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禮儀文化論文(匯總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7 08:59:17
2023年中國禮儀文化論文(匯總21篇)
時間:2023-11-17 08:59:17     小編:夢幻泡

棒球運動在美國享有廣泛的人氣和影響力。完美的總結(jié)應該貼近實際,突出反思和總結(jié),讓讀者有所啟發(fā)和收獲。接下來,我們將分享一些總結(jié)范例,旨在幫助大家更好地完成總結(jié)寫作任務。

中國禮儀文化論文篇一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盤、碗、碟、筷、匙六種。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放在菜盤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曜优c湯匙可放在專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紙?zhí)字小?/p>

中餐上菜的順序一般是:先上冷盤,后上熱菜,最后上甜食和水果。用餐前,服務員為每人送上的第一道濕毛巾是擦手用的,最好不要用它去擦臉。

在宴席上,上雞、龍蝦、水果時,有時送上一小水盂(銅盆、瓷碗或水晶玻璃缸),水上飄有玫瑰花瓣或檸檬片,供洗手用(曾有人誤為飲料,以致成為笑話)。洗時兩手輪流沾濕指頭,輕輕涮洗,然后用餐巾或小毛巾擦干。

古代的食禮是按階層劃分:宮廷,官府,行幫,民間等。

現(xiàn)代食禮則簡化為:主人(東道),客人了。作為客人,赴宴講究儀容,根據(jù)關系親疏決定是否攜帶小禮品或好酒。赴宴守時守約;抵達后,先根據(jù)認識與否,自報家門,或由東道進行引見介紹,聽從東道安排。

然后入座:這個“英雄排座次”,是整個中國食禮中最重要的一項。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偟膩碇v,座次“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

家宴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家庭宴請,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客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都不能動手,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再飲。

在這自古為禮儀之邦,講究民以食為天的國度里,飲食禮儀自然成為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對于就餐的座次分配也是很有講究的,一般按照宴會的形式那么,正對大門的位置是主坐位,主位子右側(cè)的是住客,主位子左側(cè)的則為主人的家人等,一次像左向右延伸,一直到回合位置,而坐在靠門口的那個人就應該是主人家的人,并且他是負責加東西跑腿付賬的人,因為這個位置十分不利,上菜什么的都是從這邊經(jīng)過,所以會很不方便,所以安排給了主人這邊的人。

主人長輩先食。

不伏碗吃飯,應端碗吃飯。

使用匙飲湯,不舉碗海喝,不用筷子攪拌熱湯,不呡湯而飲。

如果盤中的菜已不多,你又想把它“打掃”干凈,應征詢一下同桌人的意見。

不狼吞虎咽,不用嘴送食他人的讓菜。不用舌頭舔食餐具。

入餐時不大聲說話。

吐出的骨頭魚刺等飯渣,應放到指定的的地方。

餐具的小禮儀,用筷子的時候不能敲打餐具或桌子,也不要將筷子含在口中,不要不停地咬筷子發(fā)出聲音。更不要將筷子插在飯菜上,這是就餐的大忌很不吉利。在手拿筷子的時候也有講究不能用中指無名指大拇指拿筷子而是指伸直,這樣很不吉利。夾菜的時候也不能用筷子在上邊開會徘徊,久久不落筷子,還有夾菜的時候不能在盤子里邊亂翻一通。

如果要咳嗽,打噴嚏,要用手或手帕捂住嘴,并把頭向后方轉(zhuǎn)。

如果有長輩,那么應禮節(jié)性的讓菜或斟酒。

筷子不可對夾,如果用餐時一雙筷子因為夾菜而夾到另一雙筷子,稱為筷子打架。這是非常不禮貌的事情。

用餐時如果餐具失落到地上而損壞,比如打碎了碗,是非常不好的。有些地方新年打碎餐具有說:“歲歲平安”的習慣。

用筷子的時候不能敲打餐具或桌子,也不要將筷子含在口中,不要不停地咬筷子發(fā)出聲音。更不要將筷子插在飯菜上,這是就餐的大忌很不吉利。在手拿筷子的時候也有講究不能用中指無名指大拇指拿筷子而是指伸直,這樣很不吉利。夾菜的時候也不能用筷子在上邊開會徘徊,久久不落筷子,還有夾菜的時候不能在盤子里邊亂翻一通。

中國禮儀文化論文篇二

2008年8月8日晚8時,在這個璀璨的月明之夜,是中國兒女的節(jié)日,是世界人民的節(jié)日,只因為,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圓了,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了。不,這不是世人企盼的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而是展開了一幅巨大的中國文化畫卷。這幅畫卷將中國5千年古老文明潮水般地展現(xiàn)在世界面前。

這幅畫卷是一條星光燦爛的時光隧道。從春秋戰(zhàn)國一直到改革開放,從陸地"絲綢之路"到海上"絲綢之路",從鉆木取火、活板印刷、指南針、火藥到"輝煌時代",在這條時光隧道里,中華民族走過了非同尋常的發(fā)展歷程。

這幅畫卷展示中華民族追求和平的莊嚴承諾?;钭钟∷⒔M成摵蛿字,2008張笑臉引爆鳥巢全場,2008人太極表演天人合一,劉歡和莎拉布萊曼共唱奧運會主題歌《我和你》,鳥巢里"放飛"的和平鴿,璀璨焰火鳥巢完美綻放,這些都無一例外地向世人說明,和平與發(fā)展是中國文化的永恒主題。

這幅畫卷是現(xiàn)代科技織就的歷史輝煌?,F(xiàn)代科技在開幕式中的運用隨處可見,從節(jié)日的策劃、制作到表演,在那些震聾發(fā)饋、令人震憾的舞臺表演背后,無處不流露出現(xiàn)代科技與古老中國文明的完美結(jié)合,正是由于對科技的恰當運用,才鑄就了這臺古今交融、異彩紛呈、前后呼應的奧運開幕式。

這幅畫卷是承前啟后的美麗音符。五幅長卷畫現(xiàn)禮樂之邦盛世,頌吟春江潮水唱昆曲,鳴響全場的中國國粹京劇,郎朗與小朋友同奏的鋼琴曲,絕不僅僅是美妙的聲音,也不僅僅是東西方文明的集中展現(xiàn),而是東西方文明、古今文明共同搭起一座通向未來的康莊大道。奧運只有起點,卻沒有終點,同理,奧運所承載的人類對和平、團結(jié)、友誼、互愛的追求永遠都沒有盡頭,這是奧運的'終極目標,也是中國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由此,不斷施展的畫卷也留給了人們更多的想像空間,這同時也象征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沒有哪幅畫卷更能夠代表古老的中國文化,也沒有哪幅畫卷更能激起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心靈共鳴,在這幅畫卷里,中國文化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無以復加。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在電視機前、在城市的廣場上、在鄉(xiāng)村的田野間、在北京的天安門前、在世界各地的高樓大廈,人聲隨著鳥巢內(nèi)的高潮起伏難平,這是人們在為奧運歡迎,這是人們在為中國文化歡呼,這是人們在為世界和平歡呼。

或許正是由于世界人們對于北京奧運的寄予太多、期許太多,才使得這次奧運平添了些許不平凡的成色,使得它既是奧運開幕式,又不像奧運開幕式,因為,它太偉大了,太可愛了,太令人著迷了。在這幅令全世界40多億人口矚目的畫卷里,北京奧運也因此更有價值、更有意義、更有風度、更有信心、更有志氣、更有力量和更有豪情。

開幕式過后,就是精彩的奧運賽事了,它必定和開幕式的完美畫卷一樣令人無限期待。但愿,各國運動員的英勇角逐也能夠像這幅畫卷一樣令人美不勝收,不僅僅是爭金奪銀,更在奧運這個盛大的舞臺上盡情地自我展現(xiàn)。

中國禮儀文化論文篇三

韓國人平時使用的一律是不銹鋼制的平尖頭兒的筷子。中國人、日本人都有端起飯碗吃飯的習慣,但是韓國人視這種行為不規(guī)矩。而且也不能用嘴接觸飯碗。圓底兒帶蓋兒的碗“坐”在桌子上,沒有供你手握的把。再加上米飯傳導給碗的熱量,不碰它是合情合理的。至于碗蓋,可以取下來隨意放在桌上。

既然不端碗,左手就一定要聽話,老實地藏在桌子下面,不可在桌子上“露一手兒”。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從水泡菜中盛上一口湯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飯,然后再喝一口湯、再吃一口飯后,便可以隨意地吃任何東西了。這是韓國人吃飯的順序。勺子在韓國人的飲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負責盛湯、撈湯里的菜、裝飯,不用時要架在飯碗或其它食器上。而筷子呢?它只負責夾菜。不管你湯碗中的豆芽兒菜怎麼用勺子也撈不上來,你也不能用筷子。這首先是食禮的問題,其次是湯水有可能順著筷子流到桌子上??曜釉诓粖A菜時,傳統(tǒng)的韓國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兩根筷子要攏齊,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這是為了便于拿起來再用。

1、碗不能端起來。

中國人、日本人都有端起飯碗吃飯的習慣,但是韓國人視這種行為不規(guī)矩。而且也不能用嘴接觸飯碗。因為在韓國人的觀念里,“你吃飯又沒人搶,干嗎要抓著碗不放呢?是不是擔心別人搶你的飯吃?”所以,一定要把碗放在桌上,用勺子一口一口地吃,而這時,另一只手就得聽話,既然不端碗,就老老實實地藏在桌子下面。圓底兒帶蓋兒的碗“坐”在桌子上,至于碗蓋,可以取下來隨意放在桌上。

2、吃飯有順序。

左手就一定要聽話,老實地藏在桌子下面,不可在桌子上“露一手兒”。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從水泡菜中盛上一口湯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飯,然后再喝一口湯、再吃一口飯后,便可以隨意地吃任何東西了。這是韓國人吃飯的順序。

3、餐具的使用。

勺子在韓國人的飲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負責盛湯、撈湯里的菜、裝飯,不用時要架在飯碗或其它食器上??曜又回撠煀A菜,而扒飯、撈湯則是勺子的專利。不管你湯碗中的豆芽兒菜怎麼用勺子也撈不上來,你也不能用筷子。這首先是食禮的問題,其次是湯水有可能順著筷子流到桌子上??曜釉诓粖A菜時,傳統(tǒng)的韓國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兩根筷子要攏齊,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這是為了便于拿起來再用。

與長輩一起用餐時,長輩動筷后晚輩才能動筷。

勿把湯匙和筷子同時抓在手里;不要把匙和筷子搭放在碗上;不要端著碗吃飯喝湯(這點與我國傳統(tǒng)正好相反)。

先喝湯再吃別的食物;用餐時不要出聲也不要讓匙和筷碰到碗而發(fā)出聲音。

共享的食物要夾到各自的碟子上以后吃,醋醬和辣醬也最好撥到碟子上蘸著吃。

用餐時咽到骨頭或魚刺時要避開旁人悄悄地包在紙上再扔掉,不要直接扔在桌子上或地上。

用餐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與別人統(tǒng)一步調(diào)。與長輩一起用餐時,等長輩放下湯匙和筷子以后再放下。

用餐后,湯匙和筷子放在最初位置上,使用過的餐巾迭起來放在桌子上。

中國禮儀文化論文篇四

服飾涉及的對象是穿衣,知道怎么穿衣,懂得如何搭配就行了,與禮儀聯(lián)系不上,禮儀是禮節(jié)的問題。此言謬矣。服飾與禮儀的關系是互為因果,互相影響的,服飾離不開禮儀,禮儀必然聯(lián)系服飾。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關于中國服飾禮儀文化,希望能夠幫到你哦!

一、黃帝垂衣裳而治天下。

當社會進入階級社會,階級意識與統(tǒng)治觀念得以強化,人與人有了等級差別,服飾也融入了等級的意識,服飾的禮儀制度也應運而生。

《易經(jīng)·集解》曰:“黃帝以上,羽皮革木以御寒暑,至乎黃帝始制衣裳,垂示天下?!碧岢隽它S帝始制衣裳說。誰制造了衣裳并不重要,在人類發(fā)展中,制衣裳乃是人類集體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兑捉?jīng)·系辭》又曰:“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边@才是比制造衣裳更為重要的事。大家都穿衣裳了,脫離了原始人的生活與氣息,進入文明社會。文明社會的文明體現(xiàn)在哪里?需要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來執(zhí)行指令,于是皇帝按照尊卑等級,采用衣冠服飾各有等差,帝王只要拱手而立,天下就可太平。盡管這是一種愿望,畢竟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對服飾等級的重視及其教化作用。

隨著歷史的演進,天地間的萬物給了人類在服飾上多樣的創(chuàng)造性和豐富的想象空間?!兑捉?jīng)·系辭》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薄队輹ひ骛ⅰ芬舱f:“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作文。

與地之宜”,就是根據(jù)日月星辰的星象,山川景物的形狀,自然界的色彩變化,象征地在服飾上繡成紋樣,形成服飾的等差之別。

大約在夏商之際,服飾禮儀制度開始出現(xiàn),《論語·泰伯》記載:孔子用“致美乎黻冕”贊美夏大禹冠服之美。黼黻是古代禮服上繡有的半青半黑紋樣的服飾,冕是古代天子諸侯的禮帽。奴隸制的西周已經(jīng)形成了服色等差的制度。至封建時期,服飾“明貴賤,別等級”的特性日趨顯著,遂衍變成中國古代官服的一大特點。

二、衣裳制度形成。

在中國的思想體系中,“禮”占據(jù)重要的地位,“夫禮,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禮”就是社會道德的標準,人們的行為準則。古代中國,通過“禮”來顯示長幼、尊卑、親疏的關系,形成倫理序位原則的思想觀、價值觀。

周公姬旦,為了鞏固西周政權,規(guī)定了一套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宗法制度,他制訂了“衣冕九章”(明紋)之制,以明示官員上朝、公卿外出、后妃燕居的上衣下裳各有差等,對衣冕的形式、質(zhì)地、色彩、紋樣、佩飾等都有明文規(guī)定。這樣,衣裳制度就納入了周朝“禮治”的范圍,成為周代“禮儀”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段镌罚骸爸芄贾铺熳右旅?,四時各以其色?!?/p>

《周禮》記載,周代已經(jīng)形成了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等五禮。吉禮指祭祀的典禮,包括對日、月、星辰、社稷、山林、五月的祭祀;兇禮指喪葬之禮,包括對君王喪葬、對天災人禍的哀吊。軍禮就是在軍事活動中的禮儀,包括校閱(檢閱)、出師、田獵等活動。賓禮是指對王朝朝見,對諸侯之間友好往來的禮儀活動。嘉禮則指婚俗喜慶,包括婚禮、冠禮、饗宴會、立儲等內(nèi)容。[1]禮儀的形成有相應的禮節(jié)制度,以及與禮儀配套的服飾,吉禮用吉服,兇禮穿喪服,軍禮服軍服,各有規(guī)定,各有體系,彼此不能混用,即不能不按禮儀的規(guī)定,隨意亂穿服裝。[2]服飾穿戴錯誤那是失禮的,會引起很大麻煩,如果是國與國之間來往,穿錯了服飾,用錯了禮儀,那就可能引起兩國的爭端,后果非常嚴重。

周禮帝冕衣制紋飾有“九章”,即山、龍、華蟲(雉)、火、宗彝(虎)等五章繪于衣;藻(水草)、粉米、黼(兩斧相背)、黻(兩已相背)等四章繡于裳。后來又增加日、月、星辰三章,共稱“帝冕(衣)十二章(明紋)。《尚書·益稷》:“予欲觀古人之象(紋),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麻)繡?!鄙弦铝录y用色彩繪,下裳六章紋用刺繡制作。

周代衣裳章紋制如何規(guī)定,后世學者有多種說法。鄭玄說:公衣九章,公衣即袞(《周禮·司服》鄭注:袞,卷龍衣),朝臣三公指太師、太傅、太保三人,服九章紋。外臣諸侯、內(nèi)臣六卿即侯伯,服七章紋,稱鷩衣。上有華蟲章,一般指“十雉”中的鷩鳥。鷩象朱雀紋,即長尾山雉(錦雞)。宗彝(祭祀銅器,銅質(zhì))章紋,指彝上有一虎一蜼(蛇)紋飾。蜼即烏蛇黑蜧,能致云雨,乃北方螣蛇之象。

西周時服飾不分男女,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對西周的上衣下裳制做了第一次變革,上衣下裳連為一體,即深衣制,男女通穿,不分尊卑。深衣在戰(zhàn)國至秦漢時期,都是人們的主要服飾,用途廣泛,不過深衣沒有等級的識別標志(圖案),不屬于官服,乃是官員們?nèi)粘I钪械谋惴?,而百姓服飾品種、款式很少,深衣適用性廣,也就成了他們經(jīng)常穿的常服、工作服。需要指出的深衣在這一時期,也被一些官員作為禮服和常服,諸侯、大夫、士人除朝祭之外,皆穿深衣;士庶朝祭時也穿深衣。漸漸在深衣上也開始出現(xiàn)規(guī)格標志,局部結(jié)構有了一定的格式,形成相應的制度,這也是深衣成為官員禮服和常服的原因。

