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孔子和孟子的名言(十四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13 12:04:15
2023年孔子和孟子的名言(十四篇)
時(shí)間:2023-01-13 12:04:15     小編:zdfb

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篇一

(2)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zhǎng)短。

(3)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其進(jìn)銳者,其退速。

(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7)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10)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11)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

(12)仁者無敵。

(13)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shí),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shí),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

(14)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15)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16)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17)仁則榮,不仁則辱。

(18)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19)爭(zhēng)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zhēng)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0)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2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24)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5)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26)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wù)D一夫紂,未聞弒君也。

(27)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28)尊賢使能,俊杰在位。

(29)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30)民事不可緩也。

(31)不違農(nóng)時(shí),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shí)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

(32)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

(33)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34)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6)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

(38)人皆可以為堯舜。

(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40)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4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43)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44)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45)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46)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dòng)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7)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48)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9)不挾長(zhǎng),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50)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51)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52)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53)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54)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

(55)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56)盡信書,不如無書。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篇二

1、惡之者眾則危。《荀子正論》

2、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盾髯觿駥W(xué)》

3、樂易者常壽長(zhǎng),憂險(xiǎn)者常夭折。《荀子榮辱》

4、怠慢忘身,禍災(zāi)乃作?!盾髯觿駥W(xué)》

5、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6、仁義禮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貨財(cái)粟米之于家也。

7、贈(zèng)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勸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聽人以言,樂于鐘鼓琴瑟。

8、積土而為山,乘之而后高,積水而為海,積之而后深。故圣者眾之所積也。

9、君子崇人之德,揚(yáng)人之美,非諂諛也。

10、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11、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

12、贈(zèng)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勸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聽人以言,樂于鐘鼓琴瑟。

13、君子曰:學(xué)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盾髯觿駥W(xué)》

14、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盾髯尤逍А?/p>

15、以善先人者,謂之教。

16、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議兵》

17、君子之學(xué)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xué)也以為禽犢。

18、禮,所以正身也;師,所以正禮也。

19、圣可積而致,途之人可以為禹。

20、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

21、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

22、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23、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盾髯觿駥W(xué)》

24、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25、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qiáng),得百姓之譽(yù)者榮。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篇三

1、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2、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於道路矣

3、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4、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5、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6、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7、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8、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9、臣聞郊關(guān)之內(nèi),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10、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11、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園。

1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14、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15、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dòng)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6、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7、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

18、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dòng)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9、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20、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21、獨(dú)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22、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23、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

2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5、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26、如欲平治天下,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27、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28、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9、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shí)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dá)財(cái)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30、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31、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32、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34、不以規(guī)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35、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6、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7、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38、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dòng)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9、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40、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41、仁者無敵。

42、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圣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zhǎng)幼有序,朋友有信。

43、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44、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45、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46、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47、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

48、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49、人之相識(shí),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5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51、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52、權(quán),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zhǎng)短。

53、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4、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55、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5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57、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n^u)。

58、於是則慕仲尼,周流憂世,遂以儒道游於諸侯,思濟(jì)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尋,時(shí)君咸謂之迂闊於事,終莫能聽納其說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篇四

1、 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 ——孟子 《盡心上》

2、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dòng)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孟子》

3、 人之相識(shí),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孟軻

4、 人若無志,與禽獸同類。 ——孟軻 《孟子》

5、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孟子-離婁下》

6、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孟子

7、 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

8、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孟子 《滕文公》

9、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軻

10、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孟子

11、 君子量不極,胸吞百川流 ——孟子

12、 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軻

13、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孟軻 《孟子·告子下》

14、 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孟子

15、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孟軻

16、 情至之語,自能感人 ——孟子

17、 雖有智慧,不如乘勢(shì);雖有镃基,不如待時(shí)。 ——孟子 《孟子》

18、 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zhǎng)短。 ——孟子

19、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2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21、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 《孟子》

