養(yǎng)樹立良好的價值觀,促進大學生道德成熟,使大學生群體成為最有活力的“四有”新人。
我國正經歷著全方位的變革,改革開放前主流道德一統(tǒng)天下的格局受到沖擊,社會道德價值觀日趨多元。多元化的社會道德觀使得道德行為確定趨于相對性,道德行為正誤的灰色地帶逐漸擴大。應對各種思想、意識形態(tài)和多元價值觀的沖突、滲透,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自我意識、行為方式等也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新變化。大學生在不斷追求提高的同時,相當一部分人也在失去一些不該喪失的優(yōu)秀品德。道德滑坡不僅僅導致大學生在觀念上、認知上出現(xiàn)許多偏差,甚至將他們引入誤區(qū)。
當代大學生道德素質總體呈現(xiàn)進取、務實、健康向上的態(tài)勢。他們思維敏捷,思想活躍,接納新觀點和新事物,自主、進取、民主、競爭和平等意識進一步增強,進取倡導和支持改革開放;人生觀、價值觀進取健康;自我認識清醒客觀,心態(tài)平穩(wěn);發(fā)展、成才的愿望增強。但他們同時表現(xiàn)出缺乏謙虛謹慎、勤儉節(jié)儉、艱苦奮斗的精神;挫折承受本事差;過分注重個性的張揚,缺乏基本的社會職責感,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等傾向增強,大學生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之間存在差距。
道德教育的過程就是使受教育者理解與社會、經濟發(fā)展相適應的價值觀和道德規(guī)范的過程,是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提高和完善的過程。道德教育的過程不僅僅是知識傳授的過程,更是道德觀念及道德行為、道德習慣的培養(yǎng)和塑造過程。
(二)道德教育的理論缺乏創(chuàng)新,指導實踐的功能弱化。
中國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重視整體性,只重國家和團體利益,強調個人利益必須服從國家和團體利益,使得個人利益完全受到輕視。在傳統(tǒng)的道德教育中過度強調國家和社會的要求和需要,灌輸“服從”、“集中”等思想,而不顧個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不關心個人的私利。這種道德教育只重視它的社會功能,忽視或無視道德教育的個人享用性,從而影響了道德教育功能的實際發(fā)揮。
三、
(一)關注知識道德教育、生態(tài)道德教育等新領域。
知識經濟的發(fā)展依靠于知識、科技的創(chuàng)新,依靠網絡信息,同時離不開道德的規(guī)范約束。如果一個人的智商很高,而道德水平很低,則其對社會、對他人的災難性危害就越大。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新時代第一位的挑戰(zhàn)不是技術革命,也不是其他,而是道德問題。所以,人類不僅僅要掌握經濟發(fā)展的科學知識,并且要具有保證知識經濟發(fā)展的知識道德素質,這是知識經濟時代人的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正確處理道德教育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
高校作為培養(yǎng)和輸送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應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道德,使大學生進一步了解民族文化、傳統(tǒng)道德,激發(fā)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道德教育僅有不斷把握規(guī)律性,富有創(chuàng)造性,才會尋找到新的生長點,煥發(fā)出極強的生命力?,F(xiàn)代社會科技高度發(fā)展、高度開放和價值多元的現(xiàn)實使道德教育在資料、方法和途徑上都必須與時俱進,有所創(chuàng)新。
(三)強化以道德感化、道德行為引導和約束為重點的培養(yǎng)方法。
道德感化的過程,就是各種感化因素對受教育的影響、熏陶的過程。教育者能夠進取利用這些感化因素,寓理于情,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覺中,樂于理解教育,從而能堅持理解系統(tǒng)的開發(fā)狀態(tài),對教育資料堅持親和的、進取的和興奮的情緒,在受到情感感染的同時,比較自然地、潛移默化地理解某種思想概念和行為規(guī)范,提高道德教育效果,到達道德教育目標。
1.加強社會公共環(huán)境的熏陶作用。
在道德教育中,環(huán)境設置教育是一種無意識教育,即不被受教育者察覺的教育方式。道德教育環(huán)境系統(tǒng)在促成健康人格構成過程中具有雙重機制:一方面,變化著的環(huán)境引導和誘發(fā)人的觀念和行為的變革;另一方面,人的觀念、行為的變革反過來又推動了環(huán)境的更新。人不僅僅受環(huán)境的影響和制約,并且人能夠在不一樣程度上改變環(huán)境。
2.優(yōu)化學校文化環(huán)境。
大學學校文化是學校中以大學生為主要載體的文化類型。它反映大學生的精神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一般分為寢室文化、社團文化、班級文化和人際文化等。當代大學生參與感極強,以學校文化為突破口,發(fā)揮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作用,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進取向上的團隊精神。高校作為新思想、新觀念、新知識的發(fā)祥地,學校文化會對傳統(tǒng)文化帶來沖擊,對大學生產生進取的向導作用。學生置身于這種進取向上的學校文化的氛圍中,會使自我的思想品德不斷升華,異常是作為學校文化的核心和靈魂的學校團隊精神,更能成為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力量。
參考文獻:
一、當代大學生群體中出現(xiàn)的德育素質問題。
接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群體中存在心理素質比較差、抗挫折本事弱的問題??傊?,當代大學生群體中出現(xiàn)的上述德育素質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而作為培養(yǎng)大學生的高校有著不可推卸的職責。
二、學校文化建設在大學生德育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主角。
學校文化經過學校環(huán)境中人們共同的觀念追求、價值標準、行為規(guī)范,不斷影響和作用于大學生群體,從而實現(xiàn)教育人、服務人的功能。努力構建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學校文化體系,是推進高校改革與發(fā)展、全面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辦學品位、提高辦學質量的必然要求。
三、進取探索以學校文化建設推進德育教育的良性互動途徑。
高校是文化人集中之地,知識密集,底蘊豐富。高校應當按照德育工作的原則,把握好學校文化建設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環(huán)境熏陶三環(huán)節(jié),認真制定,嚴格規(guī)范,創(chuàng)立優(yōu)越的學校制度環(huán)境,為大學生的真正成才和道德水平的提高供給制度保障;營造進取向上的學校精神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德育環(huán)境對大學生品德構成的重要作用;創(chuàng)造與學校精神相契合的學校物質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其對大學生品德構成潛移默化的功能。
(一)加強高校“兩課”(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簡稱“兩課”)建設,進一步發(fā)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
“兩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傳播科學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和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服務的任務。高校要進取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活動,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和教育廣大師生,進一步堅定大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和信念,把自我建設成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堅強陣地。同時,高校要大力推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使用的教學方法、手段能夠真正貼近社會實際,直面現(xiàn)實問題,吸引學生進取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調動其思考,解決其各種模糊認識,使其能夠更加主動地學習,更加認真、勤奮地學習,更加自覺地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二)大力開展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主題教育,充分發(fā)揮第二課堂的輔助作用。
高等學校應當充分利用重要節(jié)慶日、重大活動等事件和學校的開學典禮、畢業(yè)典禮以及學生表彰大會等環(huán)節(jié),廣泛開展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主題教育,不斷豐富大學生德育教育的載體和形式。如2010年,國家教育部、文化部、財政部聯(lián)合下發(fā)了關于開展高雅藝術進學校活動的指導意見,組織開展以“走近大師,感受經典,陶冶情操,提高修養(yǎng)”為主題的高雅藝術進學?;顒?。近年來,廣西各高校深入開展了“我的中國夢”等主題教育,進一步凝聚廣大師生的愛國情感,激勵他們勤奮工作、學習,報效國家和人民。目前,廣西多個高校都在開展以“我的大學我的中國夢”為主題的教育討論活動,經過主題活動、主題班會等形式對學生進行人生夢想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夢想,充實自我的大學生活,營造了濃厚的“書香學?!狈諊?。
(三)創(chuàng)立禮貌高尚富有時代特征的師生行為文化,注重發(fā)揮文化育人、環(huán)境熏陶功能。
高等學校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著力。第一,以高等學校自身的學校精神為主導,著力培育一批具有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學校文化成果、品牌,構成優(yōu)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第二,經過。
總結。
辦學經驗,明確辦學思想、辦學目標和辦學理念,把長期辦學過程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特性和辦學特色,凝煉為廣大師生共同認可的學校精神。第三,以建設高品位、多層次的學校文化為重點,進取開展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學校文化活動,大力推進班級文化、宿舍文化、社團文化和學校景觀文化建設,構筑全方位、立體化的學校文化體系。第四,加強學校輿論環(huán)境建設,建設、管理和使用好校報、??⑿葟V播電視、宣傳櫥窗等宣傳輿論陣地。例如,2011年在教育部組織的第四屆學校文化建設優(yōu)秀成果表彰活動中,廣西大學、廣西師范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等5所高校獲優(yōu)秀獎。2013年,廣西民族大學也舉辦了首屆學校文化建設優(yōu)秀成果展評活動,總結了學校歷年來學校文化建設經驗,該校學校文化建設優(yōu)秀成果《志愿服務十載博覽會傾情打造育人新平臺》獲全國學校文化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獲廣西自治區(qū)特等獎。當然這只是廣西高校學校文化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廣西全區(qū)各高校經過學校文化建設,不斷提升形象與品位,營造了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圍。
