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簡讀中國史讀書心得范文(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3 14:27:12
最新簡讀中國史讀書心得范文(14篇)
時間:2023-11-03 14:27:12     小編:ZS文王

總結(jié)是對過去的尊重,對未來的承諾。總結(jié)也可以通過和他人的交流和討論來得到更多的啟發(fā)和反思。想要寫一篇優(yōu)秀的總結(jié)?不妨看看以下這些范文。

簡讀中國史讀書心得篇一

媽媽給我買了一套《半小時漫畫中國史》,我一拿到快遞就迫不及待地打開來看。呵呵,我樂壞了,原來這是一本漫畫啊!我如饑似渴地讀了起來,越讀越覺得有意思。

這本書的作者是陳磊,筆名二混子。他非常厲害,能把枯燥的歷史用漫畫解讀的方式給描繪出來。

這本書的敘事方法很搞笑。比如,唐朝過后的五代十國非常亂。二混子就把五代十國比作一個大廣場。廣場的中央有一個舞臺,看似榮耀的舞臺,其實兇險無比,舞臺上輪番出現(xiàn)過五個朝代,它們是:梁、唐、晉、漢、周。臺下的是十國。

書的語言也很幽默。在方臘造反的故事里,戴著眼鏡的宋徽宗說:“誰在造反?”一旁的將軍回答:“方臘?!彼位兆诮又f:“不要方(慌),好好說,誰在造反!”真是令人捧腹大笑啊!

現(xiàn)在,只要我一翻開這本書后,嘴就笑得合不攏了。無論吃飯還是睡覺,我都想看這本書!

簡讀中國史讀書心得篇二

朱先生自己有兩種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一種方法里,我把自己擺在前臺,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塊玩把戲;在第二種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擺在后臺,袖手看旁人在那兒裝腔作勢”。

“我無論站在前臺或站在后臺時,對于失敗,對于罪孽,對于殃咎,都是一副冷眼看待,都是用一個熱心驚贊?!?/p>

朱光潛的《談美書簡》是先生新近送我的一本書。對于朱先生,我雖有耳聞,但他的文字卻是首次得見,真是歡喜得不得了。樸實流暢的文字和隨和真誠的作文態(tài)度正是我所喜歡的。首先讀的是朱先生當年從海外寄給國內(nèi)青年人的《十二封信》,其中談論的都是青年人生活中極其普通的話題,但同時也是極易引起青年人困惑的問題。比如,讀書與作文,動與靜,情與理,人生與我。讀朱先生對這些問題的看法真是一種享受,夏丏尊當年在為“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寫的序里說,朱先生的這些信“就是勸青年眼光要深沉,要從根本上下功夫,要顧到自己,勿隨了世俗圖近利”??磥硐南壬鷮@些信太了解了,單就這句話就引我一頭扎進了這些信里。

“談人生與我”是最后一封信,其中講到朱先生自己有兩種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一種方法里,我把自己擺在前臺,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塊玩把戲;在第二種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擺在后臺,袖手看旁人在那兒裝腔作勢”。這兩種眼光真是獨特,朱先生真是一個很有“趣味”的人。關(guān)于“人生與我”這個問題,恐怕很多人一輩子都未必真正思考過。然而,不論思考與否,我們卻由不得不受這個問題的影響。人來到世間,活在現(xiàn)世,快樂與否,幸福與否,都與這個問題脫不了干系。同樣是人,有的樂觀,有的悲觀,有的積極,有的消極,有的有出世的態(tài)度,有的有入世的精神,有的能活出生命的精彩,有的終其一生只感到索然無味,這個中滋味也多半受這個問題掌控。既然如此,如何看待人生與我的關(guān)系,可是決定我們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的大事,也是關(guān)乎每個人一生的大事,我們最好還是學習一下,思考一下。

朱先生看待這個問題的眼光非常獨特。他把人與草木蟲魚一樣看待,同時也把自己與草木蟲魚一樣看待。他說人類比其它萬物感覺到苦,是因為人覺著自己比草木蟲魚重要,同樣,一些人比另一些人覺著苦,也是因為這些人覺著自己比另一些人重要。這些見解實在精彩!細想想,還真是這么回事。也許有人會反駁,人是萬物之靈,怎能與草木蟲魚同日而語?!當然,這樣的說法無可厚非,但人家朱先生講的是一種看問題的方法,我們就沒必要糾纏于什么低等與高等的差異問題了。順著朱先生的話想一想,的確,人干嘛非要那么在意自己呢。說實在的,這偌大一個天地間,多我一個,少我一個,我欣喜也好,悲苦也罷,實在是無礙于“天地之和”??茨切┎菽鞠x魚,無論和風甘露,還是凄風冷雨,不都是一樣地活著,草木該繁茂時即繁茂,該凋零時即凋零,蟲魚該強健時即強健,該衰老時即衰老,誰也沒有覺著自己幸運或者不幸,欣喜或是悲苦。惟獨我們?nèi)祟?,七情六欲俱全,最易自艾自憐,自尋煩惱。

既然把他人把自己都當作草木蟲魚看待,人生豈不慘淡?事實上恰好相反,朱先生看人生的眼光似乎全在“趣味”二字。無論看人生的喜劇,還是人生的悲劇,總帶著欣賞的成分,總覺著有趣味,總能尋到美的感覺。也許正是這種眼光,這種特質(zhì),使朱先生最終功成名就,開我國現(xiàn)代美學之先河??墒牵磐駚?,多少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慨嘆著人生的無趣無味,又有多少人在無趣無味中苦度了一生呢?,F(xiàn)在看來,人生到底有無趣味全在你自己的一雙眼一顆心,朱先生眼中的喜劇別人未必能看到,朱先生眼中的悲劇別人也未必感受得到。既看不到也感受不到,人生也就少了許多把玩的對象,自然毫無趣味可言。許多人終其一生,全部的注意力只在一己身上,悲喜全從自身而來,這樣的.人生難免趣味無多。

