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能夠讓我們更好地借鑒他人的經驗與教訓,避免犯相同的錯誤。寫總結時,我們可以逐步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使總結具有實際指導意義。接下來是一些值得一讀的總結樣例,希望能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啟發(fā)。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一
在大多數人眼中,工作是工作,修行是修行。工作不過為了糊口、討碗飯吃,俗氣的很,但不得不為;而修行顯得“高大上”,遠離塵俗,普通人即使想為卻不能也。
但這種修行方式在王陽明看來就是“著相”了,矯揉造作,為修行而修行。他認為,工作和修行是一體的,工作情境是標榜進取精神的儒家最好的修行之地,正如知行合一一樣,也正如事上磨練的心學基礎一樣,修行無體,以工作為體,以生活為體。離了工作和生活,修行就變得毫無意義。
盡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養(yǎng)性事天是學知利行事,夭壽不貳,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
——王陽明。
比如刷牙。
天理正道,是每次要刷三分鐘。
那么每次刷牙,刷夠三分鐘,就是致良知。
很多人都會偷懶,上刷下刷,草草收場;那就是良知被遮蔽了。
比如不要亂扔垃圾。
天理正道,是不能扔到馬路上,而是要扔到垃圾桶里。
你走在馬路上,吃了一個橘子。有橘子皮。你隨手一扔,扔到草叢中。
那就是良知被遮蔽了。
比如在公共場合說話。
天理正道,是不能太過大聲。
你很激動,或者急于表達自己的看法,于是大喊大叫。路人側目,或者影響他人;這個時候,你的良知被遮蔽了。
這三件,都不是大事。
這三個錯誤,都是大家容易犯的,或者大家都犯過的。
格物致知,格的就是平時大家最容易犯的、也最容易改的念頭。
生活小事,就是致良知。
再又比如,花草枯萎,沒有精神。是需要澆水了。那我們就澆水。
花草不夠茂盛,缺乏養(yǎng)分。是需要施肥了。那我們就施肥。
農田里的稗草太長,影響水稻的生長了。那么我們就除草。
頭皮發(fā)癢,頭發(fā)臟了。那么我們就洗頭。
該澆水時,澆水,該施肥時,施肥,該除草時,除草,該洗頭時,洗頭。
順應天道天理,就是致良知。
做好當下的一切,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就是致良知。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二
什么是“良知”?“良知”一詞最早來源于孟子,在《孟子·盡心上》中有言: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也,良知也”。
直譯一下,“良”是指”天生本然,不學而得”的意思(注意不是”善良”的意思),“知”,可以理解為”智慧”。“良知”,直譯過來就是“天生本然,不學而得的智慧”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
認清自己明確目標方得始終。
中華圣賢諄諄教誨我們建設心靈品質。怎樣正確理解“心、道、德、事業(yè)”四個層面。
心是道的源泉,道是德的根本,
德是事業(yè)的根源,厚德才能載物。
建設心靈品質就是把我們心里的污垢去掉。把心靈寶藏開發(fā)出來,有了這樣一個顆心,我們的道自然就會展現出來。人生最大的戰(zhàn)略就是建設自己的心靈品質。人生最大的意義就是成就他人,建設心靈品質。以心靈喚醒心靈。
在自己的工作學習中一定要時刻反省,檢討自己。從根本上就是要有一顆“利益他人心靈品質”的心。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三
形形色色的人物故事告訴我們,生命并非一張白紙!每個人與生俱來擁有不同的“生命底色”。
生命底色不同,因而人們就呈現出千差萬別的不同——比如有的人天生就是“孩子王”,有的人天生就喜歡讀書學習,有的人生來就很勇敢,有的人從小就很膽小,有的人從小就很自私……有的人“命”好,生于豪門且天生麗質;有人的“命”不夠好,出身寒門且資質平平。
每個人生而不同,我們要正視人生起點的天差地別。然而,這并非人生真相,也不是人生本質。
根據圣賢的教誨,如今我們明白,在這一人生表象背后,有一個驚天的秘密。那就是,一切民眾,生而平等,每個人心中都擁有無盡的寶藏!
我們生命中所呈現出來的生命底色的差別,只是冰山一角,或者說是大海上的幾個氣泡。但相對于大海而言,這些差別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大海般的寶藏,才是我們的生命本質。
每個人心中都擁有無盡的寶藏。這是人生重大的秘密,鮮有人知,少有人得,明白且體證這一人生秘密的,更是寥寥無幾!
