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我們對自己的成長和進步進行梳理的重要步驟。善于運用修辭和技巧,如排比、比喻、應用句型等,以增加文章的表現力和吸引力。接下來是一些經過精心挑選的總結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靈感。
色彩構成論文篇一
形態(tài)作為視覺色彩的載體,總有其一定的面積,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面積也是色彩不可缺少的特性,藝術設計實踐中經常會出現雖然色彩選擇比較適合,但由于面積、位置控制不當而導致失誤的情況。
1.色彩對比與面積的關系。
(1)色調組合,只有相同面積的色彩才能比較出實際的差別,互相之間產生抗衡,對比效果相對強烈。
(2)對比雙方的屬性不變,一方增大面積,取得面積優(yōu)勢,而另一方縮小面積,將會削弱色彩的對比。
(3)色彩屬性不變,隨著面積的增大,對視覺的刺激力量加強,反之則削弱。因此,色彩的大面積對比可造成眩目效果。如在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一般建筑外墻、室內墻壁等都選用高明度、低純度的色彩,以減低對比的強度,造成明快、舒適的效果。
(4)大面積色穩(wěn)定性較高,在對比中,對它色的錯視影響大;相反,受它色的錯視影響小。
(5)相同性質與面積的色彩,與形的聚、散狀態(tài)關系很大的是其穩(wěn)定性,形狀聚集程度高者受它色影響小,注目程度高,反之則相反。如戶外廣告及宣傳畫等,一般色彩都較集中,以達到引人注意的效果。
2.色彩對比與位置的關系。
(1)對比雙方的色彩距離越近,對比效果越雖,反之則越弱。
(2)雙方互相呈接觸、切入狀態(tài)時,對比效果更強。
(3)一色包圍另一色時,對比的效果最強。
(4)在作品中,一般是將重點色彩設置在視覺中心部位,最易引人注目。如井字形構圖的4個交叉點。
五色彩的肌理對比。
(1)對比雙方的色彩,如采用不同肌理的材料,則對比效果更具情趣性。
(2)同類色或同種色相配,可選用異質的肌理材料變化來彌補單調感。如將同樣的紅玫瑰花印制在薄尼龍沙窗及粗厚的沙發(fā)織物上,它們所組成的裝飾效果,既成系列配套,又具材質變化色彩魅力。
(3)繪畫及色彩表現中,應用各種色料及繪具可產生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如水彩、水粉、油畫、丙稀等各色顏料及蠟筆、麥當勞、鋼筆、毛筆等各類畫筆。
(4)同樣的顏料采用不同的的手法創(chuàng)造出許多美妙的肌理效果,以強化色彩的趣味性、情調性美感。如拓、皴、化、防、拔、撒、涂、撒、涂、染、勾、噴、扎、淌、刷、括、點等上色手法。
六色彩的連續(xù)對比。
(1)發(fā)生在同一時間、同一視域之內色彩對比稱為色彩的同時對比。這種情況下,色彩的比較、襯托、排斥與影響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如在黃色紙張上涂一小塊灰色,這種感覺越強,出現所謂的補色錯視。再如在黑紙上涂一灰色小方塊,白紙上涂一同樣面積及深淺的灰色小方塊,同時對比的視覺感受是黑紙上的灰色更顯明亮,形成所謂的明度錯視。
(2)色彩對比發(fā)生在不同的時間、不同視域、但又保持了快捷的時間連續(xù)性,自然數為色彩的連續(xù)對比。
人眼看了第一色再看第二色時,第二色會發(fā)生錯視。第一色看的時候越長,影響越大。第二色的錯視傾向于前得的補色。這種現象是視覺殘像及視覺生理、心理自我平衡的本能所致。如醫(yī)院中手術室環(huán)境及開刀醫(yī)、護人員工作服都選用藍綠色,顯然是為了“中和”血液紅色,巧妙地利用色彩的連續(xù)對比,使醫(yī)生注視了藍綠色后,不但可減少、恢復視覺的疲勞,同時更易看清細小的血管、神經等,從而有利于保證手術進行的準確性和安全性。
色彩構成論文篇二
1.色彩對視覺的作用。
色彩是視覺在直觀和客觀上的一種語言,色彩在視覺上可以使人產生時遠時近,或大或小的感覺,高純度和高明度的色彩也會使人產生向前、輕柔的感覺;相反,低明度和低純度的色彩會給人向后、深沉壓抑的感覺。當色彩直觀地植入人的眼睛里時,色彩的所有屬性都是最直接的,人們看到的色彩不一定是它真實的色彩,也有可能是由人的心理感覺來決定的。因為不同的色彩在對人的視覺產生作用的同時也會對人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反之心理也會對色彩做出不同的影響。這種影響有的是起積極作用的,有的是起消極作用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到某一個很小的色彩上,不同的色彩相疊加后會產生另一種顏色。就好像色彩的三原色—紅、黃、藍一樣。它們分別融合就會產生這世界上所有的顏色。這是很神奇的。重復的顏色在室內設計中,設計師要依據色彩的特性來靈活準確地分析色彩,運用色彩。比如室內的天花板在色彩的選擇上適合采用顏色比較淡的材質裝飾,而地面的材質色彩適合采用較深色的材質,空間上的色彩搭配會取得視覺上的平衡和穩(wěn)定。上輕下重的設計視覺審美會使人的心情和身體感到舒適,反之會使人頭暈、目眩。
色彩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它可以對室內空間在布局規(guī)劃上具有點綴空間的色彩的作用。如背景墻、小景觀、茶幾、窗簾等軟飾品、陳設品、植物等在顏色的選取上都是以在空間中起到點綴作用為目的的。點綴色彩在空間中使色彩的律動感更加強烈,它既豐富了空間的色彩趨向又決定了室內整體的空間走向。在室內空間的設計規(guī)劃中,色彩的搭配運用是否突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裝飾品在空間所起的點綴作用,從而影響了空間的整體氛圍。同時,點綴色彩在手法的處理上一般要遵循室內色彩的`設計原則,使它們既相互融合又協調統(tǒng)一,最后使它們相互碰撞產生的新奇色彩能與室內的整體色調相碰撞,達到既強烈又和諧的整體感覺是色彩在室內空間中的點綴作用。點綴的色彩是不宜大面積使用的,它是起到突出空間作用的。點綴色彩在空間的布局上也有一定的暗示作用。比如,當客人進入某一個公共區(qū)域的公共空間時,室內的點綴色彩要考慮其色調會給人帶來什么感覺?是舒適的還是急躁的,是能被大眾接受的,還是被大眾排斥的。
1.色彩對心理和生理上產生的作用。
從室內的空間布局到家具的陳列擺放,都要遵循色彩構成的基本原則。選用的顏色要與設計的目的相協調。不同的顏色會對人的生理和心理帶來不同的心理暗示。依據人對色彩的主客觀理解選用符合人性格特點的色彩會更好一些。就像世界上沒有同一片葉子,也沒有同樣的人。所以每一個人喜歡的顏色是不一樣的,不同的顏色代表的寓意也是不同的。色彩有冷色調和暖色調之分。紅色、黃色、橙色等色調鮮明的顏色稱為暖色調;因為它們會給人一種溫暖、熱情的心理感覺;相反會把藍色、綠色等稱為冷色調,它們給人一種穩(wěn)重、安靜的心理感覺。色彩具有精神層面的價值。人們常常能感覺到色彩對自己的心理影響,這些影響總是在不知不覺地發(fā)生作用,左右我們的精神情緒和心理情緒。色彩對人們的心理效應是不同層次的影響。有些是直接進入我們的大腦,有的是間接聯想,還有更高層面的就是影響人的信念和信仰。
2.色彩對人們健康的影響。
知覺情感也是可以通過色彩來傳遞的。同時知覺情感也是影響人們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場景的色彩所營造的色彩氛圍是不同的。色彩在不同空間氛圍中有著不同的角色扮演,同時它們在不同空間格局的構成中起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娛樂空間中,在注重色彩功能性的同時要兼顧室內色彩的文化性和情感性,以滿足人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要。商業(yè)空間中大多數的色彩是絢麗多彩的;而在醫(yī)療等的空間中,色彩就必須是沉穩(wěn)的,給人肅靜莊嚴的心理暗示。不同的色彩會刺激人們的視覺感官,使其感到興奮或舒和神經。比如,紅色會給人一種較刺激性的視覺和心理感覺,長時間凝視紅色過久就會影響視力,甚至產生焦慮和身心受壓的情緒,研究表明心腦血管病患者應避免過分的紅色刺激;綠色是大自然的顏色,是環(huán)保的顏色,當人們長時間注視電腦或學習的時候,只要多看看綠色就會有鎮(zhèn)靜神經、解除眼疲勞的作用。而且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處在綠色的環(huán)境中是有利于恢復健康的。結語色彩是一門值得研究的學問,而有關色彩的研究卻是一門相對比較新的學科。色彩的發(fā)展永遠是以物理學為前提的,同時人們對色彩的感覺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對色彩做出的直觀反應,同時色彩的不斷變化又使人在室內空間中產生不同的聯想。如今,人們對于色彩在室內空間中的研究是多樣化的,但不論是怎樣的發(fā)展都必須以色彩的基礎原則為一切發(fā)展的原則。假想一下,世界沒有色彩是怎樣的?!疤ь^看見的不再是藍天,草地不再是綠色,花朵不再是五顏六色的?!彼械纳识甲兂闪嘶疑?,人類將會是以怎樣的一種心情去面對這個世界。所以說,人們是離不開色彩的,它與人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生活中顏色的出現使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具有豐富性,它使我們能看見這世界上所有的美好景象,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在進行室內規(guī)劃設計時,需要對人需求的色彩數據進行采集、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設計方案,并隨后實施和繼續(xù)整理。在此過程中,對顏色數據的精確把控、對技術的要求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德]海勒.色彩的性格.中央編譯出版社.
2.[日]野村順一.色彩心理學.南海出版社.
3.張綺曼,鄭曙.室內設計資料集.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1。
色彩構成論文篇三
隨著時代的變遷,各種新穎的設計手法不斷涌現。豐富的視覺效果、驚人的創(chuàng)新思維不斷爆發(fā)并展現在人們的眼前,給人們的視覺帶來強大的沖擊力。但無論時代如何變革與發(fā)展,三大構成的基本原理在室內設計中依然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構成的三大主要元素是點、線,面。這三大元素的組合可以構成各種千變萬化的效果。而怎樣把這些抽象的元素轉化為室內設計的設計基礎;如何帶著藝術的眼光,從藝術審美的角度出發(fā)、安排與環(huán)境相適宜的陳設品;怎樣將陳設品概括為簡單抽象的三個元素,如何按照形式美法則進行規(guī)劃、組織安排等,都可以在三大構成的學習中得答案。
平面構成是設計的基礎,一般來說,在房屋設計的建造初期就已經使用到平面構成的法則.我們看到的房屋結構平面設計圖,就是從平面構成原理得出來的結果。在圖紙中,詳盡對生活區(qū),休閑區(qū),工作區(qū),休息區(qū)等區(qū)域進行了貼心的細致劃分,這將會是房屋銷售的一大亮點。而室內設計軟裝方面,對房子的墻面,天花,地板,室內裝飾材料的選用,家具以及裝飾物的陳設,都要根據平面設計中的肌理要素采用不同形式美的法則進行布置設計。在平面構成的課程中,對比構成可以用到廚房里頭瓷磚的搭配,廚房墻面和地板不同大小磚塊的鋪設,凝造空間感和層次感;例如一些現代簡約風格的空間,則使用簡化構成法或是幾何構成法,常用些簡潔的家具和擺設,在造型上都以抽象的線條為主;而一些歐式風格的空間,則運用添加構成法,富有層次感的吊頂,拱門,藤蔓纏繞,,金銀擺設,極盡繁復華麗。近年來比較火的loft后現代主義風格,利用一些舊廠房,使用鐵管,木塊做成家具,看上去既簡潔又有很強的沖擊力。把鐵管看作線,木板看作面,而陳列品則可以看作點。這樣,三大構成和室內設計之間的關系就不難理解了。
色彩,是室內設計非常重要的一個造型元素,不同的色彩搭配,賦予空間不同的個性體驗。簡約現代風格的室內配色喜歡用到黑白灰這種無色系;地中海風格喜歡用活潑簡潔的藍色白色;歐式風格極盡富麗堂皇喜用金色銀色;日式風格愛用木頭的顏色樸素雅致;而中式風格則喜愛沉穩(wěn)的色調,紅木家具,酸枝桌椅,博古架。一般來說,室內空間的用色一般不宜超過三種,否則易導致視覺疲勞。此外,紅黃橙這些暖色系能增進食欲,所以,很多餐廳的用色,都會包含這幾種顏色。藍色代表理性,專業(yè)以及神秘,所以很多電子產品賣場的用色會涉及藍色,如三星,諾基亞等品牌。此外,色彩三要素中的明度和純度問題,是學生容易混淆和不理解的問題。此時,教師就要結合現在流行的復古元素用色對學生進行講解,而更難以理解的低明度以及低純度調,則可以結合時下年輕人愛玩的“密室逃脫”這種室內配色進行講解。色彩構成看似簡單,但色彩搭配卻是千變萬化,因此,室內設計專業(yè)學生應該具有更加敏銳的色彩洞察能力和搭配能力。
立體構成也稱為空間構成,立體構成設計更人被生動化的稱作“空間藝術”。立體構成的主張是以實體占有和限定空間,最終與空間構成立體的環(huán)境以及視覺效果。平面構成和色彩構成兩個構成組成室內設計的基礎,而立體構成則是創(chuàng)造了室內的宜居環(huán)境。以美學為主的視覺作為基礎,對各個造型元素進行空間上的合理搭配。根據不同功能區(qū)域的結構進行裝飾品,家居,家電的.三維立體配置。例如在小戶型的房子的墻面上裝一面鏡子,可以極大的增強室內的空間感。根據客廳面積大小來決定沙發(fā)的外形,是雙人還是三人,是長條型還是帶有貴妃的;茶幾在客廳空間里頭到底是圓的還是方的,電視柜根據客廳的縱深決定是否要上墻;根據空間的高度來決定頂燈的大小,垂下來的高低和燈的數量;根據影視墻的大小,來決定電視機的尺寸等。立體構成,是在平面構成的基礎上由二維平面形象逐漸進入三維立體空間的。是現代人們追求個性豐富、多種層次室內設計效果的產物,也是室內設計專業(yè)同學努力的方向。
四、結論。
三大構成課程是所有藝術設計學科的必修課,也是學習室內設計的重要方法,因此可見其重要性。作為室內設計專業(yè)的教師,必須能夠讓學生理解并熟練運用三大構成的法則,從而為室內設計奠定堅實的基礎。
色彩構成論文篇四
在園林景觀的顏色設計中,植物、燈光、建筑等設計物體的顏色,都深深影響著色彩的發(fā)展和演變。但是在當前常見的園林景觀設計中,景觀色彩的應用表現出一些常見的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2.1顏色的層次不夠分明。
一般來說,把景觀顏色的分類依附于不同的靜物組成中,可分為“自然色”、“半自然色”、“人工色”,分別指的是植物本真的顏色、在自然基礎上進行人工設計的顏色和完全人工制造模仿的顏色。但是在國內很多園林景觀、城市景觀中,一些設計者過于注重顏色的豐富多彩,而忽視了景觀設計顏色的層次性。反而使顏色的層次更加換亂無序,使前來觀賞的游客感受到一種眼花繚亂的情緒,引發(fā)人們負面的心理波動。
2.2景觀色彩的燈光構成。
在諸多景觀設計中,設計者突出了現代化的設計顏色組成,通過led、燈帶等形式,將燈光和植物、建筑充分地結合在一起,通過地埋燈、水景燈等形式,增加光影的色彩感,使主體景區(qū)和附屬靜物之間的感覺更加協調。其實這個出發(fā)點很好,但是設計者往往在燈光設計中步入了一些發(fā)展誤區(qū),切記不能用黃色的光照射在綠色的書上,不能用土黃色的光源影響樹木的形象,造成“死樹”的效果。
2.3景觀色彩設計大同小異。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色彩的設計需要把山水、天空、小品等不同的元素整合在一起,從而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觀色彩景象。但是在當前的景觀設計行業(yè)中,受經濟效益的影響,很多設計師往往采用照搬照抄的'設計手法,忽視了景觀的發(fā)展特色,也沒有按照色彩設計原則進行色彩生理、心理、氣候等方面的設計定位,整體風格大同小異。
3強化園林景觀色彩設計的多項策略。
從根本上說,園林景觀顏色的搭配要建立在“和諧統(tǒng)一”的基礎之上,顏色的支配要根據主、次的層次,分出統(tǒng)一、和諧的發(fā)展脈絡。在保持某一色調的過程中,對廣場綠化、公園綠化等植物,進行合理的搭配。通過穿插在其中的花朵、小路、座椅,進行色彩的點綴。將點、線、面融合在一起,使整體顏色層次有序分明,景觀造型別致高雅。同時,通過平面設計的顏色構成方法,在不同的空間內構建出一定的色彩連接,使色彩的效果更加清楚,讓植物的顏色在景觀設計中產生一定的韻律,形成富有文化品位的景觀空間。
3.2不斷強化燈光的點綴作用。
在燈光設計中,設計者要充分考慮景觀的“植物主導性”,切忌運用過多的燈光,干擾欣賞者的視覺范圍。同時,在燈光的運用中,可以運用一些藍色、紫色的燈光,可以為深綠色的植物增加一種藝術美感,也不會產生令人們不舒服的炫目感。
3.3提升景觀顏色的對比調和。
最初的設計草圖時,設計者要在其中融入“形式和內容統(tǒng)一”的發(fā)展思想,通過顏色的對比調和,增加畫面的豐富感。例如,在景觀設計中水源設計的旁邊,可以融入翠綠的水草、米黃色的花卉、嫩黃色的彩葉植物,增加畫面的靈動性和淡雅性。同時,還要融入“鄉(xiāng)土植物”的理念,選取富有本地藝術性和代表性的植物,炎熱的地區(qū)構建清涼、爽快的景觀效果,寒冷的地帶則塑造富有生機和活力的暖黃色植物,營造一個豐富的文化氛圍。
4總結。
綜上所述,在園林景觀設計中,通過合理的顏色配置,能夠帶給觀賞者愉悅、舒適的感覺。因此,在景觀設計中,設計者除了要考慮設計場地、植物構圖、色彩性格等方面的因素,還要立足于現代園藝設計的基礎上,開拓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出更加富有現代情趣的藝術作品。
參考文獻。
1金惠明,李小良,趙向東.園林景觀色彩設計淺析[j].現代園藝,2012(6)。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色彩構成論文篇五
課題:色彩構成(一、色彩三要素二、十二色相環(huán))。
教學目的:
通過對色彩知識的學習,使學生能掌握較豐富的色彩語匯及最基本的調色方法,擴展并提高學生的色彩感知力。
教學重點:
了解色彩三要素的基本概念及其特點。
教學難點:
用三原色進行調色練習。
教具準備:
1、cai課件。
2、各類色彩卡片及水彩色。
3、實物平臺。
課業(yè)類別:繪畫知識課。
學生學習用品準備:
繪圖紙、鉛筆、毛筆、水彩色、調色盤。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品準備情況。
二、引入新課:
發(fā)展思維,啟發(fā)學生的相象力。
世界是多彩的,我們無時不在感受色彩,同時也在不斷用色彩裝扮自己。(大屏幕展示幾幅色彩鮮艷的圖片)。
教師提問:同學們能夠從大自然中找到哪些色彩的存在?
