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設計教學設計案例(實用2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9 14:47:14
書籍設計教學設計案例(實用23篇)
時間:2023-11-19 14:47:14     小編:筆塵

總結是經驗的積累,通過總結可以更好地保留和傳承我們的經驗與智慧。一個好的總結應該突出重點,簡明扼要地概括出關鍵信息。掌握好閱讀策略,可以事半功倍地提高閱讀效率。

書籍設計教學設計案例篇一

學生、教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境、教學方法、教學評價。

1、學生是體育教學中的主體因素,也是最活躍的因素。沒有學生就沒有必要組織體育教學,沒有學生也就不存在體育教學。

2、體育教師是體育課程設計的參與者、課程的實施者、也是把握教學方向的責任者。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中的主導因素,也是內在的掌控因素。

3、體育教學目標是教師掌控體育教學的依據,沒有目標也就沒有了體育教學。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我們具有超學段、學段、學年、學期、單元和課時等多層次的體育教學目標。體育教學目標是體育教學中的定向和評價因素。

4、體育教學的第四個基本因素是體育教學內容。沒有教學內容的體育就不成為教學而只是鍛煉,就不是學科而只是活動,沒有教學內容體育教學就空洞化了。體育教學內容是由內容的實體(課程)和內容的載體(教科書)共同組成的,它們是體育教師根據社會的要求、學科的體系和學生的需要選編出來的。

6、沒有良好的體育教學環(huán)境就會影響體育教學的質量,有時甚至會嚴重影響體育教學的正常進行,因此它是體育教學的第六個基本因素。

7、體育教學方法也是體育教學一個重要的基本因素,它是與目標、教師、與學生等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體育教學方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所選擇的有效的教學技術和手段,其中包含為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的各種信息及其傳遞方式。

8、體育教學評價也是體育教學的重要基本因素,它與教學目標、教師有著密切的關系,是教師根據目標制定各種評價指標,這些指標有評價教師“教”的方面,也有評價學生“學”的方面。

二.如何在體育教學中運用體育游戲?

1、游戲教學要密切聯(lián)系所學內容有些課為做游戲而做游戲,游戲與教學目標沒有關系,游戲與主教材沒有關系,各游戲之間也沒有關系,這明顯是無目的的安排。

2、游戲教學不宜過多。

有些課安排了3-4個游戲,游戲占用了許多寶貴的教學時間,耽誤了主教材的教學,這明顯是多用了游戲。

3、游戲教學要有創(chuàng)新,體現(xiàn)出游戲教學的價值。

4、游戲教學要選對教學對象。

有些課的游戲本身挺好,但用錯了對象,同樣難以收到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把低年級的充滿稚氣的游戲,用于高年級的學生,不僅使高年級的學生做起來感到尷尬,讓看課的人也感到滑稽。

5、游戲教學要用對時機。

有些課的游戲是因為用錯了時機,導致了適得其反的效果。比如,學生在專心致志地進行體育學習之時,突然中途插進來一個游戲,打斷了教學。自然這個游戲的教學效果也不會好。

三、試述隊列在體育教學中的意義和作用。

1.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隊列練習可以在整齊劃一的集體活動中,特別是在隆重莊嚴的集會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和集體行為,促進學生團隊精神的形成。

2.優(yōu)美體態(tài)的養(yǎng)成。由于隊列練習都是以規(guī)范的身體動作和優(yōu)美的動作姿態(tài)組成的,因此,經常的隊列練習,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優(yōu)美的體態(tài)和體形。

3.集體技能的形成。由于許多隊列練習都是集體行動的基礎和內容,如集合、集體行進等。因此,隊列練習可以促進學生集體活動技能的提高。這種技能在應激狀態(tài)下,具有特殊的價值。

4.教學效率的提高。集合、分散以及集體移動等隊列隊形,也是體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組織手段。在有些場合下,運用隊列隊形來調動隊伍,可以節(jié)省教學組織的時間。因此,學生在課中快、靜、齊的隊列能力,有時可以提高教學的效率。

5.意志品質的磨練。隊列練習是一種重復性的身體操練,與學習體育運動項目相比,比較單調枯燥,而且非正常體位的隊列動作也容易引起學生的身心疲憊。

6.通過學習集體的行為規(guī)范和集體行動的技能;讓學生在自由被限制的條件下,學會忍耐,提高自律能力;讓學生在集體活動中,體驗整齊劃一集體行為的美感。

四、如何對待體育教學中的表揚和批評?

1、首先明確應表揚和批評都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應正確的運用表揚和批評。

2、在教學中,教師必須運用教育機制處理很多突發(fā)事件,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把學生各方面教育好。批評和表揚是歷來最受歡迎的兩種教學手段。表揚和批評這兩種教學手段,看似對立,實則相輔相成。成功教育的原則是不抹殺學生的閃光點,不打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但它并不排斥批評懲罰。賞罰分明才能讓學生明辨是非,形成責任意識,培養(yǎng)他們健全的人格。如果學生明明做得不夠好,老師還要大加贊賞,這會讓他們覺得成功來得很容易,從而生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同時也會讓表揚貶值。久而久之,你那贊揚在學眼里無非就是一句口頭禪罷了,激勵作用從何談起。而且一個學生如果只能表揚,不能批評,將來走上社會,又怎么面對挫折和失???沒有批評和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當然,批評和懲罰也要注意時機,因人而異,把握有度,否則會產生副作用,事與愿違。

3、在教學工作中,批評的目的是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使學生更明智、更理性地進行學習。其實對于批評學生這其中包含很多學問,批評的方法掌握如何直接影響批評的效果,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掌握批評的技巧。教師批評學生應該注意:“適當的時機對學生進行批評;注意批評的場合;講究批評的度;批評時不能抬高自己,盛氣凌人;批評時要注意創(chuàng)造一種良好的溝通氣氛,注意自己的姿態(tài)、表情和語氣,批評的藝術就在于能機智靈活地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溝通氣氛,使溝通活動得以順利進行?!?/p>

4、在體育教學中應該貫徹以表揚為主的原則。但以表揚為主決不是不要批評。沒有表揚的體育教學不是教育,沒有批評的體育教學也不是教育。在當前的體育教學改中,只許表揚不能批評的做法是片面的。我們要正確解讀和正確理解“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平等地對待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一個服務者”、“新的對話方式要多用表揚”、“要形成親切的語言風格”等等說法的正確含義。不能把學生當成只有優(yōu)點沒有缺點的十全十美的天使,體育教學不是只有正確沒有錯誤的“真空地帶”。所以,體育教學不能只要表揚不要批評,只能親切不能嚴肅,只有服務沒有教育。種好、好、好,一切都好;優(yōu)、優(yōu)、優(yōu),全部都優(yōu)的“無劣評價”,是不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

五、如何保證體育教學中的安全?1.安全來自于教師的愛心和責任心2.安全來自于教師高超的保護技能這種技能包括:

(1)對場地器材進行安全布置的技能;(2)對運動器材進行檢查和保養(yǎng)的技能;

(7)利用學生群體進行相互安全保護的技能;

(8)對緊急傷害事故進行正確的初步處置的技能等。3.安全來自于教師規(guī)范的工作程序。

學校和教師要保證學生的安全,還要制訂各種規(guī)章制度,如《體育課堂教學常規(guī)》、《體育場地器材安全制度》、《體育場館使用制度》、《游泳池使用制度》、《學生體檢制度》、《緊急情況處理制度》等等。

4.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掌握安全要領。

總之,安全是體育教學的基本前提,但安全不是靠不活動、害怕和躲避得來的,安全是靠愛心、責任心和縝密的安全工作得來的。現(xiàn)在的消極安全,孕育著未來的巨大危險;現(xiàn)在敢于面對危險,克服它,戰(zhàn)勝它,就能為未來的長久安全奠定堅實的基礎。體育教師規(guī)避傷害事故責任的最好辦法,就是細心地把安全工作做好,而做好安全工作就要靠制度的建立和程序化的工作。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地思考安全問題背后的東西,正確對待體育教學中的安全問題和安全教育,在搞好體育教學的安全工作的基礎上,上好體育課,這是關系到我們體育學科生死存亡的大事。

六、如何理解與運用合作學習?

一、為什么要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二、自主學習的構成要素1.自主學習的課題與任務。

既然是自主學習,就不是教師的直接傳授,更不能是手把手的教學,而是一種“若即若離”的指導。所謂“若即”,是指教師應給予學生教學安全、信息與秩序的保證與維護等;所謂“若離”,是指教師在確保安全、目標正確和秩序良好的前提下,不干與學生的學習活動,特別不要干與那些“獨出心裁”富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和行為,要給予學生自我認識、自我領悟和自我糾正的時間。

4.自主學習的主要方式。

應該是“有始有終”的?!坝惺肌保褪墙處熛驅W生布置學習任務和提出學習課題;“有終”,就是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要進行總結與評價??偨Y和評價都包括“教育”和“認知”兩個方面?!敖逃笔侵笇W生的學習態(tài)度、秩序、紀律、行為及合作表現(xiàn)等進行總結與評價;“認知”是指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結果等進行總結和評價。

三、自主學習的基本條件。

1.自主學習的課題與學生的學習能力相適應。

自主學習不能“打無準備之仗”,教師必須為學生做好相關信息與信息媒介的準備。當學生在自主學習遇到問題時,就可依靠這些信息來解決學習問題。信息媒介主要有學習卡片、掛圖、錄像帶、多媒體課件等等。

3.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環(huán)境的安全。

在自主學習中,由于學生處于一種相對自由的狀態(tài),因此,一些道德問題與行為問題比較容易發(fā)生,如打架斗毆、損壞公物、污言穢語等等,這些不僅會嚴重影響自主學習的效果,更是背離體育教學“育人”的根本方向。因此,教師應盡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時也要做好處理突發(fā)事件的準備。

總之,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它絕不是自由活動,更不是“放羊”。自主學習有其自身的構成要素和條件,幾不具備這些要素和條件的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當前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出現(xiàn)的一些形式主義做法與“放羊”現(xiàn)象,是值得我們關注的,是需要我們去加以克服的。所謂“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現(xiàn)象,也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理解自主學習的意義,沒有正確運用自主學習所造成的。

七、體育教師如何科學安排運動負荷?

1、要把握全體學生的身體情況。

2、要仔細鉆研教材。

3、要了解不同的情況下的運動負荷的變化。

負荷除了與教材和學生的身體有關以外,與許多環(huán)境因素變化因素有關,有客觀的氣溫、風力、場地的變化,還有主觀的情緒、態(tài)度的變化,也有集體合作氛圍和比賽競爭氣氛的變化等,體育教師也要對這些變量心中有估量,并做出比較準確的判斷和處理。

4、要掌握更直接的負荷判斷的方法。

從影響運動負荷的眾多因素來看,對運動負荷的把握的確是比較困難的,而且在動態(tài)的體育課之中,面對幾十名學生去靠不時地測心率來把握運動負荷更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可能更要依靠一些更為直接的負荷判斷的方法,現(xiàn)在常用的有詢問法和觀察法體育教師在設計體育課負荷時要遵循以下的原則:

1、確保學生活動安全的原則。

體育課中既要讓學生學好運動技術和不斷地鍛煉身體,又要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的運動安全,運動負荷要以不傷害學生的身體為第一原則。設計運動負荷時要考慮學生身體內在安全和外在安全兩個方面。

2、有利于運動技術學習的原則。

由于體育課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學習運動技術,因此在設計體育課的運動負荷時,一定要注意使運動負荷要能符合運動技術學習的需要,在不同的學習階段要有不同的負荷,比如在初學運動技術時就不能安排很大的運動負荷、相反在熟練運動技術時就需要有較大的運動負荷;在戰(zhàn)術學習時就不能安排很大的運動負荷、相反在比賽和應用戰(zhàn)術時就需要有較大的運動負荷。

3、有利于不斷對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原則。

無論是為了學好運動技術,還是為了在體育課中不斷地鍛煉學生身體,都應有目的地發(fā)展學生的身體素質,而為了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就要有相應的運動負荷和練習密度,而且運動負荷還要符合發(fā)展各種身體素質的不同需要。

4、有利于學生體驗運動樂趣的原則。

學生能在體育活動中體驗到運動的樂趣,沒有一定的運動量也是不可能的課,運動中的激情煥發(fā)都需要運動的負荷來誘發(fā)。運動量過小體育運動的特點無法發(fā)揮,體育課上得消沉和平淡;運動量過大也會因過大的運動量使學生疲憊不堪,體育課上得過于勞累和辛苦,學生也難以體驗到運動的樂趣。

5、不至過于影響下節(jié)課教學的原則。

由于體育課是在身體活動中進行的,會對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體育課不能過于影響學生下一節(jié)的學習,要通過對運動負荷的合理安排以及在體育課后半段的調整,使學生可以順利地進入下面的文化課學習。

總之,體育課中的練習密度和運動負荷是實現(xiàn)體育教學目標的因素,是學生學習運動技術和鍛煉身體所不可缺少的變量,也是體育學科教學的本質性因素和體育課的特點所在,因此,體育教學必須要有一定量的練習密度和運動負荷,而每一個體育教師在上體育課時都必須把運動符合和練習密度放在心中,要重視對體育課練習密度和運動負荷的設計,并根據體育課的實際情況對運動負荷進行把握和調整,以保證體育課的順暢進行和學生的身體安全。但是也不能把體育課的運動負荷的設計機械化,更不能把體育課的負荷的描繪和計算變成“假科學”和“偽科學”或粉飾體育課的虛假之物。體育課中的運動負荷要為學生切實掌握運動技術和鍛煉身體服務。

