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匯聚思維的瑰寶,是認知的飛躍。真正的力量源于內(nèi)心的堅持和勇氣,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潛力和能力。下面是一些有效溝通的技巧,希望對大家的交流能力有所幫助。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一
3.我覺得人應該不斷的提高自己,不斷的去學習,去挖掘自己內(nèi)心的寶藏,精彩而高級的活著。
一、修行。
胡季強在演講中說:“修行就是修復自己跟世界的關系。企業(yè)家,經(jīng)營就是修復和員工、客戶、社會的關系?!蹦敲次覍π扌械恼J識是什么?我該如何修行?人們常說活著就是一種修行,是持續(xù)不斷、長期的、為其一生行為,我查了百度修行的目的是“達到與現(xiàn)階段相比境界更高、胸懷更廣、視野更寬的個人修養(yǎng)水平”。一開始看起來很大、很空,感覺沒有落腳的地方,不知道改如何去修行,想了很久,才明白修行就在生活當中,自己的思想、言語、行動都是修行表現(xiàn)。借助圣賢語錄從下修己:
“善思”謙卑,不狂妄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從私欲上做減法。
“善言”不惡語相向,不欺騙、不妄說大話。
“善行”不觸犯法律,勤奮務實,善待身邊每一個人。
二、動機之純,了無私心。
78歲的稻盛就任日航董事長,和員工的心連在一起,同頻共振。用巨大的人格力量,把經(jīng)營管理變成了所有員工的自覺行動,用心去換心。只有沒有私欲,動機純良時人的能量才能無限大,才能影響、感染到別人,才能和你同頻共振、思想統(tǒng)一。
2019致良知四合院觀看體會。
1.想要提升人格的力量,就要去建設自己的心靈。起心動念,只有心里特別想做一件事,才能動念,才能把事情做成功,不管遇到多少挫折也要自信。相由心生,回到心上,從心出發(fā),建設自己,就是掌握人生和事業(yè)的基礎。
2.怎樣提高人格的魅力?真正能打動別人心的只有你的真誠和善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你靠裝是不行的。多讀古人圣賢之書,你就會明曉人生更多的道理和真諦。
3.人格的力量不能忽視,甚至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人格的力量就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
2019致良知四合院觀看感想。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希望分享的主題是“修行”。
人一生就是個修行的過程,我們要不停地去修復與世界的關系,包括周圍的環(huán)境、人與事。在公司要作為其中的一員去修復與團隊成員的關系,達到同頻共振的工作效果;在家庭要修復與家人的關系,營造和諧幸福的家庭氛圍。
而人格的力量會在修行中發(fā)揮強大的作用,當我們責己后發(fā)現(xiàn)各種問題時,要利用自己內(nèi)心的能量和心力資源去解決問題,做到更好的自己,達到更佳的工作結果。
當遇到利己vs利他的問題時,“用心至善,私心了無”應該成為行為的指向標。我會一點點努力的。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其實考驗我們自己到底有一顆怎樣的心,私心?公心?進取心?……其實,工作的過程也是一樣,你到底用一顆什么樣的心對待工作。有人兢兢業(yè)業(yè)、誠懇負責,對人接物,謙卑有禮;這樣同事不管在什么工作崗位都能做出不一般的成績。那些取巧耍滑,逃避責任勢必被其他人所不容。世上沒有永遠吃虧的人,“馬拉松”賽場上的勝利者用不是起步跑的最快的哪一個。一顆心,決定一生的成就。
曾經(jīng),我在部門的早會上強調(diào),工作其實就做好了兩件事請:一是保質(zhì)保量的完成每天的工作;二是自身學歷能力提升;不要為眼前的辛苦感到壓力和不公,長期的耕耘,必然會帶來更大的收貨。對事的態(tài)度永遠比你目前所掌握的技術更加重要。
昨天拜讀了臺灣作家林清玄先生的一本書《你心柔軟,卻有力量》,其中一段話是這樣說的:生命里有許多正向的時刻,也有許多負向的時刻;一個的快樂就是抓住那些正向的時刻,使它充盈;轉(zhuǎn)化負向的時刻,使它得到清洗。
每天,有一些正向的時光,便有好心情走向明天;時時有正向的時刻,生活便無限美好。日日是好日,處處蓮花開。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二
什么是“良知”?“良知”一詞最早來源于孟子,在《孟子·盡心上》中有言: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也,良知也”。
直譯一下,“良”是指”天生本然,不學而得”的意思(注意不是”善良”的意思),“知”,可以理解為”智慧”?!傲贾保弊g過來就是“天生本然,不學而得的智慧”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p>
認清自己明確目標方得始終。
中華圣賢諄諄教誨我們建設心靈品質(zhì)。怎樣正確理解“心、道、德、事業(yè)”四個層面。
