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平行線的判定教案(十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29 17:34:04
2023年平行線的判定教案(十篇)
時間:2023-04-29 17:34:04     小編:zxfb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平行線的判定教案篇一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蘇軾成就和思想,了解詞的寫作背景。

2、把握鑒賞技巧,學習、評價詞人形象,感受詞風。

3、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體會詩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4、賞析本詞的表現(xiàn)手法。

二、教學重點:

1、把握鑒賞技巧,學習、評價詞人形象。

2、賞析詞中的表現(xiàn)手法。

三、教學難點:

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體會詩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四、電教手段:多媒體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整體感知,初步入境

1、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

2、解讀小序

(三)整體誦讀、探究形象、感悟哲理

整體誦讀,感知形象特點:

明確:樂觀、曠達、瀟灑安閑、泰然自若、灑脫豪邁、沉著、隨遇而安……

1、圍繞上片,思考:

(1)哪些字詞最能體現(xiàn)風雨中的“蘇軾” 的形象?

明確:莫聽、何妨、誰怕

瀟灑安閑

吟嘯且徐行 泰然自若

輕、任 樂觀曠達

鑒賞方法一:人物細節(jié)

(2)如何理解 “煙雨”?(聯(lián)系寫作背景)

明確: 煙雨

(一語雙關) 政治上的風云變幻

鑒賞方法二:環(huán)境特點、寫作背景

2、圍繞下片,思考:風雨過后的蘇東坡對人生有著怎樣的感悟?

明確: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1)思考探究: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風雨”和“晴”?這三句是此篇的畫龍點

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請談談是怎樣的一種頓悟和啟示?

“無風雨”和“無晴”表面上說的是對天氣的變化毫不在意,實際上是指人生的沉浮變幻、喜樂哀愁全不放在心上??芍^一語雙關。

感悟:人生有順逆、有成敗、有榮辱、有禍福,但無論處于何種境地,我們

都要以坦然而超脫的心態(tài)去對待,看得遠,放得開,處之若常。

(四)品味技巧

思考:本詞以一場自然風雨實寫人生風雨、人生態(tài)度,不細細品味,難揣其

意,大家思考,詞人運用了什么手法來表現(xiàn)的呢?

明確:①運用一語雙關的手法,將自然界的風雨和人生的風雨相類比

②以小見大,以生活小事悟出人生大哲理。

(五)歸納小結

《定**》以生活中遇雨這一小事,生發(fā)出明智、深刻的人生哲理,塑造

了在自然風雨中瀟灑安閑、在仕途風險中泰然自若、在痛苦中曠達自解的一個樂觀、曠達的詞人形象。

(六)實戰(zhàn)演練,強化對鑒賞技巧的掌握

鷓鴣天① 陸游

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

斟殘玉瀣②行穿竹,卷罷黃庭③臥看山。

貪嘯傲④,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

【注】①寫該詞時陸游42歲,因遭投降派羅織罪名免官,被迫隱居。②玉瀣(xiè):羨酒。③黃庭:即《黃庭經》,道家的經典著作。④嘯傲:曠達而不受拘束。

問:你讀出這首詞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明確:是一個表面曠達閑適、內心卻充滿抑郁不平的隱士(或:落寞英雄)形象。

(七)板書設計

平行線的判定教案篇二

初中語文定**的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學習本詞的表達技巧。

2、感悟蘇軾達觀的處世態(tài)度。

3、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背誦。

【教學重點】:理解內容,感悟形象,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理解“歸”向何處,體會作者豁達的胸懷和作品曠達的意境。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由生活場景導入。

天氣越來越熱,下雨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同學們有沒有在路上被突然而至的雨淋過呢?你當時的心情怎樣?有沒有寫一篇作文記下來?

……

一千多年前,文化巨人蘇軾也被雨淋過。他當時被貶黃州,有一次準備到沙湖買田終老,在回去的路上突然下起了雨,不巧的是雨具被先行的人帶走了,同行的人都狼狽不堪,只有蘇軾渾然不覺,并寫下了一首詞,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千古名篇《定**》。

二、回顧舊知:

請同學自己介紹蘇軾及其作品,老師可以稍作補充。

三、自由誦讀,初步感知:

先找兩個同學朗誦,再進行點評,然后聽名家范讀,注意節(jié)奏和輕重緩急。再大家一起齊讀全詞。

1、翻譯序中內容?

2、讓學生說說這首詞作的大意。

明確:不要去聽雨點子穿過樹林打在樹葉上的聲音,不妨一邊舒適地吟詩、長嘯,一邊慢慢地走去。拄著竹杖,穿著草鞋,比乘馬還要來得輕便。這雨有甚么可怕?雖只有一件蓑衣,任憑一生風雨都不在意。

帶著寒氣的春風將我的醉意吹醒了,微微感到點冷。 雨后放晴,前面山頭上的夕陽普照, 好似在招手歡迎我。回頭望望剛才遇雨的地方,真是晴雨無常!回去吧,不管風吹雨打也好,陽光四照也好(卻可過著平靜安定的生活)。

3、并簡單概括詩的內容。

明確:上片寫冒雨徐行時的景物和心境,下片寫雨過天晴后的景象和感受。

四、問題研討,探究體會: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陝萑绾?是大還是小?蘇軾是怎樣面對的?體現(xiàn)出怎樣的性情?

大部分同學可能認為雨勢比較大,因為可以聽到風穿過樹林,雨打擊樹葉的聲音,還有前面序里也提到同行皆狼狽。不過有可能有同學從三月七日和料峭春風的角度出發(fā)認為雨勢小,如果像夏天的狂風暴雨刮的人站都站不住,怎么可能徐行呢?一般都解讀為是風急雨驟,因為這樣更容易突出蘇軾淡定、超脫的形象,其實我覺得有點脫離實際??梢砸龑W生從“莫聽”二字入手,不管雨勢是大是小,蘇軾都會無所畏懼,毫不在意;“何妨”是態(tài)度,“吟嘯徐行”是行動。行文至此,一個在風雨路上(也是人生路上)勇于迎接挑戰(zhàn),氣定神閑的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

2、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竹杖芒鞋誠然輕巧、輕便,然而在雨中行走用它,怎么能比“騎馬”還“輕”呢?

“輕”,并不是他行走的“輕快”,而是他的心情“輕松”,是他樂觀精神的一種體現(xiàn)?!爸裾让⑿北臼遣菀鞍傩盏难b束,也是蘇軾在黃州“半是閑人半是罪人”處境的體現(xiàn)。而“騎馬”,是官者的形象,所以這一句,鮮明的表現(xiàn)了被貶蘇軾的精神境界是超然的。

3、一蓑煙雨任平生?!蛭囊颜f“雨具先去”,可這里為什么又有“一蓑”,前后不是矛盾嗎?如何理解?“煙雨”是否僅指自然界的風雨?一個“任”字,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不矛盾?!耙凰颉辈⒉皇菍嵵浮_@里的“蓑”,可指蘇軾的思想,精神風貌,包括他的才華?!拔揖褪沁@個樣子,管你個東南西北風?!?/p>

“煙雨”既指自然界的風雨也指政治上的風雨。作者申明,自己完全有能力有氣度來面對人生 道路上的各種政治風雨的考驗?,F(xiàn)在所面臨的政治禍難又算得了什么?一個“任”字,表現(xiàn)了作者樂觀自信、飄逸豁達的態(tài)度,也體現(xiàn)出不為現(xiàn)實所束縛的心境。

4、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春風是“料峭”的,而作者卻是“微冷”,怎么理解?蘇軾喝沒喝酒,為何喝酒?此詞是不是他酒后的自我寬慰?

“料峭”是寫實,“微冷”是寫感受,兩者之間有著明顯的差距,這個差距表現(xiàn)了作者樂觀的精神狀態(tài)?!靶闭铡庇袥]有深刻的含義?

蘇軾愛喝酒,他的詩也可以為證,從《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的“歡飲達旦”“把酒問青天”到《赤壁賦》的“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從《臨江仙 夜歸臨皋》的“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到《念奴嬌 赤壁懷古》的“一尊還酹江月”,可以看出,酒是蘇軾生活中的一樣必需品,甚至經常喝醉,但他的醉和一般人的酩酊大醉不同,他更多的是一種似醉非醉的狀態(tài),而非醉的結果,這正是他豁達性格的體現(xiàn),所以說此詞并不是他酒后的自我寬慰。

前面的“煙雨”既指自然界的風雨也指政治上的風雨,同樣這的“斜照”也是既指自然界中陽光也指生活中的希望和順境。

5、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懊婷髅髡f“道中遇雨”,“已而遂晴”,可這為什么說“也無風雨也無晴”呀?

