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一篇文章或一部電影后所產(chǎn)生的個人感悟與思考,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圖,發(fā)掘作品的深層含義。我們是否有必要寫一份讀后感呢?讀后感是對所讀內(nèi)容的回味和總結(jié),有助于鞏固我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思考水平。這個時候?qū)懸黄x后感是非常有必要的。寫好一篇讀后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首先,我需要整理自己的思路,將讀書過程中的感受和觀點進行梳理。其次,要提取出書中的重要論點和觀點,并加以評述和分析。最后,要用清晰簡潔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使讀者能夠理解和接受。如果你想了解別人對這本書的看法和觀點,可以閱讀以下的讀后感范文。
向死而生讀后感篇一
很有幸聽了名師鄭英的講座,聽她娓娓道來,字里行間都體現(xiàn)了她對教育的執(zhí)著和熱情,打心底被她的教育智慧折服。于是講座結(jié)束之后立即拜讀了《教育,向美而生》這本書,延續(xù)自己對大師膜拜和虔誠向大師“取經(jīng)”之路。書中,鄭老師為廣大教育人呈現(xiàn)了一個個“教育,可以如此生動、有趣”的鮮活而深刻的案例,無不激勵著廣大教育人:向美,從修好這顆心開始,在細微處落地發(fā)芽,在自己革新中生長。感觸頗深是以下幾點:
教師的特殊在于對學生有種長久而不著痕跡的熏陶和感染。而學生,是教師的精神后裔,教師精神世界的豐富程度極大地影響著學生對精神世界的追求。鄭老師認為要想學生朝著美善的方向成長,自己先要成為美善的典范。一直把“形象上的悅目”“氣質(zhì)上的賞心”“靈魂上的高貴”作為她努力的目標。每天清晨換上一身知性套裝,淺淺淡妝出現(xiàn)在孩子們面前;班會課上會和孩子們一起聊服飾美、儀態(tài)美;設(shè)計手抄報、班級陣地時,會跟孩子一起聊審美元素、色彩搭配、版面設(shè)計,而不僅僅是簡單評價。在許多細碎的教育生活中,也經(jīng)常用儀式來表達內(nèi)心的莊重和虔敬。經(jīng)常會在學生活動時拍下精彩感人瞬間,在活動后詩意地再現(xiàn)重溫,點亮學生心中的那盞燈;復習階段會在孩子的作業(yè)上畫上大大的愛心,讓孩子在上面鄭重寫下自己努力過程中的優(yōu)勢品格,點燃孩子的熱情;會用和孩子一起約定他們喜歡的鼓勵方式,把獎勵變成更有意義的尊重與愛的表達;當她被感動時,我會真誠地向?qū)W生表達我的贊嘆和敬佩等等,這樣把生活的庸常、細碎,注入有儀式感的教育情懷,原本平淡的.日子也會變得光彩熠熠。懷一半詩心,懷一半匠心,過著有品的生活,過著有趣的生活,過著有情的生活。
鄭英老師把教室布置成名符其實的有詩意的地方,他認為向美而生就是從看得見的美開始的。凈化、美化、綠化、書香化是我對教室的布置要求。她的教室不大,所有的裝飾或展示品都應該有一定的教育價值。每換到一個新教室,她都會和孩子們一起重新規(guī)劃布置教室。首先會帶領(lǐng)孩子清除教室所有無意義的物品和裝飾。然后會和學生一起規(guī)劃教室的各個文化區(qū)角:公告角、圖書角、勞動角、文化陣地角等。接下來會和學生一起清理衛(wèi)生死角,巧妙修補遮蓋無法修補的角落。經(jīng)過一番折騰,賞心悅目具有教育情懷的教室打造完畢。她的目的希望孩子走進整潔有儀式感的教室時,會不自覺做出跟環(huán)境相匹配的行為,從而把整潔有序的習慣,轉(zhuǎn)化為自覺的行為美感。通過這樣在實踐中體驗做事的條理和方法,同樣會遷移到學習中,促進學生成長。
“樹從根上起,水自源頭來”教育本就是一條隨著時間逐漸延伸的路,每個人都可以是起點,但沒有人會成為終點,唯有把自己的心安在當下,安在身處的教育環(huán)境,在壓力與前進中找回自己作為一名教師的初心,走出一條專屬自己的教育路。從鄭英老師的書中我們感受到了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那份美妙的師生情。教育就是遵循孩子的天性,守護他們的天性,要追求完美,也要包容不完美。有幸讀到這本書,感謝鄭英老師,感謝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觸震撼,如此愉悅,如此獨特,如此有力量!
