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編寫應(yīng)注重靈活性和針對性,以適應(yīng)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教案中的教學方法應(yīng)該多樣化,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教案范文中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值得教師們學習和運用。
孔孟論學習的教案篇一
學習了《孔孟論學習》后,我感到收獲頗多,特別是對于自己的日常的學習有了深刻的啟發(fā)。我認為學習過程中,興趣和愛好是非常重要的,愛因斯坦也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好是成功之母?!弊非髮W問首先在于愛學、樂學,這是最關(guān)鍵??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彼哪康木褪菑娬{(diào)興趣和愛好的重要性,事實上也正是真正愛好學習的人,為學習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記得小學時有一個同學調(diào)皮異常,學習積極性不高,上課多不注意聽講,有一次老師讓他上黑板默寫生字詞,居然十個錯九個,而且筆畫筆順錯誤甚多。
老師就讓他在黑板上抄寫三遍。要平時,在本子上抄他根本沒有自覺性給它抄完。在全班同學和老師的共同監(jiān)督下,他很認真地一字不漏地抄寫著。并再次對他進行聽寫,效果比第一次好。以后他學習一偷懶,老師就叫到黑板上去聽寫,他居然每次都欣然同意,而且完成得相當不錯。比起以前讓他在練習本上自己去抄寫的效果要好得多。我們同學就有些不明白,于是問他為什么,他說,“我喜歡到黑板上寫字”。后來逐漸他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了很強烈的興趣,而且有幾次考試語文成績都名列前茅。可見,興趣對于學習是多么地重要埃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感興趣的,特別喜愛的學科總會學的很好,而興趣不大或反感的學科自然成績會很不理想。所以我們一定要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自己的學習興趣,那樣,我們就會成為一個愛好學習的人,一個學習成功的人。()。
孔孟論學習的教案篇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論語?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論語?為政》)。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p>
(《論語?公冶長》)。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論語?子罕》)。
孟子曰。
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p>
(《孟子?盡心下》)。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四十歲能不受迷惑,五十歲能懂得自然規(guī)律,六十歲能聽到別人說的話,不用怎么想就能明白,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超過規(guī)矩。”
孔子說:“只學習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只思考不學習就會危險?!?/p>
子貢問孔子:“孔圉憑什么借謚號為‘文’?”孔子說:“他勤奮好學,不以對身份低微的人請教為恥,因此稱孔圉的謚號為‘文’?!?/p>
孔子說:“比如堆積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沒有堆成,停止,我自己要停止!比如填平洼地,即使只傾倒了一筐土,繼續(xù),我自己要繼續(xù)!”
孟子說:“大王的不明智,沒有什么是不可理解的。即使有一種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植物,如果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也沒有能夠再存活的了。我和大王相見的次數(shù)太少了,我退居在家把王冷淡到了極點而那些諂諛小人就乘機來到王的身邊,我怎么能使王的善良之心萌發(fā)呢?現(xiàn)在下棋作為一種技術(shù)是小技術(shù);但不專心致志地學,就不能得到收獲。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一心一意,只聽弈秋的話;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著,卻一心覺得有天鵝將要飛來,想著拿弓箭把它射下來,雖然與另一人一起學習,卻比不上那個人學得好。這是因為他的聰明才智比不上另一個人嗎?回答是:不是這樣的。”
孟子說:“完全相信《尚書》的內(nèi)容,就還不如沒有《尚書》。我對于其中的《武成》篇,不過取信它兩三頁罷了。仁道的人天下無敵,憑極仁道的周武王征伐最不仁道的殷紂王,怎么會使許多血讓木棒都漂浮起來了呢?”
孔孟論學習的教案篇三
學習目標:
掌握有關(guān)孔子和孟子的文學常識。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與用法。如罔、殆、憤、悱、而、之等。
理解文中孔孟所論述的讀書之道的觀點;比較其觀點和論述方法的異同。
學習古人的讀書精神,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學習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掌握有關(guān)孔子和孟子的文學常識。
2、學習孔子的讀書觀點,能夠熟練的翻譯課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詞語。
3、學習古人的讀書精神。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相信自己,我能行)。
1、查閱工具書,把下面關(guān)于孔孟的知識補充完整。
(1)孔子,名字,時期魯國人,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家,家?!丁肥怯涊d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它與《》《》《》合為“四書”。
(2)孟子,名字,時期鄒人。學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是記載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論語不亦說乎罔殆悱隅暴之。
誨二人奕鴻鵠繳辟若杵。
3、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簡要說說文章從哪些方面談了讀書之道?
二、導入正課:
三、課堂展示(表現(xiàn)自我,我最棒)。
1、齊讀課文。
2、指兩名學生分別介紹孔孟的知識。(根據(jù)自主學習內(nèi)容演板填空。)。
3、檢查字音。(演板自主學習中的注音字詞)。
四、感知探究(團結(jié)協(xié)作,我做主)。
學習課文1-9則,以學習小組為主,按下面的提示討論完成。
第一則:解釋詞語:習說。
句意:
第二則:解釋詞語:故可以為。
句意:
這兩則論述了在學習中的重要性。
第三則:解釋詞語:罔殆而。
句意:
這一則強調(diào)了和的關(guān)系問題,要求人們把和相結(jié)合,不能偏廢。
第四則:解釋詞語:知之為是知也。
句意:
這一則告誡人們的道理。
第五則:解釋詞語:敏好恥。
句意:
這一則闡述的是一個人的對于學習具有重要作用,說明只有。
才能廣泛深入的學習。
第六則:解釋詞語:知之者不如樂之者。
句意:
這一則闡述的是對于學習的重要性,說明只有真正的把學習當成。
才能學有所成。
第七則:解釋詞語:憤啟悱發(fā)。
隅以反復。
句意:
這一則闡述了的教學原則(方法)。它告訴我們教師要在課堂上實施教育,讓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同時還告訴我們學習要的道理。
第八則:解釋詞語:受重孰順成。
句意:
這一則闡述了在學習中的重要意義。
第九則:解釋詞語:與居謀。
句意:
這一則闡述了讀書要有正確的觀念,強調(diào)學習經(jīng)典是與大師、先賢的、
五、質(zhì)疑解難(展現(xiàn)自我,我最強)。
以上孔子的9則語錄分別從哪些方面談了讀書之道?
