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的數學說課稿(通用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2 01:15:14
高二的數學說課稿(通用17篇)
時間:2023-11-12 01:15:14     小編:GZ才子

上司是我們工作中的引領者,他們的激勵和指導使我們不斷成長。如何解決人際沖突,維護人際關系的和諧?通過總結,我們可以從中找到不足和問題,并積極改進和提高。

高二的數學說課稿篇一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思想和方法。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边@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因此,我們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始終“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相信學生,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我在課堂教學中引用了“引導探究學習,促進主動發(fā)展”的教學思想,在本堂課中構建了探索性學習的模式。

1、說教材。

數學不僅是人們生活和勞動必不可少的工具,通過學習數學還能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

連除的簡便計算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它是學生理解和掌握了加法和乘法的五條運算定律及減法的性質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有關整數四則運算的一些簡便運算。教材主要著眼于通過不同解法的比較,使學生認識一個數連續(xù)除以兩個數可以用這個數除以兩個數的積。

教材的編排意圖主要是通過典型的、緊密聯系現實生活的例子,引導學生根據運算特點和數據特點,靈活選用合理、簡便的計算方法。

教材的最大特點是將簡便運算的討論與實際問題的解決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問題的解決策略的多樣化與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融為一體。這樣既能讓實際問題的生活背景成為學生理解簡便計算方法及其算理的經驗支撐,又能使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相互促進,同步提高。

2、說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理念及教材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一個數連續(xù)除以兩個數的幾種常用算法。并能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使計算簡便。

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索發(fā)現的方法,對連除簡便運算進行教與學。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合理選擇算法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除法的性質。

教學難點:選擇合理的算法。

本課構建了探索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復習、探究、練習、課堂小結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復習。

組織學生復習相關簡便計算和整數加法、乘法、減法的運算定律和性質,其目的讓學生回憶定律、性質,感受運用它們進行簡便計算的所帶來得作用,感受簡算的樂趣。為探究連除的簡便運算作知識與情感鋪墊。

(二):探究過程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加以說明。

1、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一開始學生的狀態(tài)就為本節(jié)課定下了基調。我結合實際談話:春天,萬物復蘇,花紅柳綠;春天,也正是植樹的好季節(jié)。你們看:3月12日,植樹節(jié)到了,同學們開展了植樹活動。從而,將學生引入到現實生活中,既能激發(fā)學生用自己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興趣,不由自主的進入探索之中,還能感受數學知識的作用,也能潛移默化的進行綠化教育。

2、探究解決問題。

為了讓學生真正成為探索、合作交流的主體,我組織了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的活動,讓學生獨立探究解決問題。

這樣既能讓實際問題的生活背景成為學生理解簡便計算方法及其算理的經驗支撐,又能使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相互促進,同步提高。

3、探究發(fā)現規(guī)律。

當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多樣化時,這已為學習連除的簡便運算建立起知識的平臺。因此利用小精靈的問題,讓學生在對不同方法的分析比較中通過總結歸納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探究發(fā)現出連除的幾種算法,使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能力和計算方法與能力的培養(yǎng)相互融合,促進相互的理解,掌握。

4、探究規(guī)律的運用。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為了讓學生根據運算特點和數據特點,靈活選用合理、簡便的計算方法,從而培養(yǎng)這方面的能力,安排了三個小環(huán)節(jié)。

a運用的條件。

這部分提出思考兩個問題,即連除有幾種算法,分別是什么?那么,一個數除以兩個數的乘積呢?運用除法的運算性質的條件是什么?這樣,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理解連除的性質,為運用作準備。

b初步運用。

這環(huán)節(jié)中安排了填運算符號和判斷兩各類型的練習,這是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問題給出的,其作用一進一步理解掌握;二預防后面分組探究中一些不必要的失誤,三給學生搭個橋,建立起運用的模式。

c、深入探究運用: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邏輯—是從主體的活動中抽象出來的,活動是兒童發(fā)現的主要途徑和載體。因此,本課這時將采用學生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學習,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利用已有的經驗,自己去發(fā)現探索,從而形成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使計算簡便的能力。

首先,請學生自主選擇題組,分組探究,組內交流;然后派代表全班交流;最后共同小結,形成統(tǒng)一認識:計算連除時,可以根據四則運算順序從左往右依次計算(一個數連續(xù)除以兩個數),有時根據數字的特征有時改寫成“一個數除以兩個數的乘積”比較簡便。計算“一個數除以兩個數的乘積“時,可以根據四則運算順序,先算小括號里面的,有時根據數字的特征改寫成“一個數連續(xù)除以兩個數”比較簡便。

(三)、多種練習、鞏固提高。

新課程指出“練習是學生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由于學生注意力、興趣無法維持很長時間。因此,我在練習的設計形式上采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等等情景。這樣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了練習的積極性。在內容的設計上也安排了一定的梯度,有利于理解和鞏固所學的知識,以形成新的技能和技巧。

(四)、交流評價,課堂小結。

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性學習,獲得的新知識、新經驗,無論是認知還是情感都得到全方位的發(fā)展,再通過交流評價活動中的感受和體會、意見和看法,使各自明確努力方向。

最后,我設計了你在本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和感受,把你的收獲和感受和同桌說一說。通過交流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起到梳理概括,提煉升華的作用,以促進他們形成新的知識結構。

開放式教學必然輔之以開放式評價、個性激勵的學習評價方法。時間上,使用全程評價,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把握學生的閃光之處,給予適時評價;內容上,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形式上,還放手讓學生互評,引起共鳴爭論。

高二的數學說課稿篇二

異面直線所成角說課稿《異面直線所成角》是高中數學《立體幾何》一章中的第二節(jié)《空間兩直線》中的重要內容、《立體幾何》是高中數學教學中相對獨立的一章,而本節(jié)內容恰是把平面內的直線擴展為空間任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問題,是培養(yǎng)學生建立空間想象力的關鍵,下面就從以下四個方面說課。

第一方面:教學設計意圖。

高中《數學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空間想象力和一定的作圖識圖能力,本節(jié)教學也要求培養(yǎng)學生對空間兩直線所成角這一立體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再依據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目標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空間兩異面直線所成角的概念,并會作出,求出兩異面直線所成角。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識圖,作圖能力,在習題講解中,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發(fā)散思維。

3、德育目標:在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的同時,激發(fā)學生對科學文化知識的探求熱情和邏輯清晰的辯證主義觀點。

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對異面直線所成角的概念的理解和應用。

教學難點:如何在實際問題中求出異面直線所成角。

第二方面:教法的選定。

要從兩個方面教會學生落實本節(jié)內容。

1、根據計算機軟件所設計的空間幾何圖形,帶領學生去識圖,讀圖,作圖,并能依據圖形的特點去分析,作出或找出所要求的所成角,從而加強學生的圖形空間想象力。

2、找到所求角后,還需指導學生利用邏輯的分析和學過的平面幾何知識最終解決問題。

第四方面: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

第一步:采用"溫故式導入",提問學生"兩異面直線所成角"的定義,加深學生對概念的掌握,在同學回答的同時,由計算機打出概念,并在重點字"銳角或直角"處閃動,突出重點。

再利用計算機演示空間兩異面直線所成角的作法,重點體現選取不同點平移均可。

第二步:進入例題講解:"如何對具體問題求異面直線所成角呢"。

首先,由計算機給出本節(jié)第一道例題,及圖。

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審題,該題為求證"兩直線平行"的簡單證明題,其目的在于加強學生對異面直線所成角概念的理解,突出選取"空間任一點平移直線均可"這一原則,為此,特由計算機設計出選取不同點平移的圖及證法,再一次強調概念。

然后,進入第二道例題,同樣由計算機給出題目和圖,該題為"在已知正方體內求兩組異面直線所成角問題",不同于前題教法處在于,在教師進行了啟發(fā)性提問后,由計算機給出3個不同選點,教師讓同學自己分析并到前面操作電腦,選取解法,用計算機進行演示,并由學生自己講解、最后由教師對學生的解法進行歸納總結,從而得出"對特殊幾何體中異面直線所成角問題應以幾何體為依托,尋找特殊位置進行平移,并利用三角函數及平面幾何知識進行求解"這一結論。

例3的講解思路及方法同例2相同。

高二的數學說課稿篇三

(1)正確理解樣本數據標準差的意義和作用,學會計算數據的標準差。

(2)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合理地選取樣本,從樣本數據中提取基本的數字特征(如平均數、標準差),并做出合理的解釋。

(3)會用樣本的基本數字特征估計總體的基本數字特征。

(4)形成對數據處理過程進行初步評價的意識。

在解決統(tǒng)計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理解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和邏輯推理的數學方法。

會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和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認識統(tǒng)計的作用,能夠辨證地理解數學知識與現實世界的聯系。

2重點難點。

重點:用樣本平均數和標準差估計總體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難點:能應用相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教學過程3.1第一學時評論(0)新設計。

【創(chuàng)設情境】。

在一次射擊比賽中,甲、乙兩名運動員各射擊10次,命中環(huán)數如下﹕。

甲運動員﹕7,8,6,8,6,5,8,10,7,4;。

乙運動員﹕9,5,7,8,7,6,8,6,7,7.

