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方法起到了關鍵作用。在編寫教案之前,先明確教學內容的范圍和教學目標的要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探討教案的編寫和實施,共同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
在中亞細亞草原教案篇一
1、情感目標:學習并演唱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培養(yǎng)學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2、知識目標:了解內蒙民歌的風格,掌握其民歌特點,力求做到旋律連貫富有彈性
3、能力目標:通過發(fā)聲訓練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體會氣息對聲音的支持,結合歌曲,以自然聲區(qū)為基礎,著重中聲區(qū)的訓練,力求做到喉頭穩(wěn)定發(fā)音自然流暢。
1、引導學生感受內蒙民歌《草原上生起不落的太陽》,體驗民歌的藝術魅力。
2、內蒙民歌的演唱風格和特點,能夠細致完整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
講解、分析、啟發(fā)的教學法
鋼琴 教材
1課時
一、發(fā)聲訓練
1、哼鳴訓練
之間感到明顯振動,象擤鼻涕時的感覺。d、不論音的高低,都始終保持這種高位置的感覺,這對上下聲區(qū)的統一很有益處。
2、u母音帶a母音訓練
目的與要求: 練習打開頭腔共鳴,獲得高位置,打開喉嚨形成管狀,上下一致,聲區(qū)統一,較好地帶動a母音的練習,嘴唇微閉成“撮口”,上唇要攏住,唇尖用力,喉嚨打開,上下暢通好似一根管子。
連音訓練
的線條優(yōu)美連貫,富有流動感,結尾的長音要用弱----強----弱來收音,防止聲音直白和僵硬。
二、歌曲學習與演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1、作品簡析:
此曲作于20世紀50年代。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這首歌曲的旋律吸收了內蒙古民歌中的音調進行了再創(chuàng)作。歌詞精煉,寓意深刻與曲調配合得天衣無縫,充滿了詩情畫意,展現出遼闊,寬廣大草原的美麗景色。旋律優(yōu)美流暢,富于激情,表達了草原牧民對黨和祖國的無比感激之情和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歌曲為兩個樂句的單樂段結構。
第一樂句旋律以級進為主,伴以四度跳進,形成波浪式進行,句尾逐漸高漲,最后落在高音6上,加上延長,顯得特別舒展,開朗,把富饒遼闊的大草原展現在人們面前。
2、藝術處理:
歌曲由兩個大的樂句組成,且兩個樂句都具有鮮明的內蒙民歌音調,舒展、開朗、悠長。演唱時可從結合平穩(wěn)、均勻的氣息,松弛自然的聲音出發(fā),充分展現出草原的富饒、優(yōu)美、遼闊以及草原牧民愛祖國、愛黨、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情感。
在中亞細亞草原教案篇二
小學語文人教課標版五年級下冊第1課《草原》。
1、認知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蘊涵的意思,品味、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
2、能力目標:
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美的情趣。
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像,在腦海里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體會句子中蘊涵的意思,積累優(yōu)美的詞匯。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積累優(yōu)美的詞匯,并且應用語文的手段解決課文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課堂主要采用朗讀、圖像、交流、寫作、資料、制作手抄報等教學方式,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創(chuàng)設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
通過讓學生主動去獲取、整理、創(chuàng)造性地加工信息,最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制作一個網站型課件,讓學生在教師提供的資料庫中進行閱讀與探究,以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這樣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拓展信息空間,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大信息量、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聽配樂朗誦《刺勒歌》錄音,把學生帶入美麗、神奇的大草原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
2、提出本課課題。
3、回顧課文:
通過對上節(jié)課內容的回顧,直接切入教學重點,把天涯碧草和蒙漢情深這兩部分教學內容有機結合。
二、引發(fā)探究主題
1、老舍先生為什么會有何忍別這樣的感受呢?從這是怎樣的草原?這是怎樣的草原人?等問題入手,幫助學生把握探究的方向。
2、利用課件,讓學生在閱讀中領略草原美景,品味文字。通過提名讀、齊讀、領讀等朗讀,并適時加以指導和點撥,引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深入感悟語言,體會文字與多媒體信息表現美的方式相同和不同及各自的優(yōu)勢。
3、激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草原美的驚嘆之情。學生進行交流,師生互評小結。
4、用上述的學習方法,利用多媒體資料庫對這是怎樣的草原?展開小組討論。在學生自主交流中提高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
5、小組成員選擇適合本組的,能最大限度地表現蒙古族人民接待遠客的方法,如運用感情讀、抓詞句說、講故事、想像描述等方式向全班講解。
三、揭示中心,總結全文
1、草原的風景美,人情更美。在依依惜別的時候,你最想說什么、做什么?
2、通過探究學習,使學生對草原的風光美與人情美發(fā)出內心由衷的贊嘆,體會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的含義。
四、查閱資料,拓展創(chuàng)新
1、通過網絡教學課件,讓學生閱讀
在中亞細亞草原教案篇三
教學內容:
教材分析:《草原放牧》是選自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作者吳祖強、王燕樵、劉德海寫于1973年。樂曲采用琵琶協奏曲的形式一方面充分發(fā)揮琵琶的豐富表現力,同時又運用管弦樂隊交響樂的豐富表現手段,二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是樂曲一段。由兩個對比主題組成第一主題是主要主題,著力刻畫“小姐妹”歡快、活潑的情景。e羽調,3/4拍子。第二主題是描寫草原放牧的另一側面,抒發(fā)內蒙人們對家鄉(xiāng)草原的熱愛,對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
1、情感與價值目標:通過歌曲的學唱,使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通過欣賞歌曲,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集體,勇于戰(zhàn)勝困難的思想感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歡快活潑的音樂情景中,聆聽和演唱《快樂的節(jié)日》,通過欣賞《草原放牧》,表現了祖國的新一代熱愛社會主義,熱愛集體,勇于戰(zhàn)勝困難的動人形象。
欣賞《草原放牧》,體會樂曲意境。
多媒體設備及課件、畫畫工具等。
情境教學法、體驗教學法、律動教學法。
音樂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和智慧結晶。學生通過學習中國民族音樂,將會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這就是新課標下音樂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之一。那么,如何在短短的40分鐘時間,讓學生熱愛自己祖國的民族音樂,讓學生通過欣賞增進感情?本課試圖在欣賞過程中探索以感受、體驗及教師的有效性提問為主的音樂教學模式。
1、談話引導:你們喜歡蒙古嗎?那就讓我們一起去那些遼闊的大草原看看吧?。úシ拧睹晒湃恕芬魳罚?/p>
美的音樂,美的聲音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使學生身臨其境。
2、引導學生自由發(fā)言,交流自己所聽到所想到的。
3、猜謎:有一句詩叫“猶抱××半遮面”,你們能猜到是什么嗎?(媒體出示謎面)
4、引導學生猜出謎底——琵琶,并進行評價。
在此我用謎語導入提問,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與求知欲,從感情上激起學生與教材的共鳴。
5、畫草原放牧的場面。師:你能將剛才所想的畫下來嗎?背景音樂為《草原放牧》。
6、展示作品。
新課程中強調音樂要讓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敢于當眾表現自己。在此我創(chuàng)設情景,在教學中給孩子提供表演和表現的機會,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1、初聽,教師提問:你覺得這首樂曲情緒怎樣?