總結(jié):學了這幾則語錄之后,你有何收獲?請簡要談?wù)劇?/p>
六、鞏固檢測:
1、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強調(diào)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guān)系的是:
告誡我們學習要用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的是:
強調(diào)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的是:
強調(diào)溫習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的是:
2、在這9則中找出下列詞語并解釋:
通假字:
詞類活用:
一詞多義:
古今異義:
3、翻譯;。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出自這9則語錄的成語有:
七、板書設(shè)計:
八、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孟子的讀書觀點,能夠熟練的翻譯課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詞語。
2、學習古人的讀書精神。
3、理解文中孔孟所論述的讀書之道的觀點;比較其觀點和論述方法的異同。
學習過程:
一、復習有關(guān)孔孟的文學常識導入。
二、齊讀課文,感知探究。
第十則:解釋詞語:造之以道得居安。
資逢原故。
句意:
這一則中孟子強調(diào)在學問上要想獲得很深的造詣,必須遵循,怎樣才能夠獲得呢?要靠自己去。
第十一則:解釋詞語:雖一日暴之寒夫奕。
為數(shù)通國善使誨惟。
鴻鵠思援繳俱弗若為是非然。
句意:
這一則孟子闡述了學習要的道理。首先孟子以“天下易生之物”為例,說明了學習要;然后又以“奕秋誨二人奕”之事說明學習要。
第十二則:解釋詞語:有為者辟若軔。
句意:
這一則孟子用“掘井”的道理闡述了的道理。
第十三則:解釋詞語:盡于二三策至。
仁流杵。
句意:
這一則孟子舉《尚書》中《武成》的例子告訴我們要辯證的看待書中的記載,說明。
在學習中不要,要有。
三、質(zhì)疑解難:
1、以上幾則孟子的'語錄分別從哪幾方面談了讀書之道?
總結(jié):學了這幾則語錄之后,你有何收獲?請簡要談?wù)劇?/p>
2、《論語》的議論方式與《孟子》有什么不同?
總結(jié)本文的寫作特色:
四、鞏固檢測:
1、在這四則語錄中找出下列詞語并解釋:
通假字:
一詞多義:
詞類活用:
古今異義:
2、出自這四則語錄的成語有:
五、板書設(shè)計: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論語?為政》)。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有志于學習,三十歲而立,四十歲(掌握了各種知識)不受迷惑,五十。
歲時懂得自然的規(guī)律、法則,六十歲聽到別人說的話,用不著怎么想,就能領(lǐng)會,七十歲隨。
心所欲,而(任何念頭)又不超過規(guī)矩、法度。”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論語?為政》)。
【譯文】。
孔子說:“(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只是)空想?yún)s不學習,就會(不。
得其義,無所收獲),(對學習)感到危險而沒有信心?!?/p>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p>
(《論語?公冶長》)。
【譯文】。
子貢問道:“孔文子憑什么稱他(謚號)為‘文’?”孔子說:“(他)聰明好學,不。
以向?qū)W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恥,所以稱他(謚號)為‘文’?!?/p>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論語?子罕》)。
【譯文】。
孔子說:“好比堆積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沒有堆成,如果停止了,我也就停止了;好比。
填平洼地,即使只傾倒下一筐土,如果繼續(xù)干,我也就前進了?!?/p>
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
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孟子?告子上》)。
【譯文】。
孟子說:“王的不聰明,不值得奇怪。即使有(一種)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植物,(如。
果)曬它一天,凍它十天,(也)沒有能夠生長的了。我和王相見的次數(shù)太少了,我退居在。
家把王冷淡到了極點(而那些諂諛小人就乘機來到王的身邊),我怎么幫助他(指王)使他。
的善良之心萌發(fā)呢?
今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
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譯文】。
(譬如)現(xiàn)在下圍棋作為技術(shù),僅是小技術(shù);(如果)不一心一意,也就不能學到。弈。
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
智若與?曰:非然也?!?/p>
【譯文】。
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話,卻一心認為有天鵝將要飛來,想著拿起弓箭去射它,雖。
然他是與那個人一起學習,(成績肯定)不如那個人了。這是因為他的聰明才智不如那個人。
嗎?回答是:不是這樣的?!?/p>
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
無敵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盡心下》)。
【譯文】。
孟子說:“完全相信《尚書》,還不如沒有《尚書》。我對于(其中的)《武成》篇,
(不過)采用它兩三片(竹簡)罷了。仁道的人在天下沒有敵手,憑極仁道的(周武王),
來討伐極不仁道的殷紂王,怎么會血流漂杵呢?”