心是道的源泉,道是德的根本,
德是事業(yè)的根源,厚德才能載物。
建設心靈品質(zhì)就是把我們心里的污垢去掉。把心靈寶藏開發(fā)出來,有了這樣一個顆心,我們的道自然就會展現(xiàn)出來。人生最大的戰(zhàn)略就是建設自己的心靈品質(zhì)。人生最大的意義就是成就他人,建設心靈品質(zhì)。以心靈喚醒心靈。
在自己的工作學習中一定要時刻反省,檢討自己。從根本上就是要有一顆“利益他人心靈品質(zhì)”的心。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三
先將圣賢體證的答案公布如下:大體上,生命中的一切都是有其緣由的。有些付出是有形的,有些付出是無形的;有些收獲是有形的,有些收獲是無形的。但付出與收獲一定是有機聯(lián)系的。這種聯(lián)系是極其極其復雜的,不是點、線、面的關系就能說清楚的。就算將其提煉為立體關系,也只是呈現(xiàn)了冰山的一角,其深奧程度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
人們常常相信“眼見為實”,卻忽視了一些無形的東西。那些看似無形的付出,比如仁愛、智慧、胸懷、能量,也將獲得無形的收獲,比如仁愛和能量。
付出,不管有形或無形,最終也會以另一種方式,回饋到自己身上。
踐行“行為作用與反作用”,不僅在于有形的事物或者看得見的付出,更在于無形的、看不見的起心動念之間,自己種下了怎樣的“行為作用”。
教壞一個人,就是教壞無數(shù)人。
以賭博為例,1個人1個月教壞3個人,3個人中每個人再教壞3個人(暫定每個人教壞3個人以后就停止教壞別人):
1月份:1×3=3個人。
2月份:3×3=9個人。
3月份:9×3=27個人。
4月份:27×3=81個人。
……。
第12個月,被教壞的人數(shù)是53萬,12個月累計被教壞的人數(shù)有80萬人之多。如此,一個人的生命就與80萬人結下惡緣。建立起這樣“惡”的關系,也就給自己的人生種下了“惡”的行為作用,也必將收獲反作用的惡果。
接下來再看另外一個公式:1個人1個月教壞3個人之后,每個月都教壞3個人,結果會怎樣:
1月份:1+1×3=4人。
2月份:4+4×3=16人。
3月份:16+16×3=64人。
……。
依此類推,12個月累計的人數(shù)是1700萬?;ヂ?lián)網(wǎng)時代,一句話、一個影像傳到互聯(lián)網(wǎng),無限式蔓延,所教壞的人數(shù),細思極恐、不寒而栗,這等于在暴棄自己的生命。
念頭是具有能量的。起心動念決定了意識、語言和身行,意識、語言和身行決定了事,所有的事匯集起來就是人生。
如果不在起心動念間觀照,戒慎恐懼,一不留神,多少惡念就飛奔而出。假設一分鐘有十個念頭,其中的三、五個都是惡的念頭,這將對整個社會產(chǎn)生多大的傷害。反之,如果建設自己心靈品質(zhì),同時幫助他人建設心靈品質(zhì),將利益多少人,自己又將獲得多少的心靈圓滿。
一反一正,不得不去認真感受。
以上的數(shù)學題例子,不僅令人不寒而栗,而且令人恍然大悟!行為作用與反作用的真理,是如此的博大精深,絕妙無窮,又是如此的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無聲無息地主宰著我們每天的生活和工作。
根據(jù)行為作用與反作用的真理,最親的人若受害于我們也可能會成為仇人;反之,庸人、小人、惡人等若受恩于我們都可能會成為朋友。
父母是孩子的導師,企業(yè)家是員工的導師,部門經(jīng)理是下屬的導師。只有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才能幫助孩子、員工和下屬走上人生的康莊大道!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四
陽明先生“巖中花樹”的經(jīng)典故事耐人尋味、歷久彌新。
先生游南鎮(zhèn),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相關?”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p>
這段對話寓意很深。簡單地講,如同法國藝術家羅丹所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同理,工作中處處有花樹,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花樹的心靈。
價值觀就是用來衡量人生和事業(yè)價值的標準。
由于價值觀不同,也就是價值衡量標準不同,同樣一份工作,對不同的人,就呈現(xiàn)出不同的價值。這就是陽明先生所闡述的“心即理”——你有怎樣的心,就能感知到怎樣的真理和價值。
一個剛畢業(yè)的年輕人,在單位中承擔著瑣碎的事務性工作。如果以有形價值為衡量標準,他就會覺得百無聊賴。但如果他志存高遠,那么,掃地打水這些瑣事都成為了磨煉自己的一個機會。
因此,“價值觀”決定一個人對工作的“價值感”。
當你喜歡草,草就有了價值;當你喜歡花,花就有了價值。一個人喜歡清閑,“錢多事少離家近”就是價值。一個人立志厚德載物自強不息,“996”就是價值。
心靈品質(zhì)越高,格局境界就越高,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的價值就越大。