2、介紹彈撥樂器琵琶,提問:你知道中國民樂中彈撥樂器還有哪些嗎?它們都有什么特征?實物出示琵琶,加深印象。學生觀察,提問:你知道它有哪些特征嗎?通過實物觀看及課前搜集的有關彈撥樂器的介紹,引導學生說出它的特征。
3、復聽樂曲,區(qū)分兩個主題音樂的不同。
4、分段欣賞,思考兩題,組織學生討論。學生四人小組通過欣賞解決課后的兩個問題
5、再聽,教師介紹幾個簡單的舞蹈動作,師示范,生跟學,并跟著音樂進行簡單的律動。
6、跟著旋律,哼唱兩個主題。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歌曲內容,在本課教學中我安排了多次反復的欣賞,并在欣賞的過程中通過有效性的提問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在欣賞的過程中,加入舞蹈的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中能夠動起來,同時也加深了對樂曲的喜愛。
1、創(chuàng)設情境
師:昨天晚上,龍梅和玉榮給我捎了一封信,邀請我們班的同學去蒙古做客。你們想去嗎?然后用“可怎么去呢?”引導學生積極討論發(fā)言。同桌相互討論,為“怎么去?”出謀劃策。
2、師:我們坐火車去吧!她們?yōu)槲覀儨蕚淞撕枚喙?jié)目,你們想看嗎?
3、欣賞《蒙古人》《青藏高原》。生聽,會唱得可以跟唱。
4、多層展示,盡情表現。學生采用唱、畫、說的形式在《草原放牧》的音樂中結束上課。
新課標提出,應該尊重藝術作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欣賞藝術的習慣,感受不同風格的音樂。通過提供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情景,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fā)揮為主要特點的創(chuàng)造活動,用生動活潑的形式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獲得審美愉悅,給學生創(chuàng)設即興創(chuàng)造的平臺,讓學生大膽創(chuàng)造,盡情表現。
在中亞細亞草原教案篇四
1、知道蒙古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了解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
2、通過觀看音像資料和圖片,了解蒙古族的民俗文化。
3、對蒙古族產生好奇感。樂意隨著音樂表演蒙古舞蹈。
1、收集關于蒙古族風情的影像資料。
2、中國地圖一張。
3、蒙古音樂舞蹈《小小騎兵》。
1、播放蒙古族影像資料,讓幼兒初步了解蒙古族的民族文化。
(1)教師:剛才你們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他們是哪個民族的人嗎?
(3)引導幼兒學習一句蒙語,例如:“你好”。
2、分段欣賞,進一步感知蒙古族的風土人情。
(1)歌曲欣賞。
(2)欣賞蒙古族的民族舞蹈。
(3)了解蒙古包。
教師:蒙古族住在哪里?蒙古包是什么樣子的?
3、出示圖片,進一步感知蒙古族的民俗風情。
(1)教師(出示食物圖片):你知道蒙古人喜歡吃什么?認識酥油、奶酪等。
(2)教師(出示馬頭琴):你知道這是什么嗎?它由什么用?
(3)讓幼兒欣賞一段馬頭琴的彈奏的音樂,讓幼兒感知馬頭琴悠揚的琴聲。
4、知道蒙古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
(1)教師出示地圖,找出內蒙古的位置,并貼上標志。
(2)啟發(fā)并引導講述自己知道的民族,教師總結。
5、音樂舞蹈:《蒙古舞》。
引導幼兒觀看錄像,學習表演簡單的蒙古舞蹈。
在中亞細亞草原教案篇五
認識草原特點,提高認識和審美能力,滲透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1。學會字詞,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特點。
2。提高認識能力和審美能力,滲透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段。
認識草原特點,體會民族感情。
1。體會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體會第2—5段文字中所蘊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貫穿,保持作者感情的連續(xù)性。
兩課時。第一課時教學課文第1段;第二課時教學課文第2—5段。
教學掛圖2幅。
一、揭示課題: 19。草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談一下自己閱讀課文后的初步印象與體會。
三、理清課文層次,劃分段落,了解大意。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了解草原“天”的特點,理解草原的天為什么比別處的天“更可愛”,體會作者激動的感情。
2。了解草原的特點,抓住“一碧千里”帶動全段的學習。
3。體會作者感情。
4。理解“駿馬”、“大?!本洹?/p>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學習課文第二段。
1。默讀思考:作者在去牧業(yè)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時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結合“灑脫”、“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