明確:這是涉及到詩詞中“風雨”的理解。共有三層意思,一指“自然界中的風雨”,二指蘇軾遭遇的“政治風雨”,三指作者“心中的風雨”,“也無風雨也無晴”,是指蘇軾的內心沒有風雨陰晴的差別,他不因天晴而喜,不因雨天而悲。他懷著一顆超然物外的心,按照自己預定的人生道路悠然前行。

6、“歸去”和陶淵明《歸園田居》的“歸去”是否相同?蘇軾362首詞賦中,歸字出現(xiàn)105多次。他要歸向何處?

(1)、歸朝廷。蘇軾年少時接受的主要是儒家思想,這一點從他父親給他們兄弟二人取名上就可以看出來。儒家的入世和有為,引導他熱愛生活和人生。因此在蘇軾的一生中,都信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2)、歸田園。他自己比較喜歡老莊的作品,不自覺也會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道家的無為非凡,又使他淡泊名利。所以他每到一處,都能敞開胸懷,盡情走進深山,尋找一種解脫,在山水間淡泊名利,皈依心靈。

(3)、歸佛門。自己取名東坡居士,和佛印等人的交往較密,可以看出佛教思想對他的影響也非常大,佛家的靜達圓通,啟迪他走向圓融和通達。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4)、“歸去”——回歸自我精神家園。

他汲取了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積極因素,能夠以儒家思想擔綱,以道家思想養(yǎng)氣,以佛教思想超脫。使得他在順境與逆境的變更中,在入世和出世的交互中,在儒道佛的碰撞中,得到了融匯、統(tǒng)一,達到天趣洋溢,生機浩然,超然無景,自足完滿的人生境界,以一種賞愛的態(tài)度去應對人生的風雨。

陶淵明獨善其身歸隱田園,蘇軾所歸之處是一個使他敏感復雜的靈魂得以安寧的精神家園。

五、把握形象,再賞《定**》:

1、嘗試背誦并思考:蘇東坡是個怎樣的人?

超然物外

鎮(zhèn)定自若

不懼風雨

瀟灑閑適

曠達樂觀

雨中東坡——笑對人生風雨的達者

雨后東坡——堪破人生晴雨的智者

六、寫作手法:

1、以小見大。

2、虛實結合。

七、歸納主旨:

本詞從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途中遇雨寫起,表現(xiàn)了詞人在自然風雨中鎮(zhèn)定自若、吟嘯自樂的豁達心境,也暗喻詞人在人生逆境中泰然自若、在痛苦中曠達自解的情懷。

一次偶然的出行,一場自然的風雨,引發(fā)了穿越歷史的人生感悟,豁達、超脫,這就是《定**》,這就是蘇軾。

八、當堂訓練:

東坡

雨洗東坡月色清,

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確坡頭路,

自愛鏗然曳杖聲。

[注]犖(luò )確:山多大石。

1、這首詩敘寫了什么事?

描述了作者在清明幽靜的雨后東坡悠然自得行吟一事。

2、采用了什么手法?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懷?

運用對比的手法,“市人”和“野人”“莫嫌”和“自愛”形成對比,作者就是通過這兩個方面的對比抒發(fā)了自己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對世俗名利的不屑,洋溢著堅守信念、樂觀曠達的情懷。

九、結語:

本詞從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途中遇雨寫起,表現(xiàn)了詞人在自然風雨中鎮(zhèn)定自若、吟嘯自樂的`豁達心境,也暗喻詞人在人生逆境中泰然自若、在痛苦中曠達自解的情懷。

有人說,心有東坡詞,人生無難事。人生再多的風雨,經過東坡的過濾,都變成一片晴空了。蘇軾為我們撐起了一把傘,撐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們活得像他一樣明亮,一樣豁達。如果做不到,請你再讀讀她的文字吧!

嘗試寫一段文字,可以是賞析,也可以是感悟……

欣賞張格的作文《歸去 歸去》

歸去 歸去

張格

看多了太多穿越小說,也會整天想象著回到有蘇軾的那個朝代。與他相遇,做他的紅顏,傾聽他的豪情與豁達,呼吸著和他一樣的空氣,如果有那么一天的話,我希望我用十年的時光去換,可否?

如果能和他相遇,我想陪他“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夜飲醉歸,站在他身后和他一起批判痛恨,如果全世界背叛了你,好吧,我會陪你背叛全世界。

如果能和他相遇,帶我去那片青翠可愛的橘子林好嗎,“橘暗荷枯一夜霜,新芭綠林照林光,竹籬茅舍出青黃,香霧噀人驚半破,清泉流齒怯初嘗?!焙髞?,你們都不懂我為什么那么愛吃橘子,只因他愛橘子的香氣,字字句句,滿眼都是橘子,滿心都是他。

如果能和他相遇,我想陪他坐在亭子里看月亮,“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只要能在他寂寞的時候,給他披上一件衣衫,或者給他續(xù)上一杯熱茶,即使他心里看不見我,只要能給他一絲溫暖,足矣足矣。

如果能和他相遇,在碧水青山間,在弄堂小巷前,在輕舟藍天下。傍晚,是誰奏起了恒伊的《三弄》,樂曲動人卻驚斷了綠紗窗簾里離人的幽夢。新月如鉤,愁煙布滿江水上空。將要離去又不忍離去,明天會有落花和飛絮。望著他的背影,心疼著他的落寞,我會在這一直等他,等他走來,堅堅定定地抓緊他的手,我們就這樣一直到老好不好。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想念他的一襲青衫,飄揚的味道,寂寥的眸子里,滿是心酸,我知道他看透了,滾滾紅塵,淋漓煙火,被他輕揚嘴角,一一瓦解。世間恐怕也沒有第二個男子,如他這般,看淡一切。

秋風徐徐,湖上落雨瀟瀟。癡情的他還在為自己已故的愛人種松樹,每一棵,都是一絲思念。如果她是他眼中的一滴淚,那么他永遠也不會哭,縱然有那么多不舍,那就讓它隨風歸去吧。

一個人的日子里,一壺清酒,涓涓心事說給自己聽。

修身以儒,他以儒家的兼濟對待現(xiàn)實;養(yǎng)生以道,他以道家的超脫寬慰靈魂;治心以佛,他以佛家的智慧調整心態(tài)。

他瀟灑如春風細雨,青天白云,不致礙于物欲,不羈絆于得失,一襲青衣,竹杖芒鞋,笑對官場得失,坐看雞蟲爭斗。

他自然如雪映梅花,水流石上,率性閑適,自成風流。一支竹管筆,指點山河,評論古今,干凈優(yōu)雅,韻致高邁。

但,更讓千古士子傾倒的,是他豪邁中的多情,瀟灑中的溫柔,飄逸中的細膩。

蘇軾,是蘇軾的天賦成就了自己,笑傲江湖,淡對人生。

蘇軾,更是蜀中山川風物孕育的奇子,胸襟如海,眼界超邁。

在夢中,先生沐風而立,一站就是千年。

十、作業(yè):

默寫這首詞。

板書:

定**

蘇軾

雨中東坡——笑對人生風雨的達者

雨后東坡——堪破人生晴雨的智者

平行線的判定教案篇三

九年級下冊語文《定**》教案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帲瑲w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一.課前練習:

1.這首詞中,詞人是一個怎樣的形象?請結合詞句簡要回答。(4分)

詞人是一個吟嘯徐行、拄著竹杖、穿著草鞋、頂風冒雨、不畏艱難、鎮(zhèn)定從容、曠達樂觀的形象。

2.有人評價此詞是“于簡樸中見深意”,請聯(lián)系全詞,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4分)

詞中記敘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寫了“春風”“山頭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這些簡樸的描述中卻表現(xiàn)了無論人生遭遇多少苦難,只要坦然面對,一切苦難都將成為過去的人生哲理。

二.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且蘇軾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并與黃庭堅、米芾、蔡襄被稱為最能代表宋代書法成就的書法家,合稱為\宋四家\。蘇氏四門生為:秦觀、黃庭堅、晁補之、張耒。

嘉佑元年(1056年),二十歲的考中進士。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變法。蘇軾上書反對,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后又被調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后發(fā)生“烏臺詩案”,差點被殺。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哲宗即位后,又不能容于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分,再次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蘇軾在杭州修了一項重大的水利工程,也就是著名的“蘇堤”。

元佑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zhí)政,八年后回京,北歸途中,卒于常州,謚號文忠。

三.其他材料:

1.蘇東坡是在苦難中完成了自己的一個人物,他追求的是一個可以無待(依靠)于外的完成??陀^上不得意,還能不落迂腐消極,能夠有積極的生活志趣,有持守的一種修養(yǎng),這是蘇東坡了不起的地方。

2.東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爾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王灼《碧雞漫志》

3.東坡的父親,喜歡到處邊四方去游學,常常不在家,蘇東坡小時受他母親的教訓。有一次讀到《后漢書·范滂傳》,范滂是東漢黨錮之禍時被迫害的一個人,而他不逃避,為了理想付出了生命。東坡問母親:他日兒要做范滂,母親能做范滂的母親嗎?他母親說,你如果能做范滂,我怎么不能做范滂的母親呢!歐陽修的母親畫荻教子,岳母刺字教子。

4.烏臺詩案。他被貶到湖州時寫了謝上的表文“臣愚不識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可牧養(yǎng)小民”。表中的話被人摘取,以為他有誹謗朝廷之意。于是下到御史臺獄,那里有柏樹,所以也叫柏臺,上有烏鴉,故稱烏臺。他寫的詩中有“根到九泉無曲處,此心唯有蟄龍知”,差一點被處死。在這九死一生之后,東坡寫了《念奴嬌》(大江東去),在黃州寫了《定**》(莫聽穿林打葉聲)。所以經過憂患苦難,蘇東坡還能寫出這樣飛揚,這樣瀟灑,這樣開闊,這樣博大,這樣超曠風格的作品來,這是蘇東坡的修養(yǎng)。

要以無生(忘記自己的得失利祿)的覺悟,才能夠成就更偉大的有生事業(yè)。

四.賞析詞文:

1.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寫雨,抓住雨怎樣的特點來寫的?