向死而生讀后感篇二
《向死而生》是李開復先生得了淋巴癌以后寫的一本書,幾年前曾經(jīng)讀過他的其他兩本書,已沒什么印象。習慣了打分制,這本書,給8分,不知道為什么不是滿分,但我內(nèi)心覺得這本書對于我而言已經(jīng)很好了,雖然很簡單,也沒什么劇情,但句句走心。書中的插圖是他的小女兒德婷的攝影作,很喜歡。
整本書作者都在反思過去的一些行為,一些態(tài)度。從以前對身體的種種透支開始,當真是拼了命,也許我還沒有找到我可以為之拼命的愛好,我理解不了他的那種不要命的狀態(tài)??赐陼揖皖I(lǐng)悟了幾點,當然還是有些老生常談,說起來誰都懂,那就是,即使再怎么愛著你的事業(yè),也別太賣命,要懂得分配點時間給家人,給身體,給其他的一些領(lǐng)域。別等到來不及了才追悔莫及。命是最根本的,活著而且健康,你才有資本去做其他事。這些道理我覺得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都明白,但真正能做到的恐怕不及百分之一,身邊很多朋友,賣了命的起早貪黑,都有追求。他們總說,時間不等人,再不努力就老了,是啊,可是還有一句話,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別說別人了,我又能做到多少呢。我又有多少時間可以分給爸爸媽媽呢。
作者在書中寫被確診癌癥后的恐慌,雖沒經(jīng)歷過,沒有辦法完全感同身受,但單單從不得不離開深愛的家人的那種情緒中就可以體會一二。要離開所有的自己深愛的東西,事業(yè)、家庭,一切。這樣的情形,恐怕誰都沒有辦法坦然面對。我深愛著這個世界,世界卻將棄我而去。還好他挺過來了。祝好。
李先生用了較多的篇幅描寫自己在生病后對家人對親情的感悟,很多地方讓人淚眼婆娑,不能自已??偸蔷o忙給母親打個電話,曾經(jīng)一個小時內(nèi)打了三次,次數(shù)的頻繁讓媽媽有些詫異,媽媽緊著問我,是不是有什么事需要幫忙,我趕忙說沒有。
我不是工作狂,也沒有很多雄心壯志,所以很少熬夜通宵達旦的去做一些事情。除了管不住嘴,偶爾對胃不負責任以外,其他時候還是蠻注意自己的健康的~上大學以后在父母身邊呆的時間越來越短,現(xiàn)在一有假期,都會選擇回家陪家人,跟在媽媽后面做一個小尾巴。雖然很多時候很多事,對媽媽都是報喜不報憂,可是,即便這樣什么都不說什么都不做,還是覺得很幸福。哪怕只是聽著媽媽的聲音,就會覺得很安心。父母恐怕是世界上唯一的愛你勝過愛自己的那個人,如果有一天父母離去,真的就是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那將是怎樣的無法言語的悲痛。
每一天都是獨一無二不會重來的一天,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也是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那個人。這一生不會重演,你們也不會再遇到第二次,且行且珍惜。
向死而生讀后感篇三
教師的特殊在于對學生有種長久而不著痕跡的熏陶和感染。而學生,是教師的精神后裔,教師精神世界的豐富程度極大地影響著學生對精神世界的追求。鄭老師認為要想學生朝著美善的方向成長,自己先要成為美善的典范。一直把“形象上的悅目”“氣質(zhì)上的賞心”“靈魂上的高貴”作為她努力的目標。每天清晨換上一身知性套裝,淺淺淡妝出現(xiàn)在孩子們面前;班會課上會和孩子們一起聊服飾美、儀態(tài)美;設(shè)計手抄報、班級陣地時,會跟孩子一起聊審美元素、色彩搭配、版面設(shè)計,而不僅僅是簡單評價。
在許多細碎的`教育生活中,也經(jīng)常用儀式來表達內(nèi)心的莊重和虔敬。經(jīng)常會在學生活動時拍下精彩感人瞬間,在活動后詩意地再現(xiàn)重溫,點亮學生心中的那盞燈;復習階段會在孩子的作業(yè)上畫上大大的愛心,讓孩子在上面鄭重寫下自己努力過程中的優(yōu)勢品格,點燃孩子的熱情;會用和孩子一起約定他們喜歡的鼓勵方式,把獎勵變成更有意義的尊重與愛的表達;當她被感動時,我會真誠地向?qū)W生表達我的贊嘆和敬佩等等,這樣把生活的庸常、細碎,注入有儀式感的教育情懷,原本平淡的日子也會變得光彩熠熠。懷一半詩心,懷一半匠心,過著有品的生活,過著有趣的生活,過著有情的生活。
向死而生讀后感篇四
我曾是一名癌癥患者的家屬,父親是胃癌中晚期患者,手術(shù)近三年后復發(fā);在沒找到安寧醫(yī)院的情況下,在家盡可能地陪父親度過最后一段時光。父親走后不久,我也先后發(fā)現(xiàn)確診了兩種惡性腫瘤。今年疫情期間發(fā)現(xiàn)了柱子哥的公眾號,嚴謹?shù)乃季S、超強的學習能力、對人生的超乎年齡的思考和領(lǐng)悟,讓我這個中年人感到敬佩。
