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編寫要注意語言簡明扼要,重點突出,便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查閱和運用。教案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希望這些教案范文能為廣大教師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共同進步和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
夜書所見的教案篇一
分析教材:《夜書所見》是人教版第五冊語文第九課中的一首古詩,這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篇。詩人先是寫客游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郁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xiāng)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種郁悶之情又被一種親切之感所代替。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詩中兩個生字,理解詩句,了解古詩的內(nèi)容。
在反復誦讀中,感受詩人熱愛秋天、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并背誦古詩。
2、在“詩言”——“詩意”——“詩韻”間走一個來回,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有效策略。
教學重難點:反復誦讀,感悟詩境,積累背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復習古詩《回鄉(xiāng)偶書》,說說詩中的思鄉(xiāng)之情。
2、引入古詩學習:
二、讀準古詩。
1、學生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
2、指名學生讀古詩,糾正字音,學習古詩中的生字。
三、學習古詩,體會學習古詩的方法。
(一)了解學習古詩的方法。
1、教師:大家讀得很好了,那么怎么來學習古詩呢?(黑板出示)。
1、解詩題。
2。、知作者。
3、明詩義(1)理解詞語(2)明白句意。
4、悟詩情。
(二)解詩題。
1、學生讀詩題,看看它是什么意思?
2、學生說自己的想法。
(三)知作者。
因?qū)W生沒有其它的途徑了解作者,這一部分就由教師向?qū)W生簡單介紹詩人。讓學生了解詩人寫這首詩的背景。
(四)明詩義。
1、理解詞義。
(1)學生讀詩句,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詞語。
(2)學生說說自己對詩句中詞語的理解。
(3)引導學生通過看注釋理解詞語。
3、明白句義。
(1)現(xiàn)在我們把這些詞語的意思放到古詩里,一邊讀一邊想,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2)學生選擇最喜歡的句子,試著說說他們的意思。
(3)為什么詩人知道有孩子在捉蛐蛐呢?
引導學生調(diào)換詩句的順序,用因為……所以……來說說三、四行詩句的意思。
(3)作者還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請看第一、二行詩。
(4)引導學生學習一、二行詩句,說說詩句意思。
(五)悟詩情。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回想詩人寫詩的背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四、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背誦古詩。
五、板書。
南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思鄉(xiāng)之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回憶童年。
夜深籬落一燈明。
夜書所見的教案篇二
一、教學設計理念:
《夜書所見》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寫的一首古詩。無論是從詩句資料還是學詩體驗上,三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必須的古詩積累。
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圖文對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編寫特點,以讀代講,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會詩句的韻味和完美的意境,采用多種方法幫忙學生理解重點詞,鼓勵學生誦讀,加深對詩句資料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二、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并能理解古詩的意思。
2.體會詩人情感的轉(zhuǎn)變。
3.有感情的朗讀詩歌,并能背誦。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難點:感受詩人由郁悶轉(zhuǎn)為歡快的情緒變化。
四、教學準備:課件。
五、教學實數(shù):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秋天是一個多彩多姿的季節(jié),絲絲的涼意和片片紛飛的黃葉,給人帶來無盡的思鄉(xiāng)情緒.
1.還記得我們學過許多思鄉(xiāng)的古詩嗎誰能來說一說(背)。
生1:靜夜思。
生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看來同學們之前的知識掌握的不錯哦.
二、了解詩人及其背景:
1.這天我們來學習另外一首寫思鄉(xiāng)的古詩.讓我們先去認識這個主人公吧.
(出示課件:葉紹翁)。
2.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古詩的學習中認識到他,誰能把你查到的資料和大家一齊分享。
3.同學們了解的真多,從你們的介紹中,老師了解到了他是一位南宋的詩人,(課件板書:南宋葉紹翁)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他擅長寫景抒情,字句華美精麗。個性引起老師關注的是,他的祖籍在建安,也就是這天的福建建歐,和我們一樣都是福建人,說起來還是我們的老鄉(xiāng)呢。
三、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我們這天學的這首就是(板書:夜書所見)。
2.全班一齊讀課題,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
生1:夜是晚上的意思。
生2:所見是看見的意思。
3.那誰能說說那里的書是什么意思?(寫)。
(反思:在備課就想到學生對“書”字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難。果然,板書課題后,讓學生想一想夜書所見,書指什么?不少學生意見不同,有的說書是那個人在看書,有的人說那個人在看東西把這些東西當成書,這時我讓學生反復讀課題,又讀了兩遍課題后一位同學站起來說,他認為書是寫,那個人把看到的寫了下來。之前,準備不夠,在這花了不少時間)。
4.誰能把題目的意思連起來說完整.