雨驟風狂。

2. “徐行”且“吟嘯”,描寫了詞人怎樣的心態(tài)?

閑適、坦然的心態(tài)。

3.“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是如何以小見大的?

詞人竹杖芒鞋,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耙凰驘熡耆纹缴?,此句更進一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

4. 過片到“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三句,給我們以怎樣的人生啟示?

a陽光總在風雨后。

b也許正當我們感到絕望的時候,希望和轉機已經在前面等著我們了。

c失敗和成功是一對孿生兄弟,失敗來了,成功還會遠嗎。

d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e陰雨之后必有陽光,生活中要充滿樂觀和希望。

5.“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風雨”和“晴”的?這三句是此篇的畫龍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請談談是怎樣的一種頓悟和啟示?

a“風雨”比喻詞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種政治打擊和人生險途?!扒纭北扔鞔猴L得意的順境。

b人生有順逆,有成敗,有榮辱,有福禍。但無論處于何種境地,我們都要以坦然而超脫的心態(tài)去對待,勝不驕,敗不餒,福不喜,禍不悲,這樣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養(yǎng)。風雨改變不了蘇東坡,也改變不了我們

《定**》賞析

譯文:

不必去理會那穿林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著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走。

竹杖和芒鞋輕捷的更勝過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夠在風雨中過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風將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殷殷相迎。

回頭望一眼走過來的風雨蕭瑟的地方,信步歸去風雨,天晴,我無謂。

賞析: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昂畏烈鲊[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更增加挑戰(zhàn)色彩。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發(fā)。

“竹杖芒鞋輕勝馬”,寫詞人竹杖芒鞋,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耙凰驘熡耆纹缴保司涓M一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以上數(shù)句,表現(xiàn)出曠達超逸的胸襟,充滿清曠豪放之氣,寄寓著獨到的人生感悟,讀來使人耳目為之一新,心胸為之舒闊。

過片到“山頭斜照卻相迎”三句,是寫雨過天晴的景象。這幾句既與上片所寫風雨對應,又為下文所發(fā)人生感慨作鋪墊。

結尾“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云、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字,意謂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帮L雨”二字,一語雙關,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

縱觀全詞,一種醒醉全無、無喜無悲、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態(tài)度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讀罷全詞,人生的沉浮、情感的憂樂,我們的理念中自會有一番全新的體悟

《定**》教學反思

蘇軾的《定**》向人們展示的是自己面對人生逆境時的那種曠達自如的胸懷,這一富有哲理意味的宋詞,如果只讓學生停留在對文本的翻譯上,那么領會哲理思想的目標就難以實現(xiàn),于是我對這堂課進行了以下的設計:

首先“看”,開場以視頻吸引學生,結合原先對蘇軾的人物了解,我又向學生補充了作者的生平介紹和創(chuàng)作背景,看得出來,這樣的感官刺激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其次“讀”,運用錄音范讀,帶領學生走進文本,了解文本、熟知文本。在一遍遍的朗讀中,學生們找到了重要詞語,讀出了內容,更讀出了內涵。再次“品”,抓住關鍵詞語“莫聽”、“誰怕”、“何妨”、“任平生”,幫助學生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領會這些詞語的深層含義,從而使學生逐步領悟到作者面對人生風雨時的那份豁達心態(tài)與不凡氣度。

總之一堂課下來,從學生們的眼神中,我感覺到他們是有所得的,我想:這主要得益于自己對這堂課準備得較充分,也或許是因為多媒體的運用一下子給他們帶來了新鮮感的緣故吧!課雖上完了,但教學的延伸與拓展還有待于我的進一步思考:如何幫助這些成長中的學生們正確看待挫折、怎樣戰(zhàn)勝困難,這才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

平行線的判定教案篇四

童蓓蓓

【教學目的】:

1、了解蘇軾,理解作品思想內容,把握詞中抒發(fā)作者的豁達胸襟。

2、體會詞中包含的人性哲理。

【教學重點】:理解作品思想內容及詞中所抒發(fā)的曠達胸襟。

【教學難點】:領會詞中抒情特點及從生活小事去領悟人生哲理及隱喻手法運用。

【教學課時】:1課時

一、本詞導入。

(師)說起蘇軾,我們很快就會想起學過的名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首詞出自于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蘇軾站在長江邊上,面對奔騰的大江,想到了歷史上的風流人物,他想到了誰呢?(生):周瑜。(師)他想到了周瑜這位年少有才而且早早就建立了卓越功勛的年輕將領。想到自己已經早生華發(fā),但是至今仍然功業(yè)未成,有了壯志未酬的感慨,所以他說“人生如夢”。那么,蘇軾留給我們的印象就是一個在那里哀嘆、滿腹愁情的文人嗎?難道這就是豪放派的真正風格或者是豪放派風格的全部嗎?我們今天就來學習蘇軾的另外一首創(chuàng)作于同一年的詞--《定**》。

二、了解作者:

(師)蘇軾,我們并不陌生。那么有哪位同學能為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呢?(提示:文學創(chuàng)作和人生仕途)

(生)蘇軾是有多方面的創(chuàng)作才能的大家,他在詩、詞、散文、書法等方面都有獨到的成就。

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今存有他的詩2700多首,同情人民、關心生產是蘇詩的一個突出內容。但更多地方則針砭了新法的流弊。情真語摯,樸實無華,對前人很少涉及的社會題材,多所開發(fā),取材廣泛,命意新穎。蘇軾的寫景詩和理趣詩,藝術價值最高,最為膾炙人口。在北宋詞壇上,他一改詞壇婉約之風,以灑脫曠達之氣入詞。把游仙、詠史、宴賞、登臨、悼亡、哲理探討等寫進詩詞里。詞體也由形式的解放進而為內容的革新,形成了豪放詞派,對南宋愛國詞人的影響尤其顯著。他對散文也有很大貢獻,他發(fā)展了歐陽修平易舒緩的文風,為散文創(chuàng)作開拓了新天地,尤其是他敘事記游的散文藝術價值最高,有不少是廣為傳誦的名作,如《石鐘山記》、前后《赤壁賦》是他留給后人的珍貴遺產。除詩詞文賦而外,他對書畫也很擅長,書法同蔡襄、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家”,他善長畫竹石,自成風格。

總之,蘇軾學識廣博、才華橫溢。文、詩、詞、書、畫,無所不通,他是一位罕見的通才人物。我國古代文學史上一顆燦爛的明珠。

(師)了解蘇軾,我們還不得不了解他坎坷的一生。自嘉祐元年(1056),蘇軾首次赴京應舉,次年與弟蘇轍同榜進士之后,就被朝廷委以重任。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后以作詩“毀謗君相”的罪名,罪貶黃州。史稱“烏臺詩案”??梢哉f黃州只是他人生夢魘的開始。之后的蘇軾又經歷了他人生中兩次起落。蘇軾的一生都在與厄運做斗爭,無論遭受怎樣嚴重的政治迫害,也無論周圍的處境是如何的舉步維艱,他卻始終能以曠達的心態(tài)泰然處之。本首詞就作于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謫黃州已近三年,在這凄涼潦倒的幾年里,蘇軾內心當然有忿懣和痛苦的一面,但這首《定**》就表現(xiàn)了蘇軾豁達的胸襟和超然的心境。

三、初步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這首詞。思考一個問題:這首詞寫了一件什么事?讀完之后請一位同學來回答。(提示:一件事情應該有時間、地點、經過等等)

(生)大體上的經過就是蘇軾與一些人同行,在途中遇雨,和他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他“余獨不覺”,后來雨過天晴,于是就寫下了這首詞。

2、剛才這位同學的回答抓住?“序”的內容,詞前小序大體上告訴了我們詩歌寫作的背景。那么詞作部分有哪些地方可以體現(xiàn)他的?“余獨不覺”呢?