學了朱先生的眼光,我發(fā)現(xiàn)人生的喜劇遠遠多于悲劇。比如,之前總看不慣某些人身上的毛病,甚至厭惡,如今換一種眼光,便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有的還真是趣味無窮呢。如有的女人不論別人是否感興趣,總愛在人前夸贊自己的老公,其實無非是要告訴大家其老公如何如何能干,如何如何能與達官顯貴同進同出,如何如何享盡人生浮華,我之前很反感這樣的人,覺得她們無聊膚淺?,F(xiàn)在換了眼光,把自己放在后臺袖手旁觀,便覺得這種女人也著實可愛,于是也便能以另一種態(tài)度欣賞她的津津樂道與沾沾自喜了。欣賞之余,還意識到自己當初也不免有狹隘之嫌,的確,她們能在這些事上尋到無盡的樂趣和人生的滿足感,我們又何必嫌惡呢。還有,之前很看不慣一些口是心非的人,無論在什么情況下總是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以前的一位同事,一次如廁時見到了a同事,a同事剛燙了卷發(fā),我的這位同事就夸贊說,哎呀,你的頭發(fā)燙得真好看,多么適合你的臉型和氣質(zhì)。

a走后,b同事也來如廁,剛巧,b同事也剛剛燙了卷發(fā),我的這位同事馬上又扭頭夸贊道,哎呀,你燙的這個發(fā)型真好看,剛才我看見a,她的頭發(fā)燙得一點兒都不好,還不如不燙呢。一邊說著一邊興沖沖地往外走,誰知話音剛落,便看到a還站在衛(wèi)生間門口,這位同事當時窘得無地自容。后來在工作中屢次遇到這樣的人和事,雖不如這個例子典型,但總是大同小異。每每遇到這樣的情況,我總不免從心里鄙夷其兩面三刀,說話辦事不講原則,做人沒有誠意。但現(xiàn)在換個眼光看,便也覺無妨大礙。一個人是什么樣的脾性,他的話該如何聽,時間久了周圍的人自然會有共識,這樣的人若能從口是心非中獲得些樂趣,就隨他去,若能獲得些教訓,也算是得了生活的教化,豈不更好,我們完全可以拿它當個喜劇看看,實在無妨。

如此這般,人生的趣味真是多了去了。

人生的悲劇我見得不多,但也并非沒有。比如我的同胞哥哥,由于學業(yè)無成,一直未尋到合適的工作,有幾年游手好閑,苦悶之余便生出一些事端。爸媽眼看著兒子一步步誤入歧途,家庭也墮入困境,二老終日愁眉不展,悔自己沒有教育好兒子,嘆自己不該一次次縱容遷就。哥哥也終日愁苦,悔自己做錯了事,辜負了青春好年華。他們都是我至親至愛的人,看著他們愁苦,我也愁苦,覺得父母不幸,哥哥不幸?,F(xiàn)在學了朱先生,換一種眼光看,正所謂“我們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為它是最不完美的”,“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人生的路有千萬條,但每個人只能擇其一,有的人一生道路較多坦途,有的人較多磨難,雖說有時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命運,但更多時候人在命運面前也是無能為力。至于為何有的人命好,有的人運差,似乎千百年來也沒人說得清,佛家講前世,講因果,講輪回,就是為了解釋這個問題。我們可以信,也可以不信,但不論信與不信,我們卻或多或少不能擺脫命運的安排和捉弄。既然如此,儒家所謂的“知命”就是立身處世的根本。順也好,逆也罷,我們都須在這世上走一遭。

面對人生的悲劇,埋怨毫無作用,有時連抗爭也未必管用。之前我也埋怨哥哥不懂事,做事不負責任,也怪怨爸媽太驕縱兒子,對兒子的事大包大攬。可這些都于事無補。后來,我逐漸冷靜下來,換了一種做法,既不埋怨哥哥也不責怪父母,而是盡己所能做些實際的事。我讓哥哥離開原來的環(huán)境,到北京自謀生路。大半年下來,他雖生計艱難,但至少平靜了心情,端正了生活態(tài)度,而且能憑借自己的努力養(yǎng)活自己。爸媽看到兒子終于自食其力,心也漸漸安定下來,我從他身上也越來越多地看出堅定與信心來了,家里又有了歡聲笑語。朱先生說,“悲劇也就是人生的一種缺陷。它好比洪濤巨浪,令人在平凡中見出莊嚴,在黑暗中見出光彩”,我想,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朱先生在文章最后寫道:“我無論站在前臺或站在后臺時,對于失敗,對于罪孽,對于殃咎,都是一副冷眼看待,都是用一個熱心驚贊?!边@樣的人生態(tài)度讓我倍感溫暖。一副冷眼,一個熱心,便道盡了“人生與我”的關(guān)系。我們對待人生的悲喜劇,對待他人,對待自己,都既用得著一副冷眼,也用得著一顆熱心,一副冷眼能讓我們氣定神閑,從容大度,既不要自命不凡,也勿隨了世俗去,一顆熱心能讓我們發(fā)現(xiàn)趣味,發(fā)現(xiàn)美,既關(guān)愛他人,也顧到自己。

文中還有一句話也啟迪了我的心智。朱先生說,也許有人認為他拿人比禽獸諸物,會將其視為異端學說,那他本可以搬出古圣先賢來為自己的理論辯護,如孔子所謂“知命”,孟子所謂“盡性”,莊子所謂“齊物”,宋儒所謂“廓然大公,物來順應”,和希臘廊下派哲學,他都可以拿來作為護身符。但朱先生認為不必如此,因為“我雖不把自己比旁人看得重要,我也不把自己看得比旁人分外低能,如果我的理由是理由,就不用仗先圣先賢的聲威”。這句話之于我有格外重要的意義,它使我認識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個人更應看重自己的悟性,而不要被古圣先賢嚇得畏首畏尾縮手縮腳。之前,我一直很有種自卑感,覺得自己沒有生在書香之家,對于人文哲理,雖有興趣,可缺少底蘊,更談不上學養(yǎng),后來年紀稍長,漸漸有了些人生體悟,也想偶爾抒發(fā)一下情懷,但常常缺少勇氣,羞于表達,生怕被人笑話,在古圣先賢面前出了丑。讀了朱先生的這句話,總算對待自己也有了另一種眼光和態(tài)度。