觀察上述樣本數據,你能判斷哪個運動員發(fā)揮的更穩(wěn)定些嗎?為了從整體上更好地把握總體的規(guī)律,我們要通過樣本的數據對總體的數字特征進行研究。——用樣本的數字特征估計總體的數字特征(板出課題)。

【探究新知】。

一、眾數、中位數、平均數。

〖探究〗:p62。

(1)怎樣將各個樣本數據匯總為一個數值,并使它成為樣本數據的“中心點”?

(2)能否用一個數值來描寫樣本數據的離散程度?(讓學生回憶初中所學的一些統(tǒng)計知識,思考后展開討論)。

初中我們曾經學過眾數,中位數,平均數等各種數字特征,應當說,這些數字都能夠為我們提供關于樣本數據的特征信息。例如前面一節(jié)在調查100位居民的月均用水量的問題中,從這些樣本數據的頻率分布直方圖可以看出,月均用水量的眾數是2.25t(最高的矩形的中點)(圖略見課本第62頁)它告訴我們,該市的月均用水量為2.25t的居民數比月均用水量為其他值的居民數多,但它并沒有告訴我們到底多多少。

〖提問〗:請大家翻回到課本第56頁看看原來抽樣的數據,有沒有2.25這個數值呢?根據眾數的定義,2.25怎么會是眾數呢?為什么?(請大家思考作答)。

分析:這是因為樣本數據的頻率分布直方圖把原始的一些數據給遺失的原因,而2.25是由樣本數據的頻率分布直方圖得來的,所以存在一些偏差。

〖提問〗:那么如何從頻率分布直方圖中估計中位數呢?

分析:在樣本數據中,有50%的個體小于或等于中位數,也有50%的個體大于或等于中位數。因此,在頻率分布直方圖中,矩形的面積大小正好表示頻率的大小,即中位數左邊和右邊的直方圖的面積應該相等。由此可以估計出中位數的值為2.02。(圖略見課本63頁圖2.2-6)。

〖思考〗:2.02這個中位數的估計值,與樣本的中位數值2.0不一樣,你能解釋其中的原因嗎?(原因同上:樣本數據的頻率分布直方圖把原始的一些數據給遺失了)。

課本63頁圖2.2-6)顯示,大部分居民的月均用水量在中部(2.02t左右),但是也有少數居民的月均用水量特別高,顯然,對這部分居民的用水量作出限制是非常合理的。

〖思考〗:中位數不受少數幾個極端值的影響,這在某些情況下是一個優(yōu)點,但是它對極端值的不敏感有時也會成為缺點,你能舉例說明嗎?(讓學生討論,并舉例)。

二、標準差、方差。

1.標準差。

平均數為我們提供了樣本數據的重要信息,可是,有時平均數也會使我們作出對總體的片面判斷。某地區(qū)的統(tǒng)計顯示,該地區(qū)的中學生的平均身高為176㎝,給我們的印象是該地區(qū)的中學生生長發(fā)育好,身高較高。但是,假如這個平均數是從五十萬名中學生抽出的五十名身高較高的學生計算出來的話,那么,這個平均數就不能代表該地區(qū)所有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因此,只有平均數難以概括樣本數據的實際狀態(tài)。

例如,在一次射擊選拔比賽中,甲、乙兩名運動員各射擊10次,命中環(huán)數如下﹕。

甲運動員﹕7,8,6,8,6,5,8,10,7,4;。

乙運動員﹕9,5,7,8,7,6,8,6,7,7.

我們知道,。

兩個人射擊的平均成績是一樣的。那么,是否兩個人就沒有水平差距呢?(觀察p66圖2.2-8)直觀上看,還是有差異的。很明顯,甲的成績比較分散,乙的成績相對集中,因此我們從另外的角度來考察這兩組數據。

考察樣本數據的分散程度的大小,最常用的統(tǒng)計量是標準差。標準差是樣本數據到平均數的一種平均距離,一般用s表示。

樣本數據的標準差的算法:

(1)、算出樣本數據的平均數。

(2)、算出每個樣本數據與樣本數據平均數的差:

(3)、算出(2)中的平方。

(4)、算出(3)中n個平方數的'平均數,即為樣本方差。

(5)、算出(4)中平均數的算術平方根,,即為樣本標準差。

其計算公式為:

顯然,標準差較大,數據的離散程度較大;標準差較小,數據的離散程度較小。

〖提問〗:標準差的取值范圍是什么?標準差為0的樣本數據有什么特點?

從標準差的定義和計算公式都可以得出:。當時,意味著所有的樣本數據都等于樣本平均數。

(在課堂上,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給學生簡單的介紹一下利用計算機來計算標準差的方法。)。

2.方差。

從數學的角度考慮,人們有時用標準差的平方(即方差)來代替標準差,作為測量樣本數據分散程度的工具:

在刻畫樣本數據的分散程度上,方差和標準差是一樣的,但在解決實際問題時,一般多采用標準差。

【例題精析】。

〖例1〗:畫出下列四組樣本數據的直方圖,說明他們的異同點。

(1)5,5,5,5,5,5,5,5,5。

(2)4,4,4,5,5,5,6,6,6。

(3)3,3,4,4,5,6,6,7,7。

(4)2,2,2,2,5,8,8,8,8。

分析:先畫出數據的直方圖,根據樣本數據算出樣本數據的平均數,利用標準差的計算公式即可算出每一組數據的標準差。

解:(圖略,可查閱課本p68)。

四組數據的平均數都是5.0,標準差分別為:0.00,0.82,1.49,2.83。

他們有相同的平均數,但他們有不同的標準差,說明數據的分散程度是不一樣的。

〖例2〗:(見課本p69)。

分析:比較兩個人的生產質量,只要比較他們所生產的零件內徑尺寸所組成的兩個總體的平均數與標準差的大小即可,根據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我們可以通過抽樣分別獲得相應的樣本數據,然后比較這兩個樣本數據的平均數、標準差,以此作為兩個總體之間的差異的估計值。

【課堂精練】練習1.2.34。

【課堂小結】。

用樣本的數字特征估計總體的數字特征分兩類:

用樣本平均數估計總體平均數。

用樣本標準差估計總體標準差。樣本容量越大,估計就越精確。

平均數對數據有“取齊”的作用,代表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

標準差描述一組數據圍繞平均數波動的大小,反映了一組數據變化的幅度。

高二的數學說課稿篇四

導數是微積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為研究函數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在前面幾節(jié)課里學生對導數的概念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本節(jié)課教材從形的角度即割線入手,用形象直觀的“逼近”方法定義了切線,獲得導數的幾何意義,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導數概念的本質內涵。這節(jié)課可以利用幾何畫板進行動畫演示,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發(fā)現、思維、運用形成完整概念。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體會導數是研究函數的單調性、變化快慢等性質最有效的工具,是本章的關鍵內容。