生:夜晚寫下自己所看見的。
5.到底是怎樣一幅畫面呢(出示課件:秋夜圖/音樂伴奏)。
6.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夜晚,有一位詩人久久不能入眠.
7.下面老師想請大家自學這首古詩,在學習之前,老師想問問大家,你覺得能夠用哪些方法來讀懂詩歌中的字詞或意思呢?(看注釋,查字典,查資料,看插圖,展開想象)好,下面就請大家以同桌為單位,用你們提出的辦法來學一學古詩,看看你能讀懂的有哪些,再給你讀不懂的地方做個記號。
(反思:這個環(huán)節(jié)課堂的生成不錯,能幫忙學生在自己的記憶結(jié)構(gòu)里喚醒以前的認識,鞏固了認知潛力,同時抽到的學生在讀古詩的時候發(fā)生的錯誤和課文的生字有關,然后讓孩子字發(fā)現(xiàn)并在糾正的時候很好的強化了拼音的書寫。)。
8.學生反饋自己讀懂的字詞或句,再提出自己不明白的。
9.古詩是一種內(nèi)涵豐富的語言,需要我們細細的去揣摩,才能更好的領悟其中的韻味,下面,我們就一齊走進詩文里,去細細品位,看看你們剛才的理解,對了多少,還有什么需要修正的地方。
四、品詞析句,想象悟情。
1.首先,我們來看看詩歌的第一二句。在這兩句詩歌中,你們能體會到作者看到了些什么,聽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些什么嗎?(出示課件前兩句)。
生:作者看到了梧桐樹葉隨風擺動。聽到了秋風的聲音。
2.師:是什么風?(秋風)怎樣的秋風(涼涼的秋風)這風怎樣吹?發(fā)出什么聲音?(呼呼)(課件演示風聲)什么感覺?(好冷啊)文中說到風聲,用的是什么詞?(蕭蕭)是啊,這蕭蕭的秋風吹打著梧桐樹的葉子,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沙沙,嘩嘩)你覺得怎樣?(我覺得更冷了。)。
(反思:這個時候的課堂氣氛不夠,風聲的音效太短了,學生還未體會到就沒了,就應再引導讓學生再體會一下)。
3.這樣的風聲,梧桐聲,拂過詩人的身體,掠過詩人的耳朵,送來陣陣的寒意,讓詩人不禁打了個寒噤,那么你們覺得這一句該怎樣讀?個別讀兩三個,齊讀。(蕭蕭梧桐送寒聲)。
生1:我們一家人吃月餅,看月亮.
生2:全家圍在一齊很開心。
是啊,當你們圍坐在院子里,陽臺上,吃著可口的月餅,看著明亮的月亮的時候,我們不由的發(fā)出一聲感嘆,月亮真美啊!
5.但詩人此時此刻眼中的月亮美嗎?(美,不美。)。
6.看來意見不統(tǒng)一,說說各自的理由。
生:不美。因為作者此時,深處他鄉(xiāng).
7.你怎樣明白他在異鄉(xiāng)?
生:因為詩中提到動客情。這個客說明他在他鄉(xiāng)做客,這時候,他必須……..
9.說的太好了,可見詩人此時的情緒是怎樣的?(憂愁,孤單,寂寞,郁悶)(板書:孤單)因此,在詩人眼中,這輪明月并不美,他沒有情緒賞月,他的心被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所代替,被對家人的深深思念所填滿,那么這句又該怎樣讀?(江上秋風動客情)。
10.把作者想家的感情,味道讀出來.