(生):“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吟嘯且徐行”。

3、不懼風雨,在風雨中吟詩長嘯,的蘇軾給你的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從詞中找一下答案。

--沉著從容。再大的穿林打葉聲,都打不亂一個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視風雨為無物,照樣吟嘯徐行。

--豪邁瀟灑。竹杖芒鞋不可懼怕,只要你以之為樂,一樣可以輕勝過馬。

--隨意而安。料峭春風冷,山頭斜照暖。氣候不定,人生不定,禍福難曉,不如聽其自然。

--豁達。也無風雨也無晴。陰晴可以等同,盛衰榮辱,又何足掛齒?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滅。

四、整體感知

1、蘇軾在風雨中從容,鎮(zhèn)定、豁達豪邁的心境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F(xiàn)在就請同學們再讀課文聯(lián)系下寫作背景,思考一下作者面臨自然風雨的從容鎮(zhèn)定是不是有著另外的指向含義?

--這里的?“風雨”既是指自然風雨,又是指政治風雨、人生風雨。作者面對自然風雨隨意而安、泰然自若、也是其面對人生風雨隨緣自適、心境恬靜、超凡脫俗的心態(tài)的寫照。

2、本篇文章其實就是用自然界的風雨來隱喻仕途風雨,并進而表現(xiàn)自己無畏也無累風雨的超然心境,那么文章中哪一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自然、樂觀、曠達的胸襟呢?如果讓你抓重點,上下兩片各選一句,你會怎么選?

--上片重點:“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具體操作)(師)為什么是這句話?這句話是如何體現(xiàn)自然、樂觀、曠達的胸襟的?這里的蓑象征了什么?(生)思考……(師)作者有一蓑在身,就能任憑那平生的煙雨淋濕??墒撬砩嫌兴蛞聠幔坎皇恰坝昃呔闳ァ绷藛??這里的蓑到底指哪里有蓑衣?(生)心中有蓑衣。所以這句話是寫眼中景還是心中事?(生)心中事。(師)那么他心中的蓑衣是什么呢?(生)理想、人生態(tài)度。(師)什么樣的理想,什么樣的人生態(tài)度呢?(生)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師)正因為有了這樣一種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他在遇到雨之后,才能表現(xiàn)出一種聽任自然風雨的瀟灑鎮(zhèn)靜,頂?shù)米∪松L雨的倔強抗爭。一個“任”字豁達、豪邁,瀟灑、樂觀的?心境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下片關鍵:“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具體操作)(師)如何理解“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山頭斜照正相迎”,明明沒有雨了,怎么能說“也無晴”呢?

(師)“也無風雨也無情”書上解釋的意思是“風雨的天氣和晴朗的天氣是一樣的,沒有差別”。這在現(xiàn)實生活中,在物質世界里能能一樣嗎?(生)不一樣。(師)肯定不一樣,對不對?如果一樣就不會出現(xiàn)“同行皆狼狽”了。那是什么沒有差別呢?(生)心中沒有差別。(師)正因為在心中沒有差別,那就是不在乎這些風雨。

(師)回過頭來,我們再來看看這里的“歸”該如何理解呢?“回首向來瀟灑處”回過頭來看曾經的遇雨之處,這里的遇雨處實際上指的是什么?(生)指自己平生經歷過的宦海**的感悟和反思。(師)反思的結果是什么?(生)歸去。(師)歸向哪里,才能真正做到風雨、晴天毫無差別,真正不在乎這些風雨呢??(生)歸于自己的心靈。(師)這恰恰能解釋東坡為何不去躲雨?因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場雨,無邊無際,無可躲藏。最好的避風港就是自己的心靈了。只有求得心靈清凈才能得以解脫。一個“歸”字就把曠達的心態(tài)和隱逸的意向表達出來。

(總結)現(xiàn)在我們總結一下這首詞。詞中多次寫到了雨。――首先寫到大雨“穿林打葉”之雨(自然界的雨);然后寫到了“一蓑煙雨”(人生中的風雨),最后說“也無風雨也無晴”(心靈天空無風無雨)。我們發(fā)現(xiàn)無論是自然風雨還是人生風雨,作者始終能無視風雨的存在,以一種積極、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泰然處之。

五、個性閱讀

(師)說到這里,也許有人要問了“風雨本客觀存在,蘇軾卻視而不見,偏說”“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獲得的心靈慰藉難道不是一種自我欺騙嗎?那么你同意蘇軾對待人生風雨的觀點呢?如果不同意,你的人生態(tài)度是什么?

--如果命運強加給他的這種風雨是不合理、不公正的,他就應該憤怒,應該抗爭,這才是真性情。

--高興了你就喊,痛苦了你就哭。這才是人的本性,正常人,俗人。--像蘇軾這樣的好官卻最終落了個“貶謫瓊崖”的下場,是不正常的,而蘇軾最終能夠對這一結果接受并心平氣和那就更不正常了。在這種不正常的情況下,“曠達”實則是一種無奈,“突圍”其實是一種逃跑。在人格的堅硬性上,蘇軾不足以和中國歷史上那些堅持真理而不怕殺頭的人比肩而立!把這種“純正的窩囊”演變成了一種“虛假的完美”,因而,他就“罪莫大焉”。

……

(總結)聽大家這么說,我突然感覺到人生的復雜和多元了。在人生的穿林打葉聲中,你到底選擇一種什么樣的姿態(tài),是你自己的事,只要對得起人生,對得起容納我們的這個世界就行了。

六、藝術特色

(師)剛才我們談了那么多的“風雨”,現(xiàn)在回過頭再來看看文中的風雨的含義

--表面上指的是自然風雨,實際上指的是人生風雨,宦海風雨。

那么這種寫法叫做什么呢?

--隱喻寄托。這篇文章正是以整體性隱喻寄托的方式體現(xiàn)了詩詞的意境美。

既然這篇文章的風雨還象征著人生風雨,那么,我們從人生的角度來看,這篇詞似乎還有著另一番的解讀。同學們能不能找出詞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用精煉的語言提煉出自己理解下的哲理性的含義。

1、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a陽光總在風雨后

b也許正當我們感到絕望的時候,希望和轉機已經在前面等著我們了。

c失敗和成功是一對孿生兄弟,失敗來了,成功還會遠嗎。

d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e陰雨之后必有陽光,生活中要充滿樂觀和希望。

2、“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風雨”和“晴”的?這三句是此篇的畫龍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請談談是怎樣的一種頓悟和啟示?

a“風雨”比喻詞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種政治打擊和人生險途?!扒纭北扔鞔猴L得意的順境。

b人生有順逆,有成敗,有榮辱,有福禍。但無論處于何種境地,我們都要以坦然而超脫的心態(tài)去對待,勝不驕,敗不餒,福不喜,禍不悲,這樣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養(yǎng)。風雨改變不了蘇東坡,也改變不了我們。

……

七、朗讀指導。

(師)通過本堂課的學習,我們對作品的思想內容、作者的感情都有了一定的認識。我們在認識的基礎上再來讀這首詞,我想就能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情感,就讓我們放聲朗讀吧

(朗讀指導)首先要讀準字音如:同行xíng吟嘯xiào一蓑suō?煙雨

其次我們要讀出節(jié)奏如: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最后還要讀出情感?,感情把握是否到位,要看輕重音的處理。無論輕讀重讀,長讀短讀,升調降調都是為體悟情感服務。

探討:哪些詞直接表現(xiàn)了作者的感情,應該怎樣讀?

--譬如說?“何妨……平生”,應該讀得從容點,瀟灑點,豁達點。豁達怎么讀?不溫不火,不急不躁,這是節(jié)拍。調子呢?不揚不抑。

--?“竹杖芒鞋輕勝馬”有點喜悅和豪邁在里面,可以調子略高點。能不能讀成“大江東去”那種?語言風格還不一樣,這首詞更隨意、更樸拙點,豪放在骨子里,在不經意間。

--有人說“料峭……微冷,相迎”還有對人生陰晴不定、捉摸不定的復雜情緒。

……學生自由朗讀、找學生起來試讀??老師范讀??學生再按照自己的理解自由朗讀、背誦。

(師)有句話說“心有東坡詞,人生無難題。”?人生再多的雨,經過東坡的過濾,都變成一片晴空了。不管我們贊不贊同他對待風雨的觀點,但他面對厄運豁達、樂觀的心態(tài)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愿我們都能活得像他一樣明亮,一樣豁達。用快樂和信心撥開云霧,撐起一片燦爛的晴空。

八、作業(yè):朗讀并背誦全詞

九、板書

童蓓蓓

[《定**》教案 (蘇教版高二選修)]

平行線的判定教案篇五

定**

詩人:蘇軾 朝代:北宋

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仗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古詩賞析