學生討論發(fā)言。
教師引導學生對上面幾個圖片進行分析,并總結歸納:色彩構成正是研究色彩組合、搭配規(guī)律的學說,能夠提高我們認識色彩的能力。
三、揭示課題、講授新課:
色彩構成:色彩構成是探討利用色彩要素獲得色彩審美價值的原理、規(guī)律、法則、技法的學說。
色彩三要素:
1、色相:指顏色的'面貌。我們借助色彩的名稱區(qū)別色相。
(三原色調色過程展示)。
色相環(huán):以幾個主要色相為基礎,并分別配出中間顏色,組成的首尾相接的圓環(huán)。
(學生操作演示,完成一幅十二色色相環(huán)。)。
2、明度:指色彩的深淺明暗程度。
黑白明度漸變圖(演示明度漸變過程)。
3、純度:指色彩的鮮艷和純凈程度。
由于顏料的混合屬于色彩的減法混合,所以混入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純度也有所下降。
(過程演示:二、三、四種色分別混合)。
課堂小練習:
出示四種色塊,分別是紅色、粉紅、灰紅、深紅,由學生選擇出明度最高及純度最高的色塊。
教師講解知識點的過程中要注意結合實例分析,通過直觀感受使學生加深認識和理解。
四、學生作調色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提出作業(yè)要求,屏幕展示出三組不同的明度漸變圖,學生可以臨摹圖例。這個練習的目的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對色彩明度的調配能力,在明度漸變準確的基礎上不提過高要求。
五、小結:將完成情況較好的幾幅作業(yè)放在實物平臺上進行現場點評,并由作者講述自己的作圖技巧和體會。最后,由教師將本課內容作簡單回顧。
色彩構成論文篇六
很多本科院校在對待專業(yè)基礎課程的教學時,單純的對于課程進行探究,很少考慮與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學習銜接和過渡問題。這是未從本質上思考教學目的,割裂了教學的過程屬性。例如工業(yè)設計專業(yè)相關的設計知識是描述性的,而非概念化的,是關聯性的而非獨立化的,設計知識表現為交叉融合的特征。雖然許多院校在教學中意識到這個問題,在專業(yè)基礎課程的學習上采用各學科、各專業(yè)不同的課程體系等操作,其實還是沒有從基礎上改變體系之間不相關聯的局面,構成課程的學習是將形態(tài)進行單純化處理,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只就形態(tài)進行表達。所以如何使構成的形態(tài)學習與產品設計中形態(tài)的學習形成知識的整合,是我們要探討的問題所在。產品設計教學是是工業(yè)設計專業(yè)主干課程。產品設計的形態(tài)作為傳遞產品功能的載體,正確傳達產品語義是設計者在形態(tài)造造型時,不能靠感性分析,要理性,在本專業(yè)中,增開產品形態(tài)設計的課程,針對與產品設計專業(yè)課程進行知識點對應的設計意識,使學生可以順利完成過度。
強化基本概念的'理解與思維方式的訓練。
1.從“構型與過渡”開始。
在整個產品設計過程中,形態(tài)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其通過人們的視覺和觸覺給人切實的認知和感觸,其目的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可以得到更為廣闊的可移植性技能,可以讓知識相互轉化。產品設計是給了我們一定的限制條件,更強調在市場情況、相關使用環(huán)境和設計制造成本等具體限制因素下考慮,三維構成中的形態(tài)可以不受以上諸因素的制約,可以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想象的限度,我們要教會學生有效整合這種前后鏈接的知識,著重設計過程的連續(xù)與完整,尤其思維的連續(xù)與完整。
2、加強“細節(jié)文法”概念的認識。
在設計中,“細節(jié)文法”是對產品局部更詳細的功能設計,所以學生需要加強在細節(jié)上的把控和處理能力,形態(tài)與色彩、材料等其周圍各因素之間的關系是所謂產品設計中細節(jié)文法的表現重點。在此過程中學生往往只關注整體大造型、材質等的運用,忽略形態(tài)需要與人體親密接觸的細節(jié)的配置,學生了解但把控不了細節(jié)文法時,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注重課程中設計知識點的映射關系,比如下達設計任務時先進行整合,對設計任務的知識點與評價點進行分析,然后進行局部設計,對比才能增強大家對造型細節(jié)文法的控制能力。
3.強化思維方式的互動與轉化。
在產品設計初始階段,理性思維方式開始占主要地位,設計者要對現有產品造型、材質、工藝、色彩、使用情況、文化因素等情況進行分析,在設計調研的基礎上對產品進行分析定位。而在形態(tài)設計即(構成藝術課程)過程中,因為不存在對產品的諸多因素限制,可以最大限度發(fā)揮形態(tài)的個性表現,更加強調設計者自身感受的表現,調動了設計者的思維訓練,使學生順利完成過渡轉化。產品設計教學方式探索利用一些的方法將原本孤立單一的知識點關聯為知識群,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輸出設計能力。本人在為學生“產品設計”理論課程部分上課時,首先會提到“形態(tài)構型與過度方法”這一概念,雖然不同的課程會帶給學生不同的知識點,但之間對的聯系不是非常明確,學生無法從中找到連貫點即無法有效的形成多種知識匯總的設計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在設計細節(jié)上,對問題的處理、細節(jié)文法的把控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不同。所以實際教學中。應該把學生掌握的形態(tài)設計的知識作為基點。
產品設計多元化教學模式。
學生在產品設計過程中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先給定一個簡單造型,不約束其他環(huán)境、技術、成本等相關因素,可以最大限度進行造型;隨著理論課的穿插講授及對于產品市場、技術、環(huán)境的了解,加大設計難度,進行小產品設計;最后要求學生進行更加復雜的綜合產品設計。從三維設計到產品設計,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其中,形態(tài)創(chuàng)作的自由度逐漸減小,設計的功能目的性變得更加明確。無論針對形態(tài)的考量是多是少,但始終貫穿連續(xù)性、銜接性、系統(tǒng)性,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連接知識點,體驗生活的深度和多樣性,有效整合資源,以恰當的方法解決問題。
色彩構成論文篇七
一、構成概述。
(1)構成的來源。
構成設計作為現代設計的理念、形式基礎,產生與20世紀初。其三個重要的源頭一般認為是俄國十月革命后的構成主義運動、荷蘭的風格派運動和以德國的包豪斯設計學院為中心的設計運動。
俄國十月革命后的構成主義設計,是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前后在俄國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當中產生的前衛(wèi)藝術與設計運動。但是由于當時的政治因素干擾,構成主義運動沒有產生世界性的影響。一批構成主義、前衛(wèi)藝術的探索者離開俄國前往西方,將俄國的構成主義傳入西方,對藝術和設計新形式的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荷蘭“風格派”是荷蘭的一些畫家、設計家、建筑師在1918年—1928年之間組織起來的一個松散的集體。發(fā)起人和組織者是《風格》雜志的編輯杜斯伯格,這本雜志也是維系這個集體的中心?!帮L格派”的設計特點是高度理性,它的思想和形式都源于蒙特里安的繪畫探索。
1919年,德國創(chuàng)建“公立包豪斯學校”,建筑設計家沃爾特·格羅皮烏斯院長提出了“藝術與技術的新統(tǒng)一”的教育口號,并在“包豪斯”學院最早設立了以“構成”為基礎的課程。包豪斯為了加強現代設計理論基礎及介紹綜合性的美學思想,于1925年開始編輯并出版了“包豪斯”叢書,傳播包豪斯的現代設計教育思想以及新的設計教育計劃和方法。從那時候起,包豪斯的現代設計教育思想便一直影響著世界的設計發(fā)展,它因此被譽為現代設計的搖籃。
相對于俄國的構成主義和荷蘭的“風格派”,德國包豪斯無疑是影響最大的。雖然它是在前兩者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但它在現代設計的各個領域—從建筑設計、工業(yè)產品造型設計、平面設計、染織設計到家具設計,從理論到實踐,乃至教學、全面地對現代設計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包豪斯使現代設計思想傳遍全世界并使之成“正果”,它不只是遺存在歷史之中,更有如不死的火鳳凰,縱觀當今世界各國的設計創(chuàng)作和設計教學,我們仍可以時時見到其閃爍著的光芒。
通過學習構成,培養(yǎng)和提高造型能力,訓練對形式規(guī)律的掌握與運用,更重要的是建立新的四外方式和造型觀念,達到豐富藝術想象力和啟發(fā)創(chuàng)造力之目的。設計構成的學習能讓設計者在未來的設計中有獨特的構思、形態(tài)的合理組合以及美的感覺。學生經過構成課程的練習后,在觀念和審美意識上,應能夠從舊有的模式中逐漸地解放出來,從而養(yǎng)成具有創(chuàng)新價值的創(chuàng)造力。設計構成的學習屬于設計基礎訓練的范圍,它是今后設計創(chuàng)作的一個準備階段,它能將未來的設計創(chuàng)作變成一種自然而深入的創(chuàng)作,而非一種盲目的狀態(tài)。它能培養(yǎng)設計者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找到一個適合的點或定位來進行設計創(chuàng)作,做到有的放矢,并且還能培養(yǎng)一種對事物的敏銳的觀察力。
平面構成的完整定義是:將既有的形態(tài),包括具象形態(tài)和抽象形態(tài),在二維的平面內依照美的形式法則和一定的秩序進行分解、組合,從而創(chuàng)造出全新的形態(tài)及理想的組合方式、組合秩序。
平面構成不是表現具體的物象,但它反映了自然界運動變化的規(guī)律性。其特點有二:
第二,它是一種理性活動,自覺而有意識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平面構成運用了數學邏輯、視覺反應、視覺效果,對形象進行重新設計并突出它的運動規(guī)律,表現出具有超越時空的圖形效果。
任何形態(tài)都可以依據構成原理進行構成。平面構成主要可以分為自然形態(tài)的構成和抽象形態(tài)的構成兩大類。
1、自然形態(tài)的構成。
以自然形象為基礎的構成形式就是自然形態(tài)的構成,該構成法保持原有形象的基本特征,對形象整體或局部進行分割、組合、排列,構成一個新圖形。
2、抽象形態(tài)的構成。
以幾何形象為基礎的構成形式就是抽象形態(tài)的構成,該構成法以點、線、面等構成元素,按照一定的構成規(guī)律進行幾何形態(tài)的多種排列組合。抽象形態(tài)的構成是平面構成中最基本的內容之一。規(guī)律性的組合,如重復、近似、漸變等,其視覺效果具有節(jié)奏感、運動感、進深感、整齊劃一的視覺效果。非規(guī)律性的組合,如對比、集結、肌理、變異等,其視覺效果具有張力和運動感,組合比較自由。
二、構成的形態(tài)要素。
1、點。
(1)點的概念。
構成中的點不同于幾何學中的點。自然界中的任何形態(tài),只要縮小到一定程度,都能夠產生不同形態(tài)的點。作業(yè)要求(2):
作業(yè)尺寸:100mm*100mm/張建議課時:2課時作業(yè)提示:這里的現成工具指商店可以購買的繪畫工具,如鉛筆、毛筆、水性筆、油性筆等。嘗試把每種工具的特性研究透徹,發(fā)揮到極致。作業(yè)要求(3):
使用自己創(chuàng)造的工具來表現點的形態(tài),工具不限。作業(yè)數量:8張。
作業(yè)尺寸:100mm*100mm/張建議課時:2課時。
作業(yè)提示:注重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尋找或創(chuàng)造多樣的工具,鞋底、筷子、麻繩、圖釘、瓦楞紙板等許多身邊的物都可以用來創(chuàng)造“點”。隨著工具的多樣化,點的形態(tài)也會更加豐富多變。注意畫面中點的具體形態(tài)、大小、疏密以及由點所形成的畫面黑白灰關系。
(2)點的構成方式。
1、不同大小、疏密混合排列,使之成為一種散點式的構圖形式;
3、以由大到小的點按一定的軌跡、方向進行變化,使之產生一種美的韻律感;
4、把點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散地進行有目的的排列,產生點的面化感覺;
5、將大小一致的點以相對的方向逐漸重合,又產生微妙的動態(tài)視覺。
6、不規(guī)則點的視覺效果。
2、線(1)線的概念。
直線和曲線是線的最基本形態(tài)。直線中又分為垂直線、水平線、斜線;曲線中又分為幾何曲線和自由曲線。課堂練習:
作業(yè)要求:使用現成工具表現線的形態(tài)。
作業(yè)數量:8張。
作業(yè)尺寸:100mm*100mm。
課時:2課時。
作業(yè)提示:注意利用線的長度、粗細、間距、形態(tài)等特性傳達不同的情感,或精致、或跳躍、或理性,又或者拙劣。課堂練習:
作業(yè)要求:使用自己創(chuàng)造的工具表現線的形態(tài);根據命題,準確表現出線的不同性格。
作業(yè)數量:8張。
作業(yè)尺寸:100mm*100mm。
課時:2課時。
作業(yè)提示:根據命題表現線條時,首先應當分析命題,用心體會命題的情感印象,在選擇合適的工具加以表現,同時注意畫面的節(jié)奏感與秩序感符合美的形式法則。線的練習應當注重表達不同的情感,或靈活飄逸、或秩序井然、或精致堅韌、或厚重沉穩(wěn)。
線的構成方式:面化的線、疏密變化的線、粗細變化的線、錯覺化的線、立體化的線、不規(guī)則的線。
3、面。
(1)面的概念。
幾何學上把線移動的軌跡稱為面,面有長度、寬度沒有厚度。
(2)面的形態(tài)。
面體現了充實、厚重、整體、穩(wěn)定的視覺效果。
幾何形的面:表現出規(guī)則、平穩(wěn)、較為理性的視覺效果;
(2)兩部分白面積在黑面積上移動;
(3)白面積可以任意裁切,黑面積不動,用取景框構圖。
基礎骨骼。
認識骨格。
骨格可分為規(guī)律性骨格和非規(guī)律性骨格、有作用性骨格(顯性)和無作用性骨格(隱性)。規(guī)律性骨格:指骨格規(guī)律性很強的有序排列方式,如重復、近似、漸變、發(fā)射等構成方法。非規(guī)律性骨格:是一種自由的構成形式,它體現了很大的隨意性,如密集、對比、變異等構成方法。
重復、漸變、對稱、均衡。
多元重復構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形體形成一組反復排列的圖形。
(重復:重復是英文中克隆、拷貝的概念,以一個物象作為單元,通過原樣復制,羅列在一起構成畫面。
重復是由一個元素衍生出多個元素,是平面構成最初級的一種構成手法。重復的構成由于單個元素的增多而積聚力量。一個平凡的東西單個看也許毫不起眼,但是不斷地連續(xù)出現,它就會給人一種視覺擴散和心理震撼力,從而產生一定的藝術效果。平面構成中的重復符合人們追求有規(guī)律性的事物的普遍心理要求。同樣,重復的個體和重復的序列也應頗具藝術創(chuàng)意,出其不意是重復構成手法擺脫呆板和平庸的良好契機。)。
漸變構成:漸變是骨骼或基本形循序漸進的變化過程,呈現出階段性秩序的構成形式,反映的是運動變化的規(guī)律。漸變是一種符合發(fā)展規(guī)律的自然現象。漸變的構成形式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基本形的漸變::把基本形體按照形狀、大小、方向、位置、疏密、虛實、色彩等關系進行漸次變化排列的構成形式叫基本形漸變。
(2)骨骼漸變:即骨骼線的位置依照數列關系逐漸地、有規(guī)律地循序變動。往往產生令人眩目的效果。
(漸變是由一個事物按序列略加變化派生出多個事物。漸變的形式貴在變的漸進過程,也就是說一個事物朝著某個方向(這里的方向是廣義的方向)逐步的發(fā)展變化,這些變化由很多細小環(huán)節(jié)構成,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條變化鏈條上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缺少就顯得突兀了。平面構成漸變有點的漸變、線的漸變、面的漸變以及綜合要素的漸變。
點的漸變表現為點的形狀、深淺程度逐漸變化的過程。線的漸變表現為線的粗細排列或線的組織形狀有秩序地逐漸變化。