陽明先生龍場悟道之后指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這意味著,每個人都可以建設心靈品質從而開發(fā)心靈寶藏主宰行為作用,因而在今天成就的基礎上,將格局境界提升百倍、千倍乃至于萬倍。
如果能夠開發(fā)更多的心靈寶藏,每個人的人生成就都可以若干若干倍地增長!
或許你已經功成名就,你的心中仍然有萬畝良田有待開墾?;蛟S你的事業(yè)還不盡如意,同樣你的心中也有萬畝良田值得開墾。
圣賢為我們揭示的這個人生秘密,讓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如此充滿希望!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四
1,不以聰明警捷為高,而以勤確謙抑為上。
從來不喜歡被別人夸自己聰明,原因是覺得強調了父母遺傳的天賦而被忽略了自身的努力,但卻未深入思考,被夸聰明,可能是因為表現出了小聰明,而非真的勤奮好學。
2,立志為里,勤學為表。
立志在人,感愿在事。立志在內心,勤學在表現。勤學不止是勤奮,勤學更是思考到底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需要學習什么,怎樣學習。不只是學習知識,妝點門面,更是要真知真行,知行合一,不斷自我提升。
3,人格的力量與真理的力量。
立志,勤學,改過,責善,就是人格的力量。學習的知識,方法,技能,工具,技巧,就是真理的力量。兩者需要相互結合,才能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五
陽明先生“巖中花樹”的經典故事耐人尋味、歷久彌新。
先生游南鎮(zhèn),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相關?”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p>
這段對話寓意很深。簡單地講,如同法國藝術家羅丹所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同理,工作中處處有花樹,只是缺少發(fā)現花樹的心靈。
價值觀就是用來衡量人生和事業(yè)價值的標準。
由于價值觀不同,也就是價值衡量標準不同,同樣一份工作,對不同的人,就呈現出不同的價值。這就是陽明先生所闡述的“心即理”——你有怎樣的心,就能感知到怎樣的真理和價值。
一個剛畢業(yè)的年輕人,在單位中承擔著瑣碎的事務性工作。如果以有形價值為衡量標準,他就會覺得百無聊賴。但如果他志存高遠,那么,掃地打水這些瑣事都成為了磨煉自己的一個機會。
因此,“價值觀”決定一個人對工作的“價值感”。
當你喜歡草,草就有了價值;當你喜歡花,花就有了價值。一個人喜歡清閑,“錢多事少離家近”就是價值。一個人立志厚德載物自強不息,“996”就是價值。
心靈品質越高,格局境界就越高,在工作中發(fā)現的價值就越大。
對于士人,秉持腳踏實地忠于職責的價值觀,感知人心就是工作的價值所在。
對于能人,秉持德才兼?zhèn)渲敬娓哌h的價值觀,鏈接人心就是價值。
對于君子,秉持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價值觀,利益人心就是價值。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六
學習致良知建設心靈品質,就像人生必修課一樣,學習并做到知行合一。
通過學習致良知可以看到自己在一點一點的改變,這個改變沒有如何借口,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改變,建設自己是人生的重大學問。
建設心靈品質,開發(fā)心靈寶藏,主宰行為作用與反作用,使生命煥然一新。在心道德事上下功夫,讓自己擁有圓滿覺悟的人生,不辜負此生,實現人生價值觀。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七
王陽明被稱為古今第一完人,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贊譽,那是因為他有一門很厲害的學問。這門學問,如果我們能學會一半,也必然能成就一生,這就是致良知的大學問。
良知,即本我真心,致,就是實踐磨礪。王陽明認為,良知人人具有,個個自足,是一種不假外力的內在力量?!爸隆北旧砑词羌嬷嫘械倪^程,因而也就是自覺之知與推致之行合一的過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
那么,致良知又會有什么樣的表現呢?