【注釋】

①沙湖:湖北黃岡縣東南三十里處,又名螺師店。

②狼狽:形容處境困窘、難堪。

③吟嘯:吟詩、長嘯。

④芒鞋:草鞋。

⑤煙雨:煙波風雨。

⑥料峭:開容風力寒冷、尖利。

⑦蕭瑟:風雨穿林打葉聲。

【譯文】

不要聽風穿樹林,樹葉帶來風雨之聲,這一切無所謂,我依然一邊吟詩長嘯,一邊緩步徐行。穿著草鞋,拄著竹仗,比騎馬坐車更加一身輕松。誰怕風風雨雨?我漠視這些,一生任憑煙雨迷蒙,與我同行。冷冷的春風又把我吹醒,微微感到有些寒冷。斜陽的山頭卻來迎接我?;仡^望去,我來時淋雨的地方,一片蕭條,歸去時又一片平靜,也沒有什么風雨,也無晴。

【賞析】

這首詞作于無豐五年(1082年),此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在黃州(今湖北黃岡)已整整兩年了。蘇軾在黃州處境十分險惡,生活在也很困,但他仍舊很坦然樂觀。這首詞作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在黃州(今湖北黃岡)已整整兩年了。蘇軾在黃州處境十分險惡,生活在也很困,但他仍舊很坦然樂觀。從這首詞里,我們能看到他曠達的胸懷、開朗的性格以及超脫的人生觀。上片“一蓑煙雨任平生”句,將詞人一生的坎坷磨難,以及泰我在自若的生活態(tài)度,盡行囊括。下片“也無風雨也無晴”豐富了詞的主旨,展示出詞人處變不驚、不隨物悲喜的超脫有人生觀?!皻w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弊匀唤缰酗L雨陰晴變化莫測,不要管他,如果不在乎風風雨雨,也不必盼什么天晴了。這就是“了無風雨也無晴”的深刻含義。也是本詞思想意義的深刻性之所在。本詞構思新巧,以微顯巨,從遇雨之吟嘯升華為人生之超曠,“風雨”意象面為人生災難與厄運的象征。全詞見出詞人對人生風雨表現(xiàn)出一種聽任自然,不怕挫折,樂觀曠達的曠達胸懷。從這首詞里,我們能看到他曠達的胸懷、開朗的性格以及超脫的人生觀。上片“一蓑煙雨任平生”句,將詞人一生的坎坷磨難,以及泰我在自若的生活態(tài)度,盡行囊括。下片“也無風雨也無晴”豐富了詞的主旨,展示出詞人處變不驚、不隨物悲喜的超脫有人生觀。

平行線的判定教案篇六

《定**·感舊》

宋代:蘇軾

莫怪鴛鴦繡帶長,腰輕不勝舞衣裳。薄幸只貪游冶去,何處,垂楊系馬恣輕狂。

花謝絮飛春又盡,堪恨。斷弦塵管伴啼妝。不信歸來但自看,怕見,為郎憔悴卻羞郎。

《定**·感舊》譯文

送你的鴛鴦衣帶長,你莫見怪,我身體瘦弱也承受不了歌舞揮動的強求。負心的人只貪心去尋花問柳,去向何方?依舊尋歡作樂、追求聲色、放縱輕浮。

又一個凄苦的春天在悲傷中過去,心中無限惆悵。琴長久不彈,弦早已斷了,管長久不吹,已落滿塵土,與這兩件東西為伴的是女人的啼妝。若不信請回未看看,怕相見,自己的憔悴容頗見不得他。

《定**·感舊》注釋

定**:詞牌名,唐教坊曲。以五代歐陽炯所作為正格。雙調62字,平韻仄韻互用。又名《定風流》、《定**令》、《醉瓊枝》。

鴛鴦繡帶:繡有鴛鴦花紋的衣帶,男女定情信物之一。

腰輕:細腰,這里代指瘦弱的身體。不勝:無法承擔,承受不了。

薄幸:薄情,負心。

系馬:拴馬。恣:任憑。輕狂:放浪,輕浮。

斷弦:琴弦斷絕。塵管:樂器陳舊。啼妝:淚濕容妝。

歸來:從良。

憔悴(qiáo cuì):黃瘦,困頓。

《定**·感舊》賞析

上片寫感舊,寫一歌妓獨處深閨的怨恨和相思。第一、二句寫歌妓自我申辯,承擔不起繡有鴛鴦花紋的衣裳。歌妓這些感情的困擾,壓抑的痛苦,是負心郎對歌妓的偏見造成的,表達了詞人對人性不平等的悲觀,“莫怪”,“不勝”都強烈地反映了女性的抗爭。第三、四、五句寫歌妓對負心郎行為的披露。在“垂楊系馬”處,負心郎依舊 “游冶”、“輕狂”。“薄幸”是披露負心郎薄情,“游冶”是披露負心郎尋歡作樂?!柏潯笔桥敦撔睦勺非舐暽?,“態(tài)輕狂”是披露負心郎放縱輕浮。詞人點明這些披露,為的是追求女性平等,追求社會心理平衡。這種主張不向男性妥協(xié)而奮心抗爭,是詞人為女性追求人性平等、推動社會進步的表現(xiàn)。

下片寫傷今,寫歌妓被冷落后的遭遇、抗爭與矛盾心態(tài)。前三句描繪歌妓被冷落后的遭遇?!盎ㄖx”、“絮飛”、“春又盡”,不僅點明了他們分手的時間,而且點明了他們情愛已經到了盡頭。令人痛恨的是,情感又陷人“斷弦”、“塵管”、“啼妝”之中,令歌妓流淚怨愁。這是控訴和反抗,是女性可貴的覺醒。最后發(fā)出自信的呼喚,不信以往的道路走錯了,堅信自己看準的道路要走下去。然而,歌妓終于從痛苦中發(fā)現(xiàn),夫妻關系的失敗會導致人生全盤皆輸,歌妓又不得不向負心郎妥協(xié),壓抑著自己的人性平等、人格尊嚴?!芭乱姟必撔睦伞皠佑陬伾?,還把希望寄托于張生與鶯鶯式的“不為傍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的良心發(fā)現(xiàn)。這種抗爭、矛盾、妥協(xié)與良心發(fā)現(xiàn),反映了歌妓的也是詞人的思想局限性。

全詞用第一人稱的寫作手法,敘述了一位被丈夫冷落的歌妓為了人性平等而抗爭的故事。這是中國歌妓在宋代社會追求人身自由與尊嚴解放的一位杰出代表。該詞的意義就在于向世人呼吁,追求女性平等與女性尊嚴是人類歷史永恒的主旋律,必須長久地演奏下去。

《定**·感舊》創(chuàng)作背景

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三月的一天,陳襄宴請?zhí)K頌、蘇軾,席上有歌妓唱曲。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暮春,蘇軾在返回杭州的途中回憶起歌妓唱的曲,作該詞。

《定**·感舊》作者介紹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xiàn)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平行線的判定教案篇七

【設計思想】

作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天才,蘇軾在詩、文、詞、書、畫等方面,均取得了超凡卓絕的成就,他以融會了儒、道、佛的胸襟和氣度,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巍巍壯觀的文化景象,最大限度地提供了人性的豐富性和發(fā)展的可能性,并在生活態(tài)度、人格建構、審美高度等上給后世百姓、尤其是中國文人樹立了標桿。

如何通過對該詞具象、意境、主旨等的把握,指導學生掌握詩詞鑒賞的基本技巧,是為基本設想;如何通過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擴大文本理解的范圍和加深文化感悟的深度,是為第二設想;如何通過文本揣摩和探究,建立自己的獨特情感體驗,并走進作者的精神領地,尋找生存的智慧和文化的密碼,充實心靈空間,是為第三設想。

【教學目標】

一、通過文本閱讀,認識詞人形象

二、通過感悟拓展,提升審美能力

三、通過鑒賞評析,領略中國文化

【教學過程】

一、文本導入

請學生比較“人生就是一場雨的工夫”“人生就是躲(淋)一場雨的工夫”,提問:你更喜歡哪一種說法?為什么?

板書:雨

方式:漫談,由學生前后左右,三言兩語完成。

點撥:前者寓意:偶然、短暫、不幸、客觀存在等;后者有了動詞,多了層如何面對的意思,即多了主觀意愿、行動過程、生命痕跡等。

說明:通過簡單議論,來激活思維,最后引到“雨”,引到“蘇軾會怎么看”,自然過渡到《定**》。

二、整體感知

1、一讀:教師范讀(或錄音范讀),調動情緒,營造氛圍,正音正形;一問:就剛剛那題,東坡會怎么回答?請聯(lián)系文本來解釋。

方式:由學生根據自己初聽本詞的最初感受來簡單回答,要求盡量在原詞中尋找回答線索。

點撥:

——他沒躲雨。(小序中,詞中可見。順便解讀小序作用。)

——他說風雨皆無。

——他化了所有的風雨。

2、二問:蘇軾給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二讀:齊讀一遍,然后從文本中尋找與之呼應的句、詞。

方式:小議,然后作答。

點撥:

——沉著。再大的穿林打葉聲,都打不亂一個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視風雨為無物,照樣吟嘯徐行。

——豪邁。竹杖芒鞋不可懼怕,只要你以之為樂,一樣可以輕勝過馬。

——隨意而安。料峭春風冷,山頭斜照暖。氣候不定,人生不定,禍福難曉,不如聽其自然。

——通達。也無風雨也無晴。陰晴可以等同,盛衰榮辱,又何足掛齒?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滅了,有幾分禪意。

(可根據學生回答調整點撥語言和點撥順序)

3、三問:詞中有禪意,蘇軾出世了嗎?你怎么知道?他這首詞寫在什么時候,當時背景如何?為何獲罪?以對這樣的背景來理解東坡,本詞應當如何讀(三讀)?