作為讀者,第一時間買了書,這本書成為畫線最多的幾本書之一。因為有父親生病在先,其實關(guān)于疾病、關(guān)于治療的書我看過不少,但多半是醫(yī)生和家屬寫的,或者是國外的病人寫的。國內(nèi)的這樣知識型患者的出書,可以讓人極為真情的感受到同樣的就醫(yī)環(huán)境、同樣的困惑和努力,除了感同身受外,還有很多可以拿來直接借鑒的經(jīng)驗和工具。我也是淋巴瘤之家的一員,一方面看到那么多學習型的患者,尤其是年輕的一代,對疾病的了解堪稱是專家,讓我對未來一代更加樂觀??戳酥痈绲臅?,這位比我兒子大上幾歲的女孩兒承擔了這么多生活的責任和擔當,真的有些心疼??吹骄W(wǎng)上有些跟我同齡的患者,都是兒女在幫忙問診求醫(yī),他們一方面學業(yè)工作辛苦,另一方面承擔為父母負責的巨大壓力。作為新一代的父母,我也要向柱子哥學習,自己擔當起治病、管理和規(guī)劃未來的責任,減少兒女的負擔。
這是一本或早或晚人人都會需要的書,也許不是現(xiàn)在,只是當你需要時,在人生的至暗時刻時,記得還有一本有如燈塔般的書,可以幫助照亮人生路。
致敬,柱子哥!
向死而生讀后感篇五
教育永遠沒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無止境的探索中建構(gòu)自己,在永不停步的發(fā)展中壯大自己,教育永遠是一個美麗的夢,是我們每個教育人擁有的夢,我將與新教育這艘航船同行,共同追尋教育之夢,讓教師與學生真正能夠過上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育是一項崇高的事業(yè),其崇高建立于對每一顆稚嫩生命的呵護和關(guān)愛,對每一份生命尊嚴和質(zhì)量的扶植,對每一顆純潔心靈的理解和尊重。當教育被世俗的功利污染時,許多學校的課桌有了,精神沒了,樓房高了思想矮了,純粹、人文、博愛、————這些教育的本真被滾滾紅塵淹沒了,新教育就是教育的本質(zhì),是應該被還原的教育夢想。
走自己的教育之路,圓自己的教育之夢。
細讀了以后對新教育實驗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的事業(yè)發(fā)展為起點,以六大行動為途徑,幫助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其基本思想是:
朱永新教授認為,教育與理想是一對孿生兄弟。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事業(yè)。人是物質(zhì)與精神的統(tǒng)一體,人不同于其他動物的重要特點是人的精神性。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成為學生享受成長快樂的理想樂園,成為教師實現(xiàn)專業(yè)發(fā)展的舞臺,成為學校提升教育品質(zhì)的理想平臺,成為學生、教師、學校共同反戰(zhàn)的理想空間。人的理想層次越高,成就也就越大。我認為,我們每位老師都應該為自己設(shè)置一個一生為之奮斗的目標,才能不斷增強責任意識和使命感,才能不斷進行自己挑戰(zhàn),與理想堅守,以智慧的行動、堅韌的行動,追求教育理想。就像新教育說的那樣,只要行動就有收獲,只有堅持才有奇跡。
向死而生讀后感篇六
當年讀過《草樣年華》的年輕人們,現(xiàn)在是時候把孫睿老師新寫的《背光而生》買來看看了。你會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人的人生之路,幾乎全部都是背光而生的平凡之路。每一步,都算數(shù),每一步,都平凡。從青春年少到中年危機的心態(tài)變化,大概率上,一脈相承。
花了一個周末的晚上一口氣看完,看的時候,不停代入,替主人公米樂做決策:這一步走得明顯不對,那一步走得也太不周全了,最后這一步,你費那事干么。所以,整體的閱讀體驗,談不上愉悅,但這種間接的人生閱歷,卻讓人感到滿足。
這種自帶準繩的人生,踏實。
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未必能一直活得很好。隨著網(wǎng)絡(luò)時代的.繁榮,有太多的翻車事件屢見不鮮。多數(shù)人心中都有隱秘的角落,埋藏著隱秘,精致過一生,再也無法坦坦蕩蕩,所幸人類在這些年進化得忘性極大,不去提醒想起,倒可以落個心安。
草樣年華,沒有籌碼,完全可以直面風險,反正搏一搏,單車變摩托。哪怕全部虧掉,從頭再來,成本也是極低的。人到中年后,相對于所得,更在意風險,看準一條路,一直走下去,避險更重要。
與其說這是一部小說,不如說這更像孫睿老師的心態(tài)寫照,對比著《草樣年華》火遍大學校園時的如日中天,可以想到,這些年,他一直在用一種踏實的方式,背著光,努力生活。
期待他的電影早日上映。想看看在背著光的那一面,可以有多么璀璨的生長。
向死而生讀后感篇七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我們?nèi)绾稳懽x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向陽而生》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每個女孩的成長都像一朵鮮花的開放,你可知那些熱烈而燦爛的.綻放背后,也有疼痛與憂傷?在年少的光陰里,她們經(jīng)歷掙扎與堅守。痛苦與前進的重重蛻變,當夢想照進現(xiàn)實,當生命盛開希望,讓我們一起見證她們逆境中的震顫成長!