孔孟論學習的教案篇四
1、孔子:
孔丘(前551—前479)字仲尼,世稱孔子,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浊鹪隰攪鲞^官,又曾游說四方,但總的來說,一生是郁郁不遇的。其主要活動是聚眾講學,由此建立了中國古代第一個私家學派——儒家。他還整理過許多重要的古代典籍。孔丘是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在民族文化的發(fā)展史上是一個極重要的人物。
“仁”的思想在孔子思想結(jié)構(gòu)中是核心部分。一般認為“愛人”是“仁”的主旨,所謂“仁者愛人”?!皭廴恕?,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衛(wèi)靈公》)。
孔孟論學習的教案篇五
1.了解儒家代表人物關(guān)于讀書學習的觀點,領(lǐng)會讀書學習的基本道理。
2.比較孔孟言論的語言特色。
3.識記古漢語詞句的有關(guān)知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領(lǐng)會讀書學習的道理。
三、教學時數(shù)。
3課時。
四、預習要求。
1.誦讀并抄寫課文的前面七節(jié)(即《論語?學而》、《論語?為政》(三節(jié))、《論語?公冶長》《論語?雍也》《論語?述而》。
2.參照注釋,口譯這七節(jié)課文。
3.把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記起來。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1.檢查誦讀(1—7節(jié))情況(小組讀、個人讀)。
2.同桌二位同學相互檢查抄寫(1—7節(jié))情況,并對錯別字進行登記。
3.教師在黑板上對錯別字進行匯總,并與學生一起進行訂正。
4.請學生說出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課文討論時解答)。
(二)導入課文。
學習第一節(jié):《論語?學而》。
1.分別請二位學生口頭翻譯這一節(jié)。
2.請其他同學評價這二位同學翻譯的情況(如有誤譯,要指出來)。
3.教師總結(jié)學生的口譯和其他同學的評價,訂正誤譯并說出自己的翻譯。
重點解釋:而(而且)習(溫習)說(通“悅”,高興)。
4.請學生交流本節(jié)內(nèi)容所說道理的經(jīng)驗或體會。
學習第二、三、四節(jié):《論語?為政》(三節(jié))。
5.分別請二位學生口頭翻譯這三節(jié)。
6.請其他同學評價這二位同學翻譯的情況。
孔孟論學習的教案篇六
知識與能力:掌握文中重點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過程與方法:熟練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及重點句子的含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古人深邃的讀書精神,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學習習慣。
教學方法:
閱讀法、討論法教具課文音頻資料。
教學重點:
掌握文中難解詞句,疏通全文,熟讀背誦。辨析古漢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
教學難點:
背誦課文,理解文中每則大意。
教學過程:
一、設(shè)疑自探。
1、導入。
2、作者簡介。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guān)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jù)。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成為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并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傳“仁”的學說。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F(xiàn)存《論語》一書,是研究孔子學說的主要資料。
孟子(公元前372——約前289),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今山東鄒縣)人。他是儒家學派中思(子思)孟(孟軻)學派的主要代表,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孟子的弟子們整理的孟子言論,其間雜有弟子的話語?!睹献印番F(xiàn)僅存“內(nèi)書”七篇?!睹献印芬粫?,除了闡述儒家的“仁”的主張外,還提出了“義”的觀念,提出了“性本善”、“養(yǎng)浩然之氣”等一系列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響的命題。
3、整體感悟。
第一則:學過了,然后按一定時間去實習它,不也高興嗎?
第二則:溫習舊的知識,不斷吸取新的知識,就可以做老師了?;颉皽亓暸f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就可以做老師了。”
第三則:學習卻不思考就不能解決疑難問題。只思考卻不學習也不能解決疑難問題。
第四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聰明。
第五則:聰敏而又熱愛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辱。
第六則:對于一件事,了解它不如熱愛它,熱愛它不如發(fā)自內(nèi)心地喜歡研究它。
第七則: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領(lǐng)會不了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又說不出的時候,不去啟發(fā)他。教他一個方面,他不能推知其它三個方面,就不再教他。
第八則:接受教育,注重請教,怎么會不順利成功?
第九則:誦讀《詩經(jīng)》《尚書》,就好像與古人生活在一起;誦讀《詩經(jīng)》《尚書》,就好像與古人一起商討,交談。
第十則:君子遵循正確的方法以獲得很深的學問,并想自己找到正確的方法。自己找到了正確方法,所學的東西就能掌握牢固;知識掌握得牢固了,那么學問積累就多;學問積累得多,就用之不盡,取之不竭。所以,君子都想自己找到正確的方法。
第十一則: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植物,如果一會兒曬它,一會兒冰凍它,沒有能夠生存下去的?!F(xiàn)在,圍棋作為一種技能,是小的技能;如果不專心致志地學習,也學不會。一位名叫秋的圍棋手,是全國最擅長下圍棋的。讓他教導兩個人學習圍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從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聽從秋的教導,但心里卻總是想著天鵝將要飛來,想著拿弓箭來射它,雖然和另一個人一起學習,但不如另一個人學得好。是因為這個人的智力不如另一個人嗎?答案是:不是這樣的。
第十二則:做學問就像挖井,井挖得很深了,還沒有泉水,還是一口廢井。
〖質(zhì)詢疑點〗。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言句要遵循什么原則?