方式:追問。

點撥:

(1)出世了嗎?沒有。根據他人生經歷得知:一生都在仕途上。22歲中進士,先是當判官,然后出任,先后知杭州、密州、徐州、湖州,被貶黃州還掛著個團練副使,出來之后,又先后知登州,一度高升翰林學士,后又出知杭州、穎州、揚州、定州,最后被逐惠州、儋州,也還有個節(jié)度副使、別駕什么的。

(2)寫在什么時候?被貶黃州的第三個春天。好多人都記得余秋雨的這句話:蘇東坡成就了黃州,黃州成就了蘇東坡。

(3)請同學來談談蘇軾去黃州的背景。(知識鏈接:烏臺詩案。)

(5)為何獲罪?“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蘇轍)提示可多解。(推薦余秋雨《蘇東坡突圍》,看如何從社會文化心理角度來闡釋東坡獲罪原因。)

說明:三問三讀,以穿插背景知識來檢查學生的預習和積累,引領學生由粗略感知到內容理解,逐漸走近蘇軾,走進詞人細致而豐富的世界。

三、重點探究

1、抓關鍵句子:要求按照自己的理解,再自由讀一遍;想想這首短短的詞中,作者的情感有沒有變化?尋找關鍵句子。

方式:自由討論發(fā)言

點撥:

上片關鍵句:“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任”:有風雨,但任風雨漫天,任亂云飛渡,我自巋然不動。

——“誰怕”:瀟灑鎮(zhèn)靜中,有幾分倔強、幾分抗爭的心,幾分笑傲江湖的味道。

——“任風雨”,似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钡牧硪粋€版本。

板書:任

下片關鍵句:“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p>

——“歸去”,轉身,就像什么都沒有發(fā)生似的。

——“也無晴”,本無風雨,何來晴明?

——“無風雨”,似是“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钡臉O佳呼應了;無一物,無風雨,空蒙之感,濃濃禪意。

板書:無

由“任”到“無”,我們可以看到作者由沉著、瀟灑到空蒙、超脫。

2、抓關鍵詞:如果我們想把全詞濃縮到一個字上,你會想到哪個字?為什么?

方式:學生靜思然后作答。

點撥:“歸”

——作者不怕任何風雨,也不在乎風雨陰晴多變,這種渴望退隱于江湖,悠然于田園之心是一種歸;

——“也無風雨也無晴”,這種超凡拔俗是一種歸;

——“回首”實指剛剛遇雨之處,虛指自己平生經歷過的宦海**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結果是歸去。

3、比較鑒賞:這“歸”字讓你想到誰?蘇軾和他們能劃等號嗎?

方式:追問

點撥:

(1)聯(lián)想莊子《逍遙游》“御風而行,泠然善者”,“一死生,齊彭殤”等;聯(lián)想陶潛《歸去來兮》“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等。

(2)不能劃等號。聯(lián)系前面所說蘇軾的人生經歷和人生態(tài)度:他是入世而非出世。知人論詩,知人論文,蘇子宦海沉浮一輩子,從來沒拋棄過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釋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統(tǒng)一。

4、探究“歸”字:蘇軾360首詞中,歸字出現(xiàn)100多次。他要往哪歸?

方式:教師提供拓展文本,學生朗讀議論感悟。

拓展(1):“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定**》

點撥:吾鄉(xiāng)何在?在心安處。

拓展(2):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和子由澠池懷舊》

點撥:人生如飛鴻踏雪,一切皆為偶然、虛幻,無論功名利祿,還是痛苦災難。所以還有什么可以悲喜的呢?和悲喜不形于色還不同,“不形于色”是心里有,而他是化了悲與喜。

拓展(3):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杜R江仙》

點撥:別人以為他逃跑,派人去追,回頭卻發(fā)現(xiàn)他在呼呼大睡。可見心的江海遠在俗世之外。他的江海是什么?

拓展(4):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沼圄斲懦髓跻?,粗識軒轅奏樂聲。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读露找苟珊!?/p>

點撥:“九死而不恨”,心里裝著什么,才有這樣的胸襟?這是何等的超越乃至超脫!

拓展(5):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稏|欄梨花》

點撥:這是他和李白的不同。李白一輩子也不明白這個社會是怎么回事,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他是謫仙人。蘇軾呢,春來秋去,盛與衰,他將人生看得幾清明,因為看透,所以通透。

還可課后拓展以下詞作,以大閱讀量加深學生對蘇軾的理解。

《南柯子》:苒苒中秋過,蕭蕭兩鬢華。寓身此世一塵沙,笑看潮來潮去、了生涯。

《采桑子》:潤州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樓中。尊酒相逢。萬事回頭一笑空。停杯且聽琵琶語,細捻輕攏。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

《行香子》:昨夜霜風。先入梧桐。渾無處、回避衰容。問公何事,不語書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朝來庭下,光陰如箭,似無言、有意傷儂。都將萬事,付與千鐘。任酒花白,眼花亂,燭花紅。

《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

總結:他想歸哪兒?歸于心。不同于曹操的天下歸心,而是自歸于心。

呼應第一環(huán)節(jié)“東坡為何不躲雨”,因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場雨,無邊無際,無可躲藏。最好的避風港就是自己的心靈了。心靈驛站,心靈家園,心靈歸所,這是一種寧靜和通達。

他從來就沒有像陶淵明那樣“歸隱”,是因為沒有必要。他不需要躲避官場,逃離塵囂,而是要逃離人生。可是,已經活在世上,誰又能脫身人生這個大羅網呢?所以無論是人間天上,還是廊廟江湖,對于蘇軾來說均是“外部世界”,本無區(qū)別。他最后的歸宿只能是自己的“內心世界”。所謂的“也無風雨也無晴”和“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就是詞人希望獲得精神解脫的一種象征。所以蘇軾的瀟灑里面有人生的空漠和心靈的超脫!

板書:歸于心

說明:此為重點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入于文本,出于文本,在對詞作鑒賞、拓展的同時,走近蘇軾靈魂,走進中國文化。教師的點撥都應該由學生的回答轉移而來,延伸而來。

四、溫故知新

我們以前讀蘇軾的詩文是不是都是這個感覺?請舉例。

《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春雨子規(guī)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點評: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駐,大可不必為日月變遷,人生衰老而嘆息。表現(xiàn)了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江城子》: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點評:渴望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美好祝愿,人間情懷。

《念奴嬌·赤壁懷古》:壯志難酬。

《赤壁賦》:“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p>

點評:“歸”的味道已滲透其中。

“任”也好,“無”也好,有風雨才有歸意。聯(lián)想蘇軾另一首詞《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天涯處處芳草處處可歸。心里有就有。墻里墻外,多情無情,面對一切悲劇,都能笑而歸了。

說明:溫故知新也是一種縱向的比較,主要交給學生來回憶、品評,以形成知識的關聯(lián)和遷移。

五、個性閱讀

1、是不是在座的都喜歡蘇軾?請聯(lián)系本詞來談談。

設例:

問:如果不喜歡,原因何在?

答:風雨本客觀存在,他卻視而不見,說“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是一種自我欺騙、自我慰藉。

問:你覺得這種慰藉不好嗎?

答:如果命運強加給他的這種風雨是不合理、不公正的,他就應該憤怒,應該抗爭,這才是真性情。

高興了你就喊,痛苦了你就哭。這才是人的本性,正常人,俗人。

推薦網上一篇文章節(jié)選:

“像蘇軾這樣的好官卻最終落了個“貶謫瓊崖”的下場,是不正常的,而蘇軾最終能夠對這一結果接受并心平氣和那就更不正常了。

在這種不正常的背景下,完美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理念其實只是“隨遇而安”的另一種富于欺騙性的表達。在這種不正常的情況下,“曠達”實則是一種無奈,“突圍”其實是一種逃跑。

在人格的堅硬性上,蘇軾不足以和中國歷史上那些堅持真理而不怕殺頭的人比肩而立!把這種“純正的窩囊”演變成了一種“虛假的完美”,因而,他就“罪莫大焉”?!?/p>

2、鼓勵多元閱讀和個性閱讀,鼓勵爭議,可根據需要安排簡短的辯論,以進一步認識蘇軾,認識人生。提示:你認為人生之雨來臨時,到底是假裝沒看見,就當不存在,還是主動去躲避或抗爭呢?