(四)深入開展民族團結教育,促進民族團結提高。
作為民族地區(qū)高校,更要充分重視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在促進民族團結提高中推動學校文化建設和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首先,要大力加強學校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使各族學生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宗教觀,提高各族學生維護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反對分裂的自覺性。其次,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理論和實踐研究,推出一批有價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用中華民族和地方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廣大師生,增進師生對廣西世居民族和地方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增強師生的民族自豪感。再次,不斷拓展民族團結教育的形式和途徑,進取引導廣大學生參與民族地區(qū)社會調查和志愿者服務。最終,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和學校作為民族團結提高教育示范基地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培育各族學生和諧共融之風。如廣西民族大學把每年9月定為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月,集中對各族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教育。師生黨員帶頭宣講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引導學生了解民族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成就,立志服務基層,服務民族地區(qū)建設。
一、有效教學模式。
基于開放大學的辦學對象和辦學性質,開放大學的教學模式必須要根據不一樣的學科性質、辦學目標和學員自身的情景等多種因素而綜合研究,往往要把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與遠程輔導及面授輔導相結合,分為以下兩種有效教學模式。
1.webquest教學模式webquest教學模式指網絡主題探究的教學模式,是由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教育技術系的伯尼道奇和湯姆馬奇于1995年提出的,是眾多網絡主題探究學習模式的代表。webquest教學模式主要是在教師設計的網頁中為學習者構建學習氛圍,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明確學習目標。學習者確定主題后,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webquest模式一般由導言、任務、過程、資源、評價和結論六個模塊組成。導言供給背景信息并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研究的興趣;任務是對學生需要完成工作的正式詳細描述;過程是學生完成webquest任務經歷的步驟;資源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必需的各種網上信息資源;評價是對學生完成的任務進行評估;結論是對探究學習進行總結。webquest教學模式在具體實施中可分為前期準備、情境導人、明確任務、分組分工、網絡探究、作品創(chuàng)作、展示評價和總結反思八個步驟。
2.pbl教學模式pbl(proble-basedlearning)指問題式學習,是一種在20世紀后半期的西方學校教育中比較流行的教學模式。在其得到普遍認可的過程中有很多教育界人士給出了定義,我們對問題式學習能夠理解為:以問題為載體貫穿教學過程,使學習者在設問和釋問的過程中萌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和欲望,進而逐漸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并在實踐中不斷優(yōu)化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自主學習本事的一種教學方法。問題教學法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進取性。問題式教學的效果在醫(yī)學教學領域中首先得到了認可,采用問題式教學比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學生具有以下優(yōu)點:
(1)在臨床科學的測試中成績較好;
(2)思維品質得到提升;
(4)學習氛圍得到改善:更為進取的學習、更高的滿意度、更低的緊張度、更低的棄學率。
問題式教學模式得以成功實施的關鍵要素就是問題的把握,問題可大可小、可難可易,其度的把握主要取決于學習對象的知識和年齡層次以及實施的教學目標等因素。其有效實施對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技能水平都有較高的要求。
二、開放大學資源的建設。
開放大學的有效辦學離不開一個有效的網絡平臺,其包括充足的學習資源,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進度的記錄,學習效果的及時和有效的評價等。其中資源的建設是有效平臺的基礎,這要集成廣大從事開放大學教育工作者的團體智慧。正如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的連蓮教授在她的《國外問題式學習教學模式述評》一文中所提到的:要組織教師開發(fā)問題資源庫,要引導教師充分用好網絡資源為教學服務。當開放大學的教育工作者都能把自我作為開放大學平臺的建設者,而非使用者時,相信我們的資源會更多、更好、更能輔助學習者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我們也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網絡資源,對已有資源應充分了解,合理利用避免資源的重復開發(fā)和浪費。
三、開放大學評價體系的特點。
開放大學的特點決定了有效的評價也應當是多樣性的。首先對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的評價側重點不一樣,學歷教育的評價更多是要量化的,也要更多地受教育制度的制約。而在量化考核時借助網絡平臺讓考核更能顯示出公開、公平、公正,學生作業(yè)是否準時的提交,由系統(tǒng)自動判定,教師的反饋也要在網絡上公開,讓學生學習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都能在網上查看,平時成績由學生本人的學習情景自動生成。這樣學生的自我安排會有據可依,也打消學生心存僥幸心理和對人情的依靠。對非學歷教育的評價則能夠更加靈活也更加寬松,因為參加非學歷教育的學習者往往有更進取主動的學習內在動力,對評價體系所起到的監(jiān)督作用依靠性較低,所以這種評價更應當注重的是推優(yōu)助學的示范作用。綜上所述,開放教育無論在哪一個環(huán)節(jié)上,對教師本身的要求都變得越來越高了,所以為了能適應開放大學的教學環(huán)境,教師要有強烈的自我提高意識,學校方面也要盡力為教師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交流機會。開放大學的市場是廣闊的,從事開放大學的教學工作也將是充滿挑戰(zhàn)的。
與命運。所以必須把師范生的德育教育放在突出位置。那么,在師范生的《大學語文》教學中,到底如何在課堂內外巧妙滲透德育呢?對此,筆者想談談自我的看法。
一、知人論世,培養(yǎng)愛國情懷。
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的感人絕唱,至今讀來仍為他的愛國精神所觸動。當然,在此環(huán)節(jié)應把握好時間與分寸,否則會有本末倒置之嫌。
二、精講課文,感知夢想抱負。
對于學生比較熟悉的作者,教師可把德育滲透放在精講課文之中,讓學生在學習分析中受到夢想教育,從而得到啟迪。如《安定城樓》一詩,教師在講解中應緊扣“永憶江湖歸白發(fā),欲回天地入扁舟”中的范蠡典故來重點分析,引導學生思考:李商隱此刻真的想歸隱江湖嗎?如果真要歸隱,條件是什么?經過上下文的典故涵義與詩意疏通,大家明白,他借范蠡之典只是想證明必須把治理國家的事業(yè)完成,功成名就之后,年老之時才會歸隱。最終教師可進行總結升華:這首詩主要表現(xiàn)的就是李商隱青年時期的高遠抱負和奮發(fā)精神。而作為未來人民教師的你們,更應當象詩人那樣,堅守自我的夢想,為之奮斗拼搏,并把夢想的火種傳給你們的學生,志存高遠,讓他們也能感知夢想的魅力。還有《出師表》、《尚未選擇的路》這些富有內涵的作品比其他教材有著無可比擬的德育優(yōu)勢,能夠讓學生從中汲取養(yǎng)分,樹立遠大的夢想,這比任何一堂思想政治課都易于理解與消化。
三、課堂反思,培育人生態(tài)度。
此刻的學生大多是在父母朋友的寵愛呵護下長大的,往往會伴有任性、脆弱等特點,更有甚者個性扭曲,仇恨社會,由此引發(fā)了諸多社會問題,如馬加爵事件、范跑跑事件等等。加之師范生以后是教師,是學生們爭相模仿的對象,所以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應注意培育師范生應對人生困境與挫折的本事,教導他們無論如何都要淡然處之,笑傲人生。這一點,張孝祥堪稱我們的榜樣,他在政治上遭受貶謫,反而找到了一條自我解脫、超然物外的途徑,他的“肝膽皆冰雪”“盡浥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至今廣為傳唱。還有《論語》、《莊子》這些嘗讀常新的經典,都能夠讓學生從中領略到孔子、莊子的為人處世之道,從而構成健康的的人生觀、世界觀,這種德育滲透是潛藏在講解之后,需仔細反思,方有所悟,這比直接的講授更有體驗感與說服力。當然,除了上述主要針對課堂內的德育滲透外,作為語文教師還需采取一些措施搞好課外活動的德育教育,以此來作為課堂內的加固劑和補充劑。比如布置與課文有關的童話劇表演,這樣經過自我動手去找資料,參與到表演中去,他們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文情感,從而受到熏陶。由于師范生女生居多,所以歷史上女性英雄形象更受她們的青睞,象李寄、謝道韞、花木蘭就有同學演繹過,經過這樣的活動,她們變得更為自信,人格也得到了完善。我們也能夠讓學生開展以“我的夢想”為主題的演講或作文比賽活動,這樣不僅僅能夠鍛煉她們的語言表達本事,還為她們夢想觀的構成夯實了基礎。只要用心,師范生《大學語文》教學的課堂內外也能夠成為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惟有十分努力,才能使德育看起來毫不費力地滲透于語文教學之中?!洞髮W語文》教學依靠著其學科獨有的人文情懷,對師范生的德育滲透都是潛移默化,春風化雨般地浸潤在課堂內外,使他們具有扎實的語文知識、高尚的道德情操、堅定的夢想信念、淡然的人生態(tài)度之外,更讓他們的精神家園充滿詩意與期望。真心期望師范生經過《大學語文》的學習,德育水平有所提高,并所以而惠及他們將來的學生。
淺談全球化背景下大學生德育路徑研究。
論文摘要:全球化的發(fā)展給我國大學生德育造成了較大沖擊,進取探索大學生德育路徑成為教育者必須應對的問題。周恩來“甘當公仆、進取進取、求真務實、和合協(xié)作、嚴于律己、無私奉獻”的精神,為引領大學生德育工作供給了很好的啟迪和借鑒。
論文關鍵詞:周恩來精神;大學生德育;路徑。
一、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大學生德育現(xiàn)狀。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飛速發(fā)展,人類社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全球化、一體化。所謂全球化就是人類不斷地跨越空間障礙和制度、文化等社會障礙,在全球范圍內實現(xiàn)充分溝通(物質的與信息的)和達成更多共識與共同行動的過程。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的跨國貿易活動交流的不僅僅是資本、商品等,并且也交流觀念和思想。但這種交流并非平等和對稱的,某些西方發(fā)達國家往往經過“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控制和不對稱交流,經過各種方式向不發(fā)達國家輸出和滲透本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從而給弱勢國家?guī)砭薮蟮臎_擊和影響。所以,對于廣大發(fā)展中國家來說,如何合理地應對全球化,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研究的命題。