在這個炎熱的假期里,我讀了本勵志書——《向陽而生》。這本書講述了由于母親工作變動,唐歌只能到七中這個特殊學校上學。一開始那些殘疾人讓她感到惡心恐懼,美麗善良的米米老師帶她走進殘疾人的內(nèi)心,讓她改變了對殘疾人的偏見與不安。但就在這時,一場從她出生之前就埋下的災難驟然降臨,命運之神抽走了她的幸福摧殘著她的生命。唐歌傷心著、報怨著、發(fā)泄著,最后她去內(nèi)蒙古找米米姐姐,米米姐姐飛走了,卻留下了一封信,讓她明白身邊充滿關(guān)愛?;氐郊液?,一個動人心扉的故事,讓她知道父母的愛深如海,漸漸地她走出困厄,走向光明。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米米姐姐和陸以梅。她倆都是白血病患者,面對未來,她們勇往直前,面對朋友,她們給予關(guān)愛。在生命的盡頭,無私奉獻。雖然最后她們沒有戰(zhàn)勝病魔,但是她們樂觀、勇敢、頑強、偉大的精神感染了所有人,讓我敬佩不已。
向死而生讀后感篇八
李開復的優(yōu)秀離不開他的家學淵源。在這本書中,李開復對自己的父親提到的不多,但是塑造了一個極具智慧的老人家形象。隨便在網(wǎng)上查一查資料就可以發(fā)現(xiàn)李開復的父親大有來頭。李開復的父親—李天民,1910年出生,13歲參軍,后黃埔軍校畢業(yè),日本早稻田大學進修,在當時整個那個貧苦的大環(huán)境下,有這樣的背景算得上是精英了。后成為國民黨高官,撤退臺灣,在1950年時竟然能把自己的老婆孩子從大陸撤到臺灣來,真的是不簡單。后來在臺灣潛心研究近代史,出了好幾本大人物傳記,并在臺灣某大學歷史系教書。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李開復能11歲就去美國讀書,并取得那么大的成就也就不奇怪了。這樣的家庭能給李開復提供硬性條件上的支持,但更可貴的是潛移默化對孩子軟性特質(zhì)的打磨,冰山下的東西他們在自己的家庭里汲取了足夠多的養(yǎng)分。
這么優(yōu)秀的家庭,要怎么講呢?按這個輩分大略算一下,人家家里已經(jīng)出了四代大學生了,有四輩的人受過高等教育了,而我們家才第一代大學生,還是個獨苗。這種情況下,人家積累了四代的人脈資源,知識資源,政治資源,我們要如何和別人競爭呢?可能家里的唯一一個大學生還只是個偶然情況?她本不應該是,是也改變不了什么。整個社會階層慢慢越來越固化,上升通道越來越狹窄。這種時候我們要怎么選擇呢?奮力拼搏向上躍遷一個階層,在新階層里吊車尾磕磕絆絆,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在這個階層扎根再往上躍遷?還是待在舒適區(qū),降低自己的欲求,活得逍遙又自在?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個難題。
專注當下的幸?!渲杏幸欢危铋_復下午去友人家拜訪,躺在友人的躺椅上驚嘆簡直是神仙生活,卻被友人提醒,這躺椅,這景色,李開復已來過無數(shù)次了。可見,有些事情的確是在人慢下之后才能發(fā)現(xiàn)的。專注當下美好的事物,的確很能提升人的幸福感。我們都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向死而生讀后感篇九
靜下來才能找到出路。平時忙忙碌碌,在物質(zhì)這條道路上狂奔,并以被稱為"鐵人"引以為豪的他,在治病這段期間,重新解讀他的生命,是否真的如自己認為的很有價值和無懈可擊。他令人眩目的工作成就,在青年學生中強大的的影響力,幫助了很多人,也改變了很多的青年學生的命運。可讓他靜下來反思時,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是像自認為的那樣強大和無私,而是人性中的虛偽,比如無知和自負。死亡就如他朋友描述的那般,于他是一份"偽裝的祝福",是一份禮物。讓他尋找到生命的意義和思維的盲點,更加珍惜和家人、朋友的相處,靜靜享受生命帶來的美好,不再做一個只求效率的人。
在書中他描述了兩個女兒的教育、家人對他的照顧,真是一個和諧有愛的家庭。他又真的很幸運,有一群愛他的人。
一生都在照顧臨終病人的護士邦妮。韋爾說,人在臨終時最后悔的五件事是:
1、我希望當初有勇氣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別人希望我過的生活;
2、我希望當初我沒有花這么多精力在工作上;