面的漸變表現為面的空間透視漸變。面以一定軌跡運動,形成了由強到弱或由弱到強的漸變趨勢。
綜合要素的漸變表現為多方面要素結合起來的整體漸變。對稱與平衡:人的身體便是一個對稱的構成,至于多數的動物、天然礦物晶、星球等,甚至其構成要素的分子、原子本身,也都具有對稱結構,這樣的例子在自然界中不勝枚舉。自然界中充斥著對稱之形,至于人造物,以對稱為主體的東西也不計其數,不論是家具、餐具、文具,還是電器用品、交通工具等大多如此,大部分都具有對稱之形。
在藝術表現方面,對稱形適用于表現明快統(tǒng)一的感覺,或井然有序,或明確堅實,乃至嚴肅神秘的兩面。
對稱是均衡的基本形式,就像天平持平時,支點在中間的左右兩邊形態(tài),它們的視覺分量相等。對稱是在傳統(tǒng)設計中被大量采用的方法,左右對稱的圖形雖缺乏動感和立體感,但是具有安定、莊嚴、穩(wěn)定、安靜、平和的感覺,并且具有純平面、簡潔、井然、靜態(tài)的均齊美。基于這些特性,用對稱的構成方法表現具有實力、靜謐、穩(wěn)健、龐大的機構形象及政府徽章等設計項目時,有著非常大的優(yōu)勢。
對稱這一概念與兩形之間的測量有關。在對稱的許多種形式中,“軸對稱”和“中心對稱”是較為常見的兩種形式。而“軸”與“中心”都是測量的方式,“軸對稱”指以直線劃分某圖形,其兩邊的部分完全相同,這根直線被稱為對稱軸,兩邊的部分互為對稱形態(tài)?!爸行膶ΨQ”指某圖形通過中心一點任引一條直線,能把此圖形分為完全相同的兩部分,這個點即為對稱點。
平衡指畫面中所處支點兩側的部分,雖然在大小、明暗、繁簡等方面不盡相同,但能夠使視覺達到某種平衡,如一棵塔松或杉樹,它的樹干左右側的枝條、樹葉不是絕對對稱,而是交錯生長的,但從總體來看,它整體的視覺關系是左右平衡的。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對稱,而是給人心理上的“對稱”感。平衡比對稱更富于變化,在保持平衡與視覺平衡中求得變化的同時,也具有活潑的因素。
平衡的基本形式有三類:(1)兩側不同體量的形態(tài)距離畫面的支點遠近不同,體量大的距支點近,體量小的距支點遠,從而導致了視覺的平衡。
(2)兩側的形態(tài)的性質(如金屬和木頭、男和女、方與圓等)有區(qū)別,但如使其體量大體相等,黑白關系一致、類別屬性相同、處于對稱的位置,也可產生平衡感。
(3)兩側形態(tài)的精彩醒目程度處理不同,可以不同體量卻又處于支點兩側相同位置的部分產生平衡感。如大面積等大文字(基本形相似)與單幅的精彩小圖片分據兩側相等的位置,也可以使畫面產生平衡感。
(對稱與鏡像:對稱與鏡像構成往往要求有一確定的中軸,物象以中軸為基準,對稱組合或者正反鏡像組合構成。鏡像的概念是從生活中的鏡照影像關系中得來,也如水中的倒影關系。平面對稱物象的選擇要有一定的考究,盡量避免簡單和一目了然的圖形,因為對稱形式構成本身是相當簡潔的一種結構。
對稱構成或鏡像構成練習除了作為單元的物象要具有一定的審美條件外,對于作為中心的中軸的選擇也可以有方向、位置、形狀等變化。而對稱構成獨具匠心者擅長將兩個完全一樣的單體,通過中軸暗線結構作用,完全融進整體構成語境當中,使單體不再是兩個獨立存在、互不相干的個體,而是整體構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對稱并非機械的對稱,二是像故宮建筑群一樣,能讓人置身其間會深刻地感受到它的博大。在中國傳統(tǒng)古建筑中,對稱的格局是最具有民族特征的格局。對稱而高挑的飛檐,以主殿為軸心左右對稱的建筑群,形成了鱗次比節(jié)、莊嚴肅穆、大氣磅礴的設計風格,顯示出軒昂的中國式建筑風貌。
優(yōu)秀的對稱與鏡像構成作品,莊嚴中透著活潑,而失敗的對稱與鏡像構成作品,顯得既拘謹又呆板。
節(jié)奏、韻律:節(jié)奏、韻律這一普遍存在于各種藝術類別中的表現方法,也同樣成為平面構成熱衷于研究的對象。平面構成中的節(jié)奏、韻律依賴于形式的組合產生帶有婉轉變化的整體關系,這種整體關系形式構成的基點是不斷重復和近似變化的漸變。但是這其中的漸變是經過仔細推敲過,置于畫面中與其他的形相適應并共同構成視覺的秩序美和意蘊美。
節(jié)奏、韻律是秩序美平面構成的較高層次。首先,它要關注到構成形式變化大小程度“度”的衡量,變化過程過快會導致形象的突兀,變化得過慢會導致形象窒息、死板的感覺。《淮南子·好色賦》中點出事物“過與不及皆不成美”,古人對于美的評判標準以“恰到好處”為佳。然而如何做到恰到好處卻是一直以來爭論而無定論的話題。這并非是審美無評判標準,而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美是多方面的,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審美無形中就寬泛多了。
在節(jié)奏、韻律構成中,必須關注不同形象或抽象點、線、面的外部條件的一致性,特別應該注意的是形象表象的視覺性質。如在節(jié)奏性畫面中,在所有的一致環(huán)節(jié)中,出現單個性質迥異的個體,就會破壞整體的節(jié)奏連貫性,打亂構成的秩序。比如:同是幾何體,圓形的視覺美特征與方形截然不同;同理,有機曲線與直線的性質也不一樣(所有游離線條變化中,突然讓直線強調性的出現,就會擾亂畫面的輕松氣息,割裂節(jié)奏性變化的秩序)。史前陶文化的彩陶裝飾非常注重節(jié)奏、韻律構成關系。馬家窯文化的圖形是以弧線優(yōu)美的節(jié)奏關系著稱于世,而紅山文化則以統(tǒng)一而不失變化的鋸齒紋享譽當世。不同性質的形象組合創(chuàng)造不同美感的秩序美。
節(jié)奏、韻律講求的是通過形式處理構成畫面核心的內在意向。韻律一詞顧名思義,即“韻”、“律”的有機構成,靈動而自由的單個元素就像音樂中的音符一樣,跳躍著生命的氣息?!绊崱笨俊奥伞眮砗嫱?,而“律”靠“韻”來深化。
近似構成:近似的基本形在重復或近似骨骼中的排列就形成了近似構成。嚴格來說,絕對重復的事物并不存在,即使是雙胞胎也存在細微的區(qū)別。但近似現象比比皆是,如飄落的樹葉、暢游的魚兒、飛行的小鳥、盛開的花朵、隨風而動的樹木等,相似卻不相同,自由一種自然和諧之美。
一、近似基本形的獲取。
(1)直接簡化同類事物而取得的形。如蝴蝶、飛鳥、任意動物、花卉等,性質相同,形狀大同小異,極易形成近似形,且較豐富,容易取得較好的效果。這也是最簡單、最常見的形式。
(2)聯合或減缺出來的形,即兩個基本形相加或相減,使形象大小、方向、位置有所變動而組成近似形。
(3)形狀不同的事物,用同一手法造型可構成近似形。例如將幾種不同的玩具,如飛機、小鴨、汽車、魚等用線簡化形象構成近似基本形。
二、近似構成的骨格。
近似構成的骨格課通過變化重復骨格網的方向、間距、線型等獲取,也可把近似的形態(tài)自由排列。
三、近似構成的形式。
(1)近似形在重復骨骼中的排列。
近似形在重復骨格中的排列是最常用、最基本的形式,極易取得既統(tǒng)一又富有變化的豐富視覺效果。
(2)近似形在近似骨骼中的排列。
近似形的方向、位置比較靈活,形在框內所占面積大致相同。近似形可以不受骨骼單位約束,可占有兩個骨格單位。近似形可以被骨格線切去,在框內以殘缺形態(tài)顯示。
(4)骨骼的近似構成。
在骨骼的近似構成中,也可以作單一骨格的近似構成,無需近似形,同樣可以取得活潑而富于變化的形式美感。
四、近似程度的把握。
近似程度要適宜,近似程度太大,則統(tǒng)一感太強,接近重復構成;近似程度太小,則變化太大,會失去近似感,使整體顯得雜亂。
五、重復構成與近似構成的異同點重復是指同一基本形連續(xù)、有規(guī)律地反復出現在同一畫面上的構成方式。而近似是在重復的基礎上,使基本形出現較小的變化,是重復的輕度變異。
重復具有極強的安定性、秩序感與節(jié)奏感,是構成中最基本的形式。而近似打破了重復構成的單調,表現出有變化又不失系列感,即統(tǒng)一又有對比的特征。
漸變構成:基本形和骨骼逐漸地向外或向內擴大或縮小,發(fā)生循序漸進的變化,就構成了漸變構成。漸變現象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花開花落、月圓月缺、由大到小、由近及遠等都是有序的漸變現象。
一、基本形的漸變形式(1)形狀漸變。
方向漸變是指逐漸改變有方向感的形態(tài)在空間中的朝向。(4)色彩漸變。
色彩漸變是指逐漸改變形態(tài)色彩的色相,明暗程度或鮮灰程度等。(5)大小漸變。
大小漸變是指基本形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漸變排列,會產生遠近、深度及空間感。
二、骨骼的漸變形式。
(1)單元漸變:一組骨格線漸變,其他骨格線重復排列。(2)雙元漸變:兩組不同方向的骨格線同時漸變。
三、漸變構成的漸變比率。
漸變構成的漸變比率大,則變化劇烈,對比鮮明;漸變構成的漸變比率小,則重復、柔和,缺乏空間效果。
四、漸變構成的表現形式。
(1)基本形漸變,骨格不變(2)基本形不變,骨格漸變(3)基本形漸變,骨格漸變。
(4)單一骨格線的變化,即分條漸變,分條的寬窄變動。發(fā)射構成:發(fā)射是一種特殊的重復,也是一種漸變的造型。發(fā)射是指重復的形或骨格單位環(huán)繞一個中心向外散開或向內集中。
發(fā)射現象在自然界中很常見,如太陽的光芒、盛開的花朵、燃放的禮花、蜘蛛結網、水的漣漪等都是發(fā)射現象。發(fā)射具有多方面的對稱性及視覺焦點和光學效果,引人注目,視覺效果強烈。
一、發(fā)射骨骼的形式。
(1)離心式發(fā)射:骨格線由中心向四周散開。
(2)向心式發(fā)射:骨格線又四周向中心集中,如萬箭射向靶心。(3)同心式發(fā)射:以一個焦點為中心,層層環(huán)繞發(fā)射,如槍靶圖形。(4)多心式發(fā)射:由數個圓心點構成的復合式發(fā)射構成。以上幾種骨格形式可任意組合,僅一種則太單調。
二、發(fā)射構成與漸變構成的關系漸變和發(fā)射都是規(guī)律性很強的現象,這種現象運用到視覺設計中能產生強烈的透視感和空間感,是一種有秩序、有節(jié)奏的變化,漸變形式可以是基本形的漸變,也可以是骨格的漸變,而發(fā)射形式則以骨格的漸變?yōu)橹?,基本形的發(fā)射為輔。
對比構成:所謂對比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有差別的形態(tài)放在一起比較而產生的效果。最強的對比是特異,最弱的對比是重復,最和諧的對比是黃金比。
一、對比的作用:對比可以產生明朗、肯定、強烈的視覺效果,給人以深刻的印象。自然界中充滿著對比,如天地、陸海、紅花綠葉、藍天白云等;樂曲中的強弱、快慢等也都是對比。
二、對比的種類:在平面構成中,可以將對比構成形式歸納為形狀對比、大小對比、方向對比、空間對比、曲直對比、明暗對比、材質對比等多個方面。
1、大小對比。
大小對比是指構成元素之間在形態(tài)的大小上相差懸殊而形成的對比。其構圖特點是主體突出,一般將主體內容處理得大些,形成主次關系明確、對比較鮮明的畫面效果。
2、形狀對比。
形狀對比是指因不同元素在形狀上的差異而產生的對比。形狀對比要注意整體的統(tǒng)一感,應了解不同形象的形狀之間產生的對比關系所形成的效果及其在不同性質、不同構圖的畫面中的適應性。
3、方向對比。
方向對比是指構成畫面的元素因在方向上放置位置的不同所形成的對比。方向對比中方向的變動不宜太多,把握住主導方向,避免凌亂、松散,才能營造有意味的節(jié)奏感個運動感。
4、曲直對比。
曲直并置,能產生強烈的視覺效果,形成清晰、明確的心理感受。
5、動靜對比。
直線具有剛直、安靜的性格特點,而曲線則具有優(yōu)美、運動的特性。在一副作品中,如果過多運用曲線,會產生不安定的感覺。反之,過多使用垂直線和水平線,則會產生呆板、停滯的感覺。曲直結合可以剛柔并濟,達到良好的視覺效果。
6、空間對比。
空間對比是指在平面構成元素的正與負,圖與地、遠與近、前與后等不同空間關系上形成的具有空間感的對比,空間對比要注意構圖的均衡。
7、明暗對比利用明暗關系可使畫面產生強烈或柔和的對比效果。黑白對比是最強烈的明暗對比,可產生強烈、刺激、清晰的視覺效果。
8、質感對比。
(二)肌理構成。
肌理指客觀自然物所的表面形態(tài),是各種物體的表面性質特征。以肌理為構成的設計,就是肌理構成。
人們對于不同肌理形態(tài)的認識和利用。因此,肌理構成的課題訓練在造型領域有重要的意義。
肌理的形式可分為視覺肌理和觸覺肌理。
1、視覺肌理。
通過目視就可以觀察到的物體表面特征就叫視覺肌理。肌理的表現手法多種多樣,有滴色法、水色法、水墨法、吹色法、蠟色法、撕貼法、壓印法、干筆法、木紋法、葉脈法、拓印法、鹽與水色法等。比如用鋼筆、毛筆、圓珠筆、彩筆和電腦、攝影技術處理等,都能形成各自獨特的肌理效果。畫、噴、擦、染、烤、淋、壓、印、熏、浸等手法無所不用其極。材料幾乎沒有限制,可用木、石、玻璃、布、紙、顏料等。常見的簡單手法有以下幾種:
(3)自流法:將油漆或油畫顏料滴入水中,以紙吸入;也可以將顏料滴在光滑的紙上,使顏料自由流淌或用氣吹,形成自然紋理。
(4)熏炙法:用火焰熏炙,使紙的表面產生一種自然紋理;
(5)繪寫法:用筆繪寫,直接造就肌理效果。肌理元素的形象越小,其肌理效果就越好;
(6)印刷法:用絲網版、石版、銅版、木版等效果綜合制作;
(7)粘貼法:將各種紙材和其他平面材料通過分割,組合在一張畫面上;
(8)擦印法:在紙上用色料(如鉛筆、炭精筆)來摩擦,將紙下的凹凸或質感擦出圖形;
(9)壓印法:在玻璃或光滑的紙上放置色料,然后加上強壓,色料便會沿著強壓的方向往四周擠出來?;蛘哌x擇具有特殊肌理的材質進行壓印,會在紙上形成偶然形態(tài)和特殊的肌理效果。
(10)復印法:通過圖片在復印機上復印,經過調節(jié)黑白度,使其喪失部分信息,形成新的肌理。
2、觸覺肌理。
用手觸摸有凹凸起伏感的肌理為觸覺肌理。觸覺肌理有兩類:
(1)自然的肌理:自然的肌理就是自然形成的現實紋理,如沒有加工的石、木等的肌理。
(2)創(chuàng)造肌理:創(chuàng)造的肌理就是由人工造就的現實紋理,即原有材料的表面經過加工改造,與原來觸覺不一樣的一種肌理形式。通過雕、刻、撕、壓、揉、烤、烙堆疊等工藝,再進行排列組合而形成。
肌理在產品設計、平面設計、織物設計、建筑設計、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肌理應用恰當,可以使設計錦上添花。肌理的構成形式還可以與重復、漸變、發(fā)射、變異、對比等構成形式綜合運用。
肌理在設計中的應用。
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秩序進行切割或劃分的構成形式叫分割。分割是最常用的構成方式,如室內設計,書籍、海報、網頁、報紙、雜志等的平面版式設計中,都是根據分割原則進行的。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為探索藝術中的節(jié)奏規(guī)律,如設一個線段長度為1,把一個線段分成兩部分,即長度為a和1-a,使其中一長段部分與全長1的比等于另一短段部分與這一長段部分的比。
從古希臘的瓶畫到巴底依神廟、埃及的金字塔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繪畫,都可以看出比例分割的重要性和唯美性。
分割的形式有等形分割、等量分割、自由分割、比例與數列分割等。
3、自由分割:自由分割是不規(guī)則的,給人以自由活潑之感;
4、比例與數列分割:利用比例與數列的秩序進行分割,給人以秩序、完整、明朗的感受。
1)黃金比例分割;2)菲波拉契數列;3)等級差數數列;4)等比級數列;
比例的運用,在現代生活中更加廣泛化,各種材料和用品在尺寸上都符合規(guī)格和比例,有統(tǒng)一的計劃。
色彩構成論文篇八
色彩構成,是讀者熟悉的名字,關于它的起源、創(chuàng)始人、以及何時來到我國等等,很多書已介紹過了。本書原想策劃出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比較前衛(wèi)的名字,但仔細推敲認為這名字樸實、通俗、便于理解,以沿用為好,當然書中豐富翔實的新內容已賦予“老名字”以新的生命了。
跨入21世紀,面對新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面對激烈的生存與發(fā)展的競爭,藝術設計領域的教學創(chuàng)新已成必然之勢。這就要求藝術設計及繪畫創(chuàng)作人員,跟上時代步伐,特別是環(huán)境藝術設計與時代、科技、社會等諸多方面的聯系更緊密,要求藝術教育必須推出新的教學法。
本書的宗旨就是要解決你的困惑與無奈,它將揭開色彩奧秘,以及如何教,怎樣學等問題。還將緊貼時代,根據科學的認知規(guī)律、學習要素及綜合國內外教學方法,對色彩科學規(guī)律和藝術規(guī)律以全新的角度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闡述。并側重于推出經過教學實踐檢驗的色彩綜合訓練法的研究新成果,即新的色彩教學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學習環(huán)境藝術設計的學生(包括其它藝術設計)色彩的審美意識,掌握靈活地運用色彩美的規(guī)律,最終達到賦有個性化地創(chuàng)造色彩美。