“信”:忠實于原文,字字落實,句句落實,不隨意增減;“達”:表意明確,語言通暢,語氣不走樣;“雅”:用簡明、優(yōu)美,富有文采的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的內(nèi)容、形式和風格準確地表達出來。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文章主旨。
在于“學以致用”。
二、重點語句。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解析孔子講的學習,包括禮(包括各種儀節(jié))、樂(音樂)、射(射箭)、御(駕車)、詩、書??鬃又v學習,不是學過了就算,要求按一定時間去實習。在學習中還要有體會,有心得,所以說不也喜悅嗎?正因為學了有體會,所以感到喜悅。學習時有朋友來共同切磋,比一個人學習好,所以說有朋友來,不也快樂嗎?這樣,孔子講的學習,不光講學習書本知識,還要實習各種技能,還要跟德育結(jié)合,提高品德教育。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解析這一句講學和思的辯證關(guān)系。正確的知識,如科學一定要由淺入深、按部就班去學習。不學習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學知識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誤。只有學習與思考結(jié)合,才能學到正確的知識,不致胡思亂想,陷于迷誤。思而不學,只是空想,不知道自己想的問題是否前人已經(jīng)解決,倘前人已經(jīng)解決了,那再去想不是白費了?倘前人沒有解決,不知道從前人已經(jīng)研究過處繼續(xù)前進,再從頭開始,是再走前人已經(jīng)走過的路,也是浪費。所以一定要學與思結(jié)合才行。
三、文章思路:
(1)要有好的'求知態(tài)度。
好學——謙虛老實——以學習為樂。
(2)要有好的學習方法。
按時復習——總結(jié)復習,發(fā)現(xiàn)新知——學思結(jié)合——注重啟發(fā)。
(3)要有好的學習原則。
居之安,則資之深——積累重要——堅持不懈。
(4)要有好的學習原則——修養(yǎng)身心。
四、寫作特點:
論學的這幾則也能充分地體現(xiàn)《論語》的文學特點。首先,它們?nèi)怯卯敃r的規(guī)范性口語寫成的,可以說是明白如話。其次,語言自然流暢,簡約樸實,不事雕琢,不求辭采,卻能表達出深刻的道理。再次,它們有一種從容不迫、多方啟發(fā)的風格,體現(xiàn)出所謂“文如其人”的文章規(guī)律,使讀者如同親眼目睹那位被學生們譽為“循循善誘”的師長。最后,《論語》不以善譬稱;但偶爾也有生動確切的比喻,使讀者耳目一新。
作業(yè)布置:背誦課文。
板書設(shè)計。
1.溫習的重要(第一,二則)。
2.學習與思考缺一不可(第三則)。
3.虛心好學(第四、五、八則)。
4.情感、態(tài)度于學習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第六則)。
5.啟發(fā)式教學原則,學習主體的第一性原則(第七則)。
6.學習經(jīng)典是與大師、先賢對話、交流(第九則)。
7.學習、深造的正確途徑是依靠自己主動學習,主動獲得(第十則)。
8.學習的關(guān)鍵在于專心致志(第十一則)。
9.做學問要有成就必須持之以恒,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第十二則)。
10.讀書、學習要有懷疑精神(第十三則)。
課后反思。
教研(備課)。
組長簽字教務(wù)處。
(抽)檢查。
孔孟論學習的教案篇七
1.把握每段的要點,明確孔孟二者的差異。
2.作者是如何看待孔孟的,二者之間差異的根源是什么。
3.學習結(jié)合時代背景分析文化現(xiàn)象的方法。
4.積累詞語,掌握成語的用法。
5.感悟文化與文化現(xiàn)象。
[教學重點]。
1.作者是如何看待孔孟的,二者之間差異的根源是什么。
2.學習結(jié)合時代背景分析文化現(xiàn)象的方法。
3.孔孟思想的具體特點。
[教學難點]。
積累詞語,掌握成語的用法。
[教學設(shè)想]。
由孔孟之說引出話題的歷史原因,領(lǐng)悟作者的思想方法。思考孔孟的思想言行有哪些不同。并從文中找比較他們的不同之處,進而分析造成這些不同的原因.
[教學方法]。
主要采用討論式和啟發(fā)式。
[媒體設(shè)計]。
運用多媒體教學。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本課屬于自讀篇目,課文結(jié)構(gòu)清楚,層次清晰,闡述的觀點也并不深奧,再加上高三學生此時對孔孟已有不少的接觸和了解,相關(guān)的文化常識也比較熟識,因此本文比較適合于自學。自學并不等于放羊,應(yīng)該引導學生自學,在45分鐘內(nèi)盡可能收到吸收文化和培養(yǎng)能力的最大益處。本篇課文的課后練習,比較適合于作為邊閱讀邊思考的激發(fā)點使用,應(yīng)該充分運用,這樣學習本課的效果似乎更加切實些。
在教材處理上,這一課時把教學內(nèi)容切分成三大板塊,先是整合課文內(nèi)容,其次是晶詞味句重點突破,然后適當擴展,溫故知新。課后提供一篇逆向思考類文章,為的是能讓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得以有效的訓練。
一、導入語。
上一篇課文我們了解了莊子,其實在先秦諸子百家中,我們最為熟悉的不是道家而是儒家,孔子、孟子、顏淵、子路我們?nèi)缋棕灦?。同時,我們還通常把孔孟并舉。提到大成至圣,我們就會想到亞圣,這兩個人總是如影隨形,有時孟子的光輝甚至還會把孔子遮掩著。其實,孟子與孔子生活于不同的時代,大家都知道孔子生活的時代是春秋時期,孟子生活的是戰(zhàn)國時代。據(jù)《史記》,孟子是孔子的門人于思的學生,這兩人真的能夠如出一轍嗎?讓我們一同來閱讀著名學者黃仁宇先生的《孔孟》。
二、整體初讀,歸納提要,整合課文內(nèi)容。
快速閱讀課文,把每一節(jié)當中的重點語句劃出來,然后對本文內(nèi)容作一個提要。這個工作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訓練學生的速瀆能力,速讀要講求質(zhì)量,所以第二個目的在于訓練學生在快速閱讀當中迅速抓住每一節(jié)中的關(guān)鍵信息。之所以分解到每一節(jié),是因為段節(jié)的層次性不很復雜,而它又是一篇課文骨架,學生思考問題的難度會相對小一些。
(明確:本文的內(nèi)容提要:孔子和孟子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鬃犹故幱崎e,輕松愉快,孟子則凡事緊張。孔子認為性惡來自于先天,孟子則持性善論??鬃訉Α岸Y”非常重視,而孟子則不大拘泥于禮??子鄣牟煌?,主要是因為局勢起了變化,孔子處在春秋時期,周禮還有一定的約束力,戰(zhàn)事尚未波及全民,戰(zhàn)事的方式如同競技,還不足以造成社會全面動蕩。因此孔子認為東周那樣的社會秩序仍可恢復,他提倡克己復禮,正名復古。孟子處在戰(zhàn)國前中期,戰(zhàn)國七雄已經(jīng)準備長期的大廝殺,戰(zhàn)爭已有相當規(guī)模,戰(zhàn)事已經(jīng)相當殘酷,社會全面動亂。因此,孟子認為出路在于改弦更張,他的種種主張都是突破“禮”的約束的)學生在回答問題,可以通過量化來考查學生的閱讀品質(zhì):如孔孟的三個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局勢起了變化。
三、品詞析句,探究質(zhì)疑。
明確:主要闡述孔孟二人的相同,而第二段的開頭又有“但是”的轉(zhuǎn)折,然后進而論述了二人的不同。
2.說孟子“凡事緊張”,“緊張”一詞含義是什么?