秦漢時期,絲織品出現(xiàn)空前的盛況。官府設立的紡織染工場作坊規(guī)模很大,專門生產(chǎn)名貴絲織品供皇室使用。漢代有考工令兼管織綬,平淮令主管練染作彩色,御府令主管作衣服,所屬有東西織室,織作文繡郊廟之服。官辦的紡織機構,一方面為宮廷服務,另一方面實施對服飾等差的管理。

三、叔孫通制定漢代禮儀。

秦始皇時,廢止六冕(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先秦的冕服制度遭到破壞,到了秦至西漢時期,對于冕服的使用,已經(jīng)不甚明了。

秦末天下大亂,禮崩樂壞,各路諸侯風起云涌。漢高祖劉邦平民出生,不過是鄉(xiāng)野農(nóng)村的一個亭長,相當于村長,沒見過大世面,身上還有市井無賴的習氣,盡管他“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成為漢代開國皇帝,但是沒什么文化,卻對讀書的儒生(知識分子)頗為輕視,經(jīng)常戲弄儒生。當著儒生的面,就堂而皇之地洗腳,以及對著帽子撒尿。有一次高陽的老儒生酈食其來投奔他,正巧劉邦在洗腳,手下通報有老儒生求見。劉邦很不高興,他壓根就不喜歡知識分子,很傲慢地說:“我正忙著天下大事呢,我沒時間見讀書人。”酈食其對劉邦的流氓本性非常了解,改口對看門人說:“你再進去對沛公說,我是高陽酒徒,不是讀書人!”劉邦原先也是一個酒徒,貪吃好酒,做亭長時經(jīng)常向賣狗肉的樊噲賒賬吃狗肉。聽說來了一位同道中人,劉邦就終止了足浴,接待了酈食其。

劉邦可以當著儒生的面,對著帽子撒尿,哪里有帝王的修養(yǎng)?帶兵打仗有韓信,管理國家有蕭何,劉邦花天酒地,我行我素,樂得做他的風流皇帝,于是宮中是一片混亂。翦伯贊在《秦漢史》中說“劉邦初都洛陽,不久移至長安。初即位時,曾大宴功臣,但是當時的所謂功臣,多半不懂什么朝拜皇帝的儀式,他們喝醉了酒,就拔劍擊柱,說劉邦封賜不平?!鄙铣瘯r群臣經(jīng)常發(fā)生爭吵,亂哄哄,一片混亂。

這時候,一位原先在秦朝供職的博士叔孫通看不下去了,他有在秦朝當差的經(jīng)歷,懂些禮儀,他覺得朝廷沒有禮儀不成體統(tǒng),就向漢高祖進言,意思是上朝應該有禮儀,大臣應該按禮制按部就班,尊卑有序。做了皇帝的劉邦雖然骨子里仍然有流氓的秉性,不拘禮節(jié),但是聞聽有一套禮儀,可以讓群臣對他頂禮膜拜,顯示他高高在上,威武莊嚴的皇帝權威,自然覺得好,他就布置叔孫通制定上朝的禮儀。

奉了劉邦的命令,叔孫通去魯國征聘懂上朝禮儀的儒生,征集了三十余人,但是有兩位儒生不肯來,并且把叔孫通大罵一通。他們說:“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傷者未起,又欲起禮樂。禮樂所由起,積德百年而后可興也。吾不忍為公所為,公所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無污我!”叔孫通碰了個大釘子,只好說了一句:“若真鄙儒也,不知時變。”[3]就帶著三十幾位儒生回到長安,在野外演繹上朝禮儀。先是用稻草人做模特,布置各人的位置,進行講解,然后再由三十幾位儒生,臺上演繹。叔孫通花了一番心思,在秦代朝廷禮儀的基礎上編排出漢代的朝廷禮儀,三十幾位儒生也熟悉了套路,他們也成了禮儀師傅,去教導群臣,群臣熟悉了,再由叔孫通輔導皇帝。如此這般,折騰了一個多月,面對皇帝,群臣也知道如何磕頭,呼叫萬歲萬歲萬萬歲。劉邦感受了一把做皇帝的威嚴。適逢長樂宮落成,就正兒八經(jīng)地彩排一次,宮殿巍峨雄偉,群臣們恭恭敬敬、規(guī)規(guī)矩矩,山呼萬歲,那場面真的是壯觀。劉邦被那上朝禮儀的氣氛所感化,感受了一把真天子的威風。禮儀讓流氓出身,并且曾經(jīng)拿著儒生冠帽當夜壺的馬上英雄,也覺得那些下流的儒者,并非一無是處,還是頗有用處的。于是封叔孫通為太常,賞賜五百金。有功的叔孫通沒有居功自傲,獨吞賞金,他向劉邦奏請,那些儒生追隨他演繹禮儀,對于禮儀的排演皆有功勞,請漢高祖封賞,他也將五百金分給諸位儒生,這幫演禮的儒生均得到皇帝封賞的官職,皆大歡喜。

禮,是隨著時代和人情的變化而增減的。所以,夏、商、周的禮都根據(jù)時代的不同加以增減,“五帝異樂,三王不同禮”。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禮就是讓人們、社會按照尊卑、長幼有序的規(guī)定,遵照社會道德標準來執(zhí)行。尊卑有別,貴賤有分。《論語·子路》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在這里,孔子指出,要想治理好國家,一定要先“正名”,明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的關系,讓“親親、尊尊、長長”上下等級森嚴。沒有禮儀,不講修禮、習禮、行禮,社會就會出現(xiàn)混亂。

《漢書?魏相傳》記載:叔孫通還制定了漢代天子衣服之制,他依據(jù)天地四時氣候變化,制定天子一年四季所穿衣服,“上法天地之數(shù),中得萬民之和”,因此,自天子、諸侯、列侯,以及萬民百姓,“都應效法天地,順從四時,使國家大治,身無禍殃,年壽永久”??梢姺椀拇┐?,及其與之配套的禮儀,目的是讓人們、社會遵循一定的等級差別,符合各階層人士的身份,體現(xiàn)社會的秩序,穩(wěn)定社會,人民安康。叔孫通制定禮儀的意義在于整頓社會秩序,維護人倫綱紀。說中國是禮儀之邦,那是因為中國社會重視禮儀,一切行為遵照禮儀,尊卑有序。

漢代初期的朝祭之服,從漢之齋服,而非冕服。一直到了后漢孝明皇帝的永平二年(公元59年),依據(jù)《周官》、《禮記》、《尚書》等篇,逐漸恢復天子、三公、九卿的冕服之制。天子冕服,繡文日、月、星辰等十二章紋;三公、諸侯冕服,繡山、龍等九章;九卿以下,采用華蟲七章,都有五彩,大佩、赤舄絢履。

叔孫通制度禮儀,在中國禮儀制度史,中國服飾流變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上古時期雖有禮儀,也有服飾等差制度,但是經(jīng)過秦末戰(zhàn)亂已經(jīng)破壞嚴重,社會的等級觀念幾近崩潰。叔孫通恢復了禮制,復原了禮儀,將崩潰的中國禮儀拉回到正軌,又繼續(xù)發(fā)展。

在中國封建社會里,沒有禮儀、等級制度是不可想象的。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的道理,古代的禮儀就是規(guī)矩,社會的大規(guī)矩。劉邦初登天子寶座,同樣輕視禮儀。當他第一次感到了叔孫通制度的禮儀,體現(xiàn)了漢官威儀之后,就不再小覷禮儀,而且開始重視禮儀制度。禮儀就是讓人們按照一定的禮節(jié),等級制度,遵循君君臣臣的綱常。沒有禮儀就沒有文明;沒有禮儀就沒有社會秩序,沒有禮儀就沒有政府的執(zhí)行力。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傳承的是中華文明,禮儀之邦的中國,在當下仍然需要文明的熏陶,提高中國人的修養(yǎng)、涵養(yǎng)。

做人先學禮,禮儀是人生教育的第一課,禮儀是社會秩序穩(wěn)定的表現(xiàn),禮儀是人際關系和諧的基礎,禮儀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載體。中華五千年文明依托于禮儀,因為有禮儀才有中華的禮儀之邦,才有中華燦爛的文化,才有中華美輪美奐的服飾。

中國禮儀文化論文篇五

中國禮儀(chineseetiquette),指的是中國的禮節(jié)與儀式。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淺談中國禮儀文化,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什么是禮儀。

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是表現(xiàn)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

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于受歷史傳統(tǒng)、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諧關系為目的的各種符合交往要求為準則和規(guī)范的總和??偠灾?禮儀就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應共同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和準則。

從個人修養(yǎng)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一個人內(nèi)在修養(yǎng)和素質(zhì)的外在表現(xiàn)。

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

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

古代禮儀。

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喜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兇禮。

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4種人生禮儀。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

生活類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儺儀、誕生禮、冠禮、飲食禮儀、饋贈禮儀等。

政治類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圣、尊師鄉(xiāng)飲酒禮、相見禮、軍禮等。

中國禮儀在中國文化中起著“準法津”的作用。中國禮儀滲透于人們?nèi)粘I钪械狞c點滴滴。餐桌上的禮儀,待客之道,拜訪致禮等。

禮儀的發(fā)展。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禮儀文化源遠流長。禮在最早出現(xiàn)在金文里面。在人類發(fā)展的最初期,人們對火山,地震,電閃雷鳴等等自然現(xiàn)象無法解釋,也無法知道為什么。認為天地間有神的力量,有鬼的存在。對天地鬼神的懼怕,敬仰。人們就會舉行一些形式,用物品來祭拜。從禮字的繁體“禮”可以看出。北京的“天壇”“地壇”就是古代國君用來祭天祭地的建筑。這樣就誕生了禮的萌芽。

到了周朝,周文王的弟弟周公旦,應是制禮第一人。春秋末年的孔子的出現(xiàn),奠定了儒家學說在傳統(tǒng)禮儀文化的核心地位。核心思想“仁愛及人”一直影響至今?!吨芏Y》《禮記》《儀禮》三部典籍的問世,更全面直觀的闡述了傳統(tǒng)禮儀文化的內(nèi)容。到了封建社會,禮漸漸被轉(zhuǎn)為禮制,成為了統(tǒng)治階級用來維護自身利益和地位的工具。代表人物叔孫通為漢朝開國皇帝劉邦“朝儀制禮”;董仲舒的三綱五常。

民國,孫中山先生提出的“四維八綱”新中國的“五講四美三熱愛”以及對傳統(tǒng)禮儀文化的揚棄隨著我國社會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產(chǎn)生崇尚禮儀崇尚文明的意愿越來越強烈。改革開放,我國同國際交往愈加頻繁,學習禮儀文化知識,不僅體現(xiàn)的是自身利益的素質(zhì),更重要的是展現(xiàn)我國國格,展現(xiàn)我國“禮儀之邦”文明友好的形象。

基本禮儀。

儀表禮儀。

保持頭發(fā)清潔,修飾得體,發(fā)型與本人自身條件、身份和工作性質(zhì)相適宜。男士應每天修面剃須。女士化妝要簡約、清麗、素雅,避免過量使用芳香型化妝品,避免當眾化妝或補妝。表情自然從容,目光專注、穩(wěn)重、柔和。手部保持清潔,在正式的場合忌有長指甲。

態(tài)度誠懇,表情自然、大方,語言和氣親切,表達得體。談話時不可用手指指人,做手勢動作幅度要小。談話者應保持一定距離。在公共場合男女之間不要耳鬢廝磨,與非親屬關系的異性避免長時間攀談、耳語。

服飾是一種文化,反映一個民族的文化素養(yǎng)、精神面貌和物質(zhì)文明發(fā)展的程度;著裝是一門藝術,正確得體的著裝,能體現(xiàn)個人良好的精神面貌、文化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公務場合著裝要端莊大方;參加宴會、舞會等應酬交際著應突出時尚個性;休閑場合穿著舒適自然。全身衣著顏色一般不超地三種。

問候禮儀。

問候是見面時最先向?qū)Ψ絺鬟f的信息。對不同環(huán)境里所見的人,要用不同方式的。

問候語。

和初次見面的人問候,最標準的說法是:“你好”、“很高興認識您”、“見到您非常榮幸”等如果對方是有名望的人,也可以說“久仰”,“幸會”;與熟人想見,用語可以親切、具體一些,如“可見著你了”對于一些業(yè)務上往業(yè)的朋友,可以使用一些稱贊語:“你氣色不錯”、“你越長越漂亮了”等待。

介紹禮儀。

介紹就基本方式而言,可分為:

自我介紹。

為他人作介紹。

晚輩不能叫或說長輩的名字,即“避諱”,如長輩乳名叫“狗娃”,則小輩把狗喚作“喜喜”或“犬犬”什么的。

與年邁之人議其后事,只能說“你百年以后......”,忌說“你死了后.......”。

2

頁,當前第。

1

1

2

中國禮儀文化論文篇六

中國是傳統(tǒng)的禮儀之邦,自古以來就尊禮,重禮,我們作為中華子孫,應該繼承這種優(yōu)良傳統(tǒng),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國餐桌禮儀文化,歡迎閱讀。

中國餐桌禮儀文化

在中國,辦事吃飯是常事,但是這樣的飯局往往是不好應付的,諸多的潛規(guī)則等待你去體味。

為了不出丑,呵呵,還是提早學習下為好。

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

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主客左右手邊的位置,則以離主客的距離來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離則左側(cè)尊于右側(cè)。

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cè)的右位為主客。

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cè)右席為首席。

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根據(jù)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如果你是主人,你應該提前到達,然后在靠門位置等待,并為來賓引座。

如果你是被邀請者,那么就應該聽從東道主安排入座。

一般來說,如果你的老板出席的話,你應該將老板引至主座,請客戶最高級別的坐在主座左側(cè)位置。

除非這次招待對象的領導級別非常高。

如果時間允許,你應該等大多數(shù)客人到齊之后,將菜單供客人傳閱,并請他們來點菜。

當然,作為公務宴請,你會擔心預算的問題,因此,要控制預算,你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飯前功課,選擇合適檔次的請客地點是比較重要的,這樣客人也能大大領會你的預算。

況且一般來說,如果是你來買單,客人也不太好意思點菜,都會讓你來作主。

如果你的老板也在酒席上,千萬不要因為尊重他,或是認為他應酬經(jīng)驗豐富,酒席吃得多,而讓他/她來點菜,除非是他/她主動要求。

否則,他會覺得不夠體面。

如果你是赴宴者,你應該知道,你不該在點菜時太過主動,而是要讓主人來點菜。

如果對方盛情要求,你可以點一個不太貴、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

記得征詢一下桌上人的意見,特別是問一下“有沒有哪些是不吃的?”或是“比較喜歡吃什么?”讓大家感覺被照顧到了。

點菜后,可以請示“我點了菜,不知道是否合幾位的口味 ”,“要不要再來點其它的什么”等等。

點菜時,一定要心中有數(shù)。

點菜時,可根據(jù)以下三個規(guī)則 一看人員組成。

一般來說,人均一菜是比較通用的規(guī)則。

如果是男士較多的餐會可適當加量。

二看菜肴組合。

一般來說,一桌菜最好是有葷有素,有冷有熱,盡量做到全面。

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點些葷食,如果女士較多,則可多點幾道清淡的蔬菜。

三看宴請的重要程度。

若是普通的商務宴請,平均一道菜在50元到80元左右可以接受。

如果這次宴請的對象是比較關鍵人物,那么則要點上幾個夠份量的菜,例如龍蝦、刀魚、鰣魚,再要上規(guī)格一點,則是鮑魚、翅粉等。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點菜時不應該問服務員菜肴的價格,或是討價還價,這樣會讓你公司在客戶面前顯得有點小家子氣,而且客戶也會覺得不自在。

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

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主客左右手邊的位置,則以離主客的距離來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離則左側(cè)尊于右側(cè)。

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cè)的右位為主客。

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cè)右席為首席。

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根據(jù)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如果你是主人,你應該提前到達,然后在靠門位置等待,并為來賓引座。

如果你是被邀請者,那么就應聽從東道主安排入座。

一般來說,如果你的老板出席的話,你應該將老板引至主座,請客戶最高級別的坐在主座左側(cè)位置。

除非這次招待對象的領導級別非常高。

如果時間允許,你應該等大多數(shù)客人到齊之后,將菜單供客人傳閱,并請他們來點菜。

當然,作為公務宴請,你會擔心預算的問題,因此,要控制預算,你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飯前功課,選擇合適檔次的請客地點是比較重要的,這樣客人也能大大領會你的預算。

況且一般來說,如果是你來買單,客人也不太好意思點菜,都會讓你來作主。

如果你的老板也在酒席上,千萬不要因為尊重他,或是認為他應酬經(jīng)驗豐富,酒席吃得多,而讓他/她來點菜,除非是他/她主動要求,否則,他會覺得不夠體面。

如果你是赴宴者,你應該知道,不該在點菜時太過主動,而是要讓主人來點菜。

如果對方盛情要求,你可以點一個不太貴、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

記得征詢一下桌上人的意見,特別是問一下“有沒有哪些是不吃的?”或是“比較喜歡吃什么?”讓大家感覺被照顧到了。

點菜后,可以請示“我點了菜,不知道是否合幾位的口味”,“要不要再來點其它的什么”等等。

【點菜三規(guī)則】

一看人員組成。

一般來說,人均一菜是比較通用的規(guī)則。

如果是男士較多的餐會可適當加量。

二看菜肴組合。

一般來說,一桌菜最好是有葷有素,有冷有熱,盡量做到全面。

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點些葷食,如果女士較多,則可多點幾道清淡的蔬菜。

三看宴請的重要程度。

若是普通的商務宴請,平均一道菜在50元到80元左右可以接受。

如果這次宴請的對象是比較關鍵人物,那么則要點上幾個夠份量的菜,例如龍蝦、刀魚、鰣魚,再要上規(guī)格一點,則是鮑魚、翅粉等。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點菜時不應該問服務員菜肴的價格,或是討價還價,這樣會讓你公司在客戶面前顯得有點小家子氣,而且客戶也會覺得不自在。

【中餐點菜的三優(yōu)四忌】

一頓標準的中式大餐,通常,先上冷盤,接下來是熱炒,隨后是主菜,然后上點心和湯,如果感覺吃得有點膩,可以點一些餐后甜品,最后是上果盤。

在點菜中要顧及到各個程序的菜式。

優(yōu)先考慮的菜肴

(1)有中餐特色的菜肴。

宴請外賓的時候,這一條更要重視。

像炸春卷、煮元宵、蒸餃子、獅子頭、宮爆雞丁等,并不是佳肴美味,但因為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所以受到很多外國人的推崇。

(2)有本地特色的菜肴。

比如西安的羊肉泡饃,湖南的毛家紅燒肉,上海的紅燒獅子頭,北京的涮羊肉,在那里宴請外地客人時,上這些特色菜,恐怕要比千篇一律的生猛海鮮更受好評。

(3)本餐館的特色菜。

很多餐館都有自己的特色菜。

上一份本餐館的特色菜,能說明主人的細心和對被請者的尊重。

1.筷子

筷子是中餐最主要的餐具。

使用筷子,通常必須成雙使用。

用筷子取菜、用餐的時候,要注意下面幾個“小”問題:

一是不論筷子上是否殘留著食物,都不要去舔。

用舔過的筷子去夾菜,是不是有點倒人胃口?