這在王陽明身上體現的最充分。當時寧王造反,王陽明原本有其他任務在身,但他毫不猶豫前往平叛。此時的大明王朝政治形勢波詭云譎,很難說誰成誰敗。朝廷官員不愿開罪寧王,也都選擇明哲保身,只有王陽明知難而上。他也不是沒有擔心,他甚至讓家人在自己家門外環(huán)布柴草,說一旦事敗,絕不肯被俘,全家舉火自焚。說明當時形勢何其嚴迫。
但是王陽明為什么可以挺身而出?就是因為“致良知”,聽從內心光明的指引。知道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行為準則、行動智慧全都自然而然地出現了,這就是致良知的表現。
除了在大事上不糊涂,在日常生活中,致良知也是走向快樂人生的法寶。
在王陽明看來,功夫在減不在增,所謂減即去物欲之昏蔽;減盡人欲,便回復良知之本體了。
《道德經》里也講:”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要懂得適可而止。
王陽明曾給學生舉例,古代的張良、董仲舒、諸葛亮、韓愈等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人,無一不是淡泊名利之人。
正是因為他們的欲望少,所以才能把精力專注在事業(yè)上,最終才取得了過人的成就。
只有通過節(jié)制自己的欲望,才能減少心中的雜念,才能讓心靈真正意義上沉靜下來,讓自己在欲海中脫身,做些有價值的事情。
大道至簡,知行合一。致良知之道,就在于把心放平,在自己的真知上,抓緊用功,去私欲,提高境界,實現真正明了,獲得圓滿人生。致良知四合院將和更多人一起傳播優(yōu)秀中華傳統(tǒng)文化,感受致良知的力量。
1、企業(yè)的差距是企業(yè)家之間的差距,是企業(yè)家人格的差距、胸懷的差距、領導力的差距。所以,要想把企業(yè)做好,首先要從領頭人的格局、德行、胸懷開始提升,從整個團隊的思想開始提升。
2、修行其實就是修復我們和世界的關系。磨礪越多,心的承受能力才會越強。經常責己內省,去修復我們的心,只有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抵達幸福。
3、我們要提升自己,從心上直接用功,就是不斷提升利他比例,減少利己比例。當我們真正無我利他時,我們就真正成就了圓滿的人生。
4、人活著是為了什么?物質的財富死不帶走。只有精神的財富才能代代相傳。我們要留給子孫后代一筆精神財富,使他們能夠感受到力量,成就他們!
劉峰學習分享:
1,常見自家不是,方能點化得人之不是。鏡子對內還是對外,是看自己的問題還是看別人的問題。需時常反省,責己。
2,修行,就是修復自己與世界的關系。這可以說完全改變了我對修行的認知。不是虛無縹緲打坐吃齋念佛,而是通過責己,擇善,通過利己與利他的比例調整,改善自己與世間萬物的關系。
3,心力資源。單純的人力,可能不是資源而是成本。只有心在一起,同心協(xié)力,才能稱為資源。
郭馥郁學習分享:
我的收獲是“擔當”:
1.給私欲做減法,極大的突破自己,是對自己的擔當。
2.人格=比例,利他和利己的比例,孰重孰輕。這是對標準的擔當。
3.心力資源,是企業(yè)的重大資源,只有得到團隊的心,企業(yè)才能做大做強。這是對員工的擔當。
4.心里裝的別人,才更有力量。這是對客戶的擔當。
5.有多少擔當的能力,就有多大價值。
6.團隊分享很有收獲。學習圣賢,運用心的力量,不論在過去,今天,和未來,同樣有效。
學習圣賢,運用心的力量,不論在哪個行業(yè),不論年齡,不論崗位級別,也都同樣有效。
愿你我同行,用心的力量,一起走向自己的人生高峰。
1、人生有兩次生命:一次是肉體的出身,一次是后天的學習,確實是這樣,我們改變不了我們自己的出身,但是我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要想使我們人生幸??鞓?我們必須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
2、經營公司,就是在經營人心,確實是這樣,人與人之間需要彼此的相互信任,很多公司都有著非常明顯的上下級關系,在這種明顯的上下級關系里,上級對下級的要求很多,甚至有時候上級用權利去壓迫下級,讓下級做事做的很被動,下級老是在抱怨上級,老是埋怨上級,因為在上級那里得不到尊重,從而使上下級心與心之間產生距離。在進入創(chuàng)星者這個大家庭中,郭總告訴我不要把自己當做是這個企業(yè)的員工,要把自己當做這個企業(y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很是感動,感謝郭總,感謝創(chuàng)星者提供給我這么好的成長平臺,感謝創(chuàng)星者團隊給予我的力量!