2、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

教學重點:導數的幾何意義、切線方程的求法以及“數形結合,逼近”的思想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導數的幾何意義的本質內涵。

1)從割線到切線的過程中采用的逼近方法;

2)理解導數的概念,將多方面的意義聯系起來,例如,導數反映了函數f(x)在點x附近的變化快慢,導數是曲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等等。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實驗探求理解導數的幾何意義,理解曲線在一點的切線的概念,會求簡單函數在某點的切線方程。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切線定義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體會導數的思想及內涵,完善對切線的認識和理解。

通過逼近、數形結合思想的具體運用,使學生達到思維方式的遷移,了解科學的思維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對于直線來說它的導數就是它的斜率,學生會很自然的思考導數在函數圖像上是不是有很特殊的幾何意義。而且剛剛學過了圓錐曲線,學生對曲線的切線的概念也有了一些認識,基于以上學情分析,我確定下列教法:

學法:為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本節(jié)課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教具:幾何畫板、幻燈片。

高二的數學說課稿篇五

《通分》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內容,通分和約分一樣,也是分數基本性質的應用,同時通分還是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礎,教材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出發(fā),體現了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教材以分數的大小比較為線索,由特殊到一般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體現了把知識從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和歸納的過程。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正確的把兩個分數通分。

能力目標:在教學中滲透數學轉化的思想,通過自主的探究,小組合作,使學生經歷分數的大小比較和通分的過程,體現了知識的遷移類推的思想。

情感目標:從生活中提煉出數學思想,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通分的方法,并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的達到教學內容,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教學難點:運用通分的方法比較異分母分數的大小。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1:教法:新課標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我遵循講練結合,引導啟發(fā),點撥的教法。

2:學法: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在學法的選擇中,體現合作交流中學,學后合作交流的思想。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我設計了一個情境小問題,“六一兒童節(jié)就要到了,你想在那一天做什么呢?”然后導入情境問題:去年六一兒童節(jié)那天,去游樂園玩的小朋友有很多,這些小朋友有的玩“激流勇進”,有的玩“瘋狂老鼠”,游樂園的管理人員做了一個統(tǒng)計,在這些小朋友中,有5/6的小朋友玩了“激流勇進”,有3/4的小朋友玩了“瘋狂老鼠”,同學們,請你們說一說,玩哪一項游戲的人比較多呢?讓學生獨立思考后發(fā)表意見,明確異分母分數的比較,進而引出課題,板書課題。通過這樣一個問題情境,自然引出本課要探究的重點內容,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對主題的思考,為學生學知豐富了情趣,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伏筆。

(二)、主動參與,探索新知

1:教學例4時,先出示世界地圖,并提出問題。上學生看世界地圖觀察、判斷,然后給出條件并使學生明確,要比較陸地面積和海洋面積的大小,只要比較這兩個分數就行了,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說方法,說結果,說理由,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比較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方法,明確通分母分數比較的方法。在教學比較同分子分數大小時,先讓學生獨立完成73頁“再比較一下”,然后老師提出問題,上下兩行分數相比較,有什么不同點,怎樣比較同分子分數,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比較同分母分數、同分子分數大小的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獨立完成73頁做一做,然后匯報方法結果。

2:教學例5時,在例4的基礎上,自然而然的提出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子怎么比較大小呢,課件出示例5,提出問題,黃豆和蠶豆哪個蛋白質的含量比較高,明確只要比較2/5和1/4這兩個分數的大小就好了,接著引導學生明白這兩個分數的特點。然后小組合作交流,比較大小的方法,匯報時,有的同學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比較,有的同學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把這兩個分數化成同分母分數或同分子分數進行比較,之后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喜歡的方法,并說明理由,然后明確為了便于分數相加減,所以我們來學習把異分母分數化為同分母分數,此時引導公分母的概念,引導學生討論,有什么數做公分母,怎樣把異分母分數化成同分母分數。最后引導學生用化成同分母分數的方法完成例5,之后全班交流,在此基礎上,總結通分的意義,概念和方法,板書通分概念,之后在做一做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讓學生先觀察,根據分母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求最小公倍數的方法。課堂小結。

(三)結合實踐,學以致用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首先是直觀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完成教材75頁第1題,接著鞏固通分的方法,完成75頁第2、3、5題,最后是通分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完成75頁第4、6題,練習題的設計從淺到深,讓學生體驗了成功的感覺和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課堂總結。

(四)評價與反思

整節(jié)課,我通過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理念,由情境圖導入,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最大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高二的數學說課稿篇六

《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是數列這一章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它不僅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實際應用,如儲蓄、分期付款的有關計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導過程中所滲透的類比、化歸、分類討論、整體變換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學生今后學習和工作中必備的數學素養(yǎng).

2.從學生認知角度看。

從學生的思維特點看,很容易把本節(jié)內容與等差數列前n項和從公式的形成、特點等方面進行類比,這是積極因素,應因勢利導.不利因素是:本節(jié)公式的推導與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有著本質的不同,這對學生的思維是一個突破,另外,對于q=1這一特殊情況,學生往往容易忽視,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過程中容易出錯.

3.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是剛進入高中的學生,雖然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也初步形成,但由于年齡的原因,思維盡管活躍、敏捷,卻缺乏冷靜、深刻,因此片面、不嚴謹.

4.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公式的推導、公式的特點和公式的運用.

教學難點:公式的推導方法和公式的靈活運用.

公式推導所使用的“錯位相減法”是高中數學數列求和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蘊含了重要的數學思想,所以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并掌握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過程、公式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能初步應用公式解決與之有關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公式推導方法的探索與發(fā)現,向學生滲透特殊到一般、類比與轉化、分類討論等數學思想,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和逆向思維的能力.

情感與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對公式推導方法的探索與發(fā)現,優(yōu)化學生的思維品質,滲透事物之間等價轉化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學生是認知的主體,設計教學過程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盡可能地讓學生去經歷知識的形成與發(fā)展過程,結合本節(jié)課的特點,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設計這個情境目的是在引入課題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故事內容緊扣本節(jié)課的主題與重點.

此時我問:同學們,你們知道西薩要的是多少粒小麥嗎?引導學生寫出麥粒總數.帶著這樣的問題,學生會動手算了起來,他們想到用計算器依次算出各項的值,然后再求和.這時我對他們的這種思路給予肯定.

設計意圖: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受課堂時間限制,教師舍不得花時間讓學生去做所謂的“無用功”,急急忙忙地拋出“錯位相減法”,這樣做有悖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求和就想到相加,這是合乎邏輯順理成章的事,教師為什么不相加而馬上相減呢?在整個教學關鍵處學生難以轉過彎來,因而在教學中應舍得花時間營造知識形成過程的氛圍,突破學生學習的障礙.同時,形成繁難的情境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迫使學生急于尋求解決問題的新方法,為后面的教學埋下伏筆.

2.師生互動,探究問題。

探討1:,記為(1)式,注意觀察每一項的.特征,有何聯系?(學生會發(fā)現,后一項都是前一項的2倍)。

設計意圖:留出時間讓學生充分地比較,等比數列前n項和的公式推導關鍵是變“加”為“減”,在教師看來這是“天經地義”的,但在學生看來卻是“不可思議”的,因此教學中應著力在這兒做文章,從而抓住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的良好契機.

設計意圖:經過繁難的計算之苦后,突然發(fā)現上述解法,不禁驚呼:真是太簡潔了!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情感體驗,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3.類比聯想,解決問題。

這時我再順勢引導學生將結論一般化,

這里,讓學生自主完成,并喊一名學生上黑板,然后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

設計意圖: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從特殊到一般,從已知到未知,步步深入,讓學生自己探究公式,從而體驗到學習的愉快和成就感.

對不對?這里的q能不能等于1?等比數列中的公比能不能為1?q=1時是什么數列?此時sn=?(這里引導學生對q進行分類討論,得出公式,同時為后面的例題教學打下基礎.)。

再次追問:結合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an=a1qn-1,如何把sn用a1、an、q表示出來?(引導學生得出公式的另一形式)。

設計意圖:通過反問精講,一方面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完善知識結構,另一方面使學生由簡單地模仿和接受,變?yōu)閷χR的主動認識,從而進一步提高分析、類比和綜合的能力.這一環(huán)節(jié)非常重要,盡管時間有時比較少,甚至僅僅幾句話,然而卻有畫龍點睛之妙用.