11.大家讀的太好了,趙老師也仿佛被你們帶入了詩人的情感世界中,被他的憂郁和孤獨所感染。
10.這時候,詩人一個不經(jīng)意的轉(zhuǎn)頭,他又看到了什么?(出示插圖:籬笆下的一盞燈)。
你怎樣明白他看到了一盞燈(夜深籬落一燈明)。
12.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老師真佩服你們,詩人和你們一樣,他雖然沒有看到籬笆后的情景,卻也走出了一番猜想,他所想到的又是什么呢?大家來讀讀詩歌的后面兩句,然后告訴我答案)。
13.詩人想到后面就應有兩個孩子在捉蛐蛐。
師:你從哪一句詩里明白的?那里的知是什么意思:猜想。
14.為什么作者會有這樣的猜想?(因為,他小時侯必須也常常提著燈籠在籬笆下捉蛐蛐)。
15.你們明白孩子們捉蛐蛐是為了做什么嗎?(斗蛐蛐玩)。
16.你們想明白他們是怎樣捉蛐蛐的嗎?(生:………)你們想捉蛐蛐嗎?(想)好,下面請大家閉上眼睛,和詩人一齊回到童年時代,在老師的語言帶領下去捉一捉蛐蛐。
17.這是深秋的一個夜晚,好大好圓的月亮掛在高高的天空,你和你的小伙伴,躡手躡腳的來到后院的空地上,興奮地尋找著蛐蛐的蹤跡,這時,你們聽見了(放蛐蛐的聲音),這但是一只好大的蛐蛐啊,你們悄悄地靠近發(fā)出聲音的地方,提著燈籠,一邊照亮,一邊輕輕地撥動小草,忽然,你們眼前一亮,看到了那只蛐蛐,說時遲,那時快,你們一伸手,哈哈,蛐蛐被你們逮住拉。(怎樣,你們這時有什么感覺?。浚?。
(反思:盡管在教學中,沒有強加給學生”挑”字在詩句中的正確讀音,而是采取了查字典的方法來讓學生自己去尋求答案,但在課堂上我沒有清楚的處理挑字的教學,感覺當時有一點饒口,挑、促織——讓學生聽老師描述想象理解,效果也不是太明顯)。
18.捉蛐蛐真好玩啊,我們可高興了。因此,這兒挑應讀tiao(第三聲)。
(反思:因為學生對捉蛐蛐的操作過程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不明白這是用一根麥桿在洞口撥弄,把蛐蛐撥出來,所以還是有一部分的孩子沒有很好的找到正確的讀音,可見,教師的備課還應更細致些,才能在教學到達水到渠成的效果。
20.那你覺得就應怎樣讀詩歌的最后兩句?(個別讀全班讀)。
21.這篇詩文寫的太精彩了,作者在深秋的景致中融入了自己深深的思鄉(xiāng)之愁,又從一盞明燈里回憶起童年的完美往事,由此產(chǎn)生了愉悅的情緒,這樣復雜的情感變化,卻只用了寥寥幾句精辟的詩句來演繹,并且表達的淋漓盡致,耐人尋味。讓我們一齊來好好的讀一讀這位偉大詩人的杰作吧。
五、背誦詩歌。
這么好的詩歌,你們想把它背下來嗎?(想)給你們點時間試一試。一會我們來個賽詩會,看誰能當好這個現(xiàn)代的小葉紹翁。
六、總結(jié)。
這天的學習就到這,期望大家在今后的學習中,能更多的收集這些優(yōu)美的古詩,更好的去領略我們中華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瑰寶所帶來的無限魅力!