郭晨學習分享:
3.我覺得人應該不斷的提高自己,不斷的去學習,去挖掘自己內心的寶藏,精彩而高級的活著。
王錫東學習分享:。
動機至純,私心了無。當面臨困境時,應當明確自己的初心和動機,確定方向,不迷茫。而初心的確立,應當更多以“利他”為主,少有私心。
人生是一場修行,將心比心,用心去感知社會,修正自己,用心去和別人交流,漸漸拋棄自身利益,成全更多人的幸福。
一、修行。
胡季強在演講中說:“修行就是修復自己跟世界的關系。企業(yè)家,經營就是修復和員工、客戶、社會的關系?!蹦敲次覍π扌械恼J識是什么?我該如何修行?人們常說活著就是一種修行,是持續(xù)不斷、長期的、為其一生行為,我查了百度修行的目的是“達到與現階段相比境界更高、胸懷更廣、視野更寬的個人修養(yǎng)水平”。一開始看起來很大、很空,感覺沒有落腳的地方,不知道改如何去修行,想了很久,才明白修行就在生活當中,自己的思想、言語、行動都是修行表現。借助圣賢語錄從下修己:
“善思”謙卑,不狂妄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從私欲上做減法。
“善言”不惡語相向,不欺騙、不妄說大話。
“善行”不觸犯法律,勤奮務實,善待身邊每一個人。
二、動機之純,了無私心。
78歲的稻盛就任日航董事長,和員工的心連在一起,同頻共振。用巨大的人格力量,把經營管理變成了所有員工的自覺行動,用心去換心。只有沒有私欲,動機純良時人的能量才能無限大,才能影響、感染到別人,才能和你同頻共振、思想統(tǒng)一。
毛毛學習分享:
1.想要提升人格的力量,就要去建設自己的心靈。起心動念,只有心里特別想做一件事,才能動念,才能把事情做成功,不管遇到多少挫折也要自信。相由心生,回到心上,從心出發(fā),建設自己,就是掌握人生和事業(yè)的基礎。
2.怎樣提高人格的魅力?真正能打動別人心的只有你的真誠和善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你靠裝是不行的。多讀古人圣賢之書,你就會明曉人生更多的道理和真諦。
3.人格的力量不能忽視,甚至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人格的力量就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
胡繼君學習分享:
1.用心去換心,心與心交流,只有真心才能去實現換心和交流!
2.利他的因,產生利己的果。再次體現動機之純,產生的能量是無限之大!
3.修復自己與世界的關系,追根究底“一切來自心”一切都是心的問題!心不改變,心沒有認識,所有的事情,所有的問題,都無從下手,無從改變!
4.我心光明,我心本光明!感謝美好的學習,再次提升自己感知的能力!
王海橦學習分享:
知與行合二為一:什么是知行合一呢?就是知得真切,知得篤實,便是行;行得明覺,行得精察,便是知。知的過程與行的過程是相終始的。這里的“知”不是指知識,而是指“德性之知”。知行合一,要求你真知,然后真的去做。所以知行合一的提出,代表著致良知達到了最高境界。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希望分享的主題是“修行”。
人一生就是個修行的過程,我們要不停地去修復與世界的關系,包括周圍的環(huán)境、人與事。在公司要作為其中的一員去修復與團隊成員的關系,達到同頻共振的工作效果;在家庭要修復與家人的關系,營造和諧幸福的家庭氛圍。
而人格的力量會在修行中發(fā)揮強大的作用,當我們責己后發(fā)現各種問題時,要利用自己內心的能量和心力資源去解決問題,做到更好的自己,達到更佳的工作結果。
當遇到利己vs利他的問題時,“用心至善,私心了無”應該成為行為的指向標。我會一點點努力的。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八
1.想要提升人格的力量,就要去建設自己的心靈。起心動念,只有心里特別想做一件事,才能動念,才能把事情做成功,不管遇到多少挫折也要自信。相由心生,回到心上,從心出發(fā),建設自己,就是掌握人生和事業(yè)的基礎。
2.怎樣提高人格的魅力?真正能打動別人心的只有你的真誠和善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你靠裝是不行的。多讀古人圣賢之書,你就會明曉人生更多的道理和真諦。
3.人格的力量不能忽視,甚至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人格的力量就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九
立志“有志者,事竟成?!?/p>
人生的覺醒,明心靜心。
在生命里修心,無論是在家庭里,在團隊里,做一個有擔當有責任心的人。不要給伙伴添麻煩,盡自己所能去幫助身邊的人。
立得住志“出淤泥而不染”:
立志讓我們的人生選擇變得簡單,時刻反省糾正自己,不做井底之蛙。立志在心,在心上垂直攀登。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十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希望分享的主題是“修行”。
人一生就是個修行的過程,我們要不停地去修復與世界的關系,包括周圍的環(huán)境、人與事。在公司要作為其中的一員去修復與團隊成員的關系,達到同頻共振的工作效果;在家庭要修復與家人的關系,營造和諧幸福的家庭氛圍。