二是和人交談時,要暫時放下筷子,不能一邊說話,一邊像指揮棒似地舞著筷子。

三是不要把筷子豎插放在食物上面。

因為這種插法,只在祭奠死者的時候才用。

四是嚴格筷子的職能。

筷子只是用來夾取食物的。

用來剔牙、撓癢或是用來夾取食物之外的東西都是失禮的。

2.勺子

它的主要作用是舀取菜肴、食物。

有時,用筷子取食時,也可以用勺子來輔助。

盡量不要單用勺子去取菜。

用勺子取食物時,不要過滿,免得溢出來弄臟餐桌或自己的衣服。

在舀取食物后,可以在原處“暫?!逼?,湯汁不會再往下流時,再移回來享用。

暫時不用勺子時,應放在自己的碟子上,不要把它直接放在餐桌上,或是讓它在食物中“立正”。

用勺子取食物后,要立即食用或放在自己碟子里,不要再把它倒回原處。

而如果取用的食物太燙,不可用勺子舀來舀去,也不要用嘴對著吹,可以先放到自己的碗里等涼了再吃。

不要把勺子塞到嘴里,或者反復吮吸、舔食。

3.盤子

稍小點的盤子就是碟子,主要用來盛放食物,在使用方面和碗略同。

盤子在餐桌上一般要保持原位,而且不要堆放在一起。

需要著重介紹的,是一種用途比較特殊的被稱為食碟的盤子。

食碟的主要作用,是用來暫放從公用的菜盤里取來享用的菜肴的。

用食碟時,一次不要取放過多的菜肴,看起來既繁亂不堪,又像是餓鬼投胎。

不要把多種菜肴堆放在一起,弄不好它們會相互“竄味”,不好看,也不好吃。

不吃的殘渣、骨、刺不要吐在地上、桌上,而應輕輕取放在食碟前端,放的時候不能直接從嘴里吐在食碟上,要用筷子夾放到碟子旁邊。

如果食碟放滿了,可以讓服務員換。

4.水杯

主要用來盛放清水、汽水、果汁、可樂等軟飲料時使用。

不要用它來盛酒,也不要倒扣水杯。

另外,喝進嘴里的東西不能再吐回水杯。

5.中餐用餐前,比較講究的話,會為每位用餐者上一塊濕毛巾

它只能用來擦手。

擦手后,應該放回盤子里,由服務員拿走。

有時候,在正式宴會結(jié)束前,會再上一塊濕毛巾。

和前者不同的是,它只能用來擦嘴,卻不能擦臉、抹汗。

6.牙簽

盡量不要當眾剔牙。

非剔不行時,用另一只手掩住口部,剔出來的東西,不要當眾觀賞或再次入口,也不要隨手亂彈,隨口亂吐。

剔牙后,不要長時間叼著牙簽,更不要用來扎取食物。

【飲食禁忌】

(1)宗教的飲食禁忌,一點也不能疏忽大意。

例如,穆斯林通常不吃豬肉,并且不喝酒。

國內(nèi)的佛教徒少吃葷腥食品,它不僅指的是肉食,而且包括蔥、蒜、韭菜、芥末等氣味刺鼻的食物。

一些信奉觀音的佛教徒在飲食中尤其禁吃牛肉,這點要招待港澳臺及海外華人同胞時尤要注意。

(2)出于健康的原因,對于某些食品,也有所禁忌。

比如,心臟病、腦血管、脈硬化、高血壓和中風后遺癥的人,不適合吃狗肉,肝炎病人忌吃羊肉和甲魚,胃腸炎、胃潰湯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人也不合適吃甲魚,高血壓、高膽固醇患者,要少喝雞湯等。

(3)不同地區(qū),人們的飲食偏好往往不同。

對于這一點,在安排菜單時要兼顧。

比如,湖南省份的人普遍喜歡吃辛辣食物,少吃甜食。

英美國家的人通常不吃寵物、稀有動物、動物內(nèi)臟、動物的頭部和腳爪。

中國禮儀文化論文篇七

一、器具準備:。

1.先說出準備好的茶種類,然后問客人喝什么茶。

準備好幾種茶后,主人簡要地介紹一下所沖泡的茶葉名稱、產(chǎn)地、品質(zhì)特征、沖泡要點及文化背景等,讓客人仔細欣賞茶的外形、色澤和干香。

2.沖洗器具--溫杯、湯壺。

_(g在沖茶、倒茶之前最好用90°以上的開水沖燙茶壺、茶杯。

這樣,既講究衛(wèi)生,又顯得彬彬有禮。

溫壺不僅要溫茶壺,還要溫杯。

用左手拿起碗蓋,注滿蓋碗,接著右手拿壺,注入茶盅。

3、放置茶壺時。

放置茶壺時,壺嘴不能正對他人。

正對他人則表示請人趕快離開。

二、沖泡:。

1、將茶荷中的茶葉放入壺或蓋杯中。

烏龍入宮時應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攝取,若沒有茶匙,可將茶筒傾斜對準壺或杯輕輕抖動,使適量的茶葉落入壺或杯中。

切忌用手抓茶葉,以免手氣或雜味混入。

2、“浸茶”,也稱為“洗茶”。

是將沸水沖入蓋碗或壺中,待蓋碗或壺滿時,用杯蓋輕輕刮去碗口的泡沫。

再沖洗掉殘留在蓋口的泡沫。

高長的滾水注入蓋碗使茶葉翻滾,達到溫潤和清洗茶葉的目的。

這樣不僅有利于茶葉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飲用者很快感覺到茶葉香味,更不失為一種禮貌的表現(xiàn)。

切記:一定要“刮沫”,有些人泡茶時忽略這一點。

3、泡茶。

沖泡第一泡茶,倒茶時應將小茶盅一字兒排開,提起茶壺來回沖注,俗稱“巡河”。

切忌一杯倒?jié)M后再倒第二杯,以免濃淡不均。

沖泡第二次沖泡的手法與第一次相同,只是時間要比第一泡增加15秒。

還要注意高沖低斟,低斟是以免香氣散失,防止茶湯濺出滴到客人的手,造成不禮貌。

三、敬茶:。

1、將泡好的茶端給客人時,最好使用托盤,若不用托盤,注意不要用手指接觸杯沿。

端至客人面前,應略躬身,說“請用茶”。

也可伸手示意,同時說“請”。

2、“七茶八酒”

茶倒七分滿即可,清代張大復在《梅花草堂筆談》中說“茶性必發(fā)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斟茶時只斟七分即可,一方面暗喻了“七分茶三分情”之意,另一方面客人在拿茶杯時也不容易燙到手。

需要注意的事項【2】。

在進行注水、斟茶、溫杯、燙壺等動作時用雙手回旋。

若用右手則必須按逆時針方向,若用左手則必須按順時針方向,類似于招呼手勢,寓意“來、來、來”表示歡迎。

反之則變成暗示揮斥“去,去、去”了。

敬茶時一般從左邊的第一個客人開始敬起,從左到右。

因為中國的傳統(tǒng)是以左為先、以左為大的。

接待重要的客人時,則應由本單位在場的職位最高者親自為之上茶。

上茶也有規(guī)律可以循的,先為客人上茶,后為主人上茶;先為主賓上茶,后為次賓上茶;先為女士上茶,后為男士上茶;先為長輩上茶,后為晚輩上茶。

如果來賓人數(shù)比較多,那么就采取以進入客廳之門為起點,按從左到右順時針方向依次上茶最為妥當。

1先說出準備好的茶種類,然后問喝什么茶。

2茶一定要放在盤子上拿到客人面前。

3擺桌的時候先把盤子放在桌子上,用兩手拿茶杯墊放在客人面前。

4擺茶杯的`時候茶杯的把手到客人的右側(cè)。

5茶勺的把柄到客人的右側(cè)放在客人面前。

6客人喝完茶后及時把杯子拿走。

7不給客人看到自己的背部。

有點心情況【4】。

奉茶時應注意:茶不要太滿,以八分滿為宜。

水溫不宜太燙,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傷。

有兩位以上的訪客時,用茶盤端出的茶色要均勻,并要左手捧著茶盤底部,右手扶著茶盤的邊緣,如有茶點心,應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應擺在點心右邊。

上茶時應以右手端茶,從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帶微笑,眼睛注視對方。

中國禮儀文化論文篇八

我們國家是一個傳統(tǒng)的禮儀之邦,吃飯用餐都很有講究,飲食禮儀也是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吃飯的時候座次該怎么安排?該如何點菜?要如何吃菜才算有禮貌?如何敬酒、離席?請看小編帶來的最全的中國餐桌禮儀攻略!

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主客左右手邊的位置,則以離主客的距離來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離則左側(cè)尊于右側(cè)。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cè)的右位為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cè)右席為首席。

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根據(jù)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如果你是主人,你應該提前到達,然后在靠門位置等待,并為來賓引座。如果你是被邀請者,那么就應聽從東道主安排入座。

一般來說,如果你的老板出席的話,你應該將老板引至主座,請客戶最高級別的坐在主座左側(cè)位置。除非這次招待對象的領導級別非常高。

如果時間允許,你應該等大多數(shù)客人到齊之后,將菜單供客人傳閱,并請他們來點菜。當然,作為公務宴請,你會擔心預算的問題,因此,要控制預算,你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飯前功課,選擇合適檔次的請客地點是比較重要的,這樣客人也能大大領會你的預算。況且一般來說,如果是你來買單,客人也不太好意思點菜,都會讓你來作主。如果你的老板也在酒席上,千萬不要因為尊重他,或是認為他應酬經(jīng)驗豐富,酒席吃得多,而讓他/她來點菜,除非是他/她主動要求。否則,他會覺得不夠體面。

如果你是赴宴者,你應該知道,你不該在點菜時太過主動,而是要讓主人來點菜。如果對方盛情要求,你可以點一個不太貴、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記得征詢一下桌上人的意見,特別是問一下“有沒有哪些是不吃的?”或是“比較喜歡吃什么?”讓大家感覺被照顧到了。點菜后,可以請示“我點了菜,不知道是否合幾位的口味”,“要不要再來點其它的什么”等等。

點菜時,一定要心中有數(shù)。點菜時,可根據(jù)以下三個規(guī)則:

一看人員組成。一般來說,人均一菜是比較通用的規(guī)則。如果是男士較多的餐會可適當加量。

二看菜肴組合。一般來說,一桌菜最好是有葷有素,有冷有熱,盡量做到全面。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點些葷食,如果女士較多,則可多點幾道清淡的蔬菜。

三看宴請的重要程度。若是普通的商務宴請,平均一道菜在50元到80元左右可以接受。如果這次宴請的對象是比較關鍵人物,那么則要點上幾個夠份量的菜,例如龍蝦、刀魚、鰣魚,再要上規(guī)格一點,則是鮑魚、翅粉等。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點菜時不應該問服務員菜肴的價格,或是討價還價,這樣會讓你公司在客戶面前顯得有點小家子氣,而且客戶也會覺得不自在。

附:中餐點菜指導——三優(yōu)四忌。

一頓標準的中式大餐,通常,先上冷盤,接下來是熱炒,隨后是主菜,然后上點心和湯,如果感覺吃得有點膩,可以點一些餐后甜品,最后是上果盤。在點菜中要顧及到各個程序的菜式。

1、有中餐特色的菜肴。宴請外賓的時候,這一條更要重視。像炸春卷、煮元宵、蒸餃子、獅子頭、宮爆雞丁等,并不是佳肴美味,但因為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所以受到很多外國人的推崇。

2、有本地特色的菜肴。比如西安的羊肉泡饃,湖南的毛家紅燒肉,上海的紅燒獅子頭,北京的.涮羊肉,在那里宴請外地客人時,上這些特色菜,恐怕要比千篇一律的生猛海鮮更受好評。

3、本餐館的特色菜。很多餐館都有自己的特色菜。上一份本餐館的特色菜,能說明主人的細心和對被請者的尊重。

1、宗教的飲食禁忌,一點也不能疏忽大意。例如,穆斯林通常不吃豬肉,并且不喝酒。國內(nèi)的佛教徒少吃葷腥食品,它不僅指的是肉食,而且包括蔥、蒜、韭菜、芥末等氣味刺鼻的食物。一些信奉觀音的佛教徒在飲食中尤其禁吃牛肉,這點要招待港澳臺及海外華人同胞時尤要注意。

2、出于健康的原因,對于某些食品,也有所禁忌。比如,心臟病、腦血管、脈硬化、高血壓和中風后遺癥的人,不適合吃狗肉,肝炎病人忌吃羊肉和甲魚,胃腸炎、胃潰湯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人也不合適吃甲魚,高血壓、高膽固醇患者,要少喝雞湯等。

3、不同地區(qū),人們的飲食偏好往往不同。對于這一點,在安排菜單時要兼顧。比如,湖南省份的人普遍喜歡吃辛辣食物,少吃甜食。英美國家的人通常不吃寵物、稀有動物、動物內(nèi)臟、動物的頭部和腳爪。另外,宴請外賓時,盡量少點生硬需啃食的菜肴,老外在用餐中不太會將咬到嘴中的食物再吐出來,這也需要顧及到。

4、有些職業(yè),出于某種原因,在餐飲方面往往也有各自不同的特殊禁忌。例如,國家公務員在執(zhí)行公務時不準吃請,在公務宴請時不準大吃大喝,不準超過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用餐,不準喝烈性酒。再如,駕駛員工作期間不得喝酒。要是忽略了這一點,還有可能使對方犯錯誤。

中國人一般都很講究吃,同時也很講究吃相。隨著職場禮儀越來越被重視,商務飯桌上的吃和吃相也更加講究。以下以中餐為例,教你如何在餐桌上有禮有儀,得心應手。

中餐宴席進餐伊始,服務員送上的第一道濕毛巾是擦手的,不要用它去擦臉。上龍蝦、雞、水果時,會送上一只小小水孟,其中飄著擰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飲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時,可兩手輪流沾濕指頭,輕輕涮洗,然后用小毛巾擦干。

用餐時要注意文明禮貌。對外賓不要反復勸菜,可向?qū)Ψ浇榻B中國菜的特點,吃不吃由他。有人喜歡向他人勸菜,甚至為對方夾菜。外賓沒這個習慣,你要是一再客氣,沒準人家會反感:“說過不吃了,你非逼我干什么?”依此類推,參加外賓舉行的宴會,也不要指望主人會反復給你讓菜。你要是等別人給自己布菜,那就只好俄肚子。

客人入席后,不要立即動手取食。而應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舉杯示意開始時,客人才能開始;客人不能搶在主人前面。夾菜要文明,應等菜肴轉(zhuǎn)到自已面前時,再動筷子,不要搶在鄰座前面,一次夾菜也不宜過多。要細嚼慢咽,這不僅有利于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禮儀要求。決不能大塊往嘴里塞,狼吞虎咽,這樣會給人留下貪婪的印象。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歡的萊吃,或者急忙把喜歡的菜堆在自己的盤子里。用餐的動作要文雅,夾萊時不要碰到鄰座,不要把盤里的菜撥到桌上,不要把湯潑翻。不要發(fā)出不必要的聲音,如喝湯時“咕嚕咕?!?,吃菜時嘴里“叭叭”作響,這都是粗俗的表現(xiàn)。不要一邊吃東西,一邊和人聊天。嘴里的骨頭和魚刺不要吐在桌子上,可用餐巾掩口,用筷子取出來放在碟子里。掉在桌子上的菜,不要再吃。進餐過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子直向別人。不要用手去嘴里亂摳。用牙簽剔牙時,應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讓餐具發(fā)出任何聲響。

用餐結(jié)束后,可以用餐巾、餐巾紙或服務員送來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頭頸或胸脯;餐后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飽嗝或噯氣在主人還沒示意結(jié)束時,客人不能先離席。

俗話說,酒是越喝越厚,但在酒桌上也有很多學問講究,以下總結(jié)了一些酒桌上的你不得不注意的小細節(jié)。

細節(jié)一:領導相互喝完才輪到自己敬酒。敬酒一定要站起來,雙手舉杯。

細節(jié)二:可以多人敬一人,決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領導。

細節(jié)三:自己敬別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視乎情況而定,比如對方酒量,對方喝酒態(tài)度,切不可比對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細節(jié)四:自己敬別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隨意,方顯大度。

細節(jié)五:記得多給領導或客戶添酒,不要瞎給領導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領導或客戶確實想找人代,還要裝作自己是因為想喝酒而不是為了給領導代酒而喝酒。比如領導甲不勝酒力,可以通過旁敲側(cè)擊把準備敬領導甲的人攔下。

細節(jié)七:如果沒有特殊人物在場,碰酒最好按時針順序,不要厚此薄彼。

細節(jié)八:碰杯,敬酒,要有說詞,不然,我tmd干嗎要喝你的酒?