書籍設計教學設計案例篇二

小學語文教材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在選擇教學內容的時候,并不是機械地將《漢語拼音方案》系統(tǒng)地傳授給小學生,而是根據小學生學習拼音、使用拼音的需要,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對《漢語拼音方案》采取了一定的教學變通措施。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小學語文教材對于拼音教學內容的精心選擇和重新組織,適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能夠達到學拼音、用拼音的目的,能夠滿足學生今后使用漢語拼音工具的需要。

漢語教學拼音教材中的教學內容,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1.教學內容更加綜合在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起始階段,除了字母和音節(jié)的學習。大多數教材都安排了識字的教學內容,有的教材還安排了詞語、句子、兒歌等教學內容。

2.教學內容更加貼近生活。

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注重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關注兒童的生活,調動兒童的生活積累,最大限度地貼近兒童的口語實際和認識水平,引導學生借助生活經驗學習拼音,并且在生活中鞏固、運用拼音。

1)聯(lián)系生活學習拼音。

教材中安排了很多有趣的活動內容,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打通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界限。

3)教學內容更加關注人文。

語文學習都不只是知識的學習要在掌握語文工具的同時,強調文化傳承,潛移默化地陶冶情操,要使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成人,而不僅僅是成才。

漢語拼音教材中的內容選擇,不只有工具的一面,同時具有內容豐富的人文內涵。拼音教材通過優(yōu)美的圖片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使學生在初入學的漢語拼音學習階段,就開始潛移默化地受到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熏陶感染,而不再是僅僅把拼音作為機械操練的工具來學習。

5.2.2小學漢語拼音教學的內容模塊。

新的時代賦予漢語拼音教材以更為豐富的教育內涵。小學漢語拼音的教學內容:字母與音節(jié);拼音的書寫;漢語拼音教學階段的識字;漢語拼音教學階段的閱讀;大寫字母和《漢語拼音字母表》。

1.字母與音節(jié)。

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是目前小學拼音教學的常規(guī)內容。使拼音字母形象化,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不二選擇。教材中大量使用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圖片,將抽象的字母轉化為學生形象可感的生活,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借助學生的已有經驗學習拼音。

借助圖畫學習字母,有兩種編排方式。最為常見的是單幅的表音示形圖,也就是用一個字母對應一幅圖片。除了這種單幅的表音示形圖,近年來,教材中還創(chuàng)造了全新的情境圖,將諸多內容合在一幅圖中,輔助學生學習字母和音節(jié)。畫面的內容除了可以引出要學的字母,還同時表示字母的音和形。

除了大量借助圖畫幫助學習拼音,教材還對字母和音節(jié)的呈現(xiàn)方式進行精心的設計。

1)字母的呈現(xiàn)。

1.采用加大字號的方法突出顯示。

2.把聲母排成藍色,韻母排成紅色,整體認讀音節(jié)帶有紫色底框。通過不同顏色的視覺刺激,幫助學生區(qū)分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

2)音節(jié)的呈現(xiàn)。

1.以前的拼音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射線狀的拼讀練習,體現(xiàn)出的教學理念是:通過大量的音節(jié)拼讀,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拼音。

2.現(xiàn)在,這種狀況正在悄然發(fā)生變化,不同版本的教材中,音節(jié)以不同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體現(xiàn)了不同的編排思路。

如人教版,大都以一個音節(jié)為例呈現(xiàn)音節(jié)拼讀過程和結果,在這一音節(jié)下面再提供與之相關或類似的音節(jié)。

北師大版非常強調拼讀,教材中要求品讀的都是帶調的音節(jié),并且大都有漢字與之相對應。在拼音教學階段,作為教學內容的音節(jié)和音節(jié)詞,都應該源于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生口語發(fā)展緊密相連,不宜將沒有實際意義的語素或學生不易理解的詞語作為教學內容。

2.拼音的書寫。

課程標準中第一學段目標中談到的漢語拼音的書寫,是指抄寫,而不是默寫。

1)人教版教材中的拼音書寫,安排在集中學習拼音的階段,與學習拼讀同步安排。將字母安排在四線格中,并呈現(xiàn)字母的書寫過程。在復韻母學習階段,并不是每課都有書寫拼音的內容,在某些課里提供了音節(jié)詞的書寫練習。

3)北師大版教材的拼音書寫不提供書寫過程的內容,只是在四線格中呈現(xiàn)本課學習字母。

將書寫的字母安排在四線格中,最重要的作用是給學生提供字母之間的大小比例關系,使學生通過觀察了解字母的形體,盡量根據比例關系把字母寫整齊。在具體實施教學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大體了解字母在四線格中的位置即可,不必對學生要求過度。書寫拼音在這一階段并非重點,無需過于追求精確的字母位置,追求書寫的漂亮美觀,只要學生能夠正確抄寫即可。

3.漢語拼音教學階段的識字。

三個版本的教材都安排了識字的教學內容,體現(xiàn)課標所倡導的“學習漢語拼音要與識字相結合”的指導思想。在集中學習拼音的階段,把學拼音和識字結合起來,直接體現(xiàn)漢語拼音的工具價值,實踐證明是切實可行的。

人教版教材只安排要認的字,這些字從每課的詞語、句子和兒歌中提取,所有要求認的字音節(jié)都是由學過的字母組成,學生可以借助拼音學習字音,憑借詞語、句子、兒歌的語境理解字義,使?jié)h字的學習與拼音的學習有機地融為一體。

蘇教版教材采用的是拼識同步、雙線并進的方式,將拼音、識字交叉起來安排。要求認的字,集中安排在每個拼音單元的后面,采取韻文的形式編排。

近年來的語文教材編排,開始嘗試將閱讀的內容納入集中學習拼音的階段,并且逐漸成為一種趨勢。例如,人教版教材采用了由易到難的內容編排。另外,在人教版教材中,還從《dtnl》一課開始,每一課都安排了兒歌。每個兒歌里都有本課新學的音節(jié),并對新的音節(jié)做了標紅處理。學生在復習音節(jié)、鞏固拼音的同時,體會學習拼音的價值,感受學習拼音的興趣。在集中學習拼音的階段,引導學生及時運用拼音幫助識字,進而幫助閱讀,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拼音、運用拼音。學生剛剛學了音節(jié),就能學以致用,使學生體驗到閱讀的樂趣。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

5.大寫字母和《漢語拼音字母表》。

將大寫字母和《漢語拼音字母》的學習安排在一年級下冊的“語文園地五”,將學習內容安排在“讀讀背背”這個欄目中,以大小寫字母對照的方式呈現(xiàn)。

“讀讀背背”主要是幫助學生掌握漢語拼音字母表,為學習查字典打基礎。學生已經學會漢語拼音,教學指導時可先讓學生讀讀小寫字母,在對應認識大寫字母。識記大寫字母是教學重點。

另外,教師用書還建議學生學唱《字母歌》,以幫助記憶字母順序。2)北師大版教材。

將大寫字母和《漢語拼音字母表》的學習安排在二年級上冊的“練習一”。

蘇教版也是采用大小寫字母對照的方式呈現(xiàn)漢語拼音字母表。

教師用書提出,教唱《漢語拼音字母歌》,必須名稱音來唱,以幫助學生熟記字母名稱,記住字母順序。

完成者:張徐,劉路,戴瀾欣。

書籍設計教學設計案例篇三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培養(yǎng)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前提和保障,是學習和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必要手段。那么,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如何更有效的進行識字教學,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識字能力達到鞏固識字教學的成果呢?我以為可以關注以下幾方面。

一、自主識字,巧妙引導。

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低年級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旨在培養(yǎng)學生識字的興趣,讓學生愿意識字,喜歡識字,逐步形成識字能力,為自主識字,大量閱讀打好基礎。漢字比拼音文字難學,這是人們容易看到的一面。其實漢字也有易一面——漢字有形聲、象形、會意這些特點,它們能幫助我們學習漢字,引導學生利用這些特點來識記字形。這樣既提高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又培養(yǎng)了其識字能力,從而提高了識字教學效率。

二、運用多種手段,激發(fā)識字興趣。

1、體態(tài)動作演示法。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有時候,用肢體動作演示不僅能使孩子理解字義,還能幫助他們記住字形。如學習“看”時,可以一邊請學生上臺表演孫悟空往遠處看的動作,一邊引導學生觀察他是怎么看的。通過觀察讓學生一下子明白了“把手搭在眼睛上就表示看”。“看”是由“手”的變形和“目”組成的。又如學習“彎、圓、扁、閃”等字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動一動手,眨一眨眼睛,這樣也可以加深對字義的理解。再如學習“打、拔、拍、跳、跑”時,如果僅讓學生知道這些字與手、腳的動作有關,顯然是很不夠的,如果讓學生動手、動腳做一做動作,讓學生在運動中認記這些字。這樣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演示,不但讓學生記清了字形,而且還加深了學生對字義和用法的理解。學起來省時又省力。

2、表演法。

還可以利用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識字時安排學生演一演,也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學習“雞、鴨、鵝、羊、貓、狗”等動物的時,讓學生戴上動物的頭飾演一演,讓學生盡量地把這些小動物的外形特征、動作、叫聲給表演出來。這樣,識字教學既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展示才華的機會,又加深了學生對這些小動物外形特征、生活習性的了解。

3、實物演示法。

通過實物演示,也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達到輕松掌握漢字形、義的目的。如學習“筆”時,可以出示一支毛筆,讓學生觀察得出毛筆的上面(筆桿)是竹子做的,下面(筆尖)是動物的毛做的,因此“筆”的上面是“竹字頭”,下面是“毛”字。又如學習“滅”字時,可以用一塊玻璃把燃燒的火蓋住,火即滅,這樣學生很快便記住了“滅”字。再如學習“尖”字時,出示一支削好的鉛筆,學生一看便知:一頭粗,一頭細就是“尖”。

4、加一加,減一減。

樣簡單的加減法也能增強識記的效果。

5、比較法。

對形近的字,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比較,也可以加深學生對漢字形義的理解。如,“日”和“目”,“日”就是太陽,太陽只有一個,所以口的中間只有一橫;“目”是眼睛,眼睛每個人都有兩只,所以口的中間有兩橫。又如“鳥”和“烏”,“鳥”失去了眼睛,眼前就一片(漆)烏黑。再如“北”和“比”,兩兄弟背靠背“北”,兩兄弟齊頭向前跑“比”。

6、自編謎語法。

猜謎語是學生較喜歡的一種活動,它不僅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還能活躍課堂學習氣氛,訓練學生的思維,也是一種比較好的識字方法。編謎語可分為編字謎和編物謎兩種。編字謎可根據字形結構特點直觀、形象地編字謎,也可以根據字形結構特點展開聯(lián)想編字謎,還可以根據字義編謎語。如學習“全”和“碧”時,可以根據字形結構編字謎:“一個人膽真大,敢把王子踩腳下”;王老頭,白老頭,兩人同坐一塊大石頭”,這樣學生在愉悅氣氛中學會了新字“全”“碧”,又鞏固了舊字“人”“王”和“白”“石”,做到了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真可謂兩全其美。又如學習“告”和“并”,可以根據字形結構展開聯(lián)想編字謎:“一口咬去牛尾巴”;“開字頭上長兩角”。編物謎可根據事物的形狀、特點進行,使抽象的文字符號與直觀形象的事物結合起來。如學習“雪”字時可以編成下面的謎語:

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風花盛開。

千變萬化六個瓣,飄呀飄呀落下來。

又如學習“影”字時可以編成下面的謎語:

一條小黑狗,常常跟著你走,有時前有時后,有時左有時右,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有時短有時長,中午在你腳下藏。

通過猜謎語,學生不僅知道了雪花、影子的形狀和特點,而且使“雪”和“影”了在學生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趣的謎語能引起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使他們在快樂中識字,更重要的是久記不忘。

7、自編兒歌法。

根據字的形和義把生字編成兒歌,也便于識字的形和義。如:一人門里躲“閃”;兩人土上蹲“坐”;顏色豐富就是“艷”;四四方方一個口,一個十字在里頭“田”;再如在指導書寫“心”字時,可把“臥鉤”看成一個小鍋,三個點看成是三條小魚,可以編成這樣的兒歌:一口小鍋,煎了三條小魚,兩條蹦出了鍋外,一條留在了鍋里。這樣學生對“心”字的三個點印象特別深,再也不會把它們的位置寫錯了。

三、自作“識字課本”,引導學生把教材向課外延伸。

義性,要在有限的課本中體現(xiàn)出來,更是不可能的了。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把教材向課外延伸,把學生學習生字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把學生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廣告招牌、商品包裝物、各種商店的名字,還有各種報刊雜志等等,這些都可以成為兒童識字的最好材料。我們可以放手讓他們注意積累,收集起來,剪剪、畫畫、貼貼,就成了圖文并茂的“識字課本”。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動手,動腦,收集,整理,編排,還是一個創(chuàng)造的過程??傊?,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fā),鼓勵學生想象,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

四、及時鞏固,防止學生識字回生。

低年級學生識字的主要問題是學得快,忘得也快。識字回生的現(xiàn)象相當普遍。其實這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過程。因為遺忘的進程是在多種因素下產生的。如識記材料的性質和數量,學習程度等。為了避免學生識字回生現(xiàn)象大量發(fā)生后難于補救,要適當控制識字速度,不要過分貪多求快,適當控制學習程度,盡量避免低度學習和過度學習,學后及時復習鞏固。