中國作為發(fā)展中國家,在對外開放、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也難以避免地卷入了全球化的浪潮。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既享受到全球化的成果,同時也必然面臨全球化所帶來的沖擊。反映在高等教育上,就體現(xiàn)為我國高校大學生自強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競爭意識、公平公正意識的加強,這對于學生的成長無疑具有進取的意義。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伴隨著科學、技術和工業(yè)的不斷提高,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我國高校教育逐漸淡化了德育的傳統(tǒng),普遍出現(xiàn)了重理輕文,重工具輕價值,重科學教育輕人文教育的專業(yè)化教育傾向。由于培養(yǎng)目標的功利化,“科學工具主義”泛濫,致使高校的德育弱化,大學生整體文化素質下降。大部分學校在對學生的教育上重智育輕德育,重知識傳授、輕獨立思考本事的培養(yǎng),由此造成了我國高等教育的扭曲發(fā)展,致使大學生群體中出現(xiàn)了價值觀混亂,夢想信念模糊,物質享樂至上,誠信觀念淡薄,行為規(guī)則失范,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目前大學學校里學生種種不禮貌行為,學生基本禮貌的缺失等現(xiàn)象都是比較常見的,極端的則發(fā)展為大學生自殺,甚至出現(xiàn)學生殺害教師的個別案例。這種種令人痛心的現(xiàn)象都反映出加強當代大學生德育教育的緊迫性。
(1)周恩來精神的教育塑造價值。周恩來精神的教育塑造價值主要是指周恩來精神在人的價值觀念、思想方法以及工作作風等方面發(fā)生教育塑造作用的意義表現(xiàn)。周恩來精神對人的教育塑造主要體此刻人的行為方式、情感寄托、價值根基方面,它使人的理智、情感、意志發(fā)生深刻變化,從而使人具有深厚的、有著與社會職責、民族命運相連通的曠達胸襟。經過學習和弘揚周恩來精神,能夠提高廣大公民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凈化和改善社會環(huán)境,抵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種種不正之風,為培養(yǎng)當代青年大學生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供給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淵源。周恩來同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奮斗一生,善于學習,善于批評和自我批判,偉大的人格等許多方面不僅僅是共產黨員學習的榜樣,并且是當代每一個青年人學習的楷模。正如鄧小平同志在代表中央為周恩來同志開追悼會作的悼詞中說,“他是我們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辈⑶腋爬恕拔覀円獙W習”他的6個方面,其中之一是“要學習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品質?!?/p>
(2)周恩來精神的規(guī)范導向價值。周恩來是中華民族道德人格的典范。周恩來的精神是中華民族所追求的夢想人格精神。周恩來精神的規(guī)范導向價值主要是指周恩來精神對人的信仰的確立、人格的構成和提升、價值取向的確定等方面發(fā)生規(guī)范引導作用的意義表現(xiàn)。周恩來精神是精神價值實現(xiàn)與物質財富創(chuàng)造的統(tǒng)一,它對人的規(guī)范導向與對生產的規(guī)范導向是同時實現(xiàn)的;同時,周恩來精神的精神價值的實現(xiàn)包括精神價值轉化為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精神的哺育,它能夠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完善人的人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禮貌建設,必須堅持以先進的文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周恩來精神就是我們民族的高尚精神,它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周恩來精神經過規(guī)范引導人的行為,凈化人的靈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養(yǎng)人的優(yōu)良的工作作風、嚴謹認真求實的工作態(tài)度、對夢想對事業(yè)的不懈的火熱活力等,體現(xiàn)精神價值在人的提高和完善中的實現(xiàn)。一句化,周恩來精神對激勵和引導人們怎樣去學習、工作、生活,怎樣去做人,具有一種永恒的規(guī)范導向價值和功能。
(3)周恩來精神的凝聚向心價值。周恩來是世界各國人民公認的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代表。他將中華民族精神經過自我崇高的人格修養(yǎng)加以提升,并以獨特的魅力表現(xiàn)出來且日益彰顯出它的社會凝聚價值。價值追求上的理性自覺,情感寄托上的誠實厚重和審美風格上的壯美崇高,是周恩來精神的內在表征。周恩來精神的凝聚向心價值是周恩來精神在社會凝聚力構成過程中發(fā)揮作用的意義表現(xiàn)。周恩來精神凝聚向心價值產生的過程,就是人們的共同夢想、信念、價值追求、人格完善、審美情趣等不斷地模塑、規(guī)范、認同、統(tǒng)一的過程,同時也是人們心理上歸屬感不斷得到強化的過程。當前,經濟全球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成為每個國家、民族生存和發(fā)展不可回避的客觀現(xiàn)實。歷史證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我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笨梢姡粋€國家,一個民族,要傳承久遠而不衰,興旺發(fā)達而不敗,就需要有一種能夠凝聚人心的優(yōu)秀的民族精神,就需要有一種能夠包容歷史、直面現(xiàn)實、擁抱未來的時代精神。周恩來精神作為我們時代民族精神的升華,已經并將永遠產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周恩來精神的感召激勵價值。周恩來精神的感召激勵價值是周恩來精神對人的感動召喚、激發(fā)鼓勵作用的意義表現(xiàn)。周恩來的崇高精神,對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精神的感召激勵力量是巨大的。凡是了解周恩來的人,甚至僅是和他見過一面的人,都深深被周恩來的魅力所感染、所折服。西哈努克國王由衷地說:“周總理是我的師長,我的兄長。他從沒有教過我怎樣做,但他的行為本身就是我本身最好的榜樣?!狈▏榜v華大使馬納克說:“同周恩來談話是一種精神享受。他的精神總是閃閃發(fā)光。我認為,沒有人懷疑這種精神。凡到過中國訪問的著名人物沒有一個能趕得上他”。今日,周恩來那百折不回、永往直前的必勝信念;火熱旺盛、必奪斗爭勝利的工作熱情;蓬勃向上、永不倦怠的精神狀態(tài);藐視困難、勇于克服困難、樂觀豁達的精神,仍在感召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著。這確如一位大學生所說:“總理平凡而偉大的人生早已化成一種精神、一種力量,它使人們的靈魂得到了凈化與升華”。
2.周恩來精神與大學生德育價值取向的契合(1)周恩來嚴于自律的精神與大學生實現(xiàn)自我價值相契合。周恩來一生嚴于律己,從青少年時代起,他就從嚴培養(yǎng)自我的好習慣好品質。周恩來一貫主張:“領導者要有自我批評的精神,不是僅僅對下批評”?!叭秉c和錯誤的改正要從領導者做起,首先是要敢于進行自我批評,多負一些職責”。這實際上是他修身自律的真實寫照。周恩來作為中國最早的大學生之一,他沒有安于現(xiàn)狀,他放棄了安逸的生活,把自我的一生都獻給了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yè)。自律是當代大學生優(yōu)秀品質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一個完善自我,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必然過程。當代大學生必須要發(fā)揚周恩來刻苦好學、嚴于律己的精神,才能實現(xiàn)自我的人生價值。
(2)周恩來愛國愛民、無私奉獻的精神與大學生應具有的道德品質相契合。周恩來道德觀的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一生的革命實踐和奮斗歷程都閃爍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光輝人格。在他13歲時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在他以后的革命生涯中,始終貫穿著這種愛國主義精神。周恩來的一生是為人民利益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無私奉獻一生,他是為人民服務的典范、楷模,他視自我為人民的公仆,把民族的、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對人民,我們要如對孺子一樣地為他們做牛的。要誠誠懇懇、老老實實為人民服務”?!盀槿嗣穹斩馈笔撬吷淖非螅彩菍λ簧詈玫脑u價。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是大學生“成人”的基礎,是健全人格的根本,也是促進社會和諧的強大動力。所以,為了增強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效性,高校能夠用周恩來精神凝練辦學理念、明確辦學指導思想、明晰辦學思路,經過這些方式和途徑讓學生學習周恩來的愛國愛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以此激勵大學生提高道德認識,堅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作風,自覺克服個人本位主義、利己主義的錯誤傾向,不斷自我磨煉、自我改造,做一個自尊、自重、自省、自勵的高素質的人。
(3)周恩來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與大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相契合。周恩來的道德認知是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和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的基礎上。從青年時代起,周恩來就遠涉重洋去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對于一切主義開始推求比較”,最終確立了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并矢志不渝地踐行自我的誓言——“我認的主義必須是不變了,并且很堅決地要為它宣傳奔走?!敝芏鱽韺︸R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告訴我們,大學生僅有樹立科學的信仰,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并為之矢志不移地奮斗,才能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才能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為了增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感染力,高校能夠經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形勢政策課的形式向大學生講述周恩來對馬克思主義的追尋、最終確立和為之奮斗終生的過程,幫忙大學生堅定共產主義政治信仰,認識自我的社會職責,始終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矢志不渝地為實現(xiàn)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而不懈努力。