提示:所謂“緊張”,與上文的“輕松愉快”相對,可用“沉重痛苦”來對解,但是還要結(jié)合下文來具體回答,是為尖銳的社會矛盾、兇險的前途而焦慮、憂心、痛心這樣的情緒。
3.“雖為圣賢,仍要經(jīng)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從這個話里怎么見出“性惡來自先天”?
提示:經(jīng)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就是認為人的修養(yǎng)是用理智不斷克服性惡的過程,也就是認為惡是人的本性,是天生的。
5.“他的閑雅代表著當時的社會”一句是什么意思?
提示:當時社會還相當寧靜,整個社會心態(tài)都比較閑雅,孔子的閑雅代表著當時的社會心態(tài)。
6.為什么說“全民為什伍”是以一種軍事組織的原則加之全民?
提示:“什伍”是戶籍編制,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相聯(lián)相保?!笆参椤庇质枪糯娛戮幹?,五人為伍,十人為什。所以說是以一種軍事組織的原則加之全民。
7.為什么說孟子的性善論帶著一種強迫性的推論?
提示:由性善論這個前提推論到對人的道德要求,不過是要求保持天性,回復天性而已容易做到而做不到,就可以斥之為“失其本心”,所以帶有強迫性。
8.何謂“低水準平等思想”?
提示:低水準是指生活水平低。如“樂歲終身飽”,但求吃飽肚子而已。
提示:《孟子》和《四書》全部都是有其歷史背景的,并不是句句話都適用于任何歷史條件。政治哲學,是研究政治的本質(zhì)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和政治理論的概念體系,包括《孟子》在內(nèi)的《四書》含有政治哲學的成分,但是不能一體視之為政治哲學。如果不考究其歷史背景,一概奉為經(jīng)典,是要犯錯誤的,在這個意義上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10.學習了本文,你認為應(yīng)該怎樣來研究古代文化現(xiàn)象?
提示:(1)善于同中求異。(2)要進行歷史的考察,探究其精神實質(zhì)象,要掌握大量的歷史資料,并以之為依據(jù)。
四、拓展延伸。
翻譯《寡人之于國也》,并結(jié)合本文說說孟子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研究歷史文化現(xiàn)。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虬俨蕉笾故蕉笾?。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痹唬骸巴跞缰?,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安贿`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洚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p>
[譯文]粱惠王說:“我對于國家,總算盡了心啦。河內(nèi)遇到饑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遷移到河東去,把河東的糧食轉(zhuǎn)移到河內(nèi);河東遇到饑荒也是這樣??疾爨弴恼?,沒有像我這樣用心的。鄰國的老百姓沒有再減少,我的百姓沒有再增多,這是為什么呢?”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打仗,讓我用戰(zhàn)爭作比喻吧。咚咚地敲響戰(zhàn)鼓,兩軍的兵器已經(jīng)接觸,扔掉盔甲拖著武器逃跑。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來,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來。憑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恥笑別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樣呢?”梁惠王說:“不行,只不過沒有跑上一百步罷了,那也是逃跑啊!”孟子說:“大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鄰國多了。不耽誤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季節(jié),糧食就會吃不完。密網(wǎng)不下到池塘里,魚鱉之類的水產(chǎn)就會吃不完。按一定的季節(jié)入山伐木,木材就會用不完。糧食和水產(chǎn)吃不完,木材用不完,這就使百姓對生養(yǎng)死葬沒有什么不滿了。百姓對生養(yǎng)死葬沒有什么不滿,這是王道的開端。
五畝大的住宅場地,種上桑樹,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絲織品了。雞、豬、狗畜養(yǎng),不要耽誤它們的繁殖時機,七十歲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畝大的田地,不要耽誤它的生產(chǎn)季節(jié),幾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饑餓了;認真地舉辦學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反復講給百姓聽,須發(fā)花白的老人就不會背著或頭頂著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歲的人能夠穿上絲織品,吃上肉食,百姓沒有挨餓受凍的,這樣還不能統(tǒng)一天下而稱王,是不曾有過的事。
—貴族家的豬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餓死的人,不知道開倉賑濟。百姓餓死了,卻說:‘這不是我的過錯,是因為年歲不好?!@種說法與拿刀把人殺死后,說‘殺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歸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會來歸順了。”
從本文的第一句話可以想見當時戰(zhàn)事頻仍,孟子給梁惠王提出的方案是發(fā)展生產(chǎn),注意民生,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建議,是因為由于戰(zhàn)爭,殺人盈城,殺人盈野,對生產(chǎn)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給民生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孟子關(guān)于王道的主張就是針對當時的局勢提出來的。由此我們可以感受到人民的災難深重,社會矛盾的尖銳,也可以體會孟子慈悲為懷的胸懷,為民請命的激切。
孔孟論學習的教案篇八
設(shè)計過程:
一、導入主題:
1、活動:集體分吃大餅。
2、小記者采訪。
董子怡:我是小記者,看著大家吃的這么開心,我來采訪一下他們吧?。ú稍L李帆、鄧穎慧、魯雅靜)。
董子怡:原來大家都從吃餅這一活動中感受到了分享的快樂。瞧,連一口都沒吃的張老師都笑得特別開心呢!