22、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

23、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孟子

24、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孟子

25、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

26、 言近而指遠(yuǎn)者,善言也。 ——孟軻

27、 成功往往是最后一分鐘來訪的客人 ——孟子

28、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 《告子上》

29、 人皆可以為堯舜。 ——孟子

30、 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窮則獨(dú)善其身。 ——孟子

31、 無側(cè)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僻讓之心,非人也。 ——孟軻

32、 吾善養(yǎng)浩然之氣。 ——孟子

33、 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zhǎng)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

34、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中,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dòng)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孟子

35、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 ——孟子

36、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軻

37、 人不可以無恥。 ——孟子

38、 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孟子

39、 盡心知性,盡性知天。 ——孟子

40、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dú)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

41、 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孟子 《離婁篇》

42、 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后發(fā) ——孟子

43、 離婁上: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短住吩唬骸熳髂酰q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孟子 《孟子》

44、 "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園。 ——孟子"

45、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之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之視君如國人。君之視人如草芥,則臣之視君如寇仇 ——孟子 《孟子·離婁篇下》

46、 “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孟子 《孟子·公孫丑上》

47、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48、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 ——孟子

49、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孟子

50、 貴,人之所欲;貴為天子,而不足以解憂 ——孟子

51、 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 ——孟軻 《孟子》

52、 志,氣之帥也 ——孟子

53、 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仁者無敵。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zhǎng)短。物皆然,心為甚。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shí),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shí),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 《孟子》

54、 诐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 ——孟軻

55、 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孟子

56、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陷V

57、 滕文公上: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 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 設(shè)為庠序?qū)W校以教之:庠者,養(yǎng)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xué)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人倫明于上,小民親于下。有王者起,必來取法,是為王者師也?!对姟吩啤茈m舊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謂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國。 ——孟子 《孟子》

58、 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孟子

59、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軻

60、 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禮。 ——孟子

61、 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孟軻

62、 告子上 食色,性也。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xué),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 《孟子》

63、 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 ——孟子

64、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軻

65、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孟軻

66、 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孟子

67、 夫志,氣之帥也。 ——孟軻

68、 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孟子 《孟子》

69、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孟子

70、 離婁下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后進(jìn),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茍為無本,七八月之閑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孟子曰:“非禮之禮,非義之義,大人弗為。” 孟子曰:“人之所以異于禽于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孟子》

71、 公孫丑上: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 《孟子》

72、 君子不以其所以養(yǎng)人者害人。 ——孟子

73、 梁惠王下曰:“獨(dú)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曰:“不若與人。” 孟子對(duì)曰:“有。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踐事吳。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对姟吩疲骸诽熘跁r(shí)保之?!?——孟子 《孟子》

74、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孟子

7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76、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孟子

77、 告子下 人人皆可以為堯舜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dòng)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5月5日名言)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孟子 《孟子》

78、 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為方圓 ——孟子

79、 天下之本,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

80、 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在其元。 ——孟軻

81、 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

82、 不以文章害辭,不以辭害志 ——孟子

83、 盡心下 山徑之蹊閑,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閑不用,則茅塞之矣 ——孟子 《孟子》

84、 盡心上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知者無不知也,當(dāng)務(wù)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wù)。 ——孟子 《孟子》

85、 “責(zé)難于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孟軻 《孟子·離婁上》

86、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孟子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篇五

【1】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2】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3】 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4】 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5】 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6】 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7】 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8】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9】 出于其類,拔乎其萃。

【10】 獨(dú)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11】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2】 诐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

【13】 王顧左右而言他。

【14】 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5】 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窮則獨(dú)善其身。

【16】 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

【17】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18】 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

【19】 瞰其亡也,而往拜之。

【20】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21】 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

【22】 不違農(nóng),谷不可勝食也。

【23】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獨(dú)行其道。

【24】 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25】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6】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7】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28】 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9】 士無事而食,不可也。

【30】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31】 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圣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zhǎng)幼有序,朋友有信。

【32】 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33】 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於道路矣!