總之,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創(chuàng)造多種方法和途徑,增加漢字和學生見面的機會。在具體的教學中,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fā),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參與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更加熱愛語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語言文字帶來的快樂。

書籍設計教學設計案例篇四

體育課中,我們經常碰到這種現(xiàn)象,如不敢跨欄,不敢做有點難度的單杠、雙杠動作,不敢跳高等等。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學生在心理上產生恐懼而造成的,二是對動作要領沒掌握、對自己沒信心。如在跳橫過程中,必須要掌握好踏板動作。跳板動作完成得好,跳箱動作也成功一半了。如何消除恐懼的心理呢?使學生更快更好地完成跳箱動作。我在教學中進行了探索。

二、教學片斷。

我讓學生仔細看清圖片的每一動作,并做不過跳箱練習,另外,跳橫箱的關鍵是踏板,學生必須熟練掌握踏板技術。

技術已掌握,可還是不敢跳,這就要克服恐懼心理了。恐懼心理的產生是隨年齡的增長、生活經驗的積累、自我保護意識增強而增強的。年齡越小,恐懼感越弱。因為他不知道什么叫危險,如“初生牛犢不怕虎”就是這個道理。而跳箱練習確有危險,不小心碰到箱上就會摔跤,所以不敢跳,而采用逃避的方法也是難免的。如何才能讓學生克服恐懼心理呢?我采用了兩大方法。一是安全措施,學生團結一致,二是比較增強自信心。

(一)安全措施。學生之所以不敢跳是因為怕有危險,怕受傷,所以做好安全措施是關鍵。首先在地上墊一層厚墊子并把范圍擴大。其次,周圍站幾個較有安全感的男生進行保護幫助。

三、反思。

書籍設計教學設計案例篇五

1、通過魯迅小時候愛護書籍的故事,學習他愛書的精神和做事認真的態(tài)度。

1、理解“魯迅小時候,把書看得比什么都寶貴?!边@句話的意思。

2、認識11個生字。教學過程。

第1頁一、導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標出自然段。

2、同桌互讀課文,糾正讀音、語氣、停頓等問題。3、教師檢查認字情況。

(1)你在這篇課文中新認識了哪些字,你是怎樣記住它的,說給同桌聽。

(2)指名匯報,師貼出相應的詞卡。(魯迅、干凈、紅漆、箱子、空、夾縫、樟腦球)(3)集體認讀字詞。

三、

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第2頁1、介紹魯迅。

a、這時候,他總要先看看手干凈不干凈,然后才小心地一頁一頁翻著看。這一句中那些詞說明他看書時的小心?(“小心地”“一頁一頁”“翻看著”)。

那些詞說明他看書時已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總要”“先”“然后”)在讀這句話的時候,這些詞可以試著重讀。(學生練讀,指名讀)用”總要先……然后……”說一句話。

b、他看書的時候,弟弟可以在桌子旁邊一起看,但不許動手摸書。(說明他怕弟弟弄臟他的書。)c、魯迅把自己的書精心的放在母親床邊的紅漆箱子里,箱子里空大的地方放大書,空小的地方放小書,擺得整整齊齊。夾縫里還放著樟腦球,是為了防止蠹蟲把書咬壞。(這些細致的行動說明魯迅對書籍特別珍惜。)d、第三自然段的兩個“總是”突出強調了魯迅愛書的行為,應重讀。

5、看看你自己的書,說一說你平時又是怎樣對待書籍的?

第3頁6、讀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哪些啟發(fā)?四、總結。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能夠從書中獲取知識,抒發(fā)情感,希望同學們都能像魯迅那樣把書看得比什么都寶貴。

第4頁。

書籍設計教學設計案例篇六

2、在完成染紙的過程中體會形式美,以感性的形式進一步了解色彩的原色知識;

3、喜歡染紙的過程,并能用染紙作品裝飾美化生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學生學習和嘗試染紙的技術和方法。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初步體會染出的畫面效果與紙的折疊方法及用色之間的關聯(lián)。

教具學具:

扎染背心、扎染方巾、染紙作品裝飾的賀卡、染紙作品、電腦課件、染紙的工具材料。

本課的基本脈絡: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欣賞感受、開闊視野——觀察探究、了解技法——制作實踐、感受色彩魅力——美化裝飾、培養(yǎng)設計應用意識——展示評價、拓展延伸。

一、激趣導入,欣賞感受。

1、教師展示扎染背心和方巾,引導欣賞。

(1)教師簡單介紹扎染的特點和方法。

(2)學生交流發(fā)表自己的欣賞感受。

(3)板書課題——美麗的染紙。

2、欣賞扎染、蠟染、染紙作品,開闊視野、激發(fā)探究欲望。(1)教師演示課件,簡單介紹,引導欣賞。

(2)學生討論交流欣賞感受。

(3)激發(fā)學習欲望。

二、觀察探究,了解技法。

1、觀看制作方法視頻。

(1)教師播放制作方法視頻課件。

(3)學生觀看視頻。

(4)討論、發(fā)言。

(5)教師小結。

2、探究發(fā)現(xiàn)折疊方法。

(1)教師出示染紙作品展板,提。

示紙張的基本折疊方法和形狀變化。(2)分組探究折疊方法。

(3)學生代表到前面演示發(fā)現(xiàn)的多種折疊方法。

3、嘗試染紙過程。

4、欣賞撕染、剪染作品,啟發(fā)創(chuàng)新。

(1)欣賞課本里的撕染作品,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2)學生談自己的設計打算。

三、制作實踐、感受色彩魅力。

1、學生染紙實踐,教師提醒注意事項。

(播放音樂《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

四、美化裝飾,設計應用。

1、教師展示染紙畫裝飾的賀卡作品,引導欣賞,啟發(fā)思維。

2、學生討論發(fā)言。

五、展示評價,拓展延伸。

1、學生展示自己的染紙作品。

2、相互交流評價。

3.啟發(fā)學生制作出獨具特色的作品,并裝飾美化自己的生活。4、合唱《幸福拍手歌》,盡情享受創(chuàng)作成功后的樂趣。

六、作業(yè)要求:

1.每人四幅不同折法,不同色彩的染法。

2.點染時膽子要大,心要細,每染完一張,要總結經驗,取長補短,不斷改進。

3.折紙、剪紙可以自己設計花樣。

美術的染紙。

制作過程:折、夾、擠、染、展開。

種染法:浸染、點染、沖染、濃破淡。

書籍設計教學設計案例篇七

河南省優(yōu)質課大賽一等獎獲得者:焦作市第十二中學王偉。

我想我是幸運的。首先,在焦作市優(yōu)質課比賽中我抽到了弗羅姆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是篇雖深刻卻容易動人的文章,在眾人的點撥下我取得了第二名這個讓我驚喜的成績;繼而,省教研室慷慨擴充名額,我忝入2009年河南省高中語文優(yōu)質課大賽的選手之列,在我市眾多名師的悉心指導下,我執(zhí)教的《荷塘月色》獲得一等獎;由于個人能力有限,我的名次不靠前,為此我流過眼淚,也曾深深自責,但正如黨紅英老師所說,我最大的幸運在于,自己歷練了,收獲了,成長了。

今年的比賽和往年不同,老師們都將眼光聚焦在了“新課改”三個字上,想弄明白何謂“新”,如何“新”。通過反復地備課、講課、聽課,我覺得一個完美的課堂未見得非要完全脫胎換骨,標新立異,但需要具備以下“五個一”。

一個前提——教師扎實的基本功。

這個基本功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教育理論,一方面是教學技能。備課時最大的渴望是迸發(fā)靈感,獨辟蹊徑,但腦袋里空空如也,最終救命稻草總是隱藏于手邊的教育教學雜志上,沒有高屋建瓴的理論作指導,我只是井底之蛙。說到教學技能,我很佩服這次比賽的兩位老師,侯勝蘭老師《琵琶行》的配樂背誦聲音圓潤,感情到位,讓學生和聽課老師如癡如醉,張建學老師小品般幽默流暢的語言,讓學生對《動物游戲之謎》這樣的科技文也熱情高漲,高雅的氛圍自然熏陶出品位出眾的學生。新課改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教學目標,這其中必然出現(xiàn)動態(tài)生成性問題,沒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應變能力便難以有效地掌控課堂,而這些都絕非一時之功,需要不斷積累,感悟和實踐。

一種魄力——大膽取舍。

抽到《荷塘月色》,著實令我沮喪,一來課文太經典,而課改求新,二來文章處處重點處處難點,一課時遠遠不夠,而比賽時間是40分鐘,一旦超時便與一等獎無緣。教案大改四次,無一不是因為追求面面俱到,導致了面面不到,處處隔靴搔癢。最終我陳舊的思想才發(fā)生了一點艱難的轉變,狠下心來,依舊將其按兩課時進行,此為第一課時,只講第四、第五自然段,引導學生一心一意品讀語言,將聽、說、讀、寫充分融入課堂,感受意境美。這節(jié)課下來,學生對通感、煉字印象深刻,我的思路很明晰,學生不僅輕松,而且學有所得。也正因此,在最后專家點評時王婭老師對這點給予了肯定。教材只是載體,真正想學生所需,授學生以“漁”才是目的。

一招要領——多讀。

日常教學中,我會因聲音不美而羞于讀,會因急于完成教學目標而懶于讀。而這次比賽幾乎每堂課都有朗朗書聲,每一次聽臺上師生讀書都仿佛在與作者進行交談。此次比賽一等獎第一名賈會彬老師教《小狗包弟》時,有一個很精彩的環(huán)節(jié),即學生和老師交替讀第一段品味語言,尤其是教師的范背,感情把握到位,慘烈而溫情的氣氛在他的誦讀聲中被成功營造。徐群老師《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聲音渾厚,范讀原文和一次范背《最后一次演講》震撼人心,而在我的課堂上,學生用溫柔甜美的聲音創(chuàng)設的月下荷塘優(yōu)雅寧謐的意境讓全場眾多老師陶醉。讀書聲與討論聲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一批主角——學生。

課堂,要的是老師一個人的精彩還是學生的熱情?答案不言而喻。課堂是學生的課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當《荷塘月色》一課在內容上我無法突破時,我想到的是教學策略的調整。用一個問題統(tǒng)領一段內容,把自主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總能碰撞出閃亮的火花。參賽課中這點最值得稱道的是第三名開封趙紅顏老師執(zhí)教的《新詞新語與流行文化》,學生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力,其精彩幾乎蓋過老師,師生表現(xiàn)相得益彰,非常動人。日常教學若能恰當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法,創(chuàng)設最佳狀態(tài),激勵發(fā)散式思維,往往會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課堂氣氛更和諧。

一點注意——點評方式多樣化。

從古至今,我最佩服的老師是孔子,因為孔子最懂因材施教,最擅長精準評價。所以,我特意留心了此次比賽過程中教師的點評語言。大凡遇到千篇1律說“不錯”“很好”“請坐”,或者不置可否的點評,學生的反應會很冷淡,以至于課堂氣氛陷入尷尬。而有些點評就讓人感覺很溫暖。比如欣賞性點評“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少年情懷總是詩”“你的積累很豐富”,可以使學生情緒高漲,思維活躍;比如補充式點評,不僅可以顯示老師的博學多才,有親和力,也可以讓學生樂于交流表達,讓師生的互動成就課堂的精彩。

兩個誤區(qū)。

通過參賽,我個人認為少數參賽教師對新課改理念的認知也存在兩個誤區(qū)。

第一,多媒體運用的誤區(qū)。過多的圖片、音樂對課堂的充斥,會大大沖淡了語言的文學味道。

第二,合作探究的誤區(qū)。少數教師只是為了迎合新課改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非領會其實質。比如,學生討論時,教師缺場或蜻蜓點水地參與,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化,呈現(xiàn)隨意性?!陡咧行抡n程教學改革》中解釋說:“合作學習是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在教師的主導下,群體協(xié)作,研討交流,知識技能互補的一種學習方式”,其中有效的合作學習應具備以下特征:“異質性小組即小組成員應該具有差異性,明確的目標,小組成員的學習要相互依賴,教師充當監(jiān)控者和學習資源的角色,強調個體責任,自我評價,變化合作學習時間”。

個人一直認為,優(yōu)質課不應該是“作秀課”,它應該是一件美的藝術品,何為美?美學上的解釋就兩個字——和諧。師為主導,生為主體,自然流暢,和諧融洽,我想這該是課堂的本真狀態(tài)吧。

以上只是個人一孔之見,期待和諸位老師商榷。

焦作市第十二中學王偉。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揣摩文章典雅清麗、準確生動、富有韻味的語言,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指導學生誦讀,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2、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幫助學生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窘虒W重點】。

1、引導學生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領略荷塘月色的美。

2、引導學生感受荷塘月色的意境美?!窘虒W難點】。

理解通感、化抽象為具體等表現(xiàn)手法。【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教師點撥法。

3、比較閱讀法。

4、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學時數】。

2課時(本節(jié)課為第一課時)【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一)同學們,說到荷花,大家想到的名句有哪些?“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是她清新可愛的一面;“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是她嫵媚多姿的一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她高潔脫俗的一面。荷,她有淡雅恬靜的臉龐,亭亭玉立的身姿,碧綠優(yōu)雅的羅裙,淡淡醉人的清香。池塘中,她獨自寧靜;夜幕下,她細細聆聽。暈染一池靈秀,撩起萬般情思。而在現(xiàn)當代能將荷塘的美寫到極致的恐怕非朱自清先生莫屬了。