細節(jié)九:桌面上不談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了了然,不然人家也不會敞開了跟你喝酒。

關于敬酒。

1、主人敬主賓。

2、陪客敬主賓。

3、主賓回敬。

4、陪客互敬。

記?。鹤骺徒^不能喧賓奪主亂敬酒,那樣是很不禮貌,也是很不尊重主人的。

這里所說的倒茶學問既適用于客戶來公司拜訪,同樣也適用于商務餐桌。

首先,茶具要清潔??腿诉M屋后,先讓坐,后備茶。沖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凈,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難免沾上灰塵、污垢,更要細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沖茶、倒茶之前最好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樣,既講究衛(wèi)生,又顯得彬彬有禮。如果不管茶具干凈不干凈,胡亂給客人倒茶,這是不禮貌的表現(xiàn)。人家一看到茶壺、茶杯上的斑斑污跡就反胃,怎么還愿意喝你的茶呢?現(xiàn)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給一次性杯子套上杯托,以免水熱燙手,讓客人一時無法端杯喝茶。

其次,茶水要適量。先說茶葉,一般要適當。茶葉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沖出的茶沒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動介紹自己喜歡喝濃茶或淡茶的習慣,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沖好。再說倒茶,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太滿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濕。不小心,還會燙傷自己或客人的手腳,使賓主都很難為情。當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過杯底就端給客人,會使人覺得是在裝模作樣,不是誠心實意。

添茶。如果上司和客戶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義不容辭地去做。你可以示意服務生來添茶,或讓服務生把茶壺留在餐桌上,由你自己親自來添則更好,這是不知道該說什么好的時候最好的掩飾辦法。當然,添茶的時候要先給上司和客戶添茶,最后再給自己添。

一般酒會和茶會的時間很長,大約都有在兩小時以上。也許逛了幾圈,認得一些人后,你很快就想離開了。這時候,中途離席的一些技巧,你不能不了解。

常見一場宴會進行得正熱烈的時候,因為有人想離開,而引起眾人一哄而散的結(jié)果,使主辦人急得真跳腳。欲避免這種煞風景的后果,當你要中途離開時,千萬別和談話圈里的每一個人一一告別,只要悄悄地和身邊的兩、三個人打個招呼,然后離去便可。

中途離開酒會現(xiàn)場,一定要向邀請你來的主人說明、致歉,不可一溜煙便不見了。

和主人打過招呼,應該馬上就走,不要拉著主人在大門大聊個沒完。因為當天對方要做的事很多,現(xiàn)場也還有許多客人等待他(她)去招呼,你占了主人太多時間,會造成他(她)在其他客人面前失禮。

有些人參加酒會、茶會,當中途準備離去時,會一一問她所認識的每一個人要不要一塊走。結(jié)果本來熱熱鬧鬧的場面,被她這么一鼓動,一下子便提前散場了。這種鬧場的事,最難被宴會主人諒解,一個有風度的人,可千萬不要犯下這鐘錯誤。

禮儀是成長的鋪墊,文明是美德的傳承。

——題記。

四季不斷的變換,還記得那年春天我們播種下的希望嗎?

清晨的陽光暖暖地灑下來,如絲綢一般,籠罩著蘇醒的校園.就這樣,同學們踏著最燦爛的一縷陽光,跨過鐵門的界限.神采奕奕.按照慣例,學校門口總有幾位老師值勤,穿戴整齊,一絲不茍,手里握著的檔夾似乎也精力充沛.老師平易近人的笑容,同學們微微上揚的嘴角,甜蜜的融化,彼此間心照不宣.偶爾一個深深的鞠躬,或一個淡淡的笑容,亦或是一句簡單的’’老師好.’’都讓一天充滿了活力.

原本斑駁的墻經(jīng)過一個假期的精心裝扮后,也變得心曠神怡。走過一個拐角,不知覺間放輕了腳步,工工整整地踏上每一級臺階,好像擔心會把她踩疼了。心里空空的,好像少了什么?;腥淮笪?,樓道變安靜了,難道是擔心打擾她的美夢嗎?從前的嬉戲、追逐打鬧和尖銳的喊叫,也許是被文化的網(wǎng)兜過濾后,只留下朗朗的書聲和清脆的鈴聲了吧。走廊上的盆栽也愈發(fā)青翠,讓用眼疲勞的老師同學放松放松,梳理心情。

墻上貼著‘‘靜敬競進,潔節(jié)結(jié)節(jié)?!藗€醒目的大字,深深烙在同學們心間??迫卫蠋煵戎徛暅蕰r出現(xiàn)在講臺桌前,發(fā)現(xiàn)同學們早已做好課前準備。課前三分鐘,班上還起動了演講模式,鍛煉了同學們的膽量;每天摘抄兩頁的優(yōu)美語段,豐富了課余時間;班主任說,提出問題比起解決它更重要。所以,下課總能看見老師與同學討論的身影。雖然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但我認為良好的習慣也是成功的一半。

文化是星星,點綴成長的黑夜;文化是陽光,融化成長的冰川;文化是火把,照亮成長的旅途。

秋意濃濃,放眼望去,校園里一片忙碌。文化的種子在心中開花結(jié)果,豐收者們忙著采摘這文化的果實。仔細品嘗,嘖,真甜。

中國禮儀文化論文篇九

摘要:中國自古就是禮儀大國,古代禮儀與現(xiàn)代禮儀的分類都有很多種,小到穿衣吃飯,大到國家民族,一切都有有形的活著無形的禮儀來指引我們。禮儀的分類有很多種,禮儀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比如,古代的孝道,如何對待良師益友,國家的祭祀,現(xiàn)代的社交,商務,生活,餐飲,會議,家庭等各種禮儀都使我們所應該知道的和學習的。中國古代禮儀是中國古代文化精神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很好的學習并發(fā)揚下去,并逐步形成新的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中華民族的禮儀文化。這樣才能既不荒廢我們的禮儀文化,用能適應這個時代的需要。

關鍵詞:古代禮儀社會生活財富繼承發(fā)揚。

正文。

中華大地素來被稱為“禮儀之邦”:周公握發(fā)吐哺,孔子克己復禮?!岸Y”到底是什么?禮,最早就是祭祀的形式。到了周朝,也就是公元前700多年的時候,已經(jīng)有了一整套關于“禮”的制度--“周禮”。簡單地說,就是怎么祭天、敬神、拜祖宗,什么時候祭,什么人在祭祀中該做什么等等。有人將中國禮儀分為政治和生活兩大類,政治禮儀包括:祭天,祭地,祭宗廟,祭先人宗師,相見禮和軍事禮,可見,一半以上的中國古代禮儀都與祭祀有關,這樣的禮中充滿了那個時代的氣息,人類適應自然,順應自然,農(nóng)業(yè)一點點的成為主體。所以,禮的形成和社會環(huán)境以及社會主體是密不可分的,比如,中原祭土地神,漁民祭媽祖一樣,其實都是人們心中的一種與自己職業(yè),與自己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息息相關的期盼平安,順利的希冀。生活禮包括:誕生禮,冠禮,饗燕飲食禮儀,賓禮,五祀:指祭門、戶、井、灶、中溜(中室),儺儀。小到打掃房間,大到家族命運,古人的生活也都由禮掌握著。除此之外我們應該看到,中國古代注重血緣姻親,所謂百行孝為先,古代的“二十四孝”就是很好的例子。在人際關系中,家庭血緣關系是最基本也是最親密的關系。古代刑律中規(guī)定的“十惡”當中,跟家庭,尤其老人有關的就有兩項:一個是叫做惡逆,一個是叫不孝。可見古人對家庭禮儀的重視和維護。孝順的種子其實深藏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家庭禮儀中,除了對父母的孝,還有對兄弟的情,正所謂“兄良弟悌”。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夫妻、婆媳、妯娌之間如何融洽相處一直困擾著我們?!岸Y”在這之間起了很大作用。現(xiàn)代人可以從“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的典故中了解古代家庭禮儀的一些常識。這些我們現(xiàn)在苦苦追求的答案,古人早在千年以前就告訴了我們。古人說“天、地、君、親、師”,除了血緣至親,老師在我們中國人眼中是有特殊地位的。有道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尊師,是中華民族的一貫傳統(tǒng)。現(xiàn)在的很多學生已經(jīng)忘記了老師對我們的諄諄教導,只知道自我為大,我行我素,其實他們已經(jīng)開始一點點拋棄了我們承襲了千百年的精華,這一點應該引起整個社會的重視,如何使得當代的學生重新燃起對“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種尊師重教的觀念,是我們的教育中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良師應該尊敬,益友也應該珍惜,這就是所謂的良師益友,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中國古代對待良師益友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用幾句話來總結(jié)中國古代的禮儀就是“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喜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兇禮。中國古代社會的各項事務的正常運轉(zhuǎn)都離不開禮,禮就是中國封建社會得以延存幾千年的原因?,F(xiàn)在的中國,禮與禮儀已經(jīng)被區(qū)分開來了,禮是只概括的籠統(tǒng)的說法,是所有禮儀,文化,意義的總稱,而禮儀則是我們生活,工作,學習中應當注意的各項準則,當今社會的禮儀的分類很多,比如商務禮儀,社交禮儀,用餐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家庭聚會禮儀,校園禮儀,會議禮儀,涉外禮儀,婚喪禮儀,禮品禮儀,辦公室禮儀等等等等,我們再拿其中的一項禮儀來舉例,比如,用餐禮儀中就有,坐姿,手勢,吃相,座位的順序,誰先吃,應該吃哪到菜等等又有繁復的規(guī)則。其實工作生活中,每一個場合都有相應的禮儀,我們只能不停地學習,然后在相應的場合做好應該做的。

當代的社會交際禮儀大多都用于了人際關系的交往,商場上的溝通和人的發(fā)展,并沒有很好的像以前一樣的將禮儀完全的融入生活的每一個方面,很多人還是覺得在外面需要遵守禮儀,而在家里和熟人面前就不用擺出一本正經(jīng)的樣子了,所以我們看到了很多表里不一,言行舉止的差別大的人物,這就是當將禮儀只是狹隘的理解成為了社會交際禮儀的緣故。其實禮儀并不僅僅是社交,更是我們深化自身內(nèi)涵的一個重要方面,而且是我們在生活中處處應該注意到的,與生活緊密相關的細節(jié)。

禮儀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與我們的國家也是息息相關的。中國自古以來就以禮儀著稱,所以,承襲禮儀文化不僅是對自身的提高,更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和發(fā)揚。但是,長期以來,由于大量禮儀文化的精華和糟粕處于滲融并存的狀態(tài),又由于禮儀文化的糟粕所產(chǎn)生不可低估的消極作用。我們忽視了傳統(tǒng)禮儀文明這一寶貴的精神財富。相長一段時間內(nèi),社會、學校對禮儀養(yǎng)成教育不夠重視,許多不文明的行為亦有增無減。在今天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我們應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華,使傳統(tǒng)文明禮儀古為今用,重建一套現(xiàn)代文明禮儀。規(guī)范禮儀,提倡禮儀,使用禮儀,能夠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彬彬有禮,能夠使我們的環(huán)境變得更加美麗,能夠是我們的額傳統(tǒng)文化得到繼承和發(fā)揚,更能夠使得我們的生活質(zhì)量得到提升,使我們自己的發(fā)展空間變得更廣闊。當今社會就是因為缺少必要的禮儀才會喪失很多我們覺得美好的東西,那我們就應該重拾禮儀,讓禮儀充滿生活,才能重拾那些美好。

參考文獻:

《倉有備栗,可以待兇饑---簡評中國禮儀文化》李學文。

中國禮儀文化論文篇十

1.先說出準備好的茶種類,然后問客人喝什么茶。

準備好幾種茶后,主人簡要地介紹一下所沖泡的茶葉名稱、產(chǎn)地、品質(zhì)特征、沖泡要點及文化背景等,讓客人仔細欣賞茶的外形、色澤和干香。

2.沖洗器具--溫杯、湯壺。

_( g在沖茶、倒茶之前最好用90°以上的開水沖燙茶壺、茶杯。

這樣,既講究衛(wèi)生,又顯得彬彬有禮。

溫壺不僅要溫茶壺,還要溫杯。

用左手拿起碗蓋,注滿蓋碗,接著右手拿壺,注入茶盅。

3、放置茶壺時。

放置茶壺時,壺嘴不能正對他人。

正對他人則表示請人趕快離開。

1、將茶荷中的茶葉放入壺或蓋杯中。

烏龍入宮時應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攝取,若沒有茶匙,可將茶筒傾斜對準壺或杯輕輕抖動,使適量的茶葉落入壺或杯中。

切忌用手抓茶葉,以免手氣或雜味混入。

2、“浸茶”,也稱為“洗茶”。

是將沸水沖入蓋碗或壺中,待蓋碗或壺滿時,用杯蓋輕輕刮去碗口的泡沫。

再沖洗掉殘留在蓋口的泡沫。

高長的滾水注入蓋碗使茶葉翻滾,達到溫潤和清洗茶葉的目的。

這樣不僅有利于茶葉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飲用者很快感覺到茶葉香味,更不失為一種禮貌的表現(xiàn)。

切記:一定要“刮沫”,有些人泡茶時忽略這一點。

3、泡茶。

沖泡第一泡茶,倒茶時應將小茶盅一字兒排開,提起茶壺來回沖注,俗稱“巡河”。

切忌一杯倒?jié)M后再倒第二杯,以免濃淡不均。

沖泡第二次沖泡的'手法與第一次相同,只是時間要比第一泡增加15秒。

還要注意高沖低斟,低斟是以免香氣散失,防止茶湯濺出滴到客人的手,造成不禮貌。

1、 將泡好的茶端給客人時,最好使用托盤,若不用托盤,注意不要用手指接觸杯沿。

端至客人面前,應略躬身,說"請用茶"。

也可伸手示意,同時說"請"。

2、“七茶八酒”

茶倒七分滿即可,清代張大復在《梅花草堂筆談》中說“茶性必發(fā)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斟茶時只斟七分即可,一方面暗喻了“七分茶三分情”之意,另一方面客人在拿茶杯時也不容易燙到手。

在進行注水、斟茶、溫杯、燙壺等動作時用雙手回旋。

若用右手則必須按逆時針方向,若用左手則必須按順時針方向,類似于招呼手勢,寓意"來、來、來"表示歡迎。

反之則變成暗示揮斥"去,去、去"了。

敬茶時一般從左邊的第一個客人開始敬起,從左到右。

因為中國的傳統(tǒng)是以左為先、以左為大的。

接待重要的客人時,則應由本單位在場的職位最高者親自為之上茶。

上茶也有規(guī)律可以循的,先為客人上茶,后為主人上茶;先為主賓上茶,后為次賓上茶;先為女士上茶,后為男士上茶;先為長輩上茶,后為晚輩上茶。

如果來賓人數(shù)比較多,那么就采取以進入客廳之門為起點,按從左到右順時針方向依次上茶最為妥當。

1 先說出準備好的茶種類,然后問喝什么茶。

2 茶一定要放在盤子上拿到客人面前。

3 擺桌的時候先把盤子放在桌子上,用兩手拿茶杯墊放在客人面前。

4 擺茶杯的時候茶杯的把手到客人的右側(cè)。

5 茶勺的把柄到客人的右側(cè)放在客人面前。

6 客人喝完茶后及時把杯子拿走。

7 不給客人看到自己的背部

奉茶時應注意:茶不要太滿,以八分滿為宜。

水溫不宜太燙,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傷。

有兩位以上的訪客時,用茶盤端出的茶色要均勻,并要左手捧著茶盤底部,右手扶著茶盤的邊緣,如有茶點心,應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應擺在點心右邊。

上茶時應以右手端茶,從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帶微笑,眼睛注視對方。

中國禮儀文化論文篇十一

【導語】本站的會員“hbtxh123”為你整理了“淺談中國禮儀文化”范文,希望對你有參考作用。

什么是禮儀。

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是表現(xiàn)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