4.討論交流,延伸拓展。

高二的數學說課稿篇七

本知識來自于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3第一章第二節(jié),著好似一章新知識,該部分知識被安排在五本必修課本中的第三本,處于高中知識的過度階段。而在上課前,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會有一些相應的問題,下面兩個問題就是兩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問題。

1、為什么要在數學中教語句?

2、學語句不上機,是不是紙上談兵?

現在我們來好好研究一下這兩個問題。首先,學語句是為了算法思想,而基本算法語句是算法思想的直觀表現,是程序框圖的語言形式,所以學語句是進一步體會算法思想,進一步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提高思辨能力和實辨能力。(有條件上機的進行實踐,沒條件上機的進行思辨,在實踐中思辨,在思辨中實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所以,學語句不上機,不是紙上談兵。

在學習基本算法語句之前(本節(jié)課主要講輸入語句、輸出語句與賦值語句),學生已在本章知識的第一節(jié)學習了算法與程序框圖的基本思想與定義,而且該部分與一些初等函數知識相掛鉤,并且相互結合學習。在此之前,學生在必修1已經對初等函數知識有了相應的學習與了解。

該部分知識主要采取說教法進行講授,通過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問題引入課堂,為公式學習創(chuàng)設情境,拉近數學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

1、知識目標:

(1)初步了解基本算法語句中的輸入、輸出、賦值語句;。

(2)理解算法語句是將算法的各種控制結構變成計算機能夠理解的程序語言;。

2、情感目標;。

(1)通過對三種語句的實現,發(fā)展有條理思考,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2)學習算法語句,幫助學生利用計算機軟件實現算法,活躍思維,提高數學素質。

重點:輸入語句、輸出語句、賦值語句的基本結構特點及用法;。

難點:輸入語句、輸出語句、賦值語句的意義及作用。

例1、引入生活中的例子:“讓一個學生去辦公室?guī)臀胰ノ业霓k公室泡一杯茶”,通過這個例子來聽到學生,讓他們了解其實計算機與人的辦事思維是一樣的。在這個過程中,首先我會告訴學生:辦公室的位置、辦公桌的地點、茶葉、茶杯等信息,即將這些信息輸入到學生的大腦(該過程等價于計算機的輸入過程);然后學生開始行動,將茶葉、水放入茶杯(該過程等價于計算機的賦值過程);最后學生將完成的茶水給我(該過程等價于計算機的輸出過程)。

通過該例子的引入,使學生對本次課堂所要學習的知識有初步的了解,使他們在接受正式的計算機基本語句之前對該部分知識有一個簡單的邏輯思維,從而使他們更容易接受該部分知識,最后達到減輕學習知識難度的目的,也為后面的學習做鋪墊。

例2、用描點法做函數y?x3?3x2?24x?30的圖像時,需要求出函數的自變量和函數的一組對應值,編寫程序,分別計算出當x??5,?4,?3,?2,?1,0,1,2,3,4,5時的函數值。

(現在教學生來泡茶)算法分析:

根據題意,對于每一個輸入的自變量的值,都要輸出相應的函數值,寫出算法步驟如下:第一步,輸入一個自變量x的值。(計算機簡單算法語句的輸入過程,泡茶第一步)第二部,計算y?x3?3x2?24x?30。

第三部,輸出y。(計算機簡單算法語句的輸出過程,泡茶第三部)。

下面,結合上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復習并鞏固上節(jié)課所學的程序框圖,將上面的算法分析用程序框圖表示出來。

顯然,這是一個由順序結構構成的算法,按照程序框圖中流程線的方向,引導學生,得出相應的算法語句,最后得出輸入語句、輸出語句、賦值語句的定義。

高二的數學說課稿篇八

1.教材分析:

橢圓及其標準方程是圓錐曲線的基礎,它的學習方法對整個這一章具有導向和引領作用,直接影響其他圓錐曲線的學習。是后繼學習的基礎和范示。同時,也是求曲線方程的深化和鞏固。

2.教學分析:

橢圓及其標準方程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發(fā)現、概括、推理和探索能力的極好素材。本節(jié)課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動手操作、總結歸納,應用提升等探究性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掌握坐標法的規(guī)律,掌握數學學科研究的基本過程與方法。

3.學生分析:

高中二年級學生正值身心發(fā)展的鼎盛時期,思維活躍,又有了相應知識基礎,所以他們樂于探索、敢于探究。但高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尚屬經驗型,運算能力不是很強,有待于訓練。

基于上述分析,我采取的是教學方法是“問題誘導--啟發(fā)討論--探索結果”以及“直觀觀察--歸納抽象--總結規(guī)律”的一種研究性教學方法,注重“引、思、探、練”的結合。

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發(fā)生轉變,采用激發(fā)興趣、主動參與、積極體驗、自主探究的學習,形成師生互動的教學氛圍。

我設定的教學重點是:橢圓定義的理解及標準方程的推導。

教學難點是:標準方程的推導。

二、目標說明:

根據數學教學大綱要求確立“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橢圓定義、掌握標準方程及其推導。

2.過程與方法目標:注重數形結合,掌握解析法研究幾何問題的一般方法,注重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探究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濃厚的學習興趣。

(2)進行數學美育的滲透,用哲學的觀點指導學習。

三、過程說明:

依據“一個為本,四個調整”的新的教學理念和上述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耙詫W生發(fā)展為本,新型的師生關系、新型的教學目標、新型的教學方式、新型的呈現方式”體現如下:

(一)對教材的重組與拓展:根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遵循拓展、開放、綜合的原則。教材中對橢圓定義盡管很嚴密,但不夠直觀,所以增加了影音文件:海爾波譜彗星的運行軌道圖,最后,讓學生交流用幾何畫板畫橢圓以及5個探究性問題,作為對教材的拓展。

(二)在教學過程中的體現:

1.新課導入:以影音文件“海爾波譜彗星的運行軌道示意圖”導入,呈現方式具有新異性,激發(fā)學習興趣;畫板畫圖,增強動手操作意識,直觀形象從而引入橢圓定義,進而研究橢圓標準方程。

2.新課呈現:

學生通過觀看文件、動手操作,然后自己總結橢圓定義,符合從感性上升為理性的認知規(guī)律,而且提升了抽象概括的能力。然后,進行推導橢圓的標準方程,培養(yǎng)運算能力,進而探討標準方程的特點。教師作為熱烈討論的平等氛圍中的引導者,鼓勵學生大膽探究、勇于創(chuàng)新,積極談論和參與體驗,培養(yǎng)嚴謹的邏輯思維,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數學美學教育,掌握數形結合的重要數學思想,最后的幾個探究性問題鼓勵學生積極探索,敢于探究,轉變學習方式。

3.鞏固應用。

根據定義及其標準方程,設計三組九道練習題,引導學生聯系、思考、討論、反饋、矯正,增強運用能力。

4.繼續(xù)探究:

(1)觀察橢圓形狀,不同原因在哪里;。

(2)改變繩長或變換焦點位置再畫橢圓,發(fā)現關系;。

(3)用幾何畫板交流畫圖,觀察形狀變化;。

(4)如何描述形狀變化?