對于士人,秉持腳踏實地忠于職責的價值觀,感知人心就是工作的價值所在。
對于能人,秉持德才兼?zhèn)渲敬娓哌h的價值觀,鏈接人心就是價值。
對于君子,秉持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價值觀,利益人心就是價值。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五
學習致良知建設心靈品質(zhì),就像人生必修課一樣,學習并做到知行合一。
通過學習致良知可以看到自己在一點一點的改變,這個改變沒有如何借口,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改變,建設自己是人生的重大學問。
建設心靈品質(zhì),開發(fā)心靈寶藏,主宰行為作用與反作用,使生命煥然一新。在心道德事上下功夫,讓自己擁有圓滿覺悟的人生,不辜負此生,實現(xiàn)人生價值觀。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六
經(jīng)過假期認真學習,我對《致良知》這本書很是喜愛,除了每天的`學習與感悟,還要讀書,因年齡大了,讀文言文甚為費力,但我深知,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到有所感悟時,才知認真讀書的樂趣。
陽明心學的源頭活水在佛學,釋迦摩尼的一出世就是人類的智慧的巔峰,從此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我常想:入世以陽明為上師,對我而言,陽明心學如一條山路,佛法如一座山,正是這條山路,引向我走向了佛法的這座山,但也正是站在這座山上,令我清晰的看到一條通往光明與開啟正能量的大道。
基于正能量相互吸引的原則,機緣巧合,就在我對陽明心學開始感興趣的時候,我校領導通過各種方式給一中全體教師組織了集體培訓,在這里,我要特別感恩劉麗萍校的正確引領,我被陽明心學所折服。在學習心得的過程中,在同修的相互責善、相互砥礪,在導讀與指正中,我真切的感受到心真正能靜下來,學習能用上真功夫,能落實到生活與工作中。
總結起來必須對“致良知”有一顆至誠之心,事上磨、時時磨、心上學、心上覺。立下必為圣人之志,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精進努力,才可能修出敬天愛人,無我利他之心。
我會加強學習進度,只要有交流的機會,我一定要認真學習互動分享,不明之處我再去請教高人。
其實,這條圣學之路真的是路漫漫,其修遠兮,難于上青天,有時我也有想放棄再分享些文章的念頭,不是不愿寫,只是想等有一天自己學有所成再來談,怕造口業(yè)。通過共同修習,我感覺到一個人可以走快,但一群人可以走遠,這是能量場的力量,有圣賢者指引,有同修責善砥礪。內(nèi)心開始安靜下來,變得更有力量,不再輕易受物所奴,開始懂得拒絕與區(qū)分不靠譜的人與事。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七
規(guī)矩和場景非常重要:我已經(jīng)有很久沒有像今天晚上這樣收攝自己。觀自己,觀其心,正其身,讓自己坐得筆挺。時刻保持警醒,一個多小時坐下來,感覺很好。老師提出看似有些嚴苛的要求,但實際上讓我更加感覺到我們是一個整體。通過紀律來規(guī)范和莊嚴大家,讓大家更為快速有效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
關于場景:今晚大家營造的能量場非常棒,最后一首《祖國頌》,民族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大家繼續(xù)這樣同頻共振,我們的學習會事半功倍。
自我的突破非常重要:我們大部分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能力(心靈品質(zhì)的高度)駕馭不了我們當下的欲望,所以不停地陷入痛苦,原地打轉(zhuǎn)。當我們的.心靈品質(zhì)都提升的時候,當下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如何去除無明和私欲?從小我提升到大我,再上升到更大的社會責任,家國情懷,很多問題游刃而解。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八
王陽明被稱為古今第一完人,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贊譽,那是因為他有一門很厲害的學問。這門學問,如果我們能學會一半,也必然能成就一生,這就是致良知的大學問。
良知,即本我真心,致,就是實踐磨礪。王陽明認為,良知人人具有,個個自足,是一種不假外力的內(nèi)在力量。“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過程,因而也就是自覺之知與推致之行合一的過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
那么,致良知又會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呢?