2。理解“歡迎遠客”這層文字,結合“彩虹”“歡呼”句理解。體會主人的熱情好客。
3。結合汽車“飛”與“走”的不同描寫,深入體會作者心情的激動。
二、學習課文第3—5段。
1。第三段:結合“熱乎乎”“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等語句,體會主人的熱情,客人的動情。
2。第四段:結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們的表現,體會主人的熱情;結合“會心”等句,體會兩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結合主客表現,理解結尾詩句,深入體會蒙漢人民的深情厚誼。
三、歸納全文,回到整體,揭示“民族大團結”的課文主題,體會寫作方法。
四、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民族感情。
2。寫一篇讀后感,談談學習體會。
19。草原
(張偉)
在中亞細亞草原教案篇六
2. 學習寫景的語言特色。
3. 學習寫景順序。
重點:課文寫景語言的特色
難點:課文寫景順序的特色
一課時
這是一篇自讀課,教學以學生自學為主。在學生自學前提下,結合“思考與練習”理清景物描寫的順序及景物的特點,品味語言,并把握一些生詞及多音字。
一、 整體感知
1. 作家作品簡介
學生交流自己查的資料
教師補充:《獵人筆記》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也是他的第一部現實主義力作。它是一部形式獨特的寫集。其第一部寫《霍里和卡利內奇》最初發(fā)表于《現代人》雜志,1852年,作者將先后刊出的21篇特寫匯編在一起,外加一篇未曾發(fā)表的新作《兩地主》,以《獵人筆記》為名出版,本文選自最后一篇。
2.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掃除閱讀障礙。
3. 基礎知識訓練。
4. 默讀課文,完成思考與練習
二、賞析課文
1.品味語言
作者以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俄羅斯草原獨特的夏日風光。請你把你認為精彩的修辭句子從文中找出來。
2.課文采取第二人稱寫法,你認為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引導:
可拉近讀者與主人公的距離,作者不必現身說法,卻能使讀者在一組組電影鏡頭似的畫面中達到與主人公溝通的目的,具有身臨其境的獨特感受。
3.找出描寫草原的句子
a.“沾滿了露珠的發(fā)白的草原
b.“草地很快變干了”
c.“青草、灌木叢,周圍一切頓時變暗”
--描寫角度:以時間為順序
4.學生質疑,合作解答
a.“這是怎么的呀?”有何作用?
b.“二十開外已經什么都看不見了,狗在黑暗中隱隱發(fā)白?!?/p>
三、作業(yè)
在中亞細亞草原教案篇七
一、指導學生用歡快自豪的情緒來演唱歌曲,并初步掌握蒙古族歌曲的演唱風格。
二、通過創(chuàng)設輕松活潑的情境,并運用多媒體引導學生在聽,唱,演等情感體驗中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
三、通過歌唱讓學生從中感受大草原的美好和對自己家鄉(xiāng)“松原”、對生活的無比熱愛。
運用創(chuàng)新手段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之中,并積極完成學習任務。
通過對歌曲的理解自然表現出歌曲的情緒和風格。
1、師:又來到了我們共同唱歌跳舞的歡樂時光!首先讓我們跳起來,動起來,一起放松心情好嗎?師生共同表演舞蹈《青春舞曲》。
2、采訪客人:
1)今天教室里來了很多客人,請同學們問一下他們都是什么民族的?
2)介紹教師的民族:滿族
3、欣賞flash影片《家鄉(xiāng)》。(藏族歌曲)
1、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民族也蘊育了各具風格特色的民族歌曲。下面讓我們共同來傾聽一首歌曲,想一想它是哪個民族的歌曲,它和哪首歌曲很相像?并在圖片中選擇出這個民族的服裝。初聽歌曲。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蒙古族歌曲《草原贊歌》。(課件1:無畫面)
3、再次感受,當你閉上眼睛傾聽,會有什么樣的感受?腦海中會浮現什么畫面?
4、讓我們來一同欣賞草原的美景,再次欣賞歌曲(課件2:聲像俱全)
5、看到美麗的景色,老師都忍不住想唱歌了,你們歡迎嗎?教師范唱。
6、出示圖片“美”。提問:你覺得這首歌美在哪里?
1)旋律美。用“嗒”模唱歌曲。
2)歌詞美。有感情讀歌詞。
3)內在情感美。介紹歌曲背景,并欣賞影片《草原英雄小姐妹》。(課件3)
這首歌曲描寫了蒙古族少年兒童龍梅和玉榮兩姐妹為保護集體羊群與暴風雪搏斗的英雄事跡,也表現出他們對自己家鄉(xiāng)的贊美和熱愛,更展現了內蒙草原的興旺發(fā)達,日新月異的建設面貌!
8、自學
請為歌曲分段,每段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和感情來演唱?
一段、輕快有彈性的聲音,似乎看到了一望無際的廣闊草原,聽到馬兒馳騁的噠噠蹄聲。
二段、更加自豪的感情。抒發(fā)了牧民舒暢愉快的心情,同時也刻畫了他們爽朗豪放的性格。
9、分組合作學習
一組用“嗒”伴唱;一組主唱;一組用自制道具伴奏;一組用舞蹈表演。
2、學生朗讀自編的歌詞。
3、隨音樂熱情的演唱《松原贊歌》。
在《愛我中華》中結束這愉快的四十分鐘!