【34】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zhǎng)幼有敘,朋友有信。

【35】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36】 可欲之謂善,有諸已之謂信,充實(shí)之謂美,充實(shí)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37】 盡信書,不如無書。

【38】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jiān)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39】 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wù)D一夫紂,未聞弒君也。

【40】 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41】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42】 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

【43】 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氣次焉。故曰:“持其志,無暴其氣?!?/p>

【44】 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45】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46】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47】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8】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shí),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shí),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

【49】 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50】 有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51】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52】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53】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慚愧)于地。

【54】 有不虞之譽(yù),有求全之毀。

【55】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56】 人若無志,與禽獸同類。

【57】 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

【58】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發(fā)。發(fā)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59】 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60】 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61】 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zhǎng)短。

【62】 窮不失義,達(dá)不離道。

【63】 人不足與適也,政不足間也。惟大人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

【64】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65】 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66】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shí)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dá)財(cái)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篇六

以五十步笑百步

永言思,思孝惟則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園

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為方圓

長(zhǎng)幼有序

成功往往是最后一分鐘來訪的客人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窮則獨(dú)善其身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zhǎng)幼有序,朋友有信

貴,人之所欲;貴為天子,而不足以解憂

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矣!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君子量不極,胸吞百川流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禮

情至之語,自能感人

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zhǎng)短

人皆可以為堯舜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

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人之相識(shí),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后發(fā)

仁之實(shí),事親是也;義之實(shí),從兄是也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彼一時(shí),此一時(shí)也

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

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

盡信書,不如無書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人不可以無恥

仁人無敵于天下

仁者榮,不仁者辱

仁者無敵于天下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dòng)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為政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篇七

1、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

2、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5、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6、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8、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9、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1、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12、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3、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14、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於道路矣!

15、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16、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17、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8、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19、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0、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21、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22、獨(dú)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23、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24、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dòng)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5、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26、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7、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28、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shí)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dá)財(cái)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29、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30、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1、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32、人之相識(shí),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33、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34、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35、臣聞郊關(guān)之內(nèi),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36、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37、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38、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39、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園。

40、權(quán),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zhǎng)短。

4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42、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4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4、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45、如欲平治天下,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篇八

1、不怕學(xué)不會(huì),只怕不肯鉆。

2、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3、人貴有志,學(xué)貴有恒。

4、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5、平時(shí)不好學(xué),臨考悔已遲。

6、聽其言而觀其行。

7、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8、鐘不敲不鳴,人不學(xué)不靈。

9、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乎?

10、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11、君子坦蕩蕩,小人長(zhǎng)戚戚。

12、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

13、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窮則獨(dú)善其身。

14、學(xué)然后能行,思然后有得。

15、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16、獨(dú)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17、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18、人若無志,與禽獸同類。

19、人不勞動(dòng)沒出息,人不學(xué)習(xí)沒長(zhǎng)進(jìn)。

20、言近而指遠(yuǎn)者,善言也。

21、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22、巧言令色,鮮矣仁!

23、欲得真學(xué)問,須下苦工夫。

24、權(quán),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zhǎng)短。

25、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26、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27、默而識(shí)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28、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園。

29、發(fā)奮識(shí)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30、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31、活到老,學(xué)到老,一生一世學(xué)不了。

32、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3、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34、人之相識(shí),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35、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37、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8、學(xué)成巧,總是巧;裝成巧,惹人笑。

39、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0、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xì)в陔S。

41、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42、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43、汗水換來豐收,勤學(xué)取得知識(shí)。

44、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

45、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46、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47、如欲平治天下,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4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9、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50、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51、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5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dòng),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53、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54、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shí)若虛,犯而不校。

55、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

56、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57、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58、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於道路矣!