(4)周恩來誠實守信、求真務實的精神與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誠信觀相契合。取信于民,是周恩來一向遵循的行為準則。周恩來從學生時代就逐步培養(yǎng)起言行一致、實事求是的優(yōu)良品質。他認為誠信是天道,人類無誠信不靈。人無誠信不立,官無誠信不威,國無誠信不寧。從而認為誠信為天道、人道、政道、國道。他認為“發(fā)于言,著于行,無絲毫假借,無智利相擾。”主張培植“趨重‘實際’精神”,極力提倡“思想要自由,做事要實在,學問要真切”。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他反復倡導要“講真話,鼓真勁,做實事,求實效”。憑著良好的人格信譽,周恩來取得了與他接觸的外國政府首腦和外交家的崇敬與信任。當代的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要肩負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歷史使命,就必須把誠實守信作為高尚的人生追求、永恒的行為品質、立身處世的根本準則。當前,大學生認真領會和踐行周恩來在做人方面的求真精神,有利于消解當代大學生的失信行為,也才能促使學生為追求真理而拼搏和獻身,也才能真正實現(xiàn)其人生價值。
三、周恩來精神引領大學生德育工作的路徑。
1.以周恩來德育觀變革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變革是搞好大學生德育的關鍵。蔡元培先生說:“教育者,養(yǎng)成人格之事業(yè)也。使僅僅為灌輸知識、練習技能為所用,而不貫之以夢想,則是機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類也。”所以,大學不僅僅要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更是探求學問、追求真理、關懷終極的地方,是人類追求提高的精神殿堂;是培養(yǎng)健全人格,獨立思考本事的神圣場所。大學應充分利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政治資源、教育資源,大力弘揚周恩來德育思想,才能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有利于構成普遍認可、富有特色的精神支柱。應把大力弘揚恩來德育思想作為強基固本、構成全校共同的價值評判和夢想追求的基礎工程來加以建設,作為提高素質、養(yǎng)成優(yōu)良的學風、教風、校風的重要途徑不懈探索?!坝枚鱽淼掠^育人”應成為高校辦學育人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辦學指導思想中堅持大力弘揚恩來德育觀;在教育思想觀念中強化用恩來德育觀育人的素質教育觀;在辦學思路中把弘揚恩來德育觀作為師德建設、學風建設和學校文化建設三大工程的中心。
2.以周恩來德育觀變革教育教學體系。
思想道德教育主要經過教學活動來實現(xiàn)。所以,完善和優(yōu)化課程設置,在整個教育體現(xiàn)中突出思想教育是搞好大學生德育的主要途徑。學校應把學習弘揚恩來德育觀作為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資料,讓學生從踏入校門起就了解、熟悉恩來德育思想。學校還把恩來精神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形勢政策課的重要資料,講述周恩來遠見卓識的德育思想。幫忙學生堅定共產主義政治信仰,認識自我的社會職責,確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和信念。學校還把學習踐行恩來德育觀作為師德建設的主線,從上崗培訓到職務評聘,從教風建設到考核獎勵,一以貫之并不斷深化。
3.以周恩來教育觀推動學風建設。
優(yōu)良的學風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條件,也是道德素質提高的集中反映。學校把創(chuàng)優(yōu)良學風作為弘揚恩來德育觀的重要切入點和落腳點,這是踐行恩來德育觀的有效途徑之一。學校能夠經過編印下發(fā)“學恩來精神,創(chuàng)優(yōu)良學風”的學習讀本,組織學生系統(tǒng)學習理解恩來精神;同時,能夠邀請周恩來親屬、周恩來研究專家、學者來校作報告,與周恩來紀念館、周恩來故居、周恩來童年讀書處等單位簽訂共建協(xié)議,定期組織大學生參觀學習。為了加強教育引導,學校還能夠開展“周恩來班”評選命名活動,從而推動大學生德育活動不斷深入。
4.以周恩來德育觀彰顯學校文化建設。
學校文化是學校精神的重要載體。學校在夢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中突出宣傳恩來德育觀,圍繞弘揚恩來德育觀,能夠開展一系列學校文化活動。學校網站、廣播、校報、宣傳櫥窗等都能夠把弘揚恩來德育觀作為重要資料。學校還能經過舉辦周恩來生平事跡圖片展、舉辦弘揚恩來精神主題教育晚會、書法書畫展等藝術活動宣傳恩來德育思想。此外,學校還能夠高度重視把弘揚恩來德育思想與學校的人文自然環(huán)境建設結合起來,如在教學樓群中間建造“懷恩亭”,敬立周恩來銅像等。經過環(huán)境的熏陶,讓大學生的社會職責感加強,道德情操、價值觀念契合我們時代的精神。
論文摘要:社會是一本無字教科書,是人生的大熔爐,社會中的任何事物都會潛移默化地在大學生心中打下深刻烙印。加強和改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既是民族延續(xù)及國家發(fā)展的需要,又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從這樣的意義上說,社會是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實踐課堂,優(yōu)化和完善社會教育,是加強和改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平臺。
論文關鍵詞:社會;實踐;大學生德育;社會化。
一、現(xiàn)代德育處于一個完全開放的社會環(huán)境中。
傳統(tǒng)的思想道德教育往往是“我講你聽”,“我說你服”單方面的生硬灌輸的方法,這種靠枯燥的說教來“包打天下”的做法,實踐證明,效果并不夢想。社會實踐與傳統(tǒng)德育的最大不一樣,就在于它不是單純的就課本談課本,就理論談理論,就觀點談觀點的教育模式,而是以具體、真實、豐富多彩的社會大課堂為背景,讓學生在社會實踐的潛移默化中學到知識,激發(fā)報效祖國的雄心壯志?,F(xiàn)代大學越來越處于一個完全開放的社會環(huán)境中,現(xiàn)代社會的高度信息化使得學校的圍墻越來越只具有形式的意義。學生獲取知識、積累經驗、確立觀念將越來越依靠于社會,社會上不一樣群體的利益觀、價值觀,各種層次的人際關系、大眾傳播的不一樣資料,都不可避免地會對學生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學校無法從根本上把這些影響拒于門外。異常是互聯(lián)網的運用使得學生理解信息的主動性、進取性和選擇性大大增強。在互聯(lián)網上,各種不一樣的政治文化觀、道德觀、價值觀交織在一齊,使得學生很難分辨出真善美、假惡丑,這些現(xiàn)象對學校德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應對開放的社會和多元化的價值觀,學校德育如果仍用較為封閉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來運作,將學生置于相對封閉的學校環(huán)境之中,脫離社會現(xiàn)實世界,忽視現(xiàn)代社會對人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呼喚,那當大學生道德價值觀和現(xiàn)實的社會道德問題發(fā)生沖突時,就會顯得束手無策,無法解決這種深層次的矛盾。社會是一個大熔爐,社會中的任何事物都會潛移默化地在大學生心中打下深刻烙印。從這樣的意義上說,社會是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實踐課堂,優(yōu)化和完善社會教育,是加強和改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平臺。
二、社會實踐對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發(fā)展大學生的認知本事。
僅有進取投身到社會實踐中,才能讓大學生看到了一個多維的、多姿多彩的社會,才能看到理論與現(xiàn)實的統(tǒng)一。讓他們親身感受到了很多真的、善的、美的人和事;同時又親眼目睹了理論與現(xiàn)實的沖突,將一些假的、惡的、丑的東西呈此刻他們面前,從而使他們置身于一個多元的社會。他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我們的祖國正在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還有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的不平衡性,從而真正懂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要性和艱巨性。僅有全面了解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又深刻體會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最終才能使他們對課堂上學來的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具有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和立體的把握,并對自我的未來做好必須的心理準備。經過社會實踐活動,能夠使大學生改變紙上談兵的浮夸作風,進取投身實踐,理論聯(lián)系實際;經過社會實踐活動能夠使大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在實踐中提高,在實踐中知曉自身的不足,充分認識到社會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經過社會實踐活動,能夠使學校改變傳統(tǒng)的培養(yǎng)模式和人才培養(yǎng)計劃,使培養(yǎng)出的學生能夠自覺調整自我的發(fā)展方向,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
(二)有利于強化大學生的適應本事。
社會實踐活動將學生置身于整個社會的大背景下,它在適應性、開放性、協(xié)同性上都對大學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生存要求,使之在實踐過程中自覺強化對生存本事的認識,自覺追求自身綜合本事的提升。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大學生的“準社會人”身份使之在參與社會活動時,要獨立完成許多社會工作,這就使得他必須增強合作意識,與團隊成員協(xié)同作戰(zhàn),具備必須的大局意識、協(xié)作精神,才能在團體中求生存,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才能得到體現(xiàn)。[2]由于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貼近社會生活,能夠讓大學生對自我未來的創(chuàng)業(yè)有一個心理準備,在充滿激烈競爭的社會中強化憂患意識,變壓力為動力,這樣才能更加珍惜短短的大學時光,更加刻苦地學習,更加順利地成長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同時,社會實踐能夠使大學生進一步找準自我的社會位置,明確自身的歷史使命,為未來的社會主角做好各種知識儲備,并在自身本事和現(xiàn)實需求的差距中尋求不足,進一步激發(fā)學習熱情,明確努力方向,努力調整和完善知識結構,為提高綜合素質、承擔社會職責、做好社會工作做好各種準備。這種準備越充分,畢業(yè)后就會越快地適應社會環(huán)境,和周圍同事處理好人際關系,盡早地進入工作狀態(tài),打開工作局面。
(三)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本事。
社會實踐活動是最能夠檢驗大學生的學習成果的,“高分低能”的學生是我們教育的失敗。在實踐中使之領悟到僅僅有大學課堂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中不斷學習,才能增長才干,這既是知識觀的資料,也是個人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現(xiàn)實需要。社會實踐活動是一個由低到高、由簡單到復雜的逐步漸進的過程。大學生僅有在發(fā)展著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才能體會其漸進性、發(fā)展性。更重要的是,大學生作為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他時刻體會著自我發(fā)展本事的巨大改變。因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大學生深刻了解到社會、市場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這無疑會成為他們前進道路上的推動力,他們會竭盡全力提高自身的本事和水平,為適應日益變化的世界打下扎實的專業(yè)基礎。社會實踐活動還為大學生供給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橋梁,在實踐中檢驗出的真理對大學生的發(fā)展本事才更具有說服力和導向性。