引導學生探究欲望,開展研究性學習。

四、評價說明。

本節(jié)課的學生評價堅持形成性評價和階段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一)形成性評價:從操作能力、概括能力、學習興趣、交流合作、情緒情感方面對學習效果進行過程評價。對出現問題的學生,教師指出其可取之處并耐心引導,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勇于面對挫折,持之以恒地科學探索精神;當學生做的精彩有創(chuàng)新,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的潛能,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二)階段性評價:從單元測試、期中測試等方面對學生的階段性學習成果進行測試。評價結果以每次測試成績和學生平時的綜合表現為依據。同時要進行學生的自我評價以及教師對行動的綜合性評價。

(三)教師自我反思評價:本課充分體現了“一個為本,四個調整”的新課程理念。

這節(jié)課使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展現知識的發(fā)生過程,是學生始終處于問題探索研究狀態(tài)之中,激情引趣。注重數學科學研究方法的掌握,是研究性教學的一次有益嘗試。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高二的數學說課稿篇九

1.學習3的組成,知道3分成兩份有2種分法,知道哪兩個數合起來是3,并能用較為清楚的語言表達分與合的過程。

2.在活動中,正確記錄分合式,并會整理自己的操作材料。

3.在游戲中學習3的組成,,體驗同伴合作的快樂。

1.幼兒人手一份數量是3的圖片。

2.教師用記錄卡一張,小貓頭飾一個,兩個圈。

3.幼兒人手一張數字寶寶卡片放在口袋里。

教師出示小貓頭飾,"看,誰來了呀?"。

2、出示記錄卡,幼兒自主學習3的分成。教師:我們先來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多少?(3只桃子,3個蘑菇,3條小魚……)。

教師:那怎樣把數量是3的分成兩份呢,請你動動腦筋,看誰想得辦法多,并用數字把每次的分法記在下面的格子里。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教師:你是怎么分的?請你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

(我把3只桃子,1只桃子分給了小兔,2只分分給了小猴。)。

(我把3條小魚,1條小魚分給了小兔,2條小魚分給了小猴。)。

教師與幼兒一起記錄3可以分成1和2,幼兒一起學念。

教師:還有其他分法嗎?

(把3個蘑菇,2個蘑菇分給了小兔,1個蘑菇分給了小猴。)。

(把3根棒棒糖,2根棒棒糖分給了小兔,1根棒棒糖分給了小猴。)。

教師:還有其他的分法嗎?

教師小結:3分成兩份有兩種分法。幼兒一起念兩種分法。

1、教師:小動物們吃得可開心啊,吃飽了,他們邀請我們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們愿意嗎?森林很遠,我們3人一組開火車去吧!

2、聽音樂3人一組玩開火車的游戲。

(2)先變成數字寶寶。

(3)幼兒講述1和2組合,2和1組合。

教師:那快點找到一個與自己合起來是3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隊一起過魔洞吧?。ń處煓z查)幼兒分組找到朋友過魔洞后,做一個勝利的表情或動作!

高二的數學說課稿篇十

春意盎然,百花綻放,把我們帶進了一個絢麗多彩的季節(jié)。瞧!花園里、路邊,美麗的鮮花爭奇斗艷,開得特別旺盛。每次散步時,孩子們都情不自禁地嚷著:"老師,花兒真美啊!""老師,我喜歡紅色的花。"看著孩子們被這些漂亮的花吸引,在那里流連往返,我想何不以此為興趣點開展活動呢?于是我把花兒滲透到數學活動中,讓孩子們在美的熏陶下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1、本次活動主要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2、活動過程有趣、形象,利用游戲的形式,抓住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調動幼兒主動參與和操作的積極性。

3、整個活動使每個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難易適中、動靜交替促使不同水平的幼兒在自信心上的發(fā)展,獲得成功的喜悅。

根據小班幼兒的認知和能力發(fā)展水平,我把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能按照不同特征,將花瓣進行分類、匹配。

2、知道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并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3、能用不同方式表達鮮花的美麗。

教學重點、難點定為:能根據顏色、大小特征將花瓣進行分類、匹配。

1、六個花骨朵(紅、黃、藍各2個,反面畫上大小標記)、幼兒人手一片花瓣。(顏色、大小不一)

2、幼兒操作內容:

第一組:白色花朵若干、油畫棒。(中間印有3-5的點子)

第二組:標有大小標記的花心若干,彩色花瓣。

第三組:已畫好的中間印有3-5的點子的彩色花朵。

3、音樂(春天來了、找朋友)

這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小班幼兒。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我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學習為主要形式,以操作演示為主要方法,來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同時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啟發(fā)引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識,積極開展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

1、操作法:為了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我采用了操作法,在適當的要求下,發(fā)展幼兒動手能力與觀察力,體會探究的樂趣。

2、游戲法:"游戲"是低齡幼兒活動的方法,教師在游戲中輔以形象生動的教具、有趣活潑的語言,會使幼兒興致勃勃,從而寓教寓樂。

1、通過豐富的可操作材料,讓幼兒大膽放手操作,以此體驗操作的快樂。

2、在有趣的游戲情景中,讓幼兒去探索,從而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及學習的欲望。

首先,活動一開始,幼兒扮演美麗的花瓣,在優(yōu)美的氛圍下感受著春天的氣息和花的絢爛;其次,讓幼兒在找一找、說一說、貼一貼的游戲活動中對顏色、大小有進一步的理解,讓他們能在愉快的情境下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最后,以邀請其余小朋友來欣賞美麗的鮮花來結束整個教學活動。

開始部分:

1、以聽音樂唱歌曲《春天來了》導入活動。

2、幼兒以自身為花瓣,慢慢的開花展開活動。

基本部分:根據不同特征,將花瓣進行分類,匹配。

1、按顏色不同進行分類。

2、游戲:找朋友是以找相同顏色的花瓣朋友為主。

3、貼花朵:提供標有大小標記的花心,讓幼兒按大小標記、形狀匹配相應的花瓣。

4、游戲:花兒朵朵開是裝飾花朵、粘貼花瓣的小組活動,以提高幼兒的興趣度為出發(fā)點,更把幼兒對春天的喜愛表現的淋漓盡致。

結束部分:

以邀請其他幼兒來欣賞這些美麗的鮮花來結束整個教學活動。

將今天的操作材料置于"數學區(qū)"供幼兒復習鞏固操作。

高二的數學說課稿篇十一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數學活動《圖形寶寶》這個活動來自山東省編教材中班上冊《我的好朋友》這一主題。

數學活動的內容具有啟蒙性,探索性,和生活性。幼兒對所學的內容有一個較為具體的感知,對圖形有了一個較規(guī)律系統(tǒng)的認識。并且和幼兒的生活息息相關,既培養(yǎng)了幼兒對圖形的感受力和認識力又培養(yǎng)了幼兒初步的探索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教學反思這幾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1、班級情況。

中班幼兒活潑好動,思維活躍,對于新的事物非常感興趣,特別喜歡游戲這種活動類型。數學《圖形寶寶》這次教育活動,采用的教學方法就是游戲形式的猜想活動。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數學教法的單一、枯燥,是幼兒在游戲中掌握了對各種圖形分類,充分發(fā)展了幼兒的積極參與性和思維的敏捷性。

2、說教材。

《我的圖形寶寶》是讓幼兒通過測量的方法感知長方形,正方形的形狀,建立對形狀的基本認識,并且可以讓幼兒從生活中拓展,找出生活中常見的長方形以及正方形,讓他們了各種各樣的形狀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讓幼兒掌握初步的測量技能和認識以及辨別生活中各種各樣形狀的知識。

3、說教育目標。

實施這個活動的目標在于:

認知方面:通過觀察了解形狀的構造特點,使幼兒對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三角形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能力方面:通過對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形狀特征的學習和了解,找出生活中常見的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圓形等形狀的物品,并且可以說一說它們是做什么用的。

情感目標:通過對圖形的學習,可以拓展知識,用結構玩具搭建基本的圖形,并且介紹他們的功能。

4、重點難點重點:能從一堆的圖形中找出長方形和正方形難點:學習用測量的方法感知長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活動準備老師使用的正方形,長方形娃娃及圖形各一個,貼絨數字卡片若干。

幼兒每人兩張紙:一張紅色的長方形紙(長邊為六個回形針長,短邊為四個回形針長1張綠顏色的正方形紙(每邊為4個回形針長)回形針若干。

幼兒用書第一冊第10—11頁。

《綱要》提出: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并能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根據中班幼兒的思維的具體形象的'特點始終貫穿的原則,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突出重點難點我將采用:模擬法游戲法操作練習法等方法進行教學模擬法:我準備正方形,長方形娃娃各一個,先讓幼兒找出兩個娃娃的不同之處。之后我在用回形針教給幼兒測量的方法,帶領幼兒一步一步的測量,直到幼兒可以自己完成為止。

操作練習法:比較一下測量的結果,看看兩個娃娃是一樣長的嗎?