(二)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zhàn)士。作為學者,他潛心治學,謹嚴求實,想走一條逃避現(xiàn)實的道路;作為民主戰(zhàn)士,他追求光明與真理,為之上下求索,但也會在革命處于低潮時苦悶彷徨。作為詩人,他常常流露出一種“游絲”般的悵惘和希望幻滅的苦痛;作為散文家,他善于通過典雅清麗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賞析朱自清先生的經典散文《荷塘月色》。

二、明確目標。

本文有“白話美術文”的美譽,大家已經預習過課文了,你認為哪幾段寫的最美?(4-6)這節(jié)課咱們就重點品味其中的第四和第五自然段,通過品讀語言領略朱自清先生筆下荷塘月色的美。

三、品讀語言。

(一)首先,老師來為大家朗讀這兩段,請大家用心感受這幅荷香月色圖(配樂朗讀)。

(二)斯人獨處,朱自清先生于荷塘暫得于己。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思考:作者具體描寫了月下荷塘的哪些景物?(荷葉,荷花,荷香,流水)。

1、朱自清先生用了218個字描繪荷塘,但有人為了精煉,把這段文字精簡到69個字,變成這個樣子:“看荷塘上面,有很多葉子,葉子中間還有些白花,有的開著,有的還沒開。風吹過,葉子和花有一點抖動,有時還傳來些荷香。葉子下面是流水,但看不見?!边@兩段文字的表達效果哪個好?下面我就把咱班同學分成八個小組,每個小組從一個方面對比分析,討論一下,朱自清先生文筆高明在哪里,推舉一個代表發(fā)言。(分組分任務)注意以下幾個詞語的表達效果:彌望、裊娜、羞澀。

明確:(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是田田的葉子。”(指導舒緩朗讀)。

(2)“裊娜”(開的正艷)、“羞澀”(含苞待放)賦予荷花一種少女的柔美與嬌羞。采用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博喻:博喻能將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內涵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表現(xiàn)出來,這是其他類型的比喻所無法達到的。在淡淡的月色中,荷塘里的一切是朦朧而不真切的,因而荷葉間零星點綴的白花,“明珠”(溫潤透亮),“星星”(忽明忽暗、晶瑩閃爍微風拂過,動態(tài)美),而窈窕妍媚的美人剛出浴時免不了有一種“猶抱琵琶”的羞澀與一種洗鉛華的清純,用此來比喻那些“羞澀地打著朵兒”的花蕾,充滿靜謐、優(yōu)雅的韻味。(讀出荷花的迷人)。

(3)通感“微風過處??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似的。”

通感,指“一種感覺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領會到屬于另外一種感覺的印象”,即指感覺的溝通、感覺的轉移,也叫“移覺”。其實這是一種特殊的比喻,所以前提是兩種事物有相似點,和比喻不同的在于它能打通兩種感覺。歌聲來自遠處的高樓,它會時斷時續(xù)、隱隱約約,而“荷香”則伴著陣陣微風,時有時無、如絲如縷,放在一起,香中有聲,聲中有香,怎么不讓我們陶醉呢?(能否讀一讀,我想聽一聽你是如何陶醉其中的)。

(4)荷韻:“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弊髡甙阉娕c想象結合,塘水在茂密的荷葉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卻由葉子的“風韻”想象到那葉子下的水緩緩流淌,“脈脈”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

(5)小結:這一段作者集中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正是運用了多種多樣的比喻,才多側面展現(xiàn)了月下荷塘的寧謐、素雅之美?;ㄈ~婀娜,荷香如歌,流水脈脈,此時的作者還依然頗不寧靜么?就讓我們帶著微笑,飽含感情地齊讀這一段吧。

(朦朧淡雅)月光是無形的,作者怎么描繪它呢?(葉子和花,薄薄的青霧,淡淡的云,樹影,斑駁交織的光影)你欣賞的是哪一處描寫呢,找出來談談你的理由,注意這幾個詞語:瀉、浮、洗、畫。

明確:一個“瀉”字,我們眼前,月光如水,靜靜流淌。流在荷塘,流在心上。流在荷塘,平添秀色;流入我心,清凈無塵。

一個“浮”字,寫出荷塘之上,薄霧輕揚而上,又漂浮不定。無色勝似有色,無形更顯綽約。朦朧之中,花更柔美,葉更飄渺。

一個洗字,卻用牛乳,潔白無瑕,細膩如絲。比之水洗,更多些許柔和溫潤。

三、課堂練習化無形為有形。

朱自清先生很厲害。月色本無形,他卻能以荷塘為依托,化無形為有形,使我們眼前葉朦朧、花朦朧、香飄水溶溶。月色無處不在。宋徽宗也曾給畫師們出過一道考題“踏花歸來馬蹄香”,香氣如何表現(xiàn)呢?聰明的畫師畫的是,蝴蝶追逐馬蹄,蹁躚起舞?,F(xiàn)在,我想請同學們在下面詞語中任選一個,寫一段話,要求就是化無形為有形。這些詞語是“寒冷,孤獨,愁緒,愛”。時間三分鐘。

四、名家評論課堂總結。

他的散文,仍能夠貯滿著那一種詩意。(郁達夫《〈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

朱自清的文體美,是有自己的個性特點的,有人曾將它概括為一個“清”字。我想,這個“清”字,不只是指文字的清秀、樸素,恐怕連人格的高潔、思想的純正、感情的真摯都包含在里面才是。(佘樹森《中國現(xiàn)當代散文研究》)。

能夠徜徉于文字中的人是豐富而優(yōu)雅的儒者,能夠沉浸于美中的人是詩意棲居在這個世界上的智者!

五、布置作業(yè)。

1、分別用博喻、通感的修辭手法各寫兩個句子。

書籍設計教學設計案例篇八

教學設計研究發(fā)展趨勢的探討。

曾祥翊。

論著選摘。

摘要: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重要研究領域,自其產生以來的近40余年來,國內外的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得到了不斷地豐富和發(fā)展。本文認為教學設計觀、學習心理學和科學技術是影響教學設計理論發(fā)展的三個主要推動力,并通過分析這三個要素對教學設計理論研究的影響與作用,探討了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的特征和發(fā)展脈絡。

國外的教學設計研究從20世紀60年代起步,至90年代,涌現(xiàn)出加涅的“學習條件理論”、羅米索斯基的“知能結構論”、梅里爾的“成分顯示論”、賴格盧特的“精細加工論”、巴納斯的“宏觀教學設計論”、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學系統(tǒng)設計論”等一批富有特色的教學設計理論。這些研究趨向于從不同角度,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尤其是用系統(tǒng)方法來探索教學設計問題,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從整體上綜合考慮教學過程的各種因素。雖然這些理論都是各自獨立地發(fā)展,但卻得出相類似的結論。因此,梅里爾等人將這些理論稱為“第一代教學設計理論”,簡稱id1。

我國的教學設計研究起步較遲。大約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翻譯介紹了一些國外教學設計理論和方法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出版了一些研究專著,其中較有影響的是《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1992)和《教學設計》(烏美娜主編,1994)兩書??梢哉f,這兩本書已成為指導我國教學設計實踐活動的主要理論依據。90年代中后期,我國的教學設計研究者更多地轉向教學設計的應用和實踐研究。在1994年,教育部啟動了九五國家級課題“語文四結合教改試驗研究”。在何克抗、李克東教授的主持下,該項目的試驗范圍已覆蓋22個省市的近600所學校。素質教育思想、信息技術和建構主義理論是推動項目研究向深度和廣度發(fā)展的主要推動力。其研究成果“主導---主體”教學設計方法的提出是我國教學設計研究的理論性突破。

如何更好地把握國內外教學設計研究的發(fā)展脈絡?本文擬從教學設計觀、學習心理學的影響、科學技術的作用等方面作拋磚引玉性的分析與推斷。

一.系統(tǒng)觀和設計觀教學設計的思維方式主要來自于系統(tǒng)觀念的貢獻。教學設計的根本目的是為解決教學實際問題而創(chuàng)設一個有效的教學系統(tǒng)。從教學設計角度看,理解和解決教學問題的主要方法,長期以來采用的是系統(tǒng)方法。這一觀點充分反映在對教學設計的定義和設計教學的系統(tǒng)方法模型的認識方面。

美國學者肯普給教學設計下的定義是:“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tǒng)方法分析研究教學過程中相互聯(lián)系的各部分的問題和需求。在連續(xù)模式中確立解決它們的方法步驟,然后評價教學成果的系統(tǒng)計劃過程”。教學設計的代表人物加涅對教學設計的定義較為簡潔,“計劃教學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過程,稱之為教學設計”。我國教學設計專家烏美娜認為,“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tǒng)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這個定義在我國有較大的影響面,但不難看出,它與肯普、加涅的定義是一脈相承的。如果加以分析和概括,可以得到教學設計的兩個重要特征:系統(tǒng)方法和系統(tǒng)計劃過程(通常用模型描述)。

1、狄克---柯瑞模型2和史密斯----雷根模型3。它們的共性是要求從整體觀出發(fā),從環(huán)境或需求入手制定教學目標,發(fā)展教學計劃,進行教學傳遞、評價,并有效地運用系統(tǒng)反饋進行教學設計修正,從而達到教學系統(tǒng)的整體優(yōu)化。這些模型所反映的步驟和過程具有很強的線性特征,又被稱作線性系統(tǒng)方法模型。作為線性系統(tǒng)方法模型,基本體現(xiàn)了硬系統(tǒng)思維的特征,都有一個較嚴密的設計程序,這為我們掌握基本的教學設計程序和規(guī)范提供了良好基礎,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按照希夫曼(shirzs·sciffman)的觀點4,這些系統(tǒng)方法模型可歸到“標準系統(tǒng)觀”范疇。另外,我們還發(fā)現(xiàn),教學目標、學生特征、教學策略、教學評價是構成這類模型的基本要素。這也說明了該階段對教學設計過程模式的研究始終未跳出肯普構建的“目標—策略—評價”這個基本框架。

盡管肯普、狄克—柯瑞、史密斯—雷根等人的線性系統(tǒng)方法模型一直被奉為經典,各領風騷,但是近年來也受到一些質疑和批評。我們從系統(tǒng)科學的發(fā)展來分析它們的局限。一般系統(tǒng)論、信息論和控制論是系統(tǒng)理論、系統(tǒng)科學的第一批成果,它們幾乎都醞釀于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誕生于1948年左右。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三論都是運用系統(tǒng)的觀點從不同的側面(系統(tǒng)、信息、控制)研究同一問題的成果,有學者稱此三論為一般系統(tǒng)論。汲取一般系統(tǒng)論(又稱硬系統(tǒng))營養(yǎng)的肯普、加涅等人的系統(tǒng)方法模型也深深打上了“相對的封閉性、穩(wěn)定性和線性思維模式”等烙印。1990年梅里爾等人歷數了這些模型在運用中產生的問題,例如,內容分析缺乏整和性;由于系統(tǒng)的封閉性而不能有效地吸納有關教與學的專門知識;機械地使用系統(tǒng)方法,導致分析、設計、開發(fā)、實施和評價等階段彼此互不相關,換言之,每個階段都使用各自的工具,保持各自的知識表征形式,但對于前一階段中所發(fā)生的變化應如何直接引起下一階段的變化,卻未能提出相應的處方5。

70年代先后,出現(xiàn)了耗散結構、協(xié)同學和超循環(huán)三種系統(tǒng)理論,它們合稱自組織理論。此外,混沌學說、分形理論等,也從不同角度對系統(tǒng)的結構及其運動進行了刻畫。為區(qū)別貝塔朗菲最初的一般系統(tǒng)論,這些新的理論群被稱為“廣義系統(tǒng)論”。廣義系統(tǒng)論對教學設計研究是否會有積極意義?我們注意到,johaen、dowling、you等學者提出了教學設計過程充滿了混沌性,并對混沌在教學設計中的理論、方法及實踐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性研究6。他們建議在教學設計中引入混沌學的非線性開放系統(tǒng)、非決定論的不可預測性、正反饋圈等基本概念。我國學者也提出了“混沌基本理論在教學設計中的應用是教學設計發(fā)展的新方向”,以期能引起國內更多教學設計研究者的關注和研究7。

美國學者巴納斯(y)稱線性系統(tǒng)方法模型為微觀教學設計,它們的特點是:機械地使用系統(tǒng)工程的方法,預先確定行為目標,在確定的有限范圍內運行,呈現(xiàn)出穩(wěn)定性等等。在研究了微觀設計的特點后,巴納斯提出了宏觀教學設計論。它的出現(xiàn)也是近年來開放系統(tǒng)思維和軟系統(tǒng)方法的產物。巴納斯認為,教育是一個開放的人類活動系統(tǒng),是一個系統(tǒng)復合體,它與教師、學生、環(huán)境、政治、文化背景、國情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不是簡單線性的、穩(wěn)定的,必須對教育本身建立一種動態(tài)的、非線性的、綜合的、整體的思維模型。宏觀教學設計與微觀教學設計的根本區(qū)別在于:后者立足于對已有系統(tǒng)進行分析、診斷和矯正;前者立足于更大系統(tǒng)的需求與條件,用系統(tǒng)與環(huán)境模型、結構與功能模型、過程與行動模型對未來系統(tǒng)作系統(tǒng)表征(綜合描述)。宏觀教學設計論的系統(tǒng)方法模型強調非線性和動態(tài)性,主要表現(xiàn)在:四個水平、四種系統(tǒng)環(huán)境和四種關系構成的三維設計框架8;設計過程是反復的和螺旋式的,并與反饋和前饋相互聯(lián)系9;分化—整和存在于教學設計過程始終10;對系統(tǒng)中各個層次間的相互作用,強調協(xié)調與綜合11;設計者、教師、教學對象和其他與系統(tǒng)設計有關的人員應共同參與到設計過程中來12。