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于受歷史傳統(tǒng)、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諧關系為目的的各種符合交往要求為準則和規(guī)范的總和??偠灾?禮儀就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應共同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和準則。

從個人修養(yǎng)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一個人內(nèi)在修養(yǎng)和素質(zhì)的外在表現(xiàn)。

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

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

古代禮儀。

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喜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兇禮。

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4種人生禮儀。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

生活類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儺儀、誕生禮、冠禮、飲食禮儀、饋贈禮儀等。

政治類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圣、尊師鄉(xiāng)飲酒禮、相見禮、軍禮等。

中國禮儀在中國文化中起著“準法津”的作用。中國禮儀滲透于人們?nèi)粘I钪械狞c點滴滴。餐桌上的禮儀,待客之道,拜訪致禮等。

禮儀的發(fā)展。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禮儀文化源遠流長。禮在最早出現(xiàn)在金文里面。在人類發(fā)展的最初期,人們對火山,地震,電閃雷鳴等等自然現(xiàn)象無法解釋,也無法知道為什么。認為天地間有神的力量,有鬼的存在。對天地鬼神的懼怕,敬仰。人們就會舉行一些形式,用物品來祭拜。從禮字的繁體“禮”可以看出。北京的“天壇”“地壇”就是古代國君用來祭天祭地的建筑。這樣就誕生了禮的萌芽。

到了周朝,周文王的弟弟周公旦,應是制禮第一人。春秋末年的.孔子的出現(xiàn),奠定了儒家學說在傳統(tǒng)禮儀文化的核心地位。核心思想“仁愛及人”一直影響至今?!吨芏Y》《禮記》《儀禮》三部典籍的問世,更全面直觀的闡述了傳統(tǒng)禮儀文化的內(nèi)容。到了封建社會,禮漸漸被轉(zhuǎn)為禮制,成為了統(tǒng)治階級用來維護自身利益和地位的工具。代表人物叔孫通為漢朝開國皇帝劉邦“朝儀制禮”;董仲舒的三綱五常。

民國,孫中山先生提出的“四維八綱”新中國的“五講四美三熱愛”以及對傳統(tǒng)禮儀文化的揚棄隨著我國社會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產(chǎn)生崇尚禮儀崇尚文明的意愿越來越強烈。改革開放,我國同國際交往愈加頻繁,學習禮儀文化知識,不僅體現(xiàn)的是自身利益的素質(zhì),更重要的是展現(xiàn)我國國格,展現(xiàn)我國“禮儀之邦”文明友好的形象。

基本禮儀。

儀表禮儀。

保持頭發(fā)清潔,修飾得體,發(fā)型與本人自身條件、身份和工作性質(zhì)相適宜。男士應每天修面剃須。女士化妝要簡約、清麗、素雅,避免過量使用芳香型化妝品,避免當眾化妝或補妝。表情自然從容,目光專注、穩(wěn)重、柔和。手部保持清潔,在正式的場合忌有長指甲。

態(tài)度誠懇,表情自然、大方,語言和氣親切,表達得體。談話時不可用手指指人,做手勢動作幅度要小。談話者應保持一定距離。在公共場合男女之間不要耳鬢廝磨,與非親屬關系的異性避免長時間攀談、耳語。

服飾是一種文化,反映一個民族的文化素養(yǎng)、精神面貌和物質(zhì)文明發(fā)展的程度;著裝是一門藝術,正確得體的著裝,能體現(xiàn)個人良好的精神面貌、文化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公務場合著裝要端莊大方;參加宴會、舞會等應酬交際著應突出時尚個性;休閑場合穿著舒適自然。全身衣著顏色一般不超地三種。

問候禮儀。

問候是見面時最先向?qū)Ψ絺鬟f的信息。對不同環(huán)境里所見的人,要用不同方式的問候語。和初次見面的人問候,最標準的說法是:“你好”、“很高興認識您”、“見到您非常榮幸”等。如果對方是有名望的人,也可以說“久仰”,“幸會”;與熟人想見,用語可以親切、具體一些,如“可見著你了”。對于一些業(yè)務上往業(yè)的朋友,可以使用一些稱贊語:“你氣色不錯”、“你越長越漂亮了”等待。

介紹禮儀。

介紹就基本方式而言,可分為:自我介紹、為他人作介紹。

晚輩不能叫或說長輩的名字,即“避諱”,如長輩乳名叫“狗娃”,則小輩把狗喚作“喜喜”或“犬犬”什么的。

與年邁之人議其后事,只能說“你百年以后......”,忌說“你死了后.......”。

禁止在土旺之日上墳,或在住宅內(nèi)修造動土。認為太歲當值,動土要犯煞,對家人不利。也有忌土旺之日挖墳下葬的。

忌諱說人“死”。把老人或長輩死,漢族說成“過世了”,“去世了”,“沒嘍(了)”;回族稱“無常了”。把小孩死,說成“糟踏了”。人亡于戰(zhàn)事,說“折了”。

忌諱說人“肥”。老人發(fā)胖,說“發(fā)?!?把成年人肥說“胖子”;把小孩胖說成“憨了”。小孩瘦說“癯(方言讀que)了”,忌說“瘦”。

人病危治療無效,只說“病害輸了”,忌說“不得好”。

父母去世服孝(重孝)期間,禁忌外出到別人家去。百日內(nèi)忌剃頭、刮臉、忌洗衣服,忌在院內(nèi)潑污水。

婦人懷孕叫“身子不空”(kong)或“身子不閑”,忌說“懷娃娃”。婦女行經(jīng),說“衣服不凈”或“身子不凈”,忌說“有月經(jīng)”。

婦人生小孩坐月子期間,除自己丈夫,其他男人忌諱進產(chǎn)婦房。產(chǎn)婦并忌四十天內(nèi)出入大門。

孕婦忌入產(chǎn)房、新房、喪房,有的忌看社火。妊娠期忌吃兔肉、駱駝肉,不然說要生豁嘴孩子。

春節(jié)時,禁忌女人回娘家過年。

幫助病人翻身,忌說“重得很”。

家中無主男,忌他人男子借宿。

在別人家作客,忌諱吃剩飯,亦忌諱在飯桌未收拾前離開,否則會說“走?!?。

晚間到別人家叫門,以扣門環(huán)為好,忌諱直呼其名。深山砍柴、干活亦忌呼姓名,均以“唉”、“噢”應和。進村莊忌唱山歌。

做客、請客,有長者在,均忌衣冠不整,斜躺橫臥??腿藖砑?,須讓先入。客人在,忌罵人訓子。

生日忌吃炒面(熟面)、米飯和馓飯。否則認為愛說散話,老人愛嘮叨。

對回民當面忌說“豬”,把豬說成“黑羊兒”,把豬肉說成“大肉”。回民對漢民也是如此說。

忌諱婦女新婚三日內(nèi)不掃地;忌損壞器物。

新春伊始,忌掃地,忌損壞器皿,忌惡語,忌說“騷”,“死”,忌罵人等不吉利話。春節(jié)期間,婦女禁忌做針線,此俗今已廢。

兒童忌掄舞香火、火繩之類。吃飯時忌敲碗邊,忌摸碗內(nèi)。

路忌拾帽,俗云:“見了帽,打著撂;見了鞋,靸著來”。也忌拾繩,民諺:“拾了繩,跟上隼”(方言讀shun)。

忌送小兒衣物給他人,若送,必摘取紐扣。亦忌夜間晾小兒衣物于屋外。

穿上衣服讓他人釘紐扣或小縫補時,口內(nèi)必銜一物。

嬰幼兒忌壓囟門,忌捏腮蛋,忌搔腳掌心。

母雞叫鳴,狗夜哭叫,烏鴉落在房頂上或夜鴿子(貓頭鷹)晚間在近處鳴叫,都認為不詳,要立即宰殺掉或把它攆走。

清明、谷雨、端午節(jié)、忌用耕牛。俗云:“耕牛生得苦,只等清明、谷雨、五月五”,意為不使役。

農(nóng)歷逢七忌殺豬,逢八忌宰羊,據(jù)說七日、八日分別為豬和羊的生日。

商人忌大清早給人借錢,交談忌說“折(she)”、“爛”等不吉利話。司機忌諱“翻了”、“翻過嘍“之類不吉利話。商人亦忌開市前賒賬。

燒瓦窯的說窯事,說“俊得很”或“亮得很”,忌說“紅得很”。

打鐵的說爐事,說“嫩得很”,忌說“紅得很”。

與盲人交談忌說“瞎子”,而說“麻眼兒”。

與跛子或瘸子交談,忌說“跛”、“瘸”等,而說“腿胯不好”。

與聾子嫡親交談,忌說“聾子”,只說“耳朵背”。

說人年齡忌“九”,若逢五十九,則說六十。

出門看不清路,忌說“沒路了”,只說“看不清了”。

舊時游客、酒販進旅店時說“進店了”,忌說“到(倒)了”。

石匠打磨子,忌說“斜”,(因與“削”諧音,“削”方言為“斷”)而說“不端”。

木匠干活砍破了手,忌說“砍爛了”,而說“出血了”或“見紅了”。

給晚輩起名,忌諱與長輩重字同音。

有太陽時,婦人忌諱從炕里掏灰,否則認為要生白頭發(fā)孩子。

親人離家出外,家里人忌諱馬上掃地。

婦人為娘家親人服孝,首次要進婆家門時,須于門外換衣,并從門前柴火堆上跨進,忌直接進入大門。

客人在家忌掃地,否則有逐客之意。

晚上水火忌出門,忌掃地,否則謂之“除?!?。

到別人家去燒紙,忌諱將所買紙張全部拿走,總要留一兩張。

給討飯者施舍,忌諱全給,要留一點謂之“留?!?。

職場辦公室文化禮儀知識。

探索鄉(xiāng)村文化振興中國路徑。

中國禮儀文化論文篇十二

中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于世。在其五千年的歷史演變過程中,禮強烈地影響和制約著中國人的思想言論和行動。重禮儀、守禮法、行禮教、講禮信、遵禮義已內(nèi)化為一種民眾的自覺意識而穿于其心理與行為活動之中,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基本表征??鬃拥摹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著名思想家顏元的“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尚禮則身亡”等都充分反映了禮與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的相伴而生、相伴而長。

禮之產(chǎn)生,可以溯到遠古時代。首先它是人類協(xié)調(diào)主客觀矛盾的需要。自然的人倫秩序是禮產(chǎn)生的最原始動力,人們?yōu)樯婧桶l(fā)展相互依賴,逐步積累和自然約定出一系列“人倫秩序”,這是最初的禮,后又有“圣賢之人”如黃帝、堯、舜、禹等為“止欲制亂”而制禮,身體力行為民眾做榜樣,從而使禮在“維穩(wěn)制亂”中發(fā)揮了作用,也正因如此,人們更加遵禮尚禮。其次,禮起源于原始的宗教祀活動。遠古時代社會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人們認識自然的能力低下,無法解釋和征服自然現(xiàn)象與自然力,于是人們把關于人的靈魂觀念擴大到他們所接觸的自然界萬物,從而產(chǎn)生了“萬物有靈”的觀念,開始用原始宗教儀式等手段來影響神靈,如祭祀、崇拜、祈禱等,期望以虔誠感化和影響自然神靈,以使其多賜福少降災,原始的“禮”便產(chǎn)生了。

結(jié)合文化和禮之起源,禮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概括:

(一)禮之本意為敬神,后引申為表示敬意所應具有的態(tài)度,即禮首先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人對己的尊重和敬意時的態(tài)度。

(二)禮是一系列動作,是使內(nèi)在敬意的態(tài)度外在表現(xiàn)化的動作。即通過一定的動作表達自己內(nèi)心對人對己的尊重和敬意。

(三)禮是一種程式或儀式。通過多樣性的儀式,表現(xiàn)出行禮人對人對己的敬意、愛戴和重視。

(四)禮還是用來表示慶賀或敬意的物品。

中國禮儀文化論文篇十三

自古以來,中國人待客就有“坐,請坐,請上座;茶,上茶,上好茶”的說法,由此可見,以茶敬客在待客之際是一種絕對不可缺少的重要禮儀。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準備的中國茶文化與禮儀,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客來敬茶,是我國歷來就有的民俗。到兩晉、南北朝時,客來敬茶已經(jīng)成為人際交往的社交禮儀。時至今日,我們到一家去作客,主人都會先奉上一杯沏好的茶,然后再開始慢慢閑聊。

以茶敬客時,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客人的嗜好、上茶的規(guī)矩、敬茶的方法、續(xù)水的時機等幾個要點。

1、客人的嗜好。

俗語說:“眾口難調(diào)”,飲茶其實也是如此。有人喜歡喝綠茶,有人喜歡喝紅茶;有人喜歡喝熱茶,有人喜歡喝涼茶;有人喜歡喝糖茶,有人喜歡喝奶茶。在以茶待客時,若有可能,應盡可能照顧來賓,尤其是主賓的偏好。

有可能的話,應多備幾種茶葉,使客人可以有幾種選擇。在上茶之前,應先詢問一下客人喜歡用哪一種茶,并為其提供幾種可能的選擇。不要自以為是,強人所難。當然,若只有一種茶葉,則務必實事求是地說清楚,不要客套過了頭。若客人點出自己沒有的茶葉品種,可就難以下臺了。

一般認為,飲茶不宜過濃,否則極可能使飲用者“醉茶”,即因攝入過量的咖啡因而令人神經(jīng)過分興奮,甚至驚厥、抽搐。所以,若客人沒有特殊要求,為之所上的茶水不應過濃。通常,民間以茶待客講究要上熱茶,而且還有“茶滿欺人”、“七茶八酒”之說。其含義,是說斟茶不可過滿,而以七分滿為佳。這樣,熱茶便不會從杯中溢出來燙傷人了。

2、上茶的規(guī)矩。

(1)奉茶之人。

以茶待客時,由何人為來賓奉茶,往往涉及到對來賓重視的程度問題。在家中待客時,通??捎杉抑械耐磔吇蚣彝シ諉T為客人上茶。接待重要的客人時,則應由女主人,甚至由主人自己為之親自奉茶。

在工作單位待客時,一般應由秘書、接待人員、專職人員為來賓上茶。接等重要的客人時,則應由本單位在場的職位最高者親自為之上茶。

(2)奉茶順序。

若來訪的客人較多時,上茶的先后順序一定要慎重對待,切不可肆意而為。合乎禮儀的做法應當是:

其一,先為客人上茶,后為主人上茶;。

其二,先為主賓上茶,后為次賓上茶;。

其三,先為女士上茶,后為男士上茶;。

其四,先為長輩上茶,后為晚輩上茶。

如果來賓甚多,且其彼此之間差別不大時,可采取下列四種順序上茶:其一,以上茶者為起點,由近而遠依次上茶;其二,以進入客廳之門為起點,按順時針方向依次上茶;其三,在上茶時以客人的先來后到為先后順序;其四,上茶時不講順序,或是由飲用者自己取用。

3、敬茶的方法。

以茶待客時,一般應當事先將茶徹好,裝入茶杯,然后放在茶盤之內(nèi)端入客廳。如果來賓較多時,務必要多備上幾杯茶。以防屆時“僧多粥少”,供不應求。

在上茶時,應當借此機會,向客人表達自己的謙恭與敬意。標準的上茶步驟是:雙手端著茶盤進入客廳,首先將茶盤放在臨近客人的茶幾上或備用桌上,然后右手拿著茶杯的杯托,左手附在杯托附近,從客人的左后側(cè)雙手將茶杯遞上去。茶杯放置到位之后,杯耳應朝向外側(cè)。若使用無杯托的茶杯上茶時,亦應雙手捧上茶杯。

從客人左后側(cè)為之上茶,意在不妨礙其工作或交談的思緒。萬一條件不允許時,至少也要從其右側(cè)上茶,而盡量不要從其正前方上茶。

有時,為了提醒客人注意,可在為之上茶的同時,輕聲告之:“請您用茶”。若對方向自己道謝,不要忘記答以“不客氣”。如果自己的上茶打擾了客人,應對其道一聲“對不起”。

為客人敬茶時,一定要注意盡量不用一只手上茶,尤其是不要只用左手上茶。同時,雙手奉茶時,切勿將手指搭在茶杯杯口上,或是將其浸入茶水,污染茶水。

在放置茶杯時,千萬不要粗枝大葉,以之直撞客人,也不要把茶杯放在客人的文件上,或是其行動時容易撞翻的地方。將茶杯放在客人右手附近,是最適當?shù)淖龇ā?/p>

4、續(xù)水的時機。

為客人端上頭一杯茶時,通常不宜斟得過滿,更不允許動輒使其溢出杯外。得體的做法,是應當斟到杯深的2/3處,不然就有厭客或逐客之嫌。

主人若是真心誠意地以茶待客,最適當?shù)淖龇ǎ褪且獮榭腿饲谡宀瑁诶m(xù)水。一般來講,客人喝過幾口茶后,即應為這續(xù)上,絕不可以讓其杯中茶葉見底。這種做法的寓意是:“茶水不盡,慢慢飲來,慢慢敘?!?/p>