這在王陽明身上體現(xiàn)的最充分。當時寧王造反,王陽明原本有其他任務在身,但他毫不猶豫前往平叛。此時的大明王朝政治形勢波詭云譎,很難說誰成誰敗。朝廷官員不愿開罪寧王,也都選擇明哲保身,只有王陽明知難而上。他也不是沒有擔心,他甚至讓家人在自己家門外環(huán)布柴草,說一旦事敗,絕不肯被俘,全家舉火自焚。說明當時形勢何其嚴迫。
但是王陽明為什么可以挺身而出?就是因為“致良知”,聽從內(nèi)心光明的指引。知道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行為準則、行動智慧全都自然而然地出現(xiàn)了,這就是致良知的表現(xiàn)。
除了在大事上不糊涂,在日常生活中,致良知也是走向快樂人生的法寶。
在王陽明看來,功夫在減不在增,所謂減即去物欲之昏蔽;減盡人欲,便回復良知之本體了。
《道德經(jīng)》里也講:”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要懂得適可而止。
王陽明曾給學生舉例,古代的張良、董仲舒、諸葛亮、韓愈等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人,無一不是淡泊名利之人。
正是因為他們的欲望少,所以才能把精力專注在事業(yè)上,最終才取得了過人的成就。
只有通過節(jié)制自己的欲望,才能減少心中的雜念,才能讓心靈真正意義上沉靜下來,讓自己在欲海中脫身,做些有價值的事情。
大道至簡,知行合一。致良知之道,就在于把心放平,在自己的真知上,抓緊用功,去私欲,提高境界,實現(xiàn)真正明了,獲得圓滿人生。致良知四合院將和更多人一起傳播優(yōu)秀中華傳統(tǒng)文化,感受致良知的力量。
1、企業(yè)的差距是企業(yè)家之間的差距,是企業(yè)家人格的差距、胸懷的差距、領導力的差距。所以,要想把企業(yè)做好,首先要從領頭人的格局、德行、胸懷開始提升,從整個團隊的思想開始提升。
2、修行其實就是修復我們和世界的關系。磨礪越多,心的承受能力才會越強。經(jīng)常責己內(nèi)省,去修復我們的心,只有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抵達幸福。
3、我們要提升自己,從心上直接用功,就是不斷提升利他比例,減少利己比例。當我們真正無我利他時,我們就真正成就了圓滿的人生。
4、人活著是為了什么?物質(zhì)的財富死不帶走。只有精神的財富才能代代相傳。我們要留給子孫后代一筆精神財富,使他們能夠感受到力量,成就他們!
劉峰學習分享:
1,常見自家不是,方能點化得人之不是。鏡子對內(nèi)還是對外,是看自己的問題還是看別人的問題。需時常反省,責己。
2,修行,就是修復自己與世界的關系。這可以說完全改變了我對修行的認知。不是虛無縹緲打坐吃齋念佛,而是通過責己,擇善,通過利己與利他的比例調(diào)整,改善自己與世間萬物的關系。
3,心力資源。單純的人力,可能不是資源而是成本。只有心在一起,同心協(xié)力,才能稱為資源。
郭馥郁學習分享:
我的收獲是“擔當”:
1.給私欲做減法,極大的突破自己,是對自己的擔當。
2.人格=比例,利他和利己的比例,孰重孰輕。這是對標準的擔當。
3.心力資源,是企業(yè)的重大資源,只有得到團隊的心,企業(yè)才能做大做強。這是對員工的擔當。
4.心里裝的別人,才更有力量。這是對客戶的擔當。
5.有多少擔當?shù)哪芰?,就有多大價值。
6.團隊分享很有收獲。學習圣賢,運用心的力量,不論在過去,今天,和未來,同樣有效。
學習圣賢,運用心的力量,不論在哪個行業(yè),不論年齡,不論崗位級別,也都同樣有效。
愿你我同行,用心的力量,一起走向自己的人生高峰。
1、人生有兩次生命:一次是肉體的出身,一次是后天的學習,確實是這樣,我們改變不了我們自己的出身,但是我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要想使我們?nèi)松腋?鞓?我們必須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
2、經(jīng)營公司,就是在經(jīng)營人心,確實是這樣,人與人之間需要彼此的相互信任,很多公司都有著非常明顯的上下級關系,在這種明顯的上下級關系里,上級對下級的要求很多,甚至有時候上級用權利去壓迫下級,讓下級做事做的很被動,下級老是在抱怨上級,老是埋怨上級,因為在上級那里得不到尊重,從而使上下級心與心之間產(chǎn)生距離。在進入創(chuàng)星者這個大家庭中,郭總告訴我不要把自己當做是這個企業(yè)的員工,要把自己當做這個企業(y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很是感動,感謝郭總,感謝創(chuàng)星者提供給我這么好的成長平臺,感謝創(chuàng)星者團隊給予我的力量!