提高學生對色彩學與設計色彩美學的認識,使之從廣度與高度上掌握色彩語言,是本書的宗旨之一。通常我們把色彩學作為從事視覺形象即藝術設計及繪畫創(chuàng)作人員必修的一門重要課程。在我國,目前以培養(yǎng)藝術設計、繪畫美術類方向為主的院校,基本上已形成了成熟穩(wěn)定的色彩學教學的兩大體系。從國內藝術教育的狀況看,學生在入學前的高中美術班或各種考前美術學習輔導班中,有過寫實性的繪畫色彩能力訓練的經歷,但很少涉及到科學地系統(tǒng)地色彩學理論的學習。學生入學后,分別按繪畫類視覺造型藝術學科如國、版、油、雕等專業(yè),以及藝術設計類學科如工業(yè)設計、環(huán)境藝術設計、視覺平面設計、服裝設計、影視動畫、多媒體、陶藝設計、裝飾設計等兩個方向進行專門的培養(yǎng),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色彩學教學體系,在兩大學科中獨立發(fā)展。當然對于藝術設計類的學生或許有些偏得,畢竟有過繪畫寫實性表現的色彩訓練經歷。而對于那些純視覺藝術造型類的學生則不然,因為國內多數院校的繪畫類學科,在色彩教學上很少是全面、系統(tǒng)深入地研究色彩光學理論,也就是說色彩的本質對于這部分人幾乎是一個盲區(qū),以致這些人只能被動地靠觀察生活、感悟性、視覺經驗進行色彩藝術積累與創(chuàng)作,其作品大多呈現出有統(tǒng)一的光源規(guī)律、以素描關系作支撐、過于協調的色彩氣氛、以寫實性表現手段為主、以觀念性或文學性強等繪畫語言占主流的藝術特點。而真正意義上的視覺造型藝術,即以極富視覺沖擊力的,以抽象形態(tài)符號為藝術表現力的造型藝術為數極少。科學的色彩光學理論體系即色彩構成學,雖然引入我國藝術教學中已近二十年了,對色彩教學的改革、色彩應用及色彩教育的發(fā)展起到了推進作用,但也存在某些弊端。最為突出的是形成了極端理性化、概念化、千篇一律的色彩訓練模式。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首先是對色彩美學教育普及滯后的問題。在較發(fā)達國家的教育體制下,對色彩美學理論體系以及色立體概念,甚至包括藝術院校所教的色彩構成課中的一些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已在相當于高中的各類職業(yè)藝術學校中完成了。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公民,也都曾在學習的經歷過程中,受到過這方面的教育。也就是說他們對色彩這種特殊語言的認識與理解、對色彩美學方面的修養(yǎng)、對色彩美的規(guī)律的應用以及配色能力是非常普及的。不論是在繁華的城市,還是在工礦、農莊,那充滿個性而又和諧的色彩美景隨處可見。那些琳瑯滿目的高樓大廈、大街小巷里,秩序井然的燈飾、路牌、廣告、門面以至于日常生活用品、衣著服飾等,大都充滿色彩完美和諧的魅力,使人為之陶醉。然而,我們看到的這些美景不全是受過藝術專業(yè)訓練的設計師的作品。這表明在那里“色彩文化”修養(yǎng)的普及程度是相當高的。實話說,他們對色彩美學教育的普及至少要比我們早幾十年。由于環(huán)境藝術領域要比其它設計領域所涉及的方面廣,在設計中更要求有整體理念,所以環(huán)境藝術設計專業(yè)的學生(包括其它藝術設計),對色彩美學的掌握更應深入、全面。
本書的另一個宗旨是提高教學水平,使學生能真正掌握綜合色彩美的規(guī)律。在這方面的教學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將符合色彩光學規(guī)律色彩因素的單項配色實踐,與創(chuàng)造色彩的和諧、綜合美,兩者相混淆。色彩學要解決的是創(chuàng)造個性化的色彩綜合美,是將符合藝術規(guī)律的色彩組合,應用于我們的設計實踐作品中去。而對色彩美學的掌握以及色彩綜合創(chuàng)作水平的提高,則需要在實踐中,通過正確色彩訓練的途徑,大膽探索、研究、創(chuàng)新,去不斷豐富它、完善它。在實際設計過程中,面臨主題的設定、市場的調研、形象色彩、創(chuàng)意組織等諸多因素,平時的單一性的色彩訓練方式,很難適應綜合創(chuàng)意的高強度的需要,符合自然光學色彩原理的色彩組織并不都是符合美的規(guī)律,而符合色彩美的規(guī)律的色彩組織卻是百分之百地符合自然光學色彩原理。我們所追求的是主旋律色彩與設計主題的統(tǒng)一;色彩選擇與形式的統(tǒng)一;色彩空間與構成韻律的統(tǒng)一。這些綜合因素,都應作為色彩教學以及創(chuàng)意設計的主導,按照色彩美學與藝術規(guī)律進行色彩基礎訓練,并將明度、純度、色相、自然光學的色彩原理、配色協調規(guī)律等諸多構成色彩美的因素,自然地融入綜合色彩和諧美之中。這是本書重要的組成部分。
對于環(huán)境藝術專業(yè)的學生(包括其它藝術設計)來說,真正掌握綜合的色彩運用以及創(chuàng)造色彩美的能力,步入社會后,在設計實踐中成為一個成功的設計人才,本書的指導意義尤其值得重視。作者積多年的教學經驗,針對色彩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力求既解決藝術創(chuàng)作的本質問題,又從教學的角度求得基礎與設計之間的轉換。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色彩綜合美的能力,應用于設計實踐,創(chuàng)造出新的富于個性的色彩美。本書將在色彩教學的后兩階段中,對色彩本質規(guī)律,側重展開講解,并推出實現色彩調和論的色彩綜合訓練新方法。
本書不僅能為環(huán)境藝術設計專業(yè)的學生提供學習支持,對其它視覺設計專業(yè)的學生同樣也具有非凡的意義。本書將成為你掌握色彩美的規(guī)律,學會運用色彩美、具備創(chuàng)造色彩美能力的一把金鑰匙。
第一章色彩學研究的結構體系。
色彩學是學習視覺藝術的必修課。色彩學包含的內容豐富多彩,博大精深,涉及的領域廣泛。環(huán)境藝術色彩學在我國還處于研究階段,它不僅涉及社會、歷史、科學、哲學、心理學、美學、生態(tài)學,與文學、戲劇、音樂、繪畫、雕塑、建筑、工業(yè)設計、服裝設計、裝潢設計等姊妹藝術關系也極為密切。從色彩視覺現象的角度上說,其主要研究的領域包括自然物理光學、人類視覺的生物學、顏色視覺以及適應色素與顏料物理化學特性等。從色彩應用的縱向角度上說,它伴隨人類產生、進化、發(fā)展的全過程,從橫向上來看,人類文化的發(fā)展以及每個領域的進步都離不開“色彩”這種特殊的信息語言。有人曾這樣比喻:色彩是物質世界乃至宇宙的外衣,有物質的存在就有色彩的存在。在人造光源未被發(fā)明以前,由于人類生理的進化存在特殊性,所以導致人類只能通過日光(可視光波)在380~780mm的區(qū)域內,才能看到自然界之中的大部分物質與色彩現象。然而人類卻通過視覺傳遞的色彩信息,開發(fā)并利用色彩這一特殊語言創(chuàng)造了人類文明。對色彩的研究,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對人類文明史的研究。站在這一高度去認識色彩學,有助于我們提高整體綜合觀念,使我們能更深刻地熟悉色彩的心理作用,認識色彩的特點、性質,以至有效運用色彩的表現力、服務于色彩的整體設計?,F就環(huán)境藝術設計有關的幾個主要色彩學方面的問題進行研究、分析,供學習參考。
主要研究的領域包括三個結構體系,一是人類生活經驗及色彩應用的各方面構筑的結構。
體系:色彩文化史、地域文化色彩、宗教文化色彩、民俗學中的色彩等。二是從色彩美學的角度研究構筑的結構體系:色彩美學、色彩心理學、色彩與社會、色彩與自然、色彩與藝術等。三是色彩科學原理上構筑的結構體系:色彩光的構成藝術、人類創(chuàng)造的造型視覺色彩藝術、自然界物質色彩藝術規(guī)律等。
第一節(jié)生活經驗與色彩應用構筑的結構體系。
色彩對人的心理作用,來源于人的生活經驗。人對色彩的反映是普遍的,色彩的象征性也是非常鮮明的,不同時代、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國家與民族喜歡的色彩不同,色彩的忌諱也不同。
一、色彩文化史。
對于人類生存來說,色彩語言是不可缺少的,其價值體現是具有特殊地位的。以紅色為例(其它色彩也各有不同特性),它被認為是一種色彩名稱,準確地說,其實它是可視光波波長在640~750mm范圍內的暖色光源的統(tǒng)稱。由于它在可視光譜中光波最長,并且位于可視光譜的極限附近,所以它很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并產生興奮、激動、緊張感。紅色,英文名red,其含義是緊張的、熾熱的、流血的、暴力的、喜慶的。另外,因為紅色能導熱,給人以溫暖感,所以人們稱其為暖色。它賦有生命力、充實、飽滿、成熟,以及男性的主動、剛強、有力。中國古時候有“紅男綠女”之說,在《周禮·考工記》中有:“五方正色,南方謂之赤”之說,大概是因為中午正南方向的太陽照射的角度,給人們帶來溫暖的緣故。在中國封建社會統(tǒng)制嚴格時期的建筑中,所使用的色彩有非常嚴格地規(guī)定。宮廷建筑以紅墻金頂為主色,而民宅卻被禁止使用紅色,只能是白墻黑瓦頂。
人類社會發(fā)展至今,“紅色”被廣泛應用于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并賦予它各種不同的特殊含義。因為人類的血是紅色的;燃燒的火是紅色的;不但象征著生命而且還常常使人聯想起戰(zhàn)爭、流血、受傷、火災、恐怖、危險等,所以人們把紅色作為令人注目的警示信號。在西方人類文明中,紅色常是天主教的象征,稱紅衣主教,有至高無上的威嚴。另外,在西方的許多建筑中經常采用紅色坡屋頂與紅色墻壁,這些已被作為民族文化留存下來。
在中外許多文學、戲劇藝術作品中,巧妙地運用紅色的象征意義,直接或間接地給人們傳遞情感信息,以此增強藝術作品的感染力。藝術家們善于并重視色彩語言的運用,常使用這一藝術表現手段,以色彩形象凝聚成藝術表現力,去感染讀者。很多文藝作品用紅色或與紅色相關的事物命名。如《紅樓夢》、《紅日》、《紅與黑》、《紅磨坊》、《紅裙子》、《紅杏》、《紅梅贊》、《紅燈記》、《紅高粱》、《紅色娘子軍》等諸多作品,均是將色彩形象化,以此傳達作品的主題內涵。既強化了人物或事物,使環(huán)境及背景的描寫突出了主題色彩,間接地豐富主題,也使主題更具生命力。有些事物是以紅色直接或間接作為主體,如“紅梅”、“紅區(qū)”、“紅軍”、“紅山文化”、“紅旗渠”、“紅色警戒線”、“紅領巾”、“紅十字會”、“建筑紅線”、“規(guī)劃紅線”等,強化了紅色的寓意和特征,又賦予色彩特殊內涵,利用色彩語言將場所、地點形象化、情節(jié)化。另外,色彩還具有劃分區(qū)域、警示、提示等實用功能。在城市規(guī)劃、建筑設計規(guī)劃和交通運輸以及電器設計中,紅色有其特殊的指定。城市規(guī)劃圖中,以紅色作為標記的一般是指市政機關和公益事業(yè)單位,如醫(yī)院、學校、國家圖書館、博物館、科學館等。在廠區(qū)、工業(yè)建筑內,表面涂有赫色油漆的管道,一般是指高溫蒸汽排放管道、氫氣管道或消防用水管道。紅色一般是用于消防、停止、危險、禁止、報警、警戒等功能的標志。
以上用紅色為代表,簡單的闡述了色彩的文化,只說了共性的一小部分。隨著科學文化的發(fā)展、人們年齡的變化、所處的地域環(huán)境的不同、工作性質的不同、國度的不同、民族的差異,每人對色彩文化的理解和聯想空間也會隨之有很大的變化。對色彩的象征產生的聯想一般來說,幼年時代的色彩聯想多是以身邊的動植物、食物、風景等相關的具體事物為主,而成年人則與社會生活相聯系,以抽象為主的色彩聯想就會多起來。
二、地域文化色彩。
不同地域的人對色彩的認識也不同。赤色與黃色在我們民族傳統(tǒng)的色彩語言中,是幸福、莊嚴、神圣的代名詞。結婚、新年慶典等喜事活動都離不開它。許多國家的人習慣這樣理解色彩:金色、黃色表示名譽和忠誠;銀色或白色表示信任和純真;綠色表示青春與希望;青色表示尊敬和誠實;橙色表示努力與忍耐;赤紅表示勇敢與熱心;黑色則表示悲哀與后悔。
在對168個國家的國旗顏色進行分析時發(fā)現,43%的國家選用了綠色,以它來象征蓬勃向上的無限生命力,象征著滿懷信心,象征著綠色的良田和草原以及茂密的森林。穆斯林國家把綠色作為吉祥的色彩,這可能是與那些國家大多地處茫茫沙漠,多旱少雨,所以渴望綠洲有關。其中40%國家選用了黃色,以這種顏色來象征顯赫的權利,象征著輝煌光明與勝利,象征豐富的資源。有些島嶼國家選用黃色,與茫茫的大海成鮮明的對比,充分體現島國的特點。非洲國家選用黑色是因為絕大多數為黑種人,黑色象征勇敢、頑強,顯示了民族的力量。
三、色彩與宗教信仰。
宗教活動在世界上,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一股很大的力量。它們的各種戒律或信仰幾乎就像圣旨,色彩也就成為感情圣書。世界各地由宗教而來的色彩象征都具有權威性。如:佛教的金色(西天超脫之色),基督教的赤色(是圣靈降臨節(jié)的色彩,圣血的象征),回教徒的神圣色彩則是綠色(永恒的樂園)。
四、色彩與風俗習慣。
由風俗習慣形成的色彩概念是比較牢固的,有些是歷史上約定成俗,還有些是統(tǒng)治階層硬性規(guī)定的,原因也是相當復雜的。中國歷史上的秦朝統(tǒng)治時期,崇尚黑色。但到了漢文帝時代,黃色取代了黑色的地位,一直到明清時期,黃色被統(tǒng)治階層使用了近幾千年,成為最高權利的象征。唐朝以前民間的建筑,普遍以黑瓦、白墻為主。就中國的民族建筑色彩而言,中華民族最喜愛的是熱烈的富麗的莊嚴的色彩。唐朝以后的傳統(tǒng)建筑,多采用綠色的琉璃瓦、大面積的橙黃色或磚紅色的墻面、朱紅色的油漆柱、青石板的臺階、漢白玉的浮雕、蘭色或純青綠色為主色調的彩繪廊檐等表現方式。其色彩之間既相互呼應又各具特色,極為精致典雅,富有典型的民族色彩,洋溢著十足的東方色彩氣息,突出了那個時代的審美特點。
第二節(jié)色彩美學研究構筑的結構體系。
紅色本來是作為日光投到物體上的反射光,是一種并不復雜的光學的物理現象。歷經人類數千年的文明歷史,紅色在使用上已不再是單純的色彩中的紅色屬性的概念,加上人的情感和社會功效之后,已變得十分復雜化??傮w上說,就色彩的自然科學屬性而言,我們客觀的將它的原理與視覺規(guī)律直接總結出來,作為認識和掌握色彩學的一個部分,這并非難事。但要全面的系統(tǒng)的了解掌握色彩學的全部,并能應用于當今設計之中,作為藝術美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上升到色彩藝術的高度去研究,就并非易事了。在學習方法上必須有一個宏觀的概念,研究過程應是在一個結構體系上,在思路非常清晰的狀態(tài)下,分類進行系統(tǒng)研究。緊緊掌握色彩的藝術規(guī)律和自然規(guī)律,最終體現在作品中的色彩關系,應該是科學與藝術完美的結合。筆者認為,就目前色彩學及色彩教學的研究體系而言,有必要建立一個科學的,有利于色彩藝術創(chuàng)造、設計的綜合性新教學體系,為色彩的開發(fā)、人才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出新的色彩綜合訓練方法,以使更多的人提高對色彩的認識與應用能力。
一、色彩與藝術心理。
我們還以紅色為例,做一個服裝色彩應用的實驗。假設用一套設計精美、情調浪漫飄逸的時尚夏裝套裙作為確定的不變條件,但可變的因素是環(huán)境條件。如果說我們將它穿在不同職業(yè)、不同年齡與不同身份的人身上,出現在不同的場所,那么給人的視覺效果、心理感受、關注的焦點以及由此產生的藝術魅力,都會是截然不同的。
作為紅色夏季套裝設計的效果圖在平面空間上展示,人們首先關注的是紅色主調構成搭配的是否和諧,有沒有色彩美感。其次要看服裝設計的款式是否有獨創(chuàng)性,即創(chuàng)意是否有時尚性、流行性、文化性、嚴謹性;造型是否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以及線條是否流暢;工藝選擇是否合理。整體概括而不簡單,精巧細膩而不繁瑣,設計的恰到好處!好比審視一幅獨立繪畫作品一樣,一絲不茍。同時還要預想將它穿在身上后的效果。在平面的藝術作品中,我們可以這樣說,一件完整的平面設計作品固然是形、色、結構及表現多種構成要素的集合,然而當其映入欣賞者眼簾的第一瞬間,卻是色彩配合的效果。即使是同一圖形結構的作品,由于配色不同,其效果大相徑庭,色彩決定著設計作品的效果與成敗。
如果將同樣紅色套裝穿在專業(yè)模特身上,在t型服裝展示臺上做表演。此時呈現在觀眾面前的紅色套裝就不僅是立體的、流動的、多維的完美體態(tài)的形象,而且還是活靈活現的有生命有情感色彩的成熟女性綜合美的展示。模特們在有節(jié)奏的音樂聲中,在引人注目的追光燈照射下,邁著能充分體現形體美的模特步伐輕盈登場,這時人們關注的焦點并非僅是服裝本身,而更多關注的是人與服裝完美統(tǒng)一的綜合美感。模特的表演目的是將女性特有的氣質、優(yōu)雅的表情、獨特的曲線美感,通過服裝、配飾以及富有協調性的動感充分體現出來。此刻的人們對服裝的評價是綜合的,除了服裝以外,其中還包含許多要素。從專業(yè)的角度上,是對服裝款式設計美感的欣賞。通過多角度的動態(tài)展示,能反應出工藝技術上的問題。這時我們說色彩只是設計語言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而不是決定性的。