當然,為來賓續(xù)水讓茶一定要講主隨客便,切勿神態(tài)做作,再三再四地以斟茶續(xù)水搪塞客人,而始終一言不發(fā)。以前,中國人待客有“上茶不過三杯”一說。第一杯叫作敬客茶,第二杯叫作續(xù)水茶。第三杯則叫作送客茶。如果一再勸人用茶,而無話可講,則往往意味著提醒來賓“應該打道回府了”。有鑒于此,在以茶招待較為守舊的老年人或海外華人時,切勿再三為之斟茶。

在為客人續(xù)水斟茶時,仍以不妨礙對方為佳。如有可能,最好不要在其面前進行操作。非得如此不可時,則應一手拿起茶杯,使之遠離客人身體、座位、身子,另一只手將水續(xù)入。

在續(xù)水時,不要續(xù)得過滿,也不要使自己的手指、茶壺或者水瓶弄臟茶杯。如有可能,應在續(xù)水時在茶壺或水瓶的口部附上一塊潔凈的毛巾,以防止茶水“自由泛濫”。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荼就是茶的古字(英文tea讀音來自荼)。茶最早的功用就是藥用。

唐大中三年(850年)有一位和尚130歲,宣宗皇帝問他服什么藥才能如此長壽?和尚答道:“我向來不知藥性,平生只愛喝茶,每逢云游到一個地方,先討茶喝,喝一百碗也不嫌多?!被实圪n和尚五十斤上等茶。

明高濂的養(yǎng)生經(jīng)典《遵生八箋》中寫道:“人飲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煩去膩,人固不可一日無茶?!?/p>

(1)茶能使人精神振奮,增強思維和記憶能力。

(2)茶能消除疲勞,促進新陳代謝,并有維持心臟、血管、胃腸等正常機能的作用。

(3)飲茶對預防齲齒有很大好處。

(4)茶葉含有不少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

(5)茶葉有抑制惡性腫瘤的作用,飲茶能明顯地抑制癌細胞的生長。

(6)飲茶能抑制細胞衰老,使人延年益壽。

(7)飲茶能興奮中樞神經(jīng),增強運動能力。

(8)飲茶有良好的減肥和美容效果。

(9)飲茶可以預防老年性白內(nèi)障。

(10)飲茶能保護人的造血機能。

(11)飲茶能防暑降溫。

中國禮儀文化論文篇十四

每個地方,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點的飲食禮俗,發(fā)達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國人對于飲食禮儀習慣都是比較講究的。中國人的飲食禮儀也是比較發(fā)達以及完備的。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中國飲食文化呢?小編整理了一些中國飲食禮儀文化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世界上每一種文化的形成都是歷史積累的結(jié)果,中國有著悠久歷史,中國人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的燦爛文明,在這種文化蘊藏中,中國人自古至今創(chuàng)造出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技術的高超,菜式的多樣,造型的精致,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

中國飲食文化從沿革看,綿延170多萬年,分為生食、熟食、自然烹飪、科學烹飪4個發(fā)展階段,推出6萬多種傳統(tǒng)菜點、2萬多種工業(yè)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風味流派,獲得“烹飪王國”的美譽。

中國飲食文化從內(nèi)涵上看,涉及到食源的開發(fā)與利用、食具的運用與創(chuàng)新、食品的生產(chǎn)與消費、餐飲的服務與接待、餐飲業(yè)與食品業(yè)的經(jīng)營與管理,以及飲食與國泰民安、飲食與文學藝術、飲食與人生境界的關系等,深厚廣博。

中國飲食文化從外延看,可以從時代與技法、地域與經(jīng)濟、民族與宗教、食品與食具、消費與層次、民俗與功能等多種角度進行分類,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體現(xiàn)出不同的使用價值,異彩紛呈。

中國飲食文化從特質(zhì)看,突出養(yǎng)助益充的營衛(wèi)論(素食為主,重視藥膳和進補),五味調(diào)和的境界說(風味鮮明,適口者珍,有“舌頭菜”之譽),奇正互變的烹調(diào)法(廚規(guī)為本,靈活變通),暢神怡情的美食觀(文質(zhì)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屬性,有著不同于海外各國飲食文化的天生麗質(zhì)。

中國飲食文化從影響看,直接影響到日本、蒙古、朝鮮、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家,是東方飲食文化圈的軸心;與此同時,它還間接影響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國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醬醋、面食、藥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數(shù)十億人。

總之,中國飲食文化是一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區(qū)域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在100多萬年的生產(chǎn)和生活實踐中,在食源開發(fā)、食具研制、食品調(diào)理、營養(yǎng)保健和飲食審美等方面創(chuàng)造、積累并影響周邊國家和世界的物質(zhì)財富及精神財富,是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

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點的飲食禮俗,發(fā)達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中國人的飲食禮儀是比較發(fā)達的,也是比較完備的,而且有從上到下一以貫通的特點。

《禮記·禮運》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

在中國,根據(jù)文獻記載可以得知,至遲在周代時,飲食禮儀已形成為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

這些食禮在以后的社會實踐中不斷得到完善,在古代社會發(fā)揮過重要作用,對現(xiàn)代社會依然產(chǎn)生著影響,成為文明時代的重要行為規(guī)范。

有主有賓的宴飲,是一種社會活動。

為使這種社會活動有秩序有條理的進行,達到預定的目的,必須有一定的禮儀規(guī)范來指導和約束。

每個民族在長期的實踐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規(guī)范化的飲食禮儀,作為每個社會成員的行為準則。

維吾爾族待客,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馕、糕點、冰糖,夏日還要加上水果,給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

吃抓飯前,要提一壺水為客人凈手。

共盤抓飯,不能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回盤中。

飯畢,待主人收拾好食具后,客人才可離席。

蒙古族認為馬奶酒是圣潔的飲料,用它款待貴客。

宴客時很講究儀節(jié),吃手抓羊肉,要將羊琵琶骨帶肉配四條長肋獻給客人。

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將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鍋煮熟,開宴時將羊肉塊盛入大盤,尾巴朝外。

主人請客人切羊薦骨,或由長者動刀,賓主同餐。

作為漢族傳統(tǒng)的古代宴飲禮儀,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門外;客至,至致問候,延入客廳小坐,敬以茶點;導客入席,以左為上,是為首席。

席中座次,以左為首座,相對者為二座,首座之下為三座,二座之下為四座。

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讓菜,客人以禮相謝。

宴畢,導客入客廳小坐,上茶,直至辭別。

席間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規(guī)程。

現(xiàn)代的標準規(guī)程是:斟酒由賓客右側(cè)進行,先主賓,后主人;先女賓,后男賓。

酒斟八分,不得過滿。

上菜先冷后熱,熱菜應從主賓對面席位的左側(cè)上;上單份菜或配菜席點和小吃先賓后主;上全雞、金鴨、全魚等整形菜,不能把頭尾朝向正主位。

中國是一個崇尚禮儀的國家,從幾千年前的周朝開始就已經(jīng)有禮制的誕生了。古代人走路要講禮儀,坐著要講禮儀,穿著要講禮儀,吃飯更要講禮儀,因此中國的餐桌禮儀可謂是源遠流長。雖然近代以來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中國的餐桌禮儀已經(jīng)從簡,但還是有著諸多講究。接下來小編將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中國的餐桌禮儀。關于座位。

1、一般來說,面朝大門的座位是留給最年長或者最尊貴的客人的,所謂面朝大門即為尊說的就是這個。

2、剩下的客人以這個面朝大門的位置開始依次向大門邊上的位置靠近。

3、中國歷史悠久,不同的時代左右的尊卑也有不同,但是大體上是以右為尊的,成語無出其右中的右指的就是上的意思。因此,餐桌上也是右邊的賓客要比左邊的尊貴。

4、而大門旁邊的位置則是主人坐的,一來方便為賓客引座,二來方便結(jié)賬。

關于吃的。

1、首先客人要提前做好功課,根據(jù)客人的喜好以及自己的預算確定宴請地點。

2、等賓客來齊之后,把菜單交由主客,由主客開始傳閱菜單并點菜,切忌只交由主客點菜,一方面主客會覺得客人不夠體面,另一方面會招來其他客人的不滿。

3、而客人們點菜則不可以過于大包大攬,有必要的`時候也應該讓主人點菜,點菜的時候盡量點價格適中的菜,并且點菜之前要問一下其他人都沒有忌口的。

4、一般來說,每個人都可以點一個菜,并且只能點一個菜,所點的菜最好與已經(jīng)點過的菜形成互補,避免出現(xiàn)葷多菜少或者菜少葷多的情況。

關于喝的。

1、倒茶或者倒酒的時候要用兩只手,一只手扶住茶壺或者酒瓶,另一只手緩緩倒入杯中。

2、敬酒的時候,如果是碰杯敬酒,那么敬的人要喝完,如果是不碰杯敬酒那么敬的人不需要喝完,但是觀察對方,不能比對方喝得少。

3、敬酒的正確姿勢應該是右手拿杯,左手托底,并且敬別人酒的時候酒杯要拿得比別人低一些,即使你是領導。關于筷子。1、筷子作為中國特色的飲食工具,有著特殊的禮儀和禁忌。

2、擺放筷子的時候,要注意一雙筷子一定要放在一起,如果把筷子放在來面前餐盤的兩邊,這是是與對方絕交的意思。

3、不能用筷子指著別人,這是極大的不禮貌。

4、不能把筷子插在飯碗里,因為古人認為這樣很像祭祀插香,是很不吉利的。

5、同一道菜不可以連續(xù)夾三次上;嘴里吃著東西不能同時伸筷子

關于吃魚。

1、有魚諧音有余,因此魚類在中國人的餐桌上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與其他菜肴相比,有著特殊的講究。

2、吃魚要從魚頭下方的背部開始吃起,如果一上來就夾魚肚,會被認為是小家出身。

3、吃魚切忌翻身,因為古時候的人相信翻魚等于翻船,如果吃魚愛翻身那么下次捕魚的時候就會翻船。到了現(xiàn)代,雖然已經(jīng)不那么迷信了,但翻魚還是被認為是不吉利的象征。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等吃完一面魚肉以后,將中間的魚骨挑出,再繼續(xù)吃另一面。

4、如何擺放魚也是有講究的,正確的擺放方法是講魚頭朝向飯局中最尊貴的客人,避免魚尾沖長者、貴者。

中國禮儀文化論文篇十五

中國社交禮儀文化有哪些呢?下面小編整理相關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社交禮儀作為一種文化,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處理人際關系,用來對他人表達友誼和好感的符號。講禮儀可以使一個人變得有道德,講禮儀可以塑造一個理想的個人形象,講禮儀可以使你的事業(yè)成功,講禮儀可以使得社會更加安定。禮儀是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素質(zhì)的重要組成。

社交禮儀是在社會交往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日常禮節(jié)。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上,要想讓別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學會尊重別人。掌握規(guī)范的社交禮儀,能為交往創(chuàng)造出和諧融洽的氣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際關系。

人們在創(chuàng)造優(yōu)美物質(zhì)環(huán)境的同時還應創(chuàng)造和諧的人際環(huán)境。生活的意義在于不斷創(chuàng)造和進取。同時,還應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表現(xiàn)、欣賞和發(fā)展自己,從中享受無盡的樂趣。一個人能否對現(xiàn)實社會或周圍環(huán)境有良好的、積極的適應是衡量他心理健康狀況的重要標準。

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

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

如果分類,可以大致分為政務禮儀、商務禮儀、服務禮儀、社交禮儀、涉外禮儀等幾大分支。因為禮儀是門綜合性的學科,所謂的幾大分支,又是相對而言。各分支禮儀內(nèi)容都是相互交融的。

可以塑造單位形象,提高顧客滿意度和美譽度,并最終達到提升單位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目的。

從團體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企業(yè)文化、企業(yè)精神的重要內(nèi)容,是企業(yè)形象的主要附著點。大凡國際化的企業(yè),對于禮儀都有高標準的要求,都把禮儀作為企業(yè)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同時也是獲得國際認證的重要軟件。

握手禮儀

握手禮節(jié)源于古代歐洲人向?qū)Ψ奖砻魇种形磶淦?表明親切友好之意.其后成為風尚,通行于歐美.辛亥革命后我國也習以為禮. 在當今商務交往中,握手是最常使用的一種見面禮.

握手的方式: 雙方各自伸出右手,彼此間保持一米左右的距離,手掌略向前下方伸直,右手四指并攏,拇指向上,掌心向左,手的高度大致與腰部平齊,手握住對方時,應面帶微笑地注視對方,彼此應寒暄幾句。

握手時應注意:

1 不要三心二意,雙眼要注視對方; 2 握手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在3秒至5秒左右); 3 握手時不要拍對方的臂膀; 4 握手不可用力過度。

頭向前俯,額觸雙手,如同揖。后來亦指將屈膝頓首、兩手著地或叩頭及地稱為“拜”。拜手:古代的一種跪拜禮。行禮時,跪下,兩手拱合到地,頭靠在手上?!吨芏Y》中作“空首”;也作“拜首”。再拜:拜兩次為再拜,表示禮節(jié)之隆重。

過去書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頓首:跪而頭叩地為頓首。“頓”是稍停的意思。行禮時,頭碰地即起,因其頭接觸地面時間短暫,故稱頓首。通常用于下對上及平輩間的敬禮。如官僚間的拜迎、拜送,民間的拜賀、拜望、拜別等。

手在膝前,頭在手后。頭在地必須停留一段時間?;资亲钪氐亩Y節(jié),常為臣子拜見君王時所用。

孔子尊師

于是征得魯昭公的同意后,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jīng)》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

特地向老師請教?!崩献右娍鬃舆@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fā)了自己的見解。

魚兒,我知道它能游;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jié)網(wǎng)來逮住它,會游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至于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中國禮儀文化論文篇十六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墩撜Z》中也說到:“不學禮,無以立”,可見文明禮儀對我們文化的重要性。講文明、重禮儀,是我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做人的基本品質(zhì)??墒?,你知道禮儀的源頭是什么樣的嗎?凡事都要遵循從無到有的過程,禮儀文化也不例外。古代的禮分兩種:一是指典章制度,比如夏禮、周禮等;二是指人們的行為規(guī)范、禮節(jié)。春秋之后,古代的禮儀基本被廢棄,禮家整理之后,并加以系統(tǒng)總結(jié),歸納為五大類以吉、兇、賓、軍、嘉為類目名稱,總稱為“五禮”。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中國禮儀文化的源頭的知識,歡迎閱讀。

吉禮是五禮之首。古人祭禮為求吉祥,故稱吉禮,主要是對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禮。古人認為,人生于天地之間,受惠于萬品百物,方才能夠生息繁衍;自家的祖先,代代不懈的努力,為家族的繁榮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對于它們的恩澤,人類一定要有所回報,回報的方式就是祭祀。

《周禮春官大宗伯》云“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示(祇)”,將祭禮對象分為天神、地祗、人鬼三類,每類之下又細分若干等。

大明宮完整再現(xiàn)1300多年前唐代“冬至祭天禮”。 記者 賀桐 攝

祀天神:主要包括祭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雨師等。根據(jù)它們與人類關系的密切程度而分為大示(qi,音祈)、中示、小示三等。

注意:古代只有天子可以祭天。

大示是指昊天上帝,又稱玉皇大帝,宇宙中所有的神都歸他管,是百神之君。實際上是指北極星??鬃诱f:“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边@里的“北辰”,就是北極星。在滿天的星斗中,北極星位于正北,恒定不動,其它的星星都拱衛(wèi)著它、圍繞著它轉(zhuǎn)動,被視為百神之君。

古代帝王稱“天子”,受命于天,與天有特殊的關系,所以,普天之下,只有天子可以祭天,祭天是一國之中最重大的'典禮。在古代中國的陰陽學說中,天為陽,東南西北四方中南方為陽,所以祭天的場所要在國都的南郊;天是圓形的,祭天之壇的形制必須與之相應,所以天壇是圜形的,稱為圜丘;一年四季,陰陽輪回,冬至是陰盡陽生之日,所以,祭天的日子必須是在冬至日。

中示是主要是指天上的七曜,指日、月、星(古代特指五大行星)、辰(指十二次),它們是與民生關系最為密切的天體。

小示是指天上比較小的神,凡是指對人類社會有具體的職司、有功于民生的列星,《周禮》所指有主察人間咎過的司中(主宗室)、主管賞功進賢的司命(文昌宮的第五、第四星,主壽)、風師(箕星,主風)、雨師(畢星,主雨)等。后世增加司民、司祿、分野星、房星等,這些星也受到祭祀,但級別就要比上面兩種低。

祭祀天神時,先要積聚木柴,再依據(jù)級別在木柴上放置犧牲或者玉帛,然后點火焚燒,讓香氣飄上天,天神聞到后,就算是享用了。

瓊?!岸露奔劳辽?。嘉積鎮(zhèn)村民在燒紙錢孝敬土地爺。作者:蒙鐘德

祭地祗:泛指大地上的各種神示,包括土地、名山、大川,乃至建筑中的神明,依照尊卑,也分為大示、中示、小示三等。

大示指社稷、五祀和五岳。社是土神;稷是百谷之主。五祀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神。五岳指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是天下五方的鎮(zhèn)山。祭大示用血祭,就是將牲血澆灌于地,使其氣滲透、下達于地中,就算是地神享用了。