超越、展望和重塑是宏觀教學設計論的三個主要策略。巴納斯認為,不應該再對現(xiàn)有的系統(tǒng)進行改良,相反,我們應該超越現(xiàn)有系統(tǒng);不僅要預測它,還應該重新認識它;不僅要改造它,還應該重塑它。我們著重介紹巴納斯的研究成果,不僅是要說明宏觀教學設計論是教學設計理論的重要發(fā)展,還希望在我國教育改革和信息技術給教育帶來的發(fā)展契機的大背景下,該理論能對可能或正在出現(xiàn)的新型教育(學)系統(tǒng)(如網絡教育)的探索發(fā)揮重要作用,幫助我們確定和組織社會中存在的教育機會和資源,將它們聚集起來,為所有人提供學習機會。

通過分析,我們看到,教學設計的系統(tǒng)方法模型研究,一方面在對線性模型進行完善補充,一方面在向非線性模型轉變,在微觀設計的基礎上,已發(fā)展起開放的、動態(tài)的、多層次的宏觀設計。這些研究反映了系統(tǒng)科學及其發(fā)展對它的影響,因此,可把這些研究歸屬到教學設計的系統(tǒng)觀范疇里。

一、一致的。定義不完善問題則可能有無數個解。因為無論是初始條件,還是獲得令人滿意的解的過程與標準,都不可能十分清楚。在實際中,我們面對的教學問題基本上是定義不完善性的。這時,設計者采用系統(tǒng)方法,遵循一系列步驟,卻可能獲得了解決定義不完善問題的多種發(fā)現(xiàn)。如何解釋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的這種差異性呢?教學設計的另一本質問題不可回避地擺在我們面前:教學設計的設計觀。

教學設計是一種設計活動,設計活動的本質就是為創(chuàng)造某種具有實際效用的新事物而進行的探索活動。創(chuàng)造性和直覺是設計活動的主要特征。設計者作為設計活動的主體,對情景的分析和需要的描述,離不開技術與理性的思考,但是,設計者的創(chuàng)造性和直覺則對提出有關方案的設想極為重要。設計者的經驗、理論素質、風格、情感、洞察力等都會影響對問題的理解。理解的不同,則可能導致不同的方案。設計過程中通常存在著社會性交互作用。例如,巴納斯在宏觀教學設計論中提出的多方參與原則,即設計過程應包括各方面人士的參與協(xié)作,各方的利益、價值觀以及看法都統(tǒng)一被加以考慮,以產生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對于某些模糊性的教學情景,設計者沒有必要采用一般的規(guī)則和程序,可憑直覺對影響教學設計的因素進行歸并或簡化,這也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

對于教學設計的本質,多數學者傾向于強調它的系統(tǒng)觀,視教學設計過程為一個邏輯的、理性的、技術的、系統(tǒng)的,強調規(guī)則與過程的重要性。在實際運用這些規(guī)則時,設計更接近工程學,設計者更像一個工程師。也有少數學者把教學設計過程描述為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問題解決方案的新穎性及獨特性都來自于設計者的創(chuàng)造性,這時的設計者更像一個“藝術家”。我們認為,系統(tǒng)觀和設計觀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不可以機械地、片面地對待,教學設計過程是包含技術的與創(chuàng)造性的、邏輯的與直覺思考的過程,這正是教學設計的本質所在。

二.學習理論的重要影響。

學習理論與教學設計之間的關系是什么?為什么會存在這種關系?對這個似乎已成定論的問題,做進一步的研究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準確地把握教學設計理論發(fā)展的脈絡。

從文獻檢索看,“學習理論是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已是公認的看法。它的邏輯依據是:教學設計是為了促進學習而設計教學策略,為了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必須廣泛了解學習及人類行為,而學習理論說明了學習是怎樣發(fā)生的,以及為什么有的學習有效,有的學習無效,因此必須以學習理論作為其理論基礎。

我們可否進一步推斷:學習理論對教學設計理論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習理論的新成果會帶來教學設計理論的革新。賴格盧特認為,“教學設計是一門涉及理解與改進教學過程的學科。任何設計活動的宗旨都是為了提出達到預期目的的最優(yōu)途徑,因此,教學設計主要是關于提出最優(yōu)教學方法的處方的一門學科,這些最優(yōu)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發(fā)生預期的變化”13。在他看來,教學設計理論也可以被稱為教學理論。我國學者也有類似的認識,“教學設計就是把教學原理轉換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計劃的過程”14。

關于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的關系,有兩種典型看法:相互作用論和推衍論15。相互作用論是指,學習理論的進展會影響教學理論的形成,同樣,教學理論的發(fā)展也會影響學習理論的研究。例如,阿特金森(akkinson,1972)認為,教學理論的發(fā)展要闡述學習過程,因為在對學習有較深刻理解之前,是不可能制定真正有效的教學策略。但是,如果以為一種完善的學習理論是形成教學理論的先決條件的話,那他在教學理論方面將不會有任何進展。推衍論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習理論可以作為派生教學理論的基本來源。例如,布魯納(bruner,1966)認為,“教學理論必須考慮學習與發(fā)展這兩個方面,必須同那些他所贊同的學習理論和發(fā)展理論相一致”。在他看來,學習理論是描述性的,而教學理論是處方的和規(guī)定性的。言下之意,教學理論是學習理論的進一步推衍。

在教學設計理論的發(fā)展過程中,我們既可以看到學習理論對它的影響,也可以看到比較有影響的教學設計理論是由某種特定的學習理論直接推導出來的。

烏美娜教授在《教學設計》一書中,專門討論了“學習理論的發(fā)展使教學設計從萌芽到誕生,從起步走向發(fā)展”,指出“以行為主義聯(lián)結學派心理學為基礎的斯金納程序教學運動促使教學設計過程和理論的誕生和早期發(fā)展”。斯金納在研究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形成過程中,概括出強化作用、泛化作用與消退作用等學習規(guī)律。他在其理論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教學機器”,設計出“程序教學”的完整方案。程序教學重視作業(yè)分析、學習行為目標的分析、教材邏輯順序研究以及如何設計教學策略。在程序教學運動中,出現(xiàn)了專門的教學設計理論研究者,他們對目標理論、任務分析、媒體選擇、形成性評價等一系列教學設計問題展開了研究。這些研究為后來發(fā)展的教學設計思想提供了基礎。

加涅對教學設計理論研究做出了很大貢獻。他所關注的重點是把學習理論研究的結果運用于教學設計。加涅被公認為行為主義與認知主義的折中主義者。他一方面承認行為的基本單位是刺激與反應的聯(lián)結,另一方面又注重探討刺激與反應之間的心智活動。70年代后,他在對學習理論的探討中,試圖闡明學生的認知結構,并著重用信息加工模式來解釋學習過程。加涅按照學習的類型、學習的結果和學習的過程,推導出他的教學設計原理。

加涅按學習的復雜程度,提出了八種類型的學習16。他認為,學習是累積性的。較復雜、較高級的學習是建立在基礎性的學習基礎上,每一類學習都是以前一類學習為前提的。這就是加涅的學習層次理論的核心思想。學習層次說對教學序列的設計有重要意義。因為前一層次的學習為后一層次的學習做好準備,這樣,教師可通過分析前一層次學習的結果,確定學生的內部條件。而且,這些學習層次呈累積的性質,是以一種可預測的方式一級一級建立起來的。因而在設計教學策略時,可以此為基礎,構成一種最有效的教學模式(加涅,1979)。

加涅認為,不同的學習結果需要不同的學習條件。根據學生在學習后所獲得的各種能力,加涅提出了五種學習結果17。加涅認為,設計教學的最佳途徑,是根據所期望的目標來安排教學工作。加涅對學習結果的五種分類,實際上就是一種教育目標的分類。

加涅在論述學習的類型和學習的結果時,都把學習作為一個過程,每一過程分成若干階段,每一階段需進行不同的信息加工。根據學習的過程,加涅推導出與其相應的教學過程,該過程由八個教學事件構成18。加涅認為,教學設計的目的是要影響學習的內部過程,教學過程中的各項工作要與其一一對應起來。

我們只是把加涅的“由學習理論推衍出教學設計理論”作為個案分析。事實上,這并非一種特殊現(xiàn)象,賴格盧特的“精細加工論”和梅里爾的“成分顯示論”,亦未擺脫加涅的研究范式,反映出認知學習理論的研究背景,本文就不再贅述。

也許我們可得出如下結論:一種有效的教學設計理論必須是建立在有關的學習理論的基礎上。近30年來,心理學發(fā)展迅速,碩果累累,已擴展到教學設計研究領域,影響著教學設計理論的形成,使教學設計理論帶有鮮明的心理學特征。何克抗教授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提出教學設計理論研究應以心理學作為斷代原則。并根據該原則,把握住了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設計理論研究方向,同時結合我國教育實際和教育改革要求提出了“主導—主體”教學設計理論框架。我們也必須指出,一種合適的學習理論并不是產生教學設計理論的充足條件。學習理論可以為有效的教學設計理論的產生提供一般的方向,但教學設計理論的形成,還涉及其他變量,如科學技術,下面將著重討論這個問題。

三.科學技術的促進作用。

目前已有的教學系統(tǒng)設計理論產生于多媒體、人工智網絡等技術之前,沒有真正考慮那這些以交互性為基礎的技術對教學設計理論的影響。在1990年,梅里爾等人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現(xiàn)行教學設計的模型都將焦點集中于刺激要素的呈示上,由此產生的教學通常是消極的、非交互性的。顯然,探索新技術條件下,能夠充分發(fā)揮交互技術的教學系統(tǒng)設計理論和模式勢在必行。

西爾斯和里齊(seels,b.bandrichey)在《教學技術:領域的定義和范疇》中文版的“序”中談到教學設計的發(fā)展:“建構主義的思路和新的技術支撐兩者結合,創(chuàng)造了新的設計與傳遞教學的途徑?!蔽覀円越嬛髁x學派之一的認知彈性理論與超文本技術的結合為例證。

斯皮諾等于1990年提出了認知彈性理論(cognitiveflexibilitytheory)19。所謂認知彈性理論是指以多種方式同時重建自己的知識,以便對發(fā)生根本變化的情境領域作出適宜的反應。其基本原理有二:1.有在顯示多元事實時,才能以最佳方式對結構不良領域的現(xiàn)象進行思考。這是因為從單一視角提出的每一個單獨的觀點雖不是虛假的或錯誤的,但卻不是充分的。這就要求從多于一個觀點的角度檢查某一概念,這既能增強對該概念自身的理解,同時也能增強將這一理解遷移至其他領域的能力。

2.概念與案例構成多維與非顯性的“十字交叉”形狀(“cri—criing”ofconceptualandcaselandscape),達到對復雜知識盡可能完整的理解,即充分理解概念的豐富內涵并相對完整地覆蓋各種變化的、復雜的相關案例,從而使學習者獲得具有足夠彈性與靈活性的知識,以適應多變的真實情境。

認知彈性理論表明,以多種方式加以利用的知識,必須以多種方式進行教學。具有非線形特征的超文本技術正是這樣一種適用于認知彈性理論的理想的學習與教學媒體。它可用于開發(fā)多媒體計算機支持的非線形與多維度的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使學習與教學可視化、情境化,以幫助學習者,尤其是初學者注意不同情境中的重要特征和相關信息。斯皮諾由此提出了一種新的教學方式—隨機通達教學(randomacceinstruction)。這種教學方式遵循以下原則:

4.教學應基于情境、基于案例、基于問題解決,強調學習者對知識的建構;

5.作為教學內容的知識源泉應該是高度聯(lián)系的知識整體。

目前,有關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研究正方興未艾。我們深信,隨著現(xiàn)代的技術手段的發(fā)展,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設計將突破傳統(tǒng)教學設計假設的局限,開發(fā)出能有效支持學生主動建構知識、促進知識在新情境中遷移的教學軟件和課堂教學方案,并通過網絡實現(xiàn)信息交流、資源共享,跨越時空地域開展網絡上的協(xié)作學習。由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突出了學生中心的思想,何克抗教授指出,這種新的教學設計理論是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它的全部理論、方法都是圍繞如何幫助學生的“學”而展開,其核心內容包括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和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而以計算機為基礎的現(xiàn)代教學媒體為學習環(huán)境的構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持。

1、2、3何克抗“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評論”,《電化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4.schffman,s·sinstuctionalsystemsdesign:fiveviewsofthefieldinstructionaltechnology,19915.鄭葳,“第一代教學設計理論的局限”,《外國教育研究》1999年,第2期。

6、7.朱云東,鐘玉琢,“混沌基本理論與教學設計發(fā)展的新方向”,《電化教育研究》1999年第5期。

8.盛群力、李志強編著《現(xiàn)代教學設計論》。

15.施良方,《學習論》1992,人民教育出版社。

16、17、18.r.m.加涅《學習的條件和教學論》。

摘自《中國電化教育》2001年10期。

書籍設計教學設計案例篇九

《書籍裝幀設計》教學大綱(bookdesign)。

一、課程的性質、目的與任務1.課程性質:必修2.目的與任務:

通過對書籍裝幀設計理論的學習,以及具體的設計訓練使學生明確書籍裝幀設計的基本原理,了解現(xiàn)代書籍裝幀設計的發(fā)展趨勢;掌握書籍裝幀設計的一般規(guī)律、特點與設計創(chuàng)作方法;初步掌握書籍裝幀的相關工藝知識,并在設計中自覺的運用。

《書籍裝幀設計》課程是藝術設計專業(yè)的必修課,是平面設計專業(yè)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同時書籍裝幀設計也是平面設計中較為綜合的一個設計門類。根據這一特點,課程必須加強書籍裝幀設計與社會需求之間關系的認識,設計課題的內容要求真實,并且要結合相關的技術知識(如印刷工藝)進行綜合設計的訓練,以鍛煉學生設計實踐能力。

二、課程內容的基本要求。

(一)理論講授部分。

難點:書籍裝幀的發(fā)展的脈絡和各時期的特征。第2章書籍裝幀工藝、材料與設計。

書籍設計教學設計案例篇十

教學目標鍛煉學生的彈跳能力;發(fā)展學生腹部力量。

教學準備。

設計意圖教學流程解析與拓展。

一、常規(guī)教學。

1、集合站隊,報告人數。

2、師生相互問好。

3、教師宣布教學內容和要求。

二、準備活動部分。

1、教師領學生一起根據音樂走跑成圓形。

2、根據音樂模仿動物形象。

3、師生共同活動身體各關節(jié)。

三、基本部分。

單腳跳練習:

1、提出要求,并講解動作要領,示范正確動作。

2、組織學生練習。

3、評價學生表現(xiàn)。

4、學生模仿練習,原地跳起。

5、找學生示做,講評優(yōu)缺點。

6、學生自我鞏固練習。

7、游戲法練習:往返10米跳接力。

四、結束部分。

1、教師領學生走成一圓形,手拉手,四步放松腿部。(音樂,四步節(jié)奏)。

2、師生共同總結本課學習內容,預定下節(jié)課目標。

3、師生互道再見,下課。

書籍設計教學設計案例篇十一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從小注意鍛煉身體,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

2、讓學生自己對假期的一些鍛煉進行自我總結。

教學準備。

設計意圖教學流程解析與拓展。

一、常規(guī)教學。

1、集合站隊,報告人數。

2、師生相互問好。

3、教師宣布教學內容和要求。

二、同學們,愉快的暑假結束了,在長長的假期里,你們過的愉快嗎?你們參加了哪些有意義的活動?你堅持鍛煉身體了嗎?讓我們先自己回顧一下。

學生自己回想。

分小組討論:4人一組。

教師集合分別提出問題。

學生踴躍舉手回答教師的問題。

三、總結。

1、只有從小鍛煉,才會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

2、只有加強鍛煉,才會有一個更強壯的身體;才會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需要;。

3、新的學期里我們要共同鍛煉,共同營造我們的和諧課堂。

書籍設計教學設計案例篇十二

課題名稱:?教材版本:仁愛教育出版社。

授課時間:分鐘。

(一)學生分析。

初中是學生關鍵的年齡階段,十三四歲的學生的智力活動和情感活動方面都處于質的變化階段,他們的自覺性和幼稚性、獨立性和依賴性交織存在。他們十分喜歡表現(xiàn)自己,他們愛說愛動,抽象思維發(fā)展逐步占主導地位。他們在學習外語時,逐步在理解外語現(xiàn)象基礎上掌握外語的規(guī)律。我所任教的班是七年級()班的學生,學生在學習?之前,在小學階段已經具有簡單的日常會話能力,對英語學習比較有興趣,積累了一些的英語語言知識,并能用“?”“...”“”等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仁愛英語七年級上冊的“?’進行設計的,這個話題分兩個課時,本教案重點對第一課時進行設計。本課的教學內容是通過讓學生靈活運用以前所學過的句子來進行交際,從中學習如何談論服裝的顏色、大小及詢問價格等,增強了趣味性。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學過一些有關購物的日常用語,有了語言基礎,學生學習本課內容困難不大,為學生提供一些趣味性較強的活動內容,學生很容易在整個購物過程中,用英語進行交際,從而把所學的語言運用到實際中去。

(三)教學理念。

英語新課標明確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的任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的教學設計是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以“”為主題,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本,教師為主導來關注和引導學生自主和協(xié)作學習。

(四)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5通過對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學會用英語談論對服裝的喜好、物品的顏色和價格,以及買賣東西時使用的禮貌用語。學生運用所學語言,可自擬在商場售貨和購物。如:

.?.情感與價值觀。

在課堂教學中激勵學生積極思考,幫助他們克服害羞、怕出錯等心理障礙,營造互幫互學的英語交際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和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五)教學策略.教學方法。

任務型教學模式。任務型教學最強調語言教師和語言學習者的自主它是指涉及學習者理解、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流的課堂活動。

任務一:讓學生先熟悉自己所穿衣物的英文名稱。如:,,等。

任務二:讓部分學生模擬在商場買賣東西,練習相關對話。如買賣可以是衣服、文具、花、水果、生活用品等。

任務三: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購物,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扮演,,等。.教學重點。

熟練運用日常用語去模擬購物或售貨。.教學手段。

本節(jié)課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利用圖像導入新課,把教學內容生動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融人其中,樂在其中,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2/5多媒體課件,實物(玩具,文具,衣服,花,水果等)(六)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生跳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入。

:,..,’..,.用談話式引入,然后板書,突出主題。用課件展示不完整圖片來請學生猜,目的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布置任務:??學生回答::.:.…。

教學思路:通過猜圖游戲引人,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能愉快地參與課堂活動。

聽完對話后,再重放,問題切入:????(在學生回答問題這個過程中,可不間斷地教單詞和句型)教學思路: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有的放矢,能更有效地捕捉信息,同時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并發(fā)現(xiàn)需要注意的表達方式,為后面的語言實踐準備實用句型。這種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自己發(fā)現(xiàn)新句型用法的教學方有效地提高學生能力,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

分角色操練()。

讓學生分組分角色、變換角色反復自由操練,讓學生初步體驗不同的角色,參與實踐,合作交流,從而提高運用能力。讓所有學生全面參與,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教學思路:學生學習了本課購物的話題后,熟悉內容,口頭表達流利,作此操練,可以為下面的自由對話作鋪墊。

學生熟悉了本課的語言知識,可自由進行購物。(創(chuàng)設分別在,購物的情景)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與此同時,學生自我表現(xiàn)得到發(fā)揮,不久,學生都買到了他們喜歡的東西,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4/5教學思路: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景,讓學生親身參與購物活動,他們不會羞于開口,而是拋開膽怯心理,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體驗購物的樂趣。

(七)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運用多媒體手段,利用談話式導人新課并利用不同的形式進行操練,如:利用互動交流、聽、說、表演等活動來鞏固語言知識。最后,學以致用,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采用表演的形式,進行語言交際。在一個個不同的購物場景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合作精神。把本課所學的內容作為參考話題并不斷補充新的內容進行語言交流,使學生的興奮點達到高潮,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也得到了展現(xiàn),把“舞臺”讓給學生,由學生當演出主角,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目的。這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是今后應多注意開發(fā)課程資源,引導學生更自主地、有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

5/5。

書籍設計教學設計案例篇十三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自制),預習,掃清字詞障礙。

教學過程:

一、導入。5。

1、多媒體,歌曲《讓愛住我家》,展現(xiàn)親情圖片和歌詞。

聽了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自由發(fā)言。

2、親情是甘泉,給我們枯干的心靈以滋潤,;幸福的家是港灣,讓我們遮蔽一生的風雨。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溫馨,家庭生活因為有了濃濃的親情而美好。讓我們走進莫懷戚先生的家。陪同他們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們家濃濃的親情。

二、品讀課文,感悟親情。20。

4、全班交流、親情共賞。

(2)他兒子說的話很可愛。他說:“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彼X得這是他一個很大的發(fā)現(xiàn),這句話寫出了孩子的天真可愛。分析:兒子這句看似無關緊要的話極富童趣。孩子這一天真的新發(fā)現(xiàn)洋溢著一家人充滿溫馨的天倫之樂。聽了孩子的話,我們都笑了,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樂。

引導:為什么一家人都會聽“我”的?這里面包含著哪幾種親情?

(5)、“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兒子……”

讓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讀全文,細細的來體會這份熱鬧感人感動的親情。

三、聯(lián)系生活,談論親情。8。

學生準備1分鐘。

全班交流。

老師也有故事要講。2。

五、動情落筆,抒寫親情。10。

你可以以“親情”為話題,寫一組排比句來贊美親情或者一組比喻句來歌頌親情。

你也可以寫一首反映親情的小詩。你也可以寫一段話來呼喚親情。

學生動筆3分鐘。交流展示5分鐘。

教師準備一首小詩〈父親的叮嚀〉。

六、真誠行動,建設親情。2。

2、你的真實感受和父母的真實反映寫下來,以后的語文課大家交流。

六、結束語:讓我們所有的家都永遠充滿著愛,永遠洋溢著濃濃的親情!

書籍設計教學設計案例篇十四

1、知識與技能: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的特點;運用實例,說出我國為解決水資源分布不均而建設的大型工程。

2、過程與方法:通過圖像對比,探究華北地區(qū)缺水的原因;通過計算和數據分析,尋找解決北方水資源短缺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教學重點。

中國水資源空間分布南豐北缺。

教學難點。

華北地區(qū)缺水的原因;某種意義上說,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比調水更重要。

教學方法。

讀圖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由干涸的土地圖片獲得心靈的沖擊,并猜測這么缺水的地方在哪里。

通過身邊事物導入,引發(fā)學生的興趣。而且,將珠江充盈的江水和甘肅某地干涸土地進行對比,強烈的視覺沖擊,讓學生對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產生感性認識。

展示中國水資源分布圖。

提問:為什么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呢?能聯(lián)系之前學過的年降水量分布規(guī)律解釋一下嗎?(課件相應展示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

提問:同學們覺得我國什么地方缺水最為嚴重?為什么?展示全國、南方、北方、華北、東北等地的人均水資源數據。

提問:華北年降水量并沒有像西北那么少,為什么人均水資源量這么低呢?展示中國人口密度圖,讓學生解釋原因。

通過讀圖,歸納中國水資源空間分布特點,結合年降水量分布規(guī)律,解釋其原因。

通過數據和人口密度圖,探究出我國西北、華北地區(qū)缺水最為嚴重,而且原因并不相同。

對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的認識由感性上升為理性,同時培養(yǎng)學生讀圖能力和數據分析的能力。

過渡:下面我們通過一段視頻真實感受一下,北方由于缺水,生活是多么艱難。觀看視頻。

加強學生對北方缺水地區(qū)境況的認識,激發(fā)學生情感。

學生提出解決北方缺水問題的方法。

將學生之前積聚的對北方缺水憂慮的情感體驗釋放出來,為解決北方缺水問題獻計獻策。

展示南水北調路線示意圖,提問:

1、從哪條江調的水?

2、調水線路主要有哪三條?分別把水調到哪里去?

讀圖回答問題。

培養(yǎng)學生讀圖能力。

展示南水北調各地開工圖片,表明南水北調這項跨世紀大工程已經開工了。完工后將很大程度緩解北方水資源短缺的問題。

欣賞圖片。

加強時代感,讓學生體會到通過地理課能觸摸時代跳動的脈搏。

承轉:除了跨流域調水,還有哪些方式能緩解北方的水危機呢?