而人格的力量會在修行中發(fā)揮強大的作用,當我們責己后發(fā)現各種問題時,要利用自己內心的能量和心力資源去解決問題,做到更好的自己,達到更佳的工作結果。
當遇到利己vs利他的問題時,“用心至善,私心了無”應該成為行為的指向標。我會一點點努力的。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十一
集團號召學習陽明先生的致良知,才發(fā)現已經好長時間沒有認真的閱讀學習了,長時間都處在比較浮躁的狀態(tài),現在通過學習致良知感覺真的需要讓自己的心靜一靜,思考下自己一步的發(fā)展了,雖然是簡單地閱讀但也有了些許收獲。
陽明先生在37歲貴州龍場悟道后,談到學習的四個次第:立志、勤學、改過、責善。人到中年時,如果不是因為此次學習致良知,終日為利為名所奔波勞累,早以把立志一事忘卻,或者說懶得提及此一說。當陽明先生告誡學生,如不立必為圣賢之志,人生終無所成,才感知到不立志,則無志可奪,也就放棄自己、隨波逐流。致良知的學習之立志,就如同我們工作中制定目標,只有先制定明確目標,再為達成目標制定出各種營銷策略,才是我們工作業(yè)績的基礎。
陽明先生談到: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叵胱哌^的人生中,哪一次不是因為謙虛而受益,驕傲而落敗,活到老,學到老,為學處世,傲念在心則滿。陽明先生談到: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只要心頭傲字不除,學習斷然難進半步。我每每看到越是成功的人越謙虛、越是無知的人越傲慢。傲慢之人要么一事無成,要么就是事業(yè)停滯不前走下坡路。現在我們的工作就是處在這種狀態(tài),從事汽車行業(yè)太久,總是以為自己對行業(yè)分析的透徹,卻不知現在的市場變換太快,不去深入學習和分析新的市場營銷模式,沉迷在老的觀念和曾經業(yè)績中,又怎么能做好新時期的營銷工作,所以只有拋開曾引以為豪的過去,低下身子踏踏實實學習才是提升業(yè)績的最好方法。
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至誠"都是入門修習的唯一鑰匙,無誠則不得入。誠生信,信受奉行、才能實現任何一門實學至理的知行合一?,F在的社會不缺聰明的人,而是缺忠誠的人,忠誠不是忠誠某一個人,而是我們學習做事的一種態(tài)度,在學習中要誠實深入,認認真真才能學到終身受用的技能,工作中我們只有忠誠對待工作和公司,時刻把自己的命運和公司的發(fā)展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公司成長我成功的思想才能真正落實。
自己學習致良知還很淺顯,但這種正能量讓我們內心開始安靜下來,變得更有力量,不再輕易受物所奴,開始懂得拒絕與區(qū)分不靠譜的人與事?,F在只是起點,落實到實處更沒有終點,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要經營好家庭,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公司的發(fā)展盡自己的最大能力。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十二
在《與王純甫書其一》一文中講到,“金之在冶,經列焰,受鉗錘,當此之時,為金者甚苦;然自他人視之,方喜金之益精煉,而惟恐火力錘鍛之不至。既其出冶,金亦自喜其挫折鍛煉之有成矣”。王陽明先生以冶金時“金”與“他人”不同角色不同感受,及至去除雜質煉得真金他人喜愛,金亦因千錘百煉有所成而高興,來闡述艱苦卓絕的困難磨礪于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在工作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困難對于任何一個人或團隊的發(fā)展都是不可避免的,是成功的助力石。本文的核心主旨告訴我們在困難面前我們不能氣餒,更不能失去理智,而是更加努力的發(fā)揮我們團隊和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善于把握發(fā)展中的規(guī)律和趨勢,在挑戰(zhàn)和機遇面前更好的提升自己,更好推動工作走向成功。
二、堅持勤奮學習注重團隊建設。
在《教條示龍場諸生》一文中,王陽明先生認為立志、勤學、改過和責善最為重要。志向不能立定,天下便沒有可做得成功的事情。已經立志做一個君子,自然應當從事于學問,凡是求學不能勤奮的人,必定是他的志向還沒有堅實的緣故。說到過失,雖然大賢人也不至于完全沒有,但是不妨礙他最后成為大賢人,因為他能改正啊。所以作人不注重于沒有過失,可是注重在能夠改過。所謂“互相責求向善,是朋友相處的道理”;但是必須做到:盡心地勸告并且好好地開導他,盡自己的忠誠愛護的心意,盡量用委婉曲折的態(tài)度,使朋友聽到它就能夠接受,深思出道理后就能夠改過,對我有感激卻沒有惱怒,才是最好的方法啊。
在本文中,王陽明先生教給了我們在學習成長和團隊建設方面的許多道理,人不立志則無目標;人不勤奮則一事無成;人不懂得改過則沒有進步;上司懂得理解下屬,團隊才能更好發(fā)展。所以作為公司的管理人員,我必須更好的學習知識、修身養(yǎng)性,提高管理智慧,更好帶領團隊贏取業(yè)績。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十三