3、點撥(總結辯論或爭議):

人生是復雜和多元的。在人生的穿林打葉聲中,你到底選擇一種什么樣的姿態(tài),是你自己的事,只要對得起人生這一場雨的工分,對得起容納我們的這個世界就行了。

說明:首先鼓勵創(chuàng)新閱讀、多元解讀,在言之有理、言之有據的前提下勇于表達個性見解,教師的拓展點評可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進行。其次,將經典閱讀和當今生活、個體人生結合起來,以輔佐學生思想發(fā)育和人格建構。

結語:人生再多的雨,經過東坡的過濾,都變成一片晴空了。蘇軾為我們撐起了一把傘,撐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們活得像他一樣明亮,一樣豁達。

平行線的判定教案篇八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翻譯:

不必去理會那穿林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著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走。

竹杖和芒鞋輕捷的更勝過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夠在風雨中過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風將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殷殷相迎。

回頭望一眼走過來的風雨蕭瑟的地方,信步歸去風雨,天晴,我無謂。

賞析1: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昂畏烈鲊[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更增加挑戰(zhàn)色彩。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發(fā)。

“竹杖芒鞋輕勝馬”,寫詞人竹杖芒鞋,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耙凰驘熡耆纹缴?,此句更進一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以上數(shù)句,表現(xiàn)出曠達超逸的胸襟,充滿清曠豪放之氣,寄寓著獨到的人生感悟,讀來使人耳目為之一新,心胸為之舒闊。

過片到“山頭斜照卻相迎”三句,是寫雨過天晴的景象。這幾句既與上片所寫風雨對應,又為下文所發(fā)人生感慨作鋪墊。

結尾“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边@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云、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字,意謂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帮L雨”二字,一語雙關,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

縱觀全詞,一種醒醉全無、無喜無悲、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態(tài)度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讀罷全詞,人生的沉浮、情感的憂樂,我們的理念中自會有一番全新的體悟。

賞析2:

蘇軾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不可繞過之人,他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在詞的發(fā)展史上具有尤為重要的地位。蘇軾開了豪放詞一派,使得原本只用來吟唱呢喃軟語的小兒女之詞陡然一變,轉而為急管繁弦,崩天裂云之聲。由此,宋詞才能成其為真正的“宋”詞,若少了豪放派的映襯,婉約詞定也會減色不少。

《定**》為蘇詞名作,歷來被人評為閑適從容。與《浪淘沙》的壯闊不同,它表現(xiàn)的是作者遇變不驚,笑對蒼茫的風神。其實,即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般豪語,仍舊以“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為了局,可見所謂的豪放不過是知自身的不可為,毋寧說,是一種無奈的曠達。

全詞記述了作者一行人在沙湖道上突遭雨襲之事。上片以“莫聽”二字起,有突兀之感,而“穿林打葉聲”勾畫出風雨的聲勢。急風挾雨而來,對此作者卻說:何妨吟嘯且徐行,“何妨”表現(xiàn)了詞人的淡定,“竹杖芒鞋”透露出隱逸之思,“誰怕”一話反問,加上“莫聽”“何妨”的映稱顯得氣度從容,由此勾勒出一幅披蓑煙雨行吟圖。試想于沙湖道上現(xiàn)身的詞人,持竹杖,履芒鞋,于風雨中吟嘯而來,表現(xiàn)出一種閑庭信步的瀟灑,這是怎樣美好的景況啊!然而,作者所要表現(xiàn)的僅是這種灑脫嗎?且看下句:一蓑煙雨任平生。若僅是冶游俊賞,又何須如此感慨呢。遙想蘇公當年,19歲中進士,正是春風得意,青云之志有待施展,卻遇到一連串的挫折,竟致一生困頓。烏臺詩案,黨錮之禍,政治上的腥風血雨都已經受,又何懼眼前這一陣急雨呢?讀到此處,眼前浮起了一幅深淺分明的景象:一個竹杖芒鞋的老人踽踽獨行于風雨飄搖的人生路上,身前身后皆茫茫無所見,正所謂“來往煙波非定居,生涯蓑笠外無余”是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料峭二字點出時令,三月七日,正是乍暖還寒之時,然二月春風已可裁出翠柳條條,時至三月,早應是一派春光。而作者卻似一無所見,僅以“微冷”二字寄寓所感,彌漫著一種蕭索意味,這是否暗示了作者的落寞心境?急雨既過,斜陽展顏,對淋雨者來說,這應是很值得欣喜的,而作者回望了適才煙雨凄迷的經行之處,卻吐出了“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斷句來。若非深察人世無常,是難以做到如此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我以為,僅以“曠達”二字標榜此詞,便完全忽視了作者的精神內涵。

蘇軾在另一首詞中說到:長恨此生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深波靜索殳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詞中透露了作者欲歸隱山林的愿望,這也是《定**》最好的注解。此詞寫于宴會上,寫畢蘇公掛冠乘舟而去。當?shù)乜h令以為蘇公真要“江海寄余生”,急忙駕船追去,待到追上,發(fā)現(xiàn)蘇公已是鼾聲大作,哪里有一點要隱逸山林的樣子。蘇公是真正的智者,他深知這“世事”是如何無論也逃不出去的。即便做了和尚還是要穿衣吃飯,還是要為世所累,所以,他不象陶淵明那樣躲起來,他以俗世為山林,故而,蘇公才是真正的隱者。

想蘇軾也有“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的綺靡濃艷,有“小軒窗,正梳妝”的繾綣纏綿,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情愿,最終卻以“也無風雨也無晴”為終了。也正如林清玄說的,在煙中騰云過了,在雨中行走過了,生命的事情一經過了,卻是枉然。然而蘇軾的一生并不“枉然”,千百年來,蘇軾的詩詞文章乃到他笑對蒼茫的人生態(tài)度,對后世文人有著莫大的影響,而蘇軾更以其多姿的藝術形象和深刻的人文精神永遠占據著中國文學史輝煌的一頁。

平行線的判定教案篇九

《定**·莫聽穿林打葉聲》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莫聽穿林打葉聲》翻譯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大家沒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么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輕捷得勝過騎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

春風微涼,將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應時相迎?;仡^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吧,對我來說,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

《定**·莫聽穿林打葉聲》注釋

⑴定**:詞牌名。

⑵沙湖:在今湖北黃岡東南三十里,又名螺絲店。

⑶狼狽:進退皆難的困頓窘迫之狀。

⑷已而:過了一會兒。

⑸穿林打葉聲:指大雨點透過樹林打在樹葉上的聲音。

⑹吟嘯:放聲吟詠。

⑺芒鞋:草鞋。

⑻一蓑煙雨任平生:披著蓑衣在風雨里過一輩子也處之泰然。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⑼料峭:微寒的樣子。

⑽斜照:偏西的陽光。

⑾向來:方才。蕭瑟:風雨吹打樹葉聲。

⑿也無風雨也無晴:意謂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定**·莫聽穿林打葉聲》賞析

此詞為醉歸遇雨抒懷之作。詞人借雨中瀟灑徐行之舉動,表現(xiàn)了雖處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不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全詞即景生情,語言詼諧。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何妨吟嘯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更增加挑戰(zhàn)色彩。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發(fā)。

“竹杖芒鞋輕勝馬”,寫詞人竹杖芒鞋,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耙凰驘熡耆纹缴?,此句更進一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

以上數(shù)句,表現(xiàn)出曠達超逸的胸襟,充滿清曠豪放之氣,寄寓著獨到的人生感悟,讀來使人耳目為之一新,心胸為之舒闊。

過片到“山頭斜照卻相迎”三句,是寫雨過天晴的景象。這幾句既與上片所寫風雨對應,又為下文所發(fā)人生感慨作鋪墊。

結拍“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边@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云、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字,意謂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帮L雨”二字,一語雙關,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

平行線的判定教案篇十

一、導入

請問在座的女同學,有這么一個人,他少年得志,學識廣博,才華橫溢,文詩詞書畫無所不通,而且還精于烹飪,他發(fā)明的東坡肉、東坡羹,到現(xiàn)在還是我國菜譜中的保留曲目,可謂是一個世所罕見的通才。那么這樣一個通才,是否符合你們心中的“好男人”的標準?