板書設計:
南宋(葉紹翁)。
孤單。
動客情。
快樂。
七、教學反思:。
在這首詩的教學中,我認為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讀懂詩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我期望在學習古詩中,讓學生明白學習的方法、步驟。課堂上,我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去學這首古詩。由于學生學習的目的明確,孩子們從學詩題、理解詩意到感悟詩情都很用心,教學過程進行得也較為順利。
透過這節(jié)課,我有幾點想法:一是在語文教學中對孩子進行學習方法上的指導是必要的。語文教學不光要傳授孩子們語文知識,更要讓孩子們掌握如何去獲取這些知識。二是在教學前,教師務必對教材充分鉆研,正確把握教材資料,準確地設計教學中的提問,巧妙地引導學生學習。
夜書所見的教案篇三
葉紹翁離開家鄉(xiāng),獨自在外。一個秋天的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他思念親人,思念家鄉(xiāng),心情非常愁悶,雖然兒時的回憶讓他感到幾分親切,但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仍然濃烈,于是他便提筆寫下了這一首詩,《夜書所見》。
夜書所見的教案篇四
二、初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師:夜晚詩人究竟看到什么,翻開書自由讀一讀,注意要把字音讀準準,把詩句讀通順,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1.指名讀(提示學生認真聽,個性注意生字的字音)。
2.學生評價,相機指導生字。
(在評價中,對提到的難讀的字音相機板書在黑板上,并讓學生在書上動筆注音。)。
3.同桌互讀,檢查字音。
4.齊讀。
三、感悟詩情,理解詩意。
(一)找出詩人所見。
師:剛才我們已經(jīng)明白這首詩是夜晚詩人寫下所看到的情景,那么,詩人究竟看到什么呢?我們快到詩中找一找,看誰有發(fā)現(xiàn)?(教師相機板書)。
(二)學習第三四行詩句。
1.相機出示第三四行詩句。
(1)生回答看到兒童挑促織時,相機出示第三行詩句。
(2)生回答看到兒童在捉蟋蟀,相機指導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句。
師:從這學期、這首詩開始,古詩課文增加了一項資料——注釋(板書:注釋)它是我們學習古詩的好幫手,它能幫我們掃清詩中的攔路虎,它能幫忙我們更好更快地讀懂詩句的意思。
(3)理解“知”
師:剛才借助注釋我們明白挑促織的意思,那么這個“知”是什么意思?
(4)漆黑的夜晚詩人怎樣明白有兒童在捉蟋蟀?相機出示第四行詩句。
2.提問:捉過蟋蟀嗎?指名生讀。
預設一:學生捉過蟋蟀。教師讓學生自由交流分享體驗,訓練口語表達潛力。
預設二:學生沒有體驗過。教師充滿激情地描述:一提起捉蟋蟀,我就想起小時侯和小伙伴到草叢里捉蟋蟀的事。捉蟋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順著聲音好不容易發(fā)現(xiàn)一只,趕緊用手去捂,覺得就應捂到手里了,但是打開一看,卻什么也沒有。如果能捉到一只我會高興的不得了!
3.朗讀指導。
4.齊讀。
5.師范讀。
6.生敘述詩意,交流。
7.再齊讀.
(三)學習第一二行詩句。
1.出示第一二句,讀一讀。
2.理解“梧葉”,初知大意。
師:見過梧葉嗎?(出示實物)梧葉到了秋天有什么變化?
師:秋天一到,梧葉就黃了,陣陣秋風吹來,它就隨風飄落,讓人感覺怎樣?
3.播放風吹梧葉動畫。
4.齊讀.
5.師范讀.
6.齊讀.