郭晨學習分享:
3.我覺得人應該不斷的提高自己,不斷的去學習,去挖掘自己內(nèi)心的寶藏,精彩而高級的活著。
王錫東學習分享:。
動機至純,私心了無。當面臨困境時,應當明確自己的初心和動機,確定方向,不迷茫。而初心的確立,應當更多以“利他”為主,少有私心。
人生是一場修行,將心比心,用心去感知社會,修正自己,用心去和別人交流,漸漸拋棄自身利益,成全更多人的幸福。
一、修行。
胡季強在演講中說:“修行就是修復自己跟世界的關系。企業(yè)家,經(jīng)營就是修復和員工、客戶、社會的關系。”那么我對修行的認識是什么?我該如何修行?人們常說活著就是一種修行,是持續(xù)不斷、長期的、為其一生行為,我查了百度修行的目的是“達到與現(xiàn)階段相比境界更高、胸懷更廣、視野更寬的個人修養(yǎng)水平”。一開始看起來很大、很空,感覺沒有落腳的地方,不知道改如何去修行,想了很久,才明白修行就在生活當中,自己的思想、言語、行動都是修行表現(xiàn)。借助圣賢語錄從下修己:
“善思”謙卑,不狂妄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從私欲上做減法。
“善言”不惡語相向,不欺騙、不妄說大話。
“善行”不觸犯法律,勤奮務實,善待身邊每一個人。
二、動機之純,了無私心。
78歲的稻盛就任日航董事長,和員工的心連在一起,同頻共振。用巨大的人格力量,把經(jīng)營管理變成了所有員工的自覺行動,用心去換心。只有沒有私欲,動機純良時人的能量才能無限大,才能影響、感染到別人,才能和你同頻共振、思想統(tǒng)一。
毛毛學習分享:
1.想要提升人格的力量,就要去建設自己的心靈。起心動念,只有心里特別想做一件事,才能動念,才能把事情做成功,不管遇到多少挫折也要自信。相由心生,回到心上,從心出發(fā),建設自己,就是掌握人生和事業(yè)的基礎。
2.怎樣提高人格的魅力?真正能打動別人心的只有你的真誠和善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你靠裝是不行的。多讀古人圣賢之書,你就會明曉人生更多的道理和真諦。
3.人格的力量不能忽視,甚至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人格的力量就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
胡繼君學習分享:
1.用心去換心,心與心交流,只有真心才能去實現(xiàn)換心和交流!
2.利他的因,產(chǎn)生利己的果。再次體現(xiàn)動機之純,產(chǎn)生的能量是無限之大!
3.修復自己與世界的關系,追根究底“一切來自心”一切都是心的問題!心不改變,心沒有認識,所有的事情,所有的問題,都無從下手,無從改變!
4.我心光明,我心本光明!感謝美好的學習,再次提升自己感知的能力!
王海橦學習分享:
知與行合二為一:什么是知行合一呢?就是知得真切,知得篤實,便是行;行得明覺,行得精察,便是知。知的過程與行的過程是相終始的。這里的“知”不是指知識,而是指“德性之知”。知行合一,要求你真知,然后真的去做。所以知行合一的提出,代表著致良知達到了最高境界。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希望分享的主題是“修行”。
人一生就是個修行的過程,我們要不停地去修復與世界的關系,包括周圍的環(huán)境、人與事。在公司要作為其中的一員去修復與團隊成員的關系,達到同頻共振的工作效果;在家庭要修復與家人的關系,營造和諧幸福的家庭氛圍。
而人格的力量會在修行中發(fā)揮強大的作用,當我們責己后發(fā)現(xiàn)各種問題時,要利用自己內(nèi)心的能量和心力資源去解決問題,做到更好的自己,達到更佳的工作結果。
當遇到利己vs利他的問題時,“用心至善,私心了無”應該成為行為的指向標。我會一點點努力的。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九
至誠:唯天下至誠,為能經(jīng)綸天下之大經(jīng),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至誠通靈,至誠即道,一誠抵百術。陽明心學致良知、大學之道明明德、中庸之道致中和、乃至任何一門宗教,“至誠”都是入門修習的唯一鑰匙,無誠則不得入。誠生信,信受奉行、才能實現(xiàn)任何一門實學至理的知行合一。通過這段《致良知》的共同修習,我感覺到一個人可以走快,但一群人可以走遠,這是能量場的力量,有圣賢者指引,有同修責善砥礪。內(nèi)心開始安靜下來,變得更有力量,不再輕易受物所奴,開始懂得拒絕與區(qū)分不靠譜的人與事。致良知的修習沒有終點,終生學習,終生踐行。我想修好自我,發(fā)揮出達致良知的偉大力量,經(jīng)營好家庭。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十
知行合一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本。知而不行,就是不知。
從錯知錯行到正知正行攀登,知行包括,錯知錯行,惡知惡行,淺知淺行,深知深知。正知正行(天理良知)。
文化是人的行為,思想,習俗,精神財富,物質(zhì)財富的總和,文化是心的呈現(xiàn),是去除小我成就大我。
中華文化,真心對別人好,仁者無敵,自能無敵無天下。
中庸不偏不倚體現(xiàn)在智慧上。
謙虛,胸懷,包容別人,謙和的人有非常大的成長力。
真誠老實不說謊,厚重成事,能托妻寄子,雖千萬人吾往也。
學習道理都明白,用在事上很難。學與行遇到瓶頸。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十一
良知是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一種道德判斷力量,是人類區(qū)分善惡、真?zhèn)蔚哪芰妥月梢庾R。它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也是一種對自身行為和道德選擇的內(nèi)在判斷力量。良知是每個人心中的守護者,它告訴我們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指引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與決策。對于我們每個人而言,正確理解并遵從良知是一種負責任的生活態(tài)度。