(四)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社會實踐活動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心理健康是對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基本要求,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鍛煉意志,考驗品質,提高心理承受本事,有利于構成健全的人格,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的目標。心理學研究證明,人的心理發(fā)展依靠社會實踐,心理素質是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逐漸發(fā)展和成熟起來的。提高心理素質,應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根據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特征設計有針對性的活動情景,鍛煉應對復雜事物的本事,引發(fā)大學生的自主行為,以良好的心態(tài)自覺理解和吸納外界信息。異常是讓有心理問題和輕度缺陷的大學生進取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投身到社會改革開放的浪潮中經受鍛煉,理解挑戰(zhàn),能夠有效地改善各種心理不健康問題,增強使命感、自豪感、危機感和道德確定力等內在素養(yǎng)。
三、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途徑。
每個人要從一個學生走向社會人必須要經過實踐這個環(huán)節(jié),否則,個人和社會之間的關系是不可能在互動當中融合起來的。在大學生成長的過程中,社會實踐是他自身需要和社會需要的一種產物。所以,高校應豐富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有效途徑,進一步扎實地搞好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一)建立健全機制,暢通育人渠道。要想切實加強社會實踐活動,就必須從大學生德育工作的實際出發(fā),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暢通渠道,打通路徑,使其在整個育人系統(tǒng)中發(fā)揮更大作用。
1.健全管理機制體制。使社會實踐活動堅持良性運作的首要條件就是健全組織機構,加強領導和管理。首先,學校領導和全體教職員工必須提高對社會實踐活動重要性的認識,把此項活動視為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平時的工作中加以貫徹落實。其次,學校應加強整體設計和規(guī)劃,設立專門機構,科學組織,合理安排,既有學校層面的統(tǒng)一管理又有教師層面的具體指導,不讓學生處于自由參與的松散狀態(tài)。第三,逐步建立起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互為補充、互相促進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第四,及時總結,交流經驗,查漏補缺,揚長避短,注重活動的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
2.優(yōu)化環(huán)境育人機制。學校黨政齊抓共管,社會各方協(xié)調有力,為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這是保證其育人效果的社會基礎。培養(yǎng)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需要的合格人才,不能僅僅靠學校,更要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目前,相當一部分學校還沒有高度重視社會實踐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的作用,沒有把這項活動作為學校德育教育的有效組成部分;地方有些單位或部門還沒有意識到自我的教育職責,總是走走過場,搞搞形式,把大學生當成單純的勞動力,使他們得不到應有的鍛煉。其實,對于社會來說,如果每個單位都能將社會實踐過程中的德育教育問題視為自我份內的職責,變應付了事為進取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真正得到鍛煉,營造全員育人的氛圍,使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在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能產生人才效益,那么最終真正受益的除了社會和大學生之外,還有單位或部門本身。所以,優(yōu)化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育人環(huán)境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應引起各單位的高度重視,落實在行動中。
3.完善考評導向機制。大學生社會實踐是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活動,既要有機構、有組織、有思想教育和引導,又要建立起合理的考評制度,制訂相關政策,完善導向機制,調動學生和教師踴躍參加活動的進取性。一是要把社會實踐活動納入到教學體系之中,和教學質量管理一樣建立起嚴格的考評制度,將學生成績記入檔案,評定方法參照教學實習、畢業(yè)設計同等看待,二是進取制訂鼓勵政策,將其勞動付出按照必須的工作量計算。三是學??沙雠_相關政策進取鼓勵大學生開展智力創(chuàng)收,并主動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經過崗位實踐緩解自身的生活壓力。四是能夠設立活動基金,對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的科技發(fā)明或已產生效益的合理化提議給予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并與大學生評先選優(yōu)掛鉤,將之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實踐的動力,增強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現(xiàn)實意義。
(二)豐富活動資料,強化育人效果。高校在深入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活動方式、搭建活動平臺、豐富活動資料、強化教育效果。在當前,應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社會實踐與傳統(tǒng)教育要有機結合。對大學生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做好歷史文化的傳承,增強其民族自豪感,激發(fā)他們的愛國熱情,這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料。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大學生能夠回眸歷史、直面現(xiàn)實,展望未來,這種實踐教育是任何理論教育課堂不可替代的。堅持社會實踐與傳統(tǒng)教育的結合,會使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更具時代感和歷史厚重感,它賦予活動以深厚的文化內涵,對于大學生德育培養(yǎng)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2.社會實踐與專業(yè)知識要有機結合。書本和課堂給予大學生專業(yè)理論知識,僅有將之運用于實踐,并在實踐中理解檢驗和強化,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這是前提和基礎。專業(yè)理論不等于專業(yè)技能,僅有經過實踐過程才能轉化為實際技能,在實踐中檢驗和創(chuàng)新理論、豐富和發(fā)展理論資料是每一個大學生的神圣使命;而堅持社會實踐與專業(yè)學習的結合,就是堅持理論和實踐的統(tǒng)一,這是理論源于實踐又服務實踐的必然要求。
3.社會實踐與科技服務要有機結合。為地方經濟建設供給科技服務,是每一個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職責,也是學校辦學的宗旨,同時也是檢驗大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僅有把社會實踐與科技服務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提高活動的科技含量,才能增強活動的實效性和吸引力,同時還能夠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職責感。
4.社會實踐與勤工助學要有機結合。高校想方設法為大學生提高勤工助學的機會,這是改善經濟困難學生的經濟狀況、緩解經濟壓力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更多的在校大學生走向社會、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前奏。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開展勤工助學活動,一方面能夠解決其生活問題,使其生存得更有尊嚴,更有價值,另一方面也能體會勞動的甘苦,培養(yǎng)其艱苦奮斗作風和吃苦耐勞精神。堅持社會實踐與勤工助學相結合,既貼合組織者的設計意圖,又能滿足大學生的現(xiàn)實需求。
5.社會實踐與擇業(yè)就業(yè)要有機結合。近些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大學生就業(yè)難”已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門話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市場需求因素,同時也有大學生對社會或自身認識不足的問題,即擇業(yè)觀問題。有些崗位十分需要用人,卻招不到人,有些大學生寧可幾年荒廢在家也不愿意去自我不滿意的崗位就業(yè)。無法實現(xiàn)人才和崗位的有效對接。經過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能夠尋找自身條件與社會需要之間的最佳結合點,更加明確自身的定位,為更好更快地擇業(yè)就業(yè)供給了極好的機遇。
6.社會實踐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要有機結合。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市場經濟為廣大有志青年供給了施展聰明才智的廣闊舞臺。高等學校僅有把把社會實踐與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勤奮學習、提高素質,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走向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才能真正實現(xiàn)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愿望,才能培養(yǎng)出社會需要的人才,這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明智之舉。
摘要。
關鍵字開學,軍訓,學習,舍友,打工。
時間如梭,轉眼之間就臨近畢業(yè)。來不及細細回味,四年的大學生活就將與我揮手作別?;厥姿哪?,生活的點點滴滴見證了我的每一步成長。在平淡中回味精彩,在艱辛中享受歡樂,在點滴中學會堅強,平凡的生活中閃現(xiàn)的是一份簡簡單單的真實。在大四的尾巴上,回憶四年的生活片斷,只想為這四年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一個終點意味著另一個起點。不應當有太多的失落,因為以往有過精彩,也不應當有太多的感傷,因為青春尚與我同在。年輕的生命不應當屈服于生活的磨難,而應當在風雨中傲然前行!