7.理解“客”,相機介紹作者背景資料(課件出示字典中“客”的多個解釋,生選取字義。)。
師:這位漂泊在外的人是誰呢?是詩人就是葉紹翁。(板書:葉紹翁)說起葉紹翁還有一個故事:葉紹翁是我們福建人,小時侯被送給浙江的一個葉氏的人家做兒子。他的爺爺原先是朝廷的一位大官,因為朝廷政變,受到別人的迫害,所以他的整個家族受到牽連,他的家變得凄慘不堪。他的爸爸媽媽不得不把他送給別人。
8.讀詩。
師:了解了這些,你就更能體會江上秋風為什么牽動詩人的情懷?漂泊在外的他會想起——(生答……)那就是思鄉(xiāng)之情。我們帶著這思鄉(xiāng)之情再讀一讀。
(四)指導全文朗讀。
1.齊讀。
師:就在詩人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時候,看到一群孩子在捉蟋蟀,詩人又會想到想到什么?(生答)是呀,也許他會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許會想起兒時的伙伴,也許想起家鄉(xiāng)的孩子,想到這些,他的思鄉(xiāng)之情就更濃了。身在浙江的他,多么想回到福建老家,跟自己家人團聚啊。
2.范讀。
3.齊讀。
4.配樂讀(配樂曲馬思聰《思鄉(xiāng)曲》)。
5.唱詩(配上《世上只有媽媽好》旋律)。
6、背古詩。
五、拓展。
(一)復習古詩。
師:古今中外,很多文人墨客都像葉紹翁一樣寫下了描述秋天的詩篇。咱們一二年級學過的古詩中就有,還記得嗎?(復習《山行》《贈劉景文》)。
(二)學生自學古詩。
1.小結(jié)借助注釋學習古詩方法。
2.小組合作學習古詩(唐劉禹錫《秋詞》節(jié)選)。
3.自由交流。
六、課堂小結(jié):
七、布置作業(yè)。
1、練寫生字。
2、把《夜書所見》配上適宜的音樂背給爸爸媽媽聽。
3、課外搜集描述秋天的詩歌。
夜書所見的教案篇五
學習《舟夜書所見》這篇文章,我依然采取了讓學生搜集材料、小組合作學習再共同交流的方式。然而,由于學生與這首詩第一次接觸,詩中所描寫的美境感性認識又少,且部分學生也沒有找到相關的資料。所以,理解上出現(xiàn)了一定的偏差。特別是對詩的后兩句“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理解更不到位,導致了學生對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采取了下面的教學方式。
教學本課時,針對學生了解河(海)面漁火知識過少和“燈光”與“滿河星”之間的關系不易理解的特點,結(jié)合“根據(jù)詩句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美麗畫面”的要求,我從網(wǎng)上下載了多媒體課件:在漆黑的夜晚,一只小漁船點著孤零零的一盞漁燈,仿佛螢火蟲的光亮,從遠處緩緩駛來,那情景非常寧靜;陣陣微風漾起層層細浪,原來那點亮光散開成河面閃爍的星星,又是多么迷人。以動畫演示畫面,不但輕而易舉地解決了“燈光”與“滿天星”之間的關系,而且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為進一步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做了鋪墊。
受前兩首詩的影響,特別是當學生看到“月黑”、“孤光”、“一點”等詞后,學生往往會不自覺地聯(lián)想到這首詩表達的也應為作者孤獨、寂寞的心情。其實不然。為強化詩所表達的`意境,我在學生初步理解詩意后,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老師范讀文章,邊想象詩所描寫的畫面。通過老師的范讀和課件演示,同學們悟出了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對夜色中水面漁火景象的贊美。
在學生理解詩意、作者的思想感情之后,我又要求孩子們各自背誦了查慎行的一首詩作結(jié)。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夜書所見的教案篇六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xiāng),珍惜親情。
1.課文插圖。
2.學生課前查閱這兩首古詩及作者的有關資料。
3.學生搜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xiāng)的古詩,讀讀背背。
交流資料,了解背景。
1.學生交流課前所查閱的資料。
3.看圖說話:(出示課文掛圖)瞧,這就是葉紹翁所見到的情景,請大家仔細看圖,說一說你們看到了什么。
1.自由朗讀:放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桌聽、互相評議、互相指點。
3.自學古詩:借助課后注釋或結(jié)合插圖理解字詞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5.課堂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決疑難問題。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浮現(xiàn)畫面: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2.小組交流,組內(nèi)成員互相補充。
3.指名描述畫面,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5.感情朗讀:帶著這樣的情感朗讀古詩。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根據(jù)詩意,參照插圖,熟讀課文,練習背誦。
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
2.讓學生觀察范字,交流識字寫字經(jīng)驗。
3.學生練習書寫生字。
拓展活動。
你還讀過哪些詩人所作的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夜書所見的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詩的生字、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3、學會借助注釋理解詩意,在此基礎上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1、反復朗讀詩歌,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學習的興趣。
2、讓學生展開想象理解詩句并體會詩人的思想情感。
3、注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1、反復朗讀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1、詞語積累。
2、感情朗讀,理解詩意,背誦古詩。
3、通過誦讀悟詩情。
1讓學生借助注解、理解詩意。
2、通過誦讀體會詩人在詩中所流露的思想情感。
教學準備:ppt。
過程設計。
1、解詩題。
書:寫所見:(詩人)所看見的。
詩人把夜晚所看見的景物寫下來。
2、解作者。
你了解作者嗎?讓他穿越時空來給我們做一下自我介紹吧!