古圣先賢與我,時代雖有古今之分,天分雖有高低之別,但同樣為人,人性大抵是相通的,每個人從生活中得到的感悟也是相似的多,不同的少。只是有的人悟得深,有的人悟得淺,有的人悟得早,有的人悟得晚,有的人能將悟到的東西說出來總結(jié)出來,有的人說不出來總結(jié)不出來。但無論如何,總不至于有大區(qū)分,既然如此,何必擔心在同類面前出了丑。我只要相信,我于這個人世間體悟到的必是人類真理中的一部分,我的理由就是理由,不必顧及古圣先賢是否說過,或是如何說的。這樣的話說出來,不知會不會引起誤解,以為我竟然膽大妄為到不把古圣先賢放在眼里。事實上,朱先生的這句話并不能減少我對古圣先賢些微的敬畏之情,只是讓我有了勇氣重視自己。單為這個進步,我也該好好感謝朱先生。

簡讀中國史讀書心得篇三

張蔭麟先生一直不滿當時的歷史教育,說教材無窮無盡地排列著名字和史料,讓青年人“被迫重溫再溫可厭倦的一套雜湊的機械的史實”。因此這本名為《中國史綱》的課本既不重考證,也不引原文,而是用“講故事”的筆法來“畫”歷史。這本教科書,除文筆優(yōu)美之外,“運思情深意遠”是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王家范給予的另一評價。這位通史學者認為,只有錢穆的《國史大綱》可以與之媲美。

這本書第一章:中國史黎明期的大勢----中突破了以往中國史書喜歡從遠古時期的炎帝、皇帝說起的做法,而是有理有據(jù)的從有文字記載的商代開始記述,商以前的歷史僅略述。全書語言通俗易懂,沒有大量嚴肅的語言,不注重考證,也沒有大量的引用原文,而是以作者自己的語言描述歷史事件。雖然僅僅是簡略介紹了商至漢的歷史,但是卻為我們描繪這一時期歷史發(fā)展的脈絡,簡潔明了,可讀性強。

從這本書中,也可以看到張蔭麟先生的歷史觀點:第一,從價值的角度來看,價值就是真善美的統(tǒng)一,歷史的效益問題,涉及到制約史學社會價值實現(xiàn)的重要因素:讀者。不能傷害歷史的科學性。張蔭麟說:“一個健全的文化就是能使一切最后的價值都得到和諧的發(fā)展,都并育而不相害的'文化。”因此,一個健全的歷史學,不但要求真,亦要求美。史學要想得到廣大讀者的接受,就必須具有藝術(shù)功能。第二,張蔭麟認為,客觀歷史本身是史學藝術(shù)功能的自然基礎。第三,張氏談到了歷史的隱喻問題,即藝術(shù)性的修辭手法在史學中的地位問題。他說:以史事為直比或隱喻即狹義之所謂用典。此種修辭之技術(shù)若用之而洽切清新,明易不詭,則實足以溝通幻想或現(xiàn)實之美與史界之美,而予一意義以深遠而豐富之背景。近人以典故為文病,相戒為用,此實一新式“塔布”,其由來則矯枉過正而昧于歷史之美學價值也。

對于這本書,出版后,好評如潮。如:熊十力說:“蔭麟方在盛年,神解卓特,胸懷沖曠,與人無城府,而一相見以心。使天假之年,縱其所至,則其融哲史兩方面,而特辟一境地,恢前業(yè)而開方來,非蔭麟其誰屬乎?”王蕓生稱“張蔭麟是中國學界的一個國寶。……他的中國文學受教于靜庵先生(國維),西洋文學受教于吳雨生先生(宓),……為梁任公先生所賞識。他不僅文史淹博,哲學的素養(yǎng)尤深?!?/p>

可惜天忌英才,1942年10月24日凌晨3時,張蔭麟在貴州遵義病世,享年37歲。他死后,錢鍾書《傷張蔭麟》詩中說:“清晨起讀報,失聲驚子死。天翻大地覆,波云正譎詭。絕知無佳訊,未忍置不視。赫然阿堵中,子占一角紙。”

陳寅恪寫有《挽張蔭麟二首》,曰“流輩論才未或先,著書何止牘三千。共談學術(shù)驚河漢,與敘交情忘歲年?!?/p>

朱自清《挽張素癡》一詩慨嘆:“妙歲露頭角,真堪張一軍。書城成寢饋,筆陣挾夙云。勤拾考工緒,精研復性文。淋漓修國史,巨眼幾揮斤?!?/p>

張蔭麟一生溫文爾雅,注重理性對學術(shù)嚴肅批評,受人尊重,不失為我們的榜樣。

簡讀中國史讀書心得篇四

看完此書,不禁想起柏楊先生的《中國人史綱》,書中詳細介紹了中國從傳說時代到晚清時代的歷史,是中國人共同的家族史?!栋胄r漫畫中國史》讓歷史人物以詼諧幽默的方式與讀者見面,在此,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歷史素養(yǎng),與天馬行空的想象。用一個班級來引申一個時代,讓“中國最亂的一個時代”變得有條不紊,有理有據(jù),我想看過的讀者應該都會對這段歷史豁然開朗。

從春秋五霸到戰(zhàn)國七雄,從秦大一統(tǒng)到漢朝崛起,此書簡述的這一階段令人深思。我曾和朋友開玩笑說,古人都懂臥薪嘗膽,能屈能伸的道理,你進化了兩千多年,怎么還不懂呢?這只是一句玩笑話,但更多的是對古人的敬佩,成功者都是有共同的特點,雖歷經(jīng)千年,尤有余溫。自古英雄多磨難,齊桓公、管仲、伍子胥、樂毅、孫臏、信陵君、蘇秦、張儀、商鞅、屈原……太多太多,哪一個不是經(jīng)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才取得成功。

簡讀中國史讀書心得篇五

這個暑假,我閑來無事,便到圖書館去轉(zhuǎn)轉(zhuǎn);而這本名字新穎、獨特的書一下子便吸引住了我,我當即便拿起它來仔細品讀,這才發(fā)現(xiàn)它真的是一本中國史!