電影《紅衣少女》中的紅色套裙,展現在電影銀幕上。雖然它自始至終地參與了劇情的發(fā)展,但紅裙的設計款式與工藝技術等服裝設計要素已不是那么重要了。觀眾注意的焦點是圍繞著“紅衣少女”所發(fā)生的故事情節(jié),而決不會停留在紅色衣裙上。此時的觀眾,完全被劇情中女主人公的經歷、遭遇所深深吸引、打動,沉浸在悲喜交加的感人的驚心動魄的劇情之中?!凹t衣”在劇中起著穿針引線、烘托主題、引發(fā)聯想、使之人格化,具有象征性、標志性作用。雖然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迷人的焦點還是故事劇情,決不會是紅色及套服本身。
身著紅色套裙的中年婦女正在百貨商場里瘋狂購物。在許多人的審美意識中,認為紅色服裝只有穿在青春少女身上才協調。而這位中年婦女的著裝似乎有些不和諧因素,但這恰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擴大人們對此情景的想象空間。想象她對生活充滿熱愛、積極向上,與人際交往處事中都充滿著年輕人般的活力,性格爽朗、梗直、不拘細節(jié)、善于交往、與人和善、氣度非凡可以與男性媲美……這些聯想,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點。
眾不會去挑剔紅色套裙的自身美感價值。這里的色彩與環(huán)境是不和諧的搭配,而這種不和的色彩諧美,反倒促成了荒誕喜劇的藝術完美。因為一反常態(tài),尋求生活中不和諧因素,使之成為合理的不和諧,組成幽默劇,以此表達某種意義。這正是幽默喜劇的特點,也是創(chuàng)作幽默喜劇獨有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和藝術表現手段之一。
通過以上紅色服裝的應用實驗,我們可以看到,一樣的紅色,同樣款式的服裝,用在不同的目的的需要,出現在不同的環(huán)境、地點、場所,穿在不同人身上,其色彩應用產生的藝術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有的是作為視覺藝術美感為主體身份,但眾多方面是作為陪襯或附屬作用身份的?;蛘哒f,是視覺色彩美感與其它因素的美相融,共同創(chuàng)造了用于不同種功能的多元化藝術美。也可以這樣說,在我們生活中所有色彩應用的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包括大自然的色彩),倘若色彩以獨立的藝術主體出現,僅局限在色光現象中(何況光也是有形的),作為目的性很強的色彩構成藝術規(guī)律展現出來,那便是極為少見的。所以說大多數與色彩相關的視覺藝術的創(chuàng)作活動,色彩都是作為視覺藝術主體中的一部分,或多或少的與其它視覺因素綜合構成,共同來完成或達到視覺藝術最終的目的。由此也得出一個結論:色彩作為一種人類視覺生理上的現象,用自然光學和生物學的理論,是可以解釋清楚的。若是色彩為人所用,參與了人類社會意識和創(chuàng)造,作為色彩文化現象解釋起來就沒那么容易了。
在人類還沒有從光學理論的高度上認識色彩現象之前,人類對色彩應用即色彩文化就已形成了藝術創(chuàng)作。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時期,色彩作為人類最原始的信息識別系統(tǒng),在政治、文化藝術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并成為相互交流或應用功能的特殊語言。隨著時代科技、文化的發(fā)展,色彩學的內涵也在不斷的擴大??梢哉f色彩學是建立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藝術學、人類文化學等多種學科并存基礎之上的,它已形成了與其它學科領域相互交融,錯綜復雜的色彩文化學的龐大結構體系。學習色彩,并能自如地運用于創(chuàng)作設計中,不只是單純的解決色彩搭配、視覺美感的技術性問題,而是如何提高全面修養(yǎng)以及色彩藝術綜合創(chuàng)造能力的本質問題。
二、色彩與自然宇宙。
光與色彩現象是宇宙物質存在形式。人類進化形成之后,為人識別的可視光區(qū)也隨之產生,色彩現象也因此闖入人類的生活。色彩現象是宇宙的自然的一部分,我們人類所研究的色彩范圍不能游離于宇宙之外,要符合大自然的規(guī)律。隨著人類文明進步、科技發(fā)展,人類從認識自然、利用自然、開發(fā)自然,直到創(chuàng)建以人為主體的社會學體系,色彩是宇宙間人類進化、走向文明所不可缺少的特殊信息語言,它以特殊的物質形式存在。
三、色彩與社會。
起來,體現了人們向往自由、創(chuàng)新、開拓的精神,因此借用了牛仔裝青色系列來象征時代的風尚。到了90年代,信息的發(fā)達、網絡化發(fā)展,給社會的經濟、文化與生活帶來了重大變化,同時也使服裝的著色隨之豐富起來,紅、黃、藍、綠等多種色彩與款式的休閑裝、時裝逐步成為時代風尚。21世紀,不論是服裝的款式,還是流行的色彩,其主要特點是更加突出個性化、職業(yè)化。
第三節(jié)從色彩科學原理上構筑的結構體系。
水是生命之源,同樣,光也是生命之源,沒有光,人類將無法生存,“光合作用”是所有生命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從古至今,光伴隨著人類生活,光的開發(fā)與應用使人類走向文明與進步。今天,隨著高新技術的發(fā)展,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如今的世界是絢麗斑斕、五彩繽紛的色光世界。人類之初,自然光以種種形態(tài)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喚起人們對光的意識。如太陽從地平線冉冉生起的時候;夕陽染紅了山巒、浮云的時候,以及雨后的彩虹、暴雨中的閃電、燃燒中的烈火、夜晚漫天的星斗等等,這些充滿神秘、莊嚴、浪漫、壯觀的大自然景色,無不使人從心底里為之感動,激發(fā)人類的情感,啟迪人類的智慧,開拓人類的創(chuàng)造。
古時候人們懂得了火的顏色與形態(tài)能激起人們產生強烈的情感效果后,便用于祭祀、宗教儀式等活動。在教堂的室內設計上,多采用彩色玻璃鑲嵌的方式,通過陽光的照射,呈現出色彩斑斕的夢幻般的效果。建筑師和景觀藝術大師們利用光的投影,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神奇的色光變換的藝術作品。
除了大自然中的自然屬性的光源之外,自從人類發(fā)明了火藥、電燈之后,各種人造色光也相繼被發(fā)明。煙花、禮花、節(jié)日彩燈、霓虹燈、以及現代化的數控燈、激光燈等不同光源體帶來的光照色彩效果,裝點著我們的生活,并給夜晚增添無限生機,同時也促進了色光構成藝術的興起與發(fā)展。自19世紀末至今,光的藝術經過了她的搖籃期、成熟期和鼎盛期。21世紀的藝術家們將光的高科技與多種材料相結合,將電視藝術、計算機、平面構成藝術、電子學等高科技融入到光的藝術作品中。以創(chuàng)造性的賦予神奇力的表現手法,利用光藝術動態(tài)色彩產生的強有力的視覺沖擊力,創(chuàng)作出奇異的色光藝術,使漆黑的夜晚成為五光四射、色彩斑斕的夢幻世界,給人們以無限的遐想和喜悅。因此說,光的藝術是色彩藝術的延伸與擴展,同時也開拓了色彩學的研究領域,并且將成為新的不容忽視的重要領域。
二、自然界物質色彩藝術規(guī)律。
色彩是一種透光率的不同和反射率的不同的光波反射原理,隨著光源、色差、角度、投射方向的變化而變化的現象。被投射的物質與顯現在人眼前的物質,表面的視覺也不盡相同,這是自然色光的反射現象,是物理光學現象。人是特殊動物,他的透明眼球體能識別有色光區(qū)的極其豐富變化的色彩。人們借助光才能看見物體的形狀、色彩,從而獲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因此說,色彩是光刺激人的眼睛所產生的視覺現象。同樣距離的物體,因冷暖色的不同,給人的視覺感應也不同,能造成前進感、后退感等視距錯覺;形狀大小相同的物體,因色彩的明度不同,在視覺上也會產生大小不同的錯覺,這些都是色彩的視覺機能所致。
重要原料之一。由于原料使用的性能不同、所以提取的方式、化學的成份、物質的結構也就不同,以致顏料構成的成份各不相同。顏料的種類繁多,有水性的,半水性的,油性的,粉沫狀的、顆粒狀的,膏狀的等等。對于顏料即物質色特性的研究,成為加工顏料工藝技術和應用色彩、研究色彩學的組成部分。
色彩是由明度、純度、色相三要素構成,將色彩這三種屬性用科學的立體方式表達,被稱為色立體。由于色立體能夠客觀、準確地將色彩的屬性表現出來,所以在色彩學的研究上,它已成為包羅萬象的色彩戶口薄。單一色相的各種色彩不僅可以在色立體中直接得到,而且復雜難辨的混色、濁色等按照色彩三屬性,通過光譜測定,在色立體的量化數據中也均能找到依據,并通過量的調配而得到。當然,就物質色的調配而言,不如光譜測定的那樣有絕對的準確性,但在理論上說,色立體以及色彩表現法卻是色彩標準化應用的唯一可行方法,這也成為色彩學研究的最重要的科學依據和理論基礎。建立于色立體科學理論體系下的色彩調和論,就是指在千變萬化的色彩中,如何能使色彩的搭配、組合達到完美和諧,以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這便是色彩學基礎理論研究的核心與難點問題,同時也是所有關注和研究色彩學專家永恒的主題。在這方面,本書將推出新的教研成果并重點對綜合色彩調和訓練方法作更完整的闡述。
三、從色彩的視覺藝術來研究色彩學。
有這樣的比喻: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其含義是指人的大腦思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信息、資料來源于視覺,也就是說視知覺在視、聽、嗅、觸、味五覺中,是最重要的。格式塔心理學認為,視覺活動自身是有思維的,如視覺思維的完形思維等。視覺不僅是生理與心理的知覺,而且是創(chuàng)造力的根源,是高級審美感官。人們通過視覺傳遞,經大腦記憶庫中的信息綜合判定后,便產生了新的動機,從而支配和控制人的情感與行為。然而,視覺對所有事物存在形式的感知,都是通過形象符號與色彩的組合形式,由感性到理性的轉換獲得的。首先映入欣賞者眼簾的是光與色彩,其次才是物體的形象和材質,所謂“遠看顏色近看花”。色彩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屬外在表面現象,多偏重于感性認識。相比較而言,物體形象則是內在的、本質的,故多偏重于理性認識,所謂“透過現象看本質”。當然,除了想象中的色彩概念以外,視覺色彩不可能游離于物體形象而獨立存在。以視覺傳達為主導的諸多藝術門類中,色彩作為視覺傳達的第一要素,倍受藝術家和設計家們的重視,有些色彩的選擇和名稱已成為視覺藝術作品的主導,成為某些企業(yè)的標志,如中國電信的藍色、郵政的綠色等,色彩以它獨特的視覺魅力,成為企業(yè)形象整體策劃、產品營銷無聲的廣告。
色彩應用于平面視覺藝術領域中,其色彩的高效能運用表現得最突出。如書籍裝幀設計、包裝設計、廣告設計、標志設計等。其共同的特點都是以設計語言,即以鮮明的色彩語言和簡潔的形象,構成以色彩為主導的極富視覺沖擊力的整體形象凝聚成藝術表現力,體現內涵精神,感染、吸引欣賞者。
色彩與造型藝術,在色彩與形象藝術表現上,藝術家都是以獨特的個性化語言的表達方式以及高超嫻熟的技藝,充分表現了藝術的內涵。不論是用何種藝術形式以及選用何種不同材料,都體現了個性化的風格。為了突出藝術主題,在造型藝術作品中,色彩成為藝術家通過在其作品中的運用來宣泄情感、表達主題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同時注重對色彩語言的氣氛營造與形象完美統(tǒng)一。如凡高的油畫作品《向日葵》、《塞尚的作品》。
公里的建筑高密度的城市里,服裝色彩各異的人們或許漫步在街頭、綠地、廣場,或許在商場、酒店、舞廳、辦公室,或在行駛中的公交車、私家車中,幾百萬個移動的色彩以不同的頻率、速度在流動、交匯,成為流動的景觀,在陽光和室內燈光的照射下,與靜止的建筑、四季變化的綠色景觀遙相呼應,形成了城市迷人的色彩景觀。服裝藝術有它獨具個性化的色彩造型,無聲地傳播著人類愛美的心聲,燃起人們熱愛生命、渴望美好生活以及對文化知識、高尚的審美境界的追求的心靈火花。
色彩與工業(yè)產品藝術設計,在這個領域內,色彩首先解決的問題不是使色彩絢麗奪目,也不是色彩自身對視覺的協調性問題,而主要的是人們對產品的使用功能需求問題,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為設計下的定義是:“設計是一種創(chuàng)造行為,其目的在于決定產品的正式品質。所謂品質,除外形、表面特征外,更重要的是決定產品結構、功能關系,得到滿意的整體?!痹O計的目標是使人減少勞心、勞力、縮短人與對象的距離,達到生理與心理的平衡。因此其色彩是為人的賞心悅目與實用而設計的。我們把這種特殊的色彩需求劃作色彩的人機工學的范圍內。比如醫(yī)療設備多采用比較淡的白色,其原因在于白色易于穩(wěn)定和緩解患者的煩躁緊張情緒。重型機械和消防設備,大多采用黃色和紅色,目的在于給人們注意信息,警示人們此處危險不宜靠近。再如精密貴重的攝影器材與家用電器,多采用有金屬感的銀灰色或黑色,原因是這些色彩不易使人產生疲勞,而且還具有高貴、悅目的美感。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科學文化的進步,人們的審美意識也在不斷地改變與提高。日常生活用品人們所需要的不只是功能上的滿足,而是越來越注重視覺美感的滿足,希望兩者完美和諧統(tǒng)一。由于更多更新的電器產品不斷問世,進入家庭,導致在家庭的同一個空間中有多種造型與色彩的電器產品存在,在審美感知上形成了不和諧因素,所以產品在造型風格與色彩上的統(tǒng)一協調問題,便成為人們選擇產品的又一個熱點。因此,在市場競爭中,生產廠家在其產品的設計上十分注重產品的系列化、多樣化、風格的一致化。如衛(wèi)生潔具系列、櫥具系列、家電系列、燈具系列等。
色彩與環(huán)境藝術。對環(huán)境藝術色彩的研究和探討是十分復雜的,除了與前面所講的部分有密切關系外,其本身還具有特殊規(guī)律可尋。人類創(chuàng)造的景觀之外,還包括大自然的色彩,在自然景觀中隨著時間、季節(jié)、氣候、地理環(huán)境的變化,色彩也隨之變化,難以預測。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地參與了整體環(huán)境色彩美感的營造。如五月是去日本東京觀賞櫻花盛開的好季節(jié);二月的冬季是去吉林觀賞霧凇、去哈爾濱觀賞冰燈的好季節(jié)。雨季來臨時,人們總是想去東北的鏡泊湖、貴州的黃果樹等地飽嘗那山林大瀑布的壯麗景色;若想觀看千姿百態(tài)的森林植物,還得去西雙版納的原始森林和植物園。這一切豐富多彩的色彩都是大自然恩賜給人類的,使人們在飽賞美妙景色的同時,得到了心靈的愉悅。隨著環(huán)境意識的提高,人們越來越不滿足那如同“水泥森林”般的城市,更向往功能齊備的智能化的建筑坐落在森林、花園之中,使人們感覺到仿佛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里。目前人們正朝著這一目標努力,加大了對城市進行規(guī)劃改造的力度,采取諸多措施,建設人造自然景觀,如增設融娛樂與觀賞為一體的廣場;增加城市的綠地面積;增植更多的樹木;增修假山、運河等。
環(huán)境藝術的色彩有別于其它藝術的色彩,其根本在于它有從屬性,也就是說它不像其它藝術色彩那樣有相對的獨立性。它必須依托于環(huán)境背景的色彩而存在,特別是景觀藝術更講究整體的和諧的統(tǒng)一性。因而建筑師在作建筑設計方案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光影的照射、天空及植物等色彩關系作建筑的襯景是否和諧的問題。綠化師在注重植物的品種、色彩、形象的同時,總是首先要考慮種植的位置是否宜于光照,其次便是要考慮作為建筑的襯景、對景、透景及整體天際線的輪廓形象和色彩關系是否搭配協調。
室內環(huán)境藝術設計雖然很少受自然光射和氣候的影響,有利于設計師在形象與色彩風格上的發(fā)揮。但由于受到使用功能上的限制,所以不但在色彩與造型、燈光關系的處理上要十分強調整合性,而且更強調色彩的協調性。另外,在環(huán)境色彩的使用上還要特別注重符合使用功能以及心理需求的關系問題,在整體色彩氣氛的把握上,避免一味地強調室內各個局部的色彩美感而忽視色彩的整體性,出現色彩多色相、零亂繁雜等色調不協調的視覺效果。在室內設計中,色彩是否和諧成為設計成敗的關鍵,同時也是強調設計風格、提升設計檔次、提高設計表現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綜上所述,旨在啟發(fā)、引導。不論你是學什么設計專業(yè)(特別是環(huán)境藝術專業(yè)),都要有一個整體的設計觀念,在這一觀念中首先要考慮的就是使用者的心理要求、社會習慣、自然特征。
色彩構成論文篇九
1.色彩理論2.色彩的屬性與表達方式3.色彩的混合4.色彩的設計方案5.流行色與設計色彩的應用。
第一章色彩的理論。
第一節(jié)色彩的物理原理1光與色。
光:就物理屬性而言是一種電池波,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波長和振動頻率,不是所有的光都是色彩,只有波長在380納米——780納米之間的電磁波才有色彩,成為可見光。其余波長的電磁波是人眼見不到的,長于780納米的叫紅外線,短于380納米的叫紫外線。七色光普通過三棱鏡是不能再分解的,固稱為單色光。