(一)一讀解字詞。
1、初讀古詩,用筆圈出詩中的生字、詞語,并畫出詩歌的節(jié)奏。
2、教師檢查學生完成情況。
生字:蕭、梧、促。
詞語:書、見、蕭蕭、寒聲、動客情、知、挑促織、籬落。
節(jié)奏劃分:2/2/3。
(二)二讀繪意境。
1、孩子們,詩歌的文字高度凝練,一字、一詞、一句話就會呈現(xiàn)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畫面。請孩子們再讀詩歌,邊讀邊想,把自己讀到的畫面描述出來。試用“讀了這首詩,我仿佛看到了------------,聽到了----------,我是從詩中---------讀出來的”句式說話。讀完同桌之間交流。
2、抽學生班上交流,師生作評價。
(三)三讀悟情感。
好詩我們要反復朗讀,理解詩意,才能更好地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
1齊讀詩歌,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2、抽生講述詩意。
3、男女生互讀,思考:這首詩寫了秋天的哪些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1、讀一首好詩如聆聽一首美妙的樂曲,讀一首好詩如欣賞一幅優(yōu)美的畫卷,讀一首好詩如與詩人促膝交談。好詩就讓我們把它背下來,珍藏在記憶深處。孩子們,快快背下來吧,看看誰是最強大腦!
2、教師巡視并檢查學生背誦情況。
1、背誦《夜書所見》2、預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夜書所見的教案篇八
另外還有一首詩和我們今天學習的這一首在題目上有點相似,只多了一個字。
(清)查慎行。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六、作業(yè)。
抄寫本課生字并組詞。
板書。
(宋)葉紹翁。
梧葉。
江秋風。
兒童促織籬落燈。
夜書所見的教案篇九
1、讀一首好詩如聆聽一首美妙的樂曲,讀一首好詩如欣賞一幅優(yōu)美的畫卷,讀一首好詩如與詩人促膝交談。好詩就讓我們把它背下來,珍藏在記憶深處。孩子們,快快背下來吧,看看誰是最強大腦!
2、教師巡視并檢查學生背誦情況。
夜書所見的教案篇十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有重點地指導識記。(放映第三張幻燈片,重點指導生字詞)。
3、放映第四張幻燈片,指導古詩朗讀: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指名朗讀,先指導讀準字音,再讀準節(jié)奏,讓學生體會古詩朗讀的特點。
4、借助字典和詩后注釋,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處。
夜書所見的教案篇十一
1.提問:在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一首杜牧的關于秋天的詩,同學們還記不記得?全班背誦杜牧的《山行》(注意“行”的讀音)。
2.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也是一首與秋天有關的詩,請同學們打開書。
夜書所見的教案篇十二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清代詩人査慎行經(jīng)常暢游于山水之間。他飽覽過無數(shù)奇觀異景。一個寧靜的夜晚,游玩了一天的他獨自坐在船上休息,沒想到卻被此時河上美景深深吸引。他不禁詩興大發(fā),提筆寫下:
2、師:聽了老師的介紹,同學們也預習了,你們知道詩人坐在船上寫下的是什么嗎?
解讀詩題。
3、齊讀課題。
4、師配樂范讀。
二、讀準讀順,過好語言關。
1、師述:想去看看這美景嗎?走,讓我們到詩中去感受吧!打開書,輕聲讀讀詩,注意把生字讀準。
2、師:讀給同桌聽聽,字沒讀準幫她糾正過來。
3、師:誰愿意第一個試試讀給我們聽聽。
4、全班齊讀。
三、營造氛圍,體驗情感美。
1、師:詩人此時正被這河上美景深深吸引,同學們現(xiàn)在再讀讀詩,邊讀邊想象,好嗎?