這本書不但不像傳統(tǒng)史書那樣循規(guī)蹈矩、死板不知變通,還采用了漫畫、搞笑段子的方式使人不感枯燥反而感到有趣;它也不拘小節(jié),把那些無關(guān)緊要的細枝末節(jié)略去,又把必不可少的知識化作簡短的小貼士,呈現(xiàn)出來·····使史書也可生動有趣、令人喜愛。從而更易了解和記住歷史。

《半小時漫畫中國史》這本書,它的作者名叫“二混子”;雖然有些不太正經(jīng),但它卻是一部嚴謹?shù)臉O簡中國史。它通過手繪和段子捋清了整個歷史的大脈絡:春秋戰(zhàn)國像個大班級、大秦過把癮就死、三國就三大戰(zhàn)役·····讓你在歡樂的同時了解歷史。

簡讀中國史讀書心得篇六

內(nèi)容簡介:

張蔭麟(1905―1942),號素癡,亦常作筆名。著名學者;歷史學家。寫有《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說質(zhì)疑》,針對史學家梁啟超對老子事跡考證提出異議,使清華師生大為震動,并梁啟超的激賞。后又發(fā)表論文《明清之際西學輸入中國考略》,分析了明清兩代傳入的西方學術(shù)的差異及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張蔭麟與夏鼐、吳晗和錢鐘書并稱“清華文學院四才子”;被吳宓稱為“梁任公第二”;梁啟超首次與他相見,也贊嘆為“天才”。

張蔭麟,除了一本未完成的教科書,張蔭麟似乎再沒留下什么。這本不到16萬字的小冊子便是《中國史綱》。但這本薄薄的作品不幸成為作者終生的絕唱?!氨R溝橋事變”后,張蔭麟不得不擱筆,當時剛寫到東漢建立。直至他5年后病逝于貴州遵義浙江大學,《中國史綱》也只是更新了序言部分。

《中國史綱》一書包涵序文、十一章和最后的附錄三部分。作為文章主體的十一章,作者著重講述了自中國史的黎明商朝起,到西漢王莽改制失敗與西漢末年的農(nóng)民起義這一段的歷史事件。附錄主講了東漢前期的一些歷史事件、北宋從建立到宋神宗這一時期的一些歷史。

在主體的十一章中,作者將大量筆墨(前6章)用于寫前秦以前的歷史,又將其中的四章用于描寫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外交各個方面。

讀后感:

張蔭麟先生一直不滿當時的歷史教育,說教材無窮無盡地排列著名字和史料,讓青年人“被迫重溫再溫可厭倦的一套雜湊的機械的史實”。因此這本名為《中國史綱》的課本既不重考證,也不引原文,而是用“講故事”的筆法來“畫”歷史。這本教科書,除文筆優(yōu)美之外,“運思情深意遠”是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王家范給予的另一評價。這位通史學者認為,只有錢穆的《國史大綱》可以與之媲美。

這本書第一章:中國史黎明期的大勢----中突破了以往中國史書喜歡從遠古時期的炎帝、皇帝說起的做法,而是有理有據(jù)的從有文字記載的商代開始記述,商以前的.歷史僅略述。全書語言通俗易懂,沒有大量嚴肅的語言,不注重考證,也沒有大量的引用原文,而是以作者自己的語言描述歷史事件。雖然僅僅是簡略介紹了商至漢的歷史,但是卻為我們描繪這一時期歷史發(fā)展的脈絡,簡潔明了,可讀性強。

從這本書中,也可以看到張蔭麟先生的歷史觀點:第一,從價值的角度來看,價值就是真善美的統(tǒng)一,歷史的效益問題,涉及到制約史學社會價值實現(xiàn)的重要因素:讀者。不能傷害歷史的科學性。張蔭麟說:“一個健全的文化就是能使一切最后的價值都得到和諧的發(fā)展,都并育而不相害的文化?!币虼?,一個健全的歷史學,不但要求真,亦要求美。史學要想得到廣大讀者的接受,就必須具有藝術(shù)功能。第二,張蔭麟認為,客觀歷史本身是史學藝術(shù)功能的自然基礎。第三,張氏談到了歷史的隱喻問題,即藝術(shù)性的修辭手法在史學中的地位問題。他說:以史事為直比或隱喻即狹義之所謂用典。此種修辭之技術(shù)若用之而洽切清新,明易不詭,則實足以溝通幻想或現(xiàn)實之美與史界之美,而予一意義以深遠而豐富之背景。近人以典故為文病,相戒為用,此實一新式“塔布”,其由來則矯枉過正而昧于歷史之美學價值也。

對于這本書,出版后,好評如潮。如:熊十力說:“蔭麟方在盛年,神解卓特,胸懷沖曠,與人無城府,而一相見以心。使天假之年,縱其所至,則其融哲史兩方面,而特辟一境地,恢前業(yè)而開方來,非蔭麟其誰屬乎?”王蕓生稱“張蔭麟是中國學界的一個國寶?!闹袊膶W受教于王靜庵先生(國維),西洋文學受教于吳雨生先生(宓),……為梁任公先生所賞識。他不僅文史淹博,哲學的素養(yǎng)尤深。”