3、師小結(jié):是啊,看著大家吃得開心,我也開心。一張餅這么多人分吃,卻還帶給大家這么多快樂。看來,學會分享,也能感受到快樂!
4、主持人(董訓昭、夏冬妮、張志鵬):《學會分享》三年級4班主題班會現(xiàn)在開始。
二、感悟篇:
1、全班合作詩朗誦——《這就是分享》。
董:森林和草原,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下,分享著太陽的光輝!夏:青草和花朵,被溫潤的雨水滋養(yǎng)著,分享著雨露的精華!
張:燕子和風箏,共享著一片藍天!楊宇軒:我和弟弟蔣琪琪:我和妹妹王豫晗:姐姐和我程心怡:我和哥哥四人齊:正一同分享著家庭的溫暖!
全班齊:我們大家也正在共同享受著老師無私的愛。這就是——分享!
2、主持人(董):同學們,關(guān)于分享你們想起了哪些經(jīng)歷或故事呢?請大家自由地說一說吧!
3、學生自由交流:
胡然——李紫伊——黃辰罡——郭子揚——章啟航——陳若冰——郝禹泰。
4、主持人(夏):這個故事真好!盲人點燈既照亮了別人,也照亮了自己。在生活中,我們也應(yīng)該時刻記得:幫助別人也等于幫助自己。接下來,有幾個問題想考考大家!
5、集體活動:考考你。
文志豪——陳思思——陳濤——李巧紅——王奧。
三、體驗篇:
1、主持人(張):同學們回答得真不錯!現(xiàn)在你們最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什么呢?
2、分享活動展示。
但愛榴:舞蹈分享——《茉莉花》;
夏冬妮:手工作品分享——風鈴;
唐蝶:書法作品分享;
萬佳琪:繪畫作品分享;
武力、程詩雪:學習方法分享;
黃辰罡、田奧成、歐陽宇、楊茜:小品分享——《開心湯》。
3、主持人(董):兩個人共享一個幸福,便會擁有兩個幸福。今天,我們共享了這么多份快樂,此時此刻,大家一定都無比快樂!既然快樂可以分享,那么憂愁也可以分擔。兩個人分擔一個痛苦,痛苦也會減少一半。
四、歌頌篇:
1、主持人(夏):汶川大地震、玉樹大地震使很多個家庭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一時間,無數(shù)種關(guān)愛與幫助紛至沓來:有人在第一時間里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有人向災區(qū)捐款捐物;有人在無聲的祈禱與祝福;有人在默默地提供各種幫助……(圖片欣賞)。
2、主持人(董、夏):請欣賞詩朗誦——《生死不離》。
3、詩朗誦:
湯子晗、沈欣芯、程詩雪:《生死不離》。
宋家輝、孫曉燕:《青海,我們與你同在》。
張志鵬、夏冬妮、董訓昭、程詩雪:《讓我們共同分擔苦難》。
4、老師總結(jié)發(fā)言。
5、全班齊頌。
6、主持人宣布班會結(jié)束。
孔孟論學習的教案篇九
孔子和孟子,被后世奉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們的學說對中國文化乃至整個東亞文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通過學習他們的思想,我受益匪淺,對于人生的價值觀、修養(yǎng)以及教育模式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在這段學習過程中的體會和心得。
首先,孔孟學派強調(diào)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們認為,一個人應(yīng)該首先修養(yǎng)自身,通過修身來達到內(nèi)心的和諧與平衡。我深深理解到,只有不斷追求自我完善,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格品質(zhì),才能夠在家庭、社會甚至整個世界中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力。對于修身齊家,我體會最深的是如何做到量力而行,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只有在平衡的狀態(tài)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治國和平天下,則是通過充實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為他人做出更多貢獻。通過孔子和孟子的學說,我認識到我應(yīng)該積極地參與社會,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為社會做出貢獻。
其次,孔孟學派對于教育的重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認為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人格和道德的最有效途經(jīng),孔子更是提出了"望諸官"和"以天下為己任"的教育理念。通過學習,我明白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yīng)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和人文素養(yǎng)。尤其是在當今社會,道德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只有通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文精神,才能夠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有責任感和仁愛心的人才。
再次,孔孟學派鼓勵人們追求智慧和認識真理。他們認為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探索和思考,才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智慧和認識水平。我深受啟發(fā),認識到我需要終身學習的態(tài)度。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工作中,都應(yīng)該不斷追求進步,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通過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不斷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才能夠更好地應(yīng)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
最后,孔子和孟子的學說都強調(diào)了為人處世的道德規(guī)范。他們提出了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道德準則。學習他們的思想,讓我更加明確了我的行為榜樣和底線。無論是在個人生活還是在工作中,我都應(yīng)該始終堅持道德的底線。只有通過真誠、寬容和公正的態(tài)度與他人相處,才能夠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才能夠在社會中取得成功。
總之,通過學習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我對于人生的價值觀、修養(yǎng)以及教育模式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他們的學說為我樹立了人生的目標和追求,使我更加堅定地追求真理、培養(yǎng)自己的道德品質(zhì),并且充滿了對于未來的信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將繼續(xù)遵循孔孟學派的教誨,努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孔孟論學習的教案篇十
2。抽生發(fā)音,讓讀的好的學生當小老師教讀。
3。你會了嗎?開火車發(fā)音,正音。
4。kh的教學方法同上。
5。出示gkh卡片,開火車讀,正音。
6。鞏固。
游戲:找朋友(老師:gg在哪里?學生舉出相應(yīng)的卡片,gg在這里。)。
7。想寫一寫嗎?