2、師范讀學生聽讀想象[配樂]。
3、同位互說詩意。
四、以畫為媒,感悟語言美。
1、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帶勁!有位小朋友看到書上為這首詩畫了一幅畫,他也忍不住按照自己的理解畫了一幅,我把畫帶來了,你們來看看!
2、cai:出示畫面。
3、師:看!這就是她的畫。她把詩人描繪的景象畫出來了嗎?
4、小組討論,師巡視指導。
指導第一句: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一)理解“月黑”
1、指名說。
2、指導理解詩意。
3、生談體會,指出畫出月亮的錯誤。
4、師描述:你真會讀書。哦,詩中寫“月黑”,原來是一個漆黑的,沒有月亮的夜晚呀!
5、師相機板書:月黑。
[cai:師操作(隱去月亮)]。
6、指導朗讀。
(二)理解“孤光”
1、師:這么寧靜的夜晚,瞧,岸邊還有點點燈火呢!是這樣的嗎?
2、生談體會。指出“點點燈火”的錯誤。
3、師:你抓住了“孤光”,原來詩人看到的只有小船上的一盞漁燈。難怪詩人稱它為“孤光”。(板書:孤光)。
4、指名讀。
(三)理解“一點螢”
1、師:那你們還從哪知道是一盞漁燈呢?
2、生談體會。
3、師:原來那盞漁燈的光太弱了,就像螢火蟲的光似的。好,我們來一起看一看。(板書:一點螢)。
cai:隱去岸邊燈光】。
4、指導朗讀。
師:天地一片漆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盞漁燈靜靜地映在河面上??墒撬墓怆m然微弱但是在漆黑的夜晚卻顯得特別明亮。難怪詩人說“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能把這樣的景象讀出來嗎?自己試試讀讀吧!
五、放飛想象,領悟意境美。
指導第二句:“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1、師:這時,一陣微風吹來,河面起風了....看看這幅畫,你還想說什么。
2、生描述畫面生讀第二句。
師:你們說的景象小朋友沒有畫出來啊,怎么辦呢?他沒有畫,我們可以閉上眼睛去想象啊。
3、師配樂范讀,生閉眼想象。
師:你們看到什么了?把你看到的美美的說給大家聽聽。
4、師cai:微風拂過,那倒映在河面上的一點漁火呀,一下子被細浪攪碎了,散向遠方,河面的燈光好像漫天的星星向我們眨眼呢。你們能把看到的景象讀出來嗎?同桌之間試著讀讀這句。
5、同位互讀。
6、指導朗讀。
師:那點點像螢火一樣的漁燈在風的吹動下,散開成滿河的星星。(板書:散作---滿河星)。
7、師:是啊,在詩人的眼中,滿河的燈光如同星星閃動,那么在你的眼中像什么?
六、悅納語言,傾吐心語。
師:經(jīng)過我們的想象,這幅畫面就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了,看,夜深了,岸邊農(nóng)戶家的燈火熄滅了,只剩下一盞漁燈,起風了,漁火隨風搖晃,滿河的燈光閃動。來,請一個同學讀詩助興吧!指名讀詩(配樂,全過程)。
師:我們都陶醉了!讓我們站起來隨著畫面一起吟誦吧!(全班配樂吟誦)。
七、拓展實踐,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美。
1、師:現(xiàn)在老師還要給大家推薦一首描寫夜景的詩,看看這首《楓橋夜泊》。
2、師:你們還收集了哪些描寫夜景的詩,讓我們一同欣賞。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詩特別美,老師要給大家布置一個很有意思的作業(yè):(音樂)大家都很喜歡這首詩,那你用喜歡的方式表達對這首詩的喜愛嗎?可以畫一畫,也可以說一說,甚至為它譜上曲子唱一唱。咱們武漢的夜晚越來越美了,看看江灘,看看長江大橋,嘗試著去寫寫武漢的夜景,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像小詩人一樣寫首小詩。
夜書所見的教案篇十三
1、說說自己可愛的家鄉(xiāng),抒發(fā)對故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2、想象古人離開故土后如何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
教師引述:我國宋代有個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xiāng),獨自在外。一個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知道寫了什么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下這首詩。(課件顯示課題——夜書所見)。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4567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