天子除了祭天、祭地之外,還要祭五岳、四瀆、四鎮(zhèn)。四瀆指長江、黃河、淮河、濟水等四條大河。四鎮(zhèn)指揚州的會稽山、青州的沂山、幽州的醫(yī)無閭、冀州的霍山。五岳、四鎮(zhèn)、四瀆分散在各地,相隔遼遠,故在四郊設壇望祭。所以就設祭壇,遙望而祭,稱為“望祭”。今天北京的天壇還可以看到清代帝王望祭五岳、四瀆、四鎮(zhèn)的遺物。諸侯只能祭自己封地之內(nèi)的名山大川,故有“祭不越望”之說。

中示是指山、林、川、澤等。山林川澤是人們?nèi)沼萌≠Y的來源,應該用祭祀來報答。祭山林時要把祭牲或者玉器、幣帛埋進挖好的坎里,祭川澤時要把祭牲或者玉器、幣帛沉到水底,這是為了順應其自然之性?!蹲髠鳌防镉性S多為了祈求神明而將玉器沉于川澤的記載。

小示指四方的各種小神。古人有泛神的意識,萬物都有神明,如《禮記·郊特牲》所說,連廬舍、阡陌、堤防、溝渠等都有神明,需要致祭,這些神明統(tǒng)稱“四方百物”。祭四方百物的方式,是將牲體肢解、分割,稱為“疈辜”(音pi)。

每年農(nóng)歷四月初四,都會在衛(wèi)輝舉行紀念林氏太始祖比干。

祭人鬼:主要包括祭先王、先祖,祭祀必須在宗廟之中。

周制,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天子祭祖有兩種規(guī)格,一種叫肆獻祼,一種是饋食,前者比較隆重,后者比較簡略。祭祀的形式有禘祫和時祭,禘祫是合祭,時祭是四時的祭祀,《詩·小雅·天?!氛f:“禴祠嘗烝,于公先王?!倍^、祠、嘗、烝分別是春、夏、秋、冬四時的祭名。

兇禮,是用于吊慰的禮儀活動。兇禮主要包括:

喪葬禮:對死者表示哀痛與哀悼之情的禮儀。

荒禮:遇到饑荒年或瘟疫流行時,統(tǒng)治階層表達體察災情、與民同苦之意的禮儀。

吊禮:當他國或他人遭受自然災害后,統(tǒng)治階層派人慰問的禮儀。

恤禮:鄰國遭亂時,統(tǒng)治者派人慰問的禮儀。

袷禮:當他國遭敵人襲擊而殘破后,同盟諸侯籌集財物予以援助的禮儀。

兇禮多指喪葬、持服、謚號等禮儀,現(xiàn)多指不吉利之事發(fā)生后所用禮儀。

五禮之賓禮

賓禮,具體來講,是諸侯朝見天子及諸侯間相互拜訪時的禮儀。

《周禮春官大宗伯》云:“以賓禮親邦?!碧熳邮苤T侯朝覲、天子受諸侯遣使來聘、天子遣使迎勞諸侯、天子受諸侯國朝貢或宴請諸侯(使者)等。

由于賓禮以天子為主,視諸侯為賓,因來賓身份、時間、目的的不同而又各有稱呼,如朝、覲、宗、遇、會、同、問、視等。

古代賓禮的主要意義是維護邦交,而隨著“邦國”的不復存在,賓禮的意義也有所改變。

后世則將皇帝遣使藩邦,外來使者朝貢、覲見及相見之禮亦納入賓禮范疇。

g20峰會上,由童音朗誦《詩經(jīng)·鹿鳴》。新華社圖片

g20峰會時期,所奏演的《呦呦鹿鳴》也是屬于賓禮的一種。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軍禮,是指軍隊操練征伐之禮,與戰(zhàn)事相關。

《周禮春官大宗伯》云:“以軍禮同邦國?!薄吨芏Y》所說的軍禮包括:

大師之禮:召集和整頓軍隊。

大均之禮:校正戶口,調(diào)節(jié)賦征。

大田之禮:檢閱車馬人眾,親行田獵。

大役之禮:因建筑城邑征集徒役。

大封之禮:整修疆界、道路、溝渠。

此外,如校閱、刑賞、獻俘、凱旋、馬政等也都屬于軍禮之列。

甲午年閏九月初一日,漢服北京,于歷代帝王廟景德崇圣殿前,依《大明會典·卷五十一》關于大射禮的記載,舉行大射禮。

嘉禮,是指和諧人際關系、溝通、聯(lián)絡感情的禮儀。

《周禮春官大宗伯》云:“以嘉禮親萬民?!奔味Y主要內(nèi)容有:

飲食之禮:宗族內(nèi)部通過聚酒飲食以加深聯(lián)絡和感情。

婚、冠之禮:古代男女成人后的加冠、加笄及婚禮。

賓射之禮:射擊比賽的禮儀。

饗燕之禮:國君宴飲及設宴款待賓客的隆重禮儀。

賀慶之禮:對有婚姻甥舅關系的異姓之國,在其有喜慶之時,致送禮物,以示祝賀。

五禮是中國古代禮儀的總稱,其可謂之中國禮儀的源頭,后世在此基礎上衍變出來了許多其他的禮儀。

時至今日,由于各種原因,丟失了很多可以承載中華民族人文品格和精神氣度的傳統(tǒng)。儀禮就是其中之一。

禮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一種寓教于美的文明教化方式,有著民族特有的人文傳統(tǒng)。

如今時代不同,對古人追求的禮儀不需要完全生搬硬套,然而按照“禮”的內(nèi)涵,恭敬而恰如其分地發(fā)揚,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而言便是一種可貴的傳承。

中國禮儀文化論文篇十七

中國飲食文化的傳承已有千年,我們應該詳細了解中國飲食文化禮儀。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國飲食文化禮儀之餐桌禮儀文章內(nèi)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圓形餐桌一直是中國人用餐時的首選。因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對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長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過他的座位而辨認??腿藨摰群蛑魅搜埐趴勺?。主人需要注意不可讓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為一大忌。

要等到所有人到齊后方可開始進餐--即使有人遲到也是需要等的。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

開場白。

了。進餐期間,主人必須承擔一個主動積極的角色--敦促客人盡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張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當空。每張座位前可見放在盤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組筷子與湯匙,分別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場合上,會出現(xiàn)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燈片,每一次一道菜。米飯一般不會與菜式同上,不過可以選擇同吃。由于菜式各有特色,應該個別品嘗,而且一次只從碗中吃一種,不是混合品嘗。不可用盤子吃,只能用碗。骨頭和殼類放在骨盤中。堆放的盤子如果骨頭過多,必須及時用干凈的盤子替換。

除了湯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也有可能會提供刀叉,但身為中國人,最好用筷子??曜邮沁M餐的工具,因此千萬不可玩弄筷子--把它們當鼓槌是非常失禮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點點或打手勢示意。當然,絕對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飯中,這是大忌--這正好像葬禮上的香燭,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動,應該先用眼睛看準你想取的食物。當你用筷子去取一塊食物時,盡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可能的話,用旁邊的公筷和湯匙。吃完飯或取完食物后,將筷子放回筷子座上。

一席中式餐飲如果沒有茶便稱不上正式了。為此,有關茶的問題,應該注意幾件關鍵的事,先由最長者至最年青者,最后為自己斟。當人家為你斟茶時,禮節(jié)上應該用手指輕敲桌子,這樣做是對斟茶者表示感謝和敬意。斟茶的順序很講究,先長后幼,先女后男。

中國人向來“以食為先”,飲食除了是滿足人的基本需求,亦是秉承傳統(tǒng)習俗,聚首飯桌前大快朵頤。設宴的原因可以是慶賀,也可以是哀痛。每逢農(nóng)歷新年、結(jié)婚、中國節(jié)日如中秋節(jié)等,中國人便會一家老少聚首飯桌前共賀佳節(jié);但另方面,若有人離世,喪家會在葬禮完成后設“解慰酒”,宴請出席葬禮的親戚朋友,向他們表示謝意,可見中國人十分重視聚首飯桌前分享喜樂與悲哀。

2

頁,當前第。

1

1

2

中國禮儀文化論文篇十八

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點的飲食禮俗,發(fā)達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中國人的飲食禮儀是比較發(fā)達的,也是比較完備的,而且有從上到下一以貫通的特點。

《禮記·禮運》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

在中國,根據(jù)文獻記載可以得知,至遲在周代時,飲食禮儀已形成為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

這些食禮在以后的社會實踐中不斷得到完善,在古代社會發(fā)揮過重要作用,對現(xiàn)代社會依然產(chǎn)生著影響,成為文明時代的重要行為規(guī)范。

有主有賓的宴飲,是一種社會活動。

為使這種社會活動有秩序有條理的進行,達到預定的目的,必須有一定的禮儀規(guī)范來指導和約束。

每個民族在長期的實踐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規(guī)范化的飲食禮儀,作為每個社會成員的行為準則。

,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馕、糕點、冰糖,夏日還要加上水果,給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

吃抓飯前,要提一壺水為客人凈手。

共盤抓飯,不能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回盤中。

飯畢,待主人收拾好食具后,客人才可離席。

蒙古族認為馬奶酒是圣潔的飲料,用它款待貴客。

宴客時很講究儀節(jié),吃手抓羊肉,要將羊琵琶骨帶肉配四條長肋獻給客人。

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將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鍋煮熟,開宴時將羊肉塊盛入大盤,尾巴朝外。

主人請客人切羊薦骨,或由長者動刀,賓主同餐。

,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門外;客至,至致問候,延入客廳小坐,敬以茶點;導客入席,以左為上,是為首席。

席中座次,以左為首座,相對者為二座,首座之下為三座,二座之下為四座。

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讓菜,客人以禮相謝。

宴畢,導客入客廳小坐,上茶,直至辭別。

席間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規(guī)程。

現(xiàn)代的標準規(guī)程是:斟酒由賓客右側(cè)進行,先主賓,后主人;先女賓,后男賓。

酒斟八分,不得過滿。

上菜先冷后熱,熱菜應從主賓對面席位的左側(cè)上;上單份菜或配菜席點和小吃先賓后主;上全雞、金鴨、全魚等整形菜,不能把頭尾朝向正主位。

——除夕更歲時,一家人圍坐在包內(nèi)火爐邊,在向長輩敬獻“辭歲酒”之后,飽餐烤羊腿和煮水餃。

——臺灣高山族有吃“長年菜”的習俗。

長年菜也叫作“芥菜”,吃這種菜是預示壽命長。

有的人將長長的粉絲加入長年菜里,象征著長生不老。

——年三十家宴十分豐盛而隆重。

主食有糯米粉或成粉包制的餃子、火燒、豆包等;傳統(tǒng)年菜有鮮美的血腸、煮白肉及別具一格的酸菜氽白肉,而象征吉慶有余的魚菜更不可少。

子時還要吃一頓送舊迎新的鮮肉水餃。

——年三十晚上煮好初一全天的飯,以示來年要豐收。

這種飯叫“粽粑”,有的長達尺余,重五六斤。

人春節(jié)第一餐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

——每至除夕必做糯米粑,其中有一對做得特別大,據(jù)說象征太陽和月亮,用以祈祝新的一年風調(diào)雨順、果實累累。

——初一清早,從塘里弄幾條又大又鮮靈的鯉魚,煎、炸、燒、燉、擺上桌,再加一盤香氣四溢的腌魚,整桌菜以魚為主。

侗家人說,春節(jié)吃魚,預兆新的一年吉慶有余(魚)、五谷豐登、余錢余糧。

——過春節(jié),家家宰豬殺雞、備佳肴美酒,全家圍坐吃“年飯”,席間唱“賀年歌”。

大年初一或初二,人們集體狩獵,獵物的來先分給第一個擊中獵物的射手,剩下的一半大家均分,懷孕婦女可以獲得兩份獵物。

——春節(jié)期間,各家各戶都釀水酒,向長輩敬酒。

——生活在黑龍江和嫩江兩岸。

除夕年飯是黃米蒸糕,初一大清早,互相拜年的人們一進門就搶食年糕,借以祈愿生活年年提高。

——新年第一次見面除相互道喜外,還贈以糯米粑團、甘蔗和芭蕉,以此祝愿家庭生活和睦、甘甜、美好。

——在全家的團圓飯餐桌上,一定要有坨坨肉和合菜。

——年節(jié)家宴食品有:用大米、羊肉、葡萄干等做成的“普羅”,用面粉、羊肉、洋蔥等做成的“匹提爾芒達”(包子),用帶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面團抻成的“蘭曼”(抻面),以及與漢族餛飩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爾”等。

此外還備有多種民族傳統(tǒng)糕點和小吃食,如“艾西姆桑扎”(圓盤馓子)、“亞依瑪扎”(花邊馓子)、“波呼薩克”(炸吉皮)、“沙木波薩”(炸合子)、“卡依克卡”(花色炸食)等。

回族自治縣地處云南西部,是我國有回族冠名的自治縣之一。

巍山回族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改革開放以來,回族學研究空前活躍,率先成立了全國第一個縣級回族學會,開創(chuàng)了縣、鄉(xiāng)(鎮(zhèn))、村參與,有隊伍,有組織,有刊物,常態(tài)化發(fā)展的新時期,堪稱文化自覺和基層回族學研究的典范。

巍山回族學研究涉及回族學研究的多個方面,碩果累累,成績斐然。

新作《巍山回族飲食文化》一書是繼可成為傳世之作的《巍山回族史》、《大圍埂村志》、《小圍埂村志》等重要成果之后的又一標志性成果。

《巍山回族飲食文化》從巍山回族飲食的伊斯蘭屬性、地域特點、食材選用、加工制作、品種、食用禮儀到禁忌作了系統(tǒng)的介紹和評述,全書圖文并茂,是全國少有的區(qū)域性回族飲食文化研究專著,對拓展和深化回族飲食文化研究將會起到積極的啟示和借鑒作用。

回族飲食系清真飲食系列,有廣大的消費者,受歡迎的程度非其他清真飲食能及。

回族飲食倍受親睞,不只是因為它的伊斯蘭品質(zhì),還因為它的中國特色。

回族飲食文化內(nèi)涵豐富,特點突出,主要有四大特點:一是伊斯蘭特點,二是本土特點,三是地域特點,四是文化傳播特點。

回族飲食的伊斯蘭特點。

回族信奉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對穆斯林飲食有嚴格的規(guī)范。

規(guī)范即“清真”。

“清真”含義,一是“合法”。

回族飲食從食材的選用、加工制作到食用都必須符合伊斯蘭教法。

食材分為允許和禁止兩類。

加工制作和食用要念“太思迷”以祈求真主準許。

如果選用被禁止的食材,就從根本上違反了回族飲食 “清真”的屬性。

同樣,如果加工制作不念“太思迷”也不能稱清真飲食。

“清真”的另一含義是“清潔、安全”。

這從食材選用就有了充分的體現(xiàn)。

如禁止食用的自死物本來就不清潔,食用會損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清潔、安全”貫穿于回族飲食選材、加工制作的全過程。

清潔、安全,是人類對飲食的共同要求,伊斯蘭教對此作出的規(guī)范具有普遍意義。

本土化是回族飲食與其他清真飲食的主要區(qū)別。

回族飲食是享譽世界的中國美食的一部分,它采用的合法食材如牛、羊、雞、鴨、魚、大米等主要來自中國傳統(tǒng)食材,其加工制作技術如燉、烤、燒、炒、醬、扒、蒸、煮、淹、泡等也主要來自中國傳統(tǒng)烹調(diào)技術。

回族飲食廣受歡迎,不僅因為安全、清潔、營養(yǎng),還因為口感好。

然而安全、清潔、營養(yǎng)的飲食口感不一定好,而口感好的飲食不一定安全、清潔、營養(yǎng)。

只有安全、清潔、營養(yǎng)和口感好的飲食才是真正的美食。

何謂口感好?口感受食材、加工制作以及食用者的'自然生存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民族、性別和年齡多種因素制約,可謂眾口難調(diào),很難有統(tǒng)一標準。

回族飲食口感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適合中國人的口味(口感)。

如果回族飲食只有伊斯蘭特點而沒有中國本土特點,盡管安全、清潔、營養(yǎng),也不會受到廣泛歡迎。

回族飲食是一種中國式的清真飲食。

研究回族飲食不僅要研究它的伊斯蘭屬性,還要研究它的本土特點。

回族飲食的本土特點是對以漢文化為生存土壤,以伊斯蘭信仰為終極價值取向的回族文化的最好的詮釋。

。

回族“大分散、小聚居”于全國各地,由于自然環(huán)境差異,同屬于清真飲食的各地回族飲食也存在差異。

如食材選用,糧食類,南方以稻子為主,北方以小麥、包谷為主,西南以稻子、小麥、包谷、洋芋為主;肉類,南方以魚類海鮮為主,內(nèi)地以牛羊肉為主。

肉食品,地處中原的北京與西北就有所不同,北京有涮羊肉、燉羊肉、烤羊肉、鹵牛肉、醬牛肉、烤鴨,西北有蒸羊羔肉、牛羊雜碎、手抓肉,西南有牛肉冷片、牛干巴等。

口味,北方口味醇厚,南方口味清淡。

云南回族飲食的地域特點更加突出,食材種類多、品種多,口味介于南方和北方之間。

這些特點與云南的地理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密不可分。

云南地處云貴高原,海拔落差大,氣候迥異,適合各類生物生長,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之稱。