在中亞細亞草原教案篇八
1、能感受和表現大草原美麗的風光。
2、感受優(yōu)美恬靜和快樂奔放兩種不同類型的音樂,并能與詩歌中草原的不同風景匹配。
3、能通過文學活動和美術作品來感知音樂,大膽創(chuàng)編各種合適的動作來表現對音樂的感受。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1、熟悉并理解詩歌的意境,在日常生活中學習朗誦詩歌。
2、繪畫工具,錄音機,配套磁帶或cd。
1、欣賞草原美景。出示圖畫并播放音樂,請幼兒安靜地欣賞。
2、組織幼兒討論畫面與哪段音樂相似,與詩歌《美麗的草原》哪一段匹配。
3、啟發(fā)有根據音樂和畫面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注意符合音樂的力度、節(jié)奏。
4、鼓勵幼兒根據自己對音樂的感知,即興創(chuàng)編合十的動作表現音樂兩遍:第一遍,欣賞美麗的草原風光。第二遍,在歡樂的草原上愉快地活動。
5、請幼兒自由選擇主題:美麗的草原風光或歡樂的草原進行繪畫活動,注意色彩、構圖與音樂性質相符。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在中亞細亞草原教案篇九
《在中亞細亞草原上》是俄國作曲家包羅丁的一首著名的交響音畫,也是交響音畫中的一個極品。但是由于包羅丁一生的作品不是很多,熟悉他的人也很少,因此他的這首作品幾乎沒有學生知道。
與其它的欣賞課不同,作者這段話概括了這首樂曲所要刻畫的音樂形象,因此以往在欣賞課中作為重點分析的音樂形象就無須再費力了。我把感受、體驗樂曲中音樂要素在表現音樂情緒、刻畫音樂形象方面的作用作為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難點。
音樂欣賞課在中學音樂教學中一直是一個難點,而欣賞這樣的交響曲,更要難上加難。一是學生的欣賞水平有限;再有學生的興趣取向決定了學生對這種很難聽得懂的音樂不是那么感興趣。因此在設計本課時,我著重于問題的設計,即提出的`問題既要有針對性,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欣賞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興趣、擴大音樂視野、發(fā)展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實踐,使我更清楚的認識到欣賞教學的重要性,同時也體會到音樂欣賞課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欣賞教學以音樂為本,以學生為本。
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當然都不可能離開音樂、音響和人的聽覺,傾聽是音樂欣賞的主要方式。因此,我們提供學生們鑒賞的音樂必須是最優(yōu)秀的、最有代表性、最能激發(fā)學生美感的藝術精品。這樣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獲得美好的音樂享受,養(yǎng)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感受與鑒賞音樂的經驗。
2.欣賞教學要注意引發(fā)學生想象和聯想,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欣賞教學要使學生將生活經驗與音樂作品的表現手段聯系起來,促使他們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音樂欣賞教學啟發(fā)學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可以有三種方式:一是由描繪性音樂引起聯想;二是由情節(jié)性音樂引起聯想;三是由音響感知和情感體驗引起自由的想象。前兩種方式比較淺顯、易懂,也比較容易收到效果,后一種方式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以及相當的欣賞能力。
3.教師的講解、提問,力求簡明、生動,富有啟發(fā)性。
根據不同學生的水平,對欣賞曲進行講解、提問是必要的。但是,教師的講解力求精簡、生動,多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和主動表達,多采用先簡要提示后傾聽音樂,再讓學生進行探索的方法,有些作品還可以采用讓學生在傾聽之后,再作探索討論,最后由教師作必要的講解和提示。
在中亞細亞草原教案篇十
摘要:我校是一所教育資源整合后的寄宿制學校,因此學生的音樂水平層次不齊,差距太大。我嘗試著以欣賞課為切入點,制定有計劃的教學過程,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水平出發(fā),分析研究學生,倡導“以音樂為本,從音響出發(fā),以聽賞為主”的教學理念,實施分層教學。在教學中,注重小組合作探究模式,追蹤音樂主題,將學生從無知的層次帶入有意識的聆聽,進一步進入對音樂內涵的感覺和理解,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音樂的體驗者。
我校是一所教育資源整合后的寄宿制學校,少數在城市中長大的學生對音樂多少有些了解,尤其是他們當中有許多同學從小就學過樂器或聲樂,因此他們對音樂的感悟很多。而多一半來自各鄉(xiāng)鎮(zhèn)移民區(qū)的農村學生由于地理環(huán)境和其他條件的制約,接觸音樂相對較少,音樂底子薄,有些連doremi都不認識,原先的音樂課等同于唱歌課,對音樂的感受與鑒賞能力極度匱乏。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復雜多元的局面,學生的學習水平層次不齊,差距太大。
如何改變這種教學現狀,縮短城鄉(xiāng)同學的音樂水平差距呢?我嘗試著以有難度的欣賞課為切入點,制定有計劃的教學過程,倡導“以音樂為本,從音響出發(fā),以聽賞為主”的教學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實施分層教學,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量身定做適合各類口味的教學方法,將學生從無知的層次帶入有意識的聆聽,進一步進入對音樂內涵的感覺和理解,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音樂的體驗者。具體分析如下:。
一、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水平,分析研究學生是進行分層教學的前提。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對學生有了全面的了解,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進行分層教學。教師在講授同一教學內容時,可從一個班級優(yōu)、中、困學生的不同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出發(fā),以相應的幾個層次的教學深度和廣度進行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適合本層次的最佳要求。例如把音樂基礎好、樂感強、感受能力好的學生分為a組,把音樂基礎一般、樂感好、感受能力一般的學生分為b組,而各方面都較差的學生分為c組。教師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課前做好工作,設計有層次的教學方案和教學目標,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要求,實行分類推進。a組學生注重提高技能技巧和發(fā)展能力;b組學生注重培養(yǎng)興趣,提高技能;c組學生注重基礎能力和激發(fā)興趣。
二、注重小組合作探究模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是進行分層教學的主要方法。