59、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60、知者無不知也,當(dāng)務(wù)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wù)。

61、德之不修,學(xué)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62、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jǐn)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xué)文。

63、導(dǎo)之以政,齊之以德,民免而無恥。導(dǎo)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64、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65、篤信好學(xué),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66、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qiáng)也。

6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68、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69、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70、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窮則獨(dú)善其身。

71、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7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73、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74、4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篇九

1.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睹献印るx婁上》

2.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睹献印るx婁上》

3.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睹献印けM心上》

4.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睹献印じ孀由稀?/p>

5.人若無志,與禽獸同類?!睹献印?/p>

6.言近而指遠(yuǎn)者,善言也?!睹献印けM心下》

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8.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9.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睹献印けM心上》

10.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睹献印る墓隆?/p>

11.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睹献印ち夯萃跸隆?/p>

12.保民而王,莫之能于御也。——《孟子·梁惠王上》

1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睹献印す珜O丑下》

14.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睹献印ち换萃跸隆?/p>

15.有不虞之譽(yù),有求全之毀。——《孟子·離婁上》

16.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

17.善政得民財(cái),善教得民心。

18.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睹献印は傥墓稀?/p>

19.巨屨小屨同賈,人豈為之哉?!睹献印をv文公上》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篇十

孟子曰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保ǜ孀由希?/p>

[譯文] (孟子說:)“同情別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恥的心,人人都有;對(duì)別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屬于仁,羞惡心屬于義,恭敬心屬于禮,是非心屬于智。這仁義禮智,不是外人強(qiáng)加給我的,是我本來就有的,不過是沒有去思考追求罷了?!?/p>

孟子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xué)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保ǜ孀由希?/p>

[譯文] (孟子說:)“仁是人的心,義是人的路。放棄正路不去走,喪失了良心不去求,太可悲了!人丟了雞犬,都知道去找,良心丟了卻不知去找,治學(xué)問的道理沒有別的,就是把喪失了的良心找回來就行了?!?/p>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茍欲生之,皆知所以養(yǎng)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養(yǎng)之者,豈愛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告子上)

[譯文] (孟子說:)“僅僅一兩把粗的桐樹梓樹,人們要想叫它生長(zhǎng)起來,都知道怎樣去培養(yǎng)它。至于對(duì)自己,卻不知道怎樣去培養(yǎng),難道愛自己還不如愛桐樹梓樹嗎?真是太不動(dòng)腦子了。”

孟子曰:“體有貴賤,有大小。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yǎng)其大者為小人,養(yǎng)其大者為大人。”(告子上)

[譯文] (孟子說:)“身體有重要部分和不重要的部分,有大處也有小處。不要因保養(yǎng)小的部位而影響大的部位,不要因?yàn)楸Wo(hù)次要的部分而影響了重要的部分。只保養(yǎng)小部位的人是道德低下的小人,而養(yǎng)其身體中大部位的人則是高尚的君子”

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保ūM心上)

[譯文] (孟子說:)“人不可以沒有羞恥,不知道羞恥的那種羞恥,是真正的羞恥了。”

曹交問曰:“人皆可以為堯舜,有諸?”

孟子曰:“然?!保ǜ孀酉拢?/p>

[譯文] 曹交問道:“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這樣的好人,有這話嗎?”

孟子說:“有的?!?/p>

孟子曰:“恥之于人大矣,為機(jī)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盡心上)

[譯文] (孟子說:)“羞恥之心對(duì)于人關(guān)系重大,干詭詐投機(jī)事情的人是沒有地方用得著羞恥之心的。如果不以趕不上別人為羞恥,那又怎樣能趕上別人呢?”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篇十一

1、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2、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

3、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4、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5、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8、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窮則獨(dú)善其身。

9、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10、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11、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12、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13、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14、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15、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dòng)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6、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17、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8、有不虞之譽(yù),有求全之毀。

19、窮困便獨(dú)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20、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shí)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shí)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jiān)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xiǎn),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2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2、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23、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24、權(quán),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zhǎng)短。

25、士無事而食,不可也。

26、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27、人若無志,與禽獸同類。

28、王顧左右而言他。

29、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xué)。弗若之矣。

30、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31、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32、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

33、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34、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dòng)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5、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

36、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37、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38、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9、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

40、其進(jìn)銳者,其退速。

41、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42、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

43、言近而指遠(yuǎn)者,善言也。

44、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45、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zhǎng)短。

46、食色,性也。

47、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48、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9、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50、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51、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5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53、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54、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55、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也。

56、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于君則熱中。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見之矣。

57、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58、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6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61、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62、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63、人之易其言也,無責(zé)耳矣。