哪個孩子最能干來當小老師教其他小朋友寫?
8。抽生示范書寫,學生觀察筆畫筆順,跟著書空,然后抽生說書寫的筆畫筆順。
9。學生在課本上描紅,練習書寫,然后小組內(nèi)展示評價。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孔孟論學習的教案篇十一
活動過程:
1、出示“動物旅館”的掛圖,提問:
(1)動物旅館有幾層,每層有幾個房間?
(2)小兔、小貓、小狗分別住在第幾層的第幾間?(從不同的方向判斷動物所在的位置)。
2、游戲:猜一猜,它住哪里?
規(guī)則:按教師的指令把動物準確送回家。
3、幼兒跑組活動:
(1)找座位:幼兒兩兩玩找座位游戲,甲幼兒拿電影票,由乙幼兒隨意抽出一張,并把電影票插入座位中。再由甲幼兒檢查是否正確,游戲交換進行。
(2)跳格子:5個幼兒共同玩,比一比誰跳得最遠,并說一說“我跳的是第幾行的第幾格?”
(1)練一練:提供10以內(nèi)粗細、寬窄不同的物體,幼兒按順序排列并放上相應(yīng)的數(shù)字卡片。
(4)看誰飛得遠:提供紙飛機,幼兒站在同一起點線上飛,飛機落地后,說“我的飛機落在第幾行的第幾格?”
孔孟論學習的教案篇十二
(1)了解初中的學習特點,認識學習的苦與樂,體會學習的快樂。
(2)培養(yǎng)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能力,發(fā)現(xiàn)學習的樂趣,實現(xiàn)新的自我超越。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學習不斷發(fā)掘自身的潛能,尋找學習中的快樂。學習中有苦也有樂,如果在放棄學習的權(quán)利與擺脫學習的困難兩者中選擇,我們將會明白,享有學習的權(quán)利和機會,是多么令人快樂。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熱愛自己的班集體,正確對待學習的苦與樂,樹立起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信心和決心。
(2)我們要學會享受學習,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從無知到有知,從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不斷提高我們的精神世界,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登上新的知識高峰,實現(xiàn)新的自我跨越。
通過學習不斷發(fā)掘自身的潛能,尋找學習中的快樂。
不斷發(fā)掘自身的潛能,尋找學習中的快樂。
閱讀、理解、分析、探究。
教學課件。
(一)導言激趣:
同學們:通過前邊幾節(jié)課的學習和交流,我們了解了初中學習的新特點以及我們應(yīng)該采取的學習對策,了解了我們各自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風格,不知道同學們找到了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方式方法沒有?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大家將要交流和討論的是我們大家對學習的感受和認識,通過這部分內(nèi)容的學習,我們將會更加深刻的認識和體會到學習本身對于我們來說也是一種快樂和享受!
(二)出示目標:
1.學習中的苦與樂。
2.探索世界的奧妙。
(三)自主學習:
根據(jù)老師所給問題,閱讀教材。
(四)合作探究:
一、學習中的苦與樂。
1.學生列舉:
學習中有樂。
學習中也有苦。
2.學生閱讀事例,思考:你知道上學接受教育的機會是來之不易的嗎?
活動:看圖片,義務(wù)教育法的相關(guān)條文,討論我們應(yīng)怎樣珍惜受教育的機會?
3.提問:為了保護我青少年充分享有受教育的權(quán)利,你知道我國的《義務(wù)教育法》都有哪些規(guī)定嗎?(大家閱讀課本上附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wù)教育法》的相關(guān))。
二、探索世界的奧妙。
小組探究。
1.埃及金字塔是怎樣建成的?
2.恐龍是怎樣滅絕的?
3.到底有沒有外星人存在?
(五)質(zhì)疑解惑:
一、學習是我們不斷的探索和揭開世界的種種奧秘從而不斷獲得新的知識、經(jīng)驗和技能的活動和過程。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學習的過程都是苦與樂、酸與甜相互交織在一起的。因為,學習是一個探究和發(fā)現(xiàn)的過程,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克服困難,刻苦努力,特別是當我們面對重重困難和種種問題冥思苦想、苦苦探索卻不得結(jié)果的時候,其中的酸苦只可意會,難以言傳;但是,也正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當我們不斷的探索和揭開了世界的種種奧秘和神秘面紗的時候,當我們學到了更多的新的知識、經(jīng)驗和技能的時候,當我們不斷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能的時候,我們就會獲得一種不斷超越自己的快樂,學習的快樂就會洋溢在自己的心中。
當今世界上并非所有的少年兒童都有上學接受教育的機會,因此,我們應(yīng)該珍惜自己上學接受教育的機會,勤奮努力的讀書學習:在當今世界上的很多地方,有很多少年兒童都因為戰(zhàn)爭、貧窮、和疾病等原因而失去了上學接受教育的機會,失學將給他們留下沉重的陰影和不可彌補的遺憾,他們渴望上學接受教育,卻沒有機會。和他們相比較,我們正在享受上學接受教育的機會和權(quán)利,這是多莫讓人感到幸福和快樂的事情啊!