主要是教學方法分層使用:針對優(yōu)生,在體驗、比較作品、探究、合作的過程中,層層深入,關注點在專業(yè)知識與技能上;對中等生,不能忽略知識技能,但可以設計更多好玩、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提升興趣;而針對差生,鼓勵為主,目的是培養(yǎng)興趣。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老師的首要任務是多聽聽你將與學生分享的音樂,找出音樂的表現特點,設計一些適合學生認知特點的“焦點”問題,在每一次聆聽樂曲中將問題分層拋出,層層深入,引導學生聆聽,讓學生的思維跟隨音樂一起行進。
1、各小組有相同音樂學習任務時分層互助教學模式。在音樂分層教學的初始階段,我給每個小組分配相同的任務,這樣一方面便于調控,另一方面也可讓小組間展開競爭。這時要求學生解決的問題不是很復雜,問題本身都有一定的彈性,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和評價,緩解了不同層次學生間互相“等”的問題,減少了時間的隱性浪費。
2、小組內相同音樂教學內容不同層次學習任務的教學模式。隨著教學的`推進,教師要對教學難點和重點進行突破。我把重難點問題分解成不同層次具有一定梯度的三個問題,有難度的由a類生回答,簡單問題優(yōu)待g類生,中等問題則由b等生來回答,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答疑并獲得成就感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均等地參加課堂活動。另外,我注重小組互助的作用,組織“兵教兵”,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各自的任務,實現共同達標。
欣賞一首器樂曲,學生不可能將旋律全部記住,而音樂主題往往是樂曲中最具特色并且出現頻率最高的,學生記住了音樂主題就會對整個樂曲印象深刻。同時,音樂主題又是樂曲的精華部分,一般較為集中地表現了音樂的情緒與情感或音樂的形象,抓住了音樂主題,也就把握了作品的要領。引導學生準確地把握音樂主題,對激發(fā)興趣、引發(fā)聯想、加深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1、追蹤聽辨音樂主題。音樂主題篇幅短小,在教學中可以反復聆聽;又由于音樂主題一般在樂曲中會重復出現,可以讓學生追蹤聽辨樂曲的主題,了解樂曲的結構,把握樂曲的情緒特點。追蹤聽辨主題的方式,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樂曲的主題出現了幾次;也可以是根據主題的情緒,設計恰當的動作,聽到主題時用動作表現等等。
2、演唱、演奏音樂主題。哼唱音樂主題是一種很簡單的教學方式,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音樂的記憶和理解。哼唱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演唱音樂主題了,從中可進一步發(fā)展和提高大家的識譜能力,達到理解并喜愛音樂的目的。能力弱的同學可隨音樂哼唱,中間能力或能力強的同學可根據節(jié)奏視唱旋律,有特長的同學可演奏音樂主題。如在欣賞《梁?!窌r我對音樂主題設計了“聆聽——交流感受——體驗——無意識哼唱——視唱——演奏——舞蹈”環(huán)節(jié),采用分層達標教學:能力弱的學生能大概哼唱音樂主題;中間能力或能力強的學生能視唱主題旋律并做出簡單的舞蹈表演;有特長的學生背唱出音樂主題,并進行演奏或舞蹈表演。學生對音樂主題的感受更加深切,音樂主題的形象在學生的頭腦里也就更加生動鮮活起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chuàng)設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個性化發(fā)展、快樂成長的氛圍,是現代教學活動的新理念,也是教學活動的不懈追求。音樂欣賞教學中“分層教學、因材施教”,不僅給優(yōu)質學生提供了攀高的良好環(huán)境,也給那些學習困難者提供了不斷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從而達到了讓學生全面提高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音樂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劉恩群班內分層教學初探.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27)。
[3]謝嘉幸郁文武編著音樂教育與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在中亞細亞草原教案篇十一
1、學生能用優(yōu)美、親切的聲音演唱歌曲,突出學生為主體,通過情感體驗和肢體語言的融合互動,培養(yǎng)學生的協調交往能力。
2、拓寬思維,豐富知識,為學生自主發(fā)展提供一個開放的空間與平臺,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3、借助多種手段讓學生在培養(yǎng)集體意識的同時,感受集體創(chuàng)作帶來的樂趣,結合教學激發(fā)學生民族情感,增進民族團結。
教學重點:能用自然優(yōu)美的聲音唱歌,會創(chuàng)編協調大方的動作來表現歌曲。
教學難點:讓學生體驗把握蒙古族音樂的風格特點。
教具準備:電子琴、課件、部分打擊樂器。
師:今天馬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美麗神奇的地方,想知道去哪里嗎?(想)我先不告訴大家,一會到了你就知道了!今天我們不坐汽車火車,也不乘飛機,那讓我們一起騎上馬兒出發(fā)吧?。ǚ鸥枨恫菰褪俏业募摇?,老師帶領學生做起碼的動作。)
2、觀賞課件,了解蒙古風情。
師:我們到站了,請看!我們到了什么地方?(課件展示:藍天、大草原、牛羊群、蒙古包。。。。。。)生:(內蒙古大草原)
師:你看到這里有什么?
生:藍天、白云、蒙古包。。。。。
生:自由說。
師: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勤勞善良,他們喜歡騎馬射箭,能歌善舞。他們的飲食以牛羊肉和奶為主,他們的服飾也很有特色,男女都穿寬大長袖的袍子系腰帶,長筒靴,平時以紅、黃色布纏頭,女子盛裝時戴漂亮的頭飾。
生:欣賞課件畫面。
生:想。
3、創(chuàng)編,聲音創(chuàng)編同時進行。
師:誰想來為大家表演摔跤、騎馬、射箭的動作呢?
生:試著表演創(chuàng)編的動作。
師:誰能為這些動作配上聲音呢?
生:創(chuàng)編聲音并上臺表演。(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展示:摔跤:嘿—嘿—,騎馬: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射箭:嗖0嗖0)
4、游戲:找朋友
師:這些動作下面有幾種節(jié)奏,這些節(jié)奏應該和那個動作交朋友呢?(出示動作名稱、節(jié)奏與象聲詞的課件,引導學生找出相應的節(jié)奏。)
5、課件三幅畫面,師選擇不同畫面,請學生作出相應的表演。(表演是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1、欣賞歌表演,再次感受歌曲。
師:蒙古族的那達慕盛會熱鬧又動人,這里的人民熱情善良又勇敢,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我們一起祝福他們好嗎?(好)我們就為他們獻上一首好聽的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加入動作。
2、熟悉歌詞。
師:請大家看看歌詞中有沒有生字和不懂得地方?(教師帶領學生按節(jié)奏讀歌詞)
3、用身體為歌曲伴奏,再次熟悉歌曲。
師:這么好聽的歌曲還想再聽嗎?
生:想
師:不過這次老師是有要求的,請你們用自己的身體為歌曲伴奏,比如:拍手、跺腳、拍肩等都可以,請欣賞!(播放歌曲)
生:一邊欣賞,一邊用身體來搬走。
4、跟鋼琴直接唱歌詞,教師伴奏。
師:在唱的時候,你認為那一句最難唱呢?(引導學生自己找問題,并思考解決辦法。)
生:第三句。(八度音程大跳和附點)
師:誰來當小老師,幫他唱好這一句?(指名兩名學生上臺教唱,老師在一邊點撥)
5、師生對唱一遍。(教師伴奏)
6、跟鋼琴完整的唱歌詞,教師伴奏。
生:討論問題后按自己的方法表現歌曲。(教師伴奏,學生唱)
7、教師帶領學生逐句創(chuàng)編動作,最后放歌曲完整的表演唱。
師:大家已經會唱歌詞了,想不想和老師一樣給他配上好看的舞蹈動作?