讓他們總結一下經驗。

游戲練習法:把幼兒分成若干小組,帶領幼兒從活動室里找出和長方形,正方形相似的物品,找的最多而且又正確的幼兒給予獎勵。

中班的小朋友經過小班的學習,對圖形有一個較基本的認識,但是在腦海中還沒有形成關于圖形的具體印象。游戲是幼兒的生命,根據中班幼兒形象思維占主要地位,抽象邏輯思維初步發(fā)展的年齡特點,幼兒所學習的知識與法則應該盡量的避免老師直接交給他們,而是應該在幼兒操作體驗中去探索,去發(fā)現為幼兒設置游戲化的情景,通過有趣化的游戲使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盡量讓抽象的邏輯概念在具體的事物中理解,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知識。

為此我將采用小組討論,探究實踐,自主學習,觀察法,歸納分析法來引導幼兒進行學習。

1、導入新課。

我先準備了一個正方形娃娃,一個長方形娃娃,引起幼兒的關注。然后提問"兩個娃娃長得一樣嗎?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相同?發(fā)展幼兒的動腦能力。

2、講授新課。

我引導幼兒用回形針測量,通過動手確定答案,提出測量的要求,步驟如下:

測量時先要將回形針的一頭與圖形的邊對齊圖形與回形針要貼緊回形針與回形針之間不能有空隙用相應的數字在每條邊上都記錄所有回形針的數量。

比較操作結果,感知長方形的基本特征。

3、交流測量結果,引發(fā)幼兒的思考:

紅色的圖形和綠色的圖形邊長測量的結果是一樣的嗎?哪里不一樣?引導幼兒歸納出兩者的不同,由此得出結論: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邊相等。

在運用折疊的辦法,比一比,驗證長方形的對邊是相等的。

4、引導幼兒總結:

長方形有四條邊,對邊一樣長,有四個角,四個角一樣大。

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提供多種材料供幼兒操作如小棒毛線尺子等等。

1、鼓勵幼兒回家找找哪些物品像長方形?

2、用折疊的物品進行戶外游戲活動。

讓幼兒回到家以后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像長方形正方形的物品,把看到的這些在家長的幫助下都拍下來,拿到班里的展覽區(qū)展覽。

高二的數學說課稿篇十二

《量體重》是在學生認識小數的意義和掌握了小數基本的加減法之后,進行小數進、退位加減法的學習。學好此內容,不僅為將來學習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奠定了基礎,而且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問題。教材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了“量體重”“智慧爺爺”等情境,引出小數退位減法計算,讓學生在情境中自己探索算法。教材還把“小數進位加法”的探索安排在“試一試”中,體現了學習的層次性,又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1、結合問題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數進、退位的加減法。

2、能運用本課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理解、掌握小數進退位的加減法。

課件、星星。

著名數學家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自己去發(fā)現。學習學習知識是接受的過程更是發(fā)現、探索的過程。最佳的教法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主動去探索。本節(jié)課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發(fā)現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算法的多樣化,發(fā)展其作出決策的能力。并通過小組討論,把所學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體現了“小課堂,大社會”的課堂教學理念。

(一)創(chuàng)設情境,舊知鋪墊。

2.課件出示情境:

0.24+0.10.82-0.321.54+2.39.88-4.32。

售票員阿姨:“只要小朋友能準確地計算出得數,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可以。

3.師引導:可以口算,可以列豎式計算、還可以請教別人,等等。

4.學生計算后、匯報結果。

(華裔諾貝爾物理學獲獎者崔琦先生說過:“喜歡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贬槍W生的喜歡和好奇心,以游樂園的情境貫穿于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本環(huán)節(jié)目的是激活學生學習本課所需的知識,選擇不同算法,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特別給予后進生再次學習的機會。)。

(二)提出問題。

1、問題情境。

師:大家計算得真準確!我們可以進去數學游樂園嘍!你們瞧,游樂園里真樂鬧??!大象伯伯在那里給大家量體重,我們去看看!哦,有三位小朋友量出來的體重是……(課件出示游樂園情境圖)。

3、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從中選擇出本節(jié)課將解決的問題:(退位減法)。

(1)淘氣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2)丁丁比笑笑輕多少千克?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問題,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中的事物。)。

(1)淘氣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1、學生列出算式:45.2-33.4=2、師:請小朋友們開動腦筋,把得數算出來。

2、學生獨立探究算法。

3、全班交流:生1:我算出得數是11.8。

(師追問:你是怎么算出來的呢?)。

師:很好,不過這種算法的前提是小數的位數相同。

生2:我是把這道題想成錢來算的。我先從45.2元里面拿出33元……。

師:你能把生活經驗用在這里解決算術問題真不錯。

生3:我能用列豎式的方法來算。

師:你的算法很特別,能不能上臺來跟同學們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師:謝謝你。

師:你們覺得哪一種方法計算起來更方便呢?

(列豎式)。

師:那好,我們就用列豎式的方法計算第二個問題。

(新知識只有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自行探索,才能轉化為學生的知識,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從具體的問題出發(fā),主動參與,探究小數退位減法的豎式計算方法,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而且有效的保持學生學習興趣。在師生交流過程中,學生感受到數學算法的多樣化,并且學會優(yōu)化選擇。)。

(2)丁丁比笑笑輕多少千克?

(課件出示問題及智慧爺爺說的話“小數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保?。

1、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2、請2位學生板演。

3、引導學生評價。

(課件出示情境)。

4、師:數學游樂園里還有個小朋友晶晶還不明白,我們一起來幫幫他。

5、小組討論:列豎式計算要注意什么?不夠減時怎么辦?如果碰到整數怎么辦?

6、分組討論,并做好記錄。

7、匯報交流。(強調智慧爺爺說的話)。

8、師小結:計算小數退位減法時,小數點要對齊,不夠減時要向前一位借一。小數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

(教師通過課件進行板書。)。

(通過小組討論,促進生生互動,發(fā)展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歸納、概括數學知識的能力。)。

“有獎解答”

2、p16第一題。

(課件出示)。

(1)看誰算得最準確。

教師著重引導小數進位加法的計算問題。

小結:計算小數進位加法時,小數點要對齊,滿十要向前一位進一。

3、p16第二題。

新學期開學了,笑笑到商店買了1個書包和1個文具盒,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

4、分發(fā)獎品。(星星——貼在光榮榜)。

(在“有獎解答”的具體情境中,學生既鞏固新知,同時又引出了小數進位加法的計算問題。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1、師:我們今天的游園活動到這里就結束了,你愿意把今天的收獲和大象伯伯分享嗎?

2、學生談收獲。

3、師總結:這就是我們所今天學習的——小數進、退位的加減法。相信以后遇到小數加減法的問題,應該難不倒你們了。

高二的數學說課稿篇十三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分式的乘除法(第1課時)》,所選用是人教版的教材。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于本節(jié)課,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等五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教材是八年級數學第十六章第二節(jié)第一課時的內容,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而這是在學習了分式基本性質、分式的約分和因式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分式的乘除法;另一方面,又為學習分式加減法和分式方程等知識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在整個的初中數學的學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二)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節(jié)課內容特點,考慮到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對教材的地位與作用的分析,而我制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能進行簡單的分式乘除法運算,亦能解決一些與分式乘除有關的實際問題。

2.技能目標:經歷從分數的乘除法運算到分式的乘除法運算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類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對從特殊到一般數學的思想認識。

3.情感目標:教學中讓學生在主動探究,合作交流中滲透類比轉化的思想,這使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感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

(三)教學重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則進行運算。

教學難點:分子、分母為多項式的分式乘除運算。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那么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1.學生已經學習分式基本性質、分式的約分和因式分解,要通過與分數的乘除法類比,促進知識的正遷移。