64、為淵驅(qū)魚者,獺也;為叢驅(qū)爵者,鹯也。

65、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6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7、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68、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69、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zhǎng)幼有敘,朋友有信。

70、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71、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72、為長(zhǎng)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73、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74、可欲之謂善,有諸已之謂信,充實(shí)之謂美,充實(shí)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75、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76、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77、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篇十二

1、君子坦蕩蕩,小人長(zhǎng)戚戚。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鞭撲之子,不從父之教。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6、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7、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8、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9、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10、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11、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2、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13、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樂乎?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篇十三

1、上下交爭(zhēng)利而國危矣

譯文:上上下下相互追逐、攫取私利,國家可就危機(jī)四起了。

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譯文:道德高尚的人,是童心未泯的人。

3、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譯文:得到天下優(yōu)秀人才而對(duì)他們進(jìn)行教育。

4、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譯文:賢人是自己先弄明白了再去讓別人明白,現(xiàn)在的.人卻是自己稀里糊涂便企圖讓人明白。

5、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譯文:上天將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練,使他的筋骨受到勞累,使他的身體忍饑挨餓,使他備受窮困之苦,做事總是不能順利。

6、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

譯文:遠(yuǎn)看他不像一個(gè)君主,接近他也感覺不到帝王應(yīng)有的那種威嚴(yán)。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譯文:在贍養(yǎng)孝敬自己的長(zhǎng)輩時(shí)不應(yīng)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guān)系的老人。在撫養(yǎng)教育自己的小孩時(shí)不應(yīng)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小孩。

2.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譯文:富貴時(shí)不能腐化墮落,貧賤時(shí)不要改變意志,面對(duì)威武之勢(shì)而不屈服,這才叫大丈夫!

3.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dòng)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譯文:所以,上天要讓某個(gè)人擔(dān)負(fù)重任,必定先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jīng)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cuò)亂,總不如意,通過那些來使他的內(nèi)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jiān)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4.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譯文:魚,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但這兩樣?xùn)|西不可能同時(shí)得到,那么就舍棄?mèng)~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想要的。但這兩樣?xùn)|西不可能同時(shí)得到,那就舍棄生命而選取正義。

5.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譯文:能愛別人的人,別人也常常愛他;能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常常尊敬他。

6. 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

譯文:不得志的時(shí)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得志的時(shí)候就要努力讓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處。

7.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譯文:泛指讀書不要拘泥于書本或迷信書本。

8.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譯文:有德才的人便是能保持那種嬰兒般天真純樸之心的人。

9. 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譯文:我善于分析別人的言辭,也善于培養(yǎng)我的浩然之氣。

10. 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出處《孟子·公孫丑下》

譯文:有利的時(shí)機(jī)和氣候不如有利的地勢(shì),有利的地勢(shì)不如人的齊心協(xié)力。

11.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譯文:擁有道義的人得到的幫助就多,失去道義的人得到的幫助就少。幫助的人少到極點(diǎn)時(shí),連親戚也會(huì)叛離;幫助的人多到極點(diǎn)時(shí),全天下的人都會(huì)順從。

12.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譯文:憂愁患害使人生存,安逸享樂使人滅亡。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篇十四

1、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2、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

3、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4、仁者無敵。

5、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6、人若無志,與禽獸同類。

7、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8、國人皆曰可殺。

9、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10、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11、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也。

12、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13、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

14、獨(dú)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15、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16、言近而指遠(yuǎn)者,善言也。

17、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18、聞?wù)D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19、仁人無敵于天下。

20、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21、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22、仁之實(shí),事親是也;義之實(shí),從兄是也。

23、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24、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慚愧)于地。

25、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6、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

27、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28、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29、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30、居移氣,養(yǎng)移體。

31、善政得民財(cái),善教得民心。

32、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3、窮不失義,達(dá)不離道。

34、有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35、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36、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jiān)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37、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38、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39、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40、尊賢使能,俊杰在位。

41、出于其類,拔乎其萃。

4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3、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

44、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45、天下殆哉,岌岌乎。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111489.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qǐng)點(diǎn)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