生:想。
8、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學生選擇并說明理由)
師:除了唱歌、舞蹈你還有別的方法來表現這首歌曲嗎?
生:樂器。(自選樂器并試著演奏。)
最后師生一起邊唱邊用打擊樂器伴奏。(放歌曲錄音)
教學反思:本課教學我感受最深刻是:學生積極參與,興趣盎然,情緒隨著教學的推進不斷高漲,快樂地歌唱舞蹈,幾乎達到了瘋狂的地步。通過“看——說——聽——唱——演”的教學活動,一步一步加深對“蒙古族”的了解。特別是他們高歌的同時騎馬揮鞭表演,仿佛是真的奔馳在遼闊的草原上,還情不自禁地在歌曲的間隙加上“駕”的襯詞,恰倒好處地表現了蒙古族兒童騎上小紅馬奔馳草原的情景以及他們對草原、家鄉(xiāng)深深的摯愛之情。學生的這種熱情是我事先沒有預料到的,特別是加上襯詞這一自發(fā)的集體創(chuàng)新行為,真是給了我意外的驚喜。讓我感受到他們騎上小紅馬奔馳在大草原上的興奮之情以及對大草原的熱愛,他們的情緒深深地感染了我,不知不覺中我也和他們一起盡情高歌舞蹈了。因此我覺得我們的課堂教學過程應將學生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給學生創(chuàng)設最大的空間去感受、體驗、想象、表現和創(chuàng)作,從而使他(她)們能充分展示才華、挖掘潛力、釋放情感、體驗成功。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課只有突出情感目標,才能真正體現美育的作用,才能使學生感受到美,從而產生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欲望。
在中亞細亞草原教案篇十二
音樂知識的教學是純粹的認知教學,與感悟音樂無關,實際上并非如此。音樂知識是對音樂現象、音樂符號的邏輯性界定和詮注,或是人對音樂感受經驗的抽象表達。因此,音樂知識教學除具有文化承傳目的和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邏輯性、抽象性的理解力之外,還具有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感受力的輔助作用。音樂感受力是一種以形象思維活動為主的情感判斷力。通過音樂知識的教學,強化了學生對音樂的邏輯思維能力。它有助于學生在音樂感悟中形象思維活動的定位長期情感活動的定勢。在這里,邏輯抽象思維對形象思維和情感活動起支持作用,它促進了音樂感受力的發(fā)展,這是音樂教育所特有的規(guī)律性。
另一方面,音樂知識教學并不是完全的抽象和邏輯界定,而總是把概念界定與感悟音樂緊密結合起來的--或者以感悟某個音樂對象來印證某個音樂概念,或是從某個概念出發(fā)來感悟某個相對應的音樂對象,這是音樂教學的一般常規(guī)。在這里,感悟音樂既是手段也是目的??上攵?,音樂知識教學只是從概念到概念,既不可能達到認知的目的,更不可能實現培養(yǎng)音樂感受力的目的。如果音樂知識的教學是以認知音樂知識本身為終極目的,那么,音樂教育功能僅僅實現了其文化承傳的作用,便失去了音樂教育在現實社會存在的基礎。
在中亞細亞草原教案篇十三
1、運用多種形式培養(yǎng)幼兒的節(jié)奏感,掌握節(jié)奏并會創(chuàng)編節(jié)奏。
2、幼兒欣賞歌曲讓幼兒感受草原的美麗,及對少數民族的熱愛。
3、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
課件、歌曲、頭飾、小鼓、手玲、沙錘、蒙古服飾、節(jié)奏圖、圈、幻燈片
活動過程實錄
小朋友,今天老師帶小朋友去一個美麗的地方,我們一起騎著小馬去好嗎?
小朋友看這個美麗的地方到了,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草原)
實錄:此環(huán)節(jié)我給孩子創(chuàng)設了一個溫馨、寬松的環(huán)境“草原我的家”,大大的背景圖,當幼兒坐在地毯上時,就好像自己做在草地上一樣,孩子們聽著優(yōu)美的歌曲,感受著草原的遼闊與美麗。
1、教師介紹蒙古族的特點。
廣闊的草原可真美,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人們勤勞、善良,蒙古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他們喜歡吃乳制品、羊肉,喜歡騎馬,被人們稱為“馬背上的民族”!他們能歌善舞,今天我們來到了大草原上,那我們也一起來學一學蒙古族的舞蹈好嗎?(1)、騎馬、2摔交(小騎手)3、哄羊(蒙古族)4、雄鷹(蒙古人)
2、幼兒聽歌曲,創(chuàng)編動作。
現在我們是草原上的舞蹈家,我們一起把舞蹈動作編到歌曲里好嗎?
我們一起跳起來吧!
實錄:由于我班幼兒非常好模仿與表現,因此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就設置了全體幼兒表演的機會。孩子們認真的學著老師的樣子學習各個舞蹈動作,認真的做好一個小騎手,在聽音樂創(chuàng)編的時候,孩子們有的蹲著做笑肩、有的做踏點馬步、有的干脆趴在地毯上做一只小羊羔,看著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我真為他們高興。
小馬跑起來也是有節(jié)奏的,小朋友,你們看!這是節(jié)奏圖,
適穿蒙古族衣服的同時,我請幼兒欣賞蒙古族的歌曲,觀看蒙古的大草原,孩子的興趣非常的高,產生喜愛之情,有的孩子,跟著歡快的樂曲學起了小馬在草原奔跑的樣子……于是我抓住孩子的興趣點,設計了《...