第二段:良知的作用和影響。
良知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起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影響著我們的行為,還決定著我們個人的品德和形象。良知讓我們清楚明白自己的責任與義務,讓我們知道應該如何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幫助他人。良知是一面鏡子,它能夠反映出我們內(nèi)心的善惡。當我們迷失了方向時,良知會及時提醒我們,幫助我們重新找到正確的道路。它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忠誠的朋友,是我們避免走進道德泥沼的守護者。
第三段:如何培養(yǎng)和保持良知。
良知是需要日常的培養(yǎng)和保持的。首先,要做到善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權利與意見。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他人的感受與需求。其次,要經(jīng)常反思自己的行為和決策,及時糾正錯誤,勇于承擔責任。通過積極反思自己的過錯和錯誤,能夠幫助我們不斷成長和進步。另外,多讀書多學習,提高自身的道德觀念和人格內(nèi)涵。在日常生活中,多傾聽他人的建議和意見,拓寬自己的視野,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
良知對我來說是財富和力量。它曾在我迷失時為我指引方向,讓我從錯誤的道路上走出來。在我猶豫不決時,良知給我勇氣去面對現(xiàn)實,幫助我做出正確和明智的選擇。良知教會我正直、寬容、慷慨和真誠。在面對利益沖突時,良知讓我堅守原則,不受外界的干擾。它讓我明白自己的行為對他人和社會的重要性,讓我從內(nèi)心深處追求真善美。良知的力量讓我相信,只要我們始終保持良知的聲音,就能在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走出一條正確的人生之路。
第五段:建立良好社會環(huán)境,弘揚良知精神。
良知不僅僅屬于個體,它也是構建良好社會環(huán)境的基石。只有在一個大家都能夠嚴守良知的社會中,人們才能夠和諧相處,互幫互助。為了弘揚良知精神,我們需要共同努力。要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通過種種實際行動來踐行良知。同時,社會也應該加強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規(guī)的監(jiān)督,加強對公民良心的保護和支持。只有這樣,我們真正能夠構建一個充滿正能量、善良友善的社會。
總結部分:良知是每個人內(nèi)心的守護者,以其無私的力量引導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和行為。通過培養(yǎng)和保持良知,我們能夠成為具有高尚道德品質(zhì)的人。同時,弘揚良知精神,我們能夠建立一個更加和諧、美好的社會。良知在生活中的價值不僅體現(xiàn)在個體的成長和幸福上,更影響著整個社會的善意和互助。讓我們共同努力,踐行良知的力量,為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十二
致良知,作為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中國人,這個詞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它是傳統(tǒng)倫理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被視為是人們在道德面前的指引和準繩。然而,致良知并非只是一個概念或原則,更是我們生活中的一種態(tài)度和行動。在實踐致良知的過程中,我體會到了許多重要的心得體會。
首先,致良知需要我們堅守良知的底線。良知是一種內(nèi)心深處的聲音,是對善惡、真假的判斷和辨識能力。在面對種種誘惑和壓力時,我們應該堅守自己的底線,將良知作為我們行為的準則。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和選擇,我們都應該傾聽內(nèi)心,聽從良知的指引,做出符合道義的決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實踐致良知。
其次,致良知需要我們培養(yǎng)自我反思的能力。反思是人類進步的基礎,也是實踐致良知的前提。我們要時常檢視自己的行為,并且勇于接受批評和指正。通過對自己行為的反思,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和錯誤,從而加以改正。此外,反思還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認清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做到心中有數(shù),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
第三,致良知需要我們有勇氣擔當起責任。在實踐致良知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面臨各種壓力和困難,面對誘惑和誘惑的考驗。但是,我們不能退縮,更不能逃避責任。我們應該有勇氣說不,勇于拒絕那些不符合良知和道義的事情。同時,我們也應該有勇氣為自己的決定和行為負責任,勇于承擔后果。只有有勇氣的人才能誠實面對自己,才能真正地實踐致良知。
第四,致良知需要我們保持謙遜和謙和的態(tài)度。謙遜是一種美德,也是實踐致良知的必要條件。我們要時刻保持一顆謙遜的心,不斷學習進步,虛心聽取他人的建議和批評。同時,我們要保持謙和的態(tài)度,善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見和權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建立良好的關系,形成良善的德行。