可惜天忌英才,1942年10月24日凌晨3時,張蔭麟在貴州遵義病世,享年37歲。他死后,錢鍾書《傷張蔭麟》詩中說:“清晨起讀報,失聲驚子死。天翻大地覆,波云正譎詭。絕知無佳訊,未忍置不視。赫然阿堵中,子占一角紙?!?/p>

陳寅恪寫有《挽張蔭麟二首》,曰“流輩論才未或先,著書何止牘三千。共談學術(shù)驚河漢,與敘交情忘歲年。”

朱自清《挽張素癡》一詩慨嘆:“妙歲露頭角,真堪張一軍。書城成寢饋,筆陣挾夙云。勤拾考工緒,精研復性文。淋漓修國史,巨眼幾揮斤。”

張蔭麟一生溫文爾雅,注重理性對學術(shù)嚴肅批評,受人尊重,不失為我們的榜樣。

簡讀中國史讀書心得篇七

我上小學一年級學到了很多知識。我學會了拼音,認識了很多字。我可以自己讀課外書了,會查字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我很高興也很快樂。

書中的`知識豐富多彩,讓我很留戀。每一本或每一篇我喜歡的,我都讀好多遍,甚至都能背過了。我把喜歡的書或者文章講給媽媽和同學們聽,有時逗的她們哈哈大笑,我也樂在其中。我雖然沒親自到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但書中的知識能讓我感覺到她的莊嚴,雄偉。雖然沒見過諸葛亮,但我知道他的機智。

讀書給我?guī)砹藲g聲和笑語,就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吧!

簡讀中國史讀書心得篇八

我知道我這個人有時候特別的假、大、空,偏好些看上去體面的道理與語句。

朱老運用哲學的思想談及了在美學中學習與發(fā)展的問題。涉及到馬列主義與毛澤東思想,并將其靈活得運用到了現(xiàn)實中。在高中對于哲學方面的學習中,我也確實知道一些原理。但在朱老對于各個學者的思想意識形態(tài)和對美學所持的觀點進行闡述中,我更能理解世界觀對于一個看法的影響和真切認識到哲學是這世界運轉(zhuǎn)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朱老從大處著手,小處分析,讓哲學極具魅力。

在書簡中,我也接觸了美學的一小部分,美、審美、主體、客體、形象思維、抽象思維,也懂得了意識、藝術(shù)、思維之間原來并不是想象之中的那么簡單。小到對于一個事物的理解與看法,再到對于美學專注性的認知,繼而是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上的問題,無一不反映的是朱老深厚的文學素養(yǎng)與豐富的生活閱歷。

當談及到歷史、聯(lián)系、自然、社會、藝術(shù)、情感、文學,我深知還有許多知識需要去接觸與學習。堅定的堅持唯物主義也好,對稍有遺憾的唯心主義也好,我更具有了一顆包容的心去看待這世間的萬物。不做偏激的人,也不希望被人抓住情緒的把柄。

值得一提的是,朱老對于當時期國家政策的解讀,充分運用了馬列主義與毛澤東思想進行深刻剖析。受到了當時特殊時期的影響,政治色彩與捆綁十分濃厚。

從這一刻,社會科學好像很有趣的樣子。

簡讀中國史讀書心得篇九

讀完這本《談美書簡》,心中感受頗多。難以想象這本《談美書簡》竟然是出自一位八十二歲高齡的老人之筆。晚年匯聚了一生的心血寫成了這本經(jīng)典之作,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作者朱光潛(1897-1986),中國現(xiàn)代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主要著作有《悲劇心理學》、《文藝心理學》、《詩論》、《談美》等。

對美,或許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深入研究,卻是望塵莫及的。通常我們對于美、美感、美的規(guī)律、美的范疇等等這些問題感到很深奧,也研究甚少,關(guān)于這些問題,朱光潛老先生在此書中都一并回復了,而且回復的很詳盡,對于思想,文學,方法,理論等等都有了詳細的陳述。對于美,我們看到的都是片面的,也可以說成的表面的,而看完這本書,對于美則有了全新的看法,這也是讀此書的收獲吧。我覺得這本書不但對中學生有益,對于我們這些成年人來說也很有收獲。

這本《談美書簡》主要是一本就一些讀者提出的問題用回信的方式統(tǒng)一進行回答的小書,因此可以說比較淺顯易懂,雖然不是系統(tǒng)完整的美學著作,卻也從一些很重要很關(guān)鍵的角度對美學的入門者的問題進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啟發(fā)的作用。比如在《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一文中,作者比較具體、完整地講解了在文學與戲劇作品人物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

他首先回顧了這一理論產(chǎn)生與發(fā)展的歷史,進而指出,典型人物是能夠體現(xiàn)社會歷史發(fā)展的某些規(guī)律并且具有鮮明個性特點的人物形象,而典型環(huán)境則是典型人物所處的能夠反映社會歷史發(fā)展現(xiàn)狀和趨勢的具體情景和背景。典型人物應生活在典型環(huán)境中,而不能與環(huán)境相脫節(jié)。在這里,共性是通過個性來表現(xiàn)的,是在特殊中顯示一般。再比如,在《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這一節(jié)中,我們看到了這位多年來把心血傾注在美學史研究上的學者把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門派以及其歷史和影響向讀者娓娓道來,無論是對于想要擴展知識的讀者還是對于有志于美學研究或者文學創(chuàng)作的讀者都有非常的益處。

簡讀中國史讀書心得篇十

《談美書簡》主要是一本就一些讀者提出的問題用回信的方式統(tǒng)一進行回答的小書,因此可以說比較淺顯易懂,雖然不是系統(tǒng)完整的美學著作,卻也從一些很重要很關(guān)鍵的角度對美學的入門者的問題進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啟發(fā)的作用。