良知是指人類心靈中道德判斷的能力,是人們對善與惡、對是非的辨析。良知是人類最基本的道德本能,它引導著我們行善、正直、誠實和慈悲。良知是一種人與生俱來的品質,但它也需要通過日常的修養(yǎng)和鍛煉來提高。下面,我將從感悟人生、明辨是非、言行一致、積極向上和回歸本心五個方面,談談對良知的心得體會。
感悟人生,是良知的重要體現。人生不僅僅是追求物質享受和物質成功,更是一次個體心靈的磨練和提升。在經歷各種人生羅曼史之后,我深深地明白了物質的多少并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幸福與否。良知告訴我,追求精神和道德的層面才是真正的幸福所在。通過感悟人生,我逐漸學會了珍惜身邊的人和事,重視內心的平靜與和諧。
明辨是非,是良知的核心所在。一個擁有良知的人應當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面臨各種誘惑和暗示,容易陷入迷茫和困惑。然而,良知給了我們真理的判斷標準,讓我們能夠清楚地區(qū)分對與錯,善與惡。在處理問題和決策時,我總是牢記良知的準則,對待他人和事物都用善良和公正的眼光去看待。
言行一致,是良知的具體表現。良知告訴我們,內心和行為要保持一致。在現實中,有些人表面上看起來很正派,但卻背離了自己的良知,私下里做著種種違背道德的事情。然而,這種表面的做作只會讓我們產生厭惡。所以,我認為言行一致是一個人的底線,也是贏得他人尊重和信任的重要方式。只有時刻保持良知,言行才能與內心相契合。
積極向上,是良知的進一步要求。良知不僅要求我們不做壞事,還要求我們積極向上。這意味著,我們要有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人和事都要用善良的心態(tài)去對待。在實踐中,我發(fā)現只要我們用良知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和人生,就能夠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化解災難,獲得更多的機會和成就。因此,我堅定地認為積極向上才是一個人真正有價值的追求。
回歸本心,是良知的最高境界。良知使我看到了自己的天性和本真的力量。每個人都是與生俱來就擁有良知,只不過在周圍的世俗誘惑和微詞中,我們常常迷失了自己。因此,回歸本心意味著回歸自我,去重新認識和發(fā)現自己的內核。通過反思、冥想和自我覺察,我開始逐漸認識到良知的力量和意義,也從而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總之,良知是人類心靈中道德判斷的能力,是人們對善與惡、對是非的辨析。感悟人生、明辨是非、言行一致、積極向上和回歸本心是良知的重要體現。只有通過不斷的修養(yǎng)和實踐,我們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和發(fā)展良知,使其成為我們行為準則的指南針。良知引導著我們走向善,讓我們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讓我們銘記良知,讓其成為我們行為的底線,為自己的生活和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十四
良知是人類本能的判斷和行為準則,是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約束自己的倫理規(guī)范。一個有良知的人必然是一個道德高尚、正直誠信的人。在長期的思考和觀察中,我對良知有了一些深刻認識和體會。在本篇文章中,我將從五個方面闡述我的良知心得體會。
第一段:良知的基本概念與作用。
良知是人類的一種道德感知及價值判斷能力。它產生于人類的內心深處,是人類在行動之前從自身的道德倫理觀念中判斷是非、善惡,使自身的行為符合道德標準的標志。良知具有指導、評價和約束人們的行為的作用。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必須嚴格遵循良知的準則,堅定不移地維護道德和倫理標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合法合理,道德規(guī)范更加明確。
第二段:良知與自我保護。
良知不僅是道德行為的準則,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機制。人類與外部世界的關系是相對穩(wěn)定和持續(xù)的,因此我們應該遵循良知的準則,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我們必須認識到在眾多事情中,個人利益不應該高于社會利益,以避免出現人人自衛(wèi)的局面。一旦脫離了良知的約束,我們就會做出不利于自己的錯誤選擇,甚至違法犯罪,使自己身敗名裂。
第三段:良知與道德規(guī)范。
道德規(guī)范既是我們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倫理準則,也是良知對我們行為的限制和要求。這種規(guī)范可以有效地約束我們的行為,避免我們做出盲目和不理智的決策。在行為中遵守道德倫理規(guī)則,是體現人的高尚品德和正確處世態(tài)度的必然結果。我們必須在良知的引導下才能做到守法守規(guī),保持社會穩(wěn)定和秩序。
第四段:良知與生命意義。
良知不僅是每個人的內在準則,也是每個人應有的生命意義。道德行為是人的自我價值和人格尊嚴的充分體現,良知準則則是實現這種價值的基礎。良知對我們的影響是深遠和持久的。它時刻提醒我們自己的處世方式,是一種避免偏差分析、形成正確行為習慣的重要手段。