注:納米是長度單位,就是10v-9米(10億分之一米),即10v-6毫米(100萬分之一毫米)。
光源碰到物體的時候,一部分被物體吸收,剩下的被反射到人的眼睛里,這才使我們看到顏色。
光源色:
所有物體的色彩總是在某種光源下產生的,同時隨著光源色以及環(huán)境色的變化而變化,但是其中以光源色的影響最大,同一物體在不同的光源下將呈現不同的色彩。物體色:
每一種物體對各種波長的光都具有選擇性吸收.反射或透視的特性。以物體對光的作用而言,大體可分為不透光和透光兩種,即透明體和不透明體。
對于不透明的物體,他們的顏色取決于對波長不同的各種色光的反色和吸收情況。入股一個物體幾乎能反射陽光中的所有色光,那嗎它就是白色的。如果幾乎能吸收陽光中的所有色光,那嗎該物體是黑色的。固有色:
1.視覺的勝利構成2.色彩的錯覺與幻覺。
第二章色彩屬性與表達方法。
一.色彩的分類1.無彩色系。
無彩色系是指黑色.白色及黑白兩色相溶而成的各種深淺不同的灰色系列。2.有彩色系。
色相是指色彩所呈現出來的面貌,確切地說是依波長來劃分色光的相貌。色相是色彩最重要的特征,使之能夠比較確切地表示某種顏色色別的名稱。
牛頓將太陽白光分解后以后產生的紅.橙.黃.綠.青.藍.紫光頭尾相接,想成一個圓環(huán),并定名為色環(huán),以后人們稱為牛頓色環(huán)。
一.色的混合1.三原色。
所謂的三原色,就是說著三色中的任何一色,都不能用另外兩種原色混合產生,而其他色可有這三色是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這三個獨立的色稱為三原色(或三基色)。色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藍紫色),顏料的三原色是紅(品紅).黃(檸檬黃).青(湖藍)。
色光混合變亮,被稱為加色混合顏料混合變暗,被稱為減色混合。2.加色混合。
從物理光學實驗中得出:紅.綠.藍(藍紫)三種色光是其他色光無法混合而得的。而這三種色光以不同的比例的混合幾乎可以得出自然界所有的顏色。所以紅.綠.藍(藍紫)是加色混合最理想的色光三原色。
加色混合可得出:紅光+綠光=黃光;紅光+藍紫光=品紅光;藍紫光+綠光=青光;紅光+綠光+藍紫光=白光。
趨近色料混合種類愈多,白光中備件去吸收光愈多,相應的反射光量也愈少,最后將于黑濁色。這就是減色混合。
二.空間的混合。
1.凡互補色關系色彩按一定比例的空間混合,可得到無彩色系的灰和有彩色系的灰。
1.僅看色彩豐富,眼看色調統(tǒng)一。
2.色彩有顫動感.閃爍敢,適于表現光感。
3.如果變化各種色彩的比例,少套色可以得到多套色的效果三.色彩推移明度推移。
色相推移是指色彩通過連續(xù)的逐漸變化,從某一色相推移到另一色相。純度推移。
純度推移是指某一純色向無彩色逐漸變化造成的色彩構成。冷暖推移。
冷色極限為藍,暖色極限為紅.橙.黃等??梢赃x用中性色為中介色進行推移構成,中介色也可以選用與冷暖極限色同明度的中性灰色或金屬色。
色相對比是利用個色相的差別而形成的對比。1.鄰近色。
明度對比是色彩敏感程度的對比,也稱色彩的黑白度對比。明度對比是色彩構成的最總要的因素,色彩的層次與空間關系主要依靠色彩的明度對比來表現。
如果用黑色和白色按等差比例相混合建立一個9的等級的明度色標。根據明度色標可以劃分為3個明度基調,1為最深,9為最亮。低明度調(暗調)具有沉著.厚重.強硬.壓抑的特點;中明度掉具有柔和.含蓄.明確.莊重的特點;高明度調具有明亮.興奮.高雅.柔美的特點。
純度對比是指因純度差別而形成的對比,是指教飽和的純色與含有黑.白.灰的濁色的對比。純色對比可以是純色與含灰的色彩的對比,也可以是各種不同色彩的對比,也可以是各種不同色彩傾向的灰色間的對比,還可以是純色之間的對比。
我們把一個純色和一個同明度的無彩色灰色按等差比例相融合,建立一個9個等級的純度色標,并根據純度色標,可以劃分為3個純度基調,1為最低,9為最純。
純度對比的強弱取決于色彩的純度差別跨度的大小,與明度對比為構成的色調相似,我們暗色界分為。
純度若對比(低彩對比)純度中對比(中彩對比)純度強對比(高彩對比)艷灰對比(1)純度若對比(底彩對比)。
——是指村純度間隔3級以內的對比。(2)純度中對比(中彩對比)。
——是指純度差間隔4.5級的對比,純度中對比具有溫和.穩(wěn)重.沉靜.文雅等特點,但由于視覺力度不太高,容易缺乏生氣。(3)純度強對比(高彩對比)。
利用冷暖差別形成的色彩對比成為冷暖對比。
從色彩心理來考慮,我們把紅.橙.黃成為暖色,把橙色成為暖極;把綠.青.藍劃為冷色,把天藍色成為冷極。
在五彩色系中,吧白色成為冷極,把黑色稱為暖極。五.面積對比。
面積對比是指各種色彩在構圖中占據量的對比,這是數量的多與少.面積的大與小的對比。色彩感覺與面積對比關系很大,同一組色,面積大小不同,給人的感覺不同。
雖有色彩調和的結果都要歸結為調和。色彩調和是指兩個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協調統(tǒng)一的組織在一起,能使人心情愉快.喜歡.滿足等的色彩組合就是色彩的調和。
純度統(tǒng)調調和就是在對比色各方混入同明度.不同量的灰色。是原來的個對比色在保持明度對比的情況下,純度相互靠近。二.面積調和構成(比例調和構成)。
他通過對比色之間積增打或縮小來調節(jié)色彩對比的強弱,并得到一種色.量的平衡與穩(wěn)定的效果。
德國色彩學家歌德認為色彩和諧對對比雙方成為一種相互烘托的有機整體時的面積與色彩的明度有關。他為純色定下的明度數字比例如下:
秩序調和是對比強烈的色彩可采用等差.漸變等有序的.有規(guī)則的交替出現,是畫面具有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這種方法有叫色彩漸變。
秩序調和構成包括:色相秩序構成.,明度秩序構成.純度秩序構成。(1)色相秩序構成。
為了協調和緩沖色彩的去強烈對比關系,在色彩構成時,可采用間隔的方法。即在對比色之間插入與各方都不發(fā)生厲害關系的無彩色系黑.灰.白或金.銀光澤色,或作底色或用作勾勒外輪廓,從而使其色彩邊緣因對比引起的尖銳矛盾被緩沖。
色彩構成論文篇十
在經過了平面構成的學習之后,我們又開始了色彩構成的學習。對于色彩構成,它不只向平面構成那樣只是通過點線面以及明暗來表現畫面的美感,而是在此基礎上又增添了色彩的結構,這使得畫面更具有鮮明的美感。
對于色彩構成,它有別于一般色彩寫生,而強調全面了解掌握色彩基本知識,側重于對色彩規(guī)律的科學訓練與主觀運用,其目的是更有效地應到我們觀察學習自然知識,啟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執(zhí)導作品實踐。
在色彩學習過程中,我們涉及到了色彩學的結構體系。即人類生活經驗及色彩應用的各方面構筑的結構體系,色彩文化史、地域文化色彩、宗教文化色彩、民俗學習過程中色彩等。還有色彩的美學、色彩心理學、色彩與社會、色彩與自然、色彩與藝術等。色彩的構成藝術,人類創(chuàng)造的造型視覺色彩藝術,自然界物質色彩藝術規(guī)律等。同時色彩構成: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從人對色彩的知覺和心理效果出發(fā),用科學的分析方法,把復雜的色彩現象還原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間量與質上的變幻性,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去組合各構成之間的關系,再創(chuàng)造新的色彩效果的過程。
在學習色彩構成的過程中不僅讓我學到新的知識還讓我能夠了解到以前所模糊的知識。,我以前認為光的三原色與色彩的三原色相同。而在色彩的基本原理學習中我卻了解到了色素的三原色分別是品紅、黃、青,對于光的三原色則是紅、綠、藍。這在以前的學習中,我是經常把它們搞混淆的。而另一方面色彩的原色,以及混合色等。在色彩學習中,我最感興趣的是色彩對比。其中分為高調,中調,低調這三種。而在每一種中又分三個長調、中調、短調,例如在高調中有高長調、高中調、高短調。其他的各調子也是如此。不同的調子給人以不同的感覺如高長調給人積極、明快、活潑、刺激等感覺。在對比的學習中還有同類色對比;類似色對比;鄰近色對比。同時純度的對比;冷暖對比;色度對比;形狀對比;面積對比等。值得一提的是在面積對比中在不同顏色的情況下同面積對比效果強烈,而在不同面積的情況下則較弱。
色彩還給人情感的變化,一、色彩的視覺形象。
二、色彩的心理形象。
三、色彩的聯想。
感知有色彩的冷暖,以及膨脹收縮感、輕重感、軟硬感等。之所以有這些感覺不是由于色彩的本身原因,而是人們的主觀感覺以至于產生心里的聯想。而其聯想又有具體聯想,抽象聯想和共感聯想。在色彩的象征中本人最喜歡的紅色為興奮色。
對于色彩的意義,在審美方面色彩是人類表達情感的語言手段。色彩作為情緒信息的載體傳遞與文化背景,歷史延續(xù),意識觀念,傳統(tǒng)習俗,風土人情,生活方式有關。色彩設計的意義其要解決的是創(chuàng)造個性化的色彩綜合美,是將符合藝術規(guī)律的色彩結合應用于我們的設計實踐中去。
色彩構成論文篇十一
這兩個月中,我感受到了之前從來沒有注意過的色彩世界的精彩。第一次發(fā)現不同的顏色中有這么多的故事、顏色之間的組合能表達出這么豐富的語言、一點微小的變化能給人以完全不同的感受。
經過了2個月的探索,我知道了最基本的顏色的調法,了解了24色相環(huán),懂得了如何去調配出所想要的顏色。盡管我對于顏色之間各種搭配所帶來的不同的視覺效果還不是特別清楚,自己所調配的顏色還僅是相近,對于色彩的世界的認識還在起步狀態(tài)。我仍感覺到了在這個世界摸索的快樂。
色彩構成的教學目的主要是深化對色彩圖式語言的理解,熟練對圖式語言中的各個要素的把握和運用,重點的是在對圖式語言對色彩中色像,明度,純度要素的協調運用,對物體的顏色,光影,透視和圖案的構成的表現的基礎上,豐富整個畫面,使畫面更加完整。
起初我對各種顏色的把握很不準確,很多顏色都是粗略的觀察了一下就下了定論,而沒有去深究各種顏色的純度、明度的細微差別,這樣的結果就是整個畫面看起來很不協調在經過了幾節(jié)課的講解,我對色彩的把握度也逐步上升,雖然不能做到很準確,但也能調到很接近的顏色了,各種顏色之間的搭配練習也讓我對顏色的采用有了更深的體會。
對于我們專業(yè)來說,今后對色彩的運用必不可少。各種策劃與設計中都要運用到色彩的搭配,因此我個人覺得這們課程對我們來說是很有用的,是一門基礎課程,學好了色彩構成,能讓我們今后在其他課程中發(fā)揮出更好的水平,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的精彩;更加的吸引別人的眼球。不論是視頻制作還是圖片的處理,對于色彩的搭配都是很有講究的,顏色搭配好了往往能讓人耳目一新,給人以完全不同的感受。
雖然課程結束了,但我感覺這門課程對我今后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我會繼續(xù)在色彩的世界里遨游,去探索色彩搭配中的秘密。
色彩構成論文篇十二
基本色。
一個色環(huán)通常包括12種明顯不同的顏色。而對于藝術設計師充分理解的色環(huán)和色論的重要方面,也許不會被我們中的網頁設計者們能夠充分欣賞。缺少多這方面的了解,你將會把事情搞亂。
三原色。
從定義上講,三原色是能夠按照一些數量規(guī)定合成其他任何一種顏色的基色。為了確定三原色,你必須首先確切明確哪一種顏色是你正在使用的中間色。在上小學時,你可能就知道了三原色:紅、黃、藍,并且你現在用于展示的,仍然是紅、黃、藍三原色。但是如果你有噴墨打印機的話,花點時間把它的蓋子打開,看看它的墨盒。你能看到紅、黃、藍嗎?不能!你可能看到的是四種墨色:藍綠(青)色、紅紫(洋紅)色、黃色和黑色。顏色的不同是由于你的電腦用的是正色,而你的打印機用的是負色。顯示器發(fā)出的是彩色光,而紙上的墨則吸收燈光發(fā)出的顏色。更進一步的解釋就超出了本文要探討的范圍。除了發(fā)射與吸收光的不同之外,本文涉及的概念同樣適用于正色和負色模式,出于本文的寫作目的,我們僅探討著正色模式的三原色:紅、綠、藍。
近似色。
近似色可以是我們給出的顏色之外的任何一種顏色。如果從橙色開始,并且你想要它的兩種近似色,你應該選擇紅和黃。用近似色的顏色主題可以實現色彩的融洽與融合,與自然界中能看到的色彩接近起來。
補充色。
正如我們所知道的相對色一樣,補充色是色環(huán)中的直接位置相對的顏色。當你想使色彩強烈突出的話,選擇對比色比較好。假如你正在組合一幅檸檬圖片,用藍色背景將使檸檬更加突出。
分離補色。
分離補色由兩到三種顏色組成。你選擇一種顏色,就會發(fā)現它的補色在色環(huán)的另一面。你可以使用補色那一邊的一種或多種顏色。
組色。
組色是色環(huán)上距離相等的任意三種顏色。當組色被用作一個色彩主題時,會對瀏覽者造成緊張的情緒。因為三種顏色形成對比。上面所講的基色和次色組可以被稱作兩組組色。
暖色。
暖色由紅色調組成。比如紅色、橙色和黃色。它們給選擇的顏色賦予溫暖、舒適和活力,它們也產生了一種色彩向瀏覽者顯示或移動,并從頁面中突出出來的可視化效果。
冷色。
色彩原理。
色彩原理。
物體表面色彩的形成取決與三個方面:光源的照射、物體本身反射一定的色光、環(huán)境與空間對物體色彩的影響。
首頁在線教學。
兩種以上的色彩,以空間或時間關系相比較,能比較出明顯的差別,并產生比較作用,被稱為色彩對比。該想象分為兩大類:同時對比和連續(xù)對比。色相對比因色相之間的差別形成的對比。當主色相確定后,必須考慮其他色彩與主色相是什么關系,要表現什么內容及效果等,這樣才能增強其表現力。
將相同的橙色,放在紅色或黃色上,我們將會發(fā)現,在紅色上的橙色會有偏黃的感覺,因為橙色是由紅色和黃色調成的,當他和紅色并列時,相同的成份被調和而相異部份被增強,所以看起來比單獨時偏黃,以其他色彩比較也會有這種現象,我們稱為色名對比。除了色感偏移之外,對比的兩色,有時會發(fā)生互相色滲的現象,而影響相隔界線的視覺效果,當對比的兩色,具有相同的彩度和明度時,對比的效果越明顯,兩色越接近補色,對比效果越強烈。
明度對比因明度之間的差別形成的對比。(檸檬黃明度高,藍紫色的明度低,橙色和綠色屬中明度,紅色與藍色屬中低明度)。
明度對比將相同的色彩,放在黑色和白色上,比較色彩的感覺,會發(fā)現黑色上的色彩感覺比較亮,放在白色上的色彩感覺比較暗,明暗的對比效果非常強烈明顯,對配色結果產生的影響,明度差異很大的對比,會讓人有不安的感覺。
純度對比一種顏色與另一種更鮮艷的顏色相比時,會感覺不太鮮明,但與不鮮艷的顏色相比時,則顯得鮮明,這種色彩的對比便稱為純度對比。
補色對比將紅與綠、黃與紫、藍與橙等具有補色關系的色彩彼此并置,使色彩感覺更為鮮明,純度增加,稱為補色對比。(視覺的殘像現象明顯)。
冷暖對比由于色彩感覺的冷暖差別而形成的色彩對比,稱為冷暖對比。(紅、橙、黃使人感覺溫暖;藍、藍綠、藍紫使人感覺寒冷;綠與紫介與其間),另外,色彩的冷暖對比還受明度與純度的影響,白光反射高而感覺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覺暖。
色彩象征。
各種色彩的象征:
紅色熱情、活潑、熱鬧、革命、溫暖、幸福、吉祥、危險……。
由于紅色容易引起注意,所以在各種媒體中也被廣泛的利用,除了具有較佳的明視效果之外,更被用來傳達有活力,積極,熱誠,溫暖,前進等涵義的企業(yè)形象與精神,另外紅色也常用來作為警告,危險,禁止,防火等標示用色,人們在一些場合或物品上,看到紅色標示時,常不必仔細看內容,及能了解警告危險之意,在工業(yè)安全用色中,紅色即是警告,危險,禁止,防火的指定色。
橙色光明、華麗、興奮、甜蜜、快樂……。
橙色明視度高,在工業(yè)安全用色中,橙色即是警戒色,如火車頭,登山服裝,背包,救生衣等,由於橙色非常明亮刺眼,有時會使人有負面低俗的意象,這種狀況尤其容易發(fā)生在服飾的運用上,所以在運用橙色時,要注意選擇搭配的色彩和表現方式,才能把橙色明亮活潑具有口感的特性發(fā)揮出來。
黃色明朗、愉快、高貴、希望、發(fā)展、注意……。
黃色明視度高,在工業(yè)安全用色中,橙色即是警告危險色,常用來警告危險或提醒注意,如交通號志上的黃燈,工程用的大型機器,學生用雨衣,雨鞋等,都使用黃色。
綠色新鮮、平靜、安逸、和平、柔和、青春、安全、理想……。
在商業(yè)設計中,綠色所傳達的清爽,理想,希望,生長的意象,符合了服務業(yè),衛(wèi)生保健業(yè)的訴求,在工廠中為了避免操作時眼睛疲勞,許多工作的機械也是采用綠色,一般的醫(yī)療機構場所,也常采用綠色來作空間色彩規(guī)劃即標示醫(yī)療用品。
藍色深遠、永恒、沉靜、理智、誠實、寒冷……。
由于藍色沉穩(wěn)的特性,具有理智,準確的意象,在商業(yè)設計中,強調科技,效率的商品或企業(yè)形象,大多選用藍色當標準色,企業(yè)色,如電腦,汽車,影印機,攝影器材等等,另外藍色也代表憂郁,這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響,這個意象也運用在文學作品或感性訴求的商業(yè)設計中。
紫色優(yōu)雅、高貴、魅力、自傲、輕率……。
由于具有強烈的女性化性格,在商業(yè)設計用色中,紫色也受到相當的限制,除了和女性有關的商品或企業(yè)形象之外,其他類的設計不常采用為主色。
白色純潔、純真、樸素、神圣、明快、柔弱、虛無……。