比如在《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一文中,作者比較具體、完整地講解了在文學與戲劇作品人物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他首先回顧了這一理論產(chǎn)生與發(fā)展的歷史,進而指出,典型人物是能夠體現(xiàn)社會歷史發(fā)展的某些規(guī)律并且具有鮮明個性特點的人物形象,而典型環(huán)境則是典型人物所處的能夠反映社會歷史發(fā)展現(xiàn)狀和趨勢的具體情景和背景。典型人物應生活在典型環(huán)境中,而不能與環(huán)境相脫節(jié)。在這里,共性是通過個性來表現(xiàn)的,是在特殊中顯示一般。文學之所以能在偶然性中見出必然性,是與再現(xiàn)“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這一理論分不開的。

再比如,在《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這一節(jié)中,我們看到了這位多年來把心血傾注在美學史研究上的學者把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門派以及其歷史和影響向讀者娓娓道來,無論是對于想要擴展知識的讀者還是對于有志于美學研究或者文學創(chuàng)作的讀者都有非常的益處。

在《談美書簡》中,作者以親身的經(jīng)驗,談到了許多治學為人的道理。對于怎樣開展學術(shù)工作,他教導說:“我們干的是科學工作,是一項必須實事求是,玩弄不得一點虛假的艱苦工作,既要有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恒心,也要有排除一切阻礙和干擾的勇氣……是敷敷衍衍、蠅營狗茍地混過一生呢?還是下定決習,做一點有益于人類文化的工作呢?立志要研究任何一門科學的人首先都要端正人生態(tài)度,認清方向,要‘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這與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內(nèi)容不謀而合。所也說:無論做什么工作,無論做什么事都要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簡讀中國史讀書心得篇十一

古今中外的許多名人對書有著很高的評價。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書可以醫(yī)愚。"莎士比亞說:"生活里沒有書籍,就想鳥兒沒有翅膀。"一本好書是風雨中的一把傘,是烈日下的一處樹蔭,是嚴寒中取暖的火爐,是酷暑里沁人心脾的涼風。書是我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我愛讀書,有一次,那是快到期末考試時,我高高興興的跑回家,拿出一本《紅樓夢》就津津有味地讀起來。正當我讀的起勁是,媽媽便從我的手中搶過去那本書,媽媽很生氣地說;"快考試了,應該去復習課本上的內(nèi)容,等考完后,再讀書也不遲呀!"我沮喪極了,只乖怪溜溜地回到自己的臥室。晚上等爸爸媽媽睡著了,我便灰溜溜地慢慢地從他們的'房間走過,那起那本書,悄悄地回房間讀了起來。過了一會,不知不覺媽媽便來到我的房間,看到我在讀書拍了拍我的肩膀,我頓時嚇了一身冷汗,聽媽媽話:"孩子,明兒個再讀書也不遲呀,別到考試呀又生病了,怎么辦?睡覺吧,別把身體給弄倒了,聽話,睡覺吧,??!"我點了點頭,開始入睡了。

書猶如一杯好茶,我將慢慢的品嘗,書猶如一幅畫卷,我要慢慢地展開。有一次,我在看《紅樓夢》時,那章題目是《終結(jié)紅樓夢》,賈寶玉最后變成了和尚,我想寶玉為什么要當和尚,而不當原來的賈二爺了?難道是因為黛玉離世后沒有去見她,還是因為他與寶釵的這樁婚事不好?這倒也未必呀!我一定要找到這個答案。我還看過《西游記》中,孫悟空在天上大鬧,佛祖便把他壓到五行山下,又貼了一張紙整整五百年吶,他都在那里一動不動,無論春夏秋冬他都在那里等著,等著取經(jīng)人的到來,倘若我被壓在五行上腳下,早已餓死,渴死,熱死了。我真為他感到失落,傷心好好的猴王,非要到天上去惹是生非。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shù)點梅花天地心,讀書是我生活中的一大樂趣,我堅信,只有讓我們的靈魂融入到我們的生命,才能有一個比大海更廣闊的心靈空間,讓我們做一個快樂的讀書人吧!

簡讀中國史讀書心得篇十二

《談美書簡》主要是一本就一些讀者小書的問題用回信的方式統(tǒng)一進行回答的提出,因此可以說比較淺顯易懂,雖然詳盡不是系統(tǒng)完整的美學著作,卻也從一些很重要很關(guān)鍵的角度對美學的入門者的問題進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啟發(fā)的作用。

比如在《奇特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一文中,作者比較具體、完整地講解了在文學創(chuàng)作與戲劇作品人物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他首先回顧了這一理論產(chǎn)生與發(fā)展的歷史,進而指出,典型人物是需要體現(xiàn)社會具有發(fā)展的某些規(guī)律并且歷史鮮明個性特點的人物形象,而典型則是典型人物所處的能夠反映社會歷史發(fā)展現(xiàn)狀和趨勢的具體情景和背景。中所典型人物應生活在眾所周知環(huán)境中,而不能與環(huán)境相脫節(jié)。在這里,共性是通過個性來表現(xiàn)的,是在特殊中會顯示一般。文學之所以能在偶然性中見文學作品出必然性,是與再現(xiàn)“奇特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這一理論分不開的。

再比如,在《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這一節(jié)中,我們看到了這位多年來把的傾注在美學史研究上心血學者把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讀者門派以及其歷史和影響向讀者嬉笑怒罵,無論是對于想要或者知識的讀者還是對于有志于美學研究擴展文學創(chuàng)作的讀者都有非常的益處。

在《談美書簡》中,作者以親身的經(jīng)驗,談到了許多治學為人的道理。對于怎樣大力開展學術(shù)工作,他教導說:“我們栽的是科學工作,是第二項必須實事求是,玩弄不得一點虛假的艱苦嘲弄工作,既要有清醒的品性頭腦和堅定的恒心,也要有排除一切阻礙和外界影響的勇氣……是敷敷衍衍、蠅營狗茍地混過一生呢?還是下定決習,做管理工作一點有益于人類文化的工作呢?立志要研究任何一門科學的人首先都要端正人生態(tài)度,認清方向,要‘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這與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內(nèi)容不謀而合。所也說:無論做什么工作,無論做什么事都要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簡讀中國史讀書心得篇十三