3、我希望當初我能有勇氣表達我的感受;
4、我希望當初我能和朋友保持聯(lián)系;
5、我希望當初我能讓自己活能更開心一點兒。
死亡雖然有時會是一份禮物,但我想也沒有多少人真的想要去嘗試或是去修習吧。那么,我們就從他的補修中學點對我們有意的知識吧,珍惜健康、珍惜家人和朋友,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向死而生讀后感篇十
死是個厚重的話題,也是需要人一生思考的哲學問題。這類書我看了不少,也經(jīng)常思考,但每讀一本書都有很多感悟和收獲。
《向死而生》講述了李開復先生從生病到康復的過程,以及過程之中的所思所想,道出了真話、說出了實感、講出了哲理。通過文字,我們可以深切的感受到開復先生從死亡線上回來的心境,感受到開復先生生病中的那份煎熬與艱難,感受到開復先生開悟后的那種豁達與開朗。修完死亡學分,重生后的開復先生更懂得生命的可貴,身體健康的重要,更加珍惜與其相遇的人,尤其是親人,也看開了名利的虛華。這些都為讀者思考生命、看懂人生、對待名利、珍惜親情、關(guān)注健康給出了彌足珍貴的建議和借鑒。
剛剛確診為癌癥,開復先生失落、彷徨、沮喪,"躺在床上輾轉(zhuǎn)難眠,思緒漫飛"、"我仿佛被禁閉在一間玻璃屋里,雖然可以看到、聽到外面的世界,但那個活色生香的世界已經(jīng)完全不屬于我。"之后自己研究病情,重新點燃了生命的希望,"從此之后,癌癥所帶來的一切負面影響,就開始悄悄起了變化;或者說,至少它在我心里不再是一個萬惡不赦、去之而后快的敵人,而是我之所以成為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疾病面前,許多人是被自己給嚇死的。恐懼是摧殘人心的一種情緒。對危險的恐懼,要比危險本身可怕十倍,有害十倍。在危險面前,與其選擇恐懼,不如選擇勇敢地面對。生病也是人生的一份機緣,開復先生與疾病斗爭中更好地認識了身體的奇妙,感悟到健康的可貴,更收獲了人生的覺悟。所以說,不管遇到什么事,我們都應該坦然的面對,沒有過不去的坎,一切都是人生成長的機緣。
結(jié)束治療,開復先生充滿了重生的喜悅,更看清了自己,認識到了人生真正的意義所在。"仿佛走過一條長長的隧道,終于重新來到藍天白云下,整個世界都是新鮮的、芳香的"、"這場大病,讓我心里的某些角落仿佛也被打開了"、"我這一生最大的錯誤是,徹頭徹尾地舍本逐末,把人生最彌足珍貴的時光,浪費在追逐那些看起來五彩斑斕的泡沫"。這些都在警示我們、啟發(fā)我們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成功?成功絕對不是那種大紅大紫的絢麗,更應該是超越之后的超脫,是擁有之后的放下,是喧囂之后的寧靜。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我,生活的質(zhì)量如何,幸不幸福,開不開心,等等感受只有自己最清楚、最真實。上天安排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就是來觀光游歷的,就是演飾人間劇情中一個無關(guān)緊要的角色。千萬不要過分地看重自己,也別把自己總活在別人的目光里,被別人的價值觀所左右,競逐別人的肯定。星云大師說得好:"我們?nèi)耸呛苊煨〉?,多一個我、少一個我,世界都不會有增減。你要世界因我不同,這就太狂妄了"、"人生難得,人生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要改變世界,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
開悟后的開復先生在書中說:"生命最重要的成就,其實是把自己內(nèi)在獨特的本質(zhì)開發(fā)出來。我們應該花更多的時間,來挖掘自己內(nèi)心深處真正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做什么樣的事情。否則,努力爭取出人頭地、唯恐落后、追名逐利的欲望就會像一頭野獸一樣,霸占我們的靈魂,很容易讓我們像機器似的超速運轉(zhuǎn),有名還要更有名,有錢還要更有錢,看不到自己的初心。"。
我贊同開復先生的感悟,我們就是要做最好的自己。我覺得我們每個人就如黑暗中的一盞油燈。燈芯的粗細決定了火苗的大小,火苗的大小決定了燈光亮的程度,所照區(qū)域的大小?;鹈绱鬅o疑可以照亮更大的區(qū)域,讓我們看到看清更多的東西。但是,火苗大,耗油量也自然大。要想保持住明亮的火苗,我們就得不斷地給燈加注燃油,而加注燃油也要適可而止,你把它加漫出來就會是火災。