最后,致良知需要我們堅持正義和公平的原則。正義和公平是致良知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價值觀。我們應該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則,不偏袒任何一方,不被私利所驅(qū)使,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建立起一個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共同享有和平與發(fā)展的紅利。
通過實踐致良知,我深深體會到了真正的道德與倫理并非只停留在書本上,而是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去踐行和體驗的。致良知不僅是個人信仰和行為的問題,更是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和道德風尚的問題。只有每個人都能實踐致良知,我們才能建設一個更加公正、和諧、美好的社會。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十三
良知是人類本能的判斷和行為準則,是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約束自己的倫理規(guī)范。一個有良知的人必然是一個道德高尚、正直誠信的人。在長期的思考和觀察中,我對良知有了一些深刻認識和體會。在本篇文章中,我將從五個方面闡述我的良知心得體會。
第一段:良知的基本概念與作用。
良知是人類的一種道德感知及價值判斷能力。它產(chǎn)生于人類的內(nèi)心深處,是人類在行動之前從自身的道德倫理觀念中判斷是非、善惡,使自身的行為符合道德標準的標志。良知具有指導、評價和約束人們的行為的作用。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必須嚴格遵循良知的準則,堅定不移地維護道德和倫理標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合法合理,道德規(guī)范更加明確。
第二段:良知與自我保護。
良知不僅是道德行為的準則,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機制。人類與外部世界的關系是相對穩(wěn)定和持續(xù)的,因此我們應該遵循良知的準則,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我們必須認識到在眾多事情中,個人利益不應該高于社會利益,以避免出現(xiàn)人人自衛(wèi)的局面。一旦脫離了良知的約束,我們就會做出不利于自己的錯誤選擇,甚至違法犯罪,使自己身敗名裂。
第三段:良知與道德規(guī)范。
道德規(guī)范既是我們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倫理準則,也是良知對我們行為的限制和要求。這種規(guī)范可以有效地約束我們的行為,避免我們做出盲目和不理智的決策。在行為中遵守道德倫理規(guī)則,是體現(xiàn)人的高尚品德和正確處世態(tài)度的必然結果。我們必須在良知的引導下才能做到守法守規(guī),保持社會穩(wěn)定和秩序。
第四段:良知與生命意義。
良知不僅是每個人的內(nèi)在準則,也是每個人應有的生命意義。道德行為是人的自我價值和人格尊嚴的充分體現(xiàn),良知準則則是實現(xiàn)這種價值的基礎。良知對我們的影響是深遠和持久的。它時刻提醒我們自己的處世方式,是一種避免偏差分析、形成正確行為習慣的重要手段。
第五段:良知與社會責任。
正是因為良知是社會行為的指引和評價準則,所以我們不僅要有良知,還要擔當社會責任。每個人都有良知,但有的人疏于發(fā)揮,甚至丟失了自己的良知。我們不能只站在個人角度思考問題,而忽視了社會整體的利益要求。在全社會的期望中,我們必須肩負起自驅(qū)、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等意義上更優(yōu)秀的角色。
總之,良知是人們在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的行為準則和道德標準。它不僅影響我們的生活幸福,也反映了人類的高尚品性和文明素養(yǎng)。我們必須從各方面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和行為準則,保持正確正義的思維,回歸良知的本質(zhì),努力追求更高水平的道德生活。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十四
良知是指人類心靈中道德判斷的能力,是人們對善與惡、對是非的辨析。良知是人類最基本的道德本能,它引導著我們行善、正直、誠實和慈悲。良知是一種人與生俱來的品質(zhì),但它也需要通過日常的修養(yǎng)和鍛煉來提高。下面,我將從感悟人生、明辨是非、言行一致、積極向上和回歸本心五個方面,談談對良知的心得體會。
感悟人生,是良知的重要體現(xiàn)。人生不僅僅是追求物質(zhì)享受和物質(zhì)成功,更是一次個體心靈的磨練和提升。在經(jīng)歷各種人生羅曼史之后,我深深地明白了物質(zhì)的多少并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幸福與否。良知告訴我,追求精神和道德的層面才是真正的幸福所在。通過感悟人生,我逐漸學會了珍惜身邊的人和事,重視內(nèi)心的平靜與和諧。
明辨是非,是良知的核心所在。一個擁有良知的人應當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面臨各種誘惑和暗示,容易陷入迷茫和困惑。然而,良知給了我們真理的判斷標準,讓我們能夠清楚地區(qū)分對與錯,善與惡。在處理問題和決策時,我總是牢記良知的準則,對待他人和事物都用善良和公正的眼光去看待。
言行一致,是良知的具體表現(xiàn)。良知告訴我們,內(nèi)心和行為要保持一致。在現(xiàn)實中,有些人表面上看起來很正派,但卻背離了自己的良知,私下里做著種種違背道德的事情。然而,這種表面的做作只會讓我們產(chǎn)生厭惡。所以,我認為言行一致是一個人的底線,也是贏得他人尊重和信任的重要方式。只有時刻保持良知,言行才能與內(nèi)心相契合。