魯迅先生有的故事是通過那些人物的事件來對現(xiàn)在的社會進行批評與諷刺的,如阿q那愚昧的“精神勝利法”顯示出了魯迅先生的無知、自欺欺人,以及最后冤死的事情諷刺了社會的不公。再如狂人的那一冊日記體現(xiàn)出了魯迅先生變態(tài)的內(nèi)心世界,但是反襯出了社會上封建禮儀對人精神的束縛如同一塊千斤巨石壓在人們的心上。再如孔乙己那滿嘴的`之乎者也、不賴帳和最后慘死的經(jīng)歷些出了魯迅先生的迂腐、善良還對封建科舉制度的心靈殘害做出了鋒銳的控訴。

有時,魯迅先生也通過一些毫不起眼的小事兒描寫,比如說:《一件小事》通過自己的自私和那個車夫的偉大贊頌了這種光明磊落、敢作敢當?shù)膫ゴ缶??!额^發(fā)的故事》就是通過“我”和“n先生”的一次談話揭示了辮子對古代勞動人民的壓迫與剝削。在寫作中,魯迅先生也會通過在文章中哪些不起眼的線索帶給人們道理,如《藥》之中夏瑜的犧牲贊揚了革命但是反對了革命的不徹底性,贊揚了夏瑜英勇無畏的精神,也體現(xiàn)出了康大叔的冷漠、封建。

魯迅先生不之會通過哪些事情來批判社會,還會描寫出來自己真摯的感情,如《社戲》中通過孩子那些近似于胡鬧的事情描繪出孩子的天真無邪以及聰敏和頑皮,更是描繪了雙喜、阿發(fā)兩個人物。

《吶喊》實在是一部經(jīng)典的作品。如同它的名字一樣,是魯迅先生通過哪些事情在吶喊,崇尚光明反對黑暗。在這其中,有許多好的寫作手法等著我們來借鑒呢!

簡讀中國史讀書心得篇十四

美是什么?我們怎樣去認識美?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回答起來卻有點讓我無從下手。如果單純的說美是漂亮,有些膚淺;說美是善良,又有些抽象;說美是看著順眼的東西,又有些狹隘……那么美到底是什么?我有些疑惑了。

然而,當我讀了朱光潛先生的《談美書簡》以后,我受益匪淺。也深刻體會到了文學力量的偉大?,F(xiàn)代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是中國現(xiàn)代美學的代表人物,是開拓者和創(chuàng)新者,用他畢生精力,向人們談論美。這是他對美的魅力的深刻體驗,是對他自己漫長美學生涯和美學思想的一次回顧和整理,更是給青年朋友們的一次回復。他就青年朋友們普遍關(guān)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規(guī)律、美的范疇等一系列美學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同時也對文學的審美特征、文學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及特點作了詳盡的闡釋,既是思想上的,又是方法上的,力圖在促進年輕一代認識美、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等方面提供了必要的參照和指南。此書采用書信體的形式,娓娓道來,親切自然,將許多深奧的美學知識通俗化。

《談美書簡》是一部系統(tǒng)的美學著作,書中的13封信對怎樣學習美學、馬列主義美學體系,以及美感、典型、形象思維、創(chuàng)作方法等等美學范疇,作了生動而詳細的闡釋。他主張美是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統(tǒng)一。

第一封《代前言:怎樣學習美學?》。

朱光潛先生首先談了寫作《談美書簡》的動意,并且談了學習美學的基本方法。在回答“怎樣學習美學”這一問題時,說他感觸最深的是治學的學風。朱光潛先生指出:“研究美學的人如果不學一點文學、藝術(shù)、心理學、歷史和哲學,那會是一個更大的欠缺,而且會成為‘空頭美學家’”;要“學通一二種外語”,直接閱讀外文書籍;尤其應下大力氣去攻讀馬克思主義理論,但不迷信翻譯過來的書籍。美學是科學工作的一種,它需要實事求是的精神,清醒的頭腦、堅定的恒心以及排除萬難的勇氣。馬克思的名言是:“在科學的入口處,正像是地獄的入口處一樣,必須提出這樣的要求:‘到這里人們就應該排除一切疑慮;這個領域里不容許又絲毫畏懼!’”朱光潛先生也寫到“正路并不一定是一條平平坦坦的直路,難免有些曲折和崎嶇險阻,要繞一些彎,甚至難免誤入歧途。哪個重要的科學實驗一次就能成功呢?“失敗者成功之母”。失敗的教訓一般比成功的經(jīng)驗更有益”……這些都呈現(xiàn)出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對美學道路的不懈追求。

第二封《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還是抽象概念出發(fā)?》。

人們在不斷的探究美的定義是什么?但是并沒有固定的結(jié)論。美可以變?yōu)槌?,丑也可以轉(zhuǎn)化為美。80年代,朱光潛先生堅持“美是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這一總命題,認為這是從抽象的概念出發(fā)不是從現(xiàn)實出發(fā)去研究美學問題,提倡“從現(xiàn)實出發(fā)去研究美學問題”,提倡“正確辨認生活與藝術(shù)中的一切丑現(xiàn)象”,認為“自然丑也可以轉(zhuǎn)化為藝術(shù)美”,“藝術(shù)家有描寫丑惡的權(quán)利”。

第三封《談人》。

談美離不開談人,因為美是一種對于人來說才具有意義的價值。文中寫到:“一個活人時時刻刻要和外界事物打交道,這就是生活。生活是人從實踐到認識,又從認識到實踐的不斷反復流轉(zhuǎn)的發(fā)展過程。為著生活的需要,人在不斷地改造自然和社會,同時也在不斷地改造自己。”因此,人的活動大致分為知情意這三種,作為審美主體的人是“一個整體”。并且對康德的美學思想進行了批判。