在病中覺悟的最后章節(jié),開復先生總結(jié)人生的意義應該是憑良心做事、真誠對待自己和別人,"體驗人生,相信感覺,追隨你心,世界將更好"、"體驗世界,提升自己,讓自己更富有經(jīng)驗和智慧"。而不是分秒必爭,把自己變成一臺機器,更不要把優(yōu)化你的影響力當作一生的追求。
人總要死去,靈魂與肉體終將分別。但當我們還活生生存在的時候,就應該讓靈魂與肉體友好的相處,學會彼此的尊重。否則,透支生命,終會疾病纏身,靈魂與肉體兩敗俱傷。正如開復先生書中說:"活在當下,讓今天就成為那個‘特殊的日子’。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中‘最特殊的一天’!人生無論長短,只要這樣去活,一定都會圓滿豐富。"。
向死而生讀后感篇十一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很有幸聽了名師鄭英的講座,聽她娓娓道來,字里行間都體現(xiàn)了她對教育的執(zhí)著和熱情,打心底被她的教育智慧折服。于是講座結(jié)束之后立即拜讀了《教育,向美而生》這本書,延續(xù)自己對大師膜拜和虔誠向大師“取經(jīng)”之路。書中,鄭老師為廣大教育人呈現(xiàn)了一個個“教育,可以如此生動、有趣”的鮮活而深刻的案例,無不激勵著廣大教育人:向美,從修好這顆心開始,在細微處落地發(fā)芽,在自我革新中生長。感觸頗深是以下幾點:
教師的特殊在于對學生有種長久而不著痕跡的熏陶和感染。而學生,是教師的精神后裔,教師精神世界的豐富程度極大地影響著學生對精神世界的追求。鄭老師認為要想學生朝著美善的方向成長,自己先要成為美善的典范。一直把“形象上的悅目”“氣質(zhì)上的賞心”“靈魂上的高貴”作為她努力的目標。每天清晨換上一身知性套裝,淺淺淡妝出現(xiàn)在孩子們面前;班會課上會和孩子們一起聊服飾美、儀態(tài)美;設(shè)計手抄報、班級陣地時,會跟孩子一起聊審美元素、色彩搭配、版面設(shè)計,而不僅僅是簡單評價。在許多細碎的教育生活中,也經(jīng)常用儀式來表達內(nèi)心的莊重和虔敬。經(jīng)常會在學生活動時拍下精彩感人瞬間,在活動后詩意地再現(xiàn)重溫,點亮學生心中的`那盞燈;復習階段會在孩子的作業(yè)上畫上大大的愛心,讓孩子在上面鄭重寫下自己努力過程中的優(yōu)勢品格,點燃孩子的熱情;會用和孩子一起約定他們喜歡的鼓勵方式,把獎勵變成更有意義的尊重與愛的表達;當她被感動時,我會真誠地向?qū)W生表達我的贊嘆和敬佩等等,這樣把生活的庸常、細碎,注入有儀式感的教育情懷,原本平淡的日子也會變得光彩熠熠。懷一半詩心,懷一半匠心,過著有品的生活,過著有趣的生活,過著有情的生活。
鄭英老師把教室布置成名符其實的有詩意的地方,他認為向美而生就是從看得見的美開始的。凈化、美化、綠化、書香化是我對教室的布置要求。她的教室不大,所有的裝飾或展示品都應該有一定的教育價值。每換到一個新教室,她都會和孩子們一起重新規(guī)劃布置教室。首先會帶領(lǐng)孩子清除教室所有無意義的物品和裝飾。然后會和學生一起規(guī)劃教室的各個文化區(qū)角:公告角、圖書角、勞動角、文化陣地角等。接下來會和學生一起清理衛(wèi)生死角,巧妙修補遮蓋無法修補的角落。經(jīng)過一番折騰,賞心悅目具有教育情懷的教室打造完畢。她的目的希望孩子走進整潔有儀式感的教室時,會不自覺做出跟環(huán)境相匹配的行為,從而把整潔有序的習慣,轉(zhuǎn)化為自覺的行為美感。通過這樣在實踐中體驗做事的條理和方法,同樣會遷移到學習中,促進學生成長。
“樹從根上起,水自源頭來”教育本就是一條隨著時間逐漸延伸的路,每個人都可以是起點,但沒有人會成為終點,唯有把自己的心安在當下,安在身處的教育環(huán)境,在壓力與前進中找回自己作為一名教師的初心,走出一條專屬自己的教育路。從鄭英老師的書中我們感受到了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那份美妙的師生情。教育就是遵循孩子的天性,守護他們的天性,要追求完美,也要包容不完美。有幸讀到這本書,感謝鄭英老師,感謝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觸震撼,如此愉悅,如此獨特,如此有力量!