自由討論,回答問題。

讓學生認識到除了調水,解決水資源短缺還可以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小結:我們南方地區(qū)是否就沒有缺水的煩惱了呢?你知道嗎?由于降水的季節(jié)性變化,我們南方的某些農村在少雨季節(jié)也出現(xiàn)了嚴重的干旱,造成農作物的減產。在某些地方由于水污染嚴重,甚至“守著大江沒水喝”,還好我們閩江水質目前還是比較好的,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從自身做起,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至于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有哪些具體的方法,我們留待下節(jié)課學習。

醞釀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具體方法。

激發(fā)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書籍設計教學設計案例篇十五

本文話題:幼兒園教學案例分析教育知識教學方法散文詩案例分析幼兒豌豆。

程中雖然孩子在動、雖然有多種活動情景和活動方式、雖然展示了“多樣性”、“變通性”、“情境性”,但是兒童只是充當了“提線木偶”的角色,每一行動都由教師“提線”才作出反映,類似這樣的教學過程還不值得我們深深的反思嗎?例八:體育活動:接拍球(大班)簡要過程:1、拍球進場,做球操。2、探索雙人拍一個球的方法:倆人接拍球練習后交流:成功了嗎?怎么接拍的?小結接拍球的技巧:規(guī)定每人一次拍幾下;要邊拍邊數;最后一下要稍稍用力一些,另一個小朋友要接下來拍3、繼續(xù)練習接拍球:倆人接拍;幾個朋友接拍等。4、游戲:躲皮球。5、聽音樂做放松動作。分析:五個活動環(huán)節(jié)既體現(xiàn)了體育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又展示了課程改革的風貌。首先由幼兒自主拍球進場、做操活動身體,然后重點練習接拍球,這里提供了讓幼兒主動探索接拍球技能的時空,幼兒在多次練習的過程中,逐步通過自身練習、與同伴互學積累經驗、習得技巧;又在自主練習中鞏固技能、在開放性的過程中保證了幼兒自主學習的探索機會。幼兒和同伴共同經歷的探索、練習過程要比教師只授予技能對他的成長更重要;在探索中思考,更能養(yǎng)成凡事動腦筋的積極學習的態(tài)度,這種習慣、態(tài)度、能力的培養(yǎng)對幼兒是終身受益的。

書籍設計教學設計案例篇十六

這是一篇寫人記事的文章,一看到題目就可以知道課文是以主要事件“愛護書籍”來命題的。課文主要寫了魯迅小時候愛護書籍的故事。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在平時地學習中,也要愛護書籍,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和美德。課文從“愛讀書、保存書、愛護書”幾個部分再現(xiàn)了魯迅先生的愛書美德。全文按“分——總”的形式布局。

現(xiàn)在孩子的學習生活和條件都很優(yōu)越,多數的孩子不懂得珍惜學習和生活用品,孩子們缺乏管理意識?!稅圩o書籍》中魯迅從小愛護書籍的做法給學生樹立了學習的榜樣,是一篇很好的教育素材。教學時,引導學生主動閱讀文中的典型事例,感悟事例中包含的道理。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想象人物的心理,把故事中的道理與自己和周圍環(huán)境聯(lián)系起來,感悟生活。

1、認識雙線格內的11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教給學生用“六畫”法閱讀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4、通過魯迅小時候愛護書籍的故事,教育學生從小養(yǎng)成愛書的好習慣,懂得管理、珍惜生活。

以讀為本,自讀自悟?!傲嫛狈ㄩ喿x課文,抓中心句,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1、學習田字格內的10個生字。

2、理解“魯迅小時候,把書看得比什么都寶貴”這句話的意思。

多媒體課件。

課時:兩課時。

一、課前預習。

用“六畫讀書預習法。(阿拉伯數字)標出自然段的序號,用“o”畫出,學會的生字,用“v”畫出“會認”的生字,用“一”畫出翹舌的音節(jié),對不明白的地方用“?”,用波浪線“~~”畫出好詞佳句。

二、預設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1)談話式導入。

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愛讀書是一種美德,老師告訴你們:愛書,更是一種美德。我知道:凡是愛讀書的人都愛護書籍。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9課《愛護書籍》。

(2)板書課題,啟發(fā)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出示學習目標:我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輕聲讀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懂課文。

2、同桌練讀,互相正音。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簡介現(xiàn)代偉大作家魯迅生平事跡。

3、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目標檢測)。

(三)品詞析句,理解感悟。

1、找出課文中能概括全文主要內容的一句話。

學生匯報,教師出示課件:“魯迅小時候,把書看得比什么都寶貴。”

2、找出課文中能說明“魯迅小時候,把書看得比什么都寶貴”的事例。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愛讀書、保存書、愛護書。

3、從魯迅的三個事例中,選一個給你留下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例。仔細讀一讀,再用自己喜歡的標記符號,畫出事例中能說明“魯迅小時候,把書看得比什么都寶貴”的語句。

4、小組交流讀書體會。說說從這些語句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5、匯報交流,互談讀書體會。體會愛書到底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樣的動作和表現(xiàn)。

如:第一件事。

點撥:想想,魯迅讀書時不許弟弟動手摸,只許在桌旁看,他怕弟弟把書怎么樣?

(弄壞,弄臟、亂涂亂畫……)他不怕弟弟生氣嗎?他不怕傷和氣,傷感情,說明魯迅小時候怎么樣?魯迅小時候把書看得比都寶貴(親情、友誼)。齊讀“魯迅小時候,把書看得比親情和友誼都寶貴?!?/p>

第二件事。

點撥:想象一下,在過去,“母親床邊的紅漆箱子”原來是放什么的?(首飾、錢財、貴重物品),而現(xiàn)在放的是書,說明魯迅小時候把書看得比都寶貴(金錢、珠寶)。齊讀“魯迅小時候把書看得比金錢、珠寶都寶貴?!?/p>

第三件事。

點撥:通過兩個“總是”。我們可以看出:魯迅小時候愛書的做法不是一天、兩天,而是養(yǎng)成了習慣。用“總是”說一句話。

通過“輕輕地擦”、“仔細地補”可以看出魯迅小時候,把書看得比都寶貴。括號里可以填寫那些詞語?最準確的詞語應該是。答案是指任何喜愛和寶貴的東西。齊讀“魯迅小時候,把書看得比什么都寶貴。”

(四)總結擴展。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合板書總結:作者通過魯迅“愛讀書、保存書、愛護書”的三個具體事例的分別敘述,總的說明“魯迅小時候,把書看得比什么都寶貴”。像這種先抓住具體事例分別敘述,然后再總結全文的主要內容的構段方法,叫做分總式構段方法。

(3)你知道嗎?我們的祖先、前輩們使用的書不是像我們現(xiàn)在使用得這么輕便、這么高級。出示課件:“殷商時代,(甲骨文):戰(zhàn)國秦漢時代,(竹簡和木牘):春秋末期,(帛書):東漢,(手抄的書):唐朝,(雕版印的書):宋朝,(活版印的書):近年來,會說話的書、視盤、帶香味的書,立體的書,縮微的書。”

(4)讀完這段話,此時此刻,你想說點什么?說一說你平時是怎樣做的。

(5)小組同學比一比,看看誰的語文書愛護得最好,推薦出來在全班展示,評出“愛書小明星”。

三、當堂檢測。

1,自選詞語。

2,詞語填空。

(1)這時候,他總要先看看手干凈不干凈,才小心地一頁一頁翻著看。

(2)弟弟可以在桌子旁邊一起看,不許動手摸書。

四、作業(yè)設計。

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開展愛護書籍和作業(yè)本的活動,比一比,一個月后誰的書本依舊保持嶄新。

愛讀書——保存書——愛護書(分)。

魯迅小時候,把書看得比什么都寶貴。(總)。

書籍設計教學設計案例篇十七

目標: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jié)中表現(xiàn)的親情美。

2、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惜親情、關愛家庭的意識和情感,促使學生為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難點: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惜親情、關愛家庭的意識和情感,促使學生為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一、????????導入??:5。

1、????????多媒體,歌曲《讓愛住我家》,展現(xiàn)親情圖片和歌詞。

聽了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自由發(fā)言。

1、????????聽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如果學生發(fā)現(xiàn)課文朗讀與課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題,留給學生.)勾畫文中最能表現(xiàn)濃濃親情的細節(jié)、詞語、句子。

2、????????自由閱讀全文:可以大聲朗讀,也可以輕聲品讀,也可以默讀。把文中表現(xiàn)出濃濃親情的地方多讀幾遍。

3、????????小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讓你最感動的有哪些細節(jié)、詞語、句子。這些地方應該怎樣讀才能表現(xiàn)這份深情。

4、????????全班交流、親情共賞。

分析:這句話說明了“我”關心母親,對母親的身體健康提出積極的建議,而不是順水推舟。母親因為相信兒子,尊重兒子的意見,所以順從。我如果只帶著妻子、兒子出來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丟在家里,會讓老人很孤獨、寂寞。最后一句說明“我”和母親關系和諧,表現(xiàn)了母子之間親昵的感情。而且這種和諧的母子之情是在幾十年以前就開始了。

(2)他兒子說的話很可愛。他說:“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彼X得這是他一個很大的發(fā)現(xiàn),這句話寫出了孩子的天真可愛。分析:兒子這句看似無關緊要的話極富童趣。孩子這一天真的新發(fā)現(xiàn)洋溢著一家人充滿溫馨的天倫之樂。聽了孩子的話,我們都笑了,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樂。

(3)、“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他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引導:為什么一家人都會聽“我”的?這里面包含著哪幾種親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個講原則的人,家人都信任他。這里面包含著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4)、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p>

引導: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母親和兒子發(fā)生分歧,“我”經過思考決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說明我很照顧母親,很孝順。母親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興趣,說明母親對孫子很理解表現(xiàn)了母親的慈愛、和藹。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表現(xiàn)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愛的動人情感,有一種濃濃的人情美。

(5)、“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兒子……”

引導:一個“背”字體現(xiàn)了一家四口,祖孫三代之間關系十分融洽,多么幸福、溫馨的親情。

(6)、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引導:為什么母親和兒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為什么說“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同學暢所欲言: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別摔著。特別是母親年老體弱經不起摔,非得穩(wěn)穩(wěn)當當的不可。b、為了讓母親和兒子多呼吸一些新鮮空氣,所以走得慢慢的。c、為了讓母親和兒子盡情的欣賞春天的美景。d、表現(xiàn)“我”對母親的孝心和旗子對兒子的愛心。如果走得很快,顯得不耐煩。不能體現(xiàn)濃濃親情。e、如果全社會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樣具有孝心和愛心,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老師小結:一邊是風燭殘年的母親,一邊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都需要我們的照顧和關心。所以從表面上看,這表現(xiàn)了中年人肩負著既要扶老又要攜幼的人生責任;從深層的意思看,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著中年人,“母親”代表著過去,“兒子”代表著未來,所以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則象征著中年人肩負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責任。文章的結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意蘊更深刻。把親情推及得更廣泛的境界。

(注:每一處學生分析以后都進行朗讀的簡要指導,通過學生試讀、老師范讀、集體齊讀等方式讓學生感受文中的親情美。)。

總結: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選擇道路時有了分歧,也沒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卻有一雙慧眼,從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諧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愛幼的中華美德,文中處處流露著濃濃的親情:它是一幅溫馨的親情圖,是一首歡快的親情曲,是一篇美妙的親情詩。

讓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讀全文,細細的來體會這份熱鬧感人感動的親情。

三、聯(lián)系生活,談論親情8。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親情無處不在,他不僅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僅僅在莫懷戚的家中;它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家中、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只是時光的流水把許都寶貴的記憶帶走了,我們匆匆的步履把我們曾經擁有的瞬間感動沖淡了,淡如水,淡如煙,淡得我們都懷疑自己是否還擁有那份愛,懷疑我們自己是否還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濃濃的親情??墒?,這份是永恒的。我們要用敏銳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用善良的心去體會。

學生準備1分鐘。

老師也有故事要講。2。

2、????你的真實感受和父母的真實反映寫下來,以后的語文課大家交流。

書籍設計教學設計案例篇十八

1、理解詩的內容,感受詩中描寫的夏日情景,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朗讀并背誦古詩。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小朋友們喜歡夏天嗎?那你們喜歡夏天的什么呢?現(xiàn)在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個別樣的夏天,看你們喜歡老師說的夏天嗎。

播放配樂,朗誦描述一段描述夏天的美文。

這是一個初夏的午后,天還不是很熱,在一個小池塘里,不時有涓涓細流涌出,豎起耳朵聽聽有傳說中的泉水丁冬聲嗎?沒有,也許是流的實在太細了吧。不遠處,柳樹隨著風輕撫水面,樹影倒映在水面上,忽明忽暗,清晰可見。好是這濃密樹陰也愛上了晴天午后柔美的風光,放眼望去,幾只蜻蜓在露出綠頭的荷花投影上嬉戲呢。

這樣的夏天美嗎?有位詩人叫楊萬里,只用了個字寫了首詩就把這樣美的夏天描述了出來,小朋友想學學嗎?出示古詩《小池》范讀一遍。

二、學習古詩。

1、講解古詩大意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這首詩寫的和老師剛才說的一樣嗎?

《小池》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詩意:泉眼似乎很珍惜泉水,所以水流的很細很慢,樹蔭照在水中,似乎愛上了這晴天里柔和而美麗的風光。小荷才露出一個小小的尖尖的花苞,就已經有蜻蜓站在了上面。

2、小朋友說說這樣的景色美嗎?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它。

第一遍,跟讀(并指出詩句對應圖的位置。)第二遍,跟讀(逐字讀)。

4、小朋友們都讀的非常好,動作也做的很漂亮呢,我要告訴小朋友,小池還有一首歌呢,接下來我們聽一遍,然后我們唱的時候把我們編的動作加上好嗎?好的,我們先來聽一遍。

好的,現(xiàn)在老師念那句,表演那句的小朋友就趕緊擺好動作好不好,我們來比一比那組最快。(可進行兩遍)。

三、拓展活動。

書籍設計教學設計案例篇十九

1、會認個生字,正確讀寫、、、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內容。

3、通過學習,體會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難點由教學目標衍生出來的,是依據教材確定,著重讓學生掌握什么;難點是依據學情而定的。)。

教具準備(根據所上課的內容及自己實際情況來準備教具)。

學具準備(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及課的內容準備)。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2、新課學習。

1)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2)再讀課文,了解內容;。

3)品讀課文,感悟體會。

3、拓展延伸。

4、師生交流、小結。

b自我評析。

本“教學設計書寫模板”主要是根據《備課實務與新技能》中的第五章《如何形成有效的教案》、第七章《備課的一個完整過程分析》中的相關理論指導并結合自己的小學語文教學實際編寫而成的。

1、談談“教學目標”

課的教學目標是根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和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而確定的,教學目標是設計教學過程的依據,是課堂教學的總的指導思想,是上課的出發(fā)點,也是進行課堂教學的最終歸宿。

教學目標不要寫得過多,寫三點即可,所以我對小學語文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三點。我們的教學低效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學目標沒有設計好,而造成教學目標沒有達成,影響了整體效果。

2、確定教學的重難點。

在教學中,我們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應該確定教學中的重難點。教學重、難點是由本節(jié)教學目標引出來的,著重讓學生應該掌握些什么,明白些什么。教學難點是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定的,要靈活處理。當然是面向大部分學生而言的“教學難點”。