新的開始。
處是震耳欲聾的音響,學生會、各色社團和協(xié)會晃得我們新生眼花繚亂,當時能感覺到我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從那里開始了。
軍訓是四年學習生活的開始。那個被烈日曬得就要冒煙的訓練場還清晰地浮此刻我的腦海里。每一天的正步,跑步訓練,偶爾的拉歌比賽,還有我們可愛的教練,都已經成了永久的回憶。還記得第一天休息的時候教練讓我們坐在地上,可大家都矜持著猶豫著,教練笑著說“嫌臟是吧,可是我敢打賭,不用多了,再有一天,你們會覺得坐在地上是件很幸福的事。”事實證明教練是多么的有先見之明啊,之后的我們都恨不得教練一說休息就躺在地上啊。呵呵,軍訓雖然真的很累,但也是毅志和體力的提高,不是都說,沒有參加過軍訓的人,大學就是不完美的嘛。我想我當時已經為完美的大學開了一個還不錯的頭。短暫的軍訓生活在我們最終的匯報表演中結束。雖然當年到達的標準早已忘掉。但一段完美的回憶和一份真摯的友誼仍在。
平淡生活。
德育方面論文篇九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網絡已經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普遍地走進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在網絡文化的導向下,大學生德育教育出現(xiàn)了諸多問題,如何在網絡文化導向下加強大學生德育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道德教育職業(yè)道德師資建設。
江澤民同志曾說:“德育教育,在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擺在重要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蹦壳?,在校大學生德育教育存在諸多隱憂,理應引起高校德育工作者高度重視,進一步發(fā)揮高校德育在大學生成長中的重要價值。
“道德認知指個體在原有的道德知識的基礎上,對道德范例的刺激產生效應感應,經過同化、順應的加工,而獲取道德新知的心理活動過程”[1]。中國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邁入大學的門檻不再那么高不可攀,但同時也造成大學生就業(yè)難問題,面對激烈的人才競爭,很多大學生急功近利,重才輕德。在人際關系方面,很多大學生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處事原則,個別同學甚至自私自利,以鄰為壑。另外,盡管大學生無一例外都要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卻仍有很多學生對“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個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不太認同,堅信“人的本質是自私”??梢?,部分大學生忽略了對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思想的學習,忽略了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和對世界上其他民族優(yōu)良道德思想和文化傳統(tǒng)的學習,當下,更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熟視無睹,結果必然導致其道德基礎理論匱乏,道德判斷不易客觀,道德行為不合規(guī)范。
道德情感是根據一定的社會道德標準對他人或自己的行為進行道德評價時所產生的態(tài)度和體驗,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時而引起的心理狀態(tài)。當今大學生普遍存在“情感冷漠”、“情感壓抑”、“情感枯竭”、“情感危機”,面對社會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風氣,如貪贓枉法、權錢交易、利用裙帶關系謀取一己私利等現(xiàn)象表現(xiàn)得越來越無動于衷。特別是關系到大學生切身利益的事情,如要想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就必須走后門送禮,有些女大學生信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對此,很多大學生認為理所當然,沒有表現(xiàn)出過多的羞愧感。
所謂道德意志是指在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相結合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自我控制能力,表現(xiàn)為踐行道德原則與規(guī)范的堅韌精神與頑強決心。它是道德主體肯定自我又超越自我的境界,它存在于道德主體由內而外、由無形的意識情感到有形的實踐演變過程中,深刻而充分地展示出道德主體的道德力量,以大學生的上網行為為例,一些自制力較弱的大學生會出于好奇或沖動心理去尋找色情、暴力等帶有刺激性質的不健康信息。大學生如果缺乏克服困難和障礙的能力和毅力,他們自我控制能力和忍受挫折的能力就較弱,在物欲和外力的干擾下難以構筑起堅固的道德城墻,道德意志的弱化使得大學生道德社會化困難重重,因此在道德修養(yǎng)中,自覺地磨煉自己的道德意志,就成為培養(yǎng)和造就個人道德品質的關鍵之一。
當代大學生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確實具有不協(xié)調性,存在“知”與“行”的嚴重脫節(jié)現(xiàn)象,存在較高道德認知水平與較低道德實踐水平的矛盾,也存在道德行為存在對他人高要求與對自己低要求的矛盾心理。所以,折射出現(xiàn)實生活中表現(xiàn)為“知而不敢行”、“知而不能行”、“知而不愿行”、“高知低行”。
高校及高校的德育教師應努力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高校需要完善大學生德育工作隊伍的選拔、培養(yǎng)和管理機制?!案咝R訌姷掠龑W科建設,實施大學生德育隊伍人才培養(yǎng)工程,建立德育人才培養(yǎng)基地,培養(yǎng)德育工作專門人才。特別要建立完善大學生德育專職隊伍的激勵和保障機制,解決好他們的教師職務聘任問題,使他們享受到與專職教師同等的地位和待遇,讓德育工作者不因為他們傳遞價值觀的工作受到歧視,反而更加受到尊敬和重視”。
第二,德育教師要通過發(fā)揮自己的個性力量感化學生。烏申斯基指出:“只有個性才能影響個性的發(fā)展和定型,教師的道德個性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盵3]蘇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視教師的個性對學生的影響和教育作用,認為學生的個性要靠教師的個性直接去影響、去培養(yǎng)。
第三,德育教師要堅持在多元文化中的價值主導,堅決抵制“教育去道德化”,德育要是去道德化就不成為德育,也就消泯了德育自身存在的價值,這顯然不符合高校德育教育要求,也違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特殊要求,為此,德育教師要做好自己角色地位,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優(yōu)勢,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倡導社會主義主導價值,從而自覺抵制“教育去道德化”。
第一,以課堂教學為載體,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高校德育課程是大學生接受德育的基本形式和主要載體。德育課的學科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必須進一步得到全面加強和改進,以更好地發(fā)揮其主渠道作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fā)展委員會在《學會生存》中說:“在德育課堂教學中,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同等重要,不可偏廢。學生個體的直接經驗、生活世界是德育課堂得以有效進行的基礎和源泉,是學生個體學習活動的起點和動力,是轉化書本知識和間接經驗的‘消化酶’?!?/p>
第二,以校園文化為載體,建設和諧校園。校園文化包括校園的標志性建筑、教學實驗場所等硬件,也包括教風、學風、校風等軟件。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能給師生創(chuàng)造一個有形而莊重的心理“磁場”,能在無形中統(tǒng)攝全體師生的靈魂,展現(xiàn)“潤物細無聲”的教育魅力。
第三,以社團活動為載體,促進大學生個性全面發(fā)展。高校大學生社團是由某些方面具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學生自發(fā)組成的群眾性學生組織。社團活動以其開放性、趣味性、群眾性的特點成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豐富了學生的業(yè)余生活,升華了學生的道德境界,培養(yǎng)了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
第四,以信息網絡為載體,構筑潔凈的網上精神家園。網絡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并為人類所控制和使用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便利工具。網絡本身沒有善惡、美丑、姓“資”姓“社”的區(qū)別。當網絡被有特定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生活行為方式的人運用時,才產生了所謂“雙刃劍”的問題。顯然,大學生在網絡行為方面出現(xiàn)了種種道德失范現(xiàn)象,凸顯了將信息網絡建設成為高校德育新載體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為此,高校要加強網絡道德與法治教育,給大學生思想加上一道防火墻,把網絡道德與法治教育看成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高校德育堅持以人為本理念的目的就是促進大學生的道德成長,幫助大學生體認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提升大學生的德性品質和精神世界。既然德育是為人的,就必須關照學生生活世界,特別是在工具理性日益張揚、價值理性受到壓抑的現(xiàn)時代,德育回歸生活世界的意義更加凸顯。
從空間上看,學生的生活是全方位、多方面的,大學生絕大多數時間在學校度過,課堂生活、學校生活是大學生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受到充分的重視。德育關照和回歸生活世界,具體要做到:一線的德育老師不僅要學會教書,而且要學會教人;不但要耐心“備課”,而且要精心“備人”。教師要主動深入學生生活,與他們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并善于雙向溝通,使學生懂得體驗生活,在生活中促進他們的自主精神建構,想方設法使德育課富有魅力,從而使之成為學生的內在需求。要學會把學校生活與家庭生活、社區(qū)生活,課堂生活與課外生活嫁接起來,建構成良性的生態(tài)關系,它的效果和作用就會就會滲入學生的整個生活。那么,在實施過程中,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兼顧不同階段、不同年級、不同對象,實行分層次教育;要講“近、小、實”,而不要講“高、大、空”,從而貼近生活、聯(lián)系實際、層層落實、啟發(fā)引導、主體參與、情意兼顧、知情統(tǒng)一。鑒于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基本德性,如成才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競爭意識、誠信意識、公平競爭、勤儉自強、樂于奉獻等。與他們建立平等的對話關系,在雙向溝通、深入了解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設有意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快樂,從而促進他們的自主精神建構。
總之,德育以生活為起點,以生活為歸屬,教育學生在社會生活中立身處世,學會做人,這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更是生活德育的終極關懷。
德育方面論文篇十
全球化的發(fā)展給我國大學生德育造成了較大沖擊,積極探索大學生德育路徑成為教育者必須應對的問題。周恩來“甘當公仆、積極進取、求真務實、和合協(xié)作、嚴于律己、無私奉獻”的精神,為引領大學生德育工作供給了很好的啟迪和借鑒。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飛速發(fā)展,人類社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全球化、一體化。所謂全球化就是人類不斷地跨越空間障礙和制度、文化等社會障礙,在全球范圍內實現(xiàn)充分溝通(物質的與信息的)和達成更多共識與共同行動的過程。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的跨國貿易活動交流的不僅僅是資本、商品等,并且也交流觀念和思想。但這種交流并非平等和對稱的,某些西方發(fā)達國家往往經過“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控制和不對稱交流,經過各種方式向不發(fā)達國家輸出和滲透本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從而給弱勢國家?guī)砭薮蟮臎_擊和影響。所以,對于廣大發(fā)展中國家來說,如何合理地應對全球化,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研究的命題。