向死而生讀后感篇十二
有幸拜讀了鄭英女士的兩本書《教育,向美而生》和《班主任,可以做得這么有滋有味》。鄭英,何許人也?她是一名正高級教師、全國優(yōu)秀教師、浙江省德育特級教師、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響力人物等,她的頭銜很多,著作和論文更多。去年十月十九日,鄭英老師來祁門一中作了講座,聽說反響特好。
慢慢品味的。為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傳染,這個漫長的假期哪兒也不能去,不得不靜心地呆在家。我重拾書卷,從書里找到一些最有價值的、能助我一臂之力的內(nèi)容,閱讀、品味、反思,鄭英老師的文章在我心中蕩起漣漣心漪。
教育,向美而生》和《班主任,可以做得這么有滋有味》是鄭英老師多年來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的總結(jié),具有實用性、可操作性和啟迪性,尤其是管理班級的教育技巧和策略,我非常喜歡。希望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鄭英老師的教育策略和技巧能夠為我所用,在面對真實具體的教育問題時,能給予我啟迪和幫助。
我盡管有著二十多年的工作經(jīng)歷,可班級管理經(jīng)驗很有限。工作至今,我只當過兩屆初中班主任。說來也好笑,這兩屆班主任都是中途接班的。第一屆記得是從20xx年到20xx年,那時七年級有兩個班,到了八年級兩個班并成一個班,學校把重擔壓在我身上,讓我來當班主任,我可是只有一年的班主任工作經(jīng)歷。可想而知,合并后的班級管理比以前難多了。
一路跌跌撞撞地走來,有成功,有失敗,更有困惑。直到讀了鄭英老師的書才豁然開朗。她的書中有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教育策略和技巧,這些都可以為我今后的管理工作指點迷津。并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天生優(yōu)秀的或天生就是壞孩子,我們可以用心喚醒孩子內(nèi)在的力量,幫助他們變得強大。我們需要用一雙慧眼發(fā)現(xiàn)孩子的特質(zhì),揚其所長,補其所短,幫助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鄭英老師說得好,我們需要在工作的細微處用心。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易。班級管理表面上差不多,無非就是考勤、衛(wèi)生、紀律那些事。事實上有許多細節(jié),不同的班主任經(jīng)營起來,價值也就相差甚遠。
怎樣把“米”釀成“酒”,這很關(guān)鍵。需要我們班主任用所遇到的種種問題或困難來發(fā)酵,用一顆執(zhí)著的教育心來升溫,加以教育智慧來勾兌。這些細微處體現(xiàn)在與科任教師的合作藝術(shù)上,與家長的`合作藝術(shù)上,更重要的是與學生之間合作的藝術(shù),包括獎勵的藝術(shù)和懲戒的藝術(shù)。
談到獎勵,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也知道少批評,多鼓勵。有時也會來一點獎勵,但收效甚微?,F(xiàn)在想想,可能是走到了獎勵的誤區(qū),沒有真正掌握獎勵的藝術(shù)。獎勵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激勵學生積極表現(xiàn),并且為其后續(xù)的行為注入恒久的動力。所以對獎勵的時機、方式、分寸的把握也是一門藝術(shù),同樣的獎勵方式,最后效果也會因人而異。鄭英老師說獎勵要注意“發(fā)行量”,從而保證其“含金量”,只有做到得體適度、恰如其分,才能在平淡中見精彩,使學生處于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狀態(tài)。懲戒也是一種教育手段,是一把雙刃劍。
在實施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可行性和科學性,否則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如今,大部分的孩子個性都強,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是行不通的,懲戒必須與其他教育方法如說理、溝通、感化等結(jié)合起來,才能做到既嚴厲又包容,既有剛性又具柔性。