3、教學方法上,我們要根據課型來安排。課型不同,教學方法也不同。教學方法的選用沒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據具體的目的、內容及教師、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さ比唬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才能使教學效果達到更好,標準和要求:學生學得實在,學有所獲,能夠不斷進步。學生“學有所獲”,教師的“教”才有水平。

4、“教學時間”上,我贊同一個課時寫一個教案,不連堂寫。這樣便于老師操作。編寫教案中,“教具、學具的準備”必不可少。這有助于指導“教”與“學”,達到優(yōu)化。

5、“教學過程”主要是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分為四個步驟: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新課學習;拓展延伸;師生交流、小結。一步一步地進行教學活動,做到“有目標引路;有重點、難點的凸現(xiàn);有知識點的歸納小結”,力促目標的達成。

6、“作業(yè)設計”不是布置作業(yè)。爭取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實踐等來鞏固學習效果,提升學習水平,促進學生發(fā)展。

書籍設計教學設計案例篇二十

魯迅----我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是愛讀書的典范,也是愛護書籍的典范。本篇課文記敘的就是魯迅小時候愛護書籍的事。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愛護書籍的意識,養(yǎng)成勤奮讀書,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低年級語文教學應以識字和閱讀為主,在解決生字障礙的前提下,讀中感悟。教師應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獲得知識,明白愛書的重要。

1、通過魯迅小時候愛護書籍的故事,學習他愛書的精神和做事認真的態(tài)度。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11個生字,會寫10個字。

1、理解“魯迅小時候,把書看得比什么都寶貴。”這句話的意思。

2、認識11個生字。

愛讀書,是一種美德;愛書更是一種美德。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第十課愛護書籍。(師生共同板書課題)“籍”是這節(jié)課要認的字,比較難寫,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生:略)。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標出自然段。

2、同桌互讀課文,糾正讀音、語氣、停頓等問題。

3、教師檢查認字情況。

(1)你在這篇課文中新認識了哪些字,你是怎樣記住它的,說給同桌聽。

(2)指名匯報,師貼出相應的詞卡。(魯迅、干凈、紅漆、箱子、空、夾縫、樟腦球)。

(3)集體認讀字詞。

1、介紹魯迅。

2、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全文主要內容的一句話。(生:魯迅小時候把書籍看得比什么都寶貴。)。

3、默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標記符號畫出課文中能說明魯迅小時候把書看得比什么都寶貴的句子。

4、預設學生的匯報。

a、這時候,他總要先看看手干凈不干凈,然后才小心地一頁一頁翻著看。這一句中那些詞說明他看書時的小心?(“小心地”“一頁一頁”“翻看著”)。

那些詞說明他看書時已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總要”“先”“然后”)在讀這句話的時候,這些詞可以試著重讀。(學生練讀,指名讀用”總要先……然后……”說一句話。

b、他看書的時候,弟弟可以在桌子旁邊一起看,但不許動手摸書。(說明他怕弟弟弄臟他的書。)。

c、魯迅把自己的書精心的放在母親床邊的紅漆箱子里,箱子里空大的地方放大書,空小的地方放小書,擺得整整齊齊。夾縫里還放著樟腦球,是為了防止蠹蟲把書咬壞。(這些細致的行動說明魯迅對書籍特別珍惜。)。

d、第三自然段的兩個“總是”突出強調了魯迅愛書的行為,應重讀。

5、看看你自己的書,說一說你平時又是怎樣對待書籍的?

6、讀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哪些啟發(fā)?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能夠從書中獲取知識,抒發(fā)情感,希望同學們都能像魯迅那樣把書看得比什么都寶貴。

書籍設計教學設計案例篇二十一

1.學習本課5個生字。

2.了解詩的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重點學習《游園不值》,理解詩句,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

二、教學重點。

1.了解詩的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重點學習《游園不值》,理解詩句,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

三、教學難點。

賞析《游園不值》中一枝紅杏出墻來的寫法,以小見大,給人留下了無限的遐想。

(一)導入新課。

(二)檢查預習。

1.自讀詩歌,讀準字音。

2.指名朗讀三首古詩。(讀出詩的節(jié)奏,讀準確)。

注意這些字的讀音:屐齒扣瀲滟亦抹。

3.簡要交流三首古詩的作者資料。

(三)指導學習《游園不值》。

1.指名讀課文。(讀準、讀熟)。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詩歌的內容:詩中描寫了怎樣的景象?劃出不理解的問題。

3.在小組里討論,解決質疑。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對春天美好風光的贊美和喜愛)。

5.反復吟誦。(要求體會感情,讀出語氣。)背誦古詩。

提問:詩人向我們描述園子里的景象了嗎?為什么?

讓學生品讀:一枝紅杏出墻來體會著畫龍點睛之筆,這比那一覽無余、面面俱到描寫春天景象,不知要高妙多少倍。因而能發(fā)揮讀者的形象,使詩句委婉含蓄,耐人咀嚼。

6.開拓聯(lián)想,激發(fā)創(chuàng)作。

我們已經充分感悟古詩所描述的意境的了,同學們愿意把它畫下來嗎?

學生繪畫,自由創(chuàng)作。

(四)作業(yè)。

你還能背一背有關描寫春天的詩嗎?

附:板書。

《游園不值》。

屐齒扣瀲滟亦抹。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飲湖上初晴后雨》《曉處凈慈寺送林子方》。

第二課時。

1.學習《飲湖上初晴后雨》《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理解詩句,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比較《飲湖上初晴后雨》《曉處凈慈寺送林子方》這兩首詩同一景物的.不同描寫。

(一)導入新課。

(二)回憶學法。

誰還記得我們是怎樣學習第一首詩的?

小結板書:

1.結合注釋自讀自悟(什么景象?)。

2.質疑、討論和交流。

3.反復吟誦,

4.看圖想象,繪畫創(chuàng)作。

(三)學習新課。

1.我們已有了學詩的經驗,下面請同學們自學后兩首詩。

出示自學提示:

(1)同是描寫夏天的景色,蘇軾筆下的夏天和楊萬里筆下的夏天一樣嗎?請你從內容和寫法上比較著來閱讀。(在詩中畫批)。

(2)觀察圖畫(或播放課件)想一想詩人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小組內討論,教師巡視。

3.在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飲湖上初晴后雨》是先敘后議,寫西湖晴雨天氣;《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是先議后敘,寫了滿湖荷花荷葉;但都抒發(fā)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贊嘆熱愛之情。

4.朗讀詩句,展開想象。(教師可播放課件,學生吟誦)。

5.指名吟誦,背誦。

(四)激情創(chuàng)作。

請同學們任選一首你喜歡的描寫夏天的詩,把詩中的景象畫下來。

(五)作業(yè)。

1.默寫三首古詩。

2.完成自己創(chuàng)作的畫。

附:板書。

《飲湖上初晴后雨》《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蘇軾)(楊萬里)。

西湖晴雨天氣滿湖荷花荷葉。

學法:

自讀自悟,質疑,討論交流,

反復吟誦,想象,繪畫創(chuàng)作。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書籍設計教學設計案例篇二十二

首先,研究要回答的問題。這不僅反映了案例研究的目的,這些問題一般是“怎么樣”和“為什么”的問題,而且對于案例研究必須明確要回答的問題,即要研究什么,研究目的何在,以及什么知道,什么還不知道。

其次,研究的理論主張即研究者的主張。研究主張可以使你關注所要研究的問題,對日后的研究起引導作用。研究主張并不能改變研究目的,而在某種程度上,研究主張,特別是提出與正面形成對比的反面主張,卻有利于提高案例研究的有效性。

再次,研究的分析單元。研究的分析單元可以是一個實體、一個人、一個群體、一個組織或一個社區(qū)等。研究的分析單元是研究所要聚焦的主要對象,也是研究數據搜集的邊界??梢姡芯康姆治鰡卧c研究問題的確定相關。

最后,數據與理論主張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以及詮釋數據的標準。一般來說,在研究設計之初,就必須對研究主張進行明確的表達。特別是在研究者反復閱讀數據時,很有可能產生新的主張,這就需要根據新的主張對數據進行重新分析??梢姟當祿c理論主張是相關聯(lián)的。對于數據的分析可以采用量化的解釋性分析技術,也可以采用以定性為主的結構性分析和反射性分析技術。

此外,在案例研究設計中,研究者還要確定的一個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便是案例選擇。案例選擇的標準與研究的對象和研究要回答的問題有關。研究者在案例選擇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地問自己在哪里尋找案例才可以滿足研究的目的并回答研究的問題,以便找到最適合的案例。美國案例研究專家羅伯特。k.殷認為,案例研究設計有單個案例研究與多個案例研究之分。單個案例研究設計適用以下條件:當一個案例代表測試理論的關鍵案例;當一個案例代表一個極端或獨一無二的案例;當一個案例是揭露性案例。對于運用多個案例設計的優(yōu)勢在于多個案例得出的證據更有說服力。

總之,在案例研究過程中,應該認真分析,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并對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概括,對問題的概括應指出關鍵之處何在,解決的主要障礙是什么。這一環(huán)節(jié)至關重要且具有一定的難度,它需要研究者在詳細理解問題的基礎上,作出一些合理的假設和設計。要能夠通過現(xiàn)象看本質,如新產品銷售不力只是表面現(xiàn)象,是生產、管理、銷售中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內在原因究竟是什么?等等。

書籍設計教學設計案例篇二十三

一、教材簡析:

作者是南宋杰出的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是夏夜在黃沙嶺上所見到的美好景象,表達了詞人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生活,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這首詞分為上闋和下闋兩部分。詞的上闋描寫的是黃沙嶺夏夜清幽喜人的景象,下闋描寫了黃沙嶺上陣雨來臨的天氣變化以及詞人的愉快感受。

二、設計理念:

本課的教學遵循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悟”的教學原則。通過創(chuàng)設學習詞的美好的意境,引導學生融入想象,自讀自悟,相互交流,體會意境。在讀通、讀懂、背誦的基礎上,全面了解辛棄疾,獲得更深的體驗。通過課后搜集辛詞,吟誦辛詞的活動,拓展學習的時空,實現(xiàn)“大語文”教學理念。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融入自己豐富想象,感悟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開展多種語文活動。

3、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感受詞中所表現(xiàn)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過程:

一、讀通——正確朗讀詩詞。

2、說說你對辛棄疾的了解。

3、下面先聽老師來讀讀這首詞(出示這首詞,教師范讀。)。

4、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詞,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另外注意節(jié)奏停頓,請看屏幕。

5、指名朗讀,相機評價。

6、多層次賽讀:男生讀上闕,女生讀下闋。一二大組讀上闕,三四大組讀下闋。老師讀上闕,學生讀下闋。

二、讀懂——走進作者內心。

過渡:讀通詞是學好古詞的序幕,讀懂詞,讀出詞里所包含的意思,這才是學習詞的正式開始。詞就像一杯清香的綠茶,需要慢慢品嘗,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細細品味一番!

(一)品讀上闋。

出示: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讓我們與辛棄疾同行,欣賞這美麗的夜景。朗讀這首詞的上闕,小組內交流說說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如果有不懂的地方,組內盡量解決,也可以一會求助于全班同學。

2、小組內朗讀交流:

3、小組匯報,教師隨機評價。

可能是農民在說:“你聽,青蛙叫著,田里的害蟲少了,今年的水稻肯定會豐收?!?/p>

5、感情引讀:對呀,作者聞著飄在黃沙嶺的稻花香,多么盼望農民有一個豐收年呀!帶著期盼之情齊讀這兩句?!颁z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農民豐收多么不容易呀。辛棄疾正為農民高興呢,齊讀!

這里不僅有稻花飄香,更有蕩漾在辛棄疾心頭的興奮。再齊讀!

(二)品讀下闋。

過渡:這么充滿詩情畫意的月夜,真讓人走進了畫卷一般,詞人走著走著,天氣突然發(fā)生了變化。自由讀下闋,小組交流自己感受到的畫面。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討論。如果討論還不能理解的,請準備質疑。

1、出示: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2、學生自主感悟,小組交流。

3、學生交流畫面。

4、教師引讀:詞人完全沉浸在展望豐收的喜悅之中,全然不覺天氣的變化。先前天氣晴朗,不知何時天空已經飄來烏云,豆點一樣的雨下起來了。此刻他的心情怎樣?(著急)就是這個時候,引讀----“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6、此時,詞人是怎樣的心情呢?

(驚喜),生讀出驚喜。(放松),生讀出放松。(興奮,可以到茅店與乘涼的農民喝喝酒,說說今年又會是一個豐收年,讓農民也高興。)讀出你的興奮。陸游有一句詩,表達的也是峰回路轉的驚喜、興奮,也能用在這里表達辛棄疾的心情。(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讓我們再一起來體會體會——齊讀下闋。

三、拓展,感悟作者人生。

1、你們了解詞人辛棄疾以什么為號嗎?(稼軒)為什么以“稼軒”為號呢?(“稼”就是種植莊稼的意思,“軒”??過去書齋、茶館、飯館的名字常常用“軒”)(“稼軒”說明辛棄疾十分關心種莊稼的人)。

2、辛棄疾晚年在農村生活多年,寫下了許多描繪農村的詞,我們以前也學過一首,還記得嗎?(背《清平樂.村居》)。

生齊讀這首詞。

四、課外作業(yè)。

今天我們認識了這樣一位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偉大詞人。課后搜集辛棄疾的詞,下周舉行一次辛棄疾詞展示會,讓我們進一步感受他的偉大情懷。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337274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