2.八年級的學生接受能力、思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有很大變化和提高,自學能力較強,而通過類比學習加快知識的學習。

(一)說教法。

教學方式的改變是新課標改革的目標,新課標要求把過去單純的老師講,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變?yōu)閹熒邮浇虒W。師生互動式教學以教學大綱為依據,滲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結合本節(jié)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本節(jié)課我采用啟發(fā)式、討論式以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為主線,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師生互動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突破難點:分式的乘除法運算,在例題的引導分析時,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本課教學難點:分子、分母為多項式的分式乘除運算。讓學生在練習題中鞏固難點,這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二)說學法。

從認知狀況來說,學生在此之前對分數乘除法運算比較熟悉,再加上對本章第一節(jié)分式及其性質學習,抓住初中生具有豐富的想象能力和活躍的思維能力,愛發(fā)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這些心理特征,因此,我認為本節(jié)課適合采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數學學習方式。一方面運用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引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由于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以類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則,易于學生理解、接受,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加深理解分式的乘除運算,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但讓學生"學會"還要讓學生"會學"。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fā)展的過程。為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接下來,我再具體談談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安排:

(一)提出問題,引入課題。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樣,好的引入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求知欲。因此我用實際出發(fā)提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問題1求容積的高是,(引出分式乘法的學習需要)。

問題2求大拖拉機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機的工作效率的倍,(引出分式除法的學習需要)。

從實際出發(fā),引出分式的乘除的實在存在意義,讓學生感知學習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實際需要,從而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求知欲。

(二)類比聯想,探究新知。

從學生熟悉的分數的乘除法出發(fā),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1)(2)。

解后總結概括:(1)式是什么運算?依據是什么?(2)式又是什么運算?依據是什么?能說出具體內容嗎?(如果有困難教師應給于引導)。

(學生應該能說出依據的是:分數的乘法和除法法則)教師加以肯定,并指出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引導學生類比分數的乘除法則,猜想出分式的乘除法則。

【分式的乘除法法則】。

乘法法則: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積作為積的分子,分母的積作為積的分母。

除法法則: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后,與被除式相乘。

用式子表示為:

設計意圖:由于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故以類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則,易于學生理解、接受,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新理念。

(三)例題分析,應用新知。

師生活動:教師參與并指導,學生獨立思考,并嘗試完成例題。

p11的例1,在例題分析過程中,為了突出重點,應多次回顧分式的乘除法法則,使學生耳熟能詳。p11例2是分子、分母為多單項式的分式乘除法則的運用,為了突破本節(jié)課的難點我采取板演的形式,和學生一起詳細分析,提醒學生關注易錯易漏的環(huán)節(jié),學會解題的方法。

(四)練習鞏固,培養(yǎng)能力。

p13練習第2題的(1)(3)(4)與第3題的(2)。

師生活動:教師出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解答,并讓學生板演或投影展示學生的解題過程。

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為了通過課堂跟蹤反饋,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進一步熟練解題的思路,也遵循了鞏固與發(fā)展相結合的原則。讓學生板演,一是為了暴露問題,二是為了規(guī)范解題格式和結果。

(五)課堂小結,回扣目標。

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課堂小結:

1.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2.在知識應用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3.你有什么收獲呢?

師生活動:學生反思,提出疑問,集體交流。

設計意圖:學習結果讓學生作為反饋,讓他們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在交流中與全班同學分享,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記憶。

(六)布置作業(yè)。

教科書習題6.2第1、2(必做)練習冊p(選做),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jié)課內容的一個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一個延伸??偟脑O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在本節(jié)課中我將采用提綱式的板書設計,因為提綱式-條理清楚、從屬關系分明,給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學生對教材內容和知識體系的理解和記憶。

高二的數學說課稿篇十四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西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程序設計、”兩個方面來說課。

1、教學內容: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六年級同學的實際水平,可以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觀察、比較,讓同學概括、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

(2)認識比例的各局部名稱。

(3)學會用比例的意義或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并寫出比例。

3、教學重、難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并寫出比例。

4、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jié)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依照同學的認知規(guī)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同學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主要讓同學在“計算——觀察、比較——概括——應用”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

課堂教學是同學學習數學知識的獲得,能力發(fā)展的重要途徑?;诖耍以O計了如下的優(yōu)秀教案。

(一)復習導入。

讓同學根據所給信息寫出四個比。目的就是為新授進行鋪墊,搭建腳手架,同時也為同學后面區(qū)分比例和比打下基礎。

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教學比例的意義;第二部分,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第一部分:先出示幾個比,讓同學計算它們的比值,然后通過觀察、比較,給這些比分類。通過同學自身的觀察、發(fā)現,根據比值是否相等來分類。接著追問:“兩個比的比值相等,那他們之間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呢?”是讓同學深刻地了解到,只要兩個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說兩個比相等。運用黑板上的幾個比例式,告訴同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另外結合教材引導學生觀察,在一個比例中,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給同學直觀的印象,然后列舉幾個例子,讓同學對比觀察,引導同學認識比例的外項和內項以及他們之間的一些特點,并適時組織練習。

第二部分:在認識比例的各局部名稱后,我借助多媒體課件,讓他們自身說說比例里各局部的名稱。通過觀察討論總結出比例的基本性質:在一個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質時,我先讓同學計算,然后觀察發(fā)現規(guī)律,進一步驗證規(guī)律,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質。

(三)鞏固練習小學數學《比例的意義和比例基本性質》說課稿。

在鞏固練習環(huán)節(jié)中,第1題是用2,3,4,6四個數組成比例,是對基本概念的鞏固。第2題是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寫出比例,這里需要從同學逆向思維的角度去解決問題。第3題是拓展題,讓同學根據當前所學的知識猜數,一方面鞏固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知識,另一方面,為下節(jié)課“解比例”做鋪墊: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假如知道了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項,這是下節(jié)課要研究的內容“解比例”。最后通過例題和練習進行鞏固這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最后我進行了課堂總結,/soft/讓學生自己歸納: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疑惑?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在一堂課結束之前,我還安排了一定的作業(yè)時間,既當堂檢查了教學效果,又減輕了學生的課后負擔,并在作業(yè)時,我進行了個別輔導,讓后進生能得到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學習無止境,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地鉆研教材、設計教法,力爭使每一節(jié)數學課都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最后我忠心希望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高二的數學說課稿篇十五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師不僅是教材的執(zhí)行者,更是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者和創(chuàng)造者,我們教師擁有開發(fā)課程資源、整合教材知識的權利和義務。所以我跟據初一新生的心理特點,借鑒“華師大”版及“蘇教版”教材第一章的內容,把學生進入中學的第一節(jié)課特意設置為形式多樣、輕松有趣的序言課,目的是讓學生先消除對數學的懼怕心理,幫助他們做好中小學數學學習心理的銜接。通過這樣一節(jié)課,我想讓學生對數學有更深的認識,對今后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對數學產生興趣和動力,讓興趣成為最好的老師,帶動學生充滿信心地投入到今后的學習中去。

(2)學生個性活潑,對初中生活充滿好奇,學習積極性高。

知識目標:(1)通過實例,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系;。

(2)再借助于趣題解答和活動參與讓學生再次回顧小學的知識方法,并對初中數學的“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tǒng)計與概率”三塊內容進行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能力目標:讓學生經歷動手試驗的過程,引導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的習慣和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情感目標:讓學生懂得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的魅力、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引發(fā)求知的欲望,從數學的重要性和數學家的故事中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3)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更好的展示數學的魅力,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學重點:通過大量的實例,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很重要、很有用,雖然有點難,但它很有趣,并能很好的鍛煉一個人的思維。這節(jié)課就是要設法改變學生以往對數學的印象,化枯燥為趣味、化理論為實用、化復雜為簡單,讓學生真正的愛上數學。

教學難點:突破方式是通過問題點化、課件點撥、動手實驗等方法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地思考和自主的探索。

由于本節(jié)課沒有專門的知識點和特別要學生掌握的方法,所以教學過程主要采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

教學。

環(huán)節(jié)。

教學程序與方法。

設計意圖。

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

1、給出英國數學家克萊茵形容數學的名言:

音樂能激發(fā)或撫慰情懷,繪畫使人賞心悅目,詩歌能動人心弦,哲學使人獲得智慧,科學可改善物質生活,而數學能給予以上的一切。

2、、問題:數學是什么?