第五段:良知與社會責任。
正是因為良知是社會行為的指引和評價準則,所以我們不僅要有良知,還要擔當社會責任。每個人都有良知,但有的人疏于發(fā)揮,甚至丟失了自己的良知。我們不能只站在個人角度思考問題,而忽視了社會整體的利益要求。在全社會的期望中,我們必須肩負起自驅、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等意義上更優(yōu)秀的角色。
總之,良知是人們在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的行為準則和道德標準。它不僅影響我們的生活幸福,也反映了人類的高尚品性和文明素養(yǎng)。我們必須從各方面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和行為準則,保持正確正義的思維,回歸良知的本質,努力追求更高水平的道德生活。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十五
近期集團組織了學習致良知的活動,當時就想到當年背古文時的那種愁,一想到古文就有點讀不懂,難理解,不上口的'感覺。當我認真讀了之后,就感覺有一種正能量在心中燃燒,被書中的語句深深吸引了。
一、陽明的精髓在于致良知。
王守仁認為,“致知”就是致吾心內在的良知。這里所說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識,也指最高本體。他認為,良知人人具有,個個自足,是一種不假外力的內在力量?!爸铝贾本褪菍⒘贾茝V擴充到事事物物?!爸铝贾币簿褪侵泻弦?,即是在實際行動中實現良知,知行合一。
“良知是虛的,功夫是實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將知識與實踐、功夫與本體融為一體。
二、立志是成功的第一步。
在《教條示龍場諸生》中說到:諸生相從于此,甚盛??譄o能為助也,以四事相規(guī),聊以答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學;三許曰改過;四曰責善。無論立志、勤學、改過、責善我們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順利實現我們所立之志。所以凡事都要先立志才能成功。
三、陽明心學在于心。
王陽明說:“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fā)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心是身體和萬物的主宰,當心靈安定下來,不為外物所動時,本身所具備的巨大智慧便會顯露出來。所以我們不要被繁華擾亂我的心,我們要認真的讀懂自己,心之光明,則萬事光明。荀子曰“養(yǎng)心莫善于誠”誠是心之體,求復其本體,便是思誠的功夫。所以心即理。
四、心向善。
人之意念,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圣賢?!蓖蹶柮髡J為:“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奔热恢懒松茞?,就應該在事上磨練。道德不是虛假的框架,而是真實清澈的洞見。
對個人來說,破除心中的貪念、邪惡、嫉妒等,變得飽滿圓融、至善至誠,既是個人更高層次的需求,又能讓心靈更安定,心情更快樂。
總之,我們要用心體會這個世界,心存善念,致良知,凡事多磨,多下功夫,讓陽明心學發(fā)于心,止與行,知行合一。不要讓外界擾亂我心。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十六
良知,指的是人的道德意識和價值觀念。它是指引我們行為的準則,是我們心靈深處最為珍貴的財富。在這個現代社會中,人們在考驗良知的道路上時刻都在,它既來自內心的聲音,也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下面我將通過五段式的形式,分享我對于良知的心得和體會。
首先,良知是靈魂的聲音。當我們面臨選擇的時候,良知會提醒我們別忘記自己內心最真實的信念。比如,曾經有一次,我在考試的時候遇到了一個選擇題,A選項是正確答案,但我內心卻堅信正確答案應該是B選項。經過短暫的思考,我在試卷上選擇了B。雖然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但我心中的那種平靜和滿足感告訴我,我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這種感覺讓我更加堅信良知是靈魂的聲音。
其次,良知是人的精神力量。它能夠激發(fā)我們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時的勇氣和毅力。曾經有一位朋友為了自己心中的正義感,勇敢地站出來維護受欺負的同學,雖然她可能會面臨困難和挑戰(zhàn),但她的良知使她堅定地走在了正義的道路上。她的行為鼓舞了周圍的人,并最終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個故事告訴我,良知是人們內心堅守正義的力量源泉,只要我們聽從良知的召喚,勇往直前,就能夠跨越任何困難。