在中亞細亞草原教案篇十四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人音版音樂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唱歌內容。因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情感的體驗。因此,我在本課的教學活動中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差異等為基本理念;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為核心理念,通過運用多種教學形式和豐富有趣的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們積極主動的學習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享受音樂,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情智。在互動的學習中,教師以參與者、組織者、合作者的身份成為學生們的合作伙伴、平等中首席者。通過本次音樂教育教學(此文來自)活動,使師生間達到共識、共賞、共進。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內蒙古民歌音調為素材創(chuàng)作的兒童歌曲,明快的旋律、跳躍的節(jié)奏很具有舞蹈性,也表現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時的喜悅心情。歌曲為2/4拍,四個樂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進,表現了小牧民手擎洋鞭,快樂歡唱的形象。第三樂句在節(jié)奏上做了變化,八分休止符的運用,盡情的抒發(fā)了對美麗家鄉(xiāng)的贊美之情。歌曲的襯腔“啊哈嗬”是該曲的擴充部分,舒展的節(jié)奏,富有動力感的旋律,表現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時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復了第四樂句的曲調,天真活潑,自豪的情感表達了草原兒童對自己家鄉(xiāng)和甜美生活的贊美。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對本課教材的分析,結合三年級學生好動和學習積極性高的特點,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本課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讓學生真正感受蒙古族曲調的風格特點,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們在體驗、探究、模仿、合作、綜合的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式學習。
3、知識與技能目標
提高學生的音樂實踐和舞蹈創(chuàng)編能力,并能用輕柔而有彈性的聲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1、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運用自豪、歡快的情緒,輕柔而有彈性的聲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2、教學難點掌握附點音符、休止符、裝飾音的演唱。
鋼琴、電腦課件、打擊樂器。
“音樂大本營,天天好心情。耶!”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音樂四十分又和大家見面了,大家高興嗎?(高興)請坐。
生:他們吃的和我們不一樣:喝牛奶、吃羊肉:穿的衣服很鮮艷;住蒙古包;蒙古人騎馬。
2、師:大家知道的真多,那么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美麗的大草原吧。
3、(播放課件)師:這里空氣清新、天空明朗,到處綠草茵茵。在牧人動聽的歌聲中,可愛的羊群好像朵朵白云在茫茫的綠海中慢移,馬兒也悠閑地吃著嫩草,一切都是那樣的恬靜、祥和。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同胞大多以游牧業(yè)為生,他們喜歡摔跤、射箭、騎馬,馬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當中非常重要,他們放牧離不開馬,外出也離不開馬,因此他們也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師:蒙古族還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的舞蹈動作大多來源于生活。騎馬動作就經常在蒙古族舞蹈里出現。(現在,同學們請起立,每個人擺個騎馬的動作)看誰的小馬跑得又快又輕(腳下要輕)如果想讓小馬跑得快點呢?小馬的速度減慢了,小馬停下來了。生:學生馬上舉起一只手揚起小馬鞭。師:(老師做硬肩動作)大家看這個動作叫做硬肩,跟老師一起做,這個動作是由一個傳統的活動演變而來,誰能猜一猜?(學生猜)那就是——摔跤?。ɡ蠋熥鰯D奶動作)再看這個動作,(教動作)我們一起做,猜出這個動作是在干什么呢?(師生一起做)。
1、初聽歌曲
師:了解了蒙古族,當然還要聽聽來自大草原的歌聲啊,它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感覺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聆聽,在歌聲中你的腦海里呈現怎樣的畫面呢?(音樂《我是草原小牧民》)
師:孩子們,大草原的歌聲美嗎?趕快和大家分享一下你聽后的感受吧。(你最想做什么)生:我仿佛來到了大草原,和小牧民一起放羊。生:.
2、二次聆聽歌曲,跟著音樂做舞蹈動作
師:大家想不想做一回小牧民,去體驗一下放牧時的樂趣?(想)好,那我們就把教室比作美麗、遼闊的大草原,現在你就是神氣的小牧民,請同學們輕輕起立,小牧民們請騎上你們的小駿馬,和蒙古族小伙伴放牧去嘍?。úシ拧段沂遣菰∧撩瘛犯枨?,學生隨音樂做動作)大家說當小牧民的感覺怎么樣?(好)草原的小伙伴說了,要想真正成為小牧民,還要會唱草原的歌曲,下面就讓我們來學一學這首好聽的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板書)
3、學打節(jié)奏
1)(出示筷子)(示范打節(jié)奏。)
師:在學習歌曲之前,老師又給你們帶來了新的自制打擊樂器,是什么呀?(筷子)筷子不僅是我們吃飯的工具。還發(fā)出美妙的聲音,大家聽聽。(示范)好聽嗎?老師也給大家每人準備了一雙筷子,拿出你們的筷子跟老師打一下。跟老師一樣拿好??!認真聽。(生打)老師又換一個,注意聽,會不會呀,孩子們。(師生共打)我又換了,認真看(一起做)。
2)(出示課件)
師:這個呀就是剛才老師領大家敲打的節(jié)奏,我們在分別來敲一敲,第一行節(jié)奏就是老師敲的第一組節(jié)奏,(師示范,生學打)第二行(繼續(xù)打)第三行(繼續(xù)打)。
3)分組打節(jié)奏
師:現在老師把同學們分成三組,你們根據自己對應的節(jié)奏敲一下,一會兒我們一起來合奏好不好?現在聽老師指揮,我指揮到哪組,哪組就演奏。(師哼唱打擊)兩遍。
4)聽伴奏打擊
師:下面我們隨著伴奏一起演奏一遍。(師生演奏)誰聽出來了,哪組同學演奏了兩次?第二組同學先接了哪組,又接了哪組?這回我們聽著音樂再來一遍好不好?()大家的表演的太精彩了。
4、有節(jié)奏地朗讀歌詞
師:下面我們把這首歌完整的聽一遍。(聽歌)小牧民在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呢?我們來讀一讀,因為音樂是流動的文學,我們只有把歌詞清晰流暢的朗讀出來,才能更好的演唱歌曲,請同學們先跟老師有節(jié)奏的讀一遍。
(1)老師邊敲雙響筒邊有節(jié)奏的讀詞,學生跟讀。
(2)同學們完整的讀一遍。(學生完整讀詞。)
們平時“哼哼”小曲時的樣子。所以我們在演唱歌曲時要懷著怎樣的心情演唱呢?(愉快、快樂)速度上應該怎樣把握?(稍快)
5、再次聆聽歌曲
生:在“草兒”的上面多了兩個零、在歌詞“肥”字上出現的小音符。
師:我們看看它都出現在哪句歌詞上?老師把它放大在屏幕上?!安輧呵嗲?,羊兒肥”歌譜上出現的這兩個紅色的符號叫休止符,遇到休止符要停一停,在這里我們要唱半拍,在演唱時要有跳躍的感覺,在“肥”字的譜子上面出現了小音符,它是前倚音,我們唱的時候要拐個彎(老師范唱)老師來唱一下,你們分辨哪個是加了休止符和前倚音的。(教師彈奏旋律,學生認真分辨)
師:這些音樂符號的加入,讓我們感覺好像青青的草兒跳起來了,肥壯的羊兒扭起來了!