云南多民族多宗教聚集,是我國乃至世界文化樣式最豐富的地區(qū)之一。

生物的多樣性和民族的多樣性帶來了飲食的多樣性。

云南回族飲食在豐富多樣的云南飲食中獨樹一幟。

巍山縣經(jīng)濟不算發(fā)達,但餐飲遠近聞名,有“小吃天堂”的美稱。

巍山回族人口有二萬多,回族飲食品種,僅宴席、小吃、咸菜和茶飲四個系列中的名食名飲就達五十種;清真餐館多達上百家,堂口較大且知名的有二十多家。

巍山回族飲食可稱得上是云南回族飲食的一個縮影。

飲食不僅是文化,還是文化交流的載體,飲食到哪里文化就傳播到那里。

回族飲食的文化傳播特點尤為突出。

回族飲食的普世性注定其必然要成為商品,當它成為商品進入消費市場便會將回族文化帶向社會。

回族飲食通常在清真餐館銷售,遍布全國各地的清真餐館因此成為回族與兄弟民族文化交流的理想之地。

在這里,兄弟民族顧客常常向回族顧客討教一些與回族有關的問題。

如:清真寺是做什么的,為什么回族男人戴白帽女人戴蓋頭,穆斯林真的可以娶四個妻子嗎,人死了為什么不用棺木,入教是不是要喝三碗石灰水,為什么回族不吃豬肉,等等,以及關于伊斯蘭教的某些所謂敏感問題。

這些問題尤其是敏感問題通常只會在有關學術會議上才會出現(xiàn)。

清真餐館聊天式的討教則可幫人釋疑解惑。

中國禮儀文化論文篇十九

有主有賓的宴飲,是一種社會活動。為使這種社會活動有秩序有條理的進行,達到預定的目的,必須有一定的禮儀規(guī)范來指導和約束。每個民族在長期的實踐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規(guī)范化的飲食禮儀,作為每個社會成員的行為準則。

維吾爾族待客,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馕、糕點、冰糖,夏日還要加上水果,給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吃抓飯前,要提一壺水為客人凈手。共盤抓飯,不能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回盤中。飯畢,待主人收拾好食具后,客人才可離席。蒙古族認為馬奶酒是圣潔的飲料,用它款待貴客。宴客時很講究儀節(jié),吃手抓羊肉,要將羊琵琶骨帶肉配四條長肋獻給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將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鍋煮熟,開宴時將羊肉塊盛入大盤,尾巴朝外。主人請客人切羊薦骨,或由長者動刀,賓主同餐。

作為漢族傳統(tǒng)的古代宴飲禮儀,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門外;客至,至致問候,延入客廳小坐,敬以茶點;導客入席,以左為上,是為首席。席中座次,以左為首座,相對者為二座,首座之下為三座,二座之下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讓菜,客人以禮相謝。宴畢,導客入客廳小坐,上茶,直至辭別。席間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規(guī)程?,F(xiàn)代的標準規(guī)程是:斟酒由賓客右側(cè)進行,先主賓,后主人;先女賓,后男賓。酒斟八分,不得過滿。上菜先冷后熱,熱菜應從主賓對面席位的左側(cè)上;上單份菜或配菜席點和小吃先賓后主;上全雞、金鴨、全魚等整形菜,不能把頭尾朝向正主位。

在古代正式的延宴中,座次的排定及宴飲儀禮是非常認真的,有時顯得相當嚴肅,有的朝代皇帝還曾下詔整肅,不容許隨便行事。宋真宗曾下詔批評朝中筵宴儀容下端的現(xiàn)象,事見《宋史·禮志十六》的記述:

朝中筵宴,預宴者動輒成百上千,免不了會生出一些混亂,所以組織和管理顯得非常重要。史籍上有關這方面的記載并不太多,我們可以由《明會典》上讀到相關的文字,可以想象古代的一般情形?!爸T宴通例”說:

(筵宴)先期,禮部行各衙門,開與宴官員職名,畫位次進呈,仍懸長安門示眾。宴之日,糾儀御史四人,二人立于殿東西,二人立于丹墀左右。錦衣衛(wèi)、鴻臚寺、禮科亦各委官糾舉。

凡午門外飲賜筵宴,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題準光祿寺,將與宴官員各照衙門官品,開寫職銜姓名,貼注席上。務于候朝外所整齊班行,俟叩頭畢,候大臣就坐,方許以次照名就席,不得預先入坐及越次失儀。……又題準光祿寺掌貼注與宴職名,鴻臚寺專掌序列貼注班次。每遇筵宴,先期三日,光祿寺行鴻臚寺,查取與宴官班次貼注。若貼注不明,品物不備,責在光祿寺;若班次或混,禮度有乖,責在鴻臚寺。

2

頁,當前第。

2

1

2

中國禮儀文化論文篇二十

世界上每一種文化的形成都是歷史積累的結(jié)果,中國有著悠久歷史,中國人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的燦爛文明,在這種文化蘊藏中,中國人自古至今創(chuàng)造出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技術的高超,菜式的多樣,造型的精致,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

中國飲食文化從沿革看,綿延170多萬年,分為生食、熟食、自然烹飪、科學烹飪4個發(fā)展階段,推出6萬多種傳統(tǒng)菜點、2萬多種工業(yè)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風味流派,獲得“烹飪王國”的美譽。

中國飲食文化從內(nèi)涵上看,涉及到食源的開發(fā)與利用、食具的運用與創(chuàng)新、食品的生產(chǎn)與消費、餐飲的服務與接待、餐飲業(yè)與食品業(yè)的經(jīng)營與管理,以及飲食與國泰民安、飲食與文學藝術、飲食與人生境界的關系等,深厚廣博。

中國飲食文化從外延看,可以從時代與技法、地域與經(jīng)濟、民族與宗教、食品與食具、消費與層次、民俗與功能等多種角度進行分類,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體現(xiàn)出不同的使用價值,異彩紛呈。

中國飲食文化從特質(zhì)看,突出養(yǎng)助益充的營衛(wèi)論(素食為主,重視藥膳和進補),五味調(diào)和的境界說(風味鮮明,適口者珍,有“舌頭菜”之譽),奇正互變的烹調(diào)法(廚規(guī)為本,靈活變通),暢神怡情的美食觀(文質(zhì)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屬性,有著不同于海外各國飲食文化的天生麗質(zhì)。

中國飲食文化從影響看,直接影響到日本、蒙古、朝鮮、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家,是東方飲食文化圈的軸心;與此同時,它還間接影響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國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醬醋、面食、藥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數(shù)十億人。

總之,中國飲食文化是一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區(qū)域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在100多萬年的生產(chǎn)和生活實踐中,在食源開發(fā)、食具研制、食品調(diào)理、營養(yǎng)保健和飲食審美等方面創(chuàng)造、積累并影響周邊國家和世界的物質(zhì)財富及精神財富,是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

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點的飲食禮俗,發(fā)達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國人的飲食禮儀是比較發(fā)達的,也是比較完備的,而且有從上到下一以貫通的特點?!抖Y記·禮運》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在中國,根據(jù)文獻記載可以得知,至遲在周代時,飲食禮儀已形成為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這些食禮在以后的社會實踐中不斷得到完善,在古代社會發(fā)揮過重要作用,對現(xiàn)代社會依然產(chǎn)生著影響,成為文明時代的重要行為規(guī)范。

有主有賓的宴飲,是一種社會活動。為使這種社會活動有秩序有條理的進行,達到預定的目的,必須有一定的禮儀規(guī)范來指導和約束。每個民族在長期的實踐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規(guī)范化的飲食禮儀,作為每個社會成員的行為準則。

維吾爾族待客,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馕、糕點、冰糖,夏日還要加上水果,給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吃抓飯前,要提一壺水為客人凈手。共盤抓飯,不能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回盤中。飯畢,待主人收拾好食具后,客人才可離席。蒙古族認為馬奶酒是圣潔的飲料,用它款待貴客。宴客時很講究儀節(jié),吃手抓羊肉,要將羊琵琶骨帶肉配四條長肋獻給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將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鍋煮熟,開宴時將羊肉塊盛入大盤,尾巴朝外。主人請客人切羊薦骨,或由長者動刀,賓主同餐。

作為漢族傳統(tǒng)的古代宴飲禮儀,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門外;客至,至致問候,延入客廳小坐,敬以茶點;導客入席,以左為上,是為首席。席中座次,以左為首座,相對者為二座,首座之下為三座,二座之下為四座??腿俗?,由主人敬酒讓菜,客人以禮相謝。宴畢,導客入客廳小坐,上茶,直至辭別。席間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規(guī)程?,F(xiàn)代的標準規(guī)程是:斟酒由賓客右側(cè)進行,先主賓,后主人;先女賓,后男賓。酒斟八分,不得過滿。上菜先冷后熱,熱菜應從主賓對面席位的左側(cè)上;上單份菜或配菜席點和小吃先賓后主;上全雞、金鴨、全魚等整形菜,不能把頭尾朝向正主位。

讓長輩先動碗筷用餐,你再動筷,不能搶在長輩的前面。

(1)吃飯時要端起碗。

(2)夾菜時,應從盤子靠近盤邊夾起。

(3)要閉嘴嚼,細嚼慢咽,這不僅有利于消化邊是餐具禮儀是的禮儀要求。

(4)用餐的動作要文雅一些。

(5)吐出的骨頭,魚刺菜渣要用筷子或手取接出來,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不能直接吐到桌面上或地面上。假如要咳漱打噴嚏要用手或手帕捂住嘴,并把頭后方轉(zhuǎn)。吃飯嚼到沙?;蛏ぷ佑刑禃r要離開餐具去吐掉。

(6)在吃飯過程中,要盡量自己添飯,并能主動給長輩添飯夾菜。碰到長輩給自己添飯夾菜時要道謝。

(7)作為一個有禮貌人,吃完飯不應推開飯碗,就離開而去,要應有禮貌離座,并幫助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1)用餐完后,要輕輕放下碗筷,用餐紙或餐巾擦嘴。

(2)假如自己先吃完,要與父母其他長輩打個招呼,要離開座位。待大家都用餐完畢,應幫助大家一同收拾碗筷,擦凈桌面洗刷碗筷。

2.如果主賓身份高于主人,則主賓坐在主座上,主人坐于主賓右手邊;。

3.一般等長者先坐定后,才開始入座,從座位的左邊入座;。

4.不要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地方;。

5.上全雞、全鴨、全魚等整形菜,不能頭尾朝向正主位和主要客人。

宴會的菜譜要做到豐儉搭配、主次分明。應特別照顧主賓的飲食習慣。同時,酒水、香煙、水果要備齊。

1.必須等到人到齊了才能開始進餐;。

2.應等主客或主人先用餐;。

3.看準自己要取的食物,再動筷子,盡量不要碰到其他食物;。

5.吃飯時,應端起飯碗,用飯碗貼緊自己的嘴巴,用筷子把米飯推入口中;。

6.多吃靠近自己面前的菜,盡量少吃離自己遠的菜;。

7.夾菜應從盤子靠近或面對自己的盤邊夾起,不要從盤子中間或靠別人的一邊夾起。

8.喝湯不要發(fā)出聲響,用湯勺一小口一小口的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等涼了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杯、壺泡茶,不利于察色、觀形,亦不利于茶湯濃淡之調(diào)節(jié)。此外,茶泡久了,品質(zhì)會下降而色敗香散。無論從品茗鑒賞,或是從養(yǎng)生保健角度而論,杯、壺泡茶的不足均顯而易見。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nèi),茶船做底承托。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托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wěn)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nèi),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zhuǎn),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中國禮儀文化論文篇二十一

司馬遷是忠、孝觀念體現(xiàn)的一個典型,在最后一篇《太史公自序》有這么一個記載。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躺在病榻上淚流滿面,拉著兒子司馬遷的手說:“我們司馬氏世代都是世家,你一定要繼承祖業(yè),揚名于后世,榮耀父母,此孝乃是最大的孝,我最擔心的是你完不成這部通史,你一定要牢牢不忘。”司馬遷非常完美地實現(xiàn)了祖上的囑托,他通過自己完成在中國歷史上的一部通史以體現(xiàn)他一個忠、一個孝的忠孝理念的典型。

說到中華民族的孝道,不僅僅是中國人,在世界民族之林當中也是很典型的,我這里說兩則故事。有一棟各個民族的人來住的大樓失火了,從這個大樓里跑出來的人都是帶著自己最珍愛的東西往外跑。猶太人是做生意的,我們看到猶太人背后背著錢袋子。法國人就比較浪漫,看見法國人往外面跑,背上背著自己的小情人。這時候看到一個中國人往外面跑,他背后也背著白發(fā)蒼蒼的老母親。

還有一則故事,有一次有一位老師讓來自不同國家背景的學生寫。

作文。

以大象為背景來寫作文因為這些學生來自不同國家一看這個題目就很有意思德國人擅長思維所以題目是《大象的思維》法國人比較浪漫他的題目是《大象的情愛》俄羅斯青年的題目是《俄羅斯的大象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大象》中。

國學。

生的題目是《大象的倫理》。以上兩則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孝道這種理念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特色。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另外一個特點是以和為貴。在東漢的許慎《說文解字》當中對“和”加以解釋,提到八個字“調(diào)聲曰和,調(diào)味曰和”,用現(xiàn)在的大白話是說,調(diào)配音律就叫做和,調(diào)味就叫做和。

春秋時期一個叫做晏嬰的人,根據(jù)《晏子?春秋》的記載,他的頂層上司齊景公有一次見到晏嬰就問:“你經(jīng)常談到這個和,到底什么叫做和?”晏嬰就說:“我可以給你打兩個比方,比如一杯美味的湯,它之所以成為美味的湯,是因為有味的搭配,味是酸甜苦辣。所謂和就像一首美妙的樂曲,這首樂曲之所以美妙,是因為五聲(宮、商、角、徵、羽)的協(xié)調(diào)?!彼詮?0xx年前以來,關于“和”的這種思想理念就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就在炎黃子孫的使用當中進一步延伸和發(fā)展起來了。與和密切聯(lián)系的一些詞匯都是這個意思,如和諧、協(xié)調(diào)、融入等,都與和有關。

每當提到“和”的時候,就很容易讓人想到《周易》里邊的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那這兩句話表面上說的是自然界的現(xiàn)象,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中華民族兩種基本和諧。前一句話,“天行健,天子以自強不息”,意思是中華民族就像天體運行,周而復始,頑強拼搏。后一句話,“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那是指中華民族就像大地母親那樣胸懷寬廣,包容萬物,這兩句話非常重要。沒有前者就不能生存,沒有后者就不能共存,前者是剛,后者是柔,兩者結(jié)合是中國的一個。

成語。

——剛?cè)嵯酀?/p>

和為貴的思想體現(xiàn)在幾個方面。中國20xx多年來有一個。

座右銘。

是孟子說說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這個思想體現(xiàn)在中華民族的方方面面大而言之是處理國家大事。

司馬遷《史記》里記載中華民族的始祖說:“監(jiān)于萬國,萬國和?!碑敃r說監(jiān)于萬國必須和諧,這個國可不是國家的國,這是原始社會,這是指部落,部落之間的協(xié)調(diào)。到了帝堯時期,也是協(xié)和萬邦,萬邦也是存在的,很多部落和諧共處。

處理國家大事是這樣,處理家事亦如此。當一對青年男女就要結(jié)婚,步入婚姻的時候,這時候人們對他們最好的祝福是這樣一些話語,“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白頭偕老”。

當兩個人組成家庭之后要養(yǎng)育子女,這樣就有一種父母與親子之間的關系,即家庭成員的關系,這也是有一定的和諧的概念,父慈子孝,父母要慈愛子女,子女要孝順父母,所以一個家庭的座右銘是“家和萬事興”。

家庭是這樣的,那鄰里之間其實也是這樣的,我們經(jīng)常有一句老話可以來說明這個問題,“遠親不如近鄰”。和為貴的思想在中國的外交方針里邊也是這樣的,睦鄰、富鄰,這都體現(xiàn)了與人為善的思想。

和是有原則的??鬃又v的最合理、最客觀??鬃釉唬骸熬雍投煌?,小人同而不和?!边@兩句話的關鍵詞是兩個,一個是“和”,一個是“同”,“和”是真正的和諧,“同”是同流合污。所謂君子和而不同,是指君子之間是真正和諧,而不是同流合污的。小人則不然,小人是講同流合污,而不講真理。

“天人合一”思想:從意識形態(tài)領域,先人經(jīng)常提“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如老子有一句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里面的一、二、三如何理解?按照主流思想的理解,我也認同這個理解,“道生一”的“一”是指原始狀態(tài)下的沖氣,“一生二”是陰陽這兩類元素,“二生三”是天、地、人。這里邊顯然有一個天人合一的思想,如果老子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不夠清楚。在莊子里邊說得相對比較清楚,“天地與我并存,萬物與我為一”。天地、萬物、個人的主體都是共生共長的,在管子里面,也從另外一個層面也反映了天人合一,其思想是,中國雖然地大物博,河流眾多,森林廣袤,但我們一定要有節(jié)制,比如捕魚不能濫捕,森林不能濫伐,這種有節(jié)制的思想其實也是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2

頁,當前第。

2

1

2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2681605.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