(可以說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這樣一個大家心目中的標準好男人,他的人生經歷是否又如他的才華般流光溢彩恣意飛揚。?他又會給我們怎樣的人生啟示?接下來就請大家跟我一起走進蘇軾的《定**》,感受其跳動的人生脈搏。

二、誦讀,體會風格

首先請大家一起朗讀這首詞

q:根據我們以往所學,判斷一下這首詞應該屬于什么流派。

a:沒錯,豪放不僅體現(xiàn)在景色的壯闊中,也體現(xiàn)在豁達的心境里。那么既然是豪放的,自然要讀出豪邁曠達的氣勢,請大家聽錄音

1、聽錄音

找出與我門自己朗讀的區(qū)別? 節(jié)奏重音輕重緩急

2、請一位同學讀,師生點評(聲音洪亮,吐字清晰,感情豐沛,節(jié)奏到位,停而不斷)

三、討論意象

我們看,這首詞主要記敘了蘇軾出游時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描寫了春風、山頭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字數(shù)不多描述簡樸,但又于簡樸中見深意。那么這些深意又是通過什么體現(xiàn)出來?這里我就要來討論討論其中的意象

通過以往的詩詞學習,我們已經了解到詩詞的意象就是作者把所要表達的情感通過物象呈現(xiàn)出來,比如冰雪兒代表人格的高潔折柳以表惜別。那么首先請大家找一找,這首詞里包含了哪些意象?(分別找出)整首詩呈現(xiàn)出一種什么意境?集思廣益開動腦筋。

明確:

四復述大意

結合以上意象,相信大家已經對該詞的意境和含義有了一定的掌握,那么有沒有人能給大家把這首詞的基本意思以講故事的形式說一說?可以采用第一人稱,把你自己想象成穿越版的 蘇軾,把這一段經歷何感想給大家說道說道。

明確、不必去理會那敲打樹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詩長嘯,一邊悠然自在地前行。手持著竹杖,腳穿草鞋,比騎馬還要輕快,有什么可怕的呢!有一領蓑衣就足以對付一生的風雨侵襲了。

料峭的春風將我的酒意吹醒了,我感到有些寒冷;恰在這時,山頭初晴的斜陽好像是在有意迎接我一樣?;仡^望一眼走過來的地方,雖然曾經遭受過殘酷的風吹雨打,但是信步歸去,好像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仿佛什么都沒發(fā)生。

五寫作背景

描述的很棒啊,從他的描述中,我們先感受到蘇軾是個什么樣的人?這樣的一個人又有著怎么樣的人生?這樣的人生在它的詞中有怎樣的投射,我們先從它的寫作背景談起。 那么我們轉回頭解讀小序,首先請大家找找,這個小序告訴我們了哪些信息?

時間:三月七日;地點:沙湖道中;天氣:先雨后晴;人物:雨具(借代拿傘的仆人),同行,余?!髟~的緣由;

大家看注釋,這首詞于元豐五年三月七日作于黃州。黃州是個什么地方?這里我們就不得不提到蘇軾人生最大的風雨了 蘇軾的才學地位我們自不必多說,治國安邦定會有獨特的,他太正直太富有詩人氣質了,禁不住有感便發(fā),不平則鳴,結果總是得罪人。這里他就大大得罪了一位。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變法,蘇軾發(fā)現(xiàn)新發(fā)弊端,反對新法,有人故意

把他的詩句扭曲,說他做事諷刺新法,因而被捕,幾欲人頭落地,史稱“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而這首詞也正是他于被貶黃州后三年所作。被貶黃州前他曾是浙江湖州太守,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從人上人變?yōu)殡A下囚,面對突如其來的暴風驟雨,他該如何看待。讓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

六分析探討

俗話,一滴水也能反射太陽的光芒,同樣的,一首詞也能也能反映出詞人的人生感受。根據本詞,

1、面對人生的風雨,蘇軾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你從哪里看出來?請說明你的理由(找關鍵字詞)大家也可以自己設置相關問題向我提問,也可以從他是個什么樣的人來著手

我們想像一下蘇軾一生的坎坷遭遇,就能掂出這句話的分量。他的詩文名冠一時,卻不見容于當權者。他一生四十多年的做官生涯中,被一貶再貶,在一地居住從來不滿三年。我們可以看見,在那交通不便的時代,他攜家?guī)Ь?,風塵仆仆,跋涉在荒野古道上,向著新的謫居地進發(fā)的情景。他在晚年曾用這樣一首詩概括自己的一生(多媒體展示):

自題金山畫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事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同學們知道這三個地名并列意味著什么嗎?

生:應該是蘇軾的三個被貶之地。

師:對,我們看,短短四句,多少坎坷,多少憂憤,盡含其中,卻以自嘲的語氣平淡地說出, 這足以看出蘇軾的豁達。

2、全詞你最喜歡哪一句?請說一說你的理由。(給大家簡單鑒賞一下0

通過討論,我們得出了蘇軾的人生態(tài)度,那這樣的態(tài)度對我們又沒有一些啟示呢? 3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討論:這三句是此篇的畫龍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請談談是怎樣的一種頓悟和啟示? 大家可以先從風雨和晴的深層意義談起(陽光總在風雨后)

明確:面對這樣的大雨,同行皆狼狽,只有蘇軾還是信步閑行吟詩長嘯,對他來說,拄著竹杖,穿著草鞋,比騎馬還要來的輕便,竹杖芒鞋都是步行的閑人所用,所以1竹杖芒鞋應該代表什么樣的生活?

(一種江湖閑散的生活)。對,蘇軾在兩年后離開黃州時曾有詩云:“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游”。

那么對應的2馬又能代表什么樣的生活?

(官場奔波)。沒錯,所謂“行人路上馬蹄忙”。而“輕勝馬”自然也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松。(輕裝上陣,無官一身輕)

面對這樣的天氣,他亦發(fā)出“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感慨,雖然只有一件蓑衣,任憑一生風雨都不在意

3煙雨即人生的風雨,用暗喻的手法(文天祥《過零丁洋》身世浮沉雨打萍)

4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這句話該如何理解?

帶著寒意的春風將我的醉意吹醒了,微微感到點冷,雨后放晴,前面山頭上的夕陽普照,好似在招手歡迎我。

雙關,眼前景——預測未來,陽光總在風雨后。

斜照——驅散寒意,帶來溫暖。迎來雨過天晴的喜悅,樂觀。逆境中曙光。

5、不管是風吹雨打還是陽光普照

風雨,晴——指代官場沉浮政治多變

雨驟風狂——穿林打葉聲。雨點穿林打葉發(fā)出聲響,是客觀存在,作者卻說“莫聽”,也表達了一種外物不足縈懷之意。不為外力左右

面對這樣的疾風驟雨,蘇軾又是怎樣的表現(xiàn)(找出相應字詞)?表現(xiàn)出他怎樣的心態(tài)? 在小序中我們看到,同行皆狼狽,蘇軾卻表現(xiàn)為:吟嘯,徐行,輕。一邊吟詩長嘯,一邊緩步徐行,更顯得從容灑脫,心態(tài)閑適坦然。

2、竹杖芒鞋輕勝馬

而這種閑適坦然又在下一句中進一步體現(xiàn)出來。而“輕勝馬”自然也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松。

3、怎樣理解“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句話?

這雨有什么可怕?雖然只有一件蓑衣,任憑一生風雨都不在意。

一個“任”表現(xiàn)出其坦然面對風雨的信心與決心,而“誰怕”,用反詰的語氣突出強調了“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宣言。

t:我們想像一下蘇軾一生的坎坷遭遇,就能掂出這句話的分量。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帶著寒意的春風將我的醉意吹醒了,微微感到點冷,雨后放晴,前面山頭上的夕陽普照,好似在招手歡迎我)

剛才還是瓢潑大雨,現(xiàn)在卻山頭斜照,想~想,這里除了寫自然界忽晴忽雨,變化不定外,還有什么言外之意嗎?

(政治上的晴雨不定)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詩人此時的心態(tài)是怎樣的?又能給我們怎樣的人生啟示?

對未來的樂觀。陽光總在風雨后,生活中總是充滿著樂觀和希望。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表層:回頭看狂風驟雨的情形,一切都歸于平靜。

深層:虛指自己對自己平生宦海**的反思。反思的結果——歸去。(張志和《漁父詞》斜風細雨不須歸)

也無風雨也無晴

討論:這三句是此篇的畫龍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請談談是怎樣的一種頓悟和啟示? 大家可以先從風雨和晴的深層意義談起。

a“風雨”比喻詞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種政治打擊和人生險途?!扒纭北扔鞔猴L得意的順境。 b人生有順逆,有成敗,有榮辱,有福禍。但無論處于何種境地,我們都要以坦然而超脫的心態(tài)去對待,勝不驕,敗不餒,福不喜,禍不悲,這樣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養(yǎng)。風雨改變不了蘇東坡,也改變不了我們。

八再次誦讀

通過探討,相信你們對這首詞已經有了深入的理解,那么請大家再次誦讀該詞,看看能不能對出其中的人生體驗和感受。

七小結

心有東坡詞,人生無難題。人生再多的風雨,經過東坡的過濾,也都變成一片晴空了,愿我們活得像他一樣明亮,一樣豁達。如果做不到,就多讀讀他的文字吧。

八拓展練習

將《定**》改寫成一篇散文。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275760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