6、哼唱旋律。(用學生名字輕聲哼唱旋律)
師:讓我們趕快來唱響歡樂的旋律吧?以前咱們都是用“啦、啊”來哼唱旋律,今天老師突然有個想法,那就是用咱們班同學的名字來唱行嗎?注意要選擇適合模唱的開口音,先用誰的名字呢?大家推薦一位。(學生推薦)xx同學你愿意嗎?好,請同學們跟著老師的琴聲用“董”輕聲的哼唱旋律。咱們先兩小節(jié)兩小節(jié)的哼唱。一句一句的哼唱。完整的哼唱。注意歌曲的前奏出現了四分休止符,聽老師彈一遍前奏,在心里喊空拍,咱們再完整的哼唱一遍(教師完整彈琴、學生跟唱,用稍慢的速度模唱歌曲旋律。)
7、帶詞演唱。
(1)學生輕聲帶詞半句演唱。
師:熟悉了旋律之后,讓我們把歌詞加進來,跟老師先兩小節(jié)兩小節(jié)的唱。
(2)學生整句演唱。
師:下面讓我們跟著琴聲一句一句的演唱。
(3)學生輕聲帶詞完整的演唱。師:下面讓我們跟著琴聲,用悄悄話的聲音完整的演唱一遍,注意老師的前奏。。
(4)解決難點:
師:通過唱詞,同學們感覺哪里不太好唱?生:“啊哈,啊哈嗬”等(師生共同幫助解決)師:(課件出示這句歌詞)“啊哈啊哈嗬”在第一個音處出現了大附點節(jié)奏,要唱得長一些,后面的音要唱得短一些。(老師邊打拍子邊示范唱)我們一起邊打拍子邊唱一唱。要唱出歡快、自豪的感覺,跟著老師的琴聲再唱一唱。
(5)讓我們把聲音放開,用自豪、歡快的聲音唱一遍
8、用不同形式演唱歌曲。
(1)完整演唱
師:剛才在演唱時,老師發(fā)現有的同學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唱得美美的,有的同學眼睛睜得亮亮的,讓我們大家都像他們一樣,隨著老師的琴聲愉快的演唱,好嗎?(好)看看誰的表情最美??!
(2)放音樂跟唱
師:下面我們跟隨音樂在唱一唱。
(3)加入打擊樂器跟唱
師:孩子們,拿出你們的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再跟唱一遍。
(4)接龍游戲師:歌曲大家已經基本上學會了,下面我們做個游戲,這個游戲的名字叫“仙女棒我來唱”。我來起頭,仙女棒對準誰,誰就接下去唱下一句,有可能仙女棒對準的是兩名同學,也有可能是一位同學或者是大家,所以請同學們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啊。(開始游戲)(放伴奏)師:仙女棒施展了她的魔力說了,我們的歌唱得不錯,但唱得還不夠神氣。讓我們再聽聽小牧民是怎么唱的。
9、聆聽歌曲,跟伴奏演唱師。
(播放歌曲)聽到小牧民唱的這么自豪,大家服氣嗎?(不服氣)讓我們也來比一比,誰唱得更神氣?(生唱)除了采用合唱的形式,我們還可以用哪些形式唱呢?(獨唱、小合唱、男女生對唱)下面我要請一名同學上前面來唱一唱,看看誰最勇敢?(生邊唱邊做動作)老師把大家分成男女兩隊,女生唱第一句,男生唱第二句,襯詞的地方我們一同來唱。(放錄音伴奏)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采用聽唱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反復聆聽歌曲,做舞蹈動作表現歌曲,熟悉旋律,體會歌曲的情感情緒,在學習歌曲中讓學生提出問題,老師幫助突破歌曲的難點,然后完整演唱全曲,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輔導者。)
師:從大家的歌聲中讓我感受到你們越來越像個小牧民了。大家還記不記得“硬肩”是什么活動演變而來的?我要找一名男同學和我一起來跳摔跤舞,大家在用愉快的歌聲演唱好嗎?(設計意圖: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把本課教學推向又一個高潮,讓孩子們真正的感受音樂,理解音樂、享受音樂,陶冶高尚情操。
師:快樂的四十分就要和我們說再見了,請大家騎上你們的小駿馬,隨著優(yōu)美的歌聲走出教室。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的一個亮點是,體驗音樂的環(huán)節(jié)。為了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蒙古族音樂、舞蹈的魅力,我首先借助多媒體把一段蒙古民族特有的舞蹈——筷子舞展示在學生面前。視與聽的結合,營造了強大的震撼力,激起學生隨歌起舞的情感。這時拿出我自費為他們準備的筷子,邊講解邊示范,很快地把他們引入音樂,變身為驕傲自豪的蒙古族小牧民。在感受音樂帶給自己快樂同時,進一步了解了蒙古族舞蹈,從而為民族音樂感到自豪。
本節(jié)課的不足是學生在用不同方式表現音樂的時候,總是忽視自己的唱,使得歌曲教學課中唱的不突出。分析原因,是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分布不均,顧此失彼了。還有就是新學歌曲,唱的熟練度還不夠。從這也看出一個優(yōu)點,那就是這節(jié)課的教學是真實的。
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多運用這樣或類似的方法,讓學生在學會歌曲的同時,形成好的學習習慣,促成更強的學習音樂的能力。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1731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