從沒見過一本描述班主任工作像這么細致、全面、實用的書?;叵胛乙郧暗陌鄷n走過場的多,流于形式的多。今后我必須深思:怎樣上班會課才能既有實效又有長效?怎樣給學生營造一個溫馨、浪漫的詩意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的思想工作怎樣做才有實效?如何讓學生愛上勞動?學生的評語如何書寫?一份好評語,猶如一面反光鏡,它能決定一個學生在假期中的幸福指數(shù),有時甚至能影響學生成長的軌跡。評語的作用可見一斑了,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評語自然不能生搬硬套,要突出孩子的個性。
一個人無論干什么,首先要有一顆熱愛之心,熱愛本職工作,熱愛生活。捫心自問,這兩者我都具備。當一名人民教師就是我兒時的夢想,我亦是一個熱愛生活之人,喜歡做公益,喜歡走走拍拍,喜歡用手機留下一切美好的事物。如鄭英老師所說,“師者,當懷一半詩心一半匠心。
詩心是仰望星空,匠心是腳踏實地;詩心是提升境界,匠心是印證境界;詩心是致其廣大,匠心是致其精微;詩心是向美而生,匠心是讓美成真?!蔽乙脏嵱⒗蠋煘榘駱?,努力追求向美而生的教育,把教育做得有滋有味,做真正走心的教育。用心做教育,做教育的有心人。
向死而生讀后感篇十三
10月19日很有幸聽了名師鄭英的講座,聽她娓娓道來,字里行間都體現(xiàn)了她對教育的執(zhí)著和熱情,打心底被她的教育智慧折服。于是講座結(jié)束之后立即拜讀了《教育,向美而生》這本書,延續(xù)自己對大師膜拜和虔誠向大師“取經(jīng)”之路。書中,鄭老師為廣大教育人呈現(xiàn)了一個個“教育,可以如此生動、有趣”的鮮活而深刻的案例,無不激勵著廣大教育人:向美,從修好這顆心開始,在細微處落地發(fā)芽,在自我革新中生長。感觸頗深是以下幾點:
教師的特殊在于對學生有種長久而不著痕跡的熏陶和感染。而學生,是教師的精神后裔,教師精神世界的豐富程度極大地影響著學生對精神世界的追求。鄭老師認為要想學生朝著美善的方向成長,自己先要成為美善的典范。一直把“形象上的悅目”“氣質(zhì)上的賞心”“靈魂上的高貴”作為她努力的目標。每天清晨換上一身知性套裝,淺淺淡妝出現(xiàn)在孩子們面前;班會課上會和孩子們一起聊服飾美、儀態(tài)美;設(shè)計手抄報、班級陣地時,會跟孩子一起聊審美元素、色彩搭配、版面設(shè)計,而不僅僅是簡單評價。
在許多細碎的教育生活中,也經(jīng)常用儀式來表達內(nèi)心的莊重和虔敬。經(jīng)常會在學生活動時拍下精彩感人瞬間,在活動后詩意地再現(xiàn)重溫,點亮學生心中的那盞燈;復習階段會在孩子的作業(yè)上畫上大大的愛心,讓孩子在上面鄭重寫下自己努力過程中的優(yōu)勢品格,點燃孩子的熱情;會用和孩子一起約定他們喜歡的鼓勵方式,把獎勵變成更有意義的尊重與愛的表達;當她被感動時,我會真誠地向?qū)W生表達我的贊嘆和敬佩等等,這樣把生活的庸常、細碎,注入有儀式感的教育情懷,原本平淡的日子也會變得光彩熠熠。懷一半詩心,懷一半匠心,過著有品的生活,過著有趣的生活,過著有情的生活。
鄭英老師把教室布置成名符其實的有詩意的地方,他認為向美而生就是從看得見的美開始的。凈化、美化、綠化、書香化是我對教室的布置要求。她的教室不大,所有的裝飾或展示品都應該有一定的教育價值。每換到一個新教室,她都會和孩子們一起重新規(guī)劃布置教室。首先會帶領(lǐng)孩子清除教室所有無意義的物品和裝飾。然后會和學生一起規(guī)劃教室的各個文化區(qū)角:公告角、圖書角、勞動角、文化陣地角等。接下來會和學生一起清理衛(wèi)生死角,巧妙修補遮蓋無法修補的角落。經(jīng)過一番折騰,賞心悅目具有教育情懷的教室打造完畢。她的目的希望孩子走進整潔有儀式感的教室時,會不自覺做出跟環(huán)境相匹配的行為,從而把整潔有序的習慣,轉(zhuǎn)化為自覺的行為美感。通過這樣在實踐中體驗做事的條理和方法,同樣會遷移到學習中,促進學生成長。
“樹從根上起,水自源頭來”教育本就是一條隨著時間逐漸延伸的路,每個人都可以是起點,但沒有人會成為終點,唯有把自己的心安在當下,安在身處的教育環(huán)境,在壓力與前進中找回自己作為一名教師的初心,走出一條專屬自己的教育路。從鄭英老師的書中我們感受到了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那份美妙的師生情。教育就是遵循孩子的天性,守護他們的天性,要追求完美,也要包容不完美。有幸讀到這本書,感謝鄭英老師,感謝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觸震撼,如此愉悅,如此獨特,如此有力量!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6180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