再次,良知是道德的歸宿。良知是我們在每個決策中都會遵循的道德準則。它是我們與他人和睦相處的基石。當我們猶豫不決時,良知將為我們指明方向。比如,曾經有一次,我目睹了一個小偷行竊的場景,一部分人群選擇視而不見,而另一部分人士選擇挺身而出捉拿小偷。在看到這一幕時,我內心激起了一股無法抗拒的沖動,我也選擇站在正義的一方。通過這個事件,我理解到良知是道德的歸宿,不僅是我們個體內心的引導,也是整個社會道德體系的源泉。
此外,良知需要我們用行動來踐行。良知不僅僅是說說而已,更需要我們用實際行動去體現。某天的午后,我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地上有一個錢包,我立刻撿了起來,打開一看,里面有一些現金和身份證,我知道我應該把它歸還給失主。于是我詢問了旁邊的路人,得知失主住在附近,我迅速走到失主家,并把錢包歸還給了他。他對我的行為表示了感激之情,我也為自己的良知所引導而感到自豪。這次經歷告訴我,良知需要我們通過積極行動來踐行,在社會中樹立起道德的榜樣。
最后,良知是我們自我提升的源泉。我們每個人都有良知這個內心的導航儀,它能夠引領我們在追求成長和進步的道路上往前走。比如,曾經有一次,我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我想退縮,但我的良知告訴我,成功需要努力和堅持。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終于克服了這個困難,取得了進步。這次經歷讓我明白,只有聽從良知的引導,才能夠在學習和生活中獲得更多的成長和進步。
總而言之,良知是人們內心最珍貴的財富,它是我們道德準則、精神力量和自我提升的源泉。通過遵循良知的聲音,我們能夠成為更加勇敢、公正和有責任感的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警覺,傾聽良知的召喚,并用行動來踐行良知的指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成為真正的道德人,為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十七
良知指的是一種內心深處的聲音,是一個人對于道德、正義和責任的判斷和遵循。良知是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的聲音,它告訴我們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人們常說良心是最好的保鏢,這句話充分說明了良心的重要性。良心是人與人相處的基礎,它凝聚著人性中最正直、最善良的部分。通過我的實踐和體驗,我深刻認識了良知的重要性。
第二段:良知感悟。
良知是一個人內心的警報,它提醒人們要正直、誠實、守信,不做對不起良心的事。我曾經在一次考試中,抄襲了一位同學的試卷,當時心里有一個聲音告訴我“這是不對的”,但我還是抄了。后來,我發(fā)現老師能夠察覺到這一點,在整個學期中我的成績也一直很糟糕。因此,我認識到一定要遵守良知,不能違背它的聲音,否則將會付出代價。
在工作中,良知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我的公司里,有一個員工曾經提供了虛假的資料,盡管在當時他獲得了很多好處,但是后來公司發(fā)現了這個問題,他不僅失去了工作,而且還受到了一定的法律責任。通過這個事件,我深地認識到誠信、勤奮、質量、服務等方面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尊重良知能夠為我們樹立道德標桿,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是獲得工作信任和社會認可的重要保障。
第四段:良知對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影響。
良知不僅影響了我們工作中的表現,它還深刻地影響了我們的個人道德修養(yǎng)。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必須時刻尊重自己的良知,不要違背自己的內心。良知是我們心靈中的尺度,這種尺度能夠引導我們避免貪婪、邪惡等不道德行為。通過良知的引導,我們可以順利地走上人生的道路,并成為一個正義、有道德、有責任的人。
第五段:結論。
總之,良知是人類社會的基本規(guī)則,是人內心深處的道德支撐。良知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良知可以引導我們不做對不起良心的事,讓我們在做事和處人之間保持一定的社會道德與倫理素養(yǎng)。希望大家能夠一直尊重自己的良知,在生活和工作中始終遵循正確的行為準則,做一個善良、負責任和擁有道德風范的人。
致良知學習心得篇十八
知行合一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本。知而不行,就是不知。
從錯知錯行到正知正行攀登,知行包括,錯知錯行,惡知惡行,淺知淺行,深知深知。正知正行(天理良知)。
文化是人的行為,思想,習俗,精神財富,物質財富的總和,文化是心的呈現,是去除小我成就大我。
中華文化,真心對別人好,仁者無敵,自能無敵無天下。
中庸不偏不倚體現在智慧上。
謙虛,胸懷,包容別人,謙和的人有非常大的成長力。
真誠老實不說謊,厚重成事,能托妻寄子,雖千萬人吾往也。
學習道理都明白,用在事上很難。學與行遇到瓶頸。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9109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