在商業(yè)設計中,白色具有高級,科技的意象,通常需和其他色彩搭配使用,純白色會帶給別人寒冷,嚴峻的感覺,所以在使用白色時,都會摻一些其他的色彩,如象牙白,米白,乳白,蘋果白,在生活用品,服飾用色上,白色是永遠流行的主要色,可以和任何顏色作搭配。
灰色謙虛、平凡、沉默、中庸、寂寞、憂郁、消極……。
在商業(yè)設計中,灰色具有柔和,高雅的意象,而且屬於中間性格,男女皆能接受,所以灰色也是永遠流行的主要顏色,在許多的高科技產品,尤其是和金屬材料有關的,幾乎都采用灰色來傳達高級,科技的形象,使用灰色時,大多利用不同的層次變化組合或他配其他色彩,才不會過於素,沉悶,而有呆板,僵硬的感覺。
黑色崇高、嚴肅、剛健、堅實、粗莽、沉默、黑暗、罪惡、恐怖、絕望、死亡……。
在商業(yè)設計中,黑色具有高貴,穩(wěn)重,科技的意象,許多科技產品的用色,如電視,跑車,攝影機,音響,儀器的色彩,大多采用黑色,在其他方面,黑色的莊嚴的意象,也常用在一些特殊場合的空間設計,生活用品和服飾設計大多利用黑色來塑造高貴的形象,也是一種永遠流行的主要顏色,適合和許多色彩作搭配。
褐色。
色彩構成論文篇十三
色彩調和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協調和諧地組織在一起,能使之心情愉快、喜歡、滿足等的色彩搭配就叫色彩調和。
(1)混入白色調和:在強烈刺激的色彩雙方,或多方(包括色相、明度,純度過分刺激)混入白色,使之明度提高,純度降低,刺激力減弱?;烊氲陌咨蕉嗾{和感越強。
(2)混入黑色調和:在尖銳刺激的色彩雙方或多方混入黑色,使雙方或多方的明度、純度降低,對比減弱,雙方混入的黑色越多,調和感越強。
(4)混入同一原色調和;在尖銳刺激的色彩雙方或多方,混入同一原色(紅、黃、藍任選其一),使雙方或多方的色相向混入的原色靠攏。
(6)互混調和:在強烈刺激的色彩雙方,使一色混入其中的另一色,如紅與綠,紅色不變,在綠色中混入紅色,使綠色也含有紅色的成分,使之增加同一性。也可以雙方互混。(7)點綴同一色調和:在強烈刺激的色彩雙方,共同點綴同—色彩,或者雙方互為點綴,或將雙方之一方的色彩點綴進另一方,都能取得一定的調和感。
(1)含白量與含色量類似調和。(2)含黑量與含色量類似調和。(3)含色量類似調和。(4)類似色相調和。
(5)含黑量、含白量、含色量與色相均類。
把不同明度、色相、純度的色彩組織起來,形成漸變的,或有節(jié)奏,有韻律的色彩效果,使原來對比過分強烈刺激的色彩關系柔和起來,使本來雜亂無章的色彩因此有條理,有秩序、和諧統(tǒng)一起來這個方法就稱為秩序調和。
在觀察、應用色彩的實踐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面對著—大片紅色時的感覺,與觀看—小塊紅色的感覺是絕對不一樣的??创笃t色會感到很刺激,受不了,不舒服。而看一小塊紅色的時候,會覺得很舒服,很鮮艷,很美。如在大片紅色上點綴些藍、黃,或灰綠色的色塊,就會舒服多了。同樣當面對一大片白色、灰色或低純度色時,就不會產生看一大片高純度紅色那樣的感覺,但也會感覺單調。如果在大面積的白色、灰色或低純度色上放幾塊小面積高純度的色彩那就更好了。
作品的內容是通過造型、色彩、構圖、文字等多種表現形式共同完成的,內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是作品成功的條件,不同的內容通過不同造型、色彩、構圖,文字使之統(tǒng)一,否則就覺得不調和。
不同的內容需要不同的色彩來表現。色彩的感情、色彩功能、色彩的對比與調和……諸多方面都是研究色彩如何通過自身的表現力更好地表現作品的內容,使作品的內容與色彩能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色彩的先聲奪人及內在的力量。與作品內容相沖突的色彩均有可能被認為是不調和不統(tǒng)一的色彩。并對作品內容產生消積作用。因此色彩與作品內容的統(tǒng)—,是色彩是否調和的一個重要原則。
色彩構成論文篇十四
人類從一生下來就開始了對世界的認識,而這個認識,便是從色彩開始的。
色彩是世間萬物存在形式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它的存在豐富了世界視覺感受的層次,它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設計藝術中,它也是我們必然要研究和學習的一門重要課程。
因為有了色彩,世界才會精彩紛呈;因為有了色彩感覺,人類才能準確、完整地接受這精彩紛呈的世界。人們的生活與色彩有著密切的關系,由色彩造成的心理上的滿足感和刺激感,不斷影響著人們,色彩完全融合于人們的生活中,成為現代生活的一個重要特征。在設計的諸要素中,色彩被認為是商品上一大價值,對于設計者和消費者都是極為重要的。一件設計作品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色彩運用的優(yōu)劣,美的色彩具有美化和裝飾性效果,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
雖然,大多數人都能夠感知色彩;但是后天的教育、感染、熏陶、訓練在相當程度上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我們通過色彩構成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靠嚴格的科學訓練,從對色彩的理性認識著手來提高學生的色彩認知力和色彩感悟力。
學習目的和要求:
1.從感性和理性兩方面真正去觸摸身邊的色彩,用情感區(qū)體會不同色彩帶來的不同感受,用科學的方法去了解和分析每種色彩的特點及色彩之間的關系,從色彩的性質、特征出發(fā),研究色彩的對比調和規(guī)律,從而達到熟練組織各種色彩構成并顯示色彩的表現力。2.通過一系列寫生和練習,掌握運用色彩的基本方法與技巧,增強色彩的敏感度,豐富自己的色彩層次,提高色彩修養(yǎng)和審美品位,并養(yǎng)成用色彩去觀察和理解世界的觀察習慣。3.明確本課程對色彩的學習是基于為設計而服務的目的。
學習方法:
1.色彩來自大自然,觀察大自然中的色彩層次與搭配規(guī)律。
2.色彩也豐富著我們的生活,仔細觀察生活中的各種商品的用色,觀察畫冊以及各種設計作品如何搭配色彩,哪些是自己喜歡的,哪些覺得好看不好看,思考為什么。3.課堂記筆記,會記筆記(并非一字一句記筆記);生活中養(yǎng)成隨時記錄自己想法的好習慣。
第一章色彩與設計的概念。
第一節(jié)色彩對設計的基本意義。
一、何為色彩。
1.色彩的產生——光的作用。
2.色環(huán)。
1)伊登十二色相環(huán)。
2)孟賽爾色立體。
二、何為設計。
三、色彩在設計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二節(jié)色彩的基礎知識。
一、關于色彩的一些基本概念1.原色、間色、復色2.補色。
3.條件色、光源色、固有色、環(huán)境色。
二、色彩的屬性1.色相2.明度3.純度。
第一章色彩與設計的概念。
第一節(jié)色彩對設計的基本意義。
一、何為色彩。
1.色彩的產生——光的作用。
色彩的產生離不開光的作用,它是光線通過物體的反射作用于人的視覺和大腦的結果,是一種視知覺的感受。色的概念實際上是不同波長的光刺激人的眼睛的視覺反映。對于色彩的感知,必須具備光源、物體、人眼和腦等基礎條件。
1676年,牛頓在實驗室里用三棱鏡證明了色彩的客觀存在,說明了太陽光是由光譜中的色光即紅、橙、黃、綠、青、藍、紫構成的。由此可見,光和色是分不開的,光是色的先決條件,反映到人們視覺中的色彩其實是一種光色感覺。
根據牛頓的理論,英國物理學家湯麥斯經過研究又得出一個結論: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
每一種物體對各種波長的光都具有選擇性吸收、反射或透射的特性。
以物體對光的作用而言,對于不透明的物體,它們的顏色取決于對波長不同的各種色光的反射和吸收情況。如果一個物體幾乎能反射陽光中所有的色光,那么它就是白色的;如果一個物體幾乎能反射陽光中所有的色光,那么該物體是黑色的;如果物體只反射波長520納米左右的光,而吸收其他波長的光,那么該物體則呈綠色。
因此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所決定的,而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所透過的色光決定的。如紅色玻璃之所以呈紅色,是因為它只透過紅色的光而吸收其他色光的緣故。
色彩像音樂一樣,是一種感覺。音樂需要依賴音階來保持秩序,而形成一個體系。同樣的,色彩的三屬性就如同音樂中的音階一般,可以利用它們來維持繁多色彩之間的秩序,形成一個容易理解又方便使用的色彩體系。則所有的色可排成一個環(huán)形。這種色相的環(huán)狀配列,叫做色相環(huán)。
2.色環(huán)。
1)伊登十二色相環(huán)。
伊登十二色相環(huán)是由原色(primaryhues),二次色(secondaryhues)和三次色(tertiaryhues)組合而成。色相環(huán)中的三原色是紅、黃、藍色,彼此勢均力敵,在環(huán)中形成一個等邊三角形。
2)孟賽爾色立體。
孟賽爾(alberth·mumseiu是美國色彩學家、美術教育家。他創(chuàng)立的孟賽爾顏色系統(tǒng)(munsellcolorsystem)以三維空問的近似球狀模型把色彩的色相、明度、純度這3種視覺特征全部表示出來。孟賽爾色立體對色彩的分類和標定符和人的邏輯心理及色彩視覺特征易干理解。
3)奧斯特瓦爾德體系。
奧斯特瓦爾德顏色系統(tǒng)的基本色相為黃、橙、紅、紫、藍、藍綠、綠、黃綠8個主要色相,每個基本色相又分為3個部分,組成24個分割的色相環(huán),從1號排列到24號。在24色色相色環(huán)中彼此相隔十二個數位或者相距180度的兩個色相,均是互補色關系。
二、何為設計。
設,設想,設定;計,計劃,策劃。所謂“設計”,是指針對一個特定的目標,在計劃的過程中求得一種問題的解決策略,進而滿足人們某種需求的行為活動。
因此設計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活動過程,不僅僅是設想,需要將設想具體化、物化,用實體實現,它有著嚴謹而科學、系統(tǒng)的方法和步驟。
三、色彩在設計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在現代生活中,消費者在購買一件商品時,除了對該商品的質量、性能有一定的要求,它的外形或外包裝也成為了人們參考的一個重要元素,不同感覺的外觀設計會賦予商品不同的個性和氣質,從而滿足不同層次和消費人群的心理需求,而色彩在商品的外觀設計中充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1.它是設計傳播的首要印象,是產品外觀美的一個重要元素。
2.更加快捷地傳達產品的思想、理念,有助于消費者更快更準確地捕捉產品的設計定位。3.能體現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文化,傳達不同商品的時代或文化背景。
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從人對色彩的知覺和心理效果出發(fā),用科學分析的方法,把復雜的色彩現象還原為基本要素,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去組合各構成之間的相互關系,再創(chuàng)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過程。
色彩構成是藝術設計的基礎理論之一,它與平面構成及立體構成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色彩不能脫離形體、空間、位置、面積、肌理等而獨立存在。
2.包豪斯。
包豪斯(bauhaus,1919—1933),是德國魏瑪市的“公立包豪斯學校的簡稱,后改稱“設計學院”,習慣上仍沿稱“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發(fā)展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
包豪斯是一所設計學校,開設有建筑、紡織、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設計理論上,提出了三個基本觀點:
藝術與技術的統(tǒng)一(工業(yè)革命);
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設計為大眾服務);
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與客觀的法則來進行。
這些觀點對于設計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使現代設計逐步由理想主義走向現實主義。
包豪斯的重要貢獻之一就是開創(chuàng)了“基礎課程”的教育——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和立體構成三大構成課。它的設計教育理念有著深遠的影響,其教學方式成了世界許多學校藝術教育的基礎,它培養(yǎng)出的杰出建筑師和設計師把現代建筑與設計推向了新的高度。
至今,三大構成的基礎課程已更加完善,并被全世界藝術院校所采納,成為藝術院校設計專業(yè)的必修課。
第二節(jié)色彩的基礎知識。
一、關于色彩的一些基本概念。
1.原色、間色、復色。
原色(一次色):是混合產生各種色彩的最基本的色,是任何色彩無法調制出來的。
間色(二次色):是兩種原色的等量混合。如黃色+藍色=綠色,那么綠色就是間色。
復色(三次色):在間色的基礎上產生,是兩種間色或三原色的適當混合。
二次色橙、紫、綠色,處在三原色之間,形成另一個等邊三角形。紅橙、黃橙、黃綠、藍綠、藍紫和紅紫六色為三次色。三次色是由原色和二次色混合而成。
井然有序的色相環(huán)讓使用的人能清楚地看出色彩平衡、調和后的結果。
2.補色。
在色環(huán)中,一個原色與相對應的間色互稱為補色。補色對比是最強烈鮮明的對比。
在對色彩的觀察與感受中,補色對比的情況是普遍存在的,每一個顏色都有其相應的補色。
3.條件色、光源色、固有色、環(huán)境色。
條件色,是特定條件下的色光關系,即什么色的物體在怎樣的光照下與周邊什么樣的色彩產生的相互關系。光源色、固有色和環(huán)境色都是由條件色體系派生出的把握色彩關系的重要因素。
光源色,就是光源的顏色,光照物體本身的顏色,如窗外漫射的白光沒有顯著的色感,但會微微偏冷;家里的臺燈帶暖色;晚上的霓虹燈五顏六色等等。不同的色光照在物體上,會使物體的亮部收到光線色的影響。光源色可以或多或少地改變物體本來的色彩。
固有色,即物體本身原有的顏色。固有色也是在陽光的投射下產生的,它反映出來的色彩比較全面而純正,因此稱它為概念上的固有色。
環(huán)境色,是指物體在不同環(huán)境里,其固有色會受到環(huán)境色彩的影響而產生變化,即環(huán)境的色彩反射到物體上,及物體色彩與環(huán)境色彩對比中產生的色彩變化,這變化的色彩稱為環(huán)境色,一般繪畫色彩,都著重研究環(huán)境色的色彩規(guī)律與色彩效果。
首先,色彩大致分為兩類:無彩色和有彩色。
無彩色,是指白色、黑色或由這兩種色調合形成的各種深、淺不同的灰色。按照一定的變化規(guī)律,它們可以排成一個系列,由白色漸變到淺灰、中灰、深灰到黑色。
有彩色,就是具備光譜上的某種或某些色相,統(tǒng)稱為彩調,如紅、橙、黃、綠,青、藍、紫等顏色,不同的有彩色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屬性,任何有彩色都具有三個基本特征:色相、純度、明度。熟悉和掌握色彩的屬性,對于認識色彩和表現色彩是極為重要的。
1.色相。
是色彩的最大特征。所謂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區(qū)別各種不同色彩的名稱,也就是辯別色彩的差異,指不同波長的光給人的不同的色彩感受。
在可見光譜中,紅、橙、黃、綠,青、藍、紫每一種色相都有自己的波長與頻率,它們從短到長按順序排列,就像音樂中的音階順序。只要色彩的波長相同,色相就相同,波長不同才產生色相的差別。色相的種類很多,可以識別的色相可達160個左右。如孟賽爾色相環(huán)和奧斯特瓦爾德的色相環(huán)等。
色相體現著色彩外向的性格,是色彩的靈魂,光譜中的色相構成了色彩體系。
2.明度。
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對光源來說可以稱為光度。任何色彩都可以還原為明度關系來考慮,明度關系可以說是搭配色彩的基礎。
色彩的明度變化有兩種情況:
不同色相之間的明度變化:比如,白比黃亮、黃比橙亮,橙比紅亮,紅比紫亮,紫比黑亮。
相同色相之間的明度變化:在某種顏色中加白,亮度就會逐漸提高,相反,加黑色亮度就會變暗。
3.純度。
指色彩的鮮艷程度,也叫飽和度。原色是純度最高的色彩。顏色混合的次數越多,純度越低;反之,純度則高。原色中混入補色,純度會立即降低、變灰。
思考:
1.一個色彩加黑會怎樣改變它的純度?加白呢?
2.黑色和白色哪個的純度更高?