中國作為發(fā)展中國家,在對外開放、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也難以避免地卷入了全球化的浪潮。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既享受到全球化的成果,同時也必然面臨全球化所帶來的沖擊。反映在高等教育上,就體現(xiàn)為我國高校大學生自強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競爭意識、公平公正意識的加強,這對于學生的成長無疑具有積極的意義。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伴隨著科學、技術和工業(yè)的不斷提高,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我國高校教育逐漸淡化了德育的傳統(tǒng),普遍出現(xiàn)了重理輕文,重工具輕價值,重科學教育輕人文教育的專業(yè)化教育傾向。由于培養(yǎng)目標的功利化,“科學工具主義”泛濫,致使高校的德育弱化,大學生整體文化素質下降。大部分學校在對學生的教育上重智育輕德育,重知識傳授、輕獨立思考本事的培養(yǎng),由此造成了我國高等教育的扭曲發(fā)展,致使大學生群體中出現(xiàn)了價值觀混亂,夢想信念模糊,物質享樂至上,誠信觀念淡薄,行為規(guī)則失范,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目前大學學校里學生種種不禮貌行為,學生基本禮貌的缺失等現(xiàn)象都是比較常見的,極端的則發(fā)展為大學生自殺,甚至出現(xiàn)學生殺害教師的個別案例。這種種令人痛心的現(xiàn)象都反映出加強當代大學生德育教育的緊迫性。
1.周恩來精神的時代價值。
(1)周恩來精神的教育塑造價值。周恩來精神的教育塑造價值主要是指周恩來精神在人的價值觀念、思想方法以及工作作風等方面發(fā)生教育塑造作用的意義表現(xiàn)。周恩來精神對人的教育塑造主要體此刻人的行為方式、情感寄托、價值根基方面,它使人的理智、情感、意志發(fā)生深刻變化,從而使人具有深厚的、有著與社會職責、民族命運相連通的曠達胸襟。經過學習和弘揚周恩來精神,能夠提高廣大公民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凈化和改善社會環(huán)境,抵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種種不正之風,為培養(yǎng)當代青年大學生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供給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淵源。周恩來同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奮斗一生,善于學習,善于批評和自我批判,偉大的人格等許多方面不僅僅是黨員學習的榜樣,并且是當代每一個青年人學習的楷模。正如鄧小平同志在代表中央為周恩來同志開追悼會作的悼詞中說,“他是我們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并且概括了“我們要學習”他的6個方面,其中之一是“要學習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品質。”
(2)周恩來精神的規(guī)范導向價值。周恩來是中華民族道德人格的典范。周恩來的精神是中華民族所追求的夢想人格精神。周恩來精神的規(guī)范導向價值主要是指周恩來精神對人的信仰的確立、人格的構成和提升、價值取向的確定等方面發(fā)生規(guī)范引導作用的意義表現(xiàn)。周恩來精神是精神價值實現(xiàn)與物質財富創(chuàng)造的統(tǒng)一,它對人的規(guī)范導向與對生產的規(guī)范導向是同時實現(xiàn)的;同時,周恩來精神的精神價值的實現(xiàn)包括精神價值轉化為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精神的哺育,它能夠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完善人的人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禮貌建設,必須堅持以先進的文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周恩來精神就是我們民族的高尚精神,它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周恩來精神經過規(guī)范引導人的行為,凈化人的靈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養(yǎng)人的優(yōu)良的工作作風、嚴謹認真求實的工作態(tài)度、對夢想對事業(yè)的不懈的火熱活力等,體現(xiàn)精神價值在人的提高和完善中的實現(xiàn)。一句化,周恩來精神對激勵和引導人們怎樣去學習、工作、生活,怎樣去做人,具有一種永恒的規(guī)范導向價值和功能。
(3)周恩來精神的凝聚向心價值。周恩來是世界各國人民公認的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代表。他將中華民族精神經過自我崇高的人格修養(yǎng)加以提升,并以獨特的魅力表現(xiàn)出來且日益彰顯出它的社會凝聚價值。價值追求上的理性自覺,情感寄托上的誠實厚重和審美風格上的壯美崇高,是周恩來精神的內在表征。周恩來精神的凝聚向心價值是周恩來精神在社會凝聚力構成過程中發(fā)揮作用的意義表現(xiàn)。周恩來精神凝聚向心價值產生的過程,就是人們的共同夢想、信念、價值追求、人格完善、審美情趣等不斷地模塑、規(guī)范、認同、統(tǒng)一的過程,同時也是人們心理上歸屬感不斷得到強化的過程。當前,經濟全球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成為每個國家、民族生存和發(fā)展不可回避的客觀現(xiàn)實。歷史證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我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笨梢姡粋€國家,一個民族,要傳承久遠而不衰,興旺發(fā)達而不敗,就需要有一種能夠凝聚人心的優(yōu)秀的民族精神,就需要有一種能夠包容歷史、直面現(xiàn)實、擁抱未來的時代精神。周恩來精神作為我們時代民族精神的升華,已經并將永遠產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周恩來精神的感召激勵價值。周恩來精神的感召激勵價值是周恩來精神對人的感動召喚、激發(fā)鼓勵作用的意義表現(xiàn)。周恩來的崇高精神,對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精神的感召激勵力量是巨大的。凡是了解周恩來的人,甚至僅是和他見過一面的人,都深深被周恩來的魅力所感染、所折服。西哈努克國王由衷地說:“周總理是我的師長,我的兄長。他從沒有教過我怎樣做,但他的行為本身就是我本身最好的榜樣?!狈▏榜v華大使馬納克說:“同周恩來談話是一種精神享受。他的精神總是閃閃發(fā)光。我認為,沒有人懷疑這種精神。凡到過中國訪問的著名人物沒有一個能趕得上他”。今日,周恩來那百折不回、永往直前的必勝信念;火熱旺盛、必奪斗爭勝利的工作熱情;蓬勃向上、永不倦怠的精神狀態(tài);藐視困難、勇于克服困難、樂觀豁達的精神,仍在感召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著。這確如一位大學生所說:“總理平凡而偉大的人生早已化成一種精神、一種力量,它使人們的靈魂得到了凈化與升華”。
2.周恩來精神與大學生德育價值取向的契合。
(1)周恩來嚴于自律的精神與大學生實現(xiàn)自我價值相契合。周恩來一生嚴于律己,從青少年時代起,他就從嚴培養(yǎng)自我的好習慣好品質。周恩來一貫主張:“領導者要有自我批評的精神,不是僅僅對下批評”?!叭秉c和錯誤的改正要從領導者做起,首先是要敢于進行自我批評,多負一些職責”。這實際上是他修身自律的真實寫照。周恩來作為中國最早的大學生之一,他沒有安于現(xiàn)狀,他放棄了安逸的生活,把自我的一生都獻給了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yè)。自律是當代大學生優(yōu)秀品質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一個完善自我,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必然過程。當代大學生必須要發(fā)揚周恩來刻苦好學、嚴于律己的精神,才能實現(xiàn)自我的人生價值。
(2)周恩來愛國愛民、無私奉獻的精神與大學生應具有的道德品質相契合。周恩來道德觀的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一生的革命實踐和奮斗歷程都閃爍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光輝人格。在他13歲時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在他以后的革命生涯中,始終貫穿著這種愛國主義精神。周恩來的一生是為人民利益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無私奉獻一生,他是為人民服務的典范、楷模,他視自我為人民的公仆,把民族的、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對人民,我們要如對孺子一樣地為他們做牛的。要誠誠懇懇、老老實實為人民服務”?!盀槿嗣穹斩馈笔撬吷淖非?,也是對他一生最好的評價。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是大學生“成人”的基礎,是健全人格的根本,也是促進社會和諧的強大動力。所以,為了增強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效性,高校能夠用周恩來精神凝練辦學理念、明確辦學指導思想、明晰辦學思路,經過這些方式和途徑讓學生學習周恩來的愛國愛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以此激勵大學生提高道德認識,堅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作風,自覺克服個人本位主義、利己主義的錯誤傾向,不斷自我磨煉、自我改造,做一個自尊、自重、自省、自勵的高素質的人。
(3)周恩來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與大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相契合。周恩來的道德認知是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和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的基礎上。從青年時代起,周恩來就遠涉重洋去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對于一切主義開始推求比較”,最終確立了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并矢志不渝地踐行自我的誓言——“我認的主義必須是不變了,并且很堅決地要為它宣傳奔走。”周恩來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告訴我們,大學生僅有樹立科學的信仰,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并為之矢志不移地奮斗,才能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才能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為了增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感染力,高校能夠經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形勢政策課的形式向大學生講述周恩來對馬克思主義的追尋、最終確立和為之奮斗終生的過程,幫忙大學生堅定共產主義政治信仰,認識自我的社會職責,始終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矢志不渝地為實現(xiàn)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而不懈努力。
(4)周恩來誠實守信、求真務實的精神與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誠信觀相契合。取信于民,是周恩來一向遵循的行為準則。周恩來從學生時代就逐步培養(yǎng)起言行一致、實事求是的優(yōu)良品質。他認為誠信是天道,人類無誠信不靈。人無誠信不立,官無誠信不威,國無誠信不寧。從而認為誠信為天道、人道、政道、國道。他認為“發(fā)于言,著于行,無絲毫假借,無智利相擾?!敝鲝埮嘀病摆呏亍畬嶋H’精神”,極力提倡“思想要自由,做事要實在,學問要真切”。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他反復倡導要“講真話,鼓真勁,做實事,求實效”。憑著良好的人格信譽,周恩來取得了與他接觸的外國政府首腦和外交家的崇敬與信任。當代的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要肩負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歷史使命,就必須把誠實守信作為高尚的人生追求、永恒的行為品質、立身處世的根本準則。當前,大學生認真領會和踐行周恩來在做人方面的求真精神,有利于消解當代大學生的失信行為,也才能促使學生為追求真理而拼搏和獻身,也才能真正實現(xiàn)其人生價值。
1.以周恩來德育觀變革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變革是搞好大學生德育的關鍵。蔡元培先生說:“教育者,養(yǎng)成人格之事業(yè)也。使僅僅為灌輸知識、練習技能為所用,而不貫之以夢想,則是機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類也。”所以,大學不僅僅要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更是探求學問、追求真理、關懷終極的地方,是人類追求提高的精神殿堂;是培養(yǎng)健全人格,獨立思考本事的神圣場所。大學應充分利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政治資源、教育資源,大力弘揚周恩來德育思想,才能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有利于構成普遍認可、富有特色的精神支柱。應把大力弘揚恩來德育思想作為強基固本、構成全校共同的價值評判和夢想追求的基礎工程來加以建設,作為提高素質、養(yǎng)成優(yōu)良的學風、教風、校風的重要途徑不懈探索。“用恩來德育觀育人”應成為高校辦學育人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辦學指導思想中堅持大力弘揚恩來德育觀;在教育思想觀念中強化用恩來德育觀育人的素質教育觀;在辦學思路中把弘揚恩來德育觀作為師德建設、學風建設和學校文化建設三大工程的中心。