二、世界是繽紛多彩的,當我們從學習中逐漸了解世界的各種奧秘的時候,當我們的好奇心在學習中獲得滿足的時候,當我們通過學習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能的時候,當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好的成績的時候,學習的快樂就會洋溢在我們的心中。只要我們留心周圍的世界,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更多的更有趣的現(xiàn)象和問題,等待著我們不斷地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
(六)鞏固記憶:
背誦書上這一節(jié)的名言警句,并做練習冊。
(七)當堂檢測:
(1)列舉有關(guān)刻苦學習、享受學習的名言警句。
(2)閱讀p19相關(guān)鏈接,談自己的感想。
(八)課堂小結(jié):
初中三年的學習將會是我們終身學習的重要基礎(chǔ),把握好初中三年的學習生活,將會使我們終生受益,不斷登上知識的新高峰,不斷地實現(xiàn)新的自我超越。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地探索、總結(jié)和更新自己的學習方法,不斷努力尋找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方法,更好學好初中的各門功課!
1.學習中的苦與樂。
2.探索世界的奧妙。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
孔孟論學習的教案篇十三
等分是生活中的一個數(shù)學活動,探索性強。小朋友喜歡自己分點心、分玩具、分學習用品,也常常因分得不公平找老師幫忙。設(shè)計二等分的數(shù)學活動要注重幼兒原有的經(jīng)驗,充分發(fā)揮幼兒的能動性,讓幼兒自主探索對不同形狀物體進行二等分的方法,在新要求與舊經(jīng)驗的交織中,實現(xiàn)認知的平衡,獲得發(fā)展。
1、讓幼兒學習把一個物體等分成兩份,知道部分小于整體,整體大于部分。
2、讓幼兒運用二等分知識,合作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1、材料紙:圓形、五邊形、心形、平行四邊形、花形、樹形等。
2、實物:花生、白果、紅棗等。
3、故事教學掛圖:笨熊新傳;部分與整體關(guān)系圖。
(1)欣賞故事《笨熊新傳》。
狗熊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大黑,一個叫小黑。一天,哥兒倆撿到一個香噴噴的面包。大黑怕小黑多吃一點,小黑又怕大黑多吃一點。正鬧著,狐貍大嬸來了,幫他們把面包分成了兩塊。哥兒倆一看,急得叫起來:“不行,不行,一塊大,一塊小?!焙偞髬鹫f:“你們別急,這塊大一點的,我咬它一口?!备鐑簜z一看,那塊大的變小了,小的變大了,又急得叫起來:“不行,不行,一塊大,一塊小?!薄瓦@樣,大黑、小黑只吃到了一點點面包,還不知道上了狐貍的當呢。
(2)教師提問:“假如請你幫忙,你會分嗎?怎樣才能分成一樣大的兩塊面包?”
(3)教師提供圓形紙,引導幼兒想辦法把它分成一樣大的兩份。幼兒操作。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是怎么分的?怎樣證明你分的兩份是一樣的呢?”教師鼓勵幼兒想出各種辦法加以證明。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各種圖形,請小朋友想辦法把它們分成一樣大的兩份。”
幼兒操作,老師參與小組活動,鼓勵幼兒探索圖形的各種分法。
(1)小組交流,鼓勵幼兒在小組里大聲講述自己的分法。
(2)集體交流,先請幼兒講述正方形二等分的各種分法。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是怎樣把正方形分成一樣大的兩份的。怎樣證明這兩份是一樣大的?還有誰用不一樣的方法把正方形分成了一樣大兩份?”(教師和幼兒一起重疊驗證是否一樣大,去掉不是二等分的操作,其它圖形的`交流討論同正方形。)。
(3)教師小結(jié):“通過對折,我們把這些圖形分成了一樣大的兩個部分,這就是二等分?!?/p>
(3)師生共同合作,深入探索正方形的其他分法。教師為每個小組提供一塊泡沫正方形,讓幼兒用小棒在上面任意擺一擺,分一分,看看不對角分,也不以邊為中心對折分,是否也能得到二等分。(教師根據(jù)幼兒操作情況幫助驗證。)。
(4)引導幼兒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guān)系。
師:“我們剛才用不同的方法把圓形、正方形、心形分成了一樣大的兩份。請小朋友看看以分出來的一半和原來的圖形比,哪個大?哪個???分出來的一份是原來圖形的多少?(一半)”
(1)提出新問題。
師:“1塊面包,1塊點心,小熊哥兒倆分著吃,每人只吃到一半。如果有2塊點心,2塊面包,小熊哥兒倆分著吃,每人吃到多少?如果有4顆小棗,哥兒倆各吃幾顆?”
(2)分實物。
教師提供花生、白果、紅棗等,讓幼兒二等分。告訴幼兒,每個材料盒里都有一份八寶飯的配料。座位靠在一起的兩個小朋友扮小熊哥兒倆。我們一起來分一分這些配料,分好后互相檢查,看兩人的配料是否一模一樣。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493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