在七種基本色中,除各自有各自的最高純度外,它們之間也有純度高低之分,紅色純度最高,而綠色純度相對低些,其余色居中。
明度、純度、色相三要素的關系:
任何色彩(色相)在純度最高時都有特定的明度,假如明度變了,純度就會下降。
a、高純度的色相加白或加黑,降低了該色相的純度,同時也提高或降低了該色相的明度。
b、高純度的色相加與之不同明度的灰色,降低了該色相的純度,同。
時使明度向該灰色的明度靠近。
c、高純度的色相如果與同明度的灰色混合,可構成同色相同明度不。
同純度的系列。
(觀察明度表和純度表的區(qū)別)。
思考:
1.是否存在只有色相而沒有純度和明度的色?
2.是否存在只有純度而沒有色相和明度的色?
作業(yè):
一、臨摹“伊登十二色環(huán)”一幅。
要求:1.作業(yè)繪于a4(16開)大小素描紙上。
2.色環(huán)為直徑13cm的圓形。
3.工整干凈,色彩準確,右下角標明姓名學號。
二、選擇一種顏色,分別臨摹其明度表和純度表上的變化。
要求:1.作業(yè)繪于a4(16開)大小素描紙上。
2.色帶每格為1.5×2cm,至少12格以上。
3.工整干凈,色彩準確,右下角標明姓名、學號、日期
不同波長的光作用于人的視覺器官而產生色感時,必然導致人產生某種帶有情感的心理活動。事實上,色彩生理和色彩心理過程是同時交叉進行的,它們之間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在有一定的生理變化時,就會產生一定的心理活動,反之亦然。
如,紅色能使人生理上脈搏加快,血液升高,心理上具有溫暖的感覺。長時間紅光的刺激,會使人心理上產生煩躁不安,在生理上尋求相應的綠色來補充平衡。因此,色彩的美感與生理上的滿足和心理上的舒適感有關。
第二章色彩的心理性。
第一節(jié)色彩心里與年齡第二節(jié)色彩的心里錯覺第三節(jié)色彩表情。
第二節(jié)色彩心理與年齡。
9歲兒童:綠色。
—15歲男生:綠、紅、青、黃、白、黑—15歲女生:綠、紅、白、青、黃、黑。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色彩喜好逐漸向復色過度,向黑色靠近,也就是說年齡越近成熟,所喜愛的色彩愈傾向成熟。
第二節(jié)色彩心理錯覺。
色彩的直接心理效應來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對人的生理發(fā)生的直接影響。科學家發(fā)現,顏色能影響腦電波,腦電波對紅色反映是警覺,對藍色的反應是放松。處在藍色環(huán)境中,人的脈搏會減緩,情緒也較沉靜。不少色彩理論中都對此做過專門的介紹,這些經驗向我們明確地肯定了色彩對人心理的影響。
冷與暖:
冷色與暖色便是依據心理錯覺對于顏色的物質性印象,大致由兩個色系產生。波長長的紅光和橙、黃色光,本身有暖和感;相反波長短的紫色光、藍色光、綠色光,有寒冷的感覺。
你能舉出生活中運用顏色冷暖特性的例子嗎?
此外,冷色暖色除了給我們溫度上不同的感覺以外,還會帶來其他感受,如重量感,濕度感等。比如說,暖色偏重,冷色偏輕;冷色顯得濕潤,暖色顯得干燥;冷色有很遠的感覺,暖色則有迫近感。
一般來說,由于冷色有后退感,暖色有前進感,因此若想使狹窄的空間變得寬敞,應該使用明亮的冷調。
當然,既然是心理感受,那么色彩給人的感覺就不是絕對的,因為每個人的心理活動都會不同。所以即便是冷暖,也是相對而言的,沒有絕對的冷色也沒有絕對的暖色。
輕重、軟硬:
色彩能使人看起來有輕重感,一般來說,明度越高,感覺越輕,明度越低感覺越重。暖色系的色彩感覺較重。冷色系的色彩感覺較輕。但造成輕重感的最大因素,還是明度高低的影響最大。
總括來講:決定色彩輕重感覺的主要因素是明度,即明度高的色彩感覺輕,明度低的色彩感覺重。其次是純度,在同明度、同色相條件下,純度高的感覺輕,純度低的感覺重。
物體的質感給色彩的輕重感覺帶來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物質有光澤、質感細密、堅硬給人以重的感覺,而物體表面結構松、軟,給人感覺就輕。
同祥,色彩的軟硬感覺為,凡感覺輕的色彩給人的感覺均軟而有膨脹的感覺。凡是感覺重的色彩給人的感覺均硬而有收縮的感覺。
興奮與沉靜感:
不同的色彩刺激我們,使之產生不同的情緒反射,能使人感覺鼓舞的色彩稱積極興奮的色彩。而反之,使人消沉或感傷的色彩稱之為消極的沉靜色彩。
影響感情最歷害的是色相,其次是純度,最后是明度。
會引起觀者興奮感的顏色如紅色、橙色等。稱為(興奮色);而使人有沉靜感的顏色,如藍、藍綠……等色,稱為(沉靜色)。
大致來說,亮暖色屬于興奮色,而冷色屬于沉靜色。就明度而言,明度高的顏色富極積性,為興奮色,深的顏色較消極,屬于沉靜色。純度方面,則純度越高越富極積性,純度越底則富消極性;因此,高純度的色彩為興奮色,而低純度的色彩為沉靜色。
爽朗與陰憂感、華麗與樸素感、色彩的音感、色彩的味覺感、季節(jié)感。
第三節(jié)色彩的表情。
色彩本身是沒有靈魂的,它只是一種物理現象,但人們卻能感受到色彩的情感,這是因為人們長期生活在一個色彩的世界中,積累著許多視覺經驗,一旦知覺經驗與外來色彩刺激發(fā)生一定的呼應時,就會在人的心理上引出某種情緒。
無論有彩色還是無彩色,都有自己的表情特征,當其屬性(明度、色相、純度)發(fā)生變化時,顏色的表情也隨之變化。因此,要說出各種顏色的表情特征,就像想要說出世界上每個人的性格特征那樣困難,然而對典型的性格做些描述,總還是有趣并可能的。
紅色:
紅色是強有力的色彩,是熱烈、沖動的色彩。
“在深紅的底子上,紅色平靜下來,熱度在熄滅著;在藍綠色底子。
上,紅色就像熾熱燃燒的火焰;在黃綠色的底子上,紅色變長了一個冒失的、莽撞的闖入者,激烈而不尋常;在橙色的底子上,紅色似乎都被郁積著,暗淡而無生命,好像焦了似的。”
——約翰·伊頓。
橙色:
橙色的波長僅次于紅色,因此它也具有長波長的特征:使人脈搏加速,并有溫度升高的感受。橙色是十分活潑的光輝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溫暖的色彩,它使我們聯想到金色的秋天,豐碩的果實,因此是一種富足的、快樂而幸福的色彩。
黃色:
黃色是亮度最高的顏色,在高明度下能夠保持很強的純度。它象征著光芒、希望、智慧、財富或權利等。黑色或紫色的襯托可以使黃色達到力量無限擴大的強度。白色是吞沒黃色的色彩,淡淡的粉色也可以像美麗的公主一樣將驕傲的黃色征服。
黃色最不能承受黑色或白色的侵蝕,這兩個顏色只要稍微的摻入,黃色即刻失去光輝。
綠色:
說到綠色,你會想到哪些詞語?
寧靜、平和、新鮮、單純、青澀、寬容……。
藍色:
說到藍色,你會想到哪些詞語?
藍色是博大的色彩,天空和大海最遼闊的景色都呈蔚藍色,無論深藍色還是淡藍色,都會使我們聯想到無限的宇宙或流動的大氣,因此藍色也是永恒的象征。
藍色又是絕望的同義語,所謂“藍色的音樂”實質就是“悲傷的表示”。
紫色:
說到紫色,你會想到哪些詞語?
嬌柔、安祥、高尚、艷麗、優(yōu)雅、華麗、高貴、夢幻。
———約翰·伊頓。
黑色:
灰色:
白色:
視覺形象是靠協調的色彩來體現的,色彩的搭配不僅體現著美學的訴求,而且是一種可以強化的識別信號。色彩是記憶、象征、情感的集合。可以說,色彩是一種藝術,它有超乎尋常的力量,可以表達出各種情感,引發(fā)心理上的連鎖反應。
第三章。
第一節(jié)色的混合一、三原色。
二、加色混合。
三、減色混合。
第二節(jié)空間混合。
一、定義。
二、空間混合規(guī)律。
三、空間混合的特點。
第三節(jié)色彩推移。
一、明度推移。
二、色相推移。
三、純度推移。
四、冷暖推移。
第一節(jié)色的混合一、三原色。
色光的三原色(三基色):紅、綠、藍。
顏料的三原色:紅、黃、藍。
二、加色混合。
從物理光學試驗中得出,光的三原色以不同比例的混合幾乎可以得出自然界所有的顏色,如。
紅光﹢綠光﹦黃光。
紅光﹢藍紫光﹦品紅光。
藍紫光﹢綠光﹦青光。
紅光﹢綠光﹢藍紫光﹦白光。
隨著不同色光的混合量的增加,色光的明度也在逐漸加強,所以叫加色混合,當全色光混合時,則可趨于白光,它較任何色光都明亮。加色混合效果是由人的視覺器官來完成的,因此是一種視覺混合。彩色電視的色彩影像就是應用加色混合的原理設計的。
三、減色混合。
有色物體(包括顏料)之所以能顯色,是因為物體對色譜中的色光選擇吸收和反射所致?!胺瓷洹钡牟糠稚獗晃覀兛吹?,“吸收”的部分色光,也就是“減去”的部分色光。當兩種以上的色料相混合或重疊時,相當于照在上面的白光中減去各種色料的吸收光,剩余反射部分就是色料混合或者重疊的顏色,所以又稱減色混合?;旌系念伾蕉?,吸收光越多,反射光越少,最后呈現出的顏色趨近于黑色。
第二節(jié)空間混合。
一、定義。
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顏色并置,放在一起,通過一定的空間距離,在人的視覺內達成的色彩混合稱為空間混合。
空間混合并不是真正的色彩混合,而是通過人們先看到的顏色的視覺殘留,加載到后看到的顏色上所產生的視覺混合,這種混合方式不會使色彩本身改變,而是取參與混合的顏色的三屬性的中間值,所以也被稱為中間混合。點彩畫法就是利用這種原理。
二、空間混合規(guī)律。
1.補色關系:可得到無彩色系的灰和有彩色系的灰。
2.非補色關系:得到二色的中間色,如紅與青混合,得到紅紫、青紫等。3.有彩色與無彩色:也產生二色中間色。如紅與白。4.所得新色彩的明度,相當于混合色的中間明度。
三、空間混合的特點。
1.近看色彩豐富,遠看色調統(tǒng)一。在不同視覺距離中,可以看到不同的色彩效果。2.色彩有顫動感、閃爍感,適于表現光感,印象派畫家慣用這種手法。
作業(yè):
自選一張彩色圖片,構成一幅完整的空間混合作品。
要求:
1.作業(yè)繪于四開大小水分紙上。
2.以網格形式進行空間混合,網格大小均勻,網格不少于。
30×30。3.突出“空間混合”的概念,準確把握圖片色彩,抓住空間混合的色彩規(guī)律,避免出現生硬的形或線,應以色塊為畫面構成的基本元素。
4.畫面干凈整潔,并附上所選原始圖片,右下角注明作業(yè)名稱、班級、姓名、指導老師、日期。
圖片的選擇:
第三節(jié)。
色彩推移是一種有規(guī)律、有聯系、有秩序的運動構成。在進行色彩推移構成的時候,一個色階連著一個色階,每一個色階都含有上一個色階的色彩成分,部分的反復,有節(jié)奏的變化,使畫面充滿聯系,形成一種秩序美。
一、明度推移。
指一種色彩在純度和色相不變的同時,僅明暗發(fā)生逐漸變化,所造成的色彩構成。
明度推移一般不使用純度較高的色彩,那樣容易使人感到有明顯的純度變化,所以明度推移通常選用一種明度與純度都較低的色彩,逐漸加白,不加其他任何顏色,依次調出明度各不相同而明度差又相等的色階,構成明度序列。色階越多,則畫面律動效果越強烈。
二、色相推移。
指色彩通過連續(xù)的逐漸變化,從某一色相推移至另一種色相。在進行純度推移時,一般選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純度較高的色彩,可以使用兩色相加,或模擬兩色相加為中介色,使推移自然流暢。
三、純度推移。
純度推移是指某一純色向無彩色系逐漸變化造成的色彩構成。一般使用與該純色同一明度的無彩色灰進行純度推移,如果明度相差懸殊,會因受明度變化的影響而削弱了純度要素。
四、冷暖推移。
冷暖是人們對色彩的主觀聯想,冷色極限為藍色,暖色極限為紅、橙、黃等。
作業(yè):
明度推移、色相推移、純度推移各一張。
要求:
3.三張推移作業(yè),每張的色彩均限制在兩種以內(不包含白色)4.畫面干凈、整潔,色彩交界處流暢、分明。
色彩構成論文篇十五
課時安排:
《平面構成》第一課時。本課題分兩課時進行,本課時進行鉛筆紋樣設計,第二課時進行紋樣的色彩配置。
一、教學簡案下一頁。
一.教學目標。
認知:理解平面構成的概念、意義、用途及方法。
操作:按平面構成的要求設計一種構成練習。
情感:體會平面構成的形式美、秩序美。
創(chuàng)造:設計出具有個性的基本形和構成形式。
二.教學重點難點。
l.重點:主要掌握基本形和構成形式的設計。
2.難點:如何啟發(fā)學生運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行平面構成的設計。
三.達標規(guī)程。
概念;基本要素;基本形;構成方式。
四.教學準備。
師:1.收集平面構成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實物、以前學生的優(yōu)秀作。
3.繪制自然界有關生物體的幾何結構圖例。
生:1.收集幾何紋樣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實例,布置學習專欄。
2.準備鉛筆、圓規(guī)、三角尺。
五.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按常規(guī)進行。
(二)前提測評。
回顧單獨紋樣、二方連續(xù)中的點、線、面極其特征,了解學生狀況。
(三)導入。
新課。
根據唐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讓學生展開想象,抽幾位學生上黑板,用點、線、面概括地表現景色。教師總結:這種用點、線、面抽象形態(tài)構成的圖形就叫平面構成。
(四)認定目標。
指出在這節(jié)課上,要學習掌握平面構成的幾種主要構成形式,并進行設計練習。
(五)導學達標。
l.平面構成的概念、用途與學習意義。
師生共同列舉、觀摩平面構成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進而說明平面構成的概念、用途與學習意義。
2.基本要素;點、線、面。
引導學生說出日常生活中有點、線、面特征的例子,結合圖例進一步明了點、線、面的特征。
3.基本形。
說明運用點、線、面按一定的方向、角度、距離組合變化便形成基本形,介紹基本形的種類極其構成方式。(圖示)。
4.構成方式。
基本形按不同的方法排列,便產生各種形式的構成,可以概括為規(guī)律性與非規(guī)律性兩類,本課著重介紹五種主要的構成形式。(骨格圖與各式范畫四例及生物體結構圖)。
規(guī)律性排列式重復漸變發(fā)射。
非規(guī)律性排列式特異對比。
六.作業(yè)要求。
設計一幅平面構成鉛筆稿。(出示4條要求)。
七.學生練習,教師輔導。
八.達標測評和小結。
概括本課內容,強調基本形與構成方式的設計,挑選一部分作品作展示,邀請兩名學生互評,然后教師講評。
九.板書設計。
應用圖例。
基本形。
構成方式1.2.3.4.5.骨格圖。
范畫。
重復式。
以前學生作業(yè)。
范畫。
十、作業(yè)。
漸變式。
范畫。
發(fā)射式要求。
1.2.3.4.范畫。
特異式。
范畫。
對比式。
色彩構成論文篇十六
結束了4周的色彩構成學習,遇到了一位好老師,做了幾張不太盡如人意的色彩構成作業(yè)。不過對我來說這是一件值得內心愉悅的事。人類的色彩感覺是一種天性他都有自身的色彩感覺。我個人認為:色彩構成課的初衷是為了挖掘埋藏我們內心深處亟待釋放色彩感覺。這幾周的色彩構成課就起到了這一作用。
正如教材上所說:“色彩構成包含了許多理性的成分,如果把它們是為亙古不變的金科玉律,就會喪失想象,走進死胡同,使作品喪失生命力。”繪畫的發(fā)展也是如此:由起初的宮廷繪畫,走向普通百姓的生活寫照;由室內走向室外風景。它們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繪畫也好,設計也好,乃至人類社會也好,都沒有標準答案。它是內心的抒發(fā),是感覺的紙上再現,它在不同的時代有自身的特征。色彩構成的三要素則是色相,明度,純度。色彩構成是藝術設計的基礎理論之一,它與平面構成及立體構成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不同顏色會反映人們心中絕不直觀能表達出的想法,心情或者說是人文觀念。
在我們學習的時候就要保持自己的感覺,適當的追求某種自己喜歡的風格,適當的模仿前人,這些都是有必要的。但不應拋棄自己的感覺,強迫自己的內心接受自己不喜歡的風格。就算是他人認為你的作品一無是處。自己已有的風格還是不要隨意改變。就好像被社會和生活拋棄的凡·高,即使在當時社會人們無法接受他的畫作,但是現的人們卻爭相收藏。
色彩構成作為一門設計的基礎科,其中的一些基本規(guī)律、理論,技巧,是色彩發(fā)展的根本和起點,也是我們將個人的色彩感覺以及內心抒發(fā)出來所必須掌握。
期作業(yè),缺乏隨即方案。這就是在后期我所急需培養(yǎng)和改進的地方。
我們還要學會利用自然,這也是我要加強另一方面。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有自身的色彩:藍天白云、青山綠水、丹霞落日、綠楊紅杏、紫蝶黃蜂······正是因為有如此豐富多彩的事物才構成了美麗的大自然。
其次,多與同學老師交流經驗也是很有必要的。這也是無數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訣。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用心對待每一次作業(yè),態(tài)度決定一切。只有從現在就養(yǎng)成這一習慣,我們就離將來的成功更進一步。抱著一顆真誠的心,懷著對生活的熱愛去完成自己的大學四年的學習。
姓名:吳昕窈。
班級:10裝潢3班學號:201010113312指導老師:李振華。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2857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