讓同學們用一個或幾個詞語描繪數學在自己眼中留下的印象,聯系生活、討論交流。

了解數學家眼中的數學是具有神奇力量的,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一種向往。

從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問題開始,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交流、討論,消除彼此間的陌生感,同時通過老。

師和藹可親、循循善誘的教態(tài)消除學生對中學老師的懼怕心理,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目的。

每個四人小組派一名學生代表點擊“我眼中的數學”不同板塊,全班同學根據板塊所對應的內容,展開討論和提出方案,進入本節(jié)課的互動環(huán)節(jié)。

互動環(huán)節(jié)。

讓每個小組隨意點擊“數學超市”

交流、相互啟發(fā);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不同角度體驗數學的思維方法。

所有板塊都是從“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

“統(tǒng)計與概率”三個方面提供的素材,目的是讓學生對今后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感受。

(課堂上提供給學生學習的內容和活動的素材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歸類:“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tǒng)計與概率”)。

高二的數學說課稿篇十六

1、教學內容: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圓》的第一節(jié)內容《圓的認識》,主要內容有:用圓規(guī)畫圓、了解圓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征等。

2、教材簡析:

圓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學生已經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并通過觀察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再指導學生獨立完成畫圓的操作過程,掌握圓的畫法。經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征。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3)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想等數學活動過程認識圓,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

(5)、教學難點:會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直徑;理解并掌握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6)、學情分析: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空間觀念比較薄弱,動手操作能力比較低;對于鄉(xiāng)鎮(zhèn)學生,家庭輔導能力較低,學生接受能力較差;學生的學習水平差距較大,小組合作意識不強,鑒于以前學習長、正方形等是直線平面圖形,而圓是曲線平面圖形,估計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會存在一些困難。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先前經驗,激發(fā)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經歷、體驗和運用中真正感悟知識。在動手中引導學生認識圓,理解圓的特征,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了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比一比等動手實踐活動,啟發(fā)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加討論,用心去辨析同學們的答案。

教學中理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淡化教師的主觀影響,讓學生自己在實踐中產生問題意識,自己探究、嘗試,修正錯誤,總結規(guī)律,從而主動獲取知識。

本節(jié)課我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主要運用操作、探究、討論、發(fā)現等教學方法。學生的學法與教法相對應,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將演示、觀察、操作、思維與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對圓有一個形象的感知。同時作用于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創(chuàng)新意識。

(一)情景導入。

談話導入,說說生活中在哪兒見過圓?(圓形鐘面、硬幣、光碟、圓形桌面車輪、…)。見過平靜的水面嗎?如果我們從上面往下丟進一顆小石子(配上石子入水的聲音,并播放水紋),你發(fā)現了什么?出示大自然中的各種景象,讓學生從中找一找圓,感受圓在大自然中的重要性,再利用身邊的物體或工具,自己動手畫一個圓。

(二)動手實踐,發(fā)現新知。

(1)找圓心、認識半徑、直徑。

首先讓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圓形紙對折后打開,用筆和直尺把折痕畫出來,并在圓形紙的其他位置上重復上面的折紙活動二、三次。操作后,問:“你發(fā)現了什么?”通過自學課本讓學生自己去了解它們的名稱和特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我這樣設計意在于讓生從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知道折痕的交點叫圓心,連接圓心和圓上的線段叫半徑,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

(2)研究圓的直徑半徑的特征以及相互關系。

我想讓學生畫幾條直徑和半徑,并讓學生量一量,比一比,把自己的發(fā)現先在組內交流再大組匯報,學生匯報時讓學生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直徑都相等任何直徑都是半徑的2倍呢能舉例說明嗎。我出示兩張大小完全不同的圓形紙片,問:“這兩個圓的半徑相等嗎?”學生恍然大悟,必須加上“在同一個圓內”這個前提。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了圓的特征,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接著讓學生用字母表示出同一個圓內直徑與半徑的關系。我這樣設計意在于讓生學生通過動手、測量、觀察、比較等活動,讓學生知道在同圓或等圓中,所有的直徑都相等,所有的半徑都相等,直徑是半徑的2倍。

(3)學習畫圓方法。

在教學畫圓的過程中,我同樣會放手讓同學們大膽的動腦,動手探索不同的畫圓方法。學生可能會想到借助圓形物體畫圓,用繞線釘子畫圓,還有用圓規(guī)畫圓等等。最后我會讓學生自學畫圓的方法,通過學生的匯報,我引導他們歸納出畫圓的一般步驟:

第一、定點(也就是定圓心的位置),

第二、定長(也就是定半徑的長度),

第三、旋轉畫圓。讓學生嘗試畫圓,碰到困難時,教師才給予適度指導。如:圓規(guī)的正確握法等。畫任意圓是不難的,較難的是給定直徑長度畫圓。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學生畫圓時,由不熟練到熟練,由畫任意圓到按給定半徑長度畫圓,再到給定直徑長度畫圓,循序而漸進。再次借助多媒體演示,感知圓的形成,結合實際操作,關鍵讓學生體會圓規(guī)兩腳的距離即半徑,體會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有利于加深對圓的特征的認識。

圓的畫法是本課時又一個教學難點,我采用操作法與嘗試法相結合,力求花最少的時間獲得最佳效果,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嘗試精神。

(三)鞏固練習。

通過判斷題、選擇題、看圖回答問題來進一步考察學生對于圓各部分名稱、半徑與直徑長度關系的掌握情況。再抽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點,加深印象。

(四)感受數學應用與生活,增強學習興趣。

提出問題車輪為什么會是圓的?讓學生知道把車輪做成圓形,車輪上各點到車輪中心(圓心)的距離都等于車輪的半徑,當車輪在平面上滾動時,車輪中心與平面的距離保持不變,因此,當車輛在平坦的路上行駛時,坐車的人會感覺到非常平穩(wěn),這也是車輪都做成圓形的數學道理.通過這樣的延伸,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知識來源于現實生活,又服務于現實生活,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五)布置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通過欣賞生活中的圓,感受圓的美與神奇,明白生活中因為有了圓而變得格外多姿多彩。布置課后作業(yè),利用圓規(guī)和直尺創(chuàng)作一幅美麗的作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創(chuàng)新意識。

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將圓的三個部分與圓各部分之間關系用簡易的文字概括出來,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本脈絡,體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目標的統(tǒng)一。

1、密切聯系生活實際,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我事先也準備一些圖片讓同學們了解在自然現象、建筑物等都能找到圓的足跡,讓學生知道圓在生活中很多很多,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課前我給學生布置了兩個任務:一是剪一圓形紙片,二是尋找生活中的圓。通過這兩個任務使學生對圓有了初步的感知,為學生進一步認識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3、重視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我在引導學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征,以及教學圓的的畫法時,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了動手實踐活動,啟發(fā)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加討論。

4、不足之處。

(1)時間把握的不太準。

(2)自主探索環(huán)節(jié)效果不太明顯。

(3)學生預習不到位,今后需要加強預習的指導。

以上,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高二的數學說課稿篇十七

總結比較方法:兩個小數比大小,先比整數部分,如果整數部分相同,就從十分位開始依次比較小數部分。

2.出示鞏固練習。

3.知識遷移。

這樣學生們能夠進一步掌握小數的大小比較方法,進行一次知識的延伸與擴展。從而讓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自覺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教師提問:根據你已有的知識經驗,和你對小數的了解,能試著說一說小數怎樣比大小嗎?

在學生們回答的基礎上總結:(比較時是從整數部分開始比較,整數部分大,這個小數就大,整數部分相同,就比較十分位,十分位大,這個數就大.)。

4.比較分析。

教師:我們歸納出來的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與你最初的猜測相比,有什么不同?

1、出示運動會上110米欄成績單完成練一練.。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097447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