2.以周恩來德育觀變革教育教學體系。
思想道德教育主要經過教學活動來實現(xiàn)。所以,完善和優(yōu)化課程設置,在整個教育體現(xiàn)中突出思想教育是搞好大學生德育的主要途徑。學校應把學習弘揚恩來德育觀作為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資料,讓學生從踏入校門起就了解、熟悉恩來德育思想。學校還把恩來精神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形勢政策課的重要資料,講述周恩來遠見卓識的德育思想。幫忙學生堅定共產主義政治信仰,認識自我的社會職責,確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和信念。學校還把學習踐行恩來德育觀作為師德建設的主線,從上崗培訓到職務評聘,從教風建設到考核獎勵,一以貫之并不斷深化。
3.以周恩來教育觀推動學風建設。
優(yōu)良的學風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條件,也是道德素質提高的集中反映。學校把創(chuàng)優(yōu)良學風作為弘揚恩來德育觀的重要切入點和落腳點,這是踐行恩來德育觀的有效途徑之一。學校能夠經過編印下發(fā)“學恩來精神,創(chuàng)優(yōu)良學風”的學習讀本,組織學生系統(tǒng)學習理解恩來精神;同時,能夠邀請周恩來親屬、周恩來研究專家、學者來校作報告,與周恩來紀念館、周恩來故居、周恩來童年讀書處等單位簽訂共建協(xié)議,定期組織大學生參觀學習。為了加強教育引導,學校還能夠開展“周恩來班”評選命名活動,從而推動大學生德育活動不斷深入。
4.以周恩來德育觀彰顯學校文化建設。
學校文化是學校精神的重要載體。學校在夢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中突出宣傳恩來德育觀,圍繞弘揚恩來德育觀,能夠開展一系列學校文化活動。學校網站、廣播、校報、宣傳櫥窗等都能夠把弘揚恩來德育觀作為重要資料。學校還能經過舉辦周恩來生平事跡圖片展、舉辦弘揚恩來精神主題教育晚會、書法書畫展等藝術活動宣傳恩來德育思想。此外,學校還能夠高度重視把弘揚恩來德育思想與學校的人文自然環(huán)境建設結合起來,如在教學樓群中間建造“懷恩亭”,敬立周恩來銅像等。經過環(huán)境的熏陶,讓大學生的社會職責感加強,道德情操、價值觀念契合我們時代的精神。
德育方面論文篇十一
5、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分析及對策。
8、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分層次推進探實。
16、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與心理溝通的重要性。
19、初中班主任兼思想品德教學的德育特色。
20、初中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21、初中班主任如何開展班級德育工作。
23、初中班主任如何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
24、當前農村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難點與創(chuàng)新。
25、關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相關思考。
27、關于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踐探索研究。
28、關于做好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析。
29、會診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構建與探索。
30、解析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37、淺析初中非班主任教師德育職能弱化現(xiàn)象。
38、如何讓學生在角色互換中成長--淺析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
39、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40、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
41、試論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42、試論如何實現(xiàn)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
43、試談隱性德育思想在初中班主任專業(yè)化發(fā)展中的作用。
46、談初中班主任日常生活中的德育。
47、探究當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難點及解決策略。
48、探究分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策略。
49、探討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50、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對策。
51、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質量的對策研究。
52、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
53、提升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效力的對策。
54、鄉(xiāng)鎮(zhèn)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與留守學生教育問題之思考。
55、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問題及對策。
56、言傳身教身教為先--試論初中班主任日生活中的德育教育。
57、英語班主任在初中英語德育中的滲透原則和途徑探討。
58、走進學生心靈打開學生心結--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
59、走在思想前端: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相關思考。
60、尊重學生個性--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
61、在中學班主任隊伍建設中滲透隱性德育思想的啟示。
62、向善教育視角下中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
63、淺談中學班主任實施德育教育的作用與策略。
64、淺談中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
65、淺談農村中學班主任工作的德育教育。
66、論中學班主任工作的瓶頸與突破--從教條式德育到邏輯式德育的轉型。
67、感化與堅持--淺談中學班主任德育工作。
68、從教條式德育到邏輯式德育的轉型--論中學班主任工作的瓶頸與突破。
德育方面論文篇十二
摘要:新課程中提出的三維目標是知識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由此可見,新課程更為學生的自身發(fā)展服務,新課程的教育宗旨是“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服務”,而在終身發(fā)展中德育教育更為重要。
關鍵詞:德育教育;物質性;發(fā)展性。
現(xiàn)行的高中生物新課程比起舊課程,更注重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人常說:“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一個人,如果沒有好的品德,縱有再淵博的知識也不是一個完整的人。
一、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作為一個公民,具有愛國主義的思想是最基本的思想。在我們的課本中有些小資料:如,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的蛋白質的誕生中,我們知道了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的蛋白質是由我國科學家在1958年研究并合成的;在“人類基因組計劃”資料中,我們知道這項堪與人類登月計劃媲美的工程是由美、英、德、日、法、中六個國家承擔的,而我國是唯一一個發(fā)展中國家,這些事實,都應當足以使我們感到驕傲和自豪,同時一定會激發(fā)出同學們的愛國熱情。
二、對學生進行科學態(tài)度的教育。
態(tài)度決定成敗,而科學的態(tài)度能使事情得到更好的解決。課本中有一些科學家的研究史,如必修i課本的開頭,有主編與鄒承魯教授的一席談話,從中我們知道了對科學的研究要有極大的熱情和很大的勇氣,更要有勇于創(chuàng)新的思維,還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再如科學家們對細胞學說的探究過程中,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探索的精神,而在“細胞世界探微”一段資料中我們知道研究離不開探索精神,理性思維和技術手段的結合。
三、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
環(huán)保問題現(xiàn)在已是一個全球性話題。但我們的學生環(huán)保意識差,衛(wèi)生觀念也不強,甚至不知道環(huán)保的意義。在我們的課本中從生物與環(huán)境,生物的進化這些章節(jié)中,我們知道生物都是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經過長期的演變而進化的,生物界的生物之間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通過食物鏈、食物網等營養(yǎng)結構相互聯(lián)系的,地球不單是我們人類的家園,也是其他生物的家園,而其他生物與人類的生存也是密不可分的,我們不敢想象地球上只有人類一個物種的情景。地球這個自然環(huán)境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要想在這個環(huán)境中長期生存,保護和愛護她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四、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1.世界的物質性。
在第一冊課本第一、二章中我們知道,沒有哪一種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生物界的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而這些元素在構成生物界的化合物后,形成了細胞這一重要的結構。細胞是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幾乎整個生物界的生命活動都是在細胞的基礎上來完成的。可見,生物界具有物質性。
2.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
在我們的課本中,這種觀點幾乎隨處可見。如生物界與非生物界是有統(tǒng)一性的。細胞作為一個生命的基本單位其各個結構上是有聯(lián)系的而其結構和功能相適應,保證了細胞是一個非常精密的結構。能量對生物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動力,但生物界的能量卻根本來自于非生物界,光能由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下來進入生物界。
3.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整體由各個局部構成,只有保證了給各個局部的正常,才能使整體和諧。如一個多細胞的生物體由各個細胞構成,細胞構成組織,組織構成器官,甚至系統(tǒng)。各個組織、器官、系統(tǒng)各自執(zhí)行特定的功能,整個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得以正常維持是在各個組織細胞、器官、系統(tǒng)功能正常的基礎之上完成的。
4.發(fā)展變化的觀點。
物質是變化的,沒有絕對的,永恒的事物。如生物的進化,新物種的形成,體現(xiàn)了這一觀點。再如科學家們對一些現(xiàn)象的研究和認識,在不斷地變化、補充和完善。
5.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
在第一冊中我們知道,生物都有新陳代謝這一基本的生命活動,而這一基本的生命活動卻是由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這兩個相對獨立的兩面構成的。又如一個物種之所以能長期穩(wěn)定地存在,是因為遺傳,而生物得以進化的本質是變異,一個新物種的形成過程中必然有遺傳和變異。再如任何生物都是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被選擇而適應并保留下來的,但生物在環(huán)境中生存,必然又會影響環(huán)境。
我們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是被嬌慣的一代,由于家庭的、社會的原因,使他們養(yǎng)成了一些有偏差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我們作為教書育人的教師,不但要教給他們知識,還要教會他們做人。那么我們就可以利用課本中的這些資料對他們加以引導,使他們一方面有了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同時也會激發(fā)他們學習生物課的興趣,從而很好地達到情感與態(tài)度價值觀這一目標。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8306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