第四封《關(guān)于馬克思主義與美學一些誤解》。

在此,朱光潛先生重申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鄭重提出“我們提倡‘解放思想’,但不能從馬克思主義思想中‘解放’出來”。針對“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并沒有寫過一部美學或文藝理論的專著,說不上有一個完整的美學體系”等一些誤解,朱光潛先生說,構(gòu)成馬克思主義美學的這個完整體系“是長期發(fā)展而且散見于一系列著作中的。要想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美學體系,就要認認真真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這對我們學習美學是一大啟發(fā)。

第五封《藝術(shù)是一種生產(chǎn)勞動》。

朱光潛先生認定“藝術(shù)是一種生產(chǎn)勞動,是精神方面的生產(chǎn)勞動,其實精神生產(chǎn)與物質(zhì)生產(chǎn)是一致的,而且是互相交融的”。在生產(chǎn)勞動過程中,一方面,自然經(jīng)過人的改造而日益豐富化,成了“人化自然”;另一方面,人發(fā)揮了他的本質(zhì)力量,使其在改造自然中“對象化”了,因而也肯定了自己,使自己的本質(zhì)力量日益加強和提高了。這是一個雙向過程。人類歷史就這們?nèi)找姘l(fā)展下去,以至于達到“人的徹底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的徹底人道主義”的辯證統(tǒng)一。

第六封《沖破文藝創(chuàng)作和審美學中的一些禁區(qū)》。

“四人幫”統(tǒng)治時期,文藝創(chuàng)作和美學中的禁區(qū)是“人性論”、“人道主義”、“人情味”和“共同美感”。在朱光潛先生看來,人性是普遍存在的,是人作為人的自然本性,“人道主義”總的核心思想“就是尊重人的尊嚴”,“把人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因為人雖是一種動物,卻具有一般動物所沒有的自覺心和精神生活。”在闡釋“共同美感”時,朱光潛先生援引了馬克思“藝術(shù)起源于勞動”的論述,指出“勞動是人類的共同職能”,它所產(chǎn)生的美感也就是“人類的共同美感”。因此,老先生呼吁我們沖破禁區(qū),解放思想。

第七封《從生理學觀點談美與美感》。

第八封《形象思維與文藝的思想性》。

朱光潛先生認為“把從感性認識所得來的各種映象加以整理和安排,來達到一定的目的,這就叫形象思維;“把許多感性形象加以分析和綜合,求出每類事物的概念、原理或規(guī)律,這是從感性認識飛躍到理性認識,這種思維就是抽象思維或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或邏輯思維)的不同之處,在于形象思維始終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沒有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這也契合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

第九封《文學作為語言藝術(shù)的獨特地位》。

文學是用語言為媒介,語言這種媒介不是感性的而是觀念性,即語言要通過符號(字音和字形)間接引起事物的觀念。文學作為語言藝術(shù)在藝術(shù)門類中占有獨特的地位?!拔膶W實際上就是語言學”。他提醒我們青年一定要加強語文基本功的訓練,如多讀文學作品等。

第十封《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

朱光潛先生認為不能把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的區(qū)分絕對化。“浪漫主義側(cè)重從主觀內(nèi)心世界出發(fā),情感和幻想較占優(yōu)勢”;“現(xiàn)實主義從客觀現(xiàn)實出發(fā),抓住其中本質(zhì)特征,加以典型化”。這兩種創(chuàng)作方法雖然是客觀存在,卻不宜過分渲染,像旗幟那樣鮮明對立。要“從主客觀統(tǒng)一的觀點來看待這個問題?!备郀柣f過:“在偉大的藝術(shù)家們身上,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時常好像是結(jié)合在一起的?!?/p>

第十一封《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

典型環(huán)境起著決定典型人物性格的作用?!叭烁竦膫ゴ蠛蛣倧娭挥薪杳軐α⒌膫ゴ蠛蛣倧姷某潭炔拍芎饬砍鰜怼!钡窃佻F(xiàn)典型人物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通過它反映社會生活的本質(zhì)及其發(fā)展。

第十二封《審美范疇中的悲劇性和喜劇性》。

悲劇與喜劇是兩種不同的藝術(shù)體裁,具有兩種不同的審美特性。悲劇與喜劇很難截然劃分,從根本上說,是因為現(xiàn)實世界的矛盾本來就很復雜,縱橫交錯,很難分出悲喜,同時人們的審美情趣也多種多樣,不同的人對同一個戲劇往往產(chǎn)生不同的感受?!笆澜鐚?動情感的人是個悲劇,對.思考的人是個喜劇?!?/p>

第十三封《結(jié)束語:“還須弦外有余音”》。

朱光潛先生對來信問到關(guān)于學外語和美學問題朋友們提出忠告:“學美學的人入手要做的第一件大事還是學好馬列主義”;其次,“掌握一種外語到能自由閱讀的程度”,“掌握國際最新資料”;第三,“要隨時注意國內(nèi)文藝動態(tài)”,“最好學習一門性之所近的藝術(shù):文學、繪畫或音樂,避免將來當空頭美學家或不懂文藝的文藝理論家”。

朱光潛的《談美書簡》就是這樣一本書,13封信,行云流水,讀來渾然天成,在同我們聊天的過程中給予我們美的啟示,逐步的認識美,理解美的問題,掌握美的體系。使我對美學有了第一次有了明晰的認識。正如他幾十年前創(chuàng)作《談美——給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一樣,不是掉書袋的,而信手所致,拿來談談;在親身體驗的基礎上,學習美學、理解美學,而不是空洞的來談論美學大理論。所以,每個人多應讀一讀這13封信。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7253182.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