積極向上,是良知的進一步要求。良知不僅要求我們不做壞事,還要求我們積極向上。這意味著,我們要有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人和事都要用善良的心態(tài)去對待。在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只要我們用良知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和人生,就能夠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化解災難,獲得更多的機會和成就。因此,我堅定地認為積極向上才是一個人真正有價值的追求。
回歸本心,是良知的最高境界。良知使我看到了自己的天性和本真的力量。每個人都是與生俱來就擁有良知,只不過在周圍的世俗誘惑和微詞中,我們常常迷失了自己。因此,回歸本心意味著回歸自我,去重新認識和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內(nèi)核。通過反思、冥想和自我覺察,我開始逐漸認識到良知的力量和意義,也從而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總之,良知是人類心靈中道德判斷的能力,是人們對善與惡、對是非的辨析。感悟人生、明辨是非、言行一致、積極向上和回歸本心是良知的重要體現(xiàn)。只有通過不斷的修養(yǎng)和實踐,我們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和發(fā)展良知,使其成為我們行為準則的指南針。良知引導著我們走向善,讓我們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讓我們銘記良知,讓其成為我們行為的底線,為自己的生活和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十五
致良知,是指人們應當按照自己內(nèi)心的正直和正義去行動和判斷事物。它是人類道德的內(nèi)在指導和行動準則。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對致良知有著自己的心得和體會。
首先,致良知要求我們正確的認識和了解自己。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內(nèi)心和真實需求,我們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潛力,并做出適合自己的人生選擇。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反思和思考,我發(fā)現(xiàn)人們常常被外界的看法和評價所左右,導致自我認知的偏差。因此,我們需要有勇氣面對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正視自己的內(nèi)心需求,不盲目迎合他人的意見。只有秉持著正直和真實的態(tài)度,我們才能更好地發(fā)掘自己的潛力,并實現(xiàn)最真實的自我。
其次,致良知要求我們正直地對待他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以平等、公正、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權益和尊嚴,不輕易對別人進行惡意評論和批評。同時,也要弘揚正義,勇于站出來為他人發(fā)聲。在面對不公平、不正義的情況下,我們不能袖手旁觀,而是要積極參與,維護他人的權益和社會的公平正義。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建立起互相尊重、互助共存的良好社會環(huán)境。
再次,致良知要求我們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有責任為他人盡一份力。參與志愿者活動、捐助慈善機構、關愛弱勢群體等都是我們身為良知的表現(xiàn)。通過這些活動,我們不僅可以給予他人幫助,同時也能讓自己感受到無私奉獻的快樂與成就感。致良知并不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要成為一位偉大的慈善家,而是希望我們能夠用自己的方式,為社會做出一點貢獻。
另外,致良知要求我們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正直、誠實、善良是良知的核心要素。我們應該以真誠的心態(tài)對待他人,以誠實守信的原則對待生活和工作。同時,我們還應該保持謙虛謹慎的態(tài)度,不斷學習和進步。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持良好的品質(zhì),樹立良好的榜樣,影響身邊的人,傳遞正能量。
最后,致良知要求我們始終保持對善惡的判斷和選擇。在面對各種困難和誘惑時,我們應該明辨是非,堅守自己的原則,不被外界所左右。當我們遇到矛盾和紛爭時,要有勇氣站出來說出真相,維護正義。只有始終保持自己的良知,我們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走上人生的正途。
總之,致良知是我們內(nèi)心深處潛藏的最真實的聲音,是我們道德準則和行為指南。通過正確的認識和了解自己,正直地對待他人,積極參與公益活動,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和正確的判斷選擇,我們可以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潛力,影響他人,傳遞愛和正義。讓我們懷揣良知,用正直的心態(tài)和行為去面對生活的種種挑戰(zhàn),讓良知成為我們前進的動力,